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智慧资产管理系统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

智慧资产管理系统论文模板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运行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很多企业都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条例,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问题。本文主要基于现有的会计理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列出了固定资产问题的表现,具体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期望这些对策能够帮助问题企业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遵循固定资产的基本原则,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1.充分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利用效率

不少企业因为缺乏一整套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造成执行人员的管理方法模糊,固定资产闲置情况严重,不能做到物尽其用,长安福特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就有其优势,长安福特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按程序办事,一方面盘点旧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对新增固定资产部署好投入生产经营的准备工作,充分使用固定资产。时时关注企业下一时期的发展,从而做好固定资产的准备工作。管理人员明确按照程序执行工作任务,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执行实物负责条例,管理工作更流畅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要明确规定实物管理按哪个部门使用,就有哪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进行分工,保管员及时报告物资存储情况,入库固定资产必须按照类别,按固定位置摆放。每个工作日结束后,出入库单记账联及时交给财务部,便于财务部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的会计账簿。工作过程中将固定资产按本身的分类口径和具体内容以及分布特点,依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部门的具体划分,随时按照固定资产的变化实行分级管理和归口管理。

3.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保证企业正常经营

任何固定资产都有使用年限的规定,但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能使用到最后,固定资产会存在减值、损毁、报废等情况。如果企业更新了生产技术,但现有设备落后或陈旧,就要更新固定资产,不然就会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直接损失。又或者固定资产在某一时期的使用效果和效率的降低,也要更新固定资产。总而言之,在固定资产的黄金时期要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而到了规定的使用年限要及时更新。

(二)固定资产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形象

随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固定资产的总量会逐步上升。固定资产在财务报表的列示中,它的价值反映了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而后众多的投资、合并都与固定资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固定资产的本身价值是另一方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因素,到底适不适合投资或兼并我方企业?一旦成功,固定资产为企业创造新的收益。由此可见,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增加了获得更多经济收益的可能性,进而提升了企业形象。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很多企业对其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都不是很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相应的重视与了解。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条例,但仍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做出具有主观色彩的管理决策,使之前制定的条例失去了相应的效果。管理层制定决策会以一段时期内的销售报告单作为直接材料,而并不关注与之相辅的其他材料。因为销售业绩能够直接反映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观上能够直接做出判断。而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对成本费用的影响需要专业的财会人员客观分析得出,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是间接的,就造成了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忽视。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账目与实物不符的问题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三者相符是最基本的原则。但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账目与实物不相符的情况,例如,实物已经支出,会计处理仍然保持原样,导致资产存量不清这就是有实无账。对拆迁、报废、调出的资产未核销就是有账无物的表现。一些企业的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没有记载实物资产数量及其价值明细是账实不对应的表现。这些表现产生的`原因如下归纳分析。

1.固定资产信息共享性程度不高

最大的源头在于职能部门之间不衔接的工作,不仅存在着管理上的断裂带,还存在着多部门之间共同管理同一实物的现象。各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尤以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问题突出,这就容易造成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衔接性,信息不能及时更新,更容易出现问题发生后相互推诿的现象,结果使账目与实物不符的问题出现在固定资产管理当中。

2.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混乱

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分为计划、采购、验收、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这一系列过程是基于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有的企业中计划,采购,验收是同属于采购部门,没有专门设立验收部门,这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从购置环节的流失与闲置。然而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又都属于资产管理部门,不设立资产使用部门。这就容易造成企业财务部门信息滞后,不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账务情况。最终固定资产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而且会吞噬企业的经济效益。

3.企业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不及时

原本企业设立清查制度是为了发现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一方面有的企业的管理人员拘泥于传统的定期清查,出现了“到时再查,不到不查”的现象,一旦企业的固定资产出现经济损失,相关的监管工作人员逃避责任,导致账目与实物有所出入。另一方面有的企业的定期清查制度形同虚设,更有甚者就算检查过后也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上报,导致信息不同步更新,当然会出现实物与账目不符。

(三)企业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

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有多种表现形式,企业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考评不真实,虚增企业的运营成本,还有一些企业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转售固定资产,使企业财务审计不合格,造成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与管理阶段的工作并不到位。一些固定资产“带病”工作,增加了企业的维修成本,从而使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实现应有的价值,固定资产人为流失事件频发。于是分析得出是以下原因造成固定资产不正常流失。

1.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包括计划、采购、验收、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这九个环节。然而有的环节企业没有做出明确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在掌控范围内。再加上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和自身经费的问题,没有设立监督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门部门,管理制度也因此缺失这一方面的制定,于是就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或者流失问题严重。

2.不能合理配置人员,岗位责任划分不具体

固定资产一旦投入使用,也是管理人员工作最难的一部分,不少企业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在这个环节第一要求是企业合理配置人员。但有些企业的后勤部门定期维护与检修固定资产人员少,不可能记住每一台设备检修时间,使用部门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机器无法正常运转。财务部门人员只能进行财务核算,不深入对机器进行了解,已经计提过折旧了,还是按照原有的公允价值计价,导致企业成本升高。管理部门不止要管理固定资产,还有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部门人员会因为事务繁杂做不到定期盘点与清查,造成了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三、改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人员素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引入奖惩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素养

企业要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增强管理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与道德素质。根据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分工不同,要有针对性地培训管理人员。以明确规范的制度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求每位管理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退出制定统一标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行动上,拟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考核办法,组织专门小组监督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确认为工作任务完成优秀,给予物质奖励。对违反规定者或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者,给予相应的批评和教育,直至改正。

2.加强企业管理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管理文化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管理层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才能促进企业员工更好地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顺利的展开,有效避免有些问题的发生。所以管理人员要结合社会文化,企业实际制定企业管理文化,形成一种独有的企业管理文化氛围,更好地开展固定资产管理。

(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动态监控固定资产

1.部门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连接,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以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观念作为依据,形成高度整合化的信息系统。使该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达到信息共享的效果。使它主要对固定资产实行“身份证”管理,做到一物一卡,帮助企业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同时财务部门能够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并与实物信息进行电算化比对,帮助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做出正确决策,实现全方位监控。

2.划分管理层的管理范围,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复杂烦琐,需要清楚的划分管理范围,下设多个部门,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那么建立体系的三字经:“进,出,用”。“进”指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严格,全方位控制年度预算,每年的预算要慎重考虑,细致审批。“出”指固定资产的处置,无论是固定资产的报废还是转售,都必须有严格的程序处理与文档资料。“用”最重要的点在于每一项固定资产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责任者。

3.监督部门要及时监督清查工作,并进行评分考核

清查工作要及时完整,需要清查人员与监督人员的共同协作,对于报废,损坏,查明不清的固定资产做出详细的记录,两部门之间需要比对记录材料,以防数量不符,造成以后账目的问题。监督部门要给清查人员在清查工作中的表现打分,分为认真程度,材料填写是否规范,实物数量是否正确,自我评价程度是否符合实际四个部分。

(三)从管理制度的健全和人员配置方面改善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

1.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之更加规范化

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得以完整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需要改善固定的资产盘点制度,划分盘点人员、盘点方式、盘点地点、盘点时间及盘点记录人员。将任务分配给各个部门,各个部门明确划分给各个岗位,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企业固定资产应严格核算,合理选取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账目与实物紧密联系。此外,对于先进的管理方法也要渗透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

2.合理配置人员,具体划分岗位职责

企业需要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人员要求有相应的职责。在管理规范上具体写出岗位需要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哪一时间段做哪一个工作,这样严格按照规范会减少固定资产的人为流失。将固定资产的日常检修与保养部门人数加多,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也就降低了固定资产闲置与流失的频率,也优化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环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蒋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2(04):56-59.

[2]顾淑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电业,2014(01):54-55.

[3]徐继军.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24):198.

[4]孟和图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05):43-46.

[5]高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222.

[6]姜楠.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4(10):102-107.

[7]李红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75.

[8]孙军.刍议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现状及创新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7):22-23.

[9]齐艳霞.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新经济,2016(11):77.

电力企业引入ERP系统的研究分析论文

摘 要:本文从电力企业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入手,介绍了ERP的概念、来源,分析引入ERP系统对电力企业带来的转变,指出电力企业引入ERP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对电力企业ERP项目实施中的难点与重点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企业资源规划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2002年4月份国家电力改革方案的出台,电力改革进程不断深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电力政企分离、网上竞价、垄断的逐步打破、引入竞争的新的电力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电力企业的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电力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构建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更加地需要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转变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式,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用先进的理念转变观念,用最佳的业务实践提升管理。实施ERP系统是电力企业适应经济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趋势,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变革的有效手段。

系统概述

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和面向供应链的管理工具,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是由MRP(材料资源计划)和MRPII(制造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ERP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软件系统,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提供了包含一整套代表先进管理理念的业务处理流程,对企业可利用的所有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综合运营,其实质是对企业供应链、价值链及信息链上的所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使用,把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等生产经营要素与环节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助于实现有分散化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从个性化向标准化流程管理的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的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以适应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而提高服务质量,经济和社会效益。

3.电力企业引入ERP系统后带来的转变

从整体上看,ERP系统的实施有利于推进了电力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从过去的部门职能化管理转变为流程化管理,紧密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树立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相互协作的意识,实现从分散化向集约化、粗放型向精细化、个性化向标准化流程管理的转变,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项目管理方面带来的转变

