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提高睡眠质量调查报告 一. 睡眠的重要性迄今, 科学家对睡眠的机制与睡眠缺乏的严重后果研究得很多, 他们发现,睡眠对于大脑的早期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脑早期发育中, 大脑发生变化的能力即神经细胞的成长与相互之间联系的增强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人员说, 这项研究提出了有力的证据, 表明睡眠的 功能之一就是巩固清醒时的经历对于大脑皮层可塑性的影响, 将记忆长期储存起来。细胞分裂多半是在人的睡眠中进行的。 一旦睡眠规律发生紊乱, 机体则很难控制住突变。 澳大利亚一研究学会提醒人们"不可过多沉湎于夜生活、 夜工作。 要调节休息睡眠, 积极治疗失眠。睡眠是身体的一种自疗过程, 美国医学教授威廉· 德门特就说: “睡眠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人在睡觉的时候, 身体会产生‘生长荷尔蒙’ , 这种荷尔蒙帮助身体修复一切受到破坏的细胞, 使人在第二天醒来后, 恢复焕发的精神和体力去面对新的一天。人的睡眠有4 个不同阶段, 1 个半小时循环一次。 第一二段是‘浅睡’ , 第三四段是‘沉睡’ 。 第4 个阶段又叫‘慢波睡眠’ , 人在这个阶段睡得最沉,也只有在睡得很沉的时候才会做梦, 而人的身体又恰恰是在“短波睡眠” 阶段才会产生“生长荷尔蒙” 。 睡眠可表现为慢波时相和快波时相。 慢波时相时, 脑垂体增加分泌生长素,促进身体生长和代谢, 使体力得到恢复, 故称之为"身体的睡眠"。 快波时相时,脑血流量增多, 脑耗氧量增大, 使脑力得到恢复, 故称之为"脑的睡眠"。 成年人 的睡眠, 首先进入慢波睡眠, 80~120 分钟后转入快波睡眠, 经过20~30 分钟后又转回慢波睡眠状态。 如果睡眠一夜周期正好反复四次, 清晨起床后, 人就感到清爽, 疲劳解除。 因此, 科学地安排睡眠十分重要。二. 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1 ) 心理与睡眠心理因素影响睡眠, 很多有过失眠经历的人会同意这一点。 其实在失眠症的 各种原因中, 心理因素高居首位, 哪些和心理相关的因素在影响我们的睡眠呢? 最常引起失眠的就是我们负面情绪的影响, 过大的工作压力, 不良的人际 关系以及重大生活事件等等, 常常造成我们的情绪不稳定、 失落、 悲观、 恐慌, 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以致夜夜难眠。 反过来, 持续的睡眠不足又会加重不良情绪,如此恶性循环, 最终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疾患, 例如抑郁症。 失眠者对睡眠本身的错误认识也会加重失眠。 例如, 1 、 有人认为每天需睡 8 小时以上才行, 否则就是休息不好的表现; 2 、 睡觉做梦肯定是没睡好; 3 、 我必须控制好我的睡眠, 这很重要。 上述错误想法会直接导致失眠者对于睡眠 的过度关注, 进而引起对睡眠的恐惧和紧张, 从而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失眠。 当出现失眠时, 很多人选择晚间早早上床看书, 看电视, 偶尔一晚的失眠希望通过第二天延长在床上的时间来弥补睡眠休息的质量。 可结果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越“睡” 越累。 诸如此类不当的睡眠习惯往往事与愿违, 无法给我们充足的睡眠, 却带来无尽的烦恼, 焦虑, 甚至导致失眠。(2) 饮食与睡眠从养生的角度来看, 饮食与睡眠有一定的关系。 要睡得好, 须注意饮食的内容、方式和习惯。(3) 运动与睡眠 1 运动很可能会影响体内多种激素的产生。 运动能产生内 啡肽, 内啡肽是一种比吗啡还强的镇静物质, 它可以产生催眠作用。 2 规律运动可以调节生物周期节律, 也就是所谓的生物钟, 这种影响与光线对睡眠的影响一样强烈。 3 运动会增加体温, 睡前做一些如快速散步之类的轻微运动, 可以促进体温升高。 散步会使身体微微出汗, 停止以后体温则开始下降, 睡觉前再洗个热水澡,人将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提高睡眠质量。 4 定期运动能使人心情愉快, 有助于缓解压力, 减少梦中惊醒, 减轻失眠症状。 5 运动对睡眠的影响还与运动量有关。 中等程度以下的运动能使人产生轻度的 疲劳感, 加快入睡时间, 并加深睡眠深度。 但研究显示, 在晚上不宜从事强度大的运动。(4) 其它 与光照有关的体温波动也影响人的生物节律。 当体温下降以后, 睡意随即来临。 体温调节失控时睡眠会民生紊乱。 睡前洗个澡, 可在睡前做20 分钟 的有氧运动, 临睡时体温会有所下降。三.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一) 心理方面 1. 改变对于睡眠的错误认知, 要知道入睡和睡眠时间均因人而异, 只要没有严重的睡眠不足感, 就无需为睡眠时间较短而担心; 梦是睡眠中的正常现象, 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积极的意义, 而非不良影响; 至于主动控制睡眠的想法则没有必要, 要以听其自然的平和心态看待暂时的失眠, 以退为进, 解决问题。 2. 调整一下晚间和睡前不恰当的行为习惯, 如不饮易引起兴奋的饮料, 减少非睡眠性的卧床时间, 代之以强度适中的体力活动; 对于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睡眠习惯, 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做必要的行为训练: 如 睡眠限制治疗、 刺激限制治疗等, 以期改变那些 非适应性的睡眠习惯。 3.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找出 造成失眠的心理因素, 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疏导治疗、 消除心理障碍, 增进心理适应能力, 重建心理平衔。 万不可长时间沉浸在不良情绪中而不自知。 要知道它所影响的何止是睡眠一点啊。 应该强调的是, 所有这些指导、 调整和治疗, 最终是要消除我们的困惑, 焦虑, 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正是它们在影响着我们的美梦。 一个平稳健康的心态自会带来令您满意的睡眠。(二) 饮食方面 1 . 生活中的饮食 丰盛油腻的晚餐会延长消化的时间, 从而导致夜里睡不好。 睡前吃含咖啡因 的饮料或食物会刺激神经系统, 振奋精神, 加快心跳和呼吸, 使血压升高, 且咖啡因有利尿作用, 晚间频上厕所亦不利于睡眠。 睡前喝酒也许可使你很快入睡,但酒精的作用将使你一直处于浅睡期而不能进入深睡期。 有些产气的食物使你的 肚子胀满了气, 令你不舒服, 亦不利于睡眠。 辛辣的食物会造成有些人胃部不适而干扰睡眠。 睡前不宜和太多水, 因为频繁地上厕所会导致睡眠质量降低。要有一个好的睡眠, 建议注意: 晚餐不宜吃得太多; 咖啡一天不宜超过两杯, 且避免在下午四点后饮用; 不要在睡前2 小时内饮酒; 细嚼慢咽, 晚餐少吃使腹部胀气的食物, 如马铃薯、 豆类、 面包、 香蕉、 玉米等; 晚餐少吃太咸太辛辣的食物; 睡前少吃富含酪胺的食物, 如热狗、 培根、 巧克力、 乳酪等; 睡前喝杯温牛奶可助眠, 并佐以低蛋白质的点心, 以避免半夜太饥饿而醒来。 2. 失眠的食疗方法 (1 )食醋一汤匙, 倒入一杯冷开水中饮之, 可以催眠入睡并睡得香甜。 (2)经常失眠者, 用莲子、 龙眼、 百合配秫米(粟米)熬粥, 有令人入睡的疗效。 (3)血虚失眠者, 可常服藕粉, 或用小火煨藕加蜂蜜适量吃; 也可用龙眼肉 1 0g, 红枣5 个去核, 蒸鸡蛋一个食用, 每日一次。 (4)心虚、 多汗、 失眠者, 用猪心一个切开, 装入党参、 当归各25g, 同蒸熟, 去药,吃猪心并喝汤, 有良效。 (5)因高血压而致的失眠者, 用芭蕉根50g, 猪瘦肉 1 00g, 同煮服用, 能催眠入睡。 (6)怔忡不安而失眠的病人, 取芭蕉根50g, 猪瘦肉 1 00g, 同煮服用, 能催眠入睡。 (7)神经衰弱的失眠患者, 可取莴笋浆液一汤匙, 溶于一杯水中。 由于这种乳白汁液具有镇静安神功能, 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疗效。 (8)临睡前吃苹果一个。 或在床头柜上放上一个剥开皮或切开的柑橘, 让失眠者吸闻其芳香气味, 可以镇静中枢神经, 帮助入睡。 (9)洋葱适量捣烂, 装入瓶内盖好, 临睡前放在枕边嗅闻其气, 一般在片刻之后便可入睡。 (三) 运动方面 1. 按摩摆动法: 由站立, 全身放松, 双手在体前有节律地上下摆动, 双腿带动身体进行有节律地抖动10 分钟左右。自我按摩: 和做眼保健操一样用手指推眼眶周围, 然后揉太阳穴以及眉心各2 分钟、 揉按颈椎两侧的下陷处3 分钟。 2. 加强锻炼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4~5 点或者早晨, 睡前不适宜做剧烈运动, 临睡前的 过量运动, 会令大脑兴奋, 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运动的方式依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而定, 如跑步、 骑自行车、 打球、 跳绳等等形式, 但必须要持之以恒。 运动之前做几分钟准备活动, 运动时保持精神放松、 心情愉快, 运动后逐渐放松。 还可以做些轻柔的伸展运动和柔软体操, 或轻快地步行, 并且一边走一边摆动手臂。 对一般人而言, 适量的体育运动, 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温度, 而使身体进入困倦的状态, 并能够促进大脑分泌抑制兴奋的物质, 促进深度睡眠, 迅速缓解疲劳, 从而使睡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另外, 早上进行适度的运动也可改善睡眠质量。
心理健康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行幸福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41、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4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
4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4、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
45、 情境育心 相伴成长——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46、 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
4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
48、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49、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50、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
4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43、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4、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5、 自我同情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6、 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7、 青少年学习焦虑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建构
48、 浅析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9、 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5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 拓展训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3、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9、浅析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6、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演讲心理健康主题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2021
★ 202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2021
★ 202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 20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格式5篇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4天不睡眠的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类正常生理现象。相对而言,中学生因学业繁重,每天都要奋斗到半夜才能休息,很多中学生睡眠不充足,不仅影响次日学习,降低听课效率,还会影响食欲,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发展。为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论述了当前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中学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健康一、引言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动物试验表明,小白鼠如果超过6天不睡眠,就会出现运动失调的症状,直至脑电波电压降低、消失而死亡。相比之下,一个人只喝水不进食可以存活7天,而不睡眠只能存活4天。失眠障碍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二、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一)问卷调查有人说,学生是最“困”的群体。为了解中学生的睡眠状况,笔者近期对本校和附近3所乡镇中学做了有关中学生睡眠方面的调查,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的282份有效答卷中显示,的学生存在睡眠障碍或睡眠时间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包括午休时间在内,282名中学生中有146名初中生有睡眠障碍,其中有86名睡眠不足8小时,136名高中生睡眠全部不足8小时,即222名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占调查人数的。(二)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八成学生有睡眠障碍现象,近六成学生因睡眠质量问题而出现日间功能障碍现象(日间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而这些直接会影响学生成绩并导致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都在6点左右起床,睡觉时间约为11~12点,因作业过多而睡眠不足,能保证标准8小时睡眠的学生很少。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未达到成人状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年级越高睡眠越不足统计表明,初中生、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分别为和,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明显高于初中生,其中93名初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个小时,而81名高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仅有个小时。2、毕业班学生睡眠明显偏少所调查的4个学校中,初三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小时,而初二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小时。高中的对比更是明显,高一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为个小时,而高三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个小时。除去午休时间,53名高三学生晚上平均睡眠时间仅仅6个小时。3、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学业负担过重、环境影响以及个人情绪三大因素。睡眠时间少的学生主要是由于晚睡。统计表明,95%的高三学生、80%的高一学生和81%的初三学生经常要晚于23时睡觉,61%的初二学生每周至少有4天晚于23时睡觉。课外作业过多是睡眠不足的主因,主要集中在考试测验以及作业过多两方面。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负担加重,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4、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1)仰卧——睡时身侧屈则精气不散,醒时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而仰卧时体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恶梦,影响呼吸及心脏。(2)忧虑——睡前思想杂乱或忧虑、焦急,易致失眠而影响健康。(3)恼怒——凡情绪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紊乱,导致失眠甚至患病,所以睡前恼怒不得。(4)进食——临睡前进食会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睡眠又伤害身体。如需进食,宜休息片刻再睡。(5)灯光——开灯 睡觉会损害人体健康。电灯光会扰乱人体的自然平衡,使体温、脉搏、血压都变得不协调,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睡后也易醒。5、学生睡眠不足隐患多睡眠不足正在隐性侵害中学生的健康。上课时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现象。就目前情况看,学生睡眠不足还会随年龄、年级的变化而加重,会影响未成年人体格和神经发育甚至身心健康发展。在该中心接待的中小学生病人中,有许多是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而造成青春期情绪波动,经常烦躁不安,其中患抑郁症的比例也很高。海南省安宁医院心理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周文江认为,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会因年龄、个体差异、外界环境等因素而不同。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利于他们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发育、身体的器官的发育都会有影响,比如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视神经、脊椎发育不正常;在心理方面,睡眠不足的小孩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不好动、兴趣不广泛等表现,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研究人员对美国伊利诺伊州就读的2259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睡眠时间、忧郁症状和自信心的分析发现,与睡眠时间较多的学生相比,睡
