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流行病项目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流行病项目研究论文

艾滋病的诊断标准(1)病史 有婚外性行为、静脉药瘾、输血及血制品或其母为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2)HIV感染者 没有临床症状或仅有慢性淋巴结病综合征。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证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nn Blo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3)艾滋病相关综合征(4)确诊病例①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一个月以上;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卡波济氏肉瘤(KS);明显的霉菌如鹅口疮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②若抗体阳性或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等①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小于1,CD4细胞计数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本文来自】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应用(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由于几乎各种疾病及健康状况都存在着与流行病学有关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各科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应用流行病学观点和方法的场合。更加上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以及WHO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应用流行病学的范围日益扩大,归纳起来大约可分为:(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所谓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是指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人群(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中的发生率、现患率或死亡率等。这些分布经常并非千篇一律、平均分布的。这些分布特点应该用数量正确地把它表示出在地区、时间、人群的分布上。在不同的时间、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或数量有不同,提示发病因素的分布的不同。我国进行了1973-197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大规模调查,自始至终有流行病学专家参加,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国资料。全国进行的大规模的调查,如精神病、神经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科疾病、老年病、计划生育等等,都需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才易顺利完成。(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有许多种疾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如恶性肿瘤、原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等)。流行病学可以探讨促成发病的因素,从而探讨预防或控制这些疾病的方法。传染病虽然病因已知,根据其分布特点可探讨引起散发、爆发或流行的因素,从而可以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1.察布查尔病系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曾发生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经过仔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是肉毒中毒。2.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40年代初在美国儿童中发现的一种逐渐使人失明的疾病。经流行病学研究,查明该病与早产儿吸入高浓度的氧有关系。以后减低氧的浓度即减少了此病的发生。3.先天性白内障于40年代初在澳大利亚突然增多。经眼科医师Gregg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得出与孕妇在妊娠早期患风疹有关的结论。4.少女阴道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Herbst医师用流行病学研究,得出与其母亲在妊娠早期使用已烯雌酚有关的结论。5.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习惯与生活方式(lifestyle)(如吸烟、酗酒等)、心理、社会、遗传因素等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引致疾病等等,均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探讨。(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1.应用流行病学知识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与认识疾病的自然史许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轻重变动较大,轻型病人很少到医院就诊。仅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经常见到的是症状比较重的,常把这些当作疾病的“典型”。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可到各种类型的病例,从而可以了解个体和群体疾病的过程和结局,即该病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如在诊断时不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就可能误诊。现举几例:(1)麻疹:由于广泛应用疫苗及球蛋白,现在不少病人症状很轻,缺少Koplik斑及“典型”皮疹。在病程早期如能了解他与麻疹病例的接触史及他周围儿童正在患麻疹的事实,则不易误诊或漏诊。(2)钩端螺旋体病:本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可以像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伤寒;也有的可以有咳血、高烧,病死率很高,甚至于误诊为肺鼠疫;还有的在烧退后出现眼色素膜炎等症。仅按临床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病,耽误治疗,也耽误预防与防疫工作。上述几种疾病,尽管有的病临床症状类似,但各有各的流行病学特点,如乙型脑炎是高度散发的,极少能见到多数病例在一个小地区内同时发生,而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时则可以。如果注意到该病所表现的流行病学特点就不易诊断错误。2.判断某些症状有无诊断价值过去所记载的认为可诊断某病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蛔虫斑诊断蛔虫症),是有诊断价值,还是仅仅按机遇二者在同一人同时存在的偶合。如为后者,则没有临床诊断价值。此点可以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判断。3.判断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判断某种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疗效、某种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氯霉素)的安全性或某种新药的副作用,都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4.选择治疗方案一位临床医生对于任何病例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知道用不同治疗方案时,病人好转的可能性的大小或病死的危险性的大小,需要知道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否则不易做出正确的决定。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或建议时所需的这些资料,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协助取得。医院儿科医生对于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哮喘的重要性的认识,被其在医院的经验所限制。因为,大量病例在家中用抗生素治疗是成功的,许多转到医院的病例是早期治疗不成功的。这些病例与在家治疗成功的病例,对药物反应不相同。在确定急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时,应看到全部病例治疗情况,而不应只看到自己在医院内治疗的几例。流行病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医学在处理个体病人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发展了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临床流行病学。(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比如,用什么办法使有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病人少发生;用什么对策或措施能最快、最经济地在一个地区控制或消灭一种疾病;用什么办法不让一种病传入一个地区。这些对策或措施的效果又如何?(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流行病学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与健康状况,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知道人群中的疾病及有关因素所造成的负担,可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好的效益,可以有助于确定优先的预防及保健项目的卫生规划。