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专业伦理课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专业伦理课毕业论文

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或开发都是有学科基础或技术基础的。综述部分主要阐述选题在相应学科领域中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通过与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论,说明自己的选题是符合当前的研究方向并有所进展,或采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并有所改进,目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选题的意义。综述部分能反映出毕业设计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反映中外文献的阅读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同行的研究水平,在工作中和论文中有效地运用文献,这不仅能避免简单的重复研究,而且也能使研究开发工作有一个高起点。其次,还能反映出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大量的文献中找到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这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对同行研究成果是否能抓住要点,优缺点的评述是否符合实际,恰到好处,这和一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是有关的。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一篇毕业论文,必须阅读一定量(2~3篇)的外文资料,这不仅反映自己的外文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论文的先进性。 1、论文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9、论文摘要之撰写通常在整篇论文将近完稿期间开始,以期能包括所有之内容。但亦可提早写作,然后视研究之进度作适当修改。有关论文摘要写作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0、整理你的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间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11、用简单而直接的句子。避免使用成语、俗语或不必要的技术性用语。12、请多位同僚阅读并就其简洁度与完整性提供意见。13、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但亦不要矫枉过正,将应有之字眼过份删除,如在英文中不应删除必要之冠词如a''an''the等。14、尽量少用缩写字。在英文的情况较多,量度单位则应使用标准化者。特殊缩写字使用时应另外加以定义。15、不要将在文章中未提过的数据放在摘要中。16、不要为扩充版面将不重要的叙述放入摘要中,即使摘要仅能以一两句话概括,就让维持这样吧,切勿画蛇添足。17、不要将文中之所有数据大量地列于摘要中,平均值与标准差或其它统计指标仅列其最重要的一项即可。18、不要置放图或表于摘要之中,尽量采用文字叙述。

护理伦理学》作为护理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属于职业伦理学的范畴。该课程包括护理伦理学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规范体系,以及护理人际关系道德、护理实践中的道德规范、生殖与性的伦理道德、安乐死与临终护理道德、科技工作与护理道德、护理道德修养与评价等内容。课程旨在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以“人为本,关怀照顾”的人道精神,培养学生识别护理实践中的道德问题,正确评价,理性、公正决策,在解决护理问题的同时,兼顾服务对象的最大权益。

亲,没有问题的一份。

护理伦理学的认识 求论 这些内容才是关键

企业伦理学课程论文模板

龙岭的可行性阐述应该说,农历就是描述医学15的关系中的一些主要的特点或者是闺蜜,因为他是人和人之间交往的关系,所以他是可以可行的。

--应用伦理学研究 大学生宿舍中的人际关系是高等院校中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在宿舍里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结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对人际交往的渴求反映出希望被人接爱、理解的愿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际关系期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交往模式。青年期的大学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德国学者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种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处在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 大学生宿舍中的人际关系应是一种和谐的能给大学生类似于家的幸福感的并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大学生品德修养和知识水平的人际关系。 1.其隶属公民社会,当然要遵守公民社会的道德原则: 如公平,人道等 2.但其又有其特殊性: 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从年龄上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在我国,大学生是经过严格考试,从各地选拔出来的学业成绩优秀的人才,从中学到大学,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而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又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 因而要求一些独特的大学宿舍中的人际关系准则:坦城相待,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还应对宿舍有责任感、创造一个良好的“舍风”、处理好发生的矛盾、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意生活小节。不宜随便答应人和拒绝人,不应利用同室之便在背后说人家坏话等等 1. 交往有困难: 缺少知心室友,或与个别同室特别难交往,或对同室交往感到恐惧(大多出现在刚开始时)或不想与同室之间进行交往 2. 以自我为中心的冲突: 新一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自我中心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比如要求别人的作息时间围绕自己转等 3. 竞争的冲突: 如奖学奖,工作,考研,出国等机会竞争问题, 伦理学是一门直接培养人文精神的学科,应用它来处理大学生宿舍中的人际关系的直接特点表现在它认识和把握人生的特殊方式。 可以这样来认识这些冲突:这是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大学宿舍生活中所面临的冲突,也是很正常的。同寝室同学间有分歧,摩擦,甚至严重的冲突都是非常正常的,并且不是不可以化解的。 伦理学提倡人与人之间做到公正和人道,这是最基本的,而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幸福也是伦理学所提倡的。 因此,首先应重视同室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主动和人交往。 其次应主动应用公正和人道两大基本准则及上文所提到的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特殊准则来处理同室关系。不应只以自已为中心,要公正,人家也有人家的作息时间,只能大家商量一天在宿舍里时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要大度地对待室友,要主动关心别的同学,主动和他们交流,虽然在交流中有种种困难。另外始终要让自己尽量的谦虚些。在公共卫生上,主动作些劳动,别怕吃亏。这些举动都有利于别人接受你。但是在保护自己的权益上要寸土必争,寸步不让,要坚持原则。你的东西绝对不允许别人随便动,除非你自己许可。该睡觉时有人影响别人休息一定要和他据理力争,甚至诉诸其他舆论渠道,比如班干,老师,如果得不到解决,就自己动手来开战。 还有,应该用道德评价与道德修养提高宿舍全体的德性。 最后,应公平竞争相互促进。 对于奖学奖,工作,考研,出国等机会要学会积极主动竞争,做到同室之间在公平竞争中相互促进和提高,这是大学宿舍生活的一大目标。

理论课行刑散数怎么写?我觉得这个你可以找一找一些书籍和资料,你就知道怎么写

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 换言之,企业之存在以社会之存在为条件,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念上,而不要建立在企业家的权利观念上。 这充满机会和变动的季节和艾略特无关。相反,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为无数企业带来了真实的春天———在我们的企业家日益成长为这个社会的中坚之时,财富、道德前景、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等一系列并不那么诗意的问题也清楚地摆在我们面前。 市场经济中,盈利无疑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目标。但,盈利与社会责任并不是必须两者取其一的问题。在生存和力求取得发展的前提下,企业必须考虑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意味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道德取向。 面对着“经济人”假设,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企业不得不面对着一定意义上的道德真空。毕竟,市场没有心脏和大脑,我们不能天真地指望市场自身能够自觉地意识到它所带来的系列问题,更不能指望市场自身能够对这种不平等加以清晰明确的纠正。 无疑,作为市场中的分子,有些企业通过寻租的手法来获利,并且为自身的发展谋取了大量利益,但从长远看,权利交易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更容易导致市场的混乱,影响社会各方的利益,而所有企业最终可能一起受损。所以,为了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也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社会福利的整体发展必然要求企业是一个有道德的“经济人”,即我们承认企业追求最大利益的合理性,但同时也要求其逐利行为要具有合理性。这就是说,诚信守法的原则是一个公司经营和发展的底线。 然而,在全球化的班车上,诚信仅仅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底线。企业同样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正如美国企业家克雷格·霍尔所说:企业家可以并且也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环,也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它对整体社会应有一层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换言之,企业之存在以社会之存在为条件,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念上,而不要建立在企业家的权利观念上。企业与其被动地承担社会责任,还不如将社会责任纳入主动关心的范围之列。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限制条件,使决策和经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作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带来更大的自由。 值得尊敬的杰克·韦尔奇在其自传中写到《企业与社会》一章时说:“我认为一个强大、有竞争力的公司才能对整个社会负起责任。只有健康的企业才能提高并丰富人类及其社区的生活。一个强大的公司,不仅仅通过纳税这一主要方式服务于社会,它更为全球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增进了安全和环境的标准化。强大的公司会再投资到人力和设备中。健康发展的公司提供良好而稳定的工作,职员可以获得充足的时间、精力和各种资源,成倍地回报给社会……”

