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海洋强国建设之路论文

发布时间:

海洋强国建设之路论文

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21世纪,海洋作为综合性战略空间,将对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1世纪初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海洋开发与利用,建设海洋强国,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人民海军肩负着保卫国家海洋安全的历史重任。海军官兵必须牢固树立现代海洋现念,随时捍卫国家的安全利益与发展利益。 从本期开始,本版将陆续邀请海军海洋问题专家从不同侧面谈中国海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人民海军在未来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方面应担负的责任。 21世纪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地图上的中国宛如一只雄鸡,背陆面海,东向太平洋。近代历史上,世界强国都是海洋强国,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必将以海洋强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战争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海洋观念,具备清醒的战略共识,即海洋是擎托中华民族在21世纪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综合性战略空间。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达亿平方公里,被誉为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五洲的通道,资源的宝库,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长河中,海洋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起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人们的海洋观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实现了3次大的飞跃。农业文明时期,人类社会普遍处于自然经济阶段。受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生产和交换范围有限的历史条件制约,海洋的作用长期局限于“通舟楫之便,兴渔盐之利”,是陆地活动的附属成分和补充延伸。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亦极大地受到以农为本思想的束缚,主要表现为一种“以海为田”的农业海洋观。 伴随着“地理大发现”问世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类海洋观实现了第一次质的飞跃,海洋由人们望而生畏的天堑一变而为连接世界的“伟大通道”。海洋成为资本主义向外殖民扩张,积累原始资本的主要途径,控制海上运输线就意味着在一定意义上控制了世界财富的流向。海洋对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决定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近代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欧洲海洋国家先后崛起,通过建立海上霸权并疯证掠夺殖民地而成为强盛一时的世界强国。其中,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取得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比自身国土大100多倍的殖民帝国,以至“米”字旗遍及全球,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相反,虽然1830年前的中国,生产规模总量还为世界第一位,但由于封建统治以及在海洋观念上保守落后,错失了迈向工业文明的机遇。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间,中国遭世界列强海上入侵达479次之多,入侵舰船1860多艘。在此期间,中国与外国所签各种不平等的条约和协定多达700多个,付出了巨额战争赔款,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尝了长达百年的屈辱。600年前航海家郑和就说过,财富来自于海上,威胁亦来自于海上。“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孙中山先生也针对海洋留下了警世之言:“太平洋问题,实则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列强争夺太平洋就是争夺中国的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我岂能置之不知不问乎”。 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海洋观实现了第二次飞跃。海洋在人们观念中主连接世界的伟大通道发展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资源宝库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工业文明在全球的传播进程宣告完成后,世界各国不断加速现代化建设。人类社会普遍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尤其感觉到资源短缺的压力。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海洋调查技术的进步,人类发现海洋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据统计,海洋中生物资源总量高达400~600亿吨,生物物种达18万种之多,是陆地物种的3倍,能够为人类提供1000倍于现有耕地所能提供的食物,是未来人类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海洋中矿产资源总量估计达6000亿亿吨,金,银、铜、铀、钴、镍、锰和稀有元素的储量分别为陆地探明储量的数十倍至7000倍不等。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可燃冰”等矿物能源,海洋中的潮汐、温差、波波等可再生能源达1500亿千瓦。而一旦受控核聚变技术开发成功,一升海水中提取出来的氖就能提供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届时人类将一劳永逸地摆脱能源匮乏的困扰。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定前后,世界濒海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蓝色圈地运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将管辖海域与经济发展直接联系,以海洋产业作为国家经济腾飞的翅膀,海洋的战略地位空前提高。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人类海洋观发生了第三次飞跃。人们审视海洋的价值作用超越了传统的单一视角,认识到海洋既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又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广阔战略空间。海洋在21世纪担当着全球化纽带、可持续发展资源库和国际战略竞争舞台的复合角色,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战略优势的新领域和重要制高点。 从政治角度看,海洋是世界单极与多极斗争格局中增强大国的战略地位与政治、外交发言权的重要领域。从经济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国经济主要是外向型经济,对外经济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洋产值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海外市场、海外资本、海外资源对一国的经济意义日益增强。当前全球贸易有90%以上的运输量是通过海洋完成的,全球消费的石油25%直接来自海洋,海上运输的石油占全球消费量的50%以上。同时,海洋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发展科技的广阔舞台。海洋技术是当代公认的六大高技术群之一,而且是唯一能涵盖其余五大高技术群的综合性高技术群。海洋技术对于牵引、提升一国的总体科技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从军事角度看,世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有增无减,战争形态发生了剧烈变化,海洋是军事强国进行前沿部署,利用技术差打非对称、非接触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同时也是濒海国家实行防御的重要战略方向。 中国作为一个濒海大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必须树立将海洋作为综合性战略空间的现代海洋观念,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增强以海强国的意识,增强保卫国家海洋安全的意识。 1980年到2000年,我国海洋产业产值增长了45倍,由80亿元人民币猛憎至约4000亿元人民币。以海洋为主要通道的对外贸易总额,1980年仅为381亿美元,2003年则达到8400多亿美元。但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水平还相对较低,2000年我国海洋产业产值仅占国内GDP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世界经济强国的四分之一,对国家综合国力的贡献还很有限。根据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未来海洋经济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0年,海洋产业产值将达到国内GDP的5%,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有优势的海洋产业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预计2030年,海洋产业产值将占国内GDP的10%,接近或达到世界经济强国的水平。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提高,海上武装冲突和由海向陆发起的局部战争的次数也将不断增加。目前世界上拥有海军的国家和地区已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20多个猛增为120多个,海军装备不仅在数量上明显憎加,而且在打击威力上空前提高。随着高技术武器的不断更新,从海上发起的高技术战争能对世界上四分之三的陆地进行打击,海战场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加强以海军为主体的海上武装力量建设,不仅是濒海国家确保国家安全的必要途径,而且是各国提高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普遍做法。人民海军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兵种齐全,具备一定现代化作战能力的近海防御型力量。面对世界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国际形势,面对海军肩负的艰巨使命任务,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和战争形态的转型,人民海军必须大力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增强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捍卫国家主权,保卫领土完整,保障国家日益扩大的海洋利益的安全,大力推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进程,促进中国大国地位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蓝色的国土,蓝色的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首歌,它叫《蓝色的梦想》,是一首向海洋倾诉柔情的歌曲。其中,有这么一句:“三百万蓝色国土的璀璨,我用青春描绘你黄金海岸。”每一次聆听,每一次哼唱,我的心里都是满满的自豪和感动。勿忘三百万蓝色国土的璀璨,让我们一起用蓝色的梦想、无限的希望,去维护海洋权益,共建强大国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蓝色的国土,蓝色的梦》。 在畅想蓝色的梦之前,我想说一下中国梦。中国梦,这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是连接着全体中国人的一种爱国情愫。在这份情愫里,有着各式各样缤纷的梦想。其中,有一种梦想,叫蓝色的梦——海洋强国梦。维护海洋权益,是中国梦的海洋篇。作为一个生于海边、长于海边、天天与海朝夕相处的公民来说,我对这种蓝色的梦,格外地感觉清晰、感触浓重、感受亲切。 是的,每个人都知道,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中国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这300万蓝色国土,一样是我们不可侵犯、不可割离的神圣主权。更何况,在这300万蓝色国土里,蕴藏着几十万倍于陆地的可用能源,是足以让我们骄傲和自豪的璀璨明珠。 历史上,特别是清朝奉行闭关锁国,对海洋权益不加重视,忽视海军队伍建设,最终遭遇外敌入侵的灾难。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日渐重视海洋国防,海军力量逐渐雄霸世界。但随之而来的,海洋利益之争也不断增多。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我们一定要警醒起来,要重视海洋国土、保卫海洋国土。 面对着邻国的虎视眈眈,我们要团结一心、反抗到底,要给那些妄想侵占我国蓝色国土的野心家以坚决的还击。态度固然要坚决,然更重要的是发展国家经济、壮大海军力量。只有以国家、军队的强大作坚强后盾,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强大作依托,我们的海洋强国梦才会得到实现。 纵观发达国家,很多都是因海而兴、因海而强、因海而昌盛。实现海洋强国梦,需要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进,需要我们不断维护和拓展海洋权益,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等方面,全面进军。 当然,在进军过程中,我们要理性、要科学,要致力发展科技主导的现代海洋经济。以科学发展观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以长远眼光来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努力让海洋强国梦走得更稳健。 实现海洋强国梦,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就当前而言,关键是要竭力维护南海主权。一方面,要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对南海渔业的支持和扶助,保护中国渔民,让他们免受他国的侵犯。另一方面,要壮大海防力量,加强海上民兵、海事督察、海上武装巡逻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海防铁军。

