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求人眼阅读习惯研究的书或者论文

发布时间:

求人眼阅读习惯研究的书或者论文

蓝天是雄鹰的知音,江海是大川的知音,而阅读是我们心灵深处的知音……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生的良师益友--书籍,让我们尽情地沐浴在书香中。人生之路漫漫,当我们上下求索时;生活之路艰难,当我们寻求不解而迷茫时,请不要苦恼,挽起书籍有力的手臂,投入到书籍温暖的怀抱,让阅读给我们的心灵洗澡,让阅读涂鸦我们童年七彩的梦想。我阅读《木偶奇遇记》,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孩子成长要经历的磨难和过程;读《三毛流浪记》,感受到贫苦人们的生活有多么的悲惨;我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让我认识了善良、正直、勇敢的汤姆叔叔;读那趣味洋溢的《西游记》又使我迈入另一个美妙的世界……是书籍,是阅读,让我见识了这一切。从我入学的那个时刻起,是阅读用缕缕书香给了我坚定的信念,给了我多姿多彩的童年梦想,更给了我希望和力量,书籍永远都是我真诚的朋友,阅读也必将伴我成长。漫漫人生,书籍会见证着我成长的点点滴滴,书籍会带给我更多的智慧和快乐,书籍会指引着我人生前进的方向,指引着我实现美丽的人生梦!学习需要阅读,生活需要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健康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走进我们的心灵深处,与书籍作伴,让书香萦绕你我心……

复旦大学日前推出的《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对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经常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典籍和学术类著作期刊的大学生不足三成,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只是为了休闲消遣。有关专家表示,除了学生自身偷懒外,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和学校教学上的忽视也是改变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原因。【调查】学专业不爱看专业书籍该报告指出,现代社会发达的传播条件使大学生的阅读面扩大,但非学术类阅读占的比例升高;相比之下学术类阅读显得单薄,专业期刊与外文文献阅读更是稀少。调查显示,经常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人文社会科学典籍、专业学术期刊、外文学术文献的学生比例分别为%、%、%、%。而经常或偶尔阅读通俗文学读物、时尚报刊、外文报刊的比例则高达%、%、%。华师大外语学院三年级学生小张表示,学语言的学生去读人文或语言专业书籍没什么价值,学语言就是为了应用。上师大生物系学生小冯认为,“专业学术读物太过枯燥,看专业教材就够呛了,课外再读专业期刊简直是自我折磨,至多是写毕业论文时我才会去看专业书籍。”调查还显示,医科类学生的阅读率是各专业中最低的,仅有23%的学生课外阅读学术读物。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小沈表示,读医科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各门医学知识均要熟记于心,他们无暇再去读什么人文或学术经典。【分析】受社会阅读影响是主因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大学生不爱读自己的专业书籍,却热衷读小说、休闲报刊读物的现象,其实主要还是受到整个社会阅读风气的影响。他直言,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把阅读当作消遣娱乐,甚至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媒体上给读者开的阅读书单里面,也尽是武侠等通俗小说,“大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又有几个能静下心来读一些严肃的书籍?”同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导师张大陆教授则告诉记者,“不要说本科生了,硕士生能潜心看看书的也屈指可数。”张教授在面试几位报考博士学位的硕士生时,叫他们说几个世界权威的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的名字,居然鲜有能对答如流者。而他发现这与学校教学上的忽视有关,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也往往关心实用技术,轻视对理论、学术的指导,不提供教材外的参考书目,或者提供参考书只流于形式。【建议】提升兴趣开放资源张汝伦教授在复旦给学生开读书讲座时多次说:“千万不要放弃阅读人类文明几千年留存下来的宝贵精华,否则真的是人生一大损失。”他认为,大学生阅读不应功利和贪图消遣,而应加大对人文学科和本专业经典著作的涉猎;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书友会和阅读讲座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位,增加积累。张大陆教授也指出,由于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反映到课本上,至少要有两三年时间,因此除了学习教科书知识外,对于理工科、医科等专业学生来讲,多看外文学术著作和刊物是必须的。他建议,各高校的外文学术图书馆不该仅允许研究生进入,也应该向本科生全面开放,以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此外,通过要求学生在看参考书后写读后感、综述类的文章,并且把参考读物的知识反映在专业课考试内容上,不失为促进学生扩大学术类读物阅读量的好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言沉淀,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主动养成七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认真的阅读习惯首先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简而言之,就是要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认真阅读的习惯。二、列出清单的阅读习惯虽然读书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上近年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可谓浩如烟海。在大量书籍中,老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课标的要求,针对不同年段列出要阅读的书目清单,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为此,针对每年段的课标要求,我都会列出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清单,这样学生就不会毫无计划和目标地去阅读。三、晨起早读的阅读习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在早晨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在晨读中,学生品味着文章的语言,感悟着语言文字的美,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快乐地理解文章、读懂文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且又提高了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老师切忌在晨读时间内处理班务。在晨读时,老师或与学生一起读,或辅导朗读能力差的学生,或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比赛,或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学生在快乐的晨读氛围中度过,他们会自不而然地喜欢上晨读,期待每天的晨读。四、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除了每天的晨读外,老师还要每天布置学生在校外的读书时间和内容,要求学生要在大致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内容。低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中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3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高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1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老师可根据当天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关内容的阅读,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就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读《城南旧事》一书,也可根据列出的清单布置作业。五、有的放矢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主要靠老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在教学新课时,第一次读是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次读要求理解一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第三次读则是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次读就是理解课文主旨。以上"四步曲"就是在阅读时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师在让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归纳方法,如如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理解的词语说出一句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并鼓励学生把读书"四步曲"及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就能形成有目的的读书习惯。六、写读书卡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感悟,总会有触动心灵的地方,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用读书卡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读书卡中可设置书名、作者、增识的字、好词好句、主要内容、我的感悟等。学生记录那些美好情愫的文字,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那些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可以帮助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七、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就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一边品味,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出层次,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读透文章,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圈点勾画可要求低年段的学生,作批注则是要求中高年段的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是极好的。"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才会因为会阅读而更加地爱语文!参考文献:张培秀。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国校外教育,2012(01)。浅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初中生文学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浅谈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论文

大班幼儿阅读习惯的研究论文

《解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

摘要:如今的社会日新月异,阅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从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入手,具体分析了幼儿阅读培养提高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方法途径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change rapidly, rea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people, we clearly recognize that reading is the ability of a person must have. For children,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reading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early reading to children's development with the effect,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methods to cultivate the reading.

