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你的专业研究方向。可以考虑在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阶段进行研究,题目也以某个人物和阶段命名。
帮您找到了以下几篇:谈谈培养高一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1 历史文化名镇——寨市旅游开发初探 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3 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变迁及演进趋势 4 高学术起点,入国际主流——谈《知识产权》杂志的历史责任5 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的几个问题6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7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对湖南省衡南县新课改的调查与反思 8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9 国家应对犯罪策略转变的历史选择——解读刑事和解的探索实践 10 我国商标评审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制度完善11 论历史比较法中的规律与例外 12 美国商业管制司法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启示 13 苏区精神历史地位探微 14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15 汤黎路 把握历史方位提升工作能力 16 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因素 17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探索18 建党九十年来党的全球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9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20 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理论超越的历史分析 希望对您有帮助。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我眼中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创造了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 在漫长的岁月里,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19 世纪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协工业革命的雄 风,蒸蒸日上;而中国却依旧在封建主义道路上徘徊,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江河日下, 日落西山。 1840 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 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 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 有公然入侵, 也有不宣而战; 有单独入侵, 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 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 出兵控制, 窃取中国军事要地; 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 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 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 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进行了长时期的、 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 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 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 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 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 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以上历史事件均是我在书本上看到的,以前对历史很是喜爱,是历史让我了解了我们国 家的发展, 了解了我们国家的文化和民族, 同时也是历史让我仿佛看到了各位英雄人物的精 彩事迹, 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我们炎黄子孙的未来, 给予了我们至高无上的权利, 这是我从历史书里所感悟到的。 在史书里我们也许会憎恨某些历史人物,要不是因为他也不会有有我们国家的衰落,就 拿李鸿章来说吧,他是签过卖国条约最多的一位官员,在史书里,说他是不折不扣的卖国奴 也不回过。但是,别的书籍上有记载说,其实李鸿章做这些都不是自己的意愿,而却他到死 都不愿闭眼,不像自己一生都活在别人的愤恨中,他死不瞑目啊。 对于史书, 我不会过分的去相信, 因为我觉得史书也是某位历史人物在闲暇时候的消遣, 每件历史事件的发生他不会总是在场,所以难免出现错误。 历史, 何谓历史?以我的理解大概就是把已经发生的事经过某人加工记载下来。不过老师 说只有已经发生过的并且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才能成其为历史。 不过不管如何, 历史已经成为 历史,我们不用再去追究谁的对与错。我认为现在的某些人总是拽着过去不放,其实我很鄙 视的。 我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自己的国家的过去,每个人总得先了解自己 的过去才能更好的扎根于未来, 才会有民族自豪感。 我就是我这学期学习近现代史所受所感。
对曹操的评价"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
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
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
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
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
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
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
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
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
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
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
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
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
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
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
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
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
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写《替曹操翻案》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文章没有正视曹操屠杀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单方面鼓吹曹操实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剥削制度,不足后人效仿。
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
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论文——李鸿章 摘要:李鸿章作为一个影响了晚清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汉族官僚。可以说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悲剧人物。一生奔波劳累,是洋务运动中做事最多的的人。最后却落得被时人、后人唾骂的卖国贼。今天,我们应该抛弃过去的偏见,全面客观的看待这样一个历史人物。 “丈夫只手把吴钩,义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晚清只要搞懂三个人,就可以把晚清历史的枢纽、着眼点找到。这三个人是:慈禧,李鸿章,赫德。慈禧代表清王朝满族贵族的最高统治者,太平天国后,清朝权力中心下移,地方汉族大员崛起。湘系,淮系,北洋。当中时间最长,做事最多的就是李鸿章。赫德代表洋人和西方势力。这足见李鸿章的分量。 关于如何评价李鸿章,我想先从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入手,甲午战争使他一生事业名声扫地,他也承认自己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没想到甲午一战,把我这个纸糊的灯笼给捅破了。现在我们一步一步来看。 首先,李鸿章并非出生于大地主大官僚家庭,他的祖先一直到他的祖父才有了两倾地。李鸿章24岁就中了进士。过去有种说法,叫五十少进士,二十老明经。就是说五十岁能中进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像小说范进中举的人层出不穷。可以说李鸿章是很刻苦,而且理学修养很高。 在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横扫中国江南地区,清朝的“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是靠汉族大员的团练才将其平定。其中就包括李鸿章的淮军。过去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被称为是他的一项“罪证”。我认为这是因为受过去得意识形态影响,凡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就是反动势力,尤其在文化的革命时期。凡是不“革命” 的就是反动的顽固派,而在那个时期“革命”其实是被理解成“造反”,只有造反才是对的,所谓“造反有理”。历史作者梅毅(赫连勃勃大王)在他的新书《极乐诱惑———太平天国的兴亡》中评价太平天国是世间的“祸胎”,没有任何先进的东西可言。虽然很多起义者追随太平天国,认为可以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国。可惜“人们对天堂的渴望,往往导致其最终堕入地狱的深渊”。 经过了太平天国,捻军两次大规模的内战后,李鸿章凭借军事力量起来了。这时正值英法连军火烧圆明园。让李鸿章看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势不可挡。他立刻对淮军进行现代化改革,用现代兵器武装,此后30年,淮军基本充当了国防军主力。又组建了北洋海军,是中国现代化的一颗明珠。这两支队伍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和国防近代化的过程中,是应该肯定的。 趋新实物,是李鸿章的特点,他认识到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民族工业,不能只向外国人买兵器,所以他积极投身洋务,作为晚清五大洋务集团,拉开了近40年“洋务运动”“同光中兴”的序幕(而且他也是谢幕者)。一方面,他办实业,铁路、海防都是他最早创办的,另外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电报也,据说创造了47个第一,非常不容易。另一方面,他同时看到光有造机器的的机器不行,还要有造机器的人和懂原理的人。于是他派遣留学生。近代留美幼童,福州船政学堂,陆军军官,都是李鸿章派的,不过留学周期太长,而洋务急需人才,于是聘请洋人,聘请土籍科学家如徐寿、华恒芳等。另外设立翻译官,翻译了很多科学、军事方面的书籍然后办学堂,做了很多事情。在办军事工业后发现国不富就无法养兵。于是又办民用工业,办轮船招商局和洋人争利,开煤矿。办民用工业钱不够用,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官方出一股,民间资本出一股,总的是国家控股,官督商办。这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体制。 事实上,李鸿章搞洋务是阻力重重的,很多人认为他大逆不道。比如造轮船,要大机器生产。当时很多顽固派就反对,而且势力很大,认为立国之道在人心,在孔孟之道,不在于机器,那是奇技淫巧。以洋人为师就是乱我中华,就是用夷变夏。至于修铁路,19世纪70年代初就提出来了,最后1889年慈禧下懿旨批准,在那么紧急的情况下耽误了20年。在期间李鸿章修了一条70公里的铁路用来运煤,当时遭到反对。结果不敢跑蒸汽机车,而是用骡子在铁轨上拉着跑。至于洋务运动需要的技术人才,在当时根本没有人愿意学,认为只有孔孟之道才是正道。比如严复就是想走功名之路,但后来父亲死了,家里很穷,他才进福州船政学堂。在洋务派和顽固派历次的争论中,顽固派总是把技术性的问题上升到道德层面,上升到违反孔孟之道。中国人有种泛道德化的倾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纵观整个洋务运动,李鸿章克服了重重困难,中国才取得来之不易的一点点近代化的进步。由此观之,李鸿章是个爱国士大夫。 李鸿章被指责最多的就是甲午战败,签署中日《马关条约》。李鸿章早就认识到了日本的威胁。