在某些特殊地区着重研究某些暴露的特殊环境。可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及效益,如确定某病(如心肌梗死)的最合宜住院期限,确定治疗某病(如高血压)的价值,确定什么治疗方案最为经济有效(如对肾衰、心肌梗死等等),确定应用卫生措施控制腹泻病的效果等。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评价“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进展是很重要的。由上述一些例子可以看到,一名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诊断、治疗、判断效果等等,以至于探讨病因,进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都需要流行病学知识。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员为了今后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完成防治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在学好临床课的同时还要认真学好流行病学。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炎,经常危及体弱者的生命。流感还易使患者发生并发症,使原患有肺心病、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由季节变化引起的伤风、感冒屡见不鲜,冬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每年都有百万人患上流感,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染率最高的为青少年,高危人群为年迈体弱或患有慢性疾病患者。每次流感流行后在人群中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超额死亡。我国1953~1976年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下面就流感的预防治疗和广读者探讨。 1 流感的含义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热、咽痛、干咳、乏力、球结膜发红、全身肌肉酸痛。般持续数日全身不适,严重时可致病毒性肺炎或肺部继发感染。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流感是一威胁极大的传染病,因为它除了可引起发热和周身不适外,还易使患者发生并发症,使原患有肺心病、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流感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它的流行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3~5年形成一次小规模流行,8~10年形成一次大流行。对于流感的预防和控制,世界上目采用疫苗和药物预防两措施。疫苗对甲、乙型流感均有预防作用,但流感疫苗的使用,目前在国内还不广泛。 2 流感与感冒的区别流感与感冒有类似的病名及相似的症状,但两者从发病原因、病程变化、危险度来比较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感冒是由腺病毒等引发的鼻腔和咽喉部位的轻微病毒感染,有时无需用药就能痊愈,虽然感冒也会导致其他感染,但些并发症的发病率低,危险性较小。而流感是感染了流感病毒后发生在呼吸道以及中耳的急性病毒感染,比感冒来势更凶猛,持续时间也更长。流感还合并恶心、呕吐、腹泻、畏寒、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可引发身体多系统病变,包括中耳炎、支气管感染、心肺疾病的恶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哮喘。流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炎,经常危及体弱者的生命。 3 流感的预防与治疗 流感的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2)房间里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3)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平衡心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4)接种流感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适宜儿童、老人、慢性患者等高危人群。(5)多喝水,常吃水果蔬菜,适当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6)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口密度大、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幼儿园、学校、工厂、机关等单位发生流感爆发疫情时,要及时隔离治疗患者;科室、车间、办公室等可用1%~2%漂白粉澄清液或含氯消毒液喷洒等进行消毒。 流感的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要漱口,保持鼻、 咽、 口腔卫生。(2)对症治疗。高热头痛,给予解热镇痛剂;咳嗽给予止咳剂;中毒症状较重者,可适当用抗病毒药物,酌情输液。(3)肺炎型流感的治疗。要注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输氧,防止心功能不全的发生,酌情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一旦有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

艾滋病虽然被发现还不到30年,但因其死亡率高而至今没有有效药物和疫苗,早已成为专业研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一些相关信息也被广泛认知,例如公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主要有:不洁的采供血、吸毒、不安全的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其中不安全的性行为主要存在于性交易和同性性行为中。 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相关调查数据来看,在商业卖血者、吸毒者和同性恋者中,老年人并不占有特别大的比例,所以,老年人感染艾滋病个案的增加明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性交易传播。《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也提到,艾滋病防控人员在与感染老人的交流中,总结这些老人染病的原因是,退休后口袋里有钱但又不是很多,时间空闲,就会光顾一些低档的娱乐场所,有些老人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因而不幸中招。 老年人买春,并不是单纯的性需求旺盛这么简单,更与文化生活匮乏、精神空虚有关。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其乐融融、三代乃至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形态,已经永远地过去了。年轻人大多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里的老人。这个极端功利的社会,也没能为丰富老人的生活提供多少帮助,所谓寂寞难耐,老人只能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生活方式,而从性交易中寻求慰藉,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宣泄通道。 老年人热衷于买春,除了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几率较高外,还有其他风险。老人因“按摩”或“桑拿”而猝死———也就是传说中的“马上风”,就经常见诸媒体报道。事实上,就在今天,《南方都市报》就有报道,黄埔区一位收购废品的六旬老翁,昨日猝死在一暗娼家中,全身赤裸,怀疑因买春时吃药过度或病发致死。 当然,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我以前的一个邻居,父亲已经快70岁了,但平日很爱去风月场所“找女人”,邻居母亲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在他面前抱怨,他被唠叨得烦了,就冲母亲说:是我给钱他去玩的,你就别啰嗦了。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这个心思和能力,作为儿子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他身体还很好…… 当越来越多老人走进风月场所寻求性方面的慰藉之时,应该反思和检讨的正是我们———作为社会主流的青壮年阶层,我们没能充分考虑和照顾老人的需要,以至于他们中有些人晚节不保,甚至因此染上本不该有的疾病乃至失去生命。老人感染艾滋病个案增加明显这个现实提醒我们,除了继续关注和帮助卖血者、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防控艾滋病的努力中,也应该包含为劳碌了一辈子的老人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

动物流行病研究论文

动物医学的论文不难的,主要是有数据支撑。当时也是不会,弄了好久都没过,还是学姐给的雅文网,写的《安徽省猪病流行病学调查》,很快就搞定了美国实验动物医学发展简史——对中国实验动物医学发展的思考动物医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及其对编辑选题组稿的启示我国高等教育动物医学专业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讨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部属农业高校的调查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动物医学本科专业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校企合作促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改革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从市场需求谈高校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麻醉性镇痛药研究进展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That's OK.

