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论文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1]公交多媒体交互系统.胡小龙.苗方.柴剑平,20132013年第十五届全国消费电子技术年会.

[2]基于广电平台的多媒体云发展及应用浅析.宫.于文婷,2014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发展论坛.

[3]基于广电平台的`多媒体云发展及应用浅析.宫.于文婷,2014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发展论坛.

[4]多媒体设计应用项目的研究.杨泳,2013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

[5]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萧明.蔡玲玲.李元文.李咏穗.张丰川,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

[6]多媒体信息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陈娟,2014第22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13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

[7]辅助多媒体标注:基于人机结合的多媒体理解.汪萌,2012第十二届中国Rough集与软计算学术会议、第六届中国Web智能学术研讨会及第六届中国粒计算学术研讨会联合学术会议.

[8]周期性多媒体实时业务的动态QoS管理.常凤.余江.常俊.谈桂林.赵凌,201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三届三次会议暨2013年学术交流会

[9]基于5GHz传输的USB多媒体适配器设计与实现.孔明.黄坚,2013浙江省电子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10]网络报纸多媒体功能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庞建华,2013首届中国科技传播论坛.

[1]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及其研究进展.《软件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9期.马华东.陶丹.

[2]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外语电化教学》.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2期.顾曰国.

[3]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感知模型与数量估计.《软件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8期.赵静.曾建潮.

[4]面向多媒体社交网络的访问控制模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陈庆丽.张志勇.向菲.王剑.

[5]基于DSP和双目视觉的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与实现.《通信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2期.张云洲.蒋培.高亮.李立强.

[6]一种面向多媒体和通信应用的处理器指令集及架构实现.《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0期.王志君.梁利平.吴凯.王光玮.洪钦智.罗汉青.

[7]新型通用格式多媒体数字版权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通信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0期.黄勤龙.马兆丰.莫佳.钮心忻.杨义先.

[8]基于分簇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数据聚合方案研究.《电子与信息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期.张军强.王汝传.黄海平.

[1]目录.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被引次数:33作者:龚德英.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

[2]目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有效整合的设计与实践.被引次数:3作者:王玉君.学科教学(生物)上海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3]目录.多媒体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作者:倪勤.学科教学(英语)杭州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4]目录.论多媒体艺术的时间与空间.被引次数:2作者:廖国张.设计艺术学湖南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5]目录.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被引次数:14作者:张文娟.学科教学(语文)四川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6]目录.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研究.被引次数:10作者:祝峰.体育教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7]多媒体连环画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作者:胡玲.美术学四川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8]目录.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QoS路由优化算法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孙仁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中国矿业大学2012(学位年度)

[9]车联网中多媒体合作共享的研究.作者:陈娜.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连理工大学2014(学位年度)

[10]目录.移动多媒体推送业务终端功能研究.被引次数:31作者:苏毅.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邮电大学2009(学位年度)

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日期:2005-09-02] 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一、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首先应该说明一点: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前几年的一些书籍中曾提到过多媒体组合教学,那种多媒体的概念不一样,那只是将几种媒体加以简单的组合(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相加以组合)。今天的多媒体技术则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这样作以后,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显然,这与原来把多种形式媒体组合在一起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它是通过计算机把几种处理不同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集成方法就是通过模数转换,全变成数字;而且为了便于加工,便于传输,还要进行数据压缩,传到指定地点以后再还原,有一整套复杂的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所以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实际上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来体现的,下面我就从多媒体计算机四个方面的特性与功能来说明它对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交互性是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使计算机象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讨论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来自嗅觉,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3、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象、声音等其它媒体信息,那就成为一个超媒体系统,换句话说,超媒体就是多媒体加超文本。事实上目前的绝大多数多媒体系统都是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对超媒体系统与多媒体系统不加区分,即把超文本看作是多媒体系统的一种特有功能。如果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一本书,就和传统的文件或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这时的正文(文章、段落、或一句话、一个词)都按相互间的联系被组织成正文网。这本书无所谓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从哪段正文开始阅读,以及接下来读什么都由读者的意愿来决定。选择下一段正文的依据不是顺序,也不是索引,而是正文之间的语义联系。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所以按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方式组织管理信息和按传统文本的线性、顺序方式组织管理信息相比较,前者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超文本之所以具有上述优越性是由其结构特征决定的,超文本的基本结构由节点(node)和链(link)组成。节点用于存储各种信息,节点内容可以是文本、语音、图形、图象或一段活动影象;节点大小可以是一个窗口也可以是一帧或若干帧所包含的数据,链则用来表示各节点(即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节点和链均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因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多媒体系统。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功能实现对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其优越性在于:(1)可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传统的印刷教材中,有关语音和活动影象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三者各自独立的形式,分别出版。显然,这样的教科书,其内容必然是单调、枯燥的,与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采的电子教材不可同日而语。(2)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过程的每个教学单元均包含课文、练习、习题、提问、测验、对测验的解答及相应的演示或实验,把这些教学内容相关而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无疑对课堂教学、课外复习或自学都是大有好处的。而按传统文本的线性、顺序方式来组织、管理教学内容绝不可能做到这一点。(3)可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补充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因材施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要在传统印刷教材中同时满足基础较差学生、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是做不到的,而在多媒体电子教科书中这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利用超文本功能设置和预备知识有关的热键以及和补充知识有关的热键即可。4、多媒体计算机可作为认知工具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计算机作为工具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如各种数据库和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二是作为文字处理工具(如WPS和WORD软件)。近年来,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作为工具应用的一大发展,是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廿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下面我们就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1)、关于学习的含义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2)、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①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③要求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交际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辩论什么是正确的;交际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主导作用: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切忌直接对学生进行灌输。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际课例说明如何把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实现这样的学习环境。课例1:澳大利亚“门尼·彭兹中心小学”所作的试验试验班为六年级,有30名学生,教师名字叫安德莉亚,当前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像往常一样,安德莉亚鼓励她的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在图书馆和Internet网上查阅资料以后,其中米彻尔和沙拉两位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软件。在这个软件向全班同学播放以前,教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和分析软件表现的内容及其特点。播放后立即进行讨论。一位学生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是每4年召开一次。另一位学生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总是这样,例如1904年、1906年和1908年这几次是每两年举行一次。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轴线的1916,1940和1944这几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办奥运会?”,有的学生回答,可能是这些年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情,有的学生则回答发生了战争,有的则更确切地指出1916年停办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和1944年停办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决定对米彻尔和沙拉开发的多媒体软件作两点补充:①说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对举办奥运会的影响;②对奥运历史初期的几次过渡性(两年一次)奥运会作出特别的解释。这时候有位小朋友提出要把希特勒的照片通过扫描放到时间轴上的1940年这点上,以说明是他发动了二次大战。教师询问全班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沙拉举起手,高声回答说:“我不同意用希特勒照片,我们应当使用一张能真实反映二次大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例如大规模轰炸或集体屠杀犹太人)的照片,以激起人们对希特勒的痛恨”。教师对沙拉的发言表示赞许。从以上课例可以看到,教师为这个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一个有关奥运会某个专题(例如奥运历史或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中的成绩)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再通过展开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建构主义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几个认知环节自然展开,而自始至终又是在多媒体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的(同时用Internet实现资料查询),所以上述例子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作为认知工具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很好范例。课例2:澳大利亚“伟治·柏克小学”所作的试验试验班由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混合组成,主持试验的教师叫玛莉,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玛莉为这一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关于本地动物园的电子导游,从而建立一个有利于建构“动物”概念的情景。玛莉认为这种情景对于学生非常有吸引力,因而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她把试验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开发动物园中某一个展馆的多媒体演示。玛莉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愿意开发哪一个展馆,愿意选哪一种动物;是愿意收集有关的动物图片资料,还是愿意为图片资料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或是直接用多媒体工具去制作软件,都由孩子们自己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每个展馆就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孩子们都围绕自己的任务努力去搜集材料。例如,他们到动物园的相应展馆去实地观察动物的习性、生态,到图书馆和Internet网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以获取动物图片和撰写说明。在各小组完成分配的任务后,玛莉组织全试验班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围绕一定情景进行自我探索的学习方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协作学习,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将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演示到“袋鼠”这一动物时,玛莉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有袋动物?除了袋鼠有无其它的有袋动物?”有些学生举出“袋熊”和”卷尾袋鼠“。于是玛莉又让学生们围绕这三种有袋动物的异同点进行讨论,从而在相关背景下,锻炼与发展了儿童对事物的辨别、对比能力。这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作为认知工具,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对当前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并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又一范例。二、多媒体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综合近年来国外多种教育技术杂志(如ET,ETS,EMI,JRCE,AJDE.....)上所刊登的主要论文,以及历届“ED_MEDIA”世界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and Hypermedia,即“教育多媒体与超媒体”世界大会,简称ED_MEDIA世界大会,这是国际上每年召开一次的规模最大的有关多媒体教育应用的国际会议)上所发表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当前多媒体教育应用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1.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1995年末,在国际信息界有一件最引人注目的大事,就是美国SUN公司在Internet上推出了”WWW浏览器HotJava”,这是SUN公司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可动态执行的浏览器。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动画功能,可向用户提供超文本格式的图形、图像、语音、动画与卡通等多种媒体信息;并能把静态文档变成可动态执行的代码,这就彻底改变了Internet浏览器只能用来查询检索Internet网上信息的状况,为Internet的教育应用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这是因为HotJava的动态可执行特性无异于赋给用户一种远程交互的功能。例如,一个用户可以利用HotJava编写一段Java应用程序以实现仿真化学反应的页面,而其它的3W用户只要使用HotJava浏览器就不仅可以看到这个仿真页面,还可以与之进行交互(例如可改变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某些参数以观察不同的反应过程和结果)。利用HotJava的这种动态可执行特性用户在检索到某些重要文献或教学资料时,不仅能看到静止页面还可通过点击某个图标或热键而看到图文声并茂的彷真实验或算法执行过程的直观演示。显然,这样一种交互功能和用第一代Internet浏览器(如Mosaic和Netscape)只能观看静态页面的效果相比是有本质不同的,它对于教育应用(尤其是远距离教育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说,HotJava的出现不仅是Internet浏览器的重大革新,也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找到了最理想的结合点:从此基于Internet网的多媒体教育应用就日益发展起来(今年6月于美国波士顿召开的ED_MEDIA世界大会上,在121篇大会交流的多媒体教育应用论文中基于3W服务器和HotJava以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教育应用论文共有七篇)。目前不仅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力开发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育应用,就是台湾、香港等地区也在这方面投入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当前台湾教育技术界的主要力量差不多都已投向这一研究领域)。这是多媒体教育应用中十分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新趋势,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一个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去。2、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中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丝毫不产生怀疑,通常把这种技术称之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要进入虚拟现实的环境通常需要戴上一个特殊的头盔(head_mounted display),他可以使你看到并感觉到计算机所生成的整个人工世界。为了和虚拟环境进行交互,还需要戴上一副数据手套——它使穿戴者不仅能感知而且能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由于设备昂贵,目前VR技术还主要是应用于少数高难度的军事和医疗模拟训练以及一些研究部门,但是在教育与训练领域VR技术有不可替代的非常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所以这一发展趋势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达特茅斯医学院所开发的一种“交互式多媒体虚拟现实系统”,可以使医务工作者体验到并学习到如何对各种战地医疗的实际情况做出反应。利用该系统的实习者可以感受到由计算机仿真所产生的各种伤病员的危险症状,实习者可以从系统中选择某种操作规程对当前的伤病情况进行处理并可立即看到这种处理方式所产生的后果。为了使实习者获得更深刻的体验,系统还可仿真各种外科手术,其内容包括一般的开刀直至复杂的人体器官替换。这种虚拟环境使医学院的大学生不必冒任何医疗事故的风险就可以反复实习病房中的各种实际操作,并可尝试选择不同的技术处理方案以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和进行某种技能的训练。VR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另一个例子是创建一种虚拟的物理实验室。物理学按其本身的性质提出了许多“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通过直接观察物理作用力对各种客体的作用效果来进行探索。休斯顿大学和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约翰逊空间中心的研究人员建造了一种称之为“虚拟物理实验室”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直观地研究重力、惯性这类物理现象。使用该系统的学生可以做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在内的各种实验,可以控制、观察由于改变重力的大小、方向所产生的种种现象,以及对加速度的影响。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直接经验),从而达到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较深刻理解。VR技术在化学教学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研制了一种可以让用户用手操纵分子运动的VR系统。用户戴上头盔并通过数据手套进行反馈控制,可以使分子按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不难看出,这种VR系统不仅在教学上有重要意义(例如可直接观察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而且在科学研究上也有重大的价值,因为按某种新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分子结构很有可能是治疗某种疾病的新药,或者是工业上所需要的某种特殊材料。随着对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的深入,实现“虚拟现实”的理论方法也有很大发展。原来应用VR离不开昂贵的专用硬件或辅助设备(如头盔、数据手套、高分辨率的图形工作站等),近年来这种情况开始有所改变。例如在今年6月召开的ED-MEDIA世界大会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称作“QTVR”(快速虚拟)的系统。这种系统已实际应用于学习城市的设计与规划,其优异的性能价格比令人惊叹!QTVR技术与普通VR技术在使用的仿真原理上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利用头盔和数据手套这类硬件来产生幻觉,而是使用360度全景摄影技术所拍摄的高质量图象来生成逼真的虚拟情景。因此它允许用户在Windows操作系统或是Macintosh微机的操作系统支持下,在普通微机上(无需用高档的图形工作站)只利用一只鼠标和一个键盘(无需戴头盔和数据手套)就能真实地感受到和VR技术中一样的虚拟情景。学习城市设计与规划的学生利用QTVR系统可以创建一座逼真的虚拟城市,当学生改变城市场景的视图时(例如向左或向右,朝上看或朝下看,摄像机头向目标移近或移远等),被观察的场景仍能正确保持并能使人产生环绕该城市浏览观光的真实幻觉。与此同时,城市中的各种物理实体(如建筑物、道路、桥梁、树木、交通工具和地形等等)可以用鼠标任意拾取并进行操纵(例如使其旋转,以便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且还可以进入到建筑物内部的各个房间去观看)。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图象压缩算法,在QTVR系统中,用来表征城市某个虚拟场景的360度高质量全景照片的存储容量竟