Key words: Children; early read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早期阅读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不仅仅是口头语言,而且包括开展幼儿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不仅要能倾听、还要在倾听的基础上不断欣赏、理解、表达。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由于早期阅读的特点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其相似,因此,通过早期阅读这一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婴儿期的心理活动是零散的、片段的、无系统的,没有形成稳定的态度、行为方式及有稳定倾向性的个性系统。而到了学前期,幼儿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和目的性逐步增长,开始逐步发展最初的一些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倾向、道德倾向、性格倾向等。早期阅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幼儿传承一些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平日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人际、社会关系情境,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的智力包括概括力、理解力、判断力、想象力,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可以大大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1)概括力发展:概括力是思维的核心,在思想上根据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或联系,而把同类事物联结起来的过程。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概括性极强的语言,如:这些形象化的语言能够更清楚、更准确、更形象地表达人对各种事物、人物情境的思想、观点和印象,对于处在早期发展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形象化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2)理解力发展:由于幼儿尚未具备阅读文字材料的条件,因此,早期阅读大多是通过图画故事进行的,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画面之间前后有联系,便于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

(3)判断力发展:在幼儿早期阅读所选择的文学作品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能把幼儿带入到不同的场景之中,故事中的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都深深吸引着小朋友。在阅读活动后,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借助语言对客观事物的特性或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关系进行分析与综合,对事物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形成初步的正确判断力。

(4)想象力发展:早期阅读中,有许多能引发幼儿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如“天空是摇篮,摇着云宝宝,风儿轻轻吹,云宝宝睡着了”,这篇散文阅读给幼儿无限遐想,教师鼓励幼儿对头脑中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

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在儿童个性萌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幼儿发展思维和想像等各种能力,培养幼儿的兴趣,陶冶优良的情操。

2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的途径

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

(1)小图书阅读活动。幼儿对文字、书画符号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讲述故事、诗歌时多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学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激发他们阅读的愿望。

(2)与幼儿交流。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感人。实践证明,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谈论情节,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鼓励阅读中的操作,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可能。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图片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钉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为他们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孩子能够宽松无虑的进行活动,营造一个快乐但又不乏意义的氛围,加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我们对于环境布置上就有一定的要求。在班级里,我们可以创设图书阅读角,利用各种材料创设一个温馨的环境,可以让幼儿在这里安静的阅读。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年龄段的特点和阅读的需求,合理投放一些幼儿故事书、自制的字卡、排序讲述的图片等。另外,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还可以针对孩子们看过的故事,延伸出表演角,增设头饰、道具等表演材料,让幼儿在巩固对故事的熟悉程度的基础上,丰富想象力,进行创编,训练模仿能力。其次,在辅助材料的提供上,可以提供笔、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在阅读过后能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可以绘制头饰、人物形象、自制小书等,激发阅读和创作的兴趣。

教会幼儿看书的方法。

(1)认识书名。每次更换新书,我首先向幼儿介绍书,并让幼儿反复指字、认读。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朋友对班里的图书都能说出名字。

(2)学会翻书。幼儿看书时,大都不会按顺序翻页,信手乱翻,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这时候我就教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告诉幼儿有书名的一面是前面,看书时应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

(3)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内容。幼儿看书的特点是速度快,往往只浏览一下画面,一本书不到两分钟从头翻到尾,就说看完了,马上又想去书架上换。让他们讲书里的故事内容,却往往一句也讲不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把书中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一遍,使幼儿对书中的内容、角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组织幼儿看书。通过这种方法我发现,凡是老师讲过的书,幼儿都争着看,而且边看边自己讲。这说明幼儿只有理解了才能产生兴趣。

与日常生活密切配合。幼儿语言的学习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全语言理论倡导下的早期阅读,不局限于书面文字阅读书写,还包含非字术的听说读等方面的内容。同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相比,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更具有松散性,这给儿童提供了更大的自由交往的空间。在实践中,我们做到将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培养同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起来。

小班的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差,我们在寝室里贴上哥哥姐姐穿脱衣服的图片,再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们在同伴示范和图画阅读中逐渐学会穿脱衣裤;在毛巾架、茶杯架、小床头、桌椅边贴上各种小标记或动物小卡片,让幼儿根据标记找到自己专用生活用具,即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又激发了幼儿的认读兴趣。到了小班后期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我们将小动物卡片改为数量、颜色、排列等不一样的点子卡、图形卡等,提高幼儿对图像符号的敏感性。

中大班的孩子生活能力、同伴交往能力、为集体服务的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喜欢扎堆探秘、喜爱交流,好奇好问,这时生活中到处都有他们的阅读对象,丝瓜茎会抽丝、蚁穴松松的上面是出口,小兔吃萝卜时上嘴唇动得更快等等,孩子们的观察更细致,语言表达更完整丰富,我们给予在孩子更多探索空间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在创设记录角,问号角,提供画笔彩纸等读写材料,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认识。

大自然大社会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课堂,我们充分利用饭后散步、外出参观等带领幼儿寻找发现可阅读的信息,商店招牌、马路上的标记、门牌号码、广告图片等都是孩子们捕捉的内容。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此兴趣盎然,阅读能力也逐渐增强。

3 结束语

作为幼小衔接重要内容的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必须从启蒙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循序渐进。只要教师增强训练意识,实事求是,讲究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就能得到训练,阅读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关于幼儿园阅读的论文

阅读是一种享受,给予我们精神的寄托,阅读中,我们会有无限的乐趣。休闲时,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或是庭院里,一边享受阳光的沐浴和风的轻抚,一边读一些优美的散文,你会觉得心情舒畅,一切都很好美!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幼儿园阅读的论文,欢迎阅读。