通过ERP集成平台,可以实现从立项、项目投资计划、预算概算控制、项目进度管理、物资与服务采购、发票付款、核算和决算转资等信息的集成化全过程管理,保证信息的透明度、一致性和可追溯性。提升和优化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形成完整的项目信息,统一的项目进度管理和过程监控,引入项目标准化结构,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和易于监督控制化,通过"辅助转资"为项目决算和转资提供便利,同时引入了项目前期管理,规范并管理前期项目费用。转变的重点在于从源头入手管理企业资产,加强事中的管理控制,细化预算以及监管,从而最终实现规范标准、精细管理、过程控制的.目标。

财务管理方面带来的转变

引入ERP系统后,财务管理在财务部功能定位、核算的横向和纵向集成以及财务预算管控等方面可以取得显著的提升。在会计科目的修订和维护上,改变了以往层层下传,各单位维护的模式,从而形成电力企业统一规范、统一维护,实现了帐套统一、财务信息纵向集成以及各部门数据的透明度和横向的资源共享;在项目成本控制和核算上,实现了项目成本的自动归集,物流、服务流和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避免了不必要的手工业务、减少了事务性处理工作和重复录入。从而为实现电力企业本部和直属单位财务的上下集中、一体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作用,改变以前管两头、忽视中间过程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了财务对业务过程的事前、事中监督控制和业务的规范有效性。

物资管理方面带来的转变

物资管理主要包括了主数据管理、需求计划管理、采购合同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付款通知单管理等几个方面。引入ERP系统后,能够规范进度、采购管理,通过实施物资采购的归口化集中统一管理、明晰的采购过程全过程管控和库存价值全过程透明管理以及对物资和供应商信息管理的"补缺"管理,实现全方位的资产管理的理念,从而提高概算控制的力度。提升和转变主要体现在主数据的规范维护上,实现了由物资总公司对全省的物料主数据和供应商主数据作统一维护,规范、统一管理机制,从而确保主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统一性;在采购管理上,将计划权、采购权、使用权分离,提高采购的透明度,实现各个部门资源的共享的横向集成,完善了库存架构和库存管理制度。

4.电力企业ERP项目建设的关键与重点

观念的转变与企业文化的交融

电力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和一般的制造企业,基本延续实行的是垄断经营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行政性、计划性手段,对于内部管理的提升没有迫切感,对于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如果没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就会使得部分员工对于倡导的新管理运作模式和先进管理理念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制约了ERP系统的推广实施顺利推进。ERP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和技术改进,而是要从管理上实现深层次的转变。只有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作业模式,使得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得到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发挥信息化优势在企业中的作用,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

首先是企业领导要率先转变观念和理念,高度的了解重视和参与新的流程和系统,并且从人员、组织、管理、资金上积极调配资源,为ERP项目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ERP系统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时间跨度大、过程复杂、工作量非常大,也将面对种种的困难,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需要 "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这也就是为什么ERP建设常被称之为"一把手工程"。ERP系统是一个管理系统,在实施过程中也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一些习惯势力的碰撞,牵动全局,若没有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也只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各级领导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对ERP建设的有着正确认识和理解,并且加强组织协调力度,才能为电力企业ERP系统的推广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坚固的保障。

其次,由于ERP项目的实施涉及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员工了解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不够,对于企业发展定位、使命、远景的认同度不高,电力企业系统内也存在一部分人认为"信息化是信息部门的事"的落后观点,这些都直接影响ERP项目实施的整体进程和效果,因此各级员工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新流程、新规范和新系统的应用,由于多年形成的管理习惯、操作模式根深蒂固,新流程带来的部分职责也将会发生变化,从而会对员工的接受度带来挑战。

业务流程的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RP(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指在企业内部职能不变的情况下,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将传统的顾问方法以及传统的IT方法,在基于参照模型的实施以及信息系统为导向下, 进行的持续性改进。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激发和增进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3C"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要求,即"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BPR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活动和工作,引入流程的改进与重组势必会增加难度,但效益也是可观 的,它将实现集团的实时全面集成,实时业务处理的纵向集成以及实时实体的横向集成的必经之路,同时它的成功将使得ERP系统的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始终坚持"流程变革先于系统实现,思想转变贯穿项目始终"的策略,推进相关业务变革和流程再造。

实行BRP,需对所有流程从效率、合理利用度等角度进行审核,并将不合理或者无效率的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改进(Improvement)、优化(Optimization)、再造(Reengineering)。对于电力系统这么庞大的企业来说,业务流程重组的困难重重。首先在项目实施、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主要受到了本位主义思想的制约,各级业务部门应该充分认识BPR对于改进管理、实施ERP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主动的支持、配合业务流程的改造,共同谋求企业整体的利益。其次,业务流程的调整会对部门职能调整带来的一定的冲击,主要涉及了经济利益的调整。最后,要对于业务流程重组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企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应该根据企业发展和需求,不断的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业务流程进行持续的优化。

人员的培训和人才队伍的建立

ERP的上线涉及了电力企业的方方面面,自上而下从企业内部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一线的员工,都应该对ERP系统所带来的新型管理理念和基本流程操作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领悟,员工素质的提高是企业跨向国际一流企业的必要保证;ERP项目的实施不是简单的计算机项目,也并非部分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配合。严密和完善的培训体系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增加人们对ERP相关知识的了解,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明确实施后岗位人员的工作方式,从而为转变观念、保证ERP系统上线后的顺利运行提供前提。

首先,由于电力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庞大,ERP系统涉及的单位广、人员多,培训的难度、工作量和培训后勤组织工作也就变得相对繁重,这就更加的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业务部门对培训工作的支持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要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发扬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忘我工作的作风,创建学习的良好氛围和和谐的团队气氛,转变自身的观念主动熟悉企业新流程,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培训可以采取相对集中,分片集中的培训策略,成立培训小组,根据实际业务应用情况分层次的进行宣贯、培训、管理和考核。人员培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抓住全程培训、全员参与,做到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缺。培训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通过概览培训使得业务部门的人员对ERP系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增加人们对ERP相关知识的了解;(2)掌握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重组等相关的基本概念;(3)培训中灌溉ERP的先进管理理念。

其次企业信息化,关键在于人才, 电力企业实施ERP项目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需要具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配置、开发、使用、维护的能力的信息建设人才、业务人才、管理人才,造就一支与信息化应用和管理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项目团队,以保证ERP系统的不断完善、自我优化,保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效,真正实现管理创新的目标。

5.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引入ERP系统后,有助于推进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适应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ERP项目实施中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认真吸取其他行业的经验教训,结合电力企业的自身特点,在ER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与教训,促进电力企业的管理向集团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电网企业ERP建设重点与难点[J].电力信息化,2011, 3(12)

[2]温岩.电力企业ERP实施之探索[J].电力技术经济,2009,16(5)

[3]鲁栗,黄攀.基于ERP的电网公司信息化探讨[J].华中电力,2010,18(1)

固定资产管理在一个企事业单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公司中的领导和决策者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使得设备利用率的增加得以有效的提高,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的电算化 固定资产效 益分析体系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是提高固定资产的可利用率以及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使得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得以优化,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来合理的安排维修计划以及相关的资源与活动。企业通过提高设备可利用率来实现收益的增加,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对资产的管理不但要进行静态核算外,而且还要现资产的动态管理,比如从资产的申购、资产领用、资产维护一直到资产的报废,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日益竞争的商业时代,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企业来说,对于设备的维护已经不再局限于成本范畴了,资产的管理更成为获取利润的战略工具,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

一、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公司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负责人必须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所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好《会计法》,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关键是,公司领导必须真正做到并且担任起对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一个企业的负责人重视企业的资产管理,应当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管理固定资产,应当设有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

(二)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

对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产时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致使企业固定资产流失毁损;有的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达到报废状态,但是没有办理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存在;在对房屋改造、修建应增强建筑物面积和金额的情况下,由于疏忽没有及时管理等情况,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能力弱,不能定期清查、盘点,造成企业资产状况不清。

(三)加强固定资产使用人员和固定资产维修人员的责任心

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企业的主要资产组成大部分来自生产设备,生产设备使用寿命包括有物质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生产设备的自身质量及运行以及生产设备的保养和正常维修,决定着物质生命的长短。首先,要对生产设备注重日常维护,以确保延长其物质寿命。否则,固定资产会提前报废,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给企业增加了支出,导致固定资产总值的减少。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更好的生产设备,从而造成原有生产设备的贬值。有些设备虽然能继续使用,但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设备最否达到合理的使用期限。在最适宜的使用年限内使用固定资产,出现年均总成本的最低值,而能使年均总成本最低的年数,这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技术更新处于相对于缓慢阶段的设备,其更新主要以经济寿命为主,同时兼顾技术寿命。

从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上应该对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发放、固定资产登记与转移、固定资产验收、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盘点、检查制度,应该严格要求以确保固定资产在各个环节中保证账实相符,避免造成损失。

二、管理好固定资产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企业应当每年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及资金情况,合理进行固定资产预算,预算得以批准后,一般情况下不予突破,对于“紧急需求”固定资产的情况,应当上报。在制度上有所规定,并从严掌握固定资产的采购。公司应根据各部门提出固定资产采购要求,报公司指定指定部门或专人进行审核,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根据现有资产情况,判断是否同意购置新固定资产或直接从 其它 部门调拨固定资产。如需采购,由报相关领导审批后,由负责人员采购。

