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类论文格式,大同小异 找我吧 给你解释。
这个你可以参考
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论文格式模版(天头留出25毫米空白)分类号 密级 U C D___________ 编号1 0 4 8 6 (此处间隔20毫米) (以上四项用仿宋标4号)武 汉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文题目与上一行间隔为25毫米) (以上二行用宋体标2号字)论 文 题 目(题目用楷体标1号字)研 究 生 姓 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 科、专 业 名 称:研 究 方 向:(以上四项用宋体标4号字)(此处间隔为25毫米)二00八年四月 (黑体标3号字)(地脚留出25毫米空白边缘)分类号 密级 U C D 编号 1 0 4 8 6 武 汉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大为�6�1卡坦文化框架理论关涉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研 究 生 姓 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 科、专 业 名 称:英语语言文学研 究 方 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这个你可以参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版格式要求如下。1、论文篇幅不超过10000字(含正文,图,表,参考文献和摘要)中文文题不超过20字。2、文稿版式参照样文执行,样文可在本刊网站上查询过刊。3、论文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通信作者,文摘,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与中文相应的英文部分。
自然科学类论文格式,大同小异 找我吧 给你解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容易发表,审稿时间在1到3个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57年创刊,是综合性的学术理论刊物,办刊宗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自然科学的学术理论研究。
[09:47:03]-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是一本较为知名的学术期刊,其发表的文章质量较高,受到学术界的认可。因此,投稿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投稿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投稿的文章要符合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的发表范围,文章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章的结构要清晰,文章的语言要简洁明了;2、投稿的文章要经过严格的审稿,确保文章的质量;3、投稿的文章要遵守期刊的投稿规定,按照期刊的要求提交文章;4、投稿的文章要及时回复编辑的稿件审核意见,及时修改文章,以确保文章的发表。总之,投稿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要注意以上几点,以确保文章的发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否好投,主要看自己论文的水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对论文的评审是很严格的
挺好的高校。如果有志于此 当然得努力啦,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努力才有回报。无论什么专业,也要认真学习,认真领会,业精于勤荒于嬉。
自然科学类论文格式,大同小异 找我吧 给你解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版格式要求如下。1、论文篇幅不超过10000字(含正文,图,表,参考文献和摘要)中文文题不超过20字。2、文稿版式参照样文执行,样文可在本刊网站上查询过刊。3、论文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通信作者,文摘,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与中文相应的英文部分。
科学不是信仰,而是拿证据说话,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下面是我整理了自然科学论文怎么写的方法,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1、科学论文的选题
科学论文的选题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觅待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选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太大了,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人;太小了轻而易举。写作时要确定科学论文的具体题目和论证角度,应该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2、选题确定后,就要确定题目
题目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常见的繁琐题名如:"关于饮用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凡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饮用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 科学论文的准备
确定科学论文的题目和论证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以及取得的成果。汲取前人已有的经验,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在搜集有关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自己论题为中心去思考这些材料,区别其正确、错误,找出其论证不足与需要增补、发挥之处,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论文的观点。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制定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 入扣,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
4、 科学论文的撰写
科学论文提纲确定了,就要撰写初稿。原则上要简明扼要,指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问题。提纲只是预拟一个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部都考虑周密完善。在写作时,顺着写作思路而作,对于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等等细部,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计划是不恰当的,就应该加以修改和调整;临时发现某些论点、例证和论证理由不确切,还应该重新查书、思考、斟酌和推敲,给予增补,使之完善。
初稿写成以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
