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对遥感图像进行有用信息的提取和解译。遥感图像解译中,通常将表征地物和地质现象遥感信息的影像特征称之为图像解译标志;将提取遥感信息的过程称之为图像解译(判译、判读);而将遥感图像信息提取的种种手段称之为遥感图像解译方法。
目前,遥感图像信息提取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它借助于简单的观察工具(如立体镜、放大镜等)凭肉眼鉴别影像,判断目标物的属性特征;二是遥感图像的光学处理,即采用光学仪器改进图像质量,压抑噪声,突出目标影像,提取有关信息;三是遥感图像的数字处理,即用计算机对数字化了的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增强等专门处理,达到提取目标物属性特征信息的目的。三种方法各有所长,但目视解译是基础,光学处理和数字处理是深入解译和提高解译水平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但其效果仍需要专业人员目视解译判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遥感信息已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记录和储存,故数字图像处理已经成为当今遥感图像处理的主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法的基本特点是能高度发挥解译者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思维判断能力,降低判错概率,且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只要有遥感图像资料,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解译。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中,解译效果取决于解译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水平。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标志
地质解译标志是表征地质体及地质形象遥感信息的影像特征。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地质解译标志又分成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两大类。前者是地质体及地质现象本身属性特征在遥感图像上的直接反映,如影像形状、大小、色调和阴影等;后者则是与地质体或地质形象具有相关关系的其他物体或现象所呈现出的影像特征,如地貌特征、水系格局、植被、土壤、水文和人类活动遗迹等,通过对它们的相关分析,也能判别这些地质体或地质形象的属性特征。
不同类型的地物,其电磁辐射特性不同。在影像上的反映就是形成各种各样的色、形信息:色,就是色调、颜色、阴影和反差等;形,就是形状、大小、空间布局、纹理等。“色”只有依附在“形”上来解译才有意义。色形差异也常常显示深部现象的“透视”信息。采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分析和对比,从已知推未知,解译才会有好的效果。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方法
目视解译最基本的方法是立体观察。它使用简单的光学立体镜,将二维平面图像转化为三维空间的立体光学模型,从而突出了地物的空间特征,使人眼睛易于辨认目标和确定其空间位置。
进行立体观察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立体像对,二是具有立体镜。立体像对指在相邻两个摄影基站对同一地面获取的一对具有相同比例尺和一定重叠的像片(图像)。立体镜是用来进行立体观察的专门仪器,它的主要作用是迫使观察者做到左眼只看左片(图像),右眼只看右片(图像),以获得良好的立体观察效果。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解译所使用的不仅是摄影方法得到的像片,而且还有红外扫描成像和雷达成像的图像等。应该指出,虽然它们的影像要素或特征也是形状、大小、阴影、周围环境、空间布局、色调等等,但是它们在不同波段成像的图像中所表达的含义有所不同。
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原则
(1)解译方法
对于各种不同的遥感图像的解译,主要差别在于目标物的具体解译标志有所不同;而解译的原则与方法则是一致的。目视解译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是以下三种。
① 直判法。指运用直接解译标志来判断地质体或地质现象。这种方法简便可靠,但必须在地质体直接出露于地表,或覆盖很少,而且解译标志比较稳定时,才宜应用。如我国西北地区大多具备这种条件,许多地质体可用直判法予以确定。
② 对比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包括几种情况,一是将遥感影像与地质实体进行对比;二是与已经工作过的邻区图像对比;三是与前人资料对比。通过对比,建立本区适用的确切可靠的解译标志。对比法也用于解译成果的野外验证。
③ 逻辑推理法。根据地质体和地质现象与地表其他景观要素的相关关系,运用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学、地植物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而确定目标物的属性。这里,主要是运用各种间接标志来判断被掩盖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图像进行解译时,常常用到这种方法。
