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成都体育学院期刊部

发布时间:

成都体育学院期刊部

成都体育学院好不好评价怎么样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填报志愿时成都体育学院好不好评价怎么样和成都体育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 那么,到底成都体育学院好不好评价怎么样呢?下面是快车教育综合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成都体育学院的评价,相信您看完以下评价,心里一定有数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成都体育学院官方给出的自我评价 成都体育学院简称"成体",位于蓉城成都,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划转地方,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学校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学校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体育训练场馆、教学科研与实验仪器设备、图书文献保障和相关校舍等公共服务体系能较好满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设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艺术系、休闲体育系等9系,开设了18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其中,4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3个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体育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新闻学等四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现有1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成人教育面向全国各地招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本专科学生;学院附设有竞技体校及其3年制的中等体育运动学型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在2006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在近两届全国体育院校教学成果奖评审和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9项;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连续五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获得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体育奖学金”。学校科研水平稳步提高,2000年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2项,省部级项目289项,其中奥运攻关项目27项。被首批批准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3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在5个四川省重点学科中,有3个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之中的重点建设项目。“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各1个、四川省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校编辑出版学术刊物《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教育研究》,其中,《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现已在举重、艺术体操、武术、田径、水球等竞技项目上形成优势与特色。2002年以来,我校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亚洲锦标赛、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八大赛事中,共获得金牌258枚、银牌235枚、铜牌223枚。 往往成都体育学院官方给出的自我评价会掩盖缺点、突出优点而美化自己,要识庐山真面目,那我们一定得认真看下面来自生活学习在成都体育学院里学长学姐最真实的心声。 不可否认成都体育学院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还是先上好评,后上差评。 好评 中医骨科系是成都体育学院最好的专业,下来是新闻系,学校不乱,学校的管理是很规范的 。在成都武侯区,市中心,离武侯祠很近。学校面积不大,环境非趁。 好评 可以,我家在体育学院月亮湾分校区这里,这里除了能接收到很好的教育,而且环境很好。这里地处郊区,交通便利,周围购物方便....总之,你来考察一下! 好评 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听说过吧,师资力量不错,培养的学员自然也不错,那就业率当然也就高罗,光谷校区近三年来的平均就业率是,很高了哦! 好评 成都市西二环,学校环境还是不错的在武侯祠边上周边有百花潭、浣花溪、青羊宫走路都不会超过10分钟到天府广场也近。 好评 发展还不错,每年都在修新东西,还在新办新的专业,申请新的硕士点 好评 成都体育学院航空港寝室男生的还不错,虽然设备部高端,但是单卫,单洗漱池,还是有的,每人两个柜子,还是可以,跟高中的差不多,普遍的标准吧 女生就有点悲剧了,是老的宾馆改建的宿舍,有点旧,有点潮湿,具体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哈,我没进去过,呵呵 好评 中医和武术是成体的两朵金花,专业还不错,但是现在就业大多数专业都是一样,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学医是个好专业,中医现在也很受欢迎,而且医生时永不失业,就不了业自己有本事开个医疗所也是不错的选择,医生是越老越值钱 好评 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学生和其他学校的比起来比较活泼,还要看你读的哪个专业,成体的专业科系就不说了,至于文科系的还是运动医学系和新闻系比较好! 好评 就我个人感觉很好,各种吃的很全,种类很多,我吃了半年了,感觉还是很好吃的 好评 体育教育好就业,进高校当老师都没问题! 好评 有四人间的,上面铺,下面桌子。有六人间的,分校那边是六人间。本部大多是四人间。如果是体育专业的,我觉得宿舍稍微要好点哈! 好评 本校的医校专业还是可以的。如果考了,我建议还是要来读的。在校期间,就以在学校的附属医院实习,如果导师强的话。还可以到省体育医院。此外,在学校可以学到很相关知识。该校的本科学生也有强人的。如果你之前就学的医,我感觉你来之后发展空间还是很大地。

