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罪社会学起源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罪社会学起源论文范文资料

试论犯罪集团向黑社会集团发展的成因黑社会的危害

社会学作为人文社科专业,目前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田野调查等领域,社会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成为深化社会学专业改革的必经途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学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虐待老人问题的社会根源

“由于生理性衰老这一自然规律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成员和群体在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上的重新调整等原因”[1],老年群体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的社会经济地位不断下降,在物质资源占有和政治权利保障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这不仅限制了老年群体对于自身需求和愿望的满足,而且其利益诉求也容易受到忽视和侵害,甚至当利益受到侵害时,老年人往往出于畏惧、“家丑不可外扬”等心理,不能勇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文以中国现实社会情境为研究基点分析了社会转型期虐待老人问题的特质表现和治理困境,并且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反思,从“个体化”理论和风险社会视角深入挖掘这一问题的社会性根源,并以此为前提从减轻个体不安全感与促进社会整合角度规划治理路径,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帮助遭受虐待行为的老年群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失控:社会结构双重变迁下虐待老人问题的独特形态

发达国家虐待老人事件的产生是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作用下,由老年人数量激增所引致的一种必然现象。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除了人口结构老化这一普遍性原因外,该问题的“井喷”还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进程密切相关,这一点在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与改革开放前的欠发达的社会相比,在社会转型速度呈加速状态的现代社会中,中国虐待老人问题无论是“在发生机制和问题性质,还是在数量规模、表现形式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呈现出新特点”[2],致使该问题难以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失控”已经成为其特殊标识。基于我国当前“社会转型化”和“人口老龄化”两种同步性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笔者总结了我国虐待老人问题相比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独特形态。

(一)老年群体具有受虐待的高危性,呈现地域和城乡的“阶梯式”分布形态

由于生理机能下降、智力衰退以及在经济和照料服务上的较强依赖性等因素所造成的相对劣势,老年人在遭受虐待方面具有明显的普遍性。2010年,我国家庭内老年人虐待发生率为,呈现阶段性增长的趋势,远高于虐童、虐妻等的比率,已经演变为高危性的社会问题之一。而且,我国农村家庭内老年人遭受虐待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农村:,城市:)。而且虐待发生率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升高而降低,西部地区为,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而京津沪地区最低,仅为。我国区域和城乡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公民文化素养等方面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是虐待老人问题呈现“东少西多、乡增市减”分布格局的制度性成因。

(二)问题形成的根源难以确定,社会影响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开始凸显

在现代社会中,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劣势(体格缺陷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家庭关系的紧张(代际冲突、子女拒绝承担赡养义务)等因素的复合和集中加剧了虐待老人行为的发生风险。在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传统风险要素可能会演化为新的风险或者相互交融,极大地增加了虐待行为发生的不确定性,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也面临更大挑战。而从问题的预防和控制角度来看,传统社会的法律和道德体系以“孝”为其精神内核,一旦违反孝道必然会受到古代法律的严厉制裁,从而有效预防和遏制该问题的产生和加剧。但随着传统社会控制手段在现代化进程的强烈冲击下迅速瓦解,加之家庭关系导致自我调节功能弱化,使得对于这类问题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大为减弱,其影响也扩散至家庭边界之外,成为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

二、虐待老人问题的治理困境:心理冲突与保护机制失效的交织

一方面,受虐老人对施虐者存在复杂心理。多数虐待老人事件发生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基于“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受虐老人出于保护子女的情感,往往将之归于自己管教不严或教育不当,把责任归于自身。并且受“家丑不可外扬”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有些老人往往担心这类事件的传播会损害家庭的声誉,而不愿主动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此外,“养儿防老、老来从子”的依赖心理,也使不少老年人在生活上和心理上严重依赖施虐者。很多老人依赖于子女的生活照料,一旦其子女受到法律制裁,他们将无法继续获得照料,因而在寻求帮助前会感到担忧,多数选择忍气吞声,接受被虐待的现实。

另一方面,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置的社会控制措施相对缺乏。道德与法律作为规范人类行为和调节社会关系的两种手段,具备有效防止和遏制虐待老人的重大功能。但我国现有法律对有关虐待老人的规定,主要见于《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条文中,对虐待老人的概念阐释和类型界定十分模糊,导致难以在法律上对这类行为量刑定罪。一些司法部门对涉老案件也不够重视,执行乏力,未能使判决得到有效落实;有的基层干部常常将虐待老人行为看作是“家内事”而听之任之,责任意识严重缺乏。此外,在以“孝道”为核心的传统价值体系和道德系统日渐式微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和完备之际,施虐者的行为缺乏心理约束,尊老敬老意识淡薄。而社会舆论作为重要的外在控制手段也难以对其施虐行为形成有效限制,致使无法从源头上遏制该问题的发生。

三、破解治理困境:原因分析视角和策略规划的重构与再造

对于现代虐待老人现象的形成原因,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理论分析。国外学者认为虐待老人与家庭暴力类似,强调施虐者和受虐者的个体因素。在美国学者对老年人受虐待的原因分析中,较为流行的解释有压力论、暴力循环论、个人行为论和老人无能论[3]。而国内一些学者则更关注个人在家庭和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关系,其中“外在情景因素论”认为虐待老人是受虐者及施虐者外在社会环境和经济情况的反映,老年人对照顾者的过于依赖的关系及社会孤立都会导致老年虐待风险的产生[4]。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对虐老问题的原因阐释过程中,无论是主张受虐者或施虐者的主观因素,还是强调个体与个体、社会的互动关系状态,都反映出“单向化”的研究取向,即仅从“施虐者→受虐者”“受虐者→施虐者”“受虐者→社会”等思维路径探究问题。这种个体化思维和单向式视角很容易忽视对于在由施虐者和受虐者所构成的虐待事实中主客体互动关系的考察。而且,虐待事件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中出现了某种差异性分布,因此社会文化类型背景应作为分析该问题发生机制的一项关键因素。 这种由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原因阐释论在实践中导致的后果就是治理策略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偏差。例如,美国保障受虐待老人的合法权益主要是通过向其提供包括机构支持、社工服务在内的涉及广泛的专业领域和不同的社会资源的综合性社会支持来实现[3]。美国在解决公共性的社会问题上弱化了政府作为直接“干预者”的角色,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的作用,依靠社会中介机制实现问题的自我解决。但是这种对策设计机制在我国缺乏社会资源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支持,“强国家―弱社会”的权力格局导致社会资源分配处于不均衡状态,长期“抑制了社会组织和自主性社区成长”[5],因而依靠社会服务来解决虐待老人问题很难取得理想效果。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能导致“政府社区治理的行为失范严重,表现为越位、缺位和错位”[6]等现象,难以为受虐者提供全面、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司法保护,对于施虐者的法律惩处和道德塑造也常常难以落实,导致问题的进一步积聚和恶化。

因此,当前解决虐待老人问题治理困境的关键,在于拓展理论和经验研究的视野和深度,立足于“社会转型”的历史变迁背景和当代中国社会现实,从制度层次和文化领域挖掘其社会性根源,从而在根本上提出切实有效的治理策略和建议。

四、个体化与风险社会的共生互构:社会转型期虐待老人问题的历史变迁

(一)现代性的精神困境

西方社会学家鲍曼对“个体化社会”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关于“个体化”含义的理解上,他认为个体化社会的结构形态是“社会形塑了其成员的个体性,个体则在他们通过交往编织成的相互依存之网中,采取合理、可行的策略,用他们的生活行动造就了社会”[7]。并指出个体化“所承载的是个体的解放,即从归属于自己、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来的社会属性等的确定性中解放出来。这种变化被正确地看作现代的境况中最明显和最有潜在优势的特征”[8]。但同时也意味着个体与传统知识结构、固有信仰和社会规范“脱钩”,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的代价是安全感开始丧失。风险社会在社会转型期“碎片化”社会结构中其威胁也呈几何级增长,解放了的个体的御险能力也迅速降低,并且“社会变迁中集体规范的缺乏势必在价值观和心理层面影响到个体安全”[9],原本为个体在生活和心理上都甚为依赖的社会保障机制(如单位制)的瓦解使现代人的社会心理出现剧变,“心灵安全”的丧失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个体心智结构的突出问题。

(二)个体化社会的本土化表达:自我主义与制度变革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以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所形成的“二元经济模式”,使处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交织融合的时代特征,中国社会“个体化”的发育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某种异变,在社会结构急剧变迁的时代背景下主要受到了“自我主义传统、转型期的制度环境”[10]等本土传统和现实状况的有力形塑。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的“个体”是在“差序格局”中的角色地位,这种以“己”为中心所构筑的关系网络是依据个体来确定生活边界并作为风险屏障,显然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精神,并且与西方“团体格局”中具有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公民”概念形成鲜明反差。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前的“总体性社会”在剧烈的制度变革推动下将大量组织化的个体推向社会领域,被单位制和组织化生活所模塑的个体精神世界受到强烈冲击。不仅个体与社会联系纽带出现断裂,而且在既无传统儒家孝道伦理又无集体主义约束的情况下,衍生出大量“个人只强调自己的权利,无视对公众或他人的义务与责任”的“无公德个人”[11],建构具有现代意义的市民社会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可见,中国个体化社会的到来在使个体充分解放的同时,道德性缺失也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不断膨胀的自我主义导致封闭稳定的家庭结构逐渐丧失向心力,加之外部控制机制的缺失,使家庭关系在持续紧张中激化出特殊矛盾。

五、社会转型期虐待老人问题的时代治理导向

消除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往往要通过在“自己的自我规范和社会责任中重新建立平衡”[12],进而建构起“本体性安全”,即“大多数人对其自我认同之连续性以及对他们行动的社会与物质环境之恒常性所具有的信心,这是一种对人与物的可靠性感受。”[13]这意味着必须通过培育公民“责任伦理”来加强社会团结,重构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消除个体化所带来的负向效应,最终塑造具有强烈公共道德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从而破解个体与家庭张力的时代难题。

(一)依靠制度建设完善老年群体的法律保障系统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对于现代国家提出了新的治理要求,以行政性管控为目标的政府在职能应用上应淡化行政色彩,推动“管理”向“治理”升级,强化在基层社会问题领域的服务性功能。具体而言,要以制度为先,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老年人权益保障》在禁止和预防各种形式的家庭老年人虐待方面的规定和惩罚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提供坚实可靠的法律保障。此外,严格执法是治理该问题的关键环节。政府应协同立法、司法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优化执法效率,提高执法水平,着眼于实际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提高控制手段的应用性和嵌入性,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努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性社会组织建设

“社区”是搭建政府和家庭沟通渠道的桥梁,能够依靠其地缘性优势吸收政府的相关资源和控制手段“嵌入”家庭之中,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上级部门,从而使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和解决。社区在“社会治理”的政治语境中的协同治理的主体性地位必须得到法律形式的认定和自治权力的让与,政府与社区对于“权力蛋糕”应进行合理分配,对基层社会事务的处置权限也应进行制度化界定。同时,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建设的自主性,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引导服务型社会组织深入到社区内部,例如在涉及虐待老人事件中,就可以在社区内部设置公益性或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法律求助咨询中心,为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对处于弱势的老年群体搭建问题反映平台,及时、有效地介入到问题家庭的矛盾之中,减轻事件发现不及时或治理效果不理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反应效率和解决效果。