一、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意义

越来越成为教育重心的幼儿早期教育,简称早教,已经成为众多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的第一选择。但对于早期阅读教育来说,很多家长还是把认识多少字,会读多少书作为早期阅读教育的评价标准。实际上,识字量并不能代表早期阅读教育的成败,而能背多少诗,能认多少字更不是体现孩子阅读能力的佐证。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父母认为孩子的培养是“三岁看老”.如家长相互间比较的是谁家孩子能认识多少个字,谁家孩子能背下多少首诗,更有甚者为了锻炼孩子的记忆力而去要求幼儿去背圆周率后多少位,而能背下越多位的孩子就被认为是“神童”.很多的幼儿园追捧这种想法,为了更多的生源,于是开设大量的识字课、背诵课,让正处于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的幼儿禁锢于一个个背诵任务中,严重违背了幼儿生长发育与智力培养开发规律。

实质上,幼儿的阅读能力是指学龄前的幼儿在成人的书面语言环境里能理解图书绘画里的语言意义,能了解图案文字所代表的意思,能尝试用同样的符号图为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里,幼儿是能在书写与描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熟悉与掌握一定量的文字。但认字决不仅仅是阅读能力的目标,识字量更不能成为阅读教育的评判标准,培养幼儿阅读兴趣,让幼儿在探索与尝试中培养起对文字的感知能力才是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意义。

二、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禁区

(一)万万不能强迫

每个幼儿有其自身的心理特点,所拥有的天份与兴趣也有所不同。作为父母与教师,只能根据幼儿自己的选择让其去阅读,而不能强迫幼儿去学各种家长教师认为有用的知识。幼儿在逼迫下强行记住了一些内容,扼杀的却是一生的阅读兴趣。

(二)万万不能灌输

幼儿天真烂漫,对于世界的看法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而童心童趣就来源于幼儿的天真。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中,教师与家长不应把自己的想法强制灌输给幼儿,而是应让幼儿直接感受到阅读材料中的意境与故事,让幼儿自由想象与思考。如在《鹅》这首诗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很多教师在教这首诗时,把这节课上成了动物大观,提问的重点放在了鹅的长相、鹅的生活习性方面了。幼儿在这节课上知道了鹅有白色的羽毛,有红色的'嘴和脚掌,却完全脱离了诗意,对诗里的情境与画面感一无所知。这样的“阅读”只是识字,只是认物,与阅读完全不沾边,更不用奢谈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三)万万不能限定

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而言,大部分教师与家长都存在一些理解偏颇。实际上,教育无处不在,特别是幼儿教育更不能限定。当今幼儿除了课堂与游乐场,去的最多的地方应该算是超市,而超市里阅读的课堂俯拾皆是。 “熊大熊二光头强”玩具、“旺仔牛奶”“伊利QQ 星”“雪米饼”“蜡笔小新果冻”,大量儿童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字只需要教师与家长轻轻一点拨,配合着包装与颜色,幼儿就能直接认识每个字。而街道上各类广告与招牌店名更是阅读的好天地,只要教师与家长有心,幼儿从任何地方都能学到知识,提升其阅读能力。

三、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要点

(一)重视家长的影响力

在传统认识中,很多家长认为早教的教师更为专业,所以把孩子送进早教中心便以为完成了早教。更多家长认为教育就是教师的事,与家长无关。只有幼儿的生活圈和学习圈都充满阅读的氛围时,耳濡目染下的幼儿才能在最轻松的状态下自然习得阅读能力。同时,家长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为幼儿树立一个榜样,让幼儿不知不觉间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运用游戏活动的作用力幼儿的天性好奇、好玩

游戏活动能最大幅度地提升幼儿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教育生活化,营造出游戏的氛围,把汉字与故事串成一个个游戏里的道具,让幼儿像认识游戏标志一样习得这些内容。对于那些童话故事,让幼儿成为其中的主演,通过角色对话,通过情景演练,配上幼儿喜欢的各类玩具与装饰品,让幼儿有机会扮演这些童话人物,在这个过程中,阅读成为了幼儿全身心在做的事,越为投入的情况下,幼儿阅读能力提升得越快。

(三)强化亲子与阅读间的互动

幼儿时期的学生对于世界的观感就是其情感的厚度。越是有亲和力的,幼儿去探索去研究的兴趣就越大。在教师与幼儿间的关系中,幼儿越喜欢这个教师,也就越关注这个教师的讲话方式,甚至会刻意学习自己所喜爱教师的说话方式和做事方法。同样的,亲子关系越浓厚的家庭里,父母与幼儿间的交流就是最好的阅读教育。幼儿会去模仿父母的表达方式,模仿父母对于事物的认知过程,也就无意识地习得了父母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对于幼儿而言,是系统认识这个世界,感知这个世界,对接触到的内容进行思考与反馈的第一阶段。幼儿的知识面、情感关系、思维逻辑都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成形。对于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应重视长远,重视对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建立起正确的阅读习惯,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研究聊斋志异的书或者论文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塑造韩 辉摘要:本文以薄松龄的《聊斋志异》主要研究内容,以其中所塑的女性形象为切入口,从她们的性格特点着手分析这些女性形象塑成功的原因,以及从时代因素、文化传承角度和作家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去探索体现在这些女性身上的进步思想。关键词:聊斋志异 女性 个性解放《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薄松龄的代表作品,它融汇汲取了传统与志怪传奇的成就,成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它由近五百篇文言短篇小说结集而成,多叙狐魁神仙之事,题材广泛,内容繁多,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就被誉为“小说家谈狐说鬼之书,以《聊斋》第一”,“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人和鬼狐花妖所幻化的女性间相亲相爱的篇章尤为解放,使得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思想性,也体现了作者世界观的进步性。一、中国社会中的传统女性形象人们往往在阅读聊斋志异时,感受最深的是那些亲切动人颇具人性的狐鬼花妖的女性形象。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地位历来是很低的,这同在中国占正统的儒家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儒家思想中轻视、侮辱女性的思想是很严重的。《易经》上说:“女主位于内,男主位于外” ,《论语》上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这种思想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是根深蒂固,在文学作品中便会不自觉的反映出来,往往在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女性,她们要么是淫荡的化身,要么是心甘情愿充当男性驯服的玩偶。可以说她们是很少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充当的是男性的附庸,地位是相当低下的。随之而产生了诸如“红颜祸水”、“红颜误国”等种谬论。《聊斋志异》独立的人格,不依附于男子,敢于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自我解放,将女性推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大多是由狐鬼花妖幻化而来的。有评论说:“《聊斋志异》中挥写最多的是爱情故事”、“塑最成功、数量最多的是狐鬼花妖所变的妇女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叙写狐鬼,并非始自《聊斋志异》,远在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狐瓜而且常常散发着浓烈的神学气味,只能使人感到荒诞不经,阴森可怖而已。原因就象鲁迅先生所说:“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与教化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目的只是为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 就大大降低了它们的审美价值。到了唐传奇小说中鬼狐花妖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提高,像《柳毅传》中之龙女、《任氏传》中之女妖都给人比较深刻的影响,它们妖的成分减弱,人的成分增加,有些还具有了丰富而深层次的人格。但总的看,唐传奇中的精怪形象“作意好奇”的成分浓,而作为人的形象成分仍比较淡。尤其缺乏作家个人的创作色彩和情感,作家在自己小说集中用鬼狐花妖的部体形象去体现创作意图的追求还并不突出。同是描写鬼狐,《聊斋志异》却以得了很高成就。《聊斋志异》一出,既“风行天下,万口传诵”,“无论名会之区,即僻陬之室,靡不家置一册”常为人们所注目的是人和狐鬼花妖所幻化的女性相亲相爱的篇章。鲁迅曾这样说过: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鬼狐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鬼狐花妖,多具人情,和易可亲,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鲁迅所作的这个总结性评述,不仅指出了小说的巨大成就,而且说明了小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塑了众多的“多具人情,和易可亲”的“花妖狐魅”的艺术形象。