一篇好的科学论文不光主题突出,论点鲜明,还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安排好结构,一般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一是围绕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据需要,加以适当安排,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二是疏通思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就是说,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内部联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三是结构要完整而统一,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事物的发展必然经过开始、中间、结尾3个阶段,同样每篇文章也必然经过3个阶段。
四是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文章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层次。层次就是文章中材料的次序。写文章时把所选材料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主题思想的需要,适当安排,分出轻重缓急,依次表达,前后连贯,充分而鲜明地把主题思想表达出来。
五是要适合文章体裁。体裁不同,结构也不会完全相同。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一般说来论说文是以事物的内部逻辑关系来安排结构层次,因此论说文以说理论证为主,同记叙文以“事”为主不同。
5、 科学论文撰写的格式
6、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7、关键词:包括叙词和自由词。
1) 叙词--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 自由词--反映该论文主题中新技术、新学科尚未被主题词表收录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或在叙词表中找不到的词。
8、引言的主要内容
1)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范围,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和要解决什么问题。
2)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和尚存的知识空白,即作简要的历史回顾和现在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
3)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和手段,以及选择特定研究方法的理由。
4)预期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引言的写作要求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5)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过于表示谦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9、正文
科学论文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对象、基本原理、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
1)理论分析。包括论证的理论依据,对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的阐述,对分析方法的说明。其要点是,假说、前提条件、分析的对象、适用的理论、分析的方法、计算的过程等。写作时应注意区别哪些是已知的(前人已有的),哪些是作者首次提出来的,哪些是经过作者改进的,须交待清楚。
2)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的表达主要始对材料的来源、性质和数量,以及材料的选取和处理等事项的阐述。方法的表达主要指对实验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等事项的阐述。写作要点是:实验对象,实验材料的名称、来源、性质、数量、选取方法和处理方法,实验自的,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型号、名称、量测范围和精度等),实验及测定的方法和过程,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等。材料和方法的阐述必须具体,真实。如果是采用前人的,只需注明出处;如果是改进前人的,则要交待改进之处;如果是自己提出的,则应详细说明,必要时可用示意图、方框图或照片图等配合表述。由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必须接受检验,介绍清楚这些内容,目的在于使别人能够重复操作。
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这是论文的价值所在,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它包括给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写作要点是:以绘图和(或)列表(必要时)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再现性和普遍性,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说明结果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分析不符合预见的现象和数据,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等。给出实验结果时应尽量避免把所有数据和盘托出,而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合适的表达形式如插图或表格等。在整理数据时,不能只选取符合自己预料的,而随意舍去与自己料想不符或相反的数据。有些结果异常,尽管无法解释,也不要轻易舍去,可以加以说明;只有找到确凿证据足以说明它们确属错误之后才能剔除。结果分析时,必须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认真、仔细地推敲结果,既要肯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再现性,又要进行误差分析,并与理论结果做比较(相反,如果论题产生的是理论结果,则应由试验结果来验证),说明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不能空泛议论。要压缩或删除那些众所周知的一般性道理的叙述,省略那些不必要的中间步骤或推导过程,突出精华部分。此外,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或执行方法方面的某些不足或错误,也应说明,以供读者借鉴。
4)结果的讨论。对结果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阐述结果的意义,说明与前人所得结果不同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继续阐发作者自己的见解。写作要点是:解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说明成果的意义,指出自己的成果与前人研究成果或观点的异同,讨论尚未定论之处和相反的结果,提出研究的方向和问题。最主要的是突出新发现、新发明,说明研究结果的必然性或偶然性。论文正文的写作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3)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4)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5)不泄密,对需保密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正文写作时主要注意下述2点:
(l)抓住基本观点。正文部分乃至整篇论文总是以作者的基本观点为轴线,要用材料(事实或数据)说明观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观点不是作者头脑里固有的或主观臆造的,正确的观点来自客观实际,来自对反映客观事物特征的材料的归纳、概括和总结。在基本观点上,对新发现的问题要详尽分析和阐述,若不能深入,也要严密论证,否则得不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说服不了读者,更不会为读者所接受;而对一般性的问题只需作简明扼要的叙述,对与基本观点不相干的问题则完全不要费笔墨,哪怕只有一句一字。