毕业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研究型流行病学论文

写完了,借我抄下。我也是和你一样的题目。1000字的就行

一:前言从传染病的预防开始,以Snow19世纪中叶发现霍乱的传播方式为标志出现的流行病学依然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在其过去的两个世纪中,流行病学和人类总体的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及健康水平的改变相伴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人类对传染病的逐步控制,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已成为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此,在发达国家流行病学的重点已完成了从传染病到慢性病的转移。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流行病学发现一再对我们的健康知识做出贡献,这些知识导致了健康行为的改变,和控制健康问题的法律法规的制定(1)。其中包括确定吸烟为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可预防的危险因素。比如在很多西方国家里,过去几十年来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下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流行学研究结果所带来的人群生活习惯改变(ref)。尽管流行病学对促进人类的健康是有目共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流行病学工作者可以满足现状。 过去的几年里,人们越来越关注围绕着“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局限性的问题,并且越来越多地在流行病学文献中反映出来。同其它学科一样,流行病学也会在自我批判中进步。 Susser和 Susser(2, 3)在他们富有特别见解的文章中认为,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流行病学历史的发展有三个代表性的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范例:①卫生统计学时期,代表性范例是瘴气说;②传染病流行病学时期,代表性范例是,细菌理论;③慢性病流行病学时期,代表性范例是“黑箱理论”(black box theory)或危险因素流行病学。每一个范例都有其因果理论和成功之处。用瘴气学说武装起来的19世纪的流行病学家认为疾病是由于土壤、水和空气中散发出来的肮脏的晦气引起的,并且通过大家在生态学方面的努力,例如改造排水设备、下水道和卫生设施等成功地使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死亡下降。接下来的时期,细菌理论假定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微小的有机体,并且认为病因是单一的。这种学说控制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的大部分时间。该时期,中断疾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疫苗接种、隔离及抗菌素。许多成就之中,“巴斯德消毒法”对流行病学做出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贡献。由于大多数传染病的控制,延长了寿命,以至于慢性病患病率增加而产生了危险因素的模式,它是现代流行病学和黑箱流行病学的标志。“黑箱”这种比喻性的说法,反映了研究与健康结局有关的暴露既不需要插入干预因素,也不需要了解病因机制。例如,常规的流行病学研究常常把重点放在危险因素上,而很少检查可能的致病途径或机制。尽管实际上单一的必要病因和充分病因很少存在,但是从流行病学研究得到的危险因素常常独立于其它因素给予解释。尽管这三个时期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但其主要发展阶段和内容可用表一来表示。(在此插入表一)本文是一篇观点性综述文章。我们先对流行病学的发展做一下简单的回顾。然后分以下五个个方面就流行病学的局限性加以论述:个体及群体水平流性病学研究;在研究弱的联系中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局限性 ; 当前对于“混杂因子”极其局限性的理解;流行病学中间效应的重要性;及病因的理解。二:个体水平和群体危险 随着近年来对社会经济因素(2-18)及心理因素(19-28)研究兴趣的增加,流行病学的范围也在不断括大。过去的几年里,围绕着流行病学的过去和未来出现了很激烈的争论(14)。其争论的焦点在于忽略社会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上(5)(6, 7)。这些争论极大地刺激了考察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兴趣(6, 7, 29)。这种学术的争论自然形成了两类学术阵营,即社会流行病学和传统流行病。社会流行病学的支持者主张将“流行病学”和其它“人群科学”如社会学、人口统计学和生态学等作为群体科学的家族成员结合起来。他们集中于疾病的社会决定因素,倡导社会科学并结合社会的概念和方法(11, 14)。他们认为,由于缺乏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动力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理解,导致了确定病因和预防疾病上的重要失败(5, 30)。这一观点在在几篇很有思想的评论文章中得以很好的支持和反映(31-35)。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在群体水平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乏实例。例如,欧洲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结核病发生了很大的下降,该下降远在抗菌素疗法出现之前就发生了(36)。中国自从19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和对世界的开放,曾经消灭了的性病复燃了(37)。几项研究表明,失业率与自杀率正相关(38)。虽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健康的机制尚未很好地了解,但是有些文献提示,社会环境像邻里环境、工作场所和政策可能通过多个途径包括中间效应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34, 39)。