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古诗词时中国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中华名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更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和传统有所理解,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此进行相关探讨。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古诗词饱含诗人的情绪,用诗词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古诗词的内容和字面意思的理解,对古诗词中隐含的美丽意境和浓厚情感通常要通过诵读来感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难以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丰富的美育资源。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很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采用灌输法,拆分每个字词的意思,只注重引导诗词大意,停留在简单的情感层面,很多学生甚至连正确的断字断句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欣赏古诗,品悟古诗词里的深层含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2.重视知识点学习,忽略情景体会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文不同,不是单纯讲解诗人的历史背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词句,理解主要知识点和诗词大意。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现代文教学方法,将古诗词诗情画意的感觉忽略,生搬硬套解析诗词,讲评内容,没有创设教学情境。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字词的解释与理解,忽略了意会过程,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但这一环节却是诗词的内涵与魅力所在。3.过度剖析而影响整体感悟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多会将诗词分割为几个部分,逐句的进行理解,逐句的引导想象,这类方式表面上使得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更快,能获得较好的情境体验,但是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象层面,整首古诗词学习完后的其理解仅限于诗词所描述的事情和景物,意境还有所欠缺,体验感悟有所不足。古诗词融合了灵性和内涵,协调了情感之美,单个句子绝不能完整体现,这类拒绝喂食的方式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应多让学生放手读,鼓励其发展创造性思维,构建起自身的诗意课堂。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教师的古诗词基本功不足对教师队伍的古诗词素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多数教师的水平不高,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多停留在教学范围内或是学生时代接触到的古诗词,甚至有的教师掌握的古诗词篇目仅略多于学生。2.学校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对于古诗词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多数教师的心态收其影响而变得轻浮,无法静心来写作和思考,古诗词的备课多为照本宣科,教学中也不能进行方式和思维的创新,缺乏另行和诗意,这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毫无促进作用。3.教师未能全面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来看,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人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语言教育几个方面。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无法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4.对古诗词评价缺少人文性,方式过于单一古诗词学习完后的检测以及相关考试中,侧重的多是诗人的情感、名词名句的背诵等几个方面,考察的重点多停留在记忆里和古诗词的知识层面,使得检验方式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只是在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涉及,在制定题目方面受到多方面限制。这就是因过于注重古诗词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背诵个别名句无法体会到整体意境的优美,诗人情感的理解无法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更不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学习素材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剥夺,学生从考试的重点出发,通过反复背诵来记住作者和古诗词内容,课堂上不去细细赏析和品位,只是划重点、做标记,确保考试不丢分,如此本末倒置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当前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把握不好古诗词朗读教学的比重;三是教学设计程式化;四是教学重点不突出。【期刊名称】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29)004【总页数】3【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问题;重视程度;朗读比重;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有人说,诗歌像一杯醇香的老酒,要耐心的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醇香。古诗词简短的文字浓缩着我们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意境美、凝练美以及形式上的整齐美深深地迷醉着我们的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中所展现出来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难以忘怀。“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代表了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凄苦难言之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安慰了多少相爱却不得相见的亲人们惆怅凄楚的相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挚爱着的情人间誓死方休的爱情宣言,这至死不渝的海誓山盟,成为人们心目中一曲悲壮凄美的千古绝唱。中华经典中的古诗词浩如烟海,不胜枚举,它们如同璀璨的珍珠,在人类文学的宝库中熠熠生辉,也如同精神的甘泉和食粮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读诗词能够丰富词汇储备,培养文言语感,读诗词能够陶冶情操,纯化性情,读诗词能够开阔视野,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愫。但是,有不少教师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在古诗词教学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材编写者安排诗词教学内容的初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学好它,内化它,让它来丰富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当前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应试意识作祟,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特别是新任教师感觉古诗词内容简短,学生很容易能背诵下来,不必花太大的气力。2014年之前(2014年有了课外的古诗词赏析题)的中考试卷中,古诗词的部分都是只出默写性的题,如果学生背得熟练,再把字形写对,课文注释里有一些词的解释,看看就懂整个诗文的大致意思,所以理解性默写倒也丢不了多少分。由于课时紧,中考还要保证分数,所以有的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就草草应付,只以背、写为要点,没有重视其它。继续阅读