伦理学专业的论文题目

关于战争与和平爱情与仇恨天真与邪恶正义与黑暗迷信与科学正面与反面人类与自然

在法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选题方向供您参考:

你是写实习报告`? 还是参考是参考的去百度那里资料丰富

这是别人的文章,供你参考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的作用与应用何 伦 ,林 辉(东南大学医学人文学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9)〔摘 要〕案例分析是描述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方法。不仅对于医学伦理学研究有重要作用 ,而且是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案例分析的作用与在教学中应用的 方法。〔关键词〕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作用;教学〔中图分类号〕R - 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8565(2003)05 - 0061 - 021 案例分析与描述医学伦理学1. 1 规范医学伦理学与描述医学伦理学伦理学在传统上指的是注重道德价值分析和行为规范研究的规范伦理学。因而承认描述伦理学的存在并将其纳入伦理学的体系之中 ,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到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对描述伦理学研究才给予应有的重视。作为规范的应用伦理学之一的医学伦理学或生命伦理学 ,也较少以清晰的思路开展描述医学伦理学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医学伦理学界对描述医学伦理学认识还不十分清楚 ,也少有这一领域的专门论著。实际上 ,描述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医学道德建设和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多年来发表的大量医学伦理学研究的论文 ,不少就是描述医学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描述伦理学(descriptivc ethics)作为伦理学的一个特殊研究领域 ,是运用一些和伦理学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研究道德现象。这些方法和研究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事实的客观描述。如道德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社会调查、统计方法等;道德心理学的方法有实验、个案观察等。描述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方法上的最大不同是后者使用的是内省的、思辩式的研究方法 ,而前者是运用具体情景文字的描述 ,或者使用科学的、实证的方法对道德进行客观的观察、调查、因果分析、功能分析等。1. 2 案例分析是描述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方法案例分析(case study) 是描述医学伦理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医学道德生活的多样化 ,道德难题的复杂性 ,决定每一个医学道德的境遇均有其特定的情景。案例首先是对具体医学道德境遇的描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描述 ,医学道德的判断变得复杂化 ,仅仅依赖道德原则作出简单的道德推理难免出现判断失误。甚至作出一个具体的判断前 ,还必须要有科学的事实描述基础。规范伦理学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的是相对固定的、框架似的规范体系 ,然而现实生活是由一个一个不尽相同的画面组成。一定的规范体系不可能面面俱到地适应于一切道德情景。如此 ,案例分析就是灵活、生动 ,或者说更为准确掌握伦理学规范和方法的一种形式。2 案例分析的作用与方法案例分析是我们学习道德知识、培养对医德的问题敏感性 ,以及掌握有关道德理论、原则的工具 ,并有助于解决现实医疗生活中的医德困惑;有助于临床医生在具体的医疗实践活动中作出合理的选择。尽管现代医疗生活的复杂性使伦理学进退维谷 ,案例分析的结论往往莫衷一是 ,然而 ,结论的差异、对立正是理性选择的重要基础。同其他医学课程一样 ,掌握了医学伦理学理论 ,并不能说已具有了伦理分析与判断能力。就像在内科学教科书本上了解到胃癌的诊断要点 ,并不一定会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诊断出胃癌。案例分析实际上为灵活掌握所学的伦理知识提供了一个机会 ,但是否能运用就更需要艺术家般的灵活思维能力。学习案例分析最大的帮助就在于此。通过案例分析学习 ,可以对准确掌握生物医学伦理学知识起到积极作用。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 :2. 1 激发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性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性是案例分析的前提 ,实际上医学伦理学教育一个目标便是培养医务人员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性。在通常认为不存在道德问题的地方 ,却发现了问题 ,这是真正掌握了伦理学理论和方法的一个标志。2. 2 开阔思维 ,涉及广泛领域对医德案例的分析 ,不仅仅是根据伦理学原则作出道德判断与选择 ,许多时候还涉及医学专业知识 ,以及其它学科知识。合理的道德选择并非是“伦理规则”机械地套用于一切境遇 ,而是在特定情景或背景下的智慧的选择。2. 3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伦理学的选择是价值的选择 ,价值的冲突是医德困惑的根源 ,如何在激烈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中 ,寻找合理的选择 ,这不仅仅是对人们智力的考验 ,也是对人的信念和勇气的锻炼。案例分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是人类思想、文化等诸背景差异的产物。能够把握这种差异 ,并在差异中合理选择是一门大学问 ,只有通过案例分析才能真正地认识到这一点。2. 4 增强对医学道德的感性认知能力医学伦理学需要在具体的道德境遇中作出是非判断 ,而且道德判断常常带有很 强的感情色彩。伦理学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逻辑的推理或者是单纯的思辨 ,还应该在道德情感培养方面发挥作用。由于有时案例也是生动的故事 ,可以以此为依据发挥感性教育优势。3 案例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无疑应该成为生物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事实上有经验的伦理学教师 ,会很自觉地将案例分析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学使用案例分析可有如下一些形式:3. 1 引出要讲授的主题道德问题以案例开场讲授某一个课题 ,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开场白 ,单刀直入核心问题 ,同时可以提高听课者的兴趣。[案例 1]真两性畸型的新生儿该死吗 ?一对夫妇认识了某医院妇产科的医生。当他们的孩子即将诞生前 ,夫妇找到李医生。李医生把女方安排进医院待产。随着“哇”的一声 ,早已等在产房外的丈夫想了解婴儿情况的心情更急切了 ,其妻也正在关注地静待助产士通报 ,可就是迟迟无人告诉他们孩子是男是女 ,因为这孩子是个两性

