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

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关于师德建设的论文3000字

重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强调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之中、每一个岗位之上、每一个个体身上,并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师德建设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

一、让师德“落地”

道德重要的不在于认识和判断,而在于实践。因此,我们强调,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理想走向现实,从文本走向实践,让师德可见、可做、可学、可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师德在教师层面做细了,在幼儿园管理中就能实现“道法自然”。为此,我们将师德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将师德规范分解为对待工作之道、与家长相处之道、与幼儿相处之道、与同伴相处之道、与社会相处之道的细则,通过具体规范和实例,让师德融入教师的工作细节,浸润于教师的保教行为之中。

1.让师德可见。

师德不是抽象的,不是处于高端的理想状态,而是可以看见的。我们以爱和责任为师德核心,将爱和责任可视化。如对孩子的爱体现在一日生活中对于孩子生活护理的细致到位。具体表现为帮助或引导孩子的“十二无”:孩子脸上无鼻涕痕迹、嘴角无吃饭(点心)的痕迹、无不梳的头发、无露出的肚脐、无穿脏衣、无穿反衣、无内衣袖不拉、无扣错钮扣、无穿尿湿裤、无穿反裤、无穿反鞋、无鞋带散开。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和保健教师例行检查,帮助教师养成细致照顾孩子生活和积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及习惯。

2.让师德可做。

师德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我们提出:“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容易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容易。”据此,我们要求教师把知道的事、明白的事、简单的事做好。在我们看来,师德的每项内容都有对应的行为和事件。如,关于保护幼儿的安全,我们明确规定发生危险时每个人的职责、具体要做的事情以及具体的站位。通过一次次的消防和防暴演习,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明白了职责不是仅仅写在纸上的。同时通过业务学习、书面考试、实践考核,教师牢记了自己的职责,形成了自觉反应,从而将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

3.让师德可学。

我们努力让教师感受到,师德标兵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师德榜样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师德榜样。我们不求做高、大、全的完人,只求做有闪光点的凡人。我园每学期都表彰师德标兵,经常举行“我身边的师德模范”演讲活动,每学期都举行一次向他人学习的活动。我们还经常引导教职员工在同事身上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然后归类分析这些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安排不同的专场学习活动。如:我园有一位老教师照顾孩子午睡的工作做得特别细致,哪些孩子容易出汗,睡觉前要脱几件衣服;哪些孩子容易着凉,要将其被角掖实;哪些孩子喜欢蹬被子,要帮助其盖严被子等,心里都清清楚楚,所以她班里的孩子出勤率高,家长满意度极高。我们就组织大家一起观摩那位老师是如何在孩子午睡时进行生活护理的,并请她给大家做专题讲座。在我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师德标兵,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和被他人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4.让师德可评

。师德不是只在评选先进和申报职称时才进行评价的。我们注重建立常态化的评价机制,人人掌握标准、人人参与评价,人人被评价、事事可评价、时时可评价。幼儿园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不仅本岗位的教师清楚,其他教师也都很清楚。每个人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评价他人。我们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巡视幼儿园各岗位、各环节工作情况,然后和教职员工一起评价;我们每学期都通过询问幼儿、家长问卷、电话访谈、小型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于班级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园长等的看法和评价。我们主动请幼儿、家长、教师代表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等多方参与,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多主体的评价。我们力求让执行者和检查者清楚每项工作的规范,努力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如:为照顾好食物过敏幼儿,我们要求厨房工作人员、本班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总值班人员等都熟悉这些幼儿,不仅要记住名字,还要记住是哪一个班级的幼儿,他们分别对那一种食物过敏。园里通过面查和书面检查了解此项工作的到位情况;同时,通过记录和问卷、询问等方式了解是否完全满足了每一个食物过敏孩子的个别化需要,并将此结果告知家长,让家长也成为师德的评价者。

二、让师德“生根”

师德建设不能仅满足于教职员工的“知其然”,还要努力让教职员工“知其所以然”。我们很重视师德学习的累积效应,既注重借鉴各国的师德规范,也注重学习历史上的师德典范,更注重学习当代的先进模范人物,并强调达到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从纵横、远近、他人和自己等多个角度帮助教职员工理解和认同师德建设的意义、内容。通过全方位学习,教职员工有关师德建设的视野、心态和参与的主动性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有了较深刻的理解。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教师从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师德规范产生了认同感,从而使师德规范的执行变成了一种内心的自主选择。

1.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们首先强调教师是一个公民,是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公职人员,所以,我们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义务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与“公民责任”教育之中。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让教师认识到师德建设是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是对公民的基本义务要求,然后在充分考虑教师职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对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我们努力引导教师从公民的角度自觉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理解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协调人际利害关系的基本的社会规范,理解法律是依赖公共权力的强制保证,而道德则是自觉行为。

2.聆听专家讲座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介绍。

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模范人物来园指导,让教师与专家及模范人物零距离互动,让教师感受和领悟师德榜样的精神,从而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各个行业的模范人物一定是本行业中的道德楷模。我们不但邀请幼儿园特级教师,还邀请中学、小学特级教师及其他行业的劳模和著名的科学家来园讲座,我们组织教师集体观看央视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专题节目,让教师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遇到困难和坎坷时的表现,怎么处理集体和个人、事业和家庭、学习和发展的关系等。这些活动使教师获得了新鲜的、生动的、可学习的师德建设经验,教师感受到模范人物是可信、可敬的,从而产生向模范人物学习的动机和信心。

3.研读有关师德建设的名著。

多年来,我们一直要求教师每个暑假读一本名家著作,每个寒假读一篇教育名家的文章,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阅读。每学期开学初我们组织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教师发现,所有名家都认为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同时认识到人类社会在充分肯定教师崇高地位的同时,也对教师的道德品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种学习提高了教师对当代世界和中国建设师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也深化了他们对师德内涵的认识。

三、让师德“枝繁叶茂”

