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资本项目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资本项目论文范文资料

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管理

房地产投资者在持有物业期间,在关注房地产景气循环及其周期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市场情况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在微观上,根据指标的预测系统,做出财务预警,定位风险根源。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之论文范文。

摘要:任何财务活动,都是以资本增值为根本目的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防范价值的不稳定性,控制不利结果的产生。

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资本增值之路,是一个利益相关的链条,首先,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及经济环境,影响到个人收入及工商业利润;个人收入与工商业利润影响的是对租金的支付能力;租金是影响投资性房地产净收入的主要原因;房地产的净收入决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

由此可见,现有的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动,将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产生直接的影响。与居住性房屋相比,经济趋势的改变将对投资性房产在短期内早晨较大的冲击。

关键词:投资;财务风险;房地产

一、建立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规避风险。对于企业投资者,要了解自己所处的投资环境,要持续、广泛地收集与企业投资有关的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及外部信息。

处理收集来的各种数据,在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中预测未来发展,数据信息尽量详细,对比、分析、提炼、组合,最后形成信息数据库,来对风险起到预测的作用。对于个人投资者,如果独立处理信息,承担的成本过高,这就要关注相关机构或部门发布的信息,建立自己可用的信息档案。

第二,筛选初始信息,具体分析项目情况,建立起评估风险的管理系统,利用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对房地产投资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为监控提供条件,以备做风险决策。第三,根据风险评估框架的指向,将防范放在首要位置,根各种财务构成建立起风险防控系统。采取综合的分散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和自担风险的措施,多渠道避免风险的产生。

二、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度量

通过建立风险模型或计算相关指标,从量上对识别风险作出评估,这就是风险度量。财务预警系统,是为避免风险作出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为表现风险存在的程度,就要依据度量指标。如何选择自己的度量指标,就显得相当重要。投资性房地产不同于居住性房产,其对经济环境的变化依赖大,敏感性强。投资者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经济指标,对风险进行规避。与此同时,财务风险的度量最终要依赖与对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和运用。由此,我们将从财务指标和经济指标两个角度来建构投资性房地产的.财务风险框架。

(一)经济指标。

有许多指标可以用来描述房地产状况。如租金、交易额、价格、租金增占率、空置率等。这些指标可以表明房地产业的大环境,这些统计数据也相当容易获得。但是,综合分析投资性房地产的循环规律,作为财务风险的度量指标,笔者认为,空置率更能体现出最优量化指标。对空置趋势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确定潜在项目的“稳定使用率”。“稳定使用率”是项目启动后年度使用率的概念,也是评估项目是否可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财务指标。

资本增值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根本出发点。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减少损失,多获回报。这些都要由现金的流动来反应,现金,是资本,也是报酬。因此,现金流量就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作为物业持有者,投资性房地产现金流量分析较为科学的是股权现金流量法。流入量和流出量都是现金流量,投资性房地产的投资成本(现金流出量)主要包括建造成本或购买价格(初始投资),而投资回收(现金流入量)包括税后处置收入和税后现金净流量。

三、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控制

(一)投资前的准备工作。

房地产的经营状况如何与投资前的准备工作密切相关。因此财务风险控制将资金的准备情况作为一项基础内容。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做好市场分析,另一个是做好资金投入的切点。

1.做好市场分析。任何投资的前提都是对市场进行分析。市场分析的内容包括:同类投资的市场需求与竞争对手的资源准备;市场的真实需求及客观环境。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分析建立在供求关系的基础之上,在市场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市场定位情况;(2)投资的基础类型;(3)投资选址情况。市场定位,即确定消费的主要群体的消费水平,确定是面向低端市场还是面向高端市场;投资选址情况则是根据地域特点决定投资性房地产的资本投放位置。2.判断资金投入的切点。

房地产的投资环境存在循环性的特点,利用其市场景气情况的循环阶段,判断正确的切入点,市场的供需情况是否平衡,是市场情况的两种表现形式,房地产的投资环境的循环情况就是周期性波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租金的波动、价格及空置率都决定了房地产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水平。也就直接影响房地产财务投资的成败。

(二)持有期间的财务风险控制。

房地产投资者在持有物业期间,在关注房地产景气循环及其周期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市场情况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在微观上,根据指标的预测系统,做出财务预警,定位风险根源。在前文对房地产的景气循环做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投资性房地产由此受到的影响及应该采取的正确的措施,此外,我们将介绍我们如何制定合理的措施,根据财务的指标预测系统对风险作出防范。

在财务系统的数据分析库没有风险指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所持物业继续投资以期更高回报,如果数据分析显示潜在警情的存在,投资者应逐层分析财务指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有四项监测指标标明预警指标。租金回报率、营业净收入、租金营业净收入、应收账款。

租金和营业净收入决定了租金的营业净收入。租金和营业费用由决定营业净收入;租金与房产价值决定租金回报率;客观环境决定房产价值,不与物业经营发生直接关系;欠租损失影响应收账款,在分解的状态下,租金和营业费用是经营预警的决定性因素。

由此分析,控制经营风险的基本方法就是降低营业费用、增加租金。投资性房地产尤其特殊性。小散户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控制手段在于防范,企业或长期持有物业的投资者的风险控制在于整体经营和规划。由此,投资性房地产对经济趋势的依赖度与敏感度都强于自用居住性房地产。因此,要充分考虑当前的经济趋势,来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风险管理,以规避风险,获得尽量大的收益。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研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公司制度的不断规范,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探讨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本结构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最优资本结构债务资本权益资本经济效益

论文摘要:阐述了如何确定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标准,分析了最优资本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

0引言

资金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基本条件,一定规模下的企业其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与之规模相适应的资金量,但仅仅有足够的资金量还不行,如果资本结构不合理,即使拥有足够的资金,也很难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企业的资本结构如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实力,承担风险的能力等,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因此,资本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否则资金的运行不畅通就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1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间的结构,是由企业采用各种方式筹资而形成的,各种筹集方式的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如何找到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是当今企业最为困惑的一大问题。那么,如何确定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标准呢?

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间的平衡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前提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的手段,合理的财务杠杆能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收人,称之为财务杠杆利益。由于债务利息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能负担的固定利息就会相应减少,从而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税后利润也会相应增加,这部分收益增加,会使权益资本收益率随之提高,进而使每股的收益增加。因为财务杠杆的反作用会增大财务风险,合理的财务杠杆作用能增加企业收益,不合理的财务杠杆作用会因减少企业收益或发生亏损而导致资金周转紧张,偿债能力下降,发生财务风险。因此,确定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应树立稳健的基本指导思想,必须以处理好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间的平衡关系为前提,在风险最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作用,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基本标准

(1)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经济效益最大化最终表现在企业资产增值,利润增加。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情况下,如果经济效益不佳,长期发生亏损,企业就将面临破产的危险,所以,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应以经济效益为基本标准。

(2)经济效益不仅是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物质保证。也是资本结构最优化的表现形态。优化资本结构一要取决于债务资本的融人;二要取决于权益资本的增加。债务资本的融入,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经济效益如何,企业效益好的企业,融资就比较容易,那些效益差的企业,融资就困难。权益资本能否增加,也取决于经济效益,效益好的企业发行股票大小股东都愿意认购,效益好的企业还可以通过转增资本的方式使权益资本增加。因此,确定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应以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为基本标准。

(3)经济效益是企业内外利益主体关注的焦点。一是投资者的收益往往不确定,要视企业经营成果而定。因此,所有者非常关注投人到企业的资本,密切关心企业效益,预测未来的收益;二是债权人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也注重企业的效益来判断借出去的款项是否能按时收回;三是关联方企业关注财务风险,看企业效益,预测未来变化,防范风险;四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税费收缴部门关注企业经济效益,预测本部门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五是企业职工对企业能否及时发放工资、福利,是否正常生产运转,也十分关注企业效益。因此,企业效益将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基本标准。

1 .3社会效益最大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参考标准

在企业大力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不能忽略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在优化资本结构时,势必要关注社会效益的大小。假设给社会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造成1000万元的损失为代价而换取企业500万元盈利的方案,其投资或融资都是不可取的。因此,优化资本结构必须履行社会责任,调节好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在二者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只顾企业效益的提高,而不顾社会效益的下降;不能只顾股东的收益最大而不承担社会责任。这就对优化资本结构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考虑社会效益将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另一标准。

2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企业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确定资本结构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因为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降低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密切相关,凡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都应降低债务比例,保持较低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低的企业,则可适当增加债务资本,冒较大的财务风险,以获取较大的风险报酬。在经济上升,行业前景看好时可增加债务资本,由于企业产销平衡,不易发生财务风险。在通货膨胀时期增加债务资本,还可减少因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企业目前及未来的财务状况

企业财务状况包括企业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资金的周转速度,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等,它是确定资本结构需考虑的又一重要因素,财务状况好的企业,偿债能力相对较强,因而能承担较大财务风险,在确定资本结构时适当加大债务资本比例,反之,财务状况较差的企业,偿债能力弱,就应尽量避免举债,以免陷入困境。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是互为影响的,财务状况是资本结构决策的依据之一,而资本结构又会对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考虑企业财务状况时,应在考虑目前情况的同时充分预测未来的情况,使确定的资本结构反过来对目前和未来的财务状况产生有利的影响。

考虑企业的控股权以及投资者的性格及态度

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企业的收益和风险。如果投资者为了掌握企业的控股权,可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率,用举债的方式增加资本,扩大经营,当企业决定调整现有的资本结构,尤其是决定扩大债务资本比例时,现有的投资者一般是极为关注的。因此,企业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心理承受力,避免因投资者信心不足而造成资本成本上升和企业价值下跌的后果。此外,经营者及投资者的性格对确定资本结构也产生一定影响,决定着企业经营战略,影响企业运营能力和前途。经营者及投资者的性格不同,企业的资本结构也应不同。对于那些敢冒风险,善于运用风险时机扩大经营,获取风险收益的经营者及投资者来说,企业应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率,对于那些思想保守,谨慎稳重的经营者及投资者来说,甘愿企业发展速度较慢,也不愿冒险经营,这种企业只有保持较高的权益资本比率,尽量多用权益性方式扩大资本。 资本成本的高低

一般认为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是较为合理的。综合资本成本是指债务资本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成本。只要在正常情况下,能使企业资本成本下降的,便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负债筹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债务资本比例越大越好,当债务资本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企业综合资本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逐步上升。因为随着负债的增加,企业财务风险日益增大,对风险报酬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资本大大提高。所以,当企业综合资本成本由债务资本比例增大逐步下降转为逐步上升的转折点,便表明企业的债务资本比例已达到了极限。

注意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合理运用税收筹划

国家政策法规应是企业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重要依据,在国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发生变动时,企业应适时调整其资本结构,以便按国家政策来增加企业收益,另外,还可运用税收筹划调整资本结构,充分考虑税收筹划手段的作用,尽力采用合法的避税、节税手段增加权益资本的比率,减少债务,以节省债务资本成本来达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3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

财务两平点分析法

财务两平点是指普通股每股盈余为零的息税前利润,相对于普通股股东而言即是“保平点”。如果财务两平点过高,预计企业未来的息税前利润难以达到财务两平点的水平,说明现有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或优先股比例太大,有必要适当降低这两种资本的比重,以降低固定筹资支出。反之,若财务两平点太低,则说明企业未能充分运用具有杠杆的筹资手段。计算财务两平点是分析评价企业资本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

每股盈余分析法

评价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分析每股盈余的变化也是其重要的方法之一。能提高每股盈余的资本结构是合理的,反之则不够合理。每股盈余分析是利用每股盈余的无差别点进行的,所谓每股盈余的无差别点,是指每股盈余不受筹资方式影响的销售水平。根据每股盈余的无差别点,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样的销售水平下适于采用何种资本结构,当销售额大于每股盈余无差别点,运用负债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盈余;当前者低于后者时,运用权益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盈余。

比较资金成本法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不外乎有3种:1是举债,包括发行债券,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2是增发股份;3是内部筹资即利润资本化。企业在作出筹资决策之前,先拟定若干个备选方案,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因素分析法

优化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十分困难的管理环节,试图依靠任何单一的计算或分析来达到最佳资本结构的目的是不可能的,除了必要的计算之外,优化资本结构更多的是依靠管理者对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了解,预测和把握,对企业客观环境,尤其是资金市场变化情况的预见能力,同时也依赖管理人员深厚的财务管理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因素分析法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

(1)企业销售的增长情况。预计未来销售的增长率,决定财务杠杆在多大程度上扩大每股利润,除了销售的增长率外,销售是否稳定对资本结构也有重要影响。如果企业的销售比较稳定,则可较多地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如果销售和盈余有周期性,则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将冒较大的财务风险。

(2)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如果企业债务重,贷款人可能会拒绝贷款,信用评级机构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和筹资成木。

(3)企业的财务状况。获利能力越强,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企业就越有能力承担风险,举债融资就越有吸引力。

(4)资产结构。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应保持不同的资本结构,如工业企业由于进行生产需要厂房、设备等大量固定资产,应主要通过长期负债和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商业企业则相反,由于拥有较多流动资产,则应更多地依赖流动负债来筹集资金。垄断性强的行业如邮政,铁路等可适当提高债务资本比率,竞争性强的行业可适当提高权益资本比率。

(5)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企业管理者应时刻关注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如果利率暂时较低,但以后可能上升,企业可利用有利时机大量发行长期债券,在今后把利率固定在较低水平上,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费用。

(6)所得税税率的高低。企业利用负债可以获得减税利益,所得税税率越高,负债的好处越大。

摘要: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日益成为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扩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状况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速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也可以进一步得到深化。

关键词: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分析

1 资本结构研究背景及意义

资本结构理论是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企业的金融目标、筹资方式、筹资成本和企业的现金流量等企业的重大财务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治理结构、激励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市,通过发行股票来筹资。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不长,与之相关联的证券市场也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在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日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扩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状况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速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也可以进一步得到深化。同时,对推动国内经济理论与国际研究同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影响资本结构的二因素

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能够全面地进行分析,因而在这里我们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只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且影响范围明显的两个方面,即从行业差异、企业规模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情况。

行业差异 产业集中度的高低也在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高集中度行业、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容易因财务杠杆低的企业发动的价格战、营销战而陷入财务危机。

产品生命周期和资本结构之间,由于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不同。厂商在产品成长期由于产品利润丰富,较多的采取内部融资手段,因而财务杠杆也会较低。所以,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均要根据自己产品所处的相应阶段来进行资本结构的决策。

公司规模 不同规模的公司,其资本结构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理论上来说:静态权衡理论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实施多元化经营方式或者纵向一体化经营方式,虽然不一定提高盈利水平,但却能分散经营风险,均衡不同时期的利润。此外规模大的企业还可以有效的调度内部资金,以上都决定了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所以公司容易获得更多的债务,因而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选择负债。反之,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大公司应倾向于权益融资,因为公司规模的缘故,股东并不担心发行股票会削弱公司的影响力,因此大公司具有更低的杠杆水平,所以公司规模越大,越倾向于不选择负债。

3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实证

本文对资本结构的度量选择总负债率,总负债率= 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其资产与负债皆采用账面价值。研究样本为我国上市公司深市A股的627家公司,时间结点为2007年12月31日。

按所属行业分类 以中国证监会2001 年4 月4 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标准,将深市A股的627家公司分为11个行业,分别为:a农、林、牧、渔业;b采掘业;c制造业;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e建筑业;f交通运输、仓储业;g信息技术业;h批发和零售贸易;j金融、保险业;k房地产业;o社会服务业。

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其资本结构也各不相同。有的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如信息技术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和;而有的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如金融、保险业和建筑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和。

金融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一行业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房地产企业是非常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并且具有高投入、高回报、规模经济性强的特点。而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自由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解决。所以我国房地产企业注定了其资产负债率会较高,多在50%以上;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两个行业负债比率较低,处于30%至45%之间,这是因为这些行业为固定资产需求很高、经营稳定的传统行业,所以负债比率较低。可见各个行业的负债水平都是与其产业特征相一致的。

资本行业差异的成因:①资产运营能力。一个行业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示资产的运营能力越强,销售收入高,资金循环回收速度快,显示出该行业的举债能力较强,因此更倾向于高负债率的融资决策。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金融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外,总资产周转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批发零售业为,建筑业为,都具有较高的负债率。②行业的竞争程度及风险性。行业的竞争程度直接关系到行业的风险性,竞争程度低,商品价格则主要由供给一方决定,风险越低。如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受国家管制较多,国有化程度较高,属于公用事业型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不存在价格竞争,破产风险很低甚至为零。③资产结构影响行业资本结构主要表现在,有形资产比重越高,资产破产清算及担保价值越大,越容易得到银行信贷,会导致企业负债率较高。如建筑业,表3中显示该行业的有形资产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因此企业融资可以依靠抵押贷款方式,所以负债率较高。若无形资产比率较高,则一旦破产,成本较高,则较少采用负债融资。如信息技术业,有形资产比率仅为,总负债率为。

按企业规模分类分析 根据627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数额进行规模分类,即总资产小于10亿的企业定为小规模企业;总资产介于10亿和100亿之间的企业定为中规模企业;总资产大于100亿的企业定为大规模企业。其平均资产负债率。

通过对比图表5和图表6,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大规模企业的数量虽然最少,但其平均负债率却是最高的,有;中规模企业的数量最多,其平均负债率只有一半而已;而小规模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其平均负债率都是相对较低的。

当我们根据既定的企业规模来分析其资本结构时,得到的是上述的结论,但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因为企业规模是会发生变化的。

根据马克思的企业规模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一方面,资本家组建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规模越大,越能给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利润。追求剩余价值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欲望使资本家愿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另一方面,资本家扩大企业规模的欲望也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专业化分工的技术力量;资本集中程度;管理监督费用等等。

