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 摘要 ]随着我省素质教育改革工程的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相对薄弱环节,同时也受到了学校自身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良好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发展和情操陶冶,促进心智生全面发展。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系统研究新时代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办法,旨在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体系和实践指导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
1新时代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校教育“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校园文化不等于校风,其内涵要更加丰富:是学校历史文化的呈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要求。农村小学由于认识不足或是办学能力限制,校园文化的建设一直停留在浅层的校园环境清洁、简单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层面,并没有从精神层面或是价值观的层面进行引领、建设和培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工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的去思考、反思以及方法更新,并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良好、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是展现一个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吸引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2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
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师资配备46人,在校学生668人。同其他农村小学一样,栈子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问题:一是农村校园文化师生参与面窄,缺乏后续支撑。目前一些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依靠市面上专门做校园文化的公司进行策划、设计和实施,很多是仿照或照搬网络素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师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后续的支撑,完善。以栈子小学为例,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过多的动员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参与,提出的办学理念等主要是学校领导层的决定,导致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认同度不高。实践参与度更不高,因此,尽管有了文化建设,但学校的文化力并没有得到提升。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师资水平有限,大部分学校的老师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进取、低要求。栈子小学对于语数外等课程的师资培养十分重视,但对于像美术、音乐等副科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则欠缺,而且师资人数严重缺乏,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导力量贫瘠。当地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在校园内盛行,老师不积极引导导致校园文化风格偏离基本要求。三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栈子小学每年会定期举办“黑板报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大,仅有较少部分的学生会报名并积极准备,其余学生则未能真正投入到比赛中去。学校层面看来,只注重形式上热闹,条幅和标语悬挂等,只进行一时宣传,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一所学校形象建设和精神风貌建设风向。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探索、需要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
3新时代有效推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基于当地环境实际、基于教育实际、基于学生实际。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领导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的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积极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共建校园文化。
加强制度管理,保证制度的连续性,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延续
完整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规范和指导师生的具体行为,同时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活动和推动工作能够高效的进行。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围绕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精简现有的管理机构,尝试增设“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鼓励在校师生、家长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二是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汇编,与后勤管理制度进一步的进行结合,将“文化”字眼加入到汇编中去,确保每个部门能够熟悉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熟悉具体做法。三是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在参考、学习其他农村小学纲要的基础上,要强调文化墙壁、文化活动等物质文化建设,同时还要强调精神文化建设。四是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保证建设的持续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纲要的落实效率,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齐头并进
显性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宣传栏、墙壁画、各类指示牌、绿化环境等外显的物质文化表现,隐形校园文化是指校风、学风、教风、教育理念等内在的校园文化。显性校园文化和隐形校园文化共同组成了校园文化的总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重视显性文化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隐形文化的建设,整体化规划。一是切实抓好学校环境建设,构建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并增加校园认同感。可以利用校园墙报等现有的物质基础作为平台,进行创意设计等。还可以利用师生自创书画等手工制作的作品作为体现“校园对话”的基本形式。二是立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注重思想引领。不断的提炼和升华办学理念,遵循现有的校训,不断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挖掘和鼓励学生特长。注重品德培养和提升、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师生关系构建等。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到更高境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构建更加高雅、更加健康、更加生动的校园文化主流活动。进一步将学校精神提升至正确的三观塑造层面。
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各所学校应该基于自身发展现状建立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习惯以及校园文化表现。校园文化需要传承和积淀,同时也更需要创新。一是活动创新,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容。设计更多样形式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鼓励班班行动,鼓励人人参与。如先进评比活动、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等。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活动的内涵性,同时增强了团队建设精神。二是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建设。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增力,更加科学、系统、开放的课程体系应该逐渐走进校园。对于学校而言,不断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学校的精神水平。
4结语
优秀、科学的校园文化是农村小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是构建新时代新要求新标准现代化学校的重要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之路也是学校的建设发展之路。保障和促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沉淀的积累过程,需要共同努力和推动。
【参考文献】
[1]杜育红,杨小敏.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撑的乡村教育及其发展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76-81+192.
[2]王叶子.“一校两区”办学模式的优势与困境——浦江县实验小学的个案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1):106-109.
[3]张迎春.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4):96.
[4]许博.BK公司激励机制创新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论文 把握校园文化特征 践行科学发展观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快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进而提升人的素质、协调人际关系、激发创造潜能,这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增强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实力既包括知识、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力量,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审美观在内的精神力量,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因此,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文化建设,才能实现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而肩负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任,则要靠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则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 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因此,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诸如提到百年名校,我们自然回想起它的校训,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大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等,校训恰恰反映了这些名校的发展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理念以及发展的特色。因此,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校园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文精神的传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必然是我们今天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对今天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校园文化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凝聚作用:在长期的群体共生环境下,师生员工对价值观、学校荣誉、理想信念、工作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等,都会有逐步的趋同或认可,并由个人的精神情感融为共有的精神灵魂,自觉不自觉地为维护这些精神财富努力。这种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精神灵魂,也成为了凝聚集体的纽带。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是师生员工对集体产生了归属感、自豪感、依赖感、幸福感,使人们往往更加团结、对集体更加关心更加爱护。第二、约束导向作用:多年传承的文化传统,集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影响或者约束这个集体内的成员。比如校风、学风、规章制度,都让学校的每个成员思考,我们该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优秀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引导师生员工的进步方向。第三、激励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无疑能促进人的创造力、产生工作学习动力、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对师生员工的心理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教职工来说,良好文化环境的吸引力往往超过了经济因素对教职工的作用,有事业心有抱负的教职工更愿在良好的环境里做出成就。同样青年学子也更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 第四、社会影响:校园文化对学校周边地区、学校所在地区和与学校有联系的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有一定辐射作用。在崇尚文化的社会里,校园的文化也成了社会景观。诸如北大、清华、人大等就成了人们的旅游胜地。总之,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注重全体师生的发展,形成一所学校发展的独特风景线。二、校园文化的特性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思维习惯、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所以学校的教风、学风、科学风气、生活和工作环境,无不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体现。校园文化大致包含两部分,一是物质文化,一是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承载着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通过物质文化表现出来。非物质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通过校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的日常言行举止、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校园文化具有十大特性:1、知识性。校园文化包含并具有传播自然和人文的各种各类知识功能。学校是人类知识的传播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要考虑其知识性特征,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人类知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材料。2、艺术性。校园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要通过塑造物化的形象,来展现校园文化的内容,比如通过建筑物的形状、布局,文字材料,音像图片,雕塑景观,园林设计等等,用一些形象具体的物体作为文化符号,赋予其文化意义。3、观赏性。蕴含有一定校园文化意义的艺术形象,要有观赏价值,体现出高品位,既要意境深远,又要能引起观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而达到睹物知意,触景生情的效果。4、独有性。校园文化建设最忌千校一面,互相抄袭,照搬雷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所学校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办学背景条件、师资结构状况、生源素质情况,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园文化内容。所以每一所学校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校成为众多学校中的"这一个",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于世界的价值。