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网址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写 作 指 南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投稿声明》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学报出版后,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3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结构、首页注释、层次标题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以出版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英文文稿,长度不限)。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英文稿不需要)、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 文稿首页地脚注释(以下格式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收稿日期: yyyy-mm-dd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研究方向。E-mail:…. 通讯联系人:姓名,职称,研究方向,E-mail:……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博士后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联系人; 其他情况时,在作者简介后直接加E-mail,不写通讯联系人。 层次标题序号 层次标题左顶格。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一级标题使用1, 2, 3 …;二级标题使用, , , …; 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 1), 2), 3), …。这时,退2字起排。再以下,使用 a), b), c), …。这时,退2字起排。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其他序号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 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作者之间以“,”分隔。 作者机构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机构之间以“;”分隔。 摘要中文摘要的篇幅200~300字,信息具体。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关键词 应有3~8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 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附录)。3 英文摘要 文题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 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母。 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例如:WANG Da-zhong。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 摘要正文 字数为100~150实词。 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 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1) 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2) 尽量使用简单句;3) 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4) 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5) 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6) 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 关键词 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 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量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 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 留一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斜体1) 量的符号、2) 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3) 一般函数符号、4) 生物学属及以下学名。 黑斜体1) 矢量(向量) 的符号、2) 矩阵的符号、3) 张量的符号。 正体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 i 或 j )、数学运算符(如: 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 “π = 592 6”。 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之间。7 插图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 插图的幅面: h×w = 50 mm×75 mm。 插图的精度:约600 dpi。 图注的字体、字号字体:汉字用黑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号:统一用小5号。 图线要求:主、辅线分明。轮廓线、框线、曲线用粗线( p,或 mm); 尺寸线、指引线、坐标轴用细线( p,或 mm)。 函数图要求标目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标线数目:3~7个;标线方向:刻度朝向图内;标值圆整:宜为2、5的整倍数。 照片、灰度图:清晰。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8 表格 表格的宽度:一般限30汉字(或48字符)。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 表题小5号黑体(中英文),要求与图题相同。 三线表的表头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9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要求 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5条。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对其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 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姓名都写,超过 3 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 中文的参考文献附加英文译文,并加注“(in Chinese)”。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标点照写) 文献类别 著 录 格 式 专著M、 译著M、 文集C、 责任者. 专著 [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原作者. 译著名 [M]. 译者,译.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责任者. 文集名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期刊析出 作者. 