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的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深刻的描绘。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使读者意识到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徘徊在原有的衢巷内,而不肯置身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说他不是剥削者,不是众矢之的,但也走的是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笔者无意在分析《骆驼祥子》中,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但不认识祥子性格上的复杂性,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应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故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1。认识某一文学典型,既要探求其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又应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必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来说,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以及婚姻上的悲剧,笔者试就这三方面,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的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深刻的描绘。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使读者意识到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徘徊在原有的衢巷内,而不肯置身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说他不是剥削者,不是众矢之的,但也走的是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笔者无意在分析《骆驼祥子》中,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但不认识祥子性格上的复杂性,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应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故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1。认识某一文学典型,既要探求其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又应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必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来说,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以及婚姻上的悲剧,笔者试就这三方面,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对备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这些,都显示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 其次,祥子性格中蕴含着反抗及独立自主的要求。祥子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性格中的反抗要求也有所体现。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自立,也正是他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表现,他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二)、祥子的自私、堕落及其毁灭祥子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有典型的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他不同于一般车夫,没有入车行的辙,还是因为他保持着在乡间形成的拘谨,忠厚的心态和气质。他和有心计八面玲珑的高妈不同,虽然同在曹府帮佣,同属城市个体劳动者,但两人的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处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骆驼祥子》实际上写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正直的青年堕落为城市无赖的悲剧。在他的身上,当个个体劳动者的追求和纯洁美好的农民品格是同时丧失的,这是祥子这个艺术典型的重要特征,也构成了这场悲剧的重要线索。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诉说委屈。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的一般原则加以说明,被束缚在分散狭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他们,诚然有狭窄短视,个人自扫门前雪和因为自顾不暇而形成的自私和冷漠等弱点,但作为劳动者,毕竟还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尤其是对于自己相似的,劳动者,不幸者。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祥子一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而且早也不愿与之发生任何关系了,一方面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又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观原因,是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既然他所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即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者,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而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疑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作家对祥子性格的描绘并未到此为止,还向深层做了细致的挖掘。他写到祥子对于自己的这种努力也不断有过反思和疑问,因此第一次丢车后,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里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哪?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可见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黯淡,并向自己提出了反问,但他随即做出的回答仍然是“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自己的车,他简直象是白活。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设若一旦忘了这事,他便忘了自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牲畜,没一点起色与人味”。结论是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有了车便可顶一切”,作为个体劳动者,他们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才多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意义。在祥子这里,车子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虽然他早把自己的这种努力比作“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又回到原处。”但他还是这样奔跑着,先是充满了希望的奔跑着,在这里,清醒和糊涂,自觉和盲目,几乎成了同一回事,如果把他们区别开来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从一开始祥子就安于命运的安排而无所祈求,不就没有这一切,至少不会令人如此同情和叹息了吗?