(三)推动具有中国意蕴的时代性家庭伦理的建构和发扬

我们必须着眼于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内核与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精髓进行“流程再造”,重点挖掘和创造体现时代精神和传统美德的行为规范,提升家庭生活对于每一个原子化个体的吸附力,从而弥合个体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断裂”状态。通过对传统伦理的“扬弃”并与现代价值观念加以融合,对于中国“家文化”的复归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唤起公众对于老年群体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认同和尊重,从而为防止虐待老人行为的发生奠定心理基础,这也是治理虐待老人问题的根本之道。

>>>下页带来更多的社会学论文范例

试论犯罪集团向黑社会集团发展的成因

001 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 002 繁荣背后的优思 003 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类职务犯罪问题研究 004 对二十世纪末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研究之考察 005 我国职务犯罪及防治对策 006 网络犯罪探析 007 网络犯罪及其对策 008 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嬗变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009 犯罪测量研究 010 持有型犯罪研究

关于起点论文范文资料

翻开人生的史册,第一页是一个起点;扬起人生的风帆,河岸是一个起点;劈开荆棘的阻碍,光明是一个起点;推开虚掩的希望之门,希望是一个起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起点 高二 作文 议论文 8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起点高二作文议论文800字1

人生总是在这跌跌撞撞中走完。或许,这样的人生将会经历更多的磨难。也许唯有努力了就好吧!但是有些人却总是经受不了这生活的战斗!一有任何的危险就要临阵腿套!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就不会有所谓的完整人生?生活很艰辛,但这却是总要面临的。因为这人生需要我们的挑战,也许有挑战了,我们才会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大胆地做好一切,或许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加的幸福!才能够更好的面对一切!相信挑战对于我们来说,那将会是没有任何的问题。因为人生挑战才将会有更多的经历。唯有经历才会更好地成长!成熟!

起点

相信,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将会是相同的。那将会是在同一个起跑线。起点的开始将会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之路吧!在这漫长的人生之路,而我们却都很渺小。也许我们都只是微不足道吧!也许所谓的成熟在现在看来海上微博表现出来!或许这道路的艰辛却总是阻止着一个人的成长的足迹!也许前方的道路很艰难,但是只要心中有梦想,所谓,有志者事竟成。这样的一切都将在于我们!只有自己才能够拯救自己!这才是最好的。相信,我们一切安好,愿明天的明天更加美好!

终点

或许,我们每个人的终点都不尽相同吧!或许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也都是自己安排的吧!也许上天总是会给你开一个很大的玩笑。但你却是中部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命运的注定却总是这样,我们的明天云又该何去何从?就只有自己了!也许生活是会有患得患失的感受,但是却仍旧有痛苦的时刻!那就做好现在,也许只有这样,明天才会更加的美好!终点点的到来总是要经历着风风雨雨,只奢求,我们能够更好!唯有这样,成功之花才会向你袭来!相信万物皆有可能!我们也将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拼搏,相信吗一切安好,初心依旧!

起点终点的距离总是很远很远。而我们是否能够一直坚持着,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回报!也许道路很艰辛,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更好!相信未来的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那一天。相信未来的明天经更加精彩!

起点高二作文议论文800字2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

开学一个月,漫步在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的校园,常常回想起旧的校园,那是我的起点。

说实话,那座校园真的很旧,坑洼不平的路面,已经掉漆,漏出锈迹斑斑的铁栏杆,永远都关不紧的门,还有那长满了草,散落着土块的操场。

走进校园,两旁是四季长青的玉兰花树,到了夏天那碧绿的树叶间就会冒出一朵朵洁白的玉兰花,有时,花瓣会不经意地从花朵上脱落下来,我总是走过去,悄悄地摸上一把,硬梆梆的花瓣,却又有着柔软细腻的质感,让人爱不释手。

在校园里,最标志性的植物便是那棵 大雪 松了,经常会从广播里听到这样的话:请某某某同学……到大雪松下集合。这估计是校园里的元老了,粗壮的树干上长满了皱纹,交错的树枝被一大片一大片的针形树叶压得低低的,他脚下的泥土格外肥沃,松松软软地上面垫满了松针。

每个初夏,老师都会催促我们去观察紫藤萝,许是因为有很长的历史,紫藤萝的枝条相互交错,将整个的长廊的上方都掩住了,刚开始只有褐灰色的枝条,光秃秃的一片叶子也没有,细碎的阳光洒在上面,在地面上形成大大小小的光斑。过了一些时日,再看地面时,会发现,光斑小了也少了,抬头一看,原来藤条上已经爬满了燃烧着绿意的叶子。再过些日子路过这里,会有一阵阵淡淡的香味,原来不知何时,在绿叶间已经挂上了一串又一串的藤萝花,看着她们,感觉整个世界都融在了她们淡紫色的笑意里。

我们当时的教室是在四楼,北面长着几棵高高的不知名的树,每到春夏两季,那枝条就被染上了绿色,像一团绿云般,肆无忌惮地向我们这边延伸,靠在窗台上,就感觉那片绿意触手可及,在烦闷的夏天,打开窗户,任清凉的分流,听着树上传来的仿佛能安抚人心的蝉鸣,写着作业,感觉格外惬意。

也许是习惯了蕴含古典园林风格的校园,所以当走进充满西方园林色彩的新校园时,总有着许多的不习惯。

然而,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旧时的校园是我起航的地方,但不会是我永远停靠的港湾,我会继续向前,即使是停,也只是暂时的休憩,因为,我的目标始终在前方。

起点高二作文议论文800字3

一江,一舟,一人。他静倚在竹上,任由风将思绪吹向远方。这是黎明前的夜,万物都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起点。

他没有向江上望,穿过江边竹林的叶,深邃的夜空摄去了他的神,纵叫星光万点,幽幽的月光照不透这穹苍。宇宙也静静的求索。他忽的涌上一阵窒息感,这无言的黑暗将天上的光与地上的影都吞噬穷尽,这是一切事物的终结。不会再有起点。哪儿还有起点?他想。再让世界运转也罢,再让生命繁衍也罢,再让文明辉煌的夺目也罢,再让市镇繁华的万分也罢,再让那智慧积累得厚重也罢,就连遗迹大门前积的灰,也会被时间之风所吹袭,大门终也无人能开了罢!这世间,其实无所谓始终吗?一阵风吹过来,竹叶碰撞着,簌簌成响,像奏着一曲哀婉的歌。

他有些想低声啜泣,但他没有。他的视网膜上重新聚焦了,他看向江那边泊的舟。木舟随着流水起伏,在惨白而昏昏的月色下,它像一只伏首的乌木野兽,被远岸的山岚连着江影锁起。那么一瞬间,它幻聚成了一个高度抽象的符号,好似代表着一种肃穆的宣告:“终仍有起点。”风儿也附和着低语。他猛一醒神,盯住,同时倾听。木舟轻轻地荡起,荡落。没有低语。无力感充斥着他的全身,他徒地升起一种无以言说的深刻的沧桑。

随着时间的逝去,世界的无序程度会无可避免地增长,增长复增长,直至再没有生灵,再没有世界,一切都堕入虚无的虚无中。所有有价值的事物,都会像这江水一般,他想,流去又流去,然后戛然而止。大江东去,风流人物尽。江河流觞,可又有谁接杯?黑暗攥住了他,他就这么看着江水巧妙而拦不住的离开了他的视界。忽然静默。他却又想到,他所思考的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他们并不在乎最终是否还有起点,对他们而言一切都有起点。可我并没有找到起点。他心说。他突然想大声痛斥,但一会就放弃了,这也是没有意义的。他痴痴的笑了好了一阵,又有些想咳嗽。他的心上沁出一层雾般的终极关怀,一会被风吹散了。

天蒙蒙亮了起来。他开始咀嚼那个暗示。“终仍有起点。”为什么?他深表怀疑。他找寻起普适的真理,这不很容易。天渐亮,鸟鸣出了第一声。他的思路活络起来,像此时的江流。他仿佛窥见了什么,想压住内心流转欲喷的情绪,几分兴奋却仍潜掩不住。他在脑中飞快地构建出一座塔,一座恰适的塔,一座一人之力的巴别塔。它是超脱的。天亮了。金芒折过岚雾,散在江面上,随着江流闪耀。他用食指在空气中缓缓而庄严画了一个圆,然后眷恋地看着在山岗后露出半头的金乌,有几分释怀似地笑了笑。

一江,一舟,无人。舟子划着舟,舟缘荡过水的波纹。风吹过竹林,一阵干脆利落的轻响。舟子哼起歌谣。黎明已至,这是新一天的起点。

起点高二作文议论文800字4

起点,这两个普通的字眼,你了解吗?你关注过吗?只要你细细地发现,起点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跑步比赛的地点;生命的起点;友谊的起点等。

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名人,比如:李白、海伦·凯勒。他们也各有各的起点。

我国古代的著名诗人李白,大家应该不陌生吧!虽然李白被世人尊称为“诗仙”。但他小时候却十分调皮。

李白在别人上学的时候,经常爬墙逃出去玩,从而把自己的学业给荒废了。在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日子里,李白又照常爬墙出去玩。这时,李白走进了一个树木茂盛的树林里,李白被这无拘束的绿给迷住了,他接着向前走,不一会,他穿过了树林,眼前的风景更是美妙:哗哗流淌的小溪,一望无际的绿草上面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彩色野花。在小溪边的石头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穿着一身灰色的衣服,李白心里暗暗地想到:这个老婆婆的衣服颜色跟这块风景真不匹配。于是,李白向那位老婆婆走去,走近一看,那位老婆婆坐在河边的石头上,用手拿着一根碗口粗的铁棒在另一块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看到后,奇怪地问老婆婆:“老婆婆,你在干什么呀!”老婆婆一边磨着铁棒,一边对李白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李白听后,大吃一惊,心里想:怎么可能嘛。老婆婆似乎看出了李白的心事,又对李白说:“这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因为只要你肯下功夫,再粗的铁棒也可以磨成针。”李白听后,顿时恍然大悟。从此以后不再逃学,认真学习,才能有了那样的才华。

这则 故事 告诉我们:在我们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光明,另一条是黑暗,这两条路的选择,只是看你的起点是否正确。

海伦·凯勒你们知道吗?她是一个一辈子与听力、视力无缘,并且不可以开口和人们交流,小时候她也试过不去想这些,但是失败了,但最后,她用那顽强的毅力学会了用手语和人交谈,而且凭着一己之力完成了艰苦的大学学业,在那里,她应该是多么高兴。就是因为海伦·凯乐用自己顽强不屈的精神,完成了大学学业,才能成为世界上有名的作家。

海伦·凯乐的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失败,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一个人面对失败,无法开启新的起点。

我们民间有句俗语“有起点必有终点”,一个异常惨痛的终点,也有可能是一个全新而美好的开始。我现在才觉得起点原来这么重要,它可以使一个人的命运瞬间转变。

起点高二作文议论文800字5

从一个起点开始,终究会到达一个终点;而这个终点,亦是一个新的起点。

清晨,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时。在这一天的起点,我跟随着太阳,站在黄山脚下,站在这趟旅程的起点。我仰头,瞭望着那云雾缭绕的山巅,瞭望着我将会到达的终点。“起程吧,”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走向山巅,走向终点,去看看,那不一样的风景。”

