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冲孔落料复合模设计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冲孔落料复合模设计毕业论文

模具毕业论文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摘要: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能够实现特定运动的要求。设计的模具能否严格完成实现冲压工艺所需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品质,所以在模具设计中应对机械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为了达到产品形状尺寸的要求,不能够拘泥或局限于各种工艺基本运动模式中,而应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机械运动,控制,灵活运用1.引言本论文是以冲压工艺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种冲压工艺基本运动的分析,提出了对冲压模具设计的要求。首先阐述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然后逐项分析了冲裁、弯曲、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机理,指出模具设计中应着重控制到的内容,并介绍了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的方法和一些实例。最后总结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产品工艺运动分析的方法,并强调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的重要意义。2.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概述冷冲压就是将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料或坯料,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压力机,又名冲床)对其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变形或分离,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一般生产都是采用立式冲床,因而决定了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另外,还有模具与板料和模具中各结构件之间的各种相互运动。机械运动可分为滑动、转动和滚动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在冲压过程中都存在,但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不同,对冲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既然冲压过程存在如此多样的运动,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就应该对各种运动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模具设计的要求;同时,在设计中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机械运动,以达到产品的要求。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但是在模具中设计斜楔结构、转销结构、滚轴结构和旋切结构等,可以相应把主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模具中的转动和模具中的滚动。在模具设计中这些特殊结构是比较复杂和困难,成本也较高,但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形状、尺寸要求,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3.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冲裁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分离,然后凸、凹模分开,卸料板把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推落,完成冲裁运动。卸料板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冲裁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一定要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冲裁件切断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平面度不良,甚至模具寿命减少。按通常的方法设计落料冲孔模具,往往冲压后工件与废料边难以分开。在不影响工件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增加一些凸出的限位块,以使落料冲孔运动完成后,凹模卸料板先把工件从凹模中推出,然后凸凹模卸料板再把废料也从凸凹模上推落,这样一来,工件与废料也就自然分开了。对于一些有局部凸起的较大的冲压件,可以在落料冲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增加压型凸模,同时施加足够的弹簧力,以保证卸料板上压型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先使材料变形达到压型目的,再继续落料冲孔运动,往往可以减少一个工步的模具,降低成本。有些冲孔模具的冲孔数量很多,需要很大冲压力,对冲压生产不利,甚至无足够吨位的冲床,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不同长度的2~4批冲头,在冲压时让冲孔运动分时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小冲裁力。对那些在弯曲面上有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孔(例如对侧弯曲上两孔的同心度等)的冲压件,如果先冲孔再弯曲是很难达到孔位要求的,必须设计斜楔结构,在弯曲后再冲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冲孔运动可以达到目的。对那些翻边、拉深高度要求较严需要做修边工序的,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设计。4.弯曲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弯曲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死,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变形折弯,然后凸、凹模分开,弯曲凹模上的顶杆(或滑块)把弯曲边推出,完成弯曲运动。卸料板及顶杆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弯曲的质量或生产效率,必须首先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一定要足够,否则弯曲件尺寸精度差,平面度不良;其次,应确保顶杆力足够,以使它顺利地把弯曲件推出,否则弯曲件变形,生产效率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弯曲件,应特别注意一点,最好在弯曲运动中,要有一个运动死点,即所有相关结构件能够碰死。有些工件弯曲形状较奇特,或弯曲后不能按正常方式从凹模上脱落,这时,往往需要用到斜楔结构或转销结构,例如,采用斜楔结构,可以完成小于90度或回钩式弯曲,采用转销结构可以实现圆筒件一次成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外壳件,如电脑软驱外壳,因其弯曲边较长,弯头与板料间的滑动,在弯曲时,很容易擦出毛屑,材料镀锌层脱落,频繁抛光弯曲冲头效果也不理想。通常的做法是把弯曲冲头镀钛,提高其光洁度和耐磨性;或者在弯曲冲头R角处嵌入滚轴,把弯头与板料的弯曲滑动转化为滚动,由于滚动比滑动的摩擦力小得多,所以不容易擦伤工件。5.拉深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体积成形,然后凸、凹模分开,凹模滑块把工件推出,完成拉深运动。卸料板和滑块的运动非常关键,为了保证拉深件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拉深件容易起皱,甚至裂开;其次应确保凹模滑块压力足够,以保证拉深件底面的平面度。拉深复合模设计合理,可以很好地控制结构件的运动过程,达到多工序组合的目的。例如典型的落料拉深切边冲孔复合模具的设计。另外,有些装饰品和日用品的拉深件需要有卷边(或滚边)工序,模具设计中也用到了滚轴结构,所以在卷边过程中滚动的摩擦力非常小,不容易擦伤工件表面。对那些需要在马达中旋转的拉深结构件,切边的高度、跳动度等要求相当高,需要在模具中设计特别的旋切结构,利用旋转(切)运动修边,不仅能保证切边的尺寸精度高,甚至切边的毛刺及冲切纹路亦相当美观。值得一提的是,此旋切结构在实际设计改良后,已经非常易于模具加工制作,并且已运用于连续拉深模具当中。6.连续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连续模具中常常同时包括了冲裁、弯曲和拉深等冲压工艺,因而其冲压过程中的机械运动也包括了这三种工艺的基本运动模式,对连续模具中运动的控制,应分成各基本工艺分别进行控制。通常连续模具要求不断加快冲压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有些形状较复杂、较特别的冲压件,其冲压运动较费时,在连续模具设计中可以分解成效率较高的冲压运动。例如,工程膨胀螺钉圆筒件在连续模具设计中即可将其圆筒成型运动分解为两侧90度圆弧弯曲~中间60度圆弧弯曲~整体抱圆~圆度校正四个工序,不仅提高效率,亦能保证冲压件圆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连续模具因为在实际生产中还牵涉到送料机、吹风装置等,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让冲床、模具、送料机和吹风装置的运动在时间上配合好,连续模具才能真正顺利生产。7.结束语尽管各种工艺的基本运动原理是不同的,但是也有共同点,就是卸料板(或滑块)的运动是重要的控制因素。实际上,在模具设计当中,产品的冲压工艺不可能都象各种工艺的基本运动那样简单,应当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产品工艺作好运动分析,再据此作进一步的设计。在对产品工艺运动作分析时,应主要考虑其必要性、时间性、可行性,还应具有创造性。必要性是指运用基本运动原理判断需要那些运动来实现产品工艺;时间性是指所需各项运动的先后顺序;可行性是指能否通过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来实现所需运动;创造性是指在前述运动无法被实现或运动无法完全实现产品工艺的情况下,要善于大胆采用新方法去努力实现产品工艺,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对机械运动的灵活运用。冲压过程存在多种多样的机械运动,而各种机械运动对冲压工艺实现与冲压件品质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而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呵呵150元差不多