关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海洋发展的历程,是人与海洋的关系从和谐到紧张,再到和谐的不断协调适应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个体、群体、区域社会、国家之间围绕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海洋权益的分割、分享,从竞争到合作、从冲突到共处、从无序到有序的反复协调适应的过程。海洋发展大战略的目标是解决人类围绕海洋进行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以实现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上述认识,中国海洋发展的大战略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层次: 1.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目标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战略层次。从国际方面看,中国海洋大战略应以捍卫和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领土统一,解决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维护和捍卫中国海洋权益,创造服务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全面参与国际海洋制度和海洋秩序的建设为根本目标;从国内方面看,中国海洋大战略应以全面提升全民族海洋战略意识,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使海洋事业的发展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根本目标。 中国海洋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的战略体系。中国海洋发展大战略应该是包括海洋经济、海洋外交、海洋管理、海洋法律、海洋科技、海洋安全、海洋文化等子战略,并彼此形成相互联系的系统的战略体系。海洋经济战略的功能在于通过海洋开发与利用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海洋外交战略的目标在于处理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海洋矛盾,服务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总体外交战略和军事战略;海洋管理战略的功能在于借助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实现对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中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海洋法律战略的功能在于海洋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服务于国际和国内海洋秩序的建立与完善;海洋科技发展战略的功能在于寻求海洋发展的科学技术支撑,并协调科技与海洋发展之间的关系;海洋安全战略的功能在于应对海洋领域的传统军事安全威胁以及形形色色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海洋文化战略的功能在于继承和借鉴人类历史上海洋社会活动的经验与教训,建构人类与海洋互动关系的良性模式,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海洋发展大战略的各子战略之间应该是相互融通、渗透与互补的关系,并服务于海洋发展大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国海洋发展战略要服务于国家大战略的需求。当前中国的国家大战略有三种基本需求,即发展需求、主权需求和责任需求。发展需求即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需求,此需求的满足既需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持强劲活力,同时更需要国际和国内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主权需求即保障领土、边界的不受侵犯,并最终全面实现国家统一以及与周边国家领土和权益争端的妥善解决;责任需求,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应该成为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有相当影响力、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国家,塑造负责任的地区和国际大国形象。从长远讲,三种需求的满足是互利的,但在局部的时间和空间内又会产生重大矛盾,甚至在同一需求自身内部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中国国家大战略要满足多重战略需求这一基本现实,要求中国海洋大战略的构建要服务于国家大战略的多重战略需求,并实现彼此需求的平衡和互补,有效弥合或减缓不同战略需求之间的矛盾张力,进而服务于中国大战略多重战略需求的实现和满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为我国在21世纪从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抉择,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紧迫需求。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义无反顾地走向海洋,经略海洋,坚定不移地走以海富国、以海强国的和平发展之路。