文题 [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文集析出 作者. 文题 [C]// 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 文题 [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专利文献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号 [P]. 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S].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科技报告 作者. 文题, 报告代码及编号 [R].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报纸析出 作者. 文题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附录: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 �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林业基础科学 S71 森林动物学 森林昆虫学 森林数学(统计、数模、林价算法) S711 森林微生物学 造林计划 S721森林土壤学 S714 林木育种 S722 苗圃学 S723森林水文学 S715 造林技术 S725 森林经理学 S757森林生物学 S718 森林经营学 S750 测树学 S758树木学 森林保护学 S76 病虫害及防治 S763森林生态学 木材学 S781 木材加工 S784 ,推荐TS6建筑科学与技术 TU 1 木材化学加工 TQ351 林副产品 S789 土木工程 TU 2 观赏园艺 S68 植物遗传学 Q943机械工程 TH 1 分子遗传学 Q75 基因工程 Q78汽车工程 U 27 植物生理学 Q945 植物病理学 电子工程 TN 造纸工业 TS7 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 TS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TP 3 自动化 TP 1 电机工程 TM环境科学与工程 X 化学工程 TQ 经济管理 F 2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每两年进行评选一次。 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 扩展库的来源期刊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优秀的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9 共遴选了 1123 种期刊, 其中英文刊 67 种, 中文刊 1056 种; 核心库期刊 748 种(以C为标记) 扩展库期刊 375 种(以E为表记)福建医药杂志不是。
1. 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布的期刊,每4年更新公布一次。2.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科技部公布的, 就是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有时我们可以见到一本杂志同时标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中文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事实上前两条是没有区别的。3. CSCD核心期刊: 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CSCD在高校申请基金和审查评奖包括院士的评审都要检索CSCD;CSCD分为核心库(C)和扩展库(E),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CSCD遴选和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一种植物界广泛存在的天然物质,它不仅具有重要的药理效应,而且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植物抗病性方面有着广泛的调控作用 。SA处理可以延缓多种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通过测定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组织内源SA水平的变化,可以更好了解果实成熟衰老机理,为SA及其衍生物调控果实成熟衰老进程积累基础。但是植物组织中内源SA水平很低,一般在1.0~8.4p~g/g之间_4-一-,果实组织中含量则相对更低,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提取组织中的SA,并配以更灵敏的检测方法,是研究SA对果实成熟衰老调控的重要内容。 现有的植物组织内源SA提取方法比较复杂,要经过提取、液液分配、蒸干等多个步骤,回收率较低,一般在34.0%~80.7%之间,而血液中SA的提取是通过乙醚或乙醚与石油醚混合物一步萃取法,较现有的植物组织中SA提取法更为简便。 1,提取方法: 取l0.0g叶片充分研磨后,置于50mL的离心管中, 加4.0mL 5% 的三氯乙酸, 加水至20.0mL后再加入30.0mL乙醚,充分摇匀,浸提12h, 于l 000~g下离心,取出上部乙醚相,水相再经乙醚重复提取2次,合并乙醚相,真空旋转蒸干后,加入1.0mL 50%甲醇50%乙酸缓冲液(pH3.2)的混合液将其溶解,置于Ep— pendorf管中保存,即为游离态SA样品。水相加l8.5%的HCI至终浓度为3.2%,于80cI=水浴中加热1.0h,冷却后用乙醚提取3次,合并乙醚相,蒸干后加入1.0mL 50% 甲醇+50%乙酸缓冲液(pH3.2)的混合液溶解,置于Eppendorf管中保存,即为结合态SA样品。样品经0,3 Ixm 的微孑L过滤器过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 行检测。
植物激素对附子多糖含量的影响
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受到内源激素(或外源激素)的调节作用,因此在植物的栽培过程中激素对其生长发育、生理生化、产量、品质、次生代谢产物等都可能会产生作用。
【摘要】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附子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在附子的苗期和子根膨大期喷施不同的激素,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不同的激素间差异明显,赤霉素(GA)、α-萘乙酸(NAA)对多糖含量的增加也有作用;6-苄氨基嘌呤(6-BA)和6-糠氨基嘌呤(KT)对多糖含量的增加也有作用;吲哚乙酸(IAA)有抑制影响。结论植物激素对附子多糖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植物激素; 附子; 多糖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lant hormone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 of Aconitum plant hormones were sprayed on the Aconitum carmichaili at the seedling growing period and tubers expanding anthrone-sulfuric acid colori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 on the increment of the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 with the treatments of GA and NAA were and KT also improved the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but IAA had inhibitory effect on effects of plant hormone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 of Aconitum carmichaili are singificant.