学 院 概 况 成都体育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现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学院前身系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后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在“大区布局”的历史背景下,成都体育专科学校全建制转为全国六大体育学院之一,时名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更新,学院现已成为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在全国广有影响的体育院校。 学院长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第一使命,立足体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学院长期坚持“注重内涵发展—以精取胜、强化育人使命—以用为上、优化人才资源—以师为先”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了“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坚持以特色谋发展、坚持以学科铸品牌、坚持以师资拓优势”的办学思路。淬炼形成了“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目前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成都武侯祠。学院教学、训练场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校园网完善实用,运行良好,在2006年4月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校园网检查评估中获优秀等级。学院图书馆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中心,拥有文献资源总量80多万册,已建成以网络数据库、本地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为支撑的网上图书馆服务体系。2004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评估优秀图书馆”。 60多年来,学院涌现出不少蜚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四川省和国家体育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共50余人,并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00多人,高级职称近200人,中级职称200多人,助教和实验员100余人,国际、国家级裁判60余人,运动健将30余人。 学院现设有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等7系,开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体育经济方向)、英语(体育外语外事方向)、旅游管理(体育旅游方向)、表演(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现代舞、国际标准舞方向)13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5大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共4个专业为四川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现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新闻学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为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可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可联合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面向全国各地招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本专科学生;学院附设有3年制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及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 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1999年学院获全国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体育奖学金”。现有体育保健学、武术、全民健身概论、运动生物力学、田径、新闻采访与写作、体操、郑氏伤科推拿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乒乓球、排球、足球等1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在近两届全国体育院校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的获奖等级与获奖项目数名列前茅;在近两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获得4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997年和2005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各获二等奖1项;2004年批准为英语专业四、八级考点。“十五”期间学院毕业生保持了90%以上就业率。“十五”以来,学院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83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项。被首批批准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之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医学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实验室。体育史、中医骨伤科学、武术和运动生理学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 学院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承担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的任务。现已在举重、艺术体操、武术等竞技项目上形成优势与特色。在“十运会”上,学院共有69名师生参加了12个大项的决赛和1个表演项目的比赛,获得3枚金牌、6枚银牌、5枚铜牌,取得总分318分的良好成绩。在第4届东亚运动会男子武术散打比赛中,学院选手获得2枚金牌;第8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学院选手获得1枚金牌;在第74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学院选手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在第3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上,学院选手获得1枚金牌。 学院编辑出版有《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教育研究》两种学术刊物。《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四川省学术理论类质量一级期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同时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工委评为“2000年—2003年四川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2001年—2006年,学院连续六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的称号;在2006年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的称号。 学院的国内外交往不断加强,现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奥地利、韩国、乌克兰、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与20余个国家互派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常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签定有校际合作协议,采取“2+2”或“3+1”方式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历年来,学报曾获得国家和四川省的各种奖项,被评为四川省学术理论类质量一级期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核心期刊