在师德建设上,我们强调以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为基本追求,让教师成为职业道德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使师德建设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鼓励教师在自主的道德践行过程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准,实现自身精神人格的提升。

1.关照教师的体验。

我园的每一项师德规范都建立在教师充分观察、体验的基础之上。比如:带操服装的规范--不穿裙装、短衣和低腰裤等,就是教师在观摩带操活动后形成的。教师们发现,如果带操时教师穿裙装、短衣、低腰裤等是很不方便也很不雅观的,于是他们一致认为,在幼儿园园纪园规中要增加带操服装的规范要求。

2.关照教师的困惑。

我们的共识是,规范不是用来“整”教师的,而是用来提升工作质量的。所以,每当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困惑,如,与幼儿家长、同事或相关人员发生矛盾时,我们不是去指责,而是与教师共同面对,共同分析原因,共同找出改进的方法。我们认为,很多时候教师的困惑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如,教师不知道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于是,我们与教师共同讨论并制定了做好家长工作的细则,逐一规范教师如何家访、如何与家长交流等日常家园共育工作,这对教师有效开展家长工作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3.关照教师的自尊。

教师都具有积极向上的动机需要,管理者要注意保护和不断激发这种动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关照教师的自尊。比如:每学期作家长问卷调查,目的不是要给教师的工作分出高下,而是帮助教师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以及对于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地去反思和调整工作。因此,我们采取让教师自己阅读家长问卷,然后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对于工作中存在较大问题的教师,我们也是与教师单独交流,共同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这样既发挥了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又保护了教师的尊严并激发出教师不断向上的积极性。

4.关照不同层次教师的要求。

我们注重满足不同层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需求,体现出师德规范的结构性特点以及不同的作用。对新教师强调规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约束作用,对中年教师强调示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指导作用,对老教师强调榜样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激励作用。

在师德建设中注重将师德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管理及教师的日常保教工作之中,注重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强调在实践中将师德规范转化为师德行为。我们不断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润式的、持续性的、良性互动式的师德建设境界,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道德建设中来。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师德论文

人生在世,以德为本。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为人的圭臬,行为的准则。只有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能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才能在孩子心中永驻其崇高的人师形象。只有爱,才能拉近我与孩子的距离;只有爱,才能将一切困难迎刃而解;只有爱,才能无愧于孩子对我的称呼。爱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金钥匙,爱心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教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消除与孩子间情感障碍的保证;爱心使师生温馨和谐相处的内在动力;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孩子的感情,使师生成为好朋友的桥梁,孩子能够对老师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正是无私地向孩子奉献爱心的回报。我感慨,我从事着一份高尚的事业,经历着一段博爱的人生。

一、拉起爱的纽带,建立最初的情感。

热爱孩子是教育的灵魂,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师应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教师的劳动虽然是平凡的,但却又孕育着伟大,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它的绿幔。”我们教师就要树立起这种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因我管理的是一年级学生的的日常工作,因此在班里呆的时间很长,我和孩子们相处的关系也就非常的亲密,户外自由活动时,常常有孩子偷偷跑到办公室笑嘻嘻问我:“姜老师,你在干吗?我都想你了??”我想之所以孩子们能如此,或许就是因为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了教育之爱的每个细节,其实只要我们对教育充满爱,那些充满感动的教育细节便俯拾皆是,只要我们把爱做的更细更彻底,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相信我们的教育之爱便会充满我们日常生

活中的每个细节!

二、理解孩子情感,给予孩子温暖

在工作中,我谨记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尽管有时他们会调皮地让人心烦,有时又懦弱得让人心疼,可是总能让他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理解他们的情感,给予他们温暖。记得朱某某刚来时,特别腼腆怕羞,上课不发言,游戏时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一点点小事便会泪流满面。我有意识地亲近她,鼓励她,为她物色了几个性格开朗的小玩伴,渐渐地,她能加入到她们的活动中去了。有一次,我给孩子们缝制“手工作业袋”,当起了整脚的裁缝师傅,不小心,缝纫针扎在了手上,疼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可看着自己的作品,心里还是乐滋滋的。现在想想孩子由于年龄小,行为常常是很单纯的。即使他们犯了错误,我们也应该先了解原因,不可一味批评,要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其实那样也等于给了自己一个了解孩子的机会。我们要做到教育中不失误,避免失误,教师所具有的真正的教育、爱和崇高的师德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幼儿,奠定人生成功的基础是至关重要。

三、为人师,付心血,让教育之爱体现在细节之中

爱是人间最美的.花朵,是心灵之弦,但仅有爱是不够的。但我觉的教育之爱未必非得那样洪烈,如果我们善于在平日中,在日常教育的每个细节中播种和呵护孩子们的感情,就会发现,最伟大的爱其实往往产生在最平凡之处,最深的感动其实就在每一个平淡而平凡的教育细节中。

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传递爱的信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以扶起孩子的自尊,一句充满爱心的话语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幼儿教师千万不要轻视这小小的细节,我们的爱正是通过这些点滴细节慢慢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灵之中。相信这样的镜头我们每天都会看见,当我们行走在幼儿园之中,常常会有孩子一脸阳光地与我们打招呼:“老

师好。”有的老师会微笑着应答,有的教师会蹲下身子和孩子拥抱,或是用手抚摩孩子的头或是脸蛋叫叫孩子的名字,而有的教师却高傲地看孩子一眼或是用鼻子“恩”一下。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却依然顾我地走着,看都不看孩子一眼,就这样一个打招呼的细节,便掂量出教师对孩子爱的分量。平时教师们可能会经常收到一些孩子的小礼物,比如:他自己画的一副画、或是他喜欢的一个小贴画??我也不例外,经常会收到一些不起眼的画或他们的小制作,有的教师收到这些礼物常常会一笑置之,随手放到桌上或抽屉里,而我总是细心的收起,并告诉孩子我有多么的喜欢和珍惜,告诉孩子老师对他的爱和感激,就这样一个细节,有的教师是随手丢掉了爱心,而我却利用这个细节让孩子们学会了爱和感激。