5、系统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单一存在的,一鳞片爪不是文化,文化是一个体系和序列。在进行校园文化知识选择时,要注意把某一科和某一块某一类知识系统的加以整理,完整的表现出来,可以是大致梗概,可以是完整内容,但不要搞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让师生不知首尾,形不成深刻印象,起不到教育的效果。6、积淀性。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临时张贴几张标语,悬挂几个条幅,粉刷一下墙壁,栽种几棵树木,编写几句口号,打扫一下卫生,学生表演一次节目来体现的。是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一点一滴的细节磨练,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意识的总结提炼升华,又加以反复的实践,最后形成一种稳定的习惯、风格、个性、特征,全体师生一致认同的规则规范、传统价值观、独有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以及办学思想。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沉淀过程。7、渗透性。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师生在每天看到本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在师生互相的一言一行,在每一节课堂,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在进行着文化的传递传承,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形式建设着校园文化,渗透着校园文化,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染,渗透进自己的灵魂,并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8、传承性。一个学校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史,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学校内部各种元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校园文化必然要随着发展变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历史规律。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9、丰富性。校园文化包含有丰富的的内容并呈现出多样的形式,隐性显性,有形无形;动态静态;古今中外,人文自然,科学艺术,人类社会一切有益的知识,先进的技能,辉煌的成就。世界的民族的国家的地方的校本的,断代的通史的,集体的个体的,等等,只要能够契合本校的实际,都可以为我所用,融为一体,发扬光大,继承发展。10、实践性。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建设就是实践,建设就是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进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师生亲自动手,学习文化,理解文化,掌握文化,运用文化,在体验文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在运用文化中创新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原动力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把握其特征,真正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校园文化特性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着校园文化的特性,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到现代文明的网络文化的传播,从校园内涵文化的建设到校园外显文化的营造,从静态文化的加强到动态文化的生成,校园文化林林总总,五彩缤纷,形成各个学校独特的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纵观诸多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教师专业成长是每个学校都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诸如采取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和进行集体备课等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发掘骨干教师的潜力,注重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又彰显了校园文化的实践性。(二)班级特色文化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人曾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学生磨炼本领、学会生存、创造人生的“驿站”,进行知识信息交流、体验快乐与忧愁、酿造希望与收获的“生活舞台”。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从结果上看,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影响的成效,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因此,人们都非常重视班级及其建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就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一方面,我们为可以借鉴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南京一中、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等全国名校经验,另一方面,又派专人到全国各地名校参观学习,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在校内进行集体研讨,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诸如,要求每个班制定班名、班徽、班歌,在班门口悬挂班级名片,还要求各班定期根据各项活动进展情况认真布置教室,让文化溢满教室,环境无声育人。另外,每个班还专门配备了解说员,架起他人了解本班的桥梁。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独有性和艺术性。(三)课堂教改文化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堂教改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方面走出校门参观学习先进教改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校情,全员参与探究教改出路,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板块式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等,课堂教改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知识性和系统性。(四)管理文化《逆领导思考》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凯利说:"说到追随与领导,大多数组织的成功,管理者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因此,学校的管理要坚持情感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围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尊严,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幸福”的办学理念,积极为教职工谋福利,始终把师生冷暖挂在心头,充分发挥师生、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我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学校的管理要改变管理模式,打造运行平台,建立校级—→处级—→年级的层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得各科室树立服务意识、反思意识、模板意识等“六种意识”,使各科室真正发挥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职能,各个年级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一个团结的学校团队 。学校的管理文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积淀性和传承性。上述种种校园特色文化,处处彰显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又开拓师生的视野,诠释学校发展的理念和特色,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论文写作方法===========================
健康完善的校园文化,不但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具有西藏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符合西藏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让学生逐步摆脱中考失利的阴影,产生职业光荣的荣誉感。同时也让校园成为师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成为学生起飞创业、成就梦想的摇篮。
第1: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要具备自己的校园文化;学校是教学的场地,如何真正搞好课堂教学是一所学校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只有创新教学研究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流的名校。
学校要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基本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使教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乐心?我们认为首先校长要有办学思想,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具备一定办学思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在漠中拥有了指南针,在滔滔大海中找到了灯塔。
本文就如何塑造农村校园文化与科研创新,最终达到和谐发展作简要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期分析
1.教师透视按照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萎缩型”,他们大多是老教师,年龄大约在45—55之间,对教学工作厌恶,表现为:无心备课,无责任上课。
二是“现状型”,他们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泯灭,但也明显倦怠,表现在不钻研教材,不研究学生,不探索教法,不提高教艺,只是按传统的教学习惯,勉强延续着自己的教学生涯,枯燥而单调,没有工作激情。
三是“进取型”,他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渴望成功,但由于经验不足,学理不丰,专业素养溃乏,有心而无力,受挫率较高。
针对三类教师,校长必须理性分析,抑差扬优,引领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只有参与研究才能撷取自己职业幸福之花。
体会到教学中蕴藏的愉悦之感。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幸福在研究,只有研究才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唤出教师爱教育、善教学的激情,激情创造奇迹。
2.教学理念分析正如卓立教授所讲,我们的教学理念如社会一般急功近利。
我们的重点在升学率、拨尖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高耗低能”。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改变传统理念,以科学的态度,求真的思想,找到学校自身的合理定位,提炼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孩子提供一个终身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
教好一生,脱贫一家;办好一校,致富一县,让我们真正用理念指导实践,肩负起振兴农村教育发展的重任。
3.学校管理探讨学校工作重在管理,而管理的方式方法却因人而宜,现阶段农村学校受客观因素困扰,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观念陈旧,各小学生源逐年减少,质量逐年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链条,有的小学被迫撤并。
管理千头万续,如何使管理不出现“真空”;如何“刚性与人性”刚柔并济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形成的指导是先进的理念
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每个教学点甚至只有三、五名学生,教师年龄结构呈现老化现象,教学点与教学点距离较远,造成教师只能闭门造车,缺少走出去学习或者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探索教学艺术的客观条件。
痛定思痛,痛则必变,现状如此!只有调查研究,提炼出符合实际的教育理念,锤炼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柳暗花明”。
我们的理念是: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幸福铺路。
在新教育理念支撑下,我校将立足现实,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己任,为农村孩子留守儿童筑起成长的摇篮;为人一师,任则幸福,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激励机制,努力拓宽教师的生涯幸福路,使学校成为教师幸福的家园,快乐工作的乐土。
三.先进理念的执行,在于做好角色定位
1.以人为本,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学校物质文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资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及行为,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兼顾情理,制定充满人文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能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框架。
2007年以来建立健全了教师考评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实行轮周坐谈教研沙龙,既进行了教研,也沟通了心灵)、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激励制度。
完善了工会工作制度,做到进行教师婚丧嫁娶学校领导必到场慰问,对教师切实关心,为教师营造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良好互动平台,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
3.曲径通幽,经营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作为校长,应如何筑造学校的精神家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校长应该有清晰的学校文化观。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2、校长应该改变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范式,从人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生活出发,把人文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3、引导学生经历精神体验。
作为校长,不仅应当向师生们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更应当通过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历程的引导能力,这样才能切实的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体验。
例如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4、改进德育模式。
学校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德育坚实的基础,弘扬纪兰精神,太行精神,编撰以中华传统文化,上党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科学管理,创新理念,达到和谐发展
农村学校教科研的瓶颈在于,重形式不重过程,且无法形成有效互动的开放性大教研,我校确立了“教研转型,网络先行”的教研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网校,推进网络教研,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构建高效教研、高效课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的基本情兑是: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分散;教学方式单一、信息闭塞、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成绩低下,传统的“师师教研”、“校校教研”等方式只能辐射到本校教师,资源只能在小范围内共享,如何使教学研讨跨区域、跨学校,真正达到教师、学生、家长高效的互动、资源无限地放大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网络广博的资源,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等优越性展现在我们面前。
后来我校先行先试于中国教育网联合,为学校注册了网校,逐步辐射至全县所有学校,现在取得了良好效果。
教师在自己博客上传资源时将同时发表于网校上共享,也可下载网校教学设计、视频、音频等海量资源。
网络视频课可占击首页视频资源下的校内资源打开视频,进行观课议课。
总之,一个好思想定位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塑造一所好学校,学校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希望!