1. 对诵读吟咏重视不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对于古诗诵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随之而来的便是小学生对诵读的理解如云里雾里, 不知所措。不能理解教师口中经常强调的带情感朗读是什么意思, 有些小学生认为情感朗读就是哪里轻读, 哪里重读, 哪里快读, 哪里慢读而已。2. 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古诗词教学, 一些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只要能流利的背下来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如果为了背诵而背诵, 那么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便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 背诵只是纯粹的字与字之间的硬性组合, 因此, 语文教师就需要对小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引导, 让小学生明白诵读古诗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只注重背诵, 那么很难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真正目的。3. 教学方法的偏差不少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偏重对知识点和诗词表面意思的理解, 而忽略了古诗词的深层次内涵与文化意境。古诗词作为特殊的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比较突兀, 很难进入学习状态, 无法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导致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古诗词, 应付考试而已。
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戴维 洛奇 小说的艺术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高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侯维瑞 现代英国小说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 文艺学美学法论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黄晋凯主编 荒诞派戏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霍夫曼 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 王宁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7
拉曼 塞尔顿编 文学批评理论 刘象愚,陈永国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霍纳 韦勒克 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李维屏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柳鸣九编选 新小说派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吕同六主编 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罗伯特 斯皮勒 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 王长荣译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罗德 霍顿 美国文学思想背景 房炜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佛里德曼 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米兰 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 孟湄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5
史志康主编 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徐葆耕 西方文学 心灵历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殷企平 小说艺术管窥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包惠南,包昂编.实用文化翻译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北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陈延佑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陈文伯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杜成南,文军主编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辜正坤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郭建中编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黄龙 翻译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姜治文,文军编著 翻译批评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孔惠怡,扬承淑 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孔惠怡 翻译 文学 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1.柯东霞(2005).交流与互动一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旋律.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
2.曹逸韵(2012).浅析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输入假说与互动假说.《琼州学院学报》(4).
3.付凤文(2000).分阶段听力教学.《国外外语教学》(2).
4.方子纯(2006).语篇宏观结构分析与听力教学.《外语电化教学》(8).
5.卢仁顺(2002).“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4).
6.陈丽清(2010).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民主与互动性教学.《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
7.梁岁林(2004).图式理论下的听力课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
8.董明(2004).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5).
9.金海玉(2012).浅析语言输入、互动、输出假说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海外英语》(18).
10.方申萍(2000).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的学习策略培训.《国外外语教学》(4).
11.沈昌洪.刘喜文.季忠民(2010).《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英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宫力(2010).《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3.顾伟勤(2010).论“互动假说”的发展与局限.《外语学刊》(5).
14.何培芬(2003).解码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12).
15.李慧敏(2006).从图式理论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8).
16.刘玉红(2010).英语课堂教学生生互动模式管窥.《教学与管理》(9).
17.李燕.贾放(2001).“互动假说”与语言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及效用研究.《语言文字应用》(S1).
18.吕玉明(2000).改进听力教学的三个环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2).
19.穆育凤(200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外语电化教学》⑵.
20.邱采真(2002).试论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5).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全体育
虎扑
现在最火的是《加油中国》体育杂志 www.加油.中国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加油中国体育杂志》 RefuelChina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体育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2、论体育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3、论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4、论体育教学艺术5、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6、论体育伤害侵权中的自甘冒险7、论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8、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9、论体育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11、论体育文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12、延边地区朝鲜族体育价值观的调査报告13、论体育营销与品牌国际化14、论体育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15、聚焦生命-论体育与青少年挫折教育16、论体育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7、论体育舞蹈的审美教育功能18、论体育课程环境19、论体育新闻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20、论体育舞蹈竞技与艺术双重取向的特征