1874年李鸿章就说“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之外,日本则近在户闼,视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他创立北洋水师时就指出“今日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御日本起见。”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下令不许出战有诸多原因。首先是慈禧60大寿,不能被一场战争搅和。其次,他深知中国30年的军事变革,不过是一座纸片糊的破房子,实际上不足以战胜日本。其实李鸿章了解自己部队的腐败,之道不能打,只能养成猛虎在山之势威慑日本。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李鸿章对荣禄说过一段话,虽然未必是历史事实,但很精辟。他说自己不过是大清的裱糊匠,把一栋破屋子涂的很光鲜,有些小风小雨弄破了几个洞再糊上就好了。但一旦遇上暴风雨,就免不了倒掉的结局。这个暴风雨就是日本。在百弊丛生的中国,他根本不能以一人之力补天,被日本战胜是必然的。我们过去总提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可是不能说盛世的、革命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而屈辱的历史就是几个“窃国大盗”“卖国贼”创造的吧!李鸿章做了一个衰落国家的替罪羊。至于后来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李鸿章没有什么责任,战争的挑起和整个过程李鸿章都没有参与。他还和张之洞,刘坤一搞了个“东南互保”,保存了一点实力和中国经济的命脉,一方面没有彻底激怒洋人,另一方面使谈判有了一点最起码的本钱。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奔波劳碌,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奠定基础,尽自己说能强国,说他“卖国”其实是毫无道理的。 当然,李鸿章在强国的同时,也有许多错误和不足的地方。比如他搞军事工业现代化,却没有对军事体制尤其是陆军进行多大的革新,没有形成军官团及其精神。还有就是他任人唯亲,尤其是对同乡的照顾。淮军1300多名军官中700多人是安徽人。再就是只重视对器物的变革,没有进行政府体制的变革,没有行政效率的提升。即使在淮系内部也没有现代管理体制的样子,还是古代幕府的延伸。 李鸿章作为一个新旧交替的任务,一方面以前所未有的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一方面也没有脱离出传统的官僚作风,但是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在那样一个时代,能够做到他这点,我认为已经非常难得了。 通过对李鸿章的认识,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洋务运动时期搞的官督商办,一百年后我们的改革也在用。我们今天的国有企业改革也是国家控股。这在改革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刺激民间资本的投入,可是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因为实际掌权的的仍然是官员,商人没有发言权,导致企业仍然死气沉沉,官商很难融合。洋务运动的官督商办企业因此倒了,我们现在的改革如果不能再向前迈一步,实现私有制,那将是很危险的。再有就是只重器物层面的改革,而没有对政治体制的改革,最终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今天我们的改革至少也要消除那些政治方面一切限制经济自由健康发展的东西。另外李鸿章的改革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指导思想,这使他在与顽固派的争论中总是处于劣势,最后这能自己低头做事,所以不论做什么都应该有系统的思想作支撑。还有李鸿章的变革是进入体制内的最高层进行的,这样代价很小,如果是靠革命变革,那对人民和国家都会造成巨大破坏。再有李鸿章的军事现代化变革也没有组织军队的腐败,直接造成了甲午战争的失败,也是我们今天要注意的。最后,李鸿章对外国有一种恐惧的心里,很“畏外”。我们今天在同外国打交道时应该挺起脊梁,据理力争。对于个人来说,李鸿章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是先攻学历资本,获得后立刻转向实力和道德资本,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也不能颠倒顺序,这也是对于个人来说是要学习的。参考文献: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世纪大讲堂——翁飞:李鸿章 雷颐——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 姜明——李鸿章与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一、基本特点历史小论文,实际上就是“小型的政论文”,篇幅不大,强调史论结合,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1.议论的方式,有立论与驳论之别①立论题,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如范文澜先生说过: “腐烂了的封建主义决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请结合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情况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②驳论题,就是对错误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否定对方的错误之处,以辩正是非,形成正确的认识。如 ,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一观点对不对?请围绕阶 级斗争的进步作用,结合太平天国革命作一小论文。2.命题的形式,一般有三类①直接提出评论的对象与内容。评论的对象有人物、事件、制度、著作及现象。评论的内容不外乎原因、 性质、制度、地位、影响、作用等。如,试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②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如,1990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问答题:根据下列论述,联系有关中外史 实,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看法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谓“爱国主义 ”,共产党员是必须坚决地反对的。日本共产党和德国共产党人都是他们国家的战争的失败主义者。……我们 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对于我们,失败主义是罪恶,争取抗日胜利是责无旁贷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③提出一种或几种观点,进行立论或驳论。如,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一位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一身 是过”,有人说他“功不可灭”。请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一评价。
历史小论文的格式无特殊要求,和平常一样,你只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再用事实论证就可以了。******************************************************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1、引言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论文主体部分字数6000-8000。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并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 2、编写要求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题名页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申请学位者必须有)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4、前置部分 封面:封面格式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 题名: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一般不宜超过30字。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题名页置于封面后,集资列示如下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二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二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三号黑体) 学 号(××××××××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三号黑体) 专 业(××××××××三号黑体) 年 级(××××××××三号黑体) (××××××××三号黑体)分校(学院)(××××××××三号黑体)工作站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要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题名页后。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申请学位者必须有,不申请学位者可不使用英文摘要。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等数字依次标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页。 5、主体部分 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开始。 序号 毕业论文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小三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四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1)×××××××××××××××××(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a、××××××××××××××××(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号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表(式)等。 注:论文中对某一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注应编排序号,注的序号以同一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标示在需加注处,以上标形式表示。 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一页内的下端,与正文之间用一左对齐、占页面四分之一宽长度的横线分隔。 论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均须标出引用出处。 结论: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学位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4]……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历史研究论文格式:正文汉字全部为宋体、小四,正文英文为TimesNewRoman,小四。 扩展资料 历史研究论文格式:正文汉字全部为宋体、小四,正文英文为TimesNewRoman,小四;行距: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文献引证方式是采用注释体例。
历史论文格式要求
在历史科学工作者的宏大队伍中,中学历史教师是一支重要方面军,在历史科学的广阔领域里,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重要分支。中学历史老师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在撰写历史教学论文时除具有一般史学论文的共性外,也必然还带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首先要紧紧围绕如何教好历史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到科学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历史老师除教学外,安排适当的时间精力撰写历史教学论文,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在职称评定工作中,在主要考评教学实绩之同时,也看有没有论文、论文写的怎样,就更表明了中学历史教师写历史论文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格式要求
文稿用word文件(页面A4),统一用宋体排版。
页面设置
纸型:A4标准纸 方向:纵向
页边距:左3cm 右;上,下边距为默认值:上 下
页眉,页脚
格式
正文行距:(多倍行距)倍
字号
中英文题目:中三号中文,三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位于中文标题下方),三号Time New Roman字体, 加粗居中。
中英文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五号字
图表要求
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弧线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符合制图标准.插图和表格均需有编号和标题,图标题为五号字,表标题为小四号.
