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文素材借鉴

发布时间:

论文素材借鉴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议论文论据素材摘抄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理想篇

1、道理论据 :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一个没有理想,生活就会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罗兰

2、事实论据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略)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说:“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的理想。1835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二、立志篇

1、道理论据: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高尔基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石玉昆

2、事实论据:

周处立志好学鲁迅异医从文

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立志(爱迪生、爱因斯坦、高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33岁发明白炽电灯泡。德国物理学家爱因基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7岁提出广义相对论。德国数学家高斯,17岁就提出最小二乘法,24岁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32岁提出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三、谦虚篇

1、道理论据: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2、事实论据:

马克思厌恶别人歌颂自己。有一次,马克思的朋友库格曼称颂马克思为19世纪的智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划时代的著作,马克思知道后很不满意,给库格曼的回信说:“过分的赞扬我的活动是十分令人厌恶的,一切总归有个限度。”

竺可桢“我知道太少了。”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1974年1月23日,是他逝世前两个星期的日了,这天,照例有少人来看望他,因他病情日重,竺夫人便把所有的亲朋好友留在房外。猛然间,竺可桢听到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去。竺可侦的外孙子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而竺可桢深感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学科的知识,并为此着急而曾五次向晚辈求教。现在,他又抓信这个机会,要求“补课”了。竺老病重,听觉受到严重损伤,带上助听器也听不清外孙女婿的讲话,只得要求把讲的写下来。竺夫人劝他休息,竺老缓慢地吃力地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当他听完国外研究基本粒子的近况,以及杨振宁的《规范场》取得的新进展后,满意地笑了。

四、勤奋篇

1、道理论据: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是不必担心不能成材的。——华罗庚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范晔

2、事实论据:

王羲之苦练成“书圣”刮目相看

头悬梁锥刺股

自学成才的高尔基。高尔基小时候是在每天十几小时繁重劳动和鞭打责骂下度过的。但即使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也总是抓住每一分钟空闲时间读书。店老板不许他读书,他千方百计地弄到书,躲到阁楼上、储藏室里阅读。夜晚借月光或自制的小灯盏照着读书,没有蜡烛,他就把老的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装在一只罐头盒里,再注入一些灯油,用棉线卷一根灯芯照着读书。在面包房当工人时,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面的台子上架起一个临时的书架,一面揉面团,一面读书。有一次,老板走进去看他在读书,想把书拿走扔到火里去,高尔基抓住老板的胳膊愤怒地叫喊:“你敢烧掉那本书!”吼退了老板。监视、威吓没能阻止高尔基读书,反而使他自学的信念更坚定了。

五、积累篇

1、道理论据:

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燕尾服的艰苦工作,并长斯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黑格尔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2、事实论据:

陶罐积累资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

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

司马迁游学积累。徐霞克徒步跋涉实地考察。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议论文论据素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素材一:艾利斯泰·无腿伞兵 39岁的艾利斯泰并非天生的强者,即使他从数千米高空,纵深一跃,做“自由落体”运动。这个曾经的英国皇家陆军伞兵团成员,17年前在一场爆炸中失去双腿。和所有剧情相似,他也想“懦夫一样”把枪管对准了自己,后来历经磨难,成为励志故事里完美的主人公。这位跳伞冠军与妻子每年要完成约700次跳伞。大半迫于生计。他只想做一个“脚踏实地”、靠自己能力过日子的好男人。尽管捉襟见肘,他却从不想要社会捐赠或者福利补贴。他坚持只要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因为“只有在空中飞翔时,我才觉得自己像一个健全人”。 素材二: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素材三:博迪眨眼写作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 素材四:隔绝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好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正是凭着这种专心执著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为了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的奋斗,才更容易赢得出路。 素材五:泥泞中的脚印 韦伯是美国圣日公司一名普通的员工。一开始他还勤勤恳恳地做自己的工作,可是后来他发现在公司里像自己这样的人有上千个,想靠勤奋工作脱颖而出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于是他的热情锐减,每天漫不经心地工作。一天,公司派韦伯去城郊的一个农场送资料,农场主是一位黑人大叔。办完事后,这位黑人大叔问韦伯:“小伙子,你在圣日公司干得怎么样?”韦伯苦笑着回答:“我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做着再普通不过的工作,而公司里像我这样的人有上千个,就算我再成功,也不会有什么辉煌的业绩,更不用说什么前途了!”黑人大叔“呵呵”一笑,问:“小伙子,你回头看看,能不能找到我们走过的足迹?” 此时二人正漫步在农场的小路上,韦伯回头看了看,平整的路上根本没有一个脚印,于是他摇了摇头。黑人大叔说:“找不到吧!其实我们的脚印已经留在上面了。最初这里是没有路的,只是走的人多了,他们的脚印重叠在一起,才成了路。在成千上万人走过的地方,是很难看到自己的脚印的!“黑人大叔说:“你看,只有在别人没有涉足的地方,甚至是在泥泞之中行走时,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韦伯心里一震,忽然就涌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他不断得到重用和提升,15年后成为圣日公司第四任总经理。 你发现了吗?奋斗就像是在泥泞之中行走时留下的深深脚印,是它成就了成功。 素材六:读料 玉雕师王先生在石材毛料市场看中了一块石头,一块极普通的玉石。他用300元买了下来,想雕刻个作品。可他拿回家后端详了半天也没琢磨出要雕刻个什么,他就把那块石头放在了角落里,一放就是5年。5年后,他又把那块石头搬了出来,并且很快就雕刻出了一件作品:《祝福》。一个双手合十、慈眉善目的老奶奶,一脸的慈祥和虔诚,似乎正在祝福人间万物吉祥平安。有人想购买,而且出价高达38万元。有人不解,一块区区300元的石头,雕刻也没用多少工夫,怎么就变得价值连城了呢?这不是点石成金了吗? 王先生说,雕刻前它不过是一块石头,但雕刻后却不再是一块石头,因为它有了灵性和意境。我雕刻它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但为了赋予它灵性和意境,我读料整整用了5年啊! 读料,是雕刻专业术语,意思是说雕刻师对毛坯料的形状、色泽、质地等原始形貌和特点进行审视,在脑中形成轮廓,最终构思出定型的雕刻图案。 的确,这5年来,他从没忘记那块石头。没事的时候,他总爱坐在那块石头跟前,瞅过来瞅过去的;有时候睡到半夜会突然起来,端详那块石头,有时候会彻夜不眠地与石头对坐。他不知“读”了它几千遍还是几万遍,最终才创作出了这件作品。 没有5年的潜心读料。他就不可能点石成金,也就没有这件昂贵的艺术品的面世。那块石头也许还会继续寂寞地躺在角落里。所以,读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更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奋斗过程。 素材七:重振旗鼓创辉煌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素材八:从根部吃起 一个大学毕业生致力于创业。因缺少资金,只好从摆水果摊做起,但那年因气温较低,甘蔗与香蕉的价格波动大,但大学毕业生的水果摊却价格稳步上扬。原因很简单,因大学生发现,顾客吃甘蔗,就是期待“甜”。于是他就此甘蔗的根部着眼,将根部削好,递给顾客,吃起来更甜,如此,就迎合了他们的感觉而已。很多人以为,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秘诀,但事实并非如此,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重要的是用心去做每件事,哪怕只是卖一根甘蔗,也要想到,适当的时候给它掉个头。奋斗需要智慧,发展需要灵感。

