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论文方法 1.观察2.提问3.试验4.请教5.结论范文 鱼会说话吗? 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详细方法 (一)题目 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l报、第2报之类。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署名 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文章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引言 是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材料与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处理方法等。以上细节已经提醒过您。 (五)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叙。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取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六)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白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结语或结论 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参考文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本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与观点等。 (九)致谢 指导者、技术协作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致谢对象。致谢应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致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致谢前要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摘要或提要 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全文。常放篇首。要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摘要就像看到了全文的缩影,或者看了摘要就想继续看全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关于微生物肥料推广应用探讨论文关键词微生物肥料 种类 应用现状论文摘要:简述了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功效,介绍了我国微生物肥料应用现状,提出了推广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性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剂,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产生过程中,制剂中的活微生物发挥着关键作用。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空气中的惰性氮素转化为作物可直接吸收的离子态氮素,将土壤中难溶的无机物变成可溶性的无机物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氮、磷、钾含量;将作物不能从土壤中直接利用的物质转化成可被吸收利用的物质,制造和协助农作物吸收营养,改善作物营养条件,抑制病原菌的活动,增强作物抗病和抗旱能力;土壤中大量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有机质转化形成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目前微生物肥料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应用的注意问题。 1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功效 种类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可分为:细菌肥料(根瘤菌肥,固氮、解磷、解钾菌肥)、放线菌肥料(抗生菌肥料)、真菌类肥料(菌根真菌、霉菌肥料,酵母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复合菌剂肥料(酵素菌肥)等。从形态上分:有液体的,主要用于拌种、叶面喷施;有固体颗粒的,用于基施或追施。从成分上分:有纯微生物制剂、微生物与有机肥复合产品、微生物与有机无机肥复合产品。 功效 微生物肥料种类的不同,其功效也不同。如根瘤菌剂、固氮菌剂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用于豆科作物有效,而对禾本科作物无效。解磷解钾菌肥的作用是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钾养分的溶解释放,供作物吸收。菌根菌剂可以刺激作物生长、促进养分吸收。有的菌剂能加速作物秸秆的腐熟和促进有机废物发酵分解。微生物肥料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其提供的能固氮、解磷、解钾等有益微生物,能在植物根际生长、繁殖,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功效。 (1)通过这些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固定转化空气中不能利用的分子态氮为化合态氮,解析土壤中不能利用的化合态磷、钾为可利用态的磷、钾,并可解析土壤中的10多种中、微量元素。 (2)通过这些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吲哚酸等植物激素,促进作物生长,调控作物代谢,按遗传密码建造优质产品。 (3)通过有益微生物在根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粘多糖,与植物分泌的黏液及矿物胶体、有机胶体相结合,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增进土壤蓄肥、保水能力。质量好的微生物肥料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改良土壤结构,改善作物产品品质和提高作物的防病、抗病能力,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因此,微生物肥料的施用要根据其功效合理施用。 2应用现状 国内外微生物的研究应用都是从在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剂。我国从国外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制剂以来,先后推广使用“5406”抗生菌肥料、固氮绿藻肥料、VA菌根以及作为拌种剂的联合固氮菌和生物钾肥。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广应用的有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有机物复合制成的生物肥料作基肥使用。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已跻身世界先进行业,所用菌种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单一菌种肥料外,多菌种和多功能之间的复合以及菌剂与有机和无机物料混合的生物肥料应用越来越广泛。施用微生物肥料作为一项新的农业措施用于拌种、作物沾根、叶面喷施、秸秆腐熟和堆肥发酵等方面,在改善作物品质、提供绿色食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长期、大量、广泛使用化肥,造成单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消耗了大量能源,加剧了环境污染。我国每年使用化肥造成的浪费达100万吨,约合5亿多元。此外,化肥施用量大的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而使用微生物肥料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生产成本。因此,利用微生物技术开发、生产高效优质的微生物肥料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需要,符合农业持续发展战略。 3推广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截止目前,已获得国家批准登记的微生物肥料只有100多种,实际生产的厂家已超过2 000家,所以市场上销售的微生物肥料良莠不齐,广大消费者很难判断优劣,在推广应用中的确有很多微生物肥料增产增收效果不佳,为了维护微生物肥料的声誉,确保其使用效果,建议微生物肥料消费者在推广应用时注意以下问题。 (1)没有获得国家登记证的微生物肥料不能推广。国家规定微生物肥料必须经农业部指定单位检验和正规田间试验,充分证明其效益、无毒、无害后由农业部批准登记,而且先发给临时登记证,经3年实际应用检验可靠后再发给正式登记证。正式登记证有效期只有5年。因此,没有获得国家登记证的微生物肥料,质量可能有问题,不要大面积推广使用。 (2)有效活菌数达不到标准的微生物肥料不要使用。国家规定微生物肥料菌剂有效活菌数≥2亿个/g,大肥有效活菌数≥2 000万个/g,而且应该有40%的富余。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说明质量达不到要求。 (3)存放时间超过有效期的微生物肥料不宜使用。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微生物肥料的有效菌成活时间超过1年的不多,所以必须在有效期内尽快使用,越早越好,过期的微生物肥料效果肯定有影响。 (4)存放条件和使用方法须严格按规定办。微生物肥料中很多有效活菌不耐高低温和强光照射,不耐强酸碱,不能与某些化肥和杀菌剂混合,所以推广应用微生物肥料必须按产品说明书进行科学保存和使用。 4参考文献 [1] 刘明芳,黄树君.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展望[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1,26(1):19-21. [2] 葛诚,吴薇.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问题[J].中国农学通报,1994,10(3):24-28. [3] 吴薇,葛诚.微生物肥料的质量与生产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1995(11):21.
1)吴华勇,蒋代华,蔡鹏,荣兴民,黄巧云, 低分子量有机配体对黏粒矿物吸附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影响,土壤学报,2011,48,(6):)荣兴民, 黄巧云, 陈雯莉, 蔡鹏, 梁巍. 细菌在两种土壤矿物表面吸附的热力学分析. 土壤学报, 2011, 48 (2): 331–) 陈寒松 刘丽娜 黄巧云* 蔡鹏 梁巍 2008 堆肥修复土壤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接受)4) 周学永, 高建保,蔡鹏,黄巧云* 2008 Bt毒素在三种矿物表面的吸附与解吸 应用生态学报,19(5):) 路延笃,黄巧云*,陈雯莉,雷磊,何小川 2008 猴金属硫蛋白α域(MT-α cDNA)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工程菌对重金属的吸附 环境科学学报,28(9):) 方临川 黄巧云* 蔡鹏 梁巍 2007 XAFS技术在重金属的界面吸附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接受)7) 荣兴民,黄巧云*,陈雯莉,梁巍 2007 土壤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环境效应 生态学报, 28(1):) 朱俊 蔡鹏 黄巧云 荣兴民 梁巍 2007 磷酸盐和低分子量有机酸盐对红壤胶体和矿物吸附DNA的影响 土壤学报,44: 印刷中。9) 曾军 黄巧云* 陈雯莉 2007 基于luxAB标记菌株的发光定量分析及其在镉毒性检测方面的应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3(1):) 蒋代华黄巧云*蔡鹏荣兴民陈雯莉 2007 粘粒矿物对细菌吸附的测定方法的建立 土壤学报, 44(4):656-66211) 赵振华 黄巧云 廖丽霞 夏立玲 李学垣2007 酒石酸对粘粒矿物上酸性磷酸酶吸附及活性的影响。土壤学报,44(5): 867-87212) 路延笃 黄巧云* 陈雯莉 李林 2006 细菌表面展示技术及其在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意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2(4):74-) 张学文 蔡鹏 黄巧云* 胡红青 2006 抗重金属细菌对土壤胶体和矿物比表面积的影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5(4):393~39614) 谢朝阳, 黄巧云, 黄敏, 韩红梅 2006 耐重金属细菌对土壤胶体矿物体系吸附铜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45(5):587-592。15) 周学永 陈守文 吴新世 黄巧云 2006 苏云金芽胞杆菌原毒素在蒙脱石上的吸附特性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5(4):) 黄敏 苏以荣 黄道友 吴金水 黄巧云 2006 土壤养分循环实地采样调查方法 应用生态学报,17(2):205-209。17) 赵振华 黄巧云 蒋新王代长 郜红建 李学垣 2005 草酸对土壤胶体与矿物表面酶的吸附及活性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16(3):533-538。18) 冯雄汉 谭文峰 刘凡 黄巧云等 2005 碱性介质中水钠锰矿的生成途径 中国科学 (D辑) 35(4):) 潘园园 陈雯莉 黄巧云 2005 一株抗重金属铜镉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的序列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32(3):68-72。20) 徐磊辉 黄巧云 陈文莉 2004 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细菌修复与检测,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0(2):) 黄敏 肖和艾 黄巧云 李学垣 吴金水 2004 有机物料对水旱轮作红壤磷素微生物转化的影响 土壤学报 41(4): ) 赵振华 黄巧云 蒋新 余贵芬 王芳 李学垣 2004 乙酸对土壤胶体矿物吸附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482-48623) 郭学军 黄巧云 陈雯莉 2002 微生物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活性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8(1):) 赵振华 黄巧云 李学垣 2003 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胶体矿物吸附磷酸酶的影响. I 醋酸的影响. 土壤学报, 40(2): ) 赵振华 黄巧云 李学垣 2003 磷酸对土壤胶体矿物吸附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土壤学报, 40 (3): ) 赵振华 黄巧云 陈文莉 2002 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磷酸对土壤胶体和矿物吸附酸性磷酸酶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35(11):) Huang, Qiaoyun, W. Chen, L. Gianfreda and A. Violante 2002 Adsorption of acid phosphates on minerals and soil colloids in presence of citrate and phosphate. Pedosphere, 12(4):) Huang, Qiaoyun; J. Wu; W. Chen and X. Li 2000 Adsorption of cadmium on soil colloids and minerals in presence of rhizobia. Pedosphere 10(4):) 黄巧云 吴剑媚 陈雯莉 李学垣 1998 根瘤菌与土壤胶体、氧化铁对重金属的吸附:I.铜的吸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7(1):29-34。30) Huang, Qiaoyun; and 1998 Effects of iron and aluminum oxides and kaolinite on the adsorption and activity of invertase. Pedosphere 8(3):251-26031) 秦天才 吴玉书 黄巧云 胡红青 1997 镉、铅单一和复合污染对小白菜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生态学杂志,16(3):31-34。32) 黄巧云 李学垣 徐凤琳 1995 硅对酸性土壤铝毒的缓解作用,环境科学,16(6):11-13。33) 黄巧云 李学垣 徐凤琳 1995 土壤酸化过程中铝的形态与小麦缺钙和铝毒发生的条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4(2):147-153。34) 黄巧云 李学垣 1995 粘粒矿物、有机质对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学进展, 23(4):12-18。35) 胡红青 黄巧云 李学垣 1995 磷矿粉缓解酸性土壤铝毒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8(2):51-57。36) 李学垣 黄巧云 徐凤琳 1995 Forms of active aluminum in acid soils and aluminum phytotoxity.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4(4):356-361。37) 胡红青 黄巧云 李学垣 1995 不同铝浓度对小麦根系分泌氨基酸和糖类的影响, 土壤通报, 26(1):15-17。38) 黄巧云 李学垣 徐凤琳 1994 铝对小麦幼苗生长和某些生理性质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30(2):97-100。39) 徐凤琳 李学垣 黄巧云 1992 莽山北坡土壤的粘粒矿物,土壤学报,29(1):48-56。40) Li, X.; F. Xu; Qiaoyun Huang and 1991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soils with variable charge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 J. Central China Agri. Univ. 10(4):) 徐凤琳 黄巧云 李学垣 1991 中南地区地带性土壤中的矿物与胶体表面性质,土壤学报,28(2):) 黄巧云 徐凤琳 李学垣1989 中南地区地带性土壤的粘粒矿物组合与矿物,华中农业大学学报,8(1):) 徐凤琳 李学垣 黄巧云 曲晨曦 周家武 1990 大别山南坡土壤的粘粒矿物,土壤学报,27(3): ) 陈文莉 黄巧云 郭学军 2003 根瘤菌对红壤和褐土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 14(8):) 黄敏 吴金水 黄巧云 李学垣 2003 土壤磷素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 12(3):366-370。
早在30年代初,当植物生长激素的研究尚处于开创阶段时,陈华癸就首先发现作物根毛被根瘤菌感染之前,发生伸长和弯曲的现象与根瘤菌分泌生长素类物质的作用有关。30年代末,他对高效根瘤菌和低效根瘤菌形态发育进行了比较研究,阐明了共生固氮有效性机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上,他当时的结论,至70年代仍被斯坦尼尔等人著的《微生物世界》和贝杰森的论文及有关教科书所引用。魁斯佩尔在1974年高度评价了他的研究结果的意义。陈华癸对共生固氮研究的另一贡献,是他在1941年与徐明光、张信诚一起,通过人工接种试验,首先发现紫云英根瘤菌和紫云英结瘤共生固氮是一个独立的“互接种族”。论文发表在美国《土壤科学》杂志上。这项发现,不仅丰富了根瘤菌和寄主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特异知识,而且在紫云英根瘤菌剂的生产和应用方面有重要的实践意义。50年代,他领导的研究集体继续从多方面对紫云英根瘤菌共生关系进行研究。60年代初,筛选出紫云英根瘤菌的优良菌种,并直接参与了菌肥厂的建设、紫云英根瘤菌剂的生产,以及大面积使用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为中国南方稻田紫云英绿肥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双季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70年代后期,他带领同事们开拓了共生固氮研究的新领域,培养与指导新生力量,开展了共生结瘤固氮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陈华癸对细菌肥料的应用和推广一直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在50年代末社会上掀起的那场盲目生产和推广细菌肥料的热潮中,他和他的研究集体既不随声附和,更不推波助澜。在随之而来的基本否定细菌肥料的社会气氛下,他及时呼吁科学地发展根瘤菌剂的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1964年5月19日),并坚持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从而促进了60—70年代紫云英根瘤菌接种剂的生产应用、及稻田种植紫云英面积的扩大。根据花生根瘤菌接种剂应用的实际效果,在他的倡议下,1979年湖北省土壤学会生物固氮专业学术会议向农业部建议加强花生根瘤菌剂的推广应用。