当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量时, 企业必须增加生产能力,扩大规模,才不会丢失原有的市场份额。要扩大规模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很难完成扩张的实现,这时企业可以通过负债经营来完成规模的扩张,同时,企业的负债就会增加,其资本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当一个小规模企业发展为中规模企业时,其资产负债率就会更接近于中规模企业的负债率。 资本规模差异的成因:①资金需求情况。规模大的企业,无论是在经营活动还是在管理活动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其正常运行,而企业自身很难有如此多的资金,所以需要借入大量外部资金,因而其负债率自然会比较高;而对于小规模企业来说,其经营活动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即使资金不足,从外部借来的资金也不会太多,要适合自己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财务状况,所以小规模企业的负债率普遍比较低。②资金来源情况。大规模企业因为其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信用程度高,所以银行更青睐于向大企业发放贷款,同时大规模企业还可以比较容易通过其它渠道来借入资金,这也是大规模企业负债率较高的一个原因;相反,小规模企业的信用程度较低,很难从银行或者其他渠道来获取资金。

通过上述分析,总结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受行业因素和企业规模因素的影响很大,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负债率较国外偏低。

4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权结构的选择是资本结构优化的一方面,加以适当的选择可促进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我国现有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经股份制改造上市的,国有股占控制地位,这种在特定的历史和法律背景下形成的股权结构,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明显的缺陷。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看:国家股意味着国家应当对其享有所有权。但国家是一个虚拟的所有者.是一个抽象概念。未真正明确谁来代表国家股。从外部治理机制看,由于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自由流通,公众流通股所占比例又少.即使所有的个人股东都抛售手中的股票也不会对经理造成市场压力。多种资料表明:国有股在公司中所占比例越大。公司的内部控制就越强,产权结构的治理效率就越低。

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过度偏好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应该在一定的经营风险下使公司的资本成本最低,通常情况下,公司的外部融资成本要高于内部融资成本。而股权融资成本要高于债务融资成本,最后才考虑发行股票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西方发达国家恰好相反。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我国上市公司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对股票融资有很强的偏好.与国际企业融资结构潮流,即股权融资的衰落和债权融资的兴起不相适应。

5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对策

发展和完善我国债券市场 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畸形发展的情况下,应着重扩大债券市场的规模和加强企业债券的流通性。为企业进行债务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解决企业债券的流通问题是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当务之急。首先。丰富企业债券的期限品种。可以设计诸如项目债券、长期债券、贴现债券等。以满足不同投资及融资需要。其次。发展企业债券交易市场。再次,发行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作为资本结构调整的杠杆。也是债券向股票转换的桥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对有较高负债比率的上市公司,随着债权向股权的转化,可以达到资本结构的动态优化,有利于控制公司未来的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它还可以协调股权利益和债券利益的关系。

鼓励上市公司向银行贷款,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完善银行的信用制度,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和市场导向决定是否放贷。

上市公司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有以下点好处:①改变上市公司单一的融资方式。②平衡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使得公司财务结构趋于合理。

优化股权结构 由于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在监控动力和效率最为地下的国有股股东手中,所以优化股权结构需要解决的是国有股减持问题。国有股减持问题应同国有经济结合起来。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应该有国有资本、所有企业都应是国有资本占绝对比重,而是划分企业类型,采取不同模式的国有股权持有方式。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激励机制 企业经理层往往从自身出发,导致企业决策行为短期化,因为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可以避免债务风险和偿债压力。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经理层持股、股票期权等方式。促使管理层人员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艺峰.资本结构理论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

[3]史伟波.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消费导刊 2009/03.

[4]吴先聪.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行业差异及原因分析.商场现代化 2007/03.

项目融资是指贷款人向特定的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协议融资,对于该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享有偿债请求权,并以该项目资产作为附属担保的融资类型。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业项目融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我国中小农业项目融资模式

【摘要】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中小农业项目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但目前发展滞后的农村融资体系阻碍了中小农业项目的融资。结合我国农业金融现状,分析了现有的融资模式在中小农业项目上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并探讨了新融资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中小农业项目 融资模式 证券化

一、农业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带来农民入城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增加,但资本、人才和技术向城市的转移,使农村发展日益落后。主要是农村没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资金的趋利性导致无法进入农业投资。另外农业生产投资虽有较高的社会效益,但投资回流期长,前期启动投资较大,使农业资金的需求和供给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农业融资主要集中在财政资金支持和银行商业性资金支持两类上,主要困境如下:

(一)财政资金支持

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占比[1]。2015年国家财政预算的中央本级支出25012亿元,其中农业相关支出见表1[2]。

农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远低于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政府对农业投入较多的是大中型基础设施和水利设施建设,或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对农业的品种改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保障等投入不够。没有足够的资金对中小农业项目进行支持。

(二)商业性资金支持

农业项目自身也有较大风险,如受气候灾害影响大、生产周期性长、资金回笼慢等。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度大,农户缺乏足够的贷款抵押品,农业保险制度又不完善。商业银行基于风险管理,缺乏对中小农业项目的贷款动力。目前商业银行逐步撤并乡镇级营业网点,可以看出其逐步收缩对农业金融的服务。

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三农”为业务核心。近期向商业银行的改造,短期内无法与邮政储蓄及其他商业银行竞争存款资源,同时又拓宽了其贷款方向。使存款资金中很大部分被用于城市的商业贷款,反而稀释了对中小农业项目的资金支持。

二、中小农业项目融资规模

截至2006年末,全国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20016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万个,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耕地千公顷[3]。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均耕地只有亩。因我国城乡户籍制度问题及农业人口的整体素质不高,进城务工的农民必将保留自己的农业土地使用权以作年老返乡的退路。所以我国很难全面的走美国式大农场发展之路,应是土地流转租赁的中小规模农场模式。以二八定律考虑(20%的人占80%资源),集约化后人均耕地约20亩,即中小农业项目的土地规模是20亩。以常规农产品核算项目收益见表2和表3。

农业项目的资金准备除年收入中包含的成本外,还须准备一定的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启动资金应不少于项目的年度收入。以此核算小型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在5~10万,中型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在40~70万。

三、现有融资模式的分析

目前融资市场有多种融资模式,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分别评估其在中小农业项目融资上的可行性。

(一)政策性融资

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发行的贷款对象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直属库、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经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具有专门从事棉花收购调销进出口业务资格和能力的供销社棉花企业、农业部门所属的良种棉加工工程、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企业。农户的中小农业项目是没有贷款资格的。同时政府年度的农业财政预算主要是用于农业发展的基础投入,即使有部分资金用于农业补贴,也无法满足中小农业项目融资。

要改善这种现状,一方面拓展农发行的贷款业务范围,针对农户提交的农业项目规划发放相应的项目贷款。或者由农户在生产前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上报当年的农产品产量后,农发行依据上年的价格提前发放农户贷款用于生产。待农产品丰收后,再由农户向企业出售农产品归还贷款。另一方面在财政预算上进一步支持地方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可在相关的税收方面将部分农业企业的国税转为地税,并明确指定用于中小农业项目融资。

(二)商业贷款

商业银行贷款需要有相应的抵押品。而农户的抵押资产拥有量普遍很少。农村的房产又无法用于抵押。中型农业项目近50万贷款,农户很难拥有等值的抵押品。目前的现状是商业贷款在农户中并不普及。政府可放开农用土地和农村宅基地的流转,使农户能够用自己的土地、宅基地及房产为抵押品贷款。这将极大的拓展农业融资市场,降低中小农业项目的融资难度。

(三)民间贷款

目前农户在缺乏资金时首先会向亲朋借款。因双方了解和信息流通透明借贷款的风险更小。但50万的资金额度较大,对于普通农户家庭很难完全通过亲朋筹集。其他的民间借贷途径,以目前民间借贷市场来看更多是类似于高利贷性质。这种借款风险极大,一旦项目经营失败将导致沉重债务负担。

(四)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公司股东通过出让部分股权增资引进新股东的方式来融资。新股东分享公司的盈利,公司无须还本付息。融资方式有私募发售和公开市场发售两类。公开市场发售是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市向公众发行股票来融资。根据我国证券法公司上市要求有5000万的资产规模。所以公开市场发售方式并不适合中小农业项目的融资。

私募发售应用于农业融资,首先需要农户成立农业合作社或农业公司再吸引投资者入股。考虑到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股份的流通性较差,地方政府可以成立“民间融资服务中心”负责股权登记、公司项目考察评估、融资中介及股权交易的服务。这将大大降低私募股权融资的难度。

浅谈项目融资风险管理

一 项目融资及其风险管理概况

项目融资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项目融资是指一切针对具体项目所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狭义的项目融资,按照《美国财会标准手册》的定义,“是指对需要大规模资金的项目而采取的金融活动。借款人原则上将项目本身拥有的资金及其收益作为还款资金来源,而且将其项目资产作为抵押条件来处理。该项目主体的一般性信用能力通常不被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本文所指的是后者。项目融资是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经过30年的发展项目融资已经日趋成熟,项目的操作模式和框架日趋系统化和规范化。

由于项目融资主要依赖于项目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而不是项目投资者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追索最多只能限定在某个特定阶段或规定的范围内,即所谓“有限追索”;并且项目融资时间长、规模大、参与方多、结构复杂,因而比一般的传统贷款风险更大。风险的合理分配和严格管理是项目融资成功的关键。在西方风险的管理是项目融资实施的必要环节,每个融资项目都要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并付诸实施。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项目融资,90年代后在大型工程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的筹资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项目融资的出现,对有效利用外资,调动民间资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尽快改善我国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项目融资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规范发展所需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尚不完备,加之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项目融资的实际操作并不完善,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系统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手段,将会成为项目融资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最终导致其难以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建设的需要。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找到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现存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推动项目融资在我国的发展。

二 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风险管理法律依据混乱

项目融资的推行要求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保证,这是项目融资发展所需的客观条件。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各种合同文件和信用担保协议,将项目风险在参与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这一过程涉及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个利益群体,融资结构体系复杂、实施操作程序繁琐,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对各方均具备约束力的法规体系来约束。倘若这方面不具备条件或条件较差,必然增大投资风险,加大风险管理工作的难度。

从我国目前的状况看,项目融资的直接依据主要有:国家计委颁布的《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暂行规定》,外经贸部颁布的《关于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计委、原电力部、交通部颁布的《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这些规定出自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缺乏统一性,甚至出现矛盾之处。一方面,这些规定都是针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对于外商来讲,其法律地位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对于国内企业参与项目融资这一越来越普遍的情况,则没有法律依据。

(二)金融市场欠发达,制约风险规避手段的实现

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吸收境外资金是推行项目融资的初衷和主要融资渠道。项目融资通常主要以外汇进行融资、以人民币取得收益,项目自身不易做到外汇平衡,人民币是否可以兑换成硬通货是国外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属于外汇管制国家,在资本项目中外汇进出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这样,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无疑加大了境外投资者的外汇利率和汇率风险,也同时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

另一方面,项目融资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合理设计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多渠道的筹资方式有利于降低项目融资的风险,减少筹资成本。在项目融资中各种类型的贷款无疑是项目的主要筹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发行股票和债券也较为常见。在我国对发行股票和债券实行限制性的政策,对发行主体或发行人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使得这些筹资方式实现的难度较大;我国资本市场欠发达,使得项目的融资渠道不畅通,直接加大了项目公司的融资风险;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外汇利率和汇率风险的手段较少,这无疑使得融资风险的合理规避受到限制。

(三)目的审批管理不规范,加大融资项目的审批风险

项目融资多应用于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所在国政府对项目的审批管理一般较为严格。由于融资项目的实施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其审批程序是比较繁琐的,涉及多个不同的审批部门。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各主管部门遵循统一的规定,否则就可能由于不同主管部门之间的工作不衔接而导致项目审批工作迟缓,进而增加项目的风险。

在我国由于缺乏项目融资基本法律,各部委的相关规定(如前所述)既缺乏统一性、又不具备应有的权威性,而且难以涵盖项目融资的所有环节,使得项目的审批管理政策操作性不强。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对项目融资的管理基本上是套用现有外资法律或法规,同时参照一些国际惯例,这种状况不能够适应对融资项目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管理的需要,人为地加大了融资项目的审批风险。

三 促进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项目融资的立法层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鉴于项目融资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我国宜采用专门立法的形式,对项目融资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规定;对项目融资涉及的其他问题,由相关配套法律规范,形成以项目融资专门法为核心。项目融资的单行法应重点将项目融资与其他形式投资区分开来,明确规定项目融资应遵循的原则和各环节应遵循的程序性规则,对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有冲突的地方做出专门规定。

(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开放金融保险市场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高风险的融资方式,项目所在国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项目风险的预测和转移规避等风险管理手段的实现,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灵活多样的金融工具是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多类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并制定相应政策,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参与项目融资。与此同时,逐步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创造多种金融工具规避利率和汇率风险;加快保险业的发展,为项目融资担保机制的完善提供可能;对项目融资的外汇管理实行特殊政策,解决项目融资外汇平衡的难题。

(三)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作用,建立专门主管机构加强管理

关于项目融资论文范文资料

项目融资是指贷款人向特定的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协议融资,对于该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享有偿债请求权,并以该项目资产作为附属担保的融资类型。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业项目融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我国中小农业项目融资模式

【摘要】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中小农业项目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但目前发展滞后的农村融资体系阻碍了中小农业项目的融资。结合我国农业金融现状,分析了现有的融资模式在中小农业项目上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并探讨了新融资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中小农业项目 融资模式 证券化

一、农业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带来农民入城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增加,但资本、人才和技术向城市的转移,使农村发展日益落后。主要是农村没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资金的趋利性导致无法进入农业投资。另外农业生产投资虽有较高的社会效益,但投资回流期长,前期启动投资较大,使农业资金的需求和供给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农业融资主要集中在财政资金支持和银行商业性资金支持两类上,主要困境如下:

(一)财政资金支持

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占比[1]。2015年国家财政预算的中央本级支出25012亿元,其中农业相关支出见表1[2]。

农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远低于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政府对农业投入较多的是大中型基础设施和水利设施建设,或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对农业的品种改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保障等投入不够。没有足够的资金对中小农业项目进行支持。

(二)商业性资金支持

农业项目自身也有较大风险,如受气候灾害影响大、生产周期性长、资金回笼慢等。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度大,农户缺乏足够的贷款抵押品,农业保险制度又不完善。商业银行基于风险管理,缺乏对中小农业项目的贷款动力。目前商业银行逐步撤并乡镇级营业网点,可以看出其逐步收缩对农业金融的服务。

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三农”为业务核心。近期向商业银行的改造,短期内无法与邮政储蓄及其他商业银行竞争存款资源,同时又拓宽了其贷款方向。使存款资金中很大部分被用于城市的商业贷款,反而稀释了对中小农业项目的资金支持。

二、中小农业项目融资规模

截至2006年末,全国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20016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万个,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耕地千公顷[3]。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均耕地只有亩。因我国城乡户籍制度问题及农业人口的整体素质不高,进城务工的农民必将保留自己的农业土地使用权以作年老返乡的退路。所以我国很难全面的走美国式大农场发展之路,应是土地流转租赁的中小规模农场模式。以二八定律考虑(20%的人占80%资源),集约化后人均耕地约20亩,即中小农业项目的土地规模是20亩。以常规农产品核算项目收益见表2和表3。

农业项目的资金准备除年收入中包含的成本外,还须准备一定的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启动资金应不少于项目的年度收入。以此核算小型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在5~10万,中型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在40~70万。

三、现有融资模式的分析

目前融资市场有多种融资模式,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分别评估其在中小农业项目融资上的可行性。

(一)政策性融资

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发行的贷款对象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直属库、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经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具有专门从事棉花收购调销进出口业务资格和能力的供销社棉花企业、农业部门所属的良种棉加工工程、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企业。农户的中小农业项目是没有贷款资格的。同时政府年度的农业财政预算主要是用于农业发展的基础投入,即使有部分资金用于农业补贴,也无法满足中小农业项目融资。

要改善这种现状,一方面拓展农发行的贷款业务范围,针对农户提交的农业项目规划发放相应的项目贷款。或者由农户在生产前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上报当年的农产品产量后,农发行依据上年的价格提前发放农户贷款用于生产。待农产品丰收后,再由农户向企业出售农产品归还贷款。另一方面在财政预算上进一步支持地方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可在相关的税收方面将部分农业企业的国税转为地税,并明确指定用于中小农业项目融资。

(二)商业贷款

商业银行贷款需要有相应的抵押品。而农户的抵押资产拥有量普遍很少。农村的房产又无法用于抵押。中型农业项目近50万贷款,农户很难拥有等值的抵押品。目前的现状是商业贷款在农户中并不普及。政府可放开农用土地和农村宅基地的流转,使农户能够用自己的土地、宅基地及房产为抵押品贷款。这将极大的拓展农业融资市场,降低中小农业项目的融资难度。

(三)民间贷款

目前农户在缺乏资金时首先会向亲朋借款。因双方了解和信息流通透明借贷款的风险更小。但50万的资金额度较大,对于普通农户家庭很难完全通过亲朋筹集。其他的民间借贷途径,以目前民间借贷市场来看更多是类似于高利贷性质。这种借款风险极大,一旦项目经营失败将导致沉重债务负担。

(四)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公司股东通过出让部分股权增资引进新股东的方式来融资。新股东分享公司的盈利,公司无须还本付息。融资方式有私募发售和公开市场发售两类。公开市场发售是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市向公众发行股票来融资。根据我国证券法公司上市要求有5000万的资产规模。所以公开市场发售方式并不适合中小农业项目的融资。