[1] 刘丹丹. 略谈《聊斋志异》中纤巧谐趣的游戏笔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05) [2] 李云峰. 浅谈《聊斋志异》的讽刺手法[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3] 王子宜. 论《聊斋志异》的“幽默”[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4) [4] 戴峰. 《聊斋志异》幽默风格探析[J]. 孝感学院学报. 2005(04) [5] 牛永惠. 游戏翰墨 解颐捧腹——试论《聊斋志异》中的幽默[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6] 叶旦捷. 论《聊斋志异》中的喜剧性小说[J]. 安徽大学学报. 2001(04) [7] 郑春元. 谈《聊斋志异》中的趣语[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1) [8] 张引群. 《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9] 袁忠. 论《聊斋志异》的滑稽美[J]. 明清小说研究. 1998(02) [10] 文娟. 《聊斋》中的幽默[J].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蒲家庄(今山东淄川)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卒于康熙五十四年,终年七十六岁。清代短篇小说大家,他创作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不第寒儒 一生穷困 蒲松龄出生于世居淄川的书香门第,祖上多读书之人,但功名一直不显。到其父蒲砅时,被迫弃儒经商,后来家境好转,蒲砅便亲自教子读书。蒲松龄小时候家境还比较宽裕,蒲氏四兄弟中数蒲松龄最为聪颖,且勤于攻读。顺治十五年(1658),十九岁的蒲松龄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 淄川山川灵秀,人杰地灵。蒲家庄东的柳树下有一口柳泉,因水满而溢,故又名“满井”。这也是蒲松龄自号柳泉居士的来历。柳泉水滋养了少年的蒲松龄。入学后的他少年得志,并得到时任山东学政的清初文坛大家施闰章的赏识。在父兄的荫庇下,蒲松龄度过了几年悠闲安定的读书岁月,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蒲松龄像 但是,他没有料到此后的人生之路会如此坎坷多难。先是诸嫂不贤,家事不宁,蒲父被迫于康熙四年(1665)给四兄弟分家。这次分家很不公平,蒲松龄只分到少量粮食、二十亩薄田与几间破旧老屋,而蒲松龄夫妻两口却默然不争。这时蒲松龄还只有长子,日子还算过得去。后来子女渐多,他又志在科举,只知读书而不善俗务,生活便渐渐陷入困境。才华横溢的蒲松龄终于背上了家庭的重担。穷困潦倒中,他只得以设帐教学来养家糊口,并且终其一生也没有摆脱穷塾师的身份。康熙九年(1670),三十一岁的蒲松龄被同乡、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聘为幕僚。在宝应期间,蒲松龄目睹当时贫富对立、权贵横行的社会现实,十分愤慨,并写了《挽船行》等诗篇予以揭露。加之他厌倦那种“无端代人歌哭”的无聊文字应酬,不久便借故还乡。 回到家乡后的蒲松龄迫于生计,从此走上了长达五十年设帐教学的塾师生涯。其中,在同乡西铺显宦毕际有家设馆的时间最长,从康熙十八年(1679)一直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在三十年的西宾生涯中,宾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蒲松龄在毕际有死后曾作《哭毕刺史》诗慨叹:“海内更谁容我放,泉台无路望人归!”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毕际有的深厚感情。毕际有之子毕盛矩,敬佩蒲松龄的人品才学,两人平时诗酒论文,关系也甚为亲密。毕家的万卷藏书楼,更是为蒲松龄博览群书、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书期间,蒲松龄还不断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却屡败屡战。“墨染一身黑,风吹胡子黄;但有一线路,不作孩子王。”(蒲松龄《学究自嘲》)这是蒲松龄几十年塾师生涯的真实写照。清苦的坐馆生涯,是蒲松龄为了养家糊口而做出的无奈选择。但客观地看,正是这大半生的寂寞生涯成全了他,也成全了《聊斋志异》,使他得以在贫困的境况中摆脱柴米油盐等家庭琐事的干扰,拥有一个个安静的夜晚集中精力进行构思与创作。 经过几十年设帐生涯和无数次科场失意后,康熙四十八年(1709),古稀之年的蒲松龄终于从毕家撤帐返乡。第二年,七十一岁的他按当时惯例成为贡生。贡生的身份对于年老的蒲松龄来说,已失去了仕途经济的意义,只有按例应发的贡银能带来些许安慰,减轻生活负担。但县令却一再拖延,这令蒲松龄很恼火却也无可奈何。康熙五十二年(1713),蒲松龄的三子蒲筠请来江南著名画家朱湘麟为父亲画像———画像至今仍保存在蒲松龄纪念馆中,是这位伟大作家留下的唯一画像。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饱经风霜的老人溘然长逝。 写鬼写妖 刺贪刺虐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小说史上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正是因为《聊斋志异》的成功,才使得其作者蒲松龄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以出神入化之笔,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聊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花妖鬼狐、草木虫鱼都具备了可爱的性灵,它们不仅具有超凡的本领,而且能够自由地出入尘世;它们不仅追求飘逸洒脱的精神生活,而且追求俗世爱情、幸福的热情一点也不逊于凡人。然而,《聊斋志异》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它的搜奇志异和谈鬼说狐,而是因为它描写了生活,揭露了现实;是因为它“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借鬼狐寄托了作者的孤愤;是因为它极具个性、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因为它古雅简炼、清新活泼的语言艺术;更是因为它在思想和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聊斋志异》深刻的社会价值以及对现实生活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对理想爱情的向往。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或许因为人世间的爱情易受红尘牵绊,蒲松龄才赋予鬼狐花妖以特殊的本领洞穿尘世间的诸多无奈,为理想的爱情不懈求索。《小倩》中的鬼女小倩为了爱而由死转生,重返尘世得以与意中人长相厮守;《公孙九娘》中鬼女九娘愿望的最终破灭,却向我们昭示着:人世间有许许多多的苦命冤魂,纵使白骨重生,也寻不回世间的温暖与期待的爱情。在这里,平凡的爱情、婚姻也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鸦头》中勇敢倔强的狐女鸦头,她的境遇跟一位婚姻不能自主的尘世女子没什么区别。她苦苦寻找爱情栖居的角落,多年之后终于得以与情人团聚。《香玉》中黄生与花仙香玉的爱情可谓感天动地,最后黄生和香玉同为花仙,在理想的仙界涅砅重生。这成为多少人追寻的梦想。《婴宁》中的婴宁更是一位相当成功的艺术形象,她的天真烂漫、质朴无邪及对爱情表面不解、实际坚贞的可贵品质,在世俗社会是罕见的。后来进入社会生活的她不再笑了,是成熟了,还是适应了世俗的无奈?