祥子的性格和悲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些描写中表现的十分清楚。经过3年努力买上的那辆车,不久就又被乱兵抢去了,他重新积攒的钱,还没等买上车,又被特务勒索去了。在失去车和钱的情况下,他仍未失去再买一辆车的希望,可是虎妞的难产身亡,又使他失去了最后一辆车,这一连串的打击,对于把车当成生命的祥子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社会的压迫,世事的昏暗,使祥子感到了做人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他最后把希望寄托在同小福子的结合上,不幸的是他同情和喜爱的小福子又在黑暗势力摧残下自杀了,这使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一个想凭借自己力气吃饭的个体劳动者,就这样被旧社会一口一口地吃掉了。祥子在不可抗拒的黑暗势力的打击下,终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祥子的失败,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物质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精神上的毁灭。作家在塑造祥子形象的过程中,突出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惊人变化。旧社会摧毁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过去,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并满怀希望地去奋斗,但当这些都成了泡影的时候,他对生活就不再有什么渴求了,祥子终于成了一个吃喝嫖赌,甚至打架斗殴无所不为的人,原先“那个无牵无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只为捡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的“狗”,正如老舍在小说初版的结尾中所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对祥子沉痛的批判,更是对罪恶旧社会的悲愤控诉。可见,祥子这一形象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有力地概括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生活道路。他们为了生存,不顾一切地拼命挣扎,但终于失败。这样的性格悲剧,不仅在当时能引起读者的反省,到了今天,诸如此类的小生产意识依旧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妨碍他们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描写也就依然能够使人激动,发人深思,并且从中得到启发。二、黑暗的社会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对于祥子的打击,首先来自反动派。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国民党的特务孙侦探敲诈去。这些描写都很简短,事情也发生的突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和一切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却是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外打仗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十来天,为了贪图几个钱,祥子大着胆子拉车去西郊,刚出城门,就被逃兵连人带车都抢走了。作品写出了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打仗不断的骚扰着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作品又提到逃兵如果被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从人们对逃兵的深恶痛绝,透露出这些军队曾经如何残酷的蹂躏过人民,在这样动荡不安,反动军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年代里,祥子的这场厄运,不过是连年战乱给人造成的浩劫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本来,孙侦探跟踪的是祥子的主人曹先生,与祥子毫无关系,敲诈祥子更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可是既然碰到了,“就是祥子遇到了点上,活该!”祥子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任何打击都可能而且可以任意地落到他的头上,他们来的越是偶然,越能反映这样打击的必然。作品深刻地说明:在那黑暗的旧社会,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想以个人的力量,通过个人奋斗的道路来实现生活地位的改变是不可能的,无论他们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济于事。三、不幸的婚姻祥子悲剧的成因,还通过祥子自己的婚姻问题体现出来。把车场主刘四的女儿,老姑娘虎妞引到祥子的生活圈子,描写他们感情上生活上的纠葛,这成为祥子悲剧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祥子在不理想的婚姻中与虎妞结合了。他们的结合始终都是很不自然的,虎妞是车场老板刘四的女儿,刘四是个流氓,无赖,既凶残又伪善。在他的教育下,虎妞成了一个粗野,泼辣的女人,也打下剥削阶级的烙印,刘四为了让虎妞帮他经营车场,已经是三十七八的大姑娘了,仍然不让她结婚,要虎妞为他断送青春。但是她也与其他青年妇女一样,追求着自己的婚姻自由,他爱年轻,老实,勤俭的祥子,对他表达的感情也是真切的,他时时疼着祥子,并不是玩着祥子。因此,她的处境令人同情,她执意要与祥子结合,这对于她所处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叛逆行为。但是,由于他们两个各自的经济地位不同,使他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种种矛盾,特别是各自的生活道路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成为祥子终生的痛苦。虎妞对他有真情的一面,但很大程度上有她的利己主义的因素,她希望得到父亲的同意,由她和祥子来经营车场,至少想靠她自己的一些体己钱“弄上两三辆车”,当上一个小车主,而祥子与虎妞不同,他是从他的阶级立场出发,打算自己有车,“生活的舒服一些”,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到乡下娶一个年轻力壮,吃的苦,能洗能做的姑娘”。显然,他们两个人在生活的态度上就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预示着他们婚后必然有矛盾,有冲突,决不是相安无事。他们两人各自按照自己的生活理想而活着,虎妞一心想买上几辆车,当上车主,祥子可以不再出车,可以整天陪着她。而祥子却时时避开他所厌恶的虎妞,如果要整天呆在家里陪着虎妞,那是件十分痛苦的事,再则对于勤劳成习的祥子来说,本来也不惯于这种清闲享乐的生活,他只想拉车,他爱拉车。而虎妞仗着她经济上的实力,总想让祥子听她的摆布。这使祥子感到痛苦和委屈,虽然祥子也有理直气壮的地方,但他清楚地感到“要了她,便没了他”,自己不过是在老婆手里讨饭吃,尽管如此,祥子的生活还是有着落的。不幸的是在他们生活一年多后,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从此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而无路可走,堕落下去。祥子的婚姻悲剧,使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打击并不轻于前两次。逃兵和特务没有可以置他于死地的权利,但虎妞设下的圈套让他有苦难说。他作为男子汉的责任感使他不能在她困难时弃之而去。处处碰壁的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他别无选择。在这件事上,他无能为力,他清楚地意识到“命是自己的,可是却叫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两次打击更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表现为直入人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归根到底,祥子个人生活上的不幸遭遇来自这个万恶的旧社会,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精神生活上所产生的悲剧,进一步控诉和揭露了罪恶的社会制度。