私募发售应用于农业融资,首先需要农户成立农业合作社或农业公司再吸引投资者入股。考虑到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股份的流通性较差,地方政府可以成立“民间融资服务中心”负责股权登记、公司项目考察评估、融资中介及股权交易的服务。这将大大降低私募股权融资的难度。

浅谈项目融资风险管理

一 项目融资及其风险管理概况

项目融资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项目融资是指一切针对具体项目所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狭义的项目融资,按照《美国财会标准手册》的定义,“是指对需要大规模资金的项目而采取的金融活动。借款人原则上将项目本身拥有的资金及其收益作为还款资金来源,而且将其项目资产作为抵押条件来处理。该项目主体的一般性信用能力通常不被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本文所指的是后者。项目融资是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经过30年的发展项目融资已经日趋成熟,项目的操作模式和框架日趋系统化和规范化。

由于项目融资主要依赖于项目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而不是项目投资者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追索最多只能限定在某个特定阶段或规定的范围内,即所谓“有限追索”;并且项目融资时间长、规模大、参与方多、结构复杂,因而比一般的传统贷款风险更大。风险的合理分配和严格管理是项目融资成功的关键。在西方风险的管理是项目融资实施的必要环节,每个融资项目都要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并付诸实施。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项目融资,90年代后在大型工程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的筹资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项目融资的出现,对有效利用外资,调动民间资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尽快改善我国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项目融资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规范发展所需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尚不完备,加之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项目融资的实际操作并不完善,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系统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手段,将会成为项目融资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最终导致其难以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建设的需要。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找到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现存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推动项目融资在我国的发展。

二 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风险管理法律依据混乱

项目融资的推行要求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保证,这是项目融资发展所需的客观条件。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各种合同文件和信用担保协议,将项目风险在参与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这一过程涉及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个利益群体,融资结构体系复杂、实施操作程序繁琐,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对各方均具备约束力的法规体系来约束。倘若这方面不具备条件或条件较差,必然增大投资风险,加大风险管理工作的难度。

从我国目前的状况看,项目融资的直接依据主要有:国家计委颁布的《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暂行规定》,外经贸部颁布的《关于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计委、原电力部、交通部颁布的《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这些规定出自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缺乏统一性,甚至出现矛盾之处。一方面,这些规定都是针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对于外商来讲,其法律地位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对于国内企业参与项目融资这一越来越普遍的情况,则没有法律依据。

(二)金融市场欠发达,制约风险规避手段的实现

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吸收境外资金是推行项目融资的初衷和主要融资渠道。项目融资通常主要以外汇进行融资、以人民币取得收益,项目自身不易做到外汇平衡,人民币是否可以兑换成硬通货是国外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属于外汇管制国家,在资本项目中外汇进出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这样,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无疑加大了境外投资者的外汇利率和汇率风险,也同时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

另一方面,项目融资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合理设计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多渠道的筹资方式有利于降低项目融资的风险,减少筹资成本。在项目融资中各种类型的贷款无疑是项目的主要筹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发行股票和债券也较为常见。在我国对发行股票和债券实行限制性的政策,对发行主体或发行人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使得这些筹资方式实现的难度较大;我国资本市场欠发达,使得项目的融资渠道不畅通,直接加大了项目公司的融资风险;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外汇利率和汇率风险的手段较少,这无疑使得融资风险的合理规避受到限制。

(三)目的审批管理不规范,加大融资项目的审批风险

项目融资多应用于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所在国政府对项目的审批管理一般较为严格。由于融资项目的实施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其审批程序是比较繁琐的,涉及多个不同的审批部门。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各主管部门遵循统一的规定,否则就可能由于不同主管部门之间的工作不衔接而导致项目审批工作迟缓,进而增加项目的风险。

在我国由于缺乏项目融资基本法律,各部委的相关规定(如前所述)既缺乏统一性、又不具备应有的权威性,而且难以涵盖项目融资的所有环节,使得项目的审批管理政策操作性不强。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对项目融资的管理基本上是套用现有外资法律或法规,同时参照一些国际惯例,这种状况不能够适应对融资项目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管理的需要,人为地加大了融资项目的审批风险。

三 促进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项目融资的立法层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鉴于项目融资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我国宜采用专门立法的形式,对项目融资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规定;对项目融资涉及的其他问题,由相关配套法律规范,形成以项目融资专门法为核心。项目融资的单行法应重点将项目融资与其他形式投资区分开来,明确规定项目融资应遵循的原则和各环节应遵循的程序性规则,对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有冲突的地方做出专门规定。

(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开放金融保险市场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高风险的融资方式,项目所在国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项目风险的预测和转移规避等风险管理手段的实现,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灵活多样的金融工具是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多类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并制定相应政策,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参与项目融资。与此同时,逐步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创造多种金融工具规避利率和汇率风险;加快保险业的发展,为项目融资担保机制的完善提供可能;对项目融资的外汇管理实行特殊政策,解决项目融资外汇平衡的难题。

(三)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作用,建立专门主管机构加强管理

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人民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全国东、中、西部选择有代表性的六个城市的1105户中小企业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本报告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以大量翔实数据为依据,结合现场访问、座谈获得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业务状况、财务管理、融资结构,以及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整体状况进行较全面的阐述,并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政策建议。中小企业融资之难中小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客户覆盖范围广,且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与大客户之间形成了长期稳定合作的关系,中小企业采购及销售程序较规范,以销定产,加强管理,商业信用逐步建立。1.中小企业间货款拖欠现象较为严重,但随着收款方式与付款方式的调整,企业资金管理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例如:样本企业支付一笔采购货款的平均时间为37天,而收回一笔销售货款的平均时间却为55天,收回比支付货款的时间多近20天。通过企业与大客户和大供应商之间交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情况可以发现,企业平均应收账款比平均应付账款多243万元,应收账款的平均时间比应付账款的平均时间多近2个月(51天),收回一笔销售款比支付一笔采购款平均多用12天,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在过去五年中,有58.6%的样本企业出现过货款被拖欠的情况,其中46%的企业被拖欠的货款收不回来;企业不能如期偿还贷款的首要原因是本企业的销售收入没有如期到账。拖欠货款多发生在本地客户,占比38.2%,其次是省外内陆地区的客户,占比26.2%。对于拖欠货款的客户,多数样本企业采取更改交易条件的措施,其中采用最多的措施是增加“定期日结,定期日算”、现货现款、预付货款的比重,减少分期付款、滚动结算方式、先货后款的比重,从而为进一步改善企业资金管理状况奠定了基础。2.中小企业逐渐重视企业信用的培育,同时具有较强法律保护意识。如前所述,如果发生了货款拖欠,除了更改交易条件外,38%的企业选择采取停止与该客户的交易的措施,该客户将失去其信用。另外有22%的企业选择提起诉讼,提起诉讼的法院大多选择本企业所在的市内法院;1/3的法院判决由拖欠客户主动执行,近一半的法院判决需要法院强制执行。3.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从850户样本企业的财务报表情况来看,有290户企业至今还没有编报现金流量表,占样本企业总数的34%。这些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企业的经营情况被认为是“个人隐私”。4.中小企业投资欲望适中,投资规模逐年增加,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无论是过去的投资还是新的投资,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两种方式,这既说明资本性融资与债务性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性,又说明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企业在加强管理,提高自我积累能力的同时,致力于拓宽融资渠道。在新的投资计划中,企业自筹资金比重有所增加,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股票或债券融资增幅较大;同时,随着企业的规范发展,亲友借款在企业筹资方案中逐渐淡化,企业开始考虑引进外部企业或是自然人作为战略投资者。但是,除银行贷款外,股票等其他融资方式所占筹资比重依然很小,在样本企业的融资结构中仍然是明显的弱项。(参见图1)。5.中小企业的规模扩张普遍伴随着资金紧张的局面,并且受到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直接影响。此时的银行信贷支持尤为关键。65.7%样本企业有过资金紧张的情况,其中53%的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的时间在2003年,27%的企业出现在2002年,12%的企业出现在2001年,8%的企业出现在2000年以前。这些企业之所以有一半以上在2003年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微观层面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的投资扩张与企业外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货款被拖欠等因素所致,而从宏观层面来看,在2003年中央银行加大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力度,防止银行信贷规模过度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企业的资金链条尤为吃紧。当企业出现资金紧张情况时,样本企业均主要采取向银行借款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困难(占比62%)。如果取得银行贷款较为困难,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从而形成资金需求缺口,就会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极为突出和集中。此时,民间借贷成为银行贷款的一种补充机制。调查显示,当资金紧张时,23%的样本企业会采取向内部职工、亲友及其他企业等借款的方式筹集资金。正规金融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是民间借贷行为始终存在的一个基本原因。金融机构“看客下菜”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普遍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各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变化较大。中小企业贷款满意度较高,但商业银行的服务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业务有待于进一步拓展。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营销服务,拓展市场,市场份额进一步发生变化。37%的样本企业开始到2家以上的银行申请贷款。根据向各银行要求资金支持的企业户数及占比进行分析发现,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市场领域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强,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参见图2)。其中工商银行的市场份额下降最多,为10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却增加了8个百分点的市场占有率。金融机构审批贷款多以企业提供资产抵押、特别是不动产抵押为首要条件,但审批条件逐步趋于多元化。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得到批准,最主要的原因是提供了资产(不动产)抵押,占比42%;其次是因为提供了有效担保,占比24%,其中企业担保占18%,担保公司担保占6%;由于企业信誉良好、产品市场前景好等原因获得贷款占比30%。这说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仍以不动产抵押融资方式为主,但在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方面也有了较多的尝试。分析贷款被否决的原因,同样也可以得到以上的结论。在申请贷款被否决的主要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提供资产抵押(占比27%),其次是由于企业的融资规模过大,再次是没有提供担保以及银行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现状不满意,上述这四大原因基本各占1/4(参见图3)。企业所获贷款占抵押资产净值的比重约为55%。商业银行普遍重视贷后管理,贷款偿还情况良好。金融机构应进一步督促中小企业加强资金与财务管理。在不能偿还贷款的原因中,由于企业间相互拖欠造成的占比40%,原材料涨价、成本增加以及管理不善、管理费用上升造成的占比30%。信用担保的尴尬1.担保机构在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截至2003年9月末,五个样板地区平均有76%的样本企业至今没有和任何担保机构建立过信用担保关系;而在获得信用担保的样本企业中,担保贷款余额仅占到全部贷款余额的6%,担保机构基本上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其原因如下:(1)各地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及业务开展情况不均衡。在北京,信用担保机构较多,服务较好,有92%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都与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在西安等其他四个样板地区,信用担保机构,特别是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担保手续繁琐,反担保措施并不比银行的贷款条件优惠、灵活,企业还要额外增加担保费的负担,因此在这些地区80%—90%的中小企业都未曾向信用担保机构提出过申请。(2)信用担保机构缺乏统一的市场准入管理,对于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市场定位、功能职责等认识不清。在东莞、温州、台州等地商业性担保机构成立较多,其以盈利为目的,担保费率过高,令中小企业望而却步。(3)东莞、温州、台州等地民间资金相对富裕,民间融资手续简便、利率相对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信用担保市场的发展。(4)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服务意识和市场营销有待加强。在与担保机构建立关系的样本企业中,企业主动寻找、联络担保机构的占63%,通过地方政府牵线搭桥等方式的占29%,而通过担保机构的主动宣传和营销建立关系的仅占8%。2.担保贷款的满意度较高,但企业获得信用担保的条件较为严格,与银行贷款条件基本相当。按信用担保的金额计,中小企业获得信用担保的满意度为92.6%;企业获得担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自身具有较高的反担保能力,并多以资产抵质押、个人连带责任保证和第三方责任保证作为反担保措施(参见图4)。3.中介服务机构应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调查显示,自企业提出担保申请到获得审批,一般需要2个月的时间,62%的样本企业认为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例如抵质押手续等比较繁琐,延长了担保审批的时间。4.担保收费基本合理,保后管理比较认真,代偿率较低。在样本企业获得的信用担保中,平均评审费率0.6%,平均担保费率1.94%,总计费率2.53%,在国家财政部规定的当期贷款利率的50%以内。大多数的保后管理都由担保机构与放贷银行共同进行,保后管理的主要措施是企业报送财务报表以及到企业走访。2.3%的样本企业发生过担保代偿,而发生代偿的主要原因是本企业销售收入无法如期到账。该怎么输送“粮草”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更具有灵活性和进取心,是创新的源泉,在经济中更具竞争性。只有保护竞争,才能保持资本的高效率,才能鼓励创新;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1.政府的职责不是创造财富,而是集中稀缺的公共资源,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大环境。(1)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司法环境。A.目前只有一部有关中小企业的全国性法规《中小企业促进法》,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这种法律框架不能根本解决中小企业整体重要性与个体弱势的矛盾。建议全国人大成立中小企业委员会,专门负责有关中小企业的配套法规体系的建设。B.构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担保交易法律制度。修改完善《担保法》,引入动产抵押担保制度,扩大动产担保物范围,允许应收账款和存货作为担保物,允许在普通债权上设立担保,引入浮动担保制度,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建立全国统一的公示性动产担保权登记制度,低成本、高效率地保护动产担保权人以及信贷交易各方的利益,增强信贷人放贷积极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健康有序地进行。C.重新审视、检讨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关于高利贷的界定等有碍于商业银行自主确定贷款利率的规定等,通过修改、修订及撤销加以完善;进一步完善会计、统计及税收制度,使之健全、连续、稳定而透明,并且有利于促进融资工具的创新;培育值得信赖的外部独立审计中介服务体系。(2)加强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建立一套有别于大中企业的中小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个人消费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据世界银行专家的有关研究认为,良好的社会征信系统能促使贷款成本降低二十个百分点。(3)建议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部级单位,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相对独立于政府,有效行使其权限,并授权其监督其他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4)健全中小企业商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选择、管理咨询、财务分析、融资需求、人员流动等提供全方位的商业化服务;改革政府采购制度,出台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的实施细则,促进中小企业发展。2.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改革银行组织结构,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强化银行业竞争,促使大银行逐步关注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1)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了解掌握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监管体系,增设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实行不同于大企业金融业务的监管;在合法与合理的范围内鼓励商业银行调整战略,根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服务。(2)完善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改变目前以行政区域划分总分行关系的组织模式,以价值链为核心,按不同客户对象进行划分,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机构,实现银行结构扁平化,使商业银行的服务更加贴近中小企业。(3)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小额信贷机构,打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银行业格局,促使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调整市场定位,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强化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改善。(4)建立银企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金融机构信息共享,较好地解决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实行较好的监控。(5)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广泛收集企业各类信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综合全面地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3.构建以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为核心,包括政策性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市场在内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1)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在完成政府任务和目标的前提下,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最大化。政策性银行的稳健发展是有效实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一目的的前提条件。(2)加快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立法进程,认定信用担保机构的性质,确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部门,规范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开展、信息共享、税收优惠、风险控制、危机救助、市场退出等事项,有效防范行业风险,使之真正为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建立全国性再担保机构,对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和民营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支持,降低地方各类担保机构的风险,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健康有序发展。(3)促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租赁、典当等非银行融资工具和市场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服务。4.中小企业应苦练内功,把产品做到精、细、专、深,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自身从外部获得融资支持的能力。仅仅凭借外界的扶持,并不能真正使中小企业长大变强,中小企业必须苦练内功,找准市场定位,增强自身积累能力和取得融资的能力。(本报对原报告有删减)再思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支柱。日本认为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日本的繁荣,而美国则把其视为“美国的脊梁”。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增进效率、创造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作用非常。但融资困难曾使许多中小企业与发展良机擦肩而过,资金匮乏成为困扰其发展的重要掣肘。几乎全世界的中小企业,都普遍患有资金“饥渴”症,而中国的中小企业更是概莫能外。中小企业自身的高风险,申贷的高门槛,银行审贷的高成本以及民营企业身份潜在的政治风险等因素,再加上中小企业贷款时间紧、频率高、金额小、手续繁和管理成本高等特点,造成中国银行业厚此薄彼,对中小企业惜贷有加。惯性思维让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棒子打在银行身上,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市场各方都要尽显神通。政府要营造利于改善企业融资状况、提高竞争力的大环境;银行要加速利率市场化、关注中小企业、强化银行业竞争;市场要构建以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为核心,包括政策性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市场在内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中小企业更应苦练内功,增强自身从外部获得融资支持的能力。“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在悄然变化。10月27日,发改委马凯主任在〃第一届东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与投资高层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对此正积极采取措施。当天,财政部有关部门表示,三年前就已经酝酿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相关方案已经完成。11月23日,中国银监会召开小企业贷款业务情况座谈会,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强调要建立和完善有关市场机制。是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召开了新产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中小企业综合保险产品。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研、现场访问、座谈等方式获得的信息,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见微知著,落叶之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小企业距离告别融资痛楚的日子不会太远。网络转载,出处忘记 登尼特

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融资策划书范文,欢迎参阅。

一、项目企业摘要

创业计划书摘要,是全部计划书的核心之所在。

*其它需要着重说明的情况或数据(可以与下文重复,本概要将作为项目摘要由投资人浏览)

二、业务描述

*企业的宗旨(200字左右)

*主要发展战略目标和阶段目标

*项目技术独特性(请与同类技术比较说明)

介绍投入研究开发的人员和资金计划及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

1、研究资金投入

2、研发人员情况

3、研发设备

4、研发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及发展趋势

三、产品与服务

*创业者必须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创意作一介绍。主要有下列内容:

1、产品的名称、特征及性能用途;*介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及对客户的价值

2、产品的开发过程,*同样的产品是否还没有在市场上出现?为什么?

