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王珮瑜研究生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王珮瑜研究生毕业论文

是女的。

王佩瑜,女,汉族,1978年3月4日出生于江苏苏州,京剧演员,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副主席。1994年起王佩瑜分别在“新苗杯”、“宝钢杯”、“梨园杯”、“蓝岛杯”四项全国少儿京剧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1999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2001年毕业后进入上海京剧院工作,同年获得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获得第十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扩展资料:

个人经历

1989年,11岁的王佩瑜被喜爱京剧的舅舅领进京剧大门,她刚开始学的行当是老旦,后来她改学老生。

1994年,王佩瑜参加“宝钢杯”全国优秀少年京剧邀请赛,获得专业组一等奖;同年获得“新苗杯”全国少儿京剧大赛一等奖。

2013年5月18日,王佩瑜主讲的莲池读书会第十四讲《古调今谈—浅谈京剧老生的演唱与表演》在河北大学新校区举行。

2017年4月22日、4月23日,《文图会》作为“第十届东方名家名剧月”的参演剧目于4月22日至23日亮相东方艺术中心。

2019年2月4日,王佩瑜参加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参与表演戏曲《锦绣梨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佩瑜

王佩瑜,1978年3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内地京剧女演员。

2001年,获得《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老生组最佳表演奖。2002年,凭借京剧《问樵闹府·打棍出箱》获得“第13届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2011年,获得“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3年,获得上海文艺创作和重大文化活动颁奖仪式“年度优秀文艺工作者奖”。201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节目《角儿来了》。

2018年,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获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2019年,参加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同年,当选为“中国非遗年度人物”。2020年,参加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人物评价:

王佩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专业戏校培养的第一位女老生,被誉为梨园“小冬皇”。从艺后,她在艺术上执着追求,获得多项专业领域戏剧奖项。

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数十年如一日从事推广工作,创立的《瑜乐京剧课》《京剧其实很好玩》等成为品牌传播项目,为培养京剧观众、拓展京剧市场做出了积极努力,是京剧艺术优秀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她在艺术上执著于继承传统,潜心学习骨子老戏,唱念做表皆深具古风,她扮相俊秀儒雅、演唱古朴隽永。性格真诚率性、特立独行。(人物评价综合自:中青在线、《中国艺术报》)

王佩瑜,1978年3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内地京剧女演员。

2019年,参加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同年,当选为“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2020年,参加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人物评价

王佩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专业戏校培养的第一位女老生,被誉为梨园“小冬皇”。从艺后,她在艺术上执着追求,获得多项专业领域戏剧奖项。

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数十年如一日从事推广工作,创立的《瑜乐京剧课》《京剧其实很好玩》等成为品牌传播项目,为培养京剧观众、拓展京剧市场做出了积极努力,是京剧艺术优秀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梅葆玖——梅兰芳之子,梅派衣钵传人 刘长瑜——女演员,工青衣、花旦 李维康——中国京剧院旦角演员 高盛麟——京剧武生演员 耿其昌 于魁智 李胜素 王佩瑜 张克 孟广禄 张火丁 言兴朋 马连良等。

王莎莎研究生毕业论文

电影作品:《百年婚纱店》饰演上一任店长 导演:蔡聪《红棉袄》 女主角 饰吴菁 导演:邹亚林2007年戛那电影节参展影片;金鸡百花奖提名;伦敦国际电影节提名;好莱坞中国电影节提名;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提名等。《秀水街》 女一号 饰李倩 导演:吴天戈《我们的生活》 执行制片人2008年印度国际电影节大师单元参展影片。其他影视及舞台作品:获奖作品《EYES BEHIND》音乐剧《罗密欧与茱丽叶》,饰茱丽叶。获奖作品《黄毛衣》 女一号《BODY OFF》 女一号《天极》 女主角宣传片《Wines of Portugal》女主角导演作品《WE BELIEVE》 在美国著名电视频道PBS(美国公共电视频道)播出。(作为导演赴美国洛杉矶拍摄)《黄毛衣》或中国VVLOG杯影视作品大赛第2名。(Awards in university)在校学业方面获得的奖励:大学本科第二学年度: 一等奖学金;“中央三台”奖(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三台奖);“三好学生”称号。大学本科第三学年度: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以班级综合第一的成绩保送研究生。本科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硕士优秀毕业生。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优秀毕业论文。2006赴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学习纪录片创作。成为获得过三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的Mark Harris的学生。Shot of magazine(杂志拍摄): “时尚.娇点”杂志; “新娘”杂志; “昕薇”杂志; “时尚.健康”; 体线; 健康之友; WO AND ME; 精品购物指南; HERS杂志; “嘉人” ; “空中生活” ; “数码世界”等。Advertisement(广告):真维斯服饰; 欧莱雅染发系列;欧莱雅保湿系列; 德芙巧克力; 华硕笔记本电脑等。代言:全球炎黄子孙爱国促进会形象大使。

王莎莎这10年来一直被人称为最丑童星,实际上她不是很丑,但是一直被人这样说,如果是普通人早就抑郁了,而且她还没考进北电。

她真的挺努力的,这两年也在努力活跃。上综艺拍电视剧,还搭上特别火的山海情,但是每回看到她老是跳戏总想看着她喊一声小贝。还有最重要的每次看到她演戏总感觉用力过猛。演技的话比着同剧组的热依扎也有很大的差距。 其实这也没办法她专业课成绩确实好但是,拍电视剧的经验还是太少,除了小时候拍的两部是主要人物长大后拍的都是戏份很少的角色而且拍的也不多。结果造成了她在综艺上被草根出身的辣目洋子吊打(也没有针对谁因为当时辣目洋子也吊打了很多专业的科班出身的演员)但是从这件事上我们也能看出来一个演员演技除了是科班之外最重要的也就是平时拍戏的一个积累。现在导演选角之外除了演技也很看重流量,王莎莎绝对不是他们的最好的选择,所以这两年她应该挺难熬的,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她那股不服输认真的精神,加油!

王莎莎,是一个1992奶奶出生的内地影视演员,她是不折不扣的90后女演员。虽然年龄不大,可也演了不少的优秀作品。比如有《小兵张嗄》、《武林外传》、《十三岁女孩》以及《包青天》等等作品。

如果说她的名字,也许很多人不很熟悉,可如果提起她饰演的一些角色,相信大家就会有比较深的印象了呢。

比如在2004年她在电视剧《小兵张嘎》中饰演女一号英子。她在剧中,是一个英勇而且善良的女孩子,她的表现非常精彩,小小年纪,其演技却已经征服了观众,很多观众看了之后,都对她喜爱有加。

而在《武林外传》中,她饰演的莫小贝,也表现出了她精湛的演技,她的幽默、搞怪征服了观众,让人们对她有着深刻的印象。

虽然已经出演了众多的作品,其实,她一直以来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她也是不折不扣的好学生呢,对于学习,她很刻苦认真,并没有因为演戏而荒废了学业。

在6月20日,她也在微博更新了动态,她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的毕业典礼照。在大家的印象中,脑海中还萦绕着她小小年纪在荧屏中的形象,其实,现在的她已经成了个大姑娘了,都已经大学毕业了。

在微博上,她不仅发了毕业照,还配文道: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感恩一切,毕业快乐。

此外,她还晒出了自己的一些荣誉证书,其中有一篇论文被评为2018届研究生优秀成功,这篇论文就是《在虚拟世界中创造现实——以电影中的特效表演为例》,很多网友看到后,都纷纷赞叹,称她为学霸。

在毕业典礼上,她穿着一身蓝色学士服,非常的青春,脸上的笑容自然,很纯净的笑容,她抱着上海戏剧学院2018届的毕业证书和校长亲密合影,一脸的知足和幸福,慢慢的笑容。

现在的“英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可爱幽默的“莫小贝”越来越漂亮了,长成了漂亮的大姑娘,很多人在看到了她的照片后,都感慨不已,在脑海中,还依稀记得她在荧屏中的小时候的可爱形象,她也是陪伴着一代人的童年时光,可一转眼间,她已经由一个小女孩变成了大姑娘,时间真的过得好快。