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对语言文字、数据、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使用户能够通过多种感官跟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流的技术。多媒体技术所展示、承载的内容实际上都是计算机技术的产物。

我们所谓的媒体就是指承载和传输某种信息或物质的载体。可分为五大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在计算机领域里,媒体主要是传输和存储信息的载体。

传输的信息包括语言文字、数据、视频、音频等等;存储的载体包括硬盘、软盘、磁带、磁盘、光盘等等。多媒体是把各种媒体的功能进行科学地整合,联手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展现,得到的信息更加直观生动。

多媒体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把文字材料、影像资料、音频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到交互式界面上,使计算机具有了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集成性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非线性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写作思路: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多媒体技术,接着阐述自己对多媒体技术应用未来的发展,比如在有关火箭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重大发展成果进行浏览,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等等。

正文: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游戏、教育、档案、图书、娱乐、艺术、股票债券、金融交易、建筑设计、家庭、通讯等等。其中,运用最多最广泛也最早的就是电子游戏,千万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为之着迷,可见多媒体的威力。

大商场、邮局里是电子导购触摸屏也是一例,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又出现了教学类多媒体产品,一对一专业级的教授,使莘莘学子受益匪浅。

正因为如此,许多有眼光的企业看到了这一形式,纷纷运用其做企业宣传之用甚至运用其交互能力加入了电子商务,自助式维护,教授使用的功能,方便了客户,促进了销售,提升了企业形象,扩展了商机,在销售和形象二方面都获益。

可以这样说,凡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企业,都离不开这一最新的高技术产品。首先多媒体的运用领域十分广泛,注定了它可在各行各业生根开花。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新一代在计算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这一形式,作为一个有发展眼光的企业,是不会放弃这一未来的消费主体的。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国外已经非常普及,面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只有跟上国际潮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理念的更新,传统的说教模式已不适应物理学科的德育渗透,应该加强知识性、趣味性的德育渗透方式,而多媒体在这方面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爱好和内部动机,而且还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

比如,在有关火箭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重大发展成果进行浏览,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对内能的利用的多媒体技术演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这些喜闻乐见的方法渗透在物理学科中可以说是对学校现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且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多感临境性和构想性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显示出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强化了学生注重力,有效促进物理教学改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论文3000

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对语言文字、数据、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使用户能够通过多种感官跟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流的技术。多媒体技术所展示、承载的内容实际上都是计算机技术的产物。

我们所谓的媒体就是指承载和传输某种信息或物质的载体。可分为五大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在计算机领域里,媒体主要是传输和存储信息的载体。

传输的信息包括语言文字、数据、视频、音频等等;存储的载体包括硬盘、软盘、磁带、磁盘、光盘等等。多媒体是把各种媒体的功能进行科学地整合,联手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展现,得到的信息更加直观生动。