我踏上眼前的这条布满了青苔的石板小道,青苔上,似乎还挂着一些晶莹闪烁的露珠。小道旁遍布着笔直的青松,那墨绿色,仿佛是毛笔蘸足了浓墨挥洒而出的,向山顶蔓延着。

晨雾渐渐散了,阳光也更足了。越向上走,风景便越发的奇特。奇松在这里生长,怪石在这里陈列。石阶路不愿规规矩矩地趴在那里了,石阶立了起来,向前看,他如腾飞的巨龙一般,直冲云霄;向后看,脚下的石阶似乎是悬空立着的。

从这山腰处可以看到两旁的峭壁上,是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而松树,却弯弯曲曲的斜插在石缝中。遒劲的根茎穿过岩石,裸露在空气中,如同老人的手,抓紧了石块,永不放松。苍劲有力的枝干外包裹着一层灰褐色的,生满了树瘤与皲裂的树皮,如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皮肤,那上面布满了褶皱与凸起的经脉,只有经历了日日夜夜的风吹雨打,才能锤炼出来这样刚韧的茎干。即使脚下的岩石缺少它们所需的土壤与水分,他们依旧在努力,努力活下来,努力生长的更加强壮。

一轮红日渐渐西垂,这一天的终点就快到来了,我也即将走上这趟旅程的终点——山巅。

踏上山巅的这一刻,我被震撼了。这里没有什么树木、花草,甚至都没有别的杂乱的石块,只有一块巨大的、平滑的岩石。站在这里,眼前没有别的什么,只有远至天边的云海和一轮垂在天边的夕阳。白色的云海被映红了,淡蓝的天空也被映红了,这里除了红色,就是白色,已经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云了,空旷的似乎只剩下自己一人。

重新走到这条小路的尽头,向下看这条小路,曲曲折折,又好像没有尽头一般。从这里再下去,这个终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那曾经的起点,又将会变成一个终点。

起点高二作文议论文800字相关 文章 :

★ 起点作文高二800字

★ 高二人生作文议论文800字五篇

★ 关于起点的高二作文5篇

★ 高二以起点为题议论文范文

★ 关于起点的作文800字5篇

★ 有关起点作文800字5篇

★ 800字高二议论文范文

★ 关于起点的高中作文5篇

★ 作文高二开始800字

★ 起点高二作文700字

再雄壮的河流,起于平静,终于平静;再激昂的乐章,起于和缓,终于和缓。 然而,人们总感喟于奔涌的河流而忽略了上游涓涓的泉水和入海处浅浅的浪花;总热衷于欣赏乐曲的高潮而忽略那引人入胜的开头和令人回味无穷的尾音。 的确,“过程”是任何一件事中最重的一笔。就拿一场球赛来说,只要球踢得好看,结局如何只是一个次要因素。但是,如果有本首页缺掉的书,我们或许很难静下心来将余下的故事欣赏完;而对于听书评的人来说,最牵肠挂肚的莫过于“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一场球赛,如果没有起始和结局,也就是我们说的起点与终点,而只是让球员在场上唱独角戏,这场球无论如何不能说精彩。 提起苏轼,人们往往会想到“饱读诗书、为官被贬、心胸豁达”,而这三个词分别反映了苏轼命运的大波折大起合——起点、过程、终点。但“为官被贬”更多只是“饱读诗书、心胸豁达”的陪衬。在他命运的终点,是他用“满腹经纶”写下的一篇篇豪壮诗篇。“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天下万物尽为苏轼所有,“灭灭生生何必在心头,”何等胸襟!苏轼以他多舛的命运为他生命的结局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直为世人所景仰。 思绪回到现实。池莉曾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孩提时代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我们看世上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不带任何虚假,容不得半点矫情做作,以诚待人;而壮年则是生命的重要过程,然而,我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怀疑,总爱戴上“变色镜”去看人,虚伪在人际交往中变成法宝;到了老年,红尘俗世全然看透,多了份坦然,于是我们的生命欣然谢幕。倘若生命没有起点的稚嫩与终点的安详,而只有壮年的雄伟,恐怕我们再也难得一见什么纯真、反璞归真,恐怕这世界只会有尔虞我诈、坑蒙拐! 我们读律诗,赞赏的往往是精彩的中间两句,但真正表现诗人情感的,却是诗的开头和结尾。诗人们在那“起承转合”中总会突出“起与合”,就是那大开大合才真正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所以,当我们感叹于当年强烈的阳光时,请别忘了充满生机的朝阳和韵味十足的夕晖。当我们为精彩的过程而激动时,请别忘了那同样振奋人心的起点和终点吧!

关于起步论文范文资料

《新时期 市场营销 的创新》

一、引言

市场营销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部分,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以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冲击着我国的整个经济市场,对企业的发展格局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国际迅速接轨,对市场营销进行创新也就势在必行了。市场营销不仅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同时还能有力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它是企业在市场得以立足的前提。所以,对于新时期的企业市场营销进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期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

新时期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来临,让企业不再只是面对国内市场,而是更多地面对国际市场。第二,信息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全球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递范围和传递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网销也迅速发展起来,这不仅是因为网销使得营销时间和营销过程大大减少了,更重要的是它能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直接沟通。第三,以客户为中心。较之以前的市场营销来说,新时期的市场营销不仅仅只是追求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注重对客户的服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就是上帝”的宗旨落到实处,追求客户的满意度,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和需求。

三、新时期企业面临的市场营销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市场营销理论

缺乏完善的市场营销理论是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市场营销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比起来还有较大的差距,实际经验也相对欠缺,而现有的市场营销理论大多是由西方国家传来的,没有属于自己的完善的市场营销理论。另外,研究市场营销方面的学者只是对西方的理论进行照搬,并没有结合我国的自身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以至于没有适合我国的成熟的市场营销理论,使得我国的营销理论与国际脱轨,甚至是和我国的实践脱节。

(二)短浅的营销规划目标

市场营销规划是关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它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制定企业市场营销规划目标时必须要有长远的目光,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要通过对市场的整体把握和分析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营销目标。而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在制定营销目标时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顾后期发展,完全没有意识到长期规划的重要性。另外,由于没有长期的规划目标,所以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无法展开,使得企业在后期的发展中动力不足,市场萎缩,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三)不到位的营销管理控制

不到位的营销管理控制主要表现在多数企业只是简单地把产品销售出去,却忽略了营销过程。在新时期,只重结果不问过程是行不通的,没有良好的营销过程,并且不能对营销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是无法达到想要的目标的。营销人员作为企业的基层人员不仅仅是把产品销售出去这么简单,他们是直接面对客户的企业人员,需要有良好的素质、有效的营销方法和优质的服务态度。而很多企业的营销人员恰恰没有做到这些,这是因为企业的营销管理不够到位。粗放式的营销管理控制是无法使营销人员达到相应的业绩目标的,并且会对营销人员的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对整个营销团队都是不利的,长期来看还会加大企业的营销风险。

四、新时期市场营销创新 措施

(一)观念创新

新时期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已经远不同于之前的时代,所以必须具备全新的市场营销观念。只有进行市场观念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首先,要有全球营销观念,全球一体化的形成使得企业必须具备全球营销观念。其次,要树立异质化和定制营销观念,新时期不同于传统时期,传统时期的同质化营销和大规模营销已经不再适用。最后,形成互动营销理念。传统的单向营销理念在传递信息时是单向传递,而互动营销理念是多向传递,能够及时对信息进行接收和处理,与消费者进行实时沟通和服务。

(二)策略创新

策略创新包括产品策略创新和分销策略创新。产品策略创新主要是使产品具备足够的内涵和外延性,不仅要提高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还要使其所包含的知识技术成为有价值的商品。也就是说,企业通过对客户的了解,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引导,利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商品。分销策略创新是指通过强大的互联网系统,进行销售渠道的创新,不再局限于以往的销售渠道,如通过平台交易、网店或者是第三方支付拓展企业的分销渠道。像阿里巴巴、支付宝等网上虚拟平台就是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创新,而网络交易所产生的效果和成果都有目共睹。毋庸置疑,这对企业现有的固定的销售渠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网络购物给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实时解答,实时订退,不仅拉近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使企业的营销渠道发生了重大改变。

(三)市场创新

随着市场中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的市场开始无法满足众多企业的需求,是去争夺现有的这块已经被抢的所剩不多的“ 蛋糕 ”,还是自己另做一块新的“蛋糕”是值得大多数企业思考的问题。有的企业顶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也要在已有市场分上一杯羹,这样投入的成本和得到的受益往往不成正比,而有的企业则选择把视野投向新的市场,如高科技市场和农村市场,由于高科技市场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和巨大的成本,所以大多数企业无法开拓,而农村市场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管理创新

新时期市场营销管理的中心不再停留在业务结果,而是更多地关注业务质量,注重过程。要以追求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为目标,而不是以低成本和高效率为目标。所以,客户关系管理是营销管理创新的主题,要以客户为中心。另外,实需对应型营销体制也是营销管理创新的重点。实需对应型营销体制简单地说就是实需对应,是指把客户所反映的实际信息和需求传递给企业的相关部门,然后进行专业的设计和生产,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相对于之前的推测型营销模式有着绝对的优势,使得生产经营不再依靠预测,而是来源于客户的实际需求。

五、结语

企业如果想在未来的市场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在市场营销的创新上不断地突破,这不仅能够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和进步,同时还能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当然,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创新的过程中,务必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再结合自身特点,使得市场营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

《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已经从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进行转变。想要促使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市场营销管理对企业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较深影响。企业需要对现阶段市场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促使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成效,促进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提升,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现阶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分析

1.市场营销管理理念过于落后

受到传统计划经济影响,面对现如今的买方市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并没有根据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式进行转变,不能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企业依然奉行卖方市场条件下的产品生产和推销理念。一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依据现阶段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产品售前和售后服务却没有给与更多关注,企业销售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对企业发展不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策略过于落后

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文化也在不断进步,市场环境也越来越为复杂。但是对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企业并不能依据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仍然应用以往传统形式的市场营销管理策略,对一些新型市场营销策略重视程度较差,例如企业品牌营销策略和网络营销策略,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

3.企业高层营销管理不能呈现系统化特点

本文以我国施工企业为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开展非常重视。但是,这种重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企业高层营销管理不能呈现出系统化、规范化的特点。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需要具备属于自身的市场营销职能,但是因为不够系统化,致使企业不同部门的市场营销职能不能良好呈现出来。还有就是企业一些部门认为部门工作开展与企业市场营销关联不大,对企业市场营销决策并没有更多关注,导致企业市场营销决策不能得到实际落实。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效率较差,很多不良市场营销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性的解决,限制了企业发展脚步。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造成不良影响,降低了企业整体运行效率。

4.营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在施工企业中,很多工作人员对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并没有清楚性的认知,他们所做的更多是推销,并没有意识到市场营销具有的服务性特性,就是增强企业的社会名誉,使得施工企业可以得到众多客户的认可。企业没有将市场营销上升到 企业文化 层面,现阶段企业不仅仅需要对客户介绍企业的各项业务,还需要让客户了解企业的文化。