睡眠过多是指睡眠时间过长,较正常睡眠时间增多数小时或长达数天。睡眠过多可发生于很多脑部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第三脑室底部和蝶鞍附近的脑瘤等,也可见于尿中毒、糖尿病、镇静剂过多等。怎样将睡眠的时间适当缩短? 在当今时代里,人们的时间观念都比较强,有不少的人想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学习及社交等方面上,所以常常会感到时间不够用。 如果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挤出点睡眠的时间,这是人们比较关心,并且早已实施的一种方法。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将睡眠时间从8个小时缩短为6个小时是完全可行的,对健康不会造成大的危害。怎样才能将睡眠的时间适当地缩短呢? (1)要有科学的措施。科学的节约睡眠时间,是长睡眠变成短睡眠的关键。对于一个长期睡眠时间保持在8小时以上的人来说,只有缩短睡眠时间的意愿而没有科学的措施是不行的。 措施的制定要因人而异,一般讲来可以以每周减少30分钟睡眠时间的速度递延,待睡眠时间减少至每日睡6个小时则不宜继续再减。 在由长睡眠向短睡眠转变的过程中以及改成短睡眠以后,要中午午休30~40分钟,否则精力和体力都会不支持。 (2)要有意愿和下意识的结合。意愿是指自己有适当节省睡眠时间的愿望;下意识又称潜意识,心理学上是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这种作用是潜伏在意识之下的一种精神实质,能支配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动。 人人都可产生办某件事的意愿,同时内心深处存在下意识,当意愿与下意识一致时,其效果就不是二者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当意愿和下意识相互对抗时,那么下意识与意愿的2倍成反比,即下意识的威力是意愿力量的2倍,因此只有当意愿绝对压倒下意识时,才有可能成功。 比如意愿是“很想缩短睡眠时间多干点事”,而下意识所形成的观念是“睡不够8小时会伤身体”,结局是很难实现短熟睡眠,因为下意识根深蒂固、很强大,只有当意愿加倍时才能与之匹敌。 要实现短熟睡眠,往往需要医生暗示以及自我暗示,从根本上消除脑海深处的下意识及其所形成的观念。 从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际情况看,睡眠的下意识是能改变的,只要从内心深处认为短睡眠对身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并且还能使得人们从知识、财富、社交等方面受益,其自己的下意识也就会渐渐地转变过来。 (3)要有紧张有序的节律。把睡眠的时间节省下来以后的利用问题,是关系到成功后成果的巩固问题。在工作、学习或经营、社交当中,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把时间安排的井然有序。 工作的时间就集中精力的去工作,到了应该睡觉的时间就及时上床就寝,在紧张有序的节律当中拨了自己的生物钟,以便为自身的健康和工作的高效率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有一点必须指出,睡眠时间的节省并不是人人可行,每个人在实施时不能脱离了自己的具体实际。 长睡眠者延长的是哪个阶段的睡眠时间? 我们已经在有关条目中介绍了,睡眠的全过程有两个睡眠时相在交替轮换着进行。这两个睡眠时相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 在慢波睡眠中又分第1、2、3、4几个阶段。慢波睡眠的第1阶段为入睡期,表现的只有一丝睡意;第2阶段为浅睡期,表现的睡眠不深,非常容易唤醒;第3阶段和第4阶段,分别为中等深度睡眠和熟睡期,这时睡者的潜意识消失,不易被唤醒。 慢波睡眠的4个阶段大约为90分钟的时间,慢波睡眠之后即进入快波睡眠,也就是眼快动睡眠。每夜的睡眠中大约要进行4~5个如此的循环周期。 我们在有关条目中也介绍了,有的人是长睡眠者,每天至少要睡9小时,才能睡足;有的人是短睡眠者,每天只睡5~6小时即能保持旺盛的工作与学习精力。 这两种睡眠时间长短不一样的人中,他们延长了的或短缩了的睡眠时间,分别分布在哪个睡眠时相和阶段呢? 据睡眠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在第一个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快波睡眠只有5~10分钟的时间,在后边的几个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则快波睡眠的时间逐次延长。 一般说来,如果每晚平均出现五次快波睡眠,其总时间大约在90~120分钟上下,约占睡眠总量的20~25%。如果是延长了总的睡眠时间,则主要是增加了快波睡眠。 因此讲,长睡眠者(指每夜睡眠时间在9小时以上者) 延长的主要是快波睡眠,也就是有梦睡眠的阶段。 参考资料:
探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提高睡眠质量调查报告 一. 睡眠的重要性迄今, 科学家对睡眠的机制与睡眠缺乏的严重后果研究得很多, 他们发现,睡眠对于大脑的早期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脑早期发育中, 大脑发生变化的能力即神经细胞的成长与相互之间联系的增强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人员说, 这项研究提出了有力的证据, 表明睡眠的 功能之一就是巩固清醒时的经历对于大脑皮层可塑性的影响, 将记忆长期储存起来。细胞分裂多半是在人的睡眠中进行的。 一旦睡眠规律发生紊乱, 机体则很难控制住突变。 澳大利亚一研究学会提醒人们"不可过多沉湎于夜生活、 夜工作。 要调节休息睡眠, 积极治疗失眠。睡眠是身体的一种自疗过程, 美国医学教授威廉· 德门特就说: “睡眠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人在睡觉的时候, 身体会产生‘生长荷尔蒙’ , 这种荷尔蒙帮助身体修复一切受到破坏的细胞, 使人在第二天醒来后, 恢复焕发的精神和体力去面对新的一天。人的睡眠有4 个不同阶段, 1 个半小时循环一次。 第一二段是‘浅睡’ , 第三四段是‘沉睡’ 。 第4 个阶段又叫‘慢波睡眠’ , 人在这个阶段睡得最沉,也只有在睡得很沉的时候才会做梦, 而人的身体又恰恰是在“短波睡眠” 阶段才会产生“生长荷尔蒙” 。 睡眠可表现为慢波时相和快波时相。 慢波时相时, 脑垂体增加分泌生长素,促进身体生长和代谢, 使体力得到恢复, 故称之为"身体的睡眠"。 快波时相时,脑血流量增多, 脑耗氧量增大, 使脑力得到恢复, 故称之为"脑的睡眠"。 成年人 的睡眠, 首先进入慢波睡眠, 80~120 分钟后转入快波睡眠, 经过20~30 分钟后又转回慢波睡眠状态。 如果睡眠一夜周期正好反复四次, 清晨起床后, 人就感到清爽, 疲劳解除。 因此, 科学地安排睡眠十分重要。二. 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1 ) 心理与睡眠心理因素影响睡眠, 很多有过失眠经历的人会同意这一点。 其实在失眠症的 各种原因中, 心理因素高居首位, 哪些和心理相关的因素在影响我们的睡眠呢? 最常引起失眠的就是我们负面情绪的影响, 过大的工作压力, 不良的人际 关系以及重大生活事件等等, 常常造成我们的情绪不稳定、 失落、 悲观、 恐慌, 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以致夜夜难眠。 反过来, 持续的睡眠不足又会加重不良情绪,如此恶性循环, 最终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疾患, 例如抑郁症。 失眠者对睡眠本身的错误认识也会加重失眠。 例如, 1 、 有人认为每天需睡 8 小时以上才行, 否则就是休息不好的表现; 2 、 睡觉做梦肯定是没睡好; 3 、 我必须控制好我的睡眠, 这很重要。 上述错误想法会直接导致失眠者对于睡眠 的过度关注, 进而引起对睡眠的恐惧和紧张, 从而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失眠。 当出现失眠时, 很多人选择晚间早早上床看书, 看电视, 偶尔一晚的失眠希望通过第二天延长在床上的时间来弥补睡眠休息的质量。 可结果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越“睡” 越累。 诸如此类不当的睡眠习惯往往事与愿违, 无法给我们充足的睡眠, 却带来无尽的烦恼, 焦虑, 甚至导致失眠。(2) 饮食与睡眠从养生的角度来看, 饮食与睡眠有一定的关系。 要睡得好, 须注意饮食的内容、方式和习惯。(3) 运动与睡眠 1 运动很可能会影响体内多种激素的产生。 运动能产生内 啡肽, 内啡肽是一种比吗啡还强的镇静物质, 它可以产生催眠作用。 2 规律运动可以调节生物周期节律, 也就是所谓的生物钟, 这种影响与光线对睡眠的影响一样强烈。 3 运动会增加体温, 睡前做一些如快速散步之类的轻微运动, 可以促进体温升高。 散步会使身体微微出汗, 停止以后体温则开始下降, 睡觉前再洗个热水澡,人将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提高睡眠质量。 4 定期运动能使人心情愉快, 有助于缓解压力, 减少梦中惊醒, 减轻失眠症状。 5 运动对睡眠的影响还与运动量有关。 中等程度以下的运动能使人产生轻度的 疲劳感, 加快入睡时间, 并加深睡眠深度。 但研究显示, 在晚上不宜从事强度大的运动。(4) 其它 与光照有关的体温波动也影响人的生物节律。 当体温下降以后, 睡意随即来临。 体温调节失控时睡眠会民生紊乱。 睡前洗个澡, 可在睡前做20 分钟 的有氧运动, 临睡时体温会有所下降。三.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一) 心理方面 1. 改变对于睡眠的错误认知, 要知道入睡和睡眠时间均因人而异, 只要没有严重的睡眠不足感, 就无需为睡眠时间较短而担心; 梦是睡眠中的正常现象, 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积极的意义, 而非不良影响; 至于主动控制睡眠的想法则没有必要, 要以听其自然的平和心态看待暂时的失眠, 以退为进, 解决问题。 2. 调整一下晚间和睡前不恰当的行为习惯, 如不饮易引起兴奋的饮料, 减少非睡眠性的卧床时间, 代之以强度适中的体力活动; 对于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睡眠习惯, 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做必要的行为训练: 如 睡眠限制治疗、 刺激限制治疗等, 以期改变那些 非适应性的睡眠习惯。 3.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找出 造成失眠的心理因素, 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疏导治疗、 消除心理障碍, 增进心理适应能力, 重建心理平衔。 万不可长时间沉浸在不良情绪中而不自知。 要知道它所影响的何止是睡眠一点啊。 应该强调的是, 所有这些指导、 调整和治疗, 最终是要消除我们的困惑, 焦虑, 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正是它们在影响着我们的美梦。 一个平稳健康的心态自会带来令您满意的睡眠。(二) 饮食方面 1 . 生活中的饮食 丰盛油腻的晚餐会延长消化的时间, 从而导致夜里睡不好。 睡前吃含咖啡因 的饮料或食物会刺激神经系统, 振奋精神, 加快心跳和呼吸, 使血压升高, 且咖啡因有利尿作用, 晚间频上厕所亦不利于睡眠。 睡前喝酒也许可使你很快入睡,但酒精的作用将使你一直处于浅睡期而不能进入深睡期。 有些产气的食物使你的 肚子胀满了气, 令你不舒服, 亦不利于睡眠。 辛辣的食物会造成有些人胃部不适而干扰睡眠。 睡前不宜和太多水, 因为频繁地上厕所会导致睡眠质量降低。要有一个好的睡眠, 建议注意: 晚餐不宜吃得太多; 咖啡一天不宜超过两杯, 且避免在下午四点后饮用; 不要在睡前2 小时内饮酒; 细嚼慢咽, 晚餐少吃使腹部胀气的食物, 如马铃薯、 豆类、 面包、 香蕉、 玉米等; 晚餐少吃太咸太辛辣的食物; 睡前少吃富含酪胺的食物, 如热狗、 培根、 巧克力、 乳酪等; 睡前喝杯温牛奶可助眠, 并佐以低蛋白质的点心, 以避免半夜太饥饿而醒来。 2. 失眠的食疗方法 (1 )食醋一汤匙, 倒入一杯冷开水中饮之, 可以催眠入睡并睡得香甜。 (2)经常失眠者, 用莲子、 龙眼、 百合配秫米(粟米)熬粥, 有令人入睡的疗效。 (3)血虚失眠者, 可常服藕粉, 或用小火煨藕加蜂蜜适量吃; 也可用龙眼肉 1 0g, 红枣5 个去核, 蒸鸡蛋一个食用, 每日一次。 (4)心虚、 多汗、 失眠者, 用猪心一个切开, 装入党参、 当归各25g, 同蒸熟, 去药,吃猪心并喝汤, 有良效。 (5)因高血压而致的失眠者, 用芭蕉根50g, 猪瘦肉 1 00g, 同煮服用, 能催眠入睡。 (6)怔忡不安而失眠的病人, 取芭蕉根50g, 猪瘦肉 1 00g, 同煮服用, 能催眠入睡。 (7)神经衰弱的失眠患者, 可取莴笋浆液一汤匙, 溶于一杯水中。 由于这种乳白汁液具有镇静安神功能, 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疗效。 (8)临睡前吃苹果一个。 或在床头柜上放上一个剥开皮或切开的柑橘, 让失眠者吸闻其芳香气味, 可以镇静中枢神经, 帮助入睡。 (9)洋葱适量捣烂, 装入瓶内盖好, 临睡前放在枕边嗅闻其气, 一般在片刻之后便可入睡。 (三) 运动方面 1. 按摩摆动法: 由站立, 全身放松, 双手在体前有节律地上下摆动, 双腿带动身体进行有节律地抖动10 分钟左右。自我按摩: 和做眼保健操一样用手指推眼眶周围, 然后揉太阳穴以及眉心各2 分钟、 揉按颈椎两侧的下陷处3 分钟。 2. 加强锻炼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4~5 点或者早晨, 睡前不适宜做剧烈运动, 临睡前的 过量运动, 会令大脑兴奋, 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运动的方式依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而定, 如跑步、 骑自行车、 打球、 跳绳等等形式, 但必须要持之以恒。 运动之前做几分钟准备活动, 运动时保持精神放松、 心情愉快, 运动后逐渐放松。 还可以做些轻柔的伸展运动和柔软体操, 或轻快地步行, 并且一边走一边摆动手臂。 对一般人而言, 适量的体育运动, 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温度, 而使身体进入困倦的状态, 并能够促进大脑分泌抑制兴奋的物质, 促进深度睡眠, 迅速缓解疲劳, 从而使睡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另外, 早上进行适度的运动也可改善睡眠质量。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4天不睡眠的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类正常生理现象。相对而言,中学生因学业繁重,每天都要奋斗到半夜才能休息,很多中学生睡眠不充足,不仅影响次日学习,降低听课效率,还会影响食欲,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发展。为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论述了当前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中学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健康一、引言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动物试验表明,小白鼠如果超过6天不睡眠,就会出现运动失调的症状,直至脑电波电压降低、消失而死亡。相比之下,一个人只喝水不进食可以存活7天,而不睡眠只能存活4天。失眠障碍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二、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一)问卷调查有人说,学生是最“困”的群体。为了解中学生的睡眠状况,笔者近期对本校和附近3所乡镇中学做了有关中学生睡眠方面的调查,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的282份有效答卷中显示,的学生存在睡眠障碍或睡眠时间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包括午休时间在内,282名中学生中有146名初中生有睡眠障碍,其中有86名睡眠不足8小时,136名高中生睡眠全部不足8小时,即222名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占调查人数的。(二)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八成学生有睡眠障碍现象,近六成学生因睡眠质量问题而出现日间功能障碍现象(日间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而这些直接会影响学生成绩并导致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都在6点左右起床,睡觉时间约为11~12点,因作业过多而睡眠不足,能保证标准8小时睡眠的学生很少。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未达到成人状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年级越高睡眠越不足统计表明,初中生、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分别为和,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明显高于初中生,其中93名初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个小时,而81名高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仅有个小时。2、毕业班学生睡眠明显偏少所调查的4个学校中,初三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小时,而初二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小时。高中的对比更是明显,高一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为个小时,而高三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个小时。除去午休时间,53名高三学生晚上平均睡眠时间仅仅6个小时。3、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学业负担过重、环境影响以及个人情绪三大因素。睡眠时间少的学生主要是由于晚睡。统计表明,95%的高三学生、80%的高一学生和81%的初三学生经常要晚于23时睡觉,61%的初二学生每周至少有4天晚于23时睡觉。课外作业过多是睡眠不足的主因,主要集中在考试测验以及作业过多两方面。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负担加重,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4、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1)仰卧——睡时身侧屈则精气不散,醒时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而仰卧时体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恶梦,影响呼吸及心脏。(2)忧虑——睡前思想杂乱或忧虑、焦急,易致失眠而影响健康。(3)恼怒——凡情绪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紊乱,导致失眠甚至患病,所以睡前恼怒不得。(4)进食——临睡前进食会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睡眠又伤害身体。如需进食,宜休息片刻再睡。(5)灯光——开灯 睡觉会损害人体健康。电灯光会扰乱人体的自然平衡,使体温、脉搏、血压都变得不协调,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睡后也易醒。5、学生睡眠不足隐患多睡眠不足正在隐性侵害中学生的健康。上课时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现象。就目前情况看,学生睡眠不足还会随年龄、年级的变化而加重,会影响未成年人体格和神经发育甚至身心健康发展。在该中心接待的中小学生病人中,有许多是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而造成青春期情绪波动,经常烦躁不安,其中患抑郁症的比例也很高。海南省安宁医院心理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周文江认为,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会因年龄、个体差异、外界环境等因素而不同。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利于他们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发育、身体的器官的发育都会有影响,比如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视神经、脊椎发育不正常;在心理方面,睡眠不足的小孩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不好动、兴趣不广泛等表现,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研究人员对美国伊利诺伊州就读的2259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睡眠时间、忧郁症状和自信心的分析发现,与睡眠时间较多的学生相比,睡