企业伦理学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1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大小适宜理论性或现实性太强的大题目,可能会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一般来说,不适于本科毕业论文。因为,本科生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的科研训练,只能说初步地掌握了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毕业论文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地从理论高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题目过大,不易分析得深入透彻,难免失之宽泛。同时,因为题目涉及面广,搜集材料过多,问题复杂,千头万绪,容易使论文显得零乱,不得要领。此外,选题过大,容易大而空,不能切实提出和解决理论和现实中的一些新问题,而只能泛泛而论。所以,毕业论文选题力戒太宽泛,太空廓。反之,若论题选得过小,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三言两语,应付了事,就会欠缺学术性,对自己的学习也不会有帮助。因此,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原则就是应该选择一个适中的,既是自己可能写好的,而又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写好的的内容。2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量力而行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要防止盲目性。克服盲目性,要考虑两点: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能性。所谓必要性就是你确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或意义。而所谓可能性,就是要充分估计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好题目未必每个人都能写出好论文,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存在差异。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独立研究能力、对所选题目的熟悉程度等等,是主观条件。而资料来源、图书设备、所选论题的研究现状等等,是客观条件。在写毕业论文时,这两方面的因素要认真分析一下,量力而行,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就是选择大小适宜,自己把握得了,材料比较丰富且易于收集的题目;量体裁衣就是选择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自己感兴趣的题目。3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现实性强工商管理专业属于社会科学,实践性强,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如果是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就容易出新,其研究成果也更容易服务于现实工作。对于本科生来说,要求他们通过学术研究,解决理论上、学术上某个重要问题,在学术上、理论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是比较困难的。鉴于本科生的知识结构、理论素质和专业积累程度,选做学术性较强的论题,多为综合前人旧说。而结合实际选题,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则针对性强,材料丰富,也容易写出水平和特色。医药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选择有关当前医药企业改革、国家医药行业政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等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研究题目,具体比如:医药企业集团组建过程中内部资源的整合、集团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医药连锁零售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医药企业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体系的建设等等,这些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都是很好的选题。针对这些选题,在进行实践调研的基础之上,运用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则会使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工商管理方向1 技术创新与公司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2 企业伦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3 金钱观和道德知觉的关系研究4 商学院学生的道德知觉研究5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研究6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7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及对策研究8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研究——以某公司为例9 湖北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效果研究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11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研究12 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13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14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15 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16 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17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18 企业道德与伦理问题研究19 企业知识管理(转化或转移)问题研究20 企业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研究21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22 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战略研究23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增进24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2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机制(制度变迁效应)研究26 本土市场效应与中国跨国公司成长战略研究27 子公司反噬母公司及母国政府应对战略28 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29 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30 中国汽车企业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研究31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32 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33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34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35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创业的视角36 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37 新生代的创业精神培育研究38 新生代工作压力研究(表现、成因和对策)39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40 技术寻求型FDI的实现机理4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4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组织管理(或知识整合研究)43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变及其对子公司的管理44 跨国公司知识学习与知识转移研究45 公司创业研究46 中国企业国际化逆向知识转移研究:基于***角度47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48 企业生产或技术战略问题研究49 大规模定制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50 丰田生产方式的实施条件及其借鉴作用51 企业产品(或服务)设计问题研究52 制造业(或服务业)车间班组组织方式与现场改善活动53 董事会治理研究54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研究55 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56 企业并购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57 网络公司治理研究58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研究59 公司治理转型研究60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绩效研究61 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行业选择/地点选择战略研究62 在华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力研究63 在华跨国公司与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战略/竞争力/进入模式对比64 中国某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65 中国某主导企业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研究66 各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管理学科竞争力研究67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研究68 企业战略风险的管理69 基于知识的企业战略研究70 企业能力与企业行为71 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瓶颈72 金融风暴对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73 金融风暴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74 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75 基于行业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探讨76 动态环境视角下的组织变革与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探讨77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管理理论比较研究(新加)78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思考79 我国民营企业的冲突管理研究80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8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研究82 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83 我国成功民营企业的行为模式研究84 我国民营企业的传承机制研究85 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86 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研究87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及实施条件研究88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89 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实现研究90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91 某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92 某某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93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94 我国企业自然资源寻求型海外投资研究95 创业机会研究96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97 企业家创新研究98 战略风险管理研究99 大学生创业研究100 创业投资研究101 管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与体会102 企业文化在企业兼(合)并中的作用与问题分析103 金融危机中的企业道德问题研究104 “国进民退”现象的研究105 (自己)所在城市(或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研究106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分析107 价值链理论在××(自己选定)产业中的分析与应用108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109 企业家的继承(接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10 企业(制度、技术、组织、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111 提高组织效率的对策研究112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及对策研究113 和谐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114 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实证研究115 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与战略研究(以某旅游企业为例)116 企业环境创新问题研究企业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评价117 制造企业关键环境要素分析——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118 产学研合作绩效实证研究(调研)(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1.论企业培训的风险与防范2.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及其风险管理3.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4.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的风险控制5.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问题及对策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7.论有效管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途径与方法8.论发展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9.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10.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劳动争议11.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12.战略性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研究13.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14.转型经济条件下雇佣关系的变化15.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16.人力资源外包途径与管理研究17.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研究18.中小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19.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研究20.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体系研究21.激励理论新发展的研究22.领导与领导方法研究23.中外人性比较研究24.绩效考核方法研究25.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26.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27.薪酬制度设计方法研究28.股份制企业中的薪酬管理问题研究29.薪酬构成及其功能研究30.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31.领导力与管理艺术研究32.人力资本研究33.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研究3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35.