多媒体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把文字材料、影像资料、音频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到交互式界面上,使计算机具有了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集成性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非线性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日期:2005-09-02] 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一、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首先应该说明一点: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前几年的一些书籍中曾提到过多媒体组合教学,那种多媒体的概念不一样,那只是将几种媒体加以简单的组合(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相加以组合)。今天的多媒体技术则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这样作以后,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显然,这与原来把多种形式媒体组合在一起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它是通过计算机把几种处理不同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集成方法就是通过模数转换,全变成数字;而且为了便于加工,便于传输,还要进行数据压缩,传到指定地点以后再还原,有一整套复杂的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所以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实际上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来体现的,下面我就从多媒体计算机四个方面的特性与功能来说明它对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交互性是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使计算机象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讨论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来自嗅觉,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3、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象、声音等其它媒体信息,那就成为一个超媒体系统,换句话说,超媒体就是多媒体加超文本。事实上目前的绝大多数多媒体系统都是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对超媒体系统与多媒体系统不加区分,即把超文本看作是多媒体系统的一种特有功能。如果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一本书,就和传统的文件或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这时的正文(文章、段落、或一句话、一个词)都按相互间的联系被组织成正文网。这本书无所谓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从哪段正文开始阅读,以及接下来读什么都由读者的意愿来决定。选择下一段正文的依据不是顺序,也不是索引,而是正文之间的语义联系。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所以按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方式组织管理信息和按传统文本的线性、顺序方式组织管理信息相比较,前者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超文本之所以具有上述优越性是由其结构特征决定的,超文本的基本结构由节点(node)和链(link)组成。节点用于存储各种信息,节点内容可以是文本、语音、图形、图象或一段活动影象;节点大小可以是一个窗口也可以是一帧或若干帧所包含的数据,链则用来表示各节点(即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节点和链均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因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多媒体系统。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功能实现对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其优越性在于:(1)可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传统的印刷教材中,有关语音和活动影象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三者各自独立的形式,分别出版。显然,这样的教科书,其内容必然是单调、枯燥的,与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采的电子教材不可同日而语。(2)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过程的每个教学单元均包含课文、练习、习题、提问、测验、对测验的解答及相应的演示或实验,把这些教学内容相关而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无疑对课堂教学、课外复习或自学都是大有好处的。而按传统文本的线性、顺序方式来组织、管理教学内容绝不可能做到这一点。(3)可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补充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因材施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要在传统印刷教材中同时满足基础较差学生、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是做不到的,而在多媒体电子教科书中这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利用超文本功能设置和预备知识有关的热键以及和补充知识有关的热键即可。4、多媒体计算机可作为认知工具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计算机作为工具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如各种数据库和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二是作为文字处理工具(如WPS和WORD软件)。近年来,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作为工具应用的一大发展,是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廿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下面我们就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1)、关于学习的含义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2)、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①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③要求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交际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辩论什么是正确的;交际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主导作用: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切忌直接对学生进行灌输。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际课例说明如何把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实现这样的学习环境。课例1:澳大利亚“门尼·彭兹中心小学”所作的试验试验班为六年级,有30名学生,教师名字叫安德莉亚,当前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像往常一样,安德莉亚鼓励她的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在图书馆和Internet网上查阅资料以后,其中米彻尔和沙拉两位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软件。在这个软件向全班同学播放以前,教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和分析软件表现的内容及其特点。播放后立即进行讨论。一位学生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是每4年召开一次。另一位学生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总是这样,例如1904年、1906年和1908年这几次是每两年举行一次。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轴线的1916,1940和1944这几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办奥运会?”,有的学生回答,可能是这些年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情,有的学生则回答发生了战争,有的则更确切地指出1916年停办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和1944年停办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决定对米彻尔和沙拉开发的多媒体软件作两点补充:①说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对举办奥运会的影响;②对奥运历史初期的几次过渡性(两年一次)奥运会作出特别的解释。这时候有位小朋友提出要把希特勒的照片通过扫描放到时间轴上的1940年这点上,以说明是他发动了二次大战。教师询问全班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沙拉举起手,高声回答说:“我不同意用希特勒照片,我们应当使用一张能真实反映二次大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例如大规模轰炸或集体屠杀犹太人)的照片,以激起人们对希特勒的痛恨”。教师对沙拉的发言表示赞许。从以上课例可以看到,教师为这个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一个有关奥运会某个专题(例如奥运历史或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中的成绩)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再通过展开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建构主义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几个认知环节自然展开,而自始至终又是在多媒体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的(同时用Internet实现资料查询),所以上述例子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作为认知工具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很好范例。课例2:澳大利亚“伟治·柏克小学”所作的试验试验班由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混合组成,主持试验的教师叫玛莉,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玛莉为这一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关于本地动物园的电子导游,从而建立一个有利于建构“动物”概念的情景。玛莉认为这种情景对于学生非常有吸引力,因而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她把试验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开发动物园中某一个展馆的多媒体演示。玛莉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愿意开发哪一个展馆,愿意选哪一种动物;是愿意收集有关的动物图片资料,还是愿意为图片资料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或是直接用多媒体工具去制作软件,都由孩子们自己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每个展馆就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孩子们都围绕自己的任务努力去搜集材料。例如,他们到动物园的相应展馆去实地观察动物的习性、生态,到图书馆和Internet网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以获取动物图片和撰写说明。在各小组完成分配的任务后,玛莉组织全试验班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围绕一定情景进行自我探索的学习方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协作学习,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将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演示到“袋鼠”这一动物时,玛莉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有袋动物?除了袋鼠有无其它的有袋动物?”有些学生举出“袋熊”和”卷尾袋鼠“。于是玛莉又让学生们围绕这三种有袋动物的异同点进行讨论,从而在相关背景下,锻炼与发展了儿童对事物的辨别、对比能力。这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作为认知工具,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对当前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并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又一范例。二、多媒体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综合近年来国外多种教育技术杂志(如ET,ETS,EMI,JRCE,AJDE.....)上所刊登的主要论文,以及历届“ED_MEDIA”世界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and Hypermedia,即“教育多媒体与超媒体”世界大会,简称ED_MEDIA世界大会,这是国际上每年召开一次的规模最大的有关多媒体教育应用的国际会议)上所发表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当前多媒体教育应用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1.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1995年末,在国际信息界有一件最引人注目的大事,就是美国SUN公司在Internet上推出了”WWW浏览器HotJava”,这是SUN公司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可动态执行的浏览器。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动画功能,可向用户提供超文本格式的图形、图像、语音、动画与卡通等多种媒体信息;并能把静态文档变成可动态执行的代码,这就彻底改变了Internet浏览器只能用来查询检索Internet网上信息的状况,为Internet的教育应用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这是因为HotJava的动态可执行特性无异于赋给用户一种远程交互的功能。例如,一个用户可以利用HotJava编写一段Java应用程序以实现仿真化学反应的页面,而其它的3W用户只要使用HotJava浏览器就不仅可以看到这个仿真页面,还可以与之进行交互(例如可改变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某些参数以观察不同的反应过程和结果)。利用HotJava的这种动态可执行特性用户在检索到某些重要文献或教学资料时,不仅能看到静止页面还可通过点击某个图标或热键而看到图文声并茂的彷真实验或算法执行过程的直观演示。显然,这样一种交互功能和用第一代Internet浏览器(如Mosaic和Netscape)只能观看静态页面的效果相比是有本质不同的,它对于教育应用(尤其是远距离教育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说,HotJava的出现不仅是Internet浏览器的重大革新,也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找到了最理想的结合点:从此基于Internet网的多媒体教育应用就日益发展起来(今年6月于美国波士顿召开的ED_MEDIA世界大会上,在121篇大会交流的多媒体教育应用论文中基于3W服务器和HotJava以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教育应用论文共有七篇)。目前不仅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力开发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育应用,就是台湾、香港等地区也在这方面投入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当前台湾教育技术界的主要力量差不多都已投向这一研究领域)。这是多媒体教育应用中十分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新趋势,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一个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去。2、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中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丝毫不产生怀疑,通常把这种技术称之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要进入虚拟现实的环境通常需要戴上一个特殊的头盔(head_mounted display),他可以使你看到并感觉到计算机所生成的整个人工世界。为了和虚拟环境进行交互,还需要戴上一副数据手套——它使穿戴者不仅能感知而且能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由于设备昂贵,目前VR技术还主要是应用于少数高难度的军事和医疗模拟训练以及一些研究部门,但是在教育与训练领域VR技术有不可替代的非常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所以这一发展趋势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达特茅斯医学院所开发的一种“交互式多媒体虚拟现实系统”,可以使医务工作者体验到并学习到如何对各种战地医疗的实际情况做出反应。利用该系统的实习者可以感受到由计算机仿真所产生的各种伤病员的危险症状,实习者可以从系统中选择某种操作规程对当前的伤病情况进行处理并可立即看到这种处理方式所产生的后果。为了使实习者获得更深刻的体验,系统还可仿真各种外科手术,其内容包括一般的开刀直至复杂的人体器官替换。这种虚拟环境使医学院的大学生不必冒任何医疗事故的风险就可以反复实习病房中的各种实际操作,并可尝试选择不同的技术处理方案以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和进行某种技能的训练。VR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另一个例子是创建一种虚拟的物理实验室。物理学按其本身的性质提出了许多“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通过直接观察物理作用力对各种客体的作用效果来进行探索。休斯顿大学和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约翰逊空间中心的研究人员建造了一种称之为“虚拟物理实验室”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直观地研究重力、惯性这类物理现象。使用该系统的学生可以做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在内的各种实验,可以控制、观察由于改变重力的大小、方向所产生的种种现象,以及对加速度的影响。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直接经验),从而达到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较深刻理解。VR技术在化学教学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研制了一种可以让用户用手操纵分子运动的VR系统。用户戴上头盔并通过数据手套进行反馈控制,可以使分子按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不难看出,这种VR系统不仅在教学上有重要意义(例如可直接观察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而且在科学研究上也有重大的价值,因为按某种新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分子结构很有可能是治疗某种疾病的新药,或者是工业上所需要的某种特殊材料。随着对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的深入,实现“虚拟现实”的理论方法也有很大发展。原来应用VR离不开昂贵的专用硬件或辅助设备(如头盔、数据手套、高分辨率的图形工作站等),近年来这种情况开始有所改变。例如在今年6月召开的ED-MEDIA世界大会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称作“QTVR”(快速虚拟)的系统。这种系统已实际应用于学习城市的设计与规划,其优异的性能价格比令人惊叹!QTVR技术与普通VR技术在使用的仿真原理上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利用头盔和数据手套这类硬件来产生幻觉,而是使用360度全景摄影技术所拍摄的高质量图象来生成逼真的虚拟情景。因此它允许用户在Windows操作系统或是Macintosh微机的操作系统支持下,在普通微机上(无需用高档的图形工作站)只利用一只鼠标和一个键盘(无需戴头盔和数据手套)就能真实地感受到和VR技术中一样的虚拟情景。学习城市设计与规划的学生利用QTVR系统可以创建一座逼真的虚拟城市,当学生改变城市场景的视图时(例如向左或向右,朝上看或朝下看,摄像机头向目标移近或移远等),被观察的场景仍能正确保持并能使人产生环绕该城市浏览观光的真实幻觉。与此同时,城市中的各种物理实体(如建筑物、道路、桥梁、树木、交通工具和地形等等)可以用鼠标任意拾取并进行操纵(例如使其旋转,以便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且还可以进入到建筑物内部的各个房间去观看)。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图象压缩算法,在QTVR系统中,用来表征城市某个虚拟场景的360度高质量全景照片的存储容量竟

我好 发货飞 非会员反弹

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人们传统认识中枯燥乏味、毫无情趣的计算机,变成多姿多彩、声像并茂的人类朋友。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这样的特点,这种一体化的效果更适合教学过程。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教材变得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动态组织和修改,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必将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一)多媒体技术的滥用现象1、不求实效,用多媒体包办一切目前,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的普及率在迅速提高,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已经班班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一些老师不顾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片面追求多媒体的使用率,有时早读课都用多媒体设备来将书本内容投放到屏幕上。在评选优质课、公开课时将是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的条件,有的硬性规定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节数,而老师在教学时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只好滥用多媒体进行拼凑。一些教师甚至教研员都错误认为,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以为这才是现代教育,才是课改,有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才是新课程课堂教学。2、课件修饰过多,刻意追求感官冲击,未能突出重点多媒体给人的感官提供了生动具体的似乎可触摸的形象,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为再现课文中的情景煞费苦心,所用的课件进行了精心的渲染,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课件显得十分的艳丽、花哨,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其结果极易造成喧宾夺主,学生思维受到干扰,甚至无意去完成课堂活动而分心去欣赏动画“效果”,冲谈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这种脱离实际,背离准则的不合理使用,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教学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3、图解文本形象,抹杀学科个性多媒体能把本学科的教学内容都集中成形于统一的课件,使用者只须依序点击即可教学,但它却消融了各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尤其是语文学科,语文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水平的。有些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开展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置语文学科的能动性、灵活性、人文性于不顾,图解文本形象。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课文,更需要我们慢慢去解读、品味,图像、视频和音频永远不能取代文字的功能和作用。如《九寨沟》一文描绘的迷人景象,凭借文字,不同的学生会重构出不同的具体化形态。然而,在这课的教学中,常常是每教一段,就迫不及待地用多媒体出示有关景物的照片,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语言的朦胧、模糊美,这势必会弱化了学生的语言感受力,淡化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破坏了作者为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4、忽视沟通,“人机对话”替代了本应活跃的师生情感交流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感情的交流。尤其是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发挥”。然而在多媒体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个别“拿来主义”严重的教师,课前不能充分备课,上课时教师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一节课就是不断地点击鼠标,成了一个“放映员”,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语言、情感的交流就很难派上用场,师生关系疏远,师生双向交流渠道不畅,教学亲和力低下。这种滥用多媒体,忘记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结果是导致了师生情感交流的受阻,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降低了学习效果。5、片面追求大容量,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容量大,这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但是,一些教师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形成了“学生对着屏幕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琳琅满目的程度令学生出现了“迷航”,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其结果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艺术性,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及教与学的交流、教学过程的调控作用均无法充分发挥,知识的及时反馈,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等教学目标都无法实现。1、丰富表象 立足文本 语文课文中的有些词句学生难以理解,为了让他们有真切感受,准确地理解,教师可以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辅助语文教学,发挥了多媒体电、光、声、色的多种优势,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丰富表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体会到了语文的魅力。2.画龙点睛,优化课堂教学的重心环节每节课,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重心环节,所有的课文都存在重点、难点、或疑点,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处理得好坏,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得关键。对课堂教学中重心环节得处理方式可谓千变万化,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一组文字、一个图形、一个动画、一段解说词或一段声响,采用最优得手段和方法进行授课,教师可将重心环节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难点,从而使难点迎刃而解。(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不足的现象1、公开课上随处可见,随堂课上芳踪难觅为了普及、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各级教育部门达成了共识: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多媒体的使用成了一个重要的方面,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于是,在各级公开课上,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课件纷纷亮相,使得原本较为陌生的“ CAI ”课件变得“家喻户晓”。当我们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这些课件时,发现不少课件是为用而用。而在随堂课上,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则寥若晨星,难觅倩影。2、操作上一键定乾坤,课件牵着教师走一般来说,课件的制作者和使用者不是同一个人,不少使用者对课件操作或多或少地有些陌生。因此,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CAI 制作者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成了课件的奴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着落,反而成了配合课件演示的工具,使课件的价值完全丧失。 总之,技术再先进,也应该是为人服务的,人不能自己创造了新技术,再反过来用新技术束缚自己的手脚,使自己沦为新技术的奴隶。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当,就得不偿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做的是积极学习新的技术,并通过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多媒体应用技术论文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就要明确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多媒体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研究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述