Key words:Plant hormones; Aconitum carmichaili; Polysaccharide
附子是我国常用的中药,为毛茛科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的子根,附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 与次乌头碱(hypaconitine)等,具有抗炎、镇痛、强心、抗心律失常、降血糖等药理作用, 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的功效 [1,2]。中草药多糖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抗肝炎、抗溃疡、调血脂、降血糖、抗衰老方面都有作用[3]。附子多糖提取液还具有抗癌、抗衰老和增强免疫机能等作用[4]。附子多糖高效低毒的生物学特性,近年来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人们新药研发方向之一。植物激素作为化控技术在农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也有影响,但在附子上的研究尚未开展。因此,研究激素对多糖含量的影响,对附子的栽培管理、标准化生产和药用价值的利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仪器
材料试验材料来自四川江油附子GAP基地的主要栽培种,由侯大斌教授鉴定。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种植在西南科技大学校内实验田。试验田土壤特性:全氮含量为,速效氮含量为 mg/kg,速效磷含量为 mg/kg,速效钾含量为 mg/ kg,有机质 mg/kg。底肥:农家肥30 000 kg/ha,油枯3 000 kg/ha,高效磷肥750 kg/ha,按附子生产要求进行田间管理,每月除1次草。激素选用:GA(60 mg/L),6-BA(40 mg/L),NAA (30 mg/L),IAA(20 mg/L),KT (25 mg/L),对照(清水),分别在苗期和子根膨大期喷施,06-27收获。
收获附子先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在用蒸馏水漂洗两次,装入牛皮纸袋放入烘箱,在105℃下烘30 min,再在60~70℃下烘干至恒重,粉碎过60目筛,4℃冰箱保存,备用。
仪器设备、试剂旋转蒸发仪(Buchi公司),BP211D电子分析天平(Storis公司),T6普析通用新世纪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高速冷冻离心机(Backman公司),中药切片机(长沙中南制药机械厂)、中草药粉碎机(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氯仿,正丁醇,浓硫酸,蒽酮,葡萄糖等,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附子多糖的提取[5,6]称取干燥的附子粉200 g,加入适量80%乙醇,回流提取3 h,抽滤,药渣挥尽乙醇后,沸水提取2次,1 h/次,合并提取液,浓缩至200 ml,加95% 乙醇使醇含量达到80% ,于4℃冰箱中醇沉过夜,离心(5 000 r/min,10 min),沉淀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酮洗涤,得到粗多糖。用热水将粗多糖溶于水,用Sevage法(氯仿∶正丁醇=5∶1)除蛋白,重复3次(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得无蛋白为止)。流水透析后, 蒸发浓缩至200 ml, 加95%乙醇使醇含量达到80% ,于4℃冰箱中醇沉过夜。离心,沉淀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酮洗涤,真空干燥,称重计算得率。
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硫酸法[7]。以糖浓度(C,μg /L)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A= 7,r= 2,葡萄糖在20~100 μg/L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换算因子的测定精密称取附子多糖100 mg,溶于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1 ml于具塞试管中,按照蒽酮-硫酸法方法测定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多糖浓度中葡萄糖的浓度C,按下式计算出换算因子f。f= C·D/W。式中W为多糖质量(mg) , C为葡萄糖浓度(μg /ml) ,D为稀释倍数。测得换算因子f= ( n= 5,RSD=)。
样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不同处理的附子样品 g(n=3),加入150 ml 80 %乙醇回流提取3 h,抽滤,残渣挥尽乙醇后,用100 ml水提取1 h, 2次,离心,定容至250 ml的容量瓶中,为样品液。
精确度实验精密称取附子粉5份,每份1 g,按照“”项下的方法同时制取5份样品溶液。精密移取各样品溶液各1 ml分别置于具塞试管中,按照“”项下的方法测定吸光度,计算附子多糖含量。测得RSD=(n=5),说明该分析方法精密度良好。
稳定性实验按“”项下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吸取1 ml试液于具塞试管中,按照“”下的方法测定吸光度,每隔1 h测定1次,连续6 h,考察其稳定性。测得吸光度在6 h内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较好(RSD=)。
数据处理数据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数法(LSD)分析。
3 结果
精制多糖的得率干燥的附子粉200 g,得到精制多糖 g,得率为(n=3)。
回收率的测定精密称取5份附子样品液各 g,分别加入30 mg左右的附子多糖,按照“”项下样品溶液的制备和“”项下的测定方法操作,测得吸光度,计算回收率(R)。回收率R=,RSD=(n=5)表1 回收实验结果
植物激素对附子多糖含量的影响精密吸取“”项下样品液1 ml于具塞试管中,按照蒽酮-硫酸法测定吸光度,按回归方程计算样品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按照下面公式计算附子粉中多糖的含量。样品中含量(% ) = (CD /W Rf) ×100%。式中: C为样品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D为稀释倍数, f为换算因子, W为样品质量,R为回收率。各处理样品中多糖含量和方差分析表见表2。表2 方差分析表
激素对附子多糖的含量的影响见表3。区组间的方差分析可知,F=,说明不同的激素间差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多糖对不同激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GA,NAA对多糖含量的提高最为显著,平均含量分别是 , mg/g,比对照增加了,,与其它激素和对照的差异达到极显著;两种细胞分裂素对多糖含量的影响也有显著的增加,但作用低于GA,NAA,含量分别为 mg/g和 mg/g,增加量分别是,和对照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IAA对多糖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多糖含量仅为 mg/g。几种激素的作用效果GA,NAA>KT,6-BA>CK>IAA。表3 激素对附子多糖含量影响分析
字母表示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水平,相同的字母表示两处理间没有差异,不同的字母表示两处理间差异显著,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1%),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5%)
4 讨论
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受到内源激素(或外源激素)的调节作用,因此在植物的栽培过程中激素对其生长发育、生理生化、产量、品质、次生代谢产物等都可能会产生作用。多糖作为附子有效成分之一,是评价附子药用价值的主要标准之一。目前对多糖含量的测定使用的方法还主要是经典的紫外比色法,通过验证,该方法具有较好精密度和稳定性,回收率也较高,是检测多糖含量的优良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激素对多糖的含量有调节作用。除IAA外其它几种激素对多糖含量都有明显的增加作用,说明IAA的作用具有不稳定性,这与前人研究的激素IAA的调节作用具有不稳定性比较相似[8]。IAA在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易受到吲哚乙酸氧化酶的破坏而失去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有影响,可能是抑制多糖含量的原因之一。由于激素对植物生长调节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激素对多糖含量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 [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8.