跨文化冲突与管理36.在华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7.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6.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37.劳动合同条款研究38.劳动市场的就业趋势分析3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管理40.工资弹性研究41.安全生产与劳动法规42.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研究43.职业经理人信用问题研究44.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45.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机制研究46.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及对策研究47.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研究48.职业经理人效用模型研究49.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薪酬水准研究50.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51.股份制企业高管层薪酬管理研究52.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管理问题研究53.绩效管理方法研究54.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55.企业薪酬制度选择研究56.上市公司薪酬问题研究57.大学生工作寻访的心态与行为研究58.劳动需求方视角的可雇佣性与可雇用技能的研究59.劳动合同短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60.绩效标准设计方案的研究61.组织绩效控制方法的研究62、团队氛围与团队绩效考核效果关系研究63、员工与组织匹配对组织绩效考核的影响研究64、经理人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干预研究65、员工工作场所的偏离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66、组织中员工身份“差序格局”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路径67、强弱关系与个人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68、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研究69、创新人才开发对策研究70、员工心理压力与企业政策关系研究71、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三)物流管理方向1、 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物流能力研究2、 湖北省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3、 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4、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5、 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7、 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初探8、 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9、 湖北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0、湖北省物流要素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11、基于产业结构的湖北区域物流能力分析12、浅析湖北省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13、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机制研究14、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初探15、区域物流业对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16、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17、我国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18、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控制/优化研究19、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物流能力研究20、基于价值构造分析的供应链协同研究21、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2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23、物流企业产品定价策略与报价的研究24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25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26国有企业(电子制造企业等)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27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28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29某物流配送中心的EIQ分析30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31武汉城市圈(某经济区域、某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32救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33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3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研究35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某企业或行业分析)36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37某行业(企业)采购策略研究38某企业(某类企业,如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体系构建39我国(或某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40我国冷藏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41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形成原因、发展动因、增长机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42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对城市(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43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理研究44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的布局网络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网络协同发展机理研究45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布局及层级结构研究46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建设、运营模式和协调机制研究47武汉市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以及规模的确定48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战略定位49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模式50湖北省冷链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1国内外农副产品冷链体系的分析研究52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53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模式、运营与组织管理模式研究54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系统研究55加快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途径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56我国快递物流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57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外包58供应链物流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59物流服务运作模式60企业物流模式影响因素及选择路径61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模式研究62(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63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与途径64物流服务柔性研究65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66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67供应链创新研究68供应链设计案例研究69基于顾客需求的供应链设计70应急供应链策略研究71民营企业物流问题与对策72中外物流比较研究73物流能力的类型及其改进策略74某某公司物流管理案例分析75某某行业供应链物流分析76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77逆向(反向)物流运作研究78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79物流金融的运作管理80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评述2.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3.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4.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5.启示与借鉴:企业迈出国门6.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7.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与对策8.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9.关于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思考10.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11.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1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15.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16.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17.中小企业发展海外经营的国际经验探讨18.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19.中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研究31.企业的跨文化管理32.跨国公司的文化管理问题探讨33.我国利用外资问题的研究34.××地区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研究35.××行业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研究36.外资银行在华竞争策略研究37.跨国公司与中国制造业基地38.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问题39.跨国公司的经营案例研究40.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41.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国际经济与贸易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产业等)的影响2.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向3. 欧元启动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4. 中国与X国经贸发展的对策研究5. 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中的运用6. 国际贸易环境与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讨 7.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与可持续发展 8. 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9. 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10. 知识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新趋势 11. 增加外贸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探讨 12. 外贸代理制探讨 1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影响 14.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15.入世后某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16.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17.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18.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展研究19.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展望20.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展望21.中日贸易关系的变化与特征22.亚洲经济一体化问题2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24.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竞争的新态势25.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26.地方外贸发展研究27.中国外贸区域结构的优化问题研究28.我国外贸改革问题29.对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理论政策的研究30.技术贸易的理论与实践31.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32.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33.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34.中国农业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35.我国外贸有效竞争体系的建设问题36.浅析专业外贸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7.国际市场的开拓问题38.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39. 竞争分析与国际市场战略40. 全球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和市场定位41. 全球市场进入和扩展的可选择战略42. 全球市场货源决策与价值链分析43. 国际营销活动中的产品决策44. 国际营销活动中的价格决策45. 国际营销活动中渠道决策46. 全球营销沟通决策47. 合作战略与全球战略联盟48. 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与控制49.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1、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示]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渊源;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体系;该理论的基本命题研究,如积累性学识、路径依赖、边际搜寻、能力演进和起源,等等;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企业专业化、多元化和战略联盟发展与核心竞争力;企业战略理论的新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问题分析以及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比较方法研究。2、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提示](1)学习型组织问题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类型;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和功能;学习型组织的结构和管理;学习型组织的设计原则;如何培育和建立学习型组织。