其实只要我们对教育充满爱,那些充满感动的教育细节便俯拾皆是,只要我们把爱做的更细更彻底,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相信我们的教育之爱便会充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师德是教育的光辉;教师是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一个又一个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造成鲜花开放,师德是渡船,一趟又一趟地搭送着求知者达到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火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教育是一门崇高的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

爱孩子,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帮助孩子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让我们牵起孩子的手,走进孩子的心中,走过他们的幼年时光。

师德师风论文1000字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下面是我整理的师德师风论文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个工作岗位都有他存在的意义,那么我们教师存在的意义何在呢,我想只有真正理解了师德师风的含义,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社会的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对于师德师风有了更深的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那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人们没有一个很严格的定论。一般认为,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这都是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等,这都是师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我还认为我们教师的出发点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利益,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让他们将来能够学有所用,才是我们的出发点,这也是我理解的师德,师德的力量在于对学生的付出价值是不是有所升华,有所历练,而我深信,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做到,把师德师风的力量传达下去,深入下去,才是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有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讲稿,认真对待每一堂讲课,想方设法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古人对教师的教书方面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真正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肯定是相当有利的。

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也就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同时老师遇事要冷静,不要随便发怒,以威压人,处事要尽量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不管是不是自己教过的,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父母的期望也高了,再加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使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优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这就更要求我们广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也肯定了我们教师在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让我们把师德师风彻底的发扬光大,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

师德师风建设研究论文

1、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品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品德的学生。作为学生,也都愿意与有品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品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品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品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品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你就首先要成为有品德的人。 2、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品德,教师的学识、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愿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心里的,是人格和品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讲,学识、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品德重要。 3、对教师说,最好的报达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4、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5、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我,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尊严所替代。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这是大学教师义不辞的责任。教师在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达到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 6、好的师德师风的另一个具体表现,是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7、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但是,在传播、播种文明的校园里,却有部分教师缺乏民主意识,可见教师倡导民主并身体力行的必要性。但师尊严的流毒依然至深,认为学生尊重教师是天经地义,却忽视了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过多地指责和否定,指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生活散漫、胸无大志等等。即使这种指责是善意的、有根据的,学生在心深处也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而且有的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础上讨论的民主氛围,本质上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显然,民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8、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也是教师群体,即风气。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品德,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这些年,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 9、总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通过教育理念的创新,从而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论文1000字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下面是我整理的师德师风论文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个工作岗位都有他存在的意义,那么我们教师存在的意义何在呢,我想只有真正理解了师德师风的含义,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社会的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对于师德师风有了更深的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那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人们没有一个很严格的定论。一般认为,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这都是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等,这都是师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我还认为我们教师的出发点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利益,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让他们将来能够学有所用,才是我们的出发点,这也是我理解的师德,师德的力量在于对学生的付出价值是不是有所升华,有所历练,而我深信,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做到,把师德师风的力量传达下去,深入下去,才是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有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讲稿,认真对待每一堂讲课,想方设法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古人对教师的教书方面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真正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肯定是相当有利的。

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也就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同时老师遇事要冷静,不要随便发怒,以威压人,处事要尽量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不管是不是自己教过的,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父母的期望也高了,再加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使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优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这就更要求我们广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也肯定了我们教师在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让我们把师德师风彻底的发扬光大,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

教师的师德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师德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等同高校发展不相符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高校内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向有所不同,在怎样处理竞争关系、功利关系等方面稍有偏颇。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伴有严重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错误。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时,会将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

2、青年教师在工作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识较差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竞争化,加之许多青年教师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这就愈发的促使青年教师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师同教师的竞争性加强,反而其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的性格比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3、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态由于时代的发展较为快速,教师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有一定的浮躁情绪,这就使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叛逆心理。在教学中态度不够严谨,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投入力度较少。有的时候没有遵守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开展授课工作,在课堂上随便的应对、照本宣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顾完成研究任务,轻视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

1、积极转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心态,逐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将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者作为自身的发展榜样。高校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工作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行为与态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行为意识,利用科学的舆论导向来抵制不良师德师风的出现。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2、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划、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三、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大,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随着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师逐渐的在教师中比重的加深,显示着我国的高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高校教学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教学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到的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娇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来做好幼儿德育这项工作呢?

一、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的,并且在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如:我班在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轮流当“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回答小朋友的问候“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玩得很开心。又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几种小动物角色,编故事,讲故事,一会当“小鹿”,一会当“小羊”,并把学的礼貌用语也编进了故事里。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收到了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在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品德和行为习惯。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比如通过参观图书馆,幼儿亲眼看到一本本图书井然有序地摆在书架上,管理员阿姨辛勤地劳动以及读者安静有序地借阅图书等情景,会深深地体会到秩序的重要性,并更加爱惜图书;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风味特产,欣赏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并用绘画、手工及结构材料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风貌……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实际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幼儿园应将日常生活、游戏和专门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在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与要求,同时发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合力,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深,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园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榜样,我们注意从自身坐起,严于律己,凡事要孩子做道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经常自我检点,在孩子门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一次我组织幼儿洗手准备吃午饭,突然看到有几名小朋友湿着手还笑嘻嘻地从盥洗室走出来。我当时一气之下把王士年他们三个叫住了,并问他们:“谁让你们这样的?”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小声地说:“我看着老师这样我也这样。我一听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原来是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们,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要求幼儿要讲卫生,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从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应特别重视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一面极好的“镜子”,在这面“大镜子”里,孩子看到了许多。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给幼儿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节日、生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节日、生日等日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能使幼儿易于接受。例如:一年之中有特定含义的节日不少,如:“三八”、“五一”、“六一”“国庆节”、“教师节”等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举办“企盼奥运成功,为中国健儿加油”等一系列活动,在幼儿心中掀起了爱祖国的波澜。又如:我班的赵凯奇小朋友平时爱骂人,虽经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9月1日是他的生日,在我的反复启发下,他对着全班小朋友保证,从他生日这天起他保证不再骂人,并请别的小朋友监督,果然这天他没有骂人,我因势利导,在班中表扬了他,并要求他坚决改正骂人的毛病。一周后,赵凯奇基本改正了骂人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步培养了幼儿热爱老师及家长,关心小朋友的良好情感。