海洋强国建设之路为主题的论文

在网上找这样的论文资料吧~~看下(可持续发展)里面有没有……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关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海洋发展的历程,是人与海洋的关系从和谐到紧张,再到和谐的不断协调适应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个体、群体、区域社会、国家之间围绕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海洋权益的分割、分享,从竞争到合作、从冲突到共处、从无序到有序的反复协调适应的过程。海洋发展大战略的目标是解决人类围绕海洋进行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以实现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上述认识,中国海洋发展的大战略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层次: 1.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目标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战略层次。从国际方面看,中国海洋大战略应以捍卫和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领土统一,解决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维护和捍卫中国海洋权益,创造服务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全面参与国际海洋制度和海洋秩序的建设为根本目标;从国内方面看,中国海洋大战略应以全面提升全民族海洋战略意识,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使海洋事业的发展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根本目标。 中国海洋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的战略体系。中国海洋发展大战略应该是包括海洋经济、海洋外交、海洋管理、海洋法律、海洋科技、海洋安全、海洋文化等子战略,并彼此形成相互联系的系统的战略体系。海洋经济战略的功能在于通过海洋开发与利用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海洋外交战略的目标在于处理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海洋矛盾,服务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总体外交战略和军事战略;海洋管理战略的功能在于借助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实现对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中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海洋法律战略的功能在于海洋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服务于国际和国内海洋秩序的建立与完善;海洋科技发展战略的功能在于寻求海洋发展的科学技术支撑,并协调科技与海洋发展之间的关系;海洋安全战略的功能在于应对海洋领域的传统军事安全威胁以及形形色色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海洋文化战略的功能在于继承和借鉴人类历史上海洋社会活动的经验与教训,建构人类与海洋互动关系的良性模式,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海洋发展大战略的各子战略之间应该是相互融通、渗透与互补的关系,并服务于海洋发展大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国海洋发展战略要服务于国家大战略的需求。当前中国的国家大战略有三种基本需求,即发展需求、主权需求和责任需求。发展需求即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需求,此需求的满足既需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持强劲活力,同时更需要国际和国内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主权需求即保障领土、边界的不受侵犯,并最终全面实现国家统一以及与周边国家领土和权益争端的妥善解决;责任需求,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应该成为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有相当影响力、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国家,塑造负责任的地区和国际大国形象。从长远讲,三种需求的满足是互利的,但在局部的时间和空间内又会产生重大矛盾,甚至在同一需求自身内部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中国国家大战略要满足多重战略需求这一基本现实,要求中国海洋大战略的构建要服务于国家大战略的多重战略需求,并实现彼此需求的平衡和互补,有效弥合或减缓不同战略需求之间的矛盾张力,进而服务于中国大战略多重战略需求的实现和满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为我国在21世纪从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抉择,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紧迫需求。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义无反顾地走向海洋,经略海洋,坚定不移地走以海富国、以海强国的和平发展之路。

