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论文的方法如下:
1、电子资源检索:即在互联网上的一些官方平台上搜索,如知网、百度学术等,是我们搜索和查询论文的可靠途径。
2、特定查询:就是根据我们所学的专业或者想写的论文的选题方向,可以搜索具体题目的论文,这样更有针对性,也更方便我们打开思路。
3、论文网站查询:目前实际上有很多论文网站可供我们选择和使用,这些网站收集和总结了许多论文,也可以供我们参考和浏览。
论文资料查询方法:
1、参考文献和论证材料对我们的论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也应该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源,比如国家统计局、中国资讯行的官方网站,这些网站适合我们查询相关的材料。
2、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时也要注意针对性和专业性,即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所学专业和课题的平台和网站。比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在ACM、ASME等网站上收集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数据。
3、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和文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方便可靠的途径,专业的教材和教材也是获取信息的直接途径。
寻找文献的方法很多呀,现在手机那么普遍,随便在网页里搜索你想看的文献就出来了,但是网上的消息半真半假,亲自去图书馆查找书籍是最为靠谱的查找信息的方法,或者你可以问问导师,老师对于文献的熟悉程度还是很深入的。
我只知道中国知网,其他还真的不太清楚。作为一个没有正儿八经写过论文的人,能知道中国知网,还是因为前段时间的学术造假事件。但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不论你想找什么样的文件,应该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相应的期刊,我想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文献途径。其实你也可以咨询一下自己的导师,他们应该才是最清楚的。
图书馆和毕业论文是标配,至少在毕业前的两个月里你需要每天花5到6小时的实践待在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量大且范围跨度广,基本上能满足本科毕业论文的文献搜集需求,最重要的是,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权威度高,因此不用担心文献质量差的问题。但是,大部分的图书是纸质的,因此在后期引用的过程中比较麻烦,同时毕业论文检测也会受此影响。
除了学校图书馆,网络平台应该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献搜集渠道,毕竟非常的方便。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有知网、维普、道客巴巴、百度学术、谷歌文库,但是,这些平台的期刊居多,对于博士和硕士论文的参考价值不高,最重要的是文献的质量和真实性难以查证,存在很多的虚假信息和数据,因此在提交毕业论文检测前,建议大家在知网等比较权威的平台重新考证文献的来源。PaperPP上可以直接搜索这几个学术平台的文献,不用一个个去找了。
建议你多交结几位你们学院的优秀研究生学长学姐,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并且手上的文献资料比你丰富,当然有的导师也会直接根据学生的研究课题提供资料包,这些资料包的珍贵性可想而知,如果你有幸进入行业交流群,那就更不用担心参考文献的搜集了,行业群往往能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的信息,如果你担心权威度,可以询问导师,当然,在毕业论文检测的时候,这些参考文献的质量也会一眼看出。
关注细节的契丹军【细节,模式,准备,习惯】北宋与契丹开战时,宋军尽管人多,但胜少败多,契丹人的勇武常让宋军闻风丧胆。契丹人何以能常胜呢?其中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细节。两国开战之时,遇到水源,两军喝水的方法完全不同。宋兵把枪往地上一扔,趴下来像青蛙似的咕嘟咕嘟地喝;契丹人则是把枪握在右手,半蹲着用左手撩水往嘴里喝。一旦有敌人来攻击,契丹人视野开阔,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在最短时间内站起来迎敌,如果用宋军的方式喝,就会兵败如山倒。尽管不是每次喝水都会遇到敌人,但是,时刻做好迎敌的准备,这就是常胜者的要素。命运多舛的苏轼【磨难,挫折,命运,性格】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讽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京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1089年,苏轼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发生急转直下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轼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过着流放的生活,给苏轼又一次沉重的打击。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老人满含悲愤地离开人世,结束了他命运多舛的一生。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所作。例如,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等。司马光的“警枕”【事业,严于律己,勤奋,敬业】《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部历史巨著,共294卷。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这部巨著,历时19年之久。 司马光每天都写作至深夜,第二天未到五更便又起床。为了防止贪睡不醒,、司马光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头枕在上面,进入梦乡后,只要稍稍一动,这个圆形木枕就会翻滚流动,把他惊醒,他就立即起床,握笔书写。司马光为此枕取名为“警枕”。
(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4)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请输入你的答案。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由包括自然科 传统文化之京剧 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1]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诸子百家 传统纵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 传统文化之剪纸 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 皇宫官府:宫廷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 ;仁、义、礼、智、信;中庸) 道家(老子、庄子;道德,无为、逍遥)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 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 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 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杂家(吕不韦) 农家(《吕氏春秋》) 小说家 兵家 医家 艺术 琴:笙、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 传统文化之皮影 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歌、赋、《诗经》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四大名著。
传统节日: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祭祖)、端午节(粽子、赛龙舟 传统文化之服装 、屈原)、中秋节、重阳节(敬老)、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春节(正旦、元旦、元日)为代表。 中国戏剧:昆曲、湘剧、粤剧、徽剧、汉剧、京剧、皮影戏、越剧、川剧、黄梅戏;昆曲脸谱、湘剧脸谱、川剧脸谱、京戏脸谱。
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 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宗教哲学: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观音,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民间 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 传统文化之服装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中华武术: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内家外家,太极八卦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 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舞狮。
衣冠服饰:汉服、深衣、襦裙、唐装(盘领袍)、唐巾(襆头)、直裰(道袍)、舄、云端履、千层底、绣花鞋、老虎头鞋、维服、俄服、哈服、京服、朝鲜服、藏服、苗服、银饰(苗族)、旗袍(满族)、蒙古袍、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其他 四大雅戏: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斗蛐蛐、鲤鱼; 动物植物: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
;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随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四书五经】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 *** 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任侠之气】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匹夫有责】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作文素材《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Twins,玩PUPA或HelloKitty,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诗词曲赋】 如果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到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 首,李白有诗900馀首,陆游有诗6000多首,这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所背的还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 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琴棋书画】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浊世佳公子了.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孔融让梨】 "孔融为什么让梨?""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那个古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在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范式正在流失.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 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 、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为了与天地斗争,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易传》总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孔子的"诗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忧患意识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即厚德载物。如战国时代,齐桓公开创的稷下学宫汇集了当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等诸家学派,当时在稷下学宫讲学和游学的大师有淳于髡、邹衍、田骈、孟子、荀子等诸子,号称诸子百家。这些大师在学宫里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开创了我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先河,为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般认为,从汉武帝开始,我国便形成了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实际上我国文化发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线索的,而这一线索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兼容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为了与天地斗争,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易传》总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孔子的"诗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忧患意识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即厚德载物。如战国时代,齐桓公开创的稷下学宫汇集了当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等诸家学派,当时在稷下学宫讲学和游学的大师有淳于髡、邹衍、田骈、孟子、荀子等诸子,号称诸子百家。这些大师在学宫里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开创了我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先河,为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般认为,从汉武帝开始,我国便形成了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实际上我国文化发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线索的,而这一线索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 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把礼义廉耻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则更是以礼释仁,认为"仁"与"礼"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而"仁""礼"的统一就是德。孔子所强调的"德",一是指统治阶级的统帅之德,要求以此德来统治百姓,拥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伦理之德,以此德来感化百姓,保持和谐。这种崇德思想不断发展和泛化,并在家庭伦理中得到完全的体现。这使得我国古代在文化传递和教育过程中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术、数,他把礼放在首位,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典型反映。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张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来寻求家庭伦理的和谐,寻求社会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
5 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即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就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互得其利,持续发展。儒家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最终目标主要是要达到第一种和谐,而佛教、道家则侧重于后两种和谐。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学习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尤有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还认为,要达到上述的3种合谐,就必须坚持"中庸"之道,即做事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反对走极端。
这里还有
://info-collect/post/culture.