二、企业市场营销对策分析

1.转变市场营销管理理念

施工企业需要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保证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开展可以跟紧时代发展脚步,将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充分显现出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企业承担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为沉重。施工企业不仅需要面对国内的竞争对手,同时还需要面对众多国外的竞争对手,这些企业同时也具备着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所以企业需要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将企业推向国际舞台。

要制定具备企业自身特色的市场营销策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要明确客户的实际需求。企业需要注重客户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客户对施工企业的业务开展有着较高满意程度,从而促使二者可以建立长期性的合作关系,增强客户对企业业务的肯定。节能环保理念渐渐深入人心,施工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也需要融入“绿色”理念,促使绿色市场逐渐发展。这样的市场营销策略不仅是施工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的必然要求。

2.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创新

施工企业需要注重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加强对品牌营销策略、网络营销策略等新型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视程度。以往施工企业只是利用价格战和广告战获得市场份额,这并不是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途径。现阶段,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利用品牌文化帮助施工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在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注重企业产品质量提升。

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需要提升售前、售后服务的重视程度,将客户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业务开展质量的重要标准,使得业务开展可以得到客户肯定。目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施工企业也需要以网络平台为基础进行市场营销框架建设,从而提升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能力,为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网络营销体系建设不仅仅是将互联网络作为企业营销的主要渠道,而是需要创建属于施工企业自身的营销网络,无论是企业业务推广还是售后服务都可以具备完善的网络营销体系。加强施工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互动式的市场营销,壮大施工企业的客户群体。

3.建立科学、实战的营销组织框架,确立企业整体营销

现代营销强调的是整体功防能力,对此反应出了很多企业部门与部门之前不够团结,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力量是分散的,这样很难管理市场开发和营销。打比方就像作战,没有一个核心领导,导致战士一盘散沙,只会导致最后的战败。可见,高层的营销管理在市场营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开发,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组织体系、市场信息管理体系、目标和计划管理体系。通过完整的销售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将目标、销售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经销商以及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占领市场,实现企业目标。

4.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营销人员的促销作用

企业的营销人员直接和地面的消费者接触和谈判,他们的 谈判技巧 和消费者的聊天能力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本企业的第一影响,可以营销人员是企业的门面,他们也在企业的经营模式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内部应对企业的营销人员经营系统化的培训和管理,要从他们的企业意识,产品知识,谈判能力和对消费者的心理探究能力的学习;同时在了解到自身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后,也要了解到竞争对手的思路,从各个方面让营销人员学习到营销的能力,从而更好得发展企业的营销动力和管理。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模板,供大家进行参考: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国外研究现状: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方案、进度: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2007年4月:定稿。

开题报告主要涉及你所选的毕业论文在你的文献和理论准备下是否有写的必要,一般包括下面四个部分: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包括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三、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到什么地方调查研究,在哪个实验室进行试验,主要的仪器设备),对其他单位的协作要求,指导及辅导试验,论文撰定的合作人员。三、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到什么地方调查研究,在哪个实验室进行试验,主要的仪器设备),对其他单位的协作要求,指导及辅导试验,论文撰定的合作人员。四、论文总工作量,文献阅读,科学调查,试验阶段,理论分析,论文初稿,文字总结各阶段的进度(起讫日期)和要求,预期结果。-------------------重点是第一、第二部分,尤其是文献准备最为重要。

去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这样的论文~~~

关于越轨社会学论文范文资料

所谓越轨行为指那些由于违背了重要的社会规范的期待,结果被许多人给予否定的评价的行为或特征。越轨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首先效应染当然是负面的和破坏性的;然而,社会学家已经认识到越轨也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一)越轨的反功能(1)越轨行为会弱化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的动机。(2)越轨行为会使生活变的不可预知并导致遵从者与越轨者之间的紧张和冲突,从而扰乱社会秩序。(3)越轨行为破坏了信任。(4)越轨行为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二)越轨的正功能(1)越轨行为的存在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指出社会容忍的限度。(2)越轨能增进社会团结。(3)越轨行为能带来社会系统所需要的变迁。那些不合理的规则就有可能被改变。(4)越轨促使人们更愿意遵守规范。