论文800字以上,一字大约在之间。1500字左右需要至少800,而且一般3000字以下的论文反而每字更贵。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人口基数13多亿),但却是一个“人才小国”(专业人才仅占从业人员比例的,不及发达国家的1/4);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根据世界海洋法规定,中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是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但又是海洋弱国,海洋科技人才严重短缺。这直接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与我国海洋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与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相去甚远。为适应新时期我国海洋开发与管理的需要,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强国,树立我国的海洋大国地位,我们必须实施科技兴海、海洋科技人才发展战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海洋科技创新队伍,建立海洋科技人才创新体系,加大海洋科技人才的开发力度,建立健全并不断创新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开发、吸引、使用的科学机制。一、“科教兴海”必须大力培养海洋科技人才“科教兴国”是许多国家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强大国家的成功经验。“科教兴海”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的海洋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993年我国已有独立海洋机构109个、专业技术人员13500余人,加上其他方面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共约3万人,基本形成了学科齐全、研发能力较强的海洋科技队伍。目前,在我国所有的海洋系统科技人员中,博士生为492人,硕士生1196人,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4900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其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1737人,大学学历的3163人。据统计,自1986年至1992年,我国海洋独立科研机构累计承担课题19000多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0余项,成果获奖1600多项,有些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完成了60多次综合和专项重大调研活动,开展了国际海底15万平方千米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调查、勘探,建立了南极考察站,并开展了连续10多年的南极和南大洋考察,为进一步进行海洋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九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沿海地方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形成了多层次海洋开发、保护和科研的局面,海洋科技工作呈现出极好的发展势头。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将我国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勘测任务列为专项,并决定将海洋高技术正式列入国家“863”计划。我国先后成功发射有HY-1A卫星和HY-1B卫星,其中HY-1A卫星为试验型业务卫星;HY-1B卫星在HY-1A卫星基础上研制而成,其技术指标和性能均优于HY-1A卫星。我国的海洋水色卫星研究起步较晚,应用水平还不够高,根据我国常用的海洋水色遥感数据SeaW?鄄iFS和M OD IS,我国研制的海洋水色卫星主要应用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灾害监测应用、海洋权益维护、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大力发展海洋水色卫星,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海洋许多重大项目都已完成了国家立项的综合论证,有关总体设计方案亦已依次出笼。“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海岸带资源环境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海域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的探测技术”、“分离膜技术开发”、“海洋能发电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一批海洋科技项目均已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付诸实施。沿海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区海洋资源环境特点和海洋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了重点支持领域、重点开发项目和示范工程,并采取各种措施推进“科教兴海”计划的实施。这些战略举措,大幅度地提高了海洋产业的科技贡献率,有力地推动了海洋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海洋经济以年平均17%的速度增长,到90年代递增速度就达到了每年20%。现在,我国海洋产业产值已远远超过了原来预计的5000亿元,经济增长速度每年仍保持在20%以上。海洋经济已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和能源危机频发,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亮点都是海洋经济。但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过度的捕捞使“海洋牧场”生态开始失衡,海涂养殖已导致严重的海涂荒漠化,人类向海洋无限度的资源索取造成了现在海洋危机四伏,因此,“我们再不能像掠夺大陆资源一样掠夺海洋资源了,要尽快采取对策,防止掠夺式的、无节制的索取,人类应理性地开发海洋。这就需要对海洋进行研究,需要培养大量既懂海洋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人才。”21世纪海洋竞争的关键是知识和人才,是人们掌握和运用最新技术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经济的振兴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实施以后,我国海洋渔业和海洋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要再创海洋产业新优势,促进海洋产业和海洋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围绕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共性技术,针对目前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海洋产业主攻方向及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坚持技术创新,加强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及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涉海原创性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科教兴海”就是要切实增加我国的海洋竞争能力,加强海洋高新技术建设,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围绕“网、鱼、蟹、虾、贝、加”六大渔业优势产业的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加大科技兴海工作力度,为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撑,提高海洋事业发展中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化机械和计算机对人类繁重、重复体力劳动的替代。但我们目前面临的情况是:海洋科技人员的数量少和整体水平低,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海洋界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归国者寥寥无几,人才流失非常严重;高级海洋知识分子退休的高峰期正在来临,有可能造成人才断层的严峻局面。因此,加快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抓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实施海洋人才开发工程,就成了一个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二、当前我国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海洋科技人才是海洋科技工作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建设高度重视,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海洋人才素质不断提高,海洋人才结构得到改善,基本上形成了一支汇集海洋管理、海洋执法与海洋科技人才的生力军,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到1999年底,国家海洋局人才资源总量占全局职工总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务院多数部委局的平均水平,已经成为一个知识密集型部门,我国海洋系统的人才资源总量占全系统职工总数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系统(教育系统除外)。2006年3月14日,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海洋大学在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主办了2006年全国海洋类专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国家海洋人才网开通仪式,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王宏、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和来自国家海洋局系统的30余家行政管理和研究单位,山东、安徽、浙江、宁夏自治区等地有关海洋、气象机构10多家单位,厦门大学等9所涉海高校参加了见面会。王宏分析了当前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形势,认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我国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和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为:(一)地域结构不合理。我国的海洋科技人才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欠优、人才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的其他产业、行业相比,与海洋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我国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结构不尽合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地域分布有待继续优化。从地域结构来看,主要分布在山东、天津、江苏、上海等省份,这些省份是海洋科技人才的主要集中地,其他地域的海洋科技人才相对较少。(二)行业分布不合理。虽然我们没有对高校海洋科技人才数据进行统计,但事实上,很多海洋科研人才分布在高校。由于科研资金不足及没有人带头组织,造成许多海洋科技人才的闲置和浪费。人才流动渠道不够顺畅,引进困难与人才流失并存;用人机制有待创新,论资排辈、人才浪费现象依然存在。而新世纪的海洋事业对国家海洋局的人才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已成为当前人事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三)年龄构成不合理。在现有的海洋科技人才中,海洋法律人才、海洋综合管理人才相对缺乏,中青年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比较匮乏;我国海洋界人才老化严重,司局级领导班子中40多岁者寥寥无几,现有的研究员中50岁以下的很少,严重缺乏21世纪的学术和学科带头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界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归国者寥寥无几,向其他行业流失的情况也很严重。一个高级海洋知识分子退休的高峰期正在来临,而新人又没有培养出来,因此将形成人才断层的严峻局面。(四)知识结构不合理。我国现有的海洋科技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应变能力差,不少人面对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信息需求显得力不从心,加上长期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他们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缺乏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海洋专业和高级复合型人才就比较少,又受部门分割、条块分割、论资排辈等传统体制和思想的束缚,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海洋人才的宝贵价值及其对海洋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认识不足,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学用不对口、埋没人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着。三、创建海洋科技人才创新体系的构想海洋竞争,根本是科技,关键在人才,“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本和第一资源。”只有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合理、能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人才队伍,并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发挥专长人尽其用,我国的海洋事业才不会是一纸空谈。2006年10月13日的《中国海洋报》科教环保版刊发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孙书贤在海洋科技工作会上的发言,强调了海洋研究所工作的重点是实施“技术立所”、“人才强所”战略,提出了海洋人才开发的计划,并把新世纪海洋研究所的工作概括为“四新”,即科研业务工作有新进展,科研能力有新提高,科研管理有新加强,科研环境有新改善,通过科研提升开发新世纪的海洋科技人才。2001年2月国家海洋局召开了人事工作会议,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曙光同志明确提出了“要增强责任感,抓紧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实施国家海洋局海洋人才战略”的工作方针,其目标就是要优化人才配置,提升人才优势,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总量优化的海洋人才队伍,创造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为海洋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智力保障。(一)牢固树立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观念。进入21世纪,国际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必须牢固确立以下几个观念:一是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第一要素观念。随着科技革命浪潮的汹涌澎湃,作为经济发展基本要素的人才已成为最富活力的“第一资源”,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谁占领了人才高地,谁就能占据事业的制高点,就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先拔头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培养、开发和使用,把求才、知才、用才、育才作为成功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二是人才是活资源观念。无论是生产还是科研,每一环节都要以“人”为中心,其资金调配、资源配置都“因人而动”,人才在哪里其他的资源就流向哪里,使生产要素配置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三是人才国际化观念。培养与使用人才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按照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准来培养人才,使我们的人才不仅能在国内大展鸿图,而且能在国际上一争高下。四是人才竞争的“零距离”观念。要认识到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无国界趋势,增强人才需求的紧迫感,积极应对和参与国际人才的竞争。要形成有利于培养、发现、选拔、引进、培训、交流人才的大气候,把人才战略提到21世纪海洋战略的首位,放开手脚大批量地从国外引进人才,扭转人才不足的局面;促进国内海洋人才的培训和交流,从海洋从业人员中发现高水平的海洋人才,真正使用好的海洋人才、留住现有海洋人才,形成一支担当起21世纪振兴中国海洋事业的人才大军。(二)强化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开发机制。开发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必须优先发展海洋教育,提高海洋从业者的素质,重点是建设好一批海洋高等院校和学科,积极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海洋职业教育和海洋成人教育,使海洋普通教育和海洋职业教育的比例更加合理;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海洋教育,提倡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优化配置。21世纪中国海洋业竞争,离不开海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生产第一线的千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海洋专门人才成长的根基,更是为广大海洋劳动者奠定基本素质的关键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洋基础教育是提高海洋从业者素质的奠基工程。要完善海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制科学的海洋人才发展规划。对现有人才状况、人才环境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海洋事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和科技人才的成长、管理规律。对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政策措施做出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全面规划,引领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健康、协调发展。二是营造海洋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市场机制,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和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三是加强海洋科技人才的国际合作交流和招才引智工作。鼓励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赴国外相关机构进修访问和参加高级研讨班等学习交流,鼓励和支持中青年科研骨干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活动,积极引进国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尽快造就一支具备跟踪国际科技前沿、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创新人才队伍。四是加大对海洋科技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彻底戒除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不良风气。在努力成为精通业务的科技专家的同时,自觉把个人的发展同海洋事业、国家前途紧密联系起来,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三)健全海洋科技人才的竞争成长机制。一是强化人才竞争意识,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现有人才多数成长于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之下,风险承受力普遍比较薄弱,缺乏竞争意识,机关内部缺乏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人才管理体制上长期存在着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的弊端。因此,必须通过思想教育和舆论宣传,形成提倡竞争、参与竞争、鼓励竞争的良好氛围,强化人才的竞争意识。二是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为人才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公平竞争是人才竞争机制的灵魂和支柱。公平竞争就是让所有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不论什么人,身份、资历、学历相同都有均等的竞争机会。因此,必须拓宽选人渠道,扩大知识视野,增强用人胆略,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的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三是建立激励淘汰机制,坚持正确的竞争导向。平均主义的分配机制严重束缚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导向作用,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使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促使人才尽力创造与自己岗位职责相符合的业绩。四是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形成开放的竞争格局。人才流动是公平竞争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扩大人才交流的渠道和范围,解决人才流动难和流向不合理的现实矛盾,通过单位内部岗位轮换、横向(跨单位、跨行业、跨地区)交流、纵向下派上挂等途径,把专业人才流动搞活,开发和调节所需类型的人才资源,使人才流动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良性轨道。五是改进人才培训机制,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竞争是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检验,对人才能力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人们不光要有参与竞争的愿望,还必须具有参与竞争的本钱,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应变的能力。为此,必须强化和改进培训,贯彻学习“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广开培训途径,变经院式教育为与实际、实践相结合,使人才的知识得以补充、更新和提升。六是健全海洋科技人才年龄搭配机智,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合理梯次结构。目前,我国海洋界人才老化严重,司局级领导班子中40多岁的寥寥无几。实施海洋战略,培养青年人才尤其是年轻的党政领导,已然迫在眉睫。海洋科研机构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与研究开发工作同等重要的任务,重视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努力创造青年优秀海洋科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委派他们在关键岗位承担重任,使他们在实践中健康成长。因此,对年轻的海洋科技人才要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怀,通过深化海洋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造就千百万年轻一代海洋科学技术人才,占领21世纪海洋的制高点。(四)健全海洋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机制。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海洋管理人才队伍、一支高质量的海监执法队伍、一支高水平的海洋科技队伍,用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人事司长周茂平同志的话来说,就必须做到“一个规划、五个突破”。“一个规划”,即各单位要依照《国家海洋局2000-2010年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纲要》和《国家海洋局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根据海洋工作的新形势和本单位的主体工作,遵循海洋事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制定好海洋人才发展规划,力争使海洋科技人才资源的总量、素质、结构与海洋事业的发展相协调。“五个突破”,一是要实现海洋科技人才观念上的突破。要牢固树立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观念,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为整个人才群体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要注重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入选局“双百人才工程”人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加大培养力度,突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调动广大人海洋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不仅要靠待遇,还要靠事业发展,设立海洋科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就是一项重大举措。二是要实现海洋科技人才使用机制上的突破。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念,建立公正的激励和竞争机制,注重群众公认,以实绩任用人才。同时要注意从重大项目上发现人才,在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定上,要加大破格晋升的力度。要创造留住人才、鼓励创业的大环境。三是实现海洋科技人才培养上的突破。用人单位要以提高素质为核心,指定并完善人才培训政策,通过进修班、研讨班、培训班或出国培养等多种形式,学习政治理论、现代科技和专业知识,努力培养素质型、复合型人才。四是实现海洋科技人才引进上的突破,树立“为我所用重于为我所有”的观念,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采取多种途径,招贤纳士、网罗精英,特别是要吸引拔尖的人才为海洋事业服务。五是实现海洋科技人才待遇上的突破。鼓励用人单位实行多元化的分配制度和向“精英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激励和发挥人才的工作能力。