生态聚合液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一、 作用与机理 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和城市生活垃圾,是今后环保产业的主攻方向。生态聚合液在环保中的作用机理是以光合菌群和酵母菌群为主导,协同其它有益微生物共同作用,综合它们的分解、发酵、合成等功能,对有害气体先以脱氢的形式使其无害化。通过氧化、还原、发酵等途径,产生抗氧化物质,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的繁殖,消除了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除臭去污,并可抑制有害虫卵的发育,减少蚊虫的产生;把有害有毒转化为无害无毒,变有害为有用。在厕所除臭、生活垃圾利用、工业废水、臭湖死水的治理、游泳池净化等环保领域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且成本低廉。(图示河流净化) 现在污水净化主要用的是活性污泥法,它和生态聚合液净化法相同,所不同的是生态聚合液几乎不出现污泥.而通常的活性污泥法越是水质净化的水平提高,越是产生大量的污泥.那为什么用生态聚合液不产生污泥呢?其理由如下:在生态聚合液中共存着有效发酵分解和合成菌.它首先通过发酵分解,有机物被水溶化之后迅速地被混在这里的其他细菌消化掉.与此同时大量地生成抗氧化物质,每天通气几个小时它就产生自我消化的作用,它有自身消耗至消失的特征.所以它不出现污泥,水也干净了。 1、治理城市生活垃圾,消除恶臭,减轻水源污染; 2、治污效益显著:有机氮、金属离子、混浊度、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SS(浮游生物)等均下降至国标以下,DO(溶解氧)上升,水质得到改善。 3、能使污水中重金属还原,消除毒害;能将6价镉还原为无毒3价镉。 4、利用生态聚合液比一般净化槽处理污水,可大大缩短曝气时间,提高功效,节约水及用电资源,降低能耗和成本。 二、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生态聚合液治理环境的方法有: 1、三级净化槽法: 2、生物膜法: 3、水面喷施法: 以上方法对娱乐场所及浴池的水质净化同样有效。浴池水净化处理后可循环再利用。 4、垃圾发酵法:根据厨余(生活垃圾)的含水量撒放固体的生态聚合液发酵料,以吸干水分。其中也可含一些骨头。操作方法:将每天的垃圾倒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上面撒一层生态聚合液发酵料,然后盖紧盖不使透气。天天如此直到装满。用生态聚合液处理过的垃圾不但没有臭味,放置10多天以后还可制成长满白色菌丝的生物肥料,是很好的有机肥,种花、种菜、种果都很好,不生病虫害并能改良土壤。垃圾生物肥也可放在水里浸泡一天,萃取的液肥既可灌田提高产量又可净化污水,真是一举两得。 5、垃圾场处理:垃圾场可用100-200倍生态聚合液稀释喷洒降低腐臭,减少蚊蝇,污水不发黑发臭;极臭的污水、粪沟等可投放生态聚合液发酵料,可减少臭味,降低污染,改善环境。 三、生态聚合液处理污水的方法 生态聚合液微生物群体在环境治理中的联合作用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原理与禽畜圈粪便处理一样,抑制腐败细菌的生长,改善有机物的分解途径,减少NH3和H2S的稀放量和胺类物质的产生,同时光合菌中某些种利用H2S作供氢体消耗H2S,消除环境中的恶臭,减少蚊蝇蘖生。 一、厕所和生活污水处理 用生态聚合液处理生活污水,在水源口加生态聚合液发酵液,使生态聚合发酵液渗入污水中,经沉淀、发酵、净化三经处理,厕所粪便被分解,并被液化无块无臭无蝇,经净化三天后水透明度达标,处理后的废水可循环再利用,按50人次/ 日活动地场所的生活污水自理为例,每所4次在水源口加生态聚合液发酵液,在净化池过滤后通过抽水泵提水,形成水循环利用系统。餐馆废水含油脂量大,经生态聚合液处理后,含油脂污水经24小时可被净化。 二、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厕所和生活污水处理:在水源口每天加入1000倍的生态聚合液稀释液,污水进入沉淀池后,在沉淀池中浇泼250倍生态聚合液稀释液3%/m3。在废水排放口填加吸附性强的材料(如多孔陶器),吸附生态聚合液稀释液或发酵料,形成生态聚合液菌群大量繁殖的“繁殖场”(类似生物膜作用),使废水在生态聚合液“繁殖场”得到处理。“繁殖场”的形状、大小和废水滞留时间要随废水所含成分和排放量而定。为了使生态聚合液菌群分解有机物有足够的生物量,在“繁殖场”内可添加 %的糖蜜(红糖),经过沉淀、发酵、净化处理,粪便被分解,液化无块。经三天后水质透明度达标。餐馆废水含油脂量大,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含油脂污水经24小时可被净化。 三、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屠宰场、制革厂、淀粉厂、酿酒厂、造纸厂等工业废水都可以用生态聚合液有益微生物菌剂进行有效的净化。其方法是:进口处按流量的1%添加250倍生态聚合液稀释液(边流边加),废水流入一级沉淀池,池内装曝气管,按每立方浇泼3%的200倍生态聚合液稀释液,曝气管不断曝气使废水循环24小时,在一级沉淀池出口处填加吸附性强的材料(如多孔陶器)吸附生态聚合液稀释液或发酵料,形成生态聚合液菌群大量繁殖的“繁殖场”,经生态聚合液繁殖场流入二级沉淀池,经过同样办法处理后流入三级沉淀池处理,废水得到净化,水质清亮,可以再循环利用。 四、应用生态聚合液对粪便污水进行净化 公厕粪便污水常因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给城市环卫工作增加了沉重负担。据统计,我国城市中每年的粪便产量达几千万t,且以年10%的速度递增。尤其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粪便污水处理问题的研究更具重要性、迫切性。 我国现有粪便处理方式,一是施用于农田;二是排放于水体。前者因运输工具的落后及运距过远,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后者又常常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基于以上情况,为探索出一条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新路子,1996年10月,我们与某公司合作,利用日本教授研制的生态聚合液有效微生物菌群,并根据微生态工程原理采用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将其应用于公厕粪便污水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彻底解决城市粪便这一难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设备与工作原理 试验设备是由新兴公司从日本引进的生态聚合液小型合并净化槽B型。属分离接触式,本净化槽有三个室,第一室是用来接受积存从厕所排出的粪便污水,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发酵分解,也就是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第二室的功能是进一步将有机物分解成水和CO2气体; 第三室的任务是借助鼓风机的作用,使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使厌氧菌自我消失,保证水体得以净化且不产生污染。 试验场地:某公厕 根据公厕建设的实际情况,试验场地由有关部门安排公厕试验。净化槽安装在厕所西墙外,周围用石棉板和稻草保温。接入男部大便池两个。 结果分析 试验前期,除公厕正常使用外,每天还不断地往净化槽中补充一定量的粪尿液。经计算,处理率令人满意,高达80%以上, 试验场地设在交通银行大门前约50米的公厕。整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我们的试验吸引了不少人参观光顾,其中有80%以上的反映没有臭味。在试验过程中,我们采用臭气嗅觉评价法对净化槽上部约1m高的地方进行臭气强度的监测证明确无什么臭味,符合环保要求。 此试验证明,利用生态聚合液微生物菌群处理粪便污水,一年四季可连续进行。但应注意,生态聚合液中的硝化菌将垃圾中的NH4-N转化成NO3-N,而NO3-N则被反硝化成N2气体或由真菌作用固定为微生物氮。因此,由此机理还可证明,使用生态聚合液能有效地保持或提高了垃圾中的N、P、K及有机养分。如将此垃圾进行筛分、粉碎,制成颗粒肥,它还是一种高效优质的农家肥。 处理的是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为了防止温度过低,槽中结冰,冬季要做好保温工作。 应用生态聚合液有效微生物菌群处理粪便污水无危害,无污泥,周围环境无臭味。除臭的主要机理为:在第三室中, 由硝化菌将NH4-N转化为NO3-N,在第一室和第二室中NO3-N2气体, 或收其它微生物菌(如真菌)作用被固定为微生物氮。从而大大减少了NH4-N在碱性条件下的挥发, 降低了池中NH3的浓度,因此,人们嗅不到臭味。 利用生态聚合液微生物菌群处理粪便污水是一个投资省见效快,不扩大占地面积,好管理的项目,容易在大中城市推广应用。据我们的估算,建一个化粪池的面积即可建成一个净化槽,建一个化粪池的资金加1/2辆4t抽粪车的资金即可满足建个净化槽的资金,平日消耗生态聚合液微生物菌群的费用、维修气泵的费用、电的费用只是一辆抽粪车费用的%。环卫局计划再次与新兴公司合作,请日本有关专家对净化槽进行改进,并将标准提升为-89建设部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使污水资源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我国水资源本身就短缺,再加上日趋严重的水污染更造成我国水资源紧张。目前解决水资源日益短缺方法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寻找新的淡水资源。而污染经过处理后回用则是开辟新的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不仅省钱,而且从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是最可行的。正因为污水处理回用是解决人类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所以,它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南阳市白河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为6128万t,工业废水处理量为1701万t。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一起排放,其中含化学需氧量万t,重金属万t、氰化物、悬浮物、硫化物。这些废水流入下游给农业造成了严重污染。污水处理就目前的处理方法大体有物化处理、化学处理和生化处理三种,物化处理大都限于一级处理阶段,达到降低污染负荷,缓解二级处理负荷的目的,处理后的水质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化学处理法主要指用水处理剂,大多用于二级处理,该法可以作为生物处理的预处理,也可作为生物处理后深度处理,但它或多或少地要消耗和污染水源。生物化学处理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由于生物处理污水效果好,成本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由于固定化技术,使微生物高浓度化,利用遗传工程培养高效微生物,为我们处理污水提供了可能。生态聚合液能解决缺水问题,甚至能使厕所污水变为饮用水,关于生态聚合液处理污水的研究国内国外都有不少报道。因此,采用生态聚合液技术对沼气发酵后的废液及生物药厂废水进行处理,使其基本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五、厨余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用生态聚合液发酵料(玻卡西)和密闭的容器使菜渣、剩饭等生活垃圾厌氧发酵将它制成优质的堆肥,厨余垃圾处理的最好办法。发酵的垃圾不会发出恶臭,用它制作的肥料肥效显著。同时,渗出的液体不仅是有效的液肥,而且排入下水道能清除管道污垢,净化水质。这些排水最终流入河川湖海还能强化其自净的作用。 一、材料:塑料垃圾桶2个,最好有密封盖。生态聚合液原液或玻卡西。 每个垃圾桶需能容纳一个星期的生活垃圾。以四口之家为例,垃圾桶的容量为15-20公升。 为了顺利进行发酵,一定要设法使垃圾桶保持厌氧状态,避免水分过多和空气进入,而且最好是两层,以使发酵过程中流出的液体与垃圾分开,否则容易发生腐败。如没有两层桶,可在桶底倒扣一个塑料箩,在塑料箩上放置塑料袋,袋上开些小孔,以使液体流出。垃圾投入塑料袋后扎紧。 二、处理方法: 1、多余的水分有碍发酵,所以垃圾尽量干燥,新鲜有机垃圾如蛋壳、骨头等尽量弄碎,否则空间大了空气容易进入。 2、每次放入垃圾后均匀散布玻卡西,比例是100:5,或喷洒一遍100倍的稀释液。如垃圾里的油及水分较多,可加些吸水材料,如报纸屑等。 3、压紧垃圾,排除里面的空气,上面盖一层塑料布,然后盖紧。 4、每天的垃圾继续投入塑料袋里扎紧。垃圾桶里逐渐会有液体流出来,须二至三天抽取一次。液体如呈透明茶色,表明发酵成功。如果颜色浑浊,则应增加玻卡西的量。 5、垃圾装满后密封放置一周,使它发酵熟成。同时使用另一个桶并进行重复上述的操作。为了轮流处理垃圾,所以需要两个垃圾桶。 6、垃圾发酵后产生的液体是极佳的有机液肥,可用于浇花,刷洗厕盆、便器。也可以直接倒入便槽中,可去除污垢及臭味。 三、发酵垃圾堆肥的使用方法: 发酵垃圾堆肥可埋入花盆里,但不能接触植物根部,应用土间隔开。 使用发酵垃圾堆肥培育出的花根系发达,花株特别肥壮,花叶绿而亮,花型饱满,色泽鲜艳。鲜花期延长1-2倍以上。催花、保花、保果,座果率均能提高许多。花圃不再生杂草。各种花卉均能使用发酵垃圾堆肥,效果极好。 四、厨余垃圾发酵处理之好处: 1、对一个家庭来说,妥善处理厨余垃圾,使之不产生恶臭,改善家庭卫生,减少蟑螂,蚊蝇,蚂蚁及老鼠等病媒的滋生,降低传播病菌的感染。 2、发酵垃圾能变废为宝,可作有机肥,可净化下水道,可去除异味。 3、避免环境污染,不会污染其他有用资源垃圾。并且不用每天倒垃圾。 4、降低垃圾处理的环节,减少掩埋场及焚化炉的场地、人工、燃料费等。 5、节省大量资金,增加社会资源,增进人体健康,净化环境。 可发动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的退休人员、学生、员工一起来做,并设立定点收集站,收集的发酵垃圾可送到园林局、农业站作肥料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附:发酵淘米水的方法及使用 淘米水经生态聚合液发酵后,也可有效利用。方法是:在淘米水里放一撮玻卡西或原液及红糖,搅拌后密闭发酵,温度最好是30度左右。4、5天后淘米水变成淡棕色,并有发酵的醇香味。用它稀释300倍浇花,可使花朵硕大,色泽鲜艳,花期延长。如将它排入下水道,能够去除管道里的污垢,又能净化家庭排水,消除异味。 何谓厨余垃圾?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饭、菜叶、果皮、骨头、海产壳、花生瓜子壳、中药渣、树叶等有机物。但不包括淘米水、剩菜汤等液体。 只要我们有百分之一的人使用生态聚合液,那么,污水就能得到相当程度的净化。我们每天只要抽出一点点的时间,国家就能节省出大量的资金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六、生态聚合液在宾馆的使用方法 利用微生物治理空气污染、污水和城市生活垃圾,是今后环保产业的主攻方向。生态聚合液在环保中的作用机理是以光合菌群和酵母菌群为主导,协同其它几十种有益微生物共同作用,综合它们的分解、发酵、合成等功能,对有害气体先以脱氢的形式使其无害化;通过氧化、还原、发酵等途径,产生抗氧化物质,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的繁殖,消除了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烷、甲醛等有害气体,除臭、防霉、去污,并可抑制有害虫卵的发育,减少蚊虫的产生;把有害有毒转化为无害无毒,变有害为有用。厕所除臭、生活垃圾的利用、在工业废水、臭湖死水的治理、游泳池的净化等环保领域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并且成本非常低廉。 生态聚合液能有效分解污垢(有机物)及臭味成份,并能抑制有害杂菌的繁殖。家庭中可使用喷雾器喷洒,或在洗拖把、抹布的水中放入原液,浓度视臭味或污垢的程度。在霉菌及杂菌容易繁殖的地方,喷洒次数多一些,浓度高一些。臭味或污垢越重,浓度应越大。应在霉菌及杂菌增值之前使用效果最好。前几次时使用100倍的稀释液,以后逐渐减低浓度,原理是使原液中的有益菌群能尽快定居繁殖并占据优势,以便尽快分解消除霉菌及杂菌,迅速去除异味,并能消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异味重、污垢多、黏腻潮湿之处每日使用一次,其他较清洁的地方可一周使用1-2次。 使用场所:居室、歌厅、宾馆走廊、地毯、居室空间、厕所、卫生间、浴室、空调风口、厨房、地面、洗涤池、排气扇、抽油烟机、下水口、墙角旮旯、窗沿、阳台等。 注意事项:不要与其他消毒液等杀毒剂同时使用,表面出现白色丝状物不影响使用,用前摇匀。放置在阴凉、避光的场所。如有气体,应将气体放出。
一、可能导致菌群失调的干预和活动 女性生殖系统(FRS)菌群失调可以因从事的各种活动及一些医疗干预措施诱发。 1. 反复冲洗可导致阴道菌群失调 阴道冲洗(用液体清洗阴道)是许多女性出于各种原因进行的做法,包括个人卫生、审美、预防或治疗感染、月经或性生活后的清洁,以及预防怀孕。在冲洗中使用了各种溶液,包括醋、各种防腐剂和洗涤剂。冲洗对阴道菌群的影响取决于所用溶液性质和冲洗频率。然而,大量证据表明,反复冲洗会导致乳酸菌比例下降,造成菌群失调。研究表明,冲洗导致BV、淋病、衣原体感染、盆腔炎和艾滋病感染的风险增加。这些感染性后遗症可能与冲洗引起的菌群失调有关。 2. 某些形式的性行为会导致阴道和宫颈菌群失调 一些研究表明,频繁性交(每周一次以上的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每年三个或更多性伴侣)、频繁接受性口交(每月三次以上)以及使用杀精剂会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女性之间发生性行为也有更大的风险出现阴道菌群失调。使用铜质宫内避孕器会导致阴道和宫颈菌群失调。 这些菌群失调的机制尚不清楚。在使用杀精剂(壬基酚-9,nonoxynol-9,最常使用的化合物)的情况下,已被证明可以杀死多种阴道乳酸菌,这可能是菌群失调的原因之一。已经证实,一些与BV有关的微生物( G. vaginalis 和 Sneathia spp. )存在大部分女性口腔中,因此,在口交时可能会转移到伴侣身上。 3. 抗生素导致阴道和宫颈菌群失调 为治疗任何身体部位的感染而服用的抗生素可以对FRS的菌群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霉素进行10天一疗程治疗,发现可以消除阴道内乳酸菌,增加大肠杆菌和念珠菌的定植频率。保护性的乳酸菌定植减少和病原体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定植增加是将导致菌群紊乱的前兆。另一方面,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一种窄谱青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活性)似乎对阴道或宫颈的可培养菌群没有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广谱抗生素(如米诺环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头孢丙烯)导致白念珠菌的比例增加,从而增加了外阴阴道炎的风险。然而,在抗生素治疗后,妇女发生VVC的比例很低,并随所用抗生素的不同而变化(图1)。 二、 生殖系统微生物菌群的调控 试图调控FRS的菌群几乎完全集中在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上。 多年来,阴道中存在乳酸菌被认为与阴道健康有关(不一定正确,详见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之二),鉴于多数的益生菌是由乳酸菌组成这一事实,多年来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阴道感染中的应用一直被给予极大关注。众所周知,乳酸菌凭借其适当的刺激免疫反应、与其他微生物(包括病原体)竞争营养和粘附部位的能力,以及通过维持低pH值、排泄乳酸和产生过氧化氢和细菌素等抗菌物质来杀死或抑制病原体的能力,在阴道(和FRS的其他区域)中发挥保护作用。因此,人们认为通过直接应用益生菌在阴道内保持高比例的乳酸菌应该发挥有益作用。另外,由于来自胃肠道(GIT)的微生物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肛门进入阴道并定植,因此也可以通过口服而不是直接在阴道内使用益生菌。直接在阴道使用益生菌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它将提供一个简单而方便的方法,用保护性的乳酸菌(或其他益生菌)不断地在阴道内播种,否则这些乳酸菌可能由于缺乏适当的粘附物而无法在阴道内长时间定植。然而,所使用的口服益生菌必须能够在pH值很低的胃中生存,以及在GIT的其他区域遇到的各种环境和菌群。 1. 各种乳酸菌已被用作FRS的益生菌 益生菌的研究已被用于各种目的,如维持健康的阴道菌群以预防FRS感染,通过阻碍尿路病原体在阴道的定植来预防UTI,这通常是此类感染的初级阶段,以及治疗阴道感染,如BV和VVC。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人们建议使用各种益生菌,包括鼠李糖乳杆菌( L. rhamnosus )、罗伊氏乳杆菌( L. reuteri )、布氏乳酸杆菌( L. brevis )、唾液乳杆菌( L. salivarius )、植物乳杆菌( L. plantarum )、嗜酸乳杆菌( L. acidophilus )、干酪乳杆菌( L. casei )和格氏乳杆菌( L. gasseri )。然而,并非所有这些物种都是阴道菌群的常规成员。 2. 益生菌已被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但成功程度不同 一些研究表明,在阴道内应用益生菌约1周是治疗BV的有效方法,而将益生菌与适当的抗生素联合使用也能达到等效效果。含有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益生菌制剂在阴道内应用,也被证明可以减少易感女性的BV复发率。口服嗜酸乳杆菌2个月已被证明可以减少易感女性BV复发的次数。