(2)注重准确性,即科学性。对科学技术论文特别强调科学性,要贯串在论文的始终,正文部分对科学性的要求则更加突出。写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绝不能弄虚作假,也不能粗心大意。数据的采集、记录、整理、表达等都不应出现技术性错误。叙述事实,介绍情况,分析、论证和讨论问题时,遣词造句要准确,力求避免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给出的式子、数据、图表,以及文字、符号等都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任何细小的疏漏。
10、结论
科学论文一般在正文后面要有结论。结论是实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是将实验、观测得到的数据、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看题名,其次是看摘要,再次看结论,读完结论后才考虑这篇论文是否有阅读价值,决定是否看全文。结论既是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内容,又是文献工作者作摘要的重要依据,因此,写好论文的结论很重要。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
对结论部分写作的要求是:
1)应做到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结论要有事实、有根据,用语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在判断、推理时不能离开实验、观测结果,不作无根据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和结论。
3)结论不是实验、观测结果的再现,也不是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4)对成果的评价应公允,恰如其分,不可自鸣得意。证据不足时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
5)写作结论应十分慎重,如果研究虽然有创新但不足以得出结论的话,宁肯不写也不妄下结论,可以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11、参考文献
在科学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 一般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 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12、科学论文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初写科学论文的人来说,论文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应尽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看法。
在第二步时,论文的题目可大一点、深一点。论文题目可以是着重谈某一点,如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个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
在第三步时,对某专业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疑难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个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第四步时,对某一学科有关的领域有深邃广博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对某学科提供创造性见解,对此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或对此学科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注意不必要去追求写全面论述性的大问题,所写的主题,可以很小,却又是重要的。其实选题很多,选自己熟悉和所从事的工作,并对今后工作有益的选题,既能总结工作的得失又能促进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自然科学的论文范文
科幻片里的“液体门”,现在被中国科学家用在空气净化上——厦大侯旭教授团队首次运用“液体门控技术”,打通现有空气净化的技术痛点,实现对空气高效过滤,使得细菌、颗粒物完美被吸附,为空气净化器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这一成果发表在北京时间26日23时上线的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上。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张运茂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是厦大化学化工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双聘教授侯旭,论文得到西北工业大学臧渡洋团队的支持。
空气污染对人类威胁越来越大,空气过滤净化系统比任何时候更重要,它多由多层纤维膜或多孔材料组成的过滤膜单元构成。不过,它有致命点:空气净化系统的“门”是固体材料,微小物质穿过时,常常把它们中的“胖子”卡住了,让其进出不得,久而久之,“胖子”堆积如山,过滤的膜材料就会被污染或堵塞。
侯旭团队运用“液体门控技术”来解决空气净化器的痛点。39岁的侯旭是“液体门控技术”发明人,他被称为“玩水”的科学家。
科幻电影《星际之门》里,人类通过液态星门,来实现物质在宇宙的瞬间传送。但是,液体真能做门吗?
侯旭说,宏观尺度下的确不行,但是,微观世界里是可获得液体门,而且关上液体门,城里的冲不出来,城外的也杀不进来,打开门时畅通无阻,不留残渣。
但是,把“液体门控”运用到空气净化技术,面临很多挑战。侯旭团队此次成果就是在这些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侯旭说,这是一项“土生土长”的科学研究。
侯旭说,此次空气净化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是液体门控的又一提升——其核心突破在于解开了流动的液体作为结构与功能材料去实现微泡三相界面上(气液固)的高效传质难题,而且,由于换成液体门,实现对污染物处理量的数量级提升,从而在提高净化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净化器的尘容量。
侯旭认为,目前实验室已经有很好的空气净化系统液体门控的技术储备,就等着业界伸出手来“接”。
【解读】
现在的空气净化系统不完美在哪里?
侯旭团队的研究成果的意义,要从空气污染说起。
人类越来越面临污染的挑战,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爆发性的增长,也造成经济、社会问题,其中,颗粒物浓度是空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去除这些颗粒物最有效的方法是空气过滤净化系统,它多由多层纤维膜或多孔材料组成的过滤膜单元构成。然而,由于颗粒在其表面和内部孔隙的堆积,这些过滤单元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堵塞问题,其表面的容尘能力从根本上限制了这类过滤装置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侯旭解释说,现在空气净化系统的“门”大多是固体材料,在微小物质穿过时,常常把它们中的“胖子”卡住了,让其进出不得,久而久之,“胖子”堆积如山,过滤的膜材料就会被污染或堵塞,这同样也是我们在水处理、海水淡化中经常碰到的污染难题。
因此,科学家们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开发净化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无需复杂维护的净化系统,解决传统行业的痛点。
液体真能做成门?