四、将德育教育寓随机教育中,提高德育水平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

由于幼儿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其注意力易被偶然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善于捕捉时机,做到随人、随地、随物、随时利用各种机会。例如:某幼儿随家长参观了名胜古迹,晨间谈话时可让他和大家介绍,鼓励他把纪念品带给同伴看;进餐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菜谱向幼儿介绍蔬菜名称及其生长特点;盥洗时向幼儿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在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切忌空洞说教。如:班上的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没有马上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书。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他们懂得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并主动修补了图书。随机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伴随,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并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必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好幼儿园的德育工作。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好家园的共同教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目前,家庭早期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家长只注意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的品德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容易形成幼儿行为表现的两面性,在幼儿园是一种表现,而在家庭中却是另一种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接待幼儿入园、离园、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不断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家长一起探讨幼儿德育的方法。力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一致,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扮演爸爸的刘琦小朋友竟然打了扮演宝宝的刘伟超,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不听我的话,我就打他,在家里我不听爸爸的话,爸爸就打我。”听了他的话,我清楚了他打人的根源,到下午刘琦的父亲来接孩子时,我同他谈心,向他说明了情况,刘琦的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表示以后不再打孩子,并希望老师及时同他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的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德育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适时地向幼儿进行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强化。还要沟通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共同负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把幼儿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把德行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振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职责。尤其是占比超过 60%的青年教师,已然成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刻不容缓。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是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性风范[2].不同时期,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究其实质仍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理想信念和完美人格。只有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身份中的文化与道德根据,直面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剖析高校教师内心的道德窘境,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去综合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逐渐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不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它关系着国家道路和国家命运。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意识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席卷着国人的思潮,在中国进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个别青年教师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他们在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把这种危险的价值取向传递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学生们,形成的连锁效应不可小觑。物质文明的发达并不代表精神文明的富足,对经济价值的过分追求使得阅历尚浅的青年教师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所迷惑,教书而不育人,失正而无以为范,师德师风下滑,没有起到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和引领作用,思想道德混乱而不自知。

(二)职业认可度降低,敬业意识淡薄

就目前而言,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忠于并热爱教育事业,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多人从事教育的初衷正是基于崇拜和奉献。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如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实际收入的矛盾,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困难,过度行政化的制度牵制等,使青年教师基于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出现了下滑,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还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造成了敬业意识的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的缺乏。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认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漠不关心,不积极进取,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3]的创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忽视了教育工作对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哪有利可图就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向哪里投入,不重视个人道德修为和专业知识的精进,忽视自身的道德反思和自省,职业理想缺失。

(三)价值观倾斜,不务正业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只强调自我价值以及个人的名利,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注意构建新型和谐的同事关系,这样会导致价值观的倾斜。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在学术上刚愎自用,抑制了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的灵感之源[4].有些教师过分热衷于发展第二职业,而不注重本职岗位,将学生看做是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背弃因材施教。在教学方面,只注重自己的发展,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缺乏诚信,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

(四)教师学术诚信缺失,职业良心趋于功利

由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越来越难,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完成量化考核的任务,既要抓教学,还要搞科研,承担班导师任务、下企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当的评价导向,使得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心浮气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背弃了起码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尊严,拉关系,走后门,剽窃科研成果的学术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功利化倾向极为严重。诚实守信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古人提倡君子要“内修”、“慎独”、“独善其身”,只有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风清气朗,才能唤回师德的温厚馨香。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培养有思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之人,培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之人,培养能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践中创新发展之人,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学的精髓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奉献去传承和发扬的。作为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希望的青年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才能营造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才能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3 年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并对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还能增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之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兴趣和工作热情,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影响个体的良性发展,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准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必将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快速形成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必将成为社会学习的楷模而重塑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神圣的光环。

三、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的养成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内因;政府、社会、学校的合力作用是重要保障,是外因。内、外因只有共同作用,积极配合才能共同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在研究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则,用充满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的视角全面透彻的解析事情的本质,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青年教师要注重师德内化

第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教书育人、求知树德的全过程。第二,提升职业认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实现终生学习理念。师德教育的实现和师德教育的提升不可能离开教师的职业角色。青年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刻挖掘教育职业的本质,从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道德、高尚品格等方面来雕琢自己,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博学、慎思、笃行,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专注于科学研究,致力于国家建设,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青年教师要了解师德的内容和内涵,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师德形成于心,表现于行,青年教师必须掌握师德的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师德的作用并让其内化为自主意识,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师德传统发扬光大,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二)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师德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从师德培训、师德评价考核到师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严格把控,要将师德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拓宽师德培训渠道,创新师德培训模式,科学制定师德的评价考核方式,充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要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予青年教师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通过导师制让青年教师全方位感受优秀老教师的专业造诣、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其次,学校要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处于高等教育变革期的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正在逐渐消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很多人过早的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一定要站在关心青年教师的立场上,多多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用制度的力量在职业道德上构建充分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最终实现学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再次,学校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每个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气质和精髓,大学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点睛之笔。

(三)社会各界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也在转型,其中很多因素影响着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工作的看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被尊重程度,可以给青年教师极大的肯定,让他们对教师的职业产生认同,巩固教师在他们内心中的地位,从而使得青年教师自发加强师德的养成,自觉维护教师的形象和荣誉,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不断进步[5].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关乎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家振兴的成败。这个课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其实践途径的拓展需要社会、政府、校方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唯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教出德才兼具的学生,教育的本真从来都不是功利性的,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才能赢得学生、社会的一致尊重,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 云。 新时期高校师德教育的难点与途径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61-62.