研究生王静怡论文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第一小学)于1997年9月成立,是一所国办全日制中学(2001年9月第一小学迁出独立)。建校至今在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延瑞的带领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以崭新的办学理念和勤奋务实的作风,带领十几位教师开创出一片广阔的天地。经过8年多的努力奋斗,建成了占地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园林式校园。现有在校生1752人,教学班46个。 建校至今学校先后被批准或评为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天津市首批31所示范性高中校之一;“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称号;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会员校;天津市义务教育先进校;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依法治校先进校;天津市优秀家长学校 ;天津市中小学落实《德育规程》先进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几十项国家级和市级荣誉称号。 开发区一中近期获奖情况 在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我校贾丹、田毅同学荣获二等奖;张江卉、孔妍同学荣获三等奖;李志老师荣获指导奖。 在天津市第八届中学劳技课技能竞赛中,我校张铂同学荣获高中摄影项目第三名;吴颂子获高中组摄影优秀奖;刘欣慰、梁骁荣获初中组摄影优秀奖;指导教师张双印老师。任雪莹同学荣获计算机汉字编辑排版项目初中组第八名;李牧青荣获优秀奖;指导教师江燕老师。李远、于冰、王鹏宇等同学荣获高中电子技术项目优秀奖;张世琦、田丰、王玮玮等同学荣获初中电子技术项目优秀奖;林伟昊同学荣获家庭电路项目初中组优秀奖;杨秋晗同学荣获装潢项目初中组优秀奖。 在2004年度全国大、中、小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比赛中我校陈鼎翔同学荣获国家环保局优秀奖。 在泰达奖教金评选中,我校李婉津、崔含章、郭雪莹、贾丹同学荣获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李雅梦、周震梁、欧阳康妮、张涛、张宸、李远、黄月、李元硕、田毅、张双羽、刘之微同学荣获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发证机关:天津市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我校李岩老师的论文《在新课程理念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生物学科研究性教学初探》在2004年天津市动物学会、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包山岩老师的论文《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荣获三等奖。(发证机关:天津市动物学会、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 2004年9月,我校在天津开发区保税区第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发证机关:天津开发区保税区二运会组委会) 我校解珺瑶、程佳禾同学获得法制教育主题手抄报比赛一等奖,徐文捷、郑莹同学荣获二等奖,蔡丹蕾、杨洋、于艾卉、王雅贤、郭婧璇同学荣获三等奖,张蓝文、刘城凯、柴俊凝、闻默、赵静、苏鼎同学荣获优秀奖。(发证机关:天津开发区保税区少工委) 2004年10月,我校王静怡、仝葳老师被评为开发区保税区首届十佳辅导员。(发证机关:开发区保税区少工委) 2004年10月,我校被评为依法治校先进校。(发证机关:天津市教育局)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第一小学)于1997年9月成立,是一所国办全日制中学(2001年9月第一小学迁出独立)。建校至今在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延瑞的带领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以崭新的办学理念和勤奋务实的作风,带领十几位教师开创出一片广阔的天地。经过8年多的努力奋斗,建成了占地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园林式校园。现有在校生1752人,教学班46个。建校至今学校先后被批准或评为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天津市首批31所示范性高中校之一;“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称号;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会员校;天津市义务教育先进校;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依法治校先进校;天津市优秀家长学校 ;天津市中小学落实《德育规程》先进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几十项国家级和市级荣誉称号。开发区一中近期获奖情况在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我校贾丹、田毅同学荣获二等奖;张江卉、孔妍同学荣获三等奖;李志老师荣获指导奖。 在天津市第八届中学劳技课技能竞赛中,我校张铂同学荣获高中摄影项目第三名;吴颂子获高中组摄影优秀奖;刘欣慰、梁骁荣获初中组摄影优秀奖;指导教师张双印老师。任雪莹同学荣获计算机汉字编辑排版项目初中组第八名;李牧青荣获优秀奖;指导教师江燕老师。李远、于冰、王鹏宇等同学荣获高中电子技术项目优秀奖;张世琦、田丰、王玮玮等同学荣获初中电子技术项目优秀奖;林伟昊同学荣获家庭电路项目初中组优秀奖;杨秋晗同学荣获装潢项目初中组优秀奖。 在2004年度全国大、中、小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比赛中我校陈鼎翔同学荣获国家环保局优秀奖。在泰达奖教金评选中,我校李婉津、崔含章、郭雪莹、贾丹同学荣获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李雅梦、周震梁、欧阳康妮、张涛、张宸、李远、黄月、李元硕、田毅、张双羽、刘之微同学荣获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发证机关:天津市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我校李岩老师的论文《在新课程理念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生物学科研究性教学初探》在2004年天津市动物学会、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包山岩老师的论文《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荣获三等奖。(发证机关:天津市动物学会、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2004年9月,我校在天津开发区保税区第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发证机关:天津开发区保税区二运会组委会)我校解珺瑶、程佳禾同学获得法制教育主题手抄报比赛一等奖,徐文捷、郑莹同学荣获二等奖,蔡丹蕾、杨洋、于艾卉、王雅贤、郭婧璇同学荣获三等奖,张蓝文、刘城凯、柴俊凝、闻默、赵静、苏鼎同学荣获优秀奖。(发证机关:天津开发区保税区少工委) 2004年10月,我校王静怡、仝葳老师被评为开发区保税区首届十佳辅导员。(发证机关:开发区保税区少工委)2004年10月,我校被评为依法治校先进校。(发证机关:天津市教育局)

我觉得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有,不好说哪一个占主导地位,当然肯定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影响因素,下面具体分析。

随着每一年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的增加,使得研究生入学的难度一年比一年高,想要考上一个好一点的学校,那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这种大的报考环境下,很多学生顶着极大的压力,在这条考研道路上逆风前行,很多学生本以为考上之后压力能有所减小,可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不仅要完成比本科阶段更繁重的学业,而且还要饱受每隔一个星期或者说每隔一个月的论文以及研究课题的摧残,所以在如此大的压力下,导师的刁难必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负担,等到彻底绷不住的时候,那么他们会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

要知道毕业证与研究生而言,是指引他们前行的灯塔,是他们努力的动力,是他们无数个日日夜夜所奋斗出来的结晶,当然也是他们的一切,而导师的不送审行为意味着这个学生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此化为乌有,付之东流,再加上大多数考上研的学子都是父母的骄傲,家庭的希望,所以可想而知拿不到证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形成多么大的落差,而这种落差足以把他们逼上死亡的深渊。

如今上研究生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推免,一种是参加全国性的统考考试,对于后者,我们显然不用担心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毕竟他们可是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反观前者由于学校的原因,顺风顺水地上了研究生,而这些没有见过大风大浪的考生,面对导师的刁难,他们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很容易承受不住这种打击,最后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出格举动。

有一句话说的好叫做有阶级的地方就会有剥削,虽然研学圈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到不了阶级高低的层面,但是这里确实打实的存在着很严重的压榨和剥削,就比如说某些导师会把学生完全当做自己的私人物品,会剥夺学生一切私人空间和个人时间,然后让学生来给自己做苦力,如若有人敢反抗,那么导师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不仅奖学金以及各种补助没了,甚至有可能让你连毕业证都拿不到,所以学生根本反抗不了,然后在日复一日的压榨和剥削的生存状态下,终有一天学生会陷入到崩溃的境地,最后奔向死亡。

内心脆弱绝对是很重要的原因,现在这个社会对年轻人的压力确实很大,而心里承受能力却很差,这就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王桢上海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你的论文有你自己的目的,应该重点关注别人的论文里做的不好而你做的好的地方,再好的综述也不能直接用,而且对文章的总结也不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甚至可以是作者都没有明说你自己猜出来的。即使是同样的结论,对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对文献的组织顺序也应该不一样,比如别人的综述关注的是设计,他按照国内和国外来组织,但我关注的是仿真方法,我就要整体打乱,按照不同分系统来组织综述。如果你真觉得别人的综述直接照抄也没有违和感,你就不要关注抄袭的问题了,关注一下正文本身吧。

不会的 因为有些定律就是那几个人说,而且你的references肯定会和写同一种类型的朋友重复。你在论文中用到什么就写什么,最后不是按照A~Z的顺序排版么。不用担心,只要论文是自己写的,结构也是自己排版构思的,研究成果都是自己的,真的不用担心这个reference~~重复是非常正常的,老师也会从你的references里面看出来你论文是否学术~~如果没有引用该引用的东西,反倒你麻烦会比较大吧~嘿嘿 祝你好运希望采纳~~

