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技核心。1、国内核心期刊总共有七大核心,但主要的有四个核心。北大核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南大核心,即CSSCI,就是通常所说的C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即CSCD,号称中国的SCI。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主要是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需要评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是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
核心期刊有:国内七大核心期刊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核心期刊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认的核心期刊有北大、南京大学、社会科学院三大体系,还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等。目前在国内一共有7大核心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酿酒》期刊由黑龙江省轻工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协会;黑龙江省酒业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酒业学术龙头刊物,是“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全面报道中国酿酒工业科学技术的专业期刊,主要包括:中国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酒精、果露酒等行业的研究报告和科技创新、科技开发和科技应用成果。被誉为中国酿酒工业科技进步的向导。 期刊名称:酿酒曾用刊名:黑龙江发酵主办单位:黑龙江省轻工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协会;黑龙江省酒业协会出版周期:双月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大16开国际刊号:1002-8110国内刊号:23-1256/TS邮发代号:14-62创刊时间:1974年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轻工业部优秀期刊三等奖黑龙江省优秀期刊二等奖
1、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为目标,已发展为涵盖制革工程、皮革制品、皮革化工材料、制革生物技术和分析检验等方向,涉及教、学、研、产的学科体系,是我国皮革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皮革工业高新技术最重要的研发基地,为我国轻工行业的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下设皮革工程、皮革商贸、革制品设计和轻工生物技术等四个教研室。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建有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轻工技术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在皮革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已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目前是国际皮革工艺师与化学师协会联合会主席单位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化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单位。
3、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现已形成一支以优秀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学术梯队和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目前在职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2人,博士生导师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5人(石碧、张新申、李国英、范浩军、何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8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6人,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各1个。
4、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科研成绩显著。近五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际合作、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部省级科技奖16项,荣获国家、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51项;主办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文核心学术期刊《皮革科学与工程》,出版教材及专著20余部,在国际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SCI和EI收录200余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及校级精品课程各1门。
比较牛,双核心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是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月刊) 创刊于1976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共同主办的综合性生物工程刊物。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内容涉及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专业领域。本刊是我国最早创刊的中央级综合性生物工程专业刊物,编辑委员会由国内知名生物工程专家、管理部门领导组成。 我们代发生物工程类核心期刊。百度下学术资讯网。
一、大连工业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光源与照明、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辽宁省特色专业:生物工程、轻化工程、纺织工程、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包装工程、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轻化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等 省级示范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服装工艺技术、电脑艺术设计 辽宁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纺织工程、制浆造纸工程、食品科学、设计艺术学 辽宁省高校一流特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辽宁省高校一流特色培育学科项目:设计学 二、大连工业大学简介 大连工业大学 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院校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 大连工业大学 。半个多世纪来,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轻工、纺织、食品、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工程硕士、艺术硕士、农业硕士、风景园林硕士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并有3个一级学科被评为辽宁省高校一流特色学科。 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49个普通本科专业、2个国际合作办学专业,其中学校获批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特色专业、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转型示范专业、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共37个。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000余人,研究生1800余人,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5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4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3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辽宁省高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6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4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3人,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3人。 学校共拥有61个市级以上研究平台,其中包括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活性多糖开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生物催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辽宁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部级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2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8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4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21个大连市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3个大连市社科联社科研究基地,1个大连市社科院研究中心。 