@经验卡GS

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欧阳马田(厦门人学社会学系,fi}建厦门361005)摘要:酉方越轨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川一创阶段、以默顿为代表的正统越轨社会学阶段和以标签学派为代表的新越轨社会学阶段,研究对象也从违规行为转变为社会定义和标签依据研究对象、理论内客和逻斩结构,可以将酉方越轨社会学划分为结构功能、社会解组、亚文化群、社会控制、标签、口常生Ilr方法、冲突等一七人流派预测其米来发展趋势中上阶级违规问题、巾一位违规问题、跨学派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等将成为币要研究领域}(lJ社会控制学派和冲突学派将上升为主导学派关键词:酉方越轨社会学:犯罪:社会控制:冲突学派中图分类号:C91- 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 0460( 2002104- 0077- 07越轨是既占老又现代的社会问题。社会学中所谓的越轨.简中一地说.包括违反法律、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社会习俗的所有行为。对越轨现象进行专门和系统的社会学研究开始」几西方国家。首先是一些西欧国家.如法国、意大利、比利时。If1J美国后来居上.成为当代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大木营。我国山」几社会学恢复的时间还不长.越轨社会学研究还处」几起步阶段。fll木文的主要日的是想概括西方越轨社会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评价现代西方越轨社会学的几个基木流派.JI在此基础上对西方越轨社会学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为我国的越轨社会学研究提供借鉴。一、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二个主要历史阶段关」几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历史.日前流行两种一分法。国外(主要是美国)流行的一分法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水岭.将其划分为正统阶段和新越轨社会学阶段。f21国内流行的一分法.以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为分水岭.将其划分为占典阶段和现代阶段。f31木文综合这两种划分法.将整个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划分为二个主要历史阶段.即:以迪尔凯姆(间为代表的开创阶段.以默顿(R. K. Melton)为代表的正统越轨社会学阶段.以莱默特( E. M . 1}emert)、西考尔(A. V. Cieourel)和昆内()等为代表的新越轨社会学阶段。(一)西方越轨社会学的开创阶段西方越轨社会学产生」几19世纪末的西欧。比利时的凯特莱(1,. A. Quetelet)、意大利的菲利(E. Ferri)和法国的迪尔凯姆是西方越轨社会学开创阶段的二个主要代表。凯特莱是犯罪统计学的鼻祖.菲利是第一个使用“犯罪社会学”术语的人。f41然If1J.西方越轨社会学真正的奠基者是迪尔凯姆。迪尔凯姆主要活跃」几19世纪末的法国.他的贡献是多方而的.最主要的是系统地阐述了越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If1J他对自杀现象的研究又树立了一个成功研究越轨问题的典范。他在名著《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1895年)中提出社会学方法的实质是用社会现象来解释社会现象。“社会现象的确切原因应该从那些以往的社会现象中去寻找.If1J不能从那些个人意识状态中去挖掘o00 } s} } Pss}迪尔凯姆在《自杀论》( 1897年)中.实践了这一方法论准则.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确定为社会中自杀率的变化If1J不是自杀的个别案例.接着用社会整合的水平来解释自杀率的变化。fOl根据他的理论.“社会对个人的影响过强或不足时.自杀的危险就增加了。,> } 7} } Pss3}今人看来.迪尔凯姆对自杀的研究是否正确己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用社会变量来解释另一个社会变量这一研究方法奠定了西方越轨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它使西方越轨研究从过去主要关注生理和心理因素.转向更多地关注社会因素。因此.迪尔凯姆《自杀论》的出版应该视为西方越轨社会学诞生的历史性标志。不仅如此.迪尔凯姆的《自杀论》还影响到20世纪许多越轨行为社会学流派的形成。在20世纪.“许多越轨行为社会学流派的建立.不是迪尔凯姆观l从和见解的进一步完善.就是他这种观l从和见解的反响。,> } g} } Ps6>20世纪是西方越轨社会学空前发展的一个世纪。如果说西方越轨社会学在19世纪末是迪尔凯姆一枝独秀.那么20世纪则是百花齐放.其中.美国成为越轨社会学研究的大木营。整个20世纪的西方越轨社会学又以60年代为分水岭.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二)正统越轨社会学阶段20世纪的前60年.西方越轨社会学诞生了结构功能派(Structural/ Functional Perspective)、芝加哥社会解组学派(Chicago/ Disorganization Perspective)、亚文化群学派(Differential AssociationPerspective)和社会控制学派(Social Control Perspective)。其中结构功能派和芝加哥社会解组学派在很大的意义上是迪尔凯姆越轨理论的延仲。“默顿关」几越轨行为的颇有影响的结构理论显然意在发展迪尔凯姆的旱期论断。,> } g} } Ps6>默顿用一个社会结构功能失调的程度来解释越轨率的变化.7{用社会结构功能失调引起的日标与手段的差距作为他的越轨行为类型说的基础。If1J迪尔凯姆自杀类型说的基础则是社会整合程度。显然.默顿的越轨行为类型说不但受到迪尔凯姆自杀类型说方法上的影响.Ifu N_是对其基木观l从的继承。芝加哥社会解组学派也受迪尔凯姆的影响.把现代社会越轨行为的增加归结为宏观的原因.即快速的工业化和都市化。他们都认为欧美社会快速的工业化和都市化减弱了社会控制.从Ifu导致越轨行为的增加。60年代以前的各越轨社会学流派都假设存在着稳定和一致的规范.这种规范被作为标准来判别越轨行为。If1J当社会中不同群体的人们的规范发生冲突时.力量强大的群体的规范就会作为判定行为的标准。甚至亚文化群学派的学者一也假设存在着,片主导地位的文化.JI目_把他们的研究重l从放在人们如何被越轨亚文化同化的过程上。建立在上述基木假设的基础上.60年代以前的传统越轨社会学把越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违规行为。(三)新越轨社会学阶段从60年代开始很多越轨社会学家开始强调社会规范的变化性和矛盾性从If1J开始质疑传统越轨社会学关J几社会规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基木假设.步{进Ifn怀疑建立在这一基木假设基础上的各种传统越轨理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为.如果缺少一个稳定和清晰的判别行为的}h标的话.那么.定义和研究违规就是不可能的.或至少是存在问题的。所以一从}o年代开始.许多社会学家开始把越轨定义为某些人们和团体用来描述他人行为的一种社会定义.步{开始把越轨社会学的对象定义为研究这些社会定义”。f 21( P22o)从把越轨作为一种违规行为来研究到把越轨作为一种社会定义和标签来研究.表明西方越轨社会学己从默顿式的传统阶段.迈入了新越轨社会学阶段。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二个新学派的崛起。这二个新学派是标签学派(labeling Perspective)旧常生活方法学派(Fthnomethodology Perspective)和冲突学派(Con-flict Perspective)。[2}统治越轨社会学研究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结构功能学派和同一时期的其他二个学派.在过去的30年里有着不同的命运。结构功能学派在经历了克劳伍德(R. A. Claward) ,奥林(l.. )和艾里克森(K. T. Frikson)等人的理论扩充后. 70年代以来.基木上没有新的发展.其主导地位也受到了挑战。芝加哥社会解组学派则衰落得更旱。Ifn亚文化群学派和社会控制学派在进入70年代以后.仍依然有突破性的发展。亚文化群学派的代表萨瑟兰(E. Sutherland)」几70年代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他的理论。社会控制学派中的)卖限理论在70年代后迅速发展.使社会控制学派成为四个较老学派中唯一一个可以与60年代后产生的二个新学派争雄的学派。主要形成」几60年代和60年代以前的四个较老学派(结构功能学派、社会解组学派、亚文化群学派和社会控制学派)和主要形成」几60年代后的二个新学派(标签学派旧常生活方法学派和冲突学派)一起构成了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中的七大学派。一珍二、现代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七大学派结构功能学派。结构功能学派最显著的特l从是把社会视为一个整合和有序的系统.从Ifn假设社会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价值观和非常一致的日标.Ifn社会结构则实现和维持这些价值和日标。在这样一种基木假设之卜.结构功能主义者就有充分的理山把越轨定义为违规.即对社会公认规范的违反。结构功能主义者对越轨的研究集中在二个问题上:(1)越轨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子}一么?他们主要关注的是越轨行为产生的宏观原因;他们把社会秩序的互解.特别是社会结构功能的失调作为越轨产生的原因。yo}(2)越轨行为的类型。默顿从人们解决日标与手段的差距的方式出发.划分了革新、反叛、形式主义和退却主义四种越轨行为类型。yob ( 3)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这一方而的工作是山艾里克森系统地完成的。f21结构功能学派的旗手是默顿。默顿的越轨理论统治西方越轨社会学的时期也正是整个结构功能主义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如日中人的时候。这一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包括亨律(A. F. Henry)、肖特(J. F. Short) ,克劳伍德、奥林和艾里克森等。f21芝加哥社会解组学派。社会解组学派又叫区位学派。它是20世纪最旱诞生的一个越轨社会学流派。这一学派假设越轨是社会控制弱化的结果他们研究了会控制弱化的区位条件.如竞争、人口流动和移民等.分析了这些区位条件产生的宏观原因.即大规模的和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f21其旱期主要代表是沃斯(1,. Wirth)、弗需齐尔(F. azier、肖(C. R. Sha}}-)和麦凯(H. D. Mcka}) ,后期代表是兰德(T3. Dander)。f 111亚文化群学派。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开始发展亚文化群的概念以图取代城市解组概念。这些学者认为都市社区存在着各种不同甚至冲突的文化.JI重l从研究了越轨行为产生的社会心理过程。他们指出越轨行为是学习得来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对越轨态度和越轨技术的学习。亚文化群学派的主要代表是萨瑟兰。f 121这一理论的旱期代表还包括塞林}T. Selling ,后期代表则包括格拉瑟}D. Glaser) , }一勒时(S. Dinitz)、鲍吉斯( R. l.. T3urgess)和艾可( R. 1,. Akers)等。这些人或试图修改或发展萨瑟兰的理论。f21社会控制学派。“社会控制”的概念最旱出现在迪尔凯姆和芝加哥社会解组学派旱期代表的著作中。20世纪中叶一些越轨社会学家对越轨亚文化的存在和研究越轨亚文化的价值以及默顿越轨理论的解释力提出质疑。这些学者继承了旱期芝加哥社会解组理论关J几越轨是社会控制弱化的结果的观l从.发展出了社会控制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假定是社会控制阻遏了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发生。这一学派内部又分为中和化派(Neutralization theory)、威‘限派(Deterrencetheory)和综合派。中和化派着重」几对内在控制的研究[f31,主要代表是马查(D. Matza)和塞克斯( G. M. Sykes)。威慑学派则完全忽略了人们的内在控制.只强调外在控制.只强调惩罚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特别是山国家执行的惩罚。因此.)卖限派主要研究违法.Ifn不一般地研究违规;其主要代表是吉伯斯o f 131综合派重视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的结合.主要代表是赫希( irschi)和瑞克勒斯( W. C. Reckless)。f 141日前.这二个亚学派以威慑派的影响最为巨大。威慑派把人假定为合理化动物.Ifn犯罪是人们合理地计算违法的代价与收益的结果。)卖限派山此推论.犯罪的代价越高.那么犯罪率就会越低。山J几惩罚是犯罪的主要代价.威慑派据此推论说惩罚水平越高.则犯罪的水平就会越低。山」几惩罚水平和犯罪水平这两个关键变量都比较容易测量.所以)卖限派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经验研究。这些经验研究在系统性和精确性方而明显地超出其他各流派所进行的研究。标签学派。标签学派是20世纪}o年代诞生的一个新学派。这一学派的基木立场是把社会假设为一个多兀化结构.在实际研究中又含蓄地假设存在着某些最低限度的作为定义违规参照l从的社会共识。这一学派批评过去的越轨理论用解释初次越轨的因素来解释连续越轨的企图。在区分了初次越轨和一次越轨(连续越轨)概念的基础上.这一学派重l从分析了越轨标签引起连续越轨的过程与机制(这些机制包括结构机会、互动网络和自我概念等)o f lsl主要代表是莱默特、贝克(H. T3ecker)和斯觉(E. M. Schur)。f21日常生活方法学派。“日常生活方法学派是与哲学上的现象说相联系的。0> } 2} } P14a)日常生活方法论者试图将现象说与社会学联结起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用现象说的理论去研究越轨现象.从Ifn导致了越轨社会学中日常生活方法学派的诞生。和标签学派一样.这个新学派也把越轨理解为一种社会定义。在日常生活方法论者看来.越轨是人们、组织和社会的一种社会建构(Social Construction)。在这样一种假设的前提卜.日常生活方法论者主要研究某些行为被定义为越轨以及某些人被定义为越轨者的过程.以及人们、组织和社会在定义越轨和越轨者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f lOl这使得日常生活方法论在研究重l从上与标签论明显地区别开来了.后者主要研究被标签为越轨者后对被标签者未来越轨和违法的影响程度。日常生活方法论的产生城市社会解组和社^}} }h卡fi'R出谷了Il}r坦刀口5}对甲一1}.违)h! R}J}JI-'}i,。现1戈社公走n度Ill织起米}'S社公.大AIS少少现1戈社会成员都在中一位中工作和生活。因此.中一位违规问题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学派的关注和研究.有极大的可能成为未来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重l从之一。3.跨学派的研究领域。过去的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过分1}1」几学派的门户对立Ifu缺少跨J货派的交叉研究和综合研究。虽然.产生某种越轨社会学理论的综合派的时机和条件尚未成熟.但组织一些交叉和综合研究对西方越轨社会学来说是可行和必要的.在某些领域还是急需的。比如标签/惩罚对被标签者/被惩罚者未来越轨的影响就是一例。标签理论和威慑理论从逻辑推论上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互相对立的.这就需要交叉研究。虽然.从60年代以来.己经有不少学者卷入这一研究.但他们的结论和解释却彼此不同。有一些结论支持标签理论也有一些支持)卖限理论.这表明这一问题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另一个关键的涉及不同学派的问题是对社会控制的研究。虽然西方越轨社会学中有社会控制这一学派.但社会控制学派至今未能发展出一种较系统的社会控制理论。赫希(T. Hirschi)试图结合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他的工作是对社会控制问题的一次综合性研究的尝试。但是他的研究没有能充分吸收威慑派和中和化派这两个亚学派的观l从.也未能吸收其他各大流派的成果。因此.他所代表的社会控制综合派还很不成熟。总之.社会控制问题呼唤跨学派综合研究。4.越轨和犯罪的国际比较研究。过去的西方越轨社会学主要是研究美国社会的越轨和犯罪问题.非常缺少国际比较研究.特别是缺少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中越轨和犯罪的研究。这不能不严重影响了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视野和理论的发展。随着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增加.国际比较研究有望成为西方越轨社会学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二)未来西方越轨社会学各流派相对地位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默顿为代表的结构功能学派,片据着西方越轨社会学的主导地位。然Ifn.这一时代旱己结束。60年代以后的西方越轨社会学基木上是各大流派争雄的时代。展望21世纪初的西方越轨社会学.在以违规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四大流派(结构功能学派、芝加哥社会解组学派、亚文化群学派和社会控制学派)中.社会控制学派最有可能,片据主导地位。因为只有社会控制学派能将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较好地结合起来.这使得社会控制学派能在系统性和精确性方而明显地优」几其他学派。Ifn在把越轨作为一种社会定义来研究的各流派(标签学派旧常生活方法学派和冲突学派)中.冲突学派最有可能,片据主导地位。在冲突学派内部.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又将,片据上风。事实上.旱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冲突学派内部就己经发生了这一转变。越来越多的冲突学派学者(以昆内为代表)注意到经济秩序与犯罪的关系的重要性.Ifn倾向」几借用马克思的概念和方法去分析越轨和犯罪。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在理论的系统性方而不但优」几冲突派内部的其他亚学派(如文化冲突论).Ifn目_一也明显优」几其他把越轨作为社会定义来研究的学派(标签派和日常生活方法派)。其他五个学派的相对地位将会卜降。但这7{不意味着这些学派在某些重要领域没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例如.迪尔凯姆的“失范“理论(他的这一理论属」几结构功能主义范畴)和芝加哥社会解组理论.可以应用」几正在快速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越轨与犯罪研究;标签理论.可以扩展它对中上阶级和中一位违规的研究;{笋瑟兰开创的社会心理学流派在内在控制和非正式控制的分析方而很有前途。只有日常生活方法学派的未来比较难以预测.它在西有丧戊勤补个J争石开穷中的帅价可台份像结耘i功台份伞份那样汀夕可日卜一巾右可台份开胜山新的无帅

你妹...LZ怎么总感觉这个像是个论文或者考试题目呢

关于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资料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融汇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监狱学等学科的知识,对做好犯罪预测和预防,搞好社会综合治理,提高对罪犯监管的效果等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犯罪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 加强犯罪心理学研究为治理犯罪提供理论价值基础,在治理犯罪以及刑事一体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近些年来,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与成果,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本文首先阐述了犯罪心理学研究在治理犯罪及其刑事一体化的作用,然后对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定位等若干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 犯罪心理学 犯罪 刑事

犯罪心理学研究就是为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中的犯罪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犯罪心理学科学研究具备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二是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三是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具体说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致包括犯罪人、一般违法人、虞犯、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以及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等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近些年来,我国对犯罪心理学基础理论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以及司法实践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为犯罪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价值理论基础,但是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在发展中仍存在的一些不足。犯罪心理学研究必须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在治理犯罪及其刑事一体化的作用

大量的犯罪与对策心理问题存在于治理犯罪过程或者刑事活动中,譬如犯罪心理产生与形成原因及其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等,犯罪心理学能够将与犯罪有关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心理科学的理论、 方法 以及成果,全方位的协助和支持治理犯罪及其刑事科学、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在犯罪的治理及其刑事一体化中作用甚大。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能够为实现刑事一体化奠定心理科学基础