虽然在大多数临床研究中使用了临床标准,即存在/不存在疾病作为结果衡量标准,但有些研究涉及阴道菌群的分析。例如,对口服鼠李糖乳杆菌GR-1和发酵乳杆菌RC-14混合物60天的女性阴道菌群分析表明,与接受安慰剂的对照组相比,乳酸菌显著增加,酵母菌显著减少,大肠菌群显著减少。 3. 一些益生菌可以增强抗真菌药物在治疗白色念珠菌引起感染中的有效性 一种由鼠李糖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组成的益生菌组合物在口服28天后被证明可以增强抗真菌剂氟康唑在治疗VVC中的效果。在使用抗真菌剂(氟康唑和芬替康唑)治疗后,在阴道内应用由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物组成的益生菌,与只接受抗真菌剂的对照组相比,临床结果得到改善。长期(28天)在阴道内应用发酵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混合物已被证明是对30名VVC患者中的87%有效治疗。 4. 益生菌调控阴道菌群的能力鲜有研究 使用益生菌来调控阴道菌群,重点是能够刺激乳酸菌生长的化合物众多。各种胶寡糖、果寡糖、半乳寡糖和葡甘露水解物都被证明可以刺激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具有作为益生元的潜力。其中一种葡萄糖寡糖已被证明可以刺激 L. crispatus , L. vaginalis 和 L. jensenii 的生长,而对与BV相关的微生物,如 G. vaginalis 和 E. coli 的生长没有影响。患有BV的女性每天使用含有这种葡聚糖的阴道凝胶16天,使她们在8天内都有正常的Nugent评分,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试验结束的16天。阴道内应用的葡甘露聚糖水解物已被证明有助于在使用抗真菌疗法治疗VVC期间恢复符合健康的阴道菌群。由海藻酸盐水解得到的一种低聚糖混合物已被证明具有抗菌活性并能促进乳酸菌的生长。据报道,当在阴道内使用时,它在治疗BV方面与甲硝唑一样有效。 使用益生菌来预防或治疗阴道感染是一种途径,尽管初步数据令人鼓舞,但与益生菌概念相比,这种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广泛的调查研究,以确定它是否能有效预防或治疗阴道感染。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系列: 1.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结构: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之一】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生理与内环境 2.女性生殖系统检测到的微生物: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之二】生殖系统菌群受年龄和系统生理学变化的影响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之二】女性性成熟时期生殖系统菌群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之二】阴道菌群群落状态及类型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之二】影响阴道菌群和群落特征的因素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之二】阴道真菌、病毒以及宫颈菌群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之二】子宫微生物 or 菌群?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之二】生殖系统其他部位菌群 3.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的微生物活性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之三】女性生殖系统(FRS)菌群的微生物活性 4.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之四】女性生殖系统菌群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5.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与人来疾病之间的关系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之五】生殖系统菌群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Al-Ghazzewi FH & Tester RF (2016). Biotherapeutic agents and vaginal health. J Appl Microbiol 121:18–27. Borges S, Silva J & Teixeira P (2014). The role of lactobacilli and pro biotics in maintaining vaginal health. Arch Gynecol Obstet 289: 479–489. Homayouni A, Bastani P, Ziyadi S et al. (2014). 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the recurrence of bacterial vaginosis: a review. J Low Genit Tract Dis 18:79–86. Mastromarino P, Vitali B & Mosca L (2013). Bacterial vaginosis: a review on clinical trials with probiotics. New Microbiol 36: 229–238. Reid G (2012). Probiotic and prebiotic applications for vaginal health. J AOAC Int 95:31–34. Reid G (2014). Modulating the vaginal microbiome: the need for a bridge between science and practice. Semin Reprod Med 32:28–34.
果蔬保鲜技术论文篇二 切分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指出了近年来人们的消费模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促进了速食工业的快速发展,可以直接食用、营养、卫生的新鲜切分果蔬的需求迅速增加。鲜切果蔬除具有新鲜、使用方便等优点外,还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效应。鲜切果蔬更好地保持了果蔬的风味和营养,但耐贮性低于完整果蔬。主要阐述了切分果蔬经过加工处理而导致的贮存期缩短等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切分果蔬;保鲜技术;研究 1 引言 目前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鲜切果蔬已经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生产,产品大量进入食品商店和超市。据报道,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鲜切果蔬的消费已经占果品、蔬菜消费的1/3。在我国,鲜切果蔬生产刚刚起步,加工规模比较小。我国的鲜切果蔬生产量和品质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是鲜切果蔬加工工艺和保鲜技术存在问题,价格高,货架期(7d左右)得不到保证,而且对鲜切果蔬的质量没有检测标准。我国是一个水果、蔬菜生产大国,约占世界总产量的l/3,鲜切果蔬生产和技术的落后,不仅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影响我国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此研究鲜切果蔬的保鲜技术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2 切分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 低温保鲜 低温处理能有效地减缓酶和微生物的活动,抑制果蔬呼吸作用,降低各种生化反应的速率,延缓衰老和抑制褐变。由于酶活性化学反应的温度系数Q10为2~3,温度每下降10℃,生理生化反应就下降到1/3~1/2,因此,切分材料时在低温下操作,可以将乙烯和呼吸速率的上升及其他劣变的生理代谢减到最低,保存期可大大延长。孙伟、丁宝莲等[1]通过研究马铃薯、胡萝卜、甜椒、萝卜、莴苣、芹菜、甘蓝、大白菜、青花菜、蘑菇、花椰菜、香菇等切割后在10~30℃不同的温度下的呼吸速率发现,切割蔬菜加工场所适应温度应在15℃以下,多数研究认为切分水果在0~5℃条件下贮藏较适合。切割产品加工后在5℃条件下运输和销售,其表面微生物的数量至少可以在10d保持稳定,而在10℃条件下,只能使切割蔬菜表面微生物在3d保持基本稳定,之后就急剧上升。不同果蔬对低温的忍耐力不同,每种果蔬都有其最佳的加工和贮藏温度。 气调保鲜 气调保鲜作为无公害保鲜技术,在国际上倍受重视。水果经预加工后进行气调包装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e,MAP) 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货架期。MAP 结合冷藏可显著提高切分水果的贮藏质量,延长贮藏期。在贮藏过程中创造一个低O2和高CO2的环境,可降低呼吸,抑制乙烯的产生,延迟切分果蔬的衰老,延长贮藏时间。在降低O2浓度升高CO2浓度的同时,防止嫌气环境的形成,因为这种环境的形成,容易导致水果无氧呼吸产生异味。合适的气体环境可通过适当的包装由果蔬的呼吸作用而获得,也可以人为地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组成(control atmosphere)。切分果蔬包装内部通常要保持2%~5%O2和5%~10%CO2,以利于保持品质。BAI [2]在研究中发现用具有不同CO2和O2透过率的聚乙烯薄膜密封包装可使切分糙皮甜瓜的保鲜期从不包装时的6d延长到12d,而且品质也优于不包装处理。包装薄膜的厚度和组成成分对保鲜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周涛等[3]发现使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比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包装更能抑制切分茭白的木质化,保持嫩度。王清章等[4]采用010mm和008mm厚的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以及008mm和006mm厚的PA/PE复合薄膜真空包装切分莲藕,结果表明PA/PE能极显著地抑制莲藕的褐变,并能保持较多的营养成分。 涂膜保鲜 涂膜技术将可食性膜涂于切分果蔬表面形成涂层,可保持和改善产品品质。可食性膜可减少水分损失,防止芳香成分挥发;阻止氧气进入,降低水果表面的氧气浓度,提高CO2浓度,进而可抑制呼吸作用,延迟乙烯产生,延缓果蔬的后熟和衰老,有利于贮藏;抑制果蔬的褐变,在成膜剂中加入抗氧化剂、抗褐变剂可以降低切分果蔬的氧化变质与变色。Mei等[5]采用5%的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的混合物,其中含有的VE,来涂膜处理切分胡萝卜,较好地保持了切分产品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涂膜剂可分为糖类、蛋白质类、复合类。糖类涂膜剂主要包括壳聚糖类、海藻酸钠类、淀粉类及魔芋可食性膜。蛋白质类可分为玉米醇溶蛋白、大豆蛋白、乳清蛋白等。复合型膜是由糖、脂肪、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经过一定的处理而形成的膜。由于它们之间的性质不同和功能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膜有更为理想的性能。彭丽霞等[6]用2%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切分荸荠较好地抑制了褐变。 3 切分果蔬微生物的控制 鲜切果蔬,尤其是切分水果,切分后汁液外渗,其汁液中糖分和其他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很容易导致腐烂。目前,日本、法国等国家对鲜切果蔬产品都制定了严格的微生物控制标推,保证鲜切产品的卫生及质量。 鲜切果蔬防止微生物生长主要是控制水分活度(aw)和酸度(pH值),应用防腐剂及低温冷藏等栅栏因子。蔬菜上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霉菌、酵母菌数量较少;水果上除有一定细菌外,霉菌、酵母菌数量相对较多。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上的微生物群落差别很大。果蔬上常见的细菌有欧文氏菌属、假单孢菌属、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等,尤以欧文氏菌属、假单孢菌属常见。欧文氏菌属、某些假单孢菌 (如边缘单孢菌,Pseudomonas marginalis)、芽孢杆菌以及梭状芽孢杆菌可以引起果蔬发生细菌性软化腐烂。这些细菌可分泌果胶酶,分解果胶,使蔬菜组织软化;有时有水渗出,并产生臭气。 化学防腐剂 醋酸、苯甲酸、次氯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H2O2等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有效控制那些在低温下仍能生长的腐败菌和致病菌。在生产上,常在清洗液中加入防腐剂,进行清洗处理。陈胜民[7]使用次氯酸钠、双氧水及氯化钙分别处理切分莴苣,其中100mg/kgNaClO浸泡3min的贮藏效果最好。但是使用次氯酸钠一般来说只有一个星期的保鲜期,若想获得更长的保鲜期,则要配合使用其他防腐剂如山梨酸钾等。鲜切蔬菜组织的pH值一般为~,正适合于各种腐败菌的生长,加入适当的醋酸、柠檬酸和乳酸等,可降低果蔬组织的pH值,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是,过多的酸会破坏果蔬本身的风味。 生物防腐剂 生物防腐剂是指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的一类抗菌物质。由于鲜切果蔬为即食产品,化学防腐剂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来自生物的天然防腐剂的研究和应用,便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乳酸菌的代谢物细菌素或类细菌素,能有效地抑制鲜切果蔬中嗜水气单胞菌和单核李氏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Vescovo等[8]成功地应用乳酸菌保存生菜色拉。由于生物防腐剂的防治成本高和防治效果较单一,目前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物理方法 近年来采用辐照、臭氧、超声波、紫外照射、超高压、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来控制切分果蔬中的微生物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些物理方法与传统的热处理相比,温度变化小,既不使产品发生显著的化学变化,也不会产生异味,既可保持产品的营养成分,又可保持产品的新鲜感和良好风味,近年来在生产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高翔等[9]采用辐照鲜切西洋芹,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1kGy可有效控制微生物繁殖,使细菌数降低2个数量级;霉菌和酵母菌降低一个数量级;大肠菌群未检出;同时大大抑制酶活力,多酚氧化酶的活力较对照降低60个单位;各项营养指标良好,贮藏至第6d,Vc含量高于对照15%;感官品质优良。但采用辐照方法来保鲜切分果蔬时应注意:由于不同的果蔬具有不同的辐照耐受性,当辐照剂量超过一定值,会造成细胞膜的损伤。 紫外照射也能较好地控制切分果蔬微生物,对细菌、霉菌、酵母、病毒等各类微生物都有显著的杀灭作用。紫外线不仅可以杀灭果蔬表面的微生物,同时紫外线还可以诱导切分果蔬产生一些次生代谢物质,这些次生代谢物质有抑菌的作用,从而延长切分果蔬的保鲜期。超高压杀菌是将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以后,放入液体介质中,在100~1000MPa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后,使之达到灭菌的要求,其基本原理就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日本一家公司,在25℃条件下,使用606×108Pa,在20min内可将土豆色拉上的芽孢菌全部杀死。超声波杀菌近年来也得到了应用,超声波杀菌单独使用不能取得较好的杀菌效果,它可以和其他的杀菌 措施 结合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一般用超声波来清洗切分果蔬。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杀菌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是用它杀菌所用的时间较短,可取得较好的杀菌效果。 4 切分果蔬的品质变化 切分产品褐变及软化 鲜切果蔬发生的褐变和白化在生产上主要采用酶的抑制剂和抗氧化剂来控制酚氧化酶的活性,或降低氧浓度,来抑制酶促褐变。传统上采用的化学物质有亚硫酸钠盐、柠檬酸等,近年又研究发现醋酸锌、氯化钙、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L-半胱氨酸、4-取代基间苯二酚等对于酶促反应的控制具有显著效果。国外对土豆切片、苹果切片、鲜切杨桃片的研究表明结合使用多种褐变抑制剂对褐变的控制效果更好。 硬度下降及组织透明化 潘勇贵等[10]对切分菠萝进行研究发现切分菠萝硬度快速下降,其机理可能是伤乙烯和伤呼吸加快果蔬组织的衰老进程,尤其是跃变型果实,伤乙烯和伤呼吸诱导一些与成熟相关酶类的活性,如果胶酶、纤维素酶、脂酶、过氧化物酶等活性,从而使组织细胞崩溃,果肉软化;切分导致的细胞破裂,使细胞降解酶被激活,或与底物接触机会增加,使细胞破坏所致;微生物的入侵分泌果胶酶、纤维素酶等破坏果蔬组织。组织透明化在切分哈密瓜上的表现尤为严重。哈密瓜切分后,如切分时的温度过高,或切分的工艺不正确,切分后哈密瓜片会在几小时之内出现透明化,透明率可达到整个切分瓜片的60%。 2013年3月 绿 色 科 技 第3期5 结语 在生产过程中对果蔬进行整理、清洗、切分等操作,果蔬不再以完整状态而存在,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切分果蔬的质量,进而影响切分产品的安全性和货架期,因而切分果蔬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 伟,丁宝莲,虞冠军,等.半加工切割蔬菜生产的生理和品质保持问题[J].上海农业学报,1999,15(4):80~83. [2] ,,,AND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dible Films Containing Nisin and Their Action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1,66(7):1006~1012. [3] 周 涛.MAP包装对微加工茭白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2(5):64~66. [4] 王清章,李 洁.包装材料对莲藕贮藏保鲜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02,2(2):9~11. [5] ,,,et of Exogenous Propylene on Softening,Glycosidase,and Pectinmethylesterase Activity during postharvest Riping of Apricots[J].,Chem,2002,50(2):1441~1446. [6] 彭贵霞,郁志芳,夏志华,等.鲜切山药片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2):66~69. [7] 陈胜民.莴苣MP加工工艺及贮藏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2):142~143. [8] Vescovo M,Torriani S,Orsi C,et of antimicrobia-producing latic acid bacterial to control pathogens invegetables[J].Apple Bacteriol,1996,81(3):113. [9] 高 翔,陆兆新,张立奎,等.鲜切西洋芹辐照保鲜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9(7):32~35. [10] 潘永贵,施瑞城.采后果蔬受机械伤害的生理生化反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6):568~572. [11] 王 莉.浅谈切分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园艺,2012(24). [12] 陈守江.果蔬采后超低氧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6). [13] 尹淑娟.浅谈果蔬气调贮藏保鲜技术[J].科技文汇,2012(3). [14] 胡 欣,张长峰,郑先章.减压冷藏技术对鲜切果蔬保鲜效果的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2(6).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海洋生物的药用”,搜索一下就有了 1. 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功能 徐旭,于冰,汤立达 文献来自: 天津药学 2004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人们对海洋生物多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类物质。本文就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功能综述如下。