王祯百科名片王祯 (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元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王祯在大德二年(1298年)制造3万余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100部。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左右著成《王祯农书》或《农书》。《农书》末并附撰《造活字印书法》,记述其木活字版印刷术。 王祯的家乡,在元初已是封建文人荟萃的地方。早在窝阔台时代,万户严实就曾经在东平“兴学养士”,当时的名士,如李昶、王磐、徐士隆、李谦等都曾在东平先后设帐授徒,培养了一批为封建王朝服务的人才,著名的有徐琰、申屠致远、孟祺等人。其中孟祺在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曾任山东西道劝农副使,曾参与编写过《农桑辑要》一书。王祯可能受其影响而开始接触农学,他在《王祯农书》中曾引用许多《农桑辑要》的资料。 王祯 关于王祯的生平活动,有据可查的史料很少,史书有记载的是他做过两任县尹。一是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在职六年;二是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调任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尹。 王祯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勤勉务实,为民办事。他在旌德县尹任内,为老百姓办过许多好事。据《旌德县志》记载,他生活俭朴,经常将薪俸捐给地方兴办学校,修建桥梁,整修道路,施舍医药,教农民种植、树艺。时人颇有好评,称赞他“惠民有为”。旌德县多山,耕地大部分是山地。有一年碰上旱灾,眼看禾苗都要旱死,农民心急如焚。王祯看到旌德县许多河流溪涧有水,想起从家乡东平来旌德县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一种水转翻车,可以把水提灌到山地里。王祯立即开动脑筋,画出图样,又召集木工、铁匠赶制,组织农民抗旱,就这样,水转翻车使旌德县几万亩山地的禾苗得救。 王祯继承了传统的“农本”思想,认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首要政事就是抓农业生产。无论是在旌德还是永丰任职,王祯劝农工作政绩斐然。所采取的方法是,每年规定农民种植桑树若干株;对麻、禾、黍等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方法,都一一加以指导;画出各种农具图形,让百姓仿造试制使用。同时,王祯“以身率先于下”、“亲执耒耜,躬务农桑”。在永丰县尹任内,王祯以奖励农业和教育为主要任务,经常购买桑树苗、棉花籽教导农民种植,鼓励他们种好庄稼。旌德、永丰两县民众对他十分敬重,念念不忘。 王祯认为,吃饭是百姓的头等大事,所以作为地方官,应该熟悉农业生产知识,否则就无法担负劝导农桑的责任,因此,他留心农事,处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每到一地,就传播先进耕作技术,引进农作物的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农具。这些做法为后来撰写《农书》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元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更加丰富,农业生产也有了更大发展。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封建统治者逐渐看到农业生产有利于封建剥削,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开始采取一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设置劝农官、建立专管农桑水利的机构司农司、等等,这从一定程度上对农书的编写产生了推动作用。所以,在这一历史时期,先后产生了几部农业科学著作。 王祯《农书》大约是在旌德县尹期间着手编写的,直到调任永丰县尹后才完成。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王祯又为这本书写了一篇自序,正式刻版发行。 王祯在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县官),任职6年,后于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调任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尹。他在县尹任内,为老百姓办过不少好事。据《旌德县志》记载,他在县尹任内,一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从未搜括过民财。不仅如此,他还捐出自己的部分薪俸,办学校、建坛庙、修桥梁、兴办了不少造福于民的公共事业。此外,他还兼施医药,救济穷苦有病的人,深受当地人民的称赞。王祯不仅是廉洁奉公的县官,而且是劝农兴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农学家。他认为作为地方官,如果不熟悉农业生产,不懂得农业知识,就难尽到劝导农桑的责任。他不仅搜罗以前的历代农书,孜孜研读,而且经常注意观察各地的农事操作和农业机具,从而为他撰写农书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对那些只知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这些人自己都不懂“农作之事”,“安能劝人”。他们常以劝农为借口,前呼后拥地下乡敲诈勒索,名为“爱民”,实是害民。他还说,这些当官的只以“骄奢为事”,从来不想一想所享用的一寸丝、一口饭都出自“野夫田妇之手”,他们横征暴敛,尽力搜括民脂民膏来养肥自己。他的言行充满了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 王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农学家之一,同汉代的■胜之、后魏的贾思勰、明代的徐光启齐名。《王祯农书》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前人在农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元朝以前农业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全面系统地解释了广义农业生产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中国先秦的农书,只在《吕氏春秋》中保存了一些片断;汉代的《■胜之书》只残存了3700字,已经无法见到它的全貌。后魏的《齐民要术》虽然具有农业全书的性质,但在整体性和系统性上不如《王祯农书》,它在总论方面,只有“耕田”和“收种”两篇,在粪田和灌溉等方面都没有专篇论述。至于“农器图谱”就更是缺如了。南宋的《陈■农书》虽然在理论体系方面有重要发展,但是囿于地区的局限性,只述及了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耕牛和蚕桑,尚不具备农业全书的性质。早于《王祯农书》40年成书的《农桑辑要》是元初官撰的农书,主要摘录元代以前农书的资料编辑而成,新的创造较少,并且主要是适应北方需要的农书。 《王祯农书》有两种版本,一种是37集本,包括“农桑通诀”6集、“百谷谱”11集、“农器图谱”20集。一种是22卷本,包括“农桑通诀”6卷、“谷谱”4卷、“农器图谱”12卷。两种本子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后者将谷谱由11集并为4卷、将农器图谱由20集并为12卷。全书约万字,插图281幅。 《王祯农书》的突出特点有四: 一是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广义的农业。《王祯农书》中的“农桑通诀”部分,可以说是农业总论。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论述了广义农业的内容和范围。开头以“农事起本”、“牛耕起本”、“蚕事起本”为题,叙述了农事和蚕桑的起源,将王祯所处时代的农业同历史的农业联系了起来,把元代的农业作为历史农业的一部分,使它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纽带。接下来以“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这一“三才”理论为指导思想,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狭义农业的各个方面。首先,它以“授时”和“地利”两篇探讨了农业生产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强调了农业生产中“时宜”和“地宜”的重要性。在尊重天时、地利等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事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专篇,概述了农业种植中的各项问题。“农桑通诀”还分列了“种植”、“畜养”、“蚕缫”等专篇,阐述林、牧、副、渔等广义农业各个方面的内容。它还以“孝弟力田”、“劝助”、“蓄积”等篇,宣扬了封建官府的重农思想和劝农措施。