压圈复合冲压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ben a

我国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就在世界领先。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在走过了温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00多亿元(未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字,下同。)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 一、冲压模具市场情况 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度、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竟争激烈。 现将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情况简介如下: 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材料,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总产出约为220亿元,其中出口亿美元,约合亿元.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共进口冲压模具亿美联社元,约合亿元.从上述数字可以得出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总规模约为亿元.其中国内市场需求为亿元,总供应约为亿元,市场满足率为82%.在上述供求总体情况中,有几个具体情况必须说明:一是进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中的中低档模具,因此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市场满足率低于冲压模具总体满足率,这些模具的发展已滞后于冲压件生产,而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高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二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低格低许多,具有一定的竟争力,因此其在国际市场前景看好,2005年冲压模具出口达到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就可说明这一点;三是近年来港资、台资、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中大量的自产自用的冲压模具无确切的统计资料,因此未能计入上述数字之中。 二、冲压模具水平状况 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内也能生产了。精度达到1~2μm,寿命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μm的精冲模,大尺寸(φ≥300mm)精冲模及中厚板精冲模国内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 模具CAD/CAM技术状况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由原华中工学院和武汉733厂于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神模CAD/CAM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模具CAD/CAM系统。由华中工学院和北京模具厂等于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个冲裁模CAD/CAM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冷冲模CAD/CAM系统也于同年完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技术。国家科委863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应用示范工厂,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的汽车车身与覆盖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统于1996年初通过鉴定。在此期间,一汽和成飞汽车模具中心引进了工作站和CAD/CAM软件系统,并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进了板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CAE软件并开始用于生产。 21世纪开始CAD/CAM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冲压模具企业基本都有了CAD/CAM技术。其中部分骨干重点企业还具备各CAE能力。 模具CAD/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八五”、九五“期间,已有一大批模具企业推广普及了计算机绘图技术,数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并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美国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 Pro/En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S,英国DEL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及space-E, 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 还引进了AutoCAD CATIA 等软件及法国Marta-Daravision公司用于汽车及覆盖件模具的Euclid-IS等专用软件。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了CAD/CAM技术/DL图的设计和模具结构图的设计均已实现二维CAD,多数企业已经向三维过渡,总图生产逐步代替零件图生产。且模具的参数化设计也开始走向少数模具厂家技术开发的领域。 在冲压成型CAE软件方面,除了引进的软件外,华中科技术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都已研发了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并已在生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快速原型(RP)传统的快速经济模具相结合,快速制造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解决了原来低熔点合金模具靠样件浇铸模具,模具精度低、制件精度低,样样制作难等问题,实现了以三维CAD模型作为制模依据的快速模具制造,它标志着RPM应用于汽车身大型覆盖件试制模具已取得了成功。 围绕着汽车车身试制、大型覆盖件模具的快速制造,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开始在生产中应用的无模多点成型及激光冲击和电磁成型等技术。它们都表现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 2、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状况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在我国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虚拟技术等许多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已在很多模具企业得到应用。 虽然如此,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一些主要表现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和完美,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性能的五轴高速铣床和三轴的高速铣床的应用已越来越多。NC、DNC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可以进行倾角加工超精加工。这些都提高了模具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质量,缩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 模具表面强化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工艺成熟、无污染、成本适中的离子渗氮技术越来越被认可,碳化物被覆处理(TD处理)及许多镀(涂)层技术在冲压模具上的应用日益增多。真空处理技术、实型铸造技术、刃口堆焊技术等日趋成熟。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模具毕业论文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摘要: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能够实现特定运动的要求。设计的模具能否严格完成实现冲压工艺所需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品质,所以在模具设计中应对机械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为了达到产品形状尺寸的要求,不能够拘泥或局限于各种工艺基本运动模式中,而应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机械运动,控制,灵活运用1.引言本论文是以冲压工艺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种冲压工艺基本运动的分析,提出了对冲压模具设计的要求。首先阐述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然后逐项分析了冲裁、弯曲、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机理,指出模具设计中应着重控制到的内容,并介绍了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的方法和一些实例。最后总结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产品工艺运动分析的方法,并强调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的重要意义。2.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概述冷冲压就是将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料或坯料,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压力机,又名冲床)对其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变形或分离,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一般生产都是采用立式冲床,因而决定了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另外,还有模具与板料和模具中各结构件之间的各种相互运动。机械运动可分为滑动、转动和滚动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在冲压过程中都存在,但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不同,对冲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既然冲压过程存在如此多样的运动,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就应该对各种运动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模具设计的要求;同时,在设计中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机械运动,以达到产品的要求。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但是在模具中设计斜楔结构、转销结构、滚轴结构和旋切结构等,可以相应把主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模具中的转动和模具中的滚动。在模具设计中这些特殊结构是比较复杂和困难,成本也较高,但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形状、尺寸要求,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3.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冲裁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分离,然后凸、凹模分开,卸料板把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推落,完成冲裁运动。卸料板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冲裁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一定要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冲裁件切断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平面度不良,甚至模具寿命减少。按通常的方法设计落料冲孔模具,往往冲压后工件与废料边难以分开。在不影响工件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增加一些凸出的限位块,以使落料冲孔运动完成后,凹模卸料板先把工件从凹模中推出,然后凸凹模卸料板再把废料也从凸凹模上推落,这样一来,工件与废料也就自然分开了。对于一些有局部凸起的较大的冲压件,可以在落料冲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增加压型凸模,同时施加足够的弹簧力,以保证卸料板上压型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先使材料变形达到压型目的,再继续落料冲孔运动,往往可以减少一个工步的模具,降低成本。有些冲孔模具的冲孔数量很多,需要很大冲压力,对冲压生产不利,甚至无足够吨位的冲床,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不同长度的2~4批冲头,在冲压时让冲孔运动分时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小冲裁力。对那些在弯曲面上有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孔(例如对侧弯曲上两孔的同心度等)的冲压件,如果先冲孔再弯曲是很难达到孔位要求的,必须设计斜楔结构,在弯曲后再冲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冲孔运动可以达到目的。对那些翻边、拉深高度要求较严需要做修边工序的,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设计。4.弯曲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弯曲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死,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变形折弯,然后凸、凹模分开,弯曲凹模上的顶杆(或滑块)把弯曲边推出,完成弯曲运动。卸料板及顶杆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弯曲的质量或生产效率,必须首先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一定要足够,否则弯曲件尺寸精度差,平面度不良;其次,应确保顶杆力足够,以使它顺利地把弯曲件推出,否则弯曲件变形,生产效率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弯曲件,应特别注意一点,最好在弯曲运动中,要有一个运动死点,即所有相关结构件能够碰死。有些工件弯曲形状较奇特,或弯曲后不能按正常方式从凹模上脱落,这时,往往需要用到斜楔结构或转销结构,例如,采用斜楔结构,可以完成小于90度或回钩式弯曲,采用转销结构可以实现圆筒件一次成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外壳件,如电脑软驱外壳,因其弯曲边较长,弯头与板料间的滑动,在弯曲时,很容易擦出毛屑,材料镀锌层脱落,频繁抛光弯曲冲头效果也不理想。通常的做法是把弯曲冲头镀钛,提高其光洁度和耐磨性;或者在弯曲冲头R角处嵌入滚轴,把弯头与板料的弯曲滑动转化为滚动,由于滚动比滑动的摩擦力小得多,所以不容易擦伤工件。5.拉深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体积成形,然后凸、凹模分开,凹模滑块把工件推出,完成拉深运动。卸料板和滑块的运动非常关键,为了保证拉深件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拉深件容易起皱,甚至裂开;其次应确保凹模滑块压力足够,以保证拉深件底面的平面度。拉深复合模设计合理,可以很好地控制结构件的运动过程,达到多工序组合的目的。例如典型的落料拉深切边冲孔复合模具的设计。另外,有些装饰品和日用品的拉深件需要有卷边(或滚边)工序,模具设计中也用到了滚轴结构,所以在卷边过程中滚动的摩擦力非常小,不容易擦伤工件表面。对那些需要在马达中旋转的拉深结构件,切边的高度、跳动度等要求相当高,需要在模具中设计特别的旋切结构,利用旋转(切)运动修边,不仅能保证切边的尺寸精度高,甚至切边的毛刺及冲切纹路亦相当美观。值得一提的是,此旋切结构在实际设计改良后,已经非常易于模具加工制作,并且已运用于连续拉深模具当中。6.连续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连续模具中常常同时包括了冲裁、弯曲和拉深等冲压工艺,因而其冲压过程中的机械运动也包括了这三种工艺的基本运动模式,对连续模具中运动的控制,应分成各基本工艺分别进行控制。通常连续模具要求不断加快冲压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有些形状较复杂、较特别的冲压件,其冲压运动较费时,在连续模具设计中可以分解成效率较高的冲压运动。例如,工程膨胀螺钉圆筒件在连续模具设计中即可将其圆筒成型运动分解为两侧90度圆弧弯曲~中间60度圆弧弯曲~整体抱圆~圆度校正四个工序,不仅提高效率,亦能保证冲压件圆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连续模具因为在实际生产中还牵涉到送料机、吹风装置等,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让冲床、模具、送料机和吹风装置的运动在时间上配合好,连续模具才能真正顺利生产。7.结束语尽管各种工艺的基本运动原理是不同的,但是也有共同点,就是卸料板(或滑块)的运动是重要的控制因素。实际上,在模具设计当中,产品的冲压工艺不可能都象各种工艺的基本运动那样简单,应当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产品工艺作好运动分析,再据此作进一步的设计。在对产品工艺运动作分析时,应主要考虑其必要性、时间性、可行性,还应具有创造性。必要性是指运用基本运动原理判断需要那些运动来实现产品工艺;时间性是指所需各项运动的先后顺序;可行性是指能否通过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来实现所需运动;创造性是指在前述运动无法被实现或运动无法完全实现产品工艺的情况下,要善于大胆采用新方法去努力实现产品工艺,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对机械运动的灵活运用。冲压过程存在多种多样的机械运动,而各种机械运动对冲压工艺实现与冲压件品质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而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的课题简介可以为论文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毕业论文课题简介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毕业论文课题简介范文(一)

从现在的科学角度来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创新,以及每个国家之间的日益交流和国力的大大提升,人类在许多方面已经创造出了很多的陈果。此外,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对很多的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这样就导致了需要新的机械产品来提升水平,板材送进夹钳装置就是其中是一。

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较快,产品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本次设计上的夹钳装置也和其他的机械行业一样不断向前迈进,据可靠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已经在运行的主机行业已十分广泛,特别的在很多高档的制造行业和国家重点相关项目中,对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必然会使得夹钳行业向前发展。经过我国几代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板材送进装置方面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由中南科学院廖卫献研究的送进机,已经将送进的硅块从84块增加到96块,使得材料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实现冲床每年提高加工能力160-300t。在众多的的送进装置中,气结构形式有多种。例如可以用机械手进行送进,其过程是用机械手抓住由传送带传送而来的板材,进而放入落料架。通过调查得知,国外的送进装置发展也非常迅速而且日趋成熟。通过对国外的生产和研究的调查,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或地区,日本、美国最具代表性,尤其是日本,由于机械式自动送进机构相对简单,故而对其涉及的研究很少。而代替的是对更加新型的送进的理论的研究与设计。在国内外的专业人员的不断设计与探索之后,也设计出了很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新的送进装置。在日本有专家研究出利用机械手与冲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送料。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从侧面送料,故设计时很复杂而且不易制造维修。而且成本相对较高不适宜中小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在工作时,以冲床上的曲轴作为主输送轴。然后通过花键轴进行伸缩运动,球头部件会被连接到机械手轮。期间,相关的传动部件还要通过动作使机械手与机床同步,从而完成整个运送过程。此外,改送进装置还配备有另外的一套专用的驱动可移式输送机,通过该输送机就可以将板材送至主机的位置处进行加工。但是,它的这套系统是根据日本本国发展情况而定的。因此,它只能适合于日本本国加工的使用,所以不太适合我国的纵向送进的要求。

许多资料表明,如果根据现在的整体的综合水平来看,我国的某些行业还不能跟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在夹钳装置的行业,就性能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列如,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环保性。因此,当前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方面加大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

本设计中,采用液压缸进行推动并固定,采用气缸进行夹紧。它有着很多的优点,使得装置运行平稳,可靠性大大提高,传送时较为灵敏。同时,最为一个在生产中的配套辅助机构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

毕业论文课题简介范文(二)

我的毕业设计课题及部分参考资料来源于课本,名叫“冷冲压模具设计” 1.零件使用功能

冲压手轮,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零件。

冲压手轮零件是安装在阀门上,通过内方孔连接轴传动,使阀门上的轴转动,达到锁紧或松开阀门的目的。

由冲压手轮零件图可知,其外形为旋转体拉深件,内缘有方孔,外缘又翻边,需对其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工艺方案,编制冲压工艺卡,进行各道工序模具的总装设计。 我的零件如下:

零件名:冲压手轮

生产批量:大批量

生产材料:10 料厚:1mm 弯曲半径: 2.冲裁零件的工艺分析(1)材料为10,许用伸长率[δ]=29%,弹性模量E=194MPa。(2)工件的形状结构:冲裁件外形应避免尖锐直角,为提高模具寿命,将部分90度倾角改为R1的圆角。零件上其他尺寸没有标注公差,按IT14级处理,并按“入体”原则标注公差。

生产材料:10 料厚:1mm 弯曲半径: 2.冲裁零件的工艺分析

(1)材料为10,许用伸长率[δ]=29%,弹性模量E=194MPa。 (2)工件的形状结构:冲裁件外形应避免尖锐直角,为提高模具寿命,将部分90度倾角改为R1的圆角。

零件上其他尺寸没有标注公差,按IT14级处理,并按“入体”原则标注公差。

3.工艺方案的分析与确定

此工件需落料、第一次拉深、冲工艺孔、第二次拉深、切边、翻边、冲翻孔预置孔、内缘翻孔等工序冲。根据基本冲压工序可以有以下几种工艺方案。

方案1:落料、第一次拉深、冲工艺孔 → 第二次拉深 → 切边、冲预制孔 → 内缘翻孔、外缘翻边

方案1工艺特点:共需四副模具,每一工序的模具结构都相对比较合理,模具的制造周期短、成本低、工序相对集中、生产效率高,而且各道工序的定位可靠、工件的精度也比较高,模具的维修、调整都比较方便。

方案2:落料 → 第一次拉深 → 冲工艺孔 → 第二次拉深 → 冲预置孔 → 切边 → 翻边、翻孔。

方案2工艺特点:共需模具7副,半成品的中间周期较长、生产

效率低、模具数多、模具的制造成本高、

方案3:落料 → 第一次拉深 → 冲工艺孔→ 第二次拉深 → 冲预置孔 → 切边 → 内缘翻孔 → 外缘翻边。

方案3工艺特点:共需模具8副,此方案工序分散,每一道的模具结构简单、制造简单,维修、安装、调整、操作方便,但工序数目多、占地面积大、所使用的设备和人员多。模具数目多,所需的制造成本高,工件的中间周期次数多,而且重复定位次数多,工件的质量难以保证。

结论:通过对以上三个方案的分析,方案1比较符合冲压工艺性的要求,所以选择方案1为冲压手轮的冲压工艺方案。即:工序1—落料、第一次拉深、冲工艺孔;工序2— 第二次拉深;工序3—切边、冲预制孔;工序4—内缘翻孔、外缘翻边。

4.模具

本次设计模具共有四张

第一张题目为:冲孔落料拉深复合模

模具工作原理:材料从右向左横向送入,工作时,板料以挡料销定位,滑块下行,凸凹模1与落料凹模4进行落料;滑块继续下行,凸凹模7和凸凹模21的共同作用,将坯料拉深成形,弹性压料装置的力通过顶杆30传递给压料板22,并对坯料施加压料力。当拉深至4mm时,由冲孔凸模9和凸凹模21进行冲孔。拉深工作结束,滑块回程,卸料板6将卡在凸凹模7上的条料卸下;弹性压料装置回复,顶出工件,刚性打料机构将工件从凸凹模7中推出;冲孔废料通过压机台板孔漏出。

第二张题目为:单工序拉深模具

模具工作原理:此模具为压料倒装式拉深模。工作时,将第一次冲压工序件凸台套入压料圈5定位,滑块下行,拉深凹模6与压料圈5压紧凸缘材料后,拉深凸模3和拉深凹模6进行拉深。上模回程,压料圈5顶起套在拉深凸模53上的制件,上模继续回程,推件块7将制件推出凹模。

第三套题目为:切边冲孔复合模具

模具工作原理:此模具为倒装复合模。该模具的凸凹模11装在下模,切边凹模6和冲孔凸模15装在上模。工作时,将制件套入凸凹模11定位,上模下行,在切边凹模6与凸凹模11、冲空凸模15与凸凹模11作用下,对坯料进行切边和冲孔。上模回程时,切边废料由卸料板5顶出凸凹模11;冲孔废料直接由凸凹模内孔推下;卡在切边凹模6内的冲压件由刚性推件装置推下。

5.本次毕业设计的作业及完成结果

通过几个月来的精心准备,我的作业是有这些: 毕业设计说明书(冲压手轮模具设计)共25页 模具设计装配图共4张(共张A0) 零件设计零件图共30张(A4) 图纸总量4张A0

其中有一张手绘装配图(第二次拉深单工序模具)

汽车防尘罩冲孔模设计研究论文

防护罩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论文编号:JX106 带设计图,字数:9996.页数:33 价格:150元 中文摘要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塑料制品在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高质量的模具设计、先进的模具制造设备、合理的加工工艺、优质的模具材料和现代化的成形设备等都是成形优质塑料的重要条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与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建筑器材,汽车工业、日用五金等众多领域,塑料制品所占的比例正迅猛增加。一个设计合理的塑料件往往能代替多个传统金属件。工业产品和日用产品塑料化的趋势不断上升。在工业生产中,用各种压力机和装在压力机上的专用工具,通过压力把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出所需要形状的零件或制品,这种专用工具统称模具。模具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显著,可以说人类的衣、食、住、行,没有拿一方面离得开模具。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属于高新技术产品。作为基础工业,模具的质量、精度、寿命对其他工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称为“工业之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工业品基础的模具工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产业。模具工业不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世界市场上也是独树一帜。世界模具市场总体上供不应求,市场需求在600到650亿美元。如今,模具工业的发展甚至已经超过了新兴的电子工业。模具按制造的产品分类,可以分为塑料模具(又分为注塑模具、铸压模具和吹塑模具)、冲压模具、铸造模具、橡胶模具和玻璃模具等。其中,尤以注塑模具和冲压模具用途广、技术成熟、占据的比重大。本文以防护罩的模具设计为例,详细论述塑料的工艺特性、ABS塑料的工艺参数、型腔和型芯的结构形式、模具的机构设计、模架的选择原则,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反映国内外先进水平。关键词:塑料特性、型芯和型腔结构、模具结构、标准模架 Shields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English Abstract...............省略目 录前言----------------------------------------------------------------------1第一章 塑料成型工艺--------------------------------------------------4 1. 1 塑件的成型工艺分析------------------------------------------------41. 2 ABS塑料的材料特性-------------------------------------------------41. 3 ABS塑料的成型特性-------------------------------------------------51. 4 ABS塑料的成型工艺参数---------------------------------------------5第二章 设计方案及参数的确定----------------------------------------72. 1 注射机的选用------------------------------------------------------72. 2 型腔数目和分布----------------------------------------------------82. 3 选择分型面--------------------------------------------------------9第三章 模具的结构设计-----------------------------------------------103. 1 确定型腔和型芯的结构形式-----------------------------------------103. 2 浇注系统设计-----------------------------------------------------123. 3 机构的设计-------------------------------------------------------163. 4 注射模标准模架的设计---------------------------------------------213. 5 注射模排气系统的设计---------------------------------------------25 第四章 注射模的设计结果参数---------------------------------------27小结和致谢--------------------------------------------------------------33参考文献----------------------------------------------------------------35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以上回答来自: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汽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1、汽车AMT控制系统及离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 重庆交通学院 2004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6、哈尔滨成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案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汽车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汽车造型中的张力和表现性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0、湖南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1、丁冰,汽车安全气囊的控制,《现代汽车技术》, , (1995), 109--120;

12、朱军编著,《电子控制发动机电路波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P149

[1]陈清泉, 詹宜君. 21 世纪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汽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靳立强, 王庆年, 宋传学. 电动轮驱动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及试验验证.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 37(4): 745-750

[3]张媛媛. 采用电动轮驱动的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研究.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4]喻凡, 林逸. 汽车系统动力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5]李白娜.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分析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6]韩力群.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7]郭孔辉. 汽车操纵动力学原理.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8]曹秉刚, 张传伟, 白志峰等. 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4, 38(1): 1-5

[9]余志生. 汽车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10]房阳.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11]金陶胜,城市道路汽车尾气污染扩散模式研究及其GIS实现[R],2000第五期

[12]何东全、郝吉明、傅立新等,应用OSPM模式进行澳门街区峡谷污染评价[R],环境科学学报,1999,19(3),256-261

[13]廖玉麟:数学物理方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14]吕先进,时间序列关联维数计算方法[J],系统工程,2002(7): 77-80

[15]武喜怀,汽车尾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5) :69270.

[16]张起森、张亚平,道路通行能力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5),156-159

[17]王红云,浅谈防治城市汽车尾气污染之责任[J],环境教育,2008(7) : 75276.

[18]熊慕慕,机动车尾气排放与大气污染[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43.

[19]丁信伟,王淑兰,徐国庆,可燃及毒性气体泄漏扩散研究综述[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9, 16(2) : 118-122.

[1]杨孝纶.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上)[J].汽车科技.2007(06).

[2]杨孝纶,刘晓康,汪斌.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J].变频器世界.2007(07).

[3]杨孝纶.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下)[J].汽车科技.2008(01).

[4]余群明,石小波,王雄波,杨振东.电动汽车技术(5)电动汽车电控系统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大众用电.2008(05).

[5]曹秉刚,张传伟,白志峰,李竟成.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01).

[1].范从山.电动汽车技术原理及发展展望[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03

[2].祝占元.电动汽车[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09

[3].高义民.现代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陈世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5].刘长江.充电站之战电动汽车新机遇[J].第一财经周刊.2010,4

[1]陈翌,孔德洋.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其启示[J].德国研究,2014,01:71-81+127.

[2]罗布·恩德勒,沈建苗.客户体验:特斯拉的取胜法宝[J].IT经理世界,2014,18:38-39.

[3]李美霞.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纯电动汽车购买决策影响因素及市场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4]朱成章.对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的质疑与思考[J].中外能源,2010,09:11-15.