侯旭团队发表的最新论文显示,他们运用“液体门控技术”来解决空气净化器的痛点。这里有背景:39岁的侯旭是“液体门控技术”发明人,他被称为“玩水”的科学家。
科幻电影《星际之门》里,人类通过液态星门,来实现物质在宇宙的瞬间传送。但是,液体真能做门吗?
侯旭说,在宏观尺度下,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离心力等的影响,不停流动,的确无法固定。但是,在微观世界里,通过在一些固体支架上设计多孔结构形成门框,利用毛细力作用,将液体能够稳定地存在于微孔里面,即可获得液体门。而且,在压力的梯度下,它就能实现可逆开关的功能——相当于压力是一把钥匙,在合适的钥匙(压力)下,液体门就可以开和关。当液体门关时,就连气体分子也无法通过,但在特定的压力作用下,液体门打开时,物质就能顺利通过。
用大白话说,侯旭提出的液体门,由于液体的表面具有分子级的光滑,整个表面没有任何缝隙与缺陷,因此,关上液体门,城里的冲不出来,城外的也杀不进来,而打开门时畅通无阻,不留残渣。而且“液体门”对压力很敏感,灵敏度较高,开关迅速自如。
侯旭团队的成果“新”在哪里?
液体门这么香,但是,把“液体门控”运用到空气净化技术,面临很多挑战,例如如何设计获得固体材料和门控液体上面具有可控的固液界面,还有门控液体和污染空气上面具有功能的液气界面,如何实现响应性液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如何产生均匀的微泡,以及如何控制微泡三相界面上的高效传质问题等。
侯旭团队的研究就是在这些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
侯旭说,此次空气净化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是液体门控的又一提升——其核心在于将表面润湿性可调的电化学多孔膜作为固体骨架,通过系统设计门控液体作为结构与功能材料,利用电化学调控固-液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实现对微气泡尺寸的控制,并通过调控颗粒物与功能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控制空气-水界面上的物质高效传递行为。
也就是说,该方法突破液体作为结构与功能材料如何实现高效传质的难题—— 液体门将传统固体材料对污染物过滤所使用的有效表面积,转换成液体材料对污染物过滤吸收的有效体积,这样做的其中一个好处是,实现对污染物处理量的数量级提升,从而在提高净化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净化器的尘容量。
此外,利用门控液体作为主要过滤材料,可以通过管路连接、自动化、程序化控制,进一步实现免维护、高效、低成本的系统运行,而且可以按照需要设计功能液体,赋予空气净化液门系统能够适合特定的净化需求,如抗菌能力、对气味和有害气体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以及耐腐蚀能力等。
换句话说,该空气净化系统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微流控技术等集成应用,有望实现多种功能液体的快速调节,满足未来不同环境下的空气净化需求。
家里的空气净化系统何时能用上液体门?
那么,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距离产品还有多远?