多媒体技术的涵义

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根源,例如通过综合、处理的方式对动画、文字等相关要素中的资讯进行总结,并对这些内容进行采集和处理,使用多种软体和硬体对多种媒体之间的逻辑关联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人机互动的系统技术。资讯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得到完善,与计算机的互动功能连线起来,充分发挥出其作用,最终对能够看见文字与影象,同时还能听见声音的新型材料进行制作,这就是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专业化

多媒体技术的专业化实际上就是多种媒体集中在一起的综合形态,同时也是两种以上媒体对资讯进行互动的一种有效载体,多媒体技术以数字讯号为执行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文字、声音以及影象等资讯就可以得到有机结合。也正是因为多媒体技术多样性的存在,使得相关联的一些资讯得以有效的传递和处理,并通过数字化资讯对资料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失真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2多媒体关键技术分析

视讯压缩技术

对于多媒体技术中的视讯压缩技术来说,传统压缩编码都是以Shannon资讯理论基础上得以完成的,它的基本是 *** 论,利用统计概率模型对信源进行描绘,但是传统压缩编码缺乏对接受者主观能动性、事件本身的含义、重要程度等方面的考虑,所以,压缩编码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从Shannon资讯理论开始的过程。资料压缩编码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从信源的统计特点上来看,一般可以将其分为预测编码、向量量化编码、转换编码等多种形式,从资料视觉特点上来看,可以将其分为基于影象轮廓-纹理的编码、基于方向滤波的影象编码等所中形式。按照影象传达景物的特点来看,可以将其分成基于内容的编码和图形编码两种形式,其中影象编码又可以分成不同的两代:第一代主要是基于资料统计将资料冗余去掉的低层压缩编码方式;第二代是基于内容将内容冗余去掉的压缩编码方法。

视讯点播技术

使用者资讯交流的自然进化以多媒体互动作为主要过程,目前,多媒体服务的范围非常广,其中视讯点播技术是最流行的一种。视讯点播技术是网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发展的产物,它凝结了计算机、电视等相关技术中的精华,是一门新型技术,集中了食品技术和网路技术等多项技术的优势,过去收看电视节目的被动性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电视节目的收看可以结合人们的需求选择。视讯点播传递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课堂可以通过网路展开。视讯服务系统的应用使得视讯伺服器各项功能的发挥得到了实现,所以视讯点播技术也是视讯服务系统的重点研究物件。

多媒体资料库技术

在本质上来讲,多媒体资料库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三个难题,首先是资讯媒体的多样化,一定要充分的扩大多媒体资料的储存量、组织以及管理的功能,同时也要实现多媒体资料的整合以及表现整合,从而来实现多媒体资料之间的呼叫以及融合,这样相关的整合粒度也就越细。最后就是多媒体资料与人之间的互动性,没有互动性就没有多媒体,因此一定要改变传统的资料库查询被动性,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全面的表现。另外,对于多媒体资料库中的资料来说,资料是表征的事物特征,资料可以取自于现实世界,但是资料也可以通过模拟等方式进行构造,在多媒体资料库中,主要是包含原始的资料、描述性资料以及指示性资料。通常情况下,多媒体资讯表现为一些非格式化的资料,因此这些多媒体资料存在物件复杂、资料储存分散等特点,多媒体资讯的关系是非常简单的,但是资料管理并不是很容易,就目前来说面向物件资料库的管理是不现实的,这是因为面向物件是新一代的资料库应用,需要超强的资料模型做支撑,面向物件的方法很适合对复杂物件进行描述,还可以对多种物件以及其内部的联络进行描述。

3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多媒体技术网路化的目标终将实现。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网路化的发展程序也更加迅速,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在节目点播、视讯释出以及视讯会议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会把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音像技术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资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二:计算机多媒体在现代教育的优点与不足

1、前言

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需要,不少国家正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和资讯科技。我国已经把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列为“七五”计划的发展重点之一。目前我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至教学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什么是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资讯科技,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教育目标的确定问题上,既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也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现代教育教学具有教育观念的先进性、表现方式的直观性、资讯资源的共享性、教育物件的广泛性、教育过程的互动性等特点,它综合了多种常规媒体的教学优点,达到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

计算机多媒体是一种把超文体、图形、影象、动画、声音等运载资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一种,它是来储存、传递教育和教学资讯的。“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储存资讯的实体,如磁碟、光碟、磁带、半导体储存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资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

4、计算机多媒体在现代教育中彰显的作用

手段直观新颖,表现力丰富。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声音、影象、图形、动画、电影、电视等与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改变了传统学习内容比较单一的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在计算机上将教育内容、解题过程,甚至试验等设计好,上课时,教师只需点选滑鼠,即可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方便快捷。对于拥有一些网路教学装置的学校,教师随时可以从网上获取各种教学资讯来补充一些知识。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它节约了书写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大内容、高效率特点可以适当地加快教学节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更大量的资讯,更易实现教学目的。

共享性好。资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每天都在增加和更新,新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文字、图片、声音乃至影象在计算机与计算机间传播成为现实。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教育网路的建立,将使教学形式在传统教育中发生著巨大变化。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而且使得许多常规方式方法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容易的表现出来,网路远距离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双向性、实用性和互动性。

5、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不足

容易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尽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它不应该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如果过分的依赖这种教学模式,那么结果将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互动关系。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为资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为了各种技能的训练。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提供了更多的现成答案,而缺乏对细致过程的展示。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缺乏由教师引导的由浅入深、由具体到复杂、由简单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然而,许多同学注意的只是音乐和动画,甚至有的同学还要讨论萤幕那些地方怎么好玩,并提醒周围同学注意,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可注意力却分散了。

6、多媒体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课件内容的设计。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中,首先,内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能把多媒体课件变成面面俱到的电子图书,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一定要明确多媒体课件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把教学内容归纳成为提纲挈领的学习要点,以简明扼要的提纲式文字出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把握教学的中心内容。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教学是一门艺术,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形体、语言的表演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做到扬弃,即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做到优势互补。

在多媒体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运用多媒体的教学中,知识的来源不再只局限于教师和教材,学生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获得大量的资讯,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为,各种现代化的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只有教师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源泉,因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是放映员,学生不是观众,师生的教与学的矛盾只能通过教师的主导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来解决,多媒体技术不可能取代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功能和作用。

7、结束语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推动教育改革,但这是一项非常艰钜的事业。任何一项具有比较深远影响的改革,都不是短时间内简单的一、两个招式就能够“立竿见影”地反映到学生的成绩单上面的。多媒体确实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这就需要每个教师提高多媒体教学能力,创造性地在专业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好学校多媒体装置的同时,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做到优势互补,为社会培养创造型,探索型的人才。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1]公交多媒体交互系统.胡小龙.苗方.柴剑平,20132013年第十五届全国消费电子技术年会.

[2]基于广电平台的多媒体云发展及应用浅析.宫.于文婷,2014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发展论坛.

[3]基于广电平台的`多媒体云发展及应用浅析.宫.于文婷,2014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发展论坛.

[4]多媒体设计应用项目的研究.杨泳,2013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

[5]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萧明.蔡玲玲.李元文.李咏穗.张丰川,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

[6]多媒体信息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陈娟,2014第22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13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

[7]辅助多媒体标注:基于人机结合的多媒体理解.汪萌,2012第十二届中国Rough集与软计算学术会议、第六届中国Web智能学术研讨会及第六届中国粒计算学术研讨会联合学术会议.

[8]周期性多媒体实时业务的动态QoS管理.常凤.余江.常俊.谈桂林.赵凌,201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三届三次会议暨2013年学术交流会

[9]基于5GHz传输的USB多媒体适配器设计与实现.孔明.黄坚,2013浙江省电子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10]网络报纸多媒体功能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庞建华,2013首届中国科技传播论坛.

[1]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及其研究进展.《软件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9期.马华东.陶丹.

[2]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外语电化教学》.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2期.顾曰国.

[3]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感知模型与数量估计.《软件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8期.赵静.曾建潮.

[4]面向多媒体社交网络的访问控制模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陈庆丽.张志勇.向菲.王剑.

[5]基于DSP和双目视觉的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与实现.《通信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2期.张云洲.蒋培.高亮.李立强.

[6]一种面向多媒体和通信应用的处理器指令集及架构实现.《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0期.王志君.梁利平.吴凯.王光玮.洪钦智.罗汉青.

[7]新型通用格式多媒体数字版权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通信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0期.黄勤龙.马兆丰.莫佳.钮心忻.杨义先.

[8]基于分簇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数据聚合方案研究.《电子与信息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期.张军强.王汝传.黄海平.