海洋强国论文1000字

可以从 环境 生态 经济 物种 外交还有文化建设方面写

2011-12-14 10:56 提问者采纳 马克思曾说过,“不能想象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够与海洋相隔绝”。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力度加大,海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是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已成为各国共识。人类的是一部史。而则是一部史。尽管、们驾驶风帆驶向的时候,作为一种理论甚至还没有成文。但实践先于理论的终归还是决定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500年来的走向。带来的、初步实现全球性物资流通和掠夺性贸易支撑了和百年的强盛;继之而起的更是依靠控制海洋而称霸三百年。及至美国崛起,两次,列强们既是出战略带来的利益的争夺和贸易主导权之争,而解决此类冲突的战场也有相当部分集中之上。由此可见,海洋在当今以至于以后的世界中必将发会巨大的作用。中国的现状1.我国岛屿被侵占。在东海,中国固有的领土被日本。自是我国避风、的,但被日本实际控制,日本不仅反对我国海军接近,连我国科考船也不能接近,甚至我国也不能到附近海域捕鱼。日本拒不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在南海的,有40个岛屿被他国侵占,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2.被掠夺。与岛屿主权归属的争端相伴而生的是以资源为核心的各种矛盾。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域投入开采的已经超过1000口,这些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续线中国一侧海域,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此外,我国从1开始在南海实行夏季制度,但有的国家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而且乘我国休渔之机大肆捕捞。3.海域划界矛盾重重。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由于海域狭窄造成我国与海上邻国海域划界的矛盾比较突出。在黄海和东海其宽度最宽处只有360海里,不足400海里,出现海域主张重叠的情况。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黄海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有的国家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十几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东海海区中应归中国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此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4.通道的潜在威胁。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被纳入美国的之中,被美国列为要在世界控制的16个海洋咽喉要道之一。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政策已由“消极中立”转变为“积极中立”,并且宣称钓鱼岛在美日联合安保范围之内。南海地区被日本视为传统,南海交通线被看作是日本的,因此,日本以“确保海上航由”、“反对使用武力”为借口,积极涉足中国南海事务。近年来,美日两国以打击海盗和维护国际通畅为由,正力图控制被称之为中国海上的,因为目前中国进口的90%以上需要通过经运输。这些外部势力的因素将对中国的积极发展和造成严重威胁。中国维护的策略思考一、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律法规,主要包括《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及法》《涉外研究管理规定》《和法》等。可以说,上述法律法规,覆盖了我国管辖的所有海域,使得《》赋予在其的各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国内立法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但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海洋立法中,海洋区域的军事利用、海洋等方面的内容仍是空白。这些空白让外国军用舰机在我国控制海域的非法变得。因此,与海洋联系最为密切的海军,应该积极推动与平时海上有关的海洋立法。二 临时安排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的基本方针共同开发是指有关国家在暂时搁置对资源开发的争议的情况下,在相互协定的基础上,以某种合作方式勘探和开发重叠主域的相关资源。它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认可和采用的一种功能性合作制度。它既不影响有关国家的权利主张,又能以符合原则和各自利益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勘探开发资源,使双方迅速地从商业性石油发现和生产中获得最大。共同开发在有关国家优先利用争议区域资源的实用考虑与维持各自权利主张或立场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平衡。在东海,如果中日两国能对进行共同开发,无论于中国还是日本,均是有益的。一方面,中日两国都是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另一方面,中日石油公司已有十几年的合作历史,中日石油公司在的联合开发是相当成功的。通过实施共同开发,两国均可在不放弃其权利主张的前提下,增加新的石油来源,从中国方面来讲,还可获得资金和技术。在政治上,共同开发也有助于维护东海地区的稳定。事实上,日方始终没有明确拒绝共同开发的提议。在南海,的争议涉及到五国六方,其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妥善解决南海争议问题,我国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到如今,争议的解决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发展态势。一是中国与各国于2002年11月签署《》,旨在保持南海局势的稳定,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二是中越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于2004年6月生效,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第一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海域划界问题,对推动南沙等海洋争端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是中、菲、越三国石油公司于2005年3月签署《在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议》,南沙争端当事国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面迈出了历史性、实质性步伐。从更大范围看,中国与国家已经确立面与繁荣的,并正在建设中国一,这无疑有助于缓和南沙局势。当然,由于各方不会轻易放弃主权要求和,南海问题的解决仍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三 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的开采需要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公约》虽然规定国际海底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实行“平行开发”的原则,但由于各国相当悬殊,事实上难以平等。没有高科技的支持和经济的高投入,便没有资格成为“先驱投资开发者”,也无力在深海开发中竞争。同时,在有争议海域实施的“共同开发”合作模式中,科技优势也有助于。当今难度大、投资多、风险高、周期长,要想取得最好的开发效益,必然要以科技的高投入为前提。四、建立综合的海上安全保障体系,海权是一个国家运用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上力量的强弱,建立一支强大的,有威慑力的现代海军是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第一步。应建立,加强对沿海海域和的警戒和管控。是一国基于的需要,在其以外划定的邻接其的特定。现行不禁止各国在其附近的国际建立。迄今为止,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建立了这种防空识别区。鉴于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特别是海上安全形势,建立我国的防空识别区已经是。加强维权巡航。二00八年,中国已建立全海域维权巡航制度,将三百万平方公里纳入定期维权巡航范畴。依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研究管理规定》、《铺设管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各海区总队在我进行了巡航监管,对我与邻国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了巡航监视是所有强国相同的和道路,当今各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以争夺、控制海洋空间、抢占为主要特征的2l世纪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我国所面临的海洋维权形势也会更加严峻和复杂。如何在新一轮的海洋竞争中,既保卫我国的、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又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应对的重要课题