(2)解译原则
遥感图像解译的原则可概略如下。
① 宏观原则。在任何地区进行解译时,应先采用卫星图像或小比例尺航片略图,对影像总体轮廓进行研究。以获取整个工作区宏观构造格架的正确概念。这是下一步详细解译能否快速、准确地取得成果的关键,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此前提下,方能有效地开展各个局部的详细解译。
②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整个解译工作必须做到循序渐进,方能提高工作效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下面是一些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供参考。ⓐ 从比较了解的地段入手,向较陌生的地段推进,即从已知到未知。ⓑ 先解译影像清晰部分,后解译模糊部分。ⓒ 先山地,后平原;先构造,后岩性。ⓓ 先断裂,后褶皱。ⓔ 先线性构造,后环形构造。ⓕ 先岩浆岩,后沉积岩,再变质岩。ⓖ 先解译显露的,后解译隐伏的。其中,ⓓ、ⓔ、ⓕ三点灵活性较大,需根据影像显示程度决定先后。解译中,交错进行的情况也是常见的。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遥感图像处理,特别是数字图像处理是增强、提取成矿环境地质、构造、矿化等有用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资源、环境、农、林、牧、渔、国土整治、工程地质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潜力很大。尤其是随着新一代遥感图像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多时相、多类型遥感图像数据的融合以及遥感图像与其他数据的融合,将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遥感图像记录了大量肉眼以及常规仪器难以发现的微弱的地物特征信息,如目标物的红外波谱信息、微波信息等,通过遥感图像数字处理提取这些标志信息,尤其是弱成矿标识信息,可大大增加人们鉴别目标的能力。实际上,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感图像处理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宏观图像的范畴,对遥感、物探、化探及地质、矿产数据都可以用图像处理方法来进行有效组合、综合与复合或进行增强、变换、分类及模式识别,提取一组特征标志进而形成找矿综合信息图(或图像)。
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是一种以二维数组(矩阵)形式表示的图像。该数组由对连续变化的空间图像作等间距抽样所产生的抽样点——像元(像素)组成,抽样点的间距取决于图像的分辨率或服从有关的抽样定律;抽样点(像元)的量值,通常取抽样区间内色调(色彩)连续变化之地物的平均值,一般称作亮度值或灰度值;它们的最大、最小值区间代表该数字图像的动态范围。数字图像的物理含义取决于抽样对象的性质。对于遥感数宇图像,就是相应成像区域内地物电磁辐射强度的二维分布。在数字图像中,像元是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每一个像元的位置可由行、列(x,y)坐标确定;亮度值(z)通常以0(黑)到255(白)为取值范围。因此,任何一幅数字图像都可以通过X、Y、Z的三维坐标系表示出。例如,陆地卫星的MSS图像(图20-1),便可看作x=2340(行),y=3240(列),Z=0~255的三维坐标系。TM、SPOT等亦然,只是行、列数不同而已。
数字图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来源。大多数卫星遥感,如MSS、TM、SPOT、SAR图像等,地面景象的遥感信息都直接记录在数字磁带上。有关的遥感卫星地面站或气象卫星接收站均可提供相应的计算机兼容数字磁带(CCT)或数据光盘及其记录格式。应用人员只要按记录格式将图像数据输入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即可获得数字图像,并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对于像片或胶片影像,则可通过电子-光学透射密度计和扫描器以及扫描仪等,将影像密度转换为数值,进而形成数字图像;对于非遥感的地学图件,如地形图、地质图、航磁图、重力图、化探元素异常图等等,也可通过数字化仪或扫描仪,转换为数字图像。同一地区不同来源的数字图像都可精确配准,并作复合处理。
图20-1中左图是一条扫描线上亮度值产生原理。左图中图像坐标和像元参考系与光学图像相比,数字图像量化等级高(256级)、失真度小、不同图像的配准精度高、传输及储存方便,尤为重要的是可由计算机进行各种灵活、可靠、有效的处理,使遥感图像获得更好的判读、分析等应用效果。
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以不同亮度值像元的行、列矩阵组织数据,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像元的空间坐标和亮度取值都被离散化了,即只能取有限的、确定的值。所以,离散和有限是数字图像最基本的数学特征。所谓数宇图像处理,就是依据数字图像的这一数字特征,构造各种数学模型和相应的算法,由计算机进行运算(矩阵变换)处理,进而获得更加有利于实际应用的输出图像及有关数据和资料。故数字图像处理通常也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在算法上基本可归为两类:一类为点处理,即施行图像变换运算时只输入图像空间上一个像元点的值,逐点处理,直到所有点都处理完毕,如反差增强、比值增强等。另一类为邻域处理,即为了产生一个新像元的输出,需要输入与该像元相邻的若干个像元的数值。这类算法一般用作空间特征的处理,如各种滤波处理。点处理和邻域处理有各自不同的适应面,在设计算估时,需针对不同的处理对象和处理目标加以选择。
