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家谱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家谱论文范文

序山水有源,落叶归根。族谱,乃人类家族之史书,它详实地记载了同宗共祖的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情况,是一姓之文史典籍,是人文历史之载体。 据传我杜氏先祖,明洪武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西迁来甘肃庆阳,平凉一带落业。清雍正年间遵照朝廷[屯田如归州地,屯田军户随之定居入籍]的意旨,杜氏三门先后到庆阳府马岭镇定居。同治三年回民造反,我先祖四处外逃。同治八年四月,清军破回,动乱平定,当局招抚外逃人员,我杜氏前后返回一十八人在此开荒种地,重整家园,繁衍生息。数百年来,先人曾几建宗庙,数修族谱。经历了清末的苦难,也经受了中华民国的战乱,但是在跨入新中国的门槛之后,却未躲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宗庙被毁,谱牒毁失殆尽。致使本源传递不清,世系不一。 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今逢盛世,国泰民安,外出务工、经商、求学、任职者遍布神州大地,还有人定居他乡,甚至有的落籍海外。如年代久远,则离者愈离,散者愈散,不知根在何处?祖属何支?使得我族后裔寻根问祖之难。为了正其伦而辈不乱,为了杜氏宗族不溺于流俗,爱亲恋族,秉德循礼。不以贵而援,贫而弃,系世分明,源源不断、不乱,续杜氏族谱,是杜氏后裔义不容辞之责。 杜奕霆撰 2014年1月28 日

家谱序言,族谱序言,原文 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稽吾族自始祖讳泰公──系出豫章,原籍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于前明嘉靖年间迁徒北流,侨寓县西门刘家井,继迁六贡桥——燕翼贻谋,创业垂统,是为吾族之一世祖也。厥後皆耕读为业。五传至高祖象家公,家日益饶,复迁翰堂,遂卜居焉。是时土寇窃发,蹂躏乡里,公设法捍御,赖以保存者甚众。迨伯祖复斋公、叔祖著斋公以晋秩请封。追源溯流,欲创修家谱,志焉未逮。迄今又数十余年,生齿日繁,支派愈盛。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爰是悉心采访,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录,寿诸枣梨,传为家乘。由今日逆而溯之,原其本出自一人。自始祖顺而推之,溯其流一十三世。所以联属族人,使览斯新谱者,父兄宗族俨在庭帏,长幼尊卑秩然不紊。俾咸之一本之谊,共敦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

