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流产对身体是有伤害的,但是伤害的程度,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体质比较好,流产以后身体很快就能恢复健康的。有的人身体比较弱,流产以后可能会出现炎症或者是下腹部不舒服的感觉,出现了月经不正常,或者是医生手术操作的时候,由于手术的不当,引起了子宫内膜的损伤,或者是宫腔的粘连。病人在流产以后,会出现月经不调或者月经量的减少,这时可能造成以后的不孕症,需要做宫腔镜检查。
卫生组织WHO,倡导流产后不使用药物和手术方式改善生殖系统,增加二次伤害,及并发症;通过食物为辅,生殖系统综合营养PWRH为主,增加体内雌激素、改善子宫血流情况,促进子宫腺体及血管增生,通过增加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数量等途径来改善子宫内膜、女性生殖系统以及流产后身体虚弱问题。
怀孕早期常用的人流方法主要有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
1、药物流产
顾名思义,用吃药的方法终止妊娠。常用的药物有两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
妊娠过程需要孕激素的支持才能顺利进行,而米非司酮有对抗孕激素的作用。如果孕激素缺乏就可能导致流产,使胚胎从子宫壁上剥离。而米索前列醇则可以促进子宫的收缩,使胚胎排出体外,这就是药流的全过程。
2、手术流产
主要通过吸刮术和钳刮术的方法结束妊娠。如果胚胎较大,骨骼已形成,则需要进行钳刮术,先把大块组织钳夹出来,然后刮宫。
真的有无痛微创人流吗?
人流在开始的时候,是通过负压吸引胚胎和胎盘,往往不是很痛。接下来是 刮 宫 腔,这种 刮在接近尾声,也就是靠近子宫肌层时,会引发一种从腰骶一直蹿向心脑的剧痛,让手术中的女性忍不住大声叫出来。
无痛微创人流手术中所谓的无痛,只不过是用了麻醉。在麻醉药性过了以后,还是会感受到疼痛的。
其次,没有微创之说。刮宫吸净残留物时,是肯定要用刮勺,而刮勺对子宫的伤害是存在的。
在人流手术中,妇科医生怕的就是子宫穿孔和人流不全。如果人流不全就需要再次刮宫,而子宫穿孔则可能发生大出血,危及生命!
PWRH修复人工流产后子宫内膜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PWRH对人工流产后子宫内膜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实施人工流产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术后立即给予PWRH常规用量口服,对照组给予(淀粉片)1片口服1次/d。观察2组情况;B超检查2组子宫内膜厚度、术后并发症;免疫组化法测定2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观察组在术后月经出现持续时间、出血量月经出现时间及量、子宫内膜厚度、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 0.05);治疗后观察组v EGF, bFGF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子宫内膜MVD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强(p均< 0、05)。
结论PWRH能有效恢复月经周期,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及防止并发症,并可以增强VEGF、bFGF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提高子宫内膜MVD,使子宫内膜得到有效修复。
反复多次人流引起的并发症
不管是药物流产还是手术流产对身体都有伤害,反复多次人流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1. 导致不孕
多次人流可能会导致女性不孕。有些女性一次人流就会导致继发性不孕,另一些女性因为多次人流导致子宫内膜过薄而无法受孕。
2. 月经不调
月经是子宫内膜脱落形成的,多次反复人流易使子宫内膜受损,甚至导致功能层无法重新生长,终导致月经量减少、闭经等月经不调的情况出现。
3. 易引发生殖道感染
人流后,女性身体抵抗力会下降,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这时细菌往往会顺着阴道向上逆行,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炎症、输卵管炎等生殖道炎症。如果没有及早治疗,还会引起输卵管积水、输卵管阻塞等疾病。
4. 宫外孕的几率增加
人工流产后,如果再次妊娠,宫外孕的风险会明显增加。流产后容易引起输卵管炎症,造成输卵管不通畅或阻塞,更容易导致宫外孕的发生。
卫生组织提出了多项产后营养成分和指标配比。PWRH产后补剂,保护女性生殖健康,率先通过PNRWHO国际标准
PWRH修复标准
1、补充孕产流失营养百分之18-20
2、排恶露,清理残淤营养百分之13-15
3、宫体内膜、产道损伤修护百分之21-23
4、恢复生殖弹性营养、皮层松弛的营养百分之17-19
5、盆肌底产后修护,腹直肌分离松弛修护百分之12-15
6、血红素铁、锌、钙的补充百分之10-12
7、控乳腺炎、生殖炎症百分之12-15
8、母乳营养百分之9-11
9、子宫粘连修复百分之15-18
10、子宫瘢痕修复百分之13-17
怎样降低人流带来的伤害?
非正常人为术后导致孕囊从身体中剥离出来,强制终止生殖系统的正常代谢,比正常的分娩损伤大的多,流产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怀孕不仅是子宫的事情,他关联着卵巢、肾脏、脾脏等等脏器相互协调的日程发生巨大的变化。会使我们的身体多个脏器脏器处于失调的状态,而正常分娩会使,相关联的身体系统达到自然的有条理的归位。所以气血的调整实际上是各脏器综合恢复和归位的调整,
卫生组织WHO发现人体需要大量供给含有21项血液原料PWRH产后专用细胞营养,更快更稳的补充血液原料,保证红细胞生成所需的蛋白质、血红素、铜、叶酸、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血液营养充足。用于新红细胞的健康生成,防止红细胞的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加速红细胞生长,促使血量充沛。通畅血液运输使其良性循环。
人流后吃什么恢 复 快:
"小产之上十倍于大产"。从医学角度来说,做一次人工流产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远比正常分娩要大得多。因此,流产后恢复营养应当引起重视。小产及产后机体受损,体内的营养流失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手术对子宫内壁的破损。现代女性面临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流产后在短时间内要求快速恢复。女性流产后传统补充营养方法常见为鸡汤、鱼汤等食补方式,取材简单,进补有一定的盲目性,见效慢。
2016年2月英国妇产科医师学院(RCOG)和英国妇科内镜学会(BSGE)联合发布了《术后营养管理指南》。2017年国内发布了专家共识《中国子宫内膜营养修复共识》。在欧美国家,术后使用PWRH 配比专业新型营养,(燕窝提取物、阿胶小分子肽、血红铁素、雪莲提取物、弹性蛋白)加速修复机体,增强体能促进。修复子宫内膜,促进粘膜再生。
人流后注意事项
1. 选择正确的避孕方法
选择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因此选择有效、正确的避孕方法才重要。
2. 把握流产佳时间
女性做人流的佳时间是在怀孕后45~60天之间。因为此时孕囊较小,做人流的风险较低,且成功率较高。
3. 接受正规手术
如果万不得已要做人流,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手术,千万不要为了省钱或面子问题而私自购药自行堕胎,更不能到无证无照的黑诊所去做人流,不但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而且易引发炎症。
4. 注意卫生
刚做完人流术后,子宫口还没有完全闭合,子宫内膜也有一个修复的过程。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要做好外清洁工作,所用的卫生巾等用品要勤洗勤换,术后半月内不要坐浴,以免脏水进入,引起感染。
此外,人流术后要避免过早同 房,以免引起急性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
5. 注意休息
人流后应注意休息,半月内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下冷水劳动。lz
《长期放置TCu220C宫内节育器子宫内膜形态计量学研究》:随机选择放置TCu220CIUD5~12年的妇女100例为IUD组……压迹外1cm处子宫内膜基本正常,所见病变皆局限于压迹处,炎症各例皆有,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深度为0.91~1.20mm。有内膜萎缩的病例,放置IUD≥5年、<10年者有25%,范围0.81mm2;10~12年者有71%,范围1.50mm2。有内膜纤维化的病例,≥5年、<10年者有18%,范围1.87mm2;10~12年者全部有纤维化,范围2.04mm2。IUD组皆未见过度增生及恶变。放置10~12年者皆有出血坏死……放置10年后内膜有出血坏死及纤维化《宫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中的应用》:1例宫内金属节育器嵌顿2/3肌层并锈蚀,残留 cm断裂物未完全取出《宫内节育器所致的膀胱穿孔》:宫内节育器(IUD)在宫颈上部或宫颈内口完全或部分的穿破子宫前壁后,少数情况下继续向前穿破膀胱,这种少有的并发症通常未能早期诊断。《应用宫腔镜诊断和处理难以取出的宫内节育器》:35例中有27例病人的宫内节育器或其碎片在宫腔内(其中1例不锈钢节育器恰套在粘膜下肌瘤蒂部、1例的节育器完全碎裂、1例断裂的T 形节育器横臂断段大部嵌入宫壁),8例未见宫内节育器(其中4例剖腹取出,另4例估计脱落而未作处理)。27例中,19例在宫腔镜直视下用蟹爪钳取出;2例用微钩取出;6例用长弯血管钳取出《女性节育术严重感染休克6例》:锦州地区1973~1978年间,节育手术中发生严重感染休克6例,死亡4例,治愈2例。其中上环子宫穿孔1例,取环子宫穿孔1例(死亡),取环子宫穿孔及同时肠管损伤2例(死亡1例),静水囊中期引产失败并发感染休克2例(均死亡)。 《宫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中的应用》:1例宫内金属节育器嵌顿2/3肌层并锈蚀,残留 cm断裂物未完全取出《宫内节育器所致的膀胱穿孔》:宫内节育器(IUD)在宫颈上部或宫颈内口完全或部分的穿破子宫前壁后,少数情况下继续向前穿破膀胱,这种少有的并发症通常未能早期诊断。《B超诊断双宫腔带环怀孕1例 》患者在此次怀孕之前已有三次带环怀孕史.患者自述第一次是两年前带的“O”型环,怀孕后认为该型环不可靠而改带“T”型环,后又两次带环怀孕,现仍带“T”型环.该患因担心带环怀孕而经常检查避孕器情况.且每次均未发现异常。《避孕环游入直肠子宫窝内的一例处理报告》:于76年2月发现带环怀孕在某医院作人工流产并取环。但在做完人工流产后取环未能成功,3月4日到某院就诊。透视见:环在盆腔。《24例带宫内节育环并发宫外孕的临床分析》: Hallat等报道:由1953年至1975年在带器妇女中的异位妊娠发生率为%,其中1974年至1975年大量推广节育器的17个月中,发生率上升至%。近年来还有文献报道认为,宫外孕发生率的增高,可能与宫内节育器的广泛使用有关。众所周知,宫外孕起病急,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危及生命。所以,在计划生育继续深入开展的今天,对宫内节育器合并宫外孕要有高度的警惕。本文就我院近年来住院治疗的24例带宫内节育环合并宫外孕病例讨论如下。 《吉妮节育环异位于回肠一例》:讨论:IUD异位多因操作不当动作粗暴用力过度造成子宫穿孔,节育器由穿孔处进入腹腔,也有因放置位置不正确,损伤子宫肌壁,特别是吉妮IUD,结构主要由6个进口高纯度长5mm 、直径铜套组成串联在一根非生物降解的聚丙烯丝线上,铜套表面积为330mill,手术线的一端有一个起固定作用的环状小结。放置时轻推推杆将线结固定于子宫底肌层,如果放置时线结穿透子宫肌层,由于子宫的收缩作用渐是节育器进入腹腔《爱母牌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术后第一日未感特殊不适,第二日感恶心欲吐食欲下降,未行特殊处理;第三日自觉腰痛,下腹坠胀,伴尿频、脸微肿,自以为尿路感染,在家自服抗感染等药物,未见明显好转;第四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且出现大小便不能自解,面部明显浮肿,头晕不能站立,急送入院……二是与铜中毒有关,其主要表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寒战、溶血性贫血、黄疸、血蛋白尿和重度肌痛等《宫内节育器致子宫穿孔1例》: 女 ,45岁。因下腹疼痛、坠胀、腰酸半年余。弯腰或蹲坐时有针刺样的疼痛感《用猪和狗研究宫内节育器导致子宫穿孔的机理》:(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宫内节育器(IUD_s)已应用多年并已得到广泛的接受。近年来有些关于IUD_s副作用的报道,但IUD_s引起的子宫穿孔似乎与这些副作用无关。因IUD_s应用广泛,作者认为有必要探讨其导致子宫穿孔的机理。实验用重约120kg的健康母猪5只和约30kg的健康狗9只。在全麻下开腹,放入宫内节育器。《节育器断裂致子宫穿孔1例》: 患者32岁,因置宫内节育器8年,月经紊乱3个多月,腰骶部疼痛10多天,取器失败1天于2005年3月9日入院。……10多天前感腰骶部胀痛,难以忍受,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这是我找到的几篇关于上环、取环的论文。你可以上CNKI搜一下。
流产对身体有什么伤害?流产后对子宫有伤害,如果你休息不好,以后会腰酸背痛的,所以说女人尽量保护好自己
1.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考什么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内容包括“ 基础知识 ”、“ 相关专业知识 ”、“ 专业知识 ”、“ 专业实践能力 ” 4个科目。考试成绩采取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也就是说你需要在连续两年内通过同一个专业的四个考试科目,即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四个科目,每一科目考试时间为一个半小时90分钟。合格分数为六十分。
如果你是第一次参加考试或者上一年参加了考试但一个科目都没有通过,那么需要考全部四个科目,而如果你上一年已经考过且通过了部分科目,那么今年就只需要考上一年未通过的科目。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不仅需要的是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能力。针对理论知识,我们可以借助上学吧妇产科主治等软件,多做上面的真题,把知识点琢磨透,顺利通过考试。
2. 什么条件可报妇产科高级职称