投资学论文常用题目仅供参考:1.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3.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5.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6.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7.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8.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9. 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1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1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13.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15.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16.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17. 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18.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1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20. 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21.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22.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23.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24. 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25. 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26.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27.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28. 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29. 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30.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31.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32.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33.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34. 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35.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36.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37. 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38.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39. 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40. 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设想41. 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42. 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研究43. 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研究44.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45.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研究46.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47. 金融中介的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48.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49.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对江苏的实际考察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51.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52. 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53.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54.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深化关系的实证分析55.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56. 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57. 中国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分析58.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问题研究59. 基于资本市场的国防工业整合中的金融支撑研究60.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61. “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62. 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63.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64.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65.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66. 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67.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68. 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之路研究69. 中国汽车金融风险管理70.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71. 构建金融网格的若干技术研究72.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地方财政分权73. 金融创新环境中的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74.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75.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76. 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77. 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78. 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79. 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80.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81.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82.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83.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84.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85. 基于VaR技术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86.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8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88. 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分析89.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90. 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9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92.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93. 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94. 中国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和风险模拟分析95.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96. 金融集团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97.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98.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99.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作用100. 国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101.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2.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完善103.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探讨和实证分析104.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105.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透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106.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10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方法研究10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109. 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110.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111.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112.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环境的分析和立法构想113.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114. 互联网对我国证券经纪业的影响115.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经验分析116. 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117.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118.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119. 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变更研究120. 中国证券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调整的效应分析121. 证券公司网络改造技术研究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123. 上市公司证券法监管研究124.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125. 中美证券市场比较分析126. 资产证券化12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128.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129.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130.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131.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13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3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134.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135.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136.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137.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研究138. 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139. 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140. 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14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研究142.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143. 佣金自由化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14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145.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14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分析14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148. 证券投资中股票选择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149.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150.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的实证检验151. 我国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152.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153. 证券公司风险的法律监管154.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155.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证券稽查执法模式比较156. 资产证券化—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157.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研究158.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159. 一类部分信息下证券投资最优化问题160. 我国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161. 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162.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研究163. 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的经济分析164. 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分析165.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166.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16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168. 证券业网上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169.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170.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可视化171.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172. 利率期限结构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173.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174.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适度性分析175.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176. 证券管制的立法目标及其实现177.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178.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17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180.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181. 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182.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183. 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184. 人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中的应用185.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的思考186. 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187.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188. 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18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190.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191. QDⅡ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192.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193. 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194.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19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问题研究196. 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19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19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199.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200.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有问题可以请教我的!