流行病学家可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至少是在常识和简单知识的基础上,个体及个体的健康是由人类所生存的社会所决定的。但是,在了解社会和在研究中实际上包括社会因素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传统的流行病学家宁愿划清流行病学和社会学的界限,他们主张研究社会内容是社会科学的任务,已经超出了流行病学的范畴(40)。另一方面,批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者认为专门集中在个体上,从策略上讲是瞄准了错误的目标,因为它没有考虑健康的社会和环境的决定因素。的确,不考虑个体,我们就不能理解疾病的机制;但是反过来也很明确,如果忽视社会因素,我们就不能获得对于人群中疾病发生的社会影响的情况。例如,个体研究可以揭示结核病的危险因素是“与受感染的人接触”,“营养不良”等。在群体水平上,“社会的不平等”,“缺少疫苗接种规划”以及“对新移民的无效筛查”可能是致命的问题。个体危险因素的方法有几个局限性(41)。首先,个体危险因素只能解释疾病发生变异的一部分。例如,许多慢性病的大多数病例发生在非高危人群中。其次,很难通过劝说个人改变其习惯来改变个体的危险因素。而且疾病个体之间病因的差别可能与人群之间差别的原因不同(7)。因此,只有通过把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的因素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对疾病的发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确定最有效的预防策略。虽然当前沸沸扬扬的争论似乎没有立即结束的迹象,但是很显然,流行病学的范畴正在拓宽而包含更多的内容。这一点在流行病学和其它学科如社会科学的结合中已经有所反映,并且在最近的流行病学文献中也越来越多地反映出来。这些变化可能如Susser(2)所描述的,预示着“生态-流行病学”新时期的到来。可能的模式的转变肯定超出了理论的领域,并且必然使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产生相应的变化。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流行病学应同其它学科密切结合,及时反映研究社会变化对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在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尚很薄弱。因此具有广泛的流行病学研究前景。三:在研究弱的联系中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局限性 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形成共生关系上是成功的,然而其理论发展是滞后的。评论家认为,在1960年MacMahon“病因网(web of causation)”的概念提出之后,流行病学领域缺乏能被广泛理解的流行病学理论(42)。“病因网”的思想,其注意力集中在与“结局最为接近的危险因素上,主要强调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而不是理论上的描述(10)。正像教科书中反映的,是将方法应用于特殊的健康问题(10, 43)。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流行病家成功地确定了许多非传染疾病的重要原因,例如吸烟,它可以使发生肺癌的危险增加高达20倍。其它类似的已知的流行病学结果其联系强度也是非常强的(相对危险度10或以上),例如聚氯乙烯暴露与肝血管肉瘤(44),二乙基己烯雌酚(DES)与女儿患阴道癌(45),胎儿风疹感染和白内障(46)。随着主要的危险因素逐渐得到确定,流行病学研究必须寻找弱的和中等强度的联系,如疾病与环境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各种因素。2000年流行病学研究学会会议所有摘要的定量资料提示,所报告的RR大约80%低于(47)。流行病学研究中通常应用的探讨危险因素的方法足以确定强的危险因素,而当评价弱的联系时常常会产生矛盾的结果(48)。事实上有很多弱的联系,饮用咖啡与胰腺癌(49),饮酒与早老痴呆(50),染发和膀胱癌(51),激素替代疗法和乳腺癌(52),以及家庭内氡暴露与肺癌(53)等就是这样。所有观察到的联系有三种可能的解释:①机会;②测量误差或偏倚;③符合真实情况。弱的联系对测量误差和偏倚更为敏感。当暴露和结局的联系弱时,更容易产生机会造成的结果,因为阳性结果比阴性结果发表的机会更多,这是一种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54-56)。根据一些简单的推理和可行性假设,Smith(57)和Skrabanek(58)证明,流行病学文献所报告的阳性联系中将近一半的可能是机会的结果,而不是真正的联系。当研究者把重点放在单个危险因素,并且不能提出一个清晰的理论概念时,与研究弱联系相关的问题甚至更为糟糕。这些问题的一个表现是出现了大量的矛盾的研究结果(48, 59-61),常常是不能得到确定的结论,甚至多次重复同样的研究仍然如此。在流行病学研究论文中,结束语常常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此来安慰该领域里的流行病学工作者。对于流行病学中弱联系的挑战,常规的做法是进行重复的研究。Meta分析常用于系统地总结同一题目的多个研究结果(62)。作为一种系统地综合发表的研究结果的工具,meta分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55, 63, 64)。由于meta分析本身并不能改进原研究的质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使系统误差,例如出版偏倚不可避免。尽管meta分析仍然是一种有用的方法,还是非常有必要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显而易见,与小的危险效应有关的问题,可能不容易通过meta分析得到改进(57, 61)。 这里我们想借助于雌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和预防心脏病的最新研究结果来进一步说明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很多西方国家的医务人员提倡正常绝经妇女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其主要理论基础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和心脏病。但最近大人群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65)(Clinical trial )结果发现雌激素替代疗法不仅不会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相反增加发生心脏病的机会。