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自己写呗,我都是
农村思想政治 教育 载体是指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能够有限地描述、承载、运输、涵化、导向、甚或绝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或能量,具有一定承载限度和向度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培养和造就有 文化 、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途径和 方法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村社会环境和农民的思想观念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给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影响并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
1 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问题的症结分析
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变化”
对象主体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农民的社会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人员流动越来越快。许多青壮年农民长年在外打工,使教育对象主体的很大一部分长期脱离组织管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
工作内容及方法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农民日益重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素质越来越高,思想越来越活跃,观念不断更新,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越来越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并且复杂多样。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村设立村民议事会,实行村民自治,重大事情必须“一事一议”,农民与干部的冲突少了,但对干部的依赖性也低了,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传统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主要靠权威推动的方法不再适用,单纯的报纸、文件、会议等抽象的内容已经显得单调呆板。农村对全方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农民关注的 热点 难点问题,回答和解决农民思想中存在的疑问。
主阵地的影响力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民接受信息 渠道 的增多,国内外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机扩大传播影响。农村的宣传主体、宣传阵地、宣传手段、宣传机制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①基层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一是认为“虚”,认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子,做虚功;二是认为“忙”,没有时间去抓,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三是认为“难”,没办法去抓,认为群众现在最重视的是物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驱动难以说服他们。②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会做。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开展工作;二是不肯做。部分干部不愿做思想政治工作,原因是搞经济工作政绩比较明显,而思想政治工作见效慢、回报小;三是做不好。部分干部主观愿望是好的,想多做工作,但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工作往往收效甚微。③封建迷信、宗教势力有抬头趋势。在一些农村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封建意识、宗教迷信观念根深蒂固,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主流的意识,冲淡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模糊了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方向。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症结
社会转型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社会原因。我国农村目前正处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期,很多现象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约束,一些农村的社会秩序混乱,社会问题突现,这不但难以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也很难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
基层政权软化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政治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权力的收缩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权力真空,甚至出现软政权和软政府,政权的软化使一些地方的工作近乎瘫痪,在一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集体经济不够雄厚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经济原因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但大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由于经济实力不强,财力十分紧张,对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见效慢、回报小的“无形工程”,也就懒得投入了,也有一些乡村资金缺口较大,历史债务沉重,各种公益事业都排不上队,拿不出钱来搞思想政治工作。缺少物质依托和财力支撑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不足,队伍不强,活动无领导,娱乐无场地,使得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客观上也为西方思潮、封建迷信、伪科学等非主流、不健康的思想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制度建设不配套是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制度原因。由于经济转型期的制度建设不配套,一些环节透明度不高,极容易被那些动机不纯、用心不良的人钻空子,引发农民对党员干部的不信任。如村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公开,民主制度不完善等,导致了违法乱纪的事情时有发生等,广大群众对此极为不满,从而大大降低了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度,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2 解决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对策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 其它 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党的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牢牢树立“生命线”意识,采取有效 措施 ,扭转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软弱被动的局面。
强化主流意识,确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正确航向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尖锐的。如果我们不能用正确的思想教育群众,就会有人用错误的东西误导群众;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争取群众,就会有人和我们争夺群众。要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没有可乘之机,以保证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不偏离正确的航向。
创优工作平台,筑牢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思想阵地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既包括有形的活动阵地,如组织阵地、教育阵地、文化阵地、科技阵地、体育活动场所等等,也包括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等无形的载体。当前,应大力搞好农村多功能活动室的建设和管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群众的文娱活动创造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图书资料室,完善报刊栏、制度栏、 科普知识 宣传栏,重组电影放映队、宣传队、文艺小分队,并充分利用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广播电视、农经网站、信息网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拓宽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渠道,切实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效果。
提高综合素质,打造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有生力量 和谐新农村的构建,既要依靠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导,更要依靠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所以,对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也得紧紧抓住这两股力量,壮大这两股力量。在实践中,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思想教育于推心置腹的谈话中、丰富多彩的演出中、雪中送炭的关爱中、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不断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化解现实难题,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实际效果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着眼点是农民,只有把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中去,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做好事、做实事,让群众心悦诚服地跟你走。只要能把发展生产、化解难题等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就一定能够形成“以软促硬,以硬支软”的生动局面,真正彰显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的实际意义。
【摘要】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脱离了农业生产劳动,进入城市工作,农民参与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的还占据了重要领导岗位,所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也是我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民思想政治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提高农民思想政治道德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农民 素质 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是人类 社会实践 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这项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过巨大作用,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要重视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农村居民,只有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他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当前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调查
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决定着农民的社会经济行为,是农民素质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以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了科学的态度,破除了封建愚昧思想,衷心拥护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方针政策,高学历、高层次人员倍出,民主意识逐渐增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态势逐渐凸显。尽管取得了这些可喜的变化,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迷信思想尚未减弱
农村的科普宣传工作相对滞后,使得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地区没有得到彻底根除,愚昧落后的封建习俗在很多地区依然严重。逢年过节要上香磕头,拜佛、建寺庙、塑神像、修坟墓、看风水的现象极为普遍。农民把好收成都寄托到求神诵经上,生病首先想到的是去找所谓的“半仙”。此外,农村聚众赌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而且还破坏了原本淳朴的民风。封建迷信思想不仅阻碍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知识文化素质偏低
我国的农民普遍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虽然我国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多年,但在农村没有接受完义务教育就辍学的现象依然严重。相当一部分农民为了眼前利益,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就放弃了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有的虽然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没有进行继续教育就回家务农或加入了外出工作的行列。由于义务教育中涉及农业知识的内容较少,农民的接受能力偏弱,因此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普遍偏低。辽宁省抽样调查发现,在农村劳动力中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和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农民的文化素质跟收入差距有很大关系,大部分留在农村务农的是年龄偏大的老人和妇女,他们文化素质较低、劳动力较差,对现代农业和科技知识的掌握能力差,因此导致了新技术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3、小农意识思想浓厚
小农意识思想在农村中依然盛行,中国农村数千年来形成的生产规模小、耕作分散的局面还在持续,农民世代墨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他们比较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虽然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许多农民也积极投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开办工业和发展第三产业,但由于传统小农思想狭隘性、偏激性的存在,使农民不敢扩大生产和引用新技术,害怕承担风险,对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敬而远之,存在着“思想保守不愿用,没有知识不会用,怕担风险不敢用,缺乏投入不能用,农业比较利益低不想用”的五不用现象。
二、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达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我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收入,有助于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蒸蒸日上的良好风气。
1、能够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培养和造就高学历、高技能、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能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有培育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我国的农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正逐步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或阶层,这就要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制定不同的对策,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矛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使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势必带来农民思想道德观念和农村道德秩序的调整。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3000美元之间的阶段,这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目前的中国正处在这一发展阶段上。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开放性和流动性大大增强,原有的区域界限和地缘关系被打破,传统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平衡更加困难。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各种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及时化解、疏导农民群众中的矛盾和情绪,形成公平正义、团结友爱、诚信互助的氛围,为构建和谐的新农村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提高农民思想政治道德的有效途径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保障农村 儿童 的上学率和升学率,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另一方面,要在加强正规教育的同时,聘请专家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并奖励 种植 能手,鼓励大家进行新型耕作。通过党在农村的政策和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在农村中形成一种学科学、重教育的氛围,使农民素质教育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自觉活动。加强农民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行“三观”教育改造
对广大农民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内容。只有通过“三观”教育,才能使农民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如果不能从根本改造农民的“三观”,那么做其他事情便无从谈起。对农民进行“三观”教育将有利于保持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形成“三农”整体发展意识,有利于增强农民法制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2、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率先抓好对青少年素质教育,因为农村青少年的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将来农民队伍的水平。要保证义务阶段适龄儿童的教育,并增设能够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科目,使学生掌握从事生产和工作的实际本领。政府增加经费投入,保证农村学校的基础办学条件。其次要开展成人教育和各种业余形式的职业教育等。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资源向农民发布最新技术信息和市场行情。通过开办农村文化室、图书室和活动室等学习基地,增加农民群众的业余 爱好 和活动,使他们摆脱单一的生活方式,树立现代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最后要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根据市场或企业的需要,组织农民到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短期或长期培训,培养一批市场急需的技术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此外,还应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而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