[1]姚时俊.汽车美容与装饰[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熊靓.黄金产业汽车美容养护[J].中国科技财富.

[3]朱为国.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和现状[J].北京汽车.

[4]耿莉敏,我国汽车美容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技术经济,.

[5]姚时俊,闫彬,汽车美容,机械工业出版社,

[6]赵伟,浅谈我国汽车美容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科学时代,.

[7]王永茂,中国后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孔晓敏.6S管理探索与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0.

[2]韩典.连锁超市品类优化管理特征及关键点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1.

[3]张明泉,李超.6S现场精细化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理论纵横,2011.

[4]魏仁干.基于顾客满意的多项目排队问题研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1-04.

[5]陈俊宁.社区便利店营销策略分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6]周勇.中国便利店的`当下困境与发展潜力,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

[7]胡艳英.美陈展示-超市的新营销策略.商场现代化,2008,4.

[8]周越.浅析大型超市的卖场布局和商品陈列设计科学化.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

[1]林文立.浅析汽车美容装饰现状与发展.《大众汽车》,2014年1期.

[2]薛振刚.浅谈汽车美容装饰的发展趋势.《中外企业家》,2012年17期.

[3]晏承平.浅谈亮洁汽车美容店服务营销优化策略.《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年9期.

[4]覃维献.汽车美容[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4.

[5]潘家华,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8.

[6]樊伟伟.汽车美容与汽车用品店经营全攻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97.

[1]朱则刚.我国的汽车销售及其未来趋势[J].城市车辆,2008(08)

[2]马文斌.汽车销售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3]王蕾.我国乘用车市场影响因素探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5)

[4]王瑶.市场营销基础实训与指导[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刘怀连.高职汽车营销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

[6]寇恩大.汽车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7]霍亚楼.汽车营销实训(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李磊.汽车4S店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

[2]陈皓颖.简析汽车4S店的财务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0,12:153-154.

[3]瞿曼丽.试论汽车4S店财务管理的重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175-176.

[4]雷云华.汽车4S店财务监管的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J].企业导报,2014,05:55-56.

[5]李磊,简晓春.汽车4S店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7:499-500.

[1]韩通.我国汽车销售市场与展望[C].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9:175-178.

[2]苏晖.目前汽车销售市场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C].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三),2005,12:139-157.

[3]韩旭萍.浅析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的现状及其创新方向[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1.

[4]马春阳,侯建坤.汽车销售新模式-4S店集群[J].上海汽车,2007,11:32-35.

[5]曹献存.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4.

[6]杨伟龙.博客营销建立、管理、活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叶旋.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2]范毅.高职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教育研究,2013.

[3]罗婷劼,周霞.浅谈职业意识教育与汽车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4]吴雄彪,张雁平,花有清.论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

[5]叶挺宁.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2008.

[6]王凤兰.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邓闰姝,李小慧,吴广平,关于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关系的探讨[J],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4);51-53

[2]沈爱华,张小妹,朱止平,浅谈汽车文化是促进社会文明进程的一种文化形态[J],职业技术,2010,(14);193

[3]王东林,陈羡矾,黄芝林,汽车文化引领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J],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4);51-53

[4]沈银涛,张国强,李家辉,汽车文化正从多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J]职业技术学院,2011,(18);193

[5]蓝月晶,占成安,吴成林,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关系之我见[J]教育学院出版社,2011,(8);51-53

[6]刘百慧,路引明,江止清,对提高汽车文明之我见[J],职业技术,2009,(25);193

[7]陈可明,林小东,袁小顺,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内在联系研究[J],华南理工学院出版社,2009,(7);51-53

[8]刘玲秀,吴国斌,李佳佳,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区别分析[J],职业技术学院,2009,(15);193

[1]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0:181~183

[2]郑也夫,轿车文明批判,光明日报,.

[3]顾翔华.繁荣汽车文化,构建和谐汽车社会[J]时代汽车,2013(10)

[4]张国方.论车文化的形成标志及特征[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02)

[5]赵亚夫.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2)

[6]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高立宝.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基于一项调查的分析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7-10-01

[8]本书编写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9]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

[1](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卢有杰,王勇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2-27,134-151[4]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编.中国项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C-PMBOK&C-NCB).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2-36.

[2]陈炜煜,杨婧.项目时间管理理论与探究[J].特区经济,2013(2):221-222.

[3]李跃宇,汪贤裕.项目时间管理及在项目管理软件中的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4]沈莉洁.WBS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7:075.

[5]鲁静.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

[6]曾婷.JMC公司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

[7]金林杰.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探讨[J].物流技术,2012.

[8]吴哲敏.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M].现代商贸工业,2012.

[1]向鹏程,任宏.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工程项目主体行为三方博弈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0(9)

[2]齐斌.物流业的产业融合和组织创新[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3]徐剑,刘宗秋.物流产业融合、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及政府策略[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4)

[4]梁军.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7(4)

[5]闫稚珩.浅析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3(06).

[6]冯春花,钱炜.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科教导刊(下旬),2016(01).

冲孔桩毕业论文

这个每个施工班组做的不一样,像我们现在这个工地,300条冲孔桩,打的差不多了,情况和你说的有些相似,设计入岩深度为50公分,有效桩长不低于四米,一般在到达岩面的时候我们施工方会打电话给现场监理,甲方代表到现场,开始取样,一般到岩以前都是边打边循环的,因为桩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是土,不循环是不行的,等监理、甲方代表取完样确认到岩后(来现场以前都要看超前钻报告的,我们是几条桩参考一个数据),确认入岩到终孔这段时候一般很小循环,原因很简单,一起循环的话最后可能捞不到岩样,一般是桩机操作人员先用测量绳量了过后,确认有50公分了,打电话给现场施工员,施工员通知甲方,监理单位,人在来的路上才开始循环的,这个时候捞出来的岩样,无论是色泽,质量等都是最好的。最后补充一点,你所谓的入岩岩样和终孔岩样混在一起,这个很正常,做为施工方,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入岩的时候(中风化或微风化层),也就是监理方甲方看到的时候,说实话这条桩已经入岩了至少10-20公分了,不然根本不可以有岩样上来,当然这个也是根据桩长来说的,我这里讲的都是15-30米深的桩,甲方和 监理方也是理解的,所以他们在确定入岩的时候虽然只看到了很少很少的样子,他们也不会计较,当然前提是终孔的时候岩样一定要很好。 做为监理方,你需要掌握的是:是否入岩,是否是孤石、是否是夹层、入岩岩面是否完整、清孔是否达到要求、砼灌注质量这几个方面你注意到了,特别是清孔和灌注混凝土这两关,把好了,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实无论干什么都要讲究一个效率的问题,所以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桩基施工,经验告诉我边打边循环是不现实的,因为泥浆要求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打的动,如果太清就会导致空底的碎石上不来,锤头也就打不下去;如果太浓又会导致粘锤头,并且打在浓物上又消耗了太多的动能,同样也打得慢。综上所诉,有经验的机长就会把握这个度,打得又快又好!希望这个答案你能满意。。。