致谢
作为一名研究者,应该尊重为形成学术论文所进行的研究所提供帮助的单位、个人表达,肯定他们在形成学术论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应该对以下方面致谢:
横向课题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研究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或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或提供帮助的人员;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但致谢不等同于参考文献和注释。
意义
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论文格式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使我们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之于 知识结构的改变,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 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在近代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肆意 践踏.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从而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 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通过对这些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 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 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 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 略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 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 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 我认为, 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也就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 社会 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综合素质的提高则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中。90 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 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 义价值观。而人民军队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化身,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 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 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 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 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人民军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 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 和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因而 要求我们全体人民都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 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种对国家、人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增强自己的道德 素质,使自己成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祖国在今后能够始 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关于国防意识,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 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 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 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 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 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 间的较量。 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 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 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 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是, 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 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军事理论这种爱国教育中, 我们增强了国防意概念 与国防意识。同时,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增强勇于 保卫祖国的国防意识的同时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 强加于我们,我们也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敢于面对,为了祖国的主权、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利益。
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使我们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之于知识结构的改变,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在近代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肆意践踏.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从而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对这些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略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也就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综合素质的提高则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中。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而人民军队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化身,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人民军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因而要求我们全体人民都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种对国家、人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增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祖国在今后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关于国防意识,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是,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军事理论这种爱国教育中,我们增强了国防意概念与国防意识。同时,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增强勇于保卫祖国的国防意识的同时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于我们,我们也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敢于面对,为了祖国的主权、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利益,我们也能够走上战场,决不退缩。一个军队要有一种拚搏奋斗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需要有一种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奋斗精神,需要在全体人民中倡导一种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积极人生观,这应当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导人生观,是我们所应当具有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军事理论课就是一种爱国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我们改善了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爱党爱民,爱社会主义,参与国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人人参与国防的国家才是最安全的国家。
参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应对世界军事高科技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行新时期军事变革中的基础工程建设。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新时期我国国防建设应把军队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首当其冲,着力解决“打的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实施科技强军的战略方针,以及实施积极的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首先,努力跟上军事变革和发展潮流。要与时具进,以我为主,努力创新。在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学习国外的先进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和潮流,积极借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有选择的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学习借鉴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分析批判的科学方法,从我国实际出发而取其精华。与此同时,要把创新作为学习借鉴的目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根本立足点,并以此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构建我军创新体系。其次,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质量人才。人才是政事之本,也是建军治军之本。