侯旭认为,目前实验室已经有很好技术储备,就等着业界伸出手来“接”。
2011年至2016年3月,该校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成果获中国专利金奖。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3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3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2015年,学校科研经费近亿元。在2010年全球最著名的两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0 China)这份报告中,厦门大学科研实力位居国内所有科研机构第9名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显示,厦门大学位列中国十大科研机构的第六位 。 截至2016年3月,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学校还设有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厦门大学海峡两岸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生物仿生及软物质研究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等14个研究院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研究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厦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研究所、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中国)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物理化学研究所、教育部寄生动物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部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亚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国家农村社会保险研究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委托)、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等离子体与磁共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半导体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微纳米系统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化石能源化学与化工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无机化学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特种陶瓷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药物工程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亚热带湿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资源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器官与组织再生实验室、福建省材料基因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柔性功能材料实验室、福建省智慧城市感知与计算实验室、福建省药物新靶点研究实验室 福建省研究中心 福建经济研究中心(省校共建)、福建女性发展研究中心(省校共建)、福建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研究中心、福建省抗癌研究中心、福建省滨海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陶瓷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纳米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核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数据挖掘研究中心、福建省立法研究中心、福建省财税金融法治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厦门大学图书馆共有纸本馆藏为万册,电子馆藏万册,合计总馆藏量为925万册;另订购有在线电子期刊6万种,其中中文期刊万种,外文期刊万种。图书馆文献收藏涉及各学科领域,尤以哲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语言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海洋学、机械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的文献更为系统,在东南亚研究和台湾研究的资料建设方面具有特色优势。馆内还拥有大量的古籍线装书、光盘、录音(像)带、缩微平片等资源,是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主要的成员馆之一,福建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科中心之一,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大学图书馆建立有馆际互借和出版物交换关系,教育部在本馆设有科技查新工作站 。 学术刊物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31年创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厦门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载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1994年以来,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均居全国综合类高校前列,先后被国内外多家核心期刊和数据库收录为刊源,多次被评为全国、华东地区、福建省的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中国期刊方阵”;2003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国家科技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奖”;2006年、2008年蝉联国家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08年荣获“首届福建省十佳期刊”。2009年在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三优”评比中被评为“编辑质量优秀期刊”。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09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选中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1年被评为“第2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1年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2011-2012)中 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厦门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的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2003年底首批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版)的数据,2009年该刊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总被引3122频次,复合影响因子1.692,位居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第7位。此外,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高校文科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01-2006年做的统计报告,该刊1998-2002年五年的平均摘转率,在全国文科学报中名列第一,2003-2005年三年的平均摘转率名列第四;其中2001年第二,2002年第一,2003年第二,2004年第五,2005年第三。先后被选为全国各种文科“核心期刊”和各种评估系统的来源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南京大学)等。在各类期刊评比中,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举办的四次全国文科学报评优中,都获得最高奖项;近年先后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福建省十佳期刊” 。
Xiamen University, located in Xiamen, Fujian province, is the first university in China founded by overseas Chinese. Before 1949, it was originally known as the University of Amoy. The university is one of many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directly administered by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1995 it was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the "211" Project for the state key construction; in 2000 it became one of China’s higher-level universities designated for the state key construction of the 985 Project. 厦门大学,位于福建省。厦门大学是第一个在中国由华侨创办的。在1949年之前,它最初被称为厦门大学。大学是许多综合性大学直接由中国教育部。在1995年,它被包含在列表的“211”国家重点建设项目;2000年,它成为中国的一个高级大学指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985工程”。
厦门大学英文简介:
Xiamen University, short for Xiamen University, was founded in 1921 by Mr. Chen Jiageng, a famous patriotic overseas Chinese leader. It is the first university founded by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It is one of the earliest universities in China to recruit graduate students. It is the first university in China to build an independent campus overseas, and is known as "the strongest in the South".
Xiamen University is known as "the most beautiful university in China". Its campus is located in a lake facing the sea, backed by Wanshi Botanical Garden, with Nanputuo Temple on one side and Baicheng Beach on the other.
It is across the sea from Gulangyu Island,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ts early buildings, including Qunxian Tower, Jiannan Tower, Furong Tower and Xiamen University Anthropology Museum, are the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in China.
厦门大学中文简介: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誉为“南方之强”。
厦门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学” ,校园衔山含湖、面朝大海,背靠万石植物园,一侧是南普陀寺,一侧是白城沙滩,与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隔海相望,包括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以及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在内的学校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厦大建设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一项;一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两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一项成果获中国专利金奖;
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3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3项。2017年,学校科研经费突破14亿元。
在2010年全球最著名的两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这份报告中,厦门大学科研实力位居国内所有科研机构第九名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显示,厦门大学位列中国十大科研机构的第六位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