因此,从根本上否定了很多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这一结果也直接导致了美国及加拿大有关部门紧急调整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指南。尽管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被视为确定因果关系的试金石,但从伦理道德角度讲,它只能用于假设的保护因素而往往不能鉴定危险因素。比如,我们不能用临床试验来证明高脂肪摄和乳腺癌的关系,因为我们不能要求被观测对象为了试验目的而增加脂肪摄入。 因此,为了克服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局限性,现代流行病学黑箱思考和分析方式待有改善。像许多人所倡导的,进入“黑箱”并且超越“黑箱”似乎是有价值的努力。进入“黑箱”意味着流行病学研究中描述和将因果机制整合的实践,而不是简单地研究“危险因素”。它还应当在个体水平的因素中,围绕着提出可能的因果机制假设的概念。超越“黑箱”意味着不仅注意直接的因素(或最接近的因素),还应当注意间接的因素(远端的因素),这些因素常常是宏观水平的社会因素。最近的流行病学文献中越来越多地讨论了多水平因果理论和多水平分析的问题。如果概念的模型试图说明所有可能影响疾病变异的社会因素,它将复杂地难以理解,并且不能指导科学研究。然而,如果忽略社会影响或将其看作一组与自变量无关的因素,我们将不能获得全面的科学的理解(66)。 要真正作到进入“黑箱”及超越“黑箱”流行病学需要向微观和宏观的双向结合与延伸,需要与其它相关学科(从反映微观世界的的分子生物学,到宏观群体的社会学)紧密结合。结合我国的流行病学现状,我们认为流行病学在双向结合延伸方面都有差距,但似乎在向宏观结合延伸方面更差一些。 四:当前对于“混杂”及其局限性的理解定义混杂因素和混杂效应 在理论流行病学中可能没有哪个概念比“混杂”受到更多的重视。众多定义中,John Last的“混杂因素”定义被认为是最权威的:“混杂变量是可以引起或防止研究结局发生的一个变量,它不是中间变量,并且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联(67)。”显而易见,该定义可以解读为两个纳入标准,一个排除标准,即混杂因素必须是研究结局的危险因素,必须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联,并且必须不是研究因素和研究结局之间的中间变量。该定义还意味着危险因素和混杂因素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不需要从理论上区分它们。研究因素与混杂因素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因果性质的,也可能不是因果性质的。显然,危险因素和混杂因素之间的区别可能在于研究者主要的研究兴趣上,而不是与研究结局有关的统计学上。如图1所示,研究母亲吸烟或饮酒与婴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如果研究者的主要兴趣在吸烟上,他就可以将饮酒看作混杂因素。相反地,如果研究者的主要兴趣是母亲的饮酒的情况,他将会把吸烟看作混杂因素。因此,“危险因素”和“混杂因素”之间的差别在于研究的重点所在,而在统计学分析和结果的解释方面没有任何特别的含义。但是这两点表面上很重要的概念在研究中常常令人困惑。例如,在peer- reviewed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作者试图明确地划分二者,甚至使用了 “教育是混杂因素还是危险因素?” 这样的标题,认为教育是混杂因素而不是危险因素(68)。这个说明显然与混杂因素的定义“作为混杂因素必须是研究结局的一个危险因素”相矛盾。 流行病学研究中混杂效应的常规分析方法及其局限性

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必须具有下列特征: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流行病学的研究论文

一:前言从传染病的预防开始,以Snow19世纪中叶发现霍乱的传播方式为标志出现的流行病学依然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在其过去的两个世纪中,流行病学和人类总体的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及健康水平的改变相伴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人类对传染病的逐步控制,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已成为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此,在发达国家流行病学的重点已完成了从传染病到慢性病的转移。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流行病学发现一再对我们的健康知识做出贡献,这些知识导致了健康行为的改变,和控制健康问题的法律法规的制定(1)。其中包括确定吸烟为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可预防的危险因素。比如在很多西方国家里,过去几十年来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下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流行学研究结果所带来的人群生活习惯改变(ref)。尽管流行病学对促进人类的健康是有目共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流行病学工作者可以满足现状。 过去的几年里,人们越来越关注围绕着“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局限性的问题,并且越来越多地在流行病学文献中反映出来。同其它学科一样,流行病学也会在自我批判中进步。 Susser和 Susser(2, 3)在他们富有特别见解的文章中认为,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流行病学历史的发展有三个代表性的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范例:①卫生统计学时期,代表性范例是瘴气说;②传染病流行病学时期,代表性范例是,细菌理论;③慢性病流行病学时期,代表性范例是“黑箱理论”(black box theory)或危险因素流行病学。每一个范例都有其因果理论和成功之处。用瘴气学说武装起来的19世纪的流行病学家认为疾病是由于土壤、水和空气中散发出来的肮脏的晦气引起的,并且通过大家在生态学方面的努力,例如改造排水设备、下水道和卫生设施等成功地使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死亡下降。