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培养人才。其一要训练育才,在和平时期,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的基本途径在于训练;其二要教学育才,要进一步完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为培养军事人才创造条件;其三科研育才,要注重高层次、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要进行启蒙式、普及性的研究;其四实践育才,军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要经过军事实践的过程和军事科学以及军事专业的学习训练。因此,要培养通用型人才,注重人才的长远发展。第三依靠科技加强质量建设。要集中力量发挥优势,有重点的研制和生产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打击武器,以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系统、通信和电子战等高技术武器装备。要用科学的方法优化军队结构,理顺体制编制,在结构调整中要增加技术含量较高的部队,减少一般的部队,创造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快速成长的机制和环境;加强和改进院校教育,拓宽军地高校共建渠道,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综合办学效益,努力造就一批适应未来作战要求的复合型和过硬的技术骨干队伍。第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后勤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完善国防内部机制和快速国防动员的能力,这是军事潜力和军事实力的关键,也是强大后备力量的重要标志。建立集中统一,灵敏高效,上下贯通,军地结合,具有高度权威的领导机构,这样才能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目的和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后备力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快速转变。从而形成参战力量多层次,规模适度的后备力量。随着核技术、电子和电磁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已跨入高技术兵器时代,未来战争对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军不仅要充分利用军队的整体力量,实行三军联勤保障,形成立体保障能力;而且要动员民间力量,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形成社*会保障力量,发挥军民整体保障威力。总之,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精兵强军之路。高技术武器的研制和外购成本高且价格昂贵,我们在与各国一样进行军事变革的同时,不搞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让其协调发展。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很难独立自主地和平的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就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与此相反,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也无法进行军事变革。因此,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精兵强军之路,不断加强国防建设中军事变革的基础工程建设,为未来军事斗争做好准备,为新时期防卫作战和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统一做好准备,进而增强国防实力。战争理论,是关于战争问题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和知识体系。科学的战争理论,是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南。它是军事学术的骨干,由战争观、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理论组成一个整体。其基本功能是:揭示战争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揭示战争的本质、性质、目的和历史作用,从而明确对待战争的态度,揭示战争与革命、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揭示战争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自然条件等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在战争中利用这些因素的指导理论与原则;创造指导战争和作战方法的理论与原则等。中国战争理论的根本任务,是研究制止战争和打赢卫国战争的理论与指导原则。
不知不觉中,总时长八周的生动的军事理论课即将结束,带着些许依依不舍,回味着这几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我坐在电脑前开始敲击这一行行文字。当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的时候,或许是出于对军事装备的好奇,抑或是对军国大事的潜意识中的一种关心,我就对军事方面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放假没事了的时候总爱到小镇里的兵营里去玩,看解放军叔叔精彩的军事训练,看坦克车轰隆隆的开过,卷起满天的尘土….后来长大了一点,知道关心实事新闻了,但最关心的总是军事方面的消息:我会经常购买一些诸如《兵器知识》、《舰载武器》、《世界军事》、《环球时报》之类的杂志报纸,疯狂地攫取军事方面的消息。后来学会了上网,每次上网后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登陆“搜狐军事”、“人民网——军事”等等军事网站,获取最新的军事动态,了解惊心动魄的军事消息了。有时候看到了好的文章,也会收藏起来,放在我的个人博客里,方便自己以后再看。后来上了大学,参加过了磨练人意志的军事训。仅仅是经过了最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我们已经偶尔会感觉到累了。军人有铁的纪律。铁的纪律产生无穷的战斗力。所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军令如山倒”,即使是赴汤蹈火,也是义无返顾。训练场上哨音一响,所有人都要立正肃静,令必行、禁必止。回顾历史,正是这严格的纪律让人民军队由小变大,战胜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呀!军队是一座锻炼人的熔炉,一个个战士在这里成铁成钢。在这里,我们能学到雷厉风行,遵规守纪的作风。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养成吃苦耐劳,坚如磐石的品质,不是说美国历史上诸多总统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过军旅生涯的吗?一天的训练下来,腰酸背也疼,两条腿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但我从心底感激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让自己更加坚强,也许许多年以后,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仍会留恋这段美好的回忆,才会体会到它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也开始懂得,原来小时候喜欢看的那么精彩的军事演习,训练起来一定是很辛苦的!于是我开始在心里对我解放军战士肃然起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军事理论课程。通过军事理论的学习,强化了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的国防观念。这几周中我最爱听的课就是生动有趣而且意义深远的军事理论课了!每每全神贯注的听完却还意犹未尽,总觉得听不够。教官们向我们讲述了当今我国国防的形式与现状,国防法规的产生、发展、特征,各种军事高技术以及武装力量的基本概况,世界军事的形势、国际战略环境以及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让我们学习到大量的现代军事知识,认识到了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我们对国防地位、作用的认识,树立了牢固的国防观念。“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千古名训告诉我们:越是在和平条件下越要居安思危,强化我们的国防意识!另外,学习军事理论对于完善我们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根据我自身的一些经验,我觉得要想深入地学好军事理论课程,更好地接受国防教育,我们可以借助于网络以及其他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地接触有关国防方面的各种信息。就拿上网浏览军事网站和时政要闻来说:由于可以经常接触最新的实事消息,我几乎在第一时间内知道了我国最新战斗机歼-10的服役和高调亮相,以及世界各方尤其是美国、日本和台湾对这件事的反应;了解到了随后公布的振奋人心的歼-14研制计划,和令世界为之震动的地基导弹击毁在轨运行卫星的成功试验;第一时间获悉了中国新型潜艇的成功下水……这样,在军事理论课堂上,当教官讲授军事高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时,学习起来就更轻松了;结合网络上的图片、视频等形象化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军事高科技的神奇力量以及其中的奥妙了!当教官讲述到国防的历史时,我跑去网上查阅了有关的资料,深入地了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被迫对外进行的六场战争,了解到不少的课外知识,更加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我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将来全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决心。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我国的安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抛开有美国暗中从中作梗的台湾问题不说,就连我们普遍看不起的小小的越南,现在还时不时地公然跟我们叫板。老山硝烟已散尽多年,赤瓜礁刀光剑影也似逝去,中国与越南从历史上的纵向看去,这对欢喜冤家在臣服、亲密、共苦和反目中摇摆不定。对于中国,痛苦和友谊的感受并存于这个国家,对它情感和战略的定位让人难以抉择。友谊的培养是漫长的,仇恨的建立却可以很快,两国间的龃龉似乎无法释怀,同时,越南蹲在中国的南部,依然让中国人不能忘记可能露出的獠牙。同时,越南的“海洋战略”也不能不让中国多一手准备--谁知道这条狼何时反性呢?通过在课下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近期,越南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中国:今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BP)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2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全部岛屿的主权”。其官方《西贡解放报》甚至声称“决不放弃一寸土地”,并“不惜与中国一战”!大家多少都知道南海对中国来说,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南海海域南接马六甲海峡,东北部紧连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联系亚欧大陆的交通要冲。它不仅是西方尤其是日本海上运输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必经之路,也是美国海军从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一位中越关系研究学者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前,越南是认同南沙和西沙是中国领土的,越南总理范文同曾给周恩来总理写过一封信,承认这一点,而且有外交照会为证。