读完“农桑通诀”之后,使人们对广义农业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农业生产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各个方面,都能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是《王祯农书》的一大特色。 二是兼论南北农业,对南北农业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王祯农书》之前的几部重要农书,如《■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等,都是总结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陈■农书》又是专论南方农业的,只有《王祯农书》才是兼论南方和北方农业的。它对南北农业技术以及农具的异同、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比较,这是它的又一重要特色。王祯成长在我国古代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黄河下游齐鲁之地,后又长期在南方作地方官,这种条件使他对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生产都比较熟悉,所以他能从全国范围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 三是有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在《王祯农书》以前,论述农具的书有唐代陆龟蒙的《耒耜经》,其中所介绍的农具以江东犁为主,兼及耙、砺■、■碡等几种水田耕作农具,没有图。南宋曾之谨的《农器谱》(该书已经失传)所收的农具,不仅数量不及王祯的“农器图谱”多,而且也没有图。在《王祯农书》以后的重要农书,如《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虽然也有“农器图谱”,但是它们多抄自《王祯农书》,没有增加多少新内容。由此可见,《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是王祯在古农书中的一大创造。它约占全书篇幅的4/5,插图 200多幅,涉及的农具达 105种,可说是丰富多采,洋洋大观,别开生面。 四是在“百谷谱”中对植物性状的描述。《王祯农书》中的“百谷谱”,是分论各种作物栽培的。其中包括谷属、■属、蔬属、果属、竹木、杂类等内容。这一部分同其他古农书比较,多了植物性状的描述,这也是《王祯农书》的一项创举。如谷属中的梁秫,就有“其禾,茎叶似粟,其粒比粟差大,其穗带毛芒”的描述;谷属中的蜀黍,有“茎高丈余,穗大如帚,其粒黑如漆、如蛤眼”的描述;■属中的冬瓜,有“其实生苗蔓下,大者如斗而更长,皮厚而有毛,初生正青绿,经霜则白如涂粉,其中肉及子亦白”的描述;■属中的芋,有“叶如荷,长而不圆,茎微紫,乾之亦中空,根白,亦有紫者,其大如升,食之味甘,旁生子甚多,拔之则连茹而起”的描述;■属中的芡,有“叶如荷,皱而有刺,花开向日,花下结实”的描述;蔬属中的薤,有“叶似韭而阔,本丰而白深”的描述;蔬属中的韭,有“丛生、丰本、叶青、细而长、近根处白”的描述。 王祯在农学上的主要贡献有下列几方面: 1.在贯彻“时宜”和“地宜”原则方面有新的创造 王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原则,创制了“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对历法和授时问题作了简明总结。同时,他还指出:要不依历书所载月份,而用节气定月,这样就可以正确代表季节性变化;其次图中所列各月农事,只适用于一个地区,其他地区应当按照纬度和其他因素来变更。如果各地都能斟酌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这样一个农事月历,对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原则将会有重要帮助。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地宜”原则,王祯创制了一幅《全国农业情况图》。这幅图是根据全国各地的风土和农产知识绘制的,它能帮助人们辨别各地不同的土壤,以便遵循“地宜”原则,实行因土种植和因土施肥。 2.对自后魏以来我国南北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经验进行了新的总结 (1)在北方旱地耕作中强调深耕细耙。王祯认为只有“深耕易耨”才能“岁可常稔”。他不仅认为“犁深为功”,而且强调“耙熟为全功”。又说:“耙劳之功不至,而望禾稼之秀茂实栗难矣。”他还总结了先浅耕灭茬,然后再细耕多耙的新经验。(2)对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作了新的概括。王祯把北方旱地的耕作体系概括为“耕、耙、劳”。所谓“其耕种陆地者,犁而耙之,欲其土细,再犁再耙,后用劳,乃无遗功也”;所谓“犁耕既毕,则有耙劳,耙有渠疏之义,劳有盖磨之功”等,都是对北方旱地翻耕法耕作体系的概括。与此同时,王祯对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概括为“耕、耙、耖”。即所谓“南方水田,转毕则耙,耙毕则耖,故不用劳”。 (3)总结了北方旱地实行套耕的新经验。王祯提出“所耕地内,先并耕两犁,■皆内向,合一陇谓之浮■,自浮■为始,向外缴耕,终此一段,谓之一缴,一缴之外,又间作一缴,耕毕,于三缴之间,歇下一缴,却自外缴耕至中心,作一■,盖三缴中成一■也。其余欲耕平原,率皆仿此”。这是王祯对北方旱地采行内外套翻法,减少开闭垄,提高耕作质量这一新经验的总结,从而将北方旱地的耕作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4)总结了南方稻田旱作“开■作沟”的新经验。南方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因此,南方稻田在收稻之后复种旱作时,“最忌水湿”,这是实行稻麦两熟的一大障碍。经过长期探索,大约在元代,人们才创始了“开■作沟”、整地排水的经验。王祯在他的《农书》中首先总结了这个经验:“高田早熟、八月燥耕而■之,以种二麦。其法:起■为■,两■之间,自成一畎,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泄利其水,谓之腰沟,二麦既收,然后平沟畎,蓄水深耕,俗谓之再熟田也。”这一经验总结,为南方稻田实行稻麦两熟、夺取稻麦双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然是南方稻区夺取二熟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5)强调“秋耕为主,春耕为辅”的原则。北方旱地有春旱多风,夏秋多雨的气候特点,为了适应这个气候特点,以便保墒防旱。王祯引用《韩氏直说》中总结的经验:“凡地除种麦外,并宜秋耕。秋耕之地、荒草自少,极省锄功,如牛力不及,不能尽秋耕者,除种粟地外,其余黍豆等地,春耕亦可。”提出了秋耕为主,春耕为辅的原则。 3.开辟“粪壤”和“灌溉”专篇,将增肥和灌水摆上农业增产的重要地位 在王祯以前的重要农书中,大都没把增肥和灌溉放在重要地位,如《■胜之书》和《齐民要术》中的农业总论部分都没有谈到增肥和灌溉问题,只是在各论部分中才谈到,可见肥水问题在农业增产中仍然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及至南宋的《陈■农书》虽列有“粪田之宜”专篇,却重在理论阐述,实践性较差。《王祯农书》不仅将“粪壤”和“灌溉”摆在“农桑通诀”这个总论的重要位置上,而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发展。 (1)粪壤理论的新发展。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本质区别,在于自然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而农业土壤不仅具有自然肥力,并且具有人工肥力,而“粪田”则是人工肥力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粪壤”二字的深刻含义,就在于它表达了“农业土壤”的本质特征。正象王祯所说的:“田有良薄、土有肥硗,耕农之事、粪壤为急。粪壤者,所以变薄田为良田,化硗土为肥土也。”王祯还继承和发扬了《陈■农书》中提出的“地力常新”理论,他指出:“所有之田,岁岁种之,土敝气衰,生物不遂,为农者,必储粪朽以粪之,则地力常新壮,而收获不减。”王祯还首先阐发了施肥是化无用为有用的思想,他说:“夫埽除之猥,腐朽之物,人视之而轻乎,田得之为膏润,唯务本者知之。” (2)广辟肥源的新努力。要增施粪肥,必须广辟肥源。王祯提到的肥源有苗粪、草粪、火粪、大粪、小便、泥粪、旧墙土、草木灰、糠秕、谷壳、腐草、败叶、泔水、马蹄羊角灰、沃鱼水、沟泥水、淘米水、禽兽毛羽亲肌之物等,比以前农书中提到的肥源大为增加。王祯不仅特别重视绿肥的应用,而且称栽培绿肥为“苗粪”,称野生绿肥为“草粪”,首次对它们进行了区分。 (3)积肥沤粪的新措施。为了增积粪肥,王祯提出了设置常年积肥车的新措施。他说:“农圃之家,欲要计置粪壤,须用一人一牛或驴,驾双轮小车一辆,诸处搬运积粪,月日既久,积少成多,施之种艺稼穑倍收。”为使粪肥腐熟,提高肥效,王祯提出了田头沤粪的主张:“南方治田之家,常于田头置砖槛窖,熟而后用之,其田甚美。北方农家亦宜效此,利可十倍。” (4)对农田灌溉的新认识。王祯在“农桑通诀”中专辟“灌溉篇”,把农田灌溉摆在重要地位。他通过追溯古代治水和修筑沟洫的情况,说明兴修农田水利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通过列举古代水利工程的遗迹,以及难以数计的中小型水利工程,说明“兴废修坏”是发展农田水利的重要途径;又介绍了多种引水方法,指出各种地势引水灌溉的方法;并总结了围田和圩田的经验,指出南方“水乡泽国”兴水利、除水害的途径。