中华传统文化资料篇章目录
·儒家学说
古典儒学
两汉经学
儒道释的交会与融通
义理之学
考据之学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学
庄子哲学
早期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时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国佛教
教义教规
历史源流
教下诸宗
教外别传
礼仪制度
藏传佛教
·诗歌词曲
先秦诗
两汉魏晋
南北朝诗
唐诗
宋诗
元明清诗
词
曲
·文章骈赋
散文
骈文
辞赋
·章回小说
形成与演变
流派与名著
民族风格
·书法篆刻
先秦书法
秦汉书法
魏晋南北朝书法
隋唐书法
五代两宋书法
元明书法
清代书法
书论与欣赏
篆刻
·中国绘画
教化人伦——人物画
山境水情——山水画
花鸟精神——花鸟画
玄妙之门——绘画理论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饰雕塑
宗庙造像
石窟造像
寺庙造像
建筑雕塑
工艺雕塑
·传统音乐
民歌
乐器和器乐
舞蹈音乐
曲艺音乐
戏曲音乐
乐论、乐志和乐律学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乐舞
秦代百戏
隋唐乐舞
宋代队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戏曲
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戏
元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地方戏
京剧
传统戏曲理论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和介绍中华传童文化,则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只有在比较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各个门类形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其总体特征与实质获得较深入的理解。事实上,整体性把握文化,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是在众多领域均有重要建数、树的文化全才。世界级文化大师孔子所推崇和追求的“成人”,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智慧,而且还具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政治管理经验以及艺术、体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技艺。孔子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伟大人物。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孔子对于音乐等艺术领域、射御之类技能甚至烹饪与服饰的原则等,都曾提出过非常精妙的见解。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对于文化的全面追求,启发本书作者将不同门类的知识融汇贯通,集为一帙。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华盛顿的牙齿 1784年,也就是华盛顿成为美国总统前五年,刚刚52岁的他,一口牙几乎掉光。他请牙医往自己口腔里植入了九颗牙,而这九颗牙居然都是活生生地从他的黑奴的嘴里现拔出来的。这是历史学家刚刚考古发现的,那个曾经解放黑奴的英雄华盛顿就这样在我们心里突然滑落,我们仿佛看到了圣袍上的污点。但是仔细一想,设身处地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就不足为奇了。是的,把某人看作圣人是因为我们对他缺乏足够的了解,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从而在心里为他涂抹各种色彩,然后低下自己的头颅,来增加他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感谢华盛顿的不完美。
1、历史作文读后感:盛夏时节,爸妈带我一道游览武汉三镇------听江涛声、登黄鹤楼、看二七遗址、闻琴台知音,名胜古迹,应接不暇,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参观武昌首义纪念馆。站在首义广场,远远望去一座红色建筑庄严耸立,“武昌首义纪念馆”几个大字镶嵌在门庭上方,首义旗帜在微风中飘荡。走进馆内,一副副照片,一件件实物映入我的眼帘,历史的场景震撼着我的心灵。一边看存列展品,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不懂的地方我时时细声问爸爸妈妈,仿佛首义的枪炮声在我耳边响起,先烈们冲锋陷阵的身影呈现在我眼前。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吴兆、熊秉坤等领导革命军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攻占了武昌城。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领导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胜利。首义的胜利,如星星之火,呈燎然之势,席卷全国,不到两月,全国十四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如今先烈离我们而去,只有耸立长江两端的龟蛇历经风霜血雨的洗礼,见证新中国的繁荣富强。但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不能忘却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烈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可歌可泣;不能忘却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吹响了埋葬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号角,拉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不能忘却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生活在明媚阳光下的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先烈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东方巨龙的腾飞而刻苦学习、发奋图强。2、历史作文,人物故事: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货,取水路贩往外地销售。船在河中顺风行驶,忽然浓云密布,狂风骤起,大雨倾盆,河水陡涨。贾人走出船仓查看货物,一股大浪袭向船头,把贾人拍落水中。贾人在水中挣扎呼喊:“救命呀!”一个渔夫听到喊声,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贾人看到渔夫,大声喊道:“快来救我,我给你一百两白银。”渔夫把贾人救起来,送进船仓,贾人换好了衣服,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渔夫,说:“拿去吧,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半年了。”渔夫不接银子,看着贾人说:“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给一百两银子,而不是十两。”贾人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现在一下子捞了十两银子,不少了。”渔夫说:“事是这么回事,理却不是这个理。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我也会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我希望你不要失信。”贾人摇摇头,踱进船仓,不再理会渔夫,渔夫长长叹口气,回到渔船。一年后,贾人又办了批货,碰巧在河中与渔夫相遇。两个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贾人说:“我给了你十两银子,你为什么不用来当本钱,做点小生意,何苦风里雨里挣这份辛苦钱?”渔夫来不及答话,贾人的船触上礁石,船仓进水,船渐渐下沉。贾人急得团团转,大声对渔夫说:“快来救我,这次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保证不失信。”渔夫摇橹从贾人旁边划过去,回头不紧不慢地说:“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银子,可也不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人的命。”很快,贾人随着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一个不懂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而不懂历史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愚昧。历史是科学,历史题材的影视必须尊重科学。“戏说”历史,实则戏说我们这个民族。文艺家,特别是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家、编剧者,应当正确对待历史,多读点历史,去无知,忌浅薄,戒浮躁,对历史负责,对读者或观众负责,努力创作出精品来。近20年来,我国以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可谓盛矣。其中,又以清史的影视剧独占鳌头。如 《努尔哈赤》 、 《两宫皇太后》 、 《火烧圆明圆》 、 《宰相刘罗锅》 、 《戏说乾隆》 、《雍正王朝》、《一代廉吏于成龙》、《康熙微服私访》、《天下粮仓》、《康熙王朝》等,都属清代重大题材而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名目繁多的影视剧纷纷登上荧屏或银幕,走进千家万户,遂成铺天盖地之势,如一股股五彩缤纷的“历史大潮”,将沉寂的历史时空搅得热闹非凡,堪称是我国文化生活的一大奇观。艺术再创作必须尊重历史。“戏说”历史,易将青少年引入误区中国历史悠久,文献极其丰富。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除遗址遗迹遗物可资证明,大量地保存在文字记述的历史文献中。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创作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包括影视剧,都须从这里索取原材料即素材,或进行学术论证,或进行艺术加工,真实地再现历史原貌。不可思议的是,那些号称“艺术家”、“作家”及“名导”们,无须查找历史资料,更不必研究,竟将历史完全“推翻”,仅凭他们的“艺术”头脑,想当然地重新编历史。他们就是不要真实的历史,认为历史不生动,历史中“无戏”,只有他们编得生动、有情有戏,老百姓才爱看。这不叫艺术再创作,应称之为“历史再创造”!因为他们改变了历史事实,搞乱了原事物(件)的“因果”关系,也就制造了荒唐。显而易见,历史在编导们的手里,不过是个幌子,一个可借用的道具,只须使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让他们穿起古代服饰,搭起宫殿或豪宅,来演绎他们心中的爱情神话和善善恶恶的人性,以古喻今,将历史现代化,宣泄他们的商业价值观和低俗的感情追求,将本来就很生动又给人以启示的历史,变成了一幕幕荒唐的闹剧,实际是制造了一堆堆文化垃圾!