水下灌注桩施工工程中的若干问题(清孔、泥浆护壁、防止钢筋笼上浮、坍孔、断桩)的研究我来帮你吧Q我

2009年,在这个不平凡的岁月顿点中我在长春明珠小区二期三组团D17号住宅和武汉汉洪高速五标两个施工单位进行了实践性的学习让我把理论和现实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7月11日我和同学李军在熟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长春市,卫星广场的长春明珠小区在建的D17号楼,经过一上午的简单了解我们知道了这栋楼建筑层数为11层,不含阁楼建筑面积㎡,建筑高度,为短肢减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三级抗震,墙体采用190厚陶粒混凝土砌块,外贴80厚阻燃苯板,山墙为100厚阻燃苯板。我们去的时候主体已经完工到了第7层,电器,水暖,装饰均未开工。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楼分为两个施工作业面进行流水施工,中间预留伸缩缝---又称后浇带,主体完工后在施工伸缩缝。柱子采用钢模板其余均为木模板。根据施工要求本楼东西共设两台塔吊同时施工。西侧第8层柱子正在浇筑混凝土,边浇筑边震捣使其充实饱满,东侧正在架设7层楼顶木模板,梁板同时浇筑所以模板施工非常重要,梁宽为20㎜,高度不同,板厚也不同,厕所低于室内30㎜。在主体施工的同时灯位盒,开关盒,穿线管都要在绑扎钢筋的同时一起固定在设计位置,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其中柱的拆模时间一般为2-3天,梁板的时间要长一些,柱的钢筋绑扎一般为1天左右,在加上施工人员的休息时间正好行成了流水施工,既柱子的模板只要准备半层的就够了,而梁板的要准备两层的,同时脚手架的施工进度随着楼层的增高而增高。其中技术成分偏高的就属测量了,这也是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隐蔽工程”了,经过几天的熟悉我初步了解了施工的过程基本为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拆模板--测量放线—支模。由于属于现场搅拌混凝土所以每层混凝土都要取样交付质检站检查,于是每层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我们都要从中取一些装在模块里等它成型,再把它打开取出成型的试块。18日,由于钢筋用量超出计划用量,所以我们要重新抽一遍钢筋,朱工要看现场,迟工要做资料给监理,因此我就成为抽筋主力,经过数天的努力与询问,我终于在月底交上了我的成果,经过朱工的认真检查认为没有计算上的错误后向监理提出了索赔。在框架施工的同时我们开始了墙体的砌筑,为了一层的施工方便我们的墙体是从二层开始砌筑的,其采用陶粒混凝土砌块与红砖相结合,在插座位置用砂浆填筑四周空隙。墙体施工也是特别的快,与此同时一层的管道井也基本挖好正打算下管子,由于地处东北所以管道井是在楼道底层施工的,管子也特别多,什么煤气,暖气,电缆,水管,都从这个井通过。在看楼上施工已经进行到了第九层,我们在上面看现场的时候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钢筋的绑扎不牢固,箍筋间隙不准,梁模板宽度不够,电渣压力焊施工不利落,等等问题都在朱工的下一一改正,我们也深深地记在了脑海之天进场,电梯井预留电梯安装空间。12日后浇带完工宣布主体完工。8月24日我来到了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纱帽镇,在汉洪高速五标进行了下一段的实习。汉洪高速公路起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屯口镇,止于汉南区邓南镇向新村,是武汉市规划建设的七条快速出口公路之一------西南通道上的重要一段。途经屯口镇,军山镇,乌金农场,邓南则镇,汉南农场,终点与在建的汉荇河大桥对接,路线全长㎞。本标段起点里程为K20+500--- K24+700,途经乌金农场,全长公里。全线构筑物中有大中桥5座,其中桂子湖大桥(米),大军山支洪道高架桥(米),互通立交一处,其中新河中桥(米),小桥4座,通道3处,过水箱涵1座,管涵9条。全线主线路基长度2534米,连接线路基长度2600米,其中路基填方624572立方米,挖方36437立方米,换填土方38579立方米。路线途经地段多鱼塘,藕塘,稻田,软基地段较多,须进行软基处理,处理方式有水泥搅拌桩,朔料排水板,CFG桩地基加固等多种方式。本工程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双向四车道26米,行车道宽:2*米,桥梁宽度:与路基同宽,汽车荷载:公路—Ⅰ级,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系数ɡ。刚去的头两天就和测量班的在一起测已知控制点高层,天天好辛苦啊!一共五个人两个立尺的,一个主测,一个记数的,另一个就是我,从早上到晚上,除去吃饭和中午休息的两个小时之外我们就徘徊在主干线和连接线上。遍地的池塘,稻田让我们在蜿蜒的塘沿上施工简直就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在连接线上的蚂蚁河要座摆渡更是考验我们的身体素质。同时软基处理也相应的开始了,我们的处理方法基本为打粉喷桩,其施工方法为:1. 首先平整场地,我们测量人员进行放样定位,施工队移动钻机就位,设计要求本标段施工的粉喷桩桩径为,间距为—,在施工现场要以项目主管技术员提供的调整间距为准。由我们测量人员和现场施工技术员测定桩位,移动钻机就位,孔位误差≤50mm。2. 调整钻机主轴垂直度。钻机钻杆的垂直度要控制在1℅以内,即使在开钻过程中一旦发现倾斜度过大,要立即进行调整,以免造成斜孔,影响桩身质量。3. 钻机开钻。启动钻机开始钻孔,在搅拌钻头快接近地面时,启动空压机送气,开始钻进,钻进速度≤。在达到设计深度时要保持原位继续钻动1-2min。同时注意要保持钻杆中间送风管道的干燥,从开始钻动直至喷粉为止,应在钻杆内连续输送压缩空气,以免造成污水,淤泥进入堵塞,使粉喷桩桩身质量不能达到设计要求。4. 喷送水泥。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当搅拌头达到设计标底时,开启粉喷装置,提前进行喷粉作业。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水泥浪费,尽量连续喷粉,一旦因故喷粉中断,应将搅拌头下沉到停粉点以下,粉喷桩接桩时其重叠长度大于1米。提升喷粉,反复搅拌。以的速度提升,到设计停灰标高后,慢速原位转动1-2min。为保证粉体搅拌均匀,须再次下沉到设计深度,按≤的速度提升搅拌。搅拌头每转动一周进尺≤16mm。桩身根据设计要求与地基土均匀拌和;施工中如发现粉喷量不足,应整桩复打,复打的粉喷量应不小于设计用量;保证加固范围内每一深度均得到充分搅拌,施工中如因地下障碍物等原因使钻杆无法钻进时,应及时通知主管技术员,以便及时采取补桩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中。因为屋顶为弧形与三角形组成所以在进行楼顶施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其混凝土的下滑堆积,因此瓦工要不时的对其进行找平,摊铺,等工作。5. 8月4日东侧阁楼模板施工,西侧楼顶浇筑混凝土,墙体砌筑到九层,苯板今6. 严格控制喷粉标高,停粉标高和水泥喷入量,确保桩长。确保中途不停喷,严禁在尚未喷粉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提升钻杆至地表下米左右时,要停止喷粉作业。7. 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做施工纪录,深度纪录误差不得大于10cm,时间纪录误差不得大于5秒钟,并准确记录喷粉量。8. 注意施工场地清洁,严禁散灰扬尘污染周边农田。我们的粉喷桩在全主干线上有上千根,所以施工起来很要时间,尤其是钻机总是出现问题钻机维修人员要随叫随到;并且施工边线很容易就被搞掉,经常要找我们测量班的来从新防线,周而复始的一次又一次。新河中桥地理位置比较好而且好施工,所以我们在桥梁施工的选择上就先开始了它的施工。我们根据加密水准点先测量防线,然后用铲车,推土机清表,在初放桩位,在放桩的时候我们要有人去立后视,主测根据已知方位角定向以后再放桩位坐标,然后打木桩。我们先施工0#桥台的z6。本桩是我们这项工程施工的第一根桩所以我们都很谨慎,本工程桥梁桩基全部为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机械为正循环轴式钻机,护筒为的,要求护筒高出地面30cm,底部埋深—,上下正直,互通中心线平面偏差小于5cm。胡同采用人工埋设方法。桩架就位,机架要平直,基座垫稳,我们桩机下垫了枕木,钻孔过程中机架不能移位和不均匀沉陷。钻孔时钻具连接要牢固,铅直,初期钻进速度不要太快,在孔深以内,不超过2m/h,以后不要超过3m/h。在覆盖层始终要减压钻进,钻进速度与泥浆排放量相适应。大军山支洪道特大桥采用冲孔钻,开孔时要慢,孔深以内,不超过。钻进过程中,经常测试泥浆指标变化情况,并注意调整钻孔内泥浆浓度。钢筋笼的制作为现场制作,连接为焊接,分段下孔,钢筋笼的加强箍必须与主筋焊接,焊条我们采用5字头型号,以保证钢筋笼焊接质量。钢筋笼在安装过程中不能变形。钢筋笼一次性使用一台吊机。钢筋笼顶端要焊吊挂筋,高出钢护筒。钢筋笼就位后,吊挂筋支承在护筒顶的枕木上,不能直接放在护筒上。为了让我们在以后检测桩位正常钢筋与护筒距离正常,所以我们箍筋要求多焊出一圈。混凝土灌注时必须保持连续灌注,中断时间不超过30分钟。因为我们的孔深都在20米以上所以混凝土一定要准备充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2---3小时。在施工新河中桥z6z5桩时我们搅拌站还没有建设完成,所以均为商品混凝土,但其造价之高令人望而却步。浇灌的桩顶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以上。水中墩概况,桂子湖中4个,水深4--5米,湖面宽120米,河床地质为:淤泥亚粘土,深度5米左右,再下层为粘土;系梁位于水下面20--30cm,河床以下。蚂蚁河水中墩4个,水深3米,河面宽125米,河床地质为:4米深的淤泥层,淤泥质亚粘土1--5米,再下层为粘土;系梁位于水面下20--30cm,河床以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水中墩的构造特点,钻孔桩采用固定平台,上钻机成孔方法施工,系梁采用钢板围堰,下设模板支撑架方法施工。施工所需设备,机具,材料主要通过水上运输船运送,小型机具及混凝土利用混凝土输送管泵通过临时践桥输送。采用钢板桩围堰的水中墩及系梁:搭设固定平台,打设钢护筒,钻机就位成孔,灌注混凝土,插打定位管桩,布设围堰导向框,插打钢围堰,内外支撑安装,安装底模支撑框架,立模,灌注系梁混凝土,拆模,拆除钢板桩围堰等工序。我们采用震动打桩机,震动打桩机是目前插打钢板桩较好的施工机具,具有液压夹桩位置,能与钢板桩自行作钢性连接,既可打桩,又能拔桩,操作简便,能克服桩的摩阻力,使桩下沉较快,可提高沉桩速度。水上钻孔平台钢管桩作基础,钢管桩上布设工字钢梁,主要为钻机钻孔提供作业平台。经测量定位后,钢管桩由浮吊吊震动锤打入河床,入土深度不小于8米;钢管桩采用∮529mm,壁厚为8mm,每根长为15米。每个墩位处设一座整体钻孔作业平台,采用钢管桩作基础,顺桥轴线方向的两根钢管桩上布置一片Ⅰ400工字钢,以作横垫梁,工字钢与钢管桩焊接在一起,以提高整体性;在横梁上垂直桥轴线方向布设Ⅰ400工字钢,以作纵梁。每根钢管桩上做钢板桩帽一个,分布梁支立在桩帽上并焊接好,以提高作业平台的整体稳定性。搭设固定平台后,安装下沉钢护筒的导向架,用浮吊,震动锤把护筒下沉到设计位置,每个墩的几个钢护筒用泥浆槽连成一体,钻孔时其他几个护筒作为循环泥浆池。辛苦的工作就是这样进行的,没天我们都在荒芜的稻田与水塘之间忙碌着,哪里开工我们就在哪里放线,经常要同一个桩位放好几次,在主干道施工之前要修便道,我们道路的便道修在内侧,大军山特大桥的便道修在桥下中间位置,汉南互通匝道便道修在路的里测。总结:在长春明珠小区二期三组团,D17栋楼实习的一段日子里我学会了许多土建工程的施工程序和质量的检验工作,并且了解了报表的填写与记录,能根据图纸算出工程量,在技术指挥的指导下弄懂了实物与图纸之间的区别。在施工过程中能进行测量放线的现场操作,并配合技术指导完成繁重的现场看管,我很珍惜在这方面所学到的实践知识与一些施工中所谓“游丁走缝”的处理。并且知道了施工中安全的重要性,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工期与质量的话题。也明白了甲方与乙方之间的工作关系,监理的重要性等。我觉得是收益匪浅。在湖北武汉汉洪高速的施工期间所学的东西更是一言难尽。测量中控制点的重要,加密点的必须,方位角的准确,定向的步骤,全站仪的使用,坐标的计算等等都是施工前的必要“隐蔽工程”它在工程竣工后是看不见的,但在施工中又是不可缺少的。粉喷桩的施工过程,要素,重点,粉喷量的纪录,桩位的计量机械的养护,都是十分重要的。搅拌站地点的选择,三通一平的准备工作,设备进厂的位置安排都要认真考虑。钻孔桩的施工更是要细心,桩位的确定,护桩的打设,护筒的安装,钢筋笼的焊接,下笼的进行,混凝土的灌注,正循环钻机的施工原理,冲心转的施工原理,都是我在汉洪高速上学到的,这也让我记忆犹新。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实习这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重要环节,这为我们以后再施工企业单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深刻的体会了实物与图纸之间那密切的关系,明白了图纸它要显示什么样的物件,有的在图纸上看不懂的地方在实物的面前就显的那么简单明了。总之要谢谢学校在为迎合市场需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