近日收到陕西青年作家柳育龙先生的《家谱与寻根》一书的征询稿,这是作者根据现存柳姓家谱资料和相关历史文献编纂的一部近50万字的巨著,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该书共分为三部分,一是绪论,主要从研究综述、研究作用和意义、柳姓播迁及分布等方面进行阐述柳氏家谱;二是上篇,主要从新旧家谱的对比系统梳理家谱的体例,同时,详细介绍了家谱的内容、编纂流程、真伪和现存问题,这对当前宗族成员及修谱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三是下篇,主要以散文的形式探寻宗族寻根的各种情感历程,感情充沛,思想丰满,情系家谱,心满寻根,作者并详细介绍了当前寻根方式和寻根基地,这对当前宗族寻根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柳育龙先生于2009年萌生编纂该书的念头,从2013年开始正式撰写,遍访陕西各地柳氏后裔,下江南,上山西,历时三年,终于完成这一巨著。编纂家谱这项工作,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事情,尤其是靠一己之力更是如此。编纂者多在由权威人士组成的谱局主持下进行编纂工作,并且要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此外,对于编纂者而言,至少还需要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有谱可依且谙熟宗族历史;二是古文功底深厚,方可编纂出好的家谱;三是时间充沛,编纂家谱是耗时耗力的事情,在这样一个年代,能够像柳育龙先生这样沉下心来做事情的人越来越少。2006年,我开始系统接触家谱,先后到过孟津县、洛宁县、伊川县、宜阳县、嵩县等地方搜集家谱,在搜集的过程中,访问过诸多编纂家谱的老者,大多半途而废。要么资金不够,要么缺乏追根溯源的勇气,修谱工作大多开始激情高涨,最终却不了了之,甚是可惜。时至今日,我一直比较关注家谱研究的发展动向,做过几个这方面的课题,现在在研的家谱项目是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家谱叙事中话语与权力表达研究》。柳育龙先生的这部《家谱与寻根》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下面我就从这个方面肤浅的谈谈。 时至今日,家谱到底有多少种呢,武新立先生认为:“目前我们所能知道的中国家谱的收藏情况是:内地约有28500余种,台湾有10613种,香港有700种,日本有1750种,美国有1430种,共计42993种。假如我们估计其中有五分之一的重复部分,那么尚有三万四千多种。” 王鹤鸣先生在《<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指出:“汇总到上图的家谱著录表共达76781份,其中约40%为复本,扣除复本,则家谱种数达47000余种。”并且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家谱散藏于民间,粗略估计,当前家谱种数5万余种应该不为过。如此浩繁的家谱,其定义也是多种多样,柳育龙先生通过梳理家谱的定义,最终坚持了王鹤鸣先生的观点,这一观点也是当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所以,从学理的角度分析,该著作是具有学术价值的。此外,当前,王鹤鸣先生、冯尔康先生、常建华先生、钱杭先生、杜靖先生、王华北先生在家谱研究方面建树颇丰。 ​该著作以柳姓为例,在绪论中,系统梳理当前柳氏家谱的现存状况,柳育龙先生认为:就目前柳氏家谱来说,一是数量少,二是体例与内容不健全,就研究来说,虽然论文较多,牵涉的面也较广,但未形成系统性的、全面性的、整体性的研究。这或许也是柳先生编纂这部《家谱与寻根》的一个初衷,这部著作对柳姓的开基祖、源流、播迁、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同时对通谱的编纂也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就家谱谱系存在的错误原因及《中华柳氏通谱》需要解决的遗留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上篇,系统梳理了新旧家谱的体例与内容,柳育龙先生为柳下惠后裔,重点考察了《胶东郡望——福山高瞳柳氏家谱》,此外,在浙江青田一支考证中,该支为正宗柳宗元后裔。值得一提的是柳育龙先生在第四编现代家谱编撰流程中,系统整理了当前编纂家谱一般过程,这对家谱的编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下篇,通过散文的形式寻根谒祖,收集了柳姓关于寻根谒祖的一些散文,主要有柳广辉先生的《古稀老人理清家族脉络传承世代遗风》、柳哲先生的《搜集家谱、历尽艰辛》、柳春垓先生的《寻找祖墓几十年》、柳梅先生的《家谱,一缕写不完的乡愁》、柳锦承先生的《修谱!修谱!何其难矣?》、柳忠秧先生的《楚歌》、柳小民先生的《我希望我们能完成祖辈的心愿》、柳育龙先生的《起名的烦恼——字辈实行的困难性》、《二十年后无村志》、《对方言文化的忧虑》、《我为何钟情于文史写作》、《故乡,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等,其中柳小民先生为柳育龙先生的父亲,叙述了本家柳姓近代的发展轨迹,同时表达了修谱寻根的心愿。柳育龙先生在《起名的烦恼——字辈实行的困难性》一文中,编纂了本族字辈,一是实录祖上字辈;二是以明世系,并且以亲身体验为个案说明字辈推行实施的困难;在《对方言文化的忧虑》中,柳育龙先生表达了对关中方言渐渐消失的忧虑;在《故乡,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一文中,详细说明了该书中为何刻意描述柳公权的墓地位置,又进一步阐明了柳家村与柳庄的关系。下篇中还详细介绍了寻根指南、寻根基地以及家谱中的常识性问题,这对寻根谒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家谱与寻根》是柳姓修谱和寻根谒祖的指南,对于柳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其他姓氏而言,也极具参考价值。 一部家谱,一个姓氏,细细品味,那一抹浓浓族史,走远,又归来。 从懵懂起,至暮年归,不禁想轻轻的问一句,归属地是否安好。 家和则族兴,族兴则国昌;盛世修谱,文化传承;时光不老,寻根谒祖;略述浅薄,以抛砖引玉。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王忠田 二零一七年六月十九日