(2)企业团队管理:群体的特点与结构;群体规范与劳动效率;团队与群体的关系;如何塑造高效的团队;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与协调;团队的领导者与团队的管理。(3)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问题研究: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企业家特征及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企业家特点及企业家生存环境研究;企业家成长模式;中国企业家特点及相关问题研究。(4)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内容及研究方法;项目管理中涉及的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主观经验问题研究;项目管理风险分析;如何提升项目管理者的能力和技巧。(5)企业联盟问题研究:联盟的类型及形式;联盟的作用及特点;战略联盟与学习型联盟组织的特征;联盟战略模式的理论分析;中国人世以后,联盟企业的发展模式。3、消费者行为研究[提示]消费者心理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流行时尚研究;针对消费心理的各种营销模式;影响消费心理的社会因素(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未来消费心理变化趋势分析及企业营销模式。4、现代商务谈判[提示]谈判基本问题研究;谈判的理论分析;谈判的基本原则与规则;谈判中的心理分析;商务谈判的策略技巧研究。5、激励理论的研究[提示]激励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激励机制;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分析与评价;激励理论的应用(如何提高激励的有效性)。MBA论文选题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选题的质量直接决定最后论文的质量。需要说明的事项如下:1.本“参考选题”的应符合所在的专业方向的学科要求,具体题目由学员与导师协商确定。#p#分页标题#e#2.本“参考选题”所强调的指导思想。本“参考选题”力图体现MBA的教育思想——培养学员运用所学的现代工商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所在组织(企业、政府、大学、医院等)面临的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强调论文选题应当以所在组织为主体,以解决所在组织面临的问题为目的;以论文是否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解决了一个管理实际问题为质量标准。总之,强调MBA论文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方案”(而非解决普适性问题的学术论文)。当然,如果MBA论文能够在理论、方法上有所创新,更好。3.选题的基本格式为: 《××企业(大学、医院等组织)××(问题)研究》 例如:·《XX竞争战略研究》 ·《XX政府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途径研究》 一、 公司财务管理/会计学1.××企业财务战略研究2.××企业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研究3.×× 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研究4.××企业资本经营研究5.××企业并购事件中的财务管理研究6.××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7.××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研究8.××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财务问题研究9.××企业财务管理中有研究价值的事件的案例分析10.××集团公司资金控制体系研究11.××企业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研究12.××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研究13.××企业环境会计与审计研究14.××企业税务会计研究15.××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研究16.××企业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研究17.××企业会计研究方法研究18. ××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问题研究19.××企业成本管理研究20.××企业投资融资决策问题研究22.××企业证券投资组合绩效的实证研究23.××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24.××企业证券投资策略研究28.××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评价 #p#分页标题#e#二、战略管理/一般管理/企业伦理学1.××企业总体战略(多样化、并购、国际联盟等)规划研究2.××企业竞争战略规划研究3.××企业战略实施问题(如组织变革、文化再造、治理结构、战略绩效、评估与控制等)研究4.××企业核心能力研究5.××企业管理变革和创新研究6.××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7.××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伦理问题的个案分析(案例研究)8.××企业伦理建设的方法、方案研究9.××企业客户管理中的企业伦理问题研究1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伦理问题研究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1.××企业生产设施规划研究2.××企业物流系统规划3.××企业生产现场整体优化研究4.××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5.LP(精益生产)、MRPⅡ(制造资源计划)、CE(并行工程)、BPR(企业流程再造)、FMT(柔性制造技术)、AM(敏捷制造)、TQM(全面质量管理)、6б管理、PDM(产品数据管理)、AMT(先进制造技术)、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等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6.××服务型企业运作管理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7.××企业办公系统分析与优化8.××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9.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建立(改进、与再造等)研究 四、市场营销1.××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战略研究2.××产品的市场研究3.××企业产品策略研究4.××企业产品定价策略研究5.××企业促销策略研究6.××企业分销策略研究7.××企业产品的顾客购买行为研究8.××企业网上营销方法研究9.××企业营销组织再造研究10.××企业营销观念、文化再造研究11.××企业销售队伍建设研究12.××企业品牌建设研究13.××企业某种营销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p#分页标题#e#14.××企业顾客关系管理(CRM)研究15.××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研究16.××企业市场营销新方法的应用研究 五、人力资源管理1.××企业(组织等)人力资源规划研究2.××企业(组织等)激励机制研究与设计3.××企业(组织等)薪酬方案设计研究4.××企业(组织等)绩效考评方案设计研究5.××企业(组织等)员工培训方案研究与设计6.××企业(组织等)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7.××企业(组织等)员工招聘方案设计研究8.××企业(组织等)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方案研究9.××企业(组织等)员工满意度调查及研究10.××企业(组织等)员工需要调查及研究11.××企业(组织等)员工激励对策研究 六、管理沟通1.××企业单位合理化建议制度研究2.××企业(组织)形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3.××企业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个案研究4.××企业危机事件处理个案研究5.××企业内部(或外部)沟通机制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6.××企业跨文化沟通战略研究7.××企业公共关系机构职能研究8.××(领导者)谈判(演讲、主持)风格、技巧研究9.××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创新研究10.××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个案研究11.××企业员工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13.××政府政务信息公开问题与对策研究14.企业内外关系(员工关系、消费者关系、媒介关系、政府关系、社区关系)专题研究 七、国际商法1.××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2.××企业国际商事代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企业法律风险控制方案设计4.××企业跨国经营的法律问题研究5.××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的案例 八、技术经济学#p#分页标题#e#1.××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研究2.××企业资产评估问题研究3.××企业现代项目管理研究4.××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5.××企业新产品开发研究6.××企业技术管理研究7.××城市建设规划及战略研究8.××企业资产经营与资本运营(重组、扩张)等问题研究9.××产业链与价值链研究10.××产业经济与区域规划研究11.××产业转型研究12.××企业(行业/区域/城市)生态规划与发展研究13.××企业发展决策管理研究14.××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15.××企业产品生态设计研究 九、管理信息系统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方案研究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3.××企业管理信息化中的非技术因素研究4.××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或实施方案)研究5.××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的研究6.××企业网络建设与应用问题研究7.××企业财务电算化问题过程中规划、实施等方面的研究8.××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等问题的研究9.××企业信息系统绩效的评价与改善研究10.××企业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研究11.××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研究1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研究 十、电子商务1.××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2.××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研究3.××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体系研究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组织业务流程再造5.××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Extranet体系结构研究5.电子政务的一体化平台方案研究 十一、系统工程1.××企业客户管理系统研究2.××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p#分页标题#e#3.××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4.××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研究5.××企业供应链的评价与优化研究6.××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研究7.××企业基于Web的××信息系统研究8.××系统的优化模型及其算法研究9.××企业(行业)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10.××企业物流系统的优化研究11.××企业(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研究12.××企业(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研究 十二、经济学1.××产品需求与需求函数研究2.××产品需求估计与预测研究3.××企业资源配置优化研究4.××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研究5.××企业管理者收购与员工持股计划研究6.××企业期股与期权激励研究7.××企业最佳规模研究8.针对××产品的规模经济性研究9.针对××企业具体情况的范围经济性研究10.针对××行业的产品学习曲线研究 11.××行业长期成本分析12.××企业最佳产量研究13.××企业经营杠杆分析14.××企业垄断力研究15.××产品价格弹性分析16.基于经济学的××企业专业化与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17.××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研究18.××企业基于经济学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19.运用企业家理论解决××企业实践问题的研究20.××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21.××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22.××企业对外间接投资研究23.××企业对外劳务输出研究 十三、金融/财政1.××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2.××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研究3.××银行业务流程再造问题研究4.××银行的有效公司治理问题研究#p#分页标题#e#5.××银行不良资产管理××问题研究6.××银行业务创新策略研究7.××银行的营销策略研究8.××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9.××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0.××银行“全能银行”发展模式研究11.E-finance的××问题研究12.E-banking的××问题研究13.住房抵押贷款中××问题研究14.××公司××金融风险问题研究15.房地产业金融风险问题研究16.期权投资决策模型中××问题研究17.期权投资决策模型在××中应用问题研究18.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整合与模式设计问题研究19.金融控股公司的内控机制问题研究20.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问题研究21.金融衍生市场上企业套期保值方法研究22.对银行股投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23.期货××专题研究24.开放式基金监管问题研究25.金融体系内在风险性及其防范对策研究26.金融监管××问题研究27.××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28.××保险公司××问题及其对策研究29.保险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30.证券投资××分析方法与应用问题研究31.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及实证分析研究32.中国证券市场融资效率实证研究33.证券市场相关问题研究34.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35.股票优选方法研究及其实证分析36.股指期货及其投资策略研究 十四、跨国公司管理1.××国际产业分析与企业国际化经营2.××产业的跨国转移研究3.××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管理研究4.××企业跨国经营纳税策划5.××企业跨国经营资产负债管理6. ××企业跨国经营研究7. ××企业跨国经营的财务问题研究#p#分页标题#e#8.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9. ××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研究10. ××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转移定价体系研究11. ××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2.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践13.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形式14. ××企业跨国战略联盟15. ××企业跨国经营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十五、国际贸易1.××产品出口战略研究2.运用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解决××企业贸易实践中有关问题的研究3.××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中遇到的WTO规则问题的研究4.××产品的国际市场研究5.××企业进出口业务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6.××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规避研究