落料凹模毕业论文

我国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就在世界领先。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在走过了温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00多亿元(未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字,下同。)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 一、冲压模具市场情况 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度、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竟争激烈。 现将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情况简介如下: 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材料,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总产出约为220亿元,其中出口亿美元,约合亿元.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共进口冲压模具亿美联社元,约合亿元.从上述数字可以得出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总规模约为亿元.其中国内市场需求为亿元,总供应约为亿元,市场满足率为82%.在上述供求总体情况中,有几个具体情况必须说明:一是进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中的中低档模具,因此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市场满足率低于冲压模具总体满足率,这些模具的发展已滞后于冲压件生产,而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高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二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低格低许多,具有一定的竟争力,因此其在国际市场前景看好,2005年冲压模具出口达到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就可说明这一点;三是近年来港资、台资、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中大量的自产自用的冲压模具无确切的统计资料,因此未能计入上述数字之中。 二、冲压模具水平状况 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内也能生产了。精度达到1~2μm,寿命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μm的精冲模,大尺寸(φ≥300mm)精冲模及中厚板精冲模国内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 模具CAD/CAM技术状况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由原华中工学院和武汉733厂于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神模CAD/CAM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模具CAD/CAM系统。由华中工学院和北京模具厂等于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个冲裁模CAD/CAM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冷冲模CAD/CAM系统也于同年完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技术。国家科委863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应用示范工厂,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的汽车车身与覆盖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统于1996年初通过鉴定。在此期间,一汽和成飞汽车模具中心引进了工作站和CAD/CAM软件系统,并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进了板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CAE软件并开始用于生产。 21世纪开始CAD/CAM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冲压模具企业基本都有了CAD/CAM技术。其中部分骨干重点企业还具备各CAE能力。 模具CAD/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八五”、九五“期间,已有一大批模具企业推广普及了计算机绘图技术,数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并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美国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 Pro/En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S,英国DEL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及space-E, 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 还引进了AutoCAD CATIA 等软件及法国Marta-Daravision公司用于汽车及覆盖件模具的Euclid-IS等专用软件。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了CAD/CAM技术/DL图的设计和模具结构图的设计均已实现二维CAD,多数企业已经向三维过渡,总图生产逐步代替零件图生产。且模具的参数化设计也开始走向少数模具厂家技术开发的领域。 在冲压成型CAE软件方面,除了引进的软件外,华中科技术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都已研发了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并已在生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快速原型(RP)传统的快速经济模具相结合,快速制造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解决了原来低熔点合金模具靠样件浇铸模具,模具精度低、制件精度低,样样制作难等问题,实现了以三维CAD模型作为制模依据的快速模具制造,它标志着RPM应用于汽车身大型覆盖件试制模具已取得了成功。 围绕着汽车车身试制、大型覆盖件模具的快速制造,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开始在生产中应用的无模多点成型及激光冲击和电磁成型等技术。它们都表现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 2、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状况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在我国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虚拟技术等许多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已在很多模具企业得到应用。 虽然如此,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一些主要表现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和完美,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性能的五轴高速铣床和三轴的高速铣床的应用已越来越多。NC、DNC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可以进行倾角加工超精加工。这些都提高了模具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质量,缩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 模具表面强化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工艺成熟、无污染、成本适中的离子渗氮技术越来越被认可,碳化物被覆处理(TD处理)及许多镀(涂)层技术在冲压模具上的应用日益增多。真空处理技术、实型铸造技术、刃口堆焊技术等日趋成熟。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1.车床加工论文 2.《如何控制切削量有关方面的论文》 3.数控机床的论文 4.数控编程的论文 5.数控机床的检测与维修的毕业论文 6.稀沥青喷刷机设计开题报告 车床数控化改造 8.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9.《六工位卧式镗铣专用加工机床的控制系统设计》 其设计任务如下: 1> 分析六工位卧式镗铣专用加工机床的工艺流程和机床的动作流程 2> 设计其控制系统的硬件 3> 编写其控制系统的软件 要求如下: 1> 画出其硬件原理图 2> 画出PLC接线图 3> 调试系统(这个由我来) 4> 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1万字以上) 10.《和面机的设计》 11.设计S195柴油机中“最终传动箱壳体”的加工工艺和其中某道工序的专用夹具 12.工程机械的主动减振系统研究 13.关于模具设计油笔笔筒或矿泉水瓶盖的毕业设计论文 14.汽车减震器的论文 15.机械零件加工或车床加工 16.关于印刷机械的工艺与发展 冲天炉热风炉胆的设计 18.从公差标准的发展看中国工业标准化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19.影响数控加工质量的分析 20.数控中心技师论文 21.矿山机械类毕业设计 22.关于机电数控机床 23.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论文 24.机械产品设计"的论文 25.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方面的论文 手机外壳注塑模设计 说明书.doc(29页) 8210手机上壳装配图.dwg 顶杆固定板零件图.dwg 动模零件图.dwg 主装配图 主装配图 型滚动轴承压装机设计 说明书.doc(29页) A1液压系统原理 总装配图1(A0) 总装配图2(A0) 定位缸(a2) 定位缸前缸盖(A2) 防尘压盖(a4) 法兰盖A4纸 后端盖(A4) 活塞(A4) 活塞杆A4纸 夹紧缸 导向套A4纸 顶尖A4纸 压装缸 压装缸活塞A4纸 压装缸活塞杆 轴承托架a4纸 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自动换刀设计 说明书.doc(21页) 1刀库装配图 2自动换刀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3机械手装配图 4机械手液压控制图 5蜗杆零件图 机械手换刀过程传动演示.mpg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29.Φ90磨球群铸金属型复合模具设计及制造工艺设计 说明书.doc(46页) 动画演示.mpg 实际生产 实际生产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上模 上砂芯 胎具图.dwg 下模 下砂芯 装配图.dwg 30.安全帽注塑模具设计及模腔三维造型CADCAM 说明书.doc(24页)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开合模过程.avi 装配过程.avi 抽芯机构.dwg 定模 动模 动模垫板 零件图 推杆固定板 斜导槽 异型推杆 装配图 31.笔筒抽屉注射模实体设计及数控加工 说明书.doc(22页) 侧型芯 抽屉注射模装配.dwg 定模板兼型腔 零件图 型芯 32.拨叉加工自动线设计 说明书.doc(27页) A0中间底座装配图(A0).dwg A3中间底座---零件图(A3).dwg 倒挡拨叉(A3).dwg 电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dwg 电气图(A2).dwg 副变速拨叉(A3).dwg 刚性主轴(A2).dwg 滑台装配图(A0).dwg 集中控制图(A2).dwg 加工示意图(A3).dwg 快挡拨叉(A3).dwg 随性夹具输送系统图(A3).dwg 自动线工艺过程图(A3).dwg 自动线总体布置图(A0).dwg 加工动画.avi 33.长度计数器盖模具设计 说明书.doc(21页) 凹模 模具整体图 凸模 型腔设计图 制品 主流道衬套 34.