3、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变为城市的劳动力。这些进城务工经商的人员,在城乡交流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增长了新的阅历。他们利用在城市中学到的发展 经验 ,向家乡提供经济技术信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向农村地区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能够促进农业人口自身陈旧观念被城市新思想、新观念所代替。城乡之间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交流,能够促进农村生产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实行城乡之间双向开放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改变农村面貌,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4、发扬农村中的 传统文化 精华
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应鼓励持续发扬,农民淳朴的乡风,邻里团结的友好关系,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向往的幸福。农村中的民俗活动,如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人口的文化生活,乡村领导应重视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并进行发扬和创新,使它们成为吸引城市人口的农村新形象。随着电视、网络的进入,农民的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政府要使农村群众弘扬高尚和谐的文化理念,引导农民向着健康、高尚的风气发展。
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保持稳定的根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摒弃农村中一些不健康和落后的思想道德意识,才能使农民真正脱离贫困落后的生活环境。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目前加强对农村人口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 报告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 刘斌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4] 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 邱伟光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6] 沈阳农业大学课题组:辽宁农民素质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0(3).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论文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3. 微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4.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5. 村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心得
6. 高中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各大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与未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探索》
摘要: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知是道德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设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而最重要的手段是从中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我们的少年从小就具备小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想德育教育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则能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一、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协调作用,不可分割
现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是非颠倒:如视挥霍为慷慨,视节约为吝啬,视暴躁为直率,视友谊为"哥们义气",视尊敬教师为"拍马",视反映情况为"出卖朋友",视庇护错误为"忠诚"表现,视破坏公物为"英雄行为"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联系,必将主观武断,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志。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行即道德行为。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学生的身心条件各有差异,品德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差异,贵在因人而教。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情理交融,意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视各种有形教育,组织高质量的交往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交往,就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长。反之,那些无益的活动交往,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空虚,贪图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误入歧途,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要十分重视活动交往内容的选择,做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达到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交往中获取知识,转化思想,经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一切交往活动的成功组织,并使之充分发挥有益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177页),可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远是组织好交往活动,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确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须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离开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与教育相对应,自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一种折射和延续。它具有不同于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及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第三,自我教育是内部的思想转化活动。无论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还是升华原有的积极因素,都表现为自动性,是内在的辩证否定。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相适应。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缚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择其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导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德育实践更重于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并努力使中学德育工作形成"说起都知道,行动更重要,检查看实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贬低自己,过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会丧失信心,通过正确估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参考文献
李永胜《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赵修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经常面临的是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就在于与时俱进的、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公共关系意识》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也面临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就成为了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公共关系意识是一种文明的、进步的、现代的思想和观念,公共关系意识的树立和强化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公共关系;意识
公共关系意识就是公共关系观念和思想,是一种传播、交流、沟通、创新、科学、服务、责任、形象、互惠的观念和思想,是一种文明的、开放的、进步的、现代的经管理思想和观念,是人类文明生活和工作的观念和意识。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有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也必须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必须要树立和强化公共关系意识即树立和强化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科学意识、形象意识等公共关系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沟通意识
沟通是组织行为学中的概念,也是现代公共关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行为。从现代的、科学教育的角度而言,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就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行为,而决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单纯的给予,甚至是所谓的“强硬”的、“必须”的“灌输”。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要树立和强化沟通意识,增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沟通意识又体现为这样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意识
一般而言,尊重他人是相互尊重的前提,任何正常的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人都会本能地维护自尊,并期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和尊重。这是一种需要,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时就会产生价值感、愉悦感,从而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作为沟通的一方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便会自觉地向对方回敬以同样的尊重和重视。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有尊重学生的意识。尊重学生,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地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并自然而然地尊重老师,重视课堂。相互的尊重和因此而产生的相互的愉悦、欣赏和吸引就意味着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沟通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良好的沟通状态。
2.平等与民主意识
从现代的科学教育的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与学生双方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师生之间教与学这个共同的活动过程,在这个共同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实际上就是处于不同的两个方面的沟通的双方,而这两个方面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都是服从和统一于一个共同的目标的,而决不是教师“领导”学生或学生“服从”于教师。
所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此必须要有深入的、明确的认识,一定要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而沟通的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只有在平等的、民主的基础上才会有沟通的存在,才会有沟通双方主动的、积极的互动,也只有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沟通效果。
3.反馈意识
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教育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播与反馈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传播者的教师一定要有反馈意识。首先,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对教师所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反应,要想办法创造必要的条件,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主动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其次,要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地对所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内容以及传播的方法、形式进行调整。这样,作为教师在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实际上是鼓励了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自然而然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了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使教师与学生,使教与学处于一种积极的、互动的良好状态,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反馈意识其实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意识,教学相长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就是积极的传播与反馈。
“教然后知不足”,而知不足之渠道便是积极主动的反馈。“知不足然后能自省也”,能“知不足”,能“自省”,然后才能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学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而要自强就必须要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即所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有了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才能够做到“学而不厌”,而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则又源于教师的反馈意识。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服务意识
现代的科学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为社会务的,特别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高等校的为社会服务其实主要体现为为社会培养所要的合格的人才。从“人才”这个概念而言,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才”,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育人”是最重要的,是首先的。所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坚持“以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的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解放思想更观念,必须要树立和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1.要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意识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大都处于青年时期,他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正处于人生最美好、最灿的黄金时期,但同时,这个时期也正是一个人一中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生长发育迅速成熟的键时期。所以,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富有生气和活但又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群体。他们积极、力、勤奋、好学、自主、自尊、自爱、自强、自省、信、乐观、大方、热情、热心、善思、好辩、开放、跃、健康、向上。但是,他们有时又会封闭、孤独、漠、消沉、狭隘、忧郁、苦恼、困惑、迷惘,甚至会观、失望、自卑、自弃,有时又容易冲动和激动。
有这些其实都是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思想特点的具体表现。所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要改变上课下课“来也匆匆,去也匆”的现状,而是要真正做到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只有深入学生,才能够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变化及其特点,了解他们的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困与迷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去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这其就是一种服务,为学生的服务,为教育教学的服务。也只有在这种服务的前提下,才能有所谓“因材施教”,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要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意识
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则又是建立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之上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方面是心理关系,这其中情感是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则是前提。现在,我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已处于青年时期,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稳定的时期。所以,也是最需要关心和爱护的时期,他们虽然往往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强、自信,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是期待着关心和爱护的。人人都需要爱,但大学生们更需要爱,更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和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是从教师这个职业出发,还是从所承担任务的特殊性出发,都毫无疑问地要关心和爱护学生,要有关心意识,爱心意识,更要有真正的、真诚的关心和爱心行为,要在爱的给予中,在尊师爱生的情感中,创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和良好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责任意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对社会、对学生的高度的责任心和极端的负责任的行为。