(二)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制度

明确审批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权限和批准方式以及程序和责任。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未经审批,不得采购。

(三)组织责任制度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接收、使用等环节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明确其相应的责任、对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并相互监督、职权分离。采购的资产由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办理固定资产验收。如发现固定资产与采购要求不符,或者固定资产质量存在明显问题,须立即 报告 负责人,并进行固定资产更换,否则不予入库。由指定部门发放固定资产时,领用人须分别在《出库单》和《固定资产领用明细表》中签字确认。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因保管不善或其它人为因素造成固定资产丢失、被盗或毁损的,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定赔偿。固定资产使用人 离职 时,须归还所有办公资产,经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清点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由指定部门负责查核、统计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经领导签字确认后,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明确部门对固定资产看管责任。固定资产出现丢失、毁损的,须到由指定部门进行备案,及时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固定资产发生转移的,须经转出部门和转入部门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转移。由指定部门库管员根据《固定资产登记表》的变更情况及时更改资产管理台帐记录,并将相关情况备案至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经专业人员确认无法维修或维修费用超过资产原值时,需申请报废并办理相应报废手续。由指定部门相关人员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自查和盘点,每季度协助进行资产检查及盘点,并做出资产清查盘点情况表。由指定部门进行资产的登记、检查以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不定期抽查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每季度,由指定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对各部门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盘点,并出具书面报告。对各部门资产盘盈盘亏的情况,找出原因及责任人,报公司领导批后处理。如果属于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应当追究当事人和管理者的责任,并且视具体情况进行赔偿损失。 (四)记录固定资产的账簿制度

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和公司的财务会计部门要全套保管好固定资产的申请单、固定资产审批资料、固定资产购买计划等各项会计记录,相关责任人禁止对固定资产的材料进行更换、丢失以及损坏,随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实施固定资产卡片,确保固定资产的情况及时反映。设立固定资产台账,更好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固定资产从初始规划到固定资产结束的全过程所形成文字描述、会计账务等相关资料。对固定资产进行归类划分建立相应的动态系统资料。

(五)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

按相关规定,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调配要以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为原则,以来办理内部的调拨手续,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变更登记。

三、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由于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并且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手工管理、手工统计不再适应工作要求,所以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立起对固定资产的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化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预决算、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的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公司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情况,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四、固定资产效益分析体系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应当充分对效益进行分析。一是固定资产购置前,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关的预测和有效的分析。二是统计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率,发挥固定资产效能,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废,该维修的要及时进行维修。三是预算固定资产的盈亏平衡点,分析固定资产的工作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四是对企业固定资产全部实行电算化核算,分析每件固定资产的收入、支出、毛利和毛利率,明确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教科文司编,2006年8月第一版

[2]董定芳.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6年第6期

[3]王丽姿.经济寿命在医疗设备经济管理中应用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7月第23卷第7期

【摘要】本文针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等现象,对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日常管理、处置管理、效率管理等,提出了相应的改进 方法 与对策。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购建管理 日常管理 处置管理 效率管理

一、引言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现代公司战略部署及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公司系统应加强资产管理,着眼未来,推进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的现象;2.个别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3.固定资产营运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4.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定资产管理改进方法或对策

(一)固定资产购建管理

1.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固定资产购建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按照预算管理程序,严格按照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和省公司批准的年度资本性收支预算安排固定资产购建,对于不可预见的固定资产购建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2.设备物资采购及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充分发挥招投标管理中心在物资采购方面的优势,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严格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管理,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益。将设备物资采购和工程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满足工程进度需要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资金运作,降低资金综合成本。

3.及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办法》等制度的要求,加强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的管理工作,定期对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情况进行清理,及时督促上报审查,保证竣工决算的及时审批,有效解决固定资产长期以暂估价值入账带来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1.狠抓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包括:1)在资产发生变动时,要求各职能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传递变动信息,确保帐、卡、物一致;2)建立管理责任追究制度;3)提出资产出租和委托经营管理的程序及职责;4)严格控制以固定资产进行担保的行为;5)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6)建立固定资产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制度。

2.制定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是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基础,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原则上每年至少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清查盘点结束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及时提交清查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整改 措施 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及时处理,资产清查发现重大资产损失情况的,及时上报省公司。

3.动态监控资产增减变动

设计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变动情况月度报表,要求填报月度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按月份对固定资产变动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更正,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差错的发生。

4.会同生产部门做好更新改造支出管理

财务部配合运维检修等部门提出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并纳入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在制定更新改造支出计划时,综合考虑各单位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程度等因素。不定期对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更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按照有关规定调整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将技改形成的新增资产调整原有固定资产卡片,避免出现一项固定资产对应多张卡片的情况。

5.严格运行维护支出管理

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支出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及质量处于良好状态。在下达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支出预算时,充分考虑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合理分配,提高固定资产维护效益。

(三)固定资产处置管理

1.固定资产处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的处置根据不同的管理层面,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资产损失核销管理办法》及《河南省电力公司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对有关固定资产损失及时进行核销、账销案存资产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2.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审批情况

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由使用保管部门提出申请,说明理由,并提出处理意见,填制相关申请单据,经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审核后,报经主管领导审批,手续完备后进行处置,并及时报价值管理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做好残值回收工作,在未获批准前,不得擅自处置。

(四)固定资产效率管理

对于无效低效资产,积极盘活、收回资金。对于非生产用资产,积极按市场化方式出售变现。对于账销案存资产,进一步清理核实,制定专门机构,明确工作机制,积极清理追索。

1.推行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水平;2.制定固定资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切实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落实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保证 安全生产 ;4.建立固定资产使用评价制度,动态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控制购建成本,严格处置程序,优化固定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根臣.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2] 马桂荣.在实施新财务制度中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

[3] 胡蓓蓓.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11.

[4] 王彦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建材报,2009 .

[5]宋凯芳.浅谈企业改制后固定资产管理[N].中华建筑报,2011.

目前我国企业虽然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电算化信息化,但是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仍然存有问题,主要是制度和主观因素上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企业固定资产概念及加强意义

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是指持有和使用时间超过一年,资产价值超过一千元,且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原物质形态的资产。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单位资产合理利用率。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更好适应单位业务发展和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资产的状态、使用及流通等信息,全面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资产的集中化管理与控制。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资产分布和应用情况,合理化分配和协调资产运作,避免和降低资产浪费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明确固定资产操作和应用规划,制定科学资产管理计划,确保固定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全面提升企业固定管理效率和资金效益,保证企业各方面工作顺得开展。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核算不及时且计价不够准确

我国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核算不及时和计价不准确现象。首先,有些企业固定资产调拨、转出、报废等流程较为复杂,需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其固定资产处理可能存在不及时现象;其次,当前固定资产填报软件对资产信息要求较为全面,不但需要填写固定资产的金额、品牌、购入日期、型号,同时还需要填写其凭证号、照片等信息。然而由于一些企业前期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较为松散,一些固定资产在填报系统软件时出现严重的核对不实现象,造成资产管理难问题;最后,一些企业在接受捐赠或无偿使用固定资产时,并未根据相关制度规定进行计价和入账处理,同时对于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存在增值价值时,也并未如实对其增值价值进行入账处理。这些客观现象的存在都使得我国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存在明显偏差。

(二)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得到了普遍应用,一些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仍然未能与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操作相结合,管理制度不健全且监督机制缺乏实效性仍较为严重。首先,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缺少必要参照和制定规范约束,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补助,盲目的大量购买单位不需用固定资产,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金,并造成固定资产大量闲置;其次,购入固定资产不及时进行入账处理,在处置固定资产时也不进行账务处理,资产管理和处置程序不够合理和规范,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流失;最后,当前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不够准确和全面,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三)利用效率低且报废处置不规范

企业不能合理正常使用相关固定资产,相关资产利用率偏低,同时其报废处理也存在明显不规范现象。首先,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未能根据单位实际需求进行购置,极大的弱化了固定资产使用性,降低资产利用率;其次,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并未考虑到购入资产的更新速度和性能,比如大量购置电子产品,而使得一些电子产品尚未使用就被淘汰;最后,绝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报废处理时并未完全按照国家相关审批处置办法执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不合理现象。

(四)核算、预算与 财务管理 相脱节

虽然一些企业设置了专门的固定资产岗位管理人员,但其固定资产核算、预算工作并未能够与财务管理之间实现同步,进而使得职责管理之间相脱节,造成固定资产与账目记录出现严重不相符现象。除此之外,由于固定资产全部通过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核算与管理,因此对固定资产盘点则较为忽视,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现象的发生。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

(一)增强会计人员管理责任意识

企业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当从根本上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及工作责任心。首先,应定期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参加相关职业道德 教育 和专业能力培训;其次,全面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和付款等相关环节应分开管理,同时,固定资产采购和会计处理也应进行分离,明确不同岗位具体职责,不相容岗位不能同时由一人兼任;最后,全面贯彻并落实各类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度,根据实际管理情况制定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发现隐患或不对现象要及时进行整改,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全面管理机制;其次,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与实物价值相符,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并有效实施;再次,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职责。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定期对固定资产处理进行审查,以确保固定资产完整性,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流失;最后,制定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和应用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避免固定资产流失和国家资金的浪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处理时,必须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及账证相符。