[2] 冉春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1):177-180.

[3] 龚 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35):60-62.

[4] 齐卉璇,李运仓。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误区探析与对策研究 [J].鸭绿江,2015:1383,1434.

[5] 廖 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建设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师德师风建设督导论文

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育人先育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应该是一片圣洁的土壤。我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为了使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样的教师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教师,并且时刻用教师的道德职业规范来约束自我,从自我修养、道德品质、教学教风上处处以身作则。如今,老师们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用他们过硬的自身修养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的师德风尚。篇二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1、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品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品德的学生。作为学生,也都愿意与有品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品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品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品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品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你就首先要成为有品德的人。 2、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品德,教师的学识、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愿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心里的,是人格和品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讲,学识、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品德重要。 3、对教师说,最好的报达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4、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5、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我,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尊严所替代。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这是大学教师义不辞的责任。教师在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达到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 6、好的师德师风的另一个具体表现,是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7、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但是,在传播、播种文明的校园里,却有部分教师缺乏民主意识,可见教师倡导民主并身体力行的必要性。但师尊严的流毒依然至深,认为学生尊重教师是天经地义,却忽视了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过多地指责和否定,指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生活散漫、胸无大志等等。即使这种指责是善意的、有根据的,学生在心深处也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而且有的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础上讨论的民主氛围,本质上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显然,民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8、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也是教师群体,即风气。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品德,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这些年,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 9、总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通过教育理念的创新,从而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师德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师德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等同高校发展不相符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高校内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向有所不同,在怎样处理竞争关系、功利关系等方面稍有偏颇。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伴有严重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错误。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时,会将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

2、青年教师在工作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识较差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竞争化,加之许多青年教师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这就愈发的促使青年教师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师同教师的竞争性加强,反而其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的性格比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3、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态由于时代的发展较为快速,教师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有一定的浮躁情绪,这就使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叛逆心理。在教学中态度不够严谨,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投入力度较少。有的时候没有遵守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开展授课工作,在课堂上随便的应对、照本宣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顾完成研究任务,轻视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

1、积极转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心态,逐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将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者作为自身的发展榜样。高校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工作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行为与态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行为意识,利用科学的舆论导向来抵制不良师德师风的出现。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2、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划、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三、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大,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随着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师逐渐的在教师中比重的加深,显示着我国的高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高校教学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教学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到的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娇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来做好幼儿德育这项工作呢?

一、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的,并且在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如:我班在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轮流当“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回答小朋友的问候“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玩得很开心。又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几种小动物角色,编故事,讲故事,一会当“小鹿”,一会当“小羊”,并把学的礼貌用语也编进了故事里。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收到了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在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品德和行为习惯。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比如通过参观图书馆,幼儿亲眼看到一本本图书井然有序地摆在书架上,管理员阿姨辛勤地劳动以及读者安静有序地借阅图书等情景,会深深地体会到秩序的重要性,并更加爱惜图书;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风味特产,欣赏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并用绘画、手工及结构材料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风貌……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实际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幼儿园应将日常生活、游戏和专门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在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与要求,同时发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合力,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深,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园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榜样,我们注意从自身坐起,严于律己,凡事要孩子做道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经常自我检点,在孩子门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一次我组织幼儿洗手准备吃午饭,突然看到有几名小朋友湿着手还笑嘻嘻地从盥洗室走出来。我当时一气之下把王士年他们三个叫住了,并问他们:“谁让你们这样的?”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小声地说:“我看着老师这样我也这样。我一听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原来是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们,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要求幼儿要讲卫生,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从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应特别重视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一面极好的“镜子”,在这面“大镜子”里,孩子看到了许多。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给幼儿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节日、生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节日、生日等日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能使幼儿易于接受。例如:一年之中有特定含义的节日不少,如:“三八”、“五一”、“六一”“国庆节”、“教师节”等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举办“企盼奥运成功,为中国健儿加油”等一系列活动,在幼儿心中掀起了爱祖国的波澜。又如:我班的赵凯奇小朋友平时爱骂人,虽经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9月1日是他的生日,在我的反复启发下,他对着全班小朋友保证,从他生日这天起他保证不再骂人,并请别的小朋友监督,果然这天他没有骂人,我因势利导,在班中表扬了他,并要求他坚决改正骂人的毛病。一周后,赵凯奇基本改正了骂人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步培养了幼儿热爱老师及家长,关心小朋友的良好情感。

四、将德育教育寓随机教育中,提高德育水平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

由于幼儿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其注意力易被偶然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善于捕捉时机,做到随人、随地、随物、随时利用各种机会。例如:某幼儿随家长参观了名胜古迹,晨间谈话时可让他和大家介绍,鼓励他把纪念品带给同伴看;进餐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菜谱向幼儿介绍蔬菜名称及其生长特点;盥洗时向幼儿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在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切忌空洞说教。如:班上的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没有马上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书。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他们懂得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并主动修补了图书。随机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伴随,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并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必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好幼儿园的德育工作。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好家园的共同教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目前,家庭早期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家长只注意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的品德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容易形成幼儿行为表现的两面性,在幼儿园是一种表现,而在家庭中却是另一种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接待幼儿入园、离园、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不断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家长一起探讨幼儿德育的方法。力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一致,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扮演爸爸的刘琦小朋友竟然打了扮演宝宝的刘伟超,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不听我的话,我就打他,在家里我不听爸爸的话,爸爸就打我。”听了他的话,我清楚了他打人的根源,到下午刘琦的父亲来接孩子时,我同他谈心,向他说明了情况,刘琦的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表示以后不再打孩子,并希望老师及时同他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的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德育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适时地向幼儿进行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强化。还要沟通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共同负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把幼儿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把德行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振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职责。尤其是占比超过 60%的青年教师,已然成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刻不容缓。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是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性风范[2].不同时期,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究其实质仍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理想信念和完美人格。只有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身份中的文化与道德根据,直面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剖析高校教师内心的道德窘境,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去综合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逐渐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不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它关系着国家道路和国家命运。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意识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席卷着国人的思潮,在中国进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个别青年教师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他们在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把这种危险的价值取向传递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学生们,形成的连锁效应不可小觑。物质文明的发达并不代表精神文明的富足,对经济价值的过分追求使得阅历尚浅的青年教师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所迷惑,教书而不育人,失正而无以为范,师德师风下滑,没有起到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和引领作用,思想道德混乱而不自知。