探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提高睡眠质量调查报告 一. 睡眠的重要性迄今, 科学家对睡眠的机制与睡眠缺乏的严重后果研究得很多, 他们发现,睡眠对于大脑的早期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脑早期发育中, 大脑发生变化的能力即神经细胞的成长与相互之间联系的增强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人员说, 这项研究提出了有力的证据, 表明睡眠的 功能之一就是巩固清醒时的经历对于大脑皮层可塑性的影响, 将记忆长期储存起来。细胞分裂多半是在人的睡眠中进行的。 一旦睡眠规律发生紊乱, 机体则很难控制住突变。 澳大利亚一研究学会提醒人们"不可过多沉湎于夜生活、 夜工作。 要调节休息睡眠, 积极治疗失眠。睡眠是身体的一种自疗过程, 美国医学教授威廉· 德门特就说: “睡眠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人在睡觉的时候, 身体会产生‘生长荷尔蒙’ , 这种荷尔蒙帮助身体修复一切受到破坏的细胞, 使人在第二天醒来后, 恢复焕发的精神和体力去面对新的一天。人的睡眠有4 个不同阶段, 1 个半小时循环一次。 第一二段是‘浅睡’ , 第三四段是‘沉睡’ 。 第4 个阶段又叫‘慢波睡眠’ , 人在这个阶段睡得最沉,也只有在睡得很沉的时候才会做梦, 而人的身体又恰恰是在“短波睡眠” 阶段才会产生“生长荷尔蒙” 。 睡眠可表现为慢波时相和快波时相。 慢波时相时, 脑垂体增加分泌生长素,促进身体生长和代谢, 使体力得到恢复, 故称之为"身体的睡眠"。 快波时相时,脑血流量增多, 脑耗氧量增大, 使脑力得到恢复, 故称之为"脑的睡眠"。 成年人 的睡眠, 首先进入慢波睡眠, 80~120 分钟后转入快波睡眠, 经过20~30 分钟后又转回慢波睡眠状态。 如果睡眠一夜周期正好反复四次, 清晨起床后, 人就感到清爽, 疲劳解除。 因此, 科学地安排睡眠十分重要。二. 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1 ) 心理与睡眠心理因素影响睡眠, 很多有过失眠经历的人会同意这一点。 其实在失眠症的 各种原因中, 心理因素高居首位, 哪些和心理相关的因素在影响我们的睡眠呢? 最常引起失眠的就是我们负面情绪的影响, 过大的工作压力, 不良的人际 关系以及重大生活事件等等, 常常造成我们的情绪不稳定、 失落、 悲观、 恐慌, 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以致夜夜难眠。 反过来, 持续的睡眠不足又会加重不良情绪,如此恶性循环, 最终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疾患, 例如抑郁症。 失眠者对睡眠本身的错误认识也会加重失眠。 例如, 1 、 有人认为每天需睡 8 小时以上才行, 否则就是休息不好的表现; 2 、 睡觉做梦肯定是没睡好; 3 、 我必须控制好我的睡眠, 这很重要。 上述错误想法会直接导致失眠者对于睡眠 的过度关注, 进而引起对睡眠的恐惧和紧张, 从而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失眠。 当出现失眠时, 很多人选择晚间早早上床看书, 看电视, 偶尔一晚的失眠希望通过第二天延长在床上的时间来弥补睡眠休息的质量。 可结果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越“睡” 越累。 诸如此类不当的睡眠习惯往往事与愿违, 无法给我们充足的睡眠, 却带来无尽的烦恼, 焦虑, 甚至导致失眠。(2) 饮食与睡眠从养生的角度来看, 饮食与睡眠有一定的关系。 要睡得好, 须注意饮食的内容、方式和习惯。(3) 运动与睡眠 1 运动很可能会影响体内多种激素的产生。 运动能产生内 啡肽, 内啡肽是一种比吗啡还强的镇静物质, 它可以产生催眠作用。 2 规律运动可以调节生物周期节律, 也就是所谓的生物钟, 这种影响与光线对睡眠的影响一样强烈。 3 运动会增加体温, 睡前做一些如快速散步之类的轻微运动, 可以促进体温升高。 散步会使身体微微出汗, 停止以后体温则开始下降, 睡觉前再洗个热水澡,人将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提高睡眠质量。 4 定期运动能使人心情愉快, 有助于缓解压力, 减少梦中惊醒, 减轻失眠症状。 5 运动对睡眠的影响还与运动量有关。 中等程度以下的运动能使人产生轻度的 疲劳感, 加快入睡时间, 并加深睡眠深度。 但研究显示, 在晚上不宜从事强度大的运动。(4) 其它 与光照有关的体温波动也影响人的生物节律。 当体温下降以后, 睡意随即来临。 体温调节失控时睡眠会民生紊乱。 睡前洗个澡, 可在睡前做20 分钟 的有氧运动, 临睡时体温会有所下降。三.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一) 心理方面 1. 改变对于睡眠的错误认知, 要知道入睡和睡眠时间均因人而异, 只要没有严重的睡眠不足感, 就无需为睡眠时间较短而担心; 梦是睡眠中的正常现象, 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积极的意义, 而非不良影响; 至于主动控制睡眠的想法则没有必要, 要以听其自然的平和心态看待暂时的失眠, 以退为进, 解决问题。 2. 调整一下晚间和睡前不恰当的行为习惯, 如不饮易引起兴奋的饮料, 减少非睡眠性的卧床时间, 代之以强度适中的体力活动; 对于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睡眠习惯, 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做必要的行为训练: 如 睡眠限制治疗、 刺激限制治疗等, 以期改变那些 非适应性的睡眠习惯。 3.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找出 造成失眠的心理因素, 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疏导治疗、 消除心理障碍, 增进心理适应能力, 重建心理平衔。 万不可长时间沉浸在不良情绪中而不自知。 要知道它所影响的何止是睡眠一点啊。 应该强调的是, 所有这些指导、 调整和治疗, 最终是要消除我们的困惑, 焦虑, 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正是它们在影响着我们的美梦。 一个平稳健康的心态自会带来令您满意的睡眠。(二) 饮食方面 1 . 生活中的饮食 丰盛油腻的晚餐会延长消化的时间, 从而导致夜里睡不好。 睡前吃含咖啡因 的饮料或食物会刺激神经系统, 振奋精神, 加快心跳和呼吸, 使血压升高, 且咖啡因有利尿作用, 晚间频上厕所亦不利于睡眠。 睡前喝酒也许可使你很快入睡,但酒精的作用将使你一直处于浅睡期而不能进入深睡期。 有些产气的食物使你的 肚子胀满了气, 令你不舒服, 亦不利于睡眠。 辛辣的食物会造成有些人胃部不适而干扰睡眠。 睡前不宜和太多水, 因为频繁地上厕所会导致睡眠质量降低。要有一个好的睡眠, 建议注意: 晚餐不宜吃得太多; 咖啡一天不宜超过两杯, 且避免在下午四点后饮用; 不要在睡前2 小时内饮酒; 细嚼慢咽, 晚餐少吃使腹部胀气的食物, 如马铃薯、 豆类、 面包、 香蕉、 玉米等; 晚餐少吃太咸太辛辣的食物; 睡前少吃富含酪胺的食物, 如热狗、 培根、 巧克力、 乳酪等; 睡前喝杯温牛奶可助眠, 并佐以低蛋白质的点心, 以避免半夜太饥饿而醒来。 2. 失眠的食疗方法 (1 )食醋一汤匙, 倒入一杯冷开水中饮之, 可以催眠入睡并睡得香甜。 (2)经常失眠者, 用莲子、 龙眼、 百合配秫米(粟米)熬粥, 有令人入睡的疗效。 (3)血虚失眠者, 可常服藕粉, 或用小火煨藕加蜂蜜适量吃; 也可用龙眼肉 1 0g, 红枣5 个去核, 蒸鸡蛋一个食用, 每日一次。 (4)心虚、 多汗、 失眠者, 用猪心一个切开, 装入党参、 当归各25g, 同蒸熟, 去药,吃猪心并喝汤, 有良效。 (5)因高血压而致的失眠者, 用芭蕉根50g, 猪瘦肉 1 00g, 同煮服用, 能催眠入睡。 (6)怔忡不安而失眠的病人, 取芭蕉根50g, 猪瘦肉 1 00g, 同煮服用, 能催眠入睡。 (7)神经衰弱的失眠患者, 可取莴笋浆液一汤匙, 溶于一杯水中。 由于这种乳白汁液具有镇静安神功能, 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疗效。 (8)临睡前吃苹果一个。 或在床头柜上放上一个剥开皮或切开的柑橘, 让失眠者吸闻其芳香气味, 可以镇静中枢神经, 帮助入睡。 (9)洋葱适量捣烂, 装入瓶内盖好, 临睡前放在枕边嗅闻其气, 一般在片刻之后便可入睡。 (三) 运动方面 1. 按摩摆动法: 由站立, 全身放松, 双手在体前有节律地上下摆动, 双腿带动身体进行有节律地抖动10 分钟左右。自我按摩: 和做眼保健操一样用手指推眼眶周围, 然后揉太阳穴以及眉心各2 分钟、 揉按颈椎两侧的下陷处3 分钟。 2. 加强锻炼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4~5 点或者早晨, 睡前不适宜做剧烈运动, 临睡前的 过量运动, 会令大脑兴奋, 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运动的方式依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而定, 如跑步、 骑自行车、 打球、 跳绳等等形式, 但必须要持之以恒。 运动之前做几分钟准备活动, 运动时保持精神放松、 心情愉快, 运动后逐渐放松。 还可以做些轻柔的伸展运动和柔软体操, 或轻快地步行, 并且一边走一边摆动手臂。 对一般人而言, 适量的体育运动, 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温度, 而使身体进入困倦的状态, 并能够促进大脑分泌抑制兴奋的物质, 促进深度睡眠, 迅速缓解疲劳, 从而使睡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另外, 早上进行适度的运动也可改善睡眠质量。
研究6 睡眠,毫无疑问就会做梦Aserinsky, E., & Kleitman, N.(1953).Regularly occurring periods of eye mobility and concomitant phenomena during ,118, 273-274. Dement, W.(1960).The effect of dream ,131,1705-1707. 正如你所看到的,这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有些不同,因为在这里我们探讨了两项研究。第一项研究发现了与睡眠和做梦有关的一些基本现象,为第二项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维廉·迪蒙特(William Dement)关于做梦剥夺的研究,但为了让读者对此有所准备,我们首先介绍尤金·阿瑟瑞斯基(Eugene Aserinsky)的发现。 1952年,当阿瑟瑞斯基还是个研究生时,就开始了有关睡眠的研究。他研究的一部分是观察睡眠中的婴儿。他发现,当婴儿睡眠时,总会周期性地出现主动性眼动,而在其他时间里,仅偶尔出现慢速眼球运动。他认为可能这些主动性的眼动会与做梦有关。然而,婴儿不可能告诉他自己是否在做梦。所以,为了验证他的想法,他将研究范围扩展到成人。 阿瑟瑞斯基和他的同事纳撒尼尔·克特曼(Nathaniel Kleitman)征召了20名正常成年人作为被试。电极装置被连接在被试眼部周围的肌肉上,电极的另一端用导线与灵敏的电子测量仪器相连接,导线一直延伸到隔壁房间,研究者在那儿监控被试的睡眠。然后被试就可以正常地入睡了(每个被试参加观测不止一夜)。整个夜晚,无论在主动性的眼动期,还是很少或根本没有眼动的时期,主试很可能会把被试叫醒,并对其进行“询问”。叫醒被试的目的是询问他们是否在做梦以及是否还记得梦的内容。研究结果相当具有启发性。 综合所有被试的观察结果,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被试总共被唤醒27人次。其中,20人详细报告了非常形象的梦境,其余的7人报告“感觉到在做梦”,但无法回忆详细内容。在无眼动期间,共唤醒被试23人次,其中,有19人次没有报告任何梦境;其余4人次模糊地感到好像是在做梦,但无法描述其梦境的内容。在有些情况下,允许被试整夜睡眠而不被打扰。结果发现,在平均7个小时的睡眠过程中,被试出现3到4次主动眼动期。 今天我们已经非常熟悉阿瑟瑞斯基对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或者有梦睡眠的发现,而在当时却并不是很引人注目。他的发现引出了大量关于睡眠和做梦的研究,而且其数量与日俱增。多年来,随着生理记录仪器和研究方法的日趋成熟,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阿瑟瑞斯基的发现,并揭开睡眠的神秘面纱。 例如,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当你入睡后,睡眠共经历四个阶段:开始是浅睡眠阶段(阶段1),接着进入越来越深的睡眠阶段。然后,当你达到最深的深度睡眠阶段(阶段4)后,便开始依次返回到最初的阶段,你的睡眠会越来越浅。当你即将再次进入睡眠的第一阶段时,就会出现一个叫作REM睡眠的特殊阶段。做梦大多出现在REM睡眠阶段。然而,与普遍想法相反的是,科学研究发现,在REM睡眠期间,人们并不经常挪动身体。来自大脑的电化学信息能够麻痹你的肌肉,使你的身体不能动弹。有了这样一种生存机制,人们才不会用肢体去演绎梦境,从而避免了伤害自己或者出现更糟的后果。 短暂的REM睡眠期后,你又重新开始睡眠的四个阶段,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EM或NREM)。整个夜晚,REM睡眠和NREM睡眠交替出现约5到6次(大约入睡90分钟以后第一次出现REM睡眠),随后NREM睡眠越来越短,而REM睡眠越来越长(因此,这就是人在清晨时做梦较多的原因)。顺便提一下,每个人都会做梦。虽然有少部分人声称他们从不记得做过梦,但研究证明所有人都会做梦。 所有的这些认识都产生于阿瑟瑞斯基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对REM睡眠的研究发现。继阿瑟瑞斯基之后,斯坦福大学的威廉·迪蒙特(William Dement)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睡眠和梦的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大约从阿瑟瑞斯基的发现开始,迪蒙特就开始了对睡眠与做梦数十年极具开创性的研究。 理论假设 在前人的研究中,有一项发现对迪蒙特影响最大,那就是每个人每天晚上都会做梦。正如迪蒙特在他的文章中所说的:“由于睡觉的人每晚都会出现大量的梦境,你可能会问,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量的梦是否成为人的生命所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进而,他提出,如果这一前提成立,那么“梦被完全地或部分地剥夺了,人是否还能继续正常地活动?梦在心理学意义上是必需的,还是在生理学意义上是必需的,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迪蒙特决定通过剥夺被试做梦的机会来尝试回答这几个问题。起初,他尝试使用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来阻止被试做梦,但药物本身对被试睡眠模式的影响太大,以至于无法得到有效的结果。所以,他决定使用“有些过激的方法”,就是每当被试在夜里进入REM睡眠中,就把他们叫醒。 方法 这篇论文报告了一项研究计划中前8名被试的情况,该项研究与睡眠和做梦有关,且现在仍在进行。被试全部为男性,年龄从23岁到32岁。被试在他们通常的入睡时间来到睡眠实验室。为记录脑电波图形和眼球运动情况,主试把小电极连接到被试的头皮和眼部周围。与阿瑟瑞斯基的研究一样,这些电极的导线穿墙而过连到隔壁房间里,这样被试可以在安静而黑暗的房间中入睡。 研究程序是这样的:开始的几个晚上,允许被试整夜正常地睡眠。这样做是为了确定每个被试在正常情况下做梦数量的基线和整个的睡眠模式。获得这些资料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剥夺被试REM睡眠或有梦的睡眠。在以后的几个夜晚(不同被试被连续剥夺REM睡眠的数量从3夜到7夜不等),每当电极传导的信息表明被试开始做梦时,实验者就唤醒被试,要求他在床上坐起来直至有迹象表明他已经完全清醒,几分钟后才允许他们再次入睡。 迪蒙特提到一个要点,即在此研究中,主试要求被试在除研究以外的其他任何时间都不能睡觉。这是因为如果被试睡着了或打了个盹儿,他们就可能会做梦,这将会污染实验结果。 在完成做梦剥夺的研究阶段后,被试就进入了实验的“恢复阶段”。在恢复阶段(1至6夜不等),允许被试整夜安然入睡而不被打扰。继续像以前那样,对他们这一阶段的梦进行电子监控并记录做梦的数量。 