接下来的时期,细菌理论假定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微小的有机体,并且认为病因是单一的。这种学说控制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的大部分时间。该时期,中断疾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疫苗接种、隔离及抗菌素。许多成就之中,“巴斯德消毒法”对流行病学做出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贡献。由于大多数传染病的控制,延长了寿命,以至于慢性病患病率增加而产生了危险因素的模式,它是现代流行病学和黑箱流行病学的标志。“黑箱”这种比喻性的说法,反映了研究与健康结局有关的暴露既不需要插入干预因素,也不需要了解病因机制。例如,常规的流行病学研究常常把重点放在危险因素上,而很少检查可能的致病途径或机制。尽管实际上单一的必要病因和充分病因很少存在,但是从流行病学研究得到的危险因素常常独立于其它因素给予解释。尽管这三个时期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但其主要发展阶段和内容可用表一来表示。(在此插入表一)本文是一篇观点性综述文章。我们先对流行病学的发展做一下简单的回顾。然后分以下五个个方面就流行病学的局限性加以论述:个体及群体水平流性病学研究;在研究弱的联系中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局限性 ; 当前对于“混杂因子”极其局限性的理解;流行病学中间效应的重要性;及病因的理解。二:个体水平和群体危险 随着近年来对社会经济因素(2-18)及心理因素(19-28)研究兴趣的增加,流行病学的范围也在不断括大。过去的几年里,围绕着流行病学的过去和未来出现了很激烈的争论(14)。其争论的焦点在于忽略社会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上(5)(6, 7)。这些争论极大地刺激了考察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兴趣(6, 7, 29)。这种学术的争论自然形成了两类学术阵营,即社会流行病学和传统流行病。社会流行病学的支持者主张将“流行病学”和其它“人群科学”如社会学、人口统计学和生态学等作为群体科学的家族成员结合起来。他们集中于疾病的社会决定因素,倡导社会科学并结合社会的概念和方法(11, 14)。他们认为,由于缺乏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动力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理解,导致了确定病因和预防疾病上的重要失败(5, 30)。这一观点在在几篇很有思想的评论文章中得以很好的支持和反映(31-35)。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在群体水平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乏实例。例如,欧洲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结核病发生了很大的下降,该下降远在抗菌素疗法出现之前就发生了(36)。中国自从19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和对世界的开放,曾经消灭了的性病复燃了(37)。几项研究表明,失业率与自杀率正相关(38)。虽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健康的机制尚未很好地了解,但是有些文献提示,社会环境像邻里环境、工作场所和政策可能通过多个途径包括中间效应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34, 39)。流行病学家可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至少是在常识和简单知识的基础上,个体及个体的健康是由人类所生存的社会所决定的。但是,在了解社会和在研究中实际上包括社会因素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传统的流行病学家宁愿划清流行病学和社会学的界限,他们主张研究社会内容是社会科学的任务,已经超出了流行病学的范畴(40)。另一方面,批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者认为专门集中在个体上,从策略上讲是瞄准了错误的目标,因为它没有考虑健康的社会和环境的决定因素。的确,不考虑个体,我们就不能理解疾病的机制;但是反过来也很明确,如果忽视社会因素,我们就不能获得对于人群中疾病发生的社会影响的情况。例如,个体研究可以揭示结核病的危险因素是“与受感染的人接触”,“营养不良”等。在群体水平上,“社会的不平等”,“缺少疫苗接种规划”以及“对新移民的无效筛查”可能是致命的问题。个体危险因素的方法有几个局限性(41)。首先,个体危险因素只能解释疾病发生变异的一部分。例如,许多慢性病的大多数病例发生在非高危人群中。其次,很难通过劝说个人改变其习惯来改变个体的危险因素。而且疾病个体之间病因的差别可能与人群之间差别的原因不同(7)。因此,只有通过把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的因素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对疾病的发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确定最有效的预防策略。虽然当前沸沸扬扬的争论似乎没有立即结束的迹象,但是很显然,流行病学的范畴正在拓宽而包含更多的内容。这一点在流行病学和其它学科如社会科学的结合中已经有所反映,并且在最近的流行病学文献中也越来越多地反映出来。这些变化可能如Susser(2)所描述的,预示着“生态-流行病学”新时期的到来。可能的模式的转变肯定超出了理论的领域,并且必然使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产生相应的变化。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流行病学应同其它学科密切结合,及时反映研究社会变化对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在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尚很薄弱。因此具有广泛的流行病学研究前景。三:在研究弱的联系中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局限性 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形成共生关系上是成功的,然而其理论发展是滞后的。