[2]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82.
[3] 黄瑞松. 中草药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概述[J].中国药师,2005,8(1):68.
[4] 董兰凤,张英俊,刘京生,等.附子多糖与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6, 22 (4) : 458.
[5] 舒晓燕,刘 慧,梁 静,等.川附子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 中药材,2006, 29(12):1349.
[6] 杨 帆,郝授国,徐恒瑰,等.附子多糖的含量测定[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9 (5):453.
[7] 王秀奇,秦淑媛,高天慧.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3.
[8] 张石城,刘祖祺.植物化学调控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1.
答:一般采用柳树,杨树,冬青树皮或猕猴桃果实等来提,当然杨柳科的树叶中水杨酸含量也是很高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一种植物界广泛存在的天然物质,它不仅具有重要的药理效应,而且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植物抗病性方面有着广泛的调控作用 。SA处理可以延缓多种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通过测定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组织内源SA水平的变化,可以更好了解果实成熟衰老机理,为SA及其衍生物调控果实成熟衰老进程积累基础。但是植物组织中内源SA水平很低,一般在1.0~8.4p~g/g之间_4-一-,果实组织中含量则相对更低,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提取组织中的SA,并配以更灵敏的检测方法,是研究SA对果实成熟衰老调控的重要内容。现有的植物组织内源SA提取方法比较复杂,要经过提取、液液分配、蒸干等多个步骤,回收率较低,一般在34.0%~80.7%之间,而血液中SA的提取是通过乙醚或乙醚与石油醚混合物一步萃取法,较现有的植物组织中SA提取法更为简便。1,提取方法:取l0.0g叶片充分研磨后,置于50mL的离心管中, 加4.0mL 5% 的三氯乙酸, 加水至20.0mL后再加入30.0mL乙醚,充分摇匀,浸提12h, 于l 000~g下离心,取出上部乙醚相,水相再经乙醚重复提取2次,合并乙醚相,真空旋转蒸干后,加入1.0mL 50%甲醇50%乙酸缓冲液(pH3.2)的混合液将其溶解,置于Ep—pendorf管中保存,即为游离态SA样品。水相加l8.5%的HCI至终浓度为3.2%,于80cI=水浴中加热1.0h,冷却后用乙醚提取3次,合并乙醚相,蒸干后加入1.0mL 50% 甲醇+50%乙酸缓冲液(pH3.2)的混合液溶解,置于Eppendorf管中保存,即为结合态SA样品。样品经0,3 Ixm 的微孑L过滤器过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检测。2,测定含量1-2 主要仪器与试剂主要仪器:Beckman高效液相色谱仪(带化学工作站),岛津荧光检测器,Heidolp旋转蒸发仪(德国)。SA标准品,上海五联化工厂生产;甲醇为色谱纯,天津市四友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二次蒸馏水,自制)。HPLC检测条件Cl8柱,7.3mm~20cm;流动相: 甲醇:乙酸缓冲液(pH3.2)=50:50;岛津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310nm,发射波长为415nm);流速为1.0mIMmin;进样量为201xL。1.5 标准曲线的建立用50%甲醇+50%乙酸缓冲液(pH3.2)的混合液配制浓度为l,0m g/mL的SA溶液,再稀释成0、0.25、0.5、l,0、2,01xg/mL的标准溶液,将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用HPLC测定,得到标准曲线。具体参考文献:题目:《猕猴桃果实中内源水杨酸的提取、测定及其在采后研究中的应用》猕猴桃果实中内源水杨酸的提取、测定及其在采后研究中的应用=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Endogenous Salicylic Acid from Kiwifrui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ostharvest Research[刊,中]/张玉(浙江大学果实分子生理与生物技术实验室,杭州 310029),陈昆松,张上隆//中国食品学报.—2004,4(3).—6~9 摘要: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水杨酸(SA)提取、测定方法是了解SA对采后果实成熟衰老生理影响和调控机理的基础。本文采用乙醚一步萃取法提取猕猴桃果实组织中内源S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器)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本方法回收率为(±)%,显著高于其它已报道的方法,最低检测限为/g·FW。SA的荧光峰面积与浓度在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r=**),该方法简便易行,样品提取时间比以往报道的方法节省一半,因此可用于成熟果实组织中的内源SA萃取和测定。图4表1参12。可以到VIP网上详细查询
该期刊还没有被SCI收录,至今收录的中国期刊有如下,影响因子是最后那个数字,参考影响因子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影响因子 被引次数 1 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 2 中国物理C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3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中国光学学会 4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中国光学学会 5 金属学报 中国金属学会 6 无机材料学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7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中国物理学会 8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吉林大学 9 分析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0 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1 物理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12 催化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3 高分子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4 有机化学 中国化学会 15 无机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16 结构化学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7 化学进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18 地球物理学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9 岩石学报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0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21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22 植物分类学报 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23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24 新型炭材料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25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中华医学会 