第2:如何构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健康完善的校园文化,不但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设具有西藏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符合西藏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让学生逐步摆脱中考失利的阴影,产生职业光荣的荣誉感。
同时也让校园成为师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成为学生起飞创业、成就梦想的摇篮。
关键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人际关系;心理环境;师德建设
近年来随着西藏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各中职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软实力建设列入校园长期规划当中,并予以逐步实施。
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凝聚、激励、熏陶、益智的功能,使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在中职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中职学生的行为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之上。
这样可以激发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学技和创业能力,使学校硬软实力得以提升。
一、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1.美化校园环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熏陶学生行为、陶冶学生心灵、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
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可以设计规划学校绿地面积,铺设水管、硬化路,建设景观亭;学校种植专业将学校所有空地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测土配方等选择优良适合当地气候的草种、花种,完善校园的绿化。
这样可使校园的一景一物彰显职业特色,一方面减少了学校的环境建设开支,锻炼了学生;另一方面美化了校园,使广大师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
2.优化人际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的保证。
教师和学生,既是工作上的指导者,也是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学生之间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角色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团队精神的纽带。
优化人际环境的关键是领导者在履行和行使行政权时应考虑周到,目光长远,既要体现行政命令的严肃性,也要考虑其合理性,使其富有人情味。
3.净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由于中职招生的低门槛,导致中职生思想水平参差不齐。
他们原本就是基础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被忽略,对于他们来说,心理可能更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心理环境的营造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者既关键又迫切的一项任务。
二、着力政治、道德性文化建设,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
1.普及舆论文化建设,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要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
为此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学生做人。
学校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德育课堂教学、聘请法制校长进行普法教育等形式弘扬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学生读好书、唱好歌、看好片,使他们明确自己是肩负跨世纪历史重任的一代,是21世纪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着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身作则教育人。
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主线,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热爱职教事业的高素质专业化中职学校教师队伍。
要以师德修养建设为核心,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建设。
学生每天都要从教师这里接收到新的知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为学生做表率,所以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端正大方的仪表以及深厚的思想感情面对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接受好的教育。
3.着力校规校纪建设,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人。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经过不断探讨、摸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是正面引导,但是这种教育方法只是倡导,不带有约束性。
所以还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由他律变成自律,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素养。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中职学校建设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品格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中职学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创造思维。
置身于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实践能力也得到锻炼。
建设轻松活泼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素质。
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学生与教师都是“主人公”,学生与教师都需要积极参与。
教师与学生充当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品格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应当提高自身修养来影响受教育者。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纪校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 校园文化 小学 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其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本文分别从四个层次探讨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着一种教育力量。笔者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及如何推进进行探讨。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小学的核心竞争力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具体说来就是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从而优化校园外部环境,提升校园内在品味。 二、如何推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1.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及素养的提升。精神文化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实质和水准。首先,要有比较高的思想品味,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现代的眼光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决策。同时,要竭力把全体教职员工凝聚在一起。其次,是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一个学校如果校风不正、学风不浓、教风不严,很难说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社会也不会认可。但如果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齐心协力,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 2.制度文化建设 干净、整洁、优雅的校园孕育的是团结、民主、和谐,学生展现的是积极、自信、勇敢。通过具体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将展示的是一种积极健康、团结进取、和谐的校园风貌。学校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其应该在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凸显学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体现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自觉规范,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 3.行为文化建设 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但这些良好的`环境必须靠日久天的行为来支撑,所以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无小事,作为总务领导人,就需要从思想、制度、行为等方面加以反思、注重引领,从而促进教师行为文化的建立。同时应该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引领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放弃,应该引导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学会以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目光、宽广的胸襟去欣赏学生。同时领导人要和老师进行密切沟通,及时有效地配合老师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 4.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师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优美的物化环境包括校园建筑风格、绿化、美化的环境、自然的景物特色、现代化的设施等。由文化构筑的环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激励和约束双重作用,熏陶人的灵魂,感染人的心境。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心情是不一样的,受到的教育和感染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一个庄重、整洁、肃穆的环境里,谁也不会嬉笑、打闹、随便吐痰、乱扔纸屑,这就是环境的约束作用;在一个群情振奋的环境里,人们也会热血沸腾。兴奋不已,这是环境的激励作用;“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说的就是环境的感染作用。这种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它给师生创造了一个庄重的“磁场”,其教育魅力于无形中统摄着师生的灵魂,从而内化为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创造力量。总之,在校园文化的创建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合理培育校园文化,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进行。校长是校园文化的领袖,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对教育的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掌握教育理论、尊重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改革动态,对自己所在学校定位准确。运用现代的文化模式,来规划和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短期目标。以此确立起全校师生员工为之奋斗的共同文化愿景,营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园环境表现出一所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校的宏观发展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炳辉.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6,(7). [2]彭新萍等.提升学校文化品质构建和谐校园[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四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枣工会枣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枣德育处主任椖昙都冻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枣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枣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德育处枣公安局、派出所枣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5.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人际关系被称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学校也不例外。从横向看,有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教师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学生集体的人际关系;从纵向看,有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仅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谈点看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 摘要 ]随着我省素质教育改革工程的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相对薄弱环节,同时也受到了学校自身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良好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发展和情操陶冶,促进心智生全面发展。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系统研究新时代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办法,旨在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体系和实践指导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
1新时代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校教育“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校园文化不等于校风,其内涵要更加丰富:是学校历史文化的呈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要求。农村小学由于认识不足或是办学能力限制,校园文化的建设一直停留在浅层的校园环境清洁、简单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层面,并没有从精神层面或是价值观的层面进行引领、建设和培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工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的去思考、反思以及方法更新,并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良好、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是展现一个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吸引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2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