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逐步提出并实施“海洋战略”,主要想以海洋的渔业及石油资源发展本国经济。之后,越南矢口否认以前的承诺,还把占领的中国南沙岛屿划归为一个省,即福绥省,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划入其版图。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越南是南沙争端中我国最危险也是最难解决的对手。”在南沙问题上,越南的既得利益最多,占据了23个岛屿,每年开采三千万吨石油,中国仅控制6个岛屿。 据了解,越南侵占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后,将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在国际上公开招标。近几年来,越南同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不断签订勘探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合同。 中国东南亚问题专家刘旭称:“南沙的石油给越南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仅2006年上半年,越南油气总公司油气开采产量就达1237万吨,其中原油为860万吨,天然气亿立方米,原油出口量约为820万吨,出口额达亿美元。越南不但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将世界主要大国都牵扯到这一地区,大有使南沙问题国际化的趋势。” 除了拉其他国家共同开发南海资源外,越南还积极推进与强国的军事合作。在南海单独抗衡中国,越南自感实力不够,所以,加强和美国等其他大国关系,对中国在该地区产生制约,形成大国制约机制,是越南外交的重要举措。香港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先生认为:“越南为了能够在东南亚抗衡中国,冷战时代是依靠苏联支持搞地方霸权主义,现在它又积极推进与美国、日本及印度的军事合作,并多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其矛头当然首先是对准中国。” 不管怎样,越南一直关注的还是在南中国海维持所得利益的能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地区安全专家安德鲁.陈说:“越南担心中国想把它抱得太紧,因此,越南试图通过求助于美国,借助另一个大国与中国抗衡。”通过这些方法了解到的这些信息,使我更好地了解了我国周边尤其是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当前的国际战略格局,更深入地理解了教官讲述的内容,为我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军事理论课打下了基础,也使我更喜爱军事理论这门课程了!以上就是我对这几周的军事理论课的感受,以及我对如何学习好军事理论课的感想,希望能对“后来者”的学习有所帮助!衷心的希望军事理论课能够越办越好,在丰富学生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方式以及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再结合以军事训练,综合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我国全方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你可以写楚汉之争建议:先查询资料,分析历史背景,分析汉是怎样灭楚的;楚是怎样走向灭亡的。不说500字,你写5000字也能写出来
中国现代化与九一八事变后的迟滞今天,当我们回首省视20 世纪中国的时候,发现在痛苦转型过程中,中国现代化是伴随着列强的入侵而发生发展,同时也因受外力的干扰和破坏,而不能正常发展。九一八中日战争,对20 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极为深重。一方面它激发了民族觉醒和民族凝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迟滞。一从19 世纪下半叶到20 世纪初,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走向急剧衰败的阶段,也是中国人探求新的生存发展模式的急迫时期,更是世界列强疯狂刮分中国的危险期。以1839 —1842 年英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为肇端,接连有1855 —1860 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 —1885 年中法之战、1894 —1895 年中日战争、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系列以彻底征服大清帝国为目的的侵华战争,虽然都以获胜而告终,并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但处于急剧衰败过程中的清朝政权仍能“残存”下来。在分析这一现象时,发动侵略战争的侵略者也包括一些西方学者,总是简单地把定性为先进与落后、开放与闭守之争。玛丽·B·兰在中国现代史透视中说:“满清政权之下的中国古老秩序是如何的坚固,又如何善于自我保存,它竟在多次的人民起义及外部打击下又残存了一世纪之久。然而也正是这种力量败坏了自己,它如此缓慢地主动接受现代工业化运动以及民族主义、科学和民主,以致注定了自己的最终灭亡”〔1〕(P3) 。从一般意义上讲这种结论是对的。然而,不揭示殖民主义者掠夺本质和破坏性的一面,就无法解释中国现代化进程从1840 年以来迟滞与顿挫的原因。中国现代化迟滞与顿挫,既有自身各种反现代化与非现代化势力的顽固抗拒〔2〕(P7) ,也遭到了外部势力的干扰与破坏。因为,现代化“后发式”和“新发式”的国家,既需要有外力冲击和引导,更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列强入侵既刺激了中国现代化的发生,同时也阻碍和破了它的正常发展。考察所有国家或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其演进方式,都是沿着器物技术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及思想观念行为层面的现代化这样三个层次来展开。无论哪一层面的推进,它都需要和平环境和制度推动。没有和平环境和制度推动的现代化进程必然是无序和缓慢的。在列强不断入侵形势下,中国全面的社会危机随着甲午战败而凸显出来,这种由列强“瓜分狂潮”引发的民族生存危机和国家发展危机,也造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危机。当时“从何处获得可以与列强抗衡的能量和意识形态,便成为20 世纪中国政治家最关注的问题”〔3〕。因此,中央政府不可能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建立一个包含法律、商业和教育制度的新社会体制,以适应现代化顺利快速发展。因此,中国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进程,只依靠一些朝廷重臣和封疆大吏的个人力量推动,通过各通商口岸中的洋务派官员、中外企业家的努力缓慢开展。这种现代化的进程,既不同于以英、美、法为代表的“原发式”现代化进程,一切都凭社会自然地演进,人们并不清楚演进的最终结局。也不同于那些不受外力干扰并有强有力政府行为的“后发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他们既看到了样板,也看到了结局,又能吸取“原发式”的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通过政府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制度体制,包括思想、法律、教育制度等来推进。处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看到了现代化是必由之路,但没有“原发式”国家的环境,更没有像日本那样“后发式”国家的条件。所以,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现代化,只能在外力刺激和干扰下缓慢、畸形地发展。二中国现代化进程虽然缓慢和畸形,但直到九一八中日战争之前,它都一直坚忍不拔地向前发展。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使许多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物质器物层面上的现代化进程,已完全不可能应付中国社会的全面危机。戊戌变法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动的,它的重要意义是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理论结构,开始突破物质与精神分离的“中体西用”的思维模式,提出既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又要学习民主制度。应当说,这是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和坚持现代化进程的一次认识上的飞跃。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遭受了空前的损害和屈辱,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环境、制度逐步完善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但它也使清朝统治者们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醒来,清朝统治者为挽救中华民族,确切地说是为了挽救他们风雨飘摇中的封建统治,而开始主动改革。1901 年4 月21 日,“督办政务处”这一推行“新政”的中枢机构的设立,标志清末“新政”的正式开始,也是中国现代化由政府行为推进的开始。因此,它是20 世纪中国的一次全方位、多层面的社会变革,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其广泛性与深刻性都是空前的。如在教育上废止历时1300 年的科举制:在政治上预备立宪运动的推进等等。这是清王朝以其传统的政治权威发动的一场运动,它具有改革的性质。试图在保存现有秩序的基础上,渐进地完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它最终不能全部实施“新政”目标而被辛亥革命所打断,其原因:一是从时间上讲,已经失去发动这样一场全面深刻的改革时机(第一次机会是1793 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时;第二次是洋务运动兴起时;第三次是戊戌维新时) ;二是从空间上讲,内忧外患的现实没有发动这样一场改革的环境;三是从社会基础上讲,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各阶层人民对清政权的信任度已降到极点;四是从统治者自身的条件上讲,与要达到的目标应具备的眼光、素质、能力相差甚远。因此,在不能对现实社会进行有效整合的情势下,发动全面社会变革,最终被一场社会革命所打断是必然的。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创立民主共和政体的两大任务,这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进行过程中,是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直接目标,也由于他们的活动始终处在一个“有纲领而无计划、有组织而无调度、有目标而无角色分工、有理想而无现实感”的层次上进行的。因此出现“建设不足”的严重缺陷〔4〕(P22 —25) 。尽管如此,辛亥革命两大任务的完成,使中国现代化进程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的意义是巨大的。特别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它既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蓝图,它对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不断改朝换代的历史循环怪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革命党人没能将其绘制的蓝图和全新的制度付诸实施和不断完善,既有自身局限的原因,也有社会制约问题。1919 年爆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思想革命和文化变迁的角度看,是对辛亥革命的延伸和补课。科学与民主两大命题的提出,表明中国现代化进程开始在思想文化层面寻求现代化发展范式。这种深层次的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社会革命的指导思想而开始广泛传播,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了准备。