评论家认为,在1960年MacMahon“病因网(web of causation)”的概念提出之后,流行病学领域缺乏能被广泛理解的流行病学理论(42)。“病因网”的思想,其注意力集中在与“结局最为接近的危险因素上,主要强调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而不是理论上的描述(10)。正像教科书中反映的,是将方法应用于特殊的健康问题(10, 43)。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流行病家成功地确定了许多非传染疾病的重要原因,例如吸烟,它可以使发生肺癌的危险增加高达20倍。其它类似的已知的流行病学结果其联系强度也是非常强的(相对危险度10或以上),例如聚氯乙烯暴露与肝血管肉瘤(44),二乙基己烯雌酚(DES)与女儿患阴道癌(45),胎儿风疹感染和白内障(46)。随着主要的危险因素逐渐得到确定,流行病学研究必须寻找弱的和中等强度的联系,如疾病与环境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各种因素。2000年流行病学研究学会会议所有摘要的定量资料提示,所报告的RR大约80%低于(47)。流行病学研究中通常应用的探讨危险因素的方法足以确定强的危险因素,而当评价弱的联系时常常会产生矛盾的结果(48)。事实上有很多弱的联系,饮用咖啡与胰腺癌(49),饮酒与早老痴呆(50),染发和膀胱癌(51),激素替代疗法和乳腺癌(52),以及家庭内氡暴露与肺癌(53)等就是这样。所有观察到的联系有三种可能的解释:①机会;②测量误差或偏倚;③符合真实情况。弱的联系对测量误差和偏倚更为敏感。当暴露和结局的联系弱时,更容易产生机会造成的结果,因为阳性结果比阴性结果发表的机会更多,这是一种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54-56)。根据一些简单的推理和可行性假设,Smith(57)和Skrabanek(58)证明,流行病学文献所报告的阳性联系中将近一半的可能是机会的结果,而不是真正的联系。当研究者把重点放在单个危险因素,并且不能提出一个清晰的理论概念时,与研究弱联系相关的问题甚至更为糟糕。这些问题的一个表现是出现了大量的矛盾的研究结果(48, 59-61),常常是不能得到确定的结论,甚至多次重复同样的研究仍然如此。在流行病学研究论文中,结束语常常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此来安慰该领域里的流行病学工作者。对于流行病学中弱联系的挑战,常规的做法是进行重复的研究。Meta分析常用于系统地总结同一题目的多个研究结果(62)。作为一种系统地综合发表的研究结果的工具,meta分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55, 63, 64)。由于meta分析本身并不能改进原研究的质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使系统误差,例如出版偏倚不可避免。尽管meta分析仍然是一种有用的方法,还是非常有必要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显而易见,与小的危险效应有关的问题,可能不容易通过meta分析得到改进(57, 61)。 这里我们想借助于雌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和预防心脏病的最新研究结果来进一步说明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很多西方国家的医务人员提倡正常绝经妇女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其主要理论基础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和心脏病。但最近大人群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65)(Clinical trial )结果发现雌激素替代疗法不仅不会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相反增加发生心脏病的机会。因此,从根本上否定了很多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这一结果也直接导致了美国及加拿大有关部门紧急调整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指南。尽管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被视为确定因果关系的试金石,但从伦理道德角度讲,它只能用于假设的保护因素而往往不能鉴定危险因素。比如,我们不能用临床试验来证明高脂肪摄和乳腺癌的关系,因为我们不能要求被观测对象为了试验目的而增加脂肪摄入。 因此,为了克服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局限性,现代流行病学黑箱思考和分析方式待有改善。像许多人所倡导的,进入“黑箱”并且超越“黑箱”似乎是有价值的努力。进入“黑箱”意味着流行病学研究中描述和将因果机制整合的实践,而不是简单地研究“危险因素”。它还应当在个体水平的因素中,围绕着提出可能的因果机制假设的概念。超越“黑箱”意味着不仅注意直接的因素(或最接近的因素),还应当注意间接的因素(远端的因素),这些因素常常是宏观水平的社会因素。最近的流行病学文献中越来越多地讨论了多水平因果理论和多水平分析的问题。如果概念的模型试图说明所有可能影响疾病变异的社会因素,它将复杂地难以理解,并且不能指导科学研究。然而,如果忽略社会影响或将其看作一组与自变量无关的因素,我们将不能获得全面的科学的理解(66)。 要真正作到进入“黑箱”及超越“黑箱”流行病学需要向微观和宏观的双向结合与延伸,需要与其它相关学科(从反映微观世界的的分子生物学,到宏观群体的社会学)紧密结合。结合我国的流行病学现状,我们认为流行病学在双向结合延伸方面都有差距,但似乎在向宏观结合延伸方面更差一些。 四:当前对于“混杂”及其局限性的理解定义混杂因素和混杂效应 在理论流行病学中可能没有哪个概念比“混杂”受到更多的重视。众多定义中,John Last的“混杂因素”定义被认为是最权威的:“混杂变量是可以引起或防止研究结局发生的一个变量,它不是中间变量,并且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联(67)。”显而易见,该定义可以解读为两个纳入标准,一个排除标准,即混杂因素必须是研究结局的危险因素,必须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联,并且必须不是研究因素和研究结局之间的中间变量。该定义还意味着危险因素和混杂因素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不需要从理论上区分它们。研究因素与混杂因素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因果性质的,也可能不是因果性质的。显然,危险因素和混杂因素之间的区别可能在于研究者主要的研究兴趣上,而不是与研究结局有关的统计学上。如图1所示,研究母亲吸烟或饮酒与婴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如果研究者的主要兴趣在吸烟上,他就可以将饮酒看作混杂因素。相反地,如果研究者的主要兴趣是母亲的饮酒的情况,他将会把吸烟看作混杂因素。因此,“危险因素”和“混杂因素”之间的差别在于研究的重点所在,而在统计学分析和结果的解释方面没有任何特别的含义。但是这两点表面上很重要的概念在研究中常常令人困惑。例如,在peer- reviewed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作者试图明确地划分二者,甚至使用了 “教育是混杂因素还是危险因素?” 这样的标题,认为教育是混杂因素而不是危险因素(68)。这个说明显然与混杂因素的定义“作为混杂因素必须是研究结局的一个危险因素”相矛盾。 流行病学研究中混杂效应的常规分析方法及其局限性