副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 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妇产科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妇产科学、生殖生理、生殖内分泌、妇科肿瘤、计划生育);熟悉与妇产科有关的药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掌握妊娠、分娩期并发症处理、难产的诊断处理、妇产科与计划生育各种手术的技能;了解妇产科特殊手术,如显微外科、内窥镜手术等有关理论知识。 (二) 相关理论知识 1、基本掌握内科、外科、内分泌、麻醉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掌握与妇产科专业有关的各项临床生化检验、影像诊断(超声、放射)、细胞学诊断、放射免疫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3、熟悉与妇产科专业密切相关学科,如遗传学、免疫学、医学统计学等的理论知识。 (三) 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 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妇产科临床工作(包括门诊、病房)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独立抢救妇产科危重病患者(如:大出血、重症感染、宫外孕、DIC、子痫、产科合并症与并发症、新生窒息、妇科肿瘤、子宫穿孔等),独立解决较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较复杂疑难的妇产科疾病诊治或手术。 担任妇产科主治医师期间,至少在病房工作3年,承担妇产科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妇产科较大手术,如子宫全切术、 *** 手术、剖宫产术(包括腹膜外)、臀位牵引、产钳、引产及困难的计划生育手术等至少250台次。根据条件可分别掌握腹腔镜或宫腔镜、关膜腔穿刺、绒毛取样等。技术操作熟练,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好,医疗技术达到当地先进水平。 (二) 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三) 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 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了解妇产科某个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二) 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妇产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三) 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 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在妇产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妇产科危重病人,能解决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及重大手术问题;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能完成并指导本专业各种复杂手术,操作熟练、效果良好。在从事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诊治妇产科疑难重症病人不少于750例,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 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三) 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及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3.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试题哪里有,有哪些考试内容
参加妇产来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人自员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报名时提交相应专业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因工作岗位变动,需报考现岗位专业类别的人员,其从事现岗位专业工作时间须满两年。考试共分“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
4. 护理专业毕业生可以考妇产科研究生吗
护理学的怎么可以考妇产科研究生呢 护理学毕业的连执业医师都没资格考的。必须是临床的才能考 但是现在也有护理学研究生了 你可以考这个专业的大部分院校可以接受有二年工作经验的大专生报研,但是重点大学门槛高不收大专生考验的
5. 妇产科学专业职称考试--中级主治医师,专业代码330,考生考试用书是哪种啊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及习题集 妇产科学》,(中级)适用于参加2012年妇产科学专业职称考试--中级主治医师的考生,专业代码330。书中详尽介绍了妇产科学专业主治医师应掌握的知识内容,需要提请注意的是,为了准确把握各个科目的考试范围,请务必结合考试大纲进行复习。本书适合于考生全面复习之用,全书内容包括大纲阐释、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大纲阐释紧扣考试大纲,以大纲的单元、细目、要点要求的知识点编写,便于全面掌握考点内容。同步练习是针对各单元或部分内容,结合考试命题特点,配套编写的经典试题,并给出参考答案,有利于考生复习巩固知识内容和检测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考试大纲已不考X型题,但为了加强同步训练和巩固知识点,还是保留了该类型题目,供考生复习参考之用。
6. 如何选择主管护师专业科目,是内科、外科还是妇产科,哪门比较好考呢
全部都要考 升主管护师的考试是全部都要考的,而且他不是一科一科分开来考,考试科目分为四科:基础知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专业
7. 主管护师考试都考哪些内容
中级主管护师考试科目: 护理学专业(中级)包括: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六个亚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考核内容相同;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按能力根据报考亚专业的不同,所考核的内容不同。其中护理学专业(368)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所要考察的内容间大纲中标注"*"部分。 专业实践能力主要考核考生的实践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考生应全面复习相关学科内容。 护理学专业(中级)考试科目与内容对应关系见表一、二,详细内容请参见考试大纲。
8. 广东省2015妇产科主治医师报名需要什么资料
你好 一、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范围 (一)适用人员范围:经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妇产科学专业工作的人员。你好 一、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范围 (一)适用人员范围:经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妇产科学专业工作的人员。 (二)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共分“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均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考试。 二、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取得方式 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凡列入全国考试的专业,不再进行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和评审,不再组织初、中级卫生技术系列的专业考试。 三、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证书管理 参加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者,由人事局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 (二)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共分“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均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考试。 二、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取得方式 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凡列入全国考试的专业,不再进行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和评审,不再组织初、中级卫生技术系列的专业考试。 三、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证书管理 参加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者,由人事局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卫生部用印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局吊销其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局收回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2年内不得参加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 (一)伪造学历或专业技术工作资历证明; (二)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 (三)国务院卫生、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考试大纲 返回顶部↑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一般会在考试前一个年度的12月份至考试当年的1月份左右公布。 凡符合卫生部、人事部印发的《临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人发[2000]462号)中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和专业类别的考试。 妇产科学专业: 1、参加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3)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 (4)已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机构的医师须取得该培训合格证书。 2、参加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上述所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医学中专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7年。 (2)取得医学大专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6年。 (3)取得医学本科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4年。 (4)取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从事医师工作满2年。 (5)取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参加妇产科学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 (1)医疗事故责任者未满3年。 (2)医疗差错责任者未满1年。 (3)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 (4)伪造学历或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未满2年。 (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参加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报名时提交相应专业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因工作岗位变动,需报考现岗位专业类别的人员,其从事现岗位专业工作时间须满两年。 报名条件中学历或学位的规定,是指国家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正规院校毕业学历或学位。工作年限计算的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的当年年底,报名参加2014年度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的人员,其学历取得日期和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均截止2013年12月31日。 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不受单位性质和户籍的限制,均可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工作选择报考专业类别参加考试。 有关说明: 1、报名人员必须在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妇产科学工作的人员; 2、报名参加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人员,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学历;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取得上述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年限计算截止到考试报名年度的当年年底。 所学专业须与报考专业对口(或相近),例如学药学类专业的,只可报考药学类资格,不可报考护理类资格,如此类推。 3、《暂行规定》所规定的有医疗事故责任者等情况不得参加考试。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在12月份-次年初1月份。 201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网上报名时间为2014年1月8日至2014年1月25日,现场确认时间为2014年1月9日至1月28日,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确认时间。 一、网上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2月份,具体事宜可咨询报名所在地考点办公室。 2014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为:2014年1月8日至2014年1月25日。 网上报名步骤: 步骤1、考生在中国卫生人才网上查看报名声明,阅读并同意后点击进入报名流程。 步骤2、查看报名流程:了解报名顺序及注意事项后点击开始报名,进入报名页面。 步骤3、进入网报系统,注册并填写网上报名申报表。考生可以在12月报名后,凭借“个人证件编号”及个人密码,登录网站查询、修改个人报名信息。填报个人报名信息。考生确认、保存报名信息后,系统提示“报名成功”。 步骤4、考生确认填报信息无误后,可以打印《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申请表》。 二、现场确认时间 现场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12月底-次年初1月份,具体以考点通知为准。 2014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现场确认时间为:2014年1月9日至1月28日,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确认时间。 考生持所打印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申请表》,按照所在考点的具体要求,进行现场报名及资格审核。申报表盖章:考生应携带申报表至所在单位或档案存放单位审查盖章。提交书面报名材料(如身份证、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等),并确认个人报名信息签字,交费。 现场审核确认所需证件及有关材料:(以当地报名通知为准) 1、《2014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申报表》一份(A4规格); 2、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3、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 4、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聘书原件或聘用证明原件; 5、相关准入资格证书原件; 6、工作岗位变动的报考人员须提交转入现岗位的有关证明; 7、已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者,须提交以往考试成绩单或准考证原件、复印件。 注意事项:考生在确认单上签字后,不得再对报名信息进行修改。凡未按期到所选考点或其下设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并缴费者,视为自动放弃本次考试。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9.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内容
共包括“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4个科目,各科目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4个科目的考试(各科目合格标准均为60分),方可取得该专业资格证书