(二)职业认可度降低,敬业意识淡薄

就目前而言,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忠于并热爱教育事业,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多人从事教育的初衷正是基于崇拜和奉献。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如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实际收入的矛盾,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困难,过度行政化的制度牵制等,使青年教师基于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出现了下滑,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还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造成了敬业意识的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的缺乏。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认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漠不关心,不积极进取,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3]的创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忽视了教育工作对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哪有利可图就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向哪里投入,不重视个人道德修为和专业知识的精进,忽视自身的道德反思和自省,职业理想缺失。

(三)价值观倾斜,不务正业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只强调自我价值以及个人的名利,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注意构建新型和谐的同事关系,这样会导致价值观的倾斜。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在学术上刚愎自用,抑制了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的灵感之源[4].有些教师过分热衷于发展第二职业,而不注重本职岗位,将学生看做是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背弃因材施教。在教学方面,只注重自己的发展,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缺乏诚信,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

(四)教师学术诚信缺失,职业良心趋于功利

由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越来越难,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完成量化考核的任务,既要抓教学,还要搞科研,承担班导师任务、下企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当的评价导向,使得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心浮气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背弃了起码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尊严,拉关系,走后门,剽窃科研成果的学术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功利化倾向极为严重。诚实守信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古人提倡君子要“内修”、“慎独”、“独善其身”,只有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风清气朗,才能唤回师德的温厚馨香。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培养有思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之人,培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之人,培养能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践中创新发展之人,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学的精髓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奉献去传承和发扬的。作为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希望的青年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才能营造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才能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3 年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并对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还能增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之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兴趣和工作热情,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影响个体的良性发展,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准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必将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快速形成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必将成为社会学习的楷模而重塑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神圣的光环。

三、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的养成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内因;政府、社会、学校的合力作用是重要保障,是外因。内、外因只有共同作用,积极配合才能共同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在研究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则,用充满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的视角全面透彻的解析事情的本质,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青年教师要注重师德内化

第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教书育人、求知树德的全过程。第二,提升职业认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实现终生学习理念。师德教育的实现和师德教育的提升不可能离开教师的职业角色。青年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刻挖掘教育职业的本质,从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道德、高尚品格等方面来雕琢自己,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博学、慎思、笃行,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专注于科学研究,致力于国家建设,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青年教师要了解师德的内容和内涵,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师德形成于心,表现于行,青年教师必须掌握师德的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师德的作用并让其内化为自主意识,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师德传统发扬光大,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二)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师德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从师德培训、师德评价考核到师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严格把控,要将师德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拓宽师德培训渠道,创新师德培训模式,科学制定师德的评价考核方式,充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要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予青年教师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通过导师制让青年教师全方位感受优秀老教师的专业造诣、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其次,学校要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处于高等教育变革期的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正在逐渐消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很多人过早的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一定要站在关心青年教师的立场上,多多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用制度的力量在职业道德上构建充分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最终实现学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再次,学校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每个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气质和精髓,大学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点睛之笔。

(三)社会各界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也在转型,其中很多因素影响着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工作的看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被尊重程度,可以给青年教师极大的肯定,让他们对教师的职业产生认同,巩固教师在他们内心中的地位,从而使得青年教师自发加强师德的养成,自觉维护教师的形象和荣誉,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不断进步[5].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关乎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家振兴的成败。这个课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其实践途径的拓展需要社会、政府、校方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唯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教出德才兼具的学生,教育的本真从来都不是功利性的,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才能赢得学生、社会的一致尊重,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 云。 新时期高校师德教育的难点与途径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61-62.

[2] 冉春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1):177-180.

[3] 龚 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35):60-62.

[4] 齐卉璇,李运仓。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误区探析与对策研究 [J].鸭绿江,2015:1383,1434.

[5] 廖 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建设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4.

有关师德师风建设论文题目

以德树行风 用爱暖校园

可以写"无德无以为师"、“润得桃李春满园”、“德树行风”等等。

写作思路:可以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阐述清楚,比如老师是学生的成长路上的源泉,是每一个学生的榜样,榜样若是歪了,那么学生怎么能直立。下面以"无德无以为师"为例。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值得我尊敬和感谢的人,班主任李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顾一下她对我们深深地爱!

李老师和蔼可亲,对我们每个同学都非常关心,是我们班同学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李老师工作非常负责,而且经常以身作则。记得前年运动会前,李老师怀孕快生宝宝了,挺着一个大肚子,依然坚持天天给我们上课,每天课间带着我们踏步训练。

炎炎烈日下,我们都累得没有精神,想偷偷懒,但是只要回头看一眼李老师,我们就会感到非常惭愧——李老师挺着个“大西瓜”,腰间系着扩音器,浑身大汗淋漓,嗓子都有点哑了,但是她依然神气十足地坚持着。这一切,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们决定一定要拿出百倍的精神来回报她。