成都体育学院好不好评价怎么样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填报志愿时成都体育学院好不好评价怎么样和成都体育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 那么,到底成都体育学院好不好评价怎么样呢?下面是快车教育综合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成都体育学院的评价,相信您看完以下评价,心里一定有数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成都体育学院官方给出的自我评价 成都体育学院简称"成体",位于蓉城成都,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划转地方,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学校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学校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体育训练场馆、教学科研与实验仪器设备、图书文献保障和相关校舍等公共服务体系能较好满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设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艺术系、休闲体育系等9系,开设了18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其中,4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3个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体育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新闻学等四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现有1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成人教育面向全国各地招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本专科学生;学院附设有竞技体校及其3年制的中等体育运动学型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在2006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在近两届全国体育院校教学成果奖评审和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9项;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连续五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获得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体育奖学金”。学校科研水平稳步提高,2000年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2项,省部级项目289项,其中奥运攻关项目27项。被首批批准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3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在5个四川省重点学科中,有3个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之中的重点建设项目。“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各1个、四川省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校编辑出版学术刊物《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教育研究》,其中,《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现已在举重、艺术体操、武术、田径、水球等竞技项目上形成优势与特色。2002年以来,我校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亚洲锦标赛、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八大赛事中,共获得金牌258枚、银牌235枚、铜牌223枚。 往往成都体育学院官方给出的自我评价会掩盖缺点、突出优点而美化自己,要识庐山真面目,那我们一定得认真看下面来自生活学习在成都体育学院里学长学姐最真实的心声。 不可否认成都体育学院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还是先上好评,后上差评。 好评 中医骨科系是成都体育学院最好的专业,下来是新闻系,学校不乱,学校的管理是很规范的 。在成都武侯区,市中心,离武侯祠很近。学校面积不大,环境非趁。 好评 可以,我家在体育学院月亮湾分校区这里,这里除了能接收到很好的教育,而且环境很好。这里地处郊区,交通便利,周围购物方便....总之,你来考察一下! 好评 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听说过吧,师资力量不错,培养的学员自然也不错,那就业率当然也就高罗,光谷校区近三年来的平均就业率是,很高了哦! 好评 成都市西二环,学校环境还是不错的在武侯祠边上周边有百花潭、浣花溪、青羊宫走路都不会超过10分钟到天府广场也近。 好评 发展还不错,每年都在修新东西,还在新办新的专业,申请新的硕士点 好评 成都体育学院航空港寝室男生的还不错,虽然设备部高端,但是单卫,单洗漱池,还是有的,每人两个柜子,还是可以,跟高中的差不多,普遍的标准吧 女生就有点悲剧了,是老的宾馆改建的宿舍,有点旧,有点潮湿,具体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哈,我没进去过,呵呵 好评 中医和武术是成体的两朵金花,专业还不错,但是现在就业大多数专业都是一样,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学医是个好专业,中医现在也很受欢迎,而且医生时永不失业,就不了业自己有本事开个医疗所也是不错的选择,医生是越老越值钱 好评 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学生和其他学校的比起来比较活泼,还要看你读的哪个专业,成体的专业科系就不说了,至于文科系的还是运动医学系和新闻系比较好! 好评 就我个人感觉很好,各种吃的很全,种类很多,我吃了半年了,感觉还是很好吃的 好评 体育教育好就业,进高校当老师都没问题! 好评 有四人间的,上面铺,下面桌子。有六人间的,分校那边是六人间。本部大多是四人间。如果是体育专业的,我觉得宿舍稍微要好点哈! 好评 本校的医校专业还是可以的。如果考了,我建议还是要来读的。在校期间,就以在学校的附属医院实习,如果导师强的话。还可以到省体育医院。此外,在学校可以学到很相关知识。该校的本科学生也有强人的。如果你之前就学的医,我感觉你来之后发展空间还是很大地。

1、《中国体育科技》(双月刊)

创刊于1959年,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运动科技刊物。 主要刊登有关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题研究论文、国内外重大比赛专题研各运动项目技术及战术分析。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

2、《体育学研究》

1987年创刊,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体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期刊。以介绍世界和中国体育科研成果动态,反映体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提供学术平台,作为一本体育方面的核心期刊,对于评审体育类高级职称具有很高的权威。

3、《体育文化导刊》

是我国中文体育类的核心期刊,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侧重从文化的视角观察、认知和介绍各种体育现象,重点反映我国以及国际体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4、《体育科学》

创刊于1981年,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是研究社会各种体育现象、发挥人体运动能力、并通过身体练习进行教育和提高健康水平等规律的综合性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

5、《体育与科学》(双月刊)

创刊于1978年,是由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前沿性的开拓性研究成果的交流,是一本学术性、思想性并重的体育科技期刊。

1.体育科学 2.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4.中国体育科技 5.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6.体育与科学 7.体育学刊 8.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9.体育文化导刊 10.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1.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15.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6.山东体育科技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成都体育学院(Chengdu Sport University),简称“成体”,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也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和全国田径短跑、跨栏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成都体育学院始建于1942年,前身系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学校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划转地方,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截至2019年9月,学校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设有21个教学单位,开设22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4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4个;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