此后,科学、民主这两面旗帜在引导中国现代化进程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直至今天,这两面旗帜仍是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深刻命题。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为20 世纪初的中国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虽然出现1916 年至1928 年的军阀混战时期,但现代化进程却呈快速发展态势。1911 年末,中国本国银行只有16家,资本总额共约2155 万元。1912 年至1927 年,新创办银行达311 家,资本总额2 亿元。本国银行在与外资和中外合办银行竞争中,1925 年占到4018 %的份额〔5〕。改变了中国金融业“完全操于外国银行及钱庄手中”的局面〔6〕(P56) 。在这期间,中国的棉纺业、面粉业以及制造、化工、电力、矿业和交通运输业,都有程度不同的发展,以棉纺和面粉业发展最快。1912 年,本国仅有纱厂22 家,纱绽51 枚,1927 年增为72 家,纱绽202 万多枚〔7〕(P182 —187) 。这一时期,促成中国现代化出现较快发展势头,除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在政治、文化方面的推动作用外,还有国际市场竞争需求因素和国内社会权威真空后自由度提高等诸因素。从1927 年直到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这10 年间,国民党实行“以党治国”的政治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没=能从根本上整合中国社会,并还最终走向反面演化成现代化进程的阻碍因素而被抛弃。但主观上推动现代化的意愿是明显的,以强力推进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适应后发展国家的中国国情,客观上也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层面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在这10 年里,国民党在经济特别是在财政金融方面采取一系列变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潜伏着发展的危机,但也促进了经济发展。以1928 —1931 年和1914 —1919 年两个时间段的民间工业发展相比较,后4 年平均每年新设企业165 家,新投资本6360 万元,而被称为“黄金时期”的前6年中,平均每年只设63 家,新投资本1430 万元〔8〕(P435) 。这期间公路通车里程从312 万公里增长到1116 万公里,新建成铁路7895 公里。1933 到1935 年的币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使1935至1937 年的国内工商业增长高达20 %左右。扬格评论说:“现代化的内在力量和外在力量,在1935年的币制改革之后,都取得向前推动的巨大势头”。这说明在现代化各阶段特别是启动阶段,在各种非经济因素中,政治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1927 到1937 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国民党的强力推动下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过于依赖权力,缺乏创新和活力,特别是“政府不与人民打成一片,而是宁愿站在人民之上”所以,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很深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危机。与国民党依赖强力、放弃广大乡村、站在人民之上不同的另一现代化模式,在这一时期正在逐步形成。中国共产党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结合起来,确定了新的奋斗方向,从而整合了全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奋斗目标,给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希望。但由于共产党只在根据地或解放区里实行,还不能影响中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三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 年全面战争爆发,艰难曲折的中国现代化进程虽然也受到影响,但还不是整体的。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使中国现代化进程趋于停滞。在考察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当然要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但工业文明是核心因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工业文明的打击是深重的。当时中国极其薄弱的工业,主要是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等东部地区。全面战争爆发后,只有少数工厂仓促内迁,上海5000 多家工厂只有152 家内迁。到1940 年,各地共内迁工厂才448 家〔14〕(P87 —88) 。在搬迁过程中由于运输困难和敌机的轰炸,很多机器沉没失落。这是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工业的有形破坏。当时蒋介石明确指示,在“平汉、粤汉线以西的地带建立新的工业中心,以中国西部作为抗战建国的大后方”〔8〕(P540) 。内迁工厂以四川、云南、贵州、湘西等地为主。全面战争前,西部川、湘、桂、陕、甘、滇、黔七省的近代工业只占全国工厂数的6102 % ,资本数的4121 % ,工人数的0179 %〔15〕(P165) ,而到抗战后期的1944 年底,上述七省工业已占国统区工厂数的88163 % ,资本数的93152 % ,工人数的85161 %〔14〕(P102) 。表面上看,东部工厂内迁给上述七省的工业发展带来机会。但我们换位思考,恰恰是这七省的显著变化说明对我们工业的破坏是深重的。因为七省工业指数的变化并没能带动全国的发展,相反却造成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停滞。战时“主要工业品的产出从未超过战前水平的12 %。棉纱、棉布和面粉的产量分别仅占战前的513 %、818 % 和513 %”〔16〕(P647 —648) 。日本侵华对中国工业的有形破坏,还体现在它迫使中国工业丧失了通商口岸这赖以发展的基地,使其中断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这对处于非常时期的中国工业影响是深重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更严重的是对已形成的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社会环境的破坏。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形势下,给国民党集权带来了客观需要和无可争议的合法性。在“国家至上”、“军事第一”、“力量集中”的口号下,使军事组织成为强大的政治力量,由此“巩固了国家政权机构中的官僚主义结构,使它能够利用政治强制,超经济干预的方法,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超经济干预的方法集中体现是利用权力资本干预经济活动〔8〕(P529 —530) 。这种战时统制经济体制对于调动人力资源、经济资源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作用。但它是以迟滞中国现代化进程为代价的。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 年抗战胜利,日本在14 年战争中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在人类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据韩启桐对抗战6 年来(1937 —1943 年) 损失的调研,“六年来,敌军陷我城市总达751 座。陷区战前原辖户口4499 万户,政区面积57811 万平方市里,耕地面积388847 万公亩。陷区半数以上地域作过战场,受灾面积约在上述面积的70 %以上。敌机空袭省区达23 省区。在上述灾区,我国所受损失,总计国币44967571000 元,约合美金 元。”对上述统计结果,韩启桐认为是“最低的数字,因为其中有许多有意无意的缺漏,致有多项损失都未计入。这组统计数字深刻地说明九一八事变后的14 年,是一部血与火的历史,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华掠夺、破坏、杀戮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和屈辱史。这段历史对中国现代化迟滞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体现了全民族的意志和利益,它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是任何力量也不能扼杀的,更不能将其长期迟滞。相反却激发了中国人现代化进程的强烈渴望和创造性潜力,促使人们对现有现代化模式的怀疑和否定。这种心理机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胜利,为中国现代化发展范式转换,造成了关键性的契机。
⑴ 可以拿历史故事作为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吗
可以,但是一定要简洁的表述历史故事,只说出跟论题有关的那一部分就可以版了,然后论述这权件事情怎么样怎么样。重点要放在论述上。同时注意一下文采就行了。一般是每一段说一个论点,然后将故事,然后论述,最后一句总结。
⑵ 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有什么历史事件,或者故事能反映这个,要写议论文
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 下文可参考 司马迁宫而作史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内作《春容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⑶ 以宽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600字,不能提到历史人物,典故
宽容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气质;宽容他人,你是仁者。宽容自己你是知者,学会宽容,你的人生会从容,轻松,潇洒。人性也得以升华。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人,要活得潇洒,就必须学会宽容。宽容,将使你活得更加轻松、更加有意义。拥有宽容,能使你拥有别人所不能拥的东西。当宽容成为一种品性时,生活算是过到了极致。 宠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拥有此种境界并非前世修来的福分,想要拥有宽容之度是需要学习的。本书正是是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借由此书领略到宽容之妙,而后学会忍让,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 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处。 反观历史上那些善于妒忌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难成大器。周瑜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庞大的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可是,当他得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心中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凄叹后,最终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唉,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蔺相如那样宽容大量,我想,他的结局肯定不会是这样!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应该摆摆手,说声没关系;当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向你道歉时,你也应该宽容地付之一笑。人生如此短暂匆忙,我们又何必把每天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无谓的摩擦之中呢?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心啊!
