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倪瓒论文摘要模板

发布时间:

倪瓒论文摘要模板

学校通过美术鉴赏程的设置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这门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鉴赏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美术鉴赏《大宫女》

《大宫女》这幅油画创作于 1814 年,它的作者是法 国画 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安格尔创作的这一幅《大宫女》和其所创作的其他宫女题材的油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点从安格尔刻意将这幅作品命名为《大宫女》这点可以看出来。《大宫女》这一幅作品充满着独特的格调,安格尔在《大宫女》当中的用色更体现出浓厚的异国风韵,以及装饰性的美学考量。这一点也促使安格尔的《大宫女》和古典主义的油画美学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别,无论是颜色,还有其腰身的比例,都和传统的西方古典主义油画艺术规则有所冲突,也正是如此,《大宫女》才能够很好地将观赏者震慑住,使观赏者受到这种美学的吸引,从而构建出独特的美学空间。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在当时就已经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之中,宫女的体型是如同平面几何一般,并没有充分和现实当中的女性身材比例进行衔接,这一点和西方油画一向来追求精益求精的写实风格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但是,这种夸张的比例,却能够很快地造成视觉上的关注,而且蓝色的背景与宫女的身体颜色之间的冲突不和谐,也造成了非常大的视觉冲击,这种颜色的对撞、人体基本身体结构出现的错位,代表着一种属于安格尔风格的审美。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首先是一个明亮颜色和冷暗颜色之间的撞击对比。西方古典主义的油画创作过程当中,强调油画画面之中颜色与颜色之间的自然过渡,只有进行恰到好处的过渡,才能够更好地让整个画面进行融合。不过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则不然,整个宫女的背景采用的是冷色调的蓝色,而宫女是裸着身子的,宫女的身体肌肤却是使用明亮的浅黄色,这两种颜色之间,安格尔并没有采用其他的颜色作为过渡。这样一幅《大宫女》的颜色之间就形成了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虽然和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差异甚大,但是却能够给观赏这一幅画作的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影响。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第二方面的美学特征就是他与众不同的人类身体结构设置。从整幅《大宫女》看,大宫女这个人物形象身体各个基本结构之间的比例是失调的,仿佛是几何堆砌一般,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其身体躯干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身体结构的比例,因此,安格尔的这一幅《大宫女》违背了古典主义油画创作过程里的追求写实的风格,而呈现出一种追求艺术进一步采取夸张的手法,让《大宫女》当中的大宫女形象,以这种看似畸形的几何式夸张,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艺术上的张力。

而且安格尔所创作的《大宫女》还蕴含着一种欲望的美学。因为当时的法国军队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展开战争,当时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击败,所以在安格尔所在的时代里,法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创作了许多熟练的奥斯曼土耳其内宫宫女画像,这些目的在于从艺术的角度满足法国人内心的征服欲望。而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目的就在于以一个奇特的宫女的形象隐喻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必然会被法国人所征服,裸体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内宫中的宫女形象,欲盖弥彰的欲望,通过安格尔以新式的艺术手法,加以渲染和雕琢。同时裸女并没有完全露出自己全部的隐私处,这一点又体现了一种克制和理性,安格尔在这一幅《大宫女》之中,表现了冷静克制与欲望张狂两个方面的精神内涵,并且在绘画作品之中,给这二者找到了最为合适的均衡点,从而将观赏者的欲望以及视觉都进行了恰如其分的安置。

究竟是采用 素描 的方式,还是更注重色彩,这一点在安格尔的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大宫女》的创作里,更多注意到了结构上的素描运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安格尔在《大宫女》这幅作品当中完全就没有关注色彩,与此相反,安格尔在《大宫女》中的色彩搭配以及应用是非常鲜明以及大胆的。

冷色调作为这幅《大宫女》的背景色彩。在大宫女欧达丽丝克的背后是一幅半垂着的帘幕,这个帘幕实际上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一般欧洲古典主义的绘画色彩艺术,主要是注重色彩的过渡和衔接,然而安格尔刻意使用这种冷峻的颜色作为衬底,目的在于表达出一种寂静、理性,这和狂热的女性躯体的暖色调形成了对比,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对比下的艺术张力。

红色作为另一个重要的颜色,却在对于《大宫女》的色彩美学鉴赏之中,容易被忽略。实际上这种色彩美学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安格尔采用了红色作为点缀,让红颜色点缀在大宫女手中的孔雀羽毛扇子的扇柄中。而在欧达丽丝克的脚部,也有一段红色的点缀,那时旁边小桌子的椅脚。这两点都分别对检查在冷峻的背景颜色和柔和的躯干颜色之间,从而形成了一种炽热似火的美感,让人们看到欲望膨胀的顶端,从而与冷峻以及柔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色彩艺术话语。安格尔并不刻意去处理这三种颜色的冲突,而是将这三种冲突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互相撞击的状态,给观赏者带来很强烈的视觉震撼。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虽然经历了两百年的时间,但是这幅作品至今仍然是美术界的杰作。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运用了充满冲突和撞击的颜色比对,以及超乎想象的非写实结构,从而让安格尔的《大宫女》给人们带来非常大的视觉冲击,进一步让这一幅画作所表达的欲望与理智更为突出地展现出来。而安格尔在处理《大宫女》画作过程当中所形成的艺术风格,也对后来新古典主义绘画艺术的崛起,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艺术实践。

试谈鉴赏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为其师弟郑樗(chū)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 收藏 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无用是郑樗的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此画的仿本。

画的作者黄公望,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zàn并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 山水画 创作。《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也有说82岁创作,历时四年的)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故而历代都有著名画家模仿。

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对美术及美术鉴赏的认识:美术及其作品,是人造物的一种,美术是人类运用一些物质和材料工具,通过点、线、面等各种要素通过一定的造型性、构成性、空间性的表现手段,在平面或立体的空间中塑造出具体直观的可视形象。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来的,它创造美的形象,抒发美的情感。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建筑艺术及影像艺术等主要艺术形式。另外,我也觉得美术是一种 爱好 ,直接贴近人们的生活。于美术鉴赏而言,就是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你从心底大量一件东西,觉得它漂亮与否,这就是鉴赏。读者对一件艺术品进行审美,不是消极、被动的地去看一个东西,而是积极主动的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一件物品被创作出来,必然会有人去评判,评判时融入自己的品味与感情,再将自己的艺术理想与理解、艺术观念经过若干个环节的变通、换位、异化,通过重 组词 汇与语法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表述出来,这就是鉴赏。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帮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归类,从而达到能够体味感受、欣赏美术作品。下面就我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感想 总结 出来,以供同行讨论。

关键词:鉴赏;教学;思考

一、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

美术新课标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形成自己的艺术价值观念。美术鉴赏本身就是一种最直接的审美活动,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强调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比如站在天安门前面,人们会自觉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欣赏罗中立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亲情和感伤的乡土情怀;而看到达利《内战的预感》则会让人感受到战争给人类所造成的无可估量和无法弥补的伤害。

因此,情感因素是鉴赏作品的关键,学生在鉴赏作品时体味到了某种情感,他的情绪就会激动,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那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鉴赏。然而,问题在于中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很难体味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分析体味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尤其是作品最精彩的部分。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阴险狡诈狠毒的神情等。

二、在美术鉴赏中体味 文化 情境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作出来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在环境的影响,这就是美术作品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环境和时代背景中去学习。

如鉴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必须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及其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鉴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要让学生了解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件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大卫的历史史料;如达维特的《马拉之死》,如果不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和作为资产阶级雅各宾党领导人的马拉真实资料,就无法理解这一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精神及为什么要这样画。

这些,一方面老师要能够烂熟于心,在教学中做到信手拈来,更要巧妙的穿插到对作品的鉴赏过程中,不能生硬的告诉学生。当然,最好是让学生课前自己进行搜集了解,带到课堂与同学们分享。其次,在鉴赏过程中要营造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鉴赏体验。

在鉴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我让学生观看一些抗战时期中国民众的苦难生活的影片片段,让学生有如亲身体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才能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本身的悲剧性给人的巨大震撼;在鉴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时,播放一段爵士乐,让学生在聆听爵士音乐的同时体味作品的内涵。艺术源于生活。在美术鉴赏教学时,我让课堂内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以扩大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

为此,我建议学校利用教学楼走廊、橱窗等场所展示学生或教师作品,既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艺术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在鉴赏现代建筑艺术时,直接让学生到校园、湖心公园中走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校园和公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

为了让学生对当地的人文和乡土文化有深入了解,我带学生参观了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遗产,如清真大寺、中山公园以及南门、玉皇阁等古建筑。美术鉴赏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鉴赏美术作品。

三、强调学生多元化 思维方式

在高中美术的第一节课上,我告诉学生,美术鉴赏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创作过程,我们必须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鉴赏和评价作品,反对人云亦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会脱离创作者而独立存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鉴赏,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鉴赏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美术 教育 的基本观念,即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主张开放、去掉本质和必然。

事实上,课本中大部分文字叙述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和某一时代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能搞独断专行,不能像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应该鼓励差异,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 方法 ,锻炼独创思维的能力,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美术鉴赏主要通过鉴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培养美术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