孔子教育思想论文【1】
摘 要:在东方的教育发展史上,孔子是不可不提及到的人物,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我们产生影响。
解读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教育具有启发和教育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孔子 《论语》因材施教仁 教学思想 启示
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这些思想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孔子的教育思想从多方位的分析和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了解他的思想,对于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据记载,孔子门生三千,而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教育沿袭着“学在官府”的传统,教育被贵族子弟垄断,平民子弟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
之所以有这么多学生,是因为孔子首次提出“由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无论贫贱之人,还是富贵之人,都有接受的权利。
孔子说:“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束修”是一条腊肉干,是当时贽见老师的礼物,只要有愿行束修之礼的,也就是愿意在孔子门下接受教育的,孔子是不会拒绝的。
这并非孔子受他的礼,而愿意教他学习,只是“束�”是当时人们都能承担的,任何人均可到他们下接受学习。
这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故事跟能说明孔子对待受教育者资格的要求。
有一个名为互乡的地方,此地之人不善,难与言。
互乡一童子求见孔子而孔子接受了,门人非常疑惑,孔子解释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这就是说,只要一个人肯进取,不管其曾经怎样,只要现在能洁身自爱,以求获得教育机会,我们就不可以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
充分说明了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
二、教育方法,内容和目标
1.教育方法
在孔子的教学思想中,“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是教育的基本方法。
因材施教,根据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孔子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论语子路》)这就体现了孔子对学生的了解。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雍也》第21章)意思是教学上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教授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
此举虽无“因材施教”四字,但在朱熹的《四书集注》中“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充分说明孔子教人,因材施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意指:一个人不到他倾全力去尝试了解事理,但却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启示他的。
不到他尽全力想要表达其内心的想法,却想不到合适言词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开导他的。
如果告诉他一个角落是这样的,他还不能推悟出其它三个角落也是一样的,那我就不会再多说什么了。
句中一“启”一“发”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这个方法对当代教育具有启示的作用。
2.教育内容
孔子教育内容:“孔子教学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道德教育内容:仁与礼、孝悌、忠信。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意指:人心若没有了仁,把礼来如何运用,人心若没有了仁,把乐来如何运用。说明仁礼在教学的重要。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意指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
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
这是孝悌充分体现。
子曰:“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意指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
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强调忠信在教育上重要性。
他向学生讲授“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儒学思想中教学内容后又增加“六艺”,包括为礼、乐、射、御、书、数。
包含了道德修养、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和训练。
孔子教学不以书本为学习全部资料,而是在书本学习同时,在生活中也同时学习。
这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3.教育目标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意指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
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人学习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而在培养目标上,孔子注重“举贤才”为国家培养人才也是孔子教育的目标。
“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与孔子的举贤才是一致的,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孔子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
孔子告诫学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论语・里仁》),孔子推荐学生担当政治事务,在举荐人才时有原则,首先,学习不优异,不可做官:其次,要在国家政治开明时才可做官,否则宁可隐退。
所以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只有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和“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才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孔子教育思想对历史的贡献,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展了教育对象;“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重视文化的传承,对教材进行建设,为后世儒家奠定了进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更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思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通过他自己证明了这一说法,对教育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思想,从而选择适合学生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从而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教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文献:
[1] 朱熹(宋).《论语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
[2] 刘嘉铭.《教育公共基础笔试》[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论文期刊:
[3] 曲红艳.《孔子教育思想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21期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2】
[摘要]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他的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我针对孔子著名的“有教无类”、 “乐学”、 “因材施教”以及一些比较具有参考价值的教育思想进行浅析。
[关键词]孔子“有教无类”“乐学”“因材施教”“变通”
正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只靠政令、刑律去治理国家,百姓只能被动地去遵纪守法,而不能够有廉耻之心,不懂得为什么要自觉地去遵纪守法,是不能够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的。
如果用教育的'方法去教育人民,使人民能够用礼法去约束自己,懂得言行的规范,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那么国家就能够得到治理,孔子认为政令、刑律都不如教育更加有效,因而孔子一生开私塾,广收弟子三千,有才能者就有七十二人,因而孔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发展,他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我在这里仅仅就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点进行分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
又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
这在当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仅仅是王孙贵族,普通人的子女也可以接受教育,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孔子认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他认为人的素质都是一样的,只因为环境与教育的不同,才使人有了差别,尽管当时孔子已被人尊为圣人,但他始终强调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人,是学而后知的。
由此可见,他认为任何人只要受到教育都可以成为圣人,他强调学而后知,不仅是谦虚,也是他的信念。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后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了他的主张,在他的弟子中就有各式各样的人,既有贵族,也有被称为鄙人的下层人士,也有像颜渊那样的贫穷的人。
孔子教导学生要注重提高道德素质,也提倡老师要讲究职业道德。
从以上可以看出,孔子把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如果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只懂搞教育,而不懂道德要求,那么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一个有很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却助纣为虐,为战争贩子研制杀人武器;一个掌握有高超印刷技术的科研人员却研究和大量印刷假币,严重干扰和威胁国家经济,这样的人于百姓、于国家、于社会有何益呢?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有许多有识之士已开始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点是道德教育。
在学习态度方面,孔子推崇的是使学生“乐学”。
《论语》的第一句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要使学生愿意学习和乐意学习,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只有把学习当作乐趣,迷上了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还对别人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从这些议论可以看出孔子本人就是非常乐于学习的人,正因为把学习当作乐趣,才能学得进,学得好,成为博学多识的人,所以孔子认为要想使学生学好,首先要让学生“乐学”。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他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在教学中 "因材施教"。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见《论语·先进》)这个故事就是比较典型的因材施教的例子。
如上面所说,孔子的学生之所以各有所长,也正是他因材施教的结果。
孔子能熟练运用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想弄明白而不能弄明白的时候,不去点拨;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清楚时,不去启发。
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孔子的教育方法灵活多变,有诸多辉煌创造: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千古流传,至今仍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除了以上关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贡献以外,孔子还难能可贵地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
他现身说法地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年龄阶段的限制。
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不仅成为千百年来鼓舞中国广大知识分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光辉榜样,而且在当代被进一步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最有价值、最富于创造性的教育理念——终身教育思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其创新、创造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目前我们还有相当部分教师还没有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扭转。
哲学告诉我们:变,才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变就不能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论语》
[2]《论语名言解析》
[3]讨论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广西教育》
[4]语文课程改革应当反思的几个问题 《语文建设》
孔子关于仁的论文
从“仁”与“礼”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凡君子所行就是“仁”,即使在当下不符合“礼”,但从长远看来还是符合“仁”的标准的;而小人就必须用“礼”来约束,使之行为不违背“仁”。以“仁”、“礼”关系作为标准,孔子从道德上把人分为君子与小人,从智力上把人分为上智、中人及下智。下面是我整理的孔子关于仁的论文,欢迎来参考!