3、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段

4、产品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力如何

5、产品的技术改进和更新换代计划及成本,*利润的来源及持续营利的商业模式

*生产经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新产品的生产经营计划:生产产品的原料如何采购、供应商的有关情况,劳动力和雇员的情况,生产资金的安排以及厂房、土地等。

2、公司的生产技术能力

3、品质控制和质量改进能力

4、将要购置的生产设备

5、生产工艺流程

6、生产产品的经济分析及生产过程

四、市场营销

*介绍企业所针对的市场、营销战略、竞争环境、竞争优势与不足、主要对产品的销售金额、增长率和产品或服务所拥有的核心技术、拟投资的核心产品的总需求等,

*目标市场,应解决以下问题:

1、你的细分市场是什么?

2、你的目标顾客群是什么?

3、你的5年生产计划、收入和利润是多少?

4、你拥有多大的市场?你的目标市场份额为多大?

5、你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行业分析,应该回答以下问题:

1、该行业发展程度如何?

2、现在发展动态如何?

3、该行业的总销售额有多少?总收入是多少?发展趋势怎样?

4、经济发展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如何?

5、政府是如何影响该行业的?

6、是什么因素决定它的发展?

7、竞争的本质是什么?你采取什么样的战略?

8、进入该行业的障碍是什么?你将如何克服?

*竞争分析,要回答如下问题:

1、你的主要竞争对手?

2、你的竞争对手所占的市场份额和市场策略?

3、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新发展?

4、你的核心技术(包括专利技术拥有情况,相关技术使用情况)和产品研发的进展情况和现实物质基础是什么?

5、你的策略是什么?

6、在竞争中你的发展、市场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所在?

7、你能否承受、竞争所带来的压力?

8、产品的价格、性能、质量在市场竞争中所具备的优势?

*市场营销,你的市场影响策略应该说明以下问题:

1、营销机构和营销队伍

2、营销渠道的选择和营销网络的建设

3、广告策略和促销策略

4、价格策略

5、市场渗透与开拓计划

6、市场营销中意外情况的应急对策

五、管理团队

*全面介绍公司管理团队情况,主要包括:

1、公司的管理机构,主要股东、董事、关键的雇员、薪金、股票期权、劳工协议、奖惩制度及各部门的构成等情况都要明晰的形式展示出来

2、要展示你公司管理团队的战斗力和独特性及与众不同的凝聚力和团结战斗精神

*列出企业的关键人物(含创建者、董事、经理和主要雇员等)

*企业共有多少全职员工(填数字)

*企业共有多少兼职员工(填数字)

*尚未有合适人选的关键职位?

*管理团队优势与不足之处?

*人才战略与激励制度?

*外部支持:公司聘请的法律顾问、投资顾问、投发顾问、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名称。

六、财务预测

*财务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过去三年的历史数据,今后三年的发展预测,主要提供过去三年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年度的财务总结报告书

2、投资计划:

(1)预计的风险投资数额

(2)风险企业未来的筹资资本结构如何安排

(3)获取风险投资的抵押、担保条件

(4)投资收益和再投资的安排

(5)风险投资者投资后双方股权的比例安排

(6)投资资金的收支安排及财务报告编制

(7)投资者介入公司经营管理的程度

3、融资需求

创业所需要的资金额,团队出资情况,资金需求计划,为实现公司发展计划所需要的资金额,资金需求的时间性,资金用途(详细说明资金用途,并列表说明)

融资方案:公司所希望的投资人及所占股份的说明,资金其他来源,如银行贷段等。

*完成研发所需投入?

*达到盈亏平衡所需投入?

*达到盈亏平衡的时间?

项目实施的计划进度及相应的资金配置、进度表。(略)

七、资本结构

*请说明你们希望寻求什么样的投资者?(包括投资者对行业的了解,资金上、管理上的支持程度等)

八、投资者退出方式

*股票上市:依照本创业计划的分析,对公司上市的可能性做出分析,对上市的前提条件做出说明

*股权转让:投资商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收回投资

*股权回购:依照本创业计划的分析,公司对实施股权回购计划应向投资者说明

*利润分红:投资商可以通过公司利润分红达到收回投资的目的,按照本创业计划的分析,公司对实施股权利润分红计划应向投资者说明

九、风险分析

*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详细说明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手段,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及其他不可预见的风险

十、其它说明

*您认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请说明为什么投资人应该投贵企业而不是别的企业?

*关于项目承担团队的主要负责人或公司总经理详细的个人简历及证明人。

*媒介关于产品的报道;公司产品的样品、图片及说明;有关公司及产品的其它资料。

*创业计划书内容真实性承诺。

第一节 圣美嘉酒庄基本情况及未来一年发展战略

公司基本情况

圣美嘉酒庄向红酒PE公司广泛募资,资金额度拟不少于三千 万,以扩大公司在海外红酒市场的收购能力

具体募资计划

第二节 红酒及市场分析

一、公司产品、特点及优势

二、行业和市场

三、公司的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

四、竞争对手的优势及劣势

第三节 融资需求和财务预测

一、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

二、融资需求

三、财务分析汇总表

四、财务分析

第四节 公司运营和管理

一、公司发展战略

二、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三、人力资源规划

四、软件开发管理

五、市场策略

六、外部支持

七、资本运营

第五节 投资方的介入和退出

一、投资建议

二、投资方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资本退出

第六节 风险及对策

一、风险

二、对策

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主要编制内容

1. 项目的经营对象和范围

2. 投资规模

3. 所需要的融资服务的规模

4. 建设周期

5. 项目收益的主要来源(这部分要详细可信)

6. 项目的年回报率(详细可信)

7. 项目建设者和经营者的资历(此处也是重要部分)

8. 其他情况,其中包括是否经主管部门批准,有特殊的项目是否已经办理好特殊手续。是否是国家或者地方重点扶持项目等等

第一部分XX项目摘要

一、公司简单描述

二、公司的宗旨和目标

三、公司目前股权结构

四、已投入的资金及用途

五、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或服务介绍

六、XX市场概况和营销策略

七、主要业务部门及业绩简介

八、核心经营团队

九、公司优势说明

十、目前公司为实现目标的增资需求:原因、数量、方式、用途、偿还

十一、融资方案(资金筹措及投资方式及退出方案)

十二、财务分析

1、财务历史数据

2、财务预计

3、资产负债情况

第二部分XX项目综述

第一章公司介绍

一、公司的宗旨

二、公司简介资料

三、各部门职能和经营目标

四、公司管理

1、董事会

2、经营团队

3、外部支持

第二章XX技术与产品

一、技术描述及技术持有

二、产品状况

1、主要产品目录

2、产品特性

3、正在开发/待开发产品简介

4、研发计划及时间表

5、 知识产权策略

6、 无形资产

三、XX产品生产

1、资源及原材料供应

2、现有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

3、扩建设施、要求及成本,扩建后生产能力

4、原有主要设备及需添置设备

5、产品标准、质检和生产成本控制

6、包装与储运

第三章XX市场分析

一、XX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划分

二、XX目标市场的设定

三、XX产品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及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

四、目前公司产品市场状况,产品所处市场发展阶段(空白/新开发/高成长/成熟/饱和) 产品排名及品牌状况

五、XX市场趋势预测和市场机会

六、XX行业政策

第四章XX竞争分析

一、有无行业垄断

二、从市场细分看竞争者市场份额

三、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公司实力、产品情况

四、潜在竞争对手情况和市场变化分析

五、公司产品竞争优势

第五章XX市场营销

一、概述营销计划

二、销售政策的制定

三、销售渠道、方式、行销环节和售后服务

四、主要业务关系状况

五、销售队伍情况及销售福利分配政策

六、促销和市场渗透

1、主要促销方式

2、广告/公关策略、媒体评估

七、产品价格方案

1、定价依据和价格结构

2、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和对策

八、销售资料统计和销售纪录方式,销售周期的计算。

九、市场开发规划,销售目标

第六章XX投资说明

一、资金需求说明(用量/期限)

二、资金使用计划及进度

三、投资形式(贷款/利率/利率支付条件/转股-普通股、优先股、任股权/对应价格等)

四、资本结构

五、回报/偿还计划

六、资本原负债结构说明

七、投资抵押

八、投资担保

九、吸纳投资后股权结构

十、股权成本

十一、投资者介入公司管理之程度说明

十二、报告

十三、杂费支付

第七章XX项目投资报酬与退出

一、股票上市

二、股权转让

三、股权回购

四、股利

第八章XX项目风险分析

一、资源风险

二、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三、研发风险

四、生产不确定性风险

五、成本控制风险

六、竞争风险

七、政策风险

八、财务风险

九、管理风险

十、破产风险

第九章公司管理

一、公司组织结构

二、管理制度及劳动合同

三、人事计划

四、薪资、福利方案

五、股权分配和认股计划

第十章XX项目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说明

二、财务数据预测

1、销售收入明细表

2、成本费用明细表

3、薪金水平明细表

4、固定资产明细表

5、资产负债表

6、利润及利润分配明细表

7、现金流量表

关于资本成本论文范文资料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1。成本控制的特点:成本控制方案具有可选择性,既然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之朝着我们所选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对某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可提出若干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提出供选择方案的多少、好坏,方案选择是否准确,是反映成本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我们知道,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费用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这些业务。所以,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着全面的控制;成本控制的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企业的会计工作是建立在各种假定基础之上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既然企业是连续经营的,成本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是连续不断的,成本控制连续性的特点是其他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它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是从局部的利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相互联系、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控制的。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的成本控制。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价值运动,都包括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前预测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之所以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既然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要想降低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就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以,全过程的控制,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2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中的主要问题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成本管理缺乏驱动因素分析企业一般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不作考虑。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此外,传统成本管理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制造成本在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他如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是可取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观念突破了实体形式,成本中非产量驱动的技术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等的比重日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就不一定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我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3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1)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管理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加强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对内部各部门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3)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①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开展如统计、考勤、质检、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再教育,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②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①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②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③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④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4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能过差异分析进行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的协作制约功能的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5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心中无数。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6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6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图表处理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的常用软件。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发展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资金成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资金成本在 企业管理 中应用探究 》

摘要:当前我国处在 经济高速 发展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间竞争也日趋激烈,更好的控制企业成本,增强资金利用的有效率成为了企业竞争,提高企业效益的一道关键环节。在企业管理当中,资金成本管理的控制结果最终的目的是给企业带来成本效益,但是在现今的众多企业内部对成本管控不是很重视,管理观念、 方法 落后,管理部门负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企业资金成本管理效率低下,给企业造成一定效益损失。本文从资金管理的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 措施 三个方面谈谈对提高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资金成本 企业管理 原则 问题 优化

有一句至理 名言 说得好,“掌握了资金命脉,就掌握了企业发展的走向”。这句话虽然有所偏颇,但是也不无道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就是一场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就是其真实本质。目前,在很多企业当中都存在着资金管控以及资金流动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缺少资金进行生产、经营,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很难提高。由此,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合理安排资金流动成为了现今企业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资金管理理念已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也只有在日后的不断管理实践中,进一步解决企业资金管理的困惑。

一、资金成本管理概述

(一)资金成本管理的目标

众所周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已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资金的投入,投入越多,成本就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更好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对内部资金进行有效管理。由此可见,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企业正常的运营模式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有效率,降低资金投入所带来的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使企业的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资金成本管理的原则

很多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缺少相应的管控措施,原则化的缺失造成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混乱,造成了企业效益低下。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情势下,企业内部需要真正抓好资金成本的管理落实,贯彻资金成本管理原则,真正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率。资金管理的原则就是在适应国家政策的情况下,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有计划的进行资金的有效利用,专项资金、流动资金等项目不能相互交叉使用,与此同时,要将分级管理与统一管理相结合,建立资金管理责任机制,提高企业内部部门的资金节约意识,把各个部门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共同管理控制好资金成本。

二、资金成本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资金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管理差,流向不明确,管理方法不适宜等因素造成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浪费,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在如何有效、不浪费的进行资金投入,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等问题上,缺乏一套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久而久之企业资金管理将会更加松散。

(二)资金管理模式模糊

我国许多企业习惯了旧的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的资金管理方式,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决策缺乏科学手段。这种模糊的管理模式,使资金在生产中消耗过多,企业投入成本过高,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致使企业内部各部门资金互相受到牵制,资金周转严重受阻。

(三)资金预算编制粗糙

企业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今后发展的整体规划。当前,很多企业没有相关的资金管理计划,资金管理控制不到位,资金管理人员散漫懈怠,致使资金预算编制相对粗糙,使企业资金流向查无根据,并造成企业资金损失。

(四)资金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信息化管理模式早已走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然而,很多企业不重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资金管理上缺乏科学的有效手段,造成资金管理能力低下,最终影响企业自身发展。

三、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优化

(一)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必须要制定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并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纠正发现的问题,做到“合理使用、减少浪费”,促进资金使用的合理化、有效化。

(二)明确资金管理模式

企业必须明确资金的管理模式,将资金管理模式系统化,并对资金管理做好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以达到企业获利最大化。

(三)完善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应及时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根据资金预算进行相关的资金投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降低企业投入成本。

(四)加强资金信息化管理

现今,是信息化、 科学化时代。信息化管理的参与,大大降低了人为的工作失误、降低了人工成本。企业要抓好信息化管理这一有效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管理水平,减少资金投入失误,提高资金使用有效率,为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取更高的 经济效益。

四、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 发展、完善,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企业的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努力改善资金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有效率已然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有效助力。

参考 文献:

[1]杜杰,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新理念[J].2007,2

[2]王君彩, 现代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研究[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

[3]杨周南,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J]. 会计师,2005,7

《 略论制造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理的结合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其对消费品的高要求。这一社会现状无疑给我国制造型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企业内部资金规划,加大成本管控成为许多常见的措施。而在很多制造型企业中,其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中无可避免的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采取一定的有效对策,才能进一步推动制造型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 资金 成本管理 对策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各大企业而言,树立什么样的经营理念,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才能最大化的在社会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成为当务之急。而相对的制造型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为了让制造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对其经营管理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但很多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浪费现象严重,且成本管控工作也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做好制造型企业内部的资金规划,加大成本管控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将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完美结合,将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制造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缺乏将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二者结合的意识

就资金管理而言,主要是从资金筹集、使用上出发对整个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以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运转,能有效的杜绝出现企业资金断流的现象。而成本控制则是以最大程度节约资金支出为目的,通过对成本的规划与监督,达到企业成本管控的目的。如:日本丰田汽车制造公司的成本管控意识十分高,在企业员工管理中,要求员工使用的A4纸张,都需要正反两面都是用才可以。正是这样细致的成本管控,使得丰田汽车制造公司在市场上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一席之地。

然而在很多制造型企业中根本没能清楚认识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意识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将二者相互结合,还多将二者分开单独进行管理,这样往往会出现资金与成本规划不匹配的现象,还会大大的降低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尤其是过多的企业存货,给资金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削弱了资金的流动性,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与生产成本,将企业置于经营风险中,大大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运营利润。

(二)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严重脱节

就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分析发现,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相当薄弱,甚至还有一些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因此难以将企业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考虑,导致很多制造型企业的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呈现严重脱节的情况,难以及时获取资金流与成本管控的信息,使得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效率降低。尤其是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环节较多,如果没能注重对资金的合理调配,以及成本的有效管控,很可能提高企业的成本,在竞争中失去价格优势,处于劣势地位。具体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在进行资金规划时忽略了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如:在很多制造型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时,关于资本结构往往只看到了筹资成本或是债务危机,而没能延伸到与其相关资产结构所蕴含的成本支出。或是在利用企业资金投资时,更关注资金断流后会出现的危机预防措施,以及怎样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投资成本,可能会对成本管理计划产生一定的牵制。

二是成本管控过程中也缺乏对资金管理方案的考虑。成本管控计划制定需要从全局出发,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经营现状,制定出完善的成本管控计划并严格执行,然而在实际进行中,往往难以充分考虑到资金管理方案。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制造型企业成本管控计划脱离了资金管理方案的现象,执行起来很难,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差异分析以及纠正的难度,反而不利于制造型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资金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成本管控体系不健全

从某方面而言,我国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工作不到位,主要还是因为对其管理重视度不高。因此,在资金管理人员配置上,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等也普遍偏低,同时很多制造型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成本管控体系,无法对全面及时的掌握整个企业的资金情况,以及成本管控工作进行及时的跟踪反馈,而是将这些工作重担纷纷压在了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与管控上,根本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完善创造型企业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加强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相结合的观念意识

对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而言,“正确的思维才是行为的先导”,因此要想让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二者完美结合,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首先需要的就是转变理念,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意识。通过制造型企业领导的以身作则,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全面、深刻、正确的认识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相结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上行下效的在整个企业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让工作人员也能更好的认识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之间的密切关系,树立起成本管控意识。

制造型企业各部门都充分建立起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意识,就能从各部门的历史数据中找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的着手点,确立相应的成本管控指标,并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严格监管,不断的分析各部门实际的成本消耗与指标成本的差距,才能真正的找到制造型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需要将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二者有效结合,即在进行资金管理时,要多考虑考虑成本管控,就不会出现对成本管控出现牵制的局面。同样,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也要结合资金管理方案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二者才能相互促进,实现1+1>2的效果。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实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的完美结合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无论是基于企业内部管理还是长远发展战略,都需要建立健全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实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的完美结合。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进一步推动制造型企业的运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而要想实现资金管理中有成本管控,成本管控中有资金管理,也需要从具体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建立MRP(物料需求)系统,控制存货的数量,降低企业存货的资金占用;成本管控的同时提出科学的资金需求。

首先,运行此系统要求我们根据市场销售及运输周期、生产周期进行产成品的期量标准设置,同时对原材料也要进行期量标准设置;然后由市场部根据市场销售预测在系统内下达销售计划,系统会根据销售计划、系统内存货数量、期量标准自动运算产生生产订单,生产订单产生后,系统会根据生产订单、BOM清单(产成品耗用物料清单)、材料库存数量、材料期量标准计算出生产出订单所需产成品的物料需求订单,采购部门根据物料需求订单组织采购,保证生产工作正产开展。这样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方式组织材料物资采购,企业存货数量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将会大大降低,同时资金占用也会大降低;这样当我们进行成本管控的同时,就可以提出准确的资金需求计划。

二是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分析成本可控原因点,看是生产环节浪费还是材料成本过高或者是 其它 原因,制定科学的成本管控计划。

三是采取了以上方式后,我们在做资金管理规划时,才可以兼顾成本管控,有效的推动成本管控目标的实现,这样成本管控与资金管理就可以相辅相成。另外资金管理规划可以从筹资、投资、资金调度3方面进行来保证资金的取得;多方面的考虑成本管控计划,更利于资金管理计划的顺利实现。

(三)加大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完善成本管控体系

在制造型企业中实现资金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为了有效的提升资金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或是引进优秀的资金管理人才等方式来改善,通过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队伍,确保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便在社会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同时成本管控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将成本管控与资金管理二者很好的结合,共促进其长远发展,成为行之有效的策略。

四、结语

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都是推动制造型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完美的将二者进行结合,更利于进一步凸显其在社会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芳.略论房地产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132-133.