26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Physics,Mechanics & Astonomy 中国科学院 27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28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29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Mathematics 中国科学院 30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31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2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中国科学院 33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34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复旦大学 35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工程学会 36 Cell Research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37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上海大学 38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9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中国海洋学会 40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中国力学学会 41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中国地质学会 42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 中国科学院 43 Rare Metals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44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武汉理工大学 45 Journal of Rare Earths 中国稀土学会 46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科学院金属所 47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 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 48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49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50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51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中国化工学会 52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中国化学会 53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吉林大学 54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55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北京科技大学 56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南大学 57 Pedosphere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58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59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中国药理学会;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60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Information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61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这个太多了,有上百种!以下是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及“二八律”选出的18种核心期刊,其IF均高于,所占比率约20%。可供读者投稿和检索参考。(1)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ANNU REV PLANT BIOL)《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年评》创刊于1950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2;国际刊号:1040-2519;综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影响因子为。(2)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TRENDS PLANT SCI)《植物科学趋势》创刊于199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C0008;国际刊号:1360-1385;为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的基础植物科学研究提供跨学科论坛。影响因子为。(3) Plant Cell (Plant Cell)《植物细胞》创刊于1989年,全年12期。原版式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1040-465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 侧重于植物发育的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分子和遗传基础方面的研究。影响因子为。(4)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CURR OPIN PAANT BIOL)《植物生物学新见》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C0084;国际刊号:1369-526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urrent Biology Ltd., 84 The Obalds Rd, London WC1X 8RR, England。影响因子为。(5)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ANNU REV PHYTOPAYHOL)《植物病理学年评》创刊于1963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9;国际刊号:0066-428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nnual Review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6) Plant Journal (PLANT J)《植物杂志》创刊于1991年,全年24期。原版刊号:588C0082;国际刊号:0960-7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 Journal Subscriptions,刊载植物分子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7) Plant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植物生理学》由美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创刊于192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0032-08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USA. ED: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刊载本学科以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成果。