(1)〈吉林和龙北大渤海墓葬〉,《文物》1994年第1期。(2)〈渤海贞孝公主墓出土一块文字砖订正〉,《北方文物》2000年第4期。(3)〈91年发掘的三陵屯渤海壁画墓与高句丽壁画墓的关系〉,93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报告书(3)。(4)〈高句丽,渤海, 靺鞨墓葬形制比较研究〉,《高丽亚学研究》1995年。(5)〈延边博物馆藏遗物和保存管理〉,《韩国保存科学研究》14集,1984年。(6)〈延边地区先史时代四种文化类型〉,《韩国上古史学报》15集,1994年。(7)〈东清渤海墓葬发掘报告>,《渤海史研究(3)》,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年。(8)〈集安高句丽壁画墓及其保护〉,《中国境内高句丽遗迹研究》,1985年。(9)〈渤海初期通往日本的陆路研讨〉,《渤海史研究(5)》,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稻作农耕的起源与传播〉,《北方文物》1992年第3期。(11)〈韩国考古学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延边大学朝鲜学学术讨论会文集1998年。(12)〈延边地区城郭研究〉,《渤海史研究(8)》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年。(13)〈渤海贞孝公主墓壁画与三陵屯2号墓壁画〉,韩国美术学会1999年度年会论文集1999年。(14)〈贞孝公主墓建筑年代及几个问题〉,《渤海史研究(8)》,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年。(15)〈渤海贞孝公主墓出土一块文字砖订正〉,《渤海史研究(8)》,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年。(16)〈延边地区城郭研究〉,《渤海文化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7)〈渤海的疆域和五京位置〉,《渤海史研究(9)》,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18)〈渤海遗民和韩民族〉,《古代东亚的民族与韩民族学术讨论会》2001年。(19)〈渤海的经济生活〉,《日本东亚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学术讨论会》,2000。(20)〈和龙北大渤海墓葬出土的三彩器〉,《韩国上古史学报(7)》1991年。(21)〈1991年发掘的三陵屯渤海壁画与高句丽壁画墓的关系〉,《韩国上古史学报(16)》1994年。(22)〈和龙县龙海古遗迹调查记〉,《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年第2期。(23)〈和龙龙海附近考古学调查〉,《延边文物资料汇编》1983年。(24)〈吉林汪清考古调查〉,《北方文物》1985年第1期(合作,第一著者)。(25)〈中国吉林省安图县永庆东清村渤海墓群发掘略报〉,《朴成洙教授花甲纪念论丛》1991年。(26)〈最近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渤海遗迹调查发掘与渤海史研究动向〉,《韩国上古史学报(9)》,1992年。(27)〈罕见的千年古墓—渤海贞孝公主墓〉,《吉林日报发》1982年1月3日。(28)〈和龙县龙海渤海墓葬〉,《博物馆研究》1983年第3期。(29)〈渤海墓葬研究〉,《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2期。(30)〈渤海墓葬研究〉,《韩国上古史学报(4)》1990年。(31)〈1988年发掘的北大渤海墓葬及三彩器〉,《渤海史研究(2)》,延边大学出版社1991年。(32)〈高句丽,渤海,靺鞨墓葬形制比较研究〉,《百济研究(22)》,韩国忠南大学百济研究所1991年。(33)〈延边地区高句丽遗迹研究〉,《韩国上古史学报(4)》1990年。(34)〈延边地区高句丽遗迹—论栅城位置〉,《延边大学第一次朝鲜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9年。(35)〈最近几年朝鲜史学界渤海史观变化〉,《高句丽、渤海学术讨论会文集》,2003年。(36)〈近代朝鲜史学界的渤海史观的变化与问题点研究〉,《白山学报》2004年67号。(37)〈高句丽,渤海,靺鞨埋葬习俗比较研究〉,《白山学报》2005年72辑。(38)《对渤海史的中国视角》,《东北亚历史财团》 2007年12月。(39)《渤海文化考古学新探---以陶器为中心》,《东疆学刊》2008年4期。
浅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长跑对减肥的作用研究浅谈陈氏太极推手的战术运用对中国武术套路发展的思考对中学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研究武术套路规则变化对武术训练及比赛的影响研究残疾人排球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排球运动的无氧功能能力训练及营养补充间歇性训练在排球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论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排球比赛中后排球防守位置的选择对策研究提高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及营养补充现代信息技术对排球运动的影响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主动脉NOS与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海马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运动疲劳的现代生物学若干问题的分析研究西安地区软式排球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排球运动大众化的症结与对策研究上海少年儿童足球兴趣的调查研究运动对血管内皮的影响如何尽快提高运动员的110米跨栏跑成绩篮球后卫的核心作用和能力的分析浅谈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措施游泳活动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影响体育运动对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研究分析论足球比赛中的传球技巧《体育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初探》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研究浅析高校体育与专业高水平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足球比赛中的越位战术的研究论足球裁判员的跑位足球运动员身体训练论身体柔韧性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对我省篮球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的建议提高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的几条建议关于篮球训练中常用练习手段合理安排的初讨中国男篮发展身材高大的三分远投手的必要性上海市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罚球的心理训练篮球运动员的篮板球意识及其培养试论篮球运动中的团队凝聚力的培养试论健美操在农村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少儿跳水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方法的研究少儿业余足球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方法的研究从规则的变化看竞技体操运动的方展趋势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责任探析体育教学中的示范法问题研究网球多球训练探讨体育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学法的研究教学过程中语言类方法的分类论民间足球联赛中本科生裁判能力的培养对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有机结合问题的研究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观察与模仿的问题研究增强身体素质的模式与方法减肥与健康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初探田径运动中发展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探索浅谈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建设的作用普通高校学生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篮球跳投技术的分析及基础训练方法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管理方法研究体育院系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培养浅析篮球运动中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体育院系学生篮球战术意识的研究2005CUBA八强技战术分析陕南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影响陕西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发展的因素分析陕西省中学足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方法研究陕西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决策过程的理论研究业余三级跳运动员起跳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中学生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探析街头文化对体育时尚化的催化作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太极拳再认识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探讨及对策研究篮球运动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机理研究跳远踏板的准确性研究羽毛球运动训练中的多球训练研究我国女子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动作研究跳远运动员准确踏板因素研究体育游戏中在中学(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中学业余运动员400米技术的训练方法比赛心理准备对三级跳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教学方法研究运动对红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篮球运动中产生疲劳原因探析影响中学生篮球队员弹跳力的因素及对策探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急停跳投初探快走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高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方法初探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影响有氧运动与骨骼肌胰岛素的敏感性篮球战术训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肥胖诱发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一氧化碳在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中的作用