(三)提高管理意识及有效利用率

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其有效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浪费,应当与单位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相配合,两者之间应存在必要的相关性和相符性。首先,充分发挥当前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固定资产管理起到的重要作用,采购预算计划准确、采购物品性能适当,采购后及时进行核算处理,使单位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对购置固定资产数量和质量全面掌握并处理;其次,合理优化固定资产购置情况,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化管理,进而有效减少企业所需运行成本的支出;最后,制定并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监督制度,通过监督管理来提高固定资产有效利用效率,确保按章办事、按章行事,提高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及盘点办法

规范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通过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财务、物资及使用部门等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控制,必须要做到固定资产账、卡、实三方面内容相符,有效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定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至少每年需要盘点一次,并将盘点情况与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核对,发现账实不符要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将国家损失降至最低;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财务制度规定以及信息系统软件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资产核算方法,对企业接受捐赠及无偿调入的资产进行入账处理,避免账外资产现象的发生。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论文模板

VB类毕业设计和论文:01.学籍管理系统 (VB+ACCESS)02.学生管理系统 (VB+SQL)03.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VB+ACCESS)04.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VB+ACCESS)05.学生资料管理系统 (VB+ACCESS)06.学生公寓管理系统 (VB+ACCESS)07.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VB+ACCESS)08.学校信息管理系统 (VB+ACCESS)09.学生管理系统 (VB+SQL)10.学校用电管理系统 (VB+ACCESS)11.大学社团管理系统 (VB+ACCESS)12.图书管理系统 (VB+ACCESS)13.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VB+ACCESS)14.图书管理系统 (VB+ACCESS)15.图书租赁系统 (VB+ACCESS)16.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VB+ACCESS)17.企业档案管理系统 (VB+ACCESS)18.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VB+ACCESS)19.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VB+ACCESS)20.干部档案管理系统 (VB+ACCESS)21.商品销售管理系统 (VB+ACCESS)22.商品库存管理系统 (VB+ACCESS)23.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VB+ACCESS)24.户籍管理系统 (VB+ACCESS)25.教师管理系统 (VB+ACCESS)26.教师人事管理系统 (VB+ACCESS)27.酒店收费管理系统 (VB+ACCESS)28.宾馆管理系统 (VB+ACCESS)29.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VB+ACCESS)30.品质管理系统 (VB+ACCESS)3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VB+ACCESS)32.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VB+ACCESS)33.企业档案管理系统 (VB+ACCESS)34.书店管理系统 (VB+ACCESS)35.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VB+ACCESS)36.通用库存管理系统 (VB+ACCESS)37.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VB+ACCESS)38.仓库管理系统 (VB+ACCESS)39.音像管理系统 (VB+ACCESS)40.超市管理系统 (VB+ACCESS)41.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VB+ACCESS)42.考试管理系统 (VB+ACCESS)43.身份证管理系统 (VB+ACCESS)44.企业考勤管理系统 (VB+ACCESS)45.药品销售管理系统 (VB+ACCESS)46.药品进销存管理系统(VB+ACCESS)47.手机管理系统 (VB+ACCESS)48.企业考勤管理系统 (VB+ACCESS)49.医院管理系统 (VB+ACCESS)50.教务管理系统 (VB+ACCESS)5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VB+ACCESS)VF类毕业设计和论文:01.人事管理系统 (VF)02.学生管理系统 (VF)03.办学档案管理 (VF)04.医院病历管理系统 (VF)05.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 (VF)06.校园寝室管理系统 (VF)07.售后管理系统 (VF)08.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VF)09.仓库管理系统 (VF)10.酒店收费管理系统 (VF)11.职员信息管理系统 (VF)12.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VF)13.医药进销存管理系统(VF)14.仓库管理系统 (VF)15.办学档案管理 (VF)16.工程预算系统 (VF)17.产品生产-销售-客户管理系统(VF)18.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VF)19.住宅管理系统 (VF)20.日用品管理系统 (VF)21.毕业生管理系统 (VF)22.教务管理系统 (VF)2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VF)24.医院管理系统 (VF)25.航班信息查询系统 (VF)26.物货管理系统 (VF)27.图书管理系统 (VF)28.企业员工管理系统(VF)DELPHI毕业设计和论文:01.图书管理系统 (DELPHI)02.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DELPHI)03.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DELPHI)04.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DELPHI)05.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DELPHI)06.教材管理系统 (DELPHI)07.宿舍管理系统 (DELPHI)08.客户管理系统 (DELPHI)09.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DELPHI)10.房产中介管理系统(DELPHI)11.武昌站列车票务管理信息系统(DELPHI)12.人事管理系统 (DELPHI)13.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DELPHI)14.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DELPHI)15.仓库管理系统 (DELPHI)16.进销存管理系统 (DELPHI)17.学生公寓管理系统 (DELPHI)18.房屋出租管理系统 (DELPHI)19.酒店客房餐饮管理系统 (DELPHI)20. 校医院收费管理系统 (DELPHI)21.学籍管理系统 (DELPHI)22.商品销售管理系统 (DELPHI)23.医院住院管理系统 (DELPHI)24.寝室入住管理系统 (DELPHI)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DELPHI)ASP毕业设计和论文:01.网上购物系统 (asp)02.在线考试系统 (ASP)03.在线图书管理系统 (ASP)04.在线书店管理系统 (ASP)05.在线档案管理系统 (ASP)06.个人网站设计 (ASP)07.在线人事管理系统 (ASP)08.网上手机销售系统 (ASP)09.网上售房管理系统 (ASP)10.网络招聘管理系统 (asp)11.房产信息管理系统 (asp)12.设备管理系统 (ASP)13.办公自动化系统 (ASP)14.论坛 (ASP)15.校园教育网设计 (ASP+SQL)16.校友录 (ASP)17.在线订票系统 (ASP)18.设备管理系统 (ASP)19.文学网站的设计 (ASP)20.新闻发布系统 (ASP)21公司网站的设计 (ASP)22.班级网站的设计 (ASP)23.学生论坛 (ASP)24.旅游网站设计 (ASP)25.团员管理系统 (ASP)26.会员管理系统 (ASP)27.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ASP+网上商品销售系统 ASP+ACCESS29.校园网站的设计 ASP+ACCESS30.客户关系资源管理系统 ASP+ACCESS31.基于WEB留言板的设计 ASP+网上商品销售管理系统 ASP+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ASP+仓库管理系统 ASP+ACCESS计算机网络类论文:01.信息化办公系统的设计02.中学校园网组建03.计算机网络安全初探04.浅谈Internet防火墙技术05.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06.计算机网络故障的一般识别与解决方法07.浅析家庭网络安全08.如何配置局域网中的通信协议09.个人商用网站设计(论文)10.网络攻击的方法及对策11.网络攻击的方法及对策12.微机接口技术及其应用13.企业局域网的组建14.防火墙15.校园网的组建16.网络故障类型和解决方法17.计算机网络攻击及解决办法18.浅谈计算机蠕虫病毒19.网吧组建与管理20.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生活中各种信息趋向数字化、清晰化。单位车辆管理系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诞生的,交通的日益发达,使得一个商业单位不再是简单的一辆商务车,而是有很多辆车组成,而且车型也不再单一,这使得单位车辆信息复杂化。因此我们将发挥计算机的庞大的存储空间,高性能的处理能力,高度可靠的数据安全,清晰的可视化数据等这些优势来辅助单位对车辆进行管理,实现了计算机资源的合理利用,真正实现了减少劳动力提高劳动质量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系统的主要组成情况,包括需求情况,系统的设计目标,数据结构,数据流程和系统的主要特点等,重点介绍了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思路和实现方法,以及对系统关键技术和部分源代码的详细说明。关键词: 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数据库,控件,窗体第一章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是发展的必然。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将大量复杂的数据交给计算机来处理,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是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利用资源,也是企事业管理科学化、正规化,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1.1 信息管理系统简介管理信息系统,即我们常说的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化社会中变的越来越普及。MIS是一门新学科,它跨越了若干领域,比如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从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条理的系统。目前,由于开发高质量管理信息系统MIS 的能力大大落后计算机硬件日新月异的进展,加上社会对管理信息系统MIS 发展和完善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管理信息系统MIS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而导致MIS开发的失败,这些情况已严重妨碍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因此对MIS有关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信息系统MIS开发成功率已变得十分重要。1.2 开发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车辆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企事业单位中得以普及,单位的车辆数电脑已经成为挂在我们嘴角的一句口头禅,它已经深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文字处理、信息管理、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教育培训以及游戏娱乐等。Windows系统的推出使电脑从高雅的学术殿堂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各行各业的人们无须经过特别的训练就能够使用电脑完成许许多多复杂的工作。然而,虽然现在世界上已经充满了多如牛毛的各种软件,但它们依然不能满足用户的各种特殊需要,人们还不得不开发适合自己特殊需求的软件。以前开发Windows下软件是专业人员的工作,需要掌握许多专业知识和经过特殊的培训才能胜任。现在不同了,即使你没有接受过严格的程序设计训练,使用Visual Basic也一样能够开发出功能强大、适合自己特殊需求的应用程序了。Visual Basic继承了Basic语言易学易用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初学者学习Windows系统编程。我作为一名湖南工程学院2004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从事计算机操作和编程工作有着特殊的爱好,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我时常钻研专业课基础理论,经常用VB调试一些小程序。我们都知道,通用企业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企业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而使用计算机对企业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为了在毕业之际向学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很有必要,在下面的各章中我将以开发一套企业管理系统为例,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数据库结构和程序在计算机上的实现:经过前面的需求分析和概念结构设计以后,我们了解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系统的程序结构。通过下面的步骤,我们将在计算机上创建数据库,并能运行程序代码。 SQL Server 2000设置为了确保程序代码的正确运行,需要对SQL Server 2000进行相应设置。打开企业管理器,如下图1-1所示: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总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还十分薄弱,它一方面制约了部门预算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限制了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履行;另一方面也为部门、单位或个人利用国有资产谋取不合理收益提供了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收入分配秩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企业内部的固定方资产管理。