只要写上名字,象树枝一样就可以了,然写上出生年月,如果有重大成就或贡献的可以写下生平事迹,之前见过有的家谱就是这样写的

家谱家史小课题研究论文

家谱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家谱学基本理论,包括发掘、整理、利用家谱的一般方法、原则等;(2)谱主家族演变史,包括谱主中重要历史人物的经历,姓氏、宗族的演变维系等;(3)家谱资料的专题利用,包括利用家谱资料研究历代人物(帝王家族人物、军界人物、政界人物、商界人物、医界人物、技艺界人物等)的传记、各种职业的演变发展,以及利用家谱进行地方史、民族史、文化史、民族学、地方语言、地方习俗等多个学科的研究。 中国家谱学始于汉朝,到隋、唐发展最盛。家谱修订与研究一直持续到建国前。建国后,家谱学一度未得到充分重视,特别是在“文革”时,家谱损失严重,近年来,学术界开始日益重视家谱研究,有关部门曾对全国家谱进行普查。1984年,国家档案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联合发起编家谱总目。一些大学图书馆已有馆藏目录,如《河北大学图书馆家谱书目》,收173姓,835种;《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家谱目录》,收130余姓,400种;《吉林大学图书馆家谱目录》收藏近1000种;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170余种;天一阁收藏403种;此外,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均有可观的收藏。据学者估计,我国现存家谱至少在6000种以上。1988年7月,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发起和组织了首届中国家谱学研讨会。港台学者也十分重视家谱研究,香港大学图书馆收藏族谱201种;台北文献馆收集家谱2154种。台湾还编有《国学文献馆现存中国族谱资料目录》,台北王世庆等人编有《台湾公、私藏族谱目录初稿》。香港学者罗香林、林天蔚、萧国钧、黎树添等很注意利用家谱研究的成果研究香港的历史。罗香林的《中国族谱研究》,被认为是港台谱学的基石。台湾在五六十年代也出现了一批谱牒学著作,并成立了“谱学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国外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也很重视家谱研究。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家谱学组织,其图书馆收藏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谱的缩微胶卷,总量达100万卷,相当于每册300页的400多万卷印刷书籍,其中中国家谱便有3000种。编有《美国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著录1974年以前所汇集的中国家谱3109种,1983年由台湾成文出版社出版。日本宗谱学专家多贺秋五郎对我国的宗谱经过长期研究之后,写成了一部专著《宗谱的研究》(日本东洋文库出版)。 目前,在国内外都尚没有系统、完整阐述家谱学的著作。

家谱文化研究论文

4为圣贤避讳。 二名字的文化内涵名字往往反映的是一种愿望与追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物质享受与高贵社会地位的向往 2执着生命的祝愿 3消灾免病与逢凶化吉的期望 4对高尚人格的景慕 不仅如此名字反映出的也是一个社会的时代精神例如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的汉代名字所反映的就是一种阔大气象五代盛行以彦命名的风气再如唐代文人有称呼排行的习俗这都代表了那一时代的历史特征。 姓氏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最近几年“炎黄子孙”“黄帝苗裔一类的说法在海内外特别流行有辅以龙的传人等日益成为华夏文化的一个聚焦点。这种说法的起源与姓氏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目前姓氏多种多样可是究其历史这些姓氏本是同根生这就很容易解释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了。同时姓氏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融合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想必历史课本中的北魏汉文帝的改革大家还记忆犹新吧雄才大略的孝文帝为了尽早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以行政手段推进鲜卑族的汉化改鲜卑姓为汉姓当然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文化的发展更对民族的融合起了极大作用。 对姓氏文化的研究极大促进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同时姓氏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必将持续熠熠生辉下去。