截至2015年3月,学校设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联合共建机构4个,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吉林省创新研究平台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创新研究平台3个,吉林省特色文化建设基地2个,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1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朝鲜-韩国研究中心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朝鲜语言文字信息化基地、双语人才培训基地 联合共建机构:东北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基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共建)、中国朝鲜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共建)、吉林省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与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亚洲研究中心(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共建) 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转基因动物与胚胎工程重点实验室、免疫生物学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创新研究平台:吉林省延边黄牛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朝药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吉林省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图们江区域开发研究中心 吉林省特色文化建设基地:渤海文化研究中心、朝鲜族文化研究中心 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朝鲜半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期刊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0年、2002年、2006年本刊连续三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2001年荣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称号和首届《CAJ-CD规则》执行优秀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吉林省一级期刊” 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称号,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延边大学医学学报》: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全文收录期刊,在“万方数据—数据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各个分册及《中国药学文摘》等收录期刊。《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加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光盘出版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网络版,并在2000年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执行优秀奖。《延边大学农学学报》: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期刊化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首届《CAJ-CD规则》执行优秀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据2011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该刊复合影响因子为,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基金论文比为,总被引频次为715次,即年指标为,期刊影响因子学科排序为24位(24/91)位,明显超过了其他同类刊物。《东疆学刊》:是执行CAJ-CD规范化的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吉林省一级期刊;2004-2005年又荣获吉林省十佳期刊;学刊于2004年教育部名刊工程中,被评为“东北亚文化研究”名栏期刊;2007年4月又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地区高校文科学报6家名刊之一,同时还是全国高校学报百强期刊,2007年底又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 馆藏资源 2014年,延边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2157282册,生均册,电子图书2686054种,生均种,中外期刊12737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主办,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刊载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有新意的学术论文。
1.省级刊物有《黑龙江教育》,可以发表文史类、理工类、教育类论文。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黑龙江教育杂志社 编辑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编辑部 主 编: 倪军仓 主 任: 王丽华 地 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邮政编码: 150080 电 话: 传 真: 2.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本刊根据业务分工范围,坚持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办刊宗旨。创刊近二十年来多以刊发这类稿件为主。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编辑单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发学报找他!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新财经》级别高了!《新财经》最低是国家级刊物(它有国际刊号)而《延边党校学报》最多也就是省级刊物(应该是地方刊物)
中共延边州委党校位于长白山腹地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西北角。成立于1948年4月2日,如今已走过60多载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曾几易其名。学校占地面积51000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绿草青青,果树成荫,空气清新,静谧幽雅,堪称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主要设施有:1个多功能报告厅,6个多媒体教室,5个讨论室,电子阅览室,报刊资料室,图书阅览室。学校以信息应用为重点,全面推进信息化引领战略,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网络和远程教学及电视传播体系;开通了清华同方知网;校园网、门户网站都已连接到延边信息港,实现了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现有学员公寓共84个标准间,套房4个;可供163人住宿,装饰高雅,舒适宜人,空调、程控电话、闭路电视、Internet接口等一应俱全。大餐厅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还有两个小餐厅,有健身房和停车场,基本形成了住宿、餐饮、教学、会议、旅行、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服务保障体系。良好的办学条件为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是设施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理想的办学场所,可以承接国内外各类高层次的专业会议。中共延边州委党校在职员工104人,校领导4人。