1 免疫调节作用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海藻多糖、海带多糖、珠蚌多糖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或免疫增强作用。海带 ... 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1 薛静波,刘希英,张鸿芬.海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的新进展 王琪琳,王海仁 文献来自: 生物学通报 2002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较重要的药用资源 ,同时经过化学修饰 (如硫酸化、乙酰化 ) ,将开发出更多的高效低毒的新型多糖药物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的新进展@王琪琳$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 ...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涂洪斌,卫剑文,彭立胜,钟肖芬,杨文利,吴文言,徐安龙 文献来自: 世界科学技术 2001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为海洋生物药用活性物质的产业化铺平道路。综上所述,开展以药用海洋生物为切入点的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既是我国在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的突破口,同时也为促进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和海洋生物肽类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名优海洋生物的药用 刘学谦 文献来自: 家庭医学 2001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其鱼鳍加名优海洋生物的药用@刘学谦!研究员<正> 茫茫海洋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名优海洋水产生物,男女老少皆宜,容易消化吸收,有效的增进人体健康。现将几种名优海洋水产生物的药用分述如?...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 秦思昌 文献来自: 解放军健康 2005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发掘和利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是造福人类的伟业。下面介绍一些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海藻类海洋中生长着1万多种海藻,海藻中含有藻胶、氨基酸、维生素、甘露醇、无机盐等重要的医药成分?... 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秦思昌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略述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 王琪琳 文献来自: 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2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 具有整肠和解毒作用 人们通过对多种乳酸菌细胞壁中多糖组分抗溃疡作用的研究表明,它们能诱导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合成水平 ... 略述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王琪琳$聊城大学生物系!山东 聊城 252059海洋生物;;多糖;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海洋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及其药用前途 林文翰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5年 CAJ下载 借鉴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从 药用海洋生物中筛选克隆得到活性物质的相关功能基因并阐明药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运用基因工程技 术对认为确切有效地药用基因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而克服传统生化提取方法的产品产量小、纯 ... 海洋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及其药用前途@林文翰$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甘露醇的药用研究进展 詹天荣,宋金明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药物 2003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药用;;生物活性甘露醇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既可用作原料药配制甘露醇注射液 ... 被引用次数: 1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司玫,展翔天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药物 2003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海洋生物由于其独特的代谢方式,产生的活性物质化学结构丰富多样,分子结构独特新颖具有极大的药用潜力,从海洋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并开发研究新的药物前景广阔。现简述2 1世纪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1] 翁心华 ...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马程琳,邹记兴 文献来自: 海洋湖沼通报 2003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此外许多海洋生物还具有重要的药用及工业价值。因此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实现条件之一 ,?...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王斌 ,1996 )。中国海域辽阔 ,海岸线漫长 ,其海洋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陈清潮 ,1996 )。1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1 ...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搜海洋生物 的学术趋势 翻译 海洋生物的药用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甲状腺癌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术后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 总结并探讨甲状腺癌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策略 回顾17例甲状腺癌患者从心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等方面的护理策略和效果。结果 通过全方面的护理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1例患者并发乳糜漏,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综合护理,能有效减轻病情,推动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 甲状腺癌,护理
甲状腺癌是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手术范围大,术后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因此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从对17例甲状腺癌患者从生理、心理、病情观察等方面进行护理,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患者均为甲状腺癌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年龄在26-66岁,其中男性5例,女性12例,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3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治疗及转归 本组患者7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1例行甲状腺癌标准根治术,8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并发乳糜漏,住院期间均给予整体护理治疗,从生理、心理,完善术前准备,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加强切口与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重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2.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患者常在无意中或体检中发现肿块,病史短而突然,或肿块已有多年突然增大,多担忧疾病的预后,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所以对待患者应热情,使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多与其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向其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术前准备的作用,,解除其思想顾虑,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予镇静安眠的药,使其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身心状态。
术前准备 要指导患者进行体位锻炼,即将软枕垫于肩部,保持头低、颈过伸位,以利于术中手术野的暴露。指导其掌握深呼吸、有效咳嗽的策略。指导其进食足够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者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术前遵医嘱予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根据情况予颈部及胸部备皮。
3.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 术后遵医嘱予吸氧、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有无手足麻木、抽搐感,观察有无甲状腺危象,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对症处理。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 切口应观察有无肿胀,周围皮肤有无渗血及青紫,定时挤捏引流管,保持其通畅有效引流,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有出血或乳糜漏及时汇报对症治疗。
体位及饮食指导 术后患者颈部应制动,以免过多活动引起出血,术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可改半卧位,以减少切口张力利于引流管通畅且利于呼吸顺畅。术后6小时后根据患者情况予进温凉半流质饮食,切忌过烫。进食时观察有无呛咳等不适。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呼吸困难和出血 是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48小时内。按医嘱床边备气管切开包,立即配合床边抢救或进手术室,迅速去除血肿;若为喉头水肿者,嘱其不说话,遵医嘱使用激素。
(2)喉返神经损伤 观察有无声音嘶哑或失音。应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以减轻病人焦虑。
(3)喉上神经损伤 外支损伤可引起音调降低;内支损伤在进食或饮水时发生呛咳、误咽。发生呛咳,要协助病人坐起进食,或半流质饮食。
(4)甲状旁腺损伤 出现口唇、四肢麻木、手足抽搐时,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抽搐时,立即用压舌板或匙柄垫于上下磨牙间,以防咬伤舌头。限制含磷较高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蛋黄、鱼类等。
(5)乳糜漏 术后观察引流液情况,引流量突然增加,且由黄色变为乳白色,应怀疑淋巴漏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引流液的化验,早期诊断治疗。遵医嘱予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制约饮食,补充营养,应用奥曲肽等有效的医疗护理措施。1例乳糜漏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完全治愈。
出院健康指导
(1)教会患者自行检查颈部,出院后定期复诊。
(2) 指导其练习颈部活动,推动颈部的功能恢复。颈淋巴结清扫术者在切口愈合后应开始肩关节和颈部的功能锻炼,预防肩下垂。功能锻炼应持续至出院后3个月。
(3)帮助其调整心态,配合治疗。
(4)对于甲状腺全切除者,应早期给予足量的甲状腺制剂,预防肿瘤复发。
(5)术后忌碘饮食,勿食海鲜类食物。
4.小结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外科手术切除是改善其预后的最有效策略。由于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创伤较大,因此护理工作在手术疗效和患者预后方面越来越重要,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总之,从生理、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有效减轻病情,推动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黄雪辉,黄梅连,吴秋莉. 甲状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当代护士 2011,(1):67-68
[2] 周磊,陈秀娟,李晶. 甲状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J]. 现代护理 2011,30(3):151-151
[3]李伟汉,张浩,刘平贤. 奥曲肽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乳糜漏治疗中的应用[J]. 医师进修杂志, 2005,28⑶:36-37
jiǎ zhuàng xiàn ái
thyroid carcinoma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cancerous goiter [朗道汉英字典]
struma malign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hyroid canc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占所有癌症的~1%,在地方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甲状腺癌特别是低分化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很高[1]。按照性别和年龄调查发病率,男性中每年低于3/10万,而女性要高2~3倍,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年龄分布亦异, *** 状腺癌分布最广,可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至百岁老人,滤泡状癌多见于20~100岁,髓样癌多见于40~80岁,未分化癌多见于40~90岁[1]。
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腺癌占绝大多数,而源自甲状腺间质的恶性肿瘤仅占1%。甲状腺癌约占全身全身癌肿的,占甲状腺全部肿瘤的~。据国际癌症学会资料统计,各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上海市1960年发病率为万,1972年为万,1978年已升高对万。据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华山医院统计,两院于1975~1985年共收治甲状腺疾患6432例,其中甲状腺肿瘤4363例,甲状腺癌占435例,为甲状腺全部肿瘤的
甲状腺癌以女性发病较多,男女之比1∶,以年龄计,从儿童到老年人均可发生,但与一般癌肿好发于老年人的特点不同,甲状腺癌较多发生于青壮年,其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左右。
按照性别和年龄调查发病率,男性中每年低于3/10万,而女性要高2~3倍,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年龄分布亦异, *** 状腺癌分布最广,可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至百岁老人,滤泡状癌多见于20~100岁,髓样癌多见于40~80岁,未分化癌多见于40~90岁[1]。
甲状腺癌具体确切的病因目前尚难肯定,但从流行病学调查、肿瘤实验性研究和临床观察,甲状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用X线照射实验鼠的甲状腺,能促使动物发生甲状腺癌。实验证明131Ⅰ能使甲状腺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细胞核变形,甲状腺素的合成大为减少。可见放射线一方面引起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分裂,导致癌变;另一方面使甲状腺破坏而不能产生内分泌素,由此引起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大量分泌也能促发甲状腺细胞癌变。
在临床上,很多事实说明甲状腺的发生与放射线的作用有关。特别令人注意的是,在婴幼期曾因胸腺肿大或淋巴腺样增殖而接受上纵隔或颈部放射治疗的儿童尤易发生甲状腺癌,这是因为儿童和少年的细胞增殖旺盛,放射线是一种附加 *** ,易促发其肿瘤的形成。成人接受颈部放射治疗后发生甲状腺癌的机会则不多见。
摄碘过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如瑞士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为2‰较柏林等非流行高出20倍。相反,高碘饮食也易诱发甲状腺癌,冰岛和日本是摄碘量最高的国家,其甲状腺癌的发现率较其他国家高。这可能与TSH *** 甲状腺增生的因素有关。实验证明,长期的TSH *** 能促使甲状腺增生,形成结节和癌变。
临床上有甲状腺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某些毒性甲状腺肿发生癌变的报道,但这些甲状腺病变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尚难肯定。以甲状腺腺瘤为例,甲状腺腺瘤绝大多数为滤泡型,仅2~5%为 *** 状瘤;如甲状腺癌由腺瘤转变而成,则绝大多数应为滤泡型,而实际上甲状腺癌半数以上为服头状癌,推测甲状腺腺瘤癌变的发生率也是很小的。
约5~10%甲状腺髓样癌有明显的家族史,而且往往合并有嗜铬细胞瘤等闰,推测这类癌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遗传因素有关。
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大小不一。一般分化良好,恶性程度低。癌组织脆软易碎,色暗红;但老年患者的 *** 壮癌一般较坚硬而苍白。 *** 状癌的中心常有囊性变,囊内充满血性液。有时癌组织可发生钙化,切面呈砂粒样。上述囊性变和钙化与癌肿的恶性程度与预后无关。显微镜下见到癌瘤由柱状上皮 *** 状突起组成,有时可混有滤泡样结构,甚至发现 *** 状向滤泡样变异的情况。
*** 状腺癌叶有完整的包膜,到后期同样可以穿破包膜而侵及周围组织,播用途径主要是淋巴道,一般以颈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约在80%的儿童和2%的成年患者可扪及淋巴结,其次是血液转移到肺或骨。
较 *** 状腺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20%,居第二位,其患者的平均年龄较 *** 状癌者大。癌肿柔软,具弹性,或橡皮样,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结节形。切面呈红褐色,可见纤维化、钙化、出血及坏死灶。分化良好的滤泡状腺癌在镜下可见与正常甲状腺相似的组织结构,但有包膜、血管和淋巴管受侵袭的现象;分化差的滤泡状腺癌则见不规则结构,细胞密集成团状或条索状,很少形成滤泡。播散途径虽可经淋巴转移,但主要是通过血液转移到肺、骨和肝。有些滤泡状腺癌可在手术切除后相隔很长时间才见复发,但其预后不及 *** 状腺癌好。