之后,给所有被试放几天假(毫无疑问,他们肯定会很开心)。接下来他们中有6人回到实验室,继续进行另一系列干扰睡眠的研究。这次实验中唤醒的夜晚数及每晚唤醒的次数“完全重复了做梦剥夺实验阶段的情况。唯一不同的是唤醒被试的时间,即改为在两次眼动(做梦)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唤醒被试。在做梦开始时,允许被试一直睡下去而不被打扰,当梦自然地结束以后再来唤醒他们”()。最后,就像在做梦剥夺阶段随后所做的那样,给被试相同数量的“恢复夜晚”,这被称为“控制恢复”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这样一种可能,即无论被试做梦与否,剥夺做梦的效果不能简单归因于每晚被叫醒的次数。 结果 表2—1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在建立基线的夜晚,当被试不被打扰地睡觉时,他们每晚的平均睡眠时间为6小时50分钟。被试用于做梦的平均时间为80分钟,或占整个睡眠时间的(见表2—1第1列)。迪蒙特从开头几夜的结果中发现,不同被试之间用于做梦的时间惊人地相似。事实上,其做梦时间的变化仅在正负7分钟之内! 表2—1做梦剥夺实验的研究结果 *恢复阶段第二夜; **被试在恢复阶段之前退出研究。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做梦剥夺或REM睡眠剥夺所产生的影响。与此有关的第一个发现是:在做梦剥夺阶段,阻止被试进入REM睡眠所需要的唤醒次数。正如你在表2—1中(3a列)所看到的,第一夜,实验者为了阻止被试进入REM睡眠,唤醒被试的次数在7至22次之间。然而,随着实验的进程,为了阻止被试做梦而唤醒被试的次数越来越多。在最后一个夜晚,唤醒被试的次数达到13至30次(3b列)。平均来看,在做梦剥夺结束的那一夜,被试试图做梦的次数增加到最初的2倍。 第二个也可能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发现,被试在经历了几个被阻止做梦的夜晚以后,其做梦的时间明显增加。表2—1(第4列)中的数字反映了恢复阶段第一夜的情况。这一夜所有人做梦时间平均为112分钟,占整个睡眠时间的(而第1列基线夜的做梦时间平均为80分钟,占整个睡眠的)。迪蒙特指出,有两名被试的REM睡眠时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被试3和被试7)。如果将他们排除后,再来计算全部做梦时间,其平均值为127分钟,占整个睡眠的29%。这比基线夜的平均值增加了50%。 虽然在表2—1中,只报告了第一个恢复夜晚的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被试在接连5个夜晚连续表现出做梦时间的增加(与基线相比)。 “等一下!”你会想。也许这里做梦时间的增加与剥夺REM睡眠根本无关。也许这只是由于这些被试被唤醒得过于频繁。那么,迪蒙特会让你记住,他已为你敏捷的观察做了充分准备。被试中,有6个人在休息了几天以后又回到实验室,并严格地重复了实验过程,只不过是在两次REM睡眠期间被唤醒(次数相同)。在这种条件下,没有出现做梦时间的显著增加。在控制唤醒阶段以后,用于做梦的平均时间为88分钟,占整个睡眠的(第5列)。与第1列的80分钟和相比,未发现显著差异。 讨论 迪蒙特从以上研究结果中试探性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人需要梦。倘若不允许人们做梦,经过连续几夜剥夺做梦的睡眠,似乎就会增加人们做梦的压力。在经历做梦剥夺的阶段后,被试做梦的数量有所增加(比较3a列和3b列),且做梦的时间也显著延长(比较第4列和第1列),这两点在他的发现中显而易见。他还指出,这种增长会持续几个晚上,以便在数量上尽量补偿被剥夺的梦。尽管迪蒙特那时没有使用这一专业术语,如今这个重要的发现被称为“REM反弹”(REM-rebound)效应。 在这篇简明而不同凡响的论文中还有一些有趣的额外发现。如果重新查看一下表2—1,就会发现,如我们先前所说,有2名被试未表现出显著的REM反弹(被试3和被试7)。在研究中被试相对较少时,对这些特例的解释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迪蒙特发现,不难解释被试7做梦时间的增加较少这一现象:“他在恢复期的第一天晚上没能表现出做梦时间的增加,是由于来实验室之前,他在一个聚会上喝了几杯鸡尾酒,因此预期会出现的做梦时间的增加被酒精的抑制作用抵销了。”() 然而,对被试3解释起来就比较困难。尽管在做梦剥夺阶段,他的唤醒次数增幅最大(从7变为30),但在恢复期的5天晚上,他没有表现出任何REM反弹。迪蒙特承认这名被试是其研究的特例。他从理论上推测认为,这名被试可能具有异常稳定的睡眠模式,以至于可以抵御任何变化。 最后,对8名被试进行监控,以观察是否会因为REM睡眠的剥夺而使其行为受到影响。所有被试在REM睡眠干扰阶段都出现了轻微的焦虑、烦躁和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症状。有5名被试报告说在做梦剥夺阶段食欲明显增加,其中的3名被试体重增加了3至5磅[1]。在控制唤醒阶段,这些行为症状并未有所表现。 研究发现的意义及后续研究 在迪蒙特开创性研究以后的40多年,我们掌握了大量有关睡眠和做梦的知识。其中一些已在本章前几部分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我们知道,迪蒙特1960年的论文中绝大部分内容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所有人都做梦,而且如果我们某个晚上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做梦的话,我们会在下一晚做更多的梦。的确,在我们做梦的需要中有某些本能的东西。事实上,在很多动物身上都可以观察到REM反弹效应。 有一个仅仅被迪蒙特作为轶事来报告的偶然发现,现在看来却意义重大。剥夺人REM睡眠的方式之一是通过使用酒精制品或其他药物,如安非他明、巴比妥酸盐等。这些药物在增加沉睡趋势的同时,它们会抑制REM睡眠并使人在夜晚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在深度的NREM睡眠阶段。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无法戒除为了睡眠而服用安眠药或酒精制品的习惯。一旦他们停止使用这些东西,过于强烈的REM反弹效应会妨碍他们的睡眠,导致他们害怕睡觉并重新开始服用这些药物来避免做梦。这种问题的一个极端事例是一些嗜酒成瘾的人们,很多年来,他们可能一直在剥夺自己的REM睡眠。一旦他们停止饮酒,REM反弹作用极其强烈,以至于当他们清醒时也会出现做梦的现象!这也许可以解释为因酒精中毒而引起的震颤性谵妄现象(delirium tremens,DTs),这种病常常会出现可怕的幻觉(Greenberg & Perlman,1967)。 迪蒙特用几十年的时间继续他早期的开创性研究,关注着剥夺做梦对人行为的影响。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剥夺被试的REM睡眠,但未发现有任何证据证明这种剥夺引起了有害的变化。他总结道:“十年的研究未能证明大量的不良影响是由剥夺REM睡眠引起的,即使这种剥夺是长期而有选择的。”(Dement,1974) 源于迪蒙特这项早期研究的其他研究报告认为,在REM睡眠期间,大脑中蛋白质的合成比NREM睡眠期间更甚。也有人认为,这些化学变化可能意味着人们将新信息整合入大脑记忆结构的过程,甚至可能成为人格变化的生物基础(Rossi,1973)。 近期应用 如今,研究睡眠和梦这一领域的专家们已经普遍接受了“阿瑟瑞斯基发现REM睡眠”这一事实。大多数与睡眠、做梦或睡眠紊乱有关的研究都是以他的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因此,他与克特曼的早期研究经常被新近的科学论文频繁引用。 迪蒙特对阿瑟瑞斯基研究的扩展研究,更为研究睡眠模式的论文所广泛引用。一项最近的研究发现,人们在NREM睡眠中做梦的次数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要多(Suzuki,et al.,2004)。研究人员让被试白天打盹,这样通常能比晚上睡眠更快进入NREM睡眠。研究发现,当询问被试打盹时做梦的情况时,只有那些真正进入到NREM睡眠状态的被试才回答经常做梦。然而,研究人员还发现,“在NREM阶段打盹的被试的做梦情况,在数量、生动性和情感等方面都不如REM阶段打盹的做梦情况”()。 另一项研究与迪蒙特和阿瑟瑞斯基的基本研究主张相关,认为在REM睡眠阶段,人们会发展出一种前意识,即意识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大脑的基本组织形式(Hobson,2009)。这种大脑基本形式的发展从出生前一直持续到整个儿童时期。霍布森在研究中提出,早期的REM睡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实世界的虚拟模型,这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任务。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两个现象:为什么婴儿比成人会有更多的REM睡眠?为何人类的大脑每晚总是维持最少数量的REM睡眠? 结论 迪蒙特这位一直致力于睡眠医疗项目的研究专家,于2000年在斯坦福大学出版了他的学术著作《睡眠的价值:睡眠医学领域中对健康、幸福和高质量睡眠间重要关系的开创性探索》(The Promise of Sleep: A Pioneer in Sleep Medicine Explores the Vital Connection Between Health, Happiness and a Good Night’s Sleep)。这本书是为非科学家的普通人所著。迪蒙特花费四十年时间研究睡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帮助我们了解高质量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改善睡眠质量。在这本书中,迪蒙特(2004)将我们描述成一个“不健康睡眠的群体”,并以睡眠研究者的身份提出了自己的目标: 在我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之所以在不停地改变社会对睡眠的应对方式,是因为当前的方式,或者根本不成为一种方式,是如此地糟糕……对于数以百万甚至数十亿的人来说,如果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原则,其生活质量就能得以提高,然而他们却不这样做。一想到这些,我感到非常伤心。改变社会及其组织机构应对睡眠的方式,是我所能够想到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当然,也是我一直以来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要想更多地了解迪蒙特在斯坦福大学的人类睡眠研究中心所做的出色工作,访问。 Dement, .(1974).Some must watch while some must Francisco, CA: Freeman. Dement, .(2000).The promise of sleep: A pioneer in sleep medicine explores the vital connection between health, happiness and a good night’s York: Dell. Greenberg, R., & Perlman, C.(1967).Delirium tremens 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124,133-142. Hobson, J.(2009).REM sleep and dreaming: Towards a theory of ,10, 803-813. Rossi, .(1973).The dream protein Journal of Psychiatry,130,1094-1097. Suzuki, H., Uchiyama, M., & Tagaya, H., at al.(2004).Dreaming during 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in the absence of prior rapid eye movement , 27(8),1486-90. 注释 [1]1磅≈千克。——译者注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4天不睡眠的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类正常生理现象。相对而言,中学生因学业繁重,每天都要奋斗到半夜才能休息,很多中学生睡眠不充足,不仅影响次日学习,降低听课效率,还会影响食欲,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发展。为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论述了当前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中学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健康一、引言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动物试验表明,小白鼠如果超过6天不睡眠,就会出现运动失调的症状,直至脑电波电压降低、消失而死亡。相比之下,一个人只喝水不进食可以存活7天,而不睡眠只能存活4天。失眠障碍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二、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一)问卷调查有人说,学生是最“困”的群体。为了解中学生的睡眠状况,笔者近期对本校和附近3所乡镇中学做了有关中学生睡眠方面的调查,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的282份有效答卷中显示,的学生存在睡眠障碍或睡眠时间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包括午休时间在内,282名中学生中有146名初中生有睡眠障碍,其中有86名睡眠不足8小时,136名高中生睡眠全部不足8小时,即222名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占调查人数的。(二)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八成学生有睡眠障碍现象,近六成学生因睡眠质量问题而出现日间功能障碍现象(日间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而这些直接会影响学生成绩并导致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都在6点左右起床,睡觉时间约为11~12点,因作业过多而睡眠不足,能保证标准8小时睡眠的学生很少。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未达到成人状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年级越高睡眠越不足统计表明,初中生、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分别为和,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明显高于初中生,其中93名初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个小时,而81名高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仅有个小时。2、毕业班学生睡眠明显偏少所调查的4个学校中,初三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小时,而初二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小时。高中的对比更是明显,高一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为个小时,而高三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个小时。除去午休时间,53名高三学生晚上平均睡眠时间仅仅6个小时。3、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学业负担过重、环境影响以及个人情绪三大因素。睡眠时间少的学生主要是由于晚睡。