敬畏高三(1)班刘畅一只蜘蛛从教室的天花板上荡了下来,旁边位置上的男生马上把手中的物理书放到小家伙的身上,然后满意的看着桌上被压扁的尸体,用面纸擦去书上的痕迹。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生活插曲,甚至与我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我却不能将思绪从它上面移开,因为在这件事里有一个生命消失了。曾几何时,我们开始失去对生命的敬畏?在农村时,见识过杀猪的场面。几个壮汉将一头猪前后蹄绑在一根扁担上再将猪倒吊起来。接着旁边一名壮汉拿来一个铁桶,另一名就眼疾手快的将刀插入猪的脖子再向下一划,血就顺着涌到下面的铁桶中。我在一旁看的心惊胆战,旁边的几个小孩却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有几个小的甚至尖叫欢呼起来。我在心中默默念到:若真有六道轮回,下世还宁为人,至少生命受到尊重。“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全都是人,有谁考虑一下别的生灵的感受。在那头猪被杀的时,谁能想象一下它的心情?是悲愤,无奈,恐惧还是别的什么。正是因为不了解,所以不尊敬,因为不尊敬所以不畏惧。当我们满眼全是人类的远离自然的世界时,我们只能看到人类的生命,而视其他如同草芥。一条鱼如果挣脱了钓鱼人的鱼线,那它会一直带着鱼钩直到死去;澳大利亚政府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允许当地居民随意不杀袋鼠……我悲叹与这些可爱的生命,愤怒于人类的无知与残忍。敬畏生命,无敬何来畏。而敬又来自对生命的理解。每一种生物都拥有生命,这并非废话,正如“众生皆平等”并非妄言。喜、怒、哀、乐,这些心情它们拥有;大地、阳光、天空、雨雪风霜,它们也同我们一起分享。我理解人类需要肉类中的蛋白质以及蔬菜中的维生素。这是自然的法制无可非议。但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想一想这些为我们而失去生命的动物。尊敬于它们的生命,进而畏惧于每一次无意义的捕杀。【点评】64分,一个有思想的人总是能够在生活中找到能够表达自己情感态度的载体。一个小小生命的逝去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由对一个小生命的敬畏推而广之,由浅入深,短短的800多字,却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实在难得。(胡春龙)敬 畏高三(14)班 卢盈康德说,“人世间只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永恒的仰望、敬畏:一是头顶璀璨深邃的星空;一是充满不可预知的生命。”我想,若我是绿林,必欣欣以向荣,因为我敬畏阳光,恐惧夜幕的转瞬降临。我想,若我是绿草,必萋萋以摇绿,因为我敬畏生命,忧心生命的忽之即损。月华清,即使是白玉盘、瑶台镜,终不过是一个偷儿,偷得太阳的一抹光辉,来遮掩坑洼不平的本质。星光渺,即使缥缈闪烁,迷离人眼,终不过是个陪衬,衬托出月光的明亮。我们总是太容易停驻于生命外表的华丽,叹服于日月星辰的流光,却忽视了真正值得敬畏的是生命本质。但伍尔芙说:“生命的本质是一片空荡荡的核。”正是因为这样才值得去创造,去赋予他每个人不同的生命价值。因为真实所以值得创造,因为丰富所以值得敬畏。这使得我想起了一个人,你瞧,他正蹙着眉头,坐着轮椅从地坛驶过,他就是那个“不幸”的青年——史铁生。正值青年,飞来横祸,终生瘫痪,度日如年。度过人的一生用这16个字来形容的话,未免太悲惨,而我所知的是,史铁生的生命轨迹划了个曲线后,又再次前进了。他探索生命的真谛,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敬畏生命。“牵牛花盛开的季节,葬礼的号角早已吹响”,不是谁都知道要敬畏生命的短暂。“午后如果阳光寂寂,时间默默,在光之末端或思之极处,看岁月往复去哪里。生死同一。”不是谁都能领悟生命的长短早已不是用生死去衡量。我记得克里克的《盲女》里写道:而今这一切画面图像都化入声音而已,早已不再企及我的双眸。那个十五岁的盲女说,我只想再看看太阳初生时的余晖氤氲在海上,我只想再看看落入他人瞳孔深邃处的温柔。时光被拓印在斑驳的墙体里,不露声色的悲伤。智者说过,生命只有被逼迫到了最后的边缘,一切才变得生动而可爱。人生中有太多值得敬畏,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敬畏生命的基础上。失去了才珍惜,未免太过凄凉。我只是相信,生命是一粒种子,总有一天,会以翠绿钻出地面。与君共勉。【点评】63分,本文语言优美,思想深邃,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文章紧扣“敬畏”这一主题,行文流畅而字句工整,可以说是一篇美文。但行文中也有一些不必要的句子,部分文字故弄玄虚,希望能在以后的作文中,更加紧扣主题,文字更加精炼。(左鹏飞)敬 畏高三(16)班 金梦 或许你已遗忘了那个女子,遗忘了她的花田半亩。 没有谁的微笑比她更从容明媚,没有谁的忧伤比她更缠绵淡雅。在那些龙胆花开的日子里,我试着聆听生命最后的挽歌。在那些细碎清雅的音符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 那是最原始的,对生命的敬畏。 生活是一个钟表匠的家,到处陈列着残酷流逝的时间,我们也是一种流逝的途径。所以大诗人汪国真不无遗憾的说,人生苦短。生命是灵光一闪的刹那,我们从混沌的暗夜中醒来,百年之后,又将陷入难以为继的黑暗。生命是这样直接而惨烈的短暂过程。唯有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我们才不敢浪费生命中的每分每秒,我们才能拥有生命不朽的价值。 田唯的生命只有二十一年,她如朝生暮死的蝴蝶,只做了短暂的停留。可是没有人会忘记,在与病痛作斗争的日子里,她从未放弃希望,微笑着迎接每一个清晨。也许她可以选择无视生命,悄无声息地死去,那么这世上,便会少了一个如蝶儿般美丽的女孩和她那五十万字清新谈雅的《花田半亩》。 因为对生命的敬畏,她分秒必争地充盈着自己的生活,感受着万物的美好。于是她冲破了时间的桎梏,在须臾中找到了立足点,获得了永生的力量。蚂蚁在焚烧的烈火中抱成一团,像球一样滚出火势包围圈,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藏羚羊在悬崖边用身体做桥,护卫新生幼羊,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古语云,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呢?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掌握它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掌握它的高度和宽度。皈依不是归宿,真正的皈依是在生命的途中。如果心中怀着对生命的爱与敬畏,那么生命就不再只是一具躯体的存活,而是灵魂在场的朝圣。我们会向着最终极的目标迈进,在生命的旅途中奋斗,我们也会渐渐明白,所谓天堂就是人的仰望。梦不会永葆鲜妍,彩虹不会常在人间,我们要珍惜有限的脉搏,敬畏生命,让生命之花在爱的青梗上秀挺。【点评】65分,文章借《花田半亩》的作者田唯表达着自己对生命的敬畏,语言流畅而有思辨色彩,这也是本文的最大的亮点,值得我们学习。(胡春龙)敬 畏高三(16)班 黄倩霞 仰头凝望着悠远深邃的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低头俯瞰那奔腾不息的长江。生命如明月般光亮,如长江般壮阔,叫我们不得不心怀着敬畏之意去面对它。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我们敬畏生命,它的存在就像是黑夜里盛开的昙花,只有瞬间的绽放,却换来了永恒的美丽。对整个宇宙而言,一个人的生命是那么微不足道;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那就是全部。在岁月的流逝中,我们只能隔着流年的幕纱,看着生命的年轮一圈圈消褪。我多想抓住它,而它却无情地从我的指缝中溜走。 敬畏生命的一点一滴,敬畏生命无穷的魅力,更敬畏它的短暂。 生命的长短不是由我们决定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他敬畏于生命的短暂。有些人刚来到这个世界,还没来得及画出自己的色彩,生命之树就被残忍地折断;有些人禁不起命运的挑战,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更有人不惜为了自己的利欲而牺牲他人的生命。我们敬畏生命的短暂,更要珍惜这须臾的生命,要怀着敬畏之意,守护好自己的生命,一旦失去,就不会再重来。 生命是神圣的,它犹如天使翅膀上的羽毛,纯洁无暇。时常会听到“某人为救某人而牺牲,”“某人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某人”之类的新闻。这些人不计较一己私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另一个生命。因为他们敬畏于生命的神圣。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他人的生命,这样我们的生命尽管短暂,却能永远地延续下去。神圣的生命值得我们敬畏。 生命,这个永恒的主题,多少哲人讨论过它,它就像一个谜语,你可以猜到开头,却无法猜到结果。它能带给你生的喜悦,也能带给你死的哀痛。我们可以掌握命运,但我们却不能控制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逝去,就不会重来。生命对于个人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有了生命,我们才会存在于这个世界,才会用我们自己的生命去描绘自己的世界,不要轻视生命,它很强大,强大到在我们一出生就镶嵌在我们的命运中,如影随形。珍惜生命,更要敬畏生命,那样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永恒的美丽。【点评】62分,本文写的文采斐然,层次清晰。由生命的短暂引入,要敬畏生命,因敬畏生命而珍惜生命;神圣的生命更值得我们敬畏,从而升华为生命的永恒,这是不可多得的考场作文。(胡春龙)敬 畏高三(17)严舒人们在面对信仰时,才会流露出敬畏的神态。如果在面对某一件小事时也持着敬畏的心态,那么他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劳动节那天,我在同学家待得时间太久,到来傍晚竟忘了没有公交车了,我只好多花些钱去打车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辆车,打听价钱:四十。我只好咬咬牙,交了钱。由于害怕妈妈的责备,再加上花了这么多坐车的钱,我的心情是十分的不甘与着急。坐上车后,我满脸的怒色。车厢里静得难受,只听见汽车开动的声音。司机放了广播,打破了这宁静的气氛。我本来就不喜欢听广播的,再加上心情不好,我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车厢内广播独自放着,我的思绪早就到家接受着妈妈的责备。不一会儿,车子停了,我愣了一下,看了看前方,原来是红绿灯。车子不停还好,这一停就更加重了我的着急。我抬头刷了一下后视镜中的司机,他目不转睛地看着红绿灯,神情十分专注。我催促道:“师傅,你开快点啊!现在又没交警,周围又没有车,开快点没关系的,我着急回家呢!”我的话语中充满着不耐烦的情绪。司机一本正经地说道:“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基本的交通规则,人人都该遵守。交通规则是靠大家自觉遵守的,不是依靠警察管的。再说了,我这是对我们俩人的生命负责任呢!”我又抬头看了一眼后视镜中的司机,他的神情一点也不差于我们在升国旗时那种严肃的表情。