近日收到陕西青年作家柳育龙先生的《家谱与寻根》一书的征询稿,这是作者根据现存柳姓家谱资料和相关历史文献编纂的一部近50万字的巨著,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该书共分为三部分,一是绪论,主要从研究综述、研究作用和意义、柳姓播迁及分布等方面进行阐述柳氏家谱;二是上篇,主要从新旧家谱的对比系统梳理家谱的体例,同时,详细介绍了家谱的内容、编纂流程、真伪和现存问题,这对当前宗族成员及修谱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三是下篇,主要以散文的形式探寻宗族寻根的各种情感历程,感情充沛,思想丰满,情系家谱,心满寻根,作者并详细介绍了当前寻根方式和寻根基地,这对当前宗族寻根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柳育龙先生于2009年萌生编纂该书的念头,从2013年开始正式撰写,遍访陕西各地柳氏后裔,下江南,上山西,历时三年,终于完成这一巨著。编纂家谱这项工作,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事情,尤其是靠一己之力更是如此。编纂者多在由权威人士组成的谱局主持下进行编纂工作,并且要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此外,对于编纂者而言,至少还需要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有谱可依且谙熟宗族历史;二是古文功底深厚,方可编纂出好的家谱;三是时间充沛,编纂家谱是耗时耗力的事情,在这样一个年代,能够像柳育龙先生这样沉下心来做事情的人越来越少。2006年,我开始系统接触家谱,先后到过孟津县、洛宁县、伊川县、宜阳县、嵩县等地方搜集家谱,在搜集的过程中,访问过诸多编纂家谱的老者,大多半途而废。要么资金不够,要么缺乏追根溯源的勇气,修谱工作大多开始激情高涨,最终却不了了之,甚是可惜。时至今日,我一直比较关注家谱研究的发展动向,做过几个这方面的课题,现在在研的家谱项目是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家谱叙事中话语与权力表达研究》。柳育龙先生的这部《家谱与寻根》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下面我就从这个方面肤浅的谈谈。 时至今日,家谱到底有多少种呢,武新立先生认为:“目前我们所能知道的中国家谱的收藏情况是:内地约有28500余种,台湾有10613种,香港有700种,日本有1750种,美国有1430种,共计42993种。假如我们估计其中有五分之一的重复部分,那么尚有三万四千多种。” 王鹤鸣先生在《<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指出:“汇总到上图的家谱著录表共达76781份,其中约40%为复本,扣除复本,则家谱种数达47000余种。”并且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家谱散藏于民间,粗略估计,当前家谱种数5万余种应该不为过。如此浩繁的家谱,其定义也是多种多样,柳育龙先生通过梳理家谱的定义,最终坚持了王鹤鸣先生的观点,这一观点也是当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所以,从学理的角度分析,该著作是具有学术价值的。此外,当前,王鹤鸣先生、冯尔康先生、常建华先生、钱杭先生、杜靖先生、王华北先生在家谱研究方面建树颇丰。 ​该著作以柳姓为例,在绪论中,系统梳理当前柳氏家谱的现存状况,柳育龙先生认为:就目前柳氏家谱来说,一是数量少,二是体例与内容不健全,就研究来说,虽然论文较多,牵涉的面也较广,但未形成系统性的、全面性的、整体性的研究。这或许也是柳先生编纂这部《家谱与寻根》的一个初衷,这部著作对柳姓的开基祖、源流、播迁、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同时对通谱的编纂也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就家谱谱系存在的错误原因及《中华柳氏通谱》需要解决的遗留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上篇,系统梳理了新旧家谱的体例与内容,柳育龙先生为柳下惠后裔,重点考察了《胶东郡望——福山高瞳柳氏家谱》,此外,在浙江青田一支考证中,该支为正宗柳宗元后裔。值得一提的是柳育龙先生在第四编现代家谱编撰流程中,系统整理了当前编纂家谱一般过程,这对家谱的编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下篇,通过散文的形式寻根谒祖,收集了柳姓关于寻根谒祖的一些散文,主要有柳广辉先生的《古稀老人理清家族脉络传承世代遗风》、柳哲先生的《搜集家谱、历尽艰辛》、柳春垓先生的《寻找祖墓几十年》、柳梅先生的《家谱,一缕写不完的乡愁》、柳锦承先生的《修谱!修谱!何其难矣?》、柳忠秧先生的《楚歌》、柳小民先生的《我希望我们能完成祖辈的心愿》、柳育龙先生的《起名的烦恼——字辈实行的困难性》、《二十年后无村志》、《对方言文化的忧虑》、《我为何钟情于文史写作》、《故乡,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等,其中柳小民先生为柳育龙先生的父亲,叙述了本家柳姓近代的发展轨迹,同时表达了修谱寻根的心愿。柳育龙先生在《起名的烦恼——字辈实行的困难性》一文中,编纂了本族字辈,一是实录祖上字辈;二是以明世系,并且以亲身体验为个案说明字辈推行实施的困难;在《对方言文化的忧虑》中,柳育龙先生表达了对关中方言渐渐消失的忧虑;在《故乡,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一文中,详细说明了该书中为何刻意描述柳公权的墓地位置,又进一步阐明了柳家村与柳庄的关系。下篇中还详细介绍了寻根指南、寻根基地以及家谱中的常识性问题,这对寻根谒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家谱与寻根》是柳姓修谱和寻根谒祖的指南,对于柳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其他姓氏而言,也极具参考价值。 一部家谱,一个姓氏,细细品味,那一抹浓浓族史,走远,又归来。 从懵懂起,至暮年归,不禁想轻轻的问一句,归属地是否安好。 家和则族兴,族兴则国昌;盛世修谱,文化传承;时光不老,寻根谒祖;略述浅薄,以抛砖引玉。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王忠田 二零一七年六月十九日