院系专业截至2019年9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1个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开设22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新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体育、中医、新闻与传播、艺术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体育学、运动医学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高级职称近280人。共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等各类专家112人次;专兼职博士生导师49人;国际和国家级裁判146人、国际健将与运动健将64人;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根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四川省特色专业7个;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个,四川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1个,国家体育总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四川省精品课程23个,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8个,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教育课程3个,四川省应用型示范课程8个,四川省思政课程5个;省级教学实验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体育教育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级精品课程:乒乓球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乒乓球国家体育总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体育保健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竞赛学 四川省教学实验中心:竞技体育实验教学中心、运动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运动训练、中医学、新闻学、运动人体科学、英语、旅游管理四川省特色专业:中医学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 、新闻学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体育经济与管理、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旅游管理 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中医学四川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卓越中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卓越体育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田径、运动心理学、体育产业概论、体操、排球、武术、运动解剖学、乒乓球

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排球、体操、乒乓球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教育课程:体育旅游基础技能、体育产业概论、创业基础四川省应用型示范课程:体育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概论、社区康复学、康复手法技术学、运动疗法技术学、健康与运动营养学四川省思政课程:郑怀贤武学精粹、中国体育史、排球主修理论与实践、郑氏伤科理论与临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科研机构截至2019年9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或中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省部级科研基地或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天府国际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四川省运动健康社科普及基地。科研成果截至2019年9月,学校自2009年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2项(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项目300余项,获得包括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4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学术资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设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竞赛与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栏目。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9月,学校已与美国、英国、爱尔兰、丹麦、澳大利亚、泰国、港澳台等20个国家和地区30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与多所中国国外大学构建了“2+2”“3+1”和“3+1+1”学士、硕士学位学生联合培养体系。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成员

学 院 概 况 成都体育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现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学院前身系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后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在“大区布局”的历史背景下,成都体育专科学校全建制转为全国六大体育学院之一,时名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更新,学院现已成为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在全国广有影响的体育院校。 学院长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第一使命,立足体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学院长期坚持“注重内涵发展—以精取胜、强化育人使命—以用为上、优化人才资源—以师为先”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了“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坚持以特色谋发展、坚持以学科铸品牌、坚持以师资拓优势”的办学思路。淬炼形成了“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目前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成都武侯祠。学院教学、训练场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校园网完善实用,运行良好,在2006年4月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校园网检查评估中获优秀等级。学院图书馆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中心,拥有文献资源总量80多万册,已建成以网络数据库、本地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为支撑的网上图书馆服务体系。2004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评估优秀图书馆”。 60多年来,学院涌现出不少蜚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四川省和国家体育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共50余人,并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00多人,高级职称近200人,中级职称200多人,助教和实验员100余人,国际、国家级裁判60余人,运动健将30余人。 学院现设有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等7系,开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体育经济方向)、英语(体育外语外事方向)、旅游管理(体育旅游方向)、表演(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现代舞、国际标准舞方向)13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5大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共4个专业为四川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现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新闻学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为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可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可联合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面向全国各地招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本专科学生;学院附设有3年制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及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 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1999年学院获全国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体育奖学金”。现有体育保健学、武术、全民健身概论、运动生物力学、田径、新闻采访与写作、体操、郑氏伤科推拿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乒乓球、排球、足球等1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在近两届全国体育院校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的获奖等级与获奖项目数名列前茅;在近两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获得4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997年和2005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各获二等奖1项;2004年批准为英语专业四、八级考点。“十五”期间学院毕业生保持了90%以上就业率。“十五”以来,学院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83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项。被首批批准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之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医学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实验室。体育史、中医骨伤科学、武术和运动生理学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 学院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承担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的任务。现已在举重、艺术体操、武术等竞技项目上形成优势与特色。在“十运会”上,学院共有69名师生参加了12个大项的决赛和1个表演项目的比赛,获得3枚金牌、6枚银牌、5枚铜牌,取得总分318分的良好成绩。在第4届东亚运动会男子武术散打比赛中,学院选手获得2枚金牌;第8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学院选手获得1枚金牌;在第74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学院选手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在第3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上,学院选手获得1枚金牌。 学院编辑出版有《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教育研究》两种学术刊物。《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四川省学术理论类质量一级期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同时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工委评为“2000年—2003年四川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2001年—2006年,学院连续六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的称号;在2006年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的称号。 学院的国内外交往不断加强,现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奥地利、韩国、乌克兰、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与20余个国家互派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常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签定有校际合作协议,采取“2+2”或“3+1”方式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