虎妞身上有让现代的女权主义者和伪女权主义者们都拍手称快的一面——两性关系中占强势的地位。无论从性格、心计的角度,还是从阶级、经济地位的角度分析,虎妞跟祥子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她就像一大尾巴狼,稳操胜券、步步为营,祥子在她跟前就像个纯良的小绵羊啊,除了掉眼泪、生闷气和傻笑之外,完全丧失了话语权。同时虎妞也有传统的一面。尽管她没遵从三从四德,但她价值观、人生目标也没突破相夫教子虎妞那一套。她还是个很有帮夫运的女人,祥子跟她一起生活的时候,笑口常开,人生充满的希望。——帮夫运是是当代多少有文化有追求女性梦寐以求的最高评价啊!凭这一点虎妞就足够当偶像了。请不要质疑当代女性怎么会追求“帮夫运”这么陈旧的东西,套用一个时髦句型:越是传统的,越是现代的。 虎妞以强势的主导姿态,行相夫教子的女人本分,这种家庭经营模式是现代典范呢。虎妞是传统中国女性形象的突破。小福子就是传统中国女性典型形象——善良柔弱、逆来顺受,被侮辱和被损害又毫不反抗... ...而我们的虎姑娘,强悍、能干、又自主..她不同!“在家从父”是“三从”里的第一从,是捍卫封建父权的纲常,虎妞和小福子都受过父权的压迫。酗酒衰老的父亲说:“为什么不去卖?!”,小福子就含着眼泪去卖了;贪财蛮横的父亲想让女儿一辈子不嫁帮他守着家产,虎姑娘却不当中国的欧也妮,她早相中了祥子 ——像骆驼一样憨厚纯朴的小伙子——这点又比同样攒钱出嫁的杜十娘有眼光。凭着男人般粗豪的大嗓门,还有女人的眼风儿跟心思,她爹和祥子都被她耍了,气势上都被她压倒了。最终虎妞如愿已偿,坐着八抬大轿风风光光地嫁给了祥子。新婚之夜,她说出自己秘密的时候,笑的多么得意啊,呵。谁说虎姑娘这样不叫追求爱情?她是真心喜欢祥子,也认为她所做的是对祥子好。如果这都不算爱,众痴男怨女们又有什么好悲哀?虎妞是命运的强者,扼住了自己幸福的咽喉。在那样一个时局动摇、人性压抑的年代,她狡黠地反抗、把握住自己命运,让我不得不佩服、尊敬。虎妞偶像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她对爱情婚姻、对自己命运的把握,也体现在她的世事洞明、人情达练上。这洞明、达练虽然是三姑六婆级的,却是在乱世中生存的必要条件,在钱财上、在感情上,她都不吃亏。
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虎妞那样搭进了一条命还得不到个好名声,人死了也没人同情,看来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人好。虎妞:书中主要人物之一。车行老板的干闺女,长得虎头虎脑,又老又丑,但性格豪爽、热情而且刚烈。不惜与父决裂毅然嫁给她所喜欢的老实人祥子。她用私房钱为祥子买车,一心经营自己的小日子,但好景不长,婚后不久因难产而死。厉害、泼辣又极富同情心的虎妞,是书中最鲜明、生动的人物。展示了她精焊、泼辣,还展现她好吃、懒做,性的苦闷与复杂心理,有严重的剥削阶级意识。她与祥子的爱情纠葛不仅使得整个作品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且增强了祥子的悲剧色彩。虎妞,一个泼辣、坚强、豪爽的女人,在乱世中生存,她有着坚强的生命力。她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可以毫不犹豫地追求,甚至不择手段。虎妞的独特个性代表了那个特定年代女人所面临的艰难生活
当下男多女少的时代,很多人责怪祥子不珍惜。但那时是男少女多,如果互换成合适如今形式,会有人责怪祥妹不珍惜虎哥吗?比如祥妹存了几年钱买了车,想要自己拉客赚钱不再用出租金,结果政策变动,电动车被收缴了。然后祥妹忍受被虎哥潜规则,想再存钱,结果客户投诉等,后来被迫嫁给了四十岁的油腻大叔虎哥。后来虎哥死了,祥妹堕落成了人人厌恶的三和大神,寄居在网吧,开直播,幻想着成为网红……
在大多数人眼中,虎妞是一个相貌丑陋、品行不端、对祥子的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人物。就连作者自己也把她作为一个负面人物而存在的。但是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虎妞在祥子的悲剧中不应该承担太多的责任,因为在事实上她也是一个受害者,一个旧时代的牺牲品。并且她还是有一些好的品质的:她胆大、直率、又精明能干。本来虎妞的出现到底也是给祥子带来希望的,虽然这场婚姻并不是如祥子所愿,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但虎妞终究是爱祥子的。即便对他在爱的方式上有些特别,有些强迫,有些自私甚至粗野。“她的话,所有都留给祥子听”“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他争辩”,从这些描述来看,我们或许也可以在虎妞那又老又丑的外表下感受到她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和期待。还有她对祥子独有的客气,爱护与关怀。祥子卖了骆驼回到城里,刘家父女又接纳了他。“祥子!你让狼叼了去,还是到非洲挖金矿去了!”虎妞对祥子的骂骂咧咧的背后存在着掩饰不住地盼望与喜悦。这种粗鲁却慈善的思念的表达方式是虎妞特有的。为了能和祥子在一起,她不惜欺她的父亲甚至和父亲反目成仇。这个强悍而精明的女人,即使真的祥子,也没有让人觉得那么面目可憎,因为她是那样执着与自己的爱情。爱情来了,她就紧紧地抓住。即使父女反目也在所不惜。
虎妞是能干的,虎妞的父亲刘四爷是一个车厂主,拥有六十多辆车。他们从往外租车中获得收入。由于家产比较大,虎妞便一直帮衬的父亲。做生意时,她经常和男人打交道。在男人堆里摸爬滚打惯了的虎妞,“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样花样。”正因为这样,她才能“吓住男人,帮助父亲办事。”“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俩把人和厂子治理得铁桶一般”。所以,当父亲丢下她卷财而逃时,她才会哭得那样伤心。她也是很有自己的主见的一个人,虽然虎妞身上遗传了刘四爷的“虎相”长得虎头虎脑,一堆突兀的虎牙更是让人避而远之。她行为粗俗,没有花容月貌的虎妞知道自己已经过
了女人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候。因此,当她在遇到祥子之后,她终于决定要把自己嫁出去。于是她想尽一切办法去追,去引诱祥子。欺祥子自己已经怀孕,让祥子娶她。全然不顾世俗的眼光。当父亲公开的反对他们时,她又那么决绝的坚持,嫁得那么义无反顾。最终他的目的也达到了,她得到了祥子,也拥有了平常女人应该拥有的丈夫和家庭。
但同时,她也是可怜的。这个出生于旧时代的女人,婚前她是父亲赚钱的工具,虽然吃喝无忧,但在精神方面确是空白一片。在她小的时候她的母亲便死了,父亲为了赚钱不让她嫁人。她和刘四爷之间说白了就是赤条条的金钱关系。小时候她没有得到父母兄长的爱,嫁给了祥子以后,她同样也没有得到丈夫的爱。爱上祥子也许对她来说是不幸的,因为祥子只是一个有一身蛮力,没有钱也没有经济头脑的老实人,他每天都把心思花在买车、拉车上。安于现状,安于贫穷,而虎妞在管理车厂方面拥有一定的经验,又有很好的人脉关系。她想用自己的钱,买几辆车,由别人来租,慢慢的发家,也可以向父亲一样拥有一个车厂。于是她想说服祥子,来改变他只靠体力吃饭的思想,两个人一起努力过上好的生活。哪知道她却并没有把固执的祥子给说服,而虎妞的控制欲却激怒了祥子。虎妞出于对他的爱,最终还是妥协了。
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想,如果不是嫁给了祥子,她的结果也许不会那么悲惨,她最起码还能活着。但她偏偏喜欢上了祥子。一个注定不能给她幸福的男人。因为祥子不爱她。因为不爱所以不惜。这也预示了她最终的悲剧。
这个可怜的女人,有时又可爱的让人很心疼。在父亲的寿宴上,为了逼迫让父亲答应她和祥子在一起,她当着父老乡亲,和所有在场的人的面公开承认自己已经怀孕,全然不顾世俗的目光。在那样的一个旧时代,在那样的一个场合,一个女人能公然承认自己未婚先孕,这不能不说是对封建礼教思想的绝妙讽刺。虎妞的这一举动甚至令现在的我们也不禁为之汗颜。毫不夸张地说,她的勇气不必我们现代的人少一分一毫。她那豪爽的个性常常让我们笑中带泪。只是我一直不能明白,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她这么做值得吗?看到了幸福就努力抓住,也许答案就这么简单而已吧。
昨天还和小福子有说有笑得,今天看到小福子帮祥子擦车,陪祥子聊天,她就怒火中烧,破口大骂又泼小福子脏水。晚上看到小福子带着兄妹哭的泣不成声的时候,她又那么真诚的道歉,并把祥子新买的米送给小福子应急,这个简单又大大咧咧的女人就是这样直来直去。
她也有过幸福的时候。她怀孕了。祥子那么全心全意地对待她,给她买补品,带玩具... 她就像个小女人那样享受着怀孕带给她的一切。在某一点上,我们也不得不佩服虎妞看人的眼光,她看上了祥子,祥子便果然没全让她失望,虽
然祥子并不爱她,但是祥子也绝不会背叛她,祥子是可以让她依靠一生的,我知道没有如果,但是我又那么自私的想:如果虎妞没有死,哪怕没有那个孩子,凭着祥子的吃苦耐劳的劲儿,再加上虎妞的精明头脑和人脉关系,或许他们真的有能力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悲剧就是悲在这里,旧社会就是这样,它把你所有美好的愿望和想法都给你打破,然后展示残酷给你看,在那个冷漠的年代里,是容不得穷人活在世上的,虎妞虽然算不上是穷人,但她却嫁给了一无所有的祥子,祥子救不了她。她的父亲能在金钱上救她,但她的父亲的心却和那个社会一样的冷漠,他无视他自己女儿的死亡。
虎妞就这样死了,死在她一直憧憬的幸福里,死在那个冷漠的时代里。她在那个封闭的、僵化的、以及那个封建专制权力者的畸形生存空间里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那个阶级的牺牲品。虎妞的悲剧也是那个年代中普通人的悲剧!