[1]目录.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被引次数:33作者:龚德英.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

[2]目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有效整合的设计与实践.被引次数:3作者:王玉君.学科教学(生物)上海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3]目录.多媒体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作者:倪勤.学科教学(英语)杭州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4]目录.论多媒体艺术的时间与空间.被引次数:2作者:廖国张.设计艺术学湖南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5]目录.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被引次数:14作者:张文娟.学科教学(语文)四川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6]目录.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研究.被引次数:10作者:祝峰.体育教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7]多媒体连环画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作者:胡玲.美术学四川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8]目录.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QoS路由优化算法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孙仁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中国矿业大学2012(学位年度)

[9]车联网中多媒体合作共享的研究.作者:陈娜.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连理工大学2014(学位年度)

[10]目录.移动多媒体推送业务终端功能研究.被引次数:31作者:苏毅.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邮电大学2009(学位年度)

写作思路: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多媒体技术,接着阐述自己对多媒体技术应用未来的发展,比如在有关火箭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重大发展成果进行浏览,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等等。

正文: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游戏、教育、档案、图书、娱乐、艺术、股票债券、金融交易、建筑设计、家庭、通讯等等。其中,运用最多最广泛也最早的就是电子游戏,千万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为之着迷,可见多媒体的威力。

大商场、邮局里是电子导购触摸屏也是一例,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又出现了教学类多媒体产品,一对一专业级的教授,使莘莘学子受益匪浅。

正因为如此,许多有眼光的企业看到了这一形式,纷纷运用其做企业宣传之用甚至运用其交互能力加入了电子商务,自助式维护,教授使用的功能,方便了客户,促进了销售,提升了企业形象,扩展了商机,在销售和形象二方面都获益。

可以这样说,凡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企业,都离不开这一最新的高技术产品。首先多媒体的运用领域十分广泛,注定了它可在各行各业生根开花。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新一代在计算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这一形式,作为一个有发展眼光的企业,是不会放弃这一未来的消费主体的。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国外已经非常普及,面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只有跟上国际潮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理念的更新,传统的说教模式已不适应物理学科的德育渗透,应该加强知识性、趣味性的德育渗透方式,而多媒体在这方面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爱好和内部动机,而且还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

比如,在有关火箭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重大发展成果进行浏览,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对内能的利用的多媒体技术演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这些喜闻乐见的方法渗透在物理学科中可以说是对学校现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且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多感临境性和构想性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显示出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强化了学生注重力,有效促进物理教学改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论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室设计 修红1 王存林2 (1大连女子商业职业中专 2大连女子职业中专 辽宁大连116021)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在于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接着重点阐述了构建多媒体教室所需的设备和应用中的重点问题:系统环境的选择和图像处理;动态的显示与色彩、声音技术。本文最后还提及了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前景。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室 动态显示 Applying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teachingXiu Hong 1 Wang Cunlin 2 3(1Dalian Girl’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Commerce 116021)(2Dalian Girl’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116021)Abstract:At firs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ying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teaching in two aspects ,and one is to make the abstract become the intutionistic so as to be propitious to the obervation,cognition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eaching material of the students;The other is to make the complex become the simp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peed、saving hours and relieving teachers’s article puts an importance on expounding the following three problems about the devices and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multimedia classroom:1)the selection of system environment and image )dynamic displaying and the technique of color and sound..Meanwhile,it also introduces the prospect of applying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aching multimedia classroom dynamic displaying 1 引言近几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微机上就可以实现许多传统模拟的数字化。使得视频、音频、图像、动画和图形文字一起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因此,计算机所处理和表达的信息量急剧增加,从而为多媒体计算机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奋的发展领域。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急剧增加和人口的膨胀,急需训练有素、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便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1)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是人类获取信息究竟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士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可见信息主要是来自视觉加听觉。多媒体技术使得信息既能听得见又能自得见,集声光形色动等为一体,直接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产生作用,这种通过多感官刺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他的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既能听得到,又能看得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能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既听到又看到,且又有足够的讨论。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习知识,而且有利于知识获取后的保持。(2)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与仿真技术结合起来,与人工技术等高科技结合起来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那必将掀起人类教育事业的一场新革命。3.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多媒体教室作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一个尝试,我们建立了一个多媒体教室。其中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应用图像处理、计算机动画以及声音来处理教学问题。在系统整个中主要包括:计算机、投影仪、屏幕、音响、扫描仪五个部分;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循序渐进、逐步开展的原则,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讲解、指导,结合系统显示模拟。合理安排时间,留下足够时间给学生讨论。这样,实现了学生从三个方面,即听、看、讲(交流)来达到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3.1系统环境的选择和图像处理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支持多任务、多媒体的Windows环境,使用的开发工具主要是Powerpoint,这个软件是非常适合用于演示的软件系统。它有各式各样的模板,提供了多种绘图工具、丰富的图片和文档等,而且用它做成的课件可以很方便的演示。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必须画出的图,使用Powerpoint提供的绘图工具在模板上直接画出,而对于现已成形的实物框图,就可以使用扫描仪,将其扫描成图形文件,供Powerpoint调用。另外,为了能使学生对于一些部件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也通过扫描仪将这些部件扫描成图形文件,加到教案当中。这样一来,使得原来需要教师在黑板上画的许多框图,就可经过一“扫”而进学生视野,而且可多次重复使用大大,减轻教师的劳动。另外,也使许多教师想给学生看,但学生又不容易看到的实物,通过图片,使学生得到一个直观的印象,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很快理解和掌握知识很重要。为了增添学生兴趣,界面要设法吸引人。在这里调用了Windows和Word中的图片,并且从一些光盘图片库中选了许多漂亮的画片。之后,使用剪贴和拼凑,组成一幅幅既吸引人又内容相关的图片。3.2动态的显示与色彩、声音技术人对静止东西的敏感程度远不如运动的东西。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看到的总是静止不动的图像、文字和数据,学生就容易疲劳,从而觉得乏味,用不了多久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该软件所提供的丰富的动态显示功能,使多数画面从屏幕中央向四周慢慢展开,有的是从上而下一点点地翻开,有的却是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或从左下角、右上角,或飞进时,旧的一角则以弱色显示,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紧紧跟随着教师的讲解,而不致三心二意。在使用动态显示时,也注意到一点,这所以用动态显示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不能为了动态显示而乱用动态显示。该动的要动、该静的要静,要注意动静的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色彩、亮度对一个人的视觉产生的刺激是不同的。有的颜色使人心清气爽,而有的色彩搭配会使人昏昏欲睡,所以合理地使用色彩搭配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是很有益的。因为所作的教案是演示给学生看。所以界面的主色调不能用沉,深的格调,而应尽可能地使界面欢快流畅,多选白、红等颜色,而尽可能少灰、褐等颜色。对于重点的词、句,以醒目的颜色作为前景色,而对于繁杂的、枯燥无味的原理图,则更需要注意颜色的合理搭配填充。使学生看到框图不是感觉那是一个个枯燥无味的框,而是象在看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不同的亮度也使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不同程度的集中,重点字词,加大显示力度。声音作为多媒体的一个方面,我们主要采用了录音技术来配合画面的显示,教师的讲解多一些。在多媒体教室的使用中,对于声音的使用我们不处于摸索之中。4.结束语多媒体教室的实践活动,以真实的实例反映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运用的优势,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教案,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使教师得以安排更多的时间组织讨论、辅导答疑和进行教学创造。它的使用给教师的备课和组织教学带来了方便。虽然多媒体在教学的运用上还存在这样那些的缺点和不完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参考文献:[1]朱秀昌,宋建新 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2](美)考克斯(Cox,N.)等著 多媒体网络互连指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3]李学农,丁彦青,温玲 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4]毛汉书 网络技术基础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作者简介:修 红:生于1968年,女,教师,大连女子商业职业中专。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女子商业职业中专邮政编码:116021王存林 :生于1966年,男,副校长,大连女子职业中专。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女子职业中专邮政编码:116021--------------------------------------------------------------------------------------------------- 论多媒体技术在自然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即将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竞争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科技人才竞争。邓小平同志在《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一文中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人才建设的奠基工程。小学自然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通过自然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自然界里常见的事物,扩展小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他们学习自然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素质,对培养科技人才的幼苗,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多媒体是高科技的产物,它具有以下特点:一、能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二、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使之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在屏幕上;第三、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强大的图形交互和窗口交互操作,使人们能通过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显示。由于多媒体的这些特点,它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同时还能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力。 小学自然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自然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靠老师讲解,也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演示,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反复观察实验活动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我根据自然课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用到了自然教学中,服务于我们的自然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自行探求科学知识创设情境 自然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独立思考自己去获得结论,注重指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锻炼和发展有关的能力,初步掌握研究自然科学的初步方法。 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实物教材,再恰当地辅以多媒体手段,就可以为学生自行探求科学知识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为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搭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学《土壤的成分》,在学生自己采集土壤样品后,进行观察、分析,并经过充分讨论之后,多媒体出示一幅土壤成分的表解;教学《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在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并进行充分研讨之后,再由多媒体依次出示鱼的各部分的名称和必要的注解,最后拼成一条完整的鱼,在重点的地方,在出示画面的同时,伴随着发出“叮”的一声和闪烁相应部位,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引起兴趣和注意……这种手段的使用,在内容上可以做到画龙点睛,在效果上也可事半功倍,在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更会有效。 由于地区性和季节性等原因,往往在创设情境及搜集实物教材方面遇到困难,这时多媒体就更能大显身手了。比如初春时教学青蛙,在我国南方,青蛙已经出洞了,而在北方,这时的青蛙可能还在地下冬眠,很难捉到青蛙。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放影一段青蛙的录像。在讲青蛙是怎么捉害虫的时候,录像的速度比较快,为了让学生观察清楚,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用慢镜头播放,使学生能清晰地看到:一只大青蛙张开大嘴,倒在下颌的长舌像张开的折尺一样伸出来,舌尖一下子粘住了一条虫子,又一折,送进嘴里去。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屏幕上。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多媒体的交互作用,灵活播放。青蛙捕食这个讲不清,道不明、实验又极难做成功的难点,迎刃而解了…… 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一些最基本的动手实验操作技能,应该在小学自然课的教学中掌握。这不仅是中小学教育内容衔接所必要,也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贯彻自然教学新大纲,教好自然新教材,不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面对大自然进行独立地探索,还要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必要的手段,去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实验器材、材料,学会使用的方法,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实验,这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对研究的问题理解得快,印象深刻。 1、实验前,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装配实验,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 如《水的蒸发和沸腾》一课,要求学生会使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水加热。课本上有插图,但图是静态的,部分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用多媒体做了一个小课件:第一步,出示酒精灯,让学生认识酒精灯。讲到什么部位,就闪一下什么部位,刺激学生感官,帮助学生记忆。第二步,做一个点酒精灯过程的动画:先出示移去灯帽的过程,再出示怎么点火,最后出示灯芯被点燃,重要的地方,如点灯时手的位置等都能重复播放,并加文字注解,播放时教师讲再配合讲解。点燃后,出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由下往上点火?第三步,出示一个燃烧着的灯芯的特显,让学生观察比较火焰的三层颜色的区别:外层是淡黄色的,第二层是桔红色的,最里边一层是浅蓝色的。然后,出示标注,让学生记住最里边的一层叫做和焰心,第二层叫内焰,最外边一层叫做外焰。同时介绍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要用外焰加热。第四步,多媒体演示如何熄灭酒精灯,“桌面”上的酒精灯帽“飞”到了灯芯上,灯熄灭,同时强调一定要用灯帽盖灭火焰。演示完一遍之后,再让同桌同学相互思考、讨论,并且让各小组实际操作一遍。最后,演示加热试管。出示一个试管,装入少量水,试管夹从上半部分将试管夹住,酒精灯的外焰正好给试管的底部加热,并且把实验中的要点、重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配合教师的演示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演示完毕,再让学生复述,要求正确回答出给水加热的方法:试管里装多少水?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什么部位?试管的与火焰的角度?用哪部分火焰加热?等等。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酒精灯给装水的试管加热,并仔细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与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是十分令人满意的。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对小学自然学科同样有这个要求。在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之后,还要积极指导学生自己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受到锻炼,增长才干。在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发挥启发诱导的作用。 如教学《呼吸器官》一课,这是一堂暗箱式内容的教材,要分析人有哪些呼吸器官。我们有实物模型,它虽然能向学生展示人有哪些内脏及位置。但是,它不能向学生展示人呼吸时气体经过了哪些器官,无法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得出人有哪些呼吸器官。为了能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动画:标有蓝色的箭头沿着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示意吸气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吸气时,气体经过哪些器官;又出示一幅动画:标有黄色的箭头沿着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示意呼气过程,再让学生思考,人呼气时,气体要经过哪些器官。在学生了解了人呼吸要经过哪些器官后,让学生来说说,呼吸器官有哪些,在人体内的什么位置。由于运用上述教学方法,人有哪些呼吸器官学生都能说出来。 在讲气体交换这一抽象的问题时,我同样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这么一个教学过程:我们通过实验,学生得出了人吸进去的气体中含有的氧气多二氧华碳少;呼出来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气少。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于是要讲到一个气体交换问题。关于人的呼吸器官,专门有一部科教育片的录像,但是与我们的教材不是太相符。我于是把其中有用的部分用视频捕捉卡捕捉到电脑里,进行修改加工,这样一来,这部分重点内容在课堂上要用几遍就可以用几遍,要怎么用就怎么用,改变了电视录像灵活性差的缺点。而且,课堂讨论气氛也大有改观,学生的思维普遍都很活跃,事后记忆效果极好。这一切,都归功于多媒体技术,他的可交互性,灵活性是其它电教手段所不及的。 四、恰当、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强调教学效益 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探索中前进,逐步民开,于是在一些老师心中就产生了一种偏面的想法:要上好一堂课,就一定得用多媒体。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多媒体也不例外。一堂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是由教学内容决定。我们有些课的内容,如前面讲到的青蛙,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地区差异。为了解决教材编排与地区差异之间的矛盾,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再或者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了多媒体之后,把这个抽象的问题转化成了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直观的问题……象这些内容,这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它的教学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但也有一些教学的内容:如小学自然第一册中的《玩石头》,各种各样的石头,应让学生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去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发现他们各自的特性。它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在学生玩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了,所以,就可以不运用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了。 总之,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把他应用于我们的小学自然教学,用这高科技的产物来辅助我们的科学启蒙教育,不但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而且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网络化必将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教学合理结合,让多媒体课件在网上进行传播。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继而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GIF、FLASH等动画)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下面笔者就自己在课程方面的教学经验及实践,对多媒体技术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粗浅的窥探。 一、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技术特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学的特点是:教师实时参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多媒体计算机仅仅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由教师直接操纵。 配置——将带有“集成控制系统”的多媒体计算机与各种视音频设备(如大屏幕投影电视、视频展示仪、录像机,影碟机、录音卡座、功放、话筒等)组合起来参与课堂教学。 特点——这里,多媒体计算机仅作为教学手段,主要用来集中控制视音频设备、发布各种教学信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可以使用教学所需的任何教学媒体(如幻灯片、投影片、图片、实物、模型、录音 带、录像带、光盘、CD-ROM、计算机软盘等),来丰富教学内容。由于集中控制,操作简便、直观,且教师还可以通过人机对话,调用各种教学资源。由于这类多媒体示教室的规模可达200-300人甚至更多,投资相对较少,但收益面广,又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衔接,因此使用普遍。当然,多媒体计算机只由教师控制,不直接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 二、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对劳动技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1、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来自嗅觉,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2、 多媒体计算机可作为认知工具实现很理想的学习环境。由于劳动技术对象大小的局限性及运动过程的隐蔽性,所以在动手实践时很多演示过程进行得很快,也有很多对象不能让学生全方位地观察,不能直观地让学生领会接受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可通过课件以图片的形式将实物的各个角度完整地展示,可通过录像文件播放形式全面反复地展示全过程,更可以通过模拟技术通过多媒体去除现实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将最理想的状态以不同的速度直观地反复地演示,从而创造一个理想的认知环境。 3、 多媒体计算机能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在劳动技术课程中的辅助应用,极大了丰富了学习的认知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学生认知课程对象的时间,使学生能更加有效地获取和保持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系统部分地替代人工讲解工作,还可缓解课堂上教师的劳动量。 在教学《靠垫的设计》一课时,我特别制作了一个教学课件:屏幕上首先出现了各种各样精致舒适的靠垫,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过去。此时,屏幕上又出现了:你最喜欢哪个靠垫,为什么?学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纷纷发表意见。本来,象这样的问题,单靠老师理论上的讲解,学生很难听懂,会感受到枯燥无味。而现在屏幕上出现了丰富多彩的靠垫,有动物形的:史奴比,机器猫,还有星星月亮等。这样,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在观赏的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想到自己要设计一个更有创意的靠垫时更是跃跃欲试。原本枯燥的内容立即变得生动有趣了。 4、 不能替代动手实践的主体模式。劳动技术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多媒体技术在劳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虽然包括了多种外部感官刺激,但终究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一种辅助模式,即使是将来仿真技术的发展应用,也不能替代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主体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能在加深课程理解、加强环境感受等方面起到更有效的效果,要更深一步理解并操作,则需要学生亲自去动手实践身感心受。 三、如何合理充分地在劳动技术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1、 合理组建选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在组建多媒体教学系统时,可根据学校规模、学生数量及学校财力确定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规模大小。一般一个多媒体教室至少需要一台多媒体计算机(CPU主频达到600MHZ以上内存128MB以上已能基本满足要求)和各种视音频设备(至少需要投影仪和音箱)。不论计算机与视音频设备多少,都需要将他们合理搭配连接,有校园网的学校还要考虑将该教室的计算机并入网络,以实现与网络中心及网内其它计算机的资源共享; 2、 合理选用课堂教学软件。当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软件是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和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还有DIRECTOR,FLASH等。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应用最广泛的前两种。 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是微软的OFFICE系列组件之一,原意是幻灯片,是为了方便公司介绍发布产品而定制的。由于它的编辑多媒体的功能相对强大,立刻被应用于课件制作。PPT的特点是无需编程,简单易学,一个没有基础的教师经过几个小时的培训,就能做出一个不错的课件,几乎每个教师都以Powerpoint起步。PPT内置丰富动画、过渡效果和几十种声音效果,并有强大的超级链接以及由此带来的交互功能