同是伤不起的路过…

《蓝色的国土,蓝色的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首歌,它叫《蓝色的梦想》,是一首向海洋倾诉柔情的歌曲。其中,有这么一句:“三百万蓝色国土的璀璨,我用青春描绘你黄金海岸。”每一次聆听,每一次哼唱,我的心里都是满满的自豪和感动。勿忘三百万蓝色国土的璀璨,让我们一起用蓝色的梦想、无限的希望,去维护海洋权益,共建强大国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蓝色的国土,蓝色的梦》。 在畅想蓝色的梦之前,我想说一下中国梦。中国梦,这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是连接着全体中国人的一种爱国情愫。在这份情愫里,有着各式各样缤纷的梦想。其中,有一种梦想,叫蓝色的梦——海洋强国梦。维护海洋权益,是中国梦的海洋篇。作为一个生于海边、长于海边、天天与海朝夕相处的公民来说,我对这种蓝色的梦,格外地感觉清晰、感触浓重、感受亲切。 是的,每个人都知道,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中国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这300万蓝色国土,一样是我们不可侵犯、不可割离的神圣主权。更何况,在这300万蓝色国土里,蕴藏着几十万倍于陆地的可用能源,是足以让我们骄傲和自豪的璀璨明珠。 历史上,特别是清朝奉行闭关锁国,对海洋权益不加重视,忽视海军队伍建设,最终遭遇外敌入侵的灾难。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日渐重视海洋国防,海军力量逐渐雄霸世界。但随之而来的,海洋利益之争也不断增多。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我们一定要警醒起来,要重视海洋国土、保卫海洋国土。 面对着邻国的虎视眈眈,我们要团结一心、反抗到底,要给那些妄想侵占我国蓝色国土的野心家以坚决的还击。态度固然要坚决,然更重要的是发展国家经济、壮大海军力量。只有以国家、军队的强大作坚强后盾,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强大作依托,我们的海洋强国梦才会得到实现。 纵观发达国家,很多都是因海而兴、因海而强、因海而昌盛。实现海洋强国梦,需要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进,需要我们不断维护和拓展海洋权益,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等方面,全面进军。 当然,在进军过程中,我们要理性、要科学,要致力发展科技主导的现代海洋经济。以科学发展观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以长远眼光来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努力让海洋强国梦走得更稳健。 实现海洋强国梦,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就当前而言,关键是要竭力维护南海主权。一方面,要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对南海渔业的支持和扶助,保护中国渔民,让他们免受他国的侵犯。另一方面,要壮大海防力量,加强海上民兵、海事督察、海上武装巡逻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海防铁军。

以海洋强国为主题论文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甲午战争120周年,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历史,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海洋国土观念,根据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开展“维护海洋权益,共建强大国防”主题教育活动有关要求,由青海省国防教育办公室主办,青海日报社、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西海都市报社协办的“维护海洋权益,共建强大国防”主题征文活动,现在开始征稿。一、征文时间:截止2014年12月15日止(以发稿邮戳或邮件发送时间为准)。二、征文内容。紧紧围绕“维护海洋权益,共建强大国防”主题,自定标题撰写文章:1、介绍中国海洋国土知识,强化海洋国土观念;2、谈海洋权益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3、论述保护海洋权益与国防建设的关系;4、介绍我国海上力量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新观念和高新技术在海上力量建设中的应用;5、讴歌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和在海上力量建设中的优秀人物和默默奉献、有特点值得学习的平凡个人。三、征文对象。热烈欢迎全民参与,特别是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科普作家、编辑记者、院校师生、科研人员、部队官兵等。四、征文要求。征文可采用不同体裁,可以是学术论文、科普文章、科学小品、小报告文学或通讯、纪实散文等。征文要求主题鲜明、史料真实、数据准备、言之有物、文风清新,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保密规定,字数不限。征文请勿一稿多投,否则取消评奖资格。五、投稿方式。作品邮寄到青海省国防教育办公室(西宁市七一路346号)或者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到 。征文请写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等,并在信封或邮件主题注明“国防征文”字样。六、奖励办法。征文活动设一等奖3名,各奖励1000元;二等奖5名,各奖励800元;三等奖10名,各奖励600元。优秀奖10名,各奖励200元。组织奖2个,各奖励2000元。所有奖项颁发获奖证书。获奖征文择优报“强我国防、兴我中华”第八次国防教育系列活动组委会,参与全国征文评奖,同时择优在青海日报或西海都市报、青海新闻网、青海国防教育网刊登。