田园风光美 人民生活苦——中国古代田园诗词一、 所谓田园诗,应是指歌咏农村田园生活的诗歌。人们通常把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些诗称为“田园诗”,因而后世的文学家便把田园诗的范畴限于隐居乡野诗人的作品,把其题材局限于写农村田园的风光和隐士的乡居生活。这样的理解,大致符合早期文人田园诗的创作情况,但它既不能包括《诗经》及汉乐府中许多写农村田园生活的作品,也无法概括唐宋以后田园诗内容的全部,因而是片面的。 田园诗创作公认的典范作品是范成大的田园诗作,而其代表作首推《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中有许多内容是狭义的田园诗定义所无法包括的。如:“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再如:“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铜钱买酒回。”显然这两首诗中既未写农村田园风光,也没有隐士的形象,却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所受的剥削。诚然,写这类题材并不始于诗人范成大,只是在此之前它习惯上不被文学家视为田园诗。范成大对田园诗的最大贡献也许正在这里。他把以反映农村现实的诗作归入田园诗苑,使田园诗上承《诗经》、汉乐府的传统,也把传统的田园诗从仅写知识分子闲情逸致的狭窄樊篱中解放出来。 因此,如果以范成大的田园诗为标准来确定田园诗的疆域,田园诗应指以农村为题材,反映农村田园生活的诗歌。它既有写农村自然风光和隐士生活的一面,也包括乡村的民情风俗、农民的劳动生活、农村的阶级剥削和压迫等内容。这样的认识,不仅更符合我国古代田园诗创作的事实,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使它较之山水诗、咏物诗、爱情诗更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 二、 《诗经》中一部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其代表作如《豳风•七月》、《周南•芣苢》、《魏风》中的《伐檀》、《硕鼠》,这些作品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奴隶们从事农业劳动和艰苦生活的情况,并辛辣讽刺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诗作大都出于社会下层人民之口。汉乐府中以农村为题材的田园诗不很多,但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中如《江南》诗展示出江南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男女青年劳动生活的快乐,而《平陵东》则写官吏公开劫掠农民的财物。这些早期田园诗作开创了田园诗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的田园诗创作及整个诗歌创作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位田园诗人。他接近农民,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切的体验。他的许多诗歌,表现对劳动和农村田园风光的赞美,道出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生活和情趣。由于他的诗风格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语言上也很有成就,因此对后世田园诗的创作影响极其深远。 唐代是田园诗创作异彩纷呈、云蒸霞蔚的时代。初盛唐时期,经济繁荣,优裕的物质生活,使诗人陶情田园山水,他们或把隐居乡野山林作为求官出仕的“终南捷径”,或因官场失意,把过乡居生活作为超脱宦海风波的方式或麻痹政敌的韬晦之计。这一时期还产生了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以布衣终老,隐居故乡的鹿门山。王维在仕途受挫后,买下宋之问的蓝田辋川庄,亦官亦隐。他们的田园诗具备下列两个特点:一是与山水诗融合,许多写山村自然景观及隐士生活的田园诗,与山水诗已无明显的区别,充其量也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如《积雨辋川庄作》、《山居秋暝》、《新晴野望》、《过故人庄》等。二是王孟(尤其是王维)的诗较之陶渊明、谢灵运更重视意境的刻划,从大自然恬静的美景中显示出诗人高蹈出世的情操和志趣。如王维的《渭川田家》、《桃源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无不如此。王维的田园诗,意境既浑融完整,又多精工刻划,语言也清新洗炼,可谓从内容到艺术上都融合了陶谢二家之长。由于王维崇尚佛老,故他的田园诗更静穆,诗境更有层次,有更深的底蕴,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他们很少写农民,从不接触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因而其思想价值不高。 李、杜二位大诗人在安史之乱前后的流离漂泊中与农民有了广泛接触,甚至定居乡间。他们的诗中或写农民的劳动生活,或写农村的自然景物,或写战乱年代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李杜虽不以田园诗名家,但其田园诗作同样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同时代的诗人如储光羲、韦应物、戴叔伦,也都不乏田园佳作。 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痈疽一直未能根治,战乱、灾荒、统治者的巧取豪夺给人民带来不幸。“国家不幸诗家幸”,中晚唐时期却成为现实主义田园诗作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田园诗虽也有“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杜牧《商山麻涧》)、“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那样恬适、宁静的乡居生活,诗人笔下更多“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唐彦谦《采桑女》)的血泪篇章。中晚唐的田园诗较少受陶、谢的影响而上接《诗经》和《汉乐府》。许多作品讽刺辛辣,见解深刻,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这一时期的田园诗还有两个特点值得一提,其一是善于向民歌学习。这些民歌原先是用于歌颂农民的劳动和爱情,故刘禹锡、白居易等仿效民歌的作品,较多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其二是与新乐府运动的密切结合,张籍、王建、白居易便是善于写田园乐府诗的大家。如张籍《野老歌》、王建《田家行》、柳宗元《田家行》、白居易《杜陵叟》都是这类田园诗的杰构。 宋初的田园诗创作受中晚唐诗风影响,这与当时整个诗坛的情况是相似的,但在这一领域中西昆派诗人并未涉足。这是因为西昆派诗人大都是达官贵人,他们不仅没有亲身体验躬耕乡居的隐士生活,对民生疾苦则知之更少,因而宋初田园诗中看不出贾岛、姚合、李商隐的明显影响。这一时期写作田园诗较多的是受白居易和晚唐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影响的一些关心民瘼、政治地位不高的诗人。如王禹偁《田调》、《村行》,梅尧臣《田家语》、《陶者》,张俞《蚕妇》。这些诗还未打上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烙印,也还未形成自身的明显特点。 开创宋代诗风的苏轼、黄庭坚及大政治家、大改革家王安石的田园诗作,则不仅一般具有关心人民疾苦的内容,而且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如苏轼之《山村五绝》,便尖锐讽刺王安石变法中的弊端。由于盐法太苛,百姓没有盐吃,有的甚至铤而走险去带剑贩卖私盐。其《吴中田妇叹》更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尖锐讽刺了“青苗法”。黄庭坚之《上大蒙笼》、《劳坑入前城》诗中也说:“今日有田无米食”,“正苦无钱刀”也写出“青苗法”实行中的弊端。这里显然不难看出诗人自己的政治态度。与之相反,王安石的《后元丰行》则热情讴歌新法实行十年后农业大发展,社会出现暂时的安定景象。毫无疑义,这是对新法理想化的歌颂。王安石变法使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农民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诗中出现如此政见旗帜鲜明的田园诗作,这在整个田园诗词发展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词作,最早为张志和《渔歌子》,其后五代孙光宪《风流子》也以描写田园风光为内容,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但唐五代词中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毕竟是很少的。我国词史上第一个较多写作田园词的是北宋大词人苏轼,如他去徐州城东石潭谢雨途中所作的《浣溪沙》五首便是其代表作。它拓宽了词的领域,使词空前深入地走向人民,走向社会生活。南宋词人辛弃疾也是写田园词最多的大家。他自号稼轩,据其自己解释,就因为“人生在世,当以力田为先”。他的田园词作大都写于退居带湖、瓢泉时期。其中《清平乐•村居》、《鹧鸪天•代人赋》等均为脍炙人口的田园词章。这类田园题材的词作,较多使用白描手法,以质朴清新的格调,反映出农家生活的片断和农民的音容笑貌。陆游一些写渔父闲适自在生活的词作,实际寄托着作者的理想。 陆游还和杨万里、范成大以写作田园诗著称。他们都是年老告别官场以后长期退隐田园的。他们对农民所受的剥削压迫寄予了满腔同情,其中尤以范成大的田园诗作成就更高。它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宋代农村的风土人情,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难能可贵的是他把对农村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并以浓墨重彩写到农民的劳动和生活,赋予以闲适为其特征的田园诗以更深刻的内容,使近两千年来千汇万状的田园诗汇入一流。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历来被推为田园诗的光辉典范,这是因为它不仅题材开阔,而且诗句清丽明快,形象鲜明生动,而成为田园诗发展史上的丰碑。 值得一提的是宋亡以后月泉吟社遗民诗人的田园诗。月泉吟社是吴渭、谢皋羽、吴思齐发起成立的。他们于丙戌年(1286)小春望日(十月十五),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至丁亥年(1287)正月望日收卷。后收得2735卷,评选出280人。于三月三日发奖。其中颇多值得一读的好诗。如此众多的人参加同一题目的田园诗创作,这是我国田园文学史上的空前盛事。 金元时期的田园诗词为数不多,但却独具特色:其一是诗与绘画艺术的紧密结合,其二是多反映牧民生活的作品。金元时期是我国书法绘画艺术迅猛发展的时期,大书法家、画家赵孟〖FJF〗瞓〖FJJ〗奉太后懿旨作的《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大画家倪瓒的《荒村》、《东林隐所寄陆征士》等作品均为诗画结合的田园诗代表作。赵孟〖FJF〗瞓〖FJJ〗虽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但他被荐于朝之前显然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事很熟悉,故这些田园诗历历如绘,颇有诗情画意。倪瓒为元四大画家之一,尤擅水墨山水画,他的诗多取材于太湖一带,田园与山水融合,意境幽淡萧瑟,且诗中有画。金元两朝还都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故田园诗中也多牧歌式的作品,这在少数民族诗人的作品中尤为常见。 明代是我国诗歌史上成就平庸的时代。田园诗词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并未能使人有一新耳目的创新。但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品在明代田园诗中还是随处可见的。从明初的高启、于谦,到明末的张纲孙、陈子龙,都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写下了反映人民苦难遭遇,能下千年之血泪的佳作。钦叔阳的《税官谣》还以诗记叙了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昆山农民葛成领导的抗税斗争。这在明以前的田园诗中是很少见的。 清诗是继唐诗、宋诗之后又一个高峰,其数量之大,使唐诗也瞠乎其后;其成就之高,也是可与唐诗媲美的。清代的田园诗,同样具备这样两个特点。清词是与宋词并峙的又一个高峰,其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也远出宋词之上,其田园词亦然。 清初战争不断,农民除经济上受沉重剥削外,还得为军队服劳役。施闰章《牵船夫行》、陈维崧《贺新郎•纤夫词》对此都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这段时期,农民、盐民受苛捐杂税的残酷盘剥,以至岭南一带竟发展到人吃人的地步。宋琬《同欧阳令饮凤凰山下》、吴嘉纪《绝句》、屈大均《雷女织葛歌》、《菜人哀》都反映了这样的事实,令人读之下泪。清初一些遗民诗人(如顾炎武)也写过一些反映隐士生活的诗,但他们并未忘怀国仇家恨,隐居往往是抗清活动的思想准备。 随着清政权逐步巩固,经济繁荣,物质生活也逐步富足起来,田园诗词从题材到审美趣味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知足饱和,恬淡自适的田园诗词又应运而生了。如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王士祯《真州绝句》都是这一类的作品。其写景优美,笔致清新,恬淡自然,与陶谢、王孟的田园山水诗格调相近。但清代是我国最末一个封建王朝,封建的生产关系已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清朝后期更为腐败,统治者穷奢极侈,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加剧,加之自然灾害,使农民的生活每况愈下。这样的社会现实反映到诗词中,使清代中后期的田园诗创作中又涌现出大批现实主义杰作。周弘《道旁叹》揭露赈荒之弊,查慎行《村家四月词》写农民以人拉犁的苦况。蒋楛《河堤曲》以民谣形式,写黄河泛滥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令人欣喜的是从田园诗中传出的不仅是农民的痛苦呻吟,还传出愤激反抗的呼声。如赵执信《甿入城行》写县令以赈荒名义到农村催租逼税,激起农民的反抗,这是古代田园诗中不多见的光辉篇章。 鸦片战争敲开古老中国的大门,西方文明与血和火一起闯入中华大地。但这一切并未给中国农民带来福音,它只导致中国封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田园诗人笔下的农村,已完全见不到恬静与幽美,到处是饥荒、弃儿、流民……。魏源的《江南吟十章》写苏州农民将粮田改种花木,道出封建经济的破产。陆嵩《鬻儿行》、姚燮《谁家七岁儿》、贝青乔《杂谣》便写出荒时暴月,农民被迫逃荒讨饭,小儿被遗弃或被卖掉换粮。郑珍的《经死哀》、黄遵宪《邻妇叹》、周实《睹江北流民有感》都艺术生动地写出封建社会末期我国农民生活的苦难。他们这啼饥号寒的呐喊,仿佛产妇分娩时阵痛的呼叫。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应该被埋葬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就要在这痛苦的呼唤声中诞生。三、 我国田园诗词源远流长,历来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手法,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地反映了两千多年我国古代社会的现实。其中许多作品,甚至比正史更具体深刻地反映统治者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如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西夏出兵攻宋,朝廷因正规军不足,下令征集乡兵。地方官为邀功而滥行征点,又适逢夏雨成灾,梅尧臣在襄城知县任上作的《田家语》、《汝坟贫女》两诗就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点弓手”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有些田园诗还能印证正史:《明史》记载于谦任山西巡抚时因平反冤狱,救灾赈荒,兴修水利,使人民安居乐业。于谦本人在《平阳道中》以“相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实况。古代田园诗词中的许多优秀作品是我国现实主义文苑中的瑰宝,至今仍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 田园诗词与民歌有着血肉的联系,早期见之《诗经》、汉乐府中的田园诗自不待言,唐宋以来的田园诗词与民歌也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的联系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田园诗大量见之于新乐府诗人如张籍、王建、白居易的乐府诗中。这些“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田园乐府诗显然胎息于民歌。其二是模仿民歌曲调创作的田园诗词。最典型的是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的《竹枝词》(又称《巴渝词》),便是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改词而成。此外如《杨柳枝》等也都是向民歌学习的产物。民歌本属社会下层人民(主要是农民)的口头创作,因而这类受民歌影响而写作出来的田园诗词,大都能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同情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艺术上也大都独具特色,新颖别致。 田园诗与山水诗在文学史上是一直被相提并论的,但山水诗的出现要比田园诗晚得多。《诗经》及两汉的诗歌中没有以山水为题材的,两晋玄言诗中已有写山水的成分,但山水诗的兴盛是在宋齐时期。山水诗与田园诗的作者大都是同一类政治上失意或隐居山林以等待一朝交泰、飞黄腾达者,或是从官场退休林下、颐养天年的人。山水诗与田园诗的交叉发展如同珠江的支流北江和西江一样,它们来自不同的源头,在三水附近合流了,随即又分开了,但分流而下的江水中已分不清哪些水来自北江,哪是来自西江。盛唐以后写农村自然风光的田园诗与山水诗已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部分作品中甚至兼及这两方面的题材。明清时期,这样的作品已颇为可观了。而另一部分反映现实的田园诗,则与山水诗一直并行发展,没有相互融合。融合和分流是文学题材、形式发展的两种方式,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关系也正如此。但从艺术上来说,田园诗比山水诗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这是与其题材的多样性是一致的。 总之,我国历代的田园诗词,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中某些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可以成为文学体裁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些田园诗词,使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古代社会,可以从中研究古代农村的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补正史之不足。田园诗中大量写农村田园风光的诗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给人美的享受。对我国历代的田园诗词,我们应给予更多的重视。