犯罪活动与犯罪的治理与社会多方面因素有关,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相互影响,错综复杂,因此,对犯罪活动进行科学有效地治理,从刑法的内部与外部关系之手,实现刑法运行的内外协调,实现刑事一体化,就必须综合分析与研究与犯罪活动相应的各类心理因素以及问题,认真探究因与罪、罪与罚、罚与效的因果关联,使刑法运作具备客观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达到全方位协调的最佳状态、刑事一体化最佳效应的目的。同时,犯罪心理学研究注重犯罪及其治理具体心理因素和问题以及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犯罪活动心理因素和问题能够进行综合、动态以及系统地分析,为有效治理犯罪,实现刑事一体化奠定了心理科学基础。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能够提升治理犯罪以及刑事立法、司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犯罪本源当然是指犯罪产生的根本来源,是指不同历史条件下犯罪产生的共同原因、根本原因或本质原因。对犯罪本源问题的研究和解释有助于探讨犯罪的原始性、本质性、普遍性、偶发性以及随机性,对建立科学的犯罪学基础理论意义十分重大。而犯罪心理学研究以犯罪现象与犯罪行为本源为基础,对犯罪心理的产生与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依据不同类别的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特点进行科学深刻地揭示与掌握,对犯罪活动现象与犯罪行为能够正确区别与认识,为犯罪人处置以及 教育 改造 措施 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刑事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法学界发展的基本思路,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通过科学的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及犯罪预防提供心理标准,有利于它们自身研究的提升,从而提升了治理犯罪以及刑事科学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为打击犯罪与改造罪犯提供了理论与措施选择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的课题主要有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等,通过对这些课题的分析研究为犯罪的侦查与起诉,为打击犯罪与改造罪犯提供了理论与措施选择,对提升与增强犯罪治理与犯罪刑事司法的科学与有效性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存在的弊端

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传播比欧美国家晚。我国在历史上有过犯罪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包括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犯罪心理预防以及审判心理的探讨,但是一直没有成为一门系统的独立学科,直到20世纪30年代,犯罪心理学才有西方国家传入到我国,但是由于历史原理,犯罪心理学发展缓慢,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犯罪心理学学科才与心理学分支,在短短三十年内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弊端,尤其是在实践应用研究方面问题突出。一是我国心理学研究虽然在揭露、发现、证实和打击犯罪、有关刑事立法以及刑事司法上等基本理论问题有所建树,但是关注与投入欠缺,致使犯罪心理学这门学科整体研究的广度、深度不够,应用性与可操作性更是不足;二是犯罪心理学在研究时,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导致一部分人出现认识偏差,片面的认为犯罪心理学的价值和作用主要是学理,失去了具体实践功用;三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一部分人缺失必须应有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不能敏感分析出犯罪及其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不能将犯罪现象或者犯罪本源上升到心理学的认识与揭示的高度;四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中,一部分人不能充分了解与研究刑事法学等相关刑事学科及其司法实践,难于将心理学理论知识与有关刑事学科以及司法实践进行融合。

三、犯罪心理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明确犯罪心理学学科性质与定位

犯罪心理学研究既要为刑事科学以及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犯罪的预防提供着心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着具体的方法与技术,同时能够在刑事司法中具体的方法、技术体现,并能够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以及罪犯心理和行为的矫治等环节,使其兼备了学理和具体方法、技术两个方面的功用。从以上犯罪心理学的功能看,犯罪心理学应该是是刑事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刑事科学中的一门实际应用学科,是介于刑事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和定位,大力增强基础理论研究与提高学科理论水平,加大研究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使犯罪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研究解决犯罪及司法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上下功夫,从而发现与探索新问题与新方法,不断开创新领域,充实和丰富犯罪心理学的学科研究。

(二)掌握犯罪心理学研究发展方向

我过犯罪心理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犯罪心理学研究越来越注重犯罪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应用性和普遍适用性,强调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不但应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还应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方式、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手段也不断体现科学性的特征。正逐渐形成完整的、独特的犯罪心理学学科体系与专门的研究方法,系统化的犯罪心理学的学科知识结构已有雏形。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如果脱离应用就毫无价值,就失去自己生存的价值,因此,犯罪心理学的发展不能搞理论上玄而又玄的所谓“创新”,甚至出现连专业人士都看不懂,既不需要实证、又无实用价值的空谈理论。因此,犯罪心理学应该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是在刑事一体化视野中开展犯罪心理学研究;二是开展犯罪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三是 总结 回顾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几次争鸣的意义;四是以应用为本,以服务于司法实践为目的,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五是加强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建设,夯实理论基础;六是加强对现实犯罪问题的心理学研究,使之紧密联系实际;七是加强对犯罪侦查心理、犯罪人心理矫治、犯罪心理预测的研究。

(三)增强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综合性研究

近几十年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犯罪心理学学科不能够完全准确地解释和预测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现象的发生及其规律,必须在犯罪心理学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方法开展研究,才能对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活动的规律释义明晰。因此,犯罪心理学必须增强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综合性研究。一是加大对犯罪心理学与心理学领域内的各分支学科的交叉协作研究,从各分支学科角度去分析讨论罪犯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矫治的措施和方法,让犯罪心理学融入到心理学各分支学科间形成的动态化体系结构中,达到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促进犯罪心理学的发展;二是增强犯罪心理学与心理学领域外的诸学科的交叉协作研究。犯罪心理学研究必须以心理学领域外各学科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其分析研究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生理学、社会学、 文化 学的发生机制,从而全面掌握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能够从多学科的角度来解释、分析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产生根源。

(四)增强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多元化与现代化研究

当前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逐步走向科学,并不断完善,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也应该走向多元化。一是运用多种方法研究和分析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二是在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研究中采用科学的实验设计;三是注重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类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犯罪心理学研究手段和技术越来越先进,犯罪心理学研究也要融入现代化,譬如录音、录像、照相设备以及各种专门的现代化研究仪器,信号发生器、面部表情测试仪、自动记录仪、眼动仪、测谎仪等都可以为犯罪心理学研究服务。

总之,犯罪心理学不断的发展进步,其研究方法逐步走向科学性与实用性,对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理论能够科学描述、解释、预测以及控制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从整体上为社会控制减少犯罪服务。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以独特的方式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更吸引了许多青少年网民的加盟。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负面影响日趋凸现,许多青少年由于痴迷网络带来的刺激和欲求,导致了许多不良社会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引起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普遍焦虑和关注。网络,已经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预防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发展中心第15次调查 报告 显示:截止2004年底止,我国网民9400万,其中24岁以下的网民占全部网民的。日前,上网已经成为青少年的一项重要业余活动。由于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从而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另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当前在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与网络有关的已经占到80%-90%,其中被害人以青少年居多。网络,已经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青少年性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互联网上各种色情信息泛滥,加上青少年心理发育未成熟,如果缺乏有力的指导,对青少年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诱导,诱发其实施性犯罪行为。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暴利,纷纷效仿,色情网站应运而生,大肆传播色情影视.图片.文学作品。这些色情文化极大的腐蚀了青少年的灵魂,使他们中的一些人整日沉迷于对色情世界的幻想,进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互联网上暴力内容,特别是网络暴力游戏,暴力影视,很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暴力犯罪心理。暴力内容的游戏对于一个心理尚未发育成熟,辨别力差的青少年来说很受青睐,在游戏中心理变异,他们模仿暴力游戏致使犯罪。网络给人们一个自由发展的虚拟空间,但是一些存在心理压力的人变的无所顾虑,在网络上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青少年更是如此。由于网络上恶语攻击他人不用负责,青少年在网络 游戏中便用这种言语的攻击.谩骂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样以来使得矛盾尖锐化,把虚拟世界的矛盾演绎到现实生活中,引发犯罪行为。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原因分析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叮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趋严重。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有13万多人,占。由于青少年形成的网络成瘾及而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吧对青少年的影响

目前,网吧的消费群体绝大部份是青少年,因此网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是网吧顾客成份复杂,社会闲杂人员较多,打架斗殴等治安案件屡有发生,到网吧上网的青少年人身安全容易受到威胁。二是各家网吧均有不同程度的向未成年人提供上网服务的违规行为,有的还超时限营业,容留部分沉溺网络的青少年“上通宵”,甚至为其提供食宿,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极其有害。三是网吧经营者对上网消费者的网络行为管理不力,对个别人员的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采取默许态度,为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四是个别网吧采用下载有色情和暴力内容的图片和电影等违法手段吸引顾客,严重毒害了青少年的心灵,败坏了他们的道德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喜欢模仿,涉世不深,易冲动,缺乏理智,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受到来自外界不良思想、文化和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容易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动摇,好逸恶劳、爱慕虚荣、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容易沉迷于暴力、色情等感官刺激的缺点充分暴露出来,只图一时满足,盲目冲动,不计后果,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三)“技术崇拜”导致网络犯罪

在网络已覆盖我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青少年对高技术高智商存在某种程度的盲目崇拜意识。在广州大学生最钦佩的四位人物中,比尔.盖茨位于周恩来、邓小平之后,名列第三。青少年群体对技术的追求,对“知识英雄”的崇拜,有利于我国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但是,青少年对技术的过度崇拜,容易造成对道德修养的偏废,认为个人素养无足轻重,只要学好技术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思想从青少年对于黑客的态度上就可以略见一斑。许多青少年认为黑客是“侠客”,是“能人”,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四)家庭方面的原因

美国犯罪社会学家戈夫指出,“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在对越轨行为研究中最瞩目和最经常重复的发现。每个人社会规范的接受、价值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立、行为方式的养成、生活技能的掌握和社会角色的培养等,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2】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 爱好 和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教育方式不当,管理不善,也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之一。

四、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与对策

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开辟和建设青少年网站,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迫切需要共青团组织在占领网络阵地方面做出努力。团中央书记周强提出了“把团旗插上因特网”的 口号 ,倡导各级团组织积极构建青少年网上教育服务阵地,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过来。建立青少年网站,通过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从而吸引青少年的“眼球”。

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青少年上网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可能将青少年与网络彻底隔离开,否则会与西方青少年形成数字鸿沟。青少年对网络的热情就像奔涌的洪水,使我们难以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强行限制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上网。既然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禁止青少年上网,我们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把他们引往正确的方向,避免他们误入歧途,确保给青少年一片纯净的网络空间。

加强专门机构和人员建设。

虽然我国的20世纪80年代初就成立了处理电脑犯罪的管理部门——公安部计算机监察司,但我国的“网络警察”无论从数量、整体素质方面来看,都与现实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专门机构建设中居然没有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专门机构和人员建设,这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是十分不利的。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桂华,吴绍琪; 论计算机 网络技术 对犯罪心理学研究内容与方法的影响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06期; 109+111

【2】、陈君华 周重阳; 沭阳:网警成了“香饽饽” [N];人民公安报; 2006年

关于犯罪心理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犯罪心理学论文

2. 关于心理方面的论文

3. 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

4. 关于心理的论文范文精选

5. 大学生心理与生活论文

我国就目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现象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犯罪中绝大多数是心理扭曲后,不同的犯罪行为有不同的犯罪心理,在同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犯罪心理出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心理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社会注目的一个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不断增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最高,而且杀人、抢劫、强奸、恶性伤害等案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本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且分析了他们犯罪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青少年 犯罪 心理分析