关键词:企业内部;固定资产;加强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降低事业执行成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 的执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当前资产管理基础的薄弱,使得一些部门单位一方面想方设法申请增加预算拨款,另一方面却存在大量的财政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的现象。要降低事业执行成本,必须强化节约意识,加强事业资产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对现有存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坚决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和运作往往偏重于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却关注不够。由于具体监管职责不很清晰,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职责交叉和管理的真空,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成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十分薄弱的一环。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当前健全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必要举措。

二、加强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资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应大力度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国资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建章立制。财务部门会同本单位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有章可循”。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个人业务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家自觉保护固定资产意识。

三利用预算、 *** 采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能需要,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制标准,综合考虑部门实际需求状况及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等众多因素。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资产在本单位各部门互相调剂使用,杜绝为追随潮流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行为,克服“攀高求洋”,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规范资产核算。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财政部门细化对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援。所以,财政和单位财务部门应担负起资产管理的职责。一是要在清产核资基础上,建立所有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档案,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二是严密手续,对新增、核销固定资产,要及时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三要建立正常资产清查制度。四是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切实履行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的双重职责,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健全财务账簿登记制度。

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机制

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流失也是一种失职行为。每个单位要确定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落实工作,切实加强监督,消除那种表面上、形式上的重视,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每一名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计划审批,采购与验收,登记与稽核,保管、使用及养护,资产变动及调拨管理,财产清查,损失、丢失赔偿,报废、报损,统计报告,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和奖惩,租赁管理制度,以及业务管理规范、规程、标准等等。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行质量。首先应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责任制,落实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将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其次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有效地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再者要有科学的管理程式,以规范管理活动的常规执行;另外还应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以促进管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等。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但要事业单位内部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执行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有效监督,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动态监管,通过下属事业单位上报资料对预算资金合理、高效分配,提高资产配置的整体水平。同时,希望财政部门能够尽快出台适应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披露水平。此外,因科技进步导致原先固定资产界定范围内的相应产品价值降低,再无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资产部分,应尽快建立落实事业单位其他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庄严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2]曹燕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探讨》。

[3]王顶柱《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弊端途径

【论文摘要】: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意义重大。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固定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折旧作为成本利润的调节阀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计提折旧,将其价值逐渐转移到生产成本中去, 通过销售收入使资金回笼。但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不按规定提取折旧,而是根据当期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从而达到调节成本和利润的目的,将折旧作为成本利润的调节阀,任意调整。

2、固定资产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企业由于产销不对路或三角债,致使资金紧张,没有财力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导致已经提完折旧到了报废期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

3、固定资产帐实不符

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帐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同时由企业的机动科或后勤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帐核对。

4、竣工的固定资产不入帐

有些企业由于经营形势不太好,为了降低当期成本,逃避税金,将已竣工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仍然放在“在建工程”或“其他应收款”帐中,不作核销处理。

5、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对内长期投资和对外长期投资。对内长期投资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 对外长期投资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无论是对内长期投资,还是对外长期投资都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二、固定资产具体管理

固定资产具体管理包括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固定资产凭证管理及账务核算。

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l、固定资产购建

固定资产购建实行预算管理制,由使用部门提出预算申请,由预算管理部门批覆预算。明确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为固定资产采购部门,各使用部门不得自行采购。固定资产采购应通过招标或比价。对集团范围内采购数量较大的固定资产可由集团公司通过招标确定定点采购单位,也可由集团公司统一采购后下拨。

2、固定资产验收

企业购人固定资产必须办理验收手续。验收人员可由企业的监察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技术部门的有关专责组成。固定资产验收,一要核对固定资产实物与凭证所列数量是否一致,二要检查所附备件是否齐全,三要察看装置效能是否良好,四要检查价格是否明显偏高。固定资产验收完毕移交使用之前,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编号,且该编号应与会计核算系统固定账卡反映的固定资产编号一致。

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指固定资产日常的维修、保养和保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应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明确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的许可权和职责。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资产使用部门对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实物资产的日常维护与保管。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建立企业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固定资产实物使用部门应建立部门固定资产实物台账。

4、固定资产盘点

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定期盘点的次数多少可根据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确定,但一年不得少于一次。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可由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固定资产盘点之前应确定盘点日,财务部门应将盘点日前购人、出售或报废的各项固定资产全部登记入账。对因特殊情况而不能及时人账的固定资产,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该未及时人账的固定资产予以标示。

5、固定资产退出

固定资产退出包括固定资产报废、出售及捐赠等。固定资产报废应由使用部门提出,固定资产实物鉴定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再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按相关程式办理报废手续。并不是所有报废资产都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一部分报废资产在本企业属于因装置的更新换代而淘汰的产品,在其他一些单位或许尚

二固定资产凭证管理及账务核算

1、固定资产凭证管理

固定资产凭证是固定资产内控执行是否到位,相关部门、人员职责是否履行的鉴证,也是登记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和进行固定资产账务核算的原始依据。固定资产凭证管理涉及到固定资产从预算、购建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关键环节的关键凭证具体如下:预算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编制的预算申请和预算管理部门下达的预算批覆。

购建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实施购建时使用部门的购建申请,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的稽核意见及领导的批示。对于基建专案则还需提供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相关部门的立项批覆等。验收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验收单。验收单应详细列明固定资产生产单位、名称、单价、数量、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部门等,并由验收人签署验收意见。固定资产修理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修理记录。

2、固定资产账务核算

固定资产账务核算就是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企业的核算不能脱离《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又不是绝对的,它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企业一定的自 *** ,在某些方面又受主观判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固定资产标准间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 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装置、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装置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X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 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对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装置、器具、工具等,《企业会计制度》未规定明确的单位价值标准。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具有相对的决定权。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问题《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至其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事物不能代替的主要生产资料,搞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问题。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只有这样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红,徐虹,张超.企业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邢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马桂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蔡万坤.新编企业财务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物资管理系统论文模板

采购管理论文3000字篇二 物资采购管理问题探讨 [摘 要] 文章 指出目前企业的物资采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减弱等问题。并通过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建立物资采购监控机制,采用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等 措施 来提高物资采购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 物资采购管理 成本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94-01 物资材料采购管理是企业降低材料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利润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适应市场形势的发展,应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一、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1.物资采购缺乏制约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类经济合同及物资采购数量迅速增加,金融总量巨大。但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物资采购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和约束,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采购环节中,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采购行为,个体利益驱动下的采购脱离管理、自主采购、变相采购、收受回扣和贿赂及采购时舍贱求贵,舍近求远,舍好求次,损公肥私等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导致企业物资超储、重复储备、货源不畅、使用效率低下,采购环节的价格隐性流失日趋严重,企业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有些企业还实行传统的多级分散采购管理模式,企业各二级单位大多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主要考虑的是保生产、保供应,用起来方便,从而形成层层设库,层层设帐,重复储备,不仅造成企业人力、物力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增加了企业总库存,挤占了大量的企业流动资金,而且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厂内物资闲置、重复采购现象时有发生, 企业管理 容易造成真空,隐藏着企业资产流失的黑洞,难以发挥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物资管理信息体系落后 企业对物资的采购与供应,如果没有物资管理信息体系是不可想象的,现代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离不开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的辅助。如何充分满足企业工作人员、机构变动和制度改革的需要,对物资管理实施全过程控制,有效监控物资的采购、库存与使用状态,大幅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这些都有赖于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然而目前企业在物资供应信息管理与运用方面普遍薄弱,严重阻碍了物资管理机制的现代化进程,压缩了物资供应体系可能获得的利润空间,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物资采购理念落后 从企业物资采购系统的思想理念来看,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职能僵化,质量中心意识、生产主体观念、服务意识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具体表现在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协调、整体与局部供应关系的有效互动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具体物资采购工作难以上升到战略高度,思想意识局限在满足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物资采购部门的职责还没有从传统作业性的工作上升为策略性的工作,其不关心也不参与公司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成本核算与控制没有明确的基础标准,半数以上的采购决策依赖 经验 估计。企业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物资采购决策的随意性,科学的生产计划管理与企业物资采购的联系程度没有较好地解决,由此也造成了货物的积压与成本的上升。 二、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对策 1.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有效控制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实行资产(生产)经营责任制的客观要求,是增效的有效途径。在具 体操 作实施过程中必须把住采购源头,以此达到净化采购 渠道 、强化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质量和降低采购成本之目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实现物资采购行为和价格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物资采购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廉政监督管理等办法,具体、详细地规定各类不同采购物资的申报、审核、审批程序,规定了采购前决策,采购过程市场调研,采购后行为、价格、质量监督的程序,实行逐级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程序和办法,严格执行集中归口管理的原则,坚持质量合格、价格合理、供货及时的原则,坚持定点采购,招投标采购,批发公司(站)采购,享受出厂价或批发价,做到所有的定点必须在段纪委备案。一类物资应申请计划由主渠道购料,如供应不兑现,应征得上级业务部门的同意方可购料。二类物资应首先申请对口路内配件厂供应,缺项可按部定厂家规定购料。违反以上规定,要追究个人责任。一次采购超过5000元的项目必须签订国家标准的购销经济合同,并经主管段长同意后方可购料,否则按违反物资纪律论处。单项一次性采购超过千元的项目,事先必须经主管段长同意方可采购,否则也按违反物资采购纪律论处。 2.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是规范管理、降低成本的重要保障 采购渠道的多样化和价格的可浮动性,要求企业有必要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既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又有利于采购工作的健康开展。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首先要成立以单位主管领导、物资、财务、劳资、审计等部门人员及物资价格信息员组成的采购价格考核小组,并实施对采购价格的管理。价格信息人员应经常了解主要物资的主场价格信息,随时掌握价格变动情况,并对确定的物资品种价格进行分析筛选,定期编制本单位经营消耗的物资出厂价格表,在与实际采购价格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向考核小组汇报。其次要建立奖罚机制,对采购过程中确实低于考核价格的,应对有关人员给以奖励。对高于信息网价格的,要责成有关人员作出分析说明,对明显不合理情况要有相应的处罚。 3.实行集中批量采购,加强全过程的监管监控是提升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要素 首先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前提。物资部门对炼油生产起着基础保障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控制大宗、主要物资的采购供应来实现的。才要实现控制,就要集中采购,只有集中才可能形成批量,才可能在市场采购中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才可能争取到生产企业优先优惠的服务。实行集中批量采购,企业内部与流通环节接触的人少,便于管理。同时大批量采购主要与规模相当、信誉可靠的企业往来,经济关系以合同加以约束,而非个人行为。批量大,企业便于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反之,对供需双方都是一种损失。所以实行归口管理,集中批量采购是物资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降低采购成本的前提。其次要加强物资采购的监管,保证了物资采购的透明化、科学化。在物资管理上按制度办事,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下不为例”,严格按照“物资采购计划提报和审批流程”的规定执行。其次是抓好物资供应各个环节的相互监督。从计划的提报、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比对到质量验收、用户意见反馈,层层制约,环环相扣,保证物资采购的高效性。再次是充分发挥财务、纪检、审计部门不同的职能作用,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从不同的侧面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监控,保证了物资采购的透明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季辉.如何防范物资采购风险[J].理财方略.2005(6). [2] 张爱国.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探析[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1). 看了“采购管理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 1. 采购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2. 采购管理论文参考 3. 采购管理论文精选 4. 采购管理论文 5. 关于采购管理论文