沙画,顾名思义就是用沙子做画。先有一个画好图案的不干胶模版上面的每一部分均说明小刀提前刻出轮廓,做画者只需在做画的时候用一根牙签轻轻将每一部分揭起,然后将喜欢的颜色的沙子倒在上面。作品以鲜明线条和柔和的色彩将艺术化所蕴涵的深切思想表现为大众化的美感,极具视觉冲击效果,达到了独特的艺术概念与观赏效果的完美结合。 沙画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以溯及到人类语言文字出现之前,出于交流与记事需要而诞生的一种特殊图画符号。从历史渊源来看,这种图画符号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文字语言方向,形成我们今天的语言文字系统;一是绘画艺术方向,形成多种多样的绘画艺术形式。在我国宋朝时期即有“沙书改字”与“沙书改画”的典故记载,而在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美拉尼西亚群岛的万那杜共和国,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兼具仪式、冥想和交流等多种功能的艺术传承。

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创意, 沙画对你而言就是没有前途的, 也就是一时的潮流. 但是 你对沙画的热爱 进而让你在沙画上有了新的创作, 灵感不断的时候. 你就会发现, 其实沙画 很有前途

推荐红琴坊,他们沙画挺不错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倪瓒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是: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 二、扩充套件知识: 1、人物简介: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2、绘画成就: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 *** 。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画中题咏很多。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明清时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物件,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画作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涧 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

一、他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是: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 二、扩充套件知识: 1、人物简介: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2、绘画成就: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 *** 。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画中题咏很多。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明清时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物件,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画作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涧 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

(周昉)初年学张萱,是他亦长于文辞,擅画肖像、佛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沙画入门不需要美术基础,靠的是沙感跟悟性 .但是入门后就需要你有足够的美术基础来支援你的成长了.. 沙画就那么多基础手法. 掌握那些基础手法需要的时间很短 几天就没问题了 但是如何构图 才是你沙画出师的最重要的一环. 仅仅是抄袭别人的 是没办法成长的, 所以要自己创作. 自己创作就需要你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还有基本的构图技巧. 因为沙画是多种艺术的中和体.所以需要你多方面的学习 比如设计、摄影、国画、素描、插画、动漫、电影分镜处理等等都会对你的沙画有所帮助. 所以 我不能告诉你好不好学,,我只能告诉你 掌握基础 只需要半个月 你的成长 你觉得什么时候你满意自己的作品了 你就出师了

一切单色画都是素描。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形式之一,从其诞生、发展、成熟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其对其它造型艺术的影响,为众人共认。依据其目的、任务的不同将其归为:素描基础和素描艺术两大类。素描基础是素描教学中最基本的东西。其中比例、结构是其研究表现的中心。透视状态下的比例、结构更具实际意义,是素描基础中本质的特征。素描艺术注重创造,形成完美的画面与读者交流。其中感受和构图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好的素描作品应是素描基础和素描艺术中“情”与“理”的完美结合。在学习实践中,我们应该抓住“情”与“理”中最本质的特征加以深化,使素描发挥应有的功用,更有效地服务于创作。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基罗认为:“素描,它是构成油画、雕刻、建筑以及其它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素描,从最早的“结绳记事以来”作为一种记事或娱乐方式。随人类进步逐渐由简到繁,当作“草图”“粉本”使用,直至文艺复兴才真正走向成熟独立。

内容摘要:文章论述了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的主要特征。这位继“歌曲之王”舒伯特之后的又一位艺术歌曲创作大师,他在选词、旋律、节拍、和声、曲式、钢琴伴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关 键 词:舒曼 艺术歌曲 创作 浪漫主义 舒曼(1810—1856)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是继舒伯特之后为德国艺术歌曲创作做出重大贡献的第一人。舒曼和舒伯特一样,都用浪漫主义的灵感去创作艺术歌曲。然而舒曼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学修养,他的音乐比后者的音乐更精雕细琢,深刻细致;不像舒伯特的易于外露的感情,舒曼的作品与他内向的个性相吻合。他的大多数作品是受到诗意的启示创作而成的,浪漫主义的诗意想象力和音乐家的敏感、细腻在舒曼身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舒曼是乐坛上的浪漫诗人。本文主要阐述舒曼艺术歌曲在创作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声乐作品借助诗歌的明确语义,充满真情,富于幻想,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 舒曼少年时代在文学、诗歌、音乐方面同时显露出天才,富有诗人气质与灵性。歌德、海涅的作品对他影响很大。舒曼的艺术歌曲,大多数以这些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谱曲。艺术歌曲选词严格,通常采用诗人最有价值的诗歌作为歌词,非常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他希望通过音乐的本质,使诗歌焕发出更加动人的诗意来。 如著名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这部声乐套曲是根据海涅的一首长诗改编的,它描写了一个诗人对真诚爱情的向往以及失恋以后的痛苦,作者用音乐的手段着力挖掘诗歌的深刻感情,更加细腻地表现原作的诗情画意,使套曲具有很深的感染力。《诗人之恋》这部套曲共有13首歌曲,舒曼用简洁的笔法写出了复杂多变的艺术形象,其中细腻的情感变化和诗情画意,都通过音符表达出来,吸引和感动着人们。这部套曲的第一首歌曲《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描写春天来到了,百花盛开,欣欣向荣,诗人心里萌发了对爱情的渴望。这首歌的曲调并不华丽,却表达出发自内心的真诚,歌曲到了结尾,曲调有意地并不终止,停在一个不稳定音上,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 二、舒曼的艺术歌曲以爱情为主要题材,还兼有一些抒情的以风景描写为题材的歌曲和一些叙事曲 在舒曼的五百多首艺术歌曲中,占比例最高的是爱情歌曲,其中有很多艺术性非常高。歌曲集《桃金娘》是舒曼在1840年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克拉拉的。该集共有26首歌曲,每一首都写得极其动人,其中最受人们喜爱并传唱最广的是第一首《献词》。在舒曼的歌曲中,以抒情的风景描写为题材的歌曲也很多,如《月夜》是一首具有典型的舒曼式浪漫主义风格的歌曲。它是根据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艾兴多夫的原诗创作的。这是一首分节歌,钢琴引出月夜的宁静、安详的自然美丽夜空之景,歌曲在宽广宁静的旋律上展开,在第三节情感加强,推向 *** ,抒发了作者思念故国、热爱家乡的心情,在减弱的和声中,全曲结束。舒曼还写过不少叙事曲,最出色的是《两个掷弹兵》。这是舒曼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杰出的叙事歌曲代表作,歌词也是海涅的诗作。它通过1812年从俄罗斯战败的两个法国士兵的对话,来表达欧洲封建复辟以后,人们重新怀念拿破仑、向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情绪。全曲采用通俗的手法,音调铿锵有力,引用了标志法国革命精神的《马赛曲》,表现了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三、舒曼的艺术歌曲与德国民歌的联络比较隐晦,旋律很短小,大多不是结构完整的乐句 德国民歌有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它既不像义大利民歌外露的抒情,也没有西班牙民歌豪放的性格,它始终保持着朴实、内在、简洁、工整的特点。舒曼在歌曲创作中,虽然极少直接地引用德国民歌的曲调,但他十分忠实于民歌的特色。 舒曼的节奏最具有独创性,他非常爱用复杂的节奏,我们常见到跨小节的切分音,高低声部的复节奏,但有时他又坚持不变地在一个较长的段落中使用一个节奏型,表现他独具的风格。 在和声上,舒伯特虽在创作手法上开创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新领域,但还没有跳出古典和声的窠臼。而舒曼则开辟了浪漫主义和声手法的新领域,他力求和声“功能”强度的减弱,运用不协和音,转离调大胆,他常采用大小调交替以及模糊调性的离调手法,制造一种诗意的朦胧气氛和充满幻想的意境。因此,在演唱舒曼的抒情性艺术歌曲时,必须具备能在高音区上渐弱和运用轻声的技巧。唯此才能表达出这种缥缈的、超脱尘世的遐想和令人神往的意境。 如舒曼用海涅的诗歌谱写的《莲花》,音调自然朴素,全曲基调是F大调,当唱到“月亮是她的情人,用光辉将她唤醒”时,调性向bA大调离调,使歌曲进入一个情感 *** 。接着,伴奏又造成离调效果,舒曼用这样多变的调性对人物内心进行细致刻画,形象地描绘了莲花的情态。 在曲式上,他挣脱古典样式,不受束缚,依从感情的自由奔放,抒发内心的感受。曲式自由松弛,从而形成了他创作上的又一大特点。 四、舒曼的钢琴伴奏写作具有非常独特的效果,歌曲旋律与钢琴伴奏结合完美,音乐形象鲜明 舒曼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独具匠心地对歌曲伴奏也作了非常精确的首尾一贯的设计,把艺术歌曲曲调与钢琴伴奏结合得天衣无缝,使钢琴伴奏更能体贴入微,展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在舒曼的歌曲中钢琴与人声密不可分。有时钢琴部分甚至超过歌唱部分。他还常常在歌曲的末尾加上大段的钢琴尾奏,像尾声,又像发展部分,在这些部分常会出现新的乐思,使歌曲的意境更上一层楼。 假如说舒伯特的钢琴伴奏写作还属于古典技巧的话,舒曼的伴奏则已开创了浪漫主义钢琴表现技巧的新天地,他的转调手法,使音乐从古典和声和转调法中解放了出来,从而丰富了和声色彩和变化,丰富了表现的手法和技巧。此外,他还吸收了复调音乐的织体写作风格,加强了钢琴伴奏内声部旋律的活跃性,更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及表现范围。 俄罗斯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说,舒曼是贝多芬、伯富朗兹、舒伯特之后最有天赋的一个继承者。他的艺术歌曲更侧重于通过贴切的情感与心理状态,描绘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呈示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如 《核桃树》,这是一首突出的带有舒曼歌曲中“钢琴伴奏与歌唱同样重要”之特点的声乐作品,歌曲旋律并不十分宽广、流畅,而大多是短呼吸式的小句子,在曲子中起著主导作用。美丽的钢琴琶音音型和一再出现的主题动机,把春风荡漾、树叶沙沙作响的诗意,以及青年人对爱情的幸福憧憬,表现得无比生动。在变化三段式的中段,则进一步表现了树叶在耳语、少女在倾诉的意境。而后,随着旋律线的低沉,刻画了少女憧憬著爱情的幸福,含笑进入梦乡的形象。全曲在盎然的诗意中达到了 *** ,听来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享受。 还有如《奉献》的结束部分,舒曼借用了舒伯特的《圣母赞》的旋律,把克拉拉比作圣母,来倾诉他对克拉拉的赞美和敬仰。舒曼很多歌曲的主要内容是用伴奏来表达的,因此,要深刻理解舒曼的艺术歌曲,就必须认真理解其伴奏的每一个细节。 舒曼的艺术歌曲,能够深刻准确地从独特的角度表达出诗歌的意境,他将旋律与语言音节、语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他的歌曲如果不用德语演唱就会黯然失色。 舒曼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显示出了其过人的浪漫主义才情,他的歌曲创作对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将民间艺术与传统文人士大夫绘画相结合,在清末的海派绘画中尤其突出,海派画家们以广泛的题材,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原属于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改变成为当时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艺术。 海派画家群既秉承传统,又接近现实生活,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海派画家作品有以下特点:其一是花鸟画为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画,再次杂项题材。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讲求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其二颇具象征性,不论是花鸟还是人物,富贵寓于牡丹,结义寓于桃园……都是具有象征性的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其三是造型与色彩华美,讲究造型的流畅以及浓艳的色泽,较受一般人所喜爱。其四强调画法的根源,与清代的考据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常有模仿或模拟的同类画作出现,然求画者仍然络绎于途。 此外,海派画家呈现出高产的趋势。 其中,以朱熊、张熊、王礼、任熊、任薰、任颐、任预、钱慧字等为代表的民间画派者,篇章简逸,水墨淋漓,用色艳而不俗,画风更近民间现实精神。此一派风格主要存身于中上层社会中,所传承的美学理念除人文精神外,还加入了通俗平实的题材,有借景写意的意义,西方式的写生也有表现,影响近50年的中国画风。 以虚谷、赵之谦,浦华、吴昌硕等为代表的金石画派,强调书画同源,以书法笔法应用于绘画形质,力促笔墨的老辣古朴。海派画家重视师承北系,排他性较强;强调与社会的结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除了应酬之外,以书画为生者颇多,除了齐白石等少数能对现实生活有所批判之外,画境多较保守,未见有较创新的意境出现,但齐白石已经不纯属海派了。