何斌 ,男,1970年10月生,安徽芜湖人。199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2000年在北京体育大学获体育教育与训练专业硕士学位并到安徽师范大学任教,2006年在北京体育大学获体育教育与训练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1.体育教育与训练学2.体育经济学。主讲课程:1.职业体育经济学2.运动训练学近5年发表的论文与专著: 1.第28~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4).2.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4).3.从第29届奥运会看世界男子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3)4 .CBA联赛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5.国职业体育商务赞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8).6.中国职业体育的市场需求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4)7.中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需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8).8.少年男篮运动员训练负荷量安排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9.职业篮球的竞争平衡[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10.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5(3).11.高校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J]. 四川体育科学,2005(1).12.高校普及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3).13.安徽省篮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4(3).14.街头篮球[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7).15.篮球[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2).主持项目: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中国职业体育文化的研究(2008).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职业体育竞赛市场需求的研究(2006).3.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对安徽省高校实施俱乐部制教学的可行性调查研究(2003).4.安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安徽省篮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2002).获奖情况:《少年男篮运动员学、假训练负荷强度控制的研究》获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科研项目多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项目以及北京市教委重点实验室项目的研究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有: 1.《2008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市民幸福指数影响的研究》200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TY012) 2.《促进体育强国与全民健身运动协调发展战略研究》201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TY030)3.《我国发达和欠发达省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研究》2008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207SS08025) 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生心血管机能评价指标有效性的实验研究》2006北京市教委重点实验室课题5.《学校武术嬗变的实践反思与价值追求》2012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科研项目(WSH2012Q018)6.《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我国农村体育影响的实证研究》2010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514ss10068) 著作:出版著作10余部,具有代表性的有: 1.《散打技术与实战能力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专著)2.《实用防身制敌术》人民体育出版社.(专著)3.《身体、社会与体育-中国体育发展的文化价值审视》人民体育出版社.(专著)4.《我国学校武术发展的实践反思与战略取向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专著) 5.《2008奥运会举办对北京市民幸福指数影响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专著)6.《中国体育热点问题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专著) 教材1.《大学体育与健康基础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主编) 2.《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主编)论文先后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体育文化导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有40篇,CSSCI期刊36篇,(涵盖国内10种体育类核心刊物,截至2010年国内体育类核心刊物总数为16种),部分文章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等权威机构转载。主要代表作有:1.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承办地区居民幸福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权威期刊,CSSCI期刊).2012.(3).2. 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两个重要问题的战略定位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期刊).2011.(2).3. 学校武术的嬗变:价值反思与实践追求[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12.(5).4. 搏击运动:人类本性的延承与不同文化符号的传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期刊).2012.(1).5.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实力的维度解析与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CSSCI期刊)2011.(4).6. 自然与社会:科技革命与体育伦理的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CSSCI期刊)2012.(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周期