关键词:“仁”;“礼”;划分
对于孔子思想中“仁”与“礼”的关系,一般认为二者是意识和实践的关系,“仁”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和追求的最高目标,“礼”是价值标准和外在要求,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可以说“仁”就是内化的“礼”,“礼”就是外化的“仁”,“仁”是内圣的基础,“礼”是外王的条件,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成就内圣外王的圣贤。但是,在《宪问》中有记录,“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可以看出,孔子对于管仲是肯定的,说管仲的行为是符合“仁”的标准的;而在《八佾》中,“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在这一句中,明显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管仲不符合“礼”的规定性的。由此可见,管仲这个人在孔子那里,用孔子的“仁”和“礼”的标准去衡量,是只符合“仁”而不符合“礼”的。一般的对于“仁”与“礼”的关系的认识,是认为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也就是说,具有“仁”的品质的人,他们的行为也必然合乎“礼”的规定,反之,在行为上能遵守“礼”的人,也肯定就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仁”的境界。但是孔子却认为管仲达到了“仁”却不符合“礼”,这与一般的对于孔子“仁”和“礼”关系的认识是相矛盾的。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仁”与“礼”并没有内在的一致性。那么这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君子是一刻也不会离开“仁”的,君子之所以叫做君子就是因为他们符合“仁”的标准。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如果一个人是君子,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就是符合“仁”的标准的,即使在当下不符合“礼”的要求,从长远看来,还是符合大众利益的,还是可以归于“仁”的。就像《宪问》里说,“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管仲未死,有利于天下民众,便是大节,为公子纠而死,只是小信小节,小节要服从大节。顾炎武在《曰知录》中说:“略其不死子纠之罪,而取其一匡、九合之功,盖权衡于大小之间而以天下为心也。”可见,即使管仲的做法不符合“礼”的要求,他依然是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在《伯泰》中有记载:“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颜渊》中也说:“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无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见,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说,他们本身不能达到“仁”的境界,所以他们的行为必须有一定的规定性以保证其不会破坏“仁”,这个规定性就是“礼”。“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宪问》)“礼”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一种工具,是维护一种秩序或者达到“仁”这样一种状态的必要手段。
可见,“仁”与“礼”的区别并不在于一个是“意识”一个是“实践”,而是对于不同等级的人要达到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不同规定性。是孔子对人的不同划分导致了“仁”与“礼”这两个概念的差别。简而言之,孔子认为能达到“仁”的境界,并且其行为不违背“仁”,不违背民众利益的人是“君子”;而不能达到“仁”的境界,并且其行为必须依靠“礼”来约束才能不违背“仁”的要求的人是小人或者愚人,也可以说是一般民众。根据这个标准,从道德上,孔子把人划分为君子与小人;从智力上,把人划分为上智,中人与下智。
孔子所说的君子始终是不违“仁”的,而小人却在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程度上违反了“仁”。一、在对待“天”、“道”、“命”的态度上,“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君子有所畏,所以他们在行事的时候,必然是以不违背“天命”、“大人”或者“圣人之言”为前提,或者说是出发点的。而他们行事的目的也是有利于这些他们所敬畏的事物的。而小人则无所畏惧,他们没有任何敬畏,所以在行事中只依据自己的好恶来行动,所以行事的结果往往造成许多不利的结果或者影响。“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所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子路》)可见,君子通常在“大道”上有所担当,而小人却在小事上计较。
二、在对待义利的关系上,“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始终把“德”和“义”摆在首位,并不以自己的私利为目的,心怀天下,为人民着想,所以能凡事皆以“仁”为出发点,小人却正好相反,如果没有一定的礼数来加以约束,他们就会没有任何顾忌的去追求私利。
三、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君子在与人交往中,注重整体的利益以及团结,可以为了整体而牺牲自我。小人只会为了一己的私利而勾结在一起,当整体失去价值的时候,小人们便会分散开来。这种现象也就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而“礼”恰恰是要把大家约束在一个维度之内,使得人们不能随意的破坏一种和谐或者说秩序。破坏整体利益的就是只顾一己私利的小人,也可以说,“礼”就是用来规范小人的行为的。
四、在对待困难的态度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君子面对困难毫不退避,敢于直面问题,并且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与信念,不像小人一样整天为了困难而哀愁,消极。君子解决问题依靠自己,不依赖于别人,也不会为了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而危害别人的利益。小人就正好相反了。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小人往往会借助别人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的,有时甚至是使用损人利己的方式。
正因为君子在各个方面,无论是行为还是信念都坚持大众为先,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所以君子的行为从始自终都不会离开“仁”,也就是说,君子的行为就代表了“仁”。小人作为与君子相对的一群人,他们凡事以自己为先,这样就容易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更有甚者会祸国殃民,所以对于这类人,要制定一套“礼”来约束他们的行为,规定他们该做什么,要如何做。这样才不会危害人民的利益与统治的秩序。
在智力上,孔子把人划分为三个等级:上智、中人和下智。“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在这里,孔子说的“上”指的就是他的道德理想、政治理想等等。对于中人以下智力的人,不必对他说太多高深的,他所不能够理解的话语,即使告诉他,他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行事,如何帮助实现“上”,只需要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要如何去做就可以了。这样形成的规定性就变成了“礼”,中人以下的人只要遵守“礼”就不会违背“仁”。对于中人以上的人,他们的智力可以领悟到孔子所说的“上”所容纳的广泛内涵,并且能够自觉的为实现“上”而作出努力。他们会思考什么于“上”是有益的,什么于“上”是有害的,能够自觉的趋利避害。所以他们的行为就不会违背“上”,也就不需要“礼”的约束。因为“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阳货》),所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
可见,孔子理想中的人是君子,是上智之人,因为只有他们能实现孔子的理想与信仰。但对于小人和下智之人,孔子也没有放弃,依靠“礼”来约束他们,依靠“教”来化育他们,期望他们能够配合君子和上智之人来实现自己的追求。
关于孔子思想的研究论文
对于孔子思想,大家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关于孔子思想的研究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论文摘要: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以约驭博、寓教于乐等,分析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方法有重要启示。
论文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育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非常重视教育,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因素,因此至今仍有不朽的生命力,它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极大的教益和启示。
1 倡导“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与全面教育相结合
孔子,作为我国第一所私学的开创者,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提倡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在招收弟子时,不重身份,不看财产多少,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弟子很多,各个社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还有父子二人同学于孔子的,如颜回、曾参等。孔子的这种思想观点,奠定了后世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开历史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学生在资质、性格、才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就无法达到统一要实现的目标。孔子将因材施教与全面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这一矛盾。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的资质较鲁纯,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已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这样,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做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就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
“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孔子本人并没有直接提出,是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但孔子的教学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他始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各方面才能的人。孔之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与他对学生有深刻、准确、全面的了解是分不开的。孔子十分注意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方式,观察了解学生,他非常熟悉学生的特点,能够用精辟的语言相当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如:“由也果”(认为子路果敢),“赐也达”(子贡为人豁达、大度),“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柴也愚”(高柴较迟钝),“参也鲁”(曾参较耿直),“师也辟”(子张较偏激),等等。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孔子心里也都有数。并且他还把学生的性格特征分为三种类型:“狂者”、“中行”、“狷者”,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即人有偏激、拘谨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三种不同性格。
再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共西华曰:“由也问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样的问题,由于询问者的情况不同,孔子的答复也不同,“一进之,一退之,所以约之于义理之中,而使之无过不及之患也”。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所以在他们问仁、问礼、问政、问孝的时候,孔子的回答往往是深浅难易、繁简详略各不相同。
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孔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论语述而》篇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史记孔子世家》也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子弟”。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同样学习文行忠信、诗书礼乐,程度不同,能力也各异。有的“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有的“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之宰”;有的“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同样是身通大艺者,也各有特长,“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我们从孔子运用“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经验中,可以受到两点启发:第一,教育和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第二,既要坚持共同目标和统一标准,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避免一刀切。
2 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谈到“启发式教学”,许多人都会想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产婆术”著称的启发教育,但事实上,孔子不仅一贯坚持启发式教育,而且“启发”这个名称本身也是由孔子所创造的。孔子所创造的启发式教学其内涵要比苏格拉底更丰富、更为深刻。我们不妨将之称之为“产婆术”的苏格拉底启发式对话与孔子的启发教学作一下比较。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都苏问,欧答)问:“虚伪应归于那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偷盗、欺、奴役等应归于那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坏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答:“不能。”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朋友。”苏问:“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自己的士兵说援兵马上就到,从而鼓舞了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呢?”答:“应该算是正义的。”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了下去,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答:“应属于正义类。”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吗?”答:“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结论。
下面再看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照宋人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未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明白时的矛盾心理。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启发思路,这就叫“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一种想说又难以表达的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却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或者可以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较,可以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二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地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由此可见,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种启发式教学虽然能够是学生印象深刻,但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对于较复杂问题的理解恐怕难以深入。