以前见过一些这样的,你看看吧……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早期绘画] 约自顺治至康熙初年。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石涛、朱耷、石溪、渐江,一说为:石涛、八大山人、弘仁、石溪)、新安派为代表。 四王画派主要指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4人,有时亦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他们大都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为金科玉律,致力于摹古,推崇元四家,强调笔墨技法,追求蕴藉平和的意趣。由于“四王”社会地位显赫,交游广、门生多,在士大夫中影响大,其艺术旨趣又受到统法者赞赏,因此,被视为画坛正统派,影响所及,直至近现代。他们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较深厚的笔墨功夫,在笔墨、构图、气韵、意境等方面,也总结了一些规律性的经验,尤其是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的技法,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然而,他们忽视师法自然,回避现实生活,缺乏具体感受,致使作品大多单调、空洞,缺少生气和新意,阻碍了他们取得更高成就。“四王”之中,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更重笔墨,主要宗法黄公望。王原祁被称为娄东派首领。王翬尚能体察自然,并兼容各家技法,面貌比较多样,后世称其为虞山派首领。四王画派至清代中期,影响遍及朝野,宗娄东派的有黄鼎、唐岱、董邦达、方士庶、张宗苍、钱维城等人。属虞山派的有杨晋、李世倬、宋骏业、唐俊、蔡远、顾□等人。此外,还有“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玖)、“后四王”(王三锡、王廷周、王廷元、王鸣韶)等。 明末清初,聚集于江南地区的一批遗民画家,呈现出与正统派相左的艺术追求。南京的金陵八家,以龚贤为首,包括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他们遁迹山林,洁身自好,重视师法自然,主要描写南京一带风光,揭示山川之美,抒发真切感受,广泛学习前人之长,以扎实的功力,力求突破成规,创立新意,风格虽各有不同,但均具有清新怡人的意趣。同时,称誉南京的还有陈卓、王概、柳□、张风等人。恽寿平:《山水轴》 “四僧”是指石涛、朱耷、石溪、渐江4人。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四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他们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其中石涛、朱耷成就最为显著。石涛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构图大胆新颖,笔墨纵肆多变,格调昂扬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朱耷以花鸟画著称,继承陈淳、徐渭传统,发展了泼墨写意画法。作品往往缘物抒情,以象征、寓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和国亡家破之痛。笔墨洗练雄肆,构图简约空灵,景象奇险,格调冷隽,达到了笔简意赅的艺术境地。对后来的扬州八怪和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影响重大。石溪的山水从黄公望、王蒙变化而出,以真景为粉本,描绘重山复水,繁密而不迫塞,用渴笔秃毫层层皴染,厚重而不板滞,具有雄伟壮阔,苍茫浑厚的气势。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号青溪道人)并称“二溪”。渐江的山水取法倪瓒,多绘名山大川,尤善写黄山真景,构图简洁,丘壑奇倔,干笔渴墨劲峭整饬,境界荒寂,富有清新静穆之致,真实地表现了名山之质。他与石涛、梅清有黄山派之称,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合称海阳四家,形成了新安派。 石涛:《山水册》美国私人藏石涛(1630一1724年),本姓朱,名若极,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相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他是明靖江王赞仪的十世孙,朱亨嘉的长子,终年55岁。公元1645年(顺治二年),他十六岁,在国破家亡的命运促使下,遂由桂林赴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 梅清:《黄山图册》之一梅清,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所以石涛与梅清,皆有“黄山派”巨子的誉称。 清初至康熙(1662~1722)年间,还有一些画派、画家各擅其能。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以极似求不似,风格清新淡雅,影响广泛,被称为常州派或南田派。袁江的界画结构精微,气势雄伟,为清代界画名家,其侄袁耀承其画风,有袁氏画派之称。其他地方性流派还有罗牧的江西派、蓝孟、蓝深的武林派等。另外还有禹之鼎、王树□、谢彬、上官周等人,善画人物、肖像。周□、张穆善画龙、马,傅山、普荷、法若真、黄向坚等善画山水,均负有时名。 [中期绘画] 康、雍、乾年间,是清代社会安定繁荣时期,绘画上也呈现隆兴景象,北京、扬州成为绘画两大中心。京城的宫廷绘画活跃一时,内容、形式都比较丰富多采。在商业经济发达的扬州地区,崛起了扬州八怪,形成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 清代宫廷绘画,在康熙(1662~1722)、乾隆(1736~1795)年间,随着全国统一,政权巩固,皇室除了罗致一些专业画手供奉内廷外,还以变相的形式笼络一些文人画家为其服务。宫内除了设立如意馆等机构以安置御用画家外,还用入值“南书房”的形式,以延纳学士、朝官身份的画家。有不少的学士、朝官,实际上已经成为宫廷画家,他们经常画些奉旨或进献之作。这些作品大多署有“臣”字款,统称为宫廷绘画。其内容主要有:描绘帝后、大臣、少数民族上层首领的人物肖像画,表现帝后生活的宫廷生活画,记录当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纪实画,供装饰、观赏用的山水、花鸟画等。风格面貌比较多样。人物画有传统的工笔重彩和白描画法,还有吸收西法比较写实的画法;花鸟画有宗法黄筌的工笔写生和恽寿平的没骨法;山水画则多属“四王”派系,唯大写意画法则未在宫内传布。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人物画家有焦秉贞、冷枚、崔□、金廷标、丁观鹏、姚文瀚等。山水画家有唐岱、徐扬、张宗苍、方琮等。花鸟画家有蒋廷锡、邹一桂等。还有一批供奉内廷的外国画家,如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人。他们带入西洋画的明暗、透视法,创造了中西合璧的新画风,还培养了不少弟子,深受皇帝器重。清代宫廷绘画自嘉庆(1796~1820)以后,日趋衰微,已无可以称道的画家。郎世宁:《八骏图》郎世宁擅长动物画,清高宗时进贡不少骏马,郎氏创作有许多马图。是幅画烟云绿柳下八匹马,姿态各异,刻意写真,可谓马图代表作。 清代中期,南方商业城市扬州,富商聚集,人文荟萃,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都会。各地画家亦纷至沓来,卖画献艺,扬州八怪就是其间最著名的一批画家。“八怪”并不限于8个人,而是代表了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接过石涛、朱耷的旗帜,重视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性灵,作品多写梅、兰、竹、石,善用泼墨写意,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和炽热的感情,形式也不拘一格,狂放怪异,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富有新意。主要画家有金农、黄慎、汪士慎、李鲜、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以及华岩、高凤翰、边寿民、闵贞、陈撰等人。这些画家多有相近的生活经历和社会体验,或宦途失意、被贬遭黜,或功名不就、一生布衣;或出身贫寒、卖画为生,他们对腐败的官场、炎凉的世态、民间的疾苦都有切身的体会,其性格、行径也比较独特,或迂怪、或狂放、或高傲、或孤僻,寄情于画,遂形成艺术上的“怪”。他们多取梅、兰、竹、菊和山石、野花、蔬果为题材,以寓意手法比拟清高的人品、孤傲的性格、野逸的志趣,使作品具有较深的思想性和激荡难平的情愫。艺术形式上继承陈淳、徐渭、石涛、朱耷的水墨写意传统,不拘成法,泼辣奔放,自由挥洒,进一步发展了破笔泼墨技法,形成个性鲜明、神韵独具的风格。“八怪”之中,金农的水墨梅、竹、人物、山水,郑燮的兰、竹,汪士慎和李方膺的墨梅,李鱓的写意花卉,黄慎和罗聘的人物,华岩的小写意花鸟等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清]焦秉贞《仕女图》 生卒年不详。清画家。山东济宁人。康熙时官钦天监五官正,供奉内廷。擅画人物,吸收西洋画法,重明暗,楼台界画,刻划精工。 此一时期扬名画坛的还有镇江地区的张崟、顾鹤庆创立的丹徒派(亦称京江派、镇江派),高其佩自成一家的指头画派,擅长肖像的丁皋,以花鸟、竹石见称的沈铨、诸升、张锡宁、张敔等,兼长金石学的山水画家黄易、奚冈、赵之琛等。 [晚期绘画] 自嘉、道至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衰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南画派。 上海自近百年来,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文人、画家纷纷聚集此地。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绘画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方面都形成了新的风尚,被称为海派。其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熊、任颐、吴昌硕。赵之谦和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有重大发展,他们继承了前人传统,并将书法、篆刻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于绘画,以遒劲酣畅的笔力、淋漓浓郁的墨气、鲜艳强烈的色彩以及书法金石的布局,创造出气魄宏大、豪迈不羁的绘画艺术形象,兼之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为文人画开拓了新的天地。任熊、任颐是以画谋生的职业画家,与任薰、任预合称“四任”,他们在人物、肖像和小写意花鸟画方面成就突出。作品取材广泛,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灵活,以清新明快、雅俗共赏的格调,博得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其中任颐技巧全面,变化丰富,在海派中最负盛名。虚谷以画花鸟草虫著称,善用枯笔秃锋,干墨淡彩,线条多战掣,风格清逸冷隽,独具一格。他们的绘画对近现代影响甚大。任颐:《风尘三侠图局部》 广东的岭南画派,形成时间较晚,晚清居巢、居廉兄弟开其先声,民国初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新派。他们汲取素描、水彩画法所形成的中西结合画风,为中国画的新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 从道光年间开始,清王朝逐渐走上了下坡路,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伴随政治的衰败,以怡情养性为尚的士大夫画逐渐衰微,在新开辟的通商口岸上海、广州等地,越来越多的画家聚居于此。为了适应新兴的市民阶层的需要,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著名的有上海地区的“海派”和广东地区的“岭南派”。 一 清晚期的仕女画 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两位比较著名的人物画家,他们就是改琦和费丹旭。他们善画人物、佛像,尤精于仕女,有“改派”和“费派”之称。 改琦(1774-1829),字伯蕴,号香白,又号七芗,别号玉壶外史,先祖为西域人,后侨居松江。擅长画仕女,亦能山水、花草。所画仕女,形象纤细俊秀,用笔轻柔流畅,创造了清后期仕女画的典型风貌。他绘制的《红楼梦图咏》木刻本,流传广泛,深得时人好评。所作人物、肖像也很简洁生动。传世代表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玄机诗意图》轴等。其孙改篑,传家学,亦善仕女。 费丹旭(1801-1850),字子苕,号晓楼,又号环溪生,浙江乌程人。父亲费钰长于山水,幼得家传,因家贫寒,不得不依附豪富之家,绘画以供人玩赏。以画仕女闻名,与改琦并称“改费”。他笔下的仕女形象秀美,用线松秀,设色轻淡,别有一种风貌。代表作为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十二金钗图》册,画红楼梦十二金钗肖像。亦长于肖像画,后期所作《果园感旧图》卷,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技巧更趋成熟。也能山水,取法王翬和恽寿平。承其艺者其弟费丹成、子费以耕、费以群等。他的画风对近代仕女画和民间年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 清后期的山水画 四王的派系势力在道光、咸丰年间渐呈衰微之势,有成就的画家不多,只有汤贻汾与戴熙的山水有所突破,为时人所重,钱杜、胡远、吴榖祥、吴庆云等人的山水,也被称誉一时。 ◆汤贻汾(1778-1853),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江苏武进人。曾官温州镇副总兵,后寓居南京,天平天国攻破金陵时,投池而死。其人多才多艺,于百家之学均有所造诣,工诗文书画,精于山水,亦能花卉松柏。其山水受董邦达影响,承继了“娄东派”衣钵,后来,发展了淡墨干笔皴擦法,枯中见润,自创一格,境界平实。在当时与方薰、奚冈、戴熙齐名,有“方奚汤戴”之称,其妻董婉贞与诸子女亦善画。 ◆戴熙(1801-1860),字醇士,号榆庵,自称井东居士、鹿林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兵部侍郎。工山水,亦善花草、竹石。山水师属于“虞山派”,因受奚冈影响,画风亦近于“娄东派”面目。其山水,多用擦笔,干皴湿染,布局妥贴,但稍显平淡。故宫博物院藏《忆松图》卷为其代表作。其弟戴煦及诸子均善山水。 ◆钱杜(1764-1845),字叔美,号松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主事,性潇洒好游。工山水、花鸟、人物,山水宗法文徵明父子,多细笔,秀雅静逸,但过于细弱。故宫博物院藏《秋林步月图》轴反映了他的典型面貌。 ◆胡远(1823-1886),字公寿,号小樵、瘦鹤、横云山民,以字行,华亭人,居上海。以卖画为生。工山水、兰竹花卉,尤喜画梅。山水秀雅,以湿笔取胜,如故宫博物院藏《夏山欲雨图》轴,风韵近董其昌。所作花卉比较豪放,如故宫博物院藏《松树桃花图》轴,近于陈淳一路。 ◆吴榖祥(1849-1903),字秋农,号秋圃,浙江嘉兴人,居上海卖画为生。山水近法戴熙,远师文、沈,风格苍秀沉郁。 ◆吴庆云(?-1916),字石仙,号泼墨道人,以字行,上元(进南京)人,寓上海。山画山水,参以西法,描绘烟云雨景,能出新意。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剑阁云深图》轴、中央美术学院藏《海州全景》通景四条屏等。 [民间绘画] 以乾隆、嘉庆年间最为发达,尤其在工商业经济繁荣的小城镇比较活跃。民间画工还组织了各种行会。主要有壁画、版画、年画等画种。壁画不如前代发达,各地寺庙、道观、宗祠、会馆留存遗迹不少,但足以代表时代水平者不多。民间画像较明代有所提高,在写实技法、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有进一步发展。存世作品也相当多。版画创作在康、乾时期曾兴盛一时,由官家主持的“殿版”版画,出现了许多宏帙钜制,多由著名画家起稿。典型代表作有焦秉贞的《耕织图》、郎世宁等外国画家绘制的《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王□主绘的《南巡盛典图》以及《皇清职贡图》等。民间版画也很繁荣,由名画家绘图的木刻画像、画谱,计有数十种之多,著名的有刘源《凌烟阁功臣图像》、上官周《晚笑堂画传》、王概《芥子园画传》、任熊《剑侠传》、《于越先贤像传》、《高士传》和《列仙酒牌》等。同时,在小说、戏曲等书籍的木刻插图中也有不少精品。[清]年画《一团和气图》 清代木版年画最为兴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制作地区遍及大江南北的一些城镇乡村,并形成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绵竹、佛山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画。天津的杨柳青是北方的年画中心,初创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代早、中期,主要继承北宋雕版印刷、宋元明绘画和清代画院的传统。多绘喜庆吉祥题材,内容通俗,画面耐看,构图饱满,色彩鲜明,造型简练,富有装饰性。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属于杨柳青年画系统,注重原色,对比鲜明,风格淳朴,更适合广大农村需要。江苏苏州桃花坞是南方年画中心,产生于明末清初,清初至太平天国时期一直保持繁盛。作品在描绘传统的喜庆吉祥题材的同时,还表现繁华的都市风貌。风格既有仿古的传统面貌,也有讲究透视、明暗的仿西洋画法。四川绵竹年画,始创于明末清初,盛行于光绪(1870~1908)年间,造型质朴、色彩艳丽。广东佛山年画始于明永乐(1404~1424)年间,盛于清乾隆至抗日战争期间,多绘门画,销行于华南、南洋等地。另外,太平天国政权也重视绘画的创作,在江南的一些地区留有多处壁画遗迹,包括山水、花鸟、人物,著名者有《防江望楼图》等。在年画方面则有《燕子矶》等作品传世。 [绘画论著] 清代绘画史论著述的数量,超过以往的任何朝代,有数百种之多,具有重要价值的也不下20~30种。谈论画理、画法的理论著作,多论述元代以来的文人画,并侧重于山水画,探讨其历史发展及艺术特点。专论画法的许多著作,往往图文并茂,以图谱形式出现。最重要的画论有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运用道家和禅学的哲理语言,较系统地论述了绘画创作的原理,有许多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方薰的《山静居论画》、笪重光的《画筌》、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秦祖永的《桐阴论画》等,亦为谈论画理方面的名著。主要讲述画法的有王概的《芥子园画传》和后续3集所附的《画学浅说》等,以及论及山水、梅兰竹菊、草虫花鸟、人物各科的画法。丁皋的《写真秘诀》,专谈肖像技法。邹一桂《小山画谱》,为最早的花卉画法专著。高秉《指头画说》,专论指头画。蒋松《写竹杂记》论述画竹。其他许多画跋、画诀、品评、杂论等著作中,也有涉及画论的内容。 画史要籍,体例多样,既有通史、断代史,也有专史、地方史;既有按时代排列的画家传记,也有按姓氏序列、类似人名辞典的画家传。 断代画史方面,为明代画家作传的有姜绍书《无声诗史》、徐沁《明画录》等。专为清代画家作传的有张庚《国朝画征录》,收录清初至乾隆中叶画家450余人;冯金伯《国朝画识》和《墨香居画识》,收录清初至嘉庆时画家1800余人;蒋宝龄《墨林今话》,接《墨香居画识》收录乾、嘉、道、咸四朝画家1286人;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又续《墨林今话》收录咸、同、光三朝画家330多人,为清代断代史的终篇。 专史著述,按地域论述的有鱼翼《海虞画苑略》和邵松年《虞山画志补编》,专录常熟地区历代画家;汪□《扬州画苑录》,专记扬州地区清代画家;程庭鹭《练山画征录》,专辑上海嘉定地区画家;陶元藻《越画见闻》,专采绍兴地区历代画家;周亮工《读画录》,载明末清初作者得与交游的画家。还有按类著述的,如胡敬《国朝院画录》,专记清代宫廷画家;汤漱玉《玉台画史》,专辑历代妇女画家;李放《八旗画录》,专辑满族画家;童翼驹《墨梅人名录》,专述历代画梅名家。按画家姓氏笔画序列的画传,以彭蕴璨的《画史汇传》最著名,亦开创了画家人名辞典之先例。 清代许多绘画论著与书法论著合一,同时还出现了综合性的丛辑,《佩文斋书画谱》是最重要的宏篇巨著,共100卷,引用书籍1844种,资料完备,体例精密,为书画史论集大成之作。 清代著录书籍十分丰富。内府藏品的著录书比较系统齐全,乾、嘉年间奉□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续三编,几乎将内府收藏辑录无遗。一些编纂者还根椐自己的笔记整理成著作。如阮元《石渠随笔》、胡敬《西清札记》等。私人收藏、鉴赏家所编撰著录之书也很普遍,著名的有安岐《墨缘汇观》、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孙承泽《庚子销夏记》、顾复《平生壮观》、吴□《大观录》等。同时也出现了汇编的丛辑,卞永誉的《式古堂书画汇考》,堪称集历代著录书之大成。