智能化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而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那么问题来了,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智能化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具有智能货位管理功能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研究)内容和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结合物流企业食品仓库管理实际,设计具有远程维护、智能货位管理功能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最后完成毕业论文。

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收货、入库、库存、拣货、出库、结算、客户管理、报表、库存统计查询等等。

(1、卸货管理

卸货管理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对卡车、火车、船舶等运输工具运来的货物进行卸货作业和将卸下的货物进行搬运移动,并进行初步的分类。

(2、入库管理

入库管理是指对已经卸货的货物按品种、品名、材质、客户单位等标准进行详细理货整理。并将货物按照一定顺序放置到仓库的指定位置,进行堆垛作业。

(3、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指对堆放在仓库的货物进行管理,包括理货(整理需要堆放的货物)、码放(按照一定顺序将物品堆放在货垛上)、移库(改变原有货物的推放货垛)。

(4、出库管理

出库管理使指按照客户提货要求对将待提货物从仓库搬运并装货到卡车、火车、船舶等运输工具运出仓库。包括搬运和装车作业。

(5、计费管理

按照提货货物的重量和存储时间收取库存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包括入库费、出库费、置压费、转库费等费用。

(6、出门查验管理

对装上运输工具上的货物进行核查,若核对正确则放行。包括对货物的数量、重量和出库手续是否完备的检查。

结合对物流公司仓储系统流程的分析(见图),该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具体内容如下:

仓储物流系统流程结构图

本系统完全基于Web,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集成环境下开发,以Access数据库系统作为后台数据管理工具,并结合运用了XML实现,其中的ASP(Active Server Page)技术在对数据库进行动态查询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简单灵活外,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使用Jscript,Vbscript等简单易懂的脚本语言,结合HTML代码,即可快速创建网站的应用程序。

2、无须Compile编译,容易编写,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

3、与浏览器无关,用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ASP所设计的网页。

4、ASP能与任何Active X Scripting语言相兼容。除了Jscript或VBscript语言来设计外,还可通过Plug-in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他脚本语言,譬如Perl,Tel等。脚本引擎是处理程序的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物件。

5、ASP的源程序,不会被传到客户浏览器,因而可以避免所写源程序被他人剽窃,也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

6、可使用服务器端的脚本来生成客户端的脚本。

7、ActiveXServer Components(ActiveX服务器元件)具有无限可扩充性。可以使用Visual Basic,Java,Visual C++等编程语言来编写所需要的ActiveX服务器元件。

实现ASP动态数据库操作主要有以下几步:

1、设置数据库源名(DSN)。在Windows9X 或Windows2000系统中,运行“控制面板”//“ODBC数据源管理器”,按提示添加“系统DSN”。

2、创建数据库连接(Connection)。

Set Conn=(“”)。

3、调用Open方法打开数据库。如:“数据源名称”。

4、创建数据对象(数据集)。如:Set rs=(“SQL语句”)

5、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

6、关闭数据库对象和连接。

具有智能货位管理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建立内外部的信息通信平台,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实现文档管理等。

就目前社会处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言,加强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具体地说,主要有:

1、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2、节省运营成本:包括时间和纸张。

3、规范单位管理:把一些不够规范的工作流程变得井然有序。

4、提高企业竞争力:它能够提高贸易伙伴的合作效率,优化供应渠道。

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有更多的.优势。

物资供应部门是企业与生产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是企业正常生产的物资保障部门。正因为供应部门是关键的中转环节,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如何有效的把本单位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及时、保质保量的供应上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微观上讲,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加快物资的周转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加强了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讲,顺应了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化潮流,缩短了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周期。

设计(研究)方案和进度安排:

3月12号——3月15号,讨论系统要实现的总目标和总框架,划分具体工作,安排工作进度。写开题报告,任务书。

3月16号——3月22号,查找资料,根据自己的不同功能部分找到相关文献。选择安装和熟悉开发环境,安装好开发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编写系统分析报告,熟悉系统基本流程。

3月23号——4月20号,继续查找相关资料,画数据流程图,分析各个功能模块,修改和完善功能模块和数据流程图,进行数据库设计,进行输入输出设计及代码设计。完善数据库和统一数据库及代码格式。写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

4月21号——5月30号,查找资料编写程序,在制作过程中调试运行,查看各个功能模块,改进不够完备的地方。分析各模块的情况,进一步改善,等待程序验收。根据程序撰写论文,确定论文的书写规范。

5月30号——6月5号,后期进一步完善论文,等待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周南,马云龙.基于B/S模式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68-71.

[2]张铎.物流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电子数据交换.物流技术与应用.(4):17-21.

[3]钟嘉鸣.基于ASP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现代计算机.:96-97.

[4]Janak Singh.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Flow with in the Supply Chain.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4):28-30.

[5]梅晓勇,孙建平,肖政宏.基于动态规则构造的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机发展.2002.(6):12214.

建筑公司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不足和策略探讨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建筑公司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不足和策略探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物资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关键工作,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益,也是客观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文章简单探讨了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基本概念,明确指出了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从提升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意识、编订降本增效制度、落实企业降本增效制度执行监管三个方面探讨了建筑企业物资管理相关对策。

关键词: 降本增效;建筑企业;物资管理;不足;对策;制度;

中国有句俗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企业中所谓的“粮草先行”就是物资管理,特别是对于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物资管理先行一步,并确保物资管理工作科学、合理、高效,满足项目建设高速发展需求,按计划开展项目内容。

一、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概述

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包含以下几点重要内容。

第一,建筑企业对于资源需求较大,资源合理规划控制工作也至关重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确保资源合理配置,规范物资管理过程,注重管理结果。在充分结合不同业务类型构建物资配置明细台账过程中,需要结合公司标准进行各方面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物资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方面。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物资精细化管理。

第二,建筑企业在物资保供及时的基础之上,更追求降本增效,对资产管理实施主动靠前服务,确保深入工程项目一线及时了解物资需求与使用状况,确保项目启动前结合跟踪掌握物资信息内容,把握物资管理关键环节,追求实现物资无障碍、高效率保供。

第三,建筑企业有必要构建一套紧急物资预案,切实保障生产需求。在针对应急抢修,物资需求跟踪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与内外部构建联系,做好相应沟通跟踪服务工作。在信息畅通条件下,要切实保障日常生产运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与物资供应合理到位。

第四,建筑企业必须思考如何盘活自身闲置物资,进一步追求降本增效,这是企业发展关键。具体来说,就是要定期清理闲置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实施动态绩效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由于物资闲置所造成的资金占用与浪费问题,做到及时、高效调配处理物资。这要遵循“应调尽调、应用尽用”的基本原则,争取做到进一步消化存量资产,有效缓解资产压力,降低生产成本[1]。

二、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不足之处

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现存不足之处还是相当多的,为强化物资过程管控,追求实现降本增效,下文简单谈几点。