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师资配备46人,在校学生668人。同其他农村小学一样,栈子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问题:一是农村校园文化师生参与面窄,缺乏后续支撑。目前一些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依靠市面上专门做校园文化的公司进行策划、设计和实施,很多是仿照或照搬网络素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师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后续的支撑,完善。以栈子小学为例,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过多的动员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参与,提出的办学理念等主要是学校领导层的决定,导致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认同度不高。实践参与度更不高,因此,尽管有了文化建设,但学校的文化力并没有得到提升。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师资水平有限,大部分学校的老师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进取、低要求。栈子小学对于语数外等课程的师资培养十分重视,但对于像美术、音乐等副科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则欠缺,而且师资人数严重缺乏,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导力量贫瘠。当地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在校园内盛行,老师不积极引导导致校园文化风格偏离基本要求。三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栈子小学每年会定期举办“黑板报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大,仅有较少部分的学生会报名并积极准备,其余学生则未能真正投入到比赛中去。学校层面看来,只注重形式上热闹,条幅和标语悬挂等,只进行一时宣传,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一所学校形象建设和精神风貌建设风向。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探索、需要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
3新时代有效推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基于当地环境实际、基于教育实际、基于学生实际。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领导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的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积极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共建校园文化。
加强制度管理,保证制度的连续性,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延续
完整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规范和指导师生的具体行为,同时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活动和推动工作能够高效的进行。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围绕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精简现有的管理机构,尝试增设“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鼓励在校师生、家长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二是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汇编,与后勤管理制度进一步的进行结合,将“文化”字眼加入到汇编中去,确保每个部门能够熟悉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熟悉具体做法。三是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在参考、学习其他农村小学纲要的基础上,要强调文化墙壁、文化活动等物质文化建设,同时还要强调精神文化建设。四是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保证建设的持续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纲要的落实效率,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齐头并进
显性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宣传栏、墙壁画、各类指示牌、绿化环境等外显的物质文化表现,隐形校园文化是指校风、学风、教风、教育理念等内在的校园文化。显性校园文化和隐形校园文化共同组成了校园文化的总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重视显性文化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隐形文化的建设,整体化规划。一是切实抓好学校环境建设,构建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并增加校园认同感。可以利用校园墙报等现有的物质基础作为平台,进行创意设计等。还可以利用师生自创书画等手工制作的作品作为体现“校园对话”的基本形式。二是立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注重思想引领。不断的提炼和升华办学理念,遵循现有的校训,不断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挖掘和鼓励学生特长。注重品德培养和提升、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师生关系构建等。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到更高境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构建更加高雅、更加健康、更加生动的校园文化主流活动。进一步将学校精神提升至正确的三观塑造层面。
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各所学校应该基于自身发展现状建立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习惯以及校园文化表现。校园文化需要传承和积淀,同时也更需要创新。一是活动创新,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容。设计更多样形式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鼓励班班行动,鼓励人人参与。如先进评比活动、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等。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活动的内涵性,同时增强了团队建设精神。二是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建设。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增力,更加科学、系统、开放的课程体系应该逐渐走进校园。对于学校而言,不断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学校的精神水平。
4结语
优秀、科学的校园文化是农村小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是构建新时代新要求新标准现代化学校的重要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之路也是学校的建设发展之路。保障和促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沉淀的积累过程,需要共同努力和推动。
【参考文献】
[1]杜育红,杨小敏.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撑的乡村教育及其发展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76-81+192.
[2]王叶子.“一校两区”办学模式的优势与困境——浦江县实验小学的个案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1):106-109.
[3]张迎春.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4):96.
[4]许博.BK公司激励机制创新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健康完善的校园文化,不但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具有西藏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符合西藏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让学生逐步摆脱中考失利的阴影,产生职业光荣的荣誉感。同时也让校园成为师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成为学生起飞创业、成就梦想的摇篮。
第1: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要具备自己的校园文化;学校是教学的场地,如何真正搞好课堂教学是一所学校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只有创新教学研究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流的名校。
学校要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基本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使教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乐心?我们认为首先校长要有办学思想,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具备一定办学思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在漠中拥有了指南针,在滔滔大海中找到了灯塔。
本文就如何塑造农村校园文化与科研创新,最终达到和谐发展作简要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期分析
1.教师透视按照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萎缩型”,他们大多是老教师,年龄大约在45—55之间,对教学工作厌恶,表现为:无心备课,无责任上课。
二是“现状型”,他们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泯灭,但也明显倦怠,表现在不钻研教材,不研究学生,不探索教法,不提高教艺,只是按传统的教学习惯,勉强延续着自己的教学生涯,枯燥而单调,没有工作激情。
三是“进取型”,他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渴望成功,但由于经验不足,学理不丰,专业素养溃乏,有心而无力,受挫率较高。
针对三类教师,校长必须理性分析,抑差扬优,引领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只有参与研究才能撷取自己职业幸福之花。
体会到教学中蕴藏的愉悦之感。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幸福在研究,只有研究才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唤出教师爱教育、善教学的激情,激情创造奇迹。
2.教学理念分析正如卓立教授所讲,我们的教学理念如社会一般急功近利。
我们的重点在升学率、拨尖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高耗低能”。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改变传统理念,以科学的态度,求真的思想,找到学校自身的合理定位,提炼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孩子提供一个终身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
教好一生,脱贫一家;办好一校,致富一县,让我们真正用理念指导实践,肩负起振兴农村教育发展的重任。
3.学校管理探讨学校工作重在管理,而管理的方式方法却因人而宜,现阶段农村学校受客观因素困扰,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观念陈旧,各小学生源逐年减少,质量逐年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链条,有的小学被迫撤并。
管理千头万续,如何使管理不出现“真空”;如何“刚性与人性”刚柔并济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形成的指导是先进的理念
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每个教学点甚至只有三、五名学生,教师年龄结构呈现老化现象,教学点与教学点距离较远,造成教师只能闭门造车,缺少走出去学习或者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探索教学艺术的客观条件。
痛定思痛,痛则必变,现状如此!只有调查研究,提炼出符合实际的教育理念,锤炼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柳暗花明”。
我们的理念是: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幸福铺路。
在新教育理念支撑下,我校将立足现实,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己任,为农村孩子留守儿童筑起成长的摇篮;为人一师,任则幸福,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激励机制,努力拓宽教师的生涯幸福路,使学校成为教师幸福的家园,快乐工作的乐土。
三.先进理念的执行,在于做好角色定位
1.以人为本,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学校物质文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资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及行为,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兼顾情理,制定充满人文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能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框架。
2007年以来建立健全了教师考评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实行轮周坐谈教研沙龙,既进行了教研,也沟通了心灵)、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激励制度。
完善了工会工作制度,做到进行教师婚丧嫁娶学校领导必到场慰问,对教师切实关心,为教师营造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良好互动平台,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
3.曲径通幽,经营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作为校长,应如何筑造学校的精神家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校长应该有清晰的学校文化观。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2、校长应该改变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范式,从人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生活出发,把人文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3、引导学生经历精神体验。
作为校长,不仅应当向师生们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更应当通过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历程的引导能力,这样才能切实的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体验。
例如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4、改进德育模式。
学校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德育坚实的基础,弘扬纪兰精神,太行精神,编撰以中华传统文化,上党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科学管理,创新理念,达到和谐发展
农村学校教科研的瓶颈在于,重形式不重过程,且无法形成有效互动的开放性大教研,我校确立了“教研转型,网络先行”的教研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网校,推进网络教研,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构建高效教研、高效课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的基本情兑是: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分散;教学方式单一、信息闭塞、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成绩低下,传统的“师师教研”、“校校教研”等方式只能辐射到本校教师,资源只能在小范围内共享,如何使教学研讨跨区域、跨学校,真正达到教师、学生、家长高效的互动、资源无限地放大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网络广博的资源,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等优越性展现在我们面前。
后来我校先行先试于中国教育网联合,为学校注册了网校,逐步辐射至全县所有学校,现在取得了良好效果。
教师在自己博客上传资源时将同时发表于网校上共享,也可下载网校教学设计、视频、音频等海量资源。
网络视频课可占击首页视频资源下的校内资源打开视频,进行观课议课。
总之,一个好思想定位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塑造一所好学校,学校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希望!