[2]李瑞.略论生产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J].会计师,2015,11:37.

[3]王春梅.略论生产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J].中国经贸,2015,15:182-183.

有关浅谈企业资金成本管理论文推荐:

1. 企业资金成本管理论文

2.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3.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浅谈企业成本管理

4. 有关于成本管理论文参考

5.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6.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精选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研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公司制度的不断规范,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探讨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本结构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最优资本结构债务资本权益资本经济效益

论文摘要:阐述了如何确定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标准,分析了最优资本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

0引言

资金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基本条件,一定规模下的企业其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与之规模相适应的资金量,但仅仅有足够的资金量还不行,如果资本结构不合理,即使拥有足够的资金,也很难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企业的资本结构如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实力,承担风险的能力等,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因此,资本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否则资金的运行不畅通就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1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间的结构,是由企业采用各种方式筹资而形成的,各种筹集方式的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如何找到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是当今企业最为困惑的一大问题。那么,如何确定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标准呢?

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间的平衡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前提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的手段,合理的财务杠杆能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收人,称之为财务杠杆利益。由于债务利息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能负担的固定利息就会相应减少,从而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税后利润也会相应增加,这部分收益增加,会使权益资本收益率随之提高,进而使每股的收益增加。因为财务杠杆的反作用会增大财务风险,合理的财务杠杆作用能增加企业收益,不合理的财务杠杆作用会因减少企业收益或发生亏损而导致资金周转紧张,偿债能力下降,发生财务风险。因此,确定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应树立稳健的基本指导思想,必须以处理好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间的平衡关系为前提,在风险最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作用,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基本标准

(1)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经济效益最大化最终表现在企业资产增值,利润增加。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情况下,如果经济效益不佳,长期发生亏损,企业就将面临破产的危险,所以,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应以经济效益为基本标准。

(2)经济效益不仅是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物质保证。也是资本结构最优化的表现形态。优化资本结构一要取决于债务资本的融人;二要取决于权益资本的增加。债务资本的融入,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经济效益如何,企业效益好的企业,融资就比较容易,那些效益差的企业,融资就困难。权益资本能否增加,也取决于经济效益,效益好的企业发行股票大小股东都愿意认购,效益好的企业还可以通过转增资本的方式使权益资本增加。因此,确定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应以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为基本标准。

(3)经济效益是企业内外利益主体关注的焦点。一是投资者的收益往往不确定,要视企业经营成果而定。因此,所有者非常关注投人到企业的资本,密切关心企业效益,预测未来的收益;二是债权人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也注重企业的效益来判断借出去的款项是否能按时收回;三是关联方企业关注财务风险,看企业效益,预测未来变化,防范风险;四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税费收缴部门关注企业经济效益,预测本部门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五是企业职工对企业能否及时发放工资、福利,是否正常生产运转,也十分关注企业效益。因此,企业效益将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基本标准。

1 .3社会效益最大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参考标准

在企业大力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不能忽略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在优化资本结构时,势必要关注社会效益的大小。假设给社会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造成1000万元的损失为代价而换取企业500万元盈利的方案,其投资或融资都是不可取的。因此,优化资本结构必须履行社会责任,调节好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在二者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只顾企业效益的提高,而不顾社会效益的下降;不能只顾股东的收益最大而不承担社会责任。这就对优化资本结构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考虑社会效益将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另一标准。

2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企业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确定资本结构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因为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降低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密切相关,凡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都应降低债务比例,保持较低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低的企业,则可适当增加债务资本,冒较大的财务风险,以获取较大的风险报酬。在经济上升,行业前景看好时可增加债务资本,由于企业产销平衡,不易发生财务风险。在通货膨胀时期增加债务资本,还可减少因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企业目前及未来的财务状况

企业财务状况包括企业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资金的周转速度,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等,它是确定资本结构需考虑的又一重要因素,财务状况好的企业,偿债能力相对较强,因而能承担较大财务风险,在确定资本结构时适当加大债务资本比例,反之,财务状况较差的企业,偿债能力弱,就应尽量避免举债,以免陷入困境。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是互为影响的,财务状况是资本结构决策的依据之一,而资本结构又会对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考虑企业财务状况时,应在考虑目前情况的同时充分预测未来的情况,使确定的资本结构反过来对目前和未来的财务状况产生有利的影响。

考虑企业的控股权以及投资者的性格及态度

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企业的收益和风险。如果投资者为了掌握企业的控股权,可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率,用举债的方式增加资本,扩大经营,当企业决定调整现有的资本结构,尤其是决定扩大债务资本比例时,现有的投资者一般是极为关注的。因此,企业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心理承受力,避免因投资者信心不足而造成资本成本上升和企业价值下跌的后果。此外,经营者及投资者的性格对确定资本结构也产生一定影响,决定着企业经营战略,影响企业运营能力和前途。经营者及投资者的性格不同,企业的资本结构也应不同。对于那些敢冒风险,善于运用风险时机扩大经营,获取风险收益的经营者及投资者来说,企业应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率,对于那些思想保守,谨慎稳重的经营者及投资者来说,甘愿企业发展速度较慢,也不愿冒险经营,这种企业只有保持较高的权益资本比率,尽量多用权益性方式扩大资本。 资本成本的高低

一般认为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是较为合理的。综合资本成本是指债务资本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成本。只要在正常情况下,能使企业资本成本下降的,便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负债筹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债务资本比例越大越好,当债务资本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企业综合资本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逐步上升。因为随着负债的增加,企业财务风险日益增大,对风险报酬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资本大大提高。所以,当企业综合资本成本由债务资本比例增大逐步下降转为逐步上升的转折点,便表明企业的债务资本比例已达到了极限。

注意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合理运用税收筹划

国家政策法规应是企业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重要依据,在国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发生变动时,企业应适时调整其资本结构,以便按国家政策来增加企业收益,另外,还可运用税收筹划调整资本结构,充分考虑税收筹划手段的作用,尽力采用合法的避税、节税手段增加权益资本的比率,减少债务,以节省债务资本成本来达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3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

财务两平点分析法

财务两平点是指普通股每股盈余为零的息税前利润,相对于普通股股东而言即是“保平点”。如果财务两平点过高,预计企业未来的息税前利润难以达到财务两平点的水平,说明现有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或优先股比例太大,有必要适当降低这两种资本的比重,以降低固定筹资支出。反之,若财务两平点太低,则说明企业未能充分运用具有杠杆的筹资手段。计算财务两平点是分析评价企业资本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

每股盈余分析法

评价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分析每股盈余的变化也是其重要的方法之一。能提高每股盈余的资本结构是合理的,反之则不够合理。每股盈余分析是利用每股盈余的无差别点进行的,所谓每股盈余的无差别点,是指每股盈余不受筹资方式影响的销售水平。根据每股盈余的无差别点,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样的销售水平下适于采用何种资本结构,当销售额大于每股盈余无差别点,运用负债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盈余;当前者低于后者时,运用权益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盈余。

比较资金成本法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不外乎有3种:1是举债,包括发行债券,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2是增发股份;3是内部筹资即利润资本化。企业在作出筹资决策之前,先拟定若干个备选方案,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因素分析法

优化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十分困难的管理环节,试图依靠任何单一的计算或分析来达到最佳资本结构的目的是不可能的,除了必要的计算之外,优化资本结构更多的是依靠管理者对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了解,预测和把握,对企业客观环境,尤其是资金市场变化情况的预见能力,同时也依赖管理人员深厚的财务管理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因素分析法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

(1)企业销售的增长情况。预计未来销售的增长率,决定财务杠杆在多大程度上扩大每股利润,除了销售的增长率外,销售是否稳定对资本结构也有重要影响。如果企业的销售比较稳定,则可较多地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如果销售和盈余有周期性,则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将冒较大的财务风险。

(2)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如果企业债务重,贷款人可能会拒绝贷款,信用评级机构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和筹资成木。

(3)企业的财务状况。获利能力越强,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企业就越有能力承担风险,举债融资就越有吸引力。

(4)资产结构。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应保持不同的资本结构,如工业企业由于进行生产需要厂房、设备等大量固定资产,应主要通过长期负债和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商业企业则相反,由于拥有较多流动资产,则应更多地依赖流动负债来筹集资金。垄断性强的行业如邮政,铁路等可适当提高债务资本比率,竞争性强的行业可适当提高权益资本比率。

(5)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企业管理者应时刻关注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如果利率暂时较低,但以后可能上升,企业可利用有利时机大量发行长期债券,在今后把利率固定在较低水平上,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费用。

(6)所得税税率的高低。企业利用负债可以获得减税利益,所得税税率越高,负债的好处越大。

摘要: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日益成为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扩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状况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速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也可以进一步得到深化。

关键词: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分析

1 资本结构研究背景及意义

资本结构理论是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企业的金融目标、筹资方式、筹资成本和企业的现金流量等企业的重大财务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治理结构、激励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市,通过发行股票来筹资。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不长,与之相关联的证券市场也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在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日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扩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状况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速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也可以进一步得到深化。同时,对推动国内经济理论与国际研究同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影响资本结构的二因素

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能够全面地进行分析,因而在这里我们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只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且影响范围明显的两个方面,即从行业差异、企业规模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情况。

行业差异 产业集中度的高低也在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高集中度行业、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容易因财务杠杆低的企业发动的价格战、营销战而陷入财务危机。

产品生命周期和资本结构之间,由于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不同。厂商在产品成长期由于产品利润丰富,较多的采取内部融资手段,因而财务杠杆也会较低。所以,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均要根据自己产品所处的相应阶段来进行资本结构的决策。

公司规模 不同规模的公司,其资本结构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理论上来说:静态权衡理论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实施多元化经营方式或者纵向一体化经营方式,虽然不一定提高盈利水平,但却能分散经营风险,均衡不同时期的利润。此外规模大的企业还可以有效的调度内部资金,以上都决定了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所以公司容易获得更多的债务,因而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选择负债。反之,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大公司应倾向于权益融资,因为公司规模的缘故,股东并不担心发行股票会削弱公司的影响力,因此大公司具有更低的杠杆水平,所以公司规模越大,越倾向于不选择负债。

3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实证

本文对资本结构的度量选择总负债率,总负债率= 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其资产与负债皆采用账面价值。研究样本为我国上市公司深市A股的627家公司,时间结点为2007年12月31日。

按所属行业分类 以中国证监会2001 年4 月4 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标准,将深市A股的627家公司分为11个行业,分别为:a农、林、牧、渔业;b采掘业;c制造业;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e建筑业;f交通运输、仓储业;g信息技术业;h批发和零售贸易;j金融、保险业;k房地产业;o社会服务业。

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其资本结构也各不相同。有的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如信息技术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和;而有的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如金融、保险业和建筑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和。

金融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一行业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房地产企业是非常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并且具有高投入、高回报、规模经济性强的特点。而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自由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解决。所以我国房地产企业注定了其资产负债率会较高,多在50%以上;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两个行业负债比率较低,处于30%至45%之间,这是因为这些行业为固定资产需求很高、经营稳定的传统行业,所以负债比率较低。可见各个行业的负债水平都是与其产业特征相一致的。

资本行业差异的成因:①资产运营能力。一个行业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示资产的运营能力越强,销售收入高,资金循环回收速度快,显示出该行业的举债能力较强,因此更倾向于高负债率的融资决策。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金融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外,总资产周转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批发零售业为,建筑业为,都具有较高的负债率。②行业的竞争程度及风险性。行业的竞争程度直接关系到行业的风险性,竞争程度低,商品价格则主要由供给一方决定,风险越低。如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受国家管制较多,国有化程度较高,属于公用事业型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不存在价格竞争,破产风险很低甚至为零。③资产结构影响行业资本结构主要表现在,有形资产比重越高,资产破产清算及担保价值越大,越容易得到银行信贷,会导致企业负债率较高。如建筑业,表3中显示该行业的有形资产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因此企业融资可以依靠抵押贷款方式,所以负债率较高。若无形资产比率较高,则一旦破产,成本较高,则较少采用负债融资。如信息技术业,有形资产比率仅为,总负债率为。

按企业规模分类分析 根据627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数额进行规模分类,即总资产小于10亿的企业定为小规模企业;总资产介于10亿和100亿之间的企业定为中规模企业;总资产大于100亿的企业定为大规模企业。其平均资产负债率。

通过对比图表5和图表6,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大规模企业的数量虽然最少,但其平均负债率却是最高的,有;中规模企业的数量最多,其平均负债率只有一半而已;而小规模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其平均负债率都是相对较低的。

当我们根据既定的企业规模来分析其资本结构时,得到的是上述的结论,但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因为企业规模是会发生变化的。

根据马克思的企业规模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一方面,资本家组建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规模越大,越能给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利润。追求剩余价值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欲望使资本家愿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另一方面,资本家扩大企业规模的欲望也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专业化分工的技术力量;资本集中程度;管理监督费用等等。

当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量时, 企业必须增加生产能力,扩大规模,才不会丢失原有的市场份额。要扩大规模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很难完成扩张的实现,这时企业可以通过负债经营来完成规模的扩张,同时,企业的负债就会增加,其资本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当一个小规模企业发展为中规模企业时,其资产负债率就会更接近于中规模企业的负债率。 资本规模差异的成因:①资金需求情况。规模大的企业,无论是在经营活动还是在管理活动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其正常运行,而企业自身很难有如此多的资金,所以需要借入大量外部资金,因而其负债率自然会比较高;而对于小规模企业来说,其经营活动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即使资金不足,从外部借来的资金也不会太多,要适合自己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财务状况,所以小规模企业的负债率普遍比较低。②资金来源情况。大规模企业因为其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信用程度高,所以银行更青睐于向大企业发放贷款,同时大规模企业还可以比较容易通过其它渠道来借入资金,这也是大规模企业负债率较高的一个原因;相反,小规模企业的信用程度较低,很难从银行或者其他渠道来获取资金。

通过上述分析,总结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受行业因素和企业规模因素的影响很大,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负债率较国外偏低。

4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权结构的选择是资本结构优化的一方面,加以适当的选择可促进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我国现有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经股份制改造上市的,国有股占控制地位,这种在特定的历史和法律背景下形成的股权结构,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明显的缺陷。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看:国家股意味着国家应当对其享有所有权。但国家是一个虚拟的所有者.是一个抽象概念。未真正明确谁来代表国家股。从外部治理机制看,由于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自由流通,公众流通股所占比例又少.即使所有的个人股东都抛售手中的股票也不会对经理造成市场压力。多种资料表明:国有股在公司中所占比例越大。公司的内部控制就越强,产权结构的治理效率就越低。

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过度偏好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应该在一定的经营风险下使公司的资本成本最低,通常情况下,公司的外部融资成本要高于内部融资成本。而股权融资成本要高于债务融资成本,最后才考虑发行股票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西方发达国家恰好相反。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我国上市公司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对股票融资有很强的偏好.与国际企业融资结构潮流,即股权融资的衰落和债权融资的兴起不相适应。

5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对策

发展和完善我国债券市场 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畸形发展的情况下,应着重扩大债券市场的规模和加强企业债券的流通性。为企业进行债务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解决企业债券的流通问题是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当务之急。首先。丰富企业债券的期限品种。可以设计诸如项目债券、长期债券、贴现债券等。以满足不同投资及融资需要。其次。发展企业债券交易市场。再次,发行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作为资本结构调整的杠杆。也是债券向股票转换的桥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对有较高负债比率的上市公司,随着债权向股权的转化,可以达到资本结构的动态优化,有利于控制公司未来的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它还可以协调股权利益和债券利益的关系。

鼓励上市公司向银行贷款,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完善银行的信用制度,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和市场导向决定是否放贷。

上市公司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有以下点好处:①改变上市公司单一的融资方式。②平衡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使得公司财务结构趋于合理。

优化股权结构 由于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在监控动力和效率最为地下的国有股股东手中,所以优化股权结构需要解决的是国有股减持问题。国有股减持问题应同国有经济结合起来。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应该有国有资本、所有企业都应是国有资本占绝对比重,而是划分企业类型,采取不同模式的国有股权持有方式。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激励机制 企业经理层往往从自身出发,导致企业决策行为短期化,因为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可以避免债务风险和偿债压力。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经理层持股、股票期权等方式。促使管理层人员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艺峰.资本结构理论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

[3]史伟波.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消费导刊 2009/03.