图20-1 陆地卫星MSS数字图像的构成原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数据量一般很大,往往要同时针对一组数字图像(多波段、多时像等)做多种处理。因此,需要依据遥感图像所具有的波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性,按照不同的对象和要求构造各种不同的数学模型,设计出不同的算法;它不仅处理方法非常丰富,而且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已发展为一门专门的技术方法。
根据处理目的和功能的不同,目前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图像恢复处理。旨在改正或补偿成像过程中的辐射失真、几何畸变、各种噪声以及高频信息的损失等。属预处理范畴,一般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数字放大、数字镶嵌等。
(2)图像增强处理。对经过恢复处理的数据通过某种数学变换,扩大影像间的灰度差异,以突出目标信息或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提高可解译性。主要包括有反差增强,彩色增强、空间滤波、图像变换增强等方法。
(3)图像复合处理。对同一地区各种不同来源的数字图像按统一的地理坐标作空间配准叠合,以进行不同信息源之间的对比或综合分析。通常也称多源(元)信息复合,既包括遥感与遥感信息的复合,也包括遥感与非遥感地学信息的复合。
(4)图像分类处理。对多重遥感数据,根据其像元在多维波谱空间的特征(亮度值向量),按一定的统计决策标准,由计算机划分和识别出不同的波谱集群类型,据此实现地质体的自动识别分类。有监督和非监督两种分类方法。
需要指出,数字图像处理经过近10多年的高速发展,其理论和方法逐步得到完善与发展,已经形成为一门研究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科——数字图像处理学。限于篇幅,这里仅列出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一般过程(图20-2)。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不仅数据量大,而且数据传输频繁,专业性强。因此,一般都要在专门的处理设备上进行。用以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专门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和有关的软件,即构成了数字图像处理系统,通常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硬件系统,按目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可分为大型专用机系统和微机图像处理系统两类。一般情况下,它们都包括以下一些基本的部件。
图20-2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基本流程
(1)主机。进行各种运算、预处理、统计分析和协调各种外围设备运转的控制中心,是最基本的设备。一般为速度快、内存大的专用计算机。
(2)磁带机和光盘刻录机。连结数字磁带(CCT)或图像数据光盘和主机的数据传输装置,既可以输入原始图像数据,也可以将中间处理和最终处理的结果再转存记录到磁带上或光盘上。目前的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大多都带有光盘刻录机,图像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较为方便。
(3)图像处理机。是数字图像处理专用的核心设备,既具体承担各种图像处理功能的实施,如进行图像复原、几何校正、增强和分类等各种处理的数学运算,也是主机和各种输出输入设备的纽带。
(4)输出设备。用作处理结果的显示分析及记录和成图,包括彩色监视器或彩显,各种类型的打印机、绘图仪、胶片记录仪和扫描仪等等。
对于功能齐全的系统,除上述外,通常还包括有胶片影像的摄像或扫描数字化仪、图形数字化仪等输入设备。
软件系统系指与硬件系统配套的用于图像处理及操作实施的各种软件。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前者又包括操作系统和编译系统,主要用于输入指令、参数及与计算机“对话”;后者则是以某种语言编制的应用软件,存于硬件系统的应用程序库中,用户可按研究任务采用对话方式或菜单方式,发出相应的指令使用这些程序,由主机作运算处理,获得所需的结果。不同专业往往设计有各自的应用软件系统,故国际上已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系统,针对微机也开发了一系列建立在Windows上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等等,功能强大,操作也非常方便。
遥感图像光学处理
光学图像处理是指以胶片方式记录的遥感影像或由数字产品转换来的影像胶片为处理对象,通过光学或电子光学仪器的加工改造,对遥感图像进行变换和增强的一种图像处理技术。
用作光学处理的仪器和技术手段很多,包括摄影处理、光电处理和相干光处理等等;处理方法上,则有密度分割、彩色合成、边缘增强、反差增强、光学图像比值、光学变换、光学编码等。其中较常用的是假彩色等密度分割和假彩色合成。