浅析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及创新模式论文

摘要: 多媒体作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有效辅助工具将教学内容以共享的形式展现在整现代教学面前。在网络环境下, 多媒体用技术应用在教学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本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分析, 以前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研究, 试图寻找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现代教学的创新模式, 那现在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 应用; 模式; 创新;

一、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 鲜明的集成性特点有益于教学开展

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 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简单易懂的模式, 进行复杂性的学习。多媒体教学, 嗯, 以图文形式, 展现出, 所学内容, 简单直接, 可以有效的将学生带入设定好的情境当中, 确保在这样的情境当中, 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而同时学生更能够直接参与到情境当中, 有效地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多媒体教学的集成性特点可以使网络与现代教学相联结扩充现在教学中教材中的只是内容, 完成对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品质。

(二) 资源多样形式共享的特点有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多媒体教学是依托以网络信息资源,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 可以将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在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 利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以达到互相促进, 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可以说多媒体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更有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教学创新开辟道路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技术, 为我国教育教育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 现在在线教学发展的基础。多媒体教学, 以一种学生喜爱的方式入手, 借助网络资源和电子产品, 给学生展示一个不一样的课堂。多媒体的教学的重点是将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是新式创新教学的开端。学生对于网络教学产生兴趣, 首先是, 这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产生了兴趣, 然后才将注意力的重点, 集中到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全面落实, 使学生能够进入了更加愿意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 并且在这一模式中, 集中注意力和想象力, 能够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发展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拓宽了, 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因此, 多媒体教学技术依托新的形势和新形势发展的基础你教学改革开辟新的.道路。

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改革上的创新

(一) 多媒体设计促进教学改革创新

多媒体教学设计是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模式重要方面。多媒体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而且, 有助于教学直接化呈现。在不浪费教学资源的情况下, 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情境环境。这样哦, 多媒体教学是更符合教学改革发展要求的。多媒体教学更注重于教学内容的设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师经验相结合, 实现个性化教育。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不仅改变了教学模式, 而且改变了课程内容, 更实现啦, 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探索。多媒体教学只是教育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模式, 还是要以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为主, 二者互相融合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因此, 可以说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模式, 而是创新方法的模式, 是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是提升学生效率的模式。

(二) 多媒体结构形式促进先进性教学结构创新

传统教学将以课堂为主的应试教育称之为线性结构。这种结果只是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处理, 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已经不符合教学的发展, 是教学改革, 必须要改掉的模式之一。而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网状的模式之一, 一种多媒体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 进行信息知识选择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模式, 这种网状的结构模式, 不仅能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能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更加流畅。由此可见, 多媒体教学结构模式的调整是更为先进性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当前现代教学改革中非常有效、实用性非常强的模式, 对促进我国教学改革创新也非常有帮助。

(三) 多媒体教学的开放式促进交互相教学的创新

多媒体教学作为网络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已经成为当今新时代的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教学辅助形式。无论是多媒体课件, 还是, 多媒体教学内容都是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形式, 这种教学不仅能够, 唔使教学成为一种协作, 成为一种交互性的共同学习, 而且还是学生通过自主多媒体网络, 与参与非课程之内教学内容的学习。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还能通过网络实施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 在这样的教学平台上, 实现教学的交互性沟通。这不仅是教学的创新, 更是交互性教学实现的开始。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协作教学和交互性教学的发展,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晨.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 2007-10-17

[2]马立辉.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黑龙江科学, 2017-07-08

[3]曹璞.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职教学模式创新方向探讨[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7-06-05