⑷ 可以拿历史故事作为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吗
可以,但是一定来要源简洁的表述历史故事,只说出跟论题有关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了,然后论述这件事情怎么样怎么样。重点要放在论述上。同时注意一下文采就行了。一般是每一段说一个论点,然后将故事,然后论述, 最后一句 总结。
⑸ 议论文方与圆历史典故
1、天圆地来方说。 圆,是中国道源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圆方互容,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圆和方,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图形有柔和圆满之美,方形有工整方正之美,圆和方,体现了刚与柔的完美结合。 “圆方”的意念清晰但意义深邃的,还寓意其以高科技立业,汲取世界最新级技术的精华,扎根于中国国情的土壤,凭着不懈的努力,东西互融,步步进取,成为业内的主流。 圆方的标志图形,意念源自“苍天如图盖,大地如棋局” (<<三国志>>)。取棋局的象形,表现圆方长远的、有计划的发展策略;借内嵌“天圆地方”四字深邃的内涵,寓意圆方在不断的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赋予论坛恒久的生命力 。 2、方与圆需合理应用,车轮只能是圆的不能是方的,车身是方的,圆的好奇怪啊
⑹ 古今中外名人事例20个,每个200字左右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有:
1、肖邦
1830年11月肖邦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 *** 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2、丹尼斯·海斯
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华盛顿州环境幽美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他从小养成了爱好大自然的个性。到了大学时代,他虽然就读于法律专业,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环境问题的关心。
鉴于丹尼斯·海斯在环保事业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他曾荣获联邦野生动物协会,美国慈善协会,美国太阳能协会,远离战争组织的最高荣誉奖项,并被国家奥杜邦协会评为“100个最杰出的环保人士”之一。
3、齐奥尔科夫斯基
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4、达·芬奇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
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告诉他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5、梁实秋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
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6、爱因斯坦
本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童年时并不显得聪明,3岁时才学会说话,父母因而认为他是一个傻子。上学后,有位老师对他父亲说:“你的孩子将是一事无成”,甚至勒令他退学。
16岁时,他报考苏黎世大学,又因成绩差而名落孙山。但他并不恢心。通过勤奋学习,成了杰出的物理学奠基人。曾有青年问他是怎样成功的,他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学习、工作,y代表好的学习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7、孙康
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反映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
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8、左拉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
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9、米勒
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
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 *** 。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10、尼可洛·帕格尼尼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
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 *** ,对同时代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⑺ 关于一些历史人物写议论文时能用的例子
秦始皇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焚书坑儒 成吉思汗大草原中骄子,长生天下雄鹰。万里云霄舒羽翼,一瞬存亡百国惊。笑看马上兵。胸有千般丘壑,从来恩怨分明。冷血热肠难两断,能屈能伸见性情。秋高又远行。《破阵子.题铁木真》诗酒仙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刘邦 豁达大度 刘邦知人善任,推心置腹,韩信、张良、萧何及樊哙等都愿意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由平民登上帝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布衣将相”的局面,结束了“血统贵贱论”,实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神话,成为激励着平凡的人特别是下层人积极奋斗从而不断走向成功的光辉典范。 楚汉相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约法三章 一决雌雄 分我杯羹 筑坛拜将 赵匡义 烛影斧声 勾践 卧薪尝胆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项羽 项羽有一班贤士良将在身边,包括范增、项梁和族弟项庄等,可惜他刚愎自用,不纳诤言,结果忠良渐去。 西楚霸王 四面楚歌 乌江自刎 何颜面见江东父老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 李世民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玄武门之变 文韬武略,平定天下 任贤纳谏、宽厚爱民,创贞观之治 不拘一格用人才 武则天 无字碑 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 曹操 燕雀焉知鸿鸪之志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求才若渴,知人善用。 割发代首(三国时期,曹操亲率大军征战,为争取民心,下令军队沿途不得践踏老百姓的庄稼,违者格杀勿论可偏偏就是曹操目己的坐骑在受惊吓后进了老百姓的庄稼地,他虽经众将苦劝没有取下自己的脑袋,但也割下了自己的头发以示惩罚) 陈胜 苟富贵,无相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李自成 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迎闯王,不纳粮 朱元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火烧功臣楼 商鞅 商鞅变法 出令必行,信守承诺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虞姬 霸王别姬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垓下歌》虞姬 “良辰美景奈何天,英雄末路美人怨。也持吴越薄钢刃,香魂血溅乌江岸。”表现了虞姬忠烈的性格。 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岳飞 岳母刺字 精忠报国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十二道金牌 “莫须有” 廉洁奉公,事母至孝 严以律子,厚以待人 令出如山,赏罚分明 文才横溢,儒将风范 武艺高强,武略非凡 身先士卒,行若明镜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韩信 胯下之辱 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褒姒 烽火戏诸侯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唐]胡曾 杨延昭 智勇善战 能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士卒而又不居功 秦琼 秦琼卖马 赵飞燕 身轻若燕 水色箫前流玉霜, 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汉宫曲》[唐]徐凝 西施 她,西施,一个牺牲品,作为一个女人,她不但没有得到自己的爱情,每天还要强颜欢笑去勾引夫差,让他沉溺于自己,让他纵情享乐,自己毫无快乐所言。但是她没有怨言,因为她忘记了自己,作为国家的一员就应该为国家的利益着想。 西施浣沙 忍辱负重,以身许国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东施效颦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西施咏》[唐]王维 陈圆圆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师师 少年身价冠青楼,玉貌花颜世罕有。万乘当时垂睿眷,何忧壮士不低头!
⑻ 请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作评价,(1)写成议论文,(2)用排比和比喻、典故,200字内
十九抄年的艰难困苦,没有使他倒下,他手中擎着汉节,在那远方伫立; 十九年的威逼利诱,没有使他屈服,他手中擎着汉节,不忘那心中的祖国; 十九年的孤独寂寞,远离祖国也没有让他忘却那远方的祖国 不是任何人都能忍受寒沙衰草、万里无人烟的孤寂;不是任何人都能抵挡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利诱;不是任何人都能将自己的使命坚守十九年而不改变。但,你做到了,苏武。 你用你的刚烈让敌人折服,你用你的忠心使叛者羞愧,你用你的坚韧让气节在你身上闪耀。“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十九年的不改初衷,不辱使命,历史永远镌刻下了你的名字——苏武!