第2:如何构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健康完善的校园文化,不但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设具有西藏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符合西藏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让学生逐步摆脱中考失利的阴影,产生职业光荣的荣誉感。
同时也让校园成为师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成为学生起飞创业、成就梦想的摇篮。
关键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人际关系;心理环境;师德建设
近年来随着西藏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各中职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软实力建设列入校园长期规划当中,并予以逐步实施。
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凝聚、激励、熏陶、益智的功能,使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在中职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中职学生的行为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之上。
这样可以激发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学技和创业能力,使学校硬软实力得以提升。
一、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1.美化校园环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熏陶学生行为、陶冶学生心灵、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
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可以设计规划学校绿地面积,铺设水管、硬化路,建设景观亭;学校种植专业将学校所有空地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测土配方等选择优良适合当地气候的草种、花种,完善校园的绿化。
这样可使校园的一景一物彰显职业特色,一方面减少了学校的环境建设开支,锻炼了学生;另一方面美化了校园,使广大师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
2.优化人际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的保证。
教师和学生,既是工作上的指导者,也是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学生之间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角色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团队精神的纽带。
优化人际环境的关键是领导者在履行和行使行政权时应考虑周到,目光长远,既要体现行政命令的严肃性,也要考虑其合理性,使其富有人情味。
3.净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由于中职招生的低门槛,导致中职生思想水平参差不齐。
他们原本就是基础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被忽略,对于他们来说,心理可能更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心理环境的营造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者既关键又迫切的一项任务。
二、着力政治、道德性文化建设,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
1.普及舆论文化建设,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要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
为此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学生做人。
学校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德育课堂教学、聘请法制校长进行普法教育等形式弘扬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学生读好书、唱好歌、看好片,使他们明确自己是肩负跨世纪历史重任的一代,是21世纪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着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身作则教育人。
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主线,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热爱职教事业的高素质专业化中职学校教师队伍。
要以师德修养建设为核心,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建设。
学生每天都要从教师这里接收到新的知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为学生做表率,所以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端正大方的仪表以及深厚的思想感情面对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接受好的教育。
3.着力校规校纪建设,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人。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经过不断探讨、摸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是正面引导,但是这种教育方法只是倡导,不带有约束性。
所以还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由他律变成自律,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素养。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中职学校建设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品格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中职学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创造思维。
置身于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实践能力也得到锻炼。
建设轻松活泼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素质。
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学生与教师都是“主人公”,学生与教师都需要积极参与。
教师与学生充当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品格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应当提高自身修养来影响受教育者。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纪校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 在开放教育环境的时代背景下,电大系统不仅有大学校园特有的规范性、教育性、创新性、传承性等基本特性,还有着自身独具魅力的校园特色文化。主要表现在内容的融合性、服务的宽泛性、方式的开放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电大系统的校园特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不仅符合培养社会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还对文化强国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逐渐获得了电大系统的关注,并开展了积极的研究探索,论文就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理解性偏差进行相应的分析,同时提出了特色校园文化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 开放教育环境;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一、前言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有着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其他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构成的一个以统筹兼顾、分级管理教学为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开放化、远程化的教育系统的发展和深入推广,电大系统的学生团队逐渐壮大开来,通过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初步创建满足教育要求与规范且有着电大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校园文化。通过营造和谐团结、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氛围,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电大系统的教育事业保证社会中的每一位都能够享受到终身教育,这对贯彻我国具有独特魅力的大众化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理解性偏差
1、开放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重视不够
由于电大系统的教学工作量比较大,没有时间来计划和筹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而且大部分学生是正在任职期间就读,年龄跨度大,同样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开放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但是研究结果表明,任何大学一旦没有其健全的、系统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其办学思想、教学理念的统一,人才的培养,向心力的增强,校园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等有着消极影响。
2、电大系统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展开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部分人看来,电大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就读,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在职业与年龄方面跨度大,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学校里学习,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展开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然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学生在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校园文化对自身素养的陶冶。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向心力与归属感。
3、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职责存在错误理解
在许多人看来,单纯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当成是学生会或者团委的工作任务,与其他部门没有太大的联系。随着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的颁布,校园文化建设理念逐渐深入学校各项工作环节,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发展目标。
4、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存在错误认识
在许多人看来,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质是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实践,这种看法存在着片面性。校园文化不单纯是展开人文活动,也是在物质环境支持和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领会展现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
三、特色校园文化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建设方法