王祯在“农器图谱·灌溉门”中还介绍了翻车、筒车、牛转翻车、水转翻车、高转筒车、水转高车、戽斗、刮车、桔槔、辘轳等水利灌溉的工具和器械,以及水栅、水闸、陂塘、水塘的效用和做法。并且指出,这些设施不但可以灌溉农田,而且“又得通济舟楫,转激碾■”,陂塘“又可畜育鱼鳖,栽种菱藕之类”,实现水的综合利用,做到灌溉、航运、水力、水产的结合。 4.专辟“田制门”系统总结了几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 (1)区田法的重要变化。《王祯农书》中所载的区田法,与《■胜之书》中所载相比较,有三个重要变化:其一,《■胜之书》中所载的区田法有带状区田和方形区田两种方式,而《王祯农书》中所载的区田法只有方形区田一种方式。其二,■胜之所说的方形区田有上、中、下三种方式,而王祯的方形区田已简化为一种方式,并将■胜之时6至9寸见方的小区改为1尺半见方的大区;同时缩小区间的距离,扩大了土地利用面积。其三,元代的区田增加了间套复种的内容。 (2)对南方几种特殊土地利用经验的系统总结。由于女真铁骑的南侵,宋代中原人民不堪战乱的侵扰,大量南迁,“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迫使人们开展了“与水争田”和“与山争地”的斗争。因此,自宋代以后,在南方各地出现了围田、圩田、柜田、涂田、架田、沙田、梯田等几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及至元代,王祯在他的《农书》里首次系统地总结了这些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这是王祯在农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5.积极宣传和推广新创制的农业机具,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在古农书中是一项创举。它所收集的105种农具都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对它们的发展历史、形制和操作方法都作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对新创制的农具作了大力宣传和推广,这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着重介绍宋、元间新创制,并载入“农器图谱”的农业机具。 (1)新创制的耕耘器具。■刀,是开荒时走在犁的前面,用以割除芦苇,清除障碍,提高工效的工具。铁搭,适应南方水田土壤的耕垦工具,一般具有六齿或四齿。秧马,能行于泥中,便于水田作业的工具。耘荡,适于水田中耕除草的耕耘工具。耘爪,用竹管加上铁尖套在手指上,用以耘田的工具。耧锄,华北平原用于畜力耕耘的器具,一天可耘田20亩,工效很高。镫锄,用于中耕除草的工具,由于它没有两刃角,在锄草时不易伤禾苗。粪耧,在耧车上附加施种肥的装置,用以施种肥。瓠种,在瓠上安木柄,瓠下安木嘴,用于垄畔播种的工具。砘车,在耧车后边配上石制砘车,能沿耧脚所开的沟进行镇压,能使种土相亲,有利于发芽出苗。 (2)新创制的收获农具。推镰,这种用木做成横架及长柄,并安上小轮进行收割的农具,比一般的镰刀可提高工效好几倍。麦绰,是将长镰形的麦钐装置在一个簸箕形的麦绰上面,在木柄和轴上系以绳索,一手执绳、一手执轴,收割麦子既整齐又快。在麦绰的后面带着4个小轮的麦笼及拖杷。使用这种收割器,一天的收割量比用其他工具多几倍,并且很适合在较大的地块上工作。其他如收割水稻的钹,割麦穗的捃刀,割谷穗的鉴刀等,对提高收割工效也起了重要作用。 (3)新创制的灌溉机具。在《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中,可以看到7种新创制的灌溉机械。 翻车,即龙骨车,是往高处提水的工具。水转翻车,其制与人踏翻车相同。于流水岸边掘一狭堑,置车于内,车之踏轴外端做一竖轮,竖轮之旁架木立轴,置二卧轮,其上轮适于车头竖轮辐支相间,乃擗水傍激,下轮即转,则上轮随拨车头竖轮,而翻车随转,倒水上岸,这是水力翻车。牛转翻车,在无流水处用之。下轮置于车傍岸上,用牛拽转轮轴,则翻车随转。这种翻车的工效大于人力翻车一倍。驴转筒车,就是水转筒车,但于转轴外端别造竖轮,竖轮之侧,岸上复置卧轮,与前牛转翻车之制无异。这种水车适于在“临坎井”或“积水渊潭”处使用。高转筒车,其高以10丈为准,如田高岸深,或田在山上,皆可及之。水转高车,遇有流水岸侧,欲用高水,可用此车,其车亦高转筒车之制,但于下轮轴端别作竖轮,傍用卧轮拨之。刮车,是上水轮,其轮高可5尺,辐头阔止6寸,如水陂下田,可用此具。 这几种水车的原动力:翻车和刮车用人力;水转翻车、水转高车和高转筒车用水力;牛转翻车和驴转翻车用畜力。可见在元代不仅已利用人力、畜力以及水力进行灌溉,更为难得的是,这一时期已经较广泛地利用机械原理,特别是对齿轮轮系的利用。 (4)新创制的农产加工机械。《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中记载的连二水磨、水转连磨、水击面罗、水轮三事等,都是元代新创制的高效率的农产加工机械。如水转连磨“或作碓碾,日得谷食,可给千家”。水轮三事,用一台机械可以发挥磨、砻、碾的作用。 以上这些创造和革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在生产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农器图谱”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积极宣传和推广这些新创制的农业机具,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 6.在发展林、牧、副、渔各业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1)在发展林业方面,“农桑通诀·种植篇”首先通过介绍历史上发展林业的成功经验,阐述了发展林业是“利博”和“兴国”的大事,不可缓。王祯将其发展重点放在栽桑、种果和材木等几方面。关于栽桑,王祯介绍了桑树的种类、性质、繁殖,以及施肥、修剪等管理方法;在种植材木和果树方面,王祯介绍了前人种植材木和果树的“明效”,以及移栽树木的方法,并着重介绍了桑树和果树的六种嫁接方法:即身接、根接、皮接、枝接、靥接、搭接。王祯在“百谷谱·果属”中介绍了梨、桃、李、梅、杏、柰、林檎、枣、栗、柿、荔枝、龙眼、橄榄、石榴、桔、柑、橙、银杏等南北果树的栽培方法。在“百谷谱·竹木”中则介绍了竹、松、杉、柏、桧、榆、柳、柞、楝、楮等林木的栽培管理方法,为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了技术经验。 (2)在发展牧业方面,“农桑通诀·畜养篇”总结了养马、牛、羊、猪、鸡、鹅、鸭的经验。在养马方面,王祯继承和发扬了“食有三刍,饮有三时”的经验。在养牛方面,王祯认为“养牛,必有爱重之心”,然后才能“视牛之饥渴,犹己之饥渴;视牛之困苦羸瘠,犹己之困苦羸瘠;视牛之疫疠若己之有疾;视牛之孕育若己之有子也”。如果能这样,牛就一定蕃盛,还怕什么田地荒芜呢?王祯认为要养好牛,就要在“勿犯寒暑”、“勿使太劳”、“时其饥饱”、“节其作息”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要准备充足的饲料,并及时为牛治病。在养猪方面,王祯总结了不少新经验,其一,是江南水地可以“取萍藻及近水诸物”作饲料;其二,是江北陆地,可种马齿;其三,是占山皆用橡食、或食药苗;其四,创始了发酵饲料,即“用之时,铡切,以泔糟等水,浸于大槛中,令酸黄或拌麸糠杂饲之”。在养鸡、鸭、鹅方面,王祯也总结了一些新经验。 在养蚕、养鱼、养蜂方面,王祯在“农桑通诀·畜养·蚕缫”中总结了养蚕、养鱼、养蜂的经验。如养蚕,王祯总结了择种收种、保存蚕种、饲养管理、调节室温、分抬簇蚕等经验。在养鱼和养蜂方面,王祯也继承和发展了前人著作中所总结的养殖方法。 7.在其他方面的贡献 王祯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农学家,而且是一位精巧的机械设计制造家和印刷技术的革新家,还是一位诗人。王祯在机械设计上颇有造诣。他设计和绘制了大量比较复杂的农业机具图,并对一些早已失传的机械,多方征求研究,使其复原,有的还进行了改造。如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炼铁用的“水排”鼓风技术,到元代时已经失传,王祯经过长期反复研究,终于搞清了“水排”的构造原理,并绘制成图,载入“农器图谱”中。在复原过程中,他还把原来用皮橐鼓凤,改为类似风箱的木扇鼓风。这既节省了费用,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冶炼技术。这项复制和改革在我国古代冶铁史上有重大意义。 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革新,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北宋时毕■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但这项发明直到元代尚未得到推广,当时仍在大量使用雕板印刷术。这种方法不但费工费时,而且所刻雕板一旦印刷完毕大多废弃无用。王祯为了使他的农书早日出版,便在毕■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进行木活字印刷的试验研究,终于取得成功。这一方法既节省人力和时间,又可提高印刷效率。转轮排字法,是王祯的另一发明。他发现木活字在拣字过程中,几万个木活字一字排开,人们穿梭来往很不方便,于是他就设计制造了转轮排字盘,从而为提高拣字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条件。