人口学论文素材借鉴

2003年:1.“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度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二作者),《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2.“福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1990-2000”(第一作者),《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第3期;3.“女性性别意识及其影响因素”(第二作者),《人口学刊》,2003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4.“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其影响因素”(第一作者),《人口学刊》,2003年第5期;5.“流动儿童的保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第二作者),《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年第5期;6.“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第二作者),《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9期;7.“福建省城市化的井字型构思”,《东南学术》,2003年第4 期;8.“Impact of parental divorce in children and its determinants”(第二作者),SASS Papers (9),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ess,20032002年:1.“美国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及其借鉴意义”,《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2.“数量控制:21世纪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导向”,《人口与市场分析》,2002年第1期;21世纪首届中国人口科学论坛:人口发展与人口科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北京,2001年10月17-19日;3.“中国金融安全问题及对策”(第二作者),《发展研究》,2002年第2期;4.“中国妇女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一作者),《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增刊;5.“父母离婚与子女福利”(第一作者),《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6.“家庭生命周期和夫妻冲突”(第二作者),《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3期;7.“论传统家庭模式对生育文化的制度影响”,《人口学刊》,2002年第4期;8.“中国离婚率的地区差异分析”(第二作者),《人口研究》,2002年第4期;家庭:优化与凝聚国际研讨会,上海,2002年6月12-14日;9.《中国婚姻研究报告》(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10.“孩子对父母婚姻的影响及其制约因素”,《福建论坛(哲社版)》,2002年第7期;第八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论文,北京,2002年6月11-13日;11.“论计划生育文化发展与家庭变革”,《东南学术》,2002年第4期;12.“我国民航客运量实证研究”(第二作者),《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13.“婚姻质量:婚姻稳定的主要预测指标”(第二作者),《学术季刊》,2002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14.“我国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其应用”(第二作者),《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15.“女大学生的‘同民同工”(第一作者),《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6期;“中国妇女就业论坛”大会宣读论文,北京,2002年12月14-17日,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2001年:1.“我国住宅业的市场前景预测”,《发展研究》,2001年第1期;*2.“城市老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第二作者),《人口学刊》,2001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3.“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构想”,《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第18卷第4期(2001年)转摘,P17;福建省社会学学会2000年年会论文,福州,2000/9/16-174.“自由离婚的立法理念及其婚姻法修改操作化”(第二作者),《东南学术》,2001年第2期;《婚姻法》修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论文,北京,2000/11/19-215.“离婚标准的国际比较与启示”,《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第六届全国家庭问题研讨会论文,广州,2000/10/29-11/2,被《中国妇女报》2000/10/31摘录6.“From Fujian to New York: understanding the new Chinese immigration”(第二作者),收入Kyle, David and Rey Koslowski (eds.), 2001, Global Human Smuggling: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187-215);7.“父母离婚与孩子福利: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学术启示”(第一作者),《社会学》,2001年第3期;8.“论生育文化与家庭制度的协调发展”,《福建论坛(哲社版)》,2001年第11期;福建省“妇女发展与妇家庭文化建设” 理论研讨会论文,福州,2001/10/29-31*9.“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及其制约因素”(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被《光明日报(文摘报)》,2002/3/1转摘;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10.“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城乡比较分析”(第一作者),《南方人口》,2001年第4期;2000年:1.《The Changing Population of China》(合著),Malden: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英国),2000年版;2.“婚姻质量: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学术启示”(第一作者),《人口研究》,2000年第4期;3.“Marital Stabi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第一作者),在美国人口学会2000年年会上宣读(美国洛杉矶,2000/3/23-25)。1999年:1.《中国婚姻质量研究》(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2.《国际租赁学》(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9月版;3.《闽北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合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4.“江西人口的地形区域分布:1953-1993”,《南方人口》(CN44-1114/C),1999年第1期;5.“市场经济和中国妇女的自我养老意识”,《人口学刊》(CN22-1017/C),1999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福建省“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福建莆田,1998/7/14-166.“学术的活力在于创新”,《东南学术》(CN35-1197/C),1999年第4期;*7.“性生活满意度:中国人的自我评价及影响因素”(第二作者),《社会学研究》(CN11-1100),1999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8.“论孩子的教育费用及其决定因素”,《统计研究》(CN11-1302),1999年第5期;第九届全国中青年人口科学讨论会论文,广州,1998/11/159.“中国婚姻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第一作者),《中国人口科学》(CN11-1043),1999年第6期;10.“婚姻质量:中国两农村的实证分析”(第二作者),《应用心理研究》(台湾),1999年第4期;1998年:1.《孩子需求论:中国孩子的成本与效用》,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2.“婚姻质量:度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被《中国妇女报》1998/4/1转摘;上海市社科院与上海家庭婚姻研究会举办的“变迁社会的婚姻质量国际研讨会”论文,上海,1997/10/5-83.“论养老资源的自我积累”,《南方人口》,1998年第1期;厦门市老年学会1997年年会论文,厦门,1998/1/21;中国老龄协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举办的“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服务研讨会”论文,厦门,1998/4/10-14*4.“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第一作者),《人口与经济》,1998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第23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中国人口论坛预备会论文,长沙,1996/9/14-19*5.“中国人口学的出路在于规范化”,《人口研究》,1998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6.“美国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启示”,《福建学刊》,1998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1998年第10期全文转载;7.“我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的原因和对策分析”(第一作者),《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4期;被《中国人口报》1998/6/17和《光明日报(文摘报)》1998/6/25转摘;《第七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论文,北京,1998/5/11/158.“Marriage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determinants”(second author), 《Social Sciences of China》,1998年第4期;9.“论孩子效用和人口控制:来自中国厦门近千户家庭问卷调查的启示”,《人口研究》,1998年第5期;中国社会学会1998年年会论文,福建福清,1998/5/25-2910.“生育权利:孩子的说法”,《人口研究》,1998年第6期;11.“中国厦门经济特区孩子抚养费用的研究”(第一作者),《人口与经济》,1998年第6期;福建省人口学会第十一次人口科学讨论会论文,福州,1998/7/8-1012.“中国城市婚姻质量的研究”(第二作者),载刘兆佳等主编的《华人社会的变貌:社会指标的分析》,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1998年;13.“孩子的成本效应分析与人口控制的利益导向”,载《中国人口年鉴:1998》,中国民航出版社,1998年12月版。14.“涉外婚姻悲喜录”,《人之初》,1998年第3期;