占甲状腺癌的2~5%。此病由Hazard于1959年首先描述,具有分泌甲状腺降钙素以及伴发嗜铬细胞瘤和甲状腺腺增生(Ⅱ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Ⅱ)的特点。髓样癌源自甲状腺胚胎的鳃后体(ultimobranchial body),从滤泡旁明亮细胞(C细胞)转变而来。滤泡旁细胞是来源于神经嵴的内分泌细胞,这些内分泌细胞具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即能摄取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前体,并经其中的脱羧酶予以脱羧,所以也称为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简称APUD细胞。肿瘤多为单发结节,偶有多发,质硬而固定,有淀粉样沉积,很少摄取放射性碘。癌细胞形态主要由多边形和梭形细胞组成,排列多样化。
占甲状腺癌的5%,主要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男性多见。肿块质硬而不规则,固定,生长迅速,很快弥漫累及甲状腺,一般在短期内就可浸润气管、肌肉、神经和血管,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肿瘤局部可有触痛。显微镜下见癌组织主要由分化不良的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呈多形性,常见核分裂相。颈部可出现淋巴结肿大,也有肺转移。该病预后差,对放射性碘治疗无效,外照射仅控制局部症状。
由于甲状腺癌有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其临床表现也因此各不相同。它可与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同时存在,多数无症状,偶发现颈前区有一结节或肿块,有的肿块已存在多年而在近期才迅速增大或发生转移。有的患者长期来无不适主拆,到后期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病理性骨折、声音嘶哑、呼吸障碍、吞咽困难甚至Horner综合征才引起注意。局部体征也不尽相同,有呈甲状腺不对称结节或肿块,肿块或在腺体内,随吞咽而上下活动。待周围组织或气管受侵时,肿块即固定。
*** 状癌是一种分化好的甲状腺癌,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总数的3/4;病灶一般为单发,体积大小不等,最小的直径在0.5cm以下,称之微癌;直径在1cm以下的称之为隐癌,大的病灶直径可大于10cm。小的肿瘤常常是实质性病灶,而大的肿瘤往往伴有囊性变。囊变者可见囊壁有葡萄簇样结节突出囊腔,腔内存有陈旧性血水。该型癌肿一般无包膜,仅5%有不完整包膜。在显微镜下有些肿瘤细胞排列成 *** 状, *** 大小不等,长短不一,常见三级以上分支, *** 中心为纤维血管囊,细胞大小均匀;核小、分裂少见。 *** 状癌常伴有滤泡状癌的成份,但肿瘤的命名仍为 *** 状癌,而不称为滤泡状癌或者混合型。如果 *** 状癌中含有未分化癌的成份,而命名应为未分化癌,也意味着这一种未分化癌可能是 *** 状癌的进一步恶化。有时肿块很小,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见被发现。本癌恶性度较低,10年存活率可达88%。 *** 状癌在临床上常有甲状腺区孤立性结节,直径多在lcm以上。隐伏性癌多见于尸检,或在已发生颈区淋巴结转移时发现肿块。
滤泡状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10%~15%,肉眼检查时看到滤泡状癌是一种实质的具有包膜的肿瘤,包膜上常密布著丰富的血管网,较小的癌肿和甲状腺腺瘤很相似。切面呈红褐色,常可见到纤维化,钙化出血和坏死。组织学上,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所构成。分化良好者,滤泡结构较典型,细胞异型性亦较小。这时与腺瘤不易区别,需依靠包膜或血管浸润来确定病理诊断。分化不良者滤泡结构较少,细胞异型较大,核分裂象亦多见,可呈条索状实性的巢状排列。有时癌细胞穿出包膜进入多处静脉中形成癌栓,常常成为远处转移的起点,所以滤泡状癌多见于血道转移,文献报道占19%~25%。滤泡状癌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妇女,临床表现与 *** 状癌相类似,但癌块一般较大,较少局部淋巴结转移,而较多远处转移。少数滤泡状癌浸润和破坏邻近组织,可以出现呼吸道阻塞等症状。
甲状腺髓样癌在1951年由horn首先描述,1959年Hazard等进一步阐明了这种特殊类型的癌。并命名为髓样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3%~10%,瘤体一般呈圆型或卵圆型,边界清楚,质硬或呈不规则形,伴周围甲状腺实质浸润,切面灰白色或淡红色,可伴有出血坏死及钙化,肿瘤直径平均约2~3cm。显微镜下癌细胞呈卵圆型,多边形或梭形,核分裂少至中等;细胞排列呈巢状束带状或腺腔状。间质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淀粉样物,癌细胞多时,淀粉样物较少,反之淀粉样物就多;转移灶中也如此。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中度恶性的癌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大多数是散发性,约10%为家族性。临床上除了和其他甲状腺癌一样有甲状腺肿块和颈淋巴结转移外,还有其特有的症状。约30%患者有慢性腹泻史并伴有面部潮红似类癌综合症,或cushing代谢综合症,与肿瘤细胞产物有关。
家族性髓样癌的特征如下:
①发病年龄较轻,诊断时平均年龄33岁,散发性髓样癌诊断时平均年龄超过55岁。
②均为双侧性癌腺叶和多中心病变,肿瘤分布和形态不对称,可能一侧有巨大肿物而对侧仅有组织学征象,但无一例外地均为双侧病变。散发性者多为单侧肿物。
③家族性髓样癌癌块较小,由于筛查,也有隐性发现。散发性者癌块直径多超过4cm。
④家族性者较少见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更少见,可能因发现较早之故。
⑤家族性髓样癌多位于滤泡旁细胞集中处,即腺叶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
⑥家族性髓样癌常伴有嗜铬细胞瘤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未分化癌系高度恶性肿瘤,较少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5%~10%,好发于老年人。未分化癌生长迅速,往往早期侵犯周围组织。肉眼观癌肿无包膜,切面呈肉色,苍白,并有出血、坏死,组织学检查未分化癌可分为棱型细胞型及小细胞型两种。主要表现为颈前区肿块,质硬、固定、边界不清。常伴有吞咽困难,呼吸不杨,声音嘶哑和颈区疼痛等症状。两颈常伴有肿大淋巴结,血道转移亦较常见。
甲状腺癌的诊断贵在早期。凡发现孤立性甲状腺结节,临床上都要排除甲状腺癌的可能。如结节坚硬而不平整,伴颈淋巴结肿大、喉返神经麻痹或以往有颈部反射史者,癌肿的可能性很大。同样,如在甲状腺的多发性结节中发现一个结节特别突出而且较硬,也应疑有甲状腺癌的可能。此外,如甲状腺本身出现不对称的肿大或硬结,且增大迅速,或已固定,都应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
在诊断时,不要过份依赖肿块表面不平和质地坚硬作为甲状腺癌的特征。有些甲状腺癌的肿块可以很柔软,光滑,活动度也大,这在 *** 状腺癌中并不少见。相反,钙化严重的甲状腺癌瘤、结节性甲状腺以及硬化性甲状腺炎质地较硬,表面有颗粒感,易误诊为甲状腺癌。认为甲状腺结节囊性病变都属良性,这显然是不全面的。有报道囊性病灶恶变率为,甲状腺癌的囊变率也随其结节长大而增高。
131Ⅰ或99mTc甲状腺扫描只能反映出结节的形态及其摄取同位素功能,不能确定其性质。但从临床资料表明,在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和冷结节的扫描图象中,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循序依次递增。扫描可检出以上的结节,如其丧失摄取同位素的功能,可无考虑为甲状腺癌(应经超声检查排除囊肿的存在),但要注意甲状腺癌并非都表现为冷结节。此外,同位素分布的缺损与肿瘤的大小有关,有时功能减损的肿瘤图象可被正常甲状腺组织所掩盖。少数甲状腺癌显示为热结节。
上述检查不能确诊时,可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宜在手术前1日进行,诊断符合率高。在10%病例中不能作出进一步的细胞分类,仍需手术探查,作组织学检查。
对甲状腺髓样癌,可应用血清降钙素测定以及给钙或五肽胃沁素 *** 试验来作出诊断。
个别病人所患的甲状腺癌恶性度较高,首先表现为转移癌而肿大的颈淋巴结,原发甲状腺癌反而未被病人察觉,一般说来,甲状腺单发结节较多发结节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更有可能为恶性。病人有下列表现者应警惕癌性结节的可能:
①在地方性甲状腺肿非流行区,14岁以下儿童的甲状腺单个结节,其中10%~50%是恶性。但都是分化好的甲状腺癌。
②成年男性甲状腺内的单发结节。
③多年存在的甲状腺结节,短期内明显增大。
④滨海居住的患者,单发结节为癌的机会远比来自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患者为高。
⑤儿童期头颈部曾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甲状腺单个结节更可疑。
⑥查体表现结节质地坚硬,固定不规则或伴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声带麻痹。
⑦颈部拍片示甲状腺内的钙化阴影为云雾状或颗粒状。边界不规则,甲状腺癌导致的气管狭窄常常是左右径、前后径可以正常。
⑧B超检查呈实性或囊实性,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楚和不规则。
⑨穿刺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对囊性肿物抽出液可能逐渐变为暗红色,这是甲状腺 *** 腺癌转移灶的一种特征。
颈部有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被无意中发现,或在B超等检查时发现[1]。
在病变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1]。
体检:癌肿多质硬,表面或可光滑,边界或可清楚。如果癌肿局限在甲状腺体内,则可随吞咽上下活动;若已侵犯气管或邻近组织,则较为固定[1]。
观察气管有无移位,管腔有无狭窄。甲状腺肿瘤有时会出现钙化,可作为诊断参考[1]。
观察肿瘤部位、范围、气管受累情况及颈总动脉受累情况[1]。
甲状腺组织能特异性摄取131I及99mTc,可根据显像情况判断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大小及甲状腺内的占位病变,可根据吸收锝或碘的功能差异,分成热结节、温结节、冷结节[1]。热结节绝大多数为良性,温结节亦多为良性,冷结节约1/4为恶性[1]。
根据B型超声图像可判断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物理性质,亦可为定性提供参考[1]。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定性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临床已广泛应用[1]。
对诊断甲状腺髓样癌,观察术后动态变化,确定其复发及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1]。
甲状腺球蛋白的检测不能作为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用于定性诊断,但作为术后监测有一定价值[1]。
应注意甲状腺癌与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良性病变相鉴别[1]。
甲状腺癌的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原发肿瘤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手术切除,辅以内分泌治疗[1]。对于手术切除不彻底或有骨等远处转移者,可采用内外照射治疗及化疗[1]。内分泌治疗是常规:口服甲状腺片[1]。
外科治疗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对可疑为癌的甲状腺结节如何正确处理?二是对已确诊的甲状腺癌应该采用何种最佳治疗方案。
1.对可疑甲状腺癌性结节的处理:比较合理的方案是进行筛选,对所有甲状腺结节常规做131Ⅰ扫描。除了131Ⅰ扫描显示为功能性或炎性结节外,都采用了手术探查。尤其有下列情况者更应早期手术治疗。
①不除外癌性结节。
②直径大于3~5cm囊性结节,或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或2~3次穿刺后不消失者。
③超声检查为实质性肿物。对单发结节的术式选择,由于单发结节癌的发生率高,可达5%~35%,至今又无可靠方法判断,甚至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也有个别漏诊者,而且单纯结节摘除后,术后复发率较高。可达16.7%。因此,我们常规对甲状腺单发实性结节、囊实性结节及囊性结节>4cm者均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术中未发现淋巴结肿大者,不给颈清术。
2.对已确诊为甲状腺癌者应采用何种处理规则,要取决于患者的体质情况,癌肿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
(1) *** 状癌:临床上具有恶性程度低,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好发于中青年妇女等特点,所以手术治疗必须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如果癌肿局限在一侧的腺体内,可将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同时行对侧腺体大部切除。但如果癌肿已侵及左右两叶,则需将两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手术后5年治愈率可达80%以上。临床实践证明,对没有颈淋巴结转移的 *** 状腺癌不需同时清除患侧颈淋巴结,预防性颈淋巴结清除不能提高治愈率。但应强调术后随访有重要性,然而对边远山区或农村的患者缺乏随访条件应区别对待。对颈部有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包括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国内外的方案都是一致的。
(2)滤泡状腺癌:虽是低度恶性甲状腺癌,但它的转移方式主要是血道转移,淋巴结转移约占20%,临床上无颈部淋巴结肿大者,一般不作预防性颈清扫术。有颈淋巴结转移者不一定同时有血道转移,所以治疗性颈清扫术还是必要的。
(3)髓样癌:恶性程度中等,常沿淋巴道及血道转移,一旦颈部淋巴结转移,即可较快浸润到包膜外,累及周围组织,所以确诊后不管临床能否扪及肿大淋巴结,一律做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伴有嗜铬细胞瘤者,在甲状腺手术以前首先要处理嗜铬细胞瘤,否则术中会激发高血压,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4)未分化癌:由于本病病程短,进展快,首诊时大多数已失去根治机会,预后恶劣,不宜手术治疗或仅能做活检以明确诊断。但偶尔有病灶较小,适宜手术的还应积极争取作根治性手术。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甲状腺癌化疗效果很不理想[1]。主要用于分化差或未分化癌术后的辅助治疗及无法切除和复发转移患者的姑息性治疗[1]。常用药物为顺铂、多柔比星、氟尿嘧啶及丝裂霉素等[1]。具体可参照头颈部肿瘤治疗方案进行[1]。
分化型甲状腺癌对化疗反应差,仅有选择的和其他治疗方法联用于一些晚期局部无法切除或远处转移的病人。以阿霉素最有效,反应率可达30%~45%,可延长生命,甚至在癌灶无缩小时长期生存。相比而言,未分化癌对化疗则较敏感,多采用联合化疗,常用药物,阿霉素(ADM)环磷酰胺(CTX),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如COA方案.4mg/m2d1d8,ADM 30~40mg/m2dl。每2l天l周期。
由于甲状腺解剖位置的原因,恶性进展期甲状腺癌会挤压、侵犯颈部重要结构,如气管、食管、重要的血管、神经,导致痛苦不适和危及生命,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咯血[1]。远处转移如肺、骨、肝转移会引起疼痛,器官功能障碍[1]。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甲状腺髓样癌通过多种生物活性胺、肽类分泌引起腹泻[1]。姑息治疗恶性进展期甲状腺癌患者症状的方法,包括手术、放射碘治疗、外部放射治疗,化疗等[1]。
甲状腺素能抑制TSH分泌,从而对甲状腺组织的增生和分化好的癌有抑制作用,对 *** 状癌和滤泡状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上述类型甲状腺癌手术后常规给预抑制TSH剂量甲状腺素,对预防癌有复发和转移灶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对未分化癌无效。国内一般每天用干燥甲状腺片80~120mg,以维持高水准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几乎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程度成正比,分化越好,敏感性越差,分化越差,敏感性越高。因此,未分化癌的治疗主要是放射治疗。甲状腺癌有一定吸碘能力。
131I治疗是甲状腺癌的一种治疗方法。
甲状腺癌早发现、早期可手术治疗,预后较好(除未分化型)[1]。
在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的预后总的说来是好的,不少甲状腺癌已有转移,但病人仍能存在活十余年。涉及预后的因素很多,诸如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变的范围、转移情况和手术方式等,其中以病理类型最为重要。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95%可以较长期存活,特别是 *** 状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倾向良好,预后最好,但少数也可间变为恶性程度极高的未分化癌;未分化癌的预后最差,病人往往在半年内死亡。肿瘤体积越大,浸润的机会越多,其预后也越差。据有关统计学资料,有无淋巴结转移并不影响病人的生存率,原发肿瘤未获控制或出现局部复发可致死亡率增高,肿瘤直接蔓延或浸润的程度比淋巴强巴转移更具有重要性。
甲状腺癌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饮食因素(高碘或缺碘饮食),发射线接触史,雌激素分泌增加,遗传因素,或其它由甲状腺良性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腺瘤特别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演变而来。 疾病治疗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是最为典型的亲淋巴型肿瘤,无论单侧或双侧癌会首先并主要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据文献报道有20%~90%的乳头状(微小)癌病人在诊断的同时即发现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仅在后期才出现远处血行转移。而甲状腺滤泡状癌则主要通过血行远处转移至肺、骨、脑和肝等器官,但其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乳头状癌相似。 颈部淋巴结可分为I-VII区。I区:包括颏下和下颌下区的淋巴结;II区: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III区:颈内静脉中组淋巴结;IV区:颈内静脉下组淋巴结;V区:含锁骨上淋巴结以及颈后区所包括的淋巴结;VI区:包括气管食管沟、气管前和喉前淋巴结;VII区:为位于胸骨上切迹下方的上纵隔淋巴结。一般II-VI区淋巴结和甲状腺癌转移有关。通常II-V区淋巴结统称为颈侧区淋巴结,VI区淋巴结又称为中央区淋巴结。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一定规律,中央区多为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一般分化型甲状腺癌先转移至同侧的中央区淋巴结,但个别也可转移至对侧的中央区淋巴结;随后转移至同侧颈侧区淋巴结;但也有个别癌肿如位于甲状腺上极的肿瘤会出现跳跃式转移,即首先转移至同侧颈侧区的淋巴结。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位于甲状腺峡部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它会首先转移至双侧的中央区淋巴结。 B超对发现颈部淋巴结是否有转移非常方便也比较敏感。由于中央区淋巴结多位于甲状腺后方且直径很小,一般颈部B超难于发现;但如果B超发现中央区有肿大的淋巴结,排除桥本氏甲状腺炎所致外就要考虑转移可能。而颈侧区淋巴结相对比较表浅,B超检出率较高。如果B超发现颈部淋巴结淋巴门结构消失,且出现钙化或液化,同时淋巴结血供丰富,就要高度怀疑有转移。 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良好,彻底的手术切除能达到根治的效果。即使分化型甲状腺癌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也可通过甲状腺切除后行碘131治疗达到缓解疾病的效果,因此,手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最重要的手段。 