值得指出,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造价昂贵的光学图像处理系统基本上由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取代。因此,这里不再介绍。
《遥感信息》是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与国家测绘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综合类刊物。《遥感信息》创刊与1986年,目前为季刊。 本刊办刊宗旨为探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及相关空间信息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交流推新成果;介绍国外发展动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遥感信息》注重学术性与技术性并重的办刊风格,刊物栏目设置:论坛与综述;理论研究;应用技术;专题报道;企业之窗;知识之窗;遥感图象;国际动态;译文选登;技术市场;简讯;名词解释。 本刊已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可查阅比较本刊的各类评价指标。 《遥感信息》是广大作者、读者共同建设的知识共享平台,我们真诚期待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用户踊跃投稿。
期刊简介: 《测绘科学》(月刊)创刊于197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主管,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高层次测绘类一流学术和技术核心期刊。主要刊登以下内容:大地测量学同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卫星导航定位研究、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的智能化研究、遥感器原理和技术、激光扫描技术与应用、地图和地理的理论和技术、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和可视化研究、GPS、RS、GIS集成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与集成应用、地图印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等。主要栏目:院士特稿、基础研究、创新应用、研究进展、网络探索、交叉学科、产品分析、测绘观察。 经验分享:见图 如果想看其他刊物投稿经验分享的,可以给我留言噢~
学科专业大体差不多就行了,现在很多行业都在用遥感,至于格式,按照要求即可,记得投稿完成后给编辑打电话确认下,保险。
《遥感信息》是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与国家测绘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综合类刊物。《遥感信息》创刊与1986年,目前为季刊。 本刊办刊宗旨为探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及相关空间信息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交流推新成果;介绍国外发展动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遥感信息》注重学术性与技术性并重的办刊风格,刊物栏目设置:论坛与综述;理论研究;应用技术;专题报道;企业之窗;知识之窗;遥感图象;国际动态;译文选登;技术市场;简讯;名词解释。 本刊已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可查阅比较本刊的各类评价指标。 《遥感信息》是广大作者、读者共同建设的知识共享平台,我们真诚期待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用户踊跃投稿。
1.运动会闭幕词 各位老师、同学们: 我校第二十二届田径运动会暨第十二届达标运动会,在组委会的精心组织下,经过全体工作人员、裁判员的辛勤工作和全体运动员的奋力拼搏,较为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各项比赛任务,现在就要闭幕了。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为这次运动会做出不懈努力的全校师生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取得名次的同学和获奖的班级表示衷心的祝贺! &nb…… 2.运动会广播稿--致运动员 致运动员 不为掌声的诠释, 不伟刻意的征服, 只有辛勤的汗水化作追求的脚步。 心中坚定的信念, 脚下沉稳的步伐, 你用行动诉说着一个不变的真理。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希望在终点向你招手。 努力吧!用你坚韧不拔的意志, 去迎接终点的掌声, 相信成功属于你。 致运动员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烈日骄阳下…… 3.运动会稿件(加油篇) 超越极限 或许你努力过,争取过,但还是与成功的掌声和鲜花擦肩而过。 或许你尝试过,失败过,但成功的火焰就是无法熊熊燃烧。 或许你面对沟壑时,犹豫过,害怕过,徘徊过,伤心过,滞步过···但朋友,你是否冷静 地思考过,或许你再往前一步,或许成功便正好与你握手呢?你是否平静地反问过,或许跨越 这道沟就是圣洁的梦的故乡呢? 鼓起勇气吧,再向前迈出一步吧,超越梦的界限,超越自己的极限,打…… 4.