朋友你那论文还在么、我今年和你的题目差不多、借我借鉴借鉴呗

[1] 郑文峰.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再认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05,(04) [2] 曲海波.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学原因[J]. 人口研究 , 1989, (04) [3] 刘传江. 中国人口老龄化前景与对策专家研讨会综述[J]. 社会学研究 , 1993, (06) [4] 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特点[J]. 了望 , 2000,(38) [5] 蒋正华.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对策[J]. 求是 , 2005,(06) [6] 王先益.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综述[J]. 人口学刊 , 1990, (05) [7] 张杰, 张展新. 直面中国人口老龄化[J]. 中关村 , 2004,(07) [8] 邬沧萍, 徐勤.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点的新认识及对战略对策的新思考[J]. 中国人口科学 , 1990, (02) [9] 朱忠祥.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02,(01) [10] 杜寿杰, 张文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J]. 发展论坛 , 1997,(11) [1] 丁葵桃. 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0,(04) [2] 崔凤.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新长征 , 1999,(05) [3] 李红. 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 行政与法 , 1998,(02) [4] 成凤皋.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对策[J]. 理论建设 , 1996,(02) [5] 普建中.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创造 , 2000,(07) [6] 刘观海.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 福州党校学报 , 1996,(01) [7] 郭远发 , 陶立群. 我国老龄科学的起步[J]. 了望 , 1989, (37) [8] 周彦杰.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前线 , 2001,(06) [9] 刘观海. 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J]. 福州党校学报 , 2005,(02) [10] 杨伟国. 人口老龄化挑战欧洲就业[J]. 求是 , 2005,(13)

论文可以借鉴网络的素材吗

一般来说是可以直接从网上复制,但就算你标注来源,其内容也是会被查重软件标红。但是因为你的调研报告不可能只有这些介绍而是有其他一些你自己的分析,如果保证你复制的内容占比低于学校规定的查重率就没什么问题,如果高于学校要求的查重率就要反思一下你的这篇调研报告中价值究竟有多少了。另外如果不放心可以提交之前去网上自己查重一下,保证10%之下就绝对没什么问题了。

可以。

一般来说是可以直接从网上复制,但就算你标注来源,其内容也是会被查重软件标红。

但是因为你的调研报告不可能只有这些介绍而是有其他一些你自己的分析,如果保证你复制的内容占比低于学校规定的查重率就没什么问题,如果高于学校要求的查重率就要反思一下你的这篇调研报告中价值究竟有多少了。

另外如果不放心可以提交之前去网上自己查重一下,保证10%之下就绝对没什么问题了。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可以,要注明引用的文献!

可以的。不过要加引号,而且有限定引用比例噢

写毕业论文可以借鉴教材吗

一般不将教材作为参考文献。因为参考文献是在论文中引用了其他人的观点、数据等,需要注明。而教材上的内容是常识性的知识,一般不需要注明。但是如果必要的话,教材如果是正式出版的书,可以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参考文献是指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即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或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

可以的。参考课本为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论文借鉴期刊

本科毕业论文是借鉴期刊论文含金量会高。判断一篇论文的含金量可以从论文本身和论文附加的一些东西来看。借鉴相当于增强了论文本身。看论文本身。论点是否鲜明。论点鲜明很好判断,真正做过论文的或者有经验的老师可以从一篇论文题目看出这篇论文有没有价值。

可以 ,参考文献注明好。

可以,但是需要著明参考文献的出处和作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