《蓝色的国土,蓝色的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首歌,它叫《蓝色的梦想》,是一首向海洋倾诉柔情的歌曲。其中,有这么一句:“三百万蓝色国土的璀璨,我用青春描绘你黄金海岸。”每一次聆听,每一次哼唱,我的心里都是满满的自豪和感动。勿忘三百万蓝色国土的璀璨,让我们一起用蓝色的梦想、无限的希望,去维护海洋权益,共建强大国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蓝色的国土,蓝色的梦》。 在畅想蓝色的梦之前,我想说一下中国梦。中国梦,这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是连接着全体中国人的一种爱国情愫。在这份情愫里,有着各式各样缤纷的梦想。其中,有一种梦想,叫蓝色的梦——海洋强国梦。维护海洋权益,是中国梦的海洋篇。作为一个生于海边、长于海边、天天与海朝夕相处的公民来说,我对这种蓝色的梦,格外地感觉清晰、感触浓重、感受亲切。 是的,每个人都知道,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中国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这300万蓝色国土,一样是我们不可侵犯、不可割离的神圣主权。更何况,在这300万蓝色国土里,蕴藏着几十万倍于陆地的可用能源,是足以让我们骄傲和自豪的璀璨明珠。 历史上,特别是清朝奉行闭关锁国,对海洋权益不加重视,忽视海军队伍建设,最终遭遇外敌入侵的灾难。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日渐重视海洋国防,海军力量逐渐雄霸世界。但随之而来的,海洋利益之争也不断增多。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我们一定要警醒起来,要重视海洋国土、保卫海洋国土。 面对着邻国的虎视眈眈,我们要团结一心、反抗到底,要给那些妄想侵占我国蓝色国土的野心家以坚决的还击。态度固然要坚决,然更重要的是发展国家经济、壮大海军力量。只有以国家、军队的强大作坚强后盾,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强大作依托,我们的海洋强国梦才会得到实现。 纵观发达国家,很多都是因海而兴、因海而强、因海而昌盛。实现海洋强国梦,需要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进,需要我们不断维护和拓展海洋权益,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等方面,全面进军。 当然,在进军过程中,我们要理性、要科学,要致力发展科技主导的现代海洋经济。以科学发展观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以长远眼光来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努力让海洋强国梦走得更稳健。 实现海洋强国梦,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就当前而言,关键是要竭力维护南海主权。一方面,要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对南海渔业的支持和扶助,保护中国渔民,让他们免受他国的侵犯。另一方面,要壮大海防力量,加强海上民兵、海事督察、海上武装巡逻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海防铁军。

