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退稿

发布时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退稿

比较难。大学学报论文是比较难发的,因为学报其对文章和作者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且投稿审核的过程也很漫长。大学学报难发主要体现在其投稿过程,投稿需要漫长的等待,即是录用安排刊期出刊,之后也是漫长的等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拒稿率不高,只要投稿就有85%的希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退稿

其他刊物退稿的稿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不想再浪费力气审稿了,所以不接受这类投稿。

(2006年之前):(一)著作1、《A History of Chinese Entomology 》(英文译著)天则出版社,1990年。2、《中国近代昆虫学史》陕西科技出版社,1995年。3、《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年。4、 中国农业发展史 《农业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5、《中国近代农业改进史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6、《中国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7、《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中国图书文献出版社,2002年。8 、《传统与现实的对话——二十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西部农业开发史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3年。10、《二十世纪中国的昆虫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11、An Induced Techn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16th century 《Tradition and Change of Agriculture in East Asia》,p75-92, published by Korea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 2003。12、《论张謇科教兴农及倡导棉铁主义的实践》,中华工商联出版社出版《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13、《二十世纪中国的昆虫学》(合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14、China’s Entry into WTO and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Challenge and Strategy. WTO/DDA NEGOTIATION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REFORM. Published by Korean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 2004. September15、《万国鼎文集》(主编),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5年(二)论文1、《美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农业考古》1993年第1期。2、《中国近代昆虫学社团》,《中国科技史料》(2)。3、《台湾昆虫学研究及害虫防治事业的历史发展》,《中国农史》1994年第1期。4、《从美国农业的历史发展看持续农业的兴起》,《农业考古》1995年第1期。5、《观念的更新与农史学科的发展》,《农业考古》1995年第1期 。6、《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变化》,《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人民大学报刊复报告印资料中心《经济史》专题全文转载)。7、《关于农业规模经营的问题》,《中国科技导报》1995年第4期(被收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编的《中国科技文库》)。8、Review on Making of A Hinterland : state, society and economy in inlandNorth China 1853-1937,《Agricultural History》 1995(69):19、《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动力与条件》,《中国农史》1996年第1期。10、《从历史传统看中美生态农业的实践》,《生态经济》1996年第6期。11、《站办农场——农技服务产业化的新思路》,《中国科技导报》1997年。12、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Tai Lake Region of China,荷兰《Agriculture, Ecosystem and Enviornment》 97。13、《中美农业合作经济的发展比较》,《古今农业》1997年第4期。14、《条件与约束:资源、技术、制度与文化》,《中国农史》1998第1期 。15、《技术变化下的资源、环境与社会》,《古今农业》1998年第4期。16、《诱致性技术变迁——谈明清以来的中国农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17、《比较观中的中国国情分析及未来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战略》,《农业考古》1999年第1期 。18、American Crops in Asia Before Columbus Times Pre-Columbiana,1999 。19、《近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因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20、《农史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农史》2002年第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1、《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农史》2004年第1期。22、《试论政治因素及政府政策对中国现代昆虫学发展的影响》(合作), 《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23、诱致性技术与制度变迁 《中国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4、《花生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合作), 《中国农史》 2005年第1期。25、《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 2005年第2期。26、《中国杂交稻发展的经济、技术与社会学分析》(合作), 《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第3期。研究成果(2006年之后):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与崔峰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江苏传统制茶技术考证及价值探讨 《中国农史》2012年第4期(与刘馨秋合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29卷第3期(与李明合作)江苏禅茶文化遗产考证 《农业考古》2012年(5)229:234 (与刘馨秋合作)气象灾害对民国上海地区植棉业影响的比较分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2年(3) (与李义波合作)·民国时期长三角棉业组织研究 《中国农史》2012年(3)(与李义波合作)中国古代农学思想探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年(11)(与黄颖合作)东北人地关系变迁及其规律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2012(11) (与李琦珂合作)东北地区农业系统资源利用方式及其效益的历史变迁 《东北亚论坛》2012(4)(与李琦珂合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与如何保护 《中国农史》2012(2)(与李明合作)梁希“大林业思想”探析 《中国农史》 2012 (1)(与胡文亮合作)中国农业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 《农业考古》 2012(1)26:32《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农学卷)(万国鼎) 科学出版社 2011年第287-296页 (与陈少华合作)以国治水,以水知国 ---- 评大卫·艾伦·佩兹《国家工程》 《绿叶》2011年(12)万国鼎与中国田制史 《中国田制史》 商务印书馆 2011年 387-394长兴茶业历史发展概述 《农业考古》 2011(5) (与刘馨秋合作)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争论的几点思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6)(与姜萍合作)毛泽东“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思想探析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1(9)(与张月群合作)江苏省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中国农史》2011年(3)(与璐璐合作)农业遗产研究现状 《中华农业文化揽胜》 唐珂主编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1年《农业:文化与遗产》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1年《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1年《中国农业科技史》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1年《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11年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调查与实践探索 中国农史2011(1)(李明)刍议农业高校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的对策 中国农业教育2011(1)(胡燕)近代农民离村原因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1)(周应堂)《科学编年史》(编委)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0年12月《技术:历史与遗产》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0年 (主编)李约瑟与中国农史学家 《中国农史》2010(4)明清时期黄淮河防管理体系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3)(与卢勇合作)张謇“导淮”:中国近代水利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2) 98-105页 (与尹北直合作)转基因大豆技术发展动因探悉 《中国农学通报》2010(4)342-347页。(与姜萍合作)人文胜地,美食天堂------谈“四大名吃”之首的南京夫子庙小吃 台湾《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会讯》2010年 vol 16(1)《中国农业遗产研究丛书》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0年始《江苏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丛书》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0-李仪祉与江淮水利 《工程研究》2009(4)(与尹北直合作)The Origin and Production of Rice and Their Impacts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Rice, Life & Civilization. Korea. 2009 ·中国的农业遗产研究:进展与变化 《中国农史》2010(1)“无鸭不成席”----- “鸭都”何以成为南京的代名词?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丛书》《民以食为天·地方饮食文化》(二)(黄克武主编)2009 45-68页。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饮食原料生产的影响 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丛书》《饮食传播与文化交流》(蒲慕州主编)2009 125-160页。明清时期淮河水灾预防措施探析 《中国农史》2009(3)(与卢勇合作)《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2009年2期(与羌建合作)农民离村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3)(与周应堂合作)非理性群体行为中的个体理性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9(76-79)(与吴磊合作)中国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2009(5):245-249。(与夏如兵合作)李仪祉对中国传统堤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农学通报》2009(5):294-299页。(与尹北直合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三审由学报编辑部指定的专家组成,根据文章的内容类型来定,专家组成可能会有变化。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退稿