由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有50%以上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因此,最新一期我国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指南中建议:不管术前是否发现中央区淋巴结有问题,都建议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行中央区的淋巴结清扫;同时,由于颈侧区淋巴结的转移率也达30%,因此,指南建议对于术中冰冻发现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可考虑做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且最好能做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于甲状腺的切除范围,指南对有放射线接触史或身体其他部位有转移或双侧癌或甲状腺癌侵犯至包膜外或肿瘤直径大于4cm或乳头状癌中的高细胞型、柱状细胞性、弥漫硬化型、岛状细胞性等不良病理亚型或双侧颈部淋巴结有转移者建议施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对于没有放射线接触史或没有身体其他部位转移或没有侵犯甲状腺包膜或肿瘤直径小于1cm或没有不良病理亚型者可以施行患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对于甲状腺滤泡状癌,指南建议如果术后证实是广泛侵润型伴全身转移的,施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对于微小侵润型的,建议施行患癌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都比较倾向于做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这一术式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术后残留甲状腺复发而施行第二次手术,避免了施行第二次手术的风险;而且,术后可以进一步进行碘131治疗,有利于彻底治疗。同时,甲状腺全切除后,可以通过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的水平而及早知晓有无复发。当然,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会增加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的风险,会给病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甲状腺术前术后的护理论文篇3 术前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疾病术后患者自主排痰的影响 摘 要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疾病术后患者自主排痰的影响。方法:将92例甲状腺疾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干预组在术前、术后给予自主排痰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手术当天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自主排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干预组术后心理状态、协助排痰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对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实行自主排痰的护理干预,让患者正确地掌握排痰的方法,能减轻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术前护理干预;甲状腺疾病;自主排痰 2009年3~12月,我们对46例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给予自主排痰的护理干预,经严密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92例,均是全麻气管插管的麻醉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干预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15~68岁,平均(±)岁;其中甲状腺叶部分切除术32例,甲状腺叶全切除术14例。对照组男17例,女29例;年龄25~72岁,平均(±)岁;其中甲状腺叶部分切除术38例,甲状腺叶全切除术8例。以上病例术前均无呼吸道疾病,气管插管由麻醉师一次性成功插入。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肺功能检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干预组患者在行甲状腺疾病术前后给予自主排痰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行甲状腺疾病手术当天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内容包括: 疾病知识 宣教、心理指导、环境准备、自主排痰方法指导。术后需要观察的内容:患者术后自主排痰的心理状态、对护理人员协助排痰依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能够顺利的咳出痰液,并且感觉呼吸道舒适为有效排痰;术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自主排痰困难,并感觉喉头不适为无效排痰。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检验水准α=。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自主排痰效果比较 见表1。 3 护理干预 疾病知识宣教 落实疾病知识宣教,告知患者术前如果有长期吸烟、饮酒的习惯,或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术后都会引起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让患者和家属了解自主排痰的重要性。 心理指导 大多数患者在术前都会有恐惧和紧张心理,且术后患者因为切口疼痛,担心咳嗽排痰会导致切口出血而不敢用力咳嗽排痰[1]。向患者宣教害怕咳痰或者不咳痰会影响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但进行有效的排痰可以减轻术后呼吸道不适的症状。 环境准备 空气干燥会降低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功能,使痰液黏稠不易咳出[2]。使用中央空调将病房的温度维持在18~20 ℃,湿度55%~70%。 自主排痰方法指导 术前2 d训练患者进行有效的自主排痰的演练。方法:患者用手轻轻按压住切口,两腿屈膝,做几次深呼吸,然后屏气2~3 s,做2~3次短促而有力的咳嗽,咳出痰液。如果痰液难以咳出,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护理人员指导家属采用空心拳叩击背部,由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扣击,震动气道,协助患者排痰。如果痰液黏稠,患者麻醉后恢复进食了,可以少量饮水,以湿润咽喉,有利于痰液咳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也可以行氧气雾化吸入,药液成分:沐舒坦针30 mg、金霉素5 ml,2次/d,每次20 min,药液通过雾滴状吸入口腔内,到达肺部,湿化痰液的同时也湿润喉头的黏膜,减轻患者喉头不适的症状[3]。 4 讨论 甲状腺手术后,由于喉头受到创伤和刺激,术后可以发生喉头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刺激咳嗽反射,又因为咳嗽反射减弱而有痰液阻塞感。从表1可以看出,干预组患者自主排痰的效果比对照组好,是因为对照组的患者在术后紧张害怕、切口疼痛、身体活动受限,不能清楚地理解排痰的方法。而干预组患者在术前生活能够完全自理,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传递。由本试验结果可知,术前护理干预更利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使患者术后能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 因此,综合时间护理干预患者能有效的自主排痰是甲状腺疾病手术后预防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地指导患者自主排痰,如果因切口疼痛而不敢进行咳嗽时,可以将手轻轻地按压在切口处。咳嗽的时候,手可以适当地施加压力,从而减轻咳嗽引起的切口牵拉和疼痛。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并且患者对自主排痰的方法不能完全领悟时,可以通过雾化吸入辅助排痰。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与生理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会干扰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4]。因此,根据患者手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感和并发症情况作出相应的预先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在术前通过询问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知能力、配合度,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疾病知识宣教等护理干预,让患者正确认识并掌握自主排痰的方法,也有助于减轻患者紧张害怕的心理。从表2中可知,干预组积极配合的心理状态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术前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变患者术后心理变化,从而增强患者克服紧张和害怕的自信心。因此,术前护理干预对促进甲状腺术后患者自主排痰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牟凤萍,李振凤,马青,等.开胸手术100例有效排痰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6):58-59. [2] 丁玉琴,沐亚芬,程红,等.195例胸心手术患者排痰护理体会[J].中国护理杂志,2006,3(2):64-65. [3] 李小云,杨光瑛.循证护理在解决甲状腺手术饮食排痰护理问题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6):31-32. [4] 孙凤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感染的排痰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5,2(11):96. 甲状腺术前术后的护理论文篇4 试析对甲状腺手术后咳嗽咳痰的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后患者咳嗽咳痰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后均出现咳痰咳嗽的现象,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54例患者康复训练及药物护理等,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同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通过对患者给予有效咳嗽方法及药物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咳嗽咳痰;护理;训练 甲状腺是临床外科较为常见的手术之一,其因手术的部位位于临近的气管,同时甲状腺内的血液循环较为丰富,此种手术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1]。较多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咳痰咳嗽的并发症,轻度患者可逐渐自行缓解,但是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因为长时间的剧烈咳嗽咳痰会导致炎症水肿加剧,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的而影响,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窒息、出血等严重情况。所以对甲状腺手术后咳嗽咳痰的预防及护理非常重要。本次试验对我院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术前训练及药物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人数分别为9例和18例,年龄范围在15岁-78岁,平均年龄为(±)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人数分别为7例和20例,年龄范围在18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54例患者中甲状腺癌患者5例,8例患有甲亢,9例甲状腺瘤,32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分析,对咳嗽咳痰的原因进行分析,让患者充分的认识到咳嗽咳痰是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达到缓解咳痰咳嗽的目的。同时需要保证患者病房内空气清新,让患者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使用空气湿化器防止病房内空气干燥,对痰液排除有一定的作用,缓解患者咳嗽。手术之后因患者咳嗽咳痰,部分患者存在潜在缺氧的可能,必要的话需给予患者氧气吸入。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下护理:首先在手术进行前指导患者行咳嗽训练,及时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排除,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同时对于吸烟患者,手术前需要戒烟。在手术后给予患者垫高,利于手术后痰液的排除和呼吸的顺畅,同时手术前加强有效咳嗽训练,可使患者正确掌握咳嗽排痰方法,在术后有效咳嗽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具体方法:患者采取坐位,之后进行深且慢的呼吸5次-6次,深呼吸知道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s-5s,缩唇,缓慢通过口腔将肺内气体呼出,身体前倾,从凶相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在咳嗽的同时收缩复极,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指导患者在咳嗽的时候轻轻按住伤口,防止伤口裂开疼痛。且经常变换体位利于痰液咳出[2]。 部分患者还需给予药物治疗。 ①口服止咳化痰药物复方甘草合剂,复方甘草合剂中有保护性祛痰剂和去哦谈止咳剂,利于患者咳嗽症状。 ②给予静脉滴注沐舒坦,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分泌,减少黏液腺的分析,有效的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部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的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③雾化吸入进行治疗,临床上常使用沐舒坦氧气雾化进行治疗,一天2次,吸入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之内,其治疗是借助高速氧气气流,让药物形成雾状进入呼吸道之内,其可实话患者气道,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体内的痰液;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3]。 长时间咳嗽容易导致心肌缺氧缺血,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现象。患者若是在手术进行前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需积极的临床治疗,患者呼吸症状改善后在择期进行手术,防止患者手术后因痰液堵塞,造成呼吸功能衰竭。 疗效评价 显效是指经过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的,但仍有轻度的咳嗽咳痰现象,无效是指经过护理后咳嗽咳痰现象无明显改善。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中所得的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以P<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综上所述,对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咳嗽咳痰的患者,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术后采取舒适的体位,并合理的安排饮食及布置病房环境,对手术后咳嗽咳痰具有积极正面的额作用,本次试验中的54例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窒息等严重并发症,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100%,和相关文献报道相似[]。在手术进行前准备充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训练,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保证其呼吸道通常,针对性的给予药物进行治疗,积极使用多项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在临床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晓红,闫艳芳.甲状腺术后咳嗽咳痰的原因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9):1013-1014. [2] 王红春,雷佳富.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引起咳嗽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67-67. [3] 程静,谢新芳,施小锋等.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的舒适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108-1109. [4] StackJr.,, of inpatient thyroid surgery at US academic and affiliated medical and neck surgery,2012,02. [5] 刘淑丽,范雪梅,张艳梅等.肺结核患者手术前后的排痰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1):95-96. 猜你喜欢: 1. 甲状腺术后不能吃什么 2. 如何预防甲状腺癌 3. 手术室急救护理常规 4. 看望甲状腺手术后的病人送什么好 5. 1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护理配合