法国的艾黎.福尔在他的《世界艺术史》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在男人心目中,野兽代表着部落最现实的前途。相反,女人却只注重眼前和周围的事,所以,第一件用具可能是女人发明的。因此,女人是最早的工匠。她们讲究实际,谨慎保守,人类的制造也正是发轫于她们的劳作中。也可能是妇女把牙齿和小石块串成项链戴在身上,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愉悦。但是,女人讲究实效的本性限制了她们的视野,第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男人。人类从一开始,就有两大力量维持着平衡,这种平衡从未打破过,第一种力量是女人,女人是现实生活的核心,她们养育后代,维持家庭,使社会沿袭必要的传统得以延续。另一种力量是男人,男人是想象生活的核心,他们专心致志,研究未解的奥秘,把死亡引向一条永不停顿的变化之路,从而设定一个亡者的社会。”这段话多少从群体意识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艺术领域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男性主导的根本原因。”
此外,尽管女人总是被视为爱幻想的动物,这种看法却显然是很表面化的。她们的幻想通常还是局限在日常生活的角度,譬如:我会在极为浪漫的情况下邂逅自己的白马王子、我想要嫁给一个百万富翁、我要在自己的客厅里挂满艺术作品、为什么我不是英国皇室成员。很多人会将这种想法视为想象力,因为通常女性还会为这种蓝图构思出种种戏剧化的细节,但从本质上说,这种所谓的“想象力”仍旧是收缩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目光短浅的。
这是女性社会的最大悲剧,她们由于生理的原因在史前社会就放弃的对精神领域的控制,虽然马克思主义者可能更看重物质,但失去主流话语权的女性仍然没有因此而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她们在家庭琐事上的辛劳由于主流话语权的渲染变成了理所应当,同时男性社会还会对她们的“奉献”进行吹捧,让她们觉得自己处在一个光荣而自主的位置,让她们觉得被观察是一种乐趣,所以她们渐渐忘掉了自己最原始的语言与观点。前两天看到了一本书,题目是《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很遗憾我还没有看正文,但这个问题却是值得思考。
现在回到我在标题中提到的“虎妞”,她是老舍作品中一个成功的形象,当然成功不代表这样的角色可以从感情上取悦任何人,从女权的角度来说,作为男性社会一员的老舍在真实塑造这样一个形象的同时,赋予了“虎妞”一种“丑”的艺术外形。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将一个企图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处理成长着一口虎牙,满嘴脏话的粗俗女人,而那个逆来顺受的小福子却得到了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外形。其实,如果仅仅是外形上“丑化”的塑造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样的例子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也出现过,但老舍并没有像雨果对卡西莫多倾注赞赏那样,对“虎妞”倾注赞赏,他最多是给了几分同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老舍在潜意识中感到了来自“虎妞”的威胁,这个形象居然公然挑衅父权社会的主导地位,我们知道,艺术形象中的吸血鬼或妖魔通常会长着两颗虎牙,“虎妞”正是这样,包括她的名字,老舍在无意识中暴露了他个人对“虎妞”厌恶。“虎妞”是女权社会的一个代表,由于她具有一点点自我觉醒,所以已经失去了在父权社会中被观察的地位,故而她不具备感官上的美感。在整部小说的意识范畴,祥子始终试图与黑暗的社会抗争,但在无意识范畴,老舍居然在小说开始不久就将这一抗争变成祥子与“虎妞”的斗争,这一做法值得怀疑。一旦将这一怀疑扩展到人类社会的群体无意识,我们看到的仍然是:老舍还是站在男性的角度看待女人和男人的问题,他仍然是男性社会的代言人。曾经看到国外学者对《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一个有趣解读,他认为哈克和黑人奴隶的逃跑实际上是男性企图逃离女性社会控制的象征。《骆驼祥子》的例子更为典型,作者已经很明确的表现了这种逃离。整部小说可以说是讲述了,一个怀有梦想的男人如何落入一个女人设下的陷阱,然后想方设法逃离,但是由于代表精神生活的男性最终不能脱离物质而生存,所以这就变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男性一方面要逃离女性,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依赖女性。就像我们以前经常问道:罗拉走后会怎样?现在我们也要问:祥子走后会怎样?
不要不假思索的接受所有怀有人文精神的男性作家或艺术家在作品中对女性的认同,觉得他们所说的“丑”就一定是应该摒弃的,女性社会应该重新审视作家在作品中认为“丑”的事物,这样才有可能在艺术或精神的领域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如果我们仅仅因为老舍在“虎妞”身上用了不优美的形容词或动词就认定“虎妞”是一个值得否定的角色,那我们就完全掉进了父权社会的忿忿不平中。这是我们在长期阅读中养成的习惯,因为我们读到的大多数文字是由男性写就的,所以我们也习惯在阅读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放弃自我。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视点。
这并不是说一旦作者是男性他的作品就肯定站在自己一边,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不同。譬如彼得.杰克逊在《梦幻天堂》中的视点。这部电影将很多传统社会认为的男性特征放到两个女孩身上,包括她们完全沉浸在梦想之中,而且最后还有一个女孩成了作家,尤其是在处理她们之间的关系时,彼得.杰克逊用了正面的镜头语言。而在《骆驼祥子》中,老舍认为“虎妞”所具备的“男性”化举动是对父权社会的入侵,所以他采用了反面的语言。关于“逃离”的主题,电影《末路狂花》也采用了“女性视角”,两个女人最初的悄悄离开是想感受一下没有家务的自由,这一离开由于她们为了维护尊严而杀死一个男人之后变得更加尖锐而急迫,进而发展成逃离,与《骆驼祥子》相反的是,《末路狂花》中的男性都被塑造成自私、狡猾和猥琐的形象,而塞尔玛和路易丝的举动却充满阳刚,而且要逃离的角色也正是她们。其实,这种逃离本来就是双方觉醒的象征,虽然逃亡会造成毁灭,但双方的力量正是在这样的威胁中得到成长的,这仿佛是一种军事化训练,虽然痛苦,但在未来的生活中,你将受益匪浅。谁选择逃离,谁就选择了抗争,谁就选择了在困难中磨练自己,谁就有可能占据统治地位。如果这种逃离始终是单方面的,那么其中一方的力量就会无限膨胀,从而造成艾黎.福尔所提到的那种平衡被打破的状况,所以,女权主义应运而生,也是维系正常生活的必然。
这是两个完全排外的例子,它们力图与男性社会断绝联系,是完全理想化的,就像是一种革命。新西兰女性导演珍康萍的《钢琴别恋》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态度,她认为女性的尊严不是要在摆脱父权社会时才能获得,而是在欣赏的自己的选择中获得。同时她也呼吁一种真正的尊重,一种理解,而不是男性所认为的尊重与理解。她让一架钢琴成为哑女艾达表达情感的工具,也说明了女性想要在艺术,这一代表真正话语权的领域找到自己的领地,认为艺术同样可以成为女性的语言,甚至是唯一的语言。而《骆驼祥子》不但没有将这样的权利交给女性,反而剥夺了唯一一个敢于说话的女性的艺术感,却将所谓的“美”留给了一个三从四德的女性。即使是现实主义作家,也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他的角色:彼得.杰克逊可以用传统的道德观对宝莲和朱莉叶的同性恋行为大加诋毁;塞尔玛和路易丝可以是两个想在周末出去“爽”一下却不小心杀了人的笨蛋;艾达可以被塑造成背叛了他正直的丈夫的放荡的妻子,但作者最后都没有这样作,他们选择站在“女性视角”。
老舍选择站在“男性视角”当然是无可厚非的,甚至,这也是他没有意识到的,事实上,只要不是强调“性别权利”的小说,都会毫无知觉的选择属于自己性别的视点。老舍的小说写的相当精彩,也很有启发意义,但作为女性社会的读者,如果只是惯性的接受文学中的潜规则、潜视点、潜逻辑,而忽视了在整个艺术上出现的由“男性视点”掌控局面的这一现状,用他们的观点评判人物形象,则会显得可悲,至少对女权主义运动来说是这样的。
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外貌描写
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
1、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结怨。
2、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变态,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yk。在她有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道。
3、当然,虎妞对于祥子,也不能说是没有一些感情。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自身的需要出发,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两方面的摧残,她害了祥子yk。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虎妞形象介绍
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虎妞那样搭进了一条命还得不到个好名声,人死了也没人同情,看来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人好。
我眼中的虎妞确是个让人怜惜,同情,对命运无可奈何的市民阶级底层女性。老舍笔下的虎妞泼辣,不讲仁义,粗俗凶悍,血肉分明、活力四射,但敢爱敢恨,勇于争取自己的爱情。
虎妞在人力车场长大,父亲曾是个地痞式人物。在这种环境下养成了她粗俗刁泼的性格。车夫中要是有谁敢跟她棱棱眼,她至少得对街骂半天。她强悍,有能力帮父亲管理厂子。可就是因为这样,她是可悲的。男人们没有把她当女人看,甚至于她父亲也因这点而存私心不想把她嫁出去。可以说,在她父亲的压制下,她失去了本该属于她的少女的青春,失去了她人生最美好的岁月。这几乎导致了她有点变态式的情爱观。虎妞与祥子结婚后,她父亲就和她断绝了关系。因此,在她父亲那里,她只不过是父亲的一个赚钱的工具罢了。