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设计及型腔CADCAM 说明书.doc(22页) 注塑模拟.mpg 装备动画.mpg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零件图.dwg 零件图 零件图 装备图 35.抽屉注塑模具设计 说明书.doc(22页) 侧型芯 侧型芯.dwg 抽屉注射模装配 导轨块 定模板兼型腔 定模板兼型腔.dwg 定位圈 零件图 零件图.dwg 斜导柱 型芯 型芯.dwg 36.大口杯盖注塑模设计 说明书.doc(24页) 杯盖.DWG 顶杆.dwg 定位环.DWG 上模零件图.DWG 下模零件图.DWG 主流道衬套.DWG 装配图.dwg 37.大型管材相贯线切割机设计 说明书.doc(26页)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两轴联动.avi 手动调节割炬.avi 四轴联动.avi 支架装配.avi 相贯线切割机软件系统.exe A0Z轴方向工作滑台装配.dwg A0割炬支架装配.dwg A1相贯线切割机总体布局图.dwg A1硬件连接线路图.dwg 38.多功能甘蔗中耕田管机改进设计 说明书.doc(26页) 端盖(A3).dwg 驱动轮(A2).dwg 驱动轮装配(A1).dwg 行走系(A0).dwg 张紧轮装配图(A1).dwg 支架(A0).dwg 支重轮轴(A4).dwg 支重轮装配(A2).dwg 39.甘蔗收获机剥叶和集拢环节的设计 说明书.doc(26页) 甘蔗剥叶机和集拢装置 剥叶片 扫叶片 橡胶棒 橡胶棒依附圆筒 装配图俯视图.dwg 装配图右视图.dwg 装配图主视图.dwg 40.甘蔗种植机机构设计 说明书.doc(26页) 机架装配图 四张A2图纸.dwg 行走机构装配图 41.高硬度辊筒注塑模设计 说明书.doc(25页)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浇口套零件图 零件图 零件图 装配图 42.海工码头工字钢数控切割设备 说明书.doc(24页) 布局零件图 回转机构装配图 回转零件图 液压缸装配图 整体布局图 43.渐开线斜齿轮注塑模设计 说明书.doc(22页) 斜齿轮注塑模装配图.dwg 斜齿轮型腔.dwg 型腔衬套.dwg 渐开线斜齿轮.dwg 主流道衬道.dwg 定模型腔.dwg 44.经济型数控系统研究与设计 说明书.doc(62页) A1数控操作面板外形图.dwg A1系统连接图.dwg A3板式结构图.dwg 数控机床操作面板 系统电气原理图 45.沐浴露瓶盖注塑模具结构设计 说明书.doc(28页) 定模板.dwg 定模型芯.dwg 动模板.dwg 动模型芯.dwg 上瓶盖.dwg 下瓶盖.dwg 装配图.dwg 46汽车发动机连杆称重去重自动线设计 说明书.doc(21页)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布局图 分类机 进退液压缸零件图 连杆部件总成图 连杆零件图 连杆上端盖 输送装置 专用部件输送装置液压缸 自动线工作循环时间表 自动线控制框图 47.汽车发动机连杆大小头孔中心线平行度自动检测装置设计 说明书.doc(25页) 动画.mpg 答辩演示幻灯片.ppt A0汽车连杆大小头平行度自动检测装置设计装配图.dwg 测试箱装配图 连杆总成图 数控系统控制电路图 液压夹紧系统原理图 支座零件图 48.全液压多功能甘蔗收获机设计收割输送装置设计 说明书.doc(16页) 割梢去头刀片 甘蔗收获机收割去头机构装配图.dwg 喂入机构部件图.dwg 割蔗头蔗梢部件图.dwg 49.三自由度圆柱坐标型工业机器人设计 说明书.doc(24页) 答辩演示幻灯片.ppt 工作空间图.dwg 机构简图.dwg 导向套.dwg 支架.dwg 支座.dwg 转动壳体.dwg 支座和手臂装配图.dwg 终端执行器.dwg 实体.mpg 动画.mpg 50.洗衣机波轮注射模设计 说明书.doc(26页) A2定位圈.dwg A0 装配图.dwg A1凹模.dwg A2凹模套板.dwg A2动模固定板.dwg A3浇口套.dwg A3凸模.dwg A4浇口套.dwg 制品.dwg 51.相机壳下盖注塑模具设计 说明书.doc(27页) 模具组合动画.avi 脱模动画.avi 凹模.DWG 零件.DWG 模具装配图.dwg 凸模.DWG 52.行星齿轮的注塑模具设计及其模腔三维造型CADCAM 说明书.doc(24页) 垫板 垫块 定模板.dwg 定模固定板 动模板.dwg 浇口套 推杆固定板 行星齿轮零件 装配图 53.扬声器模具设计 说明书.doc(31页) 盖板.dwg 上垫板.dwg 凸模固定板.dwg 下垫板.dwg 下模固定板.dwg 卸料板.dwg 上顶块.dwg 下顶块.dwg 冲孔凸模.dwg 二模凹模.dwg 二模凸模.dwg 拉深冲孔凸凹模.dwg 落料凹模.dwg 落料拉深模凸凹模.dwg 凸模(二模).dwg 模柄.dwg 第二模具总装配图.dwg 总装配图.dwg 54.液压控制阀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说明书.doc(29页) A0溢流阀装配图.dwg A1溢流阀先导阀体.dwg A1溢流阀主阀体.dwg A1溢流阀主阀芯.dwg A4溢流阀调节杆.dwg A4溢流阀调压螺帽.dwg A4溢流阀先导阀芯.dwg A4溢流阀先导阀座.dwg A4溢流阀主阀座.dwg 55.运送铝活塞铸造毛坯机械手设计 说明书.doc(26页) 答辩演示幻灯片.ppt 实体.mpg 动画.mpg 装配图 末端执行器 传动轴 底座 底座上端盖 齿轮轴 底座转盘 工作空间图 传动轴底部端盖 导向杆前支架 导向套 机构简图 上下导向杆 楔块 支承端盖 56.发动机三维设计 说明书.doc(45页) 发动机.mpg 剖视.mpg 气门相位.mpg 发动机总装配图.dwg 30多张三维设计图 PRO/E 0 引言 X62W万能铣床是一种高效率的加工机械,在机械加工和机械修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万能铣床的操作,是通过手柄同时操作电气与机械,以达到机电紧密配合完成预定的操作,是机械与电气结构联合动作的典型控制,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组合机床。但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故障的查找与排除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继电器接触式控制系统,由于电气控制线路触点多、线路复杂、故障率高、检修周期长,给生产与维护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地影响生产。时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对工业智能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市场经济要求制造业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生产出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低成本和高质量的产品。为满足这一要求,生产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控制系统必需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灵活性,这就需要使用智能化程度高的控制系统来取代传统的控制系统,使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更加灵活、可靠,更容易维修,更能适应经常变动的工艺条件。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西门子S7-200和触摸屏对X62W 型卧式万能铣床的继电接触式电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案。1 X62W万能铣床工作原理及继电器接线图 工作原理 主电路中有三台电动机,M1是主电动机,拖动主轴带动铣刀进行铣削加工;M2是进给电动机,拖动升降台及工作台进给;M3是冷却泵电动机,供应冷却液。三台电动机共用一组熔断器FU1作短路保护。每台电动机均有热继电器FR作过载保护。其中以主电动机的热继电器FU1和冷却泵电机的热继电器FU2作总的保护,它们的常闭触头串在控制电路的总线上,而进给电动机的热继电器FR3只作进给系统的保护,其常闭触头接在进给控制电路中。因为主电动机要求不频繁的正反转,用组合开关SA5控制倒相。进给电动机的正反转频繁,用接触器KM3和KM4进行倒相。冷却泵在主电动机起动后方可开动,另有手动开关SA1控制。主电机采用两组起动按钮SB3和SB4并联,两组停止按钮SB1和SB2串联.接触器KM1是电动机M1的控制接触器,SQ7是位置开关,用作主轴变速的冲动开关。主轴的起动,按下起动按钮SB3或SB4,接触器KM1通电吸合并自锁,主电动机M1起动.当主电动机起动后,KM1的辅助触头接通控制电路的进给控制部分,才可以开动进给电动机。 电机的转速达到一定速度时接通速度继电器,当按下停止按钮SB1或SB2时,接触器KM2得电,主轴电机反转。 工作台向右进给,当主轴起动后,工作台控制电源接通.将位置开关SQ1旋转,SQ1-1常开触头闭合,接触器KM3通电吸合,电动机M2正转.当运行到预定位置时,位置开关SQ1复位,电动机M2停止转动。 工作台向左进给,将位置开关SQ2旋转,SQ2-1闭合,SQ2-2断开,接触器KM4通电吸合,电动机反转,工作台向左移动。 当SA3-1、SA3-3闭合SA3-2断开时,电流通过11、SQ6、15、SQ4-2、16、SQ3-2、17、SA3-1、18、SQ1-1(或11、SA3-3、21、SQ2-2、22、SQ1-2、17、SA3-1、18、SQ3-1)、19、KM4、20 ,KM3得电M2正转,工作台向下运动。 当SA3-1、SA3-3闭合SA3-2断开时,电流通过11、SQ6、15、SQ4-2、16、SQ3-2、17、SA3-1、18、SQ2-1(或11、SA3-3、21、SQ2-2、22、SQ1-2、17、SA3-1、18、SQ4-1)、24、KM3、25, KM4得电M2反转,工作台向上运动。 当SA3-2闭合 SA3-1、SA3-3断开时,电流通过11、SQ6、15、SQ4-2、16、SQ3-2、17、SQ1-2、22、SQ2-2、21、SA3-2、19、KM4、20, KM3得电。当SA3-2闭合,SA3-1、SA3-3断开时,进给电机M2正反转就组成了互锁,SQ1,SQ2,SQ3,SQ4位置开关控制圆盘旋转不同的位置。 不论电动机正反转,接触器KM3和KM4的线圈电流都由SQ1-2和SQ3-2接通.若机床正在向左进给 机床的联锁问题,当SQ2或SQ4被旋转时,它们的常闭触头SQ2-2或SQ4-2是断开的,所或向右进给时,发生误操作,压着上下前后手柄,则一定使SQ3-2或SQ4-2中的一个断开,使KM3或KM4断电释放,电动机M2停止运转,以确保安全。位置开关SQ6为进给变速冲动开关。 冷却和照明控制,冷却泵只有在主电动机起动后才能起动,所以主电路中将M3接在主接触器KM1触头后面, SA1控制冷却泵。照明电路用安全电压36伏用开关SA4控制。2 X62W 型万能铣床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PLC 的选择和硬件设计。 根据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要求,输入输出均为开关量,需要PLC监测的输入信号有8个按钮,5个行程开关,两个选择开关,输入点为 21点,PLC输出控制信号有6个继电器,1个照明灯,共7点。因此,选用了西门子S7-200PLC,具体配 置 如 下 :CPU226CN AC/DC/DC型(6ES7 216-2BD23-0XB8),自带24点输入,16点输出,自带两个接口2个RS-485接口 PORT0和POT1,一个通讯接口,能满足控制要求。PLC的I/O口分配是根据其控制对象的特点和控制要求,将I/O口的输入输出口与相应的电气设备相连,达到控制和检测的功能,具体I/O分配如表1。进行完I/O分配后,进行PLC硬件设计,PLC外接硬件电路如图1。I/O分配表表1 内部寄存器I/O分配表表2 PLC编程: 根据机床控制要求,PLC语句表如程序1,在程序设计过程中,用了6个内部辅助继电器来简化程序设计,主轴电机正反转互锁和进给电机正反转互锁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程序中将不同的控制方式均分开设计,这样程序结构简洁、清晰。由于整个系统用触摸屏控制,它可替代物理按钮和开关及其指示灯,所以在编程序是这些按钮和开关均使用了内部寄存器, 把下面程序的输入寄存器改成相应的内部寄存器即可。内部寄存器程序,如程序2 程序1 手动控制程序程序2 自动控制程序3、触摸屏选择及设计 触摸屏越来越多的用在了工业中,方便,易于远程控制。根据X62W铣床的控制要求,我们用NTOUCH触摸屏和MCGS组态软件配合PLC来替代控制柜上的按钮和选择开关等物理元器件,并且还可以通过触摸屏来监视铣床运行动作情况。 MCGS组态编辑 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在本系统中,依靠MCGS系统设计组态画面,实现对系统操作和监控。如图2图2 系统控制总体画面 以上提到此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均是开关量,所以在MCGS组态的实时数据库中定义的名字类型也要为开关型的,如图3图3 实时数据库 通讯连接 既然用MCGS控制此系统,那么怎么才能让其与西门子PLC相互通讯,起到监控的作用?MCGS组态软件在设备窗口中建立系统与外部硬件设备的连接关系,使系统能够从外部设备读取数据并控制外部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对工业过程的实时监控。根据此系统的控制要求以及控制方式,可以利用PPI电缆,相互传数据,以便实现监控。 在设备窗口中需要设置设备0-[通用串行口父设备]属性和设备1-[西门子S7-200PPI]属性,此时,还需要设置设备内部属性增加相应的PLC通道,和通道读写类型,输入通道多数用到的是内部寄存器,读写类型是只读类型,输出寄存器~读写类型,.