影响因子为。(8)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PLANT MOL BIOL)《植物分子生物学》创刊于1984年,全年18期,16开,每期80页。原版刊号:582LB071;国际刊号:0167-4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ournals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Centre刊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和遗传工程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影响因子为。(9)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CRIT REV PLANT SCI)《植物科学评论》创刊于1983年,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B0010;国际刊号:0735-26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RC Pres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10)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PLANT CELL ENVIRON)《植物、细胞与环境》创刊于197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84页。原版刊号:588C0072;国际刊号:0140-779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刊载绿色植物生理学,包括植物细胞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环境生理学、农作物生理学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1)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OL PLANT MICROBE IN)《分子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创刊于198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56页。原版刊号:582B0109;国际刊号:0897-028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研究论文和评论,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遗传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作用及其对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和植物产品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2)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J EXP BOT)《实验植物学杂志》创刊于1950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24页。原版刊号:588C0002;国际刊号:0022-0957;发行出版机构地址: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实验农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土壤学家、环境与海洋生物学家。影响因子为。(13)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PLANT CELL PHYSIOL)《植物和细胞生理学》创刊于1959年,全年12期,16开,每期250页。原版刊号588D0057;国际刊号:0032-078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日本植物病理学会,T170-8484日本东京都丰岛区驹ごめ1-43-11;发表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与生化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4) New Phytologist (NEW PHYTOL)《新植物学家》创刊于1902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56页。原版刊号588C0055;国际刊号:0028-646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学各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与书评,涉及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化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学科。影响因子为。(15) Planta (PLANTA)《植物学》创刊于1925年,全年15期,12开,每期96页。原版刊号:588E0003;国际刊号:0032-093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Platz3, D-14197 Berlin, Germany;刊载植物生物学原始论文,侧重分子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形态发生、生态环境生理学、作物技术、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影响因子为。(16)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J PLANT GROWTH REGUL)《植物生长调节杂志》创刊于1982年,全年4期,18开,每期66页。原版刊号588E0008;国际刊号:0721-759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报道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生化学、林学、园艺学和农学中有助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最新发现,侧重除莠剂在内的天然和全盛物质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7) Phytopathology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学》创刊于1911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126页。原版刊号:588B0006;国际刊号:0031-949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研究论文,图像精密。影响因子为。(18)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UST J PLANT PHYSIOL)《澳大利亚植物生理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全年8期,18开,每期100页。国际刊号:588UA002;国际刊号:0310-784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SIRO Publications, 刊载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简报。涉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等。影响因子为。
没有被收录。
那你有没有听过这类的开源型期刊?有本(植物学研究),这里面的论文同样在万方知网上面能搜到的
刊名: 植物生理学报Plant Physiology Journal主办: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2095-1108CN: 31-2055/Q邮发代号: 4-26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植物生理学报曾用刊名:植物生理学通讯创刊时间:1951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核心期刊,期刊没有几级的讲究,要发文章我帮你