⑼ 关于孤独造就成功的名人事例
1.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他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一直延续到《且介亭杂文末编》对国民党 *** 的法西斯专政的抗议,对中国 *** 内的“左倾”路线的反击等集中的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他的孤独造就了他的伟大。
⑽ 关于舍得的名人事例
1、关麟征辞官隐居
关麟征是黄博军校一斯期生,曾在 军队中历任要职。他经过长期征战和宦海沉浮,逐渐看透自己前半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于1949年秋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退出国民党军界,拒绝接受随 飞往台湾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隐居下来。
从此,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记者采访,断绝一切与党政军故旧的联系,整日以读书、写字为乐。其间 、蒋经国你子曾数度邀请他去台湾任职,并许以高官厚禄,他都婉言谢绝。从44岁至85岁逝世,他一直过着淡泊的隐居生活。
2,塞翁失马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一些迷信活动)的人,他的马无原无故逃跑到了胡人的领地。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气呢?”
经过几个月,他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恭喜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祸患呢?”家里有许多好马,他的儿子很喜欢骑,有一次,从马上掉下来折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气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打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战死了。唯独这个人的儿子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都保全了性命。
3,有一次,法国有一家报纸进行了一项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救一幅画,那么你救哪一幅?许多人都说要救达芬奇的传世之作----《蒙娜丽沙》。
结果在成千上万的回答中,法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贝尔特以最佳答案获得了金奖。他的回答很简单:“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4,居里夫妇视名利如浮云
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
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5,文成公主入藏
一方是亲朋好友团聚、富丽堂皇的宫殿,一方是孤苦一人、低矮的毡房。但面对父亲殷切的期望,面对大唐子民渴望安定的愿望,文成公主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富贵的生活,
她离开了她深爱的热土,离开了朝夕相守的亲人,伴着车 *** 声,走向了高原深处。在她转身的一刹那,民族大义的种子便在她的内心发芽、开花、绽放。
在曲折和动乱中艰难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免不了经历曲折,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从60年代中期起,中国国内出现了持续的政治动乱,我国的国防事业发展同样出现了一个“马鞍型”。 以1964年为转折点,我国领导人对安全形势的判断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各领域的指导思想发生严重逆转——政治上以“反修防修”为纲,军事上预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经济上改变“吃穿用”方针,以战备为中心制定五年计划。此后因“左”的思想的干扰,解放军的常规装备在仿苏式原基础上几乎未能出现质的突破,正规化建设中出现了停滞甚至是倒退的现象。过去强调的军队机械化在1965年又改为强调“骡马化”,同年又取消了军衔制和许多正规条令,在后来的十年动乱中军队的训练和许多日常工作也受到重大干扰。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出毛泽东晚年在国防建设上出现了一个不可解的自我矛盾,即一方面也重视发展尖端武器,另一方面总担心搞现代化、正规化会出现“修正主义”。 对国际形势的总趋势判断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国防发展战略的制定。自1960年代中期起,我国对主要战略威胁的定位、边界冲突的处理和援外的指导都表现出严重失度,尤其是“反修”斗争成为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最大失误。对俄罗斯传统的大国沙文主义适当地予以斗争,自然是应该的,将其发展为“反修”斗争并实行长年的全面战备,则如同胡乔木所总结的是“过火反应”。1990年代中国驻俄大使李凤林近年撰文指出:“现在看来,中苏两国领导人当时对于战争可能性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值得注意的是,双方都是为了应付对方的进攻而备战,迄今还没有任何档案材料证明,双方任何一方制订过进攻对方的计划。”虽然中苏长年军事对峙对我国的工业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却也引出了中美和解这一副产品,在某些意义上开启了向西方改革开放的先河,后来又具有积极的意义。 自1960年代中期起,在为时十多年的紧张持续的战备中,解放军数量大幅增长,自1965年超过500万后,至1969年达到631万,至1975年达640万,军队的武器装备与世界先进军事技术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国防建设和整个工业建设都在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中错过了“国际列车”。不过在国家出现十年动乱期间,解放军仍发扬光荣传统,处于困境时仍忠实地履行了保卫国家的职责,例如1974年的西沙反击战中收复了西沙永乐群岛,这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动乱期间,国防科研人员坚守岗位,也取得过一些成绩,例如取得了氢弹和人造卫星研制的成功,这些还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我国的国防建设在动乱时期出现曲折和挫折,从深层次看反映了从上到下的思想观念上还不适应进入世界型现代化发展大潮的要求,其中的一些失误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不能仅解释为领袖的个人失误。中国是千年的农耕社会,受这一传统习惯影响众多人对现代化的进程感到不适应,这在国防建设上也充分表现出来。历史证明,国防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最终要靠全面提高全党、全军和全民的现代文明和科学素质来解决。 在改革开放中迎来大发展 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通过天安门国庆阅兵的窗口也向国内外充分显示出来。如1984年国庆35周年的阅兵中亮相的装备大都已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一代以上。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的天安门阅兵时,亮相的新型坦克、装甲车和各类导弹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大幅缩小。此后随着国防投入的增加,陆军第三代坦克批量装备部队,先进的野战防空装备、远程火力突击装备也大量生产;国产第三代战机“歼-10”等开始装备空军,形成以第三代战机为骨干的空中武器装备体系;国产新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使海军先进舰艇数量具备一定规模,配备各种先进舰载武器系统,极大增强了防区外打击能力和编队防空能力;第二炮兵部队开始装备机动的战略核导弹,已具备核常兼备、慑战并举的作战能力;解放军信息支援能力日益提高,电子战水平也有了极大跃升。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国防建设的投入已经超过了此前的五十年。今年国家公布的军费开支达到4806亿元人民币(折合710亿美元)。这一军费数字虽只相当于美国军费的1/8,却也已超过英国居于世界第二位,中国的国防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过的经费充分、发展迅速的黄金时期。不过目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也在发生变化,特别传统的安全威胁减少,非传统安全威胁增高。诸如恐怖主义袭击、能源争夺、民族分裂主义、对领海的侵犯这类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增加,使人们对国家安全也要有新的思考。进行维护稳定、打击民族分裂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是捍卫中国崛起的不可缺少的任务。 60年一个甲子过去,如今的中国与五星红旗刚升起时那种“一穷二白”的面貌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变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富国和强兵达成了有机的统一,人民解放军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不断提高,能确保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从全局看,我国面临着两个“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三步走,完成信息化的目标,将是今后加强国防建设的历史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