终于等到运动会开幕式了,李老师的肚子已经很大很大,大得就像一只大气球快要胀破似的。但是她仍然坚持带队,带领着我们全班同学,喊着响亮的口号,精神抖擞地走完整个入场式。那时的李老师就像一只神气的唐老鸭,而我们就像一群可爱听话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率领下,昂首阔步地走进运动场,迎来了全校师生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李老师就是这么一个以德服人的好老师,她那坚强的性格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像腊月的梅花,在寒风凛冽中傲然怒放。所以,我们全班同学都非常敬佩她,她是我们心中的好老师。

1.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探究 2. 师德与师爱关系的思考 3. 教师微笑的妙用 4. 教师自我修养的有效途径

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63.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探析 64.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65.陶行知师德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66.基于教师主体意识下的师德机制培育研究 67.关于生态文明社会下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68.略论当前师德建设的几种迷误及其出路 69.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70.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的生态价值、困境与破解路径 71.论现代教师的师德修养 72.师德师风建设的文化探求 73.结合陶行知精神探讨教师的师德建设 74.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75.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德培训策略 76.浅谈师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77.试论师德修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78.师德评价科学路径的应有视域 79.“传道守正”的师德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80.消极性教师伦理的缺失与构建--对我国现有师德体系的反思 81.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82.教师师德修养浅析 83.论师德建设的教化、内化和制度化 84.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5.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86.浅谈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87.加强学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88.对新媒体背景下师德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89.从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谈师德建设 90.试析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廉洁自律 91.论新时期教师发展与师德建设关系的探析 92.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 93.现代性语境下师德建设的文化管理路向 94.“仁道”师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95.对师德失范事件频发的思考 96.寻求破解教育伦理危机与师德困境之道 97.澄清理念和改善政策是师德治理的根本维度 98.教师专业标准实施背景下的师德教育反思 99.比较视野下的师德规范建设 100.师德建设制度化的动力探析 101.素质教育实施背景下师德建设的困境及其突破 102.对师德建设中形式主义的思考 103.试述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104.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05.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 106.农村学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困惑与思考 107.从中国古代教育的视角谈民办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108.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师德重建之路 109.基于道德学习视角的师德培训有效性探讨 110.结合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谈师德的养成 111.教育伦理、教育政策与师德治理 112.教育伦理学发展对师德建设的影响力研究 113.论师德建设的层级结构 114.师德失范与道德敬畏感缺失 115.浅谈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16.师德建设的道德困境与管理创新 117.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的运用 118.成才视角下师德素养和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探析 11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重师德 120.浅论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121.文化精神视域下的师德失范探究 122.师德建设制度化本体研究 123.提升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素养 124.论社会转型期师德建设的难点及对策 1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机制研究 ;

师德建设的论文题目

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63.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探析 64.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65.陶行知师德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66.基于教师主体意识下的师德机制培育研究 67.关于生态文明社会下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68.略论当前师德建设的几种迷误及其出路 69.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70.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的生态价值、困境与破解路径 71.论现代教师的师德修养 72.师德师风建设的文化探求 73.结合陶行知精神探讨教师的师德建设 74.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75.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德培训策略 76.浅谈师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77.试论师德修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78.师德评价科学路径的应有视域 79.“传道守正”的师德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80.消极性教师伦理的缺失与构建--对我国现有师德体系的反思 81.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82.教师师德修养浅析 83.论师德建设的教化、内化和制度化 84.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5.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86.浅谈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87.加强学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88.对新媒体背景下师德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89.从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谈师德建设 90.试析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廉洁自律 91.论新时期教师发展与师德建设关系的探析 92.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 93.现代性语境下师德建设的文化管理路向 94.“仁道”师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95.对师德失范事件频发的思考 96.寻求破解教育伦理危机与师德困境之道 97.澄清理念和改善政策是师德治理的根本维度 98.教师专业标准实施背景下的师德教育反思 99.比较视野下的师德规范建设 100.师德建设制度化的动力探析 101.素质教育实施背景下师德建设的困境及其突破 102.对师德建设中形式主义的思考 103.试述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104.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05.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 106.农村学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困惑与思考 107.从中国古代教育的视角谈民办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108.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师德重建之路 109.基于道德学习视角的师德培训有效性探讨 110.结合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谈师德的养成 111.教育伦理、教育政策与师德治理 112.教育伦理学发展对师德建设的影响力研究 113.论师德建设的层级结构 114.师德失范与道德敬畏感缺失 115.浅谈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16.师德建设的道德困境与管理创新 117.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的运用 118.成才视角下师德素养和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探析 11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重师德 120.浅论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121.文化精神视域下的师德失范探究 122.师德建设制度化本体研究 123.提升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素养 124.论社会转型期师德建设的难点及对策 1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机制研究 ;

以德树行风 用爱暖校园

师德是中华民族十分看重的美德之一。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有关师德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2、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现状的调查思考3、浅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对策4、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5、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6、师德:教育者自主性的标尺一一谈中小学教师师德成长的路径7、以德育引领幼儿园与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8、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紧迫性及其对策的研究9、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10、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的学校因素及建议11、基于职业幸福感的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反思12、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13、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14、试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与素质教育.15、铜仁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道德应该源自于每个人内心中的那份自愿遵守的规则,它不具有强制性。孟子认为道德即良心,古人修身的方法则是致良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篇一

《论教师的职业道德》

摘要:教师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新的形势与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道德品质。

关键词:职业道德;道德素质;职业特点;道德品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就是从事教育这个职业的人们,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人民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提高师德修养。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这是由教师的工作任务、劳动对象及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劳动特点要求教师在道德认识上有更高的水准,在道德行为上身体力行,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行为更深远。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因此,教师要做到不负重托,成为家长信任、学生喜欢的人民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就成了重中之重。

2.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道德是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称。它包括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等。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是衡量教师品格情操的标尺,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教师起着增长学生智慧、培育人才、传道解惑的作用。教师要爱学生,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爱国家,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3.教师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二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承担,这是教师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只有把这三项责任当成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尽最大力量。