《娇娜》篇中作者通过对孔雪笠与松姑的夫妻关系及与娇娜的良友关系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两性关系的深层探索已突破了性爱、情爱的限制,达到了灵与肉的统一。知己之爱的境界,一反传统“郎才女貌”的描写,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描写,就是这种境界的发展。 其二是对科举制度的批判。科举制度的黑暗与不合理是作者终生不得志的根源之一,因而也是作者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所以蒲松龄才会用最激愤的语言、最怪异的事实,对科举制度给予了彻底的揭露。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已到了僵化、死板的境地,它不仅限制了人才的选拔、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而且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其消极的影响。所以,在《聊斋志异》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有识之士能真正通过科举之路实现正常的人生追求。即使侥幸地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也只是名利的满足,更何况决定广大考生命运的主考官们连正常人的判断能力都已丧失殆尽,甚至不如瞎子、聋人。《贾奉雉》中的贾奉雉以“金盘玉碗贮狗矢”的文章稀里糊涂地“竟中经魁”,当人生的理想终于实现的时候,他却羞愧得无颜出见同人,只好遁迹山丘而去。《司文郎》中能凭气味辨别文章优劣的瞎子更是明确地指出:“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叶生》中的叶生才华横溢却久困场屋,以至抑郁死去。而用他的艺文作敲门砖的丁公子却连考连捷,顺利进入仕途。叶生的鬼魂终于意识到:这是命运的捉弄。不怪文不好,只怪自己命不好。这不正是作者的自喻吗? 那么,大量考生孜孜以求的仕途经济之路的实质是什么?《王子安》中的王子安在醉梦中实现了科考高中的美梦,而美梦实现后的所作所为,原来是耀武扬威、横行乡里;《续黄粱》中幸运的书生最后也成了奸相。这些亦真亦幻的描写,客观上显示了作者对读书人“学而优则仕”这一追求后果的质疑,流露出作者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层思索。梦想成真的路尚且如此,美梦破碎的人更是郁郁终生。掩卷沉思,直令我们今天的读者也感到悲凉。 其三是对社会黑暗的揭露。蒲松龄长期生活于农村,虽然终生未能入仕,却做过短暂的幕僚,因此他对民生的疾苦、吏治的腐败、官场的黑暗都有深刻的感受。《席方平》中的席方平在父亲屈死后,为替父昭雪而上天入地,受尽种种非人的磨难,最后他终于发现:原来地狱犹如人间,全是一派黑暗世界。尽管故事的结尾有个光明的“尾巴”,但给读者印象最深的仍然是正义遭拒绝的无奈以及无辜者惨遭虐待的骇人情景。“自古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已使阳间人世与阴森的地狱无甚区别。大官如此,小吏也不示弱。《梅女》中的典吏为了区区几百钱就陷害好人,置良家女子于死地;《红玉》中的官吏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强抢人妻。在《梦狼》中,作者借助白翁的梦境,巧妙地把吸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直接写成猛虎、恶狼,衙门内外,白骨如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衙门的罪恶本质。在著名的《促织》中,作者更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最高的统治者。皇帝为了一小小玩物,就可使小民倾家荡产,也能使之飞黄腾达。 《聊斋志异•婴宁》插图 对黑暗现实的揭露,使以“谈狐说鬼”为主要形式的《聊斋志异》具备了深刻的现实性。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并非妄谈鬼神而忘记民生。作为下层文人的蒲松龄,以手中的笔为武器与现实的丑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除以上三大主题外,《聊斋志异》还记载了许多作者耳闻目睹的奇闻异事,如地震、海啸、海市蜃楼、夏日飞雪等自然现象;还有一些反映社会伦理、家庭生活的作品,如《邵女》、《乔女》、《珊瑚》等。部分作品中虽不乏道德说教,但基本上都体现出对真善美的褒扬和对假恶丑的揭露批判,反映了作者进步的人性观。 从艺术上来说,《聊斋志异》同样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聊斋志异》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一直被视为最正统的文学体裁,因而其形式、意蕴对其他文体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聊斋志异》在继承诗歌传统时,主要吸收了诗歌的“诗情画意”之神,而不是单纯在形式上喧众取宠、连篇累牍的大量引用,从而使作品摆脱了单纯猎奇和讲故事、重情节的弊病,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聊斋志异》中的某些作品吸收了古诗歌的意象,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一些新的意象群。如《婴宁》中婴宁的命名,本自《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即“婴宁”,含有天真童心、不矫饰之意,非常符合婴宁本身的性格特点。《黄英》中菊花仙子的命名则明显吸取了陶诗的意蕴,而其干练、善持家的形象则具备了新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商品社会对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些作品则把吟诗作赋作为情节的关键。如《白秋练》中慕生的吟诗引来白秋练的好感和爱慕,直接带动了情节发展;《公孙九娘》中公孙九娘的洞房苦吟,其所吟诗词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更多的作品则是体现出一种“诗美”,能给读者带来读诗的美感。尤其是某些故事的结尾,似断非断,引人遐想,给人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感觉,如《绿衣女》、《西湖主》等。 《聊斋志异》绝不是单纯讲故事、说道理,它每一篇玲珑剔透的短文都像诗一样,含有无限的意蕴,具有优美的意境。虽长短不一,却各臻奇妙。较长的故事,情节摇曳多姿、顾盼生辉;短的故事也意蕴深厚,发人深思。在各种环境的渲染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达到了“化境”这一高妙的境界,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艺术功力。 其次是“一书而兼二体”的写作特点。中国文言小说源远流长,原始神话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已初步孕育了小说的因素。先秦诸子散文及两汉历史散文在情节的叙述、人物的描绘上,进一步丰富了后代小说的表现手法。魏晋文人开始大量写作笔记小说,尤其是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虽然文笔朴素、篇幅较短,却对后来的蒲松龄影响很大。至唐人有意为小说,已标明了中国小说的成熟,传奇小说遂成为后世文人仿作的典范。蒲松龄创造性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即采用传奇小说的创作手法写出了一些情节生动曲折的志怪故事,穷形尽相地再现了世态人生,形象生动,意蕴丰富,从而使《聊斋志异》具有了“一书而兼二体”的显著特点。 此外,《聊斋志异》虽为文言短篇小说集,却浅近易懂,没有古文生涩难懂的弊病,同时还收到了言简意丰的效果。