1.要有对自身责任的高度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教师的工作关系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教师的责任是神圣的、崇高的,然而,教师的责任也是重大的。不仅如此,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担负着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崇高的道德风尚的神圣职责。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自豪,更要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负责,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与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有对学生负责的思想更要有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意识。
2.要有负责的行为
有了对于教师自身责任的高度认识以后,还要有实际的行为,即要把这种责任意识付诸于实际的负责任的行动之中。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师职业品德。要热爱教育事业,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必须要真正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事业,并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事业为终身追求和毕生奉献的事业。事实表明,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事业爱的愈深,为之工作和奉献的愿望就愈强烈,表现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其次,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主要阵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首先要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自己首先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为人师表,教师的工作是带有极大的示范性的,教师的品质、情感、立场、行为、作风都会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他的一举一动、言一行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良好的示范。另外,要有积极的、主动的行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极强的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
3.要有负责任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负责任的行为,而且要有负责任的能力。教师的能力需要是多方面的,如语言表达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教育指导的能力、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有和提高则取决于教师基本的知识积累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对教学方法的学习、研究与掌握。同时,教师的能力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必须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要勤奋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适应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科学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都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树立和强化科学意识。
1.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本内容的,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科学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统一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存在、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前提,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立足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有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而且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其科学性,要让学生也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所学习的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科学的思想理论,而决不是所谓“简单”的、“枯燥”的、“形式化”的“政治课”。
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实践活动所必须遵循的科学原则,也是一切实践活动所必须具有的科学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社会的、生活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联系社会的、生活的、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到社会和学生当中去,要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热点,关心学生的生活,研究学生的思想,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
科学的教育教学内容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联的,与学生的思想意识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经常面临的是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就在于与时俱进的、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有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的思想,要有乐于思考,勤于探索的精神。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毛泽东政治思想论文篇2 浅析延安时期毛泽东政治思想 【摘 要】延安13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最有成效的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斐功绩。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决定全局和历史命运的政治路线,政治决策及战略策略思想。 【关键词】延安时期;政治路线;战略策略思想 一、政治思想及其决策的宏伟开篇、最高体现、首要出发点、根本保证 政治,作为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的。它在一切社会变革中都居于重要地位。并昭示着历史发展的趋向。为夺取政权而斗争的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中心任务是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为达此目的而制定的路线政策、战略策略,就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从陕北会师到抗日战争爆发,是党自觉地积极地迎接抗战的战略准备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政治决策思想的核心,在于集中力量解决全面抗战的首要问题。延安时期,正是党的正确政治思想及其决策达到高度成熟时期。其主要标志是,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而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最后取得抗日战的胜利;完整的新民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制定及其实践,为新中国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时期,毛泽东政治决策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也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首次做出了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毛泽东据此进一步发挥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在指导两次战争中建立了人民战争思想体系,成为战胜强大敌人的有力武器。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在这些历史阶段中,给予中国革命发展进程以重大影响的决策主要:关于在新时期阶段分析基础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关于指导阶级斗争最高形式的民族解放战争与民主革命战争走向胜利。关于革命根本问题―政权问题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解决;关于夺取政权的根本政治保证―建设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卓著成效。 这就构成了延安时期毛泽东政治思想的主要内涵,并为党和人民留下了值得永久继承和珍惜的宝贵财富。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大量指导抗日战争的军事论著。在此基础上于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以“集中优势力,各个歼来敌人”为核心的十大军事原由,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些基本点是:第一,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历中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以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坚强核心。第三,步形成足以发挥我军优势的整战略战术。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始终关注着解决革命根本问题即政权问题这件第一要事,这成为他的政治决策的首要出发点。第一,争取抗日民主,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第二,把政权同革命问题同革命总任务联系在一起。第三,提出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理论和政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毛泽东在陕北13年的突出理论贡献,是完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对抗日战争和整个中国革命的领导的思想。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对抗日战争实行政治领导的理论;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的理论;培育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 二、制定抗日战争正确的政治路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国内战争阶段转为对日战争阶段。就在这两年,中国共产党适应新的情况,决定并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的完整的政治路线,以团结抗日和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为奋斗目标,这一政治路线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紧急关头找到打开革命新局面的关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的奋斗和探索,开始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这时,刚刚担任党的领袖的毛泽东,以崭新的思路和宏大的气魄探索和规划了党在新时期的政治战略,做了大量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工作,为党的新的政治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国情认识和阶级分析基础、思想方法基础和战略理论基础。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独立殖民地,新形势下的阶级分析,一个政党所进行的政治半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这个政党不能不把阶级的分析作为其政治决策的最基本依据。毛泽东以比较分析的方法,从理论上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进行了透的剖析。 第一,要把民族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区别开来。第二,要把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不同部分区别开来。第三,要把“九一八”事变以前和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加以区别,坚持全面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大,毛泽东在七大的开幕词和政治报告中,阐明了我党在迎接民族革命战争最后胜利应做好的思想准备。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都,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总路线,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而且还通过了新的党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成熟标志。毛泽东在理论上的贡献包括以下若干方面:关于现代世界的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略;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 三、夺取最后胜利的行动纲领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人全国规模的进攻,解放战争已走向了最后胜利的道路。在这个关头,毛泽东在会上做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重要报告,为夺取全国政权制定了完整的行动纲领。此后至党中央转人西柏坡之前,他又为此提出了若干做好政策准备的重要思想。 (一)科学的势分析,正确的革命决策。根据蒋介石在1927年、十年内战和八年抗战一反共反人民的表现,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蒋介三石要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他的主针已经定了。团结起来,壮大人民力量,才能制止战争,或者赢得战争。全国人民都反对打内战,共产党也反对打内战,制止内战。 (二)坚强的革命胆识,灵活的斗争策略。毛泽东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说:“现在的情况是,抗日战争的阶段已结束,进人和平建设阶段。全世界欧洲、东方都进人和平阶段,短时间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是肯定的。国内和平能否取得?内战能否避免?我们现在的新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和平是能取得的,因为苏、美、英需国际和平,不赞成中国打内战;中国人民需要和平,前方各解放区受的战争的严重破坏,我们需要和平;国民党也不能下决心打内战,因摊子未摆好,内部矛盾,再加上解放区的存在,内战是有可能避免的也应当避免。因此,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是有现实基础的。 面对由美国全力支持的国民党数百万正规军和飞机大炮,毛泽东敢于从战略上藐视他们,称之为“纸老虎”,这是因为他深信中国共产党能得到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特别是能得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苦农民的支持。共产党怎样才能不能获得农民的支持?这就是领导农民进行反封建的斗争,使他们在斗争中获得利益。当与代表三座大山在中国最后统治的国民党蒋介石进行最后决战之际,彻底地除封建设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了。正如毛泽东在《蒋介石政府已处于全民的包围中》指出的那样:“和全民为敌的蒋介石政府,现在已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一方面是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一方面是蒋管区人民斗争的前进,其速度都是很快的。在如火如荼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催生下,一个崭新的中国就要呱呱落地了。 【参考文献】 [1]高智瑜.延安时期毛泽东政治思想[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郑德荣.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毛泽东选集(1-4)[M].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1. 政治思想论文 2. 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 3.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4. 浅谈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 5. 思想政治方面论文
努力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最终体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硬道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新形势,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党支部要以创新的精神,从思路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企业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当中的组织,是党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桥梁,具有连接党和群众的作用。是党发挥战斗力的前提,可以促进党员与群众共同奋斗,党的基层组织具有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项基本工作,主要工作目的就是保证人的健康发展,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党章》对基层党支部的一项要求。在当前新时势下,基层党组织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内部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对员工进行政治理论培训,要求全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对各种不健康因素进行抵制,热爱本职工作,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在公司的稳定健康发展中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
现阶段,广大员工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思想,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中间存在的矛盾也会形式多样,假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改变工作方法,就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不会对全体员工形成鼓励作用,就不会推动三个文明建设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利用有效方法,使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从而产生积极工作的想法,在工作中切实发挥应有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基层党组织一定要了解员工的思想发展情况,并及时做出分析,争取掌握员工的思想活动规律,根据不同的人员,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时代的发展,党组织也要获得发展,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永保青春的一大关键,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二、加强基层支部班子建设,服务基层思想工作