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到了敬畏,司机师傅恪守职业操守,对生命负责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他也让我明白:每个人都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回家后,妈妈在一旁唠叨着,我也没太放在心上,只是在回味着司机的话。他的话让我烦躁不安的情绪平复了下来,我认识到:在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时,我们都该保持着敬畏的心态,只有秉持这种心态,在繁忙的生活中才不致太过烦乱,才能静心地处理好身边的事情。司机师傅的敬畏让我敬佩,他的精神时刻鞭笞着我要怀有敬畏之心。【点评】本文选材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运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将文章写得入情入理,切合实际,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孟国君)敬 畏高三(19)刘梦佳 哥哥从姑姑家移了一叶巴掌大的仙人掌,丑丑的! 哥哥把仙人掌移栽到花圃里,我的太阳花旁。一天,我去花圃看我的太阳花,一不小心触到了仙人掌,被仙人掌的刺扎到了。我看着“惨不忍睹”的手,气不打一处来,你这个仙人掌,长的丑也就算了,还扎人!我气得想踩烂它。刚踩完第一脚,哥哥放学回来了,看到被我“蹂躏”的仙人掌,又是心疼又是爱怜的,再看看我的手,只是叹道:“下次别那么任性了,仙人掌是不会先招惹你的。”哥哥牵起我的手,关切地为我拔掉手中的刺。看着刺一个个地被拔掉,我的心情舒畅了好多。 “给我从后院里拿个花盆来!”哥哥说。“要花盆干什么?”我有点疑惑。“把仙人掌移走,下次你就不会被扎了!”可是,仙人掌已经被我一脚踩烂了半边,还能活吗?我将信将疑地从后院拿来花盆。哥哥从花圃里铲些土,又铲些沙子到花盆里,将沙和土拌和均匀后又将仙人掌移栽进去。“哥,你做错了,应该全是土。”我想制止哥哥的做法。哥哥却笑了,说:“不会的,仙人掌可乐着呢!”搞定仙人掌的移栽工作后,哥哥就将仙人掌搬到他房间外的阳台上,享受日光。一切完成后,哥哥就准备去打球了!“哥,你不管它了吗?”“恩,要不然呢?”“哥,怎么不见它开花啊?”“它会开的。” 就这样,哥哥对仙人掌不管不顾,一如我对太阳花。可是,太阳花天天开花,而仙人掌却迟迟不肯开花。我都有时候会怀疑它是不是雄性仙人掌!一株丑丑的雄性仙人掌!某个阳光极好的下午,姑姑抱着三岁大的小堂弟来我家玩。小堂弟粉嫩嫩的小手一会儿指指花,要去花圃玩,一会儿指指窗户,要看窗花,一会儿指指阳台,哥哥的阳台,我愣住了,绿绿的丑丑的仙人掌上分别有一抹绚烂的金黄!我抱着小表弟走近看去,啊,是仙人掌开的花。小小的,黄黄的!姑姑见了。脱口说道:“真漂亮!”是的,真漂亮!真神奇!沙土环境下,类似于人类的不吃不喝的仙人掌居然开出花来!一种敬畏之情在心里油然而生!没有一叶仙人掌自惭形秽,每一棵生命都应得到敬畏。真漂亮,不是吗? 【点评】57分,此篇写因一株植物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是比较规范的记叙文。通过“我”对仙人掌的态度的慢慢转变推进情节的发展,而最后的那抹金黄终于让“我”改变原有的看法,引出“敬畏”的主旨。取材于生活,真实自然,符合题意。如能在最后点题之前有所铺垫,会使最好的点题更自然,更有力。(瞿素红) 【网络美文】敬 畏生命奥秘,宇宙玄疑,自然伟大,道德高尚,文化精深,圣贤高远……这一切令人敬畏,然而我们只有敬畏的份吗?有一位高中生,老师为了培养他的数学素养,就每天给他出两道高难度的题,但这一天却写了三道,高中生很奇怪,还以为老师增大了训练强度,便一道接一道的做,前两道题一个小时就做完了,但第三道却一点思路也没有,高中生很惭愧,但在拂晓时分,他还是做了出来。第二天交给老师,老师惊讶极了,因为高中生的第三道题是歌德巴赫猜想的第二问,这名高中生就是高斯。如果高斯知道这是道世界难题,无数数学家败在它的手下,他还能做出来吗?难说,但正是这种无畏的精神,成就了高斯。在令人敬畏的事物的面前,我们要做的不是一遍遍惊叹他的光辉,而是寻找征服光辉的路!人类不畏惧月亮的神秘,终于踏上月球;人类不畏惧自然的伟大,终于揭开了自然界神秘的面纱;人类不畏惧文化的精深,终于把握住了历史的脉博,……日本剑道大师井田传木,总在教学生三年后,将学生赶出剑道社,人们很奇怪,向他探由,传木说:“他们是敬畏我才来学剑的,但如果总跟我学,只能始终留在我的影子里面,如果他是太阳,就应发出光芒,盖住我的影子。”不畏惧亚里士多德的威望,伽里略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不畏惧前人的理论,牛顿完成了牛顿三定律;不畏惧皇权的崇高,林则徐在虎门燃起了浓烟;然而畏惧苏格拉底的深刻,伯拉图错过了一个个超越的机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先人面前我们只需保留浓浓的敬意,不要留下深深的畏惧。前进是历史的必然,超越是这必然的先决条件,踏着先人的肩膀,让我们超越敬畏一起飞,鼓起勇气真心面对!让生命凝聚这一刻,让历史铭记这一回。超越敬畏是奇迹,超越奇迹是辉煌,历史在超越中前进,人性在超越中升华,把意志磨刻成弓,将血汗聚成绳,超越便是离弦之箭,超越吧!因为超越在维持着时代的心跳!超越敬畏的枷索。【点评】考场作文的写作,一定要放开思维,尽量多向立意,优中选优。本文作者的思维无疑是灵活的,在众人大多正面立意的时候,他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且把自己的看法论得有理有据。让你不得不服。敬 畏鲁迅读《史记》,为之惊叹,书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苏舜钦读《汉书》,一篇书而百杯酒。陈寅恪读《二十四史》,子身安然渡沧桑。读史让人深沉,读史让人睿智,历史正以它那独有的沧桑让人肃然,让人扼腕叹息,让人愁绪满怀,让人从梦中醒来,步履沉着。浩瀚如宇宙星汉,博大如海阔天远。我时常为“田横五百义士死”而悲壮,亦时常为隐在它身上的一面镜子而汗颜。古有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史载匡衡“凿壁借光”,杜甫茅屋破而为天下寒士歌。历史激人以奋进,每仰望它神秘而厚重的容颜,心常惴惴,是历史伟大对比出人之渺小,如登山。这一切,只能让人仰怀,用一双怯怯而又丰富的眼睛。然而,历史是一部大书,能明人以礼,亦能唤人之良知。还记得“九·一八事变”吗?还记得“卢沟桥事件”、“南京大屠杀”吗?当我们行走在先人曾用鲜红的土地时,回视以前,难道就只想到那泛黄的图片?当我们听到舒缓的音乐,眼前却突然出现当年外国侵略者给我们先辈的刺刀、枪炮、鸦片,然后再榨出仅有的一点血汗,你还能悠然而自得吗?是啊!历史沉静无语,但它无疑却凝固了千万人的惨痛,我们见到时,能不敬畏,能不从内心发出愤怒的喧响?悲哀过去了,却让人永不忘记,是什么?历史。俗言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为历史不仅是一个叙事的书架子,更因为那里有知识,有思想,有灵魂,那一本本书立起来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每当雁往南飞,秋叶纷纷而落,抑或冬雪静静飘来,那是一个更替,一次兴亡。而感慨正系在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那一颗丹红的心。常常梦想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史学光辉人格。或许我能倾听得到他们的心跳!有人说,读鲁迅的文章要正襟危坐,要汗流浃背。我说,读得懂历史,方能读得懂鲁迅。先生那份深刻,或许正从历史中来。敬畏历史,从忧郁的双眼开始。敬畏历史,便如敬畏生命、思想、灵魂。【点评】考场作文应该追求“大气”,要写出大气的文章,须有扎实的阅读功底,宽阔的知识层面,深厚独特的思想,这篇文章显示出作者超出同龄人的思想积累。文章围绕“历史”展开论述,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体验与感悟。语言厚实质朴,有独特之处。全文体现出一种“大气”。敬 畏水,一直让我着迷和敬畏。水是至刚之水,君不见,壁立千仞的巫山被长江之水咬开一个缺口,水如箭飞下,一切逆之者皆粉身碎骨。水更是至柔之水,君不见,水随形而安,悄悄避过险滩、巨石,而只是把它们温柔的包围。至刚如剑,可劈开一切顽石。至柔如母爱,无处不在,不可抗拒地被它包围、征服。但,更让我肃然起敬的是水竟与智者如此相通。谚曰:“智者似水,可涓涓细流,可波涛汹涌。”智者幻化万变便是通了水性。水潺潺而流,偶尔会收容些无家可归的柳絮、蒲公英。但决不带它去远行,一切天光云影也沉湎不成它的四肢,水的不耽沉湎,智者的轻装而前,不止一次令我心中深深地敬畏。水轻轻而流,总为奔向一个目标——大海。水在高山之脚萌芽,在奔途之中壮大,在归宿处融合,水理智地流动,只为完成一个使命。这,更让我深深敬畏。水汇成海,成海之大;海汇成洋,成地之广。所以水是有思想之水是智者之水,它“细致入微”,能滋润到地球任何一个角落的每一片绿色,它瞬息万变,挟巨浪以接天,又伏而静若处子。我敬畏水,不只它能带来绿色,还为它能给予我思想的深邃,智者的思维。我敬畏水,还为在这奔腾不息的水边诞生了多少忠诚与背叛、多少爱与恨。一颗颗粽子落入汩罗江中,是水收下了百姓的思念,又把它潺潺地传送了出去。一把长剑掉落水中,乌江呜咽了,是水收藏了英雄最后的遗物,并时时翻捡。一支木楫失落江中,也是水,它收下了北上中原击胡抗金将领的忠诚,并默默为他送行。水,一直让我着迷和敬畏,我着迷水的气质,敬畏水的精神,更敬畏水有着一双历史之眸,时时闪烁着历史的沧桑。【点评】文章要出色,切入的角度很重要,可敬畏的东西很多,本文作者选择了一个旁人不注意的事物——水,然后围绕水再组织材料,深刻思考,单这一点已足以使本文具有了不同一般的特色。文章的语言也是值得称道的,借用了古文的凝练又富有现代文的丰富多彩,这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实在是一篇个性突出的美文。
敬畏生命一个失去双臂的瘦弱的青年,用双脚去弹奏钢琴浪漫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经典曲目,所有的听众都沉浸在这个残疾青年所营造的浪漫多情的音乐氛围中,去感悟人生与爱情的神圣和庄重。 这是东方卫视推出的人气挺旺的《中国达人秀》电视节目的一幕。这位失去双臂的青年叫刘伟,23岁的他没有双臂却能在黑白琴键上弹奏悦耳动听的旋律。 这些天,他成了网络红人,短短3天内视频点击率就多达20余万次。在《中国达人秀》电视节目中,刘伟用双脚弹奏了一曲《梦中的婚礼》,打动所有观众。人们亲切地称他“无臂钢琴王子”。 刘伟的一句:“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当我看完这档电视节目后,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头脑里仍然还在回味着这位失去双臂的青年在用他的双脚去弹奏的《梦中的婚礼》以及他那感动许多人的话语。我感觉他不是在演奏《梦中的婚礼》,而是在用心、用泪在弹奏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位残疾青年并不是什么英雄,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却让我对他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使得我对这一位被折断翅膀的钢琴王子那种无畏、充满激情的生命心存敬畏!当他不幸失去双臂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他曾经迷惘过、哭泣过、失望过,独自去品尝着生活的艰辛。他顽强不屈地与坎坷不平的命运作一场青春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刘伟无疑是胜利者,他告诉我们什么是乐观?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人生的真谛? 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我们虽然四肢健全,拥有体面的工作和显赫的职位,但是整天不思进取,只知道享乐,为了一点工作压力就怨天尤人。如果我们去听听这位钢琴王子的演奏,去细细地品味他的振聋发聩的青春的宣言,我们岂能不羞愧万分? 经历过生与死磨练的哲理是不朽的,我们没理由不用心、不用我们的耳朵去倾听这铮铮作响的人生哲理。