学校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近五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2项;发表研究论文4099篇,其中被3大检索收录135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94件;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科技奖48项,其中2003、2005年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9年获得大连市科学技术功勋奖,2010、201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年再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也是我校第四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三大奖,受到国务院及省、市政府表彰。 “十三五”以来,学校以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服务辽宁“五大战略”发展为主线,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牵头组建辽宁省轻工纺织产业校企联盟,首批组建辽宁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推进校地、校企深度融合,以服务辽西北和县域经济为重点,先后与铁岭、朝阳、海城等地市县建立紧密合作联系,与企业合作共建6家技术研究院并广泛共建各类科研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转化数量和转化率位于省属高校前列,首批成为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单位,优先成为落实成果转化政策的试验区。 学校主办的《 大连工业大学 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辽宁省一级期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辽宁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奖项。已被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VINITI)、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版)》(CSA)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等国内外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实施学校;2014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实施学校;2016年,获批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大学生工程训练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2017年获批辽宁省转型示范高校和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2018年获批“大连市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并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我校工程教育基础设施改善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是国家级艺术设计生态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辽宁省重点建设的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承担国家、省级教学改革立项265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8项。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辽宁省创业项目选育基地、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共32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近40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其中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共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奖9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1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9部。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服装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时装名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校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2018年11月,学校完成本科审核评估工作。 2006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08年,有24名同学入选北京奥运会礼仪引导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近年来,我校承办了“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创业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等五项国省级赛事。学生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网络商务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等大型赛事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
《成功》、《中国成人教育》、《职教论坛》、《当代教育论坛》、《教育与职业》、《教学与管理》
聚焦职教了解到,“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教育学”发布,我们从中整理出等级在A+—B+水平的职业教育类期刊。名单如下: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教育学(职教部分) (A+——B+ )排名 期刊名称 2020年评价结果 省份 主办单位25 职教论坛 A 江西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32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A 北京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33 教育与职业 A 北京 中华职业教育社56 职业技术教育 A 吉林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94 职业教育研究 B+ 天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123 职教通讯 B+ 江苏 江苏理工学院132 机械职业教育 B+ 江苏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无锡职业技术学院153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B+ 广东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57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B+ 广东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70 河北职业教育 B+ 河北 廊坊师范学院小贴士:分级标准:分学科、按各期刊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并依次分为6个等级:①A+等为权威期刊,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②A等和A-等为核心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0%,即排在20%-30%的期刊;③B+等为准核心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0%,即排在30%-60%的期刊;2020年评价结果等级为A的职教期刊有《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职业技术教育》这四本期刊。
军粮行统 fanshio666
内蒙古的核心期刊有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科学管理研究期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稀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等。
1、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坚持办刊宗旨,坚持学术期刊为社会科学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关注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学科、新视角,以民族学,尤其以蒙古学为重心,以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优良学风,坚持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2、科学管理研究期刊
《科学管理研究》创刊于1981年,是科学管理研究专业学术性刊物。以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其运行机制、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以及科技体制改革、工农业科技进步、决策预测理论和人才与发展等软科学方面的学术性问题。
3、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两大板块,每板块各6期,其中单月为高等教育板块,双月为基础教育板块,刊登各学科教育科学类论文,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全国的教育发展服务。
4、稀土
《稀土》(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稀土学会主办。为中国稀土学会会刊,是一份以反映我国稀土提取和应用科学为特点的综合性科技刊物。
《稀土》内容包括稀土地质、采选、冶金提取以及稀土在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永磁材料、玻璃陶瓷、轻工、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5、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月刊)1987年创刊,是综合性学术刊物。特点是综合性强、审稿快、发文量大,凡研究干旱半干旱甚至季节性干旱区的论文,研究干旱半干旱问题及防治技术的论文,特别是绿洲建设的论文,不论属于社会科学领域或者自然科学领域均可刊用。
1、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位于渤海之滨、海河之畔,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建于1958年,时名河北轻工业学院,隶属于国家轻工业部,是国家建立的4所轻工类本科院校之一。1968年,学校改名为天津轻工业学院。1998年,学校隶属关系由国家轻工业部划转至天津市。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