而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第二种矛盾且暂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可见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尽管两种启发式教学都很有效,都能促进学生进行思维,但是,显然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3 求知应求实,勤奋,学思并重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主张求知应先端正态度,求知应先求实。一个有智慧的人贵在自知,明白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一个人能够做到自知,就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也就能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另外孔子曾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他对当时人们对历史上不确凿的事任意牵强附会大为不满,教导学生做学问要实事求是,要向古人学习,古人对待历史不确凿的作法就是存疑。存疑,并不是有疑问不提出来而有所保存。恰恰相反,他是指在自己实事求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要敢于对自己认为不确凿的问题提出疑问。“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当今的教学实际过程中恰恰就需要这种思想,要鼓力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到的事物,要敢于从课本中走出来,不要唯书本马首是瞻,对自己认为有错误的问题要敢于质疑。否则,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一旦失去,在学习上就永远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二)与时俱进
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的人。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三)天人和谐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贲·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包含有注重生态平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
二、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这取决于四个有利因素:经济实力的强大、决策者的决心、大量的青年人才、良好的传统。在传统方面,杨振宁极为看重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比如,他的富民而教的主张,几乎就是我国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以实现“科教兴国”政策的古代版本。
再如,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则普遍被忽视,其结果是人的工具化、物化,一孔子德才兼备、德智并重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其偏。
(二)经济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高效率、标准化。在这种体制下,人只被视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或只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金钱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的生活和权利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真诚全面的关心。与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爱人、关心人,而不仅仅是利用人、控制人。这就使得生产者在企业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企业的对内凝聚力、对外竞争力也由于生产者对“家”的忠诚奉献得以增强。用一位日本企业巨子的话说,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现得最为全面。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这一切无不是孔子思想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
(三)政治
当今世界有两大显著趋势,其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人们被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地球村”中,其二是某些民族、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似乎在朝着扩大、加剧的方向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幽魂仍在四处游荡。在未来的世界中,各国应当遵循怎样的政治伦理,才能使我们这个星球平安无事?1988年,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应成为歧视和强权的现实借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不足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元宿命。唯有彻底摒弃满怀恶意的达尔文主义的西方政治思维,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临床医学论文的写法
在写临床医学论文的时候掌握一些技巧和步骤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阐述一下具体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一、拟定题目的方法
论文首先要有简明而涵意丰富的题目。即题目应概括全文,简短明了,引人注目。
(一)内容
1、能概括全篇论文主要内容枣全文缩影。
2、包含有关键词(实词)。
3、应能反映文章的科学假说。
4、准确、易懂的学术语言枣避免文艺性、夸张性、广告性语言。
(二)要求
1、简短:一般不超过25个字,简洁明了,实事求是。例如: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2、具体:包括具体研究内容,不能抽象、笼统、含蓄和过大。例如:高血压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3、引人注目,富有创意,使人看到题目,愿意读下去,了解具体内容。例如:温运阳气药在急性黄疸肝炎治疗中的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不稳定、变异、心梗后)。
(三)注意事项
1、动笔前想标题,写完后定标题。
2、反复推敲,删除无用虚词如,“关于”、“研究”、“观察”、“系统”等。
3、题目中不使用缩写词、专用词、化学分子式等不易看懂的词。
4、题目中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二、作者和单位
(一)作者资格
1、对课题设想、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及论文学术性解释有贡献者;
2、起草论文或作重要、严格修改者;
3、对论文内容负责,拍板定稿,可以解释问题者。
(二)要求
1、真名、全名。
2、按贡献排序。
3、行政领导、科研管理、投资者、仅做一般辅助工作者不应署名。
4、单位署名在论文第一面下边,写明联系单位的具体名称和邮编。
三、摘要 的写法
(一)内容
1、背景、研究目的、重要性。
2、完成了哪些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途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
3、主要发现具体结果:主要数据、统计结果及结论性意见。
4、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学术价值和贡献。
(二)要求
1、内容精湛为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核心、创造性内容。虽然字数少但内容完整、系统、准确、便于收录文摘及检索系统。
2、写作上要概括性强,文字精炼,字数150个字左右。
四、关键词和主题词的编写技巧
(一)定义
关键词:作者采作的能够表达文献内容的未规范化的自然语言。
主题词:将提出的关键词根据相应的主题词表进行规范化的自然语言。
(二)提取方法
1、主题分析:剖析、浓缩、提炼能够反映文章主题的关键性词和词组。
2、分解复合概念:将多个词组构成的复合概念分解成简单概念的词或词组。
3、提出关键词或词组
阿期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老年食管癌性狭窄 内镜下五种治疗效果评价
(三)注意事项
1、关键词应尽可能表达简单概念,词组应是习惯使用的.复合概念。对主题的表达应准确,防止过粗或过细。例如: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 白细胞介素 1/白细胞介素 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 白细胞介素白介素类
五、怎样写前言(引言、序言)
(一)目的
论文正文前面一段短文,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本文的背景知识,主题、目的和总纲,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
(二)内容
1、简述研究课题来源及理论依据,包括密切相关的少量文献资料。
2、该项研究重要价值。
3、研究目的、范围、方法及特点。
(三)写作
1、提纲挈领,开门见山,直接切题。
2、观点鲜明,问题突出,反应本文研究问题,需求迫切,意义重大以引起共鸣。
3、字数一般150-300字。
(四)注意事项
1、文章的帽子枣引出文章枣恰到好处。
2、回顾研究历史应避免繁琐,一言以敝之才好。
3、不要论文中的数据和结论。
4、评价水平的用词要科学有依据,慎用国内外未见报道,首次报道创造性等词语。
六、材料与方法的编写技巧
(一)受试对象
1、实验的受试对象如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疾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情判断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性别年龄以及有关情况加经简介,还应说明观察条件。正常对照应说明来源、健康含义、性别、年龄及有关情况。
2、受试对象若是动物,则应说明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情况、麻醉与手术方法等等。
3、中医临床研究还要注意病证结合,对动物要扼要描叙模型复制的方法。
4、应说明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
(二)被试因素
1、被试因素是药物时,应说明药物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中草药还应注明学名,说明产地与制剂方法。
2、倘若以疗法作为被试因素,那么该疗法的出处、施加等级与方法、疗程等等都应加扼要介绍。
3、被试因素与受试对象如何组合安排,均可以设计方案形式明确地予以表达。
(三)反应指标
至于反应指标的测定方法,如系通用的常规方法,仅提名称即可;如系较新方法,则应注明出处;如果为了适应本实验的需要,对某方法作了一些小的改良,则应说明修改的根据与内容;倘若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作者自己建立的新方法,那么新的方法事先应另行成文,不要将新方法介绍与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文章中;若论文属于报道新的方法,则应详尽具体,特别是试剂配制与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应当清楚,便于读者学习与推广应用。
核心内容结构包括文题,署名,结构式摘要,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
以下是临床研究的相关介绍:
临床研究是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病因和预防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由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实施的科学研究活动。
临床研究分为多种。人们用研究来检验肿瘤预防、筛检、治疗和方法能否改善肿瘤病人生存质量。人们用临床研究来评价可能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个病人进入一项治疗研究并不意味着他仅仅接受实验性治疗,情况经常是新药物或新疗法与有效的药物或方法结合应用,来观察是否有额外的效果。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临床研究
墨子成就墨子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另外墨子在科学技术领墨子域中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者有: 1.宇宙论方面 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也就是整体包含着个体,整体又是由个体所构成,整体与个体之间有着必然的有机联系。从这一连续的宇宙观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关于时空的理论。他把时间定名为“久”,把空间定名为“宇”,并给出了“久”和“宇”的定义,即“久”为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时间,“宇”为包括东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不间断的。在给出了时空的定义之后,墨子又进一步论述了时空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他认为,时空既是有穷的,又是无穷的。对于整体来说,时空是无穷的,而对于部分来说,时空则是有穷的。他还指出,连续的时空是由时空元所组成。他把时空元定义为“始”和“端”,“始”是时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端”是空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这样就形成了时空是连续无穷的,这连续无穷的时空又是由最小的单元所构成,在无穷中包含着有穷,在连续中包含着不连续的时空理论。 在时空理论的基础上,墨子建立了自己的运动论。他把时间、空间和物体运动统一起来,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在连续的统一的宇宙中,物体的运动表现为在时间中的先后差异和在空间中的位置迁移。没有时间先后和位置远近的变化,也就无所谓运动,离开时空的单纯运动是不存在的。 对于物质的本原和属性问题,墨子也有精辟的阐述。在先秦诸子中,老子最早提出了物质的本原是“有生于无”(《老子》第1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40章)。墨子则首先起来反对老子的这一思想,提出了万物始于“有”的主张。他指出,“无”有二种,一种是过去有过而现在没有了,如某种灭绝的飞禽,这不能因其已不存在而否定其曾为“有”;一种是过去就从来没有过的事物,如天塌陷的事,这是本来就不存在的“无”。本来就不存在的“无”不会生“有”,本来存在后来不存在的更不是“有”生于“无”。由此可见,“有”是客观存在的。接着,墨子进而阐发了关于物质属性的问题。他认为,如果没有石头,就不会知道石头的坚硬和颜色,没有日和火,就不会知道热。也就是说,属性不会离开物质客体而存在,属性是物质客体的客观反映。人之所以能够感知物质的属性,是由于有物质客体的客观存在。 2.数学方面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 墨子所给出的数学概念主要有: 关于“倍”的定义。墨子说:“倍,为二也。”(《墨经上》)亦即原数加一次,或原数乘以二称为“倍”。如二尺为一尺的“倍”。关于“平”的定义。墨子说:“平,同高也。”(《墨经上》)也就是同样的高度称为“平”。这与欧几里得几何学定理“平行线间的公垂线相等”意思相同。 关于“同长”的定义。墨子说:“同长,以正相尽也。”(《墨经上》)也就是说两个物体的长度相互比较,正好一一对应,完全相等,称为“同长”。 关于“中”的定义。墨子说:“中,同长也。”(《墨经上》)这里的“中”指物体的对称中心,也就是物体的中心为与物体表面距离都相等的点。 关于“圜”的定义。墨子说:“圜,一中同长也。”(《墨经上》)这里的“圜”即为圆,墨子指出圆可用圆规画出,也可用圆规进行检验。圆规在墨子之前早已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给予圆以精确的定义,则是墨子的贡献。墨子关于圆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圆的定义完全一致。 关于正方形的定义。墨子说,四个角都为直角,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即为正方形,正方形可用直角曲尺“矩”来画图和检验。 这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正方形定义也是一致的。 关于直线的定义。墨子说,三点共线即为直线。三点共线为直线的定义,在后世测量物体的高度和距离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晋代数学家刘徽在测量学专著《海岛算经》中,就是应用三点共线来测高和测远的。汉以后弩机上的瞄准器“望山”也是据此发明的。 此外,墨子还对十进位值制进行了论述。中国早在商代就已经比较普遍地应用了十进制记数法,墨子则是对位值制概念进行总结和阐述的第一个科学家。他明确指出,在不同位数上的数码,其数值不同。例如,在相同的数位上,一小于五,而在不同的数位上,一可多于五。这是因为在同一数位上(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五包含了一,而当一处于较高的数位上时,则反过来一包含了五.十进制的发明,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中所说:“商代的数字系统是比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同一时代的字体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3.物理学方面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 首先,墨子给出了力的定义,说:“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墨经上》)也就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即使物体运动的作用叫做力。对此,他举例予以说明,说好比把重物由下向上举,就是由于有力的作用方能做到。同时,墨子指出物体在受力之时,也产生了反作用力。例如,两质量相当的物体碰撞后,两物体就会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如果两物体的质量相差甚大,碰撞后质量大的物体虽不会动,但反作用力还是存在。 