大学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 院系解说词 在我们翘首以盼的期待中,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春季运动会正式开幕了。首先走向主席台的是院旗和宣传板方队。在过去的一年里,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全体师生精诚团结,努力工作,结合我院实际,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绩。在2001年校运会及院运会中,我院健儿本着永争第一的精神,勇于拚搏,英勇无畏,充分展现出我院学生勇往直前、积极上进的精神面貌。我们期待着本次运动会上,运动…… 5.运动会广播稿--致田赛运动员 致铅球运动员 手握铅球,心有成竹 虽有几分沉重,几分辛苦 正现人之本色,豪情万丈 一声嚎去,只见铅球已飞出 呀,太棒了,我为你欢呼 我为你骄傲 致铅球运动员 铅球从你手里抛出, 在空中划过一条, 优美的抛物线。 铅球从空中划过, 落在竞赛场上, 留下一个精彩的痕迹。 每一次的投掷, 都是激情的展现; 每一次的落地, 都是努力的结果。 &n…… 6.运动会广播稿-致中长跑运动员 致400米运动员 面对的 依然是蓝色的天空, 依然是金色的阳光, 依然是绿色的草地, 依然是红色的跑道, 依然是你, 勇敢的你, 坚强的你。 不同的是, 天空更加蔚蓝,阳光更加灿烂, 草地更如翡翠一般, 跑道更加的鲜艳, 而你,定会更加的自信, 你的成绩,必然更加辉煌。 悔的选择——致长跑运动员 望着你赛场上愈渐沉重的步伐, 曾用来鼓励你的豪言壮语, 此刻变得那么脆弱无力。 于是我…… 7.运动会广播稿-致接力赛运动员 致400*100米接力运动员 这是速度与毅力的接力, 这是期望与祈盼的接力, 时间在这里凝固, 几分几秒也变得如此漫长。 千百双眼睛注视着你那矫健的身影, 近了,近了, 你可曾听到 那山呼海啸般的加油声? 近了,近了, 前方就是终点, 加油啊,运动员, 成功和失败就在转瞬之间。 接力棒 红与白 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在手中传递 传递着成功或失败 你充满激情地颠簸着 …… 8.运动会广播稿--致失败者 致失败者--扬起风帆 虽然你我都已尽力 最终事实却是残酷的 毕竟冠军只有一个 然而我们就这样心灰意冷了? 不!决不! 我们会再次扬起风帆 向着终点冲刺 我们坚信 胜利会再次向我们招手的 致失败者 过去的,让它过去 不要去思念,不要去挽留 更不要去追溯那不该你的邂逅 让金色的阳光 埋没心中的内疚 淡紫色的咖啡 涂抹脸上的哀愁 请相信 …… 9.运动会广播稿--致工作人员/观众 掌声响起 观众席上 掌声雷动 热热烈烈 划破长空 他们的灵魂在叫 血在烧 都是渴望有无限的希望 掌声响起来 为新的力量喝彩 掌声响起来 每一棵都精彩 致幕后工作者 象一出舞台剧,有主角,配角,也有无名的幕后工作者,我们的运动会也在这样的配合中进行着,在赛场上展现英姿的是 那些运动…… 10.运动会广播稿--致裁判员教练员 赞裁判 您是运动场上正义的化身, 您是比赛场中公证的使者, 您手中挥动的令旗, 为比赛增添综合体育 秋季运动会投稿词【4乘100接力】
你好!应该是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学术机构承认,但外国不一定承认。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很高的层次。1、《遥感学报》综合2013年度审稿数量、质量以及审稿时效等多项指标,评出了《遥感学报》2013年度优秀审稿专家共26位。2、《遥感学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主办。作为中国遥感领域唯一一本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遥感学报》致力于报道遥感领域及其相关学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研究简报以及学术价值较高的述评,刊登了大量国内最新科研成果和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项目的成果论文,对中国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是目前中国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
比较容易发表论文的测绘类期刊有《测绘科学技术学报》、《遥感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创、《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创于1984年,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主管、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主办的测绘科学学术期刊。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学科进展、学术研究、应用工程等。
办刊宗旨: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贯彻执行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报道和反映测绘科学最新研究成就,传播和积累军事测绘科学知识。
2、《遥感学报》创刊于1997年,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环境遥感学会主办。致力于报道遥感领域及其相关学科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研究简报以及高水平的述评。着重反映本领域的新概念、新成果、新进展。