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1. 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布的期刊,每4年更新公布一次。2.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科技部公布的, 就是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有时我们可以见到一本杂志同时标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中文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事实上前两条是没有区别的。3. CSCD核心期刊: 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CSCD在高校申请基金和审查评奖包括院士的评审都要检索CSCD;CSCD分为核心库(C)和扩展库(E),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CSCD遴选和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程水源,男,汉族,1965年5月出生,湖北天门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博士,博士后,美国MBA,二级教授,果树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和学科教学·生物四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果树学、林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任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中共黄冈市第三届、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1993年12月至1997年2月任湖北农学院园艺系副主任;1997年2月至1998年11月任湖北农学院园艺系主任;1998年11月至2001年9月任湖北农学院院长助理兼科技处处长;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任湖北农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2003年7月至2005年1月任长江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常委;2005年1月任黄冈师范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06年7月全面主持学校党委、行政工作;2006年12月当选为中共黄冈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007年5月当选为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2007年8月任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2009年11月任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扬州大学农学院果树专业学习;1986年7月至1989年7月在扬州大学农学院果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上半年在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山东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其间,1999年9月至2001年3月在美国俄亥俄大学攻读MBA。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湖北省重大人才工程“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首批培养第一层次人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农业科学》副主任编委,《果树学报》、《植物学报》、《湖北林业科技》编委;中国银杏产业联谊会副理事长,中国银杏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林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生态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湖北省青年科协副会长,湖北省农村发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主要从事特种植物次生代谢的分子生理学及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在银杏黄酮、萜内酯合成机理及调控研究方面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居国际领先地位。同时跨学科从事区域经济组织与制度创新、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战略决策及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包括30篇SCI、2篇EI,4篇ISTP),出版、主编、主审教材及专著14部。获梁希林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三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选育良种3个,获发明专利4项,在Genbank上登录基因32个。
专业学术期刊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特殊的服务功能和重要作用,那就是针对性地解决某一领域内遇到的理论难题,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从而避免或减少损失。[1]中文名专业学术期刊国外专业期刊SCI、SSCI、EI、ISTP等国内专业期刊CSCI、CSSCI、CSSCI、CSCD等快速导航国外期刊国内期刊中国科学(中英文) 科学通报(中英文) Cell Research,植物学报,药学学报遗传学报,动物学报,生态学报,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微生物学报,自然科学进展(英文),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高技术通讯,生物工程学报,实验生物学报,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昆虫学报,海洋与湖沼,水生生物学报,水产学报,生物物理学报,生理学报,畜牧兽医学报,病毒学报,草业学报,兽类学报,解剖学报,海洋学报,中国药理学和毒理学报,中华病理学杂志,遗传,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肿瘤学杂志,中华内分泌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问题一:请教什么是一类期刊,二类期刊,三类期刊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请采纳喔~ 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每个地方的分类不太一样。 一般期刊等级的划分 ? 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 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 以期刊质量分级 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问题二:什么是一类期刊和二类期刊? 请参考: 邯郸学院中文学术期刊分类认定意见 (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2.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3.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4.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5.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7.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8.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9.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10.