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学政治的杂志你可以看看《半月谈》,挺不错的,要是想再上个档次,你可以去看《人民日报》,很全面,关于政治思想什么的绝对权威。我高中时期经常看的是《参考消息》,也是挺好的报纸。高中的历史最麻烦的就是背某次重大事件的意义啊作用啊,书上写得是又臭又长,而一般历史类的杂志为了增加历史的趣味性,其定位多以揭秘 或是野史为主,让读者有探究的欲望;如果说历史类的书籍话,不论是小说还是正史其时间跨度往往定格在某个朝代,而高中的历史所涉及的时间较长,所以有助于高中历史学习的书还真不好找,主要还是要靠背诵。不过读读什么历史揭秘的杂志倒是可以增加你对历史的兴趣。 我原来高中时经常爱去图书馆,关于地理类的图书多是以图片为主,我记得那时候看过《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等,还是挺开眼界,听长见识的。
政治方面的话《看天下》也不错
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都是不错的选择
反经,它把历史人物的是通过艺术的说出来,上你不在枯燥,在看历史书是就有兴趣啦
国家地理,政治嘛多读报纸 时政类 历史 百家讲坛不错
意林比较好,从小让自己知道什么事美好的。建议在选一本他比较感性趣的方向杂志,比如足球啊,篮球啊
其实我觉得仅凭这一个内容,判断不出一个人的性格,只能说明这个人很喜欢文化。
政治方面的话《看天下》也不错
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首发日期 1888年10月
《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简称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其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首发日期 1888年10月 详细资料:
《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
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
杂志每年发行12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限。
杂志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图片之质量标准也为人们所称道。
这也使得该刊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
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
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
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 *** 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
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从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杂志地图。
杂志订阅者对这本杂志的收藏爱好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其他种类的旧杂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订阅者也可以选择全年合集购买。
国家地理杂志百科名片《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简称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其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目录[隐藏]文章图片地图辅助保罗·萨洛佩科(Paul Salopek)莎芭·古拉(Shabat Gula)格伦伯格(Greenberg)诉国家地理杂志案不同语言版本国家地理杂志每年发行12次(此杂志为月刊),每刊带有辅助地图。但偶尔有特版发行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包括地理,科普文章,历史,文化, 实事和照片。 杂志现在的首席主编是著名的摄影记者克里斯·约翰斯(Chris Johns),他曾经拍摄了大量关于非洲的照片。原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经为克里斯的书撰写了前言。约翰·格里芬(John Q. Griffin),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行政副总裁和国家地理杂志的主席主要负责本杂志英文版的所有事物。泰瑞·阿达姆森(Terry B. Adamson),另一名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专门负责法律事务和政府公关的行政副总裁主要负责杂志的国际版所有事务。国家地理杂志每个月以各种不同的语言出版9 百万册,并拥有超过5千万的读者。 编辑 克里斯·约翰斯 类别 地理、科学、历史、自然 发行周期 月刊 首发日期 1888年10月 公司 国家地理学会 发行地 美国 语言 英文 网站 ISSN 0027-9358[编辑本段]文章 在过去的几年,杂志的开篇文章总是涉及到环境,森林砍伐,化学污染,全球变暖和频危物种,一系列的主题远远超过了地理探索的好奇心。杂志发表的一些文章还重点涉及到历史和新产品,新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比如说一种金属,基因技术,食物和农产品或者是新的考古发现。有时整个一期杂志的焦点集中到一个国家之上(它的过去的文明,自然资源,或其他题目)。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还发行了其他的,主要关于其他主题的杂志。 在冷战时,该杂志试图扮演一种超于铁幕的角色,向读者提供关于一个国家的自然与人文的客观均衡的观点。杂志在不同的地点印刷,其中包括德国的柏林,脱离四国占领的奥地利,苏联和共产主义的中国,在关于美苏太空竞赛时,国家地理主要集中在当时的科学贡献上而避免涉及同军备竞赛联系的核武库的扩张。[编辑本段]图片 除了那些关于众人皆知的关于科技,历史和介绍世界上人迹罕至的地方的文章外,杂志还因为其印刷质量和图片的标准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梦想发布自己的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很罕见的彩色照片了,尽管这种技术在当时还是很罕见的。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路易斯·马登(Luis Marden),(生于1913年,卒于2003年)国家地理杂志的撰稿人和摄影师说服杂志允许摄影师们使用35毫米照相机用的电影胶片来代替当时普遍使用的大体积,三脚架的照相机。在1959年杂志开始在其封面上发表照片,很快国家地理杂志在其杂志和官方网站中广泛地使用了数码照片。在以后的几年中,杂志决定保留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而去掉橡树叶饰纹和关于介绍本期内容的文字,以腾出地方来发表更大的照片。同其他的杂志不同,国家地理杂志经常被读者经年收藏,从2006年起,国家地理杂志参加了由超过18个国家参与的国际摄影竞赛。[编辑本段]地图辅助 作为对文章的补充,国家地理有时还提供被介绍地区的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白宫地图室里地图大部分是国家地理杂志的地图。国家地理杂志欧洲地图被收藏在伦敦温斯顿·丘吉尔博物馆里,地图上可以看到当时丘吉尔在由盟军和苏联领导人划分战后欧洲参加的雅尔塔会议上的标记。2001年国家地理杂志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了从1888年到2000年12月的所有发表过的地图。[编辑本段]保罗·萨洛佩科(Paul Salopek) 2006年8月,两度普利策新闻奖(Pulizer Award)获得者保罗·萨洛佩科受国家地理杂志委托撰写一篇关于苏丹(Sudan)萨赫尔(Sahel)地区的文章时,在苏丹同他的两位助手一起以间谍罪,非法入境和其他的罪名被逮捕。此后国家地理杂志和芝加哥论坛报(保罗·萨洛佩科也同时是它的撰稿人)发起了拯救运动,参加者中有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美国民权运动领导人杰西·杰克逊(Jessy Jackson)和其他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新闻组织。当时新墨西哥州的州长比尔·理查森(Bill Richardson)正接受苏丹总统奥尔玛·阿尔·巴希尔(Omar Al Bashir)的邀请访问苏丹,在他抵达的当天的会议上,巴希尔总统表示他将以人道原因释放保罗·萨洛佩科。