2、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位于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是中国西部地区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2011年,学校科研工作全年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73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41项,出版各类著作和教材46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25篇,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36篇,授权专利378项,其中发明专利190项。
3、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是一所位于湖北武汉市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其办学源头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6年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更名武汉大学沿用至今。
4、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具有轻工特色的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也是“111计划”、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杭电,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截止2017年5月,学校在众多领域参与并完成了一系列国家“六五”至“十五”计划重点攻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际科技合作、武器装备预先研究等高科技攻关和国家、省部基金科研项目,年度科研经费逾亿元。一批优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国家发明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奖励。2006 年-2014年,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6、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隶属于北京市,是由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印刷系。1961年文化学院撤销,印刷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更名为印刷工艺系。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系基础上组建成立北京印刷学院。2014年,获批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学校与属地政府、2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高等院校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京南大学科技园。
7、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11计划”。
8、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原名大连轻工业学院,是辽宁省属、“卓越计划”、“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划归辽宁省管理。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轻工、纺织、食品、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2013年12月19日,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朱蓓薇教授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了学校培养院士的重大突破,使学校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9、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简称“武理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特色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等重点建设的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由国家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
10、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主任单位。截至2016年6月,学校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240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71篇;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23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3项,专利191项。获2010年省科技厅第三批重大科技专项。“冬冷夏热地区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获得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的立项资助。
学术研究和科研工作以化工学科领域为基础,以电化学(电源、电镀)工艺为主,在《电池》、《应用化学》等核心期刊发表主要是二次可充电池正材料及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等论文近30篇;完成《水溶液电沉积铁、镍、铬不锈钢工艺》等国家及省部科研成果七项;获得《轻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教学成果以一、二等奖和成果鉴定多项。在研项目《电位活化现象与金属电沉积初始过程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等省攻关项目。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600多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3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学校有双聘院士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教育部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53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三秦学者:郭守武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皮革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马建中) 省级教学团队(13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党新安)、纤维与生物质资源教学团队(徐永建)、电工电子教学团队(党宏社)、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吴宝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教学团队(黄剑锋)、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郑甲红)、微生物学教学团队(吕嘉枥)、数控技术教学团队(文怀兴)、基础力学教学团队(张功学)、有机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李小瑞)等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71个。 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企业管理 省级重点学科(7个):材料物理与化学、包装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制浆造纸、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 博硕士学位授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学科(2个):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 博士二级学科授权学科(16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轻化工过程系统工程、资源与环境化工、制浆造纸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制糖工程、发酵工程、轻工装备及控制、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功能高分子化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学科(17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中药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美术学 专业学位授权点 序号专业学位领域名称类别1工程硕士机械工程2材料工程3动力工程4电气工程5控制工程6计算机技术7化学工程8轻工技术与工程9林业工程10环境工程11食品工程12工业设计工程13生物工程14工商管理硕士MBA15艺术硕士MFA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动画、轻化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应用化学、艺术设计、包装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13个):应用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动画、艺术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包装工程等 省级名牌专业(7个):轻化工程、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化学、包装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轻化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食品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广播电视电影实验教学中心、设计与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实训基地、力学实验教学中心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皮鞋工艺学(弓太生)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年度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学院 2012 皮革理化分析 罗晓民 资环学院 2012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基础 蒲永平 材料学院 2012 工程力学 张功学 机电学院 