统计表明,95%的高三学生、80%的高一学生和81%的初三学生经常要晚于23时睡觉,61%的初二学生每周至少有4天晚于23时睡觉。课外作业过多是睡眠不足的主因,主要集中在考试测验以及作业过多两方面。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负担加重,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4、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1)仰卧——睡时身侧屈则精气不散,醒时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而仰卧时体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恶梦,影响呼吸及心脏。(2)忧虑——睡前思想杂乱或忧虑、焦急,易致失眠而影响健康。(3)恼怒——凡情绪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紊乱,导致失眠甚至患病,所以睡前恼怒不得。(4)进食——临睡前进食会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睡眠又伤害身体。如需进食,宜休息片刻再睡。(5)灯光——开灯 睡觉会损害人体健康。电灯光会扰乱人体的自然平衡,使体温、脉搏、血压都变得不协调,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睡后也易醒。5、学生睡眠不足隐患多睡眠不足正在隐性侵害中学生的健康。上课时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现象。就目前情况看,学生睡眠不足还会随年龄、年级的变化而加重,会影响未成年人体格和神经发育甚至身心健康发展。在该中心接待的中小学生病人中,有许多是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而造成青春期情绪波动,经常烦躁不安,其中患抑郁症的比例也很高。海南省安宁医院心理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周文江认为,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会因年龄、个体差异、外界环境等因素而不同。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利于他们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发育、身体的器官的发育都会有影响,比如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视神经、脊椎发育不正常;在心理方面,睡眠不足的小孩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不好动、兴趣不广泛等表现,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研究人员对美国伊利诺伊州就读的2259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睡眠时间、忧郁症状和自信心的分析发现,与睡眠时间较多的学生相比,睡
探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提高睡眠质量调查报告 一. 睡眠的重要性迄今, 科学家对睡眠的机制与睡眠缺乏的严重后果研究得很多, 他们发现,睡眠对于大脑的早期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脑早期发育中, 大脑发生变化的能力即神经细胞的成长与相互之间联系的增强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人员说, 这项研究提出了有力的证据, 表明睡眠的 功能之一就是巩固清醒时的经历对于大脑皮层可塑性的影响, 将记忆长期储存起来。细胞分裂多半是在人的睡眠中进行的。 一旦睡眠规律发生紊乱, 机体则很难控制住突变。 澳大利亚一研究学会提醒人们"不可过多沉湎于夜生活、 夜工作。 要调节休息睡眠, 积极治疗失眠。睡眠是身体的一种自疗过程, 美国医学教授威廉· 德门特就说: “睡眠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人在睡觉的时候, 身体会产生‘生长荷尔蒙’ , 这种荷尔蒙帮助身体修复一切受到破坏的细胞, 使人在第二天醒来后, 恢复焕发的精神和体力去面对新的一天。人的睡眠有4 个不同阶段, 1 个半小时循环一次。 第一二段是‘浅睡’ , 第三四段是‘沉睡’ 。 第4 个阶段又叫‘慢波睡眠’ , 人在这个阶段睡得最沉,也只有在睡得很沉的时候才会做梦, 而人的身体又恰恰是在“短波睡眠” 阶段才会产生“生长荷尔蒙” 。 睡眠可表现为慢波时相和快波时相。 慢波时相时, 脑垂体增加分泌生长素,促进身体生长和代谢, 使体力得到恢复, 故称之为"身体的睡眠"。 快波时相时,脑血流量增多, 脑耗氧量增大, 使脑力得到恢复, 故称之为"脑的睡眠"。 成年人 的睡眠, 首先进入慢波睡眠, 80~120 分钟后转入快波睡眠, 经过20~30 分钟后又转回慢波睡眠状态。 如果睡眠一夜周期正好反复四次, 清晨起床后, 人就感到清爽, 疲劳解除。 因此, 科学地安排睡眠十分重要。二. 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1 ) 心理与睡眠心理因素影响睡眠, 很多有过失眠经历的人会同意这一点。 其实在失眠症的 各种原因中, 心理因素高居首位, 哪些和心理相关的因素在影响我们的睡眠呢? 最常引起失眠的就是我们负面情绪的影响, 过大的工作压力, 不良的人际 关系以及重大生活事件等等, 常常造成我们的情绪不稳定、 失落、 悲观、 恐慌, 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以致夜夜难眠。 反过来, 持续的睡眠不足又会加重不良情绪,如此恶性循环, 最终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疾患, 例如抑郁症。 失眠者对睡眠本身的错误认识也会加重失眠。 例如, 1 、 有人认为每天需睡 8 小时以上才行, 否则就是休息不好的表现; 2 、 睡觉做梦肯定是没睡好; 3 、 我必须控制好我的睡眠, 这很重要。 上述错误想法会直接导致失眠者对于睡眠 的过度关注, 进而引起对睡眠的恐惧和紧张, 从而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失眠。 当出现失眠时, 很多人选择晚间早早上床看书, 看电视, 偶尔一晚的失眠希望通过第二天延长在床上的时间来弥补睡眠休息的质量。 可结果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越“睡” 越累。 诸如此类不当的睡眠习惯往往事与愿违, 无法给我们充足的睡眠, 却带来无尽的烦恼, 焦虑, 甚至导致失眠。(2) 饮食与睡眠从养生的角度来看, 饮食与睡眠有一定的关系。 要睡得好, 须注意饮食的内容、方式和习惯。(3) 运动与睡眠 1 运动很可能会影响体内多种激素的产生。 运动能产生内 啡肽, 内啡肽是一种比吗啡还强的镇静物质, 它可以产生催眠作用。 2 规律运动可以调节生物周期节律, 也就是所谓的生物钟, 这种影响与光线对睡眠的影响一样强烈。 3 运动会增加体温, 睡前做一些如快速散步之类的轻微运动, 可以促进体温升高。 散步会使身体微微出汗, 停止以后体温则开始下降, 睡觉前再洗个热水澡,人将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提高睡眠质量。 4 定期运动能使人心情愉快, 有助于缓解压力, 减少梦中惊醒, 减轻失眠症状。 5 运动对睡眠的影响还与运动量有关。 中等程度以下的运动能使人产生轻度的 疲劳感, 加快入睡时间, 并加深睡眠深度。 但研究显示, 在晚上不宜从事强度大的运动。(4) 其它 与光照有关的体温波动也影响人的生物节律。 当体温下降以后, 睡意随即来临。 体温调节失控时睡眠会民生紊乱。 睡前洗个澡, 可在睡前做20 分钟 的有氧运动, 临睡时体温会有所下降。三.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一) 心理方面 1. 改变对于睡眠的错误认知, 要知道入睡和睡眠时间均因人而异, 只要没有严重的睡眠不足感, 就无需为睡眠时间较短而担心; 梦是睡眠中的正常现象, 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积极的意义, 而非不良影响; 至于主动控制睡眠的想法则没有必要, 要以听其自然的平和心态看待暂时的失眠, 以退为进, 解决问题。 2. 调整一下晚间和睡前不恰当的行为习惯, 如不饮易引起兴奋的饮料, 减少非睡眠性的卧床时间, 代之以强度适中的体力活动; 对于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睡眠习惯, 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做必要的行为训练: 如 睡眠限制治疗、 刺激限制治疗等, 以期改变那些 非适应性的睡眠习惯。 3.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找出 造成失眠的心理因素, 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疏导治疗、 消除心理障碍, 增进心理适应能力, 重建心理平衔。 万不可长时间沉浸在不良情绪中而不自知。 要知道它所影响的何止是睡眠一点啊。 应该强调的是, 所有这些指导、 调整和治疗, 最终是要消除我们的困惑, 焦虑, 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正是它们在影响着我们的美梦。 一个平稳健康的心态自会带来令您满意的睡眠。(二) 饮食方面 1 . 生活中的饮食 丰盛油腻的晚餐会延长消化的时间, 从而导致夜里睡不好。 睡前吃含咖啡因 的饮料或食物会刺激神经系统, 振奋精神, 加快心跳和呼吸, 使血压升高, 且咖啡因有利尿作用, 晚间频上厕所亦不利于睡眠。 睡前喝酒也许可使你很快入睡,但酒精的作用将使你一直处于浅睡期而不能进入深睡期。 有些产气的食物使你的 肚子胀满了气, 令你不舒服, 亦不利于睡眠。 辛辣的食物会造成有些人胃部不适而干扰睡眠。 睡前不宜和太多水, 因为频繁地上厕所会导致睡眠质量降低。要有一个好的睡眠, 建议注意: 晚餐不宜吃得太多; 咖啡一天不宜超过两杯, 且避免在下午四点后饮用; 不要在睡前2 小时内饮酒; 细嚼慢咽, 晚餐少吃使腹部胀气的食物, 如马铃薯、 豆类、 面包、 香蕉、 玉米等; 晚餐少吃太咸太辛辣的食物; 睡前少吃富含酪胺的食物, 如热狗、 培根、 巧克力、 乳酪等; 睡前喝杯温牛奶可助眠, 并佐以低蛋白质的点心, 以避免半夜太饥饿而醒来。 2. 失眠的食疗方法 (1 )食醋一汤匙, 倒入一杯冷开水中饮之, 可以催眠入睡并睡得香甜。 (2)经常失眠者, 用莲子、 龙眼、 百合配秫米(粟米)熬粥, 有令人入睡的疗效。 (3)血虚失眠者, 可常服藕粉, 或用小火煨藕加蜂蜜适量吃; 也可用龙眼肉 1 0g, 红枣5 个去核, 蒸鸡蛋一个食用, 每日一次。 (4)心虚、 多汗、 失眠者, 用猪心一个切开, 装入党参、 当归各25g, 同蒸熟, 去药,吃猪心并喝汤, 有良效。 (5)因高血压而致的失眠者, 用芭蕉根50g, 猪瘦肉 1 00g, 同煮服用, 能催眠入睡。 (6)怔忡不安而失眠的病人, 取芭蕉根50g, 猪瘦肉 1 00g, 同煮服用, 能催眠入睡。 (7)神经衰弱的失眠患者, 可取莴笋浆液一汤匙, 溶于一杯水中。 由于这种乳白汁液具有镇静安神功能, 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疗效。 (8)临睡前吃苹果一个。 或在床头柜上放上一个剥开皮或切开的柑橘, 让失眠者吸闻其芳香气味, 可以镇静中枢神经, 帮助入睡。 (9)洋葱适量捣烂, 装入瓶内盖好, 临睡前放在枕边嗅闻其气, 一般在片刻之后便可入睡。 (三) 运动方面 1. 按摩摆动法: 由站立, 全身放松, 双手在体前有节律地上下摆动, 双腿带动身体进行有节律地抖动10 分钟左右。自我按摩: 和做眼保健操一样用手指推眼眶周围, 然后揉太阳穴以及眉心各2 分钟、 揉按颈椎两侧的下陷处3 分钟。 2. 加强锻炼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4~5 点或者早晨, 睡前不适宜做剧烈运动, 临睡前的 过量运动, 会令大脑兴奋, 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运动的方式依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而定, 如跑步、 骑自行车、 打球、 跳绳等等形式, 但必须要持之以恒。 运动之前做几分钟准备活动, 运动时保持精神放松、 心情愉快, 运动后逐渐放松。 还可以做些轻柔的伸展运动和柔软体操, 或轻快地步行, 并且一边走一边摆动手臂。 对一般人而言, 适量的体育运动, 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温度, 而使身体进入困倦的状态, 并能够促进大脑分泌抑制兴奋的物质, 促进深度睡眠, 迅速缓解疲劳, 从而使睡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另外, 早上进行适度的运动也可改善睡眠质量。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睡眠使身体得到休息,体力得到恢复,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因为“生长激素”是在上半夜睡眠正香时分泌最多。此外,睡眠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生殖功能、改善精神状态、增强记忆力。莎士比亚说:“人生第一道美餐就是睡眠”。从中医学角度来看,睡眠相当于“养阴”。中医理论有阴阳五行学说,“阴”泛指物质基础,如血液、体液等,“阳”泛指多器官的功能。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若阴虚阳亢,则发生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表现为心悸、气短、多汗、手颤、瘿肿、食欲亢进、体重下降、月经失调、失眠多梦、眼球突出,严重者可发展成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角膜溃疡等多种并发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社会竞争的压力让世界上27%的人患上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据国家卫生组织统计,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由于多数人对于睡眠障碍缺乏科学的了解,往往将失眠的原因归咎于社会竞争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矛盾、心理和精神压力等,并没有把它当作一种疾病来看待。睡眠障碍引起的人的社会功能,精神方面的问题,甚至时间长以后它会引起人体器官,比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功能的障碍。失眠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睡眠不好不仅会让人患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增加,而因为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人如果丧失睡眠,行为就会发生改变,因此睡眠对人体的生命功能非常重要.长期失眠会导致:1、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抵抗力下降。2、记忆力减退,影响工作和学习。3、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老年性痴呆。4、严重者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抑郁焦虑、精神萎靡。长期失眠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必需及早治疗,刻不容缓!俗话说:“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见老”。这是因为睡眠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肌肉的各种神经反射活动较白天睡觉时均有明显改变。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睡眠时几乎不分泌,而白天分泌加强,呈“昼高夜低”态势;而生长激素、催乳激素等睡时分泌增多,白天则几乎不分泌,呈“昼低夜高”态势。