接着,墨子又给出了“动”与“止”的定义。他认为“动”是由于力推送的缘故,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也。”的观点,意思是物体运动的停止来自于阻力阻抗的作用,如果没有阻力的话,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这样的观点,被认为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先驱,比同时代全世界的思想超出了1000多年,也是物理学诞生和发展的标志(亚理士多德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而停止是物体的本性,这样的观点是符合常人观测的结果的,却是肤浅和错误的)。 关于杠杆定理,墨子也作出了精辟的表述。他指出,称重物时秤杆之所以会平衡,原因是“本”短“标”长。用现代的科学语言来说,“本”即为重臂,“标”即为力臂,写成力学公式就是力×力臂(“标”)=重×重臂(“本”)。现在人们一般都习惯于把杠杆定理称为阿基米德定理,其实墨子得出杠杆定理比阿基米德早了200年,应称之为墨子定理才是公允的。此外,墨子还对杠杆,斜面、重心、滚动摩擦等力学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在光学史上,墨子是第一个进行光学实验,并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如果说墨子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也不为过分,至少在中国是这样。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卷中所说,墨子关于光学的研究,“比我们所知的希腊的为早”,“印度亦不能比拟”。 墨子首先探讨了光与影的关系,他细致地观察了运动物体影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景不徙”的命题。也就是说,运动着的物体从表观看它的影也是随着物体在运动着,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因为当运动着的物体位置移动后,它前一瞬间所形成的影像已经消失,其位移后所形成的影像已是新形成的,而不是原有的影像运动到新的位置。如果原有的影像不消失,那它就会永远存在于原有的位置,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所看到的影像的运动,只是新旧影像随着物体运动而连续不间断地生灭交替所形成的,并不是影像自身在运动。墨子的这一命题,后来为名家所继承,并由此提出了“飞鸟之影未尝动”的命题。 随之,墨子又探讨了物体的本影和副影的问题。他指出,光源如果不是点光源,由于从各点发射的光线产生重复照射,物体就会产生本影和副影;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有本影出现。 接着,墨子又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他明确指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物体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这是因为光线经过物体再穿过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物体上方成像于下,物体下部成像于上,故所成的像为倒像。他还探讨了影像的大小与物体的斜正、光源的远近的关系,指出物斜或光源远则影长细,物正或光源近则影短粗,如果是反射光,则影形成于物与光源之间。 特别可贵的是,墨子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他指出,平面镜所形成的是大小相同、远近对称的像,但却左右倒换。如果是二个或多个平面镜相向而照射,则会出现重复反射,形成无数的像。凹面镜的成像是在“中”之内形成正像,距“中”远所成像大,距“中”近所成的像小,在“中”处则像与物一样大;在“中”之外,则形成的是倒像,近“中”像大,远“中”像小。凸面镜则只形成正像,近镜像大,远镜像小。这里的“中”为球面镜之球心,墨子虽尚未能区分球心与焦点的差别,把球心与焦点混淆在一起,但其结论与近现代球面镜成像原理还是基本相符的。 墨子还对声音的传播进行过研究,发现井和罂有放大声音的作用,并加以巧妙地利用。他曾教导学生说,在守城时,为了预防敌人挖地道攻城,每隔三十尺挖一井,置大罂于井中,罂口绷上薄牛皮,让听力好的人伏在罂上进行侦听,以监知敌方是否在挖地道,地道挖于何方,而作好御敌的准备(原文是: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内迎之)。尽管当时墨子还不可能明了声音共振的机理,但这个防敌方法却蕴含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4.机械制造方面墨子是一个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在止楚攻宋时与公输般进行的攻防演练中,已充分地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和造诣。他曾花费了3年的时间,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鸟。他又是一个制造车辆的能手,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时间内造出载重30石的车子。他所造的车子运行迅速又省力,且经久耐用,为当时的人们所赞赏。 值得指出的是,墨子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在《墨子》一书中的“备城门”、“备水”、“备穴”、“备蛾“、“迎敌祠”、“杂守”等篇中,他详细地介绍和阐述了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弩、桔槔和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他所论及的这些器械和设施,对后世的军事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5.哲学方面墨子的哲学建树,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其贡献是先秦其他诸子所无法比拟的。 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他把闻知又分为传闻和亲闻二种,但不管是传闻或亲闻,在墨子看来部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他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别人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而继承和发扬。 墨子所说的“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他特别强调“闻所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由此可见,墨子的闻知和说知不是消极简单地承受,而是蕴涵着积极的进取精神。 除闻知和说知外,墨子非常重视亲知,这也是墨子与先秦其他诸子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墨子所说的亲知,乃是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他把亲知的过程分为“虑”、“接”、“明”三个步骤。“虑”是人的认识能力求知的状态,即生心动念之始,以心趣境,有所求索。但仅仅思虑却未必能得到知识,譬如张眼睨视外物,未必能认识到外物的真象。因而要“接”知,让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去与外物相接触,以感知外物的外部性质和形状。而“接”知得到的仍然是很不完全的知识,它所得到的只能是事物的表观知识,且有些事物,如时间,是感官所不能感受到的。因此,人由感官得到的知识还是初步的,不完全的,还必须把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和推论,方能达到“明”知的境界。总之,墨子把知识来源的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认识论领域中独树一帜。 墨子又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他称逻辑学为“辩”学,把其视之为“别同异,明是非“的思维法则。他认为,人们运用思维,认识现实,作出的判断无非是“同”或“异”,“是”或“非”。为此,首先就必须建立判别同异、是非的法则,以之作为衡量、判断的标准,合者为“是”,不合者为“非”。这种判断是“不可两不可”的,人们运用思维以认识事物,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或为“是”,或为“非”,二者必居其一,没有第三种可能存在,不可能二者都为“是”,或二者都为“非”,也不可能既“是”又“非”,或既“非”又“是”。用现代的逻辑学名词来说,这就是排中律和毋矛盾律。 由这一思维法则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一系列的思维方法。他把思维的基本方法概括为“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小取”)。也就是说,思维的目的是要探求客观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探求反映这种必然联系的形式,并用“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表达出来。“以类取,以类予”,相当于现代逻辑学的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此外,墨子还总结出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从而使墨子的辩学形成为一个有条不紊、系统分明的体系,在古代世界中别树一帜,与古代希腊的逻辑学、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并立。 6.军事方面中国古代战争最著名的守城战术典籍是墨家的《墨子》,《墨子》十五卷,其中第十四、十五卷全篇介绍了守城的装备、战术、要点,共二十篇,存十一篇,为《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即蚁伏,指步兵强行登城)》,《迎敌祠》,《旗帜》,《号令》,《集守》。《墨子》中的守城战术及其丰富,仅存的十一篇就几乎含盖了所有的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术。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墨子的科学造诣之深,成就之大,在中国古代杰出科学家的行列中堪称为佼佼者之一。遗憾的是,墨子在科技领域中的理性灵光,随着后来墨家的衰微,几近熄灭。后世的科学家大多注重实用,忽视理性的探索,此实为中国科技史上的莫大损失。
抄作业是不好的。不过我能提供些资料1.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孟子中心思想:《仁政》《王道》参考名句:长幼有序。——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2.墨子: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中心思想:《非攻》《兼爱》参考名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兼爱。【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非攻。【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尚贤【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尚同。【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节用。【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节葬。【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非乐。【译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非命。【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天志。【译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明鬼。【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兼相爱,交相利。【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庄子: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中心思想《天道无为》参考名句:《周庄梦蝶记》,《逍遥游》(自己看吧,网上的翻译大把)综述:些墨子好点,因为他的思想和现代更符合,比较好上手
哇 你太幸运了 我们作业要求刚写了一篇 是原创啊。。。字数有2700多,不知道你能用不?要给我加分哦。。。呵呵:特立独行的侠客们——墨者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在先秦时候曾经是个非常显耀的学派,影响非常大。墨家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异别”,反对儒家所提倡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这样,墨学很快成了儒学强有力的对手。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可见当时墨家的思想是可以和儒家分庭抗礼的。可是汉代以后墨家几乎有失传的味道,直至清代以后,墨学才又渐渐重回学术界的视线内。在现今处处高呼“复兴国学”的潮流下,墨家和其他学派一样俨然成了众人追捧的香饽饽。对于墨家学派我没有做过很深入的研究,只能浅谈我印象中的墨子和墨者。我觉得在诸子思想中,墨家是一支很独特的哲学派别。虽然和儒家并称显学,但他们的风格差距很大。儒家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儒雅的谦谦君子的形象,而墨子和他学生却是一群义勇兼备、特立独行的侠客。这种勇敢、侠义的风格和气质使得墨家成为一枝独秀。说墨家独特,首先创始人墨子的身世就是个谜。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也只有寥寥数笔的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他的生卒年无据可考,甚至姓名都有不同的说法,因为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姓墨的人,有人说他叫翟乌,有人说因受墨刑而得姓墨,还有人说是因为墨子脸黑而姓墨。关于他的籍贯更是莫衷一是甚至荒诞不经,司马迁说他是宋人,有人说是鲁人,有人说是楚人,还有人甚至说他是印度人,阿拉伯人。这侠客来路不明,就更增加了他的神秘感。其次,墨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挑战孔子的第一人。《淮南子》里说,墨子最初是儒家的门徒,后来他认识到儒者的礼繁琐而不切用,反对儒家提倡的厚葬,于是毅然决然地背弃儒家,自立门派,自树旗帜,而且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他的学派及思想,到了战国中期孟子之时已经弥满天下,甚至有压倒儒学之势。我们知道,儒家是靠很多人、群体的力量弘扬开来的,前有孔子,后有曾子、子思,然后是孟子,孟子下面还有荀子,而墨家就只有一个墨子。墨子几乎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在和儒家一个强大的团队在作对抗,他提出“背周道而用夏政”,由孔儒的思路来个反向思考,别立一派成一家之言,这种特立独行的精神,也正是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侠客作派。再次,墨家学派是非常讲究刻苦自励的,能够跟着墨子当学生的人,都是非常有吃苦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墨子自己就身体力行的奔走四方,亲自劳作,生活条件尽量减低。荀子评墨子为“瘠墨”,孟子曾说“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这些评语生动描写出墨子苦行者的形象。墨子的这种人格特质和他出身下层社会是有密切关系的。孔子虽然出身没落的贵族,但好歹还是统治阶级。而墨子已经彻彻底底是个手工业者(姑且当他的职业是木匠),是被统治阶级了。他的平民出身,不仅决定了他的文化取向,也影响了他的人格特质。墨子的非礼、非乐、非儒,主张节用、节葬,都是平民阶层孕育出来的思想。墨子的坚忍不拔、清苦自守使墨家学说经由他的生命践履成为一种人生的教化,这种教化引导人们在有生之年勤勉节俭、摈绝歌舞和音乐,死后只需粗衣薄棺、不求厚葬久丧。这样的教化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但墨子还是凭借自身力行精神感召了数百徒众,墨者的团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团体,是一个有作为的实干团体。墨子对勇敢也是大加赞赏的,所以墨家满门勇士。《淮南子》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这记载的是楚国吴起之难中,为阳城君守城殉难的墨者达180多人,而他们本来是可以弃城自全的,这足以说明墨家勇敢惨烈的侠义作风。写到这,我不由的想起了电影《墨攻》中墨者革离的形象,带领梁城百姓,抵抗赵国庞大军队的攻击。电影中人物的造型就是具有墨家的外貌标志和人格特质:草鞋、麻布粗衣,辛苦奔波,勇敢侠义,以救世为职志。最后,墨家这个学派从体制上和儒家、道家、法家都不一样,其它学派都只是学问上的传承,老师带学生,他们之间只有学问上的联系,没有组织上的联系。但是墨家学派有严密的组织架构和严格的制度。组织里最高的首领叫“巨子”,墨子生前有没有叫“巨子”我们无从得知,但他死后,他的弟子—禽滑离算是墨家学派的第二号人物,他就是“巨子”,以后一代代往下传,有点像后来禅宗传衣钵一样。“巨子”对手下的学生和组织里的人,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双重身份,第一是老师,教学生学问;第二,他是首领,安排你做事,指派你任务。墨者团体组织的严密性和对巨子的绝对服从性让我很惊异。学生不仅仅要“自苦为极”,手足胼胝,吃的是最粗糙的食物,穿的是破破烂烂的衣服,拼命的帮老师干活,干活挣来的钱都交给老师,最恐怖的是“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服从到跳进火海在刀刃上走路,你杀死他,他脚后跟都不转一下,是迎着死亡上去的。这固然有点夸张,但给人一点黑社会、恐怖组织的味道。而墨子学派最终不是恐怖分子也不是黑社会,因为他们有一个东西在支持着他,这就是“侠”,是“义”。墨者团体之所以有一致的行动,对首领可以说惟命是从,这是建立在有共同的目标和思想基础上的。前面为阳城君守城集体战死的例子说明他们的行动是以非攻为手段,以达成兼爱的共同理想。墨子为什么反对进攻别人的国家?因为墨子认为进攻别人的国家,就好似强占别人的东西,是不道德的。既然是不道德的,我就要反对你,哪怕这件事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只要你是不义的,我就要反对你,这就是“侠”的作风。《墨经》上讲“任侠”有这样两句话:“士损己而益所为,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或者是要做自己厌恶的事情,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这就叫做“侠”。墨家学派确实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后来梁启超曾有一段话:“古今中外,同情心之厚,义务观念之强,牺牲精神之富,基督而外,墨子而已。”基督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佛教讲“普度众生”也是这样的精神。由上述可以看出,墨家学派除了是一个学术流派,是一个严密的组织,同时也有非常强的宗教性,有宗教的特征。开头我们说过墨家在汉代已经衰微,而秦汉后两千多年也没有再出现过一个真正的墨者,因为不论是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或是墨者团体的性质,与专制帝王的利益都是相冲突的,必遭灭绝的命运,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墨者所表现的宅心公正,以显正直,欲伸张民间的委屈,欲伸张社会的正义的侠义精神,却潜伏在下层社会,继续滋长着,遗爱人间。墨子和他的墨者们是在乱世中奔波的侠客,他们是孤独的,终其一生反对侵略战争和不义之战。战乱时代,他们发出和平的号召,这些侠客值得我们崇敬。