关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热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它,教师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无止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而且,一个学术渊博、知识广泛的老师也正是学生所希望的。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作风习惯,处世方法,甚至一举一动,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有无声无息的影响,就好比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效果往往比教师长篇大论说教要好,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身教,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一面旗帜。

4.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领导重视,政策落实。

各级领导应当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长抓不懈,学校各级领导及上级有关领导要把师德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抓。要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师德建设计划,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在师德建设中要始终注意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用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教师不断增强责任感。

学习理论,不断参加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师德建设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学好理论,另一方面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那种光凭书本知识,轻视实践的人是不会有大作为的,一定要克服轻视实践的倾向。

制定规范,评议考核。

加强师德建设,要制定师德规范,并用制度保证实施。师德规范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其他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反映和概括。制定规范可以指导教师的道德生活,使教师择善而行。规范不仅是教师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而且是评价教师行为的标准。教师既可以用师德规范进行自我评价,又可以互相评价和监督。

抓好典型,树立榜样。

在师德建设中,各级领导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师德建设的深入发展。以正面典型为主,用各种舆论工具进行宣传,定期召开表彰大会、经验交流会、师德分析会等,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这种做法能使人学有榜样,能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先进的自觉性,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

分析形势,明确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经济、政治、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全面深入展开,客观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分析形势,明确新的要求。要开阔眼界,师德建设的内容和措施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向更深化的方向发展,并有所创新,逐步形成具有新时期特色的师德风尚。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特殊的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应该服从于教好学生这一根本任务。在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过程中,对品德行为和业务素质要同时抓,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道德行为来教育学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关心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新形势,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赵传江.教育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篇二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教师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授者,不但要继承、创造、传播人类社会文明,而且要担当起接班人的重任。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心理

教师在引导学生发展的同时必须还要发展自己,所以有学者指出“教师的巨大作用在于作出榜样”[1]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有良好的素质。教师是学校中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人,同时要把学生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从狭义上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自身需要有良好的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必须不断学习并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忠诚,要热爱教育事业。第二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有爱心,才能以身作则教好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第三,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一、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及外延

教师的素养包括思想道德、情感指挥、身体技能等,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此规定:一是爱国守法;二是爱岗敬业;三是关爱学生;四是教书育人;五是为人师表;六是终身学习。教师个人的教授道德是教师个人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内在性、自觉性、精致性等特点。它实际上是“教师德性”。“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2]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职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是人类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桥梁。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好好培养学生。在德育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师表、铸师魂、正师德,真正做到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所以,教师道德建设是重中之重。

(一)师德建设是实现教师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师德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当前,而且要放眼于未来。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这不仅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房展,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方向,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二)师德建设是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领教师职业道德一切规范和范畴的依据。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教”的关键,我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所以,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通过教书育人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缺乏奉献的精神,而且责任感不强

在现今的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的教师并没有把教书和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缺乏责任感,不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漠不关心;有些教师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专研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问题;还有些教师缺乏集体荣誉感,从来不关心学生,对学生缺少爱心,只关注自己的得失,严重缺乏爱岗敬业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理想

部分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并且把教育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职业,只关注个人收入,教师的职业观念非常模糊,工作目标也并不明确,并且片面强调职业的待遇和收入,忽视了作为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些教师仅仅是为了取得职称获得高收入,一旦取得了职称,就失去了努力工作的动力;还有一些教师把校内的教师工作作为副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在校外的挣钱上,这不仅仅冲击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的秩序,而且也弱化了学校的凝聚力。

(三)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念失衡

在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一些不健康思想伴随而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对师德建设造成了很大冲击,导致一些教师思想观念上的功利化和多元化趋势。有些教师的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变得越来越强,并且急功近利,在物质上过分追求,功利思想尤为膨胀,并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关心集体利益。教师的价值观失衡和扭曲会引起教师在行为上的失范,从而导致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下降,消减了育人的奉献精神和育人意识。

(四)部分教师师德意识较差

在如今的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自身的纪律观念比较单薄,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师表形象欠佳,师德意识比较差,自身的素质修养也不够,对待学生,缺乏热情和关爱,教师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自由,没有组织性,生活散漫;也有一部分教师对自己要求不够高,做事没有原则性,在学生面前缺乏表率作用。不尊重学生,敷衍了事的比比皆是。这一系列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教师是学校的主导力量,更是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和学生学习的榜样。德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了教风、学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仅是对教师的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师德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2]。所以,只有教育工作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培养高尚的师德,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师德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师德规范标准

职业道德规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成员一致认同的合适的行为准则。国家或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在从事工作时有据可依。作为一个教师,职业生涯开始就应该熟悉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或者学校应结合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尽快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约束教师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后,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了解,并加以遵守。

(二)要提高认识,加强师德建设领导机制

如何领导学校进行师德教育,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师德建设,基础在于学校的教师,但是关键还在于领导。有效的领导机制和体制是师德建设的基本条件。主管教育的部门,尤其是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充分的认识新时期,教师的师德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特别是,要充分的认识和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主动性及自动性,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意识。

(三)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

近些年,有很多学校很重视师德建设,进行了很多改革,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缺乏教师的参与,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参与。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是未来教育的领航者,而且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青年教师不参与师德建设,那么师德教育的建设也不能很好的实施,所以要加强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选择比较公平,并被他们认同的措施是很关键的。

(四)强化教师考核体系,健全师德评价体系

师德考评是教师绩效评价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建设,就必须强化师德的考核评价工作,要建立健全的教师师德评价体制,把对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教师考核评比机制中,要加大师德的分量和比值,师德考评要求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成准确、量化的标准,要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情况,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的相互统一;定期开展师德考评活动,加强师德考评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

(五)改善环境,形成师德激励机制

教师需要内在的激励,外部的环境激励体制也同样重要。那么学校就要努力的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使整个学校有一种高雅的学术氛围,为广大的教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提供一个舒适和良好的校园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尊重他们的个性,承认他们在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准方面的差异,理解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叶澜,白益民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