人的下丘脑有一个“生物钟”,决定着睡眠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婴儿每天平均睡16小时,3岁的孩子每天睡12小时,至少也不应少于10小时,30岁以后熟睡的时间开始减少,年龄越大,夜间醒来的次数也就越多。有人认为一夜要睡足8小时才行。其实睡觉时间多少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要睡8~9小时,才有充沛的精力,而有的人却只需睡5~6小时就够了。据说周恩来总理生前日理万机,每天睡眠不超过4~5小时就够了,爱迪生、邱吉尔等也是如此,而德国诗人歌得有时竟连续睡24小时。由此可见,只要适合个人体质与习惯,短时间睡眠并不代表不正常。应当指出:打盹可代替睡眠。研究发现,1天约打10个盹(约100分钟)即可代替夜间7~8小时的连续睡眠。还有人说,睡前不要吃喝东西,这也是不完全正确的。据实验证明,有人睡前喝小量牛奶,可以睡得更香甜。更有人提出如果你少睡了几小时,就要在第二天补睡几小时,才能恢复精力,这也是没有根据的。有人连续几天没睡觉,只要熟睡一整夜,就可补足几天的少睡时间了,这都是不科学的。只有正确的睡眠才能保证健康!首先,要遵照生物钟的运行规律,不要随意打乱它,如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都应有固定的习惯,不要轻易改变。一般地说,睡眠最理想的时间是晚上9点至凌晨2点,这是因为人的睡眠大约每两小时为一节,第一节睡得最沉,第二节稍浅,第三、第四节愈浅,而前二节四小时的睡眠量占总睡眠量的75%。对老年人来说,睡眠时间应比中、壮年多一些为好。这是因为,老年人容易疲劳,而消除疲劳的时间也比较长。7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好每天能睡足8~9小时,9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好每天睡足10~11小时,同时,每天睡小时午觉也很必要。其次,要注意睡的姿势与方向,睡眠最好取双腿弯曲右侧位,方向最好是使人体保持和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平行,也就是南北向。再次,要注意睡眠的环境,除了安静,还要有空气流通。养成开窗睡眠的好习惯,使空气流通,有利安眠,但开窗时要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身体,特别是头部。可开侧窗,并注意盖好被子。还有,要注意不轻易服用安眠药,可睡前喝一小杯热牛奶,因牛奶含有色氨酸有轻度的催眠作用。关于午睡,也很重要。午睡能产生神奇的力量。午睡一小会儿,一整天下来全身都感觉不错。早在远古的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午后的暑热,会小憩片刻,以保持体力,这就是午睡。当社会愈来愈工业化时,午睡愈来愈不能实现。“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让人们不敢再有片刻的停歇。日本的资本家,让工人们不停的劳动,甚至小便的时间都不给,结果造成不少“过劳死”,频发工伤事故,次品也增多。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有午睡的习惯:爱因斯坦就认为,每天午睡帮助他提神醒脑,使他的思维更加清晰、更有创造力;拿破仑则因为长期失眠,养成了用午睡来补充精力的习惯;美国的几位总统——肯尼迪、里根、克林顿,也都有爱睡午觉的习惯。有的小学也有午睡的规定,有人认为小朋友一大早就要起床,赶到学校,晚上还要做功课,这么长的活动时间,可由午睡来补充体力。但也有人认为,有些小朋友精力特别旺盛,若不想午睡,也不需要特别勉强。
睡眠过多是指睡眠时间过长,较正常睡眠时间增多数小时或长达数天。睡眠过多可发生于很多脑部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第三脑室底部和蝶鞍附近的脑瘤等,也可见于尿中毒、糖尿病、镇静剂过多等。怎样将睡眠的时间适当缩短? 在当今时代里,人们的时间观念都比较强,有不少的人想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学习及社交等方面上,所以常常会感到时间不够用。 如果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挤出点睡眠的时间,这是人们比较关心,并且早已实施的一种方法。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将睡眠时间从8个小时缩短为6个小时是完全可行的,对健康不会造成大的危害。怎样才能将睡眠的时间适当地缩短呢? (1)要有科学的措施。科学的节约睡眠时间,是长睡眠变成短睡眠的关键。对于一个长期睡眠时间保持在8小时以上的人来说,只有缩短睡眠时间的意愿而没有科学的措施是不行的。 措施的制定要因人而异,一般讲来可以以每周减少30分钟睡眠时间的速度递延,待睡眠时间减少至每日睡6个小时则不宜继续再减。 在由长睡眠向短睡眠转变的过程中以及改成短睡眠以后,要中午午休30~40分钟,否则精力和体力都会不支持。 (2)要有意愿和下意识的结合。意愿是指自己有适当节省睡眠时间的愿望;下意识又称潜意识,心理学上是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这种作用是潜伏在意识之下的一种精神实质,能支配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动。 人人都可产生办某件事的意愿,同时内心深处存在下意识,当意愿与下意识一致时,其效果就不是二者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当意愿和下意识相互对抗时,那么下意识与意愿的2倍成反比,即下意识的威力是意愿力量的2倍,因此只有当意愿绝对压倒下意识时,才有可能成功。 比如意愿是“很想缩短睡眠时间多干点事”,而下意识所形成的观念是“睡不够8小时会伤身体”,结局是很难实现短熟睡眠,因为下意识根深蒂固、很强大,只有当意愿加倍时才能与之匹敌。 要实现短熟睡眠,往往需要医生暗示以及自我暗示,从根本上消除脑海深处的下意识及其所形成的观念。 从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际情况看,睡眠的下意识是能改变的,只要从内心深处认为短睡眠对身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并且还能使得人们从知识、财富、社交等方面受益,其自己的下意识也就会渐渐地转变过来。 (3)要有紧张有序的节律。把睡眠的时间节省下来以后的利用问题,是关系到成功后成果的巩固问题。在工作、学习或经营、社交当中,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把时间安排的井然有序。 工作的时间就集中精力的去工作,到了应该睡觉的时间就及时上床就寝,在紧张有序的节律当中拨了自己的生物钟,以便为自身的健康和工作的高效率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有一点必须指出,睡眠时间的节省并不是人人可行,每个人在实施时不能脱离了自己的具体实际。 长睡眠者延长的是哪个阶段的睡眠时间? 我们已经在有关条目中介绍了,睡眠的全过程有两个睡眠时相在交替轮换着进行。这两个睡眠时相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 在慢波睡眠中又分第1、2、3、4几个阶段。慢波睡眠的第1阶段为入睡期,表现的只有一丝睡意;第2阶段为浅睡期,表现的睡眠不深,非常容易唤醒;第3阶段和第4阶段,分别为中等深度睡眠和熟睡期,这时睡者的潜意识消失,不易被唤醒。 慢波睡眠的4个阶段大约为90分钟的时间,慢波睡眠之后即进入快波睡眠,也就是眼快动睡眠。每夜的睡眠中大约要进行4~5个如此的循环周期。 我们在有关条目中也介绍了,有的人是长睡眠者,每天至少要睡9小时,才能睡足;有的人是短睡眠者,每天只睡5~6小时即能保持旺盛的工作与学习精力。 这两种睡眠时间长短不一样的人中,他们延长了的或短缩了的睡眠时间,分别分布在哪个睡眠时相和阶段呢? 据睡眠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在第一个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快波睡眠只有5~10分钟的时间,在后边的几个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则快波睡眠的时间逐次延长。 一般说来,如果每晚平均出现五次快波睡眠,其总时间大约在90~120分钟上下,约占睡眠总量的20~25%。如果是延长了总的睡眠时间,则主要是增加了快波睡眠。 因此讲,长睡眠者(指每夜睡眠时间在9小时以上者) 延长的主要是快波睡眠,也就是有梦睡眠的阶段。 参考资料: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4天不睡眠的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类正常生理现象。相对而言,中学生因学业繁重,每天都要奋斗到半夜才能休息,很多中学生睡眠不充足,不仅影响次日学习,降低听课效率,还会影响食欲,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发展。为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论述了当前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中学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健康一、引言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动物试验表明,小白鼠如果超过6天不睡眠,就会出现运动失调的症状,直至脑电波电压降低、消失而死亡。相比之下,一个人只喝水不进食可以存活7天,而不睡眠只能存活4天。失眠障碍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二、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一)问卷调查有人说,学生是最“困”的群体。为了解中学生的睡眠状况,笔者近期对本校和附近3所乡镇中学做了有关中学生睡眠方面的调查,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的282份有效答卷中显示,的学生存在睡眠障碍或睡眠时间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包括午休时间在内,282名中学生中有146名初中生有睡眠障碍,其中有86名睡眠不足8小时,136名高中生睡眠全部不足8小时,即222名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占调查人数的。(二)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八成学生有睡眠障碍现象,近六成学生因睡眠质量问题而出现日间功能障碍现象(日间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而这些直接会影响学生成绩并导致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都在6点左右起床,睡觉时间约为11~12点,因作业过多而睡眠不足,能保证标准8小时睡眠的学生很少。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未达到成人状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年级越高睡眠越不足统计表明,初中生、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分别为和,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明显高于初中生,其中93名初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个小时,而81名高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仅有个小时。2、毕业班学生睡眠明显偏少所调查的4个学校中,初三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小时,而初二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小时。高中的对比更是明显,高一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为个小时,而高三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个小时。除去午休时间,53名高三学生晚上平均睡眠时间仅仅6个小时。3、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学业负担过重、环境影响以及个人情绪三大因素。睡眠时间少的学生主要是由于晚睡。统计表明,95%的高三学生、80%的高一学生和81%的初三学生经常要晚于23时睡觉,61%的初二学生每周至少有4天晚于23时睡觉。课外作业过多是睡眠不足的主因,主要集中在考试测验以及作业过多两方面。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负担加重,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4、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1)仰卧——睡时身侧屈则精气不散,醒时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而仰卧时体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恶梦,影响呼吸及心脏。(2)忧虑——睡前思想杂乱或忧虑、焦急,易致失眠而影响健康。(3)恼怒——凡情绪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紊乱,导致失眠甚至患病,所以睡前恼怒不得。(4)进食——临睡前进食会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睡眠又伤害身体。如需进食,宜休息片刻再睡。(5)灯光——开灯 睡觉会损害人体健康。电灯光会扰乱人体的自然平衡,使体温、脉搏、血压都变得不协调,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睡后也易醒。5、学生睡眠不足隐患多睡眠不足正在隐性侵害中学生的健康。上课时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现象。就目前情况看,学生睡眠不足还会随年龄、年级的变化而加重,会影响未成年人体格和神经发育甚至身心健康发展。在该中心接待的中小学生病人中,有许多是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而造成青春期情绪波动,经常烦躁不安,其中患抑郁症的比例也很高。海南省安宁医院心理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周文江认为,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会因年龄、个体差异、外界环境等因素而不同。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利于他们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发育、身体的器官的发育都会有影响,比如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视神经、脊椎发育不正常;在心理方面,睡眠不足的小孩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不好动、兴趣不广泛等表现,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研究人员对美国伊利诺伊州就读的2259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睡眠时间、忧郁症状和自信心的分析发现,与睡眠时间较多的学生相比,睡