老子 影响我一生 我的思想有很大一部分和道德经上的相符
关于孔子思想的研究论文
对于孔子思想,大家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关于孔子思想的研究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论文摘要: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以约驭博、寓教于乐等,分析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方法有重要启示。
论文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育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非常重视教育,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因素,因此至今仍有不朽的生命力,它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极大的教益和启示。
1 倡导“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与全面教育相结合
孔子,作为我国第一所私学的开创者,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提倡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在招收弟子时,不重身份,不看财产多少,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弟子很多,各个社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还有父子二人同学于孔子的,如颜回、曾参等。孔子的这种思想观点,奠定了后世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开历史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学生在资质、性格、才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就无法达到统一要实现的目标。孔子将因材施教与全面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这一矛盾。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的资质较鲁纯,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已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这样,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做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就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
“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孔子本人并没有直接提出,是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但孔子的教学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他始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各方面才能的人。孔之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与他对学生有深刻、准确、全面的了解是分不开的。孔子十分注意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方式,观察了解学生,他非常熟悉学生的特点,能够用精辟的语言相当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如:“由也果”(认为子路果敢),“赐也达”(子贡为人豁达、大度),“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柴也愚”(高柴较迟钝),“参也鲁”(曾参较耿直),“师也辟”(子张较偏激),等等。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孔子心里也都有数。并且他还把学生的性格特征分为三种类型:“狂者”、“中行”、“狷者”,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即人有偏激、拘谨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三种不同性格。
再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共西华曰:“由也问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样的问题,由于询问者的情况不同,孔子的答复也不同,“一进之,一退之,所以约之于义理之中,而使之无过不及之患也”。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所以在他们问仁、问礼、问政、问孝的时候,孔子的回答往往是深浅难易、繁简详略各不相同。
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孔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论语述而》篇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史记孔子世家》也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子弟”。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同样学习文行忠信、诗书礼乐,程度不同,能力也各异。有的“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有的“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之宰”;有的“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同样是身通大艺者,也各有特长,“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我们从孔子运用“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经验中,可以受到两点启发:第一,教育和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第二,既要坚持共同目标和统一标准,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避免一刀切。
2 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谈到“启发式教学”,许多人都会想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产婆术”著称的启发教育,但事实上,孔子不仅一贯坚持启发式教育,而且“启发”这个名称本身也是由孔子所创造的。孔子所创造的启发式教学其内涵要比苏格拉底更丰富、更为深刻。我们不妨将之称之为“产婆术”的苏格拉底启发式对话与孔子的启发教学作一下比较。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都苏问,欧答)问:“虚伪应归于那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偷盗、欺、奴役等应归于那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坏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答:“不能。”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朋友。”苏问:“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自己的士兵说援兵马上就到,从而鼓舞了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呢?”答:“应该算是正义的。”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了下去,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答:“应属于正义类。”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吗?”答:“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结论。
下面再看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照宋人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未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明白时的矛盾心理。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启发思路,这就叫“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一种想说又难以表达的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却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或者可以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较,可以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二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地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由此可见,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种启发式教学虽然能够是学生印象深刻,但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对于较复杂问题的理解恐怕难以深入。
而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第二种矛盾且暂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可见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尽管两种启发式教学都很有效,都能促进学生进行思维,但是,显然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3 求知应求实,勤奋,学思并重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主张求知应先端正态度,求知应先求实。一个有智慧的人贵在自知,明白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一个人能够做到自知,就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也就能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另外孔子曾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他对当时人们对历史上不确凿的事任意牵强附会大为不满,教导学生做学问要实事求是,要向古人学习,古人对待历史不确凿的作法就是存疑。存疑,并不是有疑问不提出来而有所保存。恰恰相反,他是指在自己实事求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要敢于对自己认为不确凿的问题提出疑问。“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当今的教学实际过程中恰恰就需要这种思想,要鼓力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到的事物,要敢于从课本中走出来,不要唯书本马首是瞻,对自己认为有错误的问题要敢于质疑。否则,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一旦失去,在学习上就永远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二)与时俱进
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的人。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三)天人和谐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贲·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包含有注重生态平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
二、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这取决于四个有利因素:经济实力的强大、决策者的决心、大量的青年人才、良好的传统。在传统方面,杨振宁极为看重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比如,他的富民而教的主张,几乎就是我国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以实现“科教兴国”政策的古代版本。
再如,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则普遍被忽视,其结果是人的工具化、物化,一孔子德才兼备、德智并重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其偏。
(二)经济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高效率、标准化。在这种体制下,人只被视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或只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金钱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的生活和权利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真诚全面的关心。与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爱人、关心人,而不仅仅是利用人、控制人。这就使得生产者在企业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企业的对内凝聚力、对外竞争力也由于生产者对“家”的忠诚奉献得以增强。用一位日本企业巨子的话说,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现得最为全面。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这一切无不是孔子思想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
(三)政治
当今世界有两大显著趋势,其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人们被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地球村”中,其二是某些民族、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似乎在朝着扩大、加剧的方向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幽魂仍在四处游荡。在未来的世界中,各国应当遵循怎样的政治伦理,才能使我们这个星球平安无事?1988年,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应成为歧视和强权的现实借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不足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元宿命。唯有彻底摒弃满怀恶意的达尔文主义的西方政治思维,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孔子政治思想的论文
导语: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下面是我整理的孔子政治思想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过渡性社会,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道德失范,礼崩乐坏。针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孔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张恢复周代的礼乐制度,以礼治国,即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系统和等级制度。在《颜渊》中有“君君,臣臣,子子”,又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一、孔子的正名思想
孔子说“必先正名”,在孔子看来要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社会的安定首先要进行正名,即“辨位”。“正”是规范,端正,拨正的意思。“名”是名分,角色,权利义务,次序,身份地位的意思。“正名”即“辨位”的意思,调节一个社会不同分和不同群体的身份关系以及权利义务。在封建社会君臣、长幼、上下代表的是不同的身份、权利和财产关系。孔子主张要安于本位,各安其位,各安其命。卫国的卫灵公不喜欢自己的太子,于是太子出走,卫灵公死后皇位由其孙子继位,九年后,卫灵公的儿子回来要求恢复君位,于是孔子在《子路》篇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在孔子看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是造成社会次序混乱,社会动荡,礼乐不兴的主要原因。在齐景公向孔子问政的时候,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哉得而食诸?”孔子认为,为君者就要像君王的样子,做君主该做的事,为臣者就要要做臣子该做的事,同样的父亲和儿子也要各自做各自该做的事情。