内设机构有:党史党建教研部、经济管理教研部、基础理论教研部、公共管理教研部、法学教研部、科技文化教研部、统战民族理论教研部、科研部、培训部、信息管理部及党务行政管理部门共15个。专兼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4人。中共延边州委党校是轮训培训全州党员领导干部的主要阵地,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中共延边州委党校认真贯彻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从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向提升领导干部理论、能力和党性锻炼为重点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质性转变,不断推进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了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等现代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设有教学专题题库,增强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健全和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学分析和总结制度、教学激励与表彰制度,从制度层面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坚持“严格、有序、规范、有情”的原则,加强学员管理,严肃学员纪律,完善学籍管理、学习管理、学员党支部管理、生活管理以及考试考核等项制度。学校2008年共办10个主体班次,培训人数790人;公务员培训班5期,培训人数1800人;接受外省市及单位委托办班10期,培训学员1600多人次。中共延边州委党校科研教学同步发展,鼓励教师著书立说,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为教学服务,为延边州委、州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创新服务,坚持项目带动、内涵发展、形成特色、多出精品的指导方针不动摇,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良性互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办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延边党校学报》。近几年来,出版专著 2部 、公开出版发行使用的教材69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34篇;完成省、州级科研项目93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共延边州委党校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求更大发展的时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期待和新契机,中共延边州委党校将以开放创新的理念、奋发向上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谐包容的环境,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努力在新的发展上开创党校工作的新局面。
分析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分析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前我们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 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其中,教育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是人才的主要培养和输送的环节,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 并且在实践中推行, 其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将我们的巨大人口变成资源和财富,是我们当前发展的趋势。然而,实践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并非向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顺利,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素质教育在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从提出到实践中, 存在着执行不力、政策扭曲等问题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传统思想束缚、现实政策等各方面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力的问题
1.长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在教育观念上,应试教育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影响都较为深, 教师认为开展素质教育会影响对文化课程的时间、 精力的投入。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学生,在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来说, 只有努力提高文化课程的水平,才会有良好的竞争力,所以,学生也会抵触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发展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 家长对素质教育也存在疑虑,从而对素质教育产生片面的想法。
2.教育者自身能力的问题。 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不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都不是专业出身,有很多人没有接受所教科目系统的理论训练,这些都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政策的错误导向
1. 考核机制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相匹配。当前, 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体制, 这种考核机制的导向会使学校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去进行文化教学,也就是应试教育的导向。
2. 政策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不同步。虽然提倡进行素质教育,但是升学政策、招生政策、教师的考核政策并没有得到改变,依然是以文化课程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命运,因此,虽然有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倡导,但是在现实中执行不到位。
(三)物质条件配备不足
1.师资队伍的配备不足。 由于历年来重视文化课的教育, 因此学校多注意文化课教师的引进与培养,而不重视音、体、美等教师的培养,多出现由非专业的教师兼职的情况,或者是素质课程所占比例偏小, 对素质教育的教师考核力度小等情况。
2.教学设备的配备不足。 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 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 文体器材不足,学生不能科学地进行体育训练,而是以传统的形式,如跑步,跳远等进行体育训练,不能及时发现、培训体育方面的优秀学生;教学手段现代化推进速度较慢,影响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难以完成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二、素质教育问题如何去解决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理念是考试论英雄, 进行精英教育, 从而误导教师和资源倾向于少数优秀的学生身上, 忽视多数学生的培养以及忽略学生的个性培养,使教师、学生、家长都片面地追求文化的考试,而不是关注自身长远、全面的发展。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最重要的就是有正确的教育目的, 即把教育的重点和着力点转移到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的素质教育上来。
(二)逐步转变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最有力的一个杠杆就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而要想顺利地推行素质教育, 评价指标体系要与素质教育的思想相一致, 即评价体系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成绩,因此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 以及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就应该转变。
(三)重视沟通,实施全方位一体化教育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业, 更是全社会的事业,学校必须注意全方位沟通,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 因为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个性发展光靠学校单方面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开放课堂,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 不仅能沟通学校与社会的信息渠道,让全社会都来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推动社会教育观的转变,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氛围,为其全面、深入实施培育肥沃的土壤。