党支部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先进性作用,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干部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要求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一支影响力强、号召力大、凝聚力突出、感染力不断增强、战斗力不断提升的领导班子。再有,为了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该做好下面这些工作:一是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发挥本身作用,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亲自抓,努力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思想上的问题,使广大员工紧紧团结在企业周围。二是要做到“先学一步,先说一步,先行一步。”“先学”指的是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先说”就是把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说清、说透,使员工思想上没有顾虑,解决员工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先行”就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要走在人民群众的前面。三是利用新的工作方法,在思考问题时站在员工的角度想一想,认真思考员工关心的问题,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工作,要首先予以解决。四是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打消员工思想上存在的不平衡想法,帮助员工改变想法,树立新观点,做到和广大员工心贴心。
三、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敢于理直气壮地讲道理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要急于冒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以情感人,以事动人,重视运用疏通引导的工作方法,同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这种工作方法与讲道理是一样的,可以在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广泛推广。对员工讲大道理,不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内容,也是正面教育的一种方法。只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使我们的党永保青春活力,同时使员工紧密团结在企业周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首先要求干部党员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正确地看待问题,自觉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这也是一个大道理。
对于大道理的宣传,现阶段的社会当中存在一些错误想法。如:认为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应该重视经济建设,讲大道理没有效果;运用大道理也无法解释当前社会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认为大道理都是一些空话,和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有的时候讲了大道理,而老百姓也不喜欢听;认为讲大道理就是一种“左”的思想,不符合当前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等。在社会中出现了这些认识,存在多种多样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群众面前不敢大力讲大道理,更不能在实际当中应用大道理。要讲大道理,就是敢于触碰社会当中老百姓关心的一些现象,敢于抵制当前社会当中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假如不能有效抵制这些消极现象,那么社会风气就会每况日下,就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战斗力,就会削弱我们的斗志。在根本上铲除腐败,无论是对党,还是对人民,都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对于党内的一些腐败分子,一经查出,就要毫不手软地进行处理,同时大力宣传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思想。
四、大胆创新,推动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首先在思路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唯书、唯上”向“唯实”转变,提高基层党员、职工学习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准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是在内容上由单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向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转变,要适应工作的需要,跟上改革的步伐,注入时代的内容,拓宽服务的领域,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内部改革、机制转换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效应,提高企业向心力和竞争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史彬彬.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导论[J].世纪桥,2011(15).
[2] 孙桂平,郭超.如何做好基层一线思想政治工作[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5).
[3] 曹海银.基层党支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探析[J].中国煤炭工业,2009(05).
>>>下页带来更多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经常面临的是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就在于与时俱进的、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公共关系意识》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也面临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就成为了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公共关系意识是一种文明的、进步的、现代的思想和观念,公共关系意识的树立和强化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公共关系;意识
公共关系意识就是公共关系观念和思想,是一种传播、交流、沟通、创新、科学、服务、责任、形象、互惠的观念和思想,是一种文明的、开放的、进步的、现代的经管理思想和观念,是人类文明生活和工作的观念和意识。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有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也必须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必须要树立和强化公共关系意识即树立和强化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科学意识、形象意识等公共关系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沟通意识
沟通是组织行为学中的概念,也是现代公共关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行为。从现代的、科学教育的角度而言,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就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行为,而决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单纯的给予,甚至是所谓的“强硬”的、“必须”的“灌输”。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要树立和强化沟通意识,增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沟通意识又体现为这样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意识
一般而言,尊重他人是相互尊重的前提,任何正常的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人都会本能地维护自尊,并期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和尊重。这是一种需要,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时就会产生价值感、愉悦感,从而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作为沟通的一方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便会自觉地向对方回敬以同样的尊重和重视。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有尊重学生的意识。尊重学生,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地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并自然而然地尊重老师,重视课堂。相互的尊重和因此而产生的相互的愉悦、欣赏和吸引就意味着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沟通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良好的沟通状态。
2.平等与民主意识
从现代的科学教育的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与学生双方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师生之间教与学这个共同的活动过程,在这个共同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实际上就是处于不同的两个方面的沟通的双方,而这两个方面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都是服从和统一于一个共同的目标的,而决不是教师“领导”学生或学生“服从”于教师。
所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此必须要有深入的、明确的认识,一定要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而沟通的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只有在平等的、民主的基础上才会有沟通的存在,才会有沟通双方主动的、积极的互动,也只有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沟通效果。
3.反馈意识
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教育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播与反馈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传播者的教师一定要有反馈意识。首先,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对教师所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反应,要想办法创造必要的条件,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主动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其次,要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地对所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内容以及传播的方法、形式进行调整。这样,作为教师在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实际上是鼓励了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自然而然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了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使教师与学生,使教与学处于一种积极的、互动的良好状态,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反馈意识其实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意识,教学相长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就是积极的传播与反馈。
“教然后知不足”,而知不足之渠道便是积极主动的反馈。“知不足然后能自省也”,能“知不足”,能“自省”,然后才能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学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而要自强就必须要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即所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有了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才能够做到“学而不厌”,而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则又源于教师的反馈意识。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服务意识
现代的科学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为社会务的,特别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高等校的为社会服务其实主要体现为为社会培养所要的合格的人才。从“人才”这个概念而言,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才”,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育人”是最重要的,是首先的。所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坚持“以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的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解放思想更观念,必须要树立和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1.要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意识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大都处于青年时期,他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正处于人生最美好、最灿的黄金时期,但同时,这个时期也正是一个人一中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生长发育迅速成熟的键时期。所以,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富有生气和活但又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群体。他们积极、力、勤奋、好学、自主、自尊、自爱、自强、自省、信、乐观、大方、热情、热心、善思、好辩、开放、跃、健康、向上。但是,他们有时又会封闭、孤独、漠、消沉、狭隘、忧郁、苦恼、困惑、迷惘,甚至会观、失望、自卑、自弃,有时又容易冲动和激动。
有这些其实都是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思想特点的具体表现。所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要改变上课下课“来也匆匆,去也匆”的现状,而是要真正做到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只有深入学生,才能够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变化及其特点,了解他们的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困与迷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去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这其就是一种服务,为学生的服务,为教育教学的服务。也只有在这种服务的前提下,才能有所谓“因材施教”,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要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意识
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则又是建立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之上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方面是心理关系,这其中情感是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则是前提。现在,我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已处于青年时期,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稳定的时期。所以,也是最需要关心和爱护的时期,他们虽然往往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强、自信,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是期待着关心和爱护的。人人都需要爱,但大学生们更需要爱,更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和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是从教师这个职业出发,还是从所承担任务的特殊性出发,都毫无疑问地要关心和爱护学生,要有关心意识,爱心意识,更要有真正的、真诚的关心和爱心行为,要在爱的给予中,在尊师爱生的情感中,创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和良好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责任意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对社会、对学生的高度的责任心和极端的负责任的行为。
1.要有对自身责任的高度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教师的工作关系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教师的责任是神圣的、崇高的,然而,教师的责任也是重大的。不仅如此,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担负着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崇高的道德风尚的神圣职责。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自豪,更要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负责,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与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有对学生负责的思想更要有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意识。
2.要有负责的行为
有了对于教师自身责任的高度认识以后,还要有实际的行为,即要把这种责任意识付诸于实际的负责任的行动之中。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师职业品德。要热爱教育事业,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必须要真正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事业,并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事业为终身追求和毕生奉献的事业。事实表明,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事业爱的愈深,为之工作和奉献的愿望就愈强烈,表现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其次,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主要阵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首先要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自己首先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为人师表,教师的工作是带有极大的示范性的,教师的品质、情感、立场、行为、作风都会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他的一举一动、言一行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良好的示范。另外,要有积极的、主动的行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极强的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