一是您自己学的好的知识方向;二是您可以接触到的企业管理的实物;三是一定是有感触、有感觉、有兴奋、有创建的部分。

企业管理的,可以写一下执行力的问题,很好找素材

伦理课程论文题目

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道德究竟是以理性还是以情感为基础,就此而言存在着针锋相对的两种立场。认定道德以理性为基础者,被统称为理性伦理派,以霍布斯、休谟的契约论伦理学为代表。认定道德以情感为基础者,被划归为情感伦理派,以叔本华的同情伦理为集中体现。而对理性的信仰则大体上支配了叔本华以前的西方哲学界。 一 在理性哲学家们看来,同情只属于原始的情感,并不能发挥什么重要的作用。柏拉图强调情感应受控于理性的引导。斯多葛派则因同情与理性的主导观念不符而对同情持否定的态度。在近代对理性的信仰又由于霍布斯开创的契约论伦理学而获得了新的逻辑支点。在霍布斯的启示下,人们相信可以通过对人性的理性洞察,运用理性设计制度的方式来避免由人性之恶所导致的冲突,最终使每个人的长远利益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对自身本性、自身利益和社会秩序之必要性的理性认知而成为一种(守法意义上的)道德公民,从而实现社会的安宁和国家的繁荣。“这样一种有关理性的力量及其与道德关系的乐观主义的见解,在启蒙了的同代人中获得了超出英国的巨大反响,并且影响到了现代的国家理念”①。近代哲学中的斯宾诺莎和法国唯物主义,也由于认定同情远离于理性论证而视其为无用的、甚至有害的。康德当然也不相信同情心对于行为主体的行为具有多大的驱动性力量。需要一提的是,尽管康德也属于理性伦理派,但他的理性道德与契约论代表的经典的理性道德差别巨大。 把道德奠立于理性之基础上的所谓理性伦理派的最经典、最有影响者,当数契约论伦理学。契约论伦理学的提出则要首先归功于近代的霍布斯。他设想了一种自然状态,由于该状态中没有道德规则,没有行为限制,人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结果是大家相互伤害,谁也无法过好。为了避免这种结局,人们建构了道德规范,禁止所有的人互相欺、偷窃、伤害和残杀。虽然这些道德规范对每个人的自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一种安定的社会生活却由此得到了保障。“当我们设想,个体遵守其规则,则他们虽不能达到完全没有冲突地相处(这一点由于资源缺乏而被排除),但他们却拥有可能,和平地调节其冲突并以此方式平衡地享受其劳动成果”②。可见,在霍布斯这里,道德起源于维护人们的基本利益免受他人的侵害,“道德的决定性的理由在于,避免恶行和损害”③,“人们应当道德,因为否则的话别人就会受到伤害”④。于是,在为何要道德或者道德究竟起源于何种理由这一问题上,霍布斯给出了维护利益免受侵害的解答,也就是说,禁止伤害构成了所谓霍布斯式的答案。霍布斯的观点非常鲜明:“就基本道德而言,出于对他人的好处而行动并非首要是指,做对他有用之事,而是放弃损害他人之事”⑤。拜耶茨(Kurt Bayertz)认为,霍布斯式的答案集中体现了道德这个词的狭窄含义。“这个词的狭义便是指对人类起源发生学意义上的伤害的禁止。许多人会觉得这一点不够。但在一种后宗教的、后形而上学的、多元的世界里,我们无法针对每位主体令人信服地论证,为何应借由道德这一词宽泛的意义来限制其行为自由”⑥。 与霍布斯认定道德起源于维护人们的基本利益免受他人的侵害的解答不同,在契约论伦理学内部,还有休谟式的有关为何要道德这一问题的答案。休谟认定道德起源于对人们的基本利益的增进,而并非是像霍布斯所理解的那样仅仅在于对伤害的禁止。这种对基本利益的增进是通过相互的理性的社会合作得以实现的。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每个人从本性上讲都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⑦,休谟也认为,“一种完全的孤独性或许是能够给予我们的最严重的惩罚”⑧。但是,即便是对集体的需求属于人的本性,我们仍然需要一个与之独立的理由,来说明社会合作对人类的益处。其实这种理由不胜枚举。“因为显而易见的是合作性的联合对于为生存的抗争构成了一种优势:联合使共同防御外在的危险成为可能,并且通过劳动分工的可能性给所有参与者带来益处”⑨。休谟特别强调社会合作在对基本利益的增进上发挥的作用,在他看来,“人类个体拥有仅靠自己力量所无法实现的需求。通过相互的合作他们可以共同创造他们所需的、作为单个者却无法生产的产品”⑩。休谟的例子是两位农民收粮,两人都难以独立完成收割自己的。于是便合作,第一天共同收一个人的,第二天共同收另一个人的。这个合作过程顺利完成的前提,是守约。“如果潜在的合作方没有情感上的联系,则他们便需要有一种特殊的理由,来相互信任并基于此而能够依时而合作”11。这个特殊的理由,就是守约。因而体现在守约上的道德是社会合作的基础与前提。没有道德就没有合作。一般而言,社会合作能够给与合作双方带来从独自而为中无法获得的好处。但是,合作的各方也会担心,如果对方不讲道德,则自己的合作行为便意味着吃亏受损。这种情况特别体现在一次性的合作经历。当然,如果从长期来看,从重复的合作活动的角度来看,则道德“生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如果合作伙伴是同一个人且合作是重复进行的,如果参与者数量众多,则可能的合作赢利就明显增大,从长期来看会胜于损失的风险”12。《合作的进化》一书的作者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也持同样的观点,“当尽可能多的回合得到博弈,并且这一组人马相互间实施了足够量的互动,在这种条件下,阿克塞尔罗德认为,我们就可以确信,合作在一个没有中心统治总部的情况下才能够在一个自私主义者的世界里出现”13。总之,只要合作是重复性的,只要参与者数量众多,则合作还是肯定会有利于当事人自身利益的增进,即便是他无法排除遇到无道德者的风险。而合作所带来的利益,又定能使无道德者发现自己原先的行为得不偿失,他或许可以从一次不合作中获利,但无法持续。“一位毫无顾忌的自利主义者,全然不顾他人的利益,仅仅并且是任何时候都追逐己利,这样在特定条件下就会抽空他自己的基础。成功的自利行为,顾及到其他参与者的利益,考虑到利益的均衡,即便这有时需要做出放弃,或者有时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损失”14。道德意味着自己无法为所欲为,意味着对自己自由的某种限制,但聪明者知道,“这种损失会通过好处得到远比补偿更多的东西,这好处来自于合作和有着可能结果的劳动分工”15。因此道德最终是有利的,这源于以道德为前提的合作能够给所有的人带来益处。 当然,这种道德的实质在于利益的相互性、对等性、平衡性,而不是自我牺牲式的利他。荷兰哲学家布思克斯(Chris Buskes)指出:“相互的利他主义意味着,某个人在某个时候为另一人付出精力和注意力,并期待着某个时候会有一种对此的回报”16。这种回报并非总是直接发生,“这种回报不一定直接回馈给我们,更不是以现金的形式还给我们。它的存在方式之一在于,我们在一个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威望提高了,如果我们显示出乐于助人的话”17。总而言之,道德在于利益的相互性、对等性和平衡性,道德既要克服极端自利,也要避免极端利他。“道德行为最好的论证是相互性原则”18,道德对于所有的人都应是物有所得。而人的这种体现在互助互利上的道德性,也是一个群体、一个社会得以持存的基本前提。“一种社会只有当其成员至少是在某种最低程度上相互合作,才能中期直至长期得以维持。借此互助或相互的利他主义原则便凸显出来了”19。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在契约论伦理学的内部,针对有关人们为何要道德,或者道德起源于何种考量这一问题存在着两种解答方式。如果说霍布斯式的解答所展示的是道德的消极性的益处,即保护个体不受他人的伤害,那么就可以说休谟式的解答所强调的则是道德的积极性的益处,即道德的存在能够使个体获得好处。这两种解答方式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处于相互补充的关系。霍布斯和休谟的“两种论据均表明,一种道德存在和对道德的遵守原则上对于大家都有好处”20。