和只读类型值读取SA313和SA32的开关信号,在实际通讯过程中,在设备属性设置中“串口端口号”设为0-COM1,通讯波特率设为:6-9600,数据位位数:3-8位,数据校验方式:偶校验,一位停止位,数据采集方式:同步采集。设置完后单击“确认”按钮返回。 为了西门子S7-200PLC与MCGS更好的通讯,必须在设备属性设置:[设备1]对话框中设置属性设备注释为:西门子S7-200PPI,初始工作状态为:启动,最小采样周期为:1000ms,PLC地址为:2,内部属性设置PLC通道要与实施数据库中所定义的名字相对应。如图4。图4 PLC通道属性设置 编辑完毕组态画面,在上位机上试验成功,便可以通过上位机的网线接口用一根网线和触摸屏上的网线借口相连接,并且在MCGS嵌入式组态软件菜单栏中“工具”\“下载配置”设置好IP地址,便可以下载到触摸屏中,如图8,然后,用PPI电缆连接触摸屏和PLC,母头连接触摸屏COM5口,公头连接在PLC接口上,即可实现丢掉控制柜面板上的按钮控制,用触摸屏的软按钮控制,画面生动,清晰。4 结束语 本文所述方案是对原来的继电接触式模拟控制系统进行 PLC与触摸屏改造而成,已在实验室控制柜予以实施。运行结果表明,该 PLC 控制系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控制稳定可靠,且尽大限度降低了操作的危险性。参考文献: [1]、陈远龄.机床电气自动控制[M]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2]、吕景泉.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杨长能,张光毅.可编程序控制器基础及其应用[M]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4]、MCGS嵌入式用户手册 北京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5]、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我先给你目录,你要的话先给分 我再发你邮箱 谢谢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摘要: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能够实现特定运动的要求。设计的模具能否严格完成实现冲压工艺所需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品质,所以在模具设计中应对机械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为了达到产品形状尺寸的要求,不能够拘泥或局限于各种工艺基本运动模式中,而应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机械运动,控制,灵活运用1.引言本论文是以冲压工艺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种冲压工艺基本运动的分析,提出了对冲压模具设计的要求。首先阐述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然后逐项分析了冲裁、弯曲、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机理,指出模具设计中应着重控制到的内容,并介绍了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的方法和一些实例。最后总结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产品工艺运动分析的方法,并强调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的重要意义。2.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概述冷冲压就是将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料或坯料,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压力机,又名冲床)对其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变形或分离,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一般生产都是采用立式冲床,因而决定了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另外,还有模具与板料和模具中各结构件之间的各种相互运动。机械运动可分为滑动、转动和滚动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在冲压过程中都存在,但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不同,对冲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既然冲压过程存在如此多样的运动,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就应该对各种运动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模具设计的要求;同时,在设计中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机械运动,以达到产品的要求。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但是在模具中设计斜楔结构、转销结构、滚轴结构和旋切结构等,可以相应把主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模具中的转动和模具中的滚动。在模具设计中这些特殊结构是比较复杂和困难,成本也较高,但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形状、尺寸要求,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3.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冲裁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分离,然后凸、凹模分开,卸料板把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推落,完成冲裁运动。卸料板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冲裁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一定要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冲裁件切断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平面度不良,甚至模具寿命减少。按通常的方法设计落料冲孔模具,往往冲压后工件与废料边难以分开。在不影响工件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增加一些凸出的限位块,以使落料冲孔运动完成后,凹模卸料板先把工件从凹模中推出,然后凸凹模卸料板再把废料也从凸凹模上推落,这样一来,工件与废料也就自然分开了。对于一些有局部凸起的较大的冲压件,可以在落料冲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增加压型凸模,同时施加足够的弹簧力,以保证卸料板上压型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先使材料变形达到压型目的,再继续落料冲孔运动,往往可以减少一个工步的模具,降低成本。有些冲孔模具的冲孔数量很多,需要很大冲压力,对冲压生产不利,甚至无足够吨位的冲床,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不同长度的2~4批冲头,在冲压时让冲孔运动分时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小冲裁力。对那些在弯曲面上有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孔(例如对侧弯曲上两孔的同心度等)的冲压件,如果先冲孔再弯曲是很难达到孔位要求的,必须设计斜楔结构,在弯曲后再冲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冲孔运动可以达到目的。对那些翻边、拉深高度要求较严需要做修边工序的,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设计。4.弯曲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弯曲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死,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变形折弯,然后凸、凹模分开,弯曲凹模上的顶杆(或滑块)把弯曲边推出,完成弯曲运动。卸料板及顶杆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弯曲的质量或生产效率,必须首先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一定要足够,否则弯曲件尺寸精度差,平面度不良;其次,应确保顶杆力足够,以使它顺利地把弯曲件推出,否则弯曲件变形,生产效率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弯曲件,应特别注意一点,最好在弯曲运动中,要有一个运动死点,即所有相关结构件能够碰死。有些工件弯曲形状较奇特,或弯曲后不能按正常方式从凹模上脱落,这时,往往需要用到斜楔结构或转销结构,例如,采用斜楔结构,可以完成小于90度或回钩式弯曲,采用转销结构可以实现圆筒件一次成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外壳件,如电脑软驱外壳,因其弯曲边较长,弯头与板料间的滑动,在弯曲时,很容易擦出毛屑,材料镀锌层脱落,频繁抛光弯曲冲头效果也不理想。通常的做法是把弯曲冲头镀钛,提高其光洁度和耐磨性;或者在弯曲冲头R角处嵌入滚轴,把弯头与板料的弯曲滑动转化为滚动,由于滚动比滑动的摩擦力小得多,所以不容易擦伤工件。5.拉深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体积成形,然后凸、凹模分开,凹模滑块把工件推出,完成拉深运动。卸料板和滑块的运动非常关键,为了保证拉深件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拉深件容易起皱,甚至裂开;其次应确保凹模滑块压力足够,以保证拉深件底面的平面度。拉深复合模设计合理,可以很好地控制结构件的运动过程,达到多工序组合的目的。例如典型的落料拉深切边冲孔复合模具的设计。另外,有些装饰品和日用品的拉深件需要有卷边(或滚边)工序,模具设计中也用到了滚轴结构,所以在卷边过程中滚动的摩擦力非常小,不容易擦伤工件表面。对那些需要在马达中旋转的拉深结构件,切边的高度、跳动度等要求相当高,需要在模具中设计特别的旋切结构,利用旋转(切)运动修边,不仅能保证切边的尺寸精度高,甚至切边的毛刺及冲切纹路亦相当美观。值得一提的是,此旋切结构在实际设计改良后,已经非常易于模具加工制作,并且已运用于连续拉深模具当中。6.连续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连续模具中常常同时包括了冲裁、弯曲和拉深等冲压工艺,因而其冲压过程中的机械运动也包括了这三种工艺的基本运动模式,对连续模具中运动的控制,应分成各基本工艺分别进行控制。通常连续模具要求不断加快冲压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有些形状较复杂、较特别的冲压件,其冲压运动较费时,在连续模具设计中可以分解成效率较高的冲压运动。例如,工程膨胀螺钉圆筒件在连续模具设计中即可将其圆筒成型运动分解为两侧90度圆弧弯曲~中间60度圆弧弯曲~整体抱圆~圆度校正四个工序,不仅提高效率,亦能保证冲压件圆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连续模具因为在实际生产中还牵涉到送料机、吹风装置等,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让冲床、模具、送料机和吹风装置的运动在时间上配合好,连续模具才能真正顺利生产。7.结束语尽管各种工艺的基本运动原理是不同的,但是也有共同点,就是卸料板(或滑块)的运动是重要的控制因素。实际上,在模具设计当中,产品的冲压工艺不可能都象各种工艺的基本运动那样简单,应当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产品工艺作好运动分析,再据此作进一步的设计。在对产品工艺运动作分析时,应主要考虑其必要性、时间性、可行性,还应具有创造性。必要性是指运用基本运动原理判断需要那些运动来实现产品工艺;时间性是指所需各项运动的先后顺序;可行性是指能否通过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来实现所需运动;创造性是指在前述运动无法被实现或运动无法完全实现产品工艺的情况下,要善于大胆采用新方法去努力实现产品工艺,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对机械运动的灵活运用。 冲压过程存在多种多样的机械运动,而各种机械运动对冲压工艺实现与冲压件品质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而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