出类拔萃的科举制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那种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达到了“学而优则仕”的境界,有利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也备受西方人推崇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积极影响。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中国只有通过严格考试的人才能出任官职‘中国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者’,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唐朝时得到发展,宋代得以完善。科举制的推行,打击了腐朽的士族的势力,符合庶族地主经济发展的趋势,适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也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政治清明廉洁。同时,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唐朝学制完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推动了宋代科技革新,使得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高度繁盛发达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航路开辟以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潜心研究中国的典章制度,不断向欧洲传递东方的信息。16世纪中期来华传教士克鲁兹在他的游记中把中国科举制介绍到欧洲。欧洲人了解到中国科举制度以后,都异口同声的称赞。16世纪的门多萨认为,中国是世界各国中治理得最好的一个,他把原因归于中国竞争性的科举制度,说中国通过竞争开放一切官职,从而利用了所有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牛津大学教授纽曼说:中国行政制度是迄今为止存在于东方的无与伦比的优秀制度。他们认为科举制是一种出类拔萃的制度,值得效法。法国首先师承中国,在1791年进行了文职人员的考试,德国在1800年。1833年,英国确认了通过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但直到1847年,英国某一驻外机构为聘任办事员,才进行了最早的竞争性的考试。1855年,英国成立第一个文官委员会、主持普通文职人员竞争性考试。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使文官的竞争性考试正常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最终确立。英国文官考试面向公众,定期举行,强调入选者必须备有良好的品行和确定试用期,与中国科举制度的形式非常相似。《大英百科全书》对英国文官制与中国科举制的渊源关系也有公允的结论:“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出现在中国,它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并对已经进入仕途的官员进行定期考核。”英国文官制吸收中国科举制的精华,又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 可见,中国科举制对中国乃至于世界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中国的科举制是一种出类拔萃的制度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实现与时俱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具体方法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的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排演话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得历史教学更具有活跃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人物扮演的方式,直观、明确地向学生展示历史演变的进程,使得学生在整体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不断丰富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2事件回顾
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回顾时,能够有效使学生对所学历史进行梳理,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调查和历史分析的兴趣,学生在了解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后,也会对历史调查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自我的历史阅读量,形成自我分析历史的观点。
3史料展示
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缺乏阅读量,其了解的史料较为欠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向学生展示史料能够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历史观点更具有丰富性,避免了历史学习过程中观点的局限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侧面了解历史,全面了解历史做了铺垫。史料的展示也能够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与此同时,在对史料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避免历史学习进入空洞无力的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身边历史即是真正的历史的观点。
4历史评点
在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时期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评价和分析。学生通过对秦始皇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综合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全面对历史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二、总结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阶段,如何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将庞杂的历史内容转变为富于趣味性的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使得更多的历史内容能够为学生所接受,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标准。初中历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应根据其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分析对待,实现历史教学的丰富和全面。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能动性,成为知识的主人。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必须进行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索,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拥有独到的历史见解。
一、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历史教学的创新,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通过思考来解开历史谜团。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会使教师更加注重人文性知识的传授,在帮助学生学到基本的历史知识之后,还会启发学生产生独到的感性认识与见解。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够感知到社会的进步,建立起正确的发展观。另外,学生还会通过对优秀品质的传承来进行自我品德教育,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面对生活中的各类困境,成长为有思想、有品德的高素质人才,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三)有利于历史课改的全面推进
课改的推进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历史教师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对课改的全面推进有很大助力。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会加强对新课改具体要求的研究,以此为依据来探索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方法,由此而形成的教学经验会对历史教学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新课程改革出台之后,历史教材也更新换代,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但部分历史教师并未跟上教学进步的步伐,仍然固守原本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不够及时,影响创新教学的实现。
(二)教师备课用心程度不足