道德构成了社会成员正常的共同生活的基本前提。 值得指出的是,霍布斯和休谟的两种解答或两种论据的共同点就在于正确理解并处理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一方面,他们都不否认人们对正当利益的追求和主张,不否认“每个人都拥有权利,毫无良心顾忌地主张其利益和伸张其需求”21。这样也就完全排除了道德与绝对利他主义之间的必然关系。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由于我们自己的安康从本质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他人,故较为合宜的便是合作以及顾及他人的希冀和需求”22。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早就指出:“只想到自己并且逐利无所不用其极的人,决不可能过一种伦理上负责任的生活。如果你想为自己而活,就必须为他人而活”23。而道德便在于因他人之故而对自己过度的逐利活动做出限制。美国法学家霍尔姆斯(Oliver Wendel Holmes)的比喻非常形象:“挥舞我拳头的权利止于他人鼻子的边上”24。这就是说,我的确拥有为所欲为的权利,但该权利的边界在于不得伤及他人。这样也就完全排除了道德与绝对利己主义之间的任何关系。这也就是说,绝对利他主义与绝对利己主义都是道德所拒斥的,道德容纳和包含了正当利己与顾及他人这两个因素,“道德不是要说,你如果为自己着想便是个坏人,而是说,你如果只为自己着想便是个坏人”25。 由于道德容纳和包含了正当利己与顾及他人这两个因素,既认可善待他人,亦认可善待自己,因而它也就体现了一种不偏激、不过分、合宜、适度和均衡的理性的态度。一句话,道德是合乎理性的。这样一来就涉及到道德与理性的关系问题。所谓“理性是这样一种能力,使我们能够论证、推理,追循抽象的思路,辨别真假”26。理性意味着人们是出于理由来评价、判断和行动。拥有理性者能够正确面对其情感冲动、生物本能、盲目意志,能够在拉开距离的前提下对它们进行审思、检视、评价和必要的约束控制。诉诸理性者善于依据理由进行反思和权衡:“我所乐意的东西对我真的是有利的?对他人是有利的?在道德上真的是正确的?对自身意志做出评价的能力,被人们称为自主的理性。……我们并非总是和无条件地听从我们意志的提示。我们必须在我们自己面前对这种意志……进行辩护”27。简言之,基于理性就意味着得到理由的辩护或论证。由于正当利己与顾及他人都可以得到理由的辩护,故理性就意味着对极端自利与极端利他的否定,意味着一种合宜的、避免极端的,在自利与他利之间、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进行调节并使之保持平衡的处事态度。这样,善于理性思维者就能够认清其利益的内在关联,能够在决断时顾及到其行为的长远后果,必要时放弃对其需求的短期的、即刻的满足,从而更快、更好、更便捷地实现自身的总体目标。从道德和理性均合乎人们的总体利益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就可以说:“伦理上的善等同于对于一个人从长远来看……何为理性的东西”28。一句话,道德的就是理性的。 二 在西方思想史上,对以同情为核心的情感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持认同立场者虽不众多,但也还是存在的。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把仁慈和近爱看成是核心的德性,而同情则属于这种德性,故同情是作为德性论的内容得到研究的。卢梭相信同情为人际间的一种基础性的、前理性的约束性力量。休谟对同情的认可是建立在其情感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的。他认定“所有的人类行为归根到底都是奠立于痛苦和快乐之基础上的。四种感觉……构成了对我们自己和对其他人做出全部积极和消极评价的底蕴:自豪和羞耻、喜欢和厌恶。于是,休谟便这样地阐发出其情感主义的核心论断:‘道德与其说是一种判断之事,不如说是一种感觉之事’:能够引发自豪或喜欢的事情,我们就会争取,能够导致羞耻或厌恶的事情,我们就会努力避免”29。当然,同情伦理的最大代表则首推叔本华。叔本华是霍布斯最激烈的反对者,他否认人的认知能力与道德素质之间的关联性,认为人的头脑可以更清醒,但并不妨碍心灵仍然依旧。他也不满足于康德只讲义务的道德理论的空泛性,认为康德只是说出了我们应当道德地行动,但没有讲清楚为何应当道德地行动。叔本华就是要为道德行为给出一个清晰明确的理由,他的答案是:道德真正的驱动力是人的同情感。与不相信情感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如柏拉图、斯宾诺莎和康德)完全不同,叔本华认定并非人的理性,而是人的同情、移情的能力才构成了道德的唯一基础,这种能力才是唯一真实的道德动力。在他看来,所谓同情就是对他人痛苦直接的感同身受,换言之,同情是一种将他人的存在与感受视为自身的感受的细腻的道德情感,“它是一种对他人受苦的有感触并且不能无所谓之态度的一般的表达”30。同情意味着设身处地地为他人(也包括动物)着想的能力,“在对异在的痛苦的同情中,我们与其换位思考,并且‘在其命运中’观察到‘整个人类的命运,随即首先是我们自己的命运’”31。通过这种对命运的反思,我们便虚拟地“将自己设置在被我们的行为所关涉到的其他个体的位置上,我们就能够也必须明了自己的道德义务,我们设问:这些行为的后果对于他们是否是可接受的”32。叔本华从同情中引导出他的两个德性定理:“不伤害任何人;尽可能帮助所有的人”。这是每种道德的简洁的表述。这样,叔本华便通过同情,将他人的痛苦直接转变成为我的行动的动机,从而清晰地展示了同情伦理所要表达的同情感对道德行为的驱动作用。叔本华之后,霍克海默尔把同情理解为是对他人尊严予以尊重的一种具体的表达。“在作为以团结为活动内容的同情中,个体能够在痛苦着的他人中认识自己”33。20世纪上半叶,在元伦理学领域,把伦理陈述仅仅视为情感表达的假定达到了一个高潮。 毫无疑问,作为道德情感的同情非常重要,它是一种自然的缘于人类本身的相似性的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以及由此而激发的对驰援的准备与心愿,因而构成了人的道德行为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动机,是伦理道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武克提茨(Franz )指出:“即便是在一个大众社会里人们也应当期待一种最低限度的关怀之存在,为什么?因为我们……具备同情、移情的能力”34。也就是说,即便是在匿名的大众社会里,“也根植着某种情感的结构”35。在一般的环境下,良心的不安与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的的确确都能够使我们自觉远离违规和缺德的行为。而良心、同情感的树立有待于在家庭、学校及工作岗位长期的教育与熏陶,才有可能从一种偶发的情感冲动成长为一种稳固的心理定势、坚定的价值取向和自明的道德直觉。 但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像叔本华那样,把同情视为道德的唯一基础而排除了其他,则也就有些偏激了。关于这一点,如果我们回忆和检视一下思想史上出现的对同情伦理的三大驳斥理由,就可以看得更为清晰。 第一个理由来自于理性主义对情感之缺陷的最经典的批评,即同情作为情感不仅在人际间是各异的,是一种难以度量的、测不准的值,而且即便是对于同一主体而言,它也是不确定的、任意的、主观的、与情境相关涉的;同情感充满了偶然性与随机性,难以经受一种主体间可以理解的批判性的审视,故在理性主义的哲学传统中,无法轻易得到认可。赫斯特指出,属于情感之列的“良心作为道德正确行为的尺度是不可信的,它会失误”36。罗素甚至提醒人们良心可以命令我们犯下最恶劣的罪行。可见,尽管同情心对某些道德行为具有驱动性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缺乏坚实性。“没有哪样强烈的情感……可以要求有一种道德规范那样的约束性”37,“而道德规范要求有一种普遍的适用性”38,每一个人,不论是何种人,不论有何好恶,均必须遵循之。