①家谱的历史渊源可以看出其最原始的功能就是明辨祖宗世系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把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②一部完整的家谱,都记载着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最基本的内容。通过修谱、建谱来追根溯源,寻祖问宗,也使自己和家人受到一次很好的祖系传承的亲情教育。如果没有家谱,别说后辈不明祖宗,可说三代之后便无人知晓我辈。③家谱,引领同姓宗亲寻根问祖,是子孙的根系所在。家谱是每个家族文化之DNA的传承,也是中华文明的承载。④家谱不仅是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而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所谓“尊谱施教”,一部家谱,就是一本教科书,它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子孙后代的影响将会世代传承。⑤传承文化家谱的重要的意义在于文化传承。当代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⑥族谱记述着中华民族由宗族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

对姓氏的研究已形成一门学科。它与人口普查、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人事现代化科学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姓氏学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中国姓氏文化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出现了赏赐封赠土地以命氏的习惯。继而,氏之源起,形成滥觞,出现以各种形式得氏的现象。至此,姓和民本意的属性分野,实质上已不太明显。

论文查重商家靠谱吗

试试吧,论文查重,学校有专门软件查重的

为了提高硕士毕业论文的质量,杜绝论文剽窃,高校要求硕士毕业论文的重复检查率一般为10%-20%。因此,在完成硕士论文后,我们通常首先选择论文查重系统进行重复检测。但是现在有很多论文查重系统。有些系统不支持个人使用。此时,我们只能通过机构账户进行检测。淘宝上有很多论文检测商家。那么淘宝硕士论文查重靠谱、安全吗?让我们paperfreer小编看看! 一、淘宝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查重安全,可靠吗? 专业、正规的淘宝硕士论文查重检测店是安全可靠的。然而,现在淘宝上有很多重复检查店,包括口碑好、口碑差的店。面对各种各样的商店,我们不知道该相信哪一个?我相信很多学生都有网上购物的经验。他们都知道淘宝店铺可以刷单,所以看起来很好的店铺也可能会刷。我们在选择淘宝店铺查重硕士论文时,如果不正规的店铺,可能会导致论文泄露,造成论文白写, 最终无法顺利毕业。 二、那么,如何进行选择通过淘宝硕士毕业论文查重店呢? 首先,检测淘宝店铺的评价,看看是否有刷单的情况。一般来说,这家商店是专业的、可靠的,或者没有太多的评价图。它通常被刷过。真正需要硕士论文复印件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闲暇来赞美这家商店。 三、店铺开店多长时间,安全可靠的淘宝硕士论文查重店,开店市场一般比较久。毕竟这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四、专业和正规的检测系统,不会出现随意给你提供一个重要链接,或者让你把论文给他。一般来说,让你付款后,给你一个适合你的论文查重检测系统,整个过程由你自己控制。

不靠谱。硕博论文查重定稿只是淘宝商家自己起的名字,大概率为镜像版。特点是有联合库但不全,算法和知网不同。可能会导致较大的误差,买的并不靠谱。

都是假的淘宝上

农家参谋期刊靠谱吗

《农家参谋》

《农村经济与科技》

《南方农机》.......等等杂志,都有相关栏目,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选择

1.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一般4年更新一次,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近年来均每年更新一次。2.因科技核心期刊目录每年更新,在发表前要认真确认,一般连续三年以上都在科技核心目录内,可投稿发表。论文以出版时是否属于核心期刊作为认定标准,如某期刊2014年属于科技核心,但文章是2015年发表出来,2015年目录取消该期刊,则该论文认定为非核心期刊论文。3.论文或论著须是在合法期刊上已经正式发表或正式出版的本专业学术论文或论著,增刊、专刊、综合卷、会议专集、校样、文章证明等均无效。4.论文或论著需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等国内主流数据网站上进行检索,检索结果须是期刊论文,检索结果为会议论文等情况不属于正规期刊,不能作为晋升聘任依据。