虎妞对祥子的爱是执着的,而祥子又是怎么对虎妞的呢。祥子不喜欢虎妞,虎妞在他眼里是“她也是既旧又新的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是姑娘,也是娘们;像女的,又像男的;像人,又像什么凶恶的走兽!”“眼中带出些渴望看到他的光儿;嘴可是张着点,露出点冷笑;鼻子纵起些纹缕,折叠着些不屑与急切;眉棱棱着,在一脸的怪粉上显出妖媚而霸道”。祥子眼里的虎妞没有一点可爱之处,有的全是霸道与野蛮。虎妞为了抓住祥子,除了假装怀孕祥子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她就这么可怜巴巴的,用尽一切办法乞求着爱情,抢夺着爱情。她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得到她从来没有过而一直渴望着的爱情。
虎妞的死也让人可怜。一个在当时来说算得上有点威望的人和车厂的老板的女儿,却因没钱请医生而难产死去。她虽不愿过清苦的生活,不愿永远当拉车夫的妻子。可是她对祥子的爱是真的,否则她不会愿意放弃父亲的遗产而跟了祥子。当小福子跟祥子说:“医生来一趟是十块钱,只是看看,并不管接生。接生是二十块。要是难产的话,得到医院去,那就得几十块。”祥子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只是“等着该死的就死”。这就是虎妞的爱情换来的结果!
小福子是不幸的,而与虎妞相比,似乎虎妞有比她更不幸的地方。虎妞老,丑,老舍给她的画像是“像个黑塔,怪吓人的”。她不符合男性的审美标准,所以祥子不喜欢她。而小福子虽然瘦小,但勤劳,温柔体贴,忍受着生活的艰辛但仍要强的活着,有女性魅力,这是祥子后来喜欢她的原因。虎妞的长的不幸就是她天生的不幸。小福子跟过官人,为了养活弟弟而不得去出卖自己的肉体,可是虎妞对此却羡慕,甚至于嫉妒。虎妞的有点变态的心理也正显现出她的可悲。
虎妞是孤独的。和父亲断绝了关系,父亲就卖了厂子拿着钱走了;虽和祥子结了婚却没有得到他的真正的爱;在院子里,她看不起其他人,所以从不答理人;她和小福子走的近,可是她们却不是真正的朋友,她只是对小福子某些方面,经历的一种艳羡。
虎妞是个有个性的姑娘,祥子恨她,怕她。她粗野,她泼辣,她工于心计。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得到她的爱情,得到祥子的爱。可是做了那么多以后,她得到了什么?除了祥子对她的恨和怕,还有怀着祥子的孩子痛苦的死去她好像什么也没得到。所以,虎妞是可怜的,是可悲的,是值得人同情的。她的一生也是悲剧性的一生。
1、虎妞贪吃懒惰,好逸恶劳,由于自己是车厂主的女儿,在钱财和地位上有很大的优越感,就是在离开人和车厂搬到大杂院后也不忘处处显示自己的特殊地位。
2、她骨子里带有享受的思想,不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因此她给了祥子100元钱,让祥子买车。这是她和祥子思想的主要分歧所在,祥子要的是自食其力,而她则希望祥子能够安静的呆在家里靠租车赚钱。
3、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变态,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在她与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道,放弃劳动做一个靠出租洋车来剥削他人的车场主。总之,虎妞在书中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一方面她是一个财主的女儿,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车夫的妻子,待人泼辣,用祥子的话来说,她做哥们儿好,但难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对外人她不讲理,但是对祥子,她的确是真心爱他的,且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亲剥夺的青春。
忆苦思甜(旧社会很贫穷,很困难,可想想如今,那会觉得这个社会实质已经变的美好了)
风雨中的挣扎与沦陷(有点儿长=__=)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的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深刻的描绘。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使读者意识到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徘徊在原有的衢巷内,而不肯置身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说他不是剥削者,不是众矢之的,但也走的是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笔者无意在分析《骆驼祥子》中,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但不认识祥子性格上的复杂性,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应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故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1。认识某一文学典型,既要探求其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又应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必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来说,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以及婚姻上的悲剧,笔者试就这三方面,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
“骆驼祥子”悲剧命运浅析一、祥子的悲剧命运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勤劳、纯朴、善良的他,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渴望在城里创立新的生活。进了城的祥子,选中拉车这一行,把买上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的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生活捉弄了他,他也开始游戏生活,吃喝缥赌。“平日最怕最可耻的一件事,现在他打着哈哈似的泄露给大家。”为了喝酒,到处钱,连他一直都尊称好人的曹先生家,他也行。更有甚者,为了多弄几个钱享受生活,他竟出卖阮明。最后,他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来维持生计。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垃圾,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二、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祥子是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他没有父母,乡村生活的破产使他来到了城市,他希望凭借拉车在城市谋生。祥子之所以选择拉车作为自己的职业,是因为拉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力气活而不是技巧活。祥子有强健的体魄:“到城市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他相信凭借自己强健的体魄,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高等的车夫,过上独立有尊严的生活。当他想到有一天他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时,傻子似地自己笑了。由此可见,祥子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身体自信的基础上的。他对自己能成为一名高等车夫的想法深信不疑:“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认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这表明,祥子已经做好了出卖体力的准备,他要用自己的劳动实现买车的理想。祥子的劳动一开始就带有“异化”色彩。在这种带有“异化”色彩的劳动中,祥子想象中的带有表演色彩的拉车过程中身体展示时的快感荡然无存,祥子成了自己劳动“对象”的奴隶而不是主人。这就意味着祥子从一开始便无法保持身体的自足与完整,他的身体开始与他本人分离,自足的身体开始异化。他对自己身体的过分自恋与身体被迫“异化”之间的冲突,则使祥子的理想在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而这仅仅是他悲剧性命运的开始。开始的时候,祥子还是一个天真浪漫的乡间小伙子,带有乡间小伙子的纯朴与善良。祥子知道自己的全部财产只有自己的身体,知道怎样照看自己的身体,也晓得如何把自己的身体投资到梦想中去。与其他车夫不同,祥子拒绝沉迷酒色,以免葬送自己的身体。与洋车不同,祥子认为这个身体生下来就属于他自己,他深信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但事实证明他错了,他与虎妞的性关系首先动摇了这一信念。尽管祥子对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不上,但他还是被她引诱了。虽然祥子在这件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但他还是不由自主地一步步走进这个陷阱。这件事使祥子开始直面自己身体里有着他自己以前所不知道而且无法控制的东西。尽管祥子对自己的行为颇感后悔“:不但身上好像粘上了点什么,心中也仿佛多了一个黑点儿,永远不能再洗去”,但“不管怎样的愤恨,怎样讨厌她,她似乎抓住了他的心。”这种矛盾的心态显示出祥子对自己性行为的暧昧态度。他始终无法确认自己的行为究竟是受虎妞赤裸身体的吸引还是排斥。他无法弄清自己身体的真实情况,更无法提出明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面对自己内在的性驱力,祥子无能为力“:渺茫的他感受到一种比他自己还要更有力气的劲头儿,把他要揉成一个圆球,抛到一团烈火里去,他无法阻止自己的前进。”