(四)增加教育的投入素质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文化知识,而是要求德、智、体、美的全方位发展,这势必需要学校教学设备的支撑, 包括多媒体的教学环境,良好的艺术训练环境,设施健全的操场等,这都需要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长期以来我们教育的投入占 GDP 比重较低,最近几年终于提到 4%左右, 相比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投入还是远远落后的。 同时,在素质教育中转变一个理念, 要将全社会动员起来,使社会参与学校的教学投入和办学,例如现在一些较大的企业会定时地资助中小学的教育设施的建设,教师的培养等工作。
(五)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 ,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要想使素质教育思想顺利落地实施,基层工作的教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 我们看到教师队伍发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他们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同时也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依然延续十几年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强师资培训刻不容缓, 建设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素质教育是社会整体系统的共同努力,需求政策、实施等同步的发展,尽管目前素质教育在推行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产生,但是我们不应该就此推翻素质教育,而是积极地探索其成功实施的模式,不断地发展素质教育的可行措施,从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学生
摘 要 中学体育教学一直随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引达到热爱对某项运动的目的。中学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引入素质教育观念,中学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开展所遇到哪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提议,本文将对此做以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中学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观念的引入,逐步改善中学体育的传统教学。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元素,让教学更人性化,更能培养学生热爱运动,进而到达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那么,在中学体育教学该如何引如素质教育观念呢?
一、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观念
(一)针对学生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自己做主。
有的学生喜欢田径,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足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成一组,对某一组的某一特长进行单独的讲解,这样教学既轻松,又有效率。针对学生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自己做主选择,有针对的学习更有利于兴趣的培养。相比,每节课大家都学的是一样的内容,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算是一种煎熬。
(二)人性化教育。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叛逆”是中学生最突出的表现。
由于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等多方面的困惑得不到答案,在心里就产生了“叛逆”心理。对于这种“叛逆”心理,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引导,多鼓励,少批评。例如,在教某个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总有些学生掌握不了技术要领,对技术动作做错或做的不规范,这时,就得要求老师人性化的教学,多多鼓励引导,如果用些简单粗暴的办法来惩罚学生,结果只会让学生产生心理恐惧,久而久之,便放弃了体育兴趣爱好。素质教育不仅在于学生自我做主,而且也在于老师的鼓励很引导。
(三)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
身体的健康除了外在体魄的强壮,还应包括内在心理的健康。青春期最最痛苦的莫过于性心理的变化。老师可以安排相应的课程讲述青春期的性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中学生安全健康的渡过青春期的困惑。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知道,一份汗水才有一分收获,只有拼搏进取才会有赢的希望。让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影响着素质教育教学的不彻底。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来了很多年,但实施起来仍然有很大的困难,尤其在农村中学,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严重制约了中学体育的素质教育教学。很多中学教育工作者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们跑跑步,打打球,随意玩玩就可以的。这样的传统教学态度,对体育教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老师不愿改变教学方法,是某些老师脑子没有素质教育教学的概念。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体育课程安排过少。
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为了教学任务,安排的体育课程过少,一周保证不了了一课时,有的甚至直接取消体育课程。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学生很难在体育课上得到应有的体育教学,时间久了,只会让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散步,就是到处跑着玩,完全无纪律无组织。过少的体育课程安排,正常的体育教学都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更别提对学生们的心理方面的教育。
三、对在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提议
(一)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要想素质教育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引进有较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是首要的。受过大学教育的体育教师,更能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知道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引进有大学学历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不仅让整个教师队伍得到提升,而且对待教育工作更有激情、更有效率。素质教育不仅在学生身上体现,更在老师的身上体现,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
(二)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重视中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是体育素质教育教学的体现。素质教育本就“以学生为本”,体育不仅让学生如何喜欢上运动,更重要的是在运动项目中培养学生坚韧、敢吃苦、敢拼搏的精神。
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性心理的心理教育,帮助中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另一方面就是挫折心理教育,由于心智发育的不成熟,很多学生还是不敢面对挫折失败,在失败的阴影中形成自卑极端的性格,这些都是不利于中学生健康发展的。
重视对中学生的性心理教育和挫折心理教育,让学生健康的走过中学时代。
(三)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
很多学校没有采取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取素质教育教学,是因为对素质教育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加强中学校园素质教育的宣传,让更多的老师了解知道素质教育,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体育的素质教育教学。
总之,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通过让学生自我选特长、人性化教学、心理方面的教育等措施让素质教育教学融入中学体育教学,虽然在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存在素质教育教学的不彻底、体育课程安排过少的问题,但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来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海兰.西部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7.