王祯 (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元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王祯在大德二年(1298年)制造3万余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100部。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左右著成《王祯农书》或《农书》。《农书》末并附撰《造活字印书法》,记述其木活字版印刷术。 王祯的家乡,在元初已是封建文人荟萃的地方。早在窝阔台时代,万户严实就曾经在东平“兴学养士”,当时的名士,如李昶、王磐、徐士隆、李谦等都曾在东平先后设帐授徒,培养了一批为封建王朝服务的人才,著名的有徐琰、申屠致远、孟祺等人。其中孟祺在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曾任山东西道劝农副使,曾参与编写过《农桑辑要》一书。王祯可能受其影响而开始接触农学,他在《王祯农书》中曾引用许多《农桑辑要》的资料。 王祯 关于王祯的生平活动,有据可查的史料很少,史书有记载的是他做过两任县尹。一是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在职六年;二是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调任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尹。 王祯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勤勉务实,为民办事。他在旌德县尹任内,为老百姓办过许多好事。据《旌德县志》记载,他生活俭朴,经常将薪俸捐给地方兴办学校,修建桥梁,整修道路,施舍医药,教农民种植、树艺。时人颇有好评,称赞他“惠民有为”。旌德县多山,耕地大部分是山地。有一年碰上旱灾,眼看禾苗都要旱死,农民心急如焚。王祯看到旌德县许多河流溪涧有水,想起从家乡东平来旌德县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一种水转翻车,可以把水提灌到山地里。王祯立即开动脑筋,画出图样,又召集木工、铁匠赶制,组织农民抗旱,就这样,水转翻车使旌德县几万亩山地的禾苗得救。 王祯继承了传统的“农本”思想,认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首要政事就是抓农业生产。无论是在旌德还是永丰任职,王祯劝农工作政绩斐然。所采取的方法是,每年规定农民种植桑树若干株;对麻、禾、黍等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方法,都一一加以指导;画出各种农具图形,让百姓仿造试制使用。同时,王祯“以身率先于下”、“亲执耒耜,躬务农桑”。在永丰县尹任内,王祯以奖励农业和教育为主要任务,经常购买桑树苗、棉花籽教导农民种植,鼓励他们种好庄稼。旌德、永丰两县民众对他十分敬重,念念不忘。 王祯认为,吃饭是百姓的头等大事,所以作为地方官,应该熟悉农业生产知识,否则就无法担负劝导农桑的责任,因此,他留心农事,处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每到一地,就传播先进耕作技术,引进农作物的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农具。这些做法为后来撰写《农书》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元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更加丰富,农业生产也有了更大发展。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封建统治者逐渐看到农业生产有利于封建剥削,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开始采取一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设置劝农官、建立专管农桑水利的机构司农司、等等,这从一定程度上对农书的编写产生了推动作用。所以,在这一历史时期,先后产生了几部农业科学著作。 王祯《农书》大约是在旌德县尹期间着手编写的,直到调任永丰县尹后才完成。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王祯又为这本书写了一篇自序,正式刻版发行。 王祯在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县官),任职6年,后于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调任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尹。他在县尹任内,为老百姓办过不少好事。据《旌德县志》记载,他在县尹任内,一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从未搜括过民财。不仅如此,他还捐出自己的部分薪俸,办学校、建坛庙、修桥梁、兴办了不少造福于民的公共事业。此外,他还兼施医药,救济穷苦有病的人,深受当地人民的称赞。王祯不仅是廉洁奉公的县官,而且是劝农兴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农学家。他认为作为地方官,如果不熟悉农业生产,不懂得农业知识,就难尽到劝导农桑的责任。他不仅搜罗以前的历代农书,孜孜研读,而且经常注意观察各地的农事操作和农业机具,从而为他撰写农书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对那些只知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这些人自己都不懂“农作之事”,“安能劝人”。他们常以劝农为借口,前呼后拥地下乡敲诈勒索,名为“爱民”,实是害民。他还说,这些当官的只以“骄奢为事”,从来不想一想所享用的一寸丝、一口饭都出自“野夫田妇之手”,他们横征暴敛,尽力搜括民脂民膏来养肥自己。他的言行充满了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 王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农学家之一,同汉代的■胜之、后魏的贾思勰、明代的徐光启齐名。《王祯农书》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前人在农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元朝以前农业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全面系统地解释了广义农业生产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中国先秦的农书,只在《吕氏春秋》中保存了一些片断;汉代的《■胜之书》只残存了3700字,已经无法见到它的全貌。后魏的《齐民要术》虽然具有农业全书的性质,但在整体性和系统性上不如《王祯农书》,它在总论方面,只有“耕田”和“收种”两篇,在粪田和灌溉等方面都没有专篇论述。至于“农器图谱”就更是缺如了。南宋的《陈■农书》虽然在理论体系方面有重要发展,但是囿于地区的局限性,只述及了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耕牛和蚕桑,尚不具备农业全书的性质。早于《王祯农书》40年成书的《农桑辑要》是元初官撰的农书,主要摘录元代以前农书的资料编辑而成,新的创造较少,并且主要是适应北方需要的农书。 《王祯农书》有两种版本,一种是37集本,包括“农桑通诀”6集、“百谷谱”11集、“农器图谱”20集。一种是22卷本,包括“农桑通诀”6卷、“谷谱”4卷、“农器图谱”12卷。两种本子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后者将谷谱由11集并为4卷、将农器图谱由20集并为12卷。全书约万字,插图281幅。 《王祯农书》的突出特点有四: 一是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广义的农业。《王祯农书》中的“农桑通诀”部分,可以说是农业总论。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论述了广义农业的内容和范围。开头以“农事起本”、“牛耕起本”、“蚕事起本”为题,叙述了农事和蚕桑的起源,将王祯所处时代的农业同历史的农业联系了起来,把元代的农业作为历史农业的一部分,使它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纽带。接下来以“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这一“三才”理论为指导思想,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狭义农业的各个方面。首先,它以“授时”和“地利”两篇探讨了农业生产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强调了农业生产中“时宜”和“地宜”的重要性。在尊重天时、地利等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事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专篇,概述了农业种植中的各项问题。“农桑通诀”还分列了“种植”、“畜养”、“蚕缫”等专篇,阐述林、牧、副、渔等广义农业各个方面的内容。它还以“孝弟力田”、“劝助”、“蓄积”等篇,宣扬了封建官府的重农思想和劝农措施。读完“农桑通诀”之后,使人们对广义农业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农业生产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各个方面,都能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是《王祯农书》的一大特色。 二是兼论南北农业,对南北农业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王祯农书》之前的几部重要农书,如《■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等,都是总结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陈■农书》又是专论南方农业的,只有《王祯农书》才是兼论南方和北方农业的。它对南北农业技术以及农具的异同、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比较,这是它的又一重要特色。王祯成长在我国古代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黄河下游齐鲁之地,后又长期在南方作地方官,这种条件使他对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生产都比较熟悉,所以他能从全国范围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 三是有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在《王祯农书》以前,论述农具的书有唐代陆龟蒙的《耒耜经》,其中所介绍的农具以江东犁为主,兼及耙、砺■、■碡等几种水田耕作农具,没有图。南宋曾之谨的《农器谱》(该书已经失传)所收的农具,不仅数量不及王祯的“农器图谱”多,而且也没有图。在《王祯农书》以后的重要农书,如《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虽然也有“农器图谱”,但是它们多抄自《王祯农书》,没有增加多少新内容。由此可见,《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是王祯在古农书中的一大创造。它约占全书篇幅的4/5,插图 200多幅,涉及的农具达 105种,可说是丰富多采,洋洋大观,别开生面。 四是在“百谷谱”中对植物性状的描述。《王祯农书》中的“百谷谱”,是分论各种作物栽培的。其中包括谷属、■属、蔬属、果属、竹木、杂类等内容。这一部分同其他古农书比较,多了植物性状的描述,这也是《王祯农书》的一项创举。如谷属中的梁秫,就有“其禾,茎叶似粟,其粒比粟差大,其穗带毛芒”的描述;谷属中的蜀黍,有“茎高丈余,穗大如帚,其粒黑如漆、如蛤眼”的描述;■属中的冬瓜,有“其实生苗蔓下,大者如斗而更长,皮厚而有毛,初生正青绿,经霜则白如涂粉,其中肉及子亦白”的描述;■属中的芋,有“叶如荷,长而不圆,茎微紫,乾之亦中空,根白,亦有紫者,其大如升,食之味甘,旁生子甚多,拔之则连茹而起”的描述;■属中的芡,有“叶如荷,皱而有刺,花开向日,花下结实”的描述;蔬属中的薤,有“叶似韭而阔,本丰而白深”的描述;蔬属中的韭,有“丛生、丰本、叶青、细而长、近根处白”的描述。 王祯在农学上的主要贡献有下列几方面: 1.在贯彻“时宜”和“地宜”原则方面有新的创造 王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原则,创制了“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对历法和授时问题作了简明总结。同时,他还指出:要不依历书所载月份,而用节气定月,这样就可以正确代表季节性变化;其次图中所列各月农事,只适用于一个地区,其他地区应当按照纬度和其他因素来变更。如果各地都能斟酌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这样一个农事月历,对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原则将会有重要帮助。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地宜”原则,王祯创制了一幅《全国农业情况图》。这幅图是根据全国各地的风土和农产知识绘制的,它能帮助人们辨别各地不同的土壤,以便遵循“地宜”原则,实行因土种植和因土施肥。 2.对自后魏以来我国南北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经验进行了新的总结 (1)在北方旱地耕作中强调深耕细耙。王祯认为只有“深耕易耨”才能“岁可常稔”。他不仅认为“犁深为功”,而且强调“耙熟为全功”。又说:“耙劳之功不至,而望禾稼之秀茂实栗难矣。”他还总结了先浅耕灭茬,然后再细耕多耙的新经验。(2)对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作了新的概括。