[4]吴先聪.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行业差异及原因分析.商场现代化 2007/03.

关于专项资金管理论文范文资料

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财务报告各方需求者对财务报告所反映的资讯要求越来越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程度日趋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增加自身经济利益,拓展企业各项业务,必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认识程度不够、观念意识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著企业的发展。文章针对现阶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与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特征

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财务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体制越显不完善,已不适合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制。这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财务风险,单纯认为企业财务风险都表现为企业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利益的损失显然有不正确的。

2.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风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潜在于财务工作中,只有条件成熟时这种潜在的风险才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

***2***风险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客观事件变化过程中的特征。

***3***风险的严重性。无论何种风险一旦变为现实的损失,其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财务资讯失真不仅会损害企业形象,还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

***4***风险的预防性。财务风险并非不可捉摸,人们可以根据财务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重视不足,缺乏风险管理体系

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需要对各部门的财务规划、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整个过程需要单位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和有效参与。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下达相应的财务上报指令,导致财务工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开展和进行,也就无法做好资金统计工作,给财务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还有部分领导人员对风险管理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只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不需要划拨专人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可以由财务部门统一完成。而许多财务部门的员工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对于风险管理不甚了解,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蒙混过关、草草了事的现象,无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2.风险管理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战略性

上面提到风险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协调配合,充分说明了其工作量之大,因此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所需时间较长,而且过程也相对繁琐。这就导致管理过程中,一些财务部门缺乏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和减少工作任务,往往只花费一两个月就把风险管理工作完成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部分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仍然沿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法进行财务风险计算,以此作为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随着企业财务结构的发展,这种传统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从而使财务风险管理失去了应用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强化风险管理认识,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之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领导的财务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手段传统守旧有关。因此,企业的领导负责人要加强自身的观念理论学习,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利用现代化、科学化、标准的管理模式,促进财政风险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在财务风险预测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细化部门财务预算,树立财务人员的知法、守法、护法意识,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风险的管理失准问题。在企业内部,要尽快建立健全标准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上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和法律保障。

2.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细化企业财务管控内容

财务风险管理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财务划分等一系列的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计划和业务拓展的关键。企业财务部门要想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首先要从账目报表、财务统计等基本工作做起,为财务风险管理打好基础。其次,加强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资讯和预算资讯的沟通交流工作,保证资讯的及时性传播,防止出现重复预算和纰漏预算。再次,根据各个部门职能分工不同,以往年的财务预算为基础,根据当年的财务支出,制定出初步的年度计划报表,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后,财务预算部门要对专案预算和计划报表进行详细审查,尤其要做到细节优化处理,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资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综合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等理论,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管理者示警,它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赖,互为补充。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首先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其次要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再是要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它既具有潜伏性又具有巨大的商业危害性,尤其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显著增加,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因此,企业要自上而下的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认识,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理办法,为企业的财务安全保驾护航。与此同时,要重视财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技术各项,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尽快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德峰.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3***8***:79-81.

[2]边晨,施宙.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江苏商论,2011,***11***122-123.

[3]马玉红.企业财务风险探讨.新财经,2011***11***:78.

[4]黄玉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资讯,2012***18***:86-87.

【摘要】对于乡镇级 *** ,由于其属于我国行政体系中最为基层的人民服务机构,在基数与工作难度上均占据着绝对性的重要地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发展,国家 *** 对于乡镇的财政投入水平不断加大,对其财务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基于乡镇财政财务的内控工作出发,对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成为一份浅陋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乡镇 *** ;财政财务;内控管理;问题对策

一、前言

乡镇 *** 作为我国行政体系的末端,其财政财务内控工作同样属于我国财政体制管理延伸的主要承接点与运用点,关系到乡镇自身经济的稳定发展、农牧民生活的改善以及社会的稳定等。而在近年来,针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激化的问题,国家 *** 积极执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财政政策,大部分农村、牧场等区域的现代化建设工作开始提上日程。因此,对于乡镇财政财务内控工作来说,其在日常管理上所面临的问题与难度越发增大。从具体原因的剖析来看,其大部分问题主要由传统管理模式的呆板而引起。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几个较为常见的问题出发,根据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对策,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乡镇财政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专项资金管理手段

在现阶段,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序的不断加快,国家 *** 对于“三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而对于这些财政,一般都需要基于乡镇 *** 出发进行专项资金的构建。例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民政救灾以及农田牧场水利等专项资金。而在这些专项资金数量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乡镇 *** 在管理上必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如果乡镇 *** 对于这部分专案管理缺乏制度保障时,其具体投入的人力物力必然会出现职责不明,从而造成专项资金缺乏正确的管理手段,容易出现资金分散、交叉以及相互挤占、调剂等问题。在这些专项资金得不到有效监督与管理的前提下,其财务资源很难落到实处。

***二***缺乏正确的财务内控力度

针对乡镇财政财务内控工作来说,工作不到位属于影响最为直接的原因,其体现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方方面面,由于体现形式较为细化与繁琐,对乡镇 *** 的财务管理具有较大难度与影响。例如,对于账簿缺乏正确的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选购、处理以及变卖不合法等均属于常见的内容。其中,针对固定资产来说,部分乡镇财务不进行固定资产账目的设定,固定资产的选购、变卖以及出让等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严重影响到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合理性以及完整性。

***三***存在较大的财政收支矛盾

在我国乡镇级 *** 体系中,由于先前粗放型与牺牲型发展战略的施行,目前大部分乡镇在财政周转、银行贷款以及农村基金等层面存在较大的缺口,主要体现在贷款数额过大、无法按时偿还以及沉积问题较多等特点。其一方面是由于先前财政资金利用缺乏效率分析与回收规划,另一方面又是因为部分乡镇的专案建设缺乏正确规划,资金运用不健康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部分乡镇来说,其冗员严重、财政支出不平衡,这些都会引起财务内控工作的无法顺利进行。

***四***存在模糊的债务债权问题

对于部分乡镇,由于问题的长期沉淀,其大部分债务、债权在数目、归属等问题上较为紊乱。主要表现在所往来的账款存在长期挂账的问题,部分资金运转困难并长期沉淀,再加上部分资产存在严重的损失问题,这些都导致债务债权的过于模糊,内控管理无从下手。其一方面是由于乡镇 *** 及各职能部门在财务管理缺乏规范化,在账款交易时没有按时结清,部分账款由于人为原因的影响,甚至已经挂账几十年。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领导在离职的过程中没有完整的手续移交,从而造成部分债权、债务等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机制中。

三、加强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的建议

***一***前后财政财务的有效监督与内控管理

对乡镇 *** 的财政财务内控工作来说,有效的监督属于工作得到具体落实到位的重要性对策。一般来说,在强化有效监督的前提下,其财务运用与管理的质量必然得到较大的提高。在具体的财政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上,不但要重视内控工作,同样要做好外部环境的优化,进而促进财务内控管理的有序性。例如针对专项资金的内控工作来说,一定要基于该资金的具体用途出发,把其所有的财务活动纳入到体系化的管理规范上,并实行全面化的管理与监督工作。然后,基于内控制约体制出发,明确乡镇内部每一位财务人员的具体职责、规程以及纪律等要求,对于任何资金运用,一定要按照具体流程做好资金的收支、明细账目的收录与处理,坚持依法理财。

***二***完善内控制度

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篇一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1.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下达预算及项目情况。 20XX年下达桂东县扶贫办涉农整合资金共计530万元,其中职业教育补助资金共430万元、实用技术培训资金50万元,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资金50万元。 2.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20XX年从项目库桂扶领字〔20XX〕20号文件批复下达桂东县扶贫办项目3个,其中包括职业教育补助、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调整后的20XX年第一批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项目计划批复文件桂扶领字〔20XX〕28号,下达桂东县扶贫办项目资金计划300万元,其中职业教育补助250万元,实用技术培训50万元。20XX年第二批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项目计划批复文件桂扶领字〔20XX〕29号,下达桂东县扶贫办职业教育补助180万元,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资金50万元。 二、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包括自评工作开展范围、对象、时间及方式等。 三、绩效目标自评完成情况分析 以省市相关文件和乡结合,上级文件制订了当地的专项资金管理规定,项目实施情况已达到了规划预期效果。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20XX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位530万元,全部为财政涉农整合资金。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 自桂东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文以后,所有资金都已经全部及时安排到位,并按项目建设要求和进度全部落实到位。截止目前实际总支出为万元,结余万元。因为秋季学期雨露计划补助项目正在审核公示阶段,计划在12月30日前将结余资金全部支付到位。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严格按照相应的业务管理制度,规范各项经费的开支。资金使用规范,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保障会计核算准确、财务资料完整。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我单位较好地完成了20XX年初设定的工作任务,各项项目得到有序开展。到年底完成全部项目的100%,资金拨付达到100%,完成项目验收率达到100%。 2.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自20XX年以来,我单位对全部项目实施和整体社会效益及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调查,基本情况是群众对项目实施满意度达98%。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20XX年度秋季职业教育补助处于审核阶段,暂未拨付到位,我们将在审核完成后及时拨付到位。 五、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1、我单位根据专项绩效评定指标对各项目量化评价,自评指标得分95分。 2、将项目支出后的实际状况与项目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按项目实际支出和项目申报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分析自评得分100分,所有项目均与批复下达相符。 六、基本经验及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专项资金预算下拨后,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分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二是管理愈加规范。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制度,明确了资金付款流程,统一了资金申请手续,做到了层层审核、层层负责、层层把关,付款中全部要求请款单位提供正规发票,没用白条入账现象。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近几年项目总体情况分析和自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项目申报不精准,从而使项目资金结余。 八、意见及建议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创新管理手段,用新思路、新方法,改进完善财务管理方法,用制度管项目,用制度管资金,杜绝一切腐败现象。 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篇二 为确实做好20XX年度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宜章县财政局关于开展县级财政资金绩效自评和绩效监控工作的通知》(宜财绩字〔20XX〕46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我单位组织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小组,评价小组采取座谈等方式听取情况,检查专项资金有关账目,收集整理专项资金支出相关资料,并根据各部门(股室)报送的绩效自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现将我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专项概况 20XX年我单位狠抓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根据我单位的工作职能和职责、按照项目资金的使用内容和用途,本单位项目资金支出主要有2项:1、港房屋协管经费。2、保障性住房工作经费。 这2个项目是续建项目,资金来源为年初财政预算或年中财政预算追加。 二、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我单位项目支出年初预算为22万元,其中用于社区、居委会房屋协管的相关费用2万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工作经费20万元。 20XX年我单位项目支出决算为22万元,具体如下: 1、房屋协管支出2万元,主要用于社区、居委会房屋协管的相关费用。 2、保障性住房工作经费支出20万元,主要用于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作等方面支出。 项目所有开支均按照国有建设单位制度执行,资金的使用全部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把关,整个项目的运行完全按照我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县委、县政府及财政的有关规定执行。单位内部不定期进行抽查,严格人员作风,不存在违规违法的问题。各个项目资金使用与具体项目实施内容相符,绩效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都已按照计划完成,未逾期。 三、专项组织实施情况 我单位2个大专项工作均已完成当年计划,完成了年度绩效目标。所有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均按照我单位相关管理制度执行,建立了工作有计划、实施有方案、日常有监督的管理机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效能得到了提高、获得了社会公众的好评100%。 四、专项绩效情况分析 我单位20XX年2个大专项,从项目立项、资金落实、业务管理到财务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益,6项二级指标得分都很高,总分达到97分。 1、项目立项(12分):项目的申请、设立过程符合相关要求,设定的绩效目标合理,绩效指标细化、明确、清晰、可衡量。 2、资金落实(8分):资金落实到位情况良好 3、业务管理(9分):管理制度健全、制度执行有效、项目质量可控。 4、财务管理(20分):管理制度健全、资金使用合规、财务监控有效。 5、项目产出(29分):项目完成率100%、完成及时率100%、质量达标率100%、成本节约率100%。 (1)、乡镇医疗机构专项资金自查报告范文(三篇) (2)、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三篇) (3)、机关单位专项资金的自查报告范文(三篇) (4)、专项资金造句,用专项资金造句 (5)、度关于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工作的通知 (6)、十堰市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解读 (7)、甘肃省出台国土资源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8)、2021年财政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9)、2021年财政专项资金自查报告范文 (10)、甘肃鼓励各级政府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6、项目效益(19分):项目实施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好,是发展民生、改善民生需要,使得区域内住房的保障,为区域内经济创造了条件,生态效益都较好,可持续影响对当地经济发挥更好效益、社会公众的满意度非常高。 五、基本经验及主要做法 为做好项目实施的跟踪检查工作。我局定期不定期地对项目实施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能实现预期绩效目标的项目予以充分肯定,对进展缓慢,预期绩效目标较差的项目,及时进行协调和提出整改措施,确保项目实施工作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绩效目标。 六、意见及建议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创新管理手段,用新思路、新方法,改进完善财务管理方法。 2、按照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财政资金效益考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发展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资金成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资金成本在 企业管理 中应用探究 》

摘要:当前我国处在 经济高速 发展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间竞争也日趋激烈,更好的控制企业成本,增强资金利用的有效率成为了企业竞争,提高企业效益的一道关键环节。在企业管理当中,资金成本管理的控制结果最终的目的是给企业带来成本效益,但是在现今的众多企业内部对成本管控不是很重视,管理观念、 方法 落后,管理部门负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企业资金成本管理效率低下,给企业造成一定效益损失。本文从资金管理的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 措施 三个方面谈谈对提高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资金成本 企业管理 原则 问题 优化

有一句至理 名言 说得好,“掌握了资金命脉,就掌握了企业发展的走向”。这句话虽然有所偏颇,但是也不无道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就是一场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就是其真实本质。目前,在很多企业当中都存在着资金管控以及资金流动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缺少资金进行生产、经营,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很难提高。由此,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合理安排资金流动成为了现今企业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资金管理理念已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也只有在日后的不断管理实践中,进一步解决企业资金管理的困惑。

一、资金成本管理概述

(一)资金成本管理的目标

众所周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已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资金的投入,投入越多,成本就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更好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对内部资金进行有效管理。由此可见,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企业正常的运营模式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有效率,降低资金投入所带来的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使企业的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资金成本管理的原则

很多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缺少相应的管控措施,原则化的缺失造成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混乱,造成了企业效益低下。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情势下,企业内部需要真正抓好资金成本的管理落实,贯彻资金成本管理原则,真正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率。资金管理的原则就是在适应国家政策的情况下,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有计划的进行资金的有效利用,专项资金、流动资金等项目不能相互交叉使用,与此同时,要将分级管理与统一管理相结合,建立资金管理责任机制,提高企业内部部门的资金节约意识,把各个部门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共同管理控制好资金成本。

二、资金成本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资金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管理差,流向不明确,管理方法不适宜等因素造成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浪费,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在如何有效、不浪费的进行资金投入,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等问题上,缺乏一套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久而久之企业资金管理将会更加松散。

(二)资金管理模式模糊

我国许多企业习惯了旧的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的资金管理方式,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决策缺乏科学手段。这种模糊的管理模式,使资金在生产中消耗过多,企业投入成本过高,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致使企业内部各部门资金互相受到牵制,资金周转严重受阻。

(三)资金预算编制粗糙

企业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今后发展的整体规划。当前,很多企业没有相关的资金管理计划,资金管理控制不到位,资金管理人员散漫懈怠,致使资金预算编制相对粗糙,使企业资金流向查无根据,并造成企业资金损失。

(四)资金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信息化管理模式早已走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然而,很多企业不重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资金管理上缺乏科学的有效手段,造成资金管理能力低下,最终影响企业自身发展。

三、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优化

(一)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必须要制定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并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纠正发现的问题,做到“合理使用、减少浪费”,促进资金使用的合理化、有效化。

(二)明确资金管理模式

企业必须明确资金的管理模式,将资金管理模式系统化,并对资金管理做好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以达到企业获利最大化。

(三)完善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应及时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根据资金预算进行相关的资金投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降低企业投入成本。

(四)加强资金信息化管理

现今,是信息化、 科学化时代。信息化管理的参与,大大降低了人为的工作失误、降低了人工成本。企业要抓好信息化管理这一有效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管理水平,减少资金投入失误,提高资金使用有效率,为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取更高的 经济效益。

四、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 发展、完善,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企业的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努力改善资金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有效率已然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有效助力。

参考 文献:

[1]杜杰,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新理念[J].2007,2

[2]王君彩, 现代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研究[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

[3]杨周南,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J]. 会计师,2005,7

《 略论制造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理的结合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其对消费品的高要求。这一社会现状无疑给我国制造型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企业内部资金规划,加大成本管控成为许多常见的措施。而在很多制造型企业中,其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中无可避免的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采取一定的有效对策,才能进一步推动制造型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 资金 成本管理 对策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各大企业而言,树立什么样的经营理念,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才能最大化的在社会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成为当务之急。而相对的制造型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为了让制造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对其经营管理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但很多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浪费现象严重,且成本管控工作也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做好制造型企业内部的资金规划,加大成本管控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将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完美结合,将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制造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缺乏将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二者结合的意识

就资金管理而言,主要是从资金筹集、使用上出发对整个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以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运转,能有效的杜绝出现企业资金断流的现象。而成本控制则是以最大程度节约资金支出为目的,通过对成本的规划与监督,达到企业成本管控的目的。如:日本丰田汽车制造公司的成本管控意识十分高,在企业员工管理中,要求员工使用的A4纸张,都需要正反两面都是用才可以。正是这样细致的成本管控,使得丰田汽车制造公司在市场上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一席之地。