学 院 概 况 成都体育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现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学院前身系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后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在“大区布局”的历史背景下,成都体育专科学校全建制转为全国六大体育学院之一,时名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更新,学院现已成为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在全国广有影响的体育院校。 学院长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第一使命,立足体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学院长期坚持“注重内涵发展—以精取胜、强化育人使命—以用为上、优化人才资源—以师为先”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了“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坚持以特色谋发展、坚持以学科铸品牌、坚持以师资拓优势”的办学思路。淬炼形成了“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目前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成都武侯祠。学院教学、训练场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校园网完善实用,运行良好,在2006年4月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校园网检查评估中获优秀等级。学院图书馆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中心,拥有文献资源总量80多万册,已建成以网络数据库、本地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为支撑的网上图书馆服务体系。2004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评估优秀图书馆”。 60多年来,学院涌现出不少蜚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四川省和国家体育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共50余人,并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00多人,高级职称近200人,中级职称200多人,助教和实验员100余人,国际、国家级裁判60余人,运动健将30余人。 学院现设有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等7系,开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体育经济方向)、英语(体育外语外事方向)、旅游管理(体育旅游方向)、表演(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现代舞、国际标准舞方向)13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5大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共4个专业为四川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现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新闻学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为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可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可联合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面向全国各地招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本专科学生;学院附设有3年制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及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 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1999年学院获全国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体育奖学金”。现有体育保健学、武术、全民健身概论、运动生物力学、田径、新闻采访与写作、体操、郑氏伤科推拿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乒乓球、排球、足球等1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在近两届全国体育院校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的获奖等级与获奖项目数名列前茅;在近两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获得4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997年和2005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各获二等奖1项;2004年批准为英语专业四、八级考点。“十五”期间学院毕业生保持了90%以上就业率。“十五”以来,学院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83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项。被首批批准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之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医学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实验室。体育史、中医骨伤科学、武术和运动生理学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 学院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承担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的任务。现已在举重、艺术体操、武术等竞技项目上形成优势与特色。在“十运会”上,学院共有69名师生参加了12个大项的决赛和1个表演项目的比赛,获得3枚金牌、6枚银牌、5枚铜牌,取得总分318分的良好成绩。在第4届东亚运动会男子武术散打比赛中,学院选手获得2枚金牌;第8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学院选手获得1枚金牌;在第74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学院选手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在第3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上,学院选手获得1枚金牌。 学院编辑出版有《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教育研究》两种学术刊物。《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四川省学术理论类质量一级期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同时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工委评为“2000年—2003年四川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2001年—2006年,学院连续六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的称号;在2006年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的称号。 学院的国内外交往不断加强,现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奥地利、韩国、乌克兰、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与20余个国家互派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常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签定有校际合作协议,采取“2+2”或“3+1”方式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