读完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感触很深,为那个时候社会的黑暗而感到痛恨,为祥子而感到惋惜。《骆驼祥子》描绘了一位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梦想的车夫的开始和结局。祥子来自农村,他来这就是想要实现他的梦想,他承载着梦想来到这里,但他带走的却实悲伤与痛苦。他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唯一的资本就是他当时正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不惜一切来实现这个愿望,但命运总是三番五次的和他开玩笑,他一次次的失败撞击着他那充满梦想执着的心。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他内心的最后一盏光亮。他丧失了对生活和梦想的任何希望,生活抛弃了他,他也放弃了生活。他沦落为地痞,而原来那个朴实正直的他早已被患难的铁锤砸的粉碎,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祥子只是一个普通的车夫,但和别人不同的是他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祥子的一生,以明媚美好为开始,却以懒惰腐败为结局。但是他的堕落是社会和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我对此感到悲哀。那个社会的统治者压迫了人民,才会有革命,才会有今天这个民主社会。《骆驼祥子》或许也是给世人一个警醒吧!自己适当删减吧
读完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感触很深,为那个时候社会的黑暗而感到痛恨,为祥子而感到惋惜。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的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深刻的描绘。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使读者意识到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徘徊在原有的衢巷内,而不肯置身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说他不是剥削者,不是众矢之的,但也走的是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笔者无意在分析《骆驼祥子》中,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但不认识祥子性格上的复杂性,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应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故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1。认识某一文学典型,既要探求其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又应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必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来说,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以及婚姻上的悲剧,笔者试就这三方面,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对备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这些,都显示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 其次,祥子性格中蕴含着反抗及独立自主的要求。祥子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性格中的反抗要求也有所体现。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自立,也正是他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表现,他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二)、祥子的自私、堕落及其毁灭祥子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有典型的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他不同于一般车夫,没有入车行的辙,还是因为他保持着在乡间形成的拘谨,忠厚的心态和气质。他和有心计八面玲珑的高妈不同,虽然同在曹府帮佣,同属城市个体劳动者,但两人的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处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骆驼祥子》实际上写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正直的青年堕落为城市无赖的悲剧。在他的身上,当个个体劳动者的追求和纯洁美好的农民品格是同时丧失的,这是祥子这个艺术典型的重要特征,也构成了这场悲剧的重要线索。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诉说委屈。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的一般原则加以说明,被束缚在分散狭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他们,诚然有狭窄短视,个人自扫门前雪和因为自顾不暇而形成的自私和冷漠等弱点,但作为劳动者,毕竟还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尤其是对于自己相似的,劳动者,不幸者。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祥子一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而且早也不愿与之发生任何关系了,一方面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又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观原因,是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既然他所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即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者,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而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疑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作家对祥子性格的描绘并未到此为止,还向深层做了细致的挖掘。他写到祥子对于自己的这种努力也不断有过反思和疑问,因此第一次丢车后,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里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哪?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可见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黯淡,并向自己提出了反问,但他随即做出的回答仍然是“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自己的车,他简直象是白活。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设若一旦忘了这事,他便忘了自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牲畜,没一点起色与人味”。结论是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有了车便可顶一切”,作为个体劳动者,他们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才多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意义。在祥子这里,车子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虽然他早把自己的这种努力比作“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又回到原处。”但他还是这样奔跑着,先是充满了希望的奔跑着,在这里,清醒和糊涂,自觉和盲目,几乎成了同一回事,如果把他们区别开来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从一开始祥子就安于命运的安排而无所祈求,不就没有这一切,至少不会令人如此同情和叹息了吗?祥子的性格和悲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些描写中表现的十分清楚。经过3年努力买上的那辆车,不久就又被乱兵抢去了,他重新积攒的钱,还没等买上车,又被特务勒索去了。在失去车和钱的情况下,他仍未失去再买一辆车的希望,可是虎妞的难产身亡,又使他失去了最后一辆车,这一连串的打击,对于把车当成生命的祥子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社会的压迫,世事的昏暗,使祥子感到了做人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他最后把希望寄托在同小福子的结合上,不幸的是他同情和喜爱的小福子又在黑暗势力摧残下自杀了,这使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一个想凭借自己力气吃饭的个体劳动者,就这样被旧社会一口一口地吃掉了。