作者简介:梁军,甘肃联合大学政法系教师,讲师职称,2009年兰州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据南方某市教育局老师估计,跨校跨区的校园敲诈勒索事件占到整个校园敲诈勒索滋扰事件的60%左右,有关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问题少年”。愈演愈烈的校园暴力已经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地步。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给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现状带来了警示。众所周知的药家鑫案又给我们每个家庭每所学校甚至每个人都带来怎样的反思?“青少年犯罪”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危害。当然,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音有很多,其呈现出的特点也是多样化的。本文就综合考虑阐述一些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呈现的特点

(一)犯罪呈现“疯狂性”和“突发性”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进化过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向歧途;由于年轻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来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的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的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青少年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有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网而杀人。

(二)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然性

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既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如:浙江校园暴力升级,学生组团买枪对抗黑社会。这个学校的学生为了对抗黑社会对他们正常的学校生活的干扰,组织了一个组织,并购买了一只猎枪来保护自己。他们弄的这个团伙是一种偶合性的临时纠合,而并非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虽说他们能是偶合性的团伙,但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是非常大的,对于这样的团伙,学校要是发现一个及时解决一个,把他们都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三)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好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他们的行为多数是模仿电视、电影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同学或朋友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有的出发点是为了偷钱,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也可见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严重盲目性和不计后果性。

(四)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和逆反性

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主,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尊重,不愿意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五)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四高一低”的趋势

即: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例偏高;14岁至18周岁年龄段强奸、抢劫犯罪比例偏高;18周岁至25周岁年龄段盗窃、抢劫犯罪比例偏高;农村青少年犯罪比例偏高及青少年违法犯罪年龄低,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我国就目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现象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犯罪中绝大多数是心理扭曲后,不同的犯罪行为有不同的犯罪心理,在同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犯罪心理出现。

(一)“攀比嫉妒”心理

这是造成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总觉得社会对他来说不公平,别人有的自己却没有,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于是就有夺回“应得”的欲望和冲动。如“某中学一位年仅13岁的中学生张某,家庭条件也不错,但是因为同班同学有一辆轻骑摩托车,张某要父母也给他买一辆,未能如愿,于是他就开始想办法,在某一天中午十二时许,张某趁邻居曾某家无人,翻窗进入屋内,盗得现金3850元,2000元首饰。张某正准备享受其得来的胜利品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就张某而言一个年仅13岁的中学生,对于同班同学的一辆轻骑摩托车,就能产生如此大的攀比嫉妒心理,这是非常可怕的。现在的孩子生活非常优越,他们怕吃苦,怕受累,不愿干活,提起学习就摇头,连学生最起码的作业有时候也得让家长代劳。轮到自己打扫卫生、大扫除之类的,家长们得拿着扫帚去“义务劳动”,这些家长的行为真让人费解。

(二)“孤注一掷”心理

这相当于赌徒的心理。他们把人生看成是一场赌博,认为“赌注越大,得利越多”。甚至认为“这年头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些青少年心理一般都孤僻,不爱与人沟通,他们往往发生在单亲家庭。他们缺乏父爱和母爱,缺乏人生坐标的指引,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考虑别的因素,我行我素,我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于社会公德、法律、公约等一概不看、不问、不知。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已经触犯法律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负什么责任也不知道,这些青少年的存在对社会的危害性特别大,建议社会多关心、开导这些青少年。这些青少年的存在对社会的危害性特别大,建议社会多关心、开导这些青少年。

(三)“浓缩人生”的心理

一些青少年心理深处有这样的想法“艰苦一辈子,不如潇洒走一回”,“吃苦一辈子,不如享受一阵子”,“多活几年受苦受累,不如少活几年图个快活”。有的人甚至认为“只要今天能享尽天下福,过上神仙般的日子,即使明天与世无缘也值得”。在青少年犯罪团伙中绝大多数承认自己是为图一时享受、刺激和痛快。这些青少年都是“享乐主义者”,“怕苦、怕累、多享受”是他们的宗旨。他们大多都没有什么理想,也不想有什么成就。如果有理想的话那就是“吃喝玩乐”。这种人和“寄生虫”没什么分别,只知道寄生在社会身上,从不对社会做什么贡献,吃喝玩乐虚度自己的一生,这样的心理不值得推荐。

(四)“青春期的浮躁”心理

个别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女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好奇心强,求富心切,急不可耐。一旦自己的愿望不能实现,就情绪浮燥,感情冲动,丧失理智,就走向极端,不惜挺而走险。如“去年五月,某公安机关抓获一少女,不仅自己卖淫,而且还介绍容留他人卖淫”。像这样的一位生理进入发育期的女孩子,对“性”有无知感、探索感。脾气暴躁属于发育期综合症,某件事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于能赚钱的行业,不识别它的好坏以及合法性,只要能赚钱就干,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正确的性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树立科学、健康、进步和有益的性观念,提高他们在性问题上的辨别力、鉴赏力和选择力。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我们不仅受自己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必然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性的各种信息和思潮靠禁是禁不住的,不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的性知识,非科学的东西就会影响他们”。只有向青少年传授正确的性知识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减少社会上的青少年“性”犯罪。

(五)“法不责众”心理

一些青少年认为“法不责众”,“法也不难治众”。中国这么大,违法犯罪经常出现,“混水摸鱼,被抓获的是少数”。在调查心理青少年犯罪中,就有80%明知违法,触犯了法律,但又普遍心存侥幸。有的甚至认为我不够法定年龄,即使进去了,我还是尽快出来,不相信,甚至认为不可能会绳之以法。如:小强和小明均出生于1994年,2010年两人因涉嫌抢劫被逮捕。后来,两人分别被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和1年。听到判决,两人傻了,不是说未成年人犯罪不用负刑事责任吗?我国《刑法》的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她的家人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根据刑法的规定这个案件中的两位少年已经犯了罪,犯罪以后认为自己不是成年人,不够刑事处罚年龄,这是明显的无知性,这是“法盲”的表现,他们能根本不知道法律是怎样规定的,也不学习法律,最终导致了受到法律的制裁,后悔也晚了。

(六)对某种事物的“好奇”心理

由于社会上的阅历浅,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差,缺乏正确的、良性的、积极向上的诱导,好奇心驱使青少年去干某种事情,去体验某种享受。如:一位品学兼优的少女禾某,因好奇去吸毒,结果沦落到以卖淫换取毒资的地步。这个案例中的少女乔某,只是因为看到别人吸毒,心想,这是什么味呀?这种心理驱使她去尝试,结果上了瘾,不能自拔,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七)“贪慕虚荣”心理

因贪慕虚荣而走向犯罪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现在青少年受西方资本主义享乐观的深刻影响,认为自己这一代就应该吃好、穿好、玩好。处在这种负面的阴影下生活,青少年的身心在高消费的虚荣心的强烈驱使下就开始偷、抢、等等,利用各种手段满足自己的强烈愿望。

综上所述,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不成熟,有的就是跟在一起玩,从思想上根本不考虑这件事为什么要干,能干不能干,干了以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些后果严重不严重。这些严重的后果对自己有没有影响,有些青少年在他们的思维中就没有罪与非罪的界限,只知跟在后边瞎胡闹,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因此,我们的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不得不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的进一步落实,或许会对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犯罪的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曲新久主编.刑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2]马克昌主编.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陆小娅.大学校园学生社团缘何“性”字打头?炫风.2004(9).

[4]刘戬.透视青少年犯罪-构筑预防三工.法律与生活.(上).

[5]吴家麟主编,关欣副主编.宪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

[6]王湛.预防青少年犯罪要内外并举.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4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分析论文

罪犯心理矫治在我国实施以来,已积累和丰富的 经验 ,随着社区心理矫正的产生,原来关于罪犯心理矫治的适用对象需要界定,社区心理矫正应当作为罪犯心理矫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罪犯心理矫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本文对国外罪犯心理矫治领域中的新进统计技术做了一个较深入的考察和介绍,并强调了新发展出来的统计技术——ROC曲线和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等对罪犯评估结论准确性的巨大借鉴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罪犯心理矫治 ROC曲线 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

基金项目: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罪犯心理矫治案例课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红丽,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中图分类号:D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592(2013)05-236-02

罪犯心理矫治课程是一门法学和心理学结合程度比较高的实操课程,也是一门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可能需要直接应用的课程。但是我国目前罪犯心理矫治课程中操作性内容缺乏,而且与国外新技术、新 方法 脱节严重。笔者拟将国外近年来在罪犯矫治领域的新近统计技术引入课堂,以期提高学生未来实务工作的操作性和有效性。

一、罪犯心理矫治评估结论的特殊性

一般来说,当今的罪犯心理矫治至少要达到以下目的:通过特定个体的早期行为先兆识别出犯罪可能性高的群体,获取预测性的信息并进而把这些信息应用在制定刑事司法的决策中,比如应用在判罪或释放的决策中。而正如Andrews 和Bonta (2003)所言,这种识别或预功能就是要得出统计的或精确的预测指数,以客观的证据为指导预测犯罪并选择相应的对策。所以,相关的统计分析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和一般的心理统计不一样是,罪犯心理矫治作出预测结论的过程更象医学上一个对“病人”作出“是否患病”的诊断过程。此外,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统计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对于罪犯再犯风险的预测“结论”不再只是简单地根据事先设定的“一个绝对的分界点(an arbitrary cut-off point)”做出判断的过程,而是通过“风险决策”程序最终做出一个“诊断(Diagnosis)”的过程。这一诊断结论实际上只有两种:高风险或低风险。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这名罪犯事实上也分属于两类人:未来出现再犯或者没有再犯。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2X2的列联表(contingency table)(表1):

表1. 2X2预测准确性表

由表1可知,当罪犯心理矫治评估人员针对一名罪犯作出了“高风险”或“低风险”的诊断结论以后,会出现4种情况:事实上的再犯被正确地诊断为高风险,即真阳性(true positive,TP);事实上没有再犯的被错误地诊断为高风险,即假阳性(false posivive, FP);事实上的再犯者被错误地诊断为低风险,即假阴性(false negative,FN);以及事实上没有再犯的被正确地诊断为低风险,即真阴性(true negative,TN)。这样的数据形式是典型的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SDT)的研究对象。

二、信号检测论理论及ROC曲线的应用

信号检测论最早出现于雷达侦测领域,即借助于统计方法帮助雷达有效的区别雷达“信号”和“背景噪音”(Leshowitz, 1969)。经过二战的强力促进,信号检测论及其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提升,并在战后逐步扩大到 其它 应用领域,如医药行业、非损伤性检测、信息检索、产品检验、调查研究,以及临床心理学等(Swets,1996)。而近年来,研究者开始试着将信号检测论引入罪犯心理矫治领域(如Mossman, 1994; Ward & Dockerill, 1999;Grann, Belfrage & Tengstrom, 2000; Andrews & Bonta,2003)。

信号检测论的重要发现在于:人们在作出“肯定”或“否定”诊断时,实际上是包括2个过程:辨别(discrimination)和决策(decision)。所以简单地使用总体准确率来表示罪犯风险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并不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方法,应该寻求那些能同时反映辨别和决策水平的数据指标。这样的指标有多种,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仍是ROC这一指标的应用最为广泛(Arian,1998,宇传华,2000)。所谓ROC,其英文名为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也有称为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相对操作特征曲线),都简称ROC,具体见图1。