1、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责任部门,完善校园管理制度要创建具有针对性的开放教育管理部门,在建立特定的工作机构的前提下,保证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有效进行。部分广播电视大学已经把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入相关责任部门的职责领域。加强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制度建设尤为关键。制度不仅表现了人的价值观念,还能对校园文化的有效、顺利建设起着保障作用。健全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不但对学生与教师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起着凝聚作用,还对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推动作用。完善管理制度的意义关键在于拟定一系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制度,确保电大系统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所以,健全完善校园的管理制度,营造科学、良好、有效的校园管理文化,也是特色校园文化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
2、注重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开放教育环境的背景下,达到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效果,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造理念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比如在网络多媒体资源与学生自主学校相结合的前提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通过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实行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进行指导、辅助、促进教学为辅的人性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3、重视师生人文教育在开放教育环境下重视老师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确保教师的开放教育工作得到科学的指导,保证学生的行为得到科学的约束和规范,彻底贯彻治学严谨、学风良好的办学理念。
4、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
开放教育环境不仅给电大学生带来了开放的交流学习的平台,还为电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交流的机会,电大系统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共享,开放较多的学习通道。创建互联网学习的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针对性、适宜性的学习,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立具有专业、班级特色的网站,官方微博或者微信订阅号,创建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网络文化,同时对特色网站、微信订阅号进行一定的评比,不断增强专业班级对校园特色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力。还要设置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等。利用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和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自学的要求,推动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消除开放教育带来的距离感,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电大特色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5、重视开放教育校园特色文化平台的建设
电大系统的学生对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期待与渴望,有滋有味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但满足了电大学生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精神需求,防止电大学生对自身形象的单一化塑造的现象发生,还促使有特长的电大学生找到能够发挥自身特色和才能的平台,并在该平台上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这对激发电大学生的自尊心、自立性以及自豪感,树立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将具有相同爱好、志趣、专长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促使学生之间进行相应的感情和心理方面的沟通交流,使得双方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感,也使得受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着适宜的沟通交流把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同学组成各种社团,让他们可以进行感情的交流和心理的沟通,这对学生认识别人的同时还能够深入的了解自己,培养较强的心理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受教育者在融入社团活动时,不仅能够确保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还能够增长受教育者的见识,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技能,在兴趣爱好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而且,电大还要通过电大系统自身特点和现代化、远程化教育的优点来创建多样化校园文化建设舞台,传承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提高电大系统老师与学生的归属感、团结力。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现代化、多样化发展,特别是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其不仅有大学校园特有的规范性、教育性、创新性、传承性等基本特性,还对受教育对象有着导向、塑造、凝聚、调节等作用。电大系统将远程开放教育、其特有的校园特点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进行适宜的修正、调整与创新,从而确保其满足电大系统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换而言之,在明确自身特色、确定自身定位的前提下才能建设电大系统校园文化,不能单纯将工作重心放在物质文化的建设上,要在建设物质文化的基础上重点体现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样,电大系统在学生管理与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不能单纯依赖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盲目地生搬硬现有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要在切实贯彻开放教育的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有效地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同时还要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在电大系统教育的发展规划上,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参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持续探寻和不断尝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形式与发展路线。在提倡文化强国的建设理念的今天,为了促进电大教育系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要加大电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增强电大系统在办学方面的综合实力,提升电大文化形象,增强电大系统在社会的号召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姚艳.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成人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以台州电大开放教育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3,(4).
[2]施蕾芬.大学精神引领下的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3).
[3]洪伟林,刘建平.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创新研究与实践[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博学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 严教求实 博学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材料走进川林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严教求实 博学创新” 八个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字。这就是川林小学的办学宗旨。 几年来,川林小学本着“创特色学校,育个性人才”的远 期办学目标和“保稳定、求发展、创特色”的近期发展目 标,锐意进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德育文 化特色,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 成为一所有着创新精神的历史名校。 (一)浓郁的环境育人文化 让面面墙壁会说话。 让面面墙壁会说话。我们充分发挥我校墙壁的作用, 本着让“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的原则,精心设计了校园 墙壁标语,构建我校独特的墙壁文化。 学校南外墙标语: 创办特色学校, 让雏鹰从这里起飞! 这条标语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方向! 学校南内墙标语:书籍与我同行,阅读促我成长。这 是我们本学年积极开展的读书活动的口号, 我们的理想是 让学生在书香校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校西墙上我们绘制了多幅德育教育的图片, 形象易 懂,充分体现墙壁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农基地标语:劳动创造人生 汗水结出硕果。 勤 劳是美德。字间,我们绘制了许多学生劳动的图画,图文 并茂。形成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以使学生从小明白劳动 最光荣的道理。 另外我们在整整三排教室的前墙垛上制作了相应大 小的喷绘图,从德育、美育、智育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 全面教育,大力增强学校的育人氛围。 在第一排教室后墙上我们粘贴了这样的标语: 书山有 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与我校开展的读书活动遥相 响应。 在第二排教室后墙上我们粘贴的标语为: 美丽校园鸟 语花香,环保成果你我共享。这是我们师生共建绿色校园 的号召。 在第三排教室后墙上我们粘贴的标语为:我拼搏,我 成功。我自信,我出色。鼓励学生勤奋读书,执着进取。 最后我们在校园甬路上方设计了三个大横幅, 最南面 一个为:志远 勤奋 求实 创新(正面)这是我们的校 训。反面为: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中间一个正面为“你真棒,老师欣赏你。 ”反面为: 你就是一道风景。 最北端正面为“再耐心一点,相信孩子。 ”反面为: 努力了,你就是优秀的! 这些充满人性化的语言饱含了我们对学生的期待与 鼓励,对老师的劝诫。营造了一种温馨的育人氛围。 操场东墙标语为:美丽川小,体艺如花。快乐校园, 活力无限。 体现我校对体艺教学工作的重视以及我们以后 特色办学的方向。 西墙标语为: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就在此标语 的南面,我们绘制了多幅学生运动的图案。 北墙标语为:迎奥运,争做运动小健将!同时在中间 绘制了五个奥运福娃,号召学生从现在做起,努力参加体 育活动。现在, 2008 北京奥运会已圆满闭幕,我国运动 健儿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学生们从小锻炼,为 国争光! 