赶紧看看不分手的好可怜拉卡拉看。

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21世纪,海洋作为综合性战略空间,将对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1世纪初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海洋开发与利用,建设海洋强国,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人民海军肩负着保卫国家海洋安全的历史重任。海军官兵必须牢固树立现代海洋现念,随时捍卫国家的安全利益与发展利益。 从本期开始,本版将陆续邀请海军海洋问题专家从不同侧面谈中国海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人民海军在未来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方面应担负的责任。 21世纪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地图上的中国宛如一只雄鸡,背陆面海,东向太平洋。近代历史上,世界强国都是海洋强国,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必将以海洋强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战争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海洋观念,具备清醒的战略共识,即海洋是擎托中华民族在21世纪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综合性战略空间。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达亿平方公里,被誉为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五洲的通道,资源的宝库,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长河中,海洋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起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人们的海洋观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实现了3次大的飞跃。农业文明时期,人类社会普遍处于自然经济阶段。受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生产和交换范围有限的历史条件制约,海洋的作用长期局限于“通舟楫之便,兴渔盐之利”,是陆地活动的附属成分和补充延伸。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亦极大地受到以农为本思想的束缚,主要表现为一种“以海为田”的农业海洋观。 伴随着“地理大发现”问世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类海洋观实现了第一次质的飞跃,海洋由人们望而生畏的天堑一变而为连接世界的“伟大通道”。海洋成为资本主义向外殖民扩张,积累原始资本的主要途径,控制海上运输线就意味着在一定意义上控制了世界财富的流向。海洋对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决定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近代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欧洲海洋国家先后崛起,通过建立海上霸权并疯证掠夺殖民地而成为强盛一时的世界强国。其中,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取得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比自身国土大100多倍的殖民帝国,以至“米”字旗遍及全球,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相反,虽然1830年前的中国,生产规模总量还为世界第一位,但由于封建统治以及在海洋观念上保守落后,错失了迈向工业文明的机遇。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间,中国遭世界列强海上入侵达479次之多,入侵舰船1860多艘。在此期间,中国与外国所签各种不平等的条约和协定多达700多个,付出了巨额战争赔款,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尝了长达百年的屈辱。600年前航海家郑和就说过,财富来自于海上,威胁亦来自于海上。“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孙中山先生也针对海洋留下了警世之言:“太平洋问题,实则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列强争夺太平洋就是争夺中国的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我岂能置之不知不问乎”。 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海洋观实现了第二次飞跃。海洋在人们观念中主连接世界的伟大通道发展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资源宝库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工业文明在全球的传播进程宣告完成后,世界各国不断加速现代化建设。人类社会普遍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尤其感觉到资源短缺的压力。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海洋调查技术的进步,人类发现海洋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据统计,海洋中生物资源总量高达400~600亿吨,生物物种达18万种之多,是陆地物种的3倍,能够为人类提供1000倍于现有耕地所能提供的食物,是未来人类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海洋中矿产资源总量估计达6000亿亿吨,金,银、铜、铀、钴、镍、锰和稀有元素的储量分别为陆地探明储量的数十倍至7000倍不等。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可燃冰”等矿物能源,海洋中的潮汐、温差、波波等可再生能源达1500亿千瓦。而一旦受控核聚变技术开发成功,一升海水中提取出来的氖就能提供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届时人类将一劳永逸地摆脱能源匮乏的困扰。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定前后,世界濒海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蓝色圈地运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将管辖海域与经济发展直接联系,以海洋产业作为国家经济腾飞的翅膀,海洋的战略地位空前提高。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人类海洋观发生了第三次飞跃。人们审视海洋的价值作用超越了传统的单一视角,认识到海洋既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又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广阔战略空间。海洋在21世纪担当着全球化纽带、可持续发展资源库和国际战略竞争舞台的复合角色,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战略优势的新领域和重要制高点。 从政治角度看,海洋是世界单极与多极斗争格局中增强大国的战略地位与政治、外交发言权的重要领域。从经济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国经济主要是外向型经济,对外经济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洋产值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海外市场、海外资本、海外资源对一国的经济意义日益增强。当前全球贸易有90%以上的运输量是通过海洋完成的,全球消费的石油25%直接来自海洋,海上运输的石油占全球消费量的50%以上。同时,海洋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发展科技的广阔舞台。海洋技术是当代公认的六大高技术群之一,而且是唯一能涵盖其余五大高技术群的综合性高技术群。海洋技术对于牵引、提升一国的总体科技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从军事角度看,世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有增无减,战争形态发生了剧烈变化,海洋是军事强国进行前沿部署,利用技术差打非对称、非接触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同时也是濒海国家实行防御的重要战略方向。 中国作为一个濒海大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必须树立将海洋作为综合性战略空间的现代海洋观念,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增强以海强国的意识,增强保卫国家海洋安全的意识。 1980年到2000年,我国海洋产业产值增长了45倍,由80亿元人民币猛憎至约4000亿元人民币。以海洋为主要通道的对外贸易总额,1980年仅为381亿美元,2003年则达到8400多亿美元。但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水平还相对较低,2000年我国海洋产业产值仅占国内GDP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世界经济强国的四分之一,对国家综合国力的贡献还很有限。根据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未来海洋经济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0年,海洋产业产值将达到国内GDP的5%,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有优势的海洋产业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预计2030年,海洋产业产值将占国内GDP的10%,接近或达到世界经济强国的水平。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提高,海上武装冲突和由海向陆发起的局部战争的次数也将不断增加。目前世界上拥有海军的国家和地区已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20多个猛增为120多个,海军装备不仅在数量上明显憎加,而且在打击威力上空前提高。随着高技术武器的不断更新,从海上发起的高技术战争能对世界上四分之三的陆地进行打击,海战场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加强以海军为主体的海上武装力量建设,不仅是濒海国家确保国家安全的必要途径,而且是各国提高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普遍做法。人民海军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兵种齐全,具备一定现代化作战能力的近海防御型力量。面对世界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国际形势,面对海军肩负的艰巨使命任务,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和战争形态的转型,人民海军必须大力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增强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捍卫国家主权,保卫领土完整,保障国家日益扩大的海洋利益的安全,大力推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进程,促进中国大国地位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于海洋强国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论文格式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可以从 环境 生态 经济 物种 外交还有文化建设方面写

《蓝色的国土,蓝色的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首歌,它叫《蓝色的梦想》,是一首向海洋倾诉柔情的歌曲。其中,有这么一句:“三百万蓝色国土的璀璨,我用青春描绘你黄金海岸。”每一次聆听,每一次哼唱,我的心里都是满满的自豪和感动。勿忘三百万蓝色国土的璀璨,让我们一起用蓝色的梦想、无限的希望,去维护海洋权益,共建强大国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蓝色的国土,蓝色的梦》。 在畅想蓝色的梦之前,我想说一下中国梦。中国梦,这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是连接着全体中国人的一种爱国情愫。在这份情愫里,有着各式各样缤纷的梦想。其中,有一种梦想,叫蓝色的梦——海洋强国梦。维护海洋权益,是中国梦的海洋篇。作为一个生于海边、长于海边、天天与海朝夕相处的公民来说,我对这种蓝色的梦,格外地感觉清晰、感触浓重、感受亲切。 是的,每个人都知道,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中国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这300万蓝色国土,一样是我们不可侵犯、不可割离的神圣主权。更何况,在这300万蓝色国土里,蕴藏着几十万倍于陆地的可用能源,是足以让我们骄傲和自豪的璀璨明珠。 历史上,特别是清朝奉行闭关锁国,对海洋权益不加重视,忽视海军队伍建设,最终遭遇外敌入侵的灾难。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日渐重视海洋国防,海军力量逐渐雄霸世界。但随之而来的,海洋利益之争也不断增多。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我们一定要警醒起来,要重视海洋国土、保卫海洋国土。 面对着邻国的虎视眈眈,我们要团结一心、反抗到底,要给那些妄想侵占我国蓝色国土的野心家以坚决的还击。态度固然要坚决,然更重要的是发展国家经济、壮大海军力量。只有以国家、军队的强大作坚强后盾,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强大作依托,我们的海洋强国梦才会得到实现。 纵观发达国家,很多都是因海而兴、因海而强、因海而昌盛。实现海洋强国梦,需要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进,需要我们不断维护和拓展海洋权益,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等方面,全面进军。 当然,在进军过程中,我们要理性、要科学,要致力发展科技主导的现代海洋经济。以科学发展观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以长远眼光来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努力让海洋强国梦走得更稳健。 实现海洋强国梦,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就当前而言,关键是要竭力维护南海主权。一方面,要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对南海渔业的支持和扶助,保护中国渔民,让他们免受他国的侵犯。另一方面,要壮大海防力量,加强海上民兵、海事督察、海上武装巡逻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海防铁军。

海洋(SEA),地理名词,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有关纪录片海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蓝色经济区海洋优势产业布局优化研究2、海洋产业立法问题研究3、三维GIS在数字海洋中的应用4、海洋石油污染与生物修复5、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6、北海区主要海洋产业现状比较分析7、海洋资源开发的绿色评价模型研究8、我国国家海洋公园建设的背景、目的及现状研究9、浅析丹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咯研究10、基于学案导学教学法的高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研究11、格老秀斯与《海洋自由论》12、海洋生态补偿立法研究13、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14、蓝色国土的呼唤——当前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15、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