3.要有负责任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负责任的行为,而且要有负责任的能力。教师的能力需要是多方面的,如语言表达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教育指导的能力、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有和提高则取决于教师基本的知识积累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对教学方法的学习、研究与掌握。同时,教师的能力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必须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要勤奋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适应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科学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都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树立和强化科学意识。
1.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本内容的,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科学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统一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存在、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前提,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立足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有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而且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其科学性,要让学生也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所学习的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科学的思想理论,而决不是所谓“简单”的、“枯燥”的、“形式化”的“政治课”。
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实践活动所必须遵循的科学原则,也是一切实践活动所必须具有的科学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社会的、生活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联系社会的、生活的、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到社会和学生当中去,要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热点,关心学生的生活,研究学生的思想,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
科学的教育教学内容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联的,与学生的思想意识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经常面临的是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就在于与时俱进的、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有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的思想,要有乐于思考,勤于探索的精神。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大一学期开设思修课程,是对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育 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 要:诚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 文化 精华,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被整个社会和民族重视。在当今高校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并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已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社会都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诚信道德 素质教育 教育对策 0 引言 在道德范围内,诚信是人类最起码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否有诚信,是否有道德,任是当今社会评价的一条重要准则。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那时起,诚信问题一直沿袭至今。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道德”(“四有”之一)到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中的“明礼诚信”到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无不充分说明,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倡导和培植诚信道德。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则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作为即将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诚信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必须”。 1 大学诚信道德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的大潮流中,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的渗透,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在诚信道德问题上同样出现问题;有向银行贷款不还,有盗窃他人财物,也有参与“三害”(黄、赌、毒)的,还有学风缺乏诚信,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求职材料造假等诚信缺失的现象。 助学贷款遇到的新问题 在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能否信守贷款承诺以及成为发放贷款的最大顾虑。根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岳麓山支行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南大学2001届 毕业 生中,有173人应还贷款,但截止到2002年1月1日,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26%,经银行和学校3个月的共同催收,仍有6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129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而湖南大学2001届毕业生中有136人应还贷款,截止到2002年1月初,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42%,经3个月的催收,仍有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86%。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98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31%,据调查了解到,贷款学生中没有按期还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还款意识不强,有的拖着故意不还,有的谎称忘记了;二是获得贷款的学生中,个别人因某些原因中途退学而放弃还款;三是个人无能力还贷,不是单位效益不好,就是还没有就业;四是有些学生想还款,但又不知道还款方式;五是有的贷款学生将助学贷款当成是国家无偿资助,以致贷款得到后就根本没有偿还的打算等等。总的来说,偿还贷款的情况与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就业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等因素有关。 当前人们的信用观念和大学生的信用状况问题 在我国,人们对于“信用”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随着信用贷款、信用消费等金融业务的开展而渐渐深入的,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人们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没有信用的人在一些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是寸步难行的,在那里,人们可以没有钱,但是绝不能没有信用。在现代社工会中,信用意识和观念的缺乏已然是目前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的一大风险,所以,具备良好的信用意识确实是信用贷款赖以生存的土壤。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信用现状:主观方面,就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来看,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赖大学生的诚信度,也就是其自觉性。大学生作为高校助学贷款的主体对象,一般都具有较高素质,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准及信用意识和观念也应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一定高度的。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个体利用其聪明才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隙,故意拖欠还款的可能性。而客观方面,银行及相关部门也必须考虑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实际还款能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在校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是大学毕业生四年内就必须还清利息(除政府贴息部分外),但是恰恰学生毕业工作的前几年正是他们个人打拼期,其经济实力处于最薄弱期,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已经是不得不受到重视的客观现实问题。 社会矛盾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之所以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这些与大学教育不和谐的现状和事实,就其大学教育本身而言,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综观国际国内,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丰富钱袋子,早已成了这个商业社会里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手段、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出现破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文化发展的结果,尤其在商业文化相对活跃和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这场商业文化与 传统文化 的教育和对抗中,一方面要使人们合法地发展经济,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要让给人们自觉地维护和坚守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必然会出现不和谐甚至是矛盾。而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不和谐和矛盾从发现到蔓延,对大学校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从最初的勤工俭学(实际上就是以挣钱为目的的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到允许并开始鼓励在校大学生待学创办公司,这股风越吹越烈,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让学生过早地融入复杂的商业领域并要亲身去面对和体验商业领域里的各种险象。毫无疑问,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和道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除了在经济方面受益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我们在自身的价值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也同样受到了西方自由思想、享受主义的侵蚀。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也同时涌入,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在传统的诚信道德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行为的斗争与碰撞的夹缝中寻找合适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较强的个人道德底线来做选择的话,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以致某些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造成错误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和学校的责任 对于当今部分学生缺乏诚信道德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分析不难得出,大学生缺乏诚信道德不仅有其自身的因素,社会和学校也存在相应责任,不仅有我国传统体制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意识观念的原因,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也是亟需解决的系统化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而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2 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 诚实守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其整体素质都是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高校及银行一般都是采取无需经济担保的形式来办理相关手续的。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加大对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教育和信用意识的培养。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以高校要切实依据《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 措施 ,并认真组织实施。以“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教育核心,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培养并珍惜个人的经济信誉,自觉形成高度信用责任感,成为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的公民。 诚信教育应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 在学生高中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上大学就好,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关注与教育。“为人”教育应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并放在首位,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学生生活等方面,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点点滴滴严格要求学生,从喊 口号 到实践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道德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诚信道德建设的校园气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内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要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要大力宣传和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管理干部应认清工作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良心,转换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换为自身的道德需求,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增强学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意识和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那么、诚信道德信念也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以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座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积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优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起到带头的作用。 法制的完善 只有将信用建立在法律制度上,才能提高学生信守合同的自觉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 经验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加大学生“失信”成本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管理干部以德管人,爱岗教业,为人师表,教育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生以德修身,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实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文化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培养出讲诚信,负责任的大学生,才能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 要】树立崇高理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面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本文强调了加强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倡导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永葆生机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动力。然而当代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成为了理想信念缺失的一代,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南方网讯的记者在一些大学毕业生的 毕业留言 册上,十分震惊地看到了这样的 句子 :最大的理想:“挣大钱,娶美女!”最喜欢的职业:“能挣到钱的一切职业!”更有甚者,在“最大理想”中赫然写着:“有财富,包小蜜!” 面对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失落,以及对理想的淡漠态度,我们怎能置之不理?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1974 年3 月在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指出:“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坚持的社会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对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更加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修正,因为大学生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树立马列主义的崇高理想。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模糊多数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理解。