这些名言警句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 使一草一 木、 一墙一壁都能说话, 都能起到教育人、 启迪人的作用。 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 “一草一木皆关情” 。 (二)温馨如家的班级文化建设 温馨如家的班级文化建设 走进我们的教室, 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将深深地感染 着你。 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 充满人情味, 充满昂扬向上、 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 我们的心愿。 瞧,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有序,每张 桌子的右上角都贴着“自我激励卡” 内容包括:姓名, 爱好,理想大学,喜欢的名言,班主任寄语。学生每天都 能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和教师寄语,坚定信心,自我激励。 这是我们的“班务公开栏” ,主要用于张贴课程表、 作息时间表、值日表等内容。上面还有班级特色和奋斗目 标,激励学生们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奋斗。书海遨游和学生 才艺展示台用于展示学生的习作、书法和绘画作品。 后面是我们的班级小图书角,有小学生作文、报纸、 杂志等。都是学生自己捐赠的图书,学生在午阅和课外时 间可以自由借阅图书, 将自己的读书所得记录在小抄写本 上,教师根据学生一周的读书情况,评选周读书明星。 我们的后黑板布局合理、 得体、 大方。 内容富有新意,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形式上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 瞧,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多有创意,把作业放在精心糊 纸的鞋盒子里, 语文、 数学、 英语、 作文每科一个鞋盒子, 上面还贴有保持整洁几个大字。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读 书、写字、学习,怎么能不感到亲切舒服呢? (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学校首先发出“让我们都能拥有自己的书,并能在读 书的甜蜜中成长”的倡议,在全校掀起一股读书的热潮, 让全校师生沉浸在书香之中。 为了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我们教师首先要广泛 阅读并把好文章推荐给学生,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学的魅 力和人生的真谛,如我校开展了“好书伴我行” “书香班 级” 、 “故事大王” 、 “阅读之星” 、 “写作能手” 等读书活动, 掀起读书热潮。 建立班级图书角。 学校书橱上摆放着学校提供的各类 图书,管理上采用学生管理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 性。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借阅,多读书,读好书, 感受生活之绚丽,品味人生之多彩。 创办雏鹰广播站。其内容包括: (1) 名言警句欣赏:介绍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 新法妙言:介绍读书方法,共享读书感言 (3) 故事欣赏:欣赏儿童童话故事或有关名人热爱读书 的故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4) 佳作欣赏:展示本校学生的精彩习作,拓宽学生的 习作思路,实现知识的共享。 俗话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一点一滴中 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以书为友,以书为伴。丰 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四)有声有色的学生活动。 有声有色的学生活动。 国旗下演讲形成常规。 “我是雏鹰,我要飞翔!我需 国旗下演讲形成常规。 要强有力的翅膀,飞上苍穹!我愿在勤学苦练中成长!我 愿在快乐自由中飞翔!我坚信,我定能成为一只雄鹰,飞 得更高,鸣得响亮! ”每次升旗,全体学生都会高声宣誓, 以这种精神激起学生的斗志。 我校 “国旗下演讲”活动至今已坚持了十多年,题材广 泛,内容生动,贴近生活,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保持着 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收集资料,自己 写稿自己讲, 既让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参与愿望得到充 分满足和体现,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正像教育家陶行知 先生所提倡的那样: “解放孩子们的头脑,让他们自己去 想:解放孩子们的嘴,让他们自己去说。 ” 有趣的节假日活动。 假期中我们开展 “雏鹰假日小队” 有趣的节假日活动。 活动;儿童节开展“在阳光下成长”艺术节活动;教师节 开展“感恩教育” ;国庆节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歌颂活 动等等。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寓教于 乐,让所有孩子都有鲜活的积极体验,心灵充满阳光。 雏鹰广播站播音活动。 雏鹰广播站播音活动。1.表扬专栏: ① 宣布每周的 读书明星及卫生纪律优胜班等。 ②及时表扬学校中的好人 好事,形成良好的校风 2.及时发布学校的各种信息,使 广播真正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服务。自创办以来一直发 挥着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了学生的喜爱。 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 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 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对周围 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 ”环 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努力为学生创设一流的 学习教育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成为我校整体工作 的一项大事。让集体的能量温馨地辐射每一个个体,最终 走上“教是为了不教”的良性循环。 博学创新—— ——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严教求实 博学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唐山市德育优秀成果展示材料 滦南县程庄镇川林小学 杨振中 2008 年 10 月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校园文化建设也“灵动” 走进百年板小的校园,可以看到有一些新景观:大门隔 离桩是红红的 15 个腰鼓,鼓上书写着褒义的“鼓”字成语: 陶熔鼓铸、金鼓齐鸣、一鼓作气等,夜间还会闪闪发光;校 门绿化带旁矗立着一座名为“鼓舞辉煌”的雕塑;操场西面 墙上绘上了一组主题为“灵动——我们的姿态”的壁画,卡 通的“板小鼓娃”“灵灵”和“动动”,激励并展示着板小 的孩子全面+特长的发展:“志愿养德”“自主启智”“快 乐健体”“童心创美”“手脑并用”“鼓舞未来”;校园一 角建成了腰鼓文化广场;学校大厅重新改造成为了“灵动教 育”理念的宣传窗口;运动场树起大型广告字:“打起腰鼓 唱起歌,阳光体育欢乐多” ;我们装饰了腰鼓走廊,描绘出 板小孩子从鼓形的书橱中取书,再与腰鼓为伴阅读成长的景 致;运动馆也同时建设成为腰鼓活动中心,墙面上满目都是 孩子们参加腰鼓活动的留影,大厅中央两个巨大的腰鼓形状 的柜子,分别装着 99 个腰鼓;校园走廊休憩小凳就是腰鼓; 消防栓箱加上鼓形的外套,既杜绝尖角伤害学生,又有了美 化和教育功效,教室里挂上了鼓形的“班级文化角”;板小 的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吉祥物、“腰鼓奖章”“星级腰 鼓”……浓烈的腰鼓文化氛围,鼓舞着板小走向百年辉煌, 鼓舞着板小孩子学习腰鼓艺术技能,灵动成长。 一、物质文化承载理念 以上这些颇具匠心的改变使我们赢得了盛赞:板小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是的,板小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校 园文化建设。因为我们知道,校园文化是办学理念的重要载 体,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也知道 校园文化分为物质、制度和理念三个层面。前面列举的都是 物质层面的。我们就做到了校园景观改造与办学理念融为一 体,即让“物质文化承载理念” 。 板小倡导源于积淀、 现实必需、 合拍时代的 “灵动教育” , 环境上要“境显灵韵” 。可以看出我校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所 做得以上改造,就是围绕着“鼓韵励志”的主线来设计施工, 凸显“境显灵韵”的。 二、制度文化彰显个性 学校制度文化必须在遵规律、守法规的基础上,彰显学 校的办学思想和“个性” 。板小正在雨花台区“范式管理策 略”的引领下建设形成一本《板小范式管理系列》 ,并在实 践中不断地改进丰富它, 以实现我们的愿景: 板小的管理者、 教学者、学生、家长拥有这本“宝典”就知道应该如何管、 教、学。例如,听课中我们发现语文教师教学字词有的预习 勾划,有的课上勾划,有的课后勾划。这引发了我们对语文 教学一般程式的思考,于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范式流程的 建议”立即下发,规范了教学,促进了教学。我相信,这样 一直做下去,富有板小特色的制度文化一定会越来越深厚, 越来越富有个性。 三、理念文化深入人心 理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的办学理念必须让全 员认同形成共识,渗透到每个人的行动中去。这样形态的文 化最重要,最难形成。假期校本培训,校长和老师们做了题 为《鼓舞,教育的另一种解读》的交流。我首先与老师们分 享学习体会:一个学校的品牌形成是先由点,再到面,再到 整体。板小不正是这样的吗?先有了全员腰鼓和腰鼓教育; 于是有了体育、艺术教育特色的形成,也有了“南京市乡村 少年宫”“南京市艺术中心”“南京市体育与健康教育普及 、 、 型特色学校” “南京市艺术教育普及性学校” “南京市科技教 育普及性学校”等,也有了相应的校本课程和“第二课堂” ; 这些又都归到学校 “灵动教育” “灵动的课程建设” 中的 、 “灵 动的课堂打造” 。这也告诉老师们,我们的腰鼓不是为了节 日捧场,不是为了强搞品牌活动,而是为了教育,它是板小 “灵动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校长又与老师们共同解读板小人践行“灵动教 育” ,我们的行动就是:1.因校园处处“鼓韵励志”而达 成“境显灵韵” 。2.老师因为“精通鼓舞”的教育绝招而 显得充满灵慧。3.我们的课堂因为“鼓励自主”而闪耀灵 动。4.我们的孩子因“以鼓为友”而“外显灵气、内藏灵 秀、思维灵活、身手灵敏” ,灵性十足。 反复的宣讲和扎实的实践,让我们看到“灵动教育”已 深入人心。我们相信在今后的道路上,板小的“灵动教育” 践行一定会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健康完善的校园文化,不但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具有西藏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符合西藏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让学生逐步摆脱中考失利的阴影,产生职业光荣的荣誉感。同时也让校园成为师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成为学生起飞创业、成就梦想的摇篮。
第1: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要具备自己的校园文化;学校是教学的场地,如何真正搞好课堂教学是一所学校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只有创新教学研究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流的名校。
学校要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基本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使教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乐心?我们认为首先校长要有办学思想,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具备一定办学思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在漠中拥有了指南针,在滔滔大海中找到了灯塔。
本文就如何塑造农村校园文化与科研创新,最终达到和谐发展作简要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期分析
1.教师透视按照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萎缩型”,他们大多是老教师,年龄大约在45—55之间,对教学工作厌恶,表现为:无心备课,无责任上课。