教师备课的质量高低将对教学成果产生很大影响,教师在备课中如果能够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使课堂更具操控性,提高教学效率。但部分教师未对备课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是寄希望于教学经验或突发灵感,这样的备课态度会对历史教学的效果带来不良影响。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习惯于单纯地听教师的讲解,将教师的思想全盘接收,缺乏必要的思考。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学生仍很难克服以往的学习习惯,对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方法仍是墨守成规。对于教师留出的讨论与思考时间,却不知如何运用。总体来说,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还有待改进。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方法
(一)利用“角色扮演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而教师充当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角色扮演法”中的“角色”是学生扮演的,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话题自主编写历史话剧,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再现历史。例如:在《美国南北战争》这课,为了解决南北战争爆发原因这个难点,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代表北方资产阶级,一组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让他们站在自己代表方的立场上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出发,就当时双方关注的:“关税、劳动力、市场、原料”等问题进行一个简短的针锋相对的利益争论。通过这个“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很真切、直观地感受到: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在原料、市场、关税和劳动力问题上矛盾尖锐,奴隶制存废成为焦点。南北双方各有各的理,已经不能达成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武力来解决,从而突破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这个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配角,学生通过置身于表演,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把握历史知识,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传统历史课堂教师“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沉闷状态。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历史教师应将这部分内容利用起来,在学生本身就对其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活灵活现的演绎,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思维情境。比如:在讲解三国时代的纷争局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草船借箭、败走麦城、望梅止渴等经典故事的动画,帮助学生逐渐理清脉络关系,使学生的历史视角更加广阔,将原本熟悉的历史故事与真正的历史对接起来。在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适时进行问题创设,将学生置于思维情境当中,鼓励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来进行联想、思考与讨论。例如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陈胜、吴广起义全过程的图片之后,问学生“如果陈胜、吴广没有在途中遇到大雨,那么他们还会揭竿起义吗?”学生会通过观看图片,结合教师的讲解开始多角度的思考与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很大锻炼,历史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三)通过优化课堂,开展教学辨析
在师生之间开展和谐的教学辨析,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历史水平大有裨益,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要确保教学辨析的顺利开展,历史教师应对课堂形态进行优化处理。首先,教师在授课时应考虑到初中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寻找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将历史知识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比如:学生会利用假期时间外出旅游,去过很多地方,教师可以对学生到过的旅游地点进行统计,指定学生进行旅游分享,然后将历史知识穿插其中,加深学生记忆。如有的学生去过西安,见过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师就可将秦王扫六合的知识带入其中。在教师讲解到秦军的奋勇之态时,学生会从自己看到的兵马俑实态出发提出异议,认为很多士兵的神态十分祥和,与教师的讲解存在出入,有价值的教学辨析就可由此开始。其次,教师要将课堂用活,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很多独特的想法,打乱原本的教学计划,如在讲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学生会根据自己对世界格局的认识提出异议,如有的学生提出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到: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是不是“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然发生了变化?美国不再占据“一超”地位?这时就需要教师将世界大局分析给学生听,与学生进行平等辨析,让学生明白虽多国崛起,但世界格局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根本改变,消除学生疑虑。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与开放性,从而更加愿意进行思考,历史辨析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四)辅助学生改进历史学习方法,提升自学能力
历史人物,它指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在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评价历史人物对于研究人类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历史人物素材积累及运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
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 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二)素材运用
话题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材料加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节选)
话题2:挫折
材料加工: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
话题3:选择
材料加工: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魁力》节选)
二、庄 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一)人物事略
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倐[shū]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秋水》
鸱[chī]得腐鼠 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yuān]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出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材与非材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周梦蝶 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说这就叫物化。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 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jiào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l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jī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二)素材运用
话题1:自我认识和他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人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2004年重庆中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话题2:换一种角度
材料加工:其实,庄子错了,他忽略了鱼的处境,既然是泉己干涸,鱼相处于陆,那么它们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又如何能够各自游走到大江大湖呢?而即使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地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
“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所以更多的人们仅记住了庄子蕴意相濡以沫中相互依靠、相互偶依的内涵,而宁愿忘却那句相忘于江湖。
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过程,因为不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绵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夏日黄昏》节选)