其奥妙就在于《聊斋志异》吸收了大量的口语因素,增强了文言的表现力,因而才使它的语言既古雅简练,又清新活泼。无论是对环境的描写、还是对细节的叙述,无论是人物的塑造、抑或是场景的渲染,都绘声绘色,具有很高的艺术功力。尤其是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诸如书生的雅言、少女的娇语、俗人婆子的粗话,都因人而异,绝不雷同。即使在一些极精短的篇目中,也能以三言两语的勾勒,使人物情态毕现。 蒲松龄自幼聪明好学,多才多艺,加之他勤奋刻苦,一生著作十分丰富。可惜因为他生前无力刊行,许多作品被埋没了二百多年。二十世纪末,盛伟先生搜集整理了《蒲松龄全集》,除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外,还广泛收录了他的诗、文、词、赋、戏剧、俚曲等大量作品。 蒲松龄的诗歌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并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王士瞴的赞赏和肯定。清人张鹏展在《聊斋诗集序》中称:其诗“因境写情,题材不一,每于苍劲刻峭中,时见浑朴”,“当渔洋司寇、秋谷太史互以声家相高时,乃守其门径,无所触亦无所附,卒成一家言。”《聊斋诗集》共收诗九百余首,题材极为广泛。在诗歌风格上,蒲松龄倾慕李白的狂放,但诗风更接近李贺、杜甫。由于蒲松龄长期生活于农村,接近下层民众,其诗广泛地反映了民生疾苦,如《邸报》、《旱甚》等。还有的诗则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展示了自己不同流俗的“狂生”秉性,如“共知畴昔为人浅,自笑癫狂与世违”(《雪夜》);甚至宣称“敢向谪仙称弟子,倘容名士读《离骚》”(《九月晦日东归》)。山东淄川蒲松龄聊斋 《聊斋文集》收录蒲松龄的散文四百多篇,其文诸体皆备,风格独特,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王士瞴曾称赞其散文“苍润特出,秀拔天半,而又不费支撑,天然旷夷”,“精细透削,呈岚耸翠,复非人间有”,在清初文坛上独占一席。 《聊斋词集》收录蒲松龄的词作一百多首,数量虽然不如诗多,却也受到时人的好评。唐梦赉在《聊斋词序》中曾说:“词家有二病:一则粉黛病,柔腻殆若无骨,李清照为之则是,秦淮海为之则非矣。此当世所谓上乘,我见亦怜,然为之则不愿也。一则关西大汉病,黄齿猬须,喑哑叱咤,四平弋阳之板,遏云裂石者也。此当时所共非之,然须眉如戟有丈夫气者,于此殆不能免。免此二病,其惟峭与雅乎!峭如雪后晴出砆砇皆出,一草一石,皆带灵气;雅如商彝汉尊,斑痕陆离,设之几案间,令人神游三代之上。聊斋词都无二病,可谓峭矣。”聊斋词除赠答、抒怀类外,还有题为《田家乐》、《贫家乐》一类的词,这些词多用白描手法描写乡居生活,生活情趣极为浓厚。《聊斋俚曲》收录蒲松龄的俚曲作品十多种,体现了他在俗文学方面的创作成就。俚曲是明清时期的时调———即当时的通俗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聊斋俚曲》多采用清初淄川地区民间流行的曲调,并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曲牌联套的形式,来叙述较为复杂的故事。有的俚曲则直接改编自《聊斋志异》,如《磨难曲》由《张鸿渐》改编而来。因为俚曲贴近民间,生活气息浓厚,所以《聊斋俚曲》曾在民间广泛传唱,它虽不如《聊斋志异》影响大,但在人物塑造、情节处理方面与《聊斋志异》有异曲同工之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促进了俗曲类说唱艺术的发展。著名的如《墙头记》等。 蒲松龄还有戏曲三种,称为《聊斋戏曲》,包括《闱窘》(附《南吕调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和《闹馆》,大多反映了私塾先生的生活。 此外,他还著有《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怀刑录》、《药祟书》等实用性杂著,总称为《聊斋杂著》。《农桑经》包括《农经》、《蚕经》、《补蚕经》等部分,主要采自前人所著农书,并考虑到淄川当地的气候与农业生产实际,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在淄川一带流传很广。《日用俗字》共三十一章,分“身体”“庄农”“养蚕”“饮食”“菜蔬”“器皿”等部分,采用七字韵语来解释日常事物,并嵌入当地的常见俗字,使初学者在阅读中学会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并纠正常见俗字的读音错误。《日用俗字》不单是字书和普及读物,它还有道德劝诫的内容。《药祟书》主要采选《本草纲目》中的常见病验方,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便于一般老百姓采用。所以流传很广,起到了治病救人的实用目的。 聊斋故事 步出国门 蒲松龄是清初文坛上的大家,一生著述十分丰富,其诗、词、散文都得到同时代文人的好评,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更是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聊斋志异》尚未完成时,就已在文人中纷纷传阅,并受到了高度的肯定与赞扬。青柯亭本刊行后,立即风靡天下,并带动了清代文言小说的大量创作,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第三次高潮。大学士纪昀因不满《聊斋志异》情态毕现的铺叙而作《阅微草堂笔记》,来与《聊斋志异》相抗衡,力图保持六朝志怪小说的朴素风格,结果更提高了《聊斋志异》的知名度。有清一代,拟《聊斋志异》的作品层出不穷,如曾衍东的《小豆棚》、解鉴的《益智录》(又名《烟雨楼续聊斋志异》)以及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渔歌子的《萤窗异草》等,无不体现了《聊斋志异》的巨大影响。《聊斋志异》集中国历代文言小说之大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作品,堪与诗骚、史记、李杜诗、苏辛词及四大奇书并列。《聊斋志异》与《红楼梦》更是一短一长,一繁一简,并驾齐驱,都达到了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小说史上堪称双峰并峙。《聊斋志异》也成为后世很多戏曲、影视作品的素材来源,如吕剧《姊妹易嫁》、评剧《花为媒》,就是以《聊斋志异》中的《姊妹易嫁》、《寄生》为蓝本。近年来又相继投拍了多部聊斋系列剧,更使《聊斋志异》走进了千家万户。“打开聊斋本,不是狐狸就是鬼”,《聊斋志异》已成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和永不枯竭的故事来源。《聊斋志异》很早就走出了国门,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明治年间就出现了模仿《聊斋志异》的作品———《本朝虞初新志》;同样,《聊斋志异》对西方文学———如卡夫卡等人的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截至目前,《聊斋志异》的外文译本已有十七种语言、数十种译本传世,已卓然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聊斋志异》的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在国外也同样出现了专门研究《聊斋志异》的“聊斋学”。 参考文献: 1.任笃行:《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齐鲁书社2000年版。2.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袁世硕:《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齐鲁书社1988年版。4.路大荒:《蒲松龄年谱》,齐鲁书社1980年版。5.张稔穰:《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不良行为习惯研究的论文