浅析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的乒乓球教学 [2010-08-21 02:18]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乒乓球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目前的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体育科研方法,提出教学见解和改善教学效果的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一)引言 随着乒乓球运动在全国日益普及,乒乓球教学也非常迅速的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有力工具,也成为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机的把教学和训练结合,让学生把课内外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技术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改良教学环节,改善教学环境是高校乒乓球教学中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大学公共体育课的乒乓球教学。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近几年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研究结果进行与体育教学和组织方法等关键词的检索、查找和阅读,为研究提供有力的资料来源。(2)调查、观察法:对目前大学的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观看有关体育课教学的内容、组织方法和教学手段,为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三)结果分析 1.教学方法的创新。由于乒乓球运动在高校的日渐普及,乒乓球技术不断的变化,随之而来就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前落后的方法需要改善,有的方法甚至不能运用于教学和训练。教学方法要以几个重点着手:(1)启发诱导。练习内容要与一定难度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领悟分析推理,去探讨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的关键所在及规律,从而获得身心上的愉悦,这比简单说教和一次性示范动作效果要好很多。(2)贯彻区别对待原则。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旨展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以期获得成功的体验。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分层教学,再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践证明,该原则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在展示学生的个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激励了各个层次,不同水平学生锻炼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展示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在贯彻区别对待原则的同时,能充分体现出教学中教师主导的作用,使教学中“教”与“学”互动,使“教”与“学”互补。(3)针对性教学。针对性教学主要是针对技术动作,如乒乓球的击球动作,它除了需要充分发挥上臂、前臂和手腕的作用、反应速度、步法移动外,还要击球时的爆发力;学生在攻球时,如急拉弧圈球、跨步击球等动作应借助腰部的带动来增大击球的力量,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必须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相关素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内容。(4)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只有新颖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不断地引发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并使学生获得精神上愉悦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教学形式的探索。乒乓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几乎没有身体接触,学生参加的兴趣浓厚,课外的教学模式多选取现在的成功模式一俱乐部形式,以基础好的同学带基础差的同学,教师进行课外指导。这种形式重视了学生主体的选择性,符合教学大纲中广博的知识、各类繁多的活动内容和运动形式,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更灵活的选择机会。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在“独立或自主”行为中展示出来,也改变了体育课堂教学空间形态,有利于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满足了学生对体育的多方面、多层次交往需要,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及主体作用的发挥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新的教学形式能够促进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的教学目标实现途径。不仅对教师在业务能力上的促进,而且提高了学生技术水平,愉悦学生身心,为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提供了捷径(四)结论 1.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提高、专研业务,提高自身水平。只有不断的专研,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实践教学。 2.对新的、成功的教学形式的探索和运用中,结合当地的气候、学生特点,找到适合的教学形式,完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 我国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研究摘要:根据乒乓球运动特点、教学环境和对象的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能,了解、体验乒乓球的竞赛过程,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而服务。通过对高校乒乓球专项选修课教学实践,提出实施的可行性,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乒乓球 高校选项课 教学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各高校开展也较为普及,作为大学体育选项课之一,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专业性较强,运动周期较长的项目,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更快、更好、更扎实地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术,了解乒乓球竞赛规则,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至关重要。传统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根据学生们的基础,开设初级班、高级班及提高班,各个班级均依据教学大纲,针对学生们的特点,逐步讲解练习掌握各种专项技术。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对学生们在有限学期内熟练掌握运用专项技术有一定的时间制约;另一方面也不能适应当前学生们个性需求和学习兴趣的要求。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运动经历和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围绕乒乓球运动特点、教学环境和对象的状况,阐述对乒乓球选项课教学的探索研究,以推动乒乓球选项课教学在高校体育中的不断发展。 一、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的特点 (一)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乒乓球运动其特点是球小、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样,是一项技巧性运动。对技术动作、控球感觉的要求非常细腻,不同于技能型、对抗性项目,技术动作较为复杂,而且动作与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乒乓球技术动作定型所需时间较长,且运动训练周期较长。再则,该运动项目对运动者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 (二)乒乓球运动在高校的优势 1. 能够较好地将教学课程的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项技术相结合,具有专项技术掌握扎实和全面技术能力提高的特点。 2. 互动性强,学生学习主动性高,且评价方式客观。 3. 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集中处理技术难题,有利于其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及钻研等能力的养成,使其自身全面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 4. 经过乒乓球各项基本技术的教学,学生所掌握专项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运用能力与原传统教学方法有了极大进步,学生整体教学成果显著提高。 (三)乒乓球教学探讨 当前乒乓球教学打法主要分为直板快攻、两面弧旋、快攻结合弧旋、弧旋结合快攻、怪板、削球等几种。对于非体育专业高校的学生而言,前四种最为常见。 在乒乓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以下方面来完成:(1)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和打法的不同确定学生分组情况、实施要求等。(2)每个小组书写计划书,并经教师把关认可;(3)把每个学生的教学过程详细记录,尤其是对于多次练习仍掌握不了的技术要详细认真记载;(4)组织各小组间交叉练习和竞赛,做到互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提高;(5)书写分析报告,做好总结评价。二、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一)提高师资质量是关键 授课教师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对于能否顺利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项目模块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任何所涉及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练习及竞赛环境,并且要在精心备课和过程指导方面与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新技术新发展。乒乓球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仅简单地逐一教会各个动作,而是应对本课程各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并融会贯通,成为本行业专家,以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作为要求开展乒乓球教学的教师必须不断探究最前沿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进修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心理因素分析和体育竞技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做好课程改革是基础 深化教学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环节。主要包括完善教学计划、配套教材、考试改革等方面。一是要根据所授课专业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二是要根据乒乓球教学项目的特点自行组织开发项目教材,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三是考试改革方面,除了按照传统方式闭卷专业知识,单项考核外,还可进一步采用开放式考核,如进行单项技术竞赛、升降级擂台赛等等多种方式使考试更加科学化和实用性。 (三)实现全员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是难点 乒乓球教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实践与创造的活动。由于学生采用分组自我管理来实施,个别学生会出现依赖或偷懒的现象,所以要求教师除了针对性地指导外,还要认真记录并及时公布每个学生学习掌握专项技术知识的过程,以激励先进鼓励后进,避免学生两极分化。 (四)健全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是保证 乒乓球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为目标教学方法,因此学生的全面能力就成为其评价对象。具体包括自评、小组评价、专业教练员或运动员及教师评价四方面。评价参考指标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单项和综合技术水平、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坚韧力、拼搏精神等,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乒乓球属于技能类项目,在过去的教学中,过分强调技术的灌输,教学方法单调刻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免感觉枯燥,学习兴趣受到打击。在教学实验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途径的主体作用并重,并注重对运动技能掌握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培养学生除基本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外,对其扎实掌握各项最新技术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全面提高技术能力方面也要协调发展。总之,非体育专业高校乒乓球专项选修课教学应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乘全民体育的热潮,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不断地探索、创新和改善。 参考文献: [1]陈泽全,普通高校乒乓球课教学内容的优化[J].体育学刊,2007. [2]毛晓荣,高校乒乓球课综合评价模式探索[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3]汪百祥,多球练习法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公章