截至2015年1月,该校建有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心5个;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等3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云南省高校作物种质创新及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2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建有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高原山地牧业种质创新与养殖加工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还建有24个校级研究所(中心) 。 省部级科研平台科研平台名称主要负责人 所属学院批准部门 级别批准时间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云月 植保学院 教育部 部级 2002 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盛军 普洱茶学院 教育部 部级 2011 农业部云贵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朱有勇 植保学院 农业部 部级 2011 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 盛军 普洱茶学院 农业部 部级 2011 农业部云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郑毅 资环学院 农业部 部级 2011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云南陆良野外基地” 余建新 水院 国土资源部 部级 2011 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李本逊 农学院 省政府 省级 1985 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叶敏 植保学院 科技厅 省级 1993 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 高士争 动科院 科技厅 省级 1995 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 曾养志 动科院 科技厅 省级 2001 云南省香料研究中心 秦太峰 香料所 省政府 省级 2004 云南省特优畜牧产品精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葛长荣 食品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09 云南“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 张海翔 经管学院 省委宣传部 省级 2009 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盛军 普洱茶学院 云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10 云南省优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研究中心 杨生超 农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1 云南省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葛长荣 食品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1 云南省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谭学林 农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1 云南省滇台特色农业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黄毅 园林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2 云南省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实验室 余建新 水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2 云南省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文 俊 水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云南省反刍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毛华明 动科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程顺和院士工作站 覃鹏 农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官春云院士工作站 林良斌 农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盛军 省财政厅省教育厅 省级 201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张海翔 省科技厅、省教育厅 省级 2012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 校级 2013 云南省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 李元 资环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3 云南省蔬菜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朱海山 园林园艺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3 校级研究所(中心)序号平台名称所属学院主要负责人成立时间1 稻作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谭学林 1985 2 东方蜜蜂研究所 食品学院 和绍禹 1985 3 水利水电设计研究所 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龚爱民 1993 4 农村发展研究所 经济贸易学院 许玉贵 1993 5 农业教育研究所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刘福军 1994 6 花卉研究所 园林园艺学院 李枝林 1994 7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动物科学学院 苗永旺 1995 8 甘蔗研究所 甘蔗研究所 杨清辉李富生 1997 9 机械设计研究所 工程学院 阳厚森 1997 10 薯类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郭华春 2000 11 食用菌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李荣春 2000 12 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诸锡斌 2000 13 云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中心(中药材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杨生超 2001 14 生态环境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学院 李 元 2002 15 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学院 汤 利 2002 16 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 植保学院 谢世清 2003 17 水资源与节水灌溉重点实验室 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文 俊 2004 18 云南普洱茶研究院 龙润普洱茶学院 邵宛芳 2005 19 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建工学院 2006 20 农村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经管学院 袁国友 2009 21 国土资源科学工程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学院 2009 22 节能减排检测与研究工程中心 建工学院 2010 23 云南农业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工学院 2011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先后承担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务院综改办、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800多项,科研经费达亿元,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研究(CGIAR)杰出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奖励350余项,审定登记滇撒猪配套系、龙陵黄山羊、武定乌骨鸡、水稻、玉米、甘蔗、蔬菜、花卉、药用植物、牧草等动植物新品种(系)150余个。同时,学校立足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目标和“三农”发展需求,致力于重大科学问题理论创新、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产学研政企商相结合与农科教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机制创新,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其中,李铮友教授等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杂交粳稻“三系”配套,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创造了杂交粳稻单产千克的世界纪录;曾养志教授等潜心研究西双版纳微型猪近交系35年,繁育28世代,近交系数达,居国际领先水平;朱有勇院士团队的研究论文在《Nature》上作为封面文章全文发表,创建的作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冬季马铃薯无公害超高产技术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累计推广应用2亿余亩;盛军教授团队研发的生物多酚代谢免疫调节技术、普洱茶精深加工技术、生态种植技术,及研发的普洱茶珍、多酚云烟、辣木系列产品,为一批龙头企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ISSN 1004-390X)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农业大学主办。1986年创刊时为半年刊,1989年改为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研究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植物保护、土壤科学、园艺与食品科学、动物科学、农业生态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AJC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06》、《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CBA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CASD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D)、《万方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CPID)、《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第五版等数据库收录。《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经云南新闻出版局审批并同意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从2007年起增设社会科学部分。主要刊登哲学研究、社会学·管理学研究、政治学·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教育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文学·史学研究、科学技术史研究、图书与情报学研究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自2010年起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2011年6月,在由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研究会主办的评优活动中,《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获得“全国农业院校优秀社会科学学报”奖。 2013年10月,《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辑室在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评优中,荣获“优秀团队奖” 。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在剑川县、会泽县、马龙县创造性开展定点定人对口帮扶“3+3”校县联合行动,大力扶持当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先后挂钩扶贫寻甸县、姚安县,多形式为扶贫点办实事、解难事;在镇康县、泸水县全面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全力支援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在昭通、玉溪、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参与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大力推广以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覆膜种植、水改旱、集中育秧育苗为主的十大科技增粮措施;深入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与昆明、文山、德宏、迪庆、大理等10余个州(市),与天士力、苗乡三七等150多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学校努力办好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积极探索建立以大学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教科推一体化的科技服务新模式;依托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学院等优质培训资源,共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2万余人次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好投。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云南农业大学坐落在春城—云南省昆明市,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云南农业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审核严格,故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好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审稿