偶翻《庄子》,看到了这样一行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由庄子看来,在一个几乎没水的地方,两条鱼只能相互呼吸一些湿气和水泡,与其这样,不如各自游走,在大江大湖中互相忘却。
话题3:魅力
材料加工: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
三、荆轲
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后来,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后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一)人物事略
1、结识高渐离:离荆轲到燕国之后,跟那里一屠狗者和一位善于击筑的高渐离很投合。荆轲喜欢喝酒,每天都跟屠狗的人和高渐离在燕国街市上喝酒,喝到兴头上之后,高渐离击筑,荆轲随着筑曲在街市上唱歌,以此相乐。过后又相对哭泣,旁若无人。遂与高渐离成为知己。
2、田光识才:荆轲到了燕后,与田光相识,田光知他并非一个平庸的人,非常欣赏他。恰逢燕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后逃回燕国,寻求报复秦王的人。鞠武推荐田光,田光推荐了荆卿。可是太子丹对田光并不信任,田光认为长者办事,应该不让人怀疑;一个人办事却让人怀疑,就算不上是有节操的侠义之人了,于是自杀。
3、相遇燕丹:燕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委托荆轲以大任,并且恳请荆轲不要谦让推辞,于是把荆卿尊为上卿,请他住上等宾馆。太子每天都上门问候,准备最丰盛的酒席,隔不多久就献上珍异物品,车骑之类,荆轲有感于太子丹的诚意,于是与之相谋。
4、谋计樊於(wū)期:樊於期本为秦将,因事得罪于秦王而出逃到燕。只有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去奉献给秦王,秦王才会乐于接见荆轲,这样才有刺杀秦王的机会。荆轲知道太子于心不忍,便背着太子私下去见樊於期,用道理说服了他,樊於期自刎而死。
5、易水萧萧:太子以及知道荆轲要去刺杀秦王这件事的宾客,部一身素装来送别荆轲。至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分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填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己不顾。
6、谋计于蒙嘉: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秦王宠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荆轲先在秦王面前说:“燕王确实被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战,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谨此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上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装匣密封。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派出使臣把这种情况禀明大王,敬请大王指示。”秦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7、智解危机:秦王布置九宾的礼仪,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有樊将军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走到台阶下面。秦舞阳内心害怕,脸色突然变了,秦国的大臣对此都惊疑起来。荆轲回头对秦舞阳笑了笑,上前对秦王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
8、图穷匕见:在秦殿上,荆轲取出地图捧着它献给秦王,地图展完了,匕首忽然露了出来。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迅速拿起匕首向秦王胸口刺去。匕首没有刺到秦王,秦王大惊,吓得连连后退,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秦王拨出了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扔过去,却没有击中。武士们这时冲上来,把荆轲杀死了。
(二)素材运用
话题1: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登山者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半途而废”也不悔,别人却认为他应该登到山顶。但是说不定到了山顶这位登山者就会因为缺氧而死去,所以登山者是明智的。
荆轲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在榆次、在邯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践“怒而比之”,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歌于市,旁若无人,最后还真被太子丹看中,担负起刺秦的重任。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太子丹开始说他能刺秦时,荆轲还说“恐不足任便”,没想到,经不住太子的“固请”,荆轲竟不顾此“国之大事”而接了这个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他荆轲就被别人的期待弄昏了头。结果,在他死后,鲁勾践笑话他说:“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囊者吾叱之,彼以为我非人也。”(2004年重庆中考优秀作文《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节选)
话题2: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感情,似乎是一种十分缥缈的东西,但它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时时刻刻都围绕着我们。亲情、友情、爱情……而我们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们正是有感情,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感情影响。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有了感情,人对事物的认知欲更强,更能加深对事物的认知。易水河边那位高唱着“风萧萧今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正是因为对燕国的感情,使他认知了为国牺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在抗击“非典”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多少可爱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其中一个就是邓练贤。他说过“选择当医生就选择了奉献”,从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民、对病人的那一份真挚的感情。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促使他勇敢地战斗在“抗非”第一线;在病房里,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使他不畏被感染的危险,坚守一线抢救照顾病人,最终不幸因感染病毒而去世。
可见,在感情的推动下,使人在认识上可达到不惜牺牲的境界。(2003中考满分作文《感情与认知》节选)
话题3: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2001年四川中考满分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节选)
话题4:明智
材料加工:古时,荆轲因勇刺秦正为人称颂。的确,荆轲的勇气是非同一般的,然而,我总觉得荆轲死得糊涂。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历史,此话可算得至理名言了。战国后期,七个诸侯国再加上七零八碎的许多小国,中国被分得支离破碎,多年战事,弄得民不聊生。这时候,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是民心所向,可惜,荆轲不知这个理,他一心一意要杀秦王,促成那一批势单力薄的小国。不过,荆轲毕竟只是一介书生,战国以前的历史也不很长,他不明白分久必合的道理是不足为怪的。荆轲死了不算,秦王恼羞成怒,下令立刻攻打燕,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灭亡,荆轲实在太失算。所以,荆轲不但没救燕,还加速了燕的灭亡,真是太糊涂了。(《评荆轲》节选)
理性看待旧中国的发展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经历了一段落后,摸索前进的道路。虽然之间有许多挫折,但总体仍是在发展。 这其中有许多的历史人物做出了贡献。其中首推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经历太平天国运动后,李鸿章推行洋务运动救国。虽然他签订了许多耻辱的条约,但这并不妨碍他引领旧中国科学的发展,确实打造了较为先进的北洋水师。 当这些运动都不能救国的时候,康有为的戊戌变法运动使得中国的文化有了新的启蒙,直接导致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在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带领下发起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思想的进步。 当思想氛围进步到一定的时候,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了中国,从此有了共产党的成立,有了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有了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的诞生。 纵观100来年的奋斗史,有过曲折,迷茫,甚至错误。但这都不能阻止历史前进的脚步。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中国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好!
高考优秀的作文中离不开好的素材的支撑,那么有哪些比较好的的历史人物可以作为高考作文素材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的历史人物素材,供大家参阅!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一)
惠施多方 其书五车
惠子,字施,他是战国政治的舞台上的代表性人物,而且他也是合纵的组织人。在各个国家惠施都有着很高的声望,因为他曾经主张了魏国、齐国和楚国共同联手来抵制秦国,但是当时朝臣中站了两拨人,大多数的人都是听从张仪的主张,不赞成惠施的意见,所以最后惠施就回到了家乡宋国。
在惠施的故事中,有名的惠施多方,其车五书是什么东西呢?