然而在很多制造型企业中根本没能清楚认识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意识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将二者相互结合,还多将二者分开单独进行管理,这样往往会出现资金与成本规划不匹配的现象,还会大大的降低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尤其是过多的企业存货,给资金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削弱了资金的流动性,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与生产成本,将企业置于经营风险中,大大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运营利润。

(二)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严重脱节

就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分析发现,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相当薄弱,甚至还有一些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因此难以将企业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考虑,导致很多制造型企业的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呈现严重脱节的情况,难以及时获取资金流与成本管控的信息,使得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效率降低。尤其是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环节较多,如果没能注重对资金的合理调配,以及成本的有效管控,很可能提高企业的成本,在竞争中失去价格优势,处于劣势地位。具体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在进行资金规划时忽略了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如:在很多制造型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时,关于资本结构往往只看到了筹资成本或是债务危机,而没能延伸到与其相关资产结构所蕴含的成本支出。或是在利用企业资金投资时,更关注资金断流后会出现的危机预防措施,以及怎样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投资成本,可能会对成本管理计划产生一定的牵制。

二是成本管控过程中也缺乏对资金管理方案的考虑。成本管控计划制定需要从全局出发,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经营现状,制定出完善的成本管控计划并严格执行,然而在实际进行中,往往难以充分考虑到资金管理方案。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制造型企业成本管控计划脱离了资金管理方案的现象,执行起来很难,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差异分析以及纠正的难度,反而不利于制造型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资金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成本管控体系不健全

从某方面而言,我国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工作不到位,主要还是因为对其管理重视度不高。因此,在资金管理人员配置上,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等也普遍偏低,同时很多制造型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成本管控体系,无法对全面及时的掌握整个企业的资金情况,以及成本管控工作进行及时的跟踪反馈,而是将这些工作重担纷纷压在了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与管控上,根本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完善创造型企业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加强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相结合的观念意识

对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而言,“正确的思维才是行为的先导”,因此要想让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二者完美结合,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首先需要的就是转变理念,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意识。通过制造型企业领导的以身作则,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全面、深刻、正确的认识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相结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上行下效的在整个企业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让工作人员也能更好的认识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之间的密切关系,树立起成本管控意识。

制造型企业各部门都充分建立起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意识,就能从各部门的历史数据中找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的着手点,确立相应的成本管控指标,并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严格监管,不断的分析各部门实际的成本消耗与指标成本的差距,才能真正的找到制造型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需要将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二者有效结合,即在进行资金管理时,要多考虑考虑成本管控,就不会出现对成本管控出现牵制的局面。同样,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也要结合资金管理方案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二者才能相互促进,实现1+1>2的效果。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实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的完美结合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无论是基于企业内部管理还是长远发展战略,都需要建立健全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实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的完美结合。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进一步推动制造型企业的运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而要想实现资金管理中有成本管控,成本管控中有资金管理,也需要从具体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建立MRP(物料需求)系统,控制存货的数量,降低企业存货的资金占用;成本管控的同时提出科学的资金需求。

首先,运行此系统要求我们根据市场销售及运输周期、生产周期进行产成品的期量标准设置,同时对原材料也要进行期量标准设置;然后由市场部根据市场销售预测在系统内下达销售计划,系统会根据销售计划、系统内存货数量、期量标准自动运算产生生产订单,生产订单产生后,系统会根据生产订单、BOM清单(产成品耗用物料清单)、材料库存数量、材料期量标准计算出生产出订单所需产成品的物料需求订单,采购部门根据物料需求订单组织采购,保证生产工作正产开展。这样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方式组织材料物资采购,企业存货数量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将会大大降低,同时资金占用也会大降低;这样当我们进行成本管控的同时,就可以提出准确的资金需求计划。

二是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分析成本可控原因点,看是生产环节浪费还是材料成本过高或者是 其它 原因,制定科学的成本管控计划。

三是采取了以上方式后,我们在做资金管理规划时,才可以兼顾成本管控,有效的推动成本管控目标的实现,这样成本管控与资金管理就可以相辅相成。另外资金管理规划可以从筹资、投资、资金调度3方面进行来保证资金的取得;多方面的考虑成本管控计划,更利于资金管理计划的顺利实现。

(三)加大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完善成本管控体系

在制造型企业中实现资金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为了有效的提升资金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或是引进优秀的资金管理人才等方式来改善,通过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队伍,确保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便在社会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同时成本管控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将成本管控与资金管理二者很好的结合,共促进其长远发展,成为行之有效的策略。

四、结语

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都是推动制造型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完美的将二者进行结合,更利于进一步凸显其在社会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芳.略论房地产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132-133.

[2]李瑞.略论生产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J].会计师,2015,11:37.

[3]王春梅.略论生产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J].中国经贸,2015,15:182-183.

有关浅谈企业资金成本管理论文推荐:

1. 企业资金成本管理论文

2.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3.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浅谈企业成本管理

4. 有关于成本管理论文参考

5.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6.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精选

关于资源遇上资本论文范文资料

21世纪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世纪,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影响其历史命运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本主义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如果说唯物史观主要通过揭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破解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那么剩余价值学说则主要是研究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破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之谜,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也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

资本主义初期就是原始积累的过程,而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实质,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马克思从资本积累回溯到资本原始积累,并在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考察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提高了生产水平,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集中,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社会化,每件产品都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生产过程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生产活动联系紧密;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市场形成,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并由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对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根据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方各面都会有新的变化,当代的资本主义也不例外。无论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或者阶级结构上来说,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比如对于现在的社会现实状态来讲,当代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列宁时代相比,就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对于这种情况,我国的学者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现在这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现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的方面得到了长久的发展与进步,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财富都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信息化、服务化、高科技化的产业结构趋势逐渐显现,脑力劳动增加、体力劳动相应的减少,其劳动工具也随着科技的发达而得到了全面的扩展。

从生产关系层面上来看,当代的资本主义也随之而进行了相对应的调整与改变,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比如资本社会化的所有制关系趋势增显,社会福利政策的分配关系得以出现等等。学者将其概括描述为: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另外,在有关生产关系新变化而进行的讨论的问题中,国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讨论等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涉及。

从上层建筑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在以下四方面资本主义有着显著的变化。(1)政治制度与法制实现了有效结合;(2)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国家的调节作用越发突出;(3)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4)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虽然未变,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却更加鲜明。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则认为里面的核心主要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变得更加完善以及精巧,而这样的变化是与其自身所创造出的再生产的条件密不可分的。

在这里,之所以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要预测当代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一个发展趋向。针对于此,学术界开展了积极的研讨,并且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这样表达的,资本主义自身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消除其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第三种观点这样描述,当代的资本主义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两面性,一方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这种作用的限制,乃至酝酿和加剧资本主义矛盾方面的作用;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延缓资本主义的覆灭、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在经过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还是赞成第三种观点的,首先来说资本主义就目前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的活力,但这恰恰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断,所以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摘要:笔者沿着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阐发的观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与马克斯•韦伯不同的一些观点,同时深入挖掘历史现象解释了被马克斯•韦伯忽略的一些史实,借助马斯•韦伯同时代的朋友桑巴特的著作对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提出了新的解读。

关键词:资本主义 人口压力 东西方文明

一、引 言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无疑是一本相当重要的社会学著作,该书初稿在1940年和1950年分两次发表于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刊物《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表达了一个德意志帝国的公民在国家统一后迅速壮大扩张,成为继英法美等国家之后的一等强国所具有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感情深深印刻在他所推崇的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因此,有理由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看做马克斯•韦伯在二十世纪初业已成熟的资本主义精神、秩序、发了和制度所做的一种理论 总结 和提供了一种新的原理解读。然而在此文发表之初就引发了强烈争论,包括马克斯•韦伯共同编辑《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的维尔纳•桑巴特就持有不同看法。随着马克斯•韦伯在学界的影响深入,再次分析讨论此书以及马克斯•韦伯其他著作中涉及到的宗教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整体社会价值观有新的意义,比如我们想要确定,资本主义在本质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后来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作为宗教力量的新教伦理是否或者在大多程度上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什么东西方在1500年以后分别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以及亚细亚文明能否单独发展成功资本主义。另外本人在研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时,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意愿与方家商榷,并愿意做更进一步的钻研。

二、马克斯•韦伯赞扬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在书籍开篇“作者导论”中开宗明义地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我们认为;原文如此)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 文化 现象”,从这一个立足点出发,笔者认为马克斯•韦伯在开初就否定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现象和生存状态是与他所欣赏的具有世界意义和普世价值的西方文明具有可以同等看待的水平,似乎只有西方社会给世界人民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的模板,别人只要学习照搬就可以了,甚至于可能如果不接受这样的西方文明和价值观遭遇种族屠杀灭绝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整本书籍当中,我们只看到马克斯•韦伯对欧洲移民,他所称道的新教徒开发了美洲大陆,而够小了对原著民族的掠夺和屠杀。无可否认马克斯•韦伯称赞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是有物质基础和科学根据的,正如《韦伯转》作者描述的那样,马克斯•韦伯是有道理自豪的,1904年仲夏他在纽约看到了“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和矗立于海岸的自由女神像”。所以马克斯•韦伯再一次被“资本主义精神的巨大创造力量”所震撼。因为此时马克斯•韦伯生活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已经抛弃了普鲁士时代的诸侯纷争、小邦林立、俯首听认大国宰割的邦国时代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的一等世界强国,所以有此种民族自豪感情有可原。然而带着这样的心态撰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我们就要发现许多当今重视世界多元文化结构很不一样的东西在里面,所以笔者愿意对该书做出一些新的解读,请方家指正。

三、对“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中心解读

马克斯•韦伯先生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总结出的受新教伦理影响的资本主义精神主要有如下一些:1、“职业责任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的重要特征;而现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基础。”2、“只要干得合法,赚钱就是职业美德和能力的结果与表现”,这里可以比较孔子教导弟子的“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用之有度”;3、该书第19-22页大段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最后断言资本主义精神无疑在资本主义秩序出现之前就出现了。而本杰明•富兰克林总结的美国人具有的那种精神无非就是:禁酒、默言、有序、坚定、借鉴、勤勉、诚挚、公正、节制、干净、宁静、贞洁和谦逊。死还没有对屠戮原著居民的忏悔,其他思想家则从完全不同的角度阐释所谓“美国精神”:“在美国,清教精神沦落为一种执拗的小镇精神,只讲究所谓的图面。而世俗霍布斯注意滋养了现代性的主要动机------对无限制 经验 的贪求;乃至于“追求赋予的冲动取代了禁欲苦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淹没了天职召唤。”

因此我们能否做这样的假设和推断,第一、新教伦理是否一定催生资本主义精神?或者没有新教徒侵润的国家和地区从无可能出现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精神?第二、新教伦理或资本主义精神一定优于其他民族或宗教精神乃至于可以对秉承其他人类文化遗产的所谓“异教徒”给以彻底铲除甚至肉体消灭,是全世界人类俯伏与《圣经》的教导之下?第三、如果马克斯•韦伯足够长寿,当他看到了他推崇的资本主义精神哺育下的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出经济大萧条和随后的希特勒崛起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会作何感想?

仔细分析上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充分条件,即新教伦理一定催生资本主义精神,或者马克斯•韦伯自己肯定的那种资本主义精神,实际上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已经断言“资本主义精神无疑在资本注意秩序出现之前就出现了”。我们也知道宗教改革之前,鄂州的强国如荷兰、西班牙以及地中海沿岸贸易频繁,充分展现了即将统治世界经济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活动能力,而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新教徒!更遑论新教伦理!

第二个命题则是必要条件,即使没有新教伦理的国家和地区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精神的巨大创造力量”,也就是不会有马克斯•韦伯先生惊叹的“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和矗立于海岸的自由女神像”,那么几乎与卑斯麦统一德国听一时期,通过明治维新而与西方列强争雄的东亚国家日本又是怎样的情况?日本自然是“衣冠唐制度,礼义汉文化”属于儒家文化圈,没有新教伦理侵润的撮尔岛国也能发展出资本主义精神和制度,呢么马克斯•韦伯先生如何解释?至少我们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得不到解释,至于后来马克思•韦伯先生后来不曾看到的亚洲四小龙等经济实体腾飞就不必说了。从此也看到没有新教伦理侵润照样可以有资本主义精神和秩序,如果更仔细地研究东南亚华侨拓殖开发的 种植 园经济,仿佛可以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经济模式相比拟。

至于第三个命题是后来灾难性的事例,资本主义学者都有补充性的说明,至少对于某些坚信资本主义市场放任自由竞争的理论家们是个惊醒;至于更有其甚的希特勒叫嚣优势民族至上论,是否得自于马克斯•韦伯先生的影响,我们难于落实,姑且放在一边。至少从有良心的学着看,马克斯•韦伯不会同意希特勒对犹太诸民族做有理论准备的计划新屠杀;而我们知道那些新教徒的学说很多来自他们反叛过的宗教版《圣经》,而《圣经》可是古代以色列人用希伯来语撰写的犹太民族血泪奋斗历史。当然,里面以上帝正义的名义下动辄灭绝一个城邦,动动手指头就要灭杀一些所谓异教徒的描述他们是不会在教堂传道布教的时候做讲道的引用。

四、对中国没有原发产生资本主义的 反思

英国人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与欧洲对比的时候,即深深被丰富灿烂、历史悠久的黄河长江农耕文明所吸引,又怀着一种莫名的惊诧何以中国农耕文明为代表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产生出近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故而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法国人伏尔泰研究各国历史进程和科技演变,也有同样的疑问;当代著名的美国汉学家马克•伊文(Mark Elvin)则在专著《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 a social and economic interpretation》给出了“高水平陷阱”的诠释;后来不少学者又从中国科举选拔制度在明清两代走入束缚人类思想的角度给与了多重解读。限于篇幅笔者不在此处展开讨论。

综上所述,如果马克斯•韦伯只想表明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仅仅将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尝试性的假说提出来,把资本主义精神及其后来的制度法律作为欧洲长期孕育发生的一个十分复杂历史过程来看,新教伦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过分对这一作用的夸大则是有待商榷,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试着做如下的陈述:任何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过程,都是现实与意识的统一。清教徒的宗教、契约与法律观念的生成与演化过程同样也概莫能外,从此演变出的资本主义精神只有立足于清教徒当时的现实处境,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相应观念的形成与变迁;同样,资本主义精神的许多优秀品质在各民族的传统中多有体现。恰好是欧洲某个阶层的生存空间和权利诉求在宗教改革之后不能在自己地域上得到满足,随着人口压力增加和财富欲望的不断追求,他们随着远航的帆船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这个征服世界、体现所谓“主的意志”过程中,一直以宗教作为理论支持并逐渐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就是马克斯•韦伯所称颂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很幸运的是他没有看到后来的经济大萧条和希特勒崛起……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韦伯著,彭强,黄晓京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3. 姬金铎著:《韦伯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摘 要: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制度,从16世纪产生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五个世纪之久。尤其二战以后,尽管世界上一些国家已脱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部分,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但生存而且空前发展,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占据全球发展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本质,资本主义终究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我们在肯定其积极历史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固有的矛盾和弊端始终存在的客观现实。

关键词:资本主义;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一、“两个必然”的坚定认识

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态,所以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是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剥削制度,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的趋势同时增长。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指出:“机器的改进就造成人的劳动的过剩。如果说,机器的采用和增加意味着成百万的手工劳动者为少数机器劳动者所排挤,那么,机器的改进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劳动者本身受到排挤,而归根到底就意味着造成一批超过资本在经营上的平均需要的、可供支配的雇佣劳动者,一支真正的产业后备军。”[1]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私有规模不断壮大,社会化程度提高,他们的矛盾也会加深。这就预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剥夺了。”[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也曾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将处于一种量的积累或量变中的部分质变的发展状态,这表明与之相关的资本主义的灭亡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所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社会指标,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跟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

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两者的结合是少数具有组织大规模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又不依靠自身劳动来满足生产的资本家,以等价交换的方式从市场上找到那些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并把它们的劳动力作为商品购买回来,投入到生产中而实现的。所以,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它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基础。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被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所掩盖。资本家与工人之间进行的等价交换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掩盖下的内容和结果则是不平等交换。工人并不是属于某一个资本家而是属于整个资本家阶级。马克思一针见血的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的。”[4]

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虽然资本主义有其本质的弊端,但其在历史发展中是具有进步作用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特别强调,工业资本家战胜封建大土地所有者以及工业战胜农业是历史的进步。由封建土地所有制向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是不可抗拒的必然历史过程,任何阻止资本主义发展的行动,都是徒劳的。

资本主义在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上曾发挥的历史作用也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适应了生产力的性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会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5]第二,资产阶级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的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消除了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传统观念和见解,确立了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的新观念,科学文化的光明冲破了中世纪宗教统治黑暗时代。第三,资产阶级创立并开拓了国际市场,它迫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以及为了开拓世界商品销售市场和获得原料基地所进行的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抨击和谴责。但同时又辩证的看到这种侵略在客观上又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西方进步文明,尽管这对于被侵略国家和人民来说是极其痛苦和耻辱的。第四,资产阶级日甚一日的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造成了经济的集中,进而又带来了政治的集中。它摧毁了封建割据的壁垒,使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各自有着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民族,实现了民族和国家的统一。

四、社会主义应该理性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历程来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各个社会形态都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发挥了自己的历史作用,创造了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文明成果。这些成就必然为下一个社会形态所继承和借鉴,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因素。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后,要采取多种方式继承和运用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物化的生产力,充分吸取和借鉴资本主义生产,经营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反映了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一般规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能一昧祛除。其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 口号 ,资产阶级用科学反对封建的迷信,并第一次引起了人类科学观念的更新,人类对客观世界产生了飞跃性的认识。资产阶级在科学上的革命也引起了技术上的革命。另外,资本主义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形式,虽然这种民主共和形式带有明显的阶级性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它确实比封建专制度进步很多。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都要保留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成熟形式。

虽然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最后的一百年中,生产力具有明显加速度的发展的趋势。可见,生产力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彻底用尽,那么我们认为的资本主义很快灭亡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的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的暂时的社会形态。它将不可避免地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过快过慢的发生着变化,正如量变引起质变,这种改变最终会达到极限,旧的社会形态灭亡,新的社会形态会随之产生,资本主义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着生产关系,即当代资本主义正一步一步迈向社会形态的高级阶段,为更先进更合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8.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9.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2.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猜你喜欢:

1. 资本主义论文

2. 论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文

3.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4. 试论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论文

5.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及启示

6.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研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公司制度的不断规范,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探讨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本结构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最优资本结构债务资本权益资本经济效益

论文摘要:阐述了如何确定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标准,分析了最优资本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

0引言

资金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基本条件,一定规模下的企业其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与之规模相适应的资金量,但仅仅有足够的资金量还不行,如果资本结构不合理,即使拥有足够的资金,也很难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企业的资本结构如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实力,承担风险的能力等,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因此,资本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否则资金的运行不畅通就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1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间的结构,是由企业采用各种方式筹资而形成的,各种筹集方式的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如何找到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是当今企业最为困惑的一大问题。那么,如何确定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标准呢?