[2]王家宏,王维群,陆阿明.江苏省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06.
摘要 :近年来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目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现状出发,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建议
教育一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国家全力支持教育事业以教育培养出一代代为祖国发展前仆后继做贡献的新兴力量。随着国力的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欣欣向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了社会,然而学生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关于大学生问题的报道屡见不鲜,不仅是专业能力问题,更多的是素质方面出现了纰漏。本文对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
1素质教育的提出
教育是对知识的传承,教育是通过教授的方式来育人。它是以丰富被教育者的内涵,充实被教育者的人生和见识为主任的。而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未从传统教育方式走向社会要求的教育方式,教学偏向功利化,学生接受应试教育只关注成绩,等来到社会中发现自己对社会的适应性差。而随着这种现象的加重,素质教育理念应运而生。素质教育是指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协调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及丰富多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基本素质为目的,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教育者的健全个性为本质特征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一词最开始运用于反对中小学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受教育者创造性的发展、主动的发展、全面协调的发展,强调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而应试教育可以归纳为适应性的发展、被动的发展、片面化的发展。应试教育更多地注重受教育者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而素质教育则更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突破性思维意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素质教育所坚持的基本理念。而目前的素质教育却和理想状态相去甚远。
2当代大学生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得中国教育向另一个方向转变,而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却存在一些转变上的问题。一是氛围环境问题。中国教育大环境中目前起主导的还是应试教育方式,而在这种教育方式中许多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没有什么创新能力可言。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可能在身体素质方面已趋于成熟,但心理方面还是一个被应试教育保护得很好的花骨朵,而这样的大学生在离开了紧密的学习考试压力和父母的唠叨限制后,十分容易被外界影响带动。对他们有直接影响的一个是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态度。学校里的素质教育课程多是一些选修课程,从课程性质上就比专业课程差了一截。而每个学期学生都会有几门比较难的课程,或是高数英语或是专业技术强的'课程,这个时候学生对于素质教育课程也就变成了选择性听教。虽然大学主张进行素质教育,但并没有放弃应试教育,而是降低一点应试教育在教育中的比重,毕竟中国目前的学生都是被应试教育的方法教育出来的,突然进行大转变学生也会难以适应,所以大学里的课程还都是用以考试为主、以出勤和平时作业为辅的方式来审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些课程可能没有平时作业的就只看出勤和期末考,而这些课程绝大多数都是素质教育类的课程。素质教育毕竟有别于应试教育,如果还是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去考核素质教育,也就回到了原点,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种形式。并且对于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来言,期末考核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也就出现了大学生“一天一门课,一周一学期”的备考现象。当前大学生都会接触到的素质教育方式基本就是一些人文学科的课程,其他方面多是由学生自主参加的,对素质教育实行放养,虽然人文知识的掌握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但是其他方面也必不可缺。大学生是成年人有自我独断能力,但是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这一方面较为欠缺,可能就会因为不想在人前展示而避开这些使自己成长的方法,最后反而会越来越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目前这种既不放应试教育又要把握素质教育的方式出现了一种两边都抓不住、捉襟见肘的窘迫和无力局面。不仅学生对于素质教育课程敷衍了事,甚至这种态度成了一种习惯,导致学生对于专业课程也随意应付,到了最后学生反而东不成西不就。而另一方面就是学校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在上大学前都是勤勤恳恳地埋头苦读,为什么到了大学一个个都变成了低头族?诚然学生被压抑了那么久之后会放肆地玩,并且不具有足够的定力去约束自己,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也会让学生对于老师的敬畏根深蒂固,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出现大部分学生明目张胆地玩手机的现象?笔者以为还是周围环境的影响起了引导。