二、仁道的政治思想
仁道思想是孔子提出的重要政治思想,是孔子仁爱思想在政治中的体现。孔子认为统治者治国要遵循仁道。梁启超曾说“儒家言道言政,皆植本于仁”。由此可见,孔子的仁爱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基础。孔子曾说“仁者,爱人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在孔子看来,人们之所以有礼不遵,社会混乱是因为行礼必须有“仁”这个内在的基础,有了“仁”,行礼才能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因此,可以说仁是礼的内在基础,礼是仁的外在目的。仁就是指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仁道是统治者治国的方略。儒家思想中的“博施济众”,“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孔子仁道思想的重要体现。孔子同时提出了“为仁由己”的修行方法,仁完全要靠自己的修行,不能靠别人而达到。
三、德礼政刑并举的政治思想
德礼政刑并举的思想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重要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刑罚。在《为政》中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则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认为,单纯的以行政命令和刑罚制裁治理国家虽然可以暂时的抑制不良行为,但是却无法根本性的消除不良行为的产生,也无法深入民心。而道德和教化结合行政制度相结合才是治国的最有效的方法。孔子的德治首先需要统治者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在《子路》篇中有“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在《颜渊》中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主张“养”、“教”、“治”相结合,即“养民”、“教民”、“治民”。养民意思是使人民富裕起来。主张对人民应富之、足食、足兵,取信于民。统治者要劝农,惜力役,轻徭薄赋,节财均用,缩小差距。“教民”指的是要教化民众,使人民识礼仪,维护社会稳定。“治民”指的是治理民众。德礼政刑并举的思想是孔子主张的统治者治国的最佳的治国方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四、孔子的大同政治思想
大同思想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提出的理想的社会形态。孔子向往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在《礼记.礼运》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提出仁道思想,德礼政刑思想,是为了达到大同理想社会,体现了孔子的人生理想和民本主义思想。
孔子的“正名”、“仁道”、“德礼政刑”的政治思想是孔子所提出的重要政治主张,为新时代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于孔子仁义的论文
“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观念,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儒家学说得以确立其主流文化地位的依据。“仁”作为道德观念虽不是孔子最早提出来的,但其基本内涵却来自孔子的发明。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孔子仁义的论文,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孔子的“仁义”思想。
当今社会,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企业诚信缺失、社会诚信缺失、个人诚信缺失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经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党的十八大提出;到建国一百周年时,要把我国建成为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3年3月召开的两会期间,人民网策划的“把你的声音带到两会来”,一些代表和网友呼吁,塑造道德要从青少年抓起,表明全社会和民众对重塑社会道德的渴望与呼唤。“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需要进行专门道德教育和管理,学校作为培育人的机构,肩负着教育和管理的重任。而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的伦理价值观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仁义礼智信”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建设的根,把它纳入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对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道德缺失原因
只有对导致青少年道德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对症下药,达到提升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养的良好效果。笔者认为,道德缺失原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教育方式不健康
青少年的道德与父母的言行、教育方法、责任等密切联系。现在许多父母节衣缩食,要给儿女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最好的物质生活,无原则的对儿女的溺爱、迁就,使其从小就养成懒惰、任性、自私、攀比等不良心理。稍不如意,就采取极端方式反抗、出走甚至是自杀。一些家长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存在问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与子女有效的沟通。有的父母工作和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等。这些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阻碍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良性发展。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范围很广,包括社会关系、社会风气、习惯势力、文化设施,亲友关系等,是客观存在的,对青少年的发展来说,是一种隐性的社会约束力量,对青少年道德形成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一些拜金主义,享乐思想的存在,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使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一定的冲击,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不容小视。并且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青少年学生接触的事物更多、更杂,模仿能力也越来越强。模仿的大多是不健康的东西。这些因素也腐蚀了青少年那颗涉世未深的心,导致青少年思想行为功利化现象明显。
道德教育与现实脱节
道德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体现在日常活动中人们待人接物上。如果道德远离了生活,就成了“政治口号”,成了空的东西。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道德规范,内容比较空泛,没有很好地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缺乏针对性,往往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不佳。教育与实际脱节,不但导致青少年信仰的失落,而且也是个别青少年自私、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形成的根源。
学校思想教育疲弱
目前,很多学校教育还存在重智轻德现象,把抓专业课的教学放在首要位置,思想道德教育课所分配的时间越来越少,也不重视传统美德课,使青少年对我国的道德传统美德不了解。在德育课中,重视德育的理论灌输,轻视道德的实践教育;重视道德规范教育,忽视道德信仰教育。而道德教育的理论、内容只有通过实践内化为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才能推动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而道德实践活动恰恰是我国学校德育教育所缺乏的。
2 仁、义、礼、智、信的内涵
孔子的学说,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其内涵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仁”即同情、友爱之意,即爱人,爱人是人对自我的发现,自我的肯定和自我尊重,体现在教学中,是处理好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的一济良方。引申为人们应以博大的胸襟对待一切人和事。
“义”即公正或合乎公益的道理或举动,是处理人际关系,遵守言约信用的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是作为人应该遵守的最高道义和应该依归的人间正义。体现为勇敢、忠诚、见义勇为,敢于坚持正义,惩治邪恶。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在中华文化中,对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根本价值的思考与追求,体现为对义的思考与追求。
“礼”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引申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礼即行为规范、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礼的最高价值,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和发展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即聪明、智慧之意,引申为知识。古语有“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智从道德智慧引申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
“信”即诚实,不欺。引申为学生在学习和做人做事时要诚实,不舞弊、不欺。要言必行、行必果。如果一个人言不由衷,说假话,肯定不会再有信誉。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
3 融入“仁义礼智信”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的途径
在授课过程中,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手段与途径相对单一,道德知识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使学生加深印象,并主动参与学习,可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什么叫行为导向教学法?指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对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教学技术包括:项目教学、模拟、表演、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设问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给学生更多参与、体验、感悟、思考和内化的机会,通过教学与活动逐渐提升学生的高度责任心、诚信待人,与人为善。使学生知、信、行相统一,使学生树立一种责任意识,培养道德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服务活动
一些特殊的节假日,可带领学生走入社会,通过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运用,为群众提供一系列无偿的帮助:敬老助残、公益宣传、或者去福利院当义工、去农村看望留守儿童等。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扶危济困、爱心帮扶、保护环境等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仁义礼智信”与社会接轨,去社会实践中去体验。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道德之心,教会他们在生活中如何仁爱,思考生命的意义。以爱心为动力,身体力行,提倡“经世济民,以人为本,义利兼顾”之道,把学生的道德知识内化信念,外化为行动。我校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2008年被评为德育示范校以来,这几年在社会服务活动方面稳步推进,使道德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搞好学校道德讲堂
2011年,中央文明办提出的学校要建设道德讲堂,提升师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笔者认为搞好这个道德讲堂对青少年学生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建设道德讲堂,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师生“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伴送爱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通过听、看、讲、议、行等方式,传播身边凡人的“仁义礼智信”推动先进道德观念入脑入心,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净化学生心灵,弘扬善行,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为重点的道德教育。
将“仁义礼智信”融入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教育中,遵循学校德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德育工作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学校可以利用班会、晨会、国旗下的讲话,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的道德的熏陶。也可以利用广播站和板报等宣传工具进行以“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专题的事例教育,还可以利用不同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节日,让学生通过节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内心感谢父母,感恩亲情。还可以通过“成人宣誓”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成年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利用讲座、报告会、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使学生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情感得到升华,责任感、使命感、奉献精神得到强化。
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一直是重智轻德,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班干部几乎都要成绩好的学生才有资格,而学习稍差、但品德良好的学生几乎与这些荣誉无缘。为了改变这种缺陷,笔者认为,在评选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班干部时还要重点考查德,有才无德的坚决不评,对遵守道德突出的学生给予褒奖,加大对违反道德行为进行惩罚,逐步完善德育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仁义礼智信。在校园文化中开辟一个“本期校园之星园地”或“最美园地”,每个月为一期,专门针对学生的好人好事、文明礼貌等优秀品质进行宣传,可以设置“助人为乐之星、拾金不昧之星、诚实守信之星、孝老爱亲之星、爱护环境之星、文明礼貌之星等等,以学生为榜样对学生的善举进行宣传,从而给学生以直观、鲜活的印象,深化了学生对道德力量的了解和认同,使学生在道德实践过程中有了标准和参照。
强化兼专职德育师资队伍
要提升青少年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就要配备较强的德育师资队伍,除了专职的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以外,还应邀请热心德育工作的校外人士担任辅导员、开设讲座或组织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充分调动师资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那样重视德育队伍的选拔培养,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德育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只有教师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了,学生才能获得较好的发展。
将“仁义礼智信”的内涵贯穿整个德育教育过程,是一个系统、长期而全面的工程,要达到最终的道德教育目标,道德缺失的原因又复杂,仅凭学校的教育可能会事倍功半,还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只有全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措施得力,排除管教误区,净化社会环境,才能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