2012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 党新安 机电学院 2012 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 文怀兴 机电学院 2012 植物纤维化学 徐永建 轻工学院 2012 环境监测 丁绍兰 资环学院 2012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朱振峰 材料学院 国家级精品课程 年度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学院 2006 包装技术基础(双语授课) 陈满儒 设计学院 2007 制革整饰材料化学 马建中 资环学院 2008 有机化学 李小瑞 化工学院 皮鞋工艺学 弓太生 资环学院 省级精品课程 年度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学院 2003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朱振峰 材料学院 2003 设备控制基础 陈桦 电信学院 2004 有机化学 李小瑞 化工学院 2004 整饰材料化学 马建中 资环学院 2004 计算机基础 李 茜 电信学院 2004 大学物理 刘建科 理学院 2005 包装工程基础 陈满儒 设计学院 2005 人机工程学 杨君顺 设计学院 2005 植物纤维化学 李新平 轻工学院 2005 结晶矿物学 王 芬 材料学院 2006 皮鞋工艺学 弓太生 资环学院 2006 微生物学 吕嘉枥 生命学院 2007 化工原理 陈均志 化工学院 2008 工程力学 张功学 机电学院 2008 塑料成型及模具 党新安 机电学院 2009 造纸原理与工程 王志杰 轻工学院 2010 材料力学 张功学 机电学院 2010 皮革制品CAD/CAM 弓太生 资环学院 2011 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 文怀兴 机电学院 2011 创造方法学 刘子建 设计学院 2011 环境监测 丁绍兰 资环学院 2011 生物工艺原理 贺小贤 生命学院 2012 皮革理化分析 罗晓民 资环学院 2012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基础 蒲永平 材料学院 教学成果 截至2014年3月,学校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3项;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36项。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学为主型地方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张美云) “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80项,包括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产业化项目、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专项等重大项目。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2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50多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出版各类著作和教材426部,发表论文7292篇,其中核心期刊4538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189篇。 2011年,学校科研工作全年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73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41项,出版各类著作和教材46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25篇,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36篇,授权专利378项,其中发明专利190项。 2013年,学校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10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35项,出版各类著作和教材44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28篇,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80篇,授权专利543项。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数据显示:在2013年全国高校授权专利数量排名中,学校排全国高校第21名,省属高校第1名;在2013年底全国高校有效专利数量排名中,学校排全国高校第41名。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佛山研究院、浙江(温州)轻工研究院、陕西省平板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依托学校成立了省级研究院——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这些产业化平台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部分重要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研究者奖项乙烯基聚合物鞣剂组成结构与性能相关性的研究马建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环保增强增韧型皮革鞣制整饰化学品的关键制备技术马建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提高汉口路山羊皮革质量的研究潘津生、魏世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北方面粗质次猪皮制革新技术的研究魏世林、刘镇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从活性染料到反应性染色理论与实践兰云军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北路山羊皮制革技术开发章川波、魏世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截至2014年3月,学校建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原轻工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以及其他校内科研机构数十个。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陕西省造纸技术及特种纸品开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商检纸张纸浆检测重点实验室 原轻工部重点实验室(4个):制浆造纸工程实验室、皮革工程实验室、轻工机械CAD/CAM工程研究中心、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陕西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轻工技术与创新研究中心、陕西省平板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校内科研机构 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科锐新材料研究所、证券投资研究所、造纸环保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所、天然产物研究所、鸵鸟综合深加工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皮革复合材料研究所、自动机械研究所、凯特研究所、古陶瓷艺术研究所、过程控制研究所、阳光电子研究所、艺术设计中心、现代职业培训中心、图形与CAD技术研究所、平板显示技术研究所、环境材料研究所、纳米材料化学与技术研究所、皮革工程中心、图形与图像研究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企业文化研究所研究院佛山研究院、浙江温州轻工研究院、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3月,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130万册、电子图书65万册(种)、中外文期刊1079种、购置中外文镜像和网络数据库 26个、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10个,完整收藏自1907年创刊至今的百年文献《化学文摘》(CA)。形成了文理兼收、多种文献载体并存、轻工类图书文献资 源颇为丰富的多学科藏书体系。图书馆的所有文献资源已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局域网已具规模,建立了SAN结构的惠普存储系统,存储容量26T,各种应用服务器14台。 学术期刊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创刊于1982年12月,创刊初期为半年刊,限国内发行,1984年起改为季刊,1986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2年起改为双月刊,《陕西科技大学学报》为学术性科技期刊,主要刊载轻工行业各学科有独创性的科学研究论文。内容涵盖制浆造纸,材料工程、皮革及革制品、食品工程、机电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及信息科学、工业造型设计、化学工程、环境科学、基础科学众多领域,具有鲜明的轻工业特色和交叉学科特色,主要读者为国内外科研部门的中高级科技人员。《陕西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第一版),在历次期刊评比中分别于1989年获陕西省高教局期刊评比三等奖,1993年陕西省科协期刊评比二等奖,2000年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期刊评比二等奖。2001年11月,我刊被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选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刊物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太多了,给你列举一些南京大学CSSCI核心期刊,如下:
1.中国教育学刊
2.食品科技
3.生态经济
4.会计研究
5.教育评论
6.学术论坛
7.求索
8.学习与实践