五车书是是一个典故的名字,这个典故是出自于《庄子·天下》中的。其中五车书的典故指的是说惠施的方法和本领都很大,在惠施家中所读过查阅的书籍都要依靠五个车子才能够拉的动。这个典故就是用来形容惠施的才能非常的大。惠施的学问十分广博,他所读过拥有的书多达五车,在这些书本中,有的书籍中的言辞也有不当的地方,而且道术也有些杂乱无章,惠施是名家中“合同异”派代表性人物,在《庄子·天下篇》中有介绍过他,书中写到他知识渊博,阅览群书,就用“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这个俗语来形容他。
惠施的主张和概念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历物十事”了。虽然“历物十事”中主要写的主张是对自然界的分析,但是在这其中也有着自己主张的“合同异”的思想,惠施曾经说过,在这世间万物千变万化的各个形态之间,有“毕同”和“毕异”这两种异处,还有与事物之间一般的同异,就是“小同异”。在这其中的“大同”又指的是什么呢?用狗来做比喻,有大狗、小狗、黑狗、白狗等多个种类的狗,这叫着“小同”。狗这个大类概念与黑狗、白狗这些小类的概念有些偏别。如果从相同的方面看,这些都是狗。依靠这个推断,那就说明的这是大同了。
惠施对于事物的统一以及差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都拥有着一定的认识。尤为主张“合同异”的惠施,“离”是他所追求的东西。惠施的“历物十事”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物质世界。他的主张是世间的事物都有着相同之处,在这其中也有着差别,事物的差别就是相对的,而事物的相同之处就是绝对的。他的主张和理论都是世间万物可以归为一类,大多是相同的。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二)
后人对大唐诗坛神童王勃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由于王勃拥有很高的才能,并且王勃的诗十分的流利婉约,独具一格,所以被人们称为“诗杰”。但是,王勃最早的称呼是与杨炯、骆宾王以及卢照邻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并且,王勃在四人当中,排在首位。
王勃出名很早,在年仅十四岁的时候,便已经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在《滕王阁序》这一文章当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称为了千古名句,受到了后人的万千敬仰,是许许多多文学家的标杆。
王勃被称为什么呢?王勃之所以被称为“诗杰”,除了《滕王阁序》这一名篇之外,还有就是王勃写下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送别自己的朋友时必说的一句祝词。也因为如此,使得人们深深的记住了“诗杰”王勃。
“诗杰”王勃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分的坎坷,年少时王勃曾经毛遂自荐,把自己推荐给刘祥道,从此进入官场。但是,在进入官场不久,王勃便因为自视过高,成为了众矢之的。之后又因为犯了事,被罢免了官职。最终在赶往自己父亲所管辖的县城的途中,因为落水,最终惊悸过度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三)
北宋词人周邦彦:被后人认为是词的'“集大成者”
北宋词人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美成”出自《庄子》,意思是美满的成就。而“清真”并非是清真寺的清真,因为虽然宋末时期这个词就开始使用在伊斯兰教,但没有史书记载周邦彦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它的意思应该还是原来道家的“清净纯真”之意。
所谓居士,是指在家修道或者修佛的人,可以指男子,也可以是女子。唐宋时期,道教和佛教在中国已经十分盛行,尤其这两教与儒家结合,使得儒释道三教不断融合。因此,当时中上层的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对这两个宗教了解甚多,也深受影响。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许多人开始自号“居士”,比如李白的“青莲居士”、苏轼的“东坡居士”、李清照的“易安居士”等等。周邦彦的“清真居士”只是其中一员,并非特例。
自号居士,并不代表就要真的信教修行。周邦彦如此自号,也不是真的做到了清净纯真。在他身上,最出名的轶事典故,就是和李师师之间的感情,这个的流传之广甚至可以和他的词作相比。李师师是北宋著名的,是美女也是才女,是青楼的花魁,所以是当时众多男子竞相争夺的对象,花重金不可惜,只需一亲芳泽。周邦彦就是他的客人之一,而李师师据说也十分中意于这位懂女人的大才子。可是,周邦彦有一强大的情敌,那就是宋徽宗,所以李师师于他而言是不可得之月亮。
苏联在二战中经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严峻考验,取得伟大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座丰碑,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大大加强。在战争中,亚欧一些国家的人民民主力量日益壮大。到1949年10月,亚欧建立了12个人民民主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各国逐渐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世纪50年代,这些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包括南斯拉夫)。可惜,在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等历史性影响下,苏联不久就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美国更是二战的“暴发户”。随着军事、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其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起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声称,美国负有“领导世界”的责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为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4月,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建立是美国为实施称霸全球战略的产物。 1955年5月,苏联等欧洲8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华约”组织的建立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对付北约组织采取的相应措施。就相对位置而言,华约和北约成员主要集中于欧洲的东部和西部,两大集团的出现被看作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我们中国虽然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但是与华约成员国也存在着区别。我们位于亚洲,不属于欧洲国家。我们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尝列强欺凌的屈辱,特别珍惜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和华夏儿女的民族尊严。我们在外交方面主张和平共处、不结盟,这里面包含着历史的、现实的、外部的、内部的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所以,我们没有加入华约。
关于历史小论文分享
对于历史大家了解多少呢?知道怎么样书写历史的论文吗?以下是我整理好的关于历史小论文分享,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本文从高考近几年历史小论文分值入手,列出了学生在做历史小论文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详细说明其特点与今后应对的方法.
关键词: 历史小论文;逻辑思维;命题
历史小论文题是最近几年出现,为一种新题型,它由上海高考题中的论述题逐渐演变而来。这种题型着重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相应的材料相结合,并应用历史语言(史学论观)描述自己的观点,这种题型没有固定的标答,也没有明显的套路。是属于开放性的试题。下表为2010年与2011年的小论文各得分段的情况进行一个实际展示:
自2010与2011年小论文题的得分段及百分比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高分段得分较少,平均分没有超过一半,一个原因是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此类的题型平时少见,做出来比较别扭,很难按题意答。
笔者在教学第一线,与学生接触较多,从平时的检测题和历年的高考题来看,学生多有失误,主要是由于知识、能力的缺陷,答题技巧、表达水平的不足以及审题、答题习惯的不良等因素造成的,属于答题的多项综合症。总括起来,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审题不慎。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这是准确完整地回答好试题的关键。
第二、知识应用不够。明确题目要求,正确地回答问题,首要条件在于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因为学生具备了全面系统而扎扎实实的历史知识,才能够将脑中所存的丰富知识解答。
第三、表达不当。语言准确,条理清晰,这是对历史问答题的文字表述的基本要求。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思维有时比较混乱,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点,无纲无目,段落层次不清,这就导致学生得分不高。
第四、史论脱节,逻辑很不严密。这主要表现在用史实说明历史观点或结论的答题中,部分学生不善于用史实作论据来支持题目的论点或结论,或有史无论,或有论无史。再就是在论证或分析问题的时候,不注意所述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本应完整的知识框架变得肢离破碎、残缺不全。
下面笔者就将近几年高考的历史小论文题的命题的形式与评分要求作了个总结:
一、命题方式:一般有三类1.直接提出评论的对象与内容。评论的对象有人物、事件、制度、著作及现象。评论的内容不外乎原因、性质、制度、地位、影响、作用等。2.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3.提出一种或几种观点,进行立论或驳论。
二、评分的要求,大致有四条规则:1.字数限制,一般在400~500字以内。2.分层次划等第给分。评定标准为:基本观点正确、全面,基本史实准确,能说明其提出的观点。3.史论结合,论证逻辑严密。4.文字表达简洁流畅,条理清楚。
对于今后指导参加高考的学生解决小论文题,笔者有如下一些方法供同行们在教学中参考:
首先,指导学生审题,找到合理的答题角度。审题是判断本题的命题指向,看懂试题要求。成也审题,败也审题。成败关键在于审题。
其次,指导学生史论结合地论证观点。空谈得不到分数,再华美的文采,缺乏可靠的论证,也得不到认可。历史小论文的特点是用史实论证,有论点,有论据是小论文的基本思路。
第三,教会学生提炼论点。用材料提出问题,用小论文的形式回答,是高考新课标卷已经使用的模式。审清这类题型最重要的是结合问题看清楚材料的观点。
第四、夯实基础,注意新材料与课本的结合。历史小论文主要考查学生理论应用和分析论证的能力,虽高于教材,但仍源于教材,它一般都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设计命题。因此,在掌握教材重点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指导学生多向变换角度分析教材,升华认识,十分有助于学生解答好历史小论文题目。
回答好这类题目。
第一种:论述题\(史实+评论)\历史小论文第二种:论证题──(观点判断+论点+史实+理论分析)(论点+史实+结论)/第三种:材料评论题/(判断+史实+理论分析)
最后,针对目前学生在答题的方式上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应注意议论的`方式,主要有立论与驳论之别:
1.立论,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立论题,一般要求依据或者确定正确的观点、结论,运用正确的理论,选取有关的史实,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对比论证,层递论证,因果论证等,根据需要采用一种或几种。答题格式是:指出观点正确。围绕观点或结论,按题目的具体要求和限定范围,进行评述或论证。
2.驳论,就是对错误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否定对方的错误之处,以辩正是非,形成正确的认识。步骤是:先要认真思考对方的观点及支持观点的理由和根据,弄清其错误的实质。然后展开批驳,一要批驳对方的论点,以揭示其错误的性质;二要批驳对方的论据,以证明其虚假或证据的不足;三要批驳对方的论证,以揭露对方议论中所运用的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逻辑错误。这样,才能驳倒错误观点,阐明正确的思想与结论。
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小论文时,不要给学生灌输题难思想,多给他们信心,从以上所给特点及方法入手,考生可按照历史答题口诀进行操作“先表态,得观点分;想论点,得分论点分;找史实,得历史史实分;作结论,得整体印象分;排好版,注意逻辑联系。”万变不离其宗,运用得当便可得到高分,虽说任重而道远,我相信本学科的同仁们会因此而收获自己的一份耕耘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
[3]《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命题思路及复习建议》――中国教育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