摘 要 :早期营养为幼儿大脑及身心全面健康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对挑食偏食幼儿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幼儿饮食习惯养成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分析了造成幼儿挑食偏食的形成原因:受大人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幼儿的口味比较挑剔且与成人不同;强迫进食,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借此要挟,控制父母;疾病及药物的影响。并根据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浅议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是事实上,却看到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幼儿任性娇惯,只吃想吃的,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挑食偏食。据调查,偏食儿童在广大农村约占35% 左右,在各大城市中高达50%以上。营养摄入不全面、不平衡,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发育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注意孩子的全面饮食,帮助幼儿克服挑食偏食的毛病。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对幼儿的危害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表现 挑食偏食是指孩子爱吃某些食品或调味品,不爱吃另一些食品或调味品。 喜欢吃的就爱吃并且多吃,不爱吃的就不吃。这种“喜欢吃的就没个够,不喜欢吃的就不沾边”的择食标准为挑食或叫偏食。幼儿的挑食与偏食往往表现为: 有的爱吃肉类而不爱吃蔬菜,有的只吃蔬菜而不吃肉,有的只吃鸡蛋,有的却怎么也不吃鸡蛋,有的爱吃甜食,有的只吃咸菜,以咸菜就饭吃等等。 (二)挑食与偏食对幼儿的危害 两岁的凉凉只吃小菜,其他菜一律不吃,并且吃饭的时候要大人喂,不喂就不吃。每次吃饭时总会把盛在碗里的晕菜挑选出来,还皱着眉头很不高兴。她个儿长的非常瘦小,面黄肌瘦,走起路来感觉都不太稳,和同龄幼儿相比,显得有点不健康,就像营养跟不上的幼儿,动作发展也比较差。可见挑食偏食对幼儿存在着一系列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危害 (1)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目前,挑食偏食是独生子女中最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专门喜欢吃某几种食物,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一点也不理睬。久而久之食欲慢慢减退,有时甚至拒食。由于进食的种类和数量过少,就会引起营养成分的不足,即医学上所说的营养素不足,从而不仅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还会使幼儿患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如:佝偻病、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2)导致幼儿营养不良。 自然界当中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完全包括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素。每一种食物只含有各自不同的营养素。如果只偏爱某几种食物,是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的。而不爱吃某几种食物 ,很可能就失去了补充身体必需营养素的来源。比如:许多幼儿不爱吃青菜,这会引起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不足,有时还会腹痛和便秘;还有些幼儿不吃海带就会引起碘的缺乏,严重者就会得“大脖子”病。如果各种食物都吃,食物中所含营养 素 就可以互相补充,保持合适的比例,达到平衡合理的膳食标准,更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每种食物中都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及水, 对组成人体组织结构,发挥其特有的生理功能,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无论哪一种营养素都不能长期缺乏,哪怕有的营养素每天需要的量很少,如铁每日只需摄入约10毫克,缺少就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2、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危害 挑食偏食对生长发育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危害。若长期营养素缺乏,还会导致幼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创造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幼儿在入园后智力发育与同龄幼儿相比较缓慢。有研究发现,有的幼儿挑食偏食,“大舌头”,上学时造句有困难,都与4-6个月时缺乏咀嚼训练,即没有吃泥糊状食物有关。 3、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 营养素缺乏甚至还会影响到成人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开拓力。幼儿时期的营养,其重要性还远不止眼前几年的生长发育,它还具有更深刻、更久远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一辈子。因为从每日的饮食中,幼儿不仅要获取其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而且还要积累对人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的各种营养素,以保证老年时体内的营养仍能保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来维持较好的健康状态。这是近几年来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与成年人老化进程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概念 ——“营养素银行”(是指在儿童期的早期,特别是出生第一年,如何给予均衡的、充足的营养素,使得肌体对营养物质的调节和控制模式达到正常的生理水平,可以保证年长期、青少年期,甚至于中老年期营养素的丢失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和速率内,防止提前出现一些那个年龄不该出现的疾病,这就相当于在银行里存了钱,等到需要钱的时候,可以从里面取出钱来使用,形象的比喻为“营养素银行”)。从这个概念上可以看到幼儿早期营养对今后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挑食偏食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性。