恶性肿瘤即癌症,是人体内的正常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使正常细胞变为恶生癌细胞,局部组织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按照1980年全世界16种常见癌症和统计,每年就发生病例数635万,其中中国估计为100万,死于癌症者每年达80万人,即平均每天有2000人被癌症夺出生命。此外,恶性肿瘤造成大量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高,如美国仅1990年癌症治疗花费即达1040亿美元,造成社会资料的大量消耗,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精神损失。因此,恶性肿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预防的控制恶性肿瘤的危害,首先是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分布规律,影响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进而探讨病因,制订和评价恶性肿瘤的预防对策,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的目的。 (1)恶性肿瘤的流行特点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逐年上升。 1)从地区分布看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区别,同一恶性肿瘤在不同的地区分布也不相同。如肝癌在欧美常见,日本、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和我国沿海地区、长江以南诸葛亮省高发。胃癌在日本、智利、芬兰、奥地利、冰岛和我国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江浙沿海发病率较高。食管癌在伊朗东北部、南非(斑同族)、肯尼亚等国多见,我国河南、山西、河北及北京为高发区,以太行山为中心,向四周逐斩减少。我国肠癌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长江以南高于华北地区。鼻咽癌在东南亚及我国华南等地(广东、广西、云南、江西、湖北)高发,且侨居海外的华侨中鼻咽癌发病率高于当地人。 2)从城乡分布看 我国恶生肿瘤的死因顺位城市以肺癌居首位,农村以胃癌居首位。城市人口中结肠、直肠及肛门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而农村的宫颈癌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 3)从人群分布特点看 不同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移民等人群中,肿瘤发病情况不同。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恶生肿瘤,但发病率多随年龄同步增长。儿童最多的是白血病、脑瘤及恶性淋巴瘤;青壮年常见的是肝癌和白血病;中老年期多以胃、食管、宫颈及肺癌为主。恶性肿瘤的性别分布,男比女多发,约为:1,女性比男性高的只有胆囊、甲状腺、乳腺及生殖道肿瘤;职业性膀胱癌主要发生在橡胶、电缆制造等行业,职业性肺癌以接触石棉、砷、铬、镍及放射性矿开采等行业为多。恶性肿瘤的种族差异十分明显,鼻咽癌多见于中国广东人;原子性肝癌多见于非洲斑同族人,印度人口中口腔癌发病多,哈萨克人食管癌较常见,宫颈癌在以色列犹太人中少见。 (2)恶生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引起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可分为行为及生活方式、环境理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药物因素、病毒因素等六类。 1)行为及生活方式 吸烟与多种癌症的发病有关,其中与肺癌的关系最为密切。吸卷烟可提高肺癌死亡率10倍以上,且吸烟年龄愈早,吸烟量愈大,发生肺癌的危险性也愈大。吸烟除导致肺癌外,还可引起口腔、咽、喉、食管、胰腺、膀胱等多种癌症。 饮酒与口腔癌、咽癌、喉癌、直肠癌有关。长期饮酒可导致肝硬化继而可能与肝癌有联系。饮酒又吸烟者可增加某些恶性肿瘤的危险性。 腌制食品、咸菜等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它与胺在酸性()环境下,形成亚硝胺,后者为致癌物质。黄曲霉菌污染米、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产生黄曲霉毒素,有致癌作用;烟熏、炙烤食品如熏肠、炎腿等可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芘。食品精糙、长期缺铁、营养不足时发生食管癌和胃癌的危险性增加。饮食中晒浓度低,血硒水平低易发生恶性肿瘤。 2)环境理化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类恶性肿瘤的80%-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环境化学因素,目前已证实可使动物致癌的有100多种,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达30多种。城市大气污染物苯并芘与肺癌有密切关系,约有10%的肺癌病例由大气污染(包括与吸烟的联合作用)所引起。 电离辐射可引起人类多种癌症,如急性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 3)社会心理因素 独特的感情生活史可导致癌症的发生。家庭的不幸事件,工作学习过度紧张,不协调的人际关系,儿时的父母早亡、离异,成年后的再遭挫折、丧偶、事业失败,悲衰和持续紧张压力引致绝望等,都是导致癌症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个体的性格特征与恶性肿瘤也有一定关系:①多愁善感、精神抑郁;②易躁易怒、忍而性差,沉默寡言、对事物态度冷淡;③性格孤僻,脾气古怪;长期处于孤独、矛盾、失望、压抑状态,是促进恶生肿瘤生长的重要因素。有人将此种性格称之为"癌症性格"。 4)药物因素 目前已证实可诱发恶性肿瘤的药物有多种。如雌激素的长期使用可致阴道、子宫颈癌、砷剂可致皮肤癌,放射性核素、药物碘、磷过多地接触或接受可引起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长期服用非那西汀会诱发肾盂病;氯霉素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亦是白血病的前期病变,环磷酰胺虽可治疗癌症,但亦可诱发白血病、乳腺癌、膀胱癌。 5)职业因素 与职业有关的危险因素有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紫外线,以及接接多种化学致癌物。常见的已被确认的职业致癌因素见第五篇职业病章。 6)病毒因素 目前认为与人类肿瘤可能有密切关系的是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EB病毒(淋巴瘤、鼻咽癌)和单纯性疱疹病毒Ⅱ型(宫颈癌)。 (3)恶性肿瘤的预防 恶性肿瘤的预防措施主要是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 1) 第一级预防 ①加强防癌健康教育: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应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要求他们做到:加强身心修养,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对待人生、对待挫折,保持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注意饮食营养的平衡,不偏食,不反复吃完全相同的饮食,也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不吸烟,避免过多饮酒,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过咸过热和烧焦的食物,不吃发霉的食物,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注意身体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癌能力;②合理使用医药用品,切勿滥用药物及放射线,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诊断性照射,以防上白血病、骨肉瘤、皮肤癌等的发生;③消除职业致癌因素,尤其以加强对已经确认可以引起肿瘤的物质的检测、控制与消除,以预防职业性肿瘤的发生;④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减和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2) 二级预防 ①无症状人群的监测:乳腺癌的监测:对30岁以上妇女应推行乳房自我检查(图86),40岁以上妇女应每年做1次临床检查,5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进行临床及必要时的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30岁以上初孕岁以前月经初潮,50岁以后绝经、肥胖症、高脂膳食者,有卵巢病史及子宫内膜炎病史者,筛查时,应特别注意;②宫颈癌的监测:一切有性生活的妇女均有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应从有性生活开始每2-3年进行1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③结肠、直肠癌的监测: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1次直肠指检,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家族肿瘤史、家庭息肉史、息肉溃疡史及结肠直肠癌史者,应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每隔3-5年做1次真肠镜检查。 有症状人群的监测:由于人体所患的恶性肿瘤约75%以上发生在身体易于查出和易于发现的部位,重视常见恶生肿瘤的癌症信号(详见第五篇二十九节肿瘤)及时主动去医院检查,有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肿瘤内科的护理是保证工作的安全性,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内科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内科;护理;临床观察;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肿瘤化学治疗在姑息性治疗肿瘤中起步,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化学治疗使肿瘤细胞完全消失,达到治愈,是肿瘤内科治疗的最终目的[1]。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35-75岁,平均(±)岁。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验确诊,包括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淋巴瘤等。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
2 护理 措施
心理护理 护士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讲解一些疗效好的病例,告诉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可预防的,而机体收益是长远的,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2]。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昧,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有些患者害怕呕吐而禁食,护士要告诉患者空腹呕吐会伤胃,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食细嚼慢咽,必要时餐前30min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对呕吐严重,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酌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严格记录出入水量,评估脱水情况,必要时检查血电解质,及时补液。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 爱好 音乐的患者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当患者出现呕吐时,给予安慰,协助患者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必要时更换床单位。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应用,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辅助治疗[3]。
某些口服化疗药物尽可能睡前服用。
告诉患者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可减轻消化道
反应。
3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
4 讨 论
肿瘤内科治疗的迅速发展,拓宽了肿瘤内科护理的领域和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和配合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熟悉其基本原理,毒副作用的观察及处理,操作过程等,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周到安全的护理[4]。
临床肿瘤护理学正是顺应了肿瘤学科发展的需要。本章将介绍: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给药方法,识别化疗药物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机理,掌握化疗及其护理要点,做好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学习腔内治疗患者的护理;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掌握免疫制剂的保存、使用方法以及免疫治疗患者的护理;掌握化疗防护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5]。①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静脉,避开关节、肌腱、韧带,避免使用钢针。患者有上肢静脉压迫时,应采用下肢静脉输液。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点下方重新穿刺。②静脉冲人化疗药时,应边抽吸回血边注药,注药完毕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确保不发生外漏。③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选用中心静脉如PICC、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④若发生药物外渗,应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及时给处理。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有否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血、呕吐、皮疹、便秘、腹泻、便血等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防止胃肠道反应:用药前给镇静止吐剂,以减轻反应。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36例肿瘤内科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舒洋.当前护理工作压力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8):98-99.
[2] 王永红,金钰梅.护理服务价格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08):143-145.
[3] 谢新永.老年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4):42-43.
[4] 王生华.浅淡护理纠纷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21):78-79.
[5] 乔莉生.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07):102-103.
【摘要】 目的:在肿瘤内科住院部,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治疗的肿瘤病人中随机选取1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肿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干预制度、社会干预制度、术后回访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上面两组的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人家属纠纷情况、病人是否满意等各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因为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所以治疗失误情况几乎没有、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很少、没有出现与病人家属的纠纷情况,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t05),病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使病人达到最高满意状态。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肿瘤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5-0019(2013)12-0231-01
现阶段,各种疾病的治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很多病人的保健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l]。传统护理办法只注意针对治病人员的护理,人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护理要求,依据优质护理模式,我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护理培训,依据传统护理办法,不断进行研究与开发。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利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办法,研究了优质扩理服务在肿瘤内科的运用情况, 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间,对于入住我院的160个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情况如下:在对照组中,有62人是男性,18人是女性,病人年龄在19岁-71岁之间,年龄平均42岁,住院时间为7-90天,平均住院时间30天;在观察组中,有65人是男性,15人是女性,年龄在19岁-69岁之间,年龄平均39岁,这一组的住院时间在7天-97天之间,平均时间为35天。这两个小组的各项基本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不改变,依然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护理工作。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和活动方案,以及护理工作通知,医院首先对参与观察组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并以此为基础,对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重新分组,调整了原来的人员分组情况,运用分层级护理办法。保证在每一个护理小组中,都有高级、中级和初级护理人员,使护理小组的人员分配更加合理。再有,要求病人和医生共同对护士的工作提出意见,加强考核工作,使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在平时护理中,还要落实查房制度,可以及时发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改正。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此次研究中,运用 Excel 及SPSS软件进行计算工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在P<时说明这个实验具有实际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两个小组的工作失误率、病人的治疗情况、病人家属的反应情况、病人的态度等。
2 结果
在运用两种护理办法进行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指标如表1。依据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失误率减少、病人的治疗情况获得好转、没有出现纠纷情况,病人非常满意护理工作,说明这一实验比较成功。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状况比较(n(%))
3 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模式逐步得到淘汰,而优质护理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注重以人为本,不应只关注病人的生理指标,在做好疾病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了解病人的其他需要,如心理护理和情绪护理,尤其是肿瘤病人,好多此类型病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正确看待死亡。告知病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治疗方法正确,病人是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同时要求病人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起病人生活的风帆,使病人的情绪保持平稳,有利于医生开展治疗。
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工作,使病人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从而大量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病人治疗时间大量缩短,所以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应该不再运用传统护理办法,应该积极与病人建立沟通和交流关系,利用各种形式的交谈,使病人信任护理人员,相信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病情一定能够得到好转,使病人的心理更加稳定,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医院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这和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常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为病人做好服务工作。本文的研究也可以证明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大幅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认识,使病人得到高度满意,因此,这种服务模式应在医院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03)
[2]刘庆素,于蕾,周风伟,王建华,陈艳芝,安秀艳.住院病人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7(25)
[3]赵桂英,李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
[4]蔡宏澜.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效果[J].青海医药杂志.2011(03)
你确定属于图书?如果是图书,你引用的那句话假设页码是100-101页,则格式如下:[1]赫捷,赵平,陈万青.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100-101.