农业类从业人员在晋级时需要在期刊发表论文,而大多数的农业作者对于期刊级别,期刊种类知识掌握的并不牢靠,如果选择的期刊有误,可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最终也达不到自己的相关要求,下面学术堂对于较为容易发表见刊的农业类刊物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益助.1. 《南方农机》(省级)《南方农机》杂志创刊于1970年,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半月刊,大16开.该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江西省农业厅主管、江西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指导、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主办、中国农机化研究院指导的期刊.主要栏目:农机要闻、专家讲座、南方论坛、产业观察、农机人物、信息荟萃、农机化研究、农业装备研发、农业装备维护、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研究、车辆与动力工程、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管护、机电教育创新等.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厅主办单位: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国内统一刊号:CN 36-1239/TH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872知网、万方、维普全文收录2. 《农家参谋》(省级)《农家参谋》创刊于1983年,该刊物的办刊宗旨是:"面向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宣传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其业务范围有"杂志的出版与发行、广告发布、农村科技新成果与新品种示范推广、科技人员培训与科技信息咨询".走出了一条"技术与信息并重、普及与提高结合、实际与实效相济"的办刊之路,其多姿多彩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市场发展策略,已产生了震撼农业、农村、农民的社会影响力.主要栏目:基层教育;农业建设;乡镇经济;乡村医疗;农业水利;科技研究主管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国内统一刊号:CN 41-1229/N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5494知网全文收录3. 《现代园艺》(省级)《现代园艺》杂志创刊于1978年,该刊以"推广和普及先进实用的田间栽培技术"为办刊宗旨.向读者报道推荐中国国内外良种良法、科技动态,为三高农业和城乡园艺产业化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社会效益、舆论导向、读者需求放在突出位置上,为各地园艺工作服务.主要栏目:产业论坛、试验研究、良种推介、实用技术、绿色植保、经验交流、城镇绿化、综合科技等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厅主办单位:江西省经济作物局、江西省双金柑桔实验站国内统一刊号:CN 36-1287/S国际标准刊号:1006-4958邮发代号:44-114知网、万方、维普、龙源全文收录4. 《南方农业》(省级)《南方农业》杂志创刊于2007年,该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反映创新性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技术,传递农业前沿技术研究信息、报道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为重庆及整个南方的农业科研、技术交流和农业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栽培与植保、园林花卉、农业经济、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生理生化、动物科学、农业教育、农业机械、农业气象、农业财会、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遗传育种、品种选育、土壤农化等.主管单位:重庆市农业委员会主办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86/S国际标准刊号:1673-890X知网、龙源全文收录

先写好题目再找到合适的发几率比较大

中国农资  《农民致富之友》  饲料与畜牧(新饲料\规模养猪、养猪人)  《农产品加工》中旬刊  农机使用与维修  《湖南农机》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中国畜禽种业  生物技术世界  南方农业  农家科技  吉林农业  农业与技术  北京农业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中国畜禽种业》  当代畜牧  中国蔬菜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土壤与肥料  农业经济与管理  中国种业  中国农业信息  农药科学与管理  农业机械  农业与技术  农业开发与装备  中国农资  科学种养  当代农机  农产品加工  河北农机  农业技术与装备  安徽农学通报  北京农业  福建农业科技  中国农业信息  中国蔬菜报

中国蔬菜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  农业经济与管理  中国种业   中国农业信息  中国农业信息  农药科学与管理  农业机械  农业与技术   农业开发与装备  中国农资  科学种养  当代农机  农产品加工  河北农机   农业技术与装备  北京农业   福建农业科技  河北农机   中国农业信息  现代园艺  新农村  农家科技  当代畜牧   《中国农资》  《北京农业》  《北京农业》   北京农业   《北京农业》  《河北农机》  《农业与技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