谈谈学生的不良行为现在,我们许多老师坐下来交流,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学生调皮捣蛋,难教;学校学五日不比外面学一日。本人也跟我县许多学校的领导、教师交流过,大家都有同感,就是现在的中学生难教,叛逆性强,不良行为学得很快,这种态势递增不减。我想,产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有:一、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包括:1、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想,不良风气、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如新的学习无用论;本地区成人嚼槟榔,乱吐槟榔汁的陋习;本地区军坡节各村繁比喝酒风等等的影响。2、社会上具有各种恶习的人的影响,尤其是坏人的教唆。如,在市街上的流氓小痞教唆一些学生喝酒、抽烟、讲粗话脏话、作怪声怪气,乱飙摩托车,故意轰摩托车油门,显示其威风十足。用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话说就是"晕!"。二、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1、家庭结构破坏。如父母离异,缺父或缺母。2、家庭关系结构破坏。家庭成员存在着生物、社会、心理三层关系,其中某一层关系的损害往往造成其它关系的裂痕,造成整个关系的变态。家庭关系的破裂或冷淡,对子女会产生不良影响。3、家庭意识结构不良。如孩子耳闻目睹家庭成员的错误思想,不良恶习,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的某一位老师到学生家去做家访,看到家长与学生坐在麻将桌上打麻将,对老师的家访无暇顾及。4、家长不良性格的影响。如有某一家长的性格非常暴,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采取粗暴的态度,这位学生与我们的老师讲:"我恨我爸爸,恨到骨。"5、家庭教育条件与水平。如家长文化教育程度不高,或忙于工作、做生意,教育子女的时间少,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不了解子女等。有些家长真的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读哪个年级,哪一个班,在学校又改了什么名。6、错误的家教态度与方法方式。有的家长溺爱娇惯,重养轻教;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忽视身心健康;有的家长宽严失度,方法失当,或专制粗暴,或忽视放纵;有的家长缺乏一致态度,要求不一,学生无所适从,或形成两面习气;有的家长纵容孩子交朋合友,孩子带同学回家,家长是拿白酒来招待,纵容孩子喝酒、抽烟。三、学校教育不当。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都是正面教育为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有些老师对学生要求过高、过急、过严,忽视学生年龄特征与个性的差异,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用成人的心理去设想学生的心理。2、有些老师"自我中心倾向"严重,不关心学生,不尊重学生,不了解学生,强调权力与惩罚,对学生强制命令、简单粗暴、动辄训斥。3、有些老师重教书轻育人,或者缺乏良好师德,或者性格不良等。4、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脱节,配合不紧密,不仅削弱教育力量,而且易使学生言行不一,形成双重人格。例如,学生来学校,为了得到父母多给一些零花钱,就父母说学校要收某某钱。造成学校又背上"乱收费"的恶名。四、学生自身原因。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如: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例如,有些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或者追求低级的刺激,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的发生。2、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有些学生道德上无知、正误不分、美丑不辨;有些学生不懂法律,法纪观念淡漠;有些学生形成错误道德观念,是非观念颠倒。3、消极的情绪体验。如,学生的情感爱憎颠倒,好恶颠倒,喜"结伙"、重"义气";或被老师和班集体所冷落、受歧视、自尊心受损。4、人际关系不正常。如,存在你不"入伙" 就受别人的欺负思想。5、不良行为形成习惯。不良行为最初是偶然发生的,但自己没有自控力,反而侥幸得逞,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建立起动力定型,从而形成不良的习惯。6、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盲目模仿心理,就会产生不良行为。那么,要教育好学生,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1、我们老师要去关爱学生,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对犯错误的学生应该关心、爱护、谅解,帮助他改正,而不是训斥、惩罚。要转化学生,首先要感化,"心灵的创作只能用心来温暖、来医治。"2、逐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情境。我们老师道德要消除对品德不良学生的厌恶情绪与不信任心理,主动改善师生关系,帮助其改善同学关系,创设促使其转化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3、我们老师要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老师往往只看到品德不良学生的缺点而难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而优点正是一个人自尊心、自信心的源泉。因此,能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能否使其转变的关健。我们老师要做到"象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来对待学生,保护学生"极为脆弱"的自尊心,发现其"埋藏着的珍珠",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要抓住教育时机,引起学生内心的震动,转化其思想认识。所谓不良行为的学生对训斥已经习已为常,一般的谈话、劝说、批评已经不再见效了。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要抓住引起他们内心冲突与情绪波动的事件,触动其心灵,使其感受到舆论与良心的谴责,认识不良品德产生的严重后果,促其醒悟。总而言之,教育是有法而无定法,何时运用,用何形式,如何进行,分寸如何,全靠我们老师的教育艺术与机智了。教育--任重道远。

你好!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论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论述:1、什么是幼儿的饮食?2、幼儿饮食习惯有哪些?(是什么)3、哪些是不良的幼儿饮食习惯?不良幼儿饮食习惯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4、如何改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策略)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论文

广东佛山南海西樵镇大桐堡小学 刘翠娇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大纲也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教师树立形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二、从小开始培养。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帐,但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四、校内外相轨并行。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五、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孔子就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是的,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洛阳学大教育为您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供同学们参考: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讨。第一、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 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刘永胜教授总结的:“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的行字歌诀,就能帮助学生增强自学的自信心。特别对于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关爱的营养不良,有学校教育的知识断层。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利用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托进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办法来。这样的个案研究,既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第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据有关资料统计: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五、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与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中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 “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第六,加强个别辅导。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困生没能掌握课堂上应掌握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在课外再不能给以重点的关注,假以时日,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只会越来越差。课改不排斥必要的辅导,课改呼唤具有现代色彩的课外辅导。当然这样的辅导不是一味的加班加点,不是强行灌输,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爱心感召下,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学习的勇气得以激励,拉下的知识也得以重温。这样的辅导也不应再是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小组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特别是心中时时装着学困生,时时关爱学困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

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中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