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必须具有下列特征: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乙肝流行病学研究论文

长话短说-- 1 乙肝是HBV病毒所致 属血液传染疾病 2 传播途径有:输血感染,母婴感染,或者乙肝病人口腔溃疡刚好正常人也口腔溃疡并且正常人又没有乙肝抗体等等都有可能感染 3 乙肝分大、小三阳。最好的办法--问医生啊。乙肝病人不一定是因为肝炎的缘故才发脾气的,连你都多少带有歧视那外人怎么看??换了是你,你会不会还很好脾气??????

乙肝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乙肝病毒存在于血液、唾液、阴道分泌物、月经、乳汁、汗液、精液等。目前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注射疫苗,体内产生抗体后一般是不会被传染了的。可心先去医院检查乙肝两对半,看是否感染上,如果没有,马上打疫苗预防吧。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世界上乙肝感染最严重的国家,在12亿人口中,约有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其中3000万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每年有30万人死于慢性肝病,其中约13万人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更为严重的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约有3%可将病毒传染给婴儿,而婴儿感染后因免疫功能不健全,最易形成乙肝病毒携带者,成年后将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这将严重影响后代的健康素质,给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负担和损失。乙肝慢性患者和肝癌病人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而每年仅此医疗费用就耗资达五百亿元。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1.母婴传播:即由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传染给自己的孩子。2.性接触传播:夫妻中一方带病毒时,可通过性生活传染给对方;性乱和卖淫嫖娼最易传播。3.经血液传播:输血、使用没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和针头、以及拨牙、穿耳、纹身、共用牙刷或剃须刀都可能造成乙肝传播。乙肝不会由一般社交接触传播:如共用办公用品、一起游泳、拥抱握手、共用卫生间等。乙肝虽然是一种危害很严重的传染病,但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每个人都掌握预防乙肝的知识,并认真去做,就可以把感染乙肝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搞性乱;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3.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4.不接触未经严格检验的血液或血制品5.注射时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具进行诊疗;6.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特别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E抗原(HBeAb)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使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U/ml,肌注)一针联合乙肝疫苗三针免疫接种。HBIG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与第一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但注射部位要分开,严禁将HBIG与乙肝疫苗放在同一注射器内注射。阳性的孕妇当孩子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特别重要。新生儿或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程序是"016",即:"0":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注射第一针;"1":第一针注射后1个月注射第二针;"6":第一针注射后6个月,即半岁时注射第三针。

急性乙肝,应早发现,早治疗,服用类似拉米早前抗病毒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忌烟酒,避免病情发展为重症肝炎或者慢性肝炎;慢性乙肝,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心理、对症治疗等。目前认为,由于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肝炎慢性化,继续发展可能导致肝硬化和HBV相关性肝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慢性乙肝治疗的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病毒清除;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