杂志主编克里斯·约翰斯同理查森在一起,其他的人员随即飞往萨洛佩科被关押的苏丹北部达福(Dafour)地区的埃尔法希尔(El Fashir)。随后萨洛佩科被释放同他的妻子一起回到了老家新墨西哥州,他的两名来自乍得(Chad)的助手也同时被释放并回到了家乡。[编辑本段]莎芭·古拉(Shabat Gula) 1985年6月期杂志上的著名封面照片时一个阿富汗难民,一个用刺骨的绿眼睛盯着镜头的13岁的阿富汗小女孩。这张照片当时由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史蒂文·麦柯里(Steve McCurry)摄于在巴基斯坦白沙瓦(Peshawar)难民营的一间小教室里。在美军击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次发起人力来寻找这个小女孩。很快杂志摄影部的人就找到了她,她于2002年被确认是沙芭·古拉,普什图族妇女,已婚并同她的家人生活在一起,她根本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封面人物已经世界闻名了。摄影师史蒂文·麦柯里再次为莎芭·古拉照了一张照片,关于她的故事后来发表在杂志2002年4月期中和国家地理杂志电视纪录片中。莎芭·古拉表示这两张著名的照片,一张是在1985年,另一张在2002年,是她至今为止唯一的两张照片。一个以古拉为名字的基金在国家地理杂志资助下建立了,此后在众多的读者帮助下国家地理杂志同亚洲基金会建立了联系,并在阿富汗建立了一个女子学校,使得数千名年轻的女性得到了基础和职业教育,此外学校还为学生们提供一顿热餐和健康上的照顾。此基金还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Kabul)资助建立了一所女子公立学校。[编辑本段]格伦伯格(Greenberg)诉国家地理杂志案 国家地理杂志出版了国家地理CD ROM和DVD全集,包括了在其108年历史中发表的所有在每一期中出现的图片和摄影照片。在1997年合集出版面世后不久,许多栽植以前的摄影师和作者对国家地理杂志提出版权诉讼。国家地理杂志在2004年诉讼结束后从市场上撤回了所有的合集。两个联邦上诉法院受理了不同的案件,一个案件是美国第十一巡回法院2001年受理的针对多家地理杂志的上诉案,即格伦伯格诉国家地理杂志案。同年,在此案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相似案件时(即塔西尼诉纽约时报案)(Tasini vs New Zork Times)对美国版权法的适用作出了判决。美国联邦第二巡回法院在审理上诉时认为格伦伯格案不符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塔西尼案的判决,并作出了有利于国家地理杂志出版其合集的判决。国家地理杂志对美国联邦第十一巡回法院辖区内的下属法院的判决的上诉还暂时没有最终决定。2007年3月15日为暂定的口头辩论。当国家地理杂志在美国联邦第二巡回法院取得胜利后,至少有两家杂志社,纽约人和花花公子,已经开始出版或者宣布将要出版DVD版合集。[编辑本段]不同语言版本 1995年国家地理杂志开始发行日文版,这也是第一个本地化版的国家地理杂志。现在国家地理杂志以33种不同的语言全球发行:英语,保加利亚语,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克罗地亚语,捷克语,丹麦语,荷兰语,芬兰语,法语,德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匈牙利语,印度尼西亚语,意大利语,日文,朝鲜语,挪威语,波兰语,两种葡萄牙语版本,罗马尼亚语,俄文,塞尔维亚语,斯洛文尼亚语,两种西班牙语版本,瑞典语,泰文和土耳其语。 1. 2005年4月,印尼版开始在雅加达由格拉梅地亚马加拉出版社(Gramedia Majalah)发行。 2. 2005年11月,保加利亚语版由萨诺玛出版联合公司(Sanoma Publishing Joint Venture)发行。 3. 2006年5月,斯洛文尼亚语版由罗库斯(Rokus)出版公司发行。 4. 中国的《华夏地理》在2007年7月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与国家地理杂志进行版权合作,和全球32个版本同步刊出国家地理杂志的精彩内容 5. 2006年11月,塞尔维亚语版由萨诺玛出版联合公司和格鲁纳亚尔(Gruner Jahr)出版公司联合发行。 6. 2007年,希伯来语版正式在以色列发行。 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资格是唯一可以得到该杂志的途径,除了订阅,其他世界不同的版本只能在报摊上才能买到。在其他几个国家里,像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土耳其,国家地理杂志除了在传统的报摊上可以买到外,还可以通过定期订阅的方式得到。
1、创刊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2、主要内容
①、翻译世界名著,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
②、进行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如刘半农的《答王敬轩书》、鲁迅的《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钱玄同的一些通信等。
③、宣传马克思思想,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工人运动的论文和译介文章等。
《新青年》的影响: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许多高级共产党员(如毛泽东)都受到过《新青年》的影响。
《新青年》在五四时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影响巨大而久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各种政治思潮差不多都是在五四前后通过《新青年》传入或兴起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在1919年前后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许多革命运动,追根溯源,也都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端的;
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精神文化都是在1919年前后发生急剧变化的。当代中国的物质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几乎是在实践和完成五四先驱的未竟之业。五四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现代中国,也影响着当代中国。
由陈独秀撰写,带有纲领性的政论。他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提出六方面要求:
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提倡的科学内容包括了科学和民主。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陈独秀对当时青年表现出的殷切期望,在现在仍有其积极的意义。如今读来,仍有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之感。区区两千多字,却将中国青年之于中国社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说得至情至理、淋漓尽致。
重要文章
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
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杂志。
《新青年》,首刊名《青年杂志》,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报刊之一,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1926年停刊,历经十年,始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新思想宣传的主要阵地。杂志为16开月刊,每出满6号为一卷,从创刊到1922年7月止,共出刊9卷54号。作为其创办者和主要撰稿人的陈独秀也因此声誉鹊起,成为近代史上风云一时的人物。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版,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又成为宣传共产主义的刊物之一,后期成为中共早期的宣传刊物。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杂志。