祥子在不可抗拒的黑暗势力的打击下,终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祥子的失败,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物质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精神上的毁灭。作家在塑造祥子形象的过程中,突出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惊人变化。旧社会摧毁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过去,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并满怀希望地去奋斗,但当这些都成了泡影的时候,他对生活就不再有什么渴求了,祥子终于成了一个吃喝嫖赌,甚至打架斗殴无所不为的人,原先“那个无牵无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只为捡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的“狗”,正如老舍在小说初版的结尾中所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对祥子沉痛的批判,更是对罪恶旧社会的悲愤控诉。可见,祥子这一形象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有力地概括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生活道路。他们为了生存,不顾一切地拼命挣扎,但终于失败。这样的性格悲剧,不仅在当时能引起读者的反省,到了今天,诸如此类的小生产意识依旧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妨碍他们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描写也就依然能够使人激动,发人深思,并且从中得到启发。二、黑暗的社会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对于祥子的打击,首先来自反动派。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国民党的特务孙侦探敲诈去。这些描写都很简短,事情也发生的突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和一切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却是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外打仗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十来天,为了贪图几个钱,祥子大着胆子拉车去西郊,刚出城门,就被逃兵连人带车都抢走了。作品写出了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打仗不断的骚扰着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作品又提到逃兵如果被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从人们对逃兵的深恶痛绝,透露出这些军队曾经如何残酷的蹂躏过人民,在这样动荡不安,反动军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年代里,祥子的这场厄运,不过是连年战乱给人造成的浩劫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本来,孙侦探跟踪的是祥子的主人曹先生,与祥子毫无关系,敲诈祥子更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可是既然碰到了,“就是祥子遇到了点上,活该!”祥子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任何打击都可能而且可以任意地落到他的头上,他们来的越是偶然,越能反映这样打击的必然。作品深刻地说明:在那黑暗的旧社会,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想以个人的力量,通过个人奋斗的道路来实现生活地位的改变是不可能的,无论他们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济于事。三、不幸的婚姻祥子悲剧的成因,还通过祥子自己的婚姻问题体现出来。把车场主刘四的女儿,老姑娘虎妞引到祥子的生活圈子,描写他们感情上生活上的纠葛,这成为祥子悲剧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祥子在不理想的婚姻中与虎妞结合了。他们的结合始终都是很不自然的,虎妞是车场老板刘四的女儿,刘四是个流氓,无赖,既凶残又伪善。在他的教育下,虎妞成了一个粗野,泼辣的女人,也打下剥削阶级的烙印,刘四为了让虎妞帮他经营车场,已经是三十七八的大姑娘了,仍然不让她结婚,要虎妞为他断送青春。但是她也与其他青年妇女一样,追求着自己的婚姻自由,他爱年轻,老实,勤俭的祥子,对他表达的感情也是真切的,他时时疼着祥子,并不是玩着祥子。因此,她的处境令人同情,她执意要与祥子结合,这对于她所处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叛逆行为。但是,由于他们两个各自的经济地位不同,使他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种种矛盾,特别是各自的生活道路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成为祥子终生的痛苦。虎妞对他有真情的一面,但很大程度上有她的利己主义的因素,她希望得到父亲的同意,由她和祥子来经营车场,至少想靠她自己的一些体己钱“弄上两三辆车”,当上一个小车主,而祥子与虎妞不同,他是从他的阶级立场出发,打算自己有车,“生活的舒服一些”,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到乡下娶一个年轻力壮,吃的苦,能洗能做的姑娘”。显然,他们两个人在生活的态度上就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预示着他们婚后必然有矛盾,有冲突,决不是相安无事。他们两人各自按照自己的生活理想而活着,虎妞一心想买上几辆车,当上车主,祥子可以不再出车,可以整天陪着她。而祥子却时时避开他所厌恶的虎妞,如果要整天呆在家里陪着虎妞,那是件十分痛苦的事,再则对于勤劳成习的祥子来说,本来也不惯于这种清闲享乐的生活,他只想拉车,他爱拉车。而虎妞仗着她经济上的实力,总想让祥子听她的摆布。这使祥子感到痛苦和委屈,虽然祥子也有理直气壮的地方,但他清楚地感到“要了她,便没了他”,自己不过是在老婆手里讨饭吃,尽管如此,祥子的生活还是有着落的。不幸的是在他们生活一年多后,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从此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而无路可走,堕落下去。祥子的婚姻悲剧,使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打击并不轻于前两次。逃兵和特务没有可以置他于死地的权利,但虎妞设下的圈套让他有苦难说。他作为男子汉的责任感使他不能在她困难时弃之而去。处处碰壁的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他别无选择。在这件事上,他无能为力,他清楚地意识到“命是自己的,可是却叫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两次打击更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表现为直入人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归根到底,祥子个人生活上的不幸遭遇来自这个万恶的旧社会,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精神生活上所产生的悲剧,进一步控诉和揭露了罪恶的社会制度。
1:浅谈老舍《骆驼祥子》的社会批判性2:浅论《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3:《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性格
“骆驼祥子”悲剧命运浅析一、祥子的悲剧命运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勤劳、纯朴、善良的他,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渴望在城里创立新的生活。进了城的祥子,选中拉车这一行,把买上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的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生活捉弄了他,他也开始游戏生活,吃喝缥赌。“平日最怕最可耻的一件事,现在他打着哈哈似的泄露给大家。”为了喝酒,到处钱,连他一直都尊称好人的曹先生家,他也行。更有甚者,为了多弄几个钱享受生活,他竟出卖阮明。最后,他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来维持生计。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垃圾,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二、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祥子是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他没有父母,乡村生活的破产使他来到了城市,他希望凭借拉车在城市谋生。祥子之所以选择拉车作为自己的职业,是因为拉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力气活而不是技巧活。祥子有强健的体魄:“到城市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他相信凭借自己强健的体魄,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高等的车夫,过上独立有尊严的生活。当他想到有一天他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时,傻子似地自己笑了。