期刊的中图分类号怎么确定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 思想、 *** 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 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TB一般工业技术 TD矿业工程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TF冶金工业 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TH机械、仪表工业 TJ武器工业 TK能源与动力工程 TL原子能技术 TM电工技术 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化学工业 TS轻工业、手工业 TU建筑科学 TV水利工程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期刊的分类 不是的,核心期刊有不同的一种是北大核心,一种是南大核心,北大核心叫SCI,南大核心叫CSSCI,一般来说南大核心比北大核心要好。你想发论文的话可以找我,我是做论文daili的。。 哪些期刊有中图分类号 规定的你的文章所在的门类、学科等信息。需要时查看该书就知道了。 期刊的类别是怎么分级的 1、省级期刊 :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 2、国家级期刊: “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 如《现代商业》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3、核心期刊: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主。极个别评审单位采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期刊级别分类有哪几种 国家没有任何一个 *** 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国家没有划分,可职称评审部门都有对期刊级别的要求。以往的分法为一级刊物、二级刊物、三级刊物。现在一般是分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类,近几年有些地方在核心期刊里又分出;权威、重要、核心。1、省级期刊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如《陕西教育》主办单位为:陕西省教育厅2、国家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如《现代商业》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3、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目前职称评审部门要求的核心期刊主要是以 “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主。极个别评审单位采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的分类有什么? 目前国内的核心期刊主要包括2大类: 自科科学方面 和 社会科学方面,即通俗常说的 理科 和 文科类。 自然科学类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社会科学类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核心期刊。 什么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这几个号码都是在发表论文的时候用的。中图分类号:《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规定的你的文章所在的门类、学科等信息。需要时查看该书就知道了。文献标识码: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都要求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有5种: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这个不用你管,是杂志社收到论文后自己编的号码。 麻烦采纳,谢谢! 期刊的刊名是什么 广义上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此外,正像报纸一样,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分类的结果,角度太多则流于繁琐。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学科分类 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1)马列主义、 *** 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在基本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如社会科学分为社会科学总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 按内容分类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代表,将期刊分为四大类:(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俱》、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 按学术地位分类 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两大类。 关于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或若干领域)中最能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视的权威性期刊。 国内对核心期刊的测定,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及通过专家咨询等途径进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6年推出第二版。第二版从正在出版的近万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1578种核心期刊,并做了简要介绍。在第二版的基础上,2000年又推出了第三版。《总览》是我们了解全国核心期刊的重要工具书。我馆藏书索书号为:Z87/Z65=2和Z87/Z65=3。馆藏地为:综合借书处和中外文采编部。 了解核心期刊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编者而言,可以从核心期刊吸取经验。就读者而言,树立核心期刊意识,可以明确价值取向,提高阅读档次。例如,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首先要阅读《中国语文》、《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而不是本末倒置。就图书馆而言,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订阅时当然是以核心期刊为首选目标。就科研管理部门而言,可以统计分析单位或个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其学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人们往往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当然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不是固定不变的。非核心期刊经过努力,可以跻身于核心期刊之列;核心期刊如故步自封,也会被淘汰。 什么叫中图分类号啊? 分类和主题都是从文献知识内容的角度揭示和组织文献资料。分类法是按文献的学科知识属性揭示和组织文献,分类号则是依据一定的分类工具(分类法),采用字母或/和数字作为类目的标识符号。 分类号(FL) 一、为从期刊文献的学科属性实现族性检索并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识分类号。 二、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 三、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 四、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 或 “〔中图分类号〕” 作为标识。例: 中图分类号: ; 五、英文文章以 “CLC number:”作为标识 (CLC —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知网学科划分是按期刊分类还是按题目分类 我国期刊的现代化管理,使我国期刊走向世界,1988年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中国标准刊号》(GB 9999一88)国家标准(简称国标)。 国标规定中国标准刊号由国际标准刊号(I 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组成。国内统一刊号主要面向国内,所以用GB2659规定的中国国别代码“CN”为识别标志,由报刊登记号和分类号两部分组成,其中分类号作为国内统一刊号的补充成分说明报刊的主要学科范畴,以便于报刊的分类统计、订阅、图书馆展阅、检索等。但该项国家标准已颁布和实施10多年,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国内统一刊号中对期刊学科类别划分的准确性方面。 目前统一刊号存在的问题分类不准确 国标规定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分类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归类,但许多刊物的学科归类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目划分不一致。例如: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编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为CNn一2493/G3,归人科学、科学研究类,按其《编辑学报》办刊宗旨和报道内容分类应归属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基本大类‘一级类目)下的GZ信息与知识传播二级类目(三级类目G23出版事业、四级类目G232编辑工作)
1.中国化妆品
化妆品工业发展相关的原辅料、工艺、包装、机械、检测、安全、流通、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以及国内外化妆品科技发展动态等方面的综述文章。读者对象为从事化妆品及相关行业的生产、科研、设计和管理的人员。设...
主管主办:中华商业联合会 中国百货纺织品公司
快捷分类:计算机工业经济 经济与管理科学
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4-5163, 11-3013/TS
创刊时间:1993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2.香料香精化妆品
《香料香精化妆品》是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的会刊,综合因子为:,期刊级别为:统计源期刊。香料香精化妆品为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工作者必备的参考资料,适合行业内科研、生产、销售、管理和大专院校相...
主管主办:中国轻工联合会 上海香料研究所
快捷分类:工业一般化学工业 工程科技I
出版发行:上海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0-4475, 31-1470/TQ
创刊时间:1973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3-6个月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3.日用化学工业
个人护理用品(包括各类化妆品、护理品和口腔卫生用品等)及其专用添加剂,以及香精香料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及技术革新成果、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开发利用等。 《日用化学工业》本刊紧密结合日化行业科研与生产的...
主管主办: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快捷分类:化工一般化学工业 工程科技I
出版发行:山西 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1-1803, 14-1320/TQ
创刊时间:1971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