图1 任何决策标准(criterion)下,以Hit Rate为Y轴,以False Alarm Rate为X轴的ROC曲线Simpson和Fitter(1973)提出以“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简称AUC,记为A)做为诊断准确性的指标”。AUC的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值越大表示诊断准确性或判断能力越好。宇传华(2002)认为AUC到达以上时诊断价值较高,时诊断价值中等,低于时诊断价值则较低。例如图中ROC曲线的AUC值为,其诊断准确性较差,不具有诊断价值。

三、目前的发展趋势

正是因为将信号检测论理论引入到罪犯心理矫治领域,使得我们对罪犯评估结论形成过程有了新的认识: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统计技术的迅猛发展,罪犯评估技术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临床诊断过程,而是一个引入了风险管理与机率的观念,利用强大的统计方法,做出最终诊断结论的决策行为。

首先,评估结论的做出不再是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做出,而是利用研究分析和统计方法,从庞大而纷繁的资料中筛选值得信赖的预测因子(预测变量,predictor variables),最终形成一个较为稳定和精确的诊断统计模型(statistical models)。一般情况下,涉及诊断和预测的典型方程式为: response variable=g(predictor variables,parameters,random noise)

其中的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也是因变量y,在罪犯评估中,y只有两个值,是二分类别变量。y=1如果表示评估结论为罪犯“高风险”,则y=0则代表为“低风险”。而预测变量(predictor variables)也是自变量x,对于方程式g而言,目前我们一般将其假设为一个具有k个预测变量x=(x1,x2,x3,…,xk)的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linear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所以这一模型可以表达为更典型的方程式:

score(x)= 0+ 1x1+ 2x2+ 3x3+…+ kxk

通过对已有的资料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或者对测谎专家测谎经验进行调查分析后,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有在统计学上表现出来预测力较好的回归模型,例如M4、M5,具体数据如表2。

分别以这两个诊断模型为依据,进行罪犯风险评估,做出最后的诊断结论——“高风险”或“低风险”。然后对比最后事实上的再犯与否计算出相应的“击中率”和“虚报率”。如此反复多次以后,就可以得到若干对“击中率”和“虚报率”数据,并据此可绘制成两个诊断模型所分别对应的ROC曲线,结果如图2。

表2

注:因变量为score(x)

将上述数据转化成具体的诊断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为

M4:score (x)= +;

M5:score (x)= +。

图2 根据实际数据绘出的模型M4和M5所对应的ROC曲线

从图2中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知道诊断模型M4(AUC=)应是比诊断模型M5(AUC=)诊断准确性更高的诊断模型。Grove等人对136个相关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使用这类评估方法要优于传统的临床评估方法 (Grove et al, 2000)。

参考文献:

[1]Andrews, D. A., & Bonta, J.. The psychology of criminal conduct, third edition. Cincinnati, OH: Anderson. 2003.

[2]Leshowitz B. Comparison of ROC curves from one and two interval rating scale procedures. The 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46).

[3]Swets, J. A.. Signal detention theory and ROC analysis in psychology and diagnostics: Collected paper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 1996.

[4]宇传华. ROC分析方法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 2000.

[5]Arian R van Erkel.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analysis: Basic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in radi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27).

[6]Simpson, AJ, & Fitter, MJ. What is the best index of detectability?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73(80).

[7]余松林主编. 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8]Grove, ., Zald, D. H., Lebow, B. S., Snitz, ., & Nelson, C.. Clinical versus mechanical prediction: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000(12).

【摘要】罪犯的心理矫治是监狱劳教所在 教育 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直接引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罪犯劳教人员开展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罪犯劳教人员个体心理结构特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罪犯劳教人员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罪犯的心理矫治,目前被看作除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之外的第四大罪犯改造手段。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种心理学派的发展,心理矫治被应用到罪犯改造体系中,并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60年代以后因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被冷藏,但是经过实践的打击与发展,在80年代慢慢走向复苏,到如今发展迅速。而我国从90年代开始,心理矫治才在监狱系统中逐步发展起来。笔者研究了心理矫治在罪犯改造中的价值,和我国目前在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理论及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相关社会 文化 价值等基本国情,从而得出一些关于制度完善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罪犯的心理矫治;罪犯改造;实施现状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与地位作用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

在世界范围内,心理娇治在罪犯改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监狱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对此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层出不穷。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此研究比较深入,并且在监狱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运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逐步引进这一模式以来,国内的许多学者纷纷对此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到我国监狱罪犯改造中心理矫治的适用现状以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对策的探索。

而首先研究的前提是准确地界定它的概念,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可将“罪犯的心理矫治”定义为:监狱劳教所在教育改造犯人的工作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直接引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罪犯劳教人员开展心理测验和心理评估,掌握罪犯劳教人员个体心理结构特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罪犯劳教人员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

罪犯的心理矫治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之上的,人的理性和意识的存在,向善的基本人格因素和悔罪感的存在,为罪犯的心理矫治提供了人性基础。针对犯罪产生的个体因素采取的特殊预防 措施 ,主要是从犯罪产生的个体原因出发,通过对个体的生活指导、心理治疗、欲望克制等方式,改造与消除个人与社会不相适应的缺陷与矛盾,以达到预防某些个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目的。刑罚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在为了实行一定的目的即矫正、教育罪犯的目的才具有价值,其认为刑罚只有在预防犯罪所必需的限度内进行实施才是正当的。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地位作用

1、心理矫治在罪犯改造中的地位。心理矫治在罪犯改造中的地位问题关系到心理矫治在监狱系统内的推广和普及,关于罪犯心理矫治的地位问题,在我国主要存在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心理矫治是独立于狱政管理、劳动改造、教育改造等传统改造手段的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二是认为罪犯心理矫治是现代罪犯教育改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在新时期的深化和发展,它是一项相对独立的工作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认为罪犯心理矫治是监管改造罪犯的一种综合性方法和手段。根据司法部下发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教育改造罪犯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笔者赞同罪犯心理矫治是现代罪犯教育改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在新时期的深化和发展,它是一项相对独立的工作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观点。

2、心理矫治在罪犯改造中的重要性。运用心理矫治手段对罪犯进行改造,已经成为监狱学界以及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发展完善罪犯改造中的心理矫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1)理论上的重要性。心理矫治的理论研究在我国产生时间晚,尚处于初步阶段,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发展这一理论工作,将进一步深化我国罪犯心理矫治的研究,使监狱罪犯改造理论体系得到完善和充实。另外,将有利于监狱改造学科的发展。

(2)实践上的重要性。心理矫治在罪犯改造实践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从罪犯角度来讲,心理矫治能满足罪犯的心理恢复和发展需求,弥补心理上的缺憾,使其适应社会的要求,实现自身的发展。其次,从监狱干警角度来讲,运用心理矫治对罪犯进行改造,有利于提高干警的自理素质和专业能力,完善其本身的发展,使其在工作中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实现较高的社会价值。再次,从监狱角度来讲,在实现监狱职能的目标下,运用心理矫治的手段将使改造任务更具针对性,能够对症下药,大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建设人性化、文明化监狱。最后,从国家社会角度来讲,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的行刑制度和罪犯教育改造模式不断受到国外行刑趋势的影响。目前,国际行刑趋势已由“报应性司法”向“恢复性司法”转移。实施罪犯心理矫治适应国际行刑制度的趋势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另外,实施心理矫治,将从罪犯内心根除犯罪起因,有利于“首要标准”的达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二、我国罪犯心理矫治的发展与问题

(一)我国罪犯心理矫治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产生较发达国家晚,现在正处于起步阶段。约在改革开放初期,对罪犯的心理进行分析就有所涉及,但在大范围内受到重视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的犯罪率出现四、五次高潮,使得监狱在押罪犯数量猛涨,随着对罪犯改造工作的要求提高,以及心理学知识的日益普及,罪犯心理矫治工作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从1981年《全国第八次劳改工作会议纪要》提出要用心理学等科学知识改造罪犯,理论界开始对此进行研究。1983年6月,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宣告成立,随后,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成立了相应的学术团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法制心理学的研究。法制心理学工作者在罪犯的心理矫治理论上的探索既有定性的理论探讨,也有定量的实证研究。 (二)我国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罪犯心理矫治定位模糊,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 够

首先,领导本身对其重视不够,关注的力度欠缺,没有将罪犯心理矫治纳入监狱改造的重要内容,所起引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其次,监狱管理机关内部人员大都树立了传统的监狱改造理念,不愿接受新兴事物,具有排斥心理,即使没有这种心理抵触情绪的人也会对其产生怀疑,认为这种方式成本高,见效慢,效率非常低,因此会主动避免使用该手段,从而阻碍了矫治工作的开展;再次,学界对罪犯心理矫治概念存在分歧,对它在监狱中的地位是否可被替代意见不统一,这就极大影响罪犯心理矫治的推广和普及;最后,罪犯本身对心理矫治认识不足,容易将其与精神病治疗联系起来,拒绝接受心理治疗。

2.罪犯心理矫治体系不规范

目前,我国关于罪犯心理矫治呈现出零散、被动、自发的特点。全国没有统一的指导标准和规范模式,各地区之间协调配合程度低,体系不完善,内容不明确。具体表现如下:

(1)组织机构和 规章制度 的设置存在漏洞。我国的罪犯心理矫治机构基本上存在四层,省、监狱、监区及罪犯内部小组,这样的机构设置看似很完整,但却存在实践方面的不足。首先,省级监狱管理局在设计罪犯心理矫治指导时,对监狱实际情况了解不到位,下级机关在配合执行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其次,机构的管理组成人员的身份定位模糊,存在着管教者和心理矫治者的矛盾,不仅给其本人带来困惑,也会因为其与罪犯之间的距离感致使罪犯不敢轻易对其袒露心声,矫治效果不明显。

(2)高素质的专业性队伍缺乏。心理矫治工作针对的是罪犯的心理问题,因此需要专业心理学人士对其进行心理矫治,帮助罪犯克服心理障碍和服刑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促使罪犯心理素质的良性转化。而据2004年统计,全国监狱系统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人员中,71%是原来从事管教工作的民警,他们大都为半路出家,通过参加心理培训班,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取得心理矫治的基本资格,这样就会导致在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人民警察的职业角色定位,导致与罪犯之间产生矛盾,罪犯很容易对其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另外,警察的身份使得罪犯不敢真实表明自己的想法,出现治疗困境;二是监狱警察自身心理学的知识技术水平很难适应心理矫治的工作;三是矫治力量单一薄弱,罪犯心理矫治任务的繁重使得工作处于应付和走形式的局面。

三、 总结

由上述可知,我们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心理矫治的重视与推广,定期对监狱机关内部人员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同时让罪犯与工作人员树立起正确的相关认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设置的完善,使其能够高效和有力地发挥作用,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性队伍,专门针对罪犯的心理来进行研究与矫治,从而有效地改变罪犯的心理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狄小华著.罪犯心理矫治导论,群众出版社,2004,15

[2]章恩友著.罪犯心理矫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9

[3]吴宗宪.中国服刑人员自理矫治,法律出版社,2004:7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