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为大学生指明政治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将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希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目前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是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认同国家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需要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和辩证的看待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并且可以使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政治观念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判断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是看青年大学生是否认同与支持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治主张、政治信仰,是否将党和国家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个人理想的自然选择。我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核心来抓。他曾告诫全党同志:“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是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信任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 3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 社会实践 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样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和长才。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四有”新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人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是处于首位的,说明理想信念教育与做人有重要的关系。只有首先具备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总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的选择、以及择友问题、恋爱问题、面对挫折问题等等。面对种种问题,大学生很容易出现烦恼和压力,甚至产生理想信念的困惑与不解,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那就是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时期确立了理想信念,将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克服各种不良影响,为大学生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指明方向。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做人、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大学生勤奋学习,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国家的民运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激发同学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是敏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和知识对国家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这就更加凸显出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抵制各种诱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16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当前,国内外各种思潮风云激荡,意识形态的博弈波云诡谲。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乃至高等教育领域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足于文化软实力,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阵线。破解大学生群体意识堕落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难题,不得不坚持以人为本,着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一、养德——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文化的功能承载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世能力的养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经受一系列考验,应对成长成人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体系,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青年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科研生活上缺乏一股韧劲和向上的精神。伴随着就业矛盾和社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心理问题归根究底是理想信念问题,学生保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往往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行为。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在指导着后代子孙怎么做人,怎么成人。儒家思想蕴含的精华智慧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等,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奇书的《菜根谭》就是一整部儒家修身学说的缩影,把修身问题追溯到心性层面上,有效彰显了思想觉悟提高的作用力。在校园里迷茫的大学生可以采用扬弃态度,从浩瀚的传统文化巨典中汲取营养,学会做人和求学问。 二、修德——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突出新亮点 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学生理性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大学生党的建设需要一些成绩突出业绩优秀的骨干青年;另一方面,党组织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注重考察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理想信念认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平时学习工作中辛勤付出的同学,组织上可以多给与褒奖,而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发展党员时行动积极的要分别对待。党组织上分配任务,本身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考验。基层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同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角色,因为在学生社团中不缺乏踊跃分子,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成长与社会认知。团学工作的历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先人一步,服务与奉献精神上充足有余,在价值观念上也会发生微妙的转变。在基层共青团或学生会、社团组织表现优异的同学还可以被提拔成干部或推荐为党员。这层机制能够有效代表组织上对于追求积极上进的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学校里的团学组织由此可以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辅助 渠道 ,作为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供了大学生历事练心的平台,这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乃至为人处世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益处。 三、护德——新媒体传播担当重要角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构想是我国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大学、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当前,互联网发展高度发达,媒体行业信息弥漫,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如何突出重围,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整合资源并为我所用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手机、电脑终端的普及使用已经打乱了部分学生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正常的阅读学习习惯,值得深刻思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可以瞬间到达每一部电子终端上。从中,大学生难免面临一系列诱惑,包括财富、美色、名誉的干扰,以及慵懒、嗜睡、贪吃的熏陶。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大大染缸,那么互联网就好比染缸里的水,网络的正能量作用难以施展,这个校园里的青年带来不小的挑战。大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以及事件等负面报道层不穷,来自大学校园里的正向宣传少之又少。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便利,而课堂教学未能就社会 热点 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致使自省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无法驾驭欲望诱惑,走向痛苦的深渊。新媒体担负的重要角色,可从微信、QQ、MSN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窥见一斑,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官方的发声渠道,发挥了弘扬正能量,鼓励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作用。 四、守德——大学生社会实践带来新契机
3000字。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要求显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要写3000字。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谈火生11968年1月24日出生,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兼《政治思想史》杂志编委。
有助于学政治的杂志你可以看看《半月谈》,挺不错的,要是想再上个档次,你可以去看《人民日报》,很全面,关于政治思想什么的绝对权威。我高中时期经常看的是《参考消息》,也是挺好的报纸。高中的历史最麻烦的就是背某次重大事件的意义啊作用啊,书上写得是又臭又长,而一般历史类的杂志为了增加历史的趣味性,其定位多以揭秘 或是野史为主,让读者有探究的欲望;如果说历史类的书籍话,不论是小说还是正史其时间跨度往往定格在某个朝代,而高中的历史所涉及的时间较长,所以有助于高中历史学习的书还真不好找,主要还是要靠背诵。不过读读什么历史揭秘的杂志倒是可以增加你对历史的兴趣。 我原来高中时经常爱去图书馆,关于地理类的图书多是以图片为主,我记得那时候看过《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等,还是挺开眼界,听长见识的。
反经,它把历史人物的是通过艺术的说出来,上你不在枯燥,在看历史书是就有兴趣啦
政治方面的话《看天下》也不错
农村思想政治 教育 载体是指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能够有限地描述、承载、运输、涵化、导向、甚或绝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或能量,具有一定承载限度和向度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培养和造就有 文化 、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途径和 方法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村社会环境和农民的思想观念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给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影响并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
1 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问题的症结分析
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变化”
对象主体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农民的社会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人员流动越来越快。许多青壮年农民长年在外打工,使教育对象主体的很大一部分长期脱离组织管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
工作内容及方法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农民日益重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素质越来越高,思想越来越活跃,观念不断更新,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越来越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并且复杂多样。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村设立村民议事会,实行村民自治,重大事情必须“一事一议”,农民与干部的冲突少了,但对干部的依赖性也低了,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传统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主要靠权威推动的方法不再适用,单纯的报纸、文件、会议等抽象的内容已经显得单调呆板。农村对全方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农民关注的 热点 难点问题,回答和解决农民思想中存在的疑问。
主阵地的影响力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民接受信息 渠道 的增多,国内外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机扩大传播影响。农村的宣传主体、宣传阵地、宣传手段、宣传机制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①基层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一是认为“虚”,认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子,做虚功;二是认为“忙”,没有时间去抓,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三是认为“难”,没办法去抓,认为群众现在最重视的是物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驱动难以说服他们。②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会做。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开展工作;二是不肯做。部分干部不愿做思想政治工作,原因是搞经济工作政绩比较明显,而思想政治工作见效慢、回报小;三是做不好。部分干部主观愿望是好的,想多做工作,但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工作往往收效甚微。③封建迷信、宗教势力有抬头趋势。在一些农村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封建意识、宗教迷信观念根深蒂固,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主流的意识,冲淡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模糊了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方向。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症结
社会转型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社会原因。我国农村目前正处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期,很多现象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约束,一些农村的社会秩序混乱,社会问题突现,这不但难以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也很难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
基层政权软化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政治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权力的收缩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权力真空,甚至出现软政权和软政府,政权的软化使一些地方的工作近乎瘫痪,在一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集体经济不够雄厚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经济原因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但大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由于经济实力不强,财力十分紧张,对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见效慢、回报小的“无形工程”,也就懒得投入了,也有一些乡村资金缺口较大,历史债务沉重,各种公益事业都排不上队,拿不出钱来搞思想政治工作。缺少物质依托和财力支撑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不足,队伍不强,活动无领导,娱乐无场地,使得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客观上也为西方思潮、封建迷信、伪科学等非主流、不健康的思想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制度建设不配套是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制度原因。由于经济转型期的制度建设不配套,一些环节透明度不高,极容易被那些动机不纯、用心不良的人钻空子,引发农民对党员干部的不信任。如村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公开,民主制度不完善等,导致了违法乱纪的事情时有发生等,广大群众对此极为不满,从而大大降低了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度,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2 解决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对策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 其它 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党的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牢牢树立“生命线”意识,采取有效 措施 ,扭转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软弱被动的局面。
强化主流意识,确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正确航向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尖锐的。如果我们不能用正确的思想教育群众,就会有人用错误的东西误导群众;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争取群众,就会有人和我们争夺群众。要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没有可乘之机,以保证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不偏离正确的航向。
创优工作平台,筑牢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思想阵地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既包括有形的活动阵地,如组织阵地、教育阵地、文化阵地、科技阵地、体育活动场所等等,也包括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等无形的载体。当前,应大力搞好农村多功能活动室的建设和管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群众的文娱活动创造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图书资料室,完善报刊栏、制度栏、 科普知识 宣传栏,重组电影放映队、宣传队、文艺小分队,并充分利用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广播电视、农经网站、信息网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拓宽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渠道,切实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效果。