倪瓒论文研究现状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绘画/美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在“绘画/美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1、《美的历程》,李泽厚著:这书最大的优点就是通俗易懂,而且李泽厚先生的文笔极好,文章写得极美,也正是这种优美有些地方反而显得不太严谨,但绝不影响该书成为学习美术史的入门书。

2、《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作者是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老教授,现在的工艺美术史多如牛毛,当然了,历史就那么多东西,任何人都能列举一下,写本书,但是田自秉先生的这本书写得非常全面,条理清楚,尤其是在工艺制作方面论述的很清楚,可以做为教材使用。

3、《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

4、《金枝》,詹 弗雷泽著:读大学的时候,老师推荐的,光看这名字,本以为这书是一本土的掉渣的中国人写的,名字够土,但翻开后,却发现这本书的精彩。这是关于原始宗教和巫术研究的书,内容异常丰富,读过后,我最大的疑问就是弗雷泽是怎样得到这些原始宗教和巫术的第一手材料的?他列举了太多不 为人知的稀奇古怪原始小部落的风俗习惯,这本书也是我的最爱。

5、贡布里希《文艺复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6、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或译为《世界美术之旅》)

权属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 ,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贡布里希爵士,其殚见洽闻,斐然文采之作,往往寥寥数语就能阐述一个时期的整个气氛。他以一本(艺术的故事)极为成功第教会了成千上万的人如何欣赏前人的绘画,这是一本不呕血动人的精彩之作,也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而又最经久不衰的著作之一。