武汉体育学院大学成绩等级证明是由大学里相关部门出具。

重新回到成都体育学院毕业证书盖章。用人单位发现没有加盖公章的所谓学位证书,是不会认可的。但如果证件持有人确实获得了相关学位,只是证书人为疏忽没有加盖公章,可以向毕业学校提出申请。

大学正常在读学生,成绩单,在读证明都是从教务处开出来的。可以直接去学校学院教务处少老师开,中英文版本都需要,最好开申请学校所数+2份,需要盖学校红色公章,放到有学校抬头的信封里,记得信封封口处也需要盖章,另外准备几个封口处盖好章的空信封。教务处(有的学校也称为教务部,如北大)是学校等教育机构的教学管理机构,主管各教师的教课任务、目标、进度及计划,学生的学习要求、目标、计划及考试等教与学各方面的事务,是学校的主要机构之一。该机构的负责人为教务处长(或教务长,也有的叫教导主任)。

评选基本条件

(一)思想品德、行为规范要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遵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学院各项规章制度;

4.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奋发进取、能克服各种现实困难;

5.诚实守信,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优良,在校期间无任何不良信用记录;

6.本学年度未受过违纪处分;

7.按时上下课,无无故缺课记录;按时完成作业;恪守学术道德,无作弊、剽窃行为发生;

8.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班团活动等;

9.有见义勇为行为并获得表彰的优先考虑。

(二)学习成绩、技能能力要求

1.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上一学年无考试不及格科目,且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成都大学商学院“五育”素拓积分卡(附件1)达4积分及以上。

2. 学分加权平均成绩(除全校任选课)与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在评选范围内(同年级同专业)均达前10%(含10%,简称双10%),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

学生排名比例计算方法(凡涉及排名的,均用此方法)为:学习成绩(综合测评)排名÷排名范围总人数*100%;学习成绩与综合测评成绩排名范围应一致;

3.学分加权平均成绩(除全校任选课)排名或综合测评成绩排名没有进入前10%,但均位于前30% (含30%,下同)的学生,必须在道德风尚、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发明、社会实践、社会工作、体育竞赛、艺术展演等某一方面表现非常突出。如此类学生申请国家奖学金,学校须严格审核其是否满足"在其他方面表现非常突出”的要求,所有证明材料均需经过学校审查并出具加盖学校公章的审查通过证明。

本专科生“其他方面表现非常突出”是指在道德风尚、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发明 、社会实践、社会工作、体育竞赛、艺术展演等某一方面表现特别优秀。具体是指:

(1)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具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在本校、本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2)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显著成绩,以第一作者发表的通过专家鉴定的高水平论文,以第一、二作者出版的通过专家鉴定的学术专著。

(3)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国际和全国性专业学科竞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赛中获一等奖(或金奖)及以上奖励。

(4)在创新发明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得通过专家鉴定的国家专利(不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5)在体育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为国家争得荣誉。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高水平运动员参加国际和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集体项目应为上场主力队员。

(6)在艺术展演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一、二等奖,参加省级艺术展演获得一等奖;艺术类专业学生参加国际和全国性比赛获得前三名。集体项目应为主要演员。

(7)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全国性荣誉称号。

(8)上述七方面之外,如在其他方面有同等级别的特别优秀表现,在国家奖学金评审过程中也可作为突出表现提交相关材料。

(三)恶意未交学费的同学取消上学年一切评优评奖资格(通过了绿色通道的同学除外),在宿舍违规使用大功率大电器、晚归等被通报批评的,或一学年内宿舍卫生检查不合格达三次(含三次)以上的同学取消其一切评优资格。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