人在环境中往往会适应环境而改变。大学生的手机几乎不离身,上课也必然是带着的,而从一开始的偶尔打开手机看看消息到后来的上课只是换个地方玩手机,这其中不仅有学生的自制力问题还有老师的纵容和周围同学、学长学姐的影响,渐渐地反而会觉得上课不玩手机才是不正常的。二是教学过程不尽如人意。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素质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学生接触到的多是一些文学心理课程,而这些课程的教授内容都是止于课堂、书本、教材、老师的阅历,缺乏实践认知,对于学生而言太过于纸上谈兵,无法真正深刻理解其内在意义,也就导致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片面化。而乏味的课程内容也就使得学生对于课程丧失兴趣,甚至于对此类课程都报以一种敷衍的态度。而且教学方式十分单调,如今的教学方式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主导,以一种灌输训练式教育来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但是这种方式只能浮于表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并参与进来。而且素质教育的内容比较空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没能起到什么作用,反而让学生对素质教育课程失去求知欲,虽然课堂都要求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想尽方法和同学进行互动,但对这类课程丧失兴趣的学生都会尽量避免和老师的互动,而且老师一个人并不能顾及到全班的学生,以至于本来是针对全班采取的互动最终变成了针对课堂中活跃的某几个学生的讲课,而不大活跃的学生也就越发自顾自。但偏偏思想素质教育的课程很多都是一百多人的大课堂,即使老师整堂课时间都在教室中走动也顾及不到一些边缘的同学。经常是一堂课老师在四处走动和学生互动,学生在关注老师是不是走到身边然后收起手机低头避免眼神交流,原本应该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了一场猫捉老鼠游戏。其实学校都有一些实践课程,而且是必修的课程,不过这类实践课程一般是给学生一段时间去自己完成一项任务,而对于实践的验收方式就是一份报告,这样的实践方式学生是否真的进行了,是否从中学习到什么又有谁能保证呢?而且我们国家对于素质教育是实行主辅修制,主修的是专业课程,这类课程量较大而且难度较高,学生在这类课程上需要花费很大精力,而对于辅修的素质教育学生也就没有太多精力能够投入,而且这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基本都是一张试卷,学生只需要将书上内容背下来应考,对于这类课程也就更无所谓了。
3改善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建议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在中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缺席,寄望于在大学期间恶补回来的方式并不能长久发展下去,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如果之后的教育无法在中小学就加强素质教育,等到了大学,素质教育也只能是一个空壳。对于目前这种状况的改进建议有以下几点。第一是改变教育理念。这不仅仅是学校应该改变的,更是老师、家长、学生应该改变的。思想是从小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新的一代人在老一代人的带领下成长,如果老一代人没能让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那么新一代很容易按照之前有弊端的老思想成长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能只满足于过去,只要求掌握专业技能,忽视其素质教育。只有有创造力,技术能力、求知求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能走得更高更远。学校在素质教育之前应该让学生明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相互包容、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有为青年,而不是让素质教育成为辅助教育。第二是改变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氛围。课程是教育的基本途径,素质教育还是要从课程入手。目前的教学内容枯燥,学生急需老师引导才能融入课堂,这就需要老师对上课方式进行改变,而不是照本宣科,将书上的文字传授给学生。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老师可以更多地从身边出发或者从一些视频趣闻入手,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并且目前的学生对于应试是擅长的,但是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知方式和转化能力掌握较少,需要老师对这些方面进行引导,而不是靠学生摸索,很可能学生在尝试摸索这类知识的时候不得其门也就放弃了。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带领的方式使得课程活跃起来,参与课程的人多了,慢慢地就会带动全班的氛围。笔者有所感触的是小班化的教学,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老师几乎站在任意位置都能很方便地和班级里的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和自己交流,从而去听并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上不仅学生要尊重老师,学生也想要体会到被重视,而不是学生低头,老师觉得他不尊重自己就放任他。除了课程还有实践,只有被应用起来的知识才能被牢记。原本也是有实践,但是实践的水分有多少,学生和老师都大致清楚,但还是这么过去了。老师对这类课程的不重视,学生对这些课程的不上心,最后只会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难。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为人方面得到提升,课程只是手段,不能将手段当做目的,甚至用考试作为审核标准,这类课程的考试只能审核学生的背书能力,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帮助。与其这样徒留形式,不如让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践,当堂就能得到结果,也能保证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这类方式慢慢改变学生对素质教育课程的看法,让学生接纳并认同这类课程,最后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4结语
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不是印制文凭的工厂,教育不是流水线生产,这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应该明白并且改变的。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对自己的负责,如果自己都不对自己负责,谁又会对你负责。对于学校和老师,教书育人是第一要务,虽然阻隔住你们的障碍很多,如今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学生的思想灌输方式、学生固有的思想等,但也是会在各方努力下而改变的。学校应当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认识,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科学设置课堂,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周新亭.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12(2):104-105.
[2]廖晓文,毛盼娣.教育者视野下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调查研究——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J].延边党校学报,2014(6):123-125.
[3]任立华.中美大学生素质教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