7、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可惜,这位大师在这书里并没有讲到当时的艺术,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这本书的成就。

8、《罗丹艺术论》,这本书应该写在前面,可算做入门读物

9、《墙》,高洺璐著:中国现代派艺术的介绍,不错

10、《后现代主义艺术谱系》,岛子著:偶孤陋寡闻,以前只知道岛子是个诗人,现在才了解他对西方后现代艺术的研究,这书其实如其名,只是个谱系而已,关于各种流派只是简单介绍,并且有一些产生后现代派艺术的文化分析。但是,这书里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长见识了。

11、瓦萨利《名人传》:想必不用解释了。。。

12、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还是很喜欢他的研究方式。

13、《一口气读懂美术常识》

从美术基本知识、美术的重要分类、美术名作和美术名家这四个方面着手,对美术基本常识进行介绍。通过本书系统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读者的审美感受能力,丰富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思想,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和激情,拓宽知识的视野。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它是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现实生活的图景。而成功的艺术作品就是对世界生动鲜明地反映。因此,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学生智力、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现实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果当你看到一幅画,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甚至连画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只看到了上面五颜六色的色彩,更没有看见隐藏着的价值是什么的时候,或者不知道毕加索、凡高、塞尚等这些人为什么会被世人所敬仰?这些绘画大家所留下的令世人惊叹的美术名作到底好在哪里?翻开这本《一口气读懂美术常识》,或许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帮助你解开心中的疑惑。

14、《无法抗拒的中外艺术》

专门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全书涉猎的主要内容为:雕塑、建筑、绘画、音乐、影视、戏剧、舞蹈、书法等各主要的艺术门类,本书介绍了这些艺术门类以及相关的艺术作品。完整地再现了人类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使读者在全面掌握世界文明的发展脉络同时,还能获得更为广泛的审美感受和愉快体验。

艺术是人类把握现实、表现思想感情和实现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艺术领域十分广阔,种类繁多,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自身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和创新。艺术作品属于精神产品,能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作用,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们的情感、意志以至世界观;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增长知识,提高精神境界,本书就介绍了许多常见的艺术种类及相关作品,带领读者感受艺术的魅力。

刚接触美学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一篇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的文,读后欲罢不能。其实,美学并不像它所属的哲学那样高深莫测,简单说,是教人如何审美及以美的态度看待生活。我从小爱好书法国画,大学读中文系毕业论文写的也是文艺美学方向。研究生阶段论文的重点,则是比较各个国家艺术教育的方针及现状。越来越觉得,艺术教育未必是要培养一个艺术家,而是让进入其中的人能够以艺术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发现生活的美好。此次特来推荐10本私藏的美学好物,推荐前提是经典而有趣,见解独特且常读常新。当然,这只是个人角度,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那一本。 1. 《画家生涯》高居翰 高居翰教授(James Cahill),曾长期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教授,以及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他的著作多由在各大学授课时的讲稿修订,或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书籍,享有世界范围的学术声誉。在这本书中,他试图打破文人画家“寄情笔墨、自书胸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话,从实际的社会生活层面,考察了不同阶层画家的状态,向读者展开了一幅“自宋末以后,随着商业繁荣、社会中对绘画需求增加,画家们在不同层面谋生与创作的生动场景,”使我们更充分地了解和考虑到一幅作品创作的原初情境,从而重新调整对艺术风格、品评标准的看法。 与众不同的是,他的研究路径是与社会学和社会史紧密相连的,也就是借社会史的方法研究艺术史,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角度。我想,这对学科间的融合与启发十分有益。而且书中的语言质朴、考据讲究,不仅可以读到画家的生活状态,也可以想象他们所在的社会风貌。与其说是一部美术探究类读物,不如说是一部社会风貌小说。另外,如果读完觉得合胃口,可以继续读他的分朝代赏析画作系列,有《江岸送别》(明朝绘画研究)等。 2.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蒋勋 个人很喜欢蒋勋写的一系列作品。他语言细腻,十分具有感染力。而且能把艺术上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 “似乎最贴近记忆底层的感觉,常是嗅觉”。也许,使一个人真正走向艺术的,不是教训,不是苦难,而是生命深处挥之不去的气味。那好比热烈过后冷冷地荒凉的气味,有着岩石粗粝的触感,通过气味,便会识得大片已经结穗的稻米,悟出人生嘈杂喧哗,值得度过。 另外就是看他的其他鉴赏系列,有梵高、汉字书法、红楼梦等。依兴趣选择自己所爱。 3. 《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朱良志 接触到朱教授的书是大三的时候查毕业论文的相关资料,真是让人看上瘾。太喜欢他的文字和解读方式。诗化语言而又寓意深刻。解读艺术有很多途径,而他想做的,就是从自己熟悉的艺术哲学的角度,来发现文人画的艺术真性问题。朱良志曾说,“实际上他想解决的不是文人画本身的问题,而是解决自己思想的问题。”“人过中年,垂垂老矣,心情有一点荒漠,对世相的喧嚣和混乱有点不太适应。人生命的价值何在?像倪瓒,重要的不是他留下的作品,而是他创造了一个作品。曾经留下了怎样的心灵的记录。即使这样的作品今天不在了,但是在存留的文献中我们仍然可以追踪他一种信息。” 他的鉴赏还喜欢《生命清供》,同样禅意深厚,韵味悠远。也许,艺术的最高境界便是“一番世界一番痴”吧。 4.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极简主义大师。生活是有设计感的,书里的观点和想法十分大气,才不是一句“极简主义=性冷淡”那么简单。原研哉先生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一开场就来些设计法则与技巧,他更关注设计师的内层观念在工业时代的体现,工业时代的生产线是各式的模型与容器,设计师的观念、思想则是不同的“流质”,通过设计师对“信息”形态的“认知”,使“信息的美”最终得以“传达”。 “日常”是原研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在他看来,这是设计的源泉,也是设计的意义。这本书说到底,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5. 《死亡美学》陆扬 请不要被书名吓到,其实书中是以死亡的美学角度为出发点,用充满哲理和诗歌一样的语言探讨了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念以及死亡与崇高、悲剧、宗教、灵魂鬼怪世界的审美关系。书中谈到,“西方悲剧多为理性和私欲并存并通过两者激烈冲突体现毁灭的光辉,中国悲剧大多都是私欲被理性净化了。中国悲剧中主宰更多体现人文的权威,西方则是无常的命运。”不得不承认,很多传世名画,都是在表达死亡。像《水中的奥菲利亚》,甜美而安详,会让你惊觉,“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从某种角度来说,美好的秘诀,是速朽。 我认为,作者是换了一种方式,在教我们该怎样以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顿,而后使我们宛如流星的短暂生命变得灿然生动。 6. 《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叶朗 叶先生的书是教科书般的存在,一定要看的。他的《美学原理》、《中国美术史大纲》等相信是很多高校美学专业的必读书目。此次想推荐的,是《胸中之竹》,这是一本写现代美学思想的书,为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献礼之作。少了章节理论性的话语,更多的,是对现代美学的感悟与启示。他曾说,“境界,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浓缩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形成的精神世界的整体。一个人的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在浮躁的今天,会让自己沉淀下来。 7. 《美的历程》李泽厚 作为一个哲学家,李先生的美学观点哲思巧妙。以一种体悟与思辨相结合的方式,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展现了从史前文化到明清文艺思潮近八千年中国灿烂多彩的艺术境界与文化。他像一个慈爱的老者,带你一路走来,将数千年的文艺、美学纳入时代精神的框架内,揭示了众多美学现象的历史积淀和心理积淀,具有浑厚的整体感与深刻的历史感。魏晋风度、盛唐之音、山水意境,这些经典而高高在上的存在,至今再看,情感依旧深沉而炽烈。除此之外,还有《美学三书》、《中国美学史》《华夏美学》等很多著作可以选读。另外,他的书大多配图丰富,装帧精美,很具有收藏价值。 8. 《写意:龚静读画》龚静 龚静教授的画与文字一样有质感,像丝绸划过。龚静的文字精妙细致、活泼灵动,她对画意的阐述和描绘,绝非人云亦云,而是独具慧心地深入作品的内核,层层递进地剖析画家的灵魂。龚静谈及马远、宋徽宗、倪瓒、徐文长、陈老莲、齐白石、林凤眠、达•芬奇等中外名画家及其作品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既谈他们的作品风格,也谈他们的曲折人生。无论是一般读者还是专业的艺术工作者,大概都能从阅读中获益。 9. 《美学散步》宗白华 经典的书必须常读。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凭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良好素养,以比较的眼光,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几个重要范畴加以阐释,渗透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他的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行文气韵生动,以小见大。 我想,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 10. 《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 最后推荐一本木心早期的散文集,一直喜欢木心,作为一个全方位的艺术家,他总能捕捉到人性中最真的那一瞬。他的生命状态,展示了真正冷冷清清下的风风火火。文字绮丽而纯真,灵性十足。他的笔下,有时悲哀沉思,有时诚恳发脾气;有时嘿笑如恶童,有时演奏起那绝美故事,销魂忘我;有时险峻刻诮,有时伤怀绵绵。也许,如他所说,“对生命、对人类,过分的悲观、过分的乐观,都是不诚实的。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台湾印刻是这样评价他的:“木心的那个世界,那个精致的、熠熠为光的、爱智的、澹泊却又为美为精神性叩问而骚乱的世界,在他展开他那淡泊、旖旎的文字卷轴时,早已崩毁覆灭,「世界早已精致得只等毁灭」──他像一个孤证,像空谷跫音,像一个「原本该如是美丽的文明」之人质。” 之前无意中看到一句评价,真是一语道破他的人格魅力。“现在流行‘小清新’,木心有点‘老清新'。其实木心这种小机灵也蛮好,就像是风铃一样,叮当作响,很惬意,但“木铎金声”才令人震撼的,不是风铃的那种叮叮当当。”其他作品还有《素履之往》、《木心谈木心》、《鱼丽之宴》、《木心画集》等。 始终喜欢一种人,他们总会被生活中的细节感动,因为他们心里把美好织了网,所以才能网住这个世界上所有暗流的温热。 我亦愿相信,“一切都是按美的规律造型”。这份书单可能不会囊括你想要知道的所有,只希望能引导大家去想象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想象那个每天忙于工作之外的自己该如何安放。“我为的是我的心”对林黛玉这句话记忆尤深。的确, 比起别人的眼光,内心更应在意的,是自己如何看自己。 阅读,始终是最盛大的宴会。下一个系列打算推荐旅行美学,敬请期待。