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1.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3.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4.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5.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6.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7.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8.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9.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1.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1.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1.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2.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3.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4.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5.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6.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7.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 问题三:请教什么是一类期刊,二类期刊,三类期刊 国内目前没有给期刊分级的权威标准。但是可以看几个指标。如果被北大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核心期刊,或被中国国家科技部确定为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或被南京大学编辑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引文索引确定为源期刊,一般可成为国内的核心期刊;有些也按期刊的出版机构划分。但是要想确定为一级(国家级),最基本的条件应该是全国性机构(学会、协会)出版的期刊。你提供的杂志算为省级期刊,或你说的二级期刊较为合适。 问题四:什么是CN类刊物? CN期刊为我国目前鉴定期刊真伪的唯一标准。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出版的期刊都应具备CN刊号。 九品论文 问题五:期刊类型是指什么 期刊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角度: I、按期刊的载体分:印刷型、电子型、缩微型等。 2、按内容、用途分:学术性期刊(有学报、公报、通报、会志、汇刊等);科普性期刊;技术性期刊;情报性期刊;检索性期刊(文摘、题录、索引等);工具资料性期刊(统计资料、要人传记、时事纪要等,);行业性期刊。 3、按出版机构分:学术团体;大专院校; *** 机构;公司企业;商业机构;科研部门等。 4、按文种分:中文期刊;外文期刊。 5、按刊期分:定期(周刊、旬于U、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不定期; 6、按期刊文献级别分:一次文献期刊(又称一级文献),如:公报、会报、会志、学报和江刊等;二次文献期刊(又称二级文献),指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等;三次文献期刊(又称三级文献),如述评、综论、评论和进展报告等。 问题六:论文发表怎么看期刊的级别?什么是三类期刊,几类期刊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按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规定,期刊没有级别之分;而我们目前大多参照的分类标准是由各机构和主管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对期刊所进行的划分,每一个地区或者同一个地区不同的职能机构对期刊的认定标准都不同,所以了解几类期刊,请直接向其所在单位了解。 问题七:什么是c类期刊 你们学校或单位,根据省里的规定,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一般是按照研究领域的专业性,把全国的刊物划分为A、B、C类,和你们研究领域最合适的,就是A类,其次的是B类,再次是C类。刊物的目录,只有你们单位的人事处有,其他地方的规定,对你们来说,是无效的。 问题八:医学论文里,什么是一类期刊,二类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期刊。求解。 第一档:跨学科的顶级刊物。包括知名的science,nature,pnas。 这些刊物是面向所有自然科学学科的,发表难度特别大,一般国内学生不太可能发表,差不多都是要看作者在学术圈的影响力足够大才有可能发表,初出茅庐的小毛孩就算写得再好也被拒是经常的。一般来说都是经过美国院士或者英国XX牛人推荐,并且以他的信誉担保才能发表。所以说各位民科看到了吧,真正的学术腐败是在美国,用面子跟资历来卡人。 顺便说下这上面的文章大多是宣传性质的,感觉可参考性不大,其他大神也跟我有同样的观点。这一档次的论文都是几个特别牛的老师一辈子看能不能发一篇。能发一篇你只管开公司数票子就是。 第二档:本学科的综合性刊物rev mod phys,phsy rev letter,phys rev ABCDE。 这个档次的同样对于我们博士生而言很难,但也有人做得到。这上面确实有不少牛论文,可参考性很大。但是一般理论都写的比较深,要读懂很难。如果有幸在这上面一作名义发一篇基本上下辈子混饭不成问题了= = 第三档:本研究方向的顶级会议,顶级刊物。 这个级别的我们一般叫1区,一般来说这个级别是一个博士生能发表的最高级别了,我们所要求发一篇1区才能博士毕业,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一部分的人只能发个2区,最后拖着拖着也就混毕业的。 在这上面发文章代表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一般来说一个研究方向,哪个大学的谁谁谁发了一篇啥啥啥,国内哪些人发过顶会基本上同行都清楚。能发一篇1区区美国top50混个博士后问题不大。 我刚读博时听说身边有博士发这个觉得特别佩服,现在想起来,加把劲我倒也不是做不到。。。 这一档审稿人一般是本领域的超大牛。 第四档:非顶会的SCI会议,刊物 这个级别跟2区还不太一样,有些文章还不算2区,但在评职称好像把这一些都当2区这一档(除非真的是篇用了点trick的垃圾论文)这个级别还是发的比较多的,一般来说连这个档次都发不了,那博士还真毕不了业。我在读研阶段以三作发过一篇。 这档的审稿人一般是一些比较有名气的大学教授吧,这个档次的审稿人还是认识几个,第三档的就高攀不上了。。。 第五档:EI档 一般来说这个档次硕士生发一篇EI才能毕业,但是实在发不了发一篇核心到也能说过去。我读研时也发过一篇。感觉这个档次的论文的贡献度可能不怎么大,但是要求你在做这次研究时从选题,找资料,实验,写作都按照现行科研的规范才能发表。在这上面发文章,也算是一次科研的体验吧。 顺便说下,这个档次的论文也是我老师说的分水岭,我老师见过无数民科,他说最牛的也就发个核心,能发EI的,即使是中文EI的一个也没见过。蒋春暄发的代数几何群也不是EI收录的,但因为是外文刊物,也不知道归到哪一档好,说核心嘛也不是。 吧里各位民科朋友可以挑战,挑战成功了就可以成为中国最牛的民科。 还顺便说下,第五档的论文,很多美国教授不认可,不少美国教授认为SCI以外的论文都是没有审稿的(垃圾)论文,如果你要发前四档的论文最好不要引用第五档的。 第六档:核心期刊 我们一般叫黑心期刊,硕士毕业的最低要求,也是可以评职称的最低档次论文(再低的论文,你发100篇也没用,不认可),我没发过,不好说。感觉很多一般大学的硕士混毕业在上面发。 下面七八九十,十一档是我自己排的,因为这些文章老师不让看。。。 第七档:国家级刊物 这一级别,如果是科研,还真不好说有什么价值,比较烂一点的学校可能要求学生发这级别吧。但是如果不是前沿科研,到还真有不少值得参考,总而言之不太学术。很多都是花钱就能发。 第八档:省级刊物 这个级别。。。。我知道中等数学杂志不错,虽然......>> 问题九:7类和8类期刊是什么? 您好 ,九品论文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论文帮发表 望采纳 划分标准是怎样的? 问题十:省级期刊属于几类刊物?是三类吗? 每个地方的划分是不一样的,这个是要看在那里发,还是问问当地的人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