王祯把北方旱地的耕作体系概括为“耕、耙、劳”。所谓“其耕种陆地者,犁而耙之,欲其土细,再犁再耙,后用劳,乃无遗功也”;所谓“犁耕既毕,则有耙劳,耙有渠疏之义,劳有盖磨之功”等,都是对北方旱地翻耕法耕作体系的概括。与此同时,王祯对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概括为“耕、耙、耖”。即所谓“南方水田,转毕则耙,耙毕则耖,故不用劳”。 (3)总结了北方旱地实行套耕的新经验。王祯提出“所耕地内,先并耕两犁,■皆内向,合一陇谓之浮■,自浮■为始,向外缴耕,终此一段,谓之一缴,一缴之外,又间作一缴,耕毕,于三缴之间,歇下一缴,却自外缴耕至中心,作一■,盖三缴中成一■也。其余欲耕平原,率皆仿此”。这是王祯对北方旱地采行内外套翻法,减少开闭垄,提高耕作质量这一新经验的总结,从而将北方旱地的耕作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4)总结了南方稻田旱作“开■作沟”的新经验。南方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因此,南方稻田在收稻之后复种旱作时,“最忌水湿”,这是实行稻麦两熟的一大障碍。经过长期探索,大约在元代,人们才创始了“开■作沟”、整地排水的经验。王祯在他的《农书》中首先总结了这个经验:“高田早熟、八月燥耕而■之,以种二麦。其法:起■为■,两■之间,自成一畎,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泄利其水,谓之腰沟,二麦既收,然后平沟畎,蓄水深耕,俗谓之再熟田也。”这一经验总结,为南方稻田实行稻麦两熟、夺取稻麦双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然是南方稻区夺取二熟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5)强调“秋耕为主,春耕为辅”的原则。北方旱地有春旱多风,夏秋多雨的气候特点,为了适应这个气候特点,以便保墒防旱。王祯引用《韩氏直说》中总结的经验:“凡地除种麦外,并宜秋耕。秋耕之地、荒草自少,极省锄功,如牛力不及,不能尽秋耕者,除种粟地外,其余黍豆等地,春耕亦可。”提出了秋耕为主,春耕为辅的原则。 3.开辟“粪壤”和“灌溉”专篇,将增肥和灌水摆上农业增产的重要地位 在王祯以前的重要农书中,大都没把增肥和灌溉放在重要地位,如《■胜之书》和《齐民要术》中的农业总论部分都没有谈到增肥和灌溉问题,只是在各论部分中才谈到,可见肥水问题在农业增产中仍然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及至南宋的《陈■农书》虽列有“粪田之宜”专篇,却重在理论阐述,实践性较差。《王祯农书》不仅将“粪壤”和“灌溉”摆在“农桑通诀”这个总论的重要位置上,而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发展。 (1)粪壤理论的新发展。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本质区别,在于自然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而农业土壤不仅具有自然肥力,并且具有人工肥力,而“粪田”则是人工肥力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粪壤”二字的深刻含义,就在于它表达了“农业土壤”的本质特征。正象王祯所说的:“田有良薄、土有肥硗,耕农之事、粪壤为急。粪壤者,所以变薄田为良田,化硗土为肥土也。”王祯还继承和发扬了《陈■农书》中提出的“地力常新”理论,他指出:“所有之田,岁岁种之,土敝气衰,生物不遂,为农者,必储粪朽以粪之,则地力常新壮,而收获不减。”王祯还首先阐发了施肥是化无用为有用的思想,他说:“夫埽除之猥,腐朽之物,人视之而轻乎,田得之为膏润,唯务本者知之。” (2)广辟肥源的新努力。要增施粪肥,必须广辟肥源。王祯提到的肥源有苗粪、草粪、火粪、大粪、小便、泥粪、旧墙土、草木灰、糠秕、谷壳、腐草、败叶、泔水、马蹄羊角灰、沃鱼水、沟泥水、淘米水、禽兽毛羽亲肌之物等,比以前农书中提到的肥源大为增加。王祯不仅特别重视绿肥的应用,而且称栽培绿肥为“苗粪”,称野生绿肥为“草粪”,首次对它们进行了区分。 (3)积肥沤粪的新措施。为了增积粪肥,王祯提出了设置常年积肥车的新措施。他说:“农圃之家,欲要计置粪壤,须用一人一牛或驴,驾双轮小车一辆,诸处搬运积粪,月日既久,积少成多,施之种艺稼穑倍收。”为使粪肥腐熟,提高肥效,王祯提出了田头沤粪的主张:“南方治田之家,常于田头置砖槛窖,熟而后用之,其田甚美。北方农家亦宜效此,利可十倍。” (4)对农田灌溉的新认识。王祯在“农桑通诀”中专辟“灌溉篇”,把农田灌溉摆在重要地位。他通过追溯古代治水和修筑沟洫的情况,说明兴修农田水利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通过列举古代水利工程的遗迹,以及难以数计的中小型水利工程,说明“兴废修坏”是发展农田水利的重要途径;又介绍了多种引水方法,指出各种地势引水灌溉的方法;并总结了围田和圩田的经验,指出南方“水乡泽国”兴水利、除水害的途径。王祯在“农器图谱·灌溉门”中还介绍了翻车、筒车、牛转翻车、水转翻车、高转筒车、水转高车、戽斗、刮车、桔槔、辘轳等水利灌溉的工具和器械,以及水栅、水闸、陂塘、水塘的效用和做法。并且指出,这些设施不但可以灌溉农田,而且“又得通济舟楫,转激碾■”,陂塘“又可畜育鱼鳖,栽种菱藕之类”,实现水的综合利用,做到灌溉、航运、水力、水产的结合。 4.专辟“田制门”系统总结了几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 (1)区田法的重要变化。《王祯农书》中所载的区田法,与《■胜之书》中所载相比较,有三个重要变化:其一,《■胜之书》中所载的区田法有带状区田和方形区田两种方式,而《王祯农书》中所载的区田法只有方形区田一种方式。其二,■胜之所说的方形区田有上、中、下三种方式,而王祯的方形区田已简化为一种方式,并将■胜之时6至9寸见方的小区改为1尺半见方的大区;同时缩小区间的距离,扩大了土地利用面积。其三,元代的区田增加了间套复种的内容。 (2)对南方几种特殊土地利用经验的系统总结。由于女真铁骑的南侵,宋代中原人民不堪战乱的侵扰,大量南迁,“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迫使人们开展了“与水争田”和“与山争地”的斗争。因此,自宋代以后,在南方各地出现了围田、圩田、柜田、涂田、架田、沙田、梯田等几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及至元代,王祯在他的《农书》里首次系统地总结了这些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这是王祯在农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5.积极宣传和推广新创制的农业机具,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在古农书中是一项创举。它所收集的105种农具都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对它们的发展历史、形制和操作方法都作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对新创制的农具作了大力宣传和推广,这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着重介绍宋、元间新创制,并载入“农器图谱”的农业机具。 (1)新创制的耕耘器具。■刀,是开荒时走在犁的前面,用以割除芦苇,清除障碍,提高工效的工具。铁搭,适应南方水田土壤的耕垦工具,一般具有六齿或四齿。秧马,能行于泥中,便于水田作业的工具。耘荡,适于水田中耕除草的耕耘工具。耘爪,用竹管加上铁尖套在手指上,用以耘田的工具。耧锄,华北平原用于畜力耕耘的器具,一天可耘田20亩,工效很高。镫锄,用于中耕除草的工具,由于它没有两刃角,在锄草时不易伤禾苗。粪耧,在耧车上附加施种肥的装置,用以施种肥。瓠种,在瓠上安木柄,瓠下安木嘴,用于垄畔播种的工具。砘车,在耧车后边配上石制砘车,能沿耧脚所开的沟进行镇压,能使种土相亲,有利于发芽出苗。 (2)新创制的收获农具。推镰,这种用木做成横架及长柄,并安上小轮进行收割的农具,比一般的镰刀可提高工效好几倍。麦绰,是将长镰形的麦钐装置在一个簸箕形的麦绰上面,在木柄和轴上系以绳索,一手执绳、一手执轴,收割麦子既整齐又快。在麦绰的后面带着4个小轮的麦笼及拖杷。使用这种收割器,一天的收割量比用其他工具多几倍,并且很适合在较大的地块上工作。其他如收割水稻的钹,割麦穗的捃刀,割谷穗的鉴刀等,对提高收割工效也起了重要作用。 (3)新创制的灌溉机具。在《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中,可以看到7种新创制的灌溉机械。 翻车,即龙骨车,是往高处提水的工具。水转翻车,其制与人踏翻车相同。于流水岸边掘一狭堑,置车于内,车之踏轴外端做一竖轮,竖轮之旁架木立轴,置二卧轮,其上轮适于车头竖轮辐支相间,乃擗水傍激,下轮即转,则上轮随拨车头竖轮,而翻车随转,倒水上岸,这是水力翻车。牛转翻车,在无流水处用之。下轮置于车傍岸上,用牛拽转轮轴,则翻车随转。这种翻车的工效大于人力翻车一倍。驴转筒车,就是水转筒车,但于转轴外端别造竖轮,竖轮之侧,岸上复置卧轮,与前牛转翻车之制无异。这种水车适于在“临坎井”或“积水渊潭”处使用。高转筒车,其高以10丈为准,如田高岸深,或田在山上,皆可及之。水转高车,遇有流水岸侧,欲用高水,可用此车,其车亦高转筒车之制,但于下轮轴端别作竖轮,傍用卧轮拨之。刮车,是上水轮,其轮高可5尺,辐头阔止6寸,如水陂下田,可用此具。 这几种水车的原动力:翻车和刮车用人力;水转翻车、水转高车和高转筒车用水力;牛转翻车和驴转翻车用畜力。可见在元代不仅已利用人力、畜力以及水力进行灌溉,更为难得的是,这一时期已经较广泛地利用机械原理,特别是对齿轮轮系的利用。 (4)新创制的农产加工机械。《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中记载的连二水磨、水转连磨、水击面罗、水轮三事等,都是元代新创制的高效率的农产加工机械。如水转连磨“或作碓碾,日得谷食,可给千家”。水轮三事,用一台机械可以发挥磨、砻、碾的作用。 以上这些创造和革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在生产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农器图谱”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积极宣传和推广这些新创制的农业机具,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 6.在发展林、牧、副、渔各业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1)在发展林业方面,“农桑通诀·种植篇”首先通过介绍历史上发展林业的成功经验,阐述了发展林业是“利博”和“兴国”的大事,不可缓。王祯将其发展重点放在栽桑、种果和材木等几方面。关于栽桑,王祯介绍了桑树的种类、性质、繁殖,以及施肥、修剪等管理方法;在种植材木和果树方面,王祯介绍了前人种植材木和果树的“明效”,以及移栽树木的方法,并着重介绍了桑树和果树的六种嫁接方法:即身接、根接、皮接、枝接、靥接、搭接。王祯在“百谷谱·果属”中介绍了梨、桃、李、梅、杏、柰、林檎、枣、栗、柿、荔枝、龙眼、橄榄、石榴、桔、柑、橙、银杏等南北果树的栽培方法。在“百谷谱·竹木”中则介绍了竹、松、杉、柏、桧、榆、柳、柞、楝、楮等林木的栽培管理方法,为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了技术经验。 (2)在发展牧业方面,“农桑通诀·畜养篇”总结了养马、牛、羊、猪、鸡、鹅、鸭的经验。在养马方面,王祯继承和发扬了“食有三刍,饮有三时”的经验。在养牛方面,王祯认为“养牛,必有爱重之心”,然后才能“视牛之饥渴,犹己之饥渴;视牛之困苦羸瘠,犹己之困苦羸瘠;视牛之疫疠若己之有疾;视牛之孕育若己之有子也”。如果能这样,牛就一定蕃盛,还怕什么田地荒芜呢?王祯认为要养好牛,就要在“勿犯寒暑”、“勿使太劳”、“时其饥饱”、“节其作息”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要准备充足的饲料,并及时为牛治病。在养猪方面,王祯总结了不少新经验,其一,是江南水地可以“取萍藻及近水诸物”作饲料;其二,是江北陆地,可种马齿;其三,是占山皆用橡食、或食药苗;其四,创始了发酵饲料,即“用之时,铡切,以泔糟等水,浸于大槛中,令酸黄或拌麸糠杂饲之”。在养鸡、鸭、鹅方面,王祯也总结了一些新经验。 在养蚕、养鱼、养蜂方面,王祯在“农桑通诀·畜养·蚕缫”中总结了养蚕、养鱼、养蜂的经验。如养蚕,王祯总结了择种收种、保存蚕种、饲养管理、调节室温、分抬簇蚕等经验。在养鱼和养蜂方面,王祯也继承和发展了前人著作中所总结的养殖方法。 7.在其他方面的贡献 王祯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农学家,而且是一位精巧的机械设计制造家和印刷技术的革新家,还是一位诗人。王祯在机械设计上颇有造诣。他设计和绘制了大量比较复杂的农业机具图,并对一些早已失传的机械,多方征求研究,使其复原,有的还进行了改造。如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炼铁用的“水排”鼓风技术,到元代时已经失传,王祯经过长期反复研究,终于搞清了“水排”的构造原理,并绘制成图,载入“农器图谱”中。在复原过程中,他还把原来用皮橐鼓凤,改为类似风箱的木扇鼓风。这既节省了费用,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冶炼技术。这项复制和改革在我国古代冶铁史上有重大意义。 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革新,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北宋时毕■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但这项发明直到元代尚未得到推广,当时仍在大量使用雕板印刷术。这种方法不但费工费时,而且所刻雕板一旦印刷完毕大多废弃无用。王祯为了使他的农书早日出版,便在毕■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进行木活字印刷的试验研究,终于取得成功。这一方法既节省人力和时间,又可提高印刷效率。转轮排字法,是王祯的另一发明。他发现木活字在拣字过程中,几万个木活字一字排开,人们穿梭来往很不方便,于是他就设计制造了转轮排字盘,从而为提高拣字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条件