提高综合素质,打造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有生力量 和谐新农村的构建,既要依靠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导,更要依靠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所以,对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也得紧紧抓住这两股力量,壮大这两股力量。在实践中,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思想教育于推心置腹的谈话中、丰富多彩的演出中、雪中送炭的关爱中、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不断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化解现实难题,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实际效果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着眼点是农民,只有把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中去,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做好事、做实事,让群众心悦诚服地跟你走。只要能把发展生产、化解难题等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就一定能够形成“以软促硬,以硬支软”的生动局面,真正彰显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的实际意义。
【摘要】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脱离了农业生产劳动,进入城市工作,农民参与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的还占据了重要领导岗位,所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也是我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民思想政治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提高农民思想政治道德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农民 素质 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是人类 社会实践 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这项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过巨大作用,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要重视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农村居民,只有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他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当前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调查
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决定着农民的社会经济行为,是农民素质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以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了科学的态度,破除了封建愚昧思想,衷心拥护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方针政策,高学历、高层次人员倍出,民主意识逐渐增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态势逐渐凸显。尽管取得了这些可喜的变化,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迷信思想尚未减弱
农村的科普宣传工作相对滞后,使得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地区没有得到彻底根除,愚昧落后的封建习俗在很多地区依然严重。逢年过节要上香磕头,拜佛、建寺庙、塑神像、修坟墓、看风水的现象极为普遍。农民把好收成都寄托到求神诵经上,生病首先想到的是去找所谓的“半仙”。此外,农村聚众赌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而且还破坏了原本淳朴的民风。封建迷信思想不仅阻碍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知识文化素质偏低
我国的农民普遍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虽然我国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多年,但在农村没有接受完义务教育就辍学的现象依然严重。相当一部分农民为了眼前利益,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就放弃了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有的虽然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没有进行继续教育就回家务农或加入了外出工作的行列。由于义务教育中涉及农业知识的内容较少,农民的接受能力偏弱,因此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普遍偏低。辽宁省抽样调查发现,在农村劳动力中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和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农民的文化素质跟收入差距有很大关系,大部分留在农村务农的是年龄偏大的老人和妇女,他们文化素质较低、劳动力较差,对现代农业和科技知识的掌握能力差,因此导致了新技术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3、小农意识思想浓厚
小农意识思想在农村中依然盛行,中国农村数千年来形成的生产规模小、耕作分散的局面还在持续,农民世代墨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他们比较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虽然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许多农民也积极投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开办工业和发展第三产业,但由于传统小农思想狭隘性、偏激性的存在,使农民不敢扩大生产和引用新技术,害怕承担风险,对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敬而远之,存在着“思想保守不愿用,没有知识不会用,怕担风险不敢用,缺乏投入不能用,农业比较利益低不想用”的五不用现象。
二、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达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我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收入,有助于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蒸蒸日上的良好风气。
1、能够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培养和造就高学历、高技能、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能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有培育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我国的农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正逐步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或阶层,这就要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制定不同的对策,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矛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使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势必带来农民思想道德观念和农村道德秩序的调整。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3000美元之间的阶段,这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目前的中国正处在这一发展阶段上。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开放性和流动性大大增强,原有的区域界限和地缘关系被打破,传统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平衡更加困难。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各种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及时化解、疏导农民群众中的矛盾和情绪,形成公平正义、团结友爱、诚信互助的氛围,为构建和谐的新农村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提高农民思想政治道德的有效途径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保障农村 儿童 的上学率和升学率,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另一方面,要在加强正规教育的同时,聘请专家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并奖励 种植 能手,鼓励大家进行新型耕作。通过党在农村的政策和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在农村中形成一种学科学、重教育的氛围,使农民素质教育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自觉活动。加强农民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行“三观”教育改造
对广大农民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内容。只有通过“三观”教育,才能使农民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如果不能从根本改造农民的“三观”,那么做其他事情便无从谈起。对农民进行“三观”教育将有利于保持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形成“三农”整体发展意识,有利于增强农民法制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2、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率先抓好对青少年素质教育,因为农村青少年的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将来农民队伍的水平。要保证义务阶段适龄儿童的教育,并增设能够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科目,使学生掌握从事生产和工作的实际本领。政府增加经费投入,保证农村学校的基础办学条件。其次要开展成人教育和各种业余形式的职业教育等。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资源向农民发布最新技术信息和市场行情。通过开办农村文化室、图书室和活动室等学习基地,增加农民群众的业余 爱好 和活动,使他们摆脱单一的生活方式,树立现代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最后要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根据市场或企业的需要,组织农民到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短期或长期培训,培养一批市场急需的技术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此外,还应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而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
3、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变为城市的劳动力。这些进城务工经商的人员,在城乡交流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增长了新的阅历。他们利用在城市中学到的发展 经验 ,向家乡提供经济技术信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向农村地区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能够促进农业人口自身陈旧观念被城市新思想、新观念所代替。城乡之间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交流,能够促进农村生产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实行城乡之间双向开放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改变农村面貌,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4、发扬农村中的 传统文化 精华
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应鼓励持续发扬,农民淳朴的乡风,邻里团结的友好关系,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向往的幸福。农村中的民俗活动,如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人口的文化生活,乡村领导应重视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并进行发扬和创新,使它们成为吸引城市人口的农村新形象。随着电视、网络的进入,农民的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政府要使农村群众弘扬高尚和谐的文化理念,引导农民向着健康、高尚的风气发展。
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保持稳定的根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摒弃农村中一些不健康和落后的思想道德意识,才能使农民真正脱离贫困落后的生活环境。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目前加强对农村人口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 报告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 刘斌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4] 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 邱伟光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6] 沈阳农业大学课题组:辽宁农民素质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0(3).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论文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3. 微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4.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5. 村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心得
6. 高中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形势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受到社会历史的影响,过去的那种理想型、风险型的政治观念正被一种现实的、具有明确功利倾向的、个人色彩突出的多样化人生追求所取代。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特点及教育所存在问题出发,简明的阐述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字】政治思想教育,途径,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特点及教育存在问题
1、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特点
(1)政治观念复杂、多样化;政治思维冷静、务实化;政治行为自觉化;政治意识存在整体高涨与部分消极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形势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受到社会历史的影响,过去的那种理想型、风险型的政治观念正被一种现实的、具有明确功利倾向的、个人色彩突出的多样化人生追求所取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能够按法定程序表达意愿的理智行为,另一个角度标志中国大学生的政治思维正在走向成熟。
(2)价值判断标准由单一性向二重性转变;价值选择呈现多样化和分散性,主流不突出;价值实现途径由依赖向自主转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大学生开始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事业与利益兼得,贡献与索取统一,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但又注意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回报。价值选择上不再片面单一,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功利化的趋势。在实现自我价值的主流中,从依靠集体组织的道路转变为通过个人奋斗,自我完善。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多数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少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当“以学生为本”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关怀发展”已成为教育理念时,许多高校的办学理念仍然遵循师本教育体系――即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育人和服务体系。在其影响下,教育总是基于教师的需要,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采取“填鸭式”的灌输形式要求学生全盘接受,使教育成为重复性的机械劳动,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重视约束、强制的一面,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性,以致有时会采取一些伤害学生发展的管教方法。
(2)突出大道理讲授、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时,讲大道理多,未能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过多依靠辅导员教育,忽视师德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认为辅导员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干部,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骨干组织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他们的份内事情,自己只管上好课就行,以致对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坐视不管,忽视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4)关注优秀学生多,关心特殊群体学生少。众多高校在评奖评优时,总是看哪个班级、哪个年级、哪个院系有多少优秀学生,而不是把有多少学生取得进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做为参评的主要条件。在政策误导下政工人员把优秀大学生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体现工作量及能力标准,对一些问题学生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
二、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1、教师课堂讲授法。
高校在大学生入学后的上安排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课程,奠定大学生的理论思想基础,对培养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
2、辅导员感情投入法和生活体贴法。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感人。要做到以情感人,教育者必须关心和体贴受教育者,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教育者应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大学生身上,不仅传播知识,而且在思想、政治、学习、生活上关心他们,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深厚感情。