而情感却提供不了这样一种稳定一致的有效性,故同情作为情感无法替代对道德行为的理性反思,无法为一种经过理性的审视与验证的、对所有的人均平等适用的普世性的道德及其约束力提供一种牢靠稳定的论证。康德尽管承认同情之感的美好,但同时也批评这一“良性的激情”是软弱的并且在任何时候都是盲目的,在他看来,“同情不是道德行为确定的理由”39。 第二个理由在于作为情感的同情的覆盖面是有局限性的。休谟尽管强调同情作为人性的一部分构成了人的行为的强大动力,但他也承认同情的适用性仅局限于近亲。的确,我们的道德同情之感,是像一块击入水面的石头所激起的涟漪那样,沿着由内到外、由近及远的轨迹辐射的。基于人类在进化中发展出来的生物性和情感性的基本结构,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人施予同等的同情,“我们对亲近于我们的人的评价,不同于对陌生人,这是一种天然的本能”40。拥有同情感的同一个人对于不同的对象只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同情:“良心不懂得平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妻子、自己的亲戚和朋友不可能不获得比他人更大的重要性。我们如果不是这样,从火中救出别人的孩子而不是自己的,则我们以后就会遭受到无法忍受的良心折磨”41。这个例子说明同情感的由近及远性是一种正常的、可以理解的现象。但是,如果换一种场景,同情伦理的局限性和有害性就明显呈现出来了。据一项全球性的关于道德的思想实验的调查,当问到是否可以用一个无辜的大胖子来堵路以阻挡压过来的电车,从而挽救轨道上五条人命时,四分之三的回答是可以,因为五条人命大于一条。但若问到,如果是用您自己的孩子来堵路呢?结果是无人同意。可见,我们的主观道德情感与普遍的理性道德之间,具有着难以低估的巨大区别。道德情感有时无法体现正确,“尽管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理性的洞见,即每个人的生命原则上都是等价的,但这只是原则上而言。事实上我们对亲近于我们的人命与并非如此的人命做出了巨大的区分”42。这个事例清楚说明了情感判断的局限性和不可靠性,绝对难以成为道德的唯一的确定基础。 第三个理由在于,同情表现了强者对弱者的非对等关系,不符合道德公正的对等性要求。我们知道,同情所展现的是一种强势的同情者与弱势的被同情者之间不对等的关系与态势,其着眼点在于单方面的强者情感的驱动力,它所提升的可能是同情者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势力与威严,它所贬低和鄙视的可能是受苦受难的被同情者的尊严,在这里无法体现道德对人际间对等权利与义务的要求。而“从概念上讲道德是一种相互要求的宇宙”43。仅就这一点而言,尽管同情在伦理道德中具有一种重要的价值地位,“但同情……不能成为道德的基础,……因为如果那样的话相互的要求便不再属于道德了”44。另外,在现代社会,对于弱者而言最关键的在于权利与正义的伸张,而非仅仅在于对同情与关护的乞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尼采激烈地批评以同情、近爱为核心的犹太-基督教道德是由神甫煽动的奴隶道德,它所体现的只是弱者的怨恨以及神甫对他人统治的兴趣。这样一来,同情便意味着强化而非减弱世间的苦难,“因为同情与一种积极的生活感觉的强化正相反对,恰恰由此而使得消除世间的痛苦变得困难”45。所以尼采自己鼓吹一种自我肯定、抬升生命的英雄道德。 当然,历史上出现的对同情伦理的所有抨击并不能起到完全颠覆同情在伦理道德中的地位的效果。因为“同情是一种力量,一种现存的倾向,它们能够在具体的人性的和社会的关系与关联中得到实现”46。而有关道德究竟是以理性还是以情感为基础的争论,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没有停歇。“我们是否依据理由来决断,抑或是依照与此相系的情感的强大来决断,这是一个我们永无能准确回答的问题。理由是明显的:我们的意识本身就无法清楚地区分情感与思想”47。这表明,直觉、感觉与理性在我们的道德决断中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因素。“道德感觉保障了个体的连续性,它在大部分日常生活中构成了复杂决断的唯一安全的基础”48。这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是听从我们迅捷的道德灵感。我们依照同情或反感做出的判断远快于按照道德准则”49。但当感觉与感觉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当决断单方面地倒向某些感觉而忽视了其他感觉的时候,当在复杂的社会情境面前要求我们做出巨大抉择之时,我们就需要诉诸理性的引导,需要借由理性来对感觉间的冲突进行化解和调节,需要通过对理据的审视、辩驳、反思和权衡来做出明智的道德决断。由此可见,情感与理性在伦理道德中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对立的,情感为理性决断提供了养料并构成了助力。 结束语 道德究竟是以理性还是以情感为基础,是伦理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伦理学家必须关注和回答的问题。伦理学家要从人类几千年以来的思想宝库中汲取已经、正在并且应当左右我们生活的精神养料,对之进行分析阐释,说明尽管这个世界业已高度发展并变得无比复杂,但人类仍然要有道德的导引。接着,伦理学家要从学理上论证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缘由,说明人之所以需要守德,与人既是由理性驱动,也是由情感引导的特性相关,进而从理性合作和情感驱动两个方面来厘清人类服从道德要求的动力机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伦理学家本身便是人们应当学习和效仿的道德权威。伦理学家的优势更多是在于,具备伦理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基本的道德价值与原则以及像自主性、人的尊严这样的伦理学核心理念的意义,善于明晰概念、辨识问题、逻辑思维、理性论证。其作用一方面类似于一个过滤器,在伦理论证中依靠理性的标准和武器来铲除混乱的、矛盾的、不合逻辑和难以说明的论据及立场。另一方面像一只罗盘,对于具体事态的是非判断、情境的道德维度的把握以及有关重大的伦理问题的决断,提供一种普遍的道德标准和致思路径,就像“罗盘并非直接标示正确的道路,而是指出了正确道路如何得以获知”50那样。伦理学家能够对不同场景中的道德行为做出论证,辨析典型事例中伦理因素的构造,帮助人们在复杂的事态中确立一个正确的前行方位,但对道德意识的呼吁和召唤,并不能直接导致对象的行为的贯彻落实,因为这最终取决于行动者自己的自由抉择。“然而就像罗盘只是帮助其使用者找到正确的道路,而无法强迫其真的去走这条正确认识到的道路那样,伦理学只是引导行为者以道德的方式来确定其意志,而无法强迫其真的去实施道德上得以认知的行为”51。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为此他就必须运用自身的判断力,来决定是否接受伦理学家的建议,来对自己应当走的道路做出选择,并最终为此而承担应有的责任。这尽管对于社会意味着道德安稳感的丧失,对于个体意味着抉择风险的出现,但同时却又体现了人的从咎由自取的不成熟状态的最终摆脱,体现了人类运用自身理智的巨大勇气,体现了自由选择这一启蒙运动所推崇的最高价值。

我写了亚里士多德看了他的马格尼可伦理学 从中挑了一个话题 我选了 友爱但是感觉很没意思但是大概思路就是这样的

克隆人 性别筛选通过改变基因 改变下一代性状 甚至性格特征预测 重大不可救治遗传疾病

开创性研究,证明婴儿早在能开口讲话和行走之前,就有能力判断他人行为的好坏。但人类的先天道德仍然十分有限。作者指出理性和思索能让我们作出道德决定。使读者可以通过想象、同情和我们人类独有的理性思考能力,超越我们生来就具备的原始道德情感,超越婴儿的局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