(一)制度保障问题

首先,在制度保障问题方面,建筑企业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未能规范物资行为,未能做到循序渐进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其中在逐步完善管理制度过程中未能有效遵循《物资计划管理办法》,导致规章制度完善修订过程出现偏差。简言之,企业利用制度约束物资采购行为过程中未能做到对建筑企业项目利益的有效保护,进而出现了物资管理降本增效不到位问题。其次,企业在提升控制风险能力方面有缺陷,这容易导致企业降本增效过程中个性化需求内容的严重减少,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也会因此而大幅度降低。

(二)企业人员和作业人员问题

客观讲,某些建筑企业中负责物资管理的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在成本意识方面还是相对薄弱的`,他们不懂得如何合理减少资源浪费问题,对保障企业降本增效策略有效实施方面也有所欠缺。在日常物资采购过程中,企业人员未能逐步建立、健全供应商资料库。另外,在业绩引导方面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订货机制,导致了订货倾斜问题出现。

结合上述两点问题展开分析,会发现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应该从人和制度两方面展开思考,发现二者所衍生问题并思考有效解决策略,确保建筑企业在物资管理降本增效过程中能够大展拳脚[2]。

三、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策略探讨

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有效实施策略需要结合三点展开。首先,就是要提升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合理减少资源浪费现象。其次,要编订降本增效制度,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有效实施,再者就是要落实企业降本增效制度的有效执行监管。下文主要结合这三点来展开探讨。

(一)提升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达到合理减少资源浪费现象,保障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有效实施

提升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成本意识,如此可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实施到位。

第一,要保证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分清工作职责,确保理清成本控制思路。在这一点上,应该为企业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建立现场成本控制日检查表,对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与逐一列举,主要是通过现场技术人员每日填写、共享资源进行成本内容汇总,形成工程项目工料设备数据记录库。如此操作的优点在于它有效提升了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经营成本管控效率,同时也培养了现场技术人员的成本管理能力。

第二,要保证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重视工序自检,杜绝反拱浪费问题发生。建立基于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机制,编制质量成本管控方案。其方案中主要针对工程项目中的限额领料内容进行分析,如在路面结构、砼浇筑、成铺筑等方面都要做好规划,避免材料管理过程出现偏差。简言之,就是要追求保质保量,基于性价比高的材料优化施工中内容,如砼配比、增收支、较好提升增收节支工作水平。在该过程中要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满足优化配合比,节约施工成本[3]。

第三,要强化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现场机械设备管理,有效提高机械设备利用效率。具体来讲,就是要首先降低施工成本,合理搭配施工机械设备,保证机械设备生产效率有效提升,提高利用率。

第四,要强化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技术方案优化管理问题,基于技术创新追求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明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四新”成果,包括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材料。基于这“四新”提升工程项目降本增效水平。

第五,要强化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做好工程项目的开源工作。在工程项目中要追求制定良性奖惩措施,明确合同相关规定,基于员工对总价内容建立约束机制,快速推进施工进度,以间接达到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降本增效目标[4]。

(二)编订降本增效制度,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有效实施

在编订建筑企业的降本增效制度过程中,要追求相应策略的有效实施。例如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的物资精细化管理,大量节约人力成本,有效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具体来说,应该建立一套建筑企业的工程系统自动统计机制,确保数据准确快速应用到位。在信息化系统中就应该应用到功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内容,结合自动上传汇总内容形成多维度数据分析,确保为建筑企业有效管理支撑优化,明确决策依据。例如,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要编订智能化降本增效制度,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有效实施,项目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时掌握物资的管理数据及现在物料验收过程,其项目物资管理往往是滞后的,等到发现问题了,也早已过了补救时机。所以企业应该建立降本增效智能化物料验收系统手机App支持预警提醒、视频监控、数据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另外,还可以进行业务数据深度分析,主动识别项目上的非正常情况,自动推送消息至相关决策人,帮助项目管理者随时随地进行智能决策,以求达到降本增效目标。

总结来讲,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达到降本增效制度有效编订,时刻保证建筑企业基于实际生产作业发展状况展开成本投入活动,优化物料量与能耗量,有效编制降本增效制度。例如,要针对往期经营投入成本,应用物料量,各类能耗量,进行降本增效的制度编订。之后依据降本增效的编订制度,进行相关作业实施现状的监管,以此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有效实施,同时降低因降本增效策略实施不完善所造成的降本增效策略实施效果不合格的现象[5]。

(三)落实企业降本增效制度的执行监管

在落实建筑企业降本增效制度执行监管方面,还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第一,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度分析降本增效的实施效果,应从实际的投资成本、收益量以及生产效率数据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因此在实际发展中落实阶段性的财务审计,则为提升企业降本增效质量,优化降本增效效果的主要举措。具体实施过程中,关于阶段性的财务审计作业实施,企业可通过月审计、季度审计、半年审计、年审计的方式,进行其策略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分析。同时为保障降本增效策略实施的有效性,前期可通过试点实施的方式进行落实,后期依据试点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估和推广,以此保障企业发展中期降本增效策略实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同时减少因降本增效策略实施前期调研不足,即全面推广实施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其他不良现象[6]。

第二,就是要追求实施经济绩效考核及责任制。从建筑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实施目的,以及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企业在发展中实施经济绩效考核及责任制,对于企业降本增效效果的有效发挥,以及降本增效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具体实施中关于经济绩效考核的落实,可根据部门、施工项目为测评单位,进行独立的经济绩效考核,并指定考核中的负责人,以此进行细节化的绩效考核作业,确保降本增效考核作业的有效实施,并且减少降本增效考核评价不完善所造成的评价结果不客观的现象[7]。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降本增效管理工作内容丰富、细节较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必须明确基础内容,分别从企业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成本意识、降本增效制度编订以及制度完善等层面思考问题,并付诸实践,确保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建设达到成本最优化。

五、参考文献

[1]王峥.关于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分析与对策[J].装饰装修天地,2019(15):215,218.

[2]帅斯琦.ZG建筑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探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

[3]李杰.工程施工项目物资设备管理[J].城市住宅,2020,27(5):193-194.

[4]高菲.基于精细化物资管理实现煤矿企业降本增效[J].环球市场,2020(16):68.

[5]白思.物资采购管理中的降本增效采购策略[J].环球市场,2020(14):151.

[6]谢桂瑜.如何通过物资管理实现施工企业的降本增效[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2.

[7]王英霞.科学的物资管理体系对工程项目降本增效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195,197.