由此可见,祥子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身体自信的基础上的。他对自己能成为一名高等车夫的想法深信不疑:“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认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这表明,祥子已经做好了出卖体力的准备,他要用自己的劳动实现买车的理想。祥子的劳动一开始就带有“异化”色彩。在这种带有“异化”色彩的劳动中,祥子想象中的带有表演色彩的拉车过程中身体展示时的快感荡然无存,祥子成了自己劳动“对象”的奴隶而不是主人。这就意味着祥子从一开始便无法保持身体的自足与完整,他的身体开始与他本人分离,自足的身体开始异化。他对自己身体的过分自恋与身体被迫“异化”之间的冲突,则使祥子的理想在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而这仅仅是他悲剧性命运的开始。开始的时候,祥子还是一个天真浪漫的乡间小伙子,带有乡间小伙子的纯朴与善良。祥子知道自己的全部财产只有自己的身体,知道怎样照看自己的身体,也晓得如何把自己的身体投资到梦想中去。与其他车夫不同,祥子拒绝沉迷酒色,以免葬送自己的身体。与洋车不同,祥子认为这个身体生下来就属于他自己,他深信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但事实证明他错了,他与虎妞的性关系首先动摇了这一信念。尽管祥子对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不上,但他还是被她引诱了。虽然祥子在这件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但他还是不由自主地一步步走进这个陷阱。这件事使祥子开始直面自己身体里有着他自己以前所不知道而且无法控制的东西。尽管祥子对自己的行为颇感后悔“:不但身上好像粘上了点什么,心中也仿佛多了一个黑点儿,永远不能再洗去”,但“不管怎样的愤恨,怎样讨厌她,她似乎抓住了他的心。”这种矛盾的心态显示出祥子对自己性行为的暧昧态度。他始终无法确认自己的行为究竟是受虎妞赤裸身体的吸引还是排斥。他无法弄清自己身体的真实情况,更无法提出明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面对自己内在的性驱力,祥子无能为力“:渺茫的他感受到一种比他自己还要更有力气的劲头儿,把他要揉成一个圆球,抛到一团烈火里去,他无法阻止自己的前进。”
读完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感触很深,为那个时候社会的黑暗而感到痛恨,为祥子而感到惋惜。《骆驼祥子》描绘了一位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梦想的车夫的开始和结局。祥子来自农村,他来这就是想要实现他的梦想,他承载着梦想来到这里,但他带走的却实悲伤与痛苦。他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唯一的资本就是他当时正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不惜一切来实现这个愿望,但命运总是三番五次的和他开玩笑,他一次次的失败撞击着他那充满梦想执着的心。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他内心的最后一盏光亮。他丧失了对生活和梦想的任何希望,生活抛弃了他,他也放弃了生活。他沦落为地痞,而原来那个朴实正直的他早已被患难的铁锤砸的粉碎,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祥子只是一个普通的车夫,但和别人不同的是他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祥子的一生,以明媚美好为开始,却以懒惰腐败为结局。但是他的堕落是社会和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我对此感到悲哀。那个社会的统治者压迫了人民,才会有革命,才会有今天这个民主社会。《骆驼祥子》或许也是给世人一个警醒吧!自己适当删减吧
读完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感触很深,为那个时候社会的黑暗而感到痛恨,为祥子而感到惋惜。
《骆驼祥子》读后感(一)祥子,这个名字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他的一生也令人痛惜.《骆驼祥子》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老舍先生借助祥子这个人物,写出了旧中国百姓生活的不容易.祥子,一个北平城里的人力车夫,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迫使他来到城市来创造新的生活,但是,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如意.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祥子终于买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洋车,但是在万恶的旧中国,像他这样的普通车夫,车被抢是很正常的,显而易见,车不到半年就被抢走了,但是有着坚定信念的她不会放弃.就这样奋斗者,努力的他再次拥有了车,但随之而来的又是一个深渊——虎妞的死,致使他别无选择的卖了自己心爱的车为虎妞办丧事.经过这几次的大起大落,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就这样,一个老实,健壮,坚忍,如骆驼般的头等车夫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者的缩影,他反应了旧社会劳动人命生活苦难与无奈.每次读到《骆驼祥子》,就会有一阵沉寂.一直在沉思,在旧社会,祥子——一个普通车夫,也曾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虽然生活逼迫他走向了失败,但是他努力的过程是我们看到的,通过努力,他成功过,失败过,这中间所表现出来的坚定、坚持、坚信值得我们学习.在那样的环境下,他努力了,他坚持了.但再联想到今天的我们,在幸福的家庭,美丽的校园里生活,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与祥子所处环境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有多少人能够像祥子那样的坚持下去?《骆驼祥子》让我明白,我们是幸福的,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也应该把握好美好的明天.那么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么就必须好好利用现在的每分每秒.“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祥子这种坚定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激励着我.在当今的激烈竞争下,没有知识是可怕的,现在的我们就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时候,所以就让我们好好利用今天,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吧!《骆驼祥子》读后感(二)《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车夫祥子的悲惨故事.读后让人不禁同情祥子的遭遇,痛骂这个世界的无情.青年农民祥子由乡下来到城市,他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也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买上自己的洋车.终于,在祥子诚实努力的劳动中,祥子攒钱买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是那么重要——在他眼中,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可是命运捉弄人,他的车被乱兵抢走;当他再次攒足了钱后,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后来他又被迫与虎妞结婚,因虎妞难产而卖掉了第三辆车.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使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消失了.从此,祥子便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落为自甘坠落.正如本书所写,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的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真是一个浸透了血泪的悲剧.我不由地为祥子的命运所感叹.祥子一开始是那样老实善良,正直勤劳,可是在生活一连串的打击下,他变了 ,变得不求上进,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他变得奸诈,甚至可以说是无耻.为了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读到这些内容,我感到悲伤、愤怒.我对祥子的前后反差感到悲伤,也对他后来可耻的所作所为而愤怒.然而,我更多的是心酸以及失望.祥子生活的社会是黑暗的,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面目也是丑恶的. 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社会环境下,祥子一类的下层市民被压迫,祥子在接受了几番打击后终于明白:即使肯吃苦受累,即使心地善良,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祥子变得堕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浅、狭隘自私,更多的则是因为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现在的生活条件优越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需要像祥子那样为了生活如此奔波,但我们还要学习骆驼祥子一开始奋发向上要强的精神,而不能学习他后来的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