内容涉及遥感基础理论,遥感技术发展及遥感在农业、林业、水文、地矿、海洋、测绘等资源环境领域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遥感与GIS及空间定位系统(GPS)的结合及其应用等方面。
3、《地理科学进展》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获奖情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地理学研究动态。发表论文的领域为资源与环境、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区域研究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成果与新技术。
4、《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创刊于1985年,由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主办。包括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两大部分,具体栏目有:3S研究与应用、数字城市与数字国土、区域经济、环境与生态、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基本涵盖了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的前沿与热点,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新研究成果。
有必要。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遥感学报属于国家核心期刊,专业认可度很高,同时也很难发。遥感学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主办,是中科双效期刊。
网上有很多的,只要别上当就行,期刊在新闻出版总署都是查一下,个人觉得中国学术投稿网,挺可以的。
学科专业大体差不多就行了,现在很多行业都在用遥感,至于格式,按照要求即可,记得投稿完成后给编辑打电话确认下,保险。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可以发表测绘相关论文,评中级职称可用。《资源导刊 • 信息化测绘》杂志(ISSN1674-053X/CN41-1389/D)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 批准,由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主管、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承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综合期刊。 杂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权威性的工作导向、最新的前沿学术理论、现代化的科技信息、 浓郁的市场特色、新颖活泼的编排风格,是广大读者了解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法律法规、信息动态、 工作经验、科研成果、学术理论的重要平台。投稿邮箱:
还是投遥感技术与应用吧,这方面很好写。科技论文在线很好投。
第1章 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研究综述 1.3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内容 �0�2 �0�2 �0�2 1.3.1研究目的 �0�2 �0�2 �0�2 1.3.2主要内容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第3章 研究方案与数据获取 3.1研究方案 3.2数据获取 �0�2 �0�2 �0�23.2.1遥感数据 �0�2 �0�2�0�2 3.2.2辅助资料 第4章 XX地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4.1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分类系统 4.2空间数据处理 �0�2 �0�2 �0�2 4.2.1影像纠正 �0�2 �0�2 �0�2 �0�2 4.2.2影像融合 �0�2 �0�2 �0�2 4.2.3增强处理 �0�2 �0�2�0�2 �0�24.2.4色调调整、镶嵌和分幅处理 4.3变化信息提取 �0�2 �0�2 �0�2 4.3.1变化信息提取内容 �0�2 �0�2 �0�2 4.3.2变化信息发现 �0�2 �0�2 �0�2 4.3.3变化区域提取方法 �0�2 �0�2 �0�2 4.3.4建立解译标志 �0�2 �0�2 �0�2 4.3.5变化区域提取 4.4外业调查修正 4。5建立变化信息数据库 �0�2 �0�2 �0�2 4.5.1数据库设计 �0�2 �0�2 �0�2 4.5.2数据库实施 �0�2 �0�2 �0�2 4.6计算机成图和统计汇总 第5章研究结果分析评价 5.1监测精度评价 5。2 XX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分析 �0�2 �0�2 �0�2 5.2.1土地利用总体变化 �0�2 �0�2 �0�2 5.2.2各土地类型的变化�0�2 �0�2 �0�2 �0�2 5.2.3槐荫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园子分析 第6章结论与讨论 6.1结论 6.2讨论
随心所欲的写咯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