中国美术史方面书籍一、 文献史料目录之书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版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丁福保、周青云编《四部总录艺术编》。从传统文献分类的方法出发,将书学画学文献目录的范围扩展至法帖、版画,收书数量也由《解题》的860种扩大为1500种。卢辅圣:《中国书画文献索引》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王晖、贾俊侠:《先秦秦汉史史料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工具书: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经韵楼本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1988年版。周法高:《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1963年。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李孝定编著:《甲骨文集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年版。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宗福邦等:《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龚延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版丛书于安澜编:《画史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新版20卷,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各时期史料(一)先秦(宋)聂崇义:《新定三礼图》,宋淳熙二年刻本。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吴毓江撰:《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3年版。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闻人军:《考工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清徐鼎纂辑,王承略点校解说:《毛诗名物图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杨宗荣:《战国绘画资料》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年版(二)两汉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三)三国魏晋南北朝晋张华:《博物志》,清指海本(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俞剑华等:《顾恺之研究资料》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姜亮夫:《莫高窟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四)隋唐(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毕斐:《<历代名画记>校笺与研究》中国美术学院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明王氏画苑本陈高华:《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陈清华:《王维年谱》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五)五代宋辽金宋李诫撰、邹其昌点校:《营造法式》,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宋)佚名:《宣和画谱》台北故宫博物院1971年景元大德吴氏刻本(宋)佚名著,俞剑华注译:《宣和画谱》江蘇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宋)郭若虚著,黄苗子点校:《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宋)邓椿著,黄苗子点校:《画继》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宋)黄休复:秦岭云点校:《益州名画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六)元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孙国彬:《元四家年表》,《朵云》第47期,1997年版宗典:《柯九思史料》上海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日】近藤秀真、何庆先:《图绘宝鉴校勘与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七)明明黄成著,明杨明注:《髹饰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王永顺主编:《董其昌史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单国强:《戴进年表》,《朵云》第61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八)清张升编著:《王铎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童一鸣:《王时敏年谱》,《朵云》第46期,1997年版李志钢:《程邃研究》,《朵云》第46期,1997年版陈三弟:《程邃之交游考议》,《朵云》第46期,1997年版二、 图录邵宇等:《中国美术全集》(全60册),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金维诺等:《中国美术全集》(新版全51册),黄山书社2010年版。耿宝昌等:《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全60册),商务印书馆,上海科技出版社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全四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杨伯达主编:《中国玉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洪再新:《中国美术史图像手册·绘画卷》中国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有光盤)周积寅,王凤珠:《中国历代画目大典》(全4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王乃栋:《中国书法墨迹鉴定图典》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张正明,邵学海主编:《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全6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三、 考古与文物鉴定资料历年期刊:《考古》《文物》《中原文物》《江汉考古》《故宫博物馆院刊》(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文物月刊》(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学术月刊》(台北故宫博物院)单行本: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简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丝绸工业公司文物研究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纺织品的研究》,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编:《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阳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半坡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左江岩画》,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卢连成、胡智生:《宝鸡鱼国墓地》,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四、 美术史研究成果相关学科通论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史》(8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王朝闻主编:《中国美术史》(12卷本)齐鲁书社、(香港)明天出版社彭德:《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美】高居翰,【台湾】李渝译:《中国绘画史》雄狮美术图书股份公司1985年版于非闇:《中国画色彩研究》,朝花美术出版社1955年版。王定理:《中国画颜色的运用与制作》,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3年版。蒋玄佁:《中国绘画材料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版。杨仁恺:《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杨泓、郑岩:《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陈淳著:《考古学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英]科林·伦福儒等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张舜徽:《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版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2004年版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卢嘉锡总主编,赵承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纺织卷)》,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陈振中:《先秦手工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傅熹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王世襄:《髹饰录解说: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诸葛铠:《墨朱流韵:中国古代漆器艺术》,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陈振裕:《楚文化与漆器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德]格罗塞著,蔡慕晖等译:《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综合研究[德]雷德候著,张总等译:《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美】杜朴,【美】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李松:《土木金石:传统人文环境中的中国雕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美】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年代分类研究成果先秦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马承源:《商和西周的金文》,《书法》1981年第2期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袁德星:《商周时代的绘画概念》,《台北故宫博物院院刊》1974年版高明:《中原地区东周时代青铜礼器研究》,《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2期至第4期史树青:《我国古代的错金工艺》,《文物》1973年第6期郭沫若:《关於晚周帛画的考察》,《人民文学》1953年第12期蒋玄怡:《长沙楚民族及其艺术》上海古籍书店1949年版孙新周:《中国原始艺术符号的文化破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版;严文明:《鹳鱼石斧图跋》,《文物》1981年第12期,彭德:《屈原时代的一幅情节性绘画--荆门楚墓彩画《王孙亲迎图》》,《文艺研究》1990年第4期。【日】林巳奈夫:《神与兽的纹样学:中国古代诸神》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版秦汉夏鼐:《洛阳西汉壁画墓中的星象图》,《考古》1965年第2期金维诺:《秦汉时代的壁画》,《美术研究》1980年第1期孙作云:《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画幡考释》,《考古》1973年第1期孙作云:《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画考释》,《考古》1973年第4期周士琦:《马王堆汉墓帛画日月神话起源考》,《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期王今栋:《南阳汉画像石研究》,《美术》1984年第3期李亚东:《秦俑彩绘颜料及秦代颜料史考》,《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4期[美]巫鸿著,杨柳等译:《武梁祠》,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美]巫鸿著,施杰译:《黄泉下的美术》,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版;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 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沈寿:《西汉帛画《导引图》解析》,《文物》1980年第9期。陈振裕:《楚国车马出行图初论》,《江汉考古》1989年第4期。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01版魏晋邹清泉:《顾恺之研究文选》上海三联书店2011版;杨新:《从山水画法探索女史箴图的创作时代》,《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3期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阮璞:《谢赫“六法”原义考》(上、下),《美术史论》1985年第5、6期徐书城:《山水画起源辨》,《美术史论》1982年第2期陈传席:《山水画与玄学》,《朵云》第5辑,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版沙孟海:《略论两晋南北朝隋代书法》,《中国书法》1985年第4期金维诺:《职贡图的时代与作者》,《文物》1960年第7期隋唐金维诺:《阎立本与尉迟乙僧》,《文物》1960年第4期杨仁恺:《簪花仕女图研究》朝花出版社1962年版【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滕固:《唐宋绘画史》,《滕固艺术文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承名世:《论孙位<高逸图>的故事及其与顾恺之画风的关系》,《文物》1965年第8期【台湾】蘇莹辉《院藏随画两轴析论-兼谈成陀罗在莫高窟凿窟造像的相关问题》,《故宫学术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83年冬季号)【台湾】陈葆真:《图画如历史: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研究》,《美术与考古》(上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黄苗子:《吴道子事辑》,《中国画研究》第二辑【台湾】佘城:《唐代画坛奇杰李邕和他的书法艺术》,《故宫学术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83年冬季号)五代宋辽金令狐彪:《宋代画院画家政治地位与待遇》,《中国画研究》(第1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美】谢柏轲:《一幅古代作品(<溪岸图>)的现代释读》,《朵云》第58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美】姜斐德:《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中华书局2009赵广超:《笔记清明上河图》三联书店2002年版【台湾】王正华:《<听琴图>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画风格与意义网络》,《美术与考古》(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台湾】彭慧萍:《“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画史想像》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博士论文元代【台湾】嵇若昕:《王冕与墨梅画的发展》,《故宫学术月刊》第二卷(1983年秋季号、冬季号)元代:【美】高居翰:《隔江山色:元代绘画,1279-1368》三联书店2009年版卢辅圣主编:《倪瓒研究》,《朵云》第6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洪再新:《元季蒙古道士张彦辅<棘竹幽禽图>》,《新美术》1997年第3期【美】文以诚:《王蒙<青卞隐居图>中的个人家境与文化类型》,《朵云》第65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美】文以诚:《关於元末山水画受10世纪风格影响之新论》,《朵云》第65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明代:【美】高居翰:《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版【美】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台湾】江兆申:《从唐寅的际遇来看他的诗书画》,《故宫学术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83年冬季号)【美】何惠鉴:《董其昌对历史和艺术的超越》,《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美】方闻:《董其昌和艺术的复兴》,《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日】铃木敬:《戴进的绘画风格》,《朵云》第61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皮道坚:《吴伟研究》,《朵云》第61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台湾】石守谦:《浙派画风与贵族品味》,《朵云》第61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英】柯律格:《明代图像与视觉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清代:【美】乔迅著,邱士花译:《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版【美】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的自然与风格》,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单国霖等:《扬州画派研究文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徐邦达:《龚贤生平及其考订》,《朵云》第63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美】张子宁:《龚贤与髡残》,《朵云》第63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五、 美术史研究方法:王尔敏:《史学方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台湾】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邓福星:《美术史研究方法刍议》,《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邵大箴:《美术史论研究随想》,《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凌利忠:《明清画学著述的反思与启示》,《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薛永年:《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薛永年:《美国研究中国画史方法述略》,《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陈池瑜:《黄宾虹对中国美术史学的贡献》,《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李淞:《略论考古学的影响与中国美术史学的学科性》,《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洪再新:《中国绘画史学的叙事模式》,《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黄专:《阮璞画学研究中的实学传统》,《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美】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方法论》,《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台湾】石守谦:《中国绘画史研究中的一些陷阱》,《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台湾】石守谦:《对中国美术史研究中再现论述模式的省思》,《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美】方闻:《西方的中国画研究》,《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日】古原宏伸:《日本近八十年来的中国绘画史研究》,《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论文摘要模板

如下:

一、什么是论文摘要?

1.论文摘要即“摘其要点而发”。

2.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3.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4.论文摘要就是论文内容提要,是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

5.内涵:短文

6.外延:陈述论文主要内容的简明、确切的,不加解释和评论的。

7.论文摘要是简明、确切、不加解释和评论地陈述论文主要内容的短文。

二、论文摘要起什么作用?

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1.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现代科技文献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到论文题名后是否会阅读全文,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务。

2. 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直接利用,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三、论文摘要应包含那些内容?

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 研究的目的、范围、重要性;

2.方法: 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3.结果: 完成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数据和结果;

4.结论: 得出的重要结论及主要观点,论文的新见解。

(1)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单重复。

(2)方法: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

(3)结果: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成果及价值,包括通过调研、实验、观察并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结论: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从中取得证实的正确观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预测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价值。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写论文是每个毕业学子的必要任务,论文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业,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写论文,下面我就来分享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首先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指出本文尚待解决的问题和造成的`影响。一般在前言中可以挑出研究背景、目的或假设。

范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主题)在(主题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过去,人们对(主题)的理解仅限于(背景现状)。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罗列3-5条本文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详述什么影响)。

2、之后,叙述研究采用的技术方法和路线

范例:基于此,本文拟采用(实验法、调查法、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进行研究

3、再简述某某问题的技术解决策略,并带来怎样的结果

范例: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3-5条,与前述的问题对应)解决方案。

4、对上述内容总结,将结果上升到对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突出其作用价值。在结论章节中可以挑出有用的句子。注意避免夸大结论

范例:期望能够促进(主题)的发展,推动(主题领域)继续更好地发展。

5、最后,将以上内容重新整理,组成200-300字的一个段落。确保文意顺畅,删除文章里没有提及的信息和不必要的方法细节。

1、基于、、、理 论,本文分析了……; 当前,……(背景),本文从……角度/方向/领域进行关于……的研究; 针对……问题/现象,从……方面,利用……方法进行研究。

2、本文采用……研究方法/研究模型,综合比对……理 论; 根据……研究方法/理 论模型,充分考量/考虑/分析……,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3、研究表明/显示/证实,……; 数据证明,……;……的发现,对……问题的解决和突破具有重要意义/影响。

4、建议……;实践证明,……; 为……,已证明……。

5、本论文以《……》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分析了……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模式;第三部分……模式现存问题;第四部分打造……的思考。

数模论文摘要模板

那你有没有看看建模与仿真这本期刊上别人已经发表的论文呢?没有看的话可以去看看学习学习

数学建模论文格式模板以及要求

导语:伴随着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分享的数学建模论文格式模板及要求,欢迎阅读!