3、党团活动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青年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现象,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范和偏离,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有所弱化。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一种尚未定型的时期,思想的可塑性很大,包括他们的思维和心理状况,都处在一个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之中。
4、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法。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重视实践教育,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青年大学生走向社会、接触实际,引导他们了解社会。除目前已形成管理的暑期社会实践、毕业生实习外,平时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一些。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国民的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重点是政治思想教育,通过讲授思想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政治信仰。如今,社会竞争机制造成多数人在利益上的激烈冲突,使很多人的思想产生了混乱和彷徨,使部分学生产生堕落和违法犯罪行为。这些环境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国民政治素质的提升,势在必行。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矛盾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水平的矛盾,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日渐增多,不文明的言行经常见诸媒体,这就是忽视德育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因此,我们在健全社会法制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发挥德育工作,使其发挥启发、引导和规范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提升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全面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全面教育的根本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完善人格的综合教育活动,在我国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强化政治理论教育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育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精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政治是社会交往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交往不断趋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 文化 的结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政治论文格式参考文献,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政治论文格式参考文献 一、论文格式必须包含如下六大要素: 论文标题、论文作者署名及其单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论文正文,最后是论文的参考文献。这是论文格式的六大要素,是任何论文都必须要包含的内容。 此外,在不同学术领域,其论文还有其他一些内容,比如论文致谢、论文封面以及 毕业 论文要写明指导老师等。 最后,不同的学术研究或者编辑出版机构,对论文格式也有自己的一些要求。 二、论文内容必须按照论文格式要求进行编辑排版: 论文除了要包含如上六大要素之外,还有按论文格式要求对论文内容进行编辑排版,比如纸张大小、标题居中、段落缩进、列表编号、字体字号等。在信息化时代,这个要求更为迫切。 论文格式化之后,内容条例清晰,结构一目了然。 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安全与政治体制改革 在民族国家作为国际交往和处理国内事务首要主体的条件下,国家安全尤其是政治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国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维护政治安全,保持政治稳定,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安全及其影响因素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国家主权、领土疆界、民族尊严、意识形态、价值文化、国家制度和权力体制等方面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自主,并免受各种干扰、侵袭、威胁和危害的能力和状态。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象征,是国家利益的最高目标。只有当政治安全获得保证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谋求和维护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的安全。一般认为,政治安全的内涵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政治秩序安全等四个要素。对于中国来说,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实现政治安全的根本保障。政治安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领域的安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的组成部分),对政治安全产生着尤为重要的影响。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出了问题,政治也会出问题。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看,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由天灾导致的饥荒和民不聊生,往往会成为引发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从西汉末年直至清朝中后期,历史一直围绕着经济领域的治乱循环为轴心旋转着。即使是现代社会也难以逃出这条铁律的规制。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印尼经济陷入困境,引发政治危机,导致统治印尼32年的苏哈托政权于1998年倒台。同样,南美的庇隆、皮诺切特、藤森等政权兴衰乃至苏东剧变,其动因也都在于经济领域的危机。有鉴于此,邓小平在 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 经验 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等论断,明确指出了经济发展对于保持政权稳定和政治安全的决定性影响。当然,另一方面,政治安全问题也可能反作用于经济安全领域,这在苏东剧变以来的原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的泰国、菲律宾以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的现实政治中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反面例证。总之,在思考经济安全与政治安全的关系时,完全可以将其视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投射。 意识形态既是政治安全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政权,除了依靠国家机器和经济利益两手来维系,统治阶级倡导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能否为多数民众接受和尊奉,也是保持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清代学者龚自珍有句 名言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说的就是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对政治安全的重要影响。毛泽东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成舆论,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每一个执政党或执政阶级而言,能够产生立竿见影功效的是暴力工具和直接与民众自身相关的经济利益要素,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可能是最不容易引起足够重视的政治安全要素,因为政治安全的积极影响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反映出来的,需要长期持续的资源投入和对政治文化、社会舆论前沿的跟踪和引导,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许多执政集团丧失政权是始于丧失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或公信力。 二、人民利益与政治安全 决定一国政治安全的根本因素,是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那么,一个政权或执政党如何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呢?说到底,就在于它能不能给人民带来利益和福祉。如果能带来利益,人民就拥护,政权就巩固;如果会损害人民的利益,人民就反对,政权就不稳固。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中加深对这一规律的认识。 1949年以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欺凌,国内政局不稳、战乱不止,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颠沛流离。摆脱任人宰割的屈辱地位,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之所在。谁能带领人民实现这个任务,谁就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国家统一、政局安定以后,就要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发展,整个国家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局面。但由于受特殊的国际环境影响,加上极“左”思想在党内泛滥,党的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没能得到有效贯彻。运动接连不断,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生产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稳定快速发展,国家政治安全,从根本上讲,还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各项政策。 在人民富裕起来的同时,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在中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方面继承了邓小平使人民富起来的历史使命,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致力于解决富起来以后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蔓延等问题,保证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的创新发展,也是对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创新发展。 如何在国家发展和人民富裕起来以后,让社会更公平、更和谐,人民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问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胡锦涛进一步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起来以后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只要始终坚持代表人民根本利益,防止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国家就能长治久安,这已经成为了全党上下的共识。 通过上述不同历史时期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一条贯穿其间的红线——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体系中,以人民利益为最根本出发点,是党始终没有动摇过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可能克服那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在确保社会主义政治的人民性本质的前提下,不断夯实政治安全的基础。 三、政治安全与政治体制改革 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影响政治安全的因素,可以按矛盾性质分为两大类: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包括西方敌对势力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内颠覆势力和国家政权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又可以分为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及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 显然,当前影响中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改革开放30多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使矛盾和问题在短期内集聚。应该说,这些矛盾绝大多数是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引起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导致的,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虽然这些矛盾是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如果不能引起重视并及时予以化解,就有可能不断积累甚至激化,同样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影响中国的政治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政治安全的一项根本任务。 而在人民内部矛盾中,对政治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在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根本上讲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但在具体单位、具体问题上干群矛盾、党群问题是存在的。关键是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和干部要善于体察民情,及时发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并努力做好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及时化解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情绪。只要党和政府真正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即使工作中有缺点和不足,也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谅解。 为了防止党夺取政权后蜕化变质,重蹈历史上封建统治者的覆辙,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问题进行了探索。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同民主人士黄炎培进行了著名的窑洞谈话。黄炎培提出,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浡焉,其衰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国家保证政治安全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民主。毛泽东在窑洞谈话中提出民主,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 第一,人人起来负责。就是要真正让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也是真正的民主的含义。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党的十七大 报告 也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第二,人民监督政府。现代国家,特别是对于大国来说,除了在基层和一定范围内实行直接民主、协商民主,在整个国家层面,主要还是实行间接民主、代议民主,即人民通过行使选举权,将权力交给选出来的政党和民意代表,由政党组成政府,来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任何国家要发展、要稳定,都离不开政府,离不开公共权力。但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腐化变质,损害人民的利益。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英国学者阿克顿提出:权力导致腐败,失去有效监督的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不受约束的权力,是腐败和暴政的根源,也是影响政治安全的根源。让人民监督政府,用权利制约权力,是防止权力腐化变质,危害人民利益,进而影响政治安全的最有效办法。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从中国的现实看,权力腐败、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已经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是当前社会矛盾尖锐、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的根源,并直接影响国家政治安全。遏制腐败,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安全,说到底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解决权力来自人民同时又服务于人民的问题,解决权力受到应有的监督和制约问题。一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就要满足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愿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真正把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 渠道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制约权力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方面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强调政权内部的分权制衡;另一方面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用人民的权利制约政府的权力。为此,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经验,更要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健康发展的保证。这里特别要强调两点:一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并不矛盾,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从历史和现实看,在中国,只有共产党能够从根本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从中国正处于剧烈变革的情况看,要保持政局稳定,更需要一个有权威、有力量的政党来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二是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中,是否有效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是衡量党的领导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在党的领导下,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现实路径,也是确保政治安全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看了“政治论文格式参考文献”的人还看: 1. 标准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2. 参考文献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3. 标准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模板 4.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国家标准 5. 2017届高校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格式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