学位论文成果智慧管理系统项目

各学位申请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现将近期学位工作具体要求通知如下:一、提交学位论文终稿学位申请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及完成对论文的最终修改后,须登录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学位论文终稿。 1.论文格式及要求提交的学位论文格式为PDF格式。学位论文命名格式为:学校代码_二级学科代码_姓名_学号,如:10730_100201_张三。提交的学位论文应为完整版。论文包含封面、原创性声明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部分。 原创性声明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中有条形码标识,必须从系统中下载。其程序为:登录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关注“我的报表”--下载、打印原创性与使用授权声明。 请将由学生本人和导师签字的《原创性声明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扫描后插入学位论文的相应位置。(备注:电子签名及盖章无效)。 2、提交学位论文终稿的时间参加6月份学位授予的截止2020年6月10日24点前;参加8月份学位授予的暂定截至8月10日24点前。 3、提交学位论文程序第一步,登陆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第二步,关注论文答辩模块。第三步,关注提交论文信息。第四步,关注浏览,上传完整的学位论文终稿。第五步,上传完成后,请下载查看是否为最终版本。 4、工作要求(1)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中提交的学位论文终稿将作为学位申请人论文使用的唯一依据,将用于最后的学位论文文字复制比检测、论文抽检、知网公开等环节。如果学生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有误,因此导致学位论文检测不通过或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出现不合格意见的,无论有意或者无意行为,责任均由申请人自负。(2)学位论文终稿上传后,正式提交前本人必须再次下载查看是否为最终版本。系统关闭后,研究生院不再受理学位论文的更改或替换。(3)学位申请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学位论文终稿,各学院必须做好提交论文终稿的通知和督促检查工作,提醒学生按时提交,并做好提交后对论文形式审核工作。二、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议名单学位申请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需填写和提交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书。各学院召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学位申请事宜。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要对论文送审存在复审申诉情况、答辩结果中存在否决票的学位申请人的论文重点关注。会议结束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汇总表》。1.具体要求:《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汇总表》必须从系统中导出,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严禁自己制表或进行修改。分委员会同意及不同意授予学位的名单均要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汇总表》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2.报送时间:6月份决议名单2020年6月12日18点前;8月份决议名单暂定2020年8月12日18点前。三、提交学位申请材料 1.各学院向研究生院提交每位拟授学位人员的材料清单:(1)纸质版博士学位论文1本。(2)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书各2份,排列时请将同一人的两份放在一起以便核对。(研究生院审核盖章后将其中1份返回学院);(3)学位授予信息表1份。 2、学位授予信息表生成程序学位申请人登录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后:(1)关注“学位授予”——“学位信息采集”——“仔细阅读采集须知”——“开始采集”——提交;(2)提交成功后,关注“我的报表”——“学位信息采集信息表”——“报表输出”,保存打印签字。学位授予信息是信息查询和学位认证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填写信息必须真实、准确。 3、审核要求学院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学位申请材料的审查:(1)重点检查各环节导师、学科负责人、答辩委员、分会主席等签字、单位盖章是否齐全。(2)学位申请书中的成绩单必须加盖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成绩管理专用章。(3)核实论文外审评阅书份数。修改后重新送审的同时将初次送审和复审全部评阅书装进答辩材料;对论文进行较大修改的需将《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情况说明表》附在评阅书后面。(4)学位论文纸质版与提交的电子版需一致,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书是否签字确认。(5)为方便后续归档,各学院在收取学位申请书时,应要求申请人标注好页码。页码标注在右上角,按照阿拉伯数字顺序依次编写,空白页不编写页码,学位申请书封面起始页从第2页开始编(第1页为学位授予决定)。编写完页码后将总页数标注在学位申请书封面右上角,同时在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准确填写学位申请材料页数。(6)所有表格均以“研究生院官网-下载专区-学位”专栏的最新格式为准。4.报送时间:6月份学位授予的申请人材料2020年6月12日18点前;8月份学位授予的申请人材料暂定2020年8月12日18点前。四、提交学位论文自查情况报告示例见附件(单独下发),报送时间:6月份学位授予的2020年6月12日18点前;8月份学位授予的暂定2020年8月12日18点前。研究生院2020年5月29日原标题:2020春学位工作通知(四)--关于论文终稿提交、学位信息采集、学位决议名单和材料提交事宜文章来源:以上是考研君整理的“兰州大学2020春学位工作通知(四)”的相关内容,更多院校考研动态相关内容尽在考研动态频道,关注考研,掌握更多院校考研资讯!相关推荐:教育部:2020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延期至8月举行教育部:取消2020年7月5日日本语能力测试教育部考试中心解答: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延期后有哪些新安排?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延期并分两次举行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自己写这个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资产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Summary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the fixed assets is typical informations managements ~s systems(MIS), it develops main two respects of development including setting-up and maintenance and front application program of backstage supporter's database . Demand to set up the consistency of the data and integrality the storehouse of strong , data with good security to the former. Require to the latter that the fun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program is complete , apt characteristic of using etc. .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an enterprise, avoid unavoidable involving the managing effectively of enterprise's assets. Enterprises to the thing that those technical equipment is intensi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fixed assets seem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traditional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mode is no matter in quality or on efficiency,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managing new form . So, look for a kind of simple and convenient , high-efficient management to become inevitable. Utilize ACCESSHE VB to develop the management software of a set of fixed assets, change the collection way in which the fixed assets check the data ,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solving the material object of fixed assets and checking,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ecking greatly , increased the management of the form of the fixed assets too at the same time . If can set up fixed assets to manage inside the company, will make the relevant administrative staff at all levels and relevant leaders inquire about , count the situation of the fixed assets fast, realize that disposes the resource , decision rationally, offer the basis , improve working efficiency. Analysed, we use VISUAL BASIC developing instrument of MICROSOFT Company, utilize its various kinds of target -oriented developing instruments offered, especially window this of the data can be convenient and succinct to handle the intelligent target of the database, setting up the system within short time and using the prototype at first, then, carry on the demand to change and take the place of to the initial prototype system, revise and improve constantly, until forming the feasible system that user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thesis has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a subject, the course of the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finished mainly. Focal point , design philosophy , difficult point technology and solution that the system of explanation of the focal point was designed. Key word: Visual , controlling part , window body , database , the fixed assets are managed

NO Credit,NO Translation~haw-haw

no pain , no gain...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总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还十分薄弱,它一方面制约了部门预算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限制了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履行;另一方面也为部门、单位或个人利用国有资产谋取不合理收益提供了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收入分配秩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企业内部的固定方资产管理。

关键词:企业内部;固定资产;加强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降低事业执行成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 的执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当前资产管理基础的薄弱,使得一些部门单位一方面想方设法申请增加预算拨款,另一方面却存在大量的财政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的现象。要降低事业执行成本,必须强化节约意识,加强事业资产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对现有存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坚决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和运作往往偏重于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却关注不够。由于具体监管职责不很清晰,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职责交叉和管理的真空,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成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十分薄弱的一环。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当前健全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必要举措。

二、加强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资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应大力度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国资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建章立制。财务部门会同本单位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有章可循”。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个人业务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家自觉保护固定资产意识。

三利用预算、 *** 采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能需要,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制标准,综合考虑部门实际需求状况及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等众多因素。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资产在本单位各部门互相调剂使用,杜绝为追随潮流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行为,克服“攀高求洋”,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规范资产核算。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财政部门细化对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援。所以,财政和单位财务部门应担负起资产管理的职责。一是要在清产核资基础上,建立所有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档案,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二是严密手续,对新增、核销固定资产,要及时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三要建立正常资产清查制度。四是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切实履行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的双重职责,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健全财务账簿登记制度。

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机制

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流失也是一种失职行为。每个单位要确定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落实工作,切实加强监督,消除那种表面上、形式上的重视,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每一名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计划审批,采购与验收,登记与稽核,保管、使用及养护,资产变动及调拨管理,财产清查,损失、丢失赔偿,报废、报损,统计报告,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和奖惩,租赁管理制度,以及业务管理规范、规程、标准等等。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行质量。首先应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责任制,落实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将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其次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有效地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再者要有科学的管理程式,以规范管理活动的常规执行;另外还应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以促进管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等。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但要事业单位内部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执行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有效监督,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动态监管,通过下属事业单位上报资料对预算资金合理、高效分配,提高资产配置的整体水平。同时,希望财政部门能够尽快出台适应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披露水平。此外,因科技进步导致原先固定资产界定范围内的相应产品价值降低,再无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资产部分,应尽快建立落实事业单位其他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庄严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2]曹燕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探讨》。

[3]王顶柱《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弊端途径

【论文摘要】: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意义重大。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固定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折旧作为成本利润的调节阀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计提折旧,将其价值逐渐转移到生产成本中去, 通过销售收入使资金回笼。但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不按规定提取折旧,而是根据当期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从而达到调节成本和利润的目的,将折旧作为成本利润的调节阀,任意调整。

2、固定资产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企业由于产销不对路或三角债,致使资金紧张,没有财力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导致已经提完折旧到了报废期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

3、固定资产帐实不符

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帐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同时由企业的机动科或后勤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帐核对。

4、竣工的固定资产不入帐

有些企业由于经营形势不太好,为了降低当期成本,逃避税金,将已竣工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仍然放在“在建工程”或“其他应收款”帐中,不作核销处理。

5、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对内长期投资和对外长期投资。对内长期投资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 对外长期投资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无论是对内长期投资,还是对外长期投资都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二、固定资产具体管理

固定资产具体管理包括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固定资产凭证管理及账务核算。

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l、固定资产购建

固定资产购建实行预算管理制,由使用部门提出预算申请,由预算管理部门批覆预算。明确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为固定资产采购部门,各使用部门不得自行采购。固定资产采购应通过招标或比价。对集团范围内采购数量较大的固定资产可由集团公司通过招标确定定点采购单位,也可由集团公司统一采购后下拨。

2、固定资产验收

企业购人固定资产必须办理验收手续。验收人员可由企业的监察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技术部门的有关专责组成。固定资产验收,一要核对固定资产实物与凭证所列数量是否一致,二要检查所附备件是否齐全,三要察看装置效能是否良好,四要检查价格是否明显偏高。固定资产验收完毕移交使用之前,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编号,且该编号应与会计核算系统固定账卡反映的固定资产编号一致。

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指固定资产日常的维修、保养和保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应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明确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的许可权和职责。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资产使用部门对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实物资产的日常维护与保管。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建立企业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固定资产实物使用部门应建立部门固定资产实物台账。

4、固定资产盘点

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定期盘点的次数多少可根据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确定,但一年不得少于一次。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可由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固定资产盘点之前应确定盘点日,财务部门应将盘点日前购人、出售或报废的各项固定资产全部登记入账。对因特殊情况而不能及时人账的固定资产,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该未及时人账的固定资产予以标示。

5、固定资产退出

固定资产退出包括固定资产报废、出售及捐赠等。固定资产报废应由使用部门提出,固定资产实物鉴定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再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按相关程式办理报废手续。并不是所有报废资产都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一部分报废资产在本企业属于因装置的更新换代而淘汰的产品,在其他一些单位或许尚

二固定资产凭证管理及账务核算

1、固定资产凭证管理

固定资产凭证是固定资产内控执行是否到位,相关部门、人员职责是否履行的鉴证,也是登记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和进行固定资产账务核算的原始依据。固定资产凭证管理涉及到固定资产从预算、购建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关键环节的关键凭证具体如下:预算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编制的预算申请和预算管理部门下达的预算批覆。

购建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实施购建时使用部门的购建申请,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的稽核意见及领导的批示。对于基建专案则还需提供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相关部门的立项批覆等。验收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验收单。验收单应详细列明固定资产生产单位、名称、单价、数量、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部门等,并由验收人签署验收意见。固定资产修理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修理记录。

2、固定资产账务核算

固定资产账务核算就是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企业的核算不能脱离《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又不是绝对的,它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企业一定的自 *** ,在某些方面又受主观判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固定资产标准间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 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装置、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装置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X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 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对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装置、器具、工具等,《企业会计制度》未规定明确的单位价值标准。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具有相对的决定权。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问题《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至其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事物不能代替的主要生产资料,搞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问题。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只有这样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红,徐虹,张超.企业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邢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马桂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蔡万坤.新编企业财务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