[4]谭静.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电脑迷, 2017-06-15

[5]居万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技能策略[J].信息系统工程, 2016-10-20

你可以从你的写作背景着手~写他的发展,中间正文的部分你再去看下文献~看下别人已经成功发表的这类论文,汉斯的期刊所有的期刊还都是OA期刊~文章都是免费下载的

免费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

你可以从你的写作背景着手~写他的发展,中间正文的部分你再去看下文献~看下别人已经成功发表的这类论文,汉斯的期刊所有的期刊还都是OA期刊~文章都是免费下载的

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日期:2005-09-02] 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一、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首先应该说明一点: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前几年的一些书籍中曾提到过多媒体组合教学,那种多媒体的概念不一样,那只是将几种媒体加以简单的组合(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相加以组合)。今天的多媒体技术则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这样作以后,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显然,这与原来把多种形式媒体组合在一起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它是通过计算机把几种处理不同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集成方法就是通过模数转换,全变成数字;而且为了便于加工,便于传输,还要进行数据压缩,传到指定地点以后再还原,有一整套复杂的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所以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实际上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来体现的,下面我就从多媒体计算机四个方面的特性与功能来说明它对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交互性是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使计算机象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讨论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来自嗅觉,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3、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象、声音等其它媒体信息,那就成为一个超媒体系统,换句话说,超媒体就是多媒体加超文本。事实上目前的绝大多数多媒体系统都是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对超媒体系统与多媒体系统不加区分,即把超文本看作是多媒体系统的一种特有功能。如果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一本书,就和传统的文件或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这时的正文(文章、段落、或一句话、一个词)都按相互间的联系被组织成正文网。这本书无所谓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从哪段正文开始阅读,以及接下来读什么都由读者的意愿来决定。选择下一段正文的依据不是顺序,也不是索引,而是正文之间的语义联系。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所以按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方式组织管理信息和按传统文本的线性、顺序方式组织管理信息相比较,前者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超文本之所以具有上述优越性是由其结构特征决定的,超文本的基本结构由节点(node)和链(link)组成。节点用于存储各种信息,节点内容可以是文本、语音、图形、图象或一段活动影象;节点大小可以是一个窗口也可以是一帧或若干帧所包含的数据,链则用来表示各节点(即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节点和链均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因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多媒体系统。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功能实现对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其优越性在于:(1)可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传统的印刷教材中,有关语音和活动影象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三者各自独立的形式,分别出版。显然,这样的教科书,其内容必然是单调、枯燥的,与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采的电子教材不可同日而语。(2)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过程的每个教学单元均包含课文、练习、习题、提问、测验、对测验的解答及相应的演示或实验,把这些教学内容相关而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无疑对课堂教学、课外复习或自学都是大有好处的。而按传统文本的线性、顺序方式来组织、管理教学内容绝不可能做到这一点。(3)可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补充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因材施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要在传统印刷教材中同时满足基础较差学生、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是做不到的,而在多媒体电子教科书中这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利用超文本功能设置和预备知识有关的热键以及和补充知识有关的热键即可。4、多媒体计算机可作为认知工具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计算机作为工具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如各种数据库和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二是作为文字处理工具(如WPS和WORD软件)。近年来,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作为工具应用的一大发展,是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廿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下面我们就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1)、关于学习的含义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2)、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①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③要求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交际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辩论什么是正确的;交际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主导作用: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切忌直接对学生进行灌输。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际课例说明如何把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实现这样的学习环境。课例1:澳大利亚“门尼·彭兹中心小学”所作的试验试验班为六年级,有30名学生,教师名字叫安德莉亚,当前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像往常一样,安德莉亚鼓励她的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在图书馆和Internet网上查阅资料以后,其中米彻尔和沙拉两位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软件。在这个软件向全班同学播放以前,教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和分析软件表现的内容及其特点。播放后立即进行讨论。一位学生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是每4年召开一次。另一位学生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总是这样,例如1904年、1906年和1908年这几次是每两年举行一次。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轴线的1916,1940和1944这几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办奥运会?”,有的学生回答,可能是这些年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情,有的学生则回答发生了战争,有的则更确切地指出1916年停办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和1944年停办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决定对米彻尔和沙拉开发的多媒体软件作两点补充:①说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对举办奥运会的影响;②对奥运历史初期的几次过渡性(两年一次)奥运会作出特别的解释。这时候有位小朋友提出要把希特勒的照片通过扫描放到时间轴上的1940年这点上,以说明是他发动了二次大战。教师询问全班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沙拉举起手,高声回答说:“我不同意用希特勒照片,我们应当使用一张能真实反映二次大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例如大规模轰炸或集体屠杀犹太人)的照片,以激起人们对希特勒的痛恨”。教师对沙拉的发言表示赞许。从以上课例可以看到,教师为这个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一个有关奥运会某个专题(例如奥运历史或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中的成绩)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再通过展开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建构主义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几个认知环节自然展开,而自始至终又是在多媒体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的(同时用Internet实现资料查询),所以上述例子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作为认知工具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很好范例。课例2:澳大利亚“伟治·柏克小学”所作的试验试验班由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混合组成,主持试验的教师叫玛莉,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玛莉为这一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关于本地动物园的电子导游,从而建立一个有利于建构“动物”概念的情景。玛莉认为这种情景对于学生非常有吸引力,因而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她把试验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开发动物园中某一个展馆的多媒体演示。玛莉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愿意开发哪一个展馆,愿意选哪一种动物;是愿意收集有关的动物图片资料,还是愿意为图片资料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或是直接用多媒体工具去制作软件,都由孩子们自己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每个展馆就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孩子们都围绕自己的任务努力去搜集材料。例如,他们到动物园的相应展馆去实地观察动物的习性、生态,到图书馆和Internet网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以获取动物图片和撰写说明。在各小组完成分配的任务后,玛莉组织全试验班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围绕一定情景进行自我探索的学习方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协作学习,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将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演示到“袋鼠”这一动物时,玛莉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有袋动物?除了袋鼠有无其它的有袋动物?”有些学生举出“袋熊”和”卷尾袋鼠“。于是玛莉又让学生们围绕这三种有袋动物的异同点进行讨论,从而在相关背景下,锻炼与发展了儿童对事物的辨别、对比能力。这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作为认知工具,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对当前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并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又一范例。二、多媒体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综合近年来国外多种教育技术杂志(如ET,ETS,EMI,JRCE,AJDE.....)上所刊登的主要论文,以及历届“ED_MEDIA”世界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and Hypermedia,即“教育多媒体与超媒体”世界大会,简称ED_MEDIA世界大会,这是国际上每年召开一次的规模最大的有关多媒体教育应用的国际会议)上所发表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当前多媒体教育应用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1.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1995年末,在国际信息界有一件最引人注目的大事,就是美国SUN公司在Internet上推出了”WWW浏览器HotJava”,这是SUN公司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可动态执行的浏览器。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动画功能,可向用户提供超文本格式的图形、图像、语音、动画与卡通等多种媒体信息;并能把静态文档变成可动态执行的代码,这就彻底改变了Internet浏览器只能用来查询检索Internet网上信息的状况,为Internet的教育应用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这是因为HotJava的动态可执行特性无异于赋给用户一种远程交互的功能。例如,一个用户可以利用HotJava编写一段Java应用程序以实现仿真化学反应的页面,而其它的3W用户只要使用HotJava浏览器就不仅可以看到这个仿真页面,还可以与之进行交互(例如可改变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某些参数以观察不同的反应过程和结果)。利用HotJava的这种动态可执行特性用户在检索到某些重要文献或教学资料时,不仅能看到静止页面还可通过点击某个图标或热键而看到图文声并茂的彷真实验或算法执行过程的直观演示。显然,这样一种交互功能和用第一代Internet浏览器(如Mosaic和Netscape)只能观看静态页面的效果相比是有本质不同的,它对于教育应用(尤其是远距离教育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说,HotJava的出现不仅是Internet浏览器的重大革新,也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找到了最理想的结合点:从此基于Internet网的多媒体教育应用就日益发展起来(今年6月于美国波士顿召开的ED_MEDIA世界大会上,在121篇大会交流的多媒体教育应用论文中基于3W服务器和HotJava以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教育应用论文共有七篇)。目前不仅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力开发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育应用,就是台湾、香港等地区也在这方面投入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当前台湾教育技术界的主要力量差不多都已投向这一研究领域)。这是多媒体教育应用中十分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新趋势,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一个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去。2、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中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丝毫不产生怀疑,通常把这种技术称之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要进入虚拟现实的环境通常需要戴上一个特殊的头盔(head_mounted display),他可以使你看到并感觉到计算机所生成的整个人工世界。为了和虚拟环境进行交互,还需要戴上一副数据手套——它使穿戴者不仅能感知而且能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由于设备昂贵,目前VR技术还主要是应用于少数高难度的军事和医疗模拟训练以及一些研究部门,但是在教育与训练领域VR技术有不可替代的非常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所以这一发展趋势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达特茅斯医学院所开发的一种“交互式多媒体虚拟现实系统”,可以使医务工作者体验到并学习到如何对各种战地医疗的实际情况做出反应。利用该系统的实习者可以感受到由计算机仿真所产生的各种伤病员的危险症状,实习者可以从系统中选择某种操作规程对当前的伤病情况进行处理并可立即看到这种处理方式所产生的后果。为了使实习者获得更深刻的体验,系统还可仿真各种外科手术,其内容包括一般的开刀直至复杂的人体器官替换。这种虚拟环境使医学院的大学生不必冒任何医疗事故的风险就可以反复实习病房中的各种实际操作,并可尝试选择不同的技术处理方案以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和进行某种技能的训练。VR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另一个例子是创建一种虚拟的物理实验室。物理学按其本身的性质提出了许多“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通过直接观察物理作用力对各种客体的作用效果来进行探索。休斯顿大学和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约翰逊空间中心的研究人员建造了一种称之为“虚拟物理实验室”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直观地研究重力、惯性这类物理现象。使用该系统的学生可以做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在内的各种实验,可以控制、观察由于改变重力的大小、方向所产生的种种现象,以及对加速度的影响。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直接经验),从而达到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较深刻理解。VR技术在化学教学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研制了一种可以让用户用手操纵分子运动的VR系统。用户戴上头盔并通过数据手套进行反馈控制,可以使分子按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不难看出,这种VR系统不仅在教学上有重要意义(例如可直接观察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而且在科学研究上也有重大的价值,因为按某种新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分子结构很有可能是治疗某种疾病的新药,或者是工业上所需要的某种特殊材料。随着对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的深入,实现“虚拟现实”的理论方法也有很大发展。原来应用VR离不开昂贵的专用硬件或辅助设备(如头盔、数据手套、高分辨率的图形工作站等),近年来这种情况开始有所改变。例如在今年6月召开的ED-MEDIA世界大会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称作“QTVR”(快速虚拟)的系统。这种系统已实际应用于学习城市的设计与规划,其优异的性能价格比令人惊叹!QTVR技术与普通VR技术在使用的仿真原理上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利用头盔和数据手套这类硬件来产生幻觉,而是使用360度全景摄影技术所拍摄的高质量图象来生成逼真的虚拟情景。因此它允许用户在Windows操作系统或是Macintosh微机的操作系统支持下,在普通微机上(无需用高档的图形工作站)只利用一只鼠标和一个键盘(无需戴头盔和数据手套)就能真实地感受到和VR技术中一样的虚拟情景。学习城市设计与规划的学生利用QTVR系统可以创建一座逼真的虚拟城市,当学生改变城市场景的视图时(例如向左或向右,朝上看或朝下看,摄像机头向目标移近或移远等),被观察的场景仍能正确保持并能使人产生环绕该城市浏览观光的真实幻觉。与此同时,城市中的各种物理实体(如建筑物、道路、桥梁、树木、交通工具和地形等等)可以用鼠标任意拾取并进行操纵(例如使其旋转,以便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且还可以进入到建筑物内部的各个房间去观看)。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图象压缩算法,在QTVR系统中,用来表征城市某个虚拟场景的360度高质量全景照片的存储容量竟