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1927年就在《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商务印书馆,1983)中对大学地理教育提出警告和建议: 大学生的自学必须多样化。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地理论文的题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地理论文题目全文如下:
一、地理科学的系统
1、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2、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4、县城在乡村城市中的优势分析
5、拓展地图应用范围的探索
6、农业的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研究
7、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8、依托大学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9、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
10、平原地区人口自然结构的演化特征
11、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
12、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3、湿地的保护
14、沙尘暴的危害及其防治
15、城市交通问题
16、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推动作用
17、跨国公司的特点及其地区分布规律
18、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条件研究
二、区域地理
6、* * 旅游资源的评价
7、建设 * * * * 旅游名城的研究
8、* * 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9、发掘文化宝藏,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10、* * * * 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
11、郑州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
12、郑州扬沙天气出现的原因及其防治
13、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问题
14、西部开发中的资源合理开发问题
15、郑州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意义
16、黄河滩区发展绿色产业的可行性研究
17、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与投资环境研究
18、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的复兴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启发
19、日本东京的区域经济再开发对北京市的发展启示
20、长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分析
21、欧盟兴起的地缘因素
22、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反思
23、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意义
24、郑东新区地表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三、地理教育科学研究
1、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2、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原则
3、地理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4、通过中学地理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能力
5、地理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
6、CAIG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7、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8、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9、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0、地理教育中的美育研究
1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分类及其作用
12、启发式教学的功能及其应用要求
13、发挥地理文理兼备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14、地理开放式教学的特点
15、地理课堂教学的反馈
16、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
17、地理学习法研究
18、赏识教育的实践
19、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20、培养学生的环境行为道德
2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技巧
22、论研究性学习中学习地理方法的转变
23、谈“高新技术产业”一节的教学设计
1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现状研究 2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前景探究 3 学习主体性认识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探究 4 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现状研究 5 西方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 6 案例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7 中学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 8 关于加强初中旅游地理教育的思考 9 浅析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必要性 10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研究 12 城市与城市间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13 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4 某地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15 某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16 旅游商业化对目的地的影响—以某某镇为例 17 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18 论旅游的经济影响 19 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20 论旅游的环境影响 21 某旅游地旅游资源的评价 22 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旅游活动中的统一和矛盾 23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24 长江上游泥沙的来源及其对三峡库区的危害 25 长江三峡库区固体漂浮物的危害及治理 26 我国南方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分析 27 简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城镇化特征 28 试论小城镇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与问题 29 简论当今中国城市化战略与问题 30 试析中国三大地区城市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31 试析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关系 32 简论新时期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