如果是从新到稿件变为复审,那就是说,你已经通过的编辑部的初审,正在内审专家手中审稿。中农大社科学报很重视内审专家的意见,如果复审意见好,那基本就恭喜了。

比较难。大学学报论文是比较难发的,因为学报其对文章和作者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且投稿审核的过程也很漫长。大学学报难发主要体现在其投稿过程,投稿需要漫长的等待,即是录用安排刊期出刊,之后也是漫长的等待。

我只知道一本农业科学,审稿是半个月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稿费

1. 中英文对照标题、中英文摘要(不超过300字)、关键词(不得少于3个)、中英文作者单位(单位名称、省市、邮码)、作者姓名、有效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2. 电子版文件请使用Word-2000编辑,文中图、表格和公式请用Office软件编辑。3. 基金项目及第一作者简介格式如下: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编号)4.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T7714-2005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实引方式在正文中标注,即在正文中用上角标标注参考文献序号,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相对应。不要使用作者年制标注参考文献,以避免造成标注混乱。

刊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 中国农业大学周期: 双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9-508XCN: 11-4084/S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月刊,公开发行)。于1996 年由原《北京农业大学学报》和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合刊而成。本刊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中位居第三;本刊2006年被评为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农村·农民·农业研究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研究哲学历史文学研究教育文化研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主编:李小云ISSN:1009-508XCN:11-4084/S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邮政编码:100083

额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具有薪资的,是额外的收入,是会直接打到工资卡中的,没有出现过拖欠现象的,此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