(一)论文形式:科学论文

科学论文是对某一课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见的文章。

注意:它不是感想,也不是调查报告。

(二)论文选题:新颖,有意义,力所能及。

要求:

有背景.

应用问题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及其周围世界的真实问题,要有具体的对象和真实的数据。理论问题要了解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价值。要做必要的学术调研和研究特色。

有价值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理论价值,或教育价值,学生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掌握必须的科学概念,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

有基础

对所研究问题的背景有一定了解,掌握一定量的参考文献,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所研究问题的数据资料是能够获得的。

有特色

思路创新,有别于传统研究的新思路;

方法创新,针对具体问题的特点,对传统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结果创新,要有新的,更深层次的结果。

问题可行

适合学生自己探究并能够完成,要有学生的特色,所用知识应该不超过初中生(高中生)的能力范围。

(三)(数学应用问题)数据资料:来源可靠,引用合理,目标明确

要求:

数据真实可靠,不是编的数学题目;

数据分析合理,采用分析方法得当。

(四)(数学应用问题)数学模型:通过抽象和化简,使用数学语言对实际问题的一个近似描述,以便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所研究的对象。

要求:

抽象化简适中,太强,太弱都不好;

抽象出的数学问题,参数选择源于实际,变量意义明确;

数学推理严格,计算准确无误,得出结论;

将所得结论回归到实际中,进行分析和检验,最终解决问题,或者提出建设性意见;

问题和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和展望。

(五)(数学理论问题)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了解透彻

要求:

对问题了解足够清楚,其中指导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

问题解答推理严禁,计算无误;

突出研究的特色和价值。

(六)论文格式:符合规范,内容齐全,排版美观

1. 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逻辑组合。

要求:反映内容准确得体,外延内涵恰如其分,用语凝练醒目。

2. 摘要:全文主要内容的简短陈述。

要求:

1)摘要必须指明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的主要方法,得到的主要结论和成果;

2)摘要用语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须充分概括。文字不能太长,6字以内的文章摘要一般不超过3字;

3)不要举例,不要讲过程,不用图表,不做自我评价。

3. 关键词:文章中心内容所涉及的重要的单词,以便于信息检索。

要求:数量不要多,以3-5各为宜,不要过于生僻。

(七). 正文

1)前言:

问题的背景:问题的来源;

提出问题:需要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

文献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的回顾和存在的问题;

概括介绍论文的内容,问题的结论和所使用的方法。

2)主体:

(数学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组建、分析、检验和应用等。

(数学理论问题)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等。

3)讨论:

解释研究的结果,揭示研究的价值, 指出应用前景, 提出研究的不足。

要求:

1)背景介绍清楚,问题提出自然;

2)思路清晰,涉及到得数据真是可靠,推理严密,计算无误;

3)突出所研究问题的难点和意义。

5. 参考文献:

是在文章最后所列出的文献目录。他们是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所参考引用的主要文献资料,是为了说明文中所引用的的论点、公式、数据的来源以表示对前人成果的尊重和提供进一步检索的线索。

要求:

1)文献目录必须规范标注;

2)文末所引的文献都应是论文中使用过的文献,并且必须在正文中标明。

(七)数学建模论文模板

1. 论文标题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使读者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一般说来,摘要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研究的主要问题;

②建立的什么模型;

③用的什么求解方法;

④主要结果(简单、主要的);

⑤自我评价和推广。

摘要中不要有关键字和数学表达式。

数学建模竞赛章程规定,对竞赛论文的评价应以:

①假设的合理性

②建模的创造性

③结果的正确性

④文字表述的清晰性 为主要标准。

所以论文中应努力反映出这些特点。

注意:整个版式要完全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书写,否则无法送全国评奖。

一、 问题的重述

数学建模竞赛要求解决给定的问题,所以一般应以“问题的重述”开始。

此部分的目的是要吸引读者读下去,所以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要过于分散、琐碎,措辞要精练。

这部分的内容是将原问题进行整理,将已知和问题明确化即可。

注意:在写这部分的内容时,绝对不可照抄原题!

应为:在仔细理解了问题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将问题描述一篇。应尽量简短,没有必要像原题一样面面俱到。

二、 模型假设

作假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为问题有帮助的所有假设都应该在此出现,包括题目中给出的假设!

②重述不能代替假设! 也就是说,虽然你可能在你的问题重述中已经叙述了某个假设,但在这里仍然要再次叙述!

③与题目无关的假设,就不必在此写出了。

三、 变量说明

为了使读者能更充分的理解你所做的工作,

对你的模型中所用到的变量,应一一加以说明,变量的输入必须使用公式编辑器。 注意:

①变量说明要全 即是说,在后面模型建立模型求解过程中使用到的所有变量,都应该在此加以说明。

②要与数学中的习惯相符,不要使用程序中变量的写法

比如:一般表示圆周率;cba,, 一般表示常量、已知量;zyx,, 一般表示变量、未知量

再比如:变量21,aa等,就不要写成:a[0],a[1]或a(1),a(2)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要特别突出你的创造性的工作。在这部分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①一定要有分析,而且分析应在所建立模型的前面;

②一定要有明确的模型,不要让别人在你的文章 中去找你的模型;

③关系式一定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易读易懂。

④建模与求解一定要截然分开;

⑤结果不能代替求解过程:必须要有必要的求解过程和步骤!最好能像写算法一样,一步一步的.写出其步骤;

⑥结果必须放在这一部分的结果中,不能放在附录里。

⑦结果一定要全,题目中涉及到的所有问题必须都有详细的结果和必须的中间结果!

⑧程序不能代替求解过程和结果!

⑨非常明显、显而易见的结果也必须明确、清晰的写在你的结果中!

⑩每个问题和问题之间以及5个小点之间都必须空一行。

问题一:

1.建模思路:

①对问题的详尽分析;

②对模型中参数的现实解释;这有助于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同时也会使数学公式充满生气,不再枯燥无味

③完成内容阐述所必需的公式推导、图表等

2.模型建立:

建立模型并对模型作出必要的解释

对于你所建立的模型,最好能对其中的每个式子都给出文字解释。

3.求解方法:

给出你的求解思路,最好能想写算法一样,写出你的算法。

4.求解结果:

你的求解结果必须精心设计(最好使用表格的形式),使人一目了然。

结果必须要全,对于你求解的一些必须的中间结果,也必须在这里反映出来。

5.模型的分析与检验

在计算出相应的结果之后,你必须对你的结果做出相应的解释。 因为你的结果往往是数学的结果,一般人无法理解。 你必须归纳出你的结论和建议。 这里主要应包括:

①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是否达到了建模目的?

③模型的适用范围怎样?

④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如何?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四:

问题五:

五、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这一部分应包括:

①你的模型完成了什么工作?达到了什么目的?得出了什么规律?

②你的建模方法是否有创造性?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什么思路?结果有什么理论或实际用途?

③模型中有何不足之处?有何改进建议?

④模型中有何遗留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这一部分一定要有!

六、参考文献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

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七、附录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资料都收集在这里。 应包括:

①某一问题的详细证明或求解过程; ②流程图;

③计算机源程序及结果;

④较繁杂的图表或计算结果(一般结果只要不超过A4一页,尽量都放在正文中)。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并保证最终解释权。

学术堂来告诉你数学建模论文摘要该怎么写:首先明确摘要要求:您正在撰写的论文可能有特定的指导方针和要求,无论是发表在期刊上,还是在课堂上提交,还是工作项目的一部分。在开始写作之前,请参考你收到的要求或指南,以确定需要记住的重要问题。其次摘要要自成体系摘要仅仅是一个摘要吗?大多数情况下,摘要应该完全独立于你的论文。不要抄袭和粘贴正文中的内容,也就是不要直接引用自己的原文中的话,避免简单地从你写作的其他地方转述你自己的句子。用全新的词汇和短语写出你的摘要,做到精简与凝练的同时,保持它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接着寻找核心关键词完成论文之后,试着用5-7个重要的词或短语作为摘要研究的关键。如果你的论文在期刊上发表了的话,人们能够在网上数据库中搜索摘要的核心内容,容易且快速找到你的论文。而且,这样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然后避免无关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摘要不能脱离正文,更不能与论文内容相矛盾。不要引用你在论文中没有提到的观点或研究,不要引用你在论文中不使用的材料,否则非常容易引起误导。最后进行基本修改摘要是一篇文章,和其他文章一样,应该在完成之前进行修改。检查它的语法和拼写错误,并确保它的格式正确。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数模摘要要按照以下格式来写

(1)目的

在建模论文中的目的主要叙述建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建议一道两句话合适。

(2)方法

接下来是建模时所用到的方法。包括所用的模型理论、模型的假设条件、文章的材料、解决问题的手段、写程序所用到的软件工具等。

(3)结果一般的结果包括:在建模时观察到的结论、模拟实验的结果,数据可视化中得到的效果,算法的性能等。

(4)讨论

最终的讨论包括:模型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模型的推广的的启发,建议和预测等。

(5)其他

不属于以上四种但具有重要的信息价值。这样的展示也会使得你的论文得到加分。

(6)主流的摘要结构

(7) BMRC

BMRC为:背景(Background)、方法( Methods )、结果( Results )、结论(Conclusions)等四个方面;

(8) BMFI

BMFI采用:背景(Background)、方法( Methods )、发现( Findings )和解释(Interpretation)等四个方面。

当然无论那种结构,都要忠于文章的结构和方法来写。不要夸大。保证逻辑正确即可。

论文摘要通用模板摘

如下:

一、什么是论文摘要?

1.论文摘要即“摘其要点而发”。

2.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3.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4.论文摘要就是论文内容提要,是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

5.内涵:短文

6.外延:陈述论文主要内容的简明、确切的,不加解释和评论的。

7.论文摘要是简明、确切、不加解释和评论地陈述论文主要内容的短文。

二、论文摘要起什么作用?

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1.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现代科技文献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到论文题名后是否会阅读全文,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务。

2. 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直接利用,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三、论文摘要应包含那些内容?

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 研究的目的、范围、重要性;

2.方法: 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3.结果: 完成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数据和结果;

4.结论: 得出的重要结论及主要观点,论文的新见解。

(1)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单重复。

(2)方法: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

(3)结果: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成果及价值,包括通过调研、实验、观察并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结论: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从中取得证实的正确观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预测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价值。

摘要写论文模板如下:

1.摘要包含的内容

摘要其实是内容提要,摘要应该是可以作为独立成篇的内容来看的,要有效地涵盖整篇论文的重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等,语言不需要华丽,但是要通顺。

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虽然我国的已经超越曰本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我国产业结抅的合理性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实证结果显示,汇率的水平变动及波动率确实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通过这篇范文,我们可以看到这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汇率的水平变动和波动率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制造业结构、研究方法是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结论标明汇率的变动确实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一定作用。

2.摘要不能写的内容

上面讲了摘要的写作内容,下面说一下摘要里面不能写的内容。在各学科的研究领域当中都有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这些内容是不能在摘要中专门写作出来的。另外,在摘要不能和引言雷同混淆。还有就是摘要中不能出现评论性的描述,尤其是对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的一些评论和解释性内容。

3.关键词

无论是中文关键词还是英文关键词都要在摘要内容下方另起一行,关键词的选用一般为3~5个,需要注意关键词之间的分隔使用的符号各院校要求不同,可能要求使用空格,逗号或者分隔号,甚至是同一个学校对中文关键词和英文关键词使用的分隔方法也有不同要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