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间的平衡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前提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的手段,合理的财务杠杆能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收人,称之为财务杠杆利益。由于债务利息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能负担的固定利息就会相应减少,从而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税后利润也会相应增加,这部分收益增加,会使权益资本收益率随之提高,进而使每股的收益增加。因为财务杠杆的反作用会增大财务风险,合理的财务杠杆作用能增加企业收益,不合理的财务杠杆作用会因减少企业收益或发生亏损而导致资金周转紧张,偿债能力下降,发生财务风险。因此,确定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应树立稳健的基本指导思想,必须以处理好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间的平衡关系为前提,在风险最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作用,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基本标准

(1)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经济效益最大化最终表现在企业资产增值,利润增加。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情况下,如果经济效益不佳,长期发生亏损,企业就将面临破产的危险,所以,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应以经济效益为基本标准。

(2)经济效益不仅是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物质保证。也是资本结构最优化的表现形态。优化资本结构一要取决于债务资本的融人;二要取决于权益资本的增加。债务资本的融入,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经济效益如何,企业效益好的企业,融资就比较容易,那些效益差的企业,融资就困难。权益资本能否增加,也取决于经济效益,效益好的企业发行股票大小股东都愿意认购,效益好的企业还可以通过转增资本的方式使权益资本增加。因此,确定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应以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为基本标准。

(3)经济效益是企业内外利益主体关注的焦点。一是投资者的收益往往不确定,要视企业经营成果而定。因此,所有者非常关注投人到企业的资本,密切关心企业效益,预测未来的收益;二是债权人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也注重企业的效益来判断借出去的款项是否能按时收回;三是关联方企业关注财务风险,看企业效益,预测未来变化,防范风险;四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税费收缴部门关注企业经济效益,预测本部门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五是企业职工对企业能否及时发放工资、福利,是否正常生产运转,也十分关注企业效益。因此,企业效益将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基本标准。

1 .3社会效益最大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参考标准

在企业大力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不能忽略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在优化资本结构时,势必要关注社会效益的大小。假设给社会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造成1000万元的损失为代价而换取企业500万元盈利的方案,其投资或融资都是不可取的。因此,优化资本结构必须履行社会责任,调节好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在二者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只顾企业效益的提高,而不顾社会效益的下降;不能只顾股东的收益最大而不承担社会责任。这就对优化资本结构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考虑社会效益将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另一标准。

2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企业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确定资本结构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因为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降低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密切相关,凡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都应降低债务比例,保持较低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低的企业,则可适当增加债务资本,冒较大的财务风险,以获取较大的风险报酬。在经济上升,行业前景看好时可增加债务资本,由于企业产销平衡,不易发生财务风险。在通货膨胀时期增加债务资本,还可减少因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企业目前及未来的财务状况

企业财务状况包括企业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资金的周转速度,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等,它是确定资本结构需考虑的又一重要因素,财务状况好的企业,偿债能力相对较强,因而能承担较大财务风险,在确定资本结构时适当加大债务资本比例,反之,财务状况较差的企业,偿债能力弱,就应尽量避免举债,以免陷入困境。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是互为影响的,财务状况是资本结构决策的依据之一,而资本结构又会对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考虑企业财务状况时,应在考虑目前情况的同时充分预测未来的情况,使确定的资本结构反过来对目前和未来的财务状况产生有利的影响。

考虑企业的控股权以及投资者的性格及态度

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企业的收益和风险。如果投资者为了掌握企业的控股权,可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率,用举债的方式增加资本,扩大经营,当企业决定调整现有的资本结构,尤其是决定扩大债务资本比例时,现有的投资者一般是极为关注的。因此,企业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心理承受力,避免因投资者信心不足而造成资本成本上升和企业价值下跌的后果。此外,经营者及投资者的性格对确定资本结构也产生一定影响,决定着企业经营战略,影响企业运营能力和前途。经营者及投资者的性格不同,企业的资本结构也应不同。对于那些敢冒风险,善于运用风险时机扩大经营,获取风险收益的经营者及投资者来说,企业应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率,对于那些思想保守,谨慎稳重的经营者及投资者来说,甘愿企业发展速度较慢,也不愿冒险经营,这种企业只有保持较高的权益资本比率,尽量多用权益性方式扩大资本。 资本成本的高低

一般认为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是较为合理的。综合资本成本是指债务资本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成本。只要在正常情况下,能使企业资本成本下降的,便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负债筹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债务资本比例越大越好,当债务资本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企业综合资本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逐步上升。因为随着负债的增加,企业财务风险日益增大,对风险报酬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资本大大提高。所以,当企业综合资本成本由债务资本比例增大逐步下降转为逐步上升的转折点,便表明企业的债务资本比例已达到了极限。

注意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合理运用税收筹划

国家政策法规应是企业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重要依据,在国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发生变动时,企业应适时调整其资本结构,以便按国家政策来增加企业收益,另外,还可运用税收筹划调整资本结构,充分考虑税收筹划手段的作用,尽力采用合法的避税、节税手段增加权益资本的比率,减少债务,以节省债务资本成本来达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3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

财务两平点分析法

财务两平点是指普通股每股盈余为零的息税前利润,相对于普通股股东而言即是“保平点”。如果财务两平点过高,预计企业未来的息税前利润难以达到财务两平点的水平,说明现有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或优先股比例太大,有必要适当降低这两种资本的比重,以降低固定筹资支出。反之,若财务两平点太低,则说明企业未能充分运用具有杠杆的筹资手段。计算财务两平点是分析评价企业资本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

每股盈余分析法

评价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分析每股盈余的变化也是其重要的方法之一。能提高每股盈余的资本结构是合理的,反之则不够合理。每股盈余分析是利用每股盈余的无差别点进行的,所谓每股盈余的无差别点,是指每股盈余不受筹资方式影响的销售水平。根据每股盈余的无差别点,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样的销售水平下适于采用何种资本结构,当销售额大于每股盈余无差别点,运用负债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盈余;当前者低于后者时,运用权益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盈余。

比较资金成本法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不外乎有3种:1是举债,包括发行债券,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2是增发股份;3是内部筹资即利润资本化。企业在作出筹资决策之前,先拟定若干个备选方案,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因素分析法

优化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十分困难的管理环节,试图依靠任何单一的计算或分析来达到最佳资本结构的目的是不可能的,除了必要的计算之外,优化资本结构更多的是依靠管理者对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了解,预测和把握,对企业客观环境,尤其是资金市场变化情况的预见能力,同时也依赖管理人员深厚的财务管理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因素分析法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

(1)企业销售的增长情况。预计未来销售的增长率,决定财务杠杆在多大程度上扩大每股利润,除了销售的增长率外,销售是否稳定对资本结构也有重要影响。如果企业的销售比较稳定,则可较多地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如果销售和盈余有周期性,则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将冒较大的财务风险。

(2)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如果企业债务重,贷款人可能会拒绝贷款,信用评级机构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和筹资成木。

(3)企业的财务状况。获利能力越强,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企业就越有能力承担风险,举债融资就越有吸引力。

(4)资产结构。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应保持不同的资本结构,如工业企业由于进行生产需要厂房、设备等大量固定资产,应主要通过长期负债和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商业企业则相反,由于拥有较多流动资产,则应更多地依赖流动负债来筹集资金。垄断性强的行业如邮政,铁路等可适当提高债务资本比率,竞争性强的行业可适当提高权益资本比率。

(5)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企业管理者应时刻关注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如果利率暂时较低,但以后可能上升,企业可利用有利时机大量发行长期债券,在今后把利率固定在较低水平上,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费用。

(6)所得税税率的高低。企业利用负债可以获得减税利益,所得税税率越高,负债的好处越大。

摘要: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日益成为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扩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状况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速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也可以进一步得到深化。

关键词: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分析

1 资本结构研究背景及意义

资本结构理论是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企业的金融目标、筹资方式、筹资成本和企业的现金流量等企业的重大财务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治理结构、激励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市,通过发行股票来筹资。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不长,与之相关联的证券市场也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在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日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扩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状况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速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也可以进一步得到深化。同时,对推动国内经济理论与国际研究同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影响资本结构的二因素

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能够全面地进行分析,因而在这里我们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只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且影响范围明显的两个方面,即从行业差异、企业规模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情况。

行业差异 产业集中度的高低也在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高集中度行业、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容易因财务杠杆低的企业发动的价格战、营销战而陷入财务危机。

产品生命周期和资本结构之间,由于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不同。厂商在产品成长期由于产品利润丰富,较多的采取内部融资手段,因而财务杠杆也会较低。所以,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均要根据自己产品所处的相应阶段来进行资本结构的决策。

公司规模 不同规模的公司,其资本结构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理论上来说:静态权衡理论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实施多元化经营方式或者纵向一体化经营方式,虽然不一定提高盈利水平,但却能分散经营风险,均衡不同时期的利润。此外规模大的企业还可以有效的调度内部资金,以上都决定了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所以公司容易获得更多的债务,因而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选择负债。反之,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大公司应倾向于权益融资,因为公司规模的缘故,股东并不担心发行股票会削弱公司的影响力,因此大公司具有更低的杠杆水平,所以公司规模越大,越倾向于不选择负债。

3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实证

本文对资本结构的度量选择总负债率,总负债率= 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其资产与负债皆采用账面价值。研究样本为我国上市公司深市A股的627家公司,时间结点为2007年12月31日。

按所属行业分类 以中国证监会2001 年4 月4 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标准,将深市A股的627家公司分为11个行业,分别为:a农、林、牧、渔业;b采掘业;c制造业;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e建筑业;f交通运输、仓储业;g信息技术业;h批发和零售贸易;j金融、保险业;k房地产业;o社会服务业。

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其资本结构也各不相同。有的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如信息技术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和;而有的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如金融、保险业和建筑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和。

金融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一行业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房地产企业是非常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并且具有高投入、高回报、规模经济性强的特点。而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自由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解决。所以我国房地产企业注定了其资产负债率会较高,多在50%以上;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两个行业负债比率较低,处于30%至45%之间,这是因为这些行业为固定资产需求很高、经营稳定的传统行业,所以负债比率较低。可见各个行业的负债水平都是与其产业特征相一致的。

资本行业差异的成因:①资产运营能力。一个行业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示资产的运营能力越强,销售收入高,资金循环回收速度快,显示出该行业的举债能力较强,因此更倾向于高负债率的融资决策。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金融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外,总资产周转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批发零售业为,建筑业为,都具有较高的负债率。②行业的竞争程度及风险性。行业的竞争程度直接关系到行业的风险性,竞争程度低,商品价格则主要由供给一方决定,风险越低。如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受国家管制较多,国有化程度较高,属于公用事业型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不存在价格竞争,破产风险很低甚至为零。③资产结构影响行业资本结构主要表现在,有形资产比重越高,资产破产清算及担保价值越大,越容易得到银行信贷,会导致企业负债率较高。如建筑业,表3中显示该行业的有形资产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因此企业融资可以依靠抵押贷款方式,所以负债率较高。若无形资产比率较高,则一旦破产,成本较高,则较少采用负债融资。如信息技术业,有形资产比率仅为,总负债率为。

按企业规模分类分析 根据627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数额进行规模分类,即总资产小于10亿的企业定为小规模企业;总资产介于10亿和100亿之间的企业定为中规模企业;总资产大于100亿的企业定为大规模企业。其平均资产负债率。

通过对比图表5和图表6,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大规模企业的数量虽然最少,但其平均负债率却是最高的,有;中规模企业的数量最多,其平均负债率只有一半而已;而小规模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其平均负债率都是相对较低的。

当我们根据既定的企业规模来分析其资本结构时,得到的是上述的结论,但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因为企业规模是会发生变化的。

根据马克思的企业规模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一方面,资本家组建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规模越大,越能给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利润。追求剩余价值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欲望使资本家愿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另一方面,资本家扩大企业规模的欲望也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专业化分工的技术力量;资本集中程度;管理监督费用等等。

当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量时, 企业必须增加生产能力,扩大规模,才不会丢失原有的市场份额。要扩大规模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很难完成扩张的实现,这时企业可以通过负债经营来完成规模的扩张,同时,企业的负债就会增加,其资本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当一个小规模企业发展为中规模企业时,其资产负债率就会更接近于中规模企业的负债率。 资本规模差异的成因:①资金需求情况。规模大的企业,无论是在经营活动还是在管理活动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其正常运行,而企业自身很难有如此多的资金,所以需要借入大量外部资金,因而其负债率自然会比较高;而对于小规模企业来说,其经营活动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即使资金不足,从外部借来的资金也不会太多,要适合自己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财务状况,所以小规模企业的负债率普遍比较低。②资金来源情况。大规模企业因为其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信用程度高,所以银行更青睐于向大企业发放贷款,同时大规模企业还可以比较容易通过其它渠道来借入资金,这也是大规模企业负债率较高的一个原因;相反,小规模企业的信用程度较低,很难从银行或者其他渠道来获取资金。

通过上述分析,总结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受行业因素和企业规模因素的影响很大,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负债率较国外偏低。

4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权结构的选择是资本结构优化的一方面,加以适当的选择可促进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我国现有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经股份制改造上市的,国有股占控制地位,这种在特定的历史和法律背景下形成的股权结构,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明显的缺陷。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看:国家股意味着国家应当对其享有所有权。但国家是一个虚拟的所有者.是一个抽象概念。未真正明确谁来代表国家股。从外部治理机制看,由于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自由流通,公众流通股所占比例又少.即使所有的个人股东都抛售手中的股票也不会对经理造成市场压力。多种资料表明:国有股在公司中所占比例越大。公司的内部控制就越强,产权结构的治理效率就越低。

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过度偏好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应该在一定的经营风险下使公司的资本成本最低,通常情况下,公司的外部融资成本要高于内部融资成本。而股权融资成本要高于债务融资成本,最后才考虑发行股票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西方发达国家恰好相反。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我国上市公司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对股票融资有很强的偏好.与国际企业融资结构潮流,即股权融资的衰落和债权融资的兴起不相适应。

5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对策

发展和完善我国债券市场 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畸形发展的情况下,应着重扩大债券市场的规模和加强企业债券的流通性。为企业进行债务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解决企业债券的流通问题是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当务之急。首先。丰富企业债券的期限品种。可以设计诸如项目债券、长期债券、贴现债券等。以满足不同投资及融资需要。其次。发展企业债券交易市场。再次,发行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作为资本结构调整的杠杆。也是债券向股票转换的桥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对有较高负债比率的上市公司,随着债权向股权的转化,可以达到资本结构的动态优化,有利于控制公司未来的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它还可以协调股权利益和债券利益的关系。

鼓励上市公司向银行贷款,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完善银行的信用制度,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和市场导向决定是否放贷。

上市公司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有以下点好处:①改变上市公司单一的融资方式。②平衡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使得公司财务结构趋于合理。

优化股权结构 由于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在监控动力和效率最为地下的国有股股东手中,所以优化股权结构需要解决的是国有股减持问题。国有股减持问题应同国有经济结合起来。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应该有国有资本、所有企业都应是国有资本占绝对比重,而是划分企业类型,采取不同模式的国有股权持有方式。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激励机制 企业经理层往往从自身出发,导致企业决策行为短期化,因为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可以避免债务风险和偿债压力。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经理层持股、股票期权等方式。促使管理层人员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艺峰.资本结构理论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

[3]史伟波.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消费导刊 2009/03.

[4]吴先聪.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行业差异及原因分析.商场现代化 2007/03.

如何让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首先是要认清什么是人力资源,什么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人力资本可以看做所投入的物质资本在人身上所凝结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中。对于“资源”,人们多考虑寻求与拥有;而提到“资本”,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其增值生利。一、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又称劳动力资源。一词是由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著名的《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来的。在该著作中,德鲁克引入了“人力资源”的概念,并且指出,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是人,并且是经理们必须考虑的具有“特殊资产”的资源。人力资源通俗地说就是劳动力,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自然是人力资源大国,但却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因为这些“资源”中的大部分“资本”的价值很低。众所周知,一架机器可以取代50个普通工人的工作,但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取代专家的工作(哈巴德定理)。这个定理告诉领导者要注意区分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概念,同时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二、人力资本理念的提出在经济学家眼中,有两类资本:一是物质资本; 二是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进行投资,包括学习、上学及在职培训等所形成的资本。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马克思早在《资本论》里就提到:“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于劳动者身体内部的劳动力是商品。它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所必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