王德华谈研究生论文

1、《屈骚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9月版2、《屈骚精神与儒家理想人格冲突融合的历史考察》《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3、《东汉前期赋颂二体的互渗与散体大赋的走向》《文学遗产》2004年第4期4、《日本金泽文库骚类残卷离骚经小序解辨》《文献》1999年第4期5、《东晋文学的主题变迁与地域分布》《浙江大学学报》2006第1期

嘿,你的毕业论文写得怎么样了?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不仅要选题新颖有意义,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把握。题目如何起?怎么写前言?参考文献怎么标?......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王德华老师从题目、摘要、英文摘要、前言等十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写好论文,希望需要的小伙伴们可以从中受益~题目学位论文题目要简明、确切,不罗唆,不冗长。评委或读者一看题目就知道你的主要工作。可以突出一点,但不要将不是很密切的几个内容都写在一个题目上。还有些论文是几个不相干的内容,这样题目就更难定了(这种设计本来就先天不足)。不管怎样,一个题目就是一个主题,只能有所舍取。如果都罗列上,实在是不伦不类。还有些论文是一个大主题下的一点点工作,如果需要,可以以副标题的形式给出更多的信息。特别提醒:注意论文题目可千万不要有错别字,尤其是在封面上。摘要简明扼要是主要的。摘要是一篇论文的浓缩和精华。内行的人看摘要就知道你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外行的人也能了解你做了什么,得到了那些重要发现。因此,选题的意义(理论和应用),用什么方法(尤其是先进设备和技术)做了哪些工作?获得了哪些主要结果和结论?是摘要的主要内容,但不需要罗列很多。一篇学位论文不可能有很多重大发现,但是一篇学位论文没有一点闪光的地方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下功夫挖掘自己结果的重要性和结论的重要性。特别提醒:一篇论文切忌没有结论。英文摘要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可读,没有语法错误 (readable and correct English), 如果语言地道那就最好了。一旦语法、拼写、时态、单复数、语态等等,出现多个不足,一般读者就没有欲望再读下去了。特别提醒:不要认为英文摘要不重要,这是写作论文的基本态度的体现。尤其不要用谷歌翻译直接翻译。前言有些学位论文有一个大前言。所谓大前言,就是相对每个章节而言,每个章节内往往还有一个前言。前言要讲清楚研究背景,论文涉及到的研究内容的相关进展,主要是学说、理论等方面的发展,国内外现在存在的争论,遗留的问题等等。然后要介绍所研究的对象,相关的研究积累,已经有的主要发现,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值得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根据积累和国内外学科领域的发展,围绕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说(Hypothesis),根据科学假说,提出预测 (Prediction)等。这也就是研究的目的了。选准了问题,目的就明确了。许多论文是没有问题,没有假说,只是说国内还没有相关资料,因此我就做了。现在的科学,多数是以假说驱动的研究,达尔文时代的那种博物学式的研究还是很重要,但是已经不是主流了。因此,如果你从事的不是野外考察研究,不是需要经过大量的考察和积累后才能获得一些结论性的内容的研究的话,一定要注意当今这种“问题-假说-预测-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的流程思维的培养。在前言中,要注意告诉读者这项研究在科学上的重要意义在哪里,相关结果在科学发展上会有哪些贡献。如果对国计民生有重大贡献是一定要说明的。特别提醒:切忌前言写成堆积文献而没有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一定要明确突出。所引用的图表一定要注明出处。材料和方法这部分是相对容易写的。用什么设备,什么技术,什么配方,测定哪些指标等等。但是论文写作还是要有逻辑的,首先不要写成大学的实验报告,有些学生将使用的化学试剂列一个表,注明公司和产品信息等。这没有必要,也不能这样写。应该是将相关信息融在文字里面,如测定什么指标,用什么试剂,在什么设备上测定,这样就将参数、试剂、仪器、方法等连起来了。…这些信息都需要详细给出,不能简略,还有注意内在逻辑性。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不是自己创立的方法,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的描述一定要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材料方法部分与前言部分是密切相关的,前言中计划要验证的相关假说,需要什么样的实验处理,测定哪些指标才能实现,这些信息就需要在材料和方法部分详细介绍。特别提醒:材料和方法切忌简化、他人不能重复。每个方法如果不是独创,都要有来源。结果这是论文最精华的部分,是多年辛苦劳动的成果。有些同学喜欢按照不同的章节进行描述,这是可以的。每个章节可以独立成文,在每个章节内的前言就需要更加具体化,科学问题也就更直接和具体。方法介绍也是更具体细致。结果部分也要注意逻辑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层次清楚。基本要求是图表要美观,用图表表示结果的目的就是要将研究结果表述得一幕了然,如增加还是减少,变化趋势如何,相关关系等等。但要注意有些数据是不能用折线图的,只有连续的数据才能用折线图。图的设计和美化过程很重要,字体、线段粗细等等,这些都是要花费很大功夫的。统计学信息要详细给出来。要时刻记住:结果是针对问题来的,结果是经过相应的实验设计,经相关处理后获得的,收集数据的过程自然是要严格仔细,数据要确保真实可信,这才是好的结果。特别提醒:切忌在结果部分只有图表,没有文字描述;或者在文章中有描述,但没有说明数据在哪里(相关图表)。讨论这部分是在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升华。首先主要结果和结论要突出出来,然后分析其合理性、重要性,有哪些证据支持,提高在那里,发展在那里。在学科领域内的贡献是什么。同时一定要结合前言中提出的假说和预测。告诉读者,你的研究结果是支持了所提出的假说,还是拒绝,还是中性。每个结论性的内容,只要是引自文献,一定要给出出处。文献引用要阅读原文,尽量不要转引,起码要看看原文的论文摘要。现在许多引用与论文中的内容不沾边,或者是错误引用。同时正确理解原文也是很重要的,一旦理解错误,也是很大的问题。讨论部分要就事论事,忌讳堆砌文献,罗列一长串,不知所云。避免总是介绍国际上已经获得了哪些结果,最后没有很好地将这些信息用于分析自己的结果、阐述自己的结论上。如果论文结果以多个章节进行展示,在每个章节中最好有个小结,总结本章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有时也可以指出实验的不足或需要补充的内容。特别提醒:讨论要有主次,切忌面面俱到、处处不深入、含含糊糊。结语建议全文有个结语部分(不见得都需要)。结语是全文的总结,再次提醒读者你所研究所获得的主要结论,重要贡献,不足,以及建议可以进一步开展的相关内容。特别提醒:结语不要与摘要重复,不要与每个章节的小结重复。太多的重复是非常忌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反映学生掌握文献的情况,对国内外发展所掌握的情况,对文献的过滤和综合能力。特别提醒:不要涉及面太广、太大。要围绕几个主题展开。论文的研究内容是以文献综述为基础的。一定要注意引用:图表的出处,每个结论的出处。参考文献这部分往往容易出问题,主要是由于不细心导致的。首先,在论文内引用的文献,在参考文献部分一定要列出来;反之,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每篇文献,必须都是文内引用的。前后一定要一致。参考文献的引用要精,不是越多越好。实际上许多学生是根本没有阅读那些文献。既然没有阅读,列上干什么呢?你参考了吗?如果没有参考,怎么放到了参考文献中去?关于细节问题,只要细心就不会有作者姓名错误、刊物名称错误、动物名称错误、页码错误、大小写错误等等。特别提醒:参考文献中的中文文献最好列在英文文献的前面,且最好是按照姓氏笔画排序。有些同学说按照拼音排序不是一样吗?我的观点是我们的中国字,顺序是笔划,不是拼音。只是个人的爱好而已,至少我学生的论文都是建议他们这样排序的。

1. 总结(结论)和展望这些年有不少学位论文(和答辩)专门增加了“总结(结论)和展望”部分。总结,应该是对整个博士学位论文的总结,也是再一次总结博士期间研究工作的主要发现和主要结论、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及对学科(领域)的学术贡献等,也是对论文开始提出的科学问题的响应。这部分如果能用一个图(如框图),有逻辑地展示,效果会很好。展望,应该是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未来发展的展望,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方面,需要进一步验证的方面等等。展望部分也应该有对国际学术界本领域(方向)可能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论述,甚至可以建议一些具体的方向等。2. 答辩感言学位论文答辩都有“致谢”部分。辛苦奋斗了多年,一路走来,一定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支持和鼓励。这个时候是需要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谢意的。有的研究生在这个时候,往往会五味杂陈,刚才还神采奕奕,一到这个环节就开始泪眼婆娑了。除了学位论文答辩的“致谢”,还有一个表示谢意的环节,可以称为“答辩感言”。经过答辩委员会的讨论、投票,最后形成对学位论文的决议,答辩委员会主席需要对研究生宣布答辩委员会的决议。决议宣布后,答辩委员会主席往往会再给研究生一个发表感言的机会。很多研究生就在这个环节就卡壳了。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同时,答辩研究生在心理上是一个质的变化。多年的奋斗,多年的期待,终于有了明确的结果,应该有很多话要说,也会有很多故事想分享。所以,如果早一点认真准备几分钟的“感言”,效果是很不错的,也会让答辩专家们进一步加深印象。如何准备呢?每个人想表达的情感都会不一样,有的最想分享自己最大的收获,有的想分享自己的求索新路,有的想进一步致谢导师和亲人、朋友… …如果在讲答辩报告的时候,感觉致谢还有些话没有说,这是一个补充的机会。一点随感。也许没有必要。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德华科学网博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