摘要: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4天不睡眠的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类正常生理现象。相对而言,中学生因学业繁重,每天都要奋斗到半夜才能休息,很多中学生睡眠不充足,不仅影响次日学习,降低听课效率,还会影响食欲,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发展。为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论述了当前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中学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健康一、引言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动物试验表明,小白鼠如果超过6天不睡眠,就会出现运动失调的症状,直至脑电波电压降低、消失而死亡。相比之下,一个人只喝水不进食可以存活7天,而不睡眠只能存活4天。失眠障碍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二、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一)问卷调查有人说,学生是最“困”的群体。为了解中学生的睡眠状况,笔者近期对本校和附近3所乡镇中学做了有关中学生睡眠方面的调查,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的282份有效答卷中显示,的学生存在睡眠障碍或睡眠时间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包括午休时间在内,282名中学生中有146名初中生有睡眠障碍,其中有86名睡眠不足8小时,136名高中生睡眠全部不足8小时,即222名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占调查人数的。(二)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八成学生有睡眠障碍现象,近六成学生因睡眠质量问题而出现日间功能障碍现象(日间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而这些直接会影响学生成绩并导致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都在6点左右起床,睡觉时间约为11~12点,因作业过多而睡眠不足,能保证标准8小时睡眠的学生很少。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未达到成人状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年级越高睡眠越不足统计表明,初中生、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分别为和,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明显高于初中生,其中93名初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个小时,而81名高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仅有个小时。2、毕业班学生睡眠明显偏少所调查的4个学校中,初三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小时,而初二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小时。高中的对比更是明显,高一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为个小时,而高三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个小时。除去午休时间,53名高三学生晚上平均睡眠时间仅仅6个小时。3、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学业负担过重、环境影响以及个人情绪三大因素。睡眠时间少的学生主要是由于晚睡。统计表明,95%的高三学生、80%的高一学生和81%的初三学生经常要晚于23时睡觉,61%的初二学生每周至少有4天晚于23时睡觉。课外作业过多是睡眠不足的主因,主要集中在考试测验以及作业过多两方面。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负担加重,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4、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1)仰卧——睡时身侧屈则精气不散,醒时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而仰卧时体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恶梦,影响呼吸及心脏。(2)忧虑——睡前思想杂乱或忧虑、焦急,易致失眠而影响健康。(3)恼怒——凡情绪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紊乱,导致失眠甚至患病,所以睡前恼怒不得。(4)进食——临睡前进食会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睡眠又伤害身体。如需进食,宜休息片刻再睡。(5)灯光——开灯睡觉会损害人体健康。电灯光会扰乱人体的自然平衡,使体温、脉搏、血压都变得不协调,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睡后也易醒。5、学生睡眠不足隐患多睡眠不足正在隐性侵害中学生的健康。上课时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现象。就目前情况看,学生睡眠不足还会随年龄、年级的变化而加重,会影响未成年人体格和神经发育甚至身心健康发展。在该中心接待的中小学生病人中,有许多是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而造成青春期情绪波动,经常烦躁不安,其中患抑郁症的比例也很高。海南省安宁医院心理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周文江认为,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会因年龄、个体差异、外界环境等因素而不同。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利于他们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发育、身体的器官的发育都会有影响,比如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视神经、脊椎发育不正常;在心理方面,睡眠不足的小孩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不好动、兴趣不广泛等表现,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研究人员对美国伊利诺伊州就读的2259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睡眠时间、忧郁症状和自信心的分析发现,与睡眠时间较多的学生相比,睡眠时间少的学生自信心低下,容易产生忧郁情绪,学习成绩也欠佳。由于长期缺觉,许多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下降,学习成绩下滑,自信心也不足。三、解决失眠的主要对策医学界研究表明,睡眠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式,可以保护大脑,提高脑力,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睡眠不足会引起反应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记忆力减退等多种问题。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专家分析说,解决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体措施是要学习上“减负”。此外,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自我调节情绪,改善学生睡眠环境。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一)专家们认为,要睡得舒适安稳,原则上要具备五个条件:一是光线,就寝时最好看不到任何光线,应选择柔色或暗色窗帘;二是温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2℃最理想,冬天以19℃为适宜;三是空气,室内空气应保持清新;四是饮食,睡前不要吃过多的食物;五是环境,卧室内应保持安静。(二)尊重科学的教育规律,注意生活规律。第一,应控制学生作业量,保证学生在10:30前后完成作业。第二,平时教育学生关于睡眠危害及科学学习方法。第三,能给予学生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第四,学生宿舍加强管理,保证学生不在宿舍开夜车、聊天。第五,睡觉时,少与同舍学生讲话聊天,以致难以入睡。把食堂的饭价下调,并能够推出一些营养套餐。第六,为了更好促进睡眠,也可以在睡前喝适量牛奶,睡前听点舒畅悠扬的音乐,最好是无唱词的,如古典音乐等。四、结束语2002年2月2日海南省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若干意见》规定:小学生一天在校活动总量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根据国教委发面《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意见》中明确指出:初中生9小时以上睡眠,高中生8上时以上睡眠,在课业负担那么重、升学考试压力那么大的前提下,这个“确保”的提出,无疑于天方夜谭,一纸公文怎能治疗中学生睡眠不足?
写综述是很多刚开始新课题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要面临的一项任务,然而文献综述的写作却难倒了太多童鞋。 如果你正在为以下这些问题头疼: 不知道如何开始写综述? 不知道写综述前怎么去查找正确的文献? 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去查文献,什么时候该写? 那请你花几分钟时间把这篇文章看完,看完后,相信你会对文献写作有全新的认知。 一、综述是什么 注意,注意,请注意!综述不是 research paper! 在写研究性文章的时候,我们是有自己的结果和贡献的,你是抛出了一个新的讨论点。所以在 research paper 中,文献的作用是用来支撑你自己的观点或者结果。 然而综述是你对你细分领域的研究的总结,是描述你领域中已有研究的关系。 在综述当中,你需要把已有的行业内研究按照某种思路进行总结。 我们在写综述的时候,Review=“Re”+”view”!我们是总结已有的文献的主要观点 二、写综述的目的是什么? 1)基于自身的目的 ① 在研究的开始。 对自己的课题没有太多的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文献来帮助自己了解课题。 这个阶段写综述的目的是提高对自己细分领域的了解。 ② 在一个课题的结尾阶段。 这个时候你对该领域的所有研究都非常清楚了,也明白过去的那些研究,优点和缺点分别在哪里。 这个时候写综述的目的在于总结自己的项目,综合文献给未来的研究画出新方向。 2)于文献综述本身而言,目的是 ① 告诉读者在你的细分领域,有哪些研究已经做过了 ② 解释这些研究的优点和缺点 ③ 给读者更新这个领域的研究状况及发展 了解了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我们就要来看一下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写文献综述! 三、综述写作的流程 第一步:确定主题 一篇综述的主题确认需要你和你的导师共同商讨确定,因为你写综述也是在为你后面的研究做铺垫,所以这个主题不要光顾着自己一个人爽,一定要跟导师商量决定。 第二步:确定综述大纲 在你确定了你的主题之后,你就需要根据你的主题来把你综述的outline给定下来。 很多的文章都说我们应该先看文献,然后看完文献以后再来进行总结撰写。 在这一点上,我持不同的观点。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感觉我们需要在搜索文献之前把文章的大纲先确定下来,这样我们在文献检索的步骤上会节约大量的时间。 这个大纲不用很细,只需要把我们的切入点记下来,想清楚怎么构造这篇综述就行。 比如之前我导师被邀请参与一本书的撰写,这本书和我的研究课题是相符合的,然后他理所当然的就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了。 这本书是写 chitin 和 chitosan 的应用的,我写的那个章节的主题是写这两个物质的免疫调节。 于是在我和我小导商量很久以后,我们就决定从 In vitro In vivo Clinical study 这三个方面来突破,进行整个章节的撰写。 有了这个大纲以后,我在后面的文献搜索和整理中节约了很多时间,而且感觉方向也明确了很多。 所以,在你开始文献搜索之前,大家一定要先确定好自己review的大纲,然后和导师商量,确定好了以后在进行下一步,这样会节约太多的时间。 第三步: 文献搜索及整理 当你和你导师商量好你的综述的主题以后,我们要通过主题确定5个关键词,然后通过这些关键词来进行文献检索。 ① 文献搜索 首先通过多个关键词的搭配来寻找文献,这样你搜索出来的文献相关度会非常的高。 如果这样文献太少,我们就可以减少一个关键词来进行搜索,这样以此类推。 关于如何寻找,阅读文献,请参看我之前关于文献阅读的文章,我会放在文末,没看过的同学,强烈建议大家读一下。 ② 文献整理 其次,我们在找到的文献以后要进行文献的整理,因为在你还没有开始写的时候你并不是太确定哪些文献是你需要的,哪些不是。 我们可以建两个文件夹,一个文件夹叫「精读文献」,另一个叫「泛读文献」。 你要把那些你用多个关键词组合搜出来,和你的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放到「精读文献」文件夹中。 然后用少个,或者单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密切度不是特别高的文献放到「泛读文献」中。 当我们收集的文献数量达到一定量后(至少10篇),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③ 文献总结 把你看了的文献用你自己的话写一个abstract,注意这里千万不要去抄文献中的abstract。 因为不一定整篇文献对你的都是有用的,你需要把文献中对你写综述有用的东西自己给总结出来,而不是简单的粘贴复制。 第四步:内容填充 有了大纲,有了文献总结,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你手里的文献进行合理的排位串联。 一般情况下,我们这个时候需要根据大纲列出来的点,把相应的文献总结放到对应的部分中。 这一步,不需要你编辑内容,你只需要把相关内容的文献的总结粘贴到你的每个板块中。 然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第五步:内容重编辑 经过了第四步,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最难的从0到1的步骤,放眼望去有10多页的内容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你现在已有的内容进行重新编辑,大家注意哦! 我们在进行内容编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个点: ① 避免提及与你文章无关的文献内容,始终围绕你的大纲和论点进行文献总结 ② 避免知识简单的进行文献排序 文献综述不是简单的文献总结,不能只是简单的排排坐,吃果果! 我们一定要根据大纲的点来进行填充,围绕文献之间的关系以及你的论点进行文献的筛选和总结。 比如:你要写一篇综述是「咖啡对睡眠的影响」 然后你查到三篇文献分别是: a. 睡前3小时之内喝咖啡会缩短人的睡眠时间 b. 每天喝大量的咖啡会是人的入睡时间增长 c. 夜间喝咖啡会降低人们的睡眠质量 你不能知识简单的把a,b,c这三句话简单的连起来就完事儿, 你需要做的是分析: 睡眠好坏=睡眠质量+睡眠时间 咖啡摄入=摄入量+摄入时间 通过这样的分析来确定文献框架,然后把不同的文献放到不同的位置! 整个部分的文献都需要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进行总结 总结 到这里,你已经收获了2000+字关于文献综述的干货,对于这么爱学习的你,老规矩,思维导图送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