多媒体在舞台设计上的应用研究 序言 近年来,这种建立在艺术与科学基础之上的新兴艺术形式在众多专业人士以及热爱它的人们的努力推动下以迅猛的势头发展着。它以它变幻莫测的艺术魅力和现代科学的新鲜感吸引着人们。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舞台背景设计这种综合艺术得以应运而生。两者的结合是顺应自然的,同时也是有着充分的时代发展的铺垫。它涉及到艺术设计的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理念。多媒体舞台背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仅仅不到10年,但是它代表了以后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舞台设计的方方面面。 一、舞台多媒体艺术表现特点 1.为舞台表演提供更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把艺术创作“搬”上舞台,让艺术品创作的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如果在节目中仅仅展现艺术品的成品,未免太单调。以书法为例,若加入舞台多媒体背景技术,书法作品在创作时一笔一划都将展现在观众眼前。动态的创作笔法与静态的完成品相比,那种抑扬顿挫的创作过程则更能让观众感受到艺术的气息。这是传统艺术与一般数字艺术、视觉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多媒体背景所能展现的动态背景比传统舞台背景更具有表现力。在真实剧情背景里,动态背景就能把场景表现得更加真实,如多媒体背景中常用的风吹草动的背景,比实物背景布景中不动的道具“草”要生动得多。在渲染氛围背景中,动态背景更能起到渲染整个节目节奏和氛围的作用。如:2008年春晚的杂技表演《花式篮球》,背景以不同姿势动态人物的剪影闪过,突破了以往杂技节目纯粹表演的表现形式,使整个节目氛围活跃且更具时代感。2.电影语言得以运用多媒体所特有的非线性叙事能力能轻松实现时间大跨度转换。如今把非线性叙事搬上舞台,便可使舞台表演时间的转换更直接地传达给观众。如倒叙或插叙叙述方式,只要舞台背景更替,就能很轻松很直观得告诉观众时间的转换。同样,非线性叙事也能让编剧或导演在时间上进行更大胆地进行创作和加以把握。舞台多媒体背景使电影蒙太奇走向舞台,实现舞台空间的灵活转换,如分割方式——技巧转场(淡,化,划,甩如甩出,定格,数字特效)和连贯式转场(相似性转场,逻辑性转场,比喻性转场,过渡性转场),在舞台多媒体技术出现后,都能运用到舞台背景转场,使舞台的场景转换自然、合理、连贯、流畅。同时,舞台多媒体背景能把更多形式的场景“搬”上舞台,实现虚拟空间的真实再现,打破了传统舞台背景的空间局限性。比如大海、太空、沙漠、草原、戈壁等等。在传统舞台背景设计中,这些背景都不可能被“搬”上舞台,而舞台多媒体技术则把这些“不可能”变成“可能”,实现了传统舞台背景中难以实现的布景设置。如:2008年春晚小品《军嫂上岛》中成功地营造了大海的环境背景,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军嫂遥望海岛思念丈夫的急切心情。波涛汹涌的大海背景,咆哮的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效果与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完美融合,整体效果更加真实,更赋感染力。3.降低制作成本传统舞台背景布局基本都采用实物摆设的方式,因此一旦要更换背景就需要拉上帷幕,这就造成节目背景设计的呆板与单调,不能及时做到更替。而舞台多媒体背景解决了这一问题,甚至实现了在几分钟几秒中内的更换,少了“拉帷幕”的环节,使节目更有连贯性,给观众一气呵成之感。并且通过数字压缩,多媒体视频、音响资料可以长时间保存,节省空间,易于保存,不易损坏。同时可利用网络通讯把图像和文件迅速地传到四面八方。将来人们一旦需要某一内容,可通过网络调出,在网络终端上阅读,满意时,再从终端打印机上打印出来。 二、多媒体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 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不同阶段来自技术领域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多的电子、物理技术运用进多媒体舞台设计中,为舞台设计注入新的活力。1.LED大屏幕的使用近年来,随着L E D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凭借着高亮度,低电压,功耗小、寿命长、容易拼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舞台设计当中。高亮度可以让舞台更加绚丽多彩,容易组合拼接更是可以随意按需要将屏幕装饰成各种形态,既可以作为背景屏使用,更作为舞台道具被随意装饰摆设,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而低能耗,性能稳定,寿命持久更可以保证舞台的安全使用。它的诞生深刻地影响着装饰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基于它这些显著的优点,高性能的全彩L E D屏一出现即成主舞台设计的宠儿,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舞台设计当中。从小舞台剧到大型文艺会演,它的身影总是那么璀璨。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击缶表演,安置在缶敲击面四周的L E D灯光与现场的背景灯光相互配合,营造出变化千万的开幕式“倒数”效果。还有空中升起的“奥运五环”标志和表演中心舞台上的卷轴,都是由LED灯管所组成的。2.声光电的运用舞台的发展与舞台声音的发展是并存的。随着舞台的一系列变化,舞台声音的运用也融入了高新科技的成分。多媒体技术在舞台声音上的运用,使舞台的纵深空间大大增加,使舞台声音的层次也更加丰富了。舞台声音也成为舞台多媒体技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八声道可以营造出一个立体的空间声音场,坐在下面的观众可以清晰的听到雨水从沿着屋檐的铁皮雨管从左边流到右边,可以听到风从左边的树梢上吹过,听到右前方鸟儿的啼鸣。以往,这些感受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现在通过多声道的控制,完全可以给观众营造出极致的现场视听效果。同时舞台布光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内心和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灯光设计。如:百老汇名剧《猫》运用声、光、电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梦幻般的舞美效果,其强烈的视听冲击力让观众真正置身于猫的世界。如从天而降的大鞋,巨型下水道口,猫通向天国的长廊,这些大型道具在全电子控制下制造出让人瞠目结舌的视觉效果。3.互动让舞台空间得到更大的扩展虚拟互动系统结合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图像技术,其核心技术是混合现实,混合现实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产生影像,提供给观众一个可以感观的虚拟客观世界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提前了虚拟现实与现实混合的后期制作时间,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现实环境和虚拟物品处在同一时空。实时混合现实技术是比较尖端的新技术,我们所研究的舞台多媒体艺术则必须是实时混合的。这有利于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相融。让人们在现实的世界中感受虚拟空间所存在的事物,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给观众带来的更强的感官感受。近年来戏剧界不断进行多媒体戏剧的尝试,在新的作品中采用大量的影像与互动媒体技术作为叙事的表现手段,将248影像与表演两个空间互相交错,演员可以与电脑制作出来的虚拟的角色在舞台上进行对话交流,甚至舞蹈,为观众制造出更多元的艺术体验。如:中国音乐剧《蝶》将先进的混合现实技术和动漫技术融入其中,在剧中加入全息影像技术,代替演员和L E D大屏幕动画出场的将是重生一般的全息虚拟造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效果都将事半功倍,让人赞不绝口。 三、未来舞台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方向 1.更广阔的舞台空间目前,多媒体技术在舞台上的运用,还仅仅是在舞台背景上进行尝试。多媒体技术仍可以运用在舞台表演的其他方面。比如把舞台背景的场景扩展到观众席,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将观众席置于方形背景之中,让多媒体背景将在场观众包围,并且配合灯光和现场烟雾等舞台效果营造更为幻化虚拟的舞台空间旁观者,而是置身于舞台之中。如2007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中北京选手张芯的歌曲节目《天下无双》。其背景为三个错落摆放的屏幕上显示的翠绿的竹林,加上绿色的朦胧灯光,虚无缥缈如同仙境。但是,为何不把观众也融入进这动人的场景中去呢?如果把观众席周围也摆放上大尺寸的显示屏,展现出竹林的场景,逼真的效果是否更能打动台下的观众?2.加强舞台的预示性多媒体技术应该可以用来模拟整场舞台表演,即导演可以在正式表演之前对整场演出,包括场景,灯光,特技效果,演员表演等进行全方位模拟(如三维模拟效果,更加真实)。多媒体模拟演出的演出效果有很强的预视性,可以在演员进场彩排之前看到舞台的大体效果,以及为安排演员所在位置提供参照等等。同时导演只需在模拟的多媒体影像中就能很好的掌握整个演出的时间,减少屡次彩排所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2008年春晚在播出前进行了5次彩排,导演在最后两次彩排的时候仍在调整时间。整整5次彩排花费人力物力难以想象。假设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舞台演出模拟上,那么导演对整场演出就能更好把握。 总结 多媒体艺术给舞台设计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使舞台设计形式等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产生,发展到今天的广泛运用,它的优越性让我们看到多媒体技术将成为今后舞台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它的优越性让我们看到今后舞台设计的多元化,可以说它给了设计者更大的设计空间去展现舞台的魅力。换个角度想,它同样加大了设计者的技术难度和能力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掌握好传统的舞台布景设计,也要研究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表现形式。同样,在新兴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上,我们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要想多媒体技术在舞台发展上走得更远,仍需要不断的努力与研究。从舞台背景的运用延伸到其他领域,让多媒体技术融入舞台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 李兴国主编:《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7 [2] 陈玲著:《新媒体艺术史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3] 许鹏等著:《新媒体艺术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4] 陈念群编著:《数字媒体创意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