肿瘤学论文参考文献 考文献是论著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论文内容的可信程度,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著录格式:序号。作者名。文题。刊名。年,卷:起止页码。 按照国标准规定,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著录;超过3位时,只著录前3位,后面加“等”,或相应的'外文。 举例: 1 蒋代凤,陆应麟,邱宗荫,等。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转移能力差异相关分子的研究。中华肿瘤杂志,2003,25:531-534. 2 Obonai T, Mizuguchi M, Takashima S, et al. Developmental and aging changes of Bak expression in the human brain. Brain Res,1998,783:167-170. 引用书籍的格式:序号 作者。书名。卷(册)次。出版者,年份。起止页。或:作者。文题。见(英文用In):主编者。书名。卷(册)次。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 举例: 1 黄国俊,黄孝迈,黄偶鳞,等。 肺癌的治疗(外科治疗)。见:徐昌文,吴善方,孙燕主编。肺癌。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2 颜子颖,王海林译。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著录参考文献时应注意:只著录最必要的最新的文献;只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和在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内部资料”和“待发表”文章应避免引用,因为这些文献或者可能缺乏科学性,或者难于查找。 参考文献应按在文内先后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应与文中角码相一致。 ;
第一章:肿瘤免疫分型的起源 1.肿瘤免疫分型的由来 肿瘤的近代治疗起源于西方,可从18世纪算起。而更远的肿瘤治疗史可追溯到我国宋代。最早描述癌症的特征是《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一书中 “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 ,意思是说肿瘤像岩石状,有毒根深藏于体内,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那时对肿瘤的外观描述,基本上与现在的肿瘤类似。人类与肿瘤的斗争已长达上千年,而始终没有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因为先前对肿瘤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肿瘤细胞本身,也就是大家所认识的肿瘤生物学范畴;而随着医疗和科研水平的进步,人们认识到肿瘤异质性很大,尤其是患者之间更无从规律可循,并且肿瘤细胞可在周围环境产生变化之后发生进化,研究肿瘤细胞本身就变得困难重重。因此直到步入20世纪,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要想战胜肿瘤,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武器,那就是 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这样的科研导向也就促进了肿瘤免疫学这个热门研究领域的发展。 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 的方式最开始并不被人们看好,一方面是因为利用免疫系统治疗肿瘤的方式没有像手术、化疗那样立竿见影;另一方面是因为最开始科学家对复杂的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并不透彻。随着人们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肿瘤免疫治疗近二十年才得以慢慢为世人所接受,其中最为引起轰动的是 201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研究肿瘤免疫治疗的两位学者:Allison和Honjo 。他们分别揭示了免疫检查点CTLA-4和PD-1在肿瘤中的作用,从而为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很多肿瘤中都取得了良好的响应,这本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结局,然而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并且肿瘤的免疫治疗之路才刚刚开始。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投入到各种肿瘤的大型临床实验中,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那就是虽然有些肿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答很好,但在另外很多肿瘤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却根本没有任何疗效。同样的抗体,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科学家开始研究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图1: 考虑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是动员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那么很容易就可以想到的是会不会因为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不同,从而对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答不同呢。方向是有了,但似乎离科学家想得到的解释还有点距离。这是因为如果从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出发,那问题就比较复杂,而且不够直接,这个问题直到免疫微环境的提出才得到更好的解决。研究者通过对多种肿瘤的肿瘤微环境分析后发现, 每一种肿瘤,甚至每一位患者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都存在差异 ,于是就有研究者根据免疫细胞浸润的特点将肿瘤大致分为 “冷”肿瘤 和 “热”肿瘤 , 前者肿瘤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少以及较多比例的是免疫抑制性细胞(Treg,MDSC),对免疫治疗应答反应弱;后者肿瘤中浸润着较多的激活性免疫细胞(CD8+T,Th1),能对免疫治疗药物产生较好的应答反应。 2.肿瘤免疫分型分子机制 “冷”“热”肿 瘤概念的提出是 肿瘤免疫分型的雏形 ,而如果想进一步的理解免疫分型,人们就迫切需要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引起不同患者肿瘤免疫微环境如此大的差异。 众所周知,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整体,其包括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以及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等,它们是各种免疫细胞的驻扎地,还需要淋巴管、血管等完成免疫细胞到局部组织的运输工作。肿瘤中很少有淋巴管,而血管含量丰富。那是不是肿瘤血管的含量是引起免疫细胞浸润的不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血管丰富的肿瘤反而浸润更多的抑制性免疫细胞,促进肿瘤的生长。故事说到这,就需要一些免疫学知识做支撑。 免疫细胞的定向迁徙除了受血管和淋巴管影响外,还需要一类重要的免疫分子:趋化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受体。如果将血管比作马路, 趋化因子就是信号灯,它们掌控着各种免疫细胞的走向 。 图2: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正是 肿瘤中各种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的种类以及含量不同,才会引起不同患者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巨大差异 。一些肿瘤细胞也因此利用免疫系统的这个特点,从而释放促进抑制性免疫细胞浸润的趋化因子,并高表达对应的趋化因子受体来吸引抑制性免疫细胞的浸润,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长。 第二章:肿瘤免疫分型的全面揭示 1.肿瘤三大免疫分型的提出 肿瘤免疫分型的理念被提出了,但科研不是哲学,光是理念是远远不够的,研究者需要用数据说话。 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肿瘤虽多,但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发挥杀伤肿瘤作用的免疫细胞,如:NK, NKT, CD8+ T细胞;另一类则是发挥抑制免疫细胞杀伤肿瘤功能的细胞,如:Treg, Th1, Th2, M1, M2; 这些免疫细胞中功能最重要的就是T细胞,因为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免疫细胞调控网络最后都需要T细胞的参与,而且目前各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也是作用于T细胞来发挥抗肿瘤功能,因此揭示肿瘤浸润的T细胞功能是最重要的。 图3: 对肿瘤免疫分型的研究有很多,其中 比较受研究者广泛认可的就是肿瘤的三大免疫分型: “免疫浸润型” 、 “免疫排斥型” 、 “免疫沙漠型” 。研究者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这三类显著的差异,在“免疫浸润型”肿瘤中,CD8+T细胞可以浸润到肿瘤内部;“免疫排斥型”肿瘤中,虽然也有较高的CD8+T细胞浸润程度,但都是集中在肿瘤外围;而“免疫沙漠型”肿瘤中很少有CD8+T细胞的浸润。 图4: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免疫浸润型”肿瘤内部表达较高的 MHCI 类分子 ,而另外两种类型的肿瘤中却MHCI分子的表达情况明显降低;此外,“免疫排斥型”的肿瘤外围表达较高的 细胞表面糖蛋白丝氨酸蛋白酶(FAP) ,这个基因主要负责塑造细胞外基质,可调控肿瘤外周形成一层厚厚的基质,从而阻断免疫细胞的浸润。 2.肿瘤免疫分型的量化 三大肿瘤免疫分型的提出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加确切的证据,但同时也引出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被诊断出肿瘤时都已经是晚期;而且如果对每一位患者都进行组织切片,从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来进行肿瘤分型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研究者在一个大型卵巢肿瘤队列中将数字病理和转录组数据分析进行结合,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来揭示肿瘤的分子分类和描述肿瘤免疫表型。通过使用随机森林的算法,研究者开发出了一个基于 157个特征基因的分类器 ,根据患者这些基因的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肿瘤免疫特征分类。 图5: 3.影响肿瘤免疫分型的分子机制 “免疫浸润型”的肿瘤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MHCI类分子而低表达FAP基因;而“免疫排斥型”的肿瘤细胞的MHCI类分子明显降低却高表达FAP基因。那么这两种机制有什么关联呢?哪一种才是引起不同肿瘤免疫特征的始动因素?研究者通过分析这两条路径的上下游调控机制,发现 无论是MHCI类分子还是FAP均受一个重要免疫分子的调控,那就是 TGFβ 。原来,肿瘤细胞为了逃脱T细胞的攻击,可以借助肿瘤抑制性免疫细胞(Treg,M2)产生TGFβ,后者一方面可以和肿瘤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下调MHCI类分子;一方面可以和成纤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上调FAP的表达,从而产生胶原蛋白形成厚厚的基质层包围在肿瘤周围,以排斥杀伤性免疫细胞的浸润。 图6: 第三章:肿瘤免疫分型的应用 说完了肿瘤免疫分型的基础知识,那么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些最近有关 肿瘤免疫分型的高分文章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大家进一步的思考。 应用1:m6A分子调控肿瘤免疫分型 近些年,肿瘤m6A修饰的调控机制也是研究的热门方向。热点碰撞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下面首先介绍一篇发表在Molecular Cancer (IF:) 的一篇文章,篇名为:m 6 A regulator -mediated methylation modification patterns a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 filtration characterization in gastric cancer。 图7: 在开始讲解m6A和肿瘤免疫分型的联合分析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些m6A的背景知识。这篇文章首先确定了21个m6A调节因子,包括8个Writers、2个Erasers和11个Readers。图7介绍的是这些分子的细胞分布和基本功能,简单来说m6A是对RNA的一种可逆的修饰方式,依靠Writers对RNA进行修饰,Readers进行m6A修饰信息的读取,当完成特定使命后又可以依靠Erasers对m6A修饰进行删除。 图8: 下面开始讲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首先根据 m6A调控因子的表达对患者进行分类 ,随后发现这种分类和肿瘤免疫分型有很高的相似度 。于是作者就研究了肿瘤的m6A修饰和免疫分型的关系。最后发现依靠m6A特征基因算出的m6Ascore值在“免疫浸润型”、“免疫排斥型”、“免疫沙漠型”患者中的得分存在明显差异(图8A)。随后在抗PD-L1队列(IMvigor210)和抗PD-1队列(GSE78220)中,低m6Ascore的患者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图8B),并且显著的延长了生存率。此外,低m6Ascore患者的PD-L1明显高表达,这表明在对抗PD-1/L1免疫治疗中有潜在的反应。 总之, 这项研究基于21个m6A调节因子,区分了三个不同的m6A甲基化修饰模式,这三种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TME细胞浸润特性。 并且不同的m6A修饰模式之间的mRNA转录组差异与m6A和免疫相关的生物途径显著相关。作者建立了m6A score评分系统来评估每个胃癌患者的m6A修饰模式,从而在预测免疫治疗结果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应用2:单细胞测序揭示卵巢癌免疫特征 单细胞测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它赋予了研究者在单个细胞水平研究各种细胞功能机制的能力。同样作为近些年高分文章中的常用技术,单细胞测序揭示肿瘤免疫分型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呢,下面我就介绍一篇发表在Cancer cell (IF:) 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篇名为:Single-cell dissection of cellular components and interactions shaping the tumor immune phenotypes in ovarian cancer 图9: 此研究首先对15名卵巢癌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scRNA-seq(图9A),根据已知的细胞类型的标记物来定义细胞类型。结果表明,从整体看不同免疫分型的患者肿瘤细胞差异较大,同一免疫类型的肿瘤细胞能聚类到一起,不同免疫分型的肿瘤细胞差异较大(图9B);此外,基质细胞(图9C)和免疫细胞(图9D)类型虽然在患者之间转录层面差异不大,但其相对分布情况差异很大,并且与肿瘤的免疫分型并没有明确关联。 文章进一步研究了肿瘤内在特征是否影响免疫浸润模式。分析结果显示,排斥型和浸润型的肿瘤之间没有显著的肿瘤细胞转录差异,但在排斥型和浸润型组合与沙漠型肿瘤之间有29个基因表达显著差异。对于这个结论我认为为排斥型和浸润型应该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只是单细胞测序需要制备单细胞悬液,可能破坏了这种结构。因而,用单细胞空间转录组进一步解析这两种免疫分型下的肿瘤细胞功能会更有意义,尤其是揭示免疫排斥型最外周的基质细胞层的特征将会为治疗这类患者提供更直接的参考价值。 基因集合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与增殖途径有关,它们的鉴定是由三种具有增殖分子亚型的沙漠型肿瘤所驱动的。另一方面,浸润型和排斥型肿瘤细胞在干扰素应答通路中显著富集,这主要是由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和II类加工和呈递的基因驱动的。此外,文章还观察到浸润型和排斥型肿瘤细胞中氧化磷酸化途径显著富集。 图10: 最后,作者为了总结这些观察结果,总结出了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不同的成分和肿瘤、免疫和间质间的潜在串扰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肿瘤免疫表型(图10)。模型中,TME中有免疫功能的肿瘤(包括浸润型和排斥型肿瘤)有许多不同于沙漠型肿瘤的共同特征。表达CX3CR1配体的内皮细胞和周细胞也可能参与浸润型和排斥型肿瘤中CX3CR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募集。浸润型和排斥型肿瘤之间也存在重要差异。在T细胞浸润型肿瘤中,浸润程度可能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浸润型肿瘤细胞呈现出CXCL16的高表达,这可能与CXCR6+T细胞向肿瘤上皮的募集有关;此外,浸润型肿瘤中IL1 CAFs丰富,其可能通过CXCL12/ 14促进CXCR4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募集T细胞。 这项研究通过 对15个临床卵巢癌患者的单细胞RNA测序分析,深入剖析了TME中不同的细胞、功能表型及其动态相互作用,使肿瘤免疫分型的特征更加丰富。 文章结果强调了可能形成肿瘤免疫表型的潜在分子机制,并可能为改善癌症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提供了治疗策略。 总结和展望 近些年,关于 肿瘤免疫分型 的机制探索无论是在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科学研究中都是 炙手可热的方向 ,其产生的研究成果也非常有利于进行临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转化。 本文系统的梳理了 肿瘤免疫分型的来源、发展和应用 ,但只是窥全豹之一斑,仍然有很多细节需要大家自行补充。我是做肿瘤免疫基础研究的,近几年,发自内心体会到如今只简单的做经典的基因功能调控机制已很难再冲击高分文章,只有着手于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才能在如今科研浪潮下拔得头筹,而肿瘤免疫分型的研究正是符合了科研工作者的各种想象。 当然如果你并不是想发高分文章,只是想水几篇SCI,那么做一些较简单的肿瘤免疫分型也是不二选择。但从2021年已经发表的生信文章中可以看出,我们已很难再见到只分析纯肿瘤生物学特征的文章,将近90%的肿瘤生信思路文章或多或少都会联合免疫特征进行分析。如果之前你还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阅读完此文的你就抓紧学习肿瘤免疫分型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发表一篇不错的肿瘤免疫分型相关的SCI论文。 [参考文献] Nagarsheth N, Wicha MS, Zou W. Chemokines in the cancer microenvironment and their relevance in cancer Rev Sep;17(9):559-572. doi: . Epub 2017 May 30. Desbois M, Udyavar AR, et al. Integrated digital pathology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is identifies molecular mediators of T-cell exclusion in ovarian Nov 4;11(1):5583. doi: . Zhang B, Wu Q, Li B, Wang D, Wang L, Zhou YL. m6A regulator-mediated methylation modification patterns a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filtration characterization in gastric Mar 12;19(1):53. doi: . Hornburg M, Desbois M, et al. Single-cell dissection of cellular components and interactions shaping the tumor immune phenotypes in ovarian Apr 27:S1535-6108(21)00212-9. doi: .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生信人公众号 最新文献免费获取,欢迎还珠医科文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