二是“现状型”,他们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泯灭,但也明显倦怠,表现在不钻研教材,不研究学生,不探索教法,不提高教艺,只是按传统的教学习惯,勉强延续着自己的教学生涯,枯燥而单调,没有工作激情。
三是“进取型”,他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渴望成功,但由于经验不足,学理不丰,专业素养溃乏,有心而无力,受挫率较高。
针对三类教师,校长必须理性分析,抑差扬优,引领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只有参与研究才能撷取自己职业幸福之花。
体会到教学中蕴藏的愉悦之感。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幸福在研究,只有研究才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唤出教师爱教育、善教学的激情,激情创造奇迹。
2.教学理念分析正如卓立教授所讲,我们的教学理念如社会一般急功近利。
我们的重点在升学率、拨尖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高耗低能”。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改变传统理念,以科学的态度,求真的思想,找到学校自身的合理定位,提炼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孩子提供一个终身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
教好一生,脱贫一家;办好一校,致富一县,让我们真正用理念指导实践,肩负起振兴农村教育发展的重任。
3.学校管理探讨学校工作重在管理,而管理的方式方法却因人而宜,现阶段农村学校受客观因素困扰,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观念陈旧,各小学生源逐年减少,质量逐年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链条,有的小学被迫撤并。
管理千头万续,如何使管理不出现“真空”;如何“刚性与人性”刚柔并济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形成的指导是先进的理念
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每个教学点甚至只有三、五名学生,教师年龄结构呈现老化现象,教学点与教学点距离较远,造成教师只能闭门造车,缺少走出去学习或者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探索教学艺术的客观条件。
痛定思痛,痛则必变,现状如此!只有调查研究,提炼出符合实际的教育理念,锤炼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柳暗花明”。
我们的理念是: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幸福铺路。
在新教育理念支撑下,我校将立足现实,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己任,为农村孩子留守儿童筑起成长的摇篮;为人一师,任则幸福,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激励机制,努力拓宽教师的生涯幸福路,使学校成为教师幸福的家园,快乐工作的乐土。
三.先进理念的执行,在于做好角色定位
1.以人为本,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学校物质文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资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及行为,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兼顾情理,制定充满人文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能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框架。
2007年以来建立健全了教师考评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实行轮周坐谈教研沙龙,既进行了教研,也沟通了心灵)、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激励制度。
完善了工会工作制度,做到进行教师婚丧嫁娶学校领导必到场慰问,对教师切实关心,为教师营造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良好互动平台,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
3.曲径通幽,经营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作为校长,应如何筑造学校的精神家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校长应该有清晰的学校文化观。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2、校长应该改变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范式,从人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生活出发,把人文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3、引导学生经历精神体验。
作为校长,不仅应当向师生们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更应当通过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历程的引导能力,这样才能切实的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体验。
例如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4、改进德育模式。
学校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德育坚实的基础,弘扬纪兰精神,太行精神,编撰以中华传统文化,上党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科学管理,创新理念,达到和谐发展
农村学校教科研的瓶颈在于,重形式不重过程,且无法形成有效互动的开放性大教研,我校确立了“教研转型,网络先行”的教研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网校,推进网络教研,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构建高效教研、高效课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的基本情兑是: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分散;教学方式单一、信息闭塞、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成绩低下,传统的“师师教研”、“校校教研”等方式只能辐射到本校教师,资源只能在小范围内共享,如何使教学研讨跨区域、跨学校,真正达到教师、学生、家长高效的互动、资源无限地放大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网络广博的资源,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等优越性展现在我们面前。
后来我校先行先试于中国教育网联合,为学校注册了网校,逐步辐射至全县所有学校,现在取得了良好效果。
教师在自己博客上传资源时将同时发表于网校上共享,也可下载网校教学设计、视频、音频等海量资源。
网络视频课可占击首页视频资源下的校内资源打开视频,进行观课议课。
总之,一个好思想定位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塑造一所好学校,学校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希望!
第2:如何构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健康完善的校园文化,不但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设具有西藏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符合西藏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让学生逐步摆脱中考失利的阴影,产生职业光荣的荣誉感。
同时也让校园成为师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成为学生起飞创业、成就梦想的摇篮。
关键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人际关系;心理环境;师德建设
近年来随着西藏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各中职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软实力建设列入校园长期规划当中,并予以逐步实施。
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凝聚、激励、熏陶、益智的功能,使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在中职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中职学生的行为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之上。
这样可以激发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学技和创业能力,使学校硬软实力得以提升。
一、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1.美化校园环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熏陶学生行为、陶冶学生心灵、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
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可以设计规划学校绿地面积,铺设水管、硬化路,建设景观亭;学校种植专业将学校所有空地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测土配方等选择优良适合当地气候的草种、花种,完善校园的绿化。
这样可使校园的一景一物彰显职业特色,一方面减少了学校的环境建设开支,锻炼了学生;另一方面美化了校园,使广大师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
2.优化人际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的保证。
教师和学生,既是工作上的指导者,也是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学生之间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角色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团队精神的纽带。
优化人际环境的关键是领导者在履行和行使行政权时应考虑周到,目光长远,既要体现行政命令的严肃性,也要考虑其合理性,使其富有人情味。
3.净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由于中职招生的低门槛,导致中职生思想水平参差不齐。
他们原本就是基础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被忽略,对于他们来说,心理可能更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心理环境的营造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者既关键又迫切的一项任务。
二、着力政治、道德性文化建设,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
1.普及舆论文化建设,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要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
为此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学生做人。
学校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德育课堂教学、聘请法制校长进行普法教育等形式弘扬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学生读好书、唱好歌、看好片,使他们明确自己是肩负跨世纪历史重任的一代,是21世纪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着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身作则教育人。
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主线,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热爱职教事业的高素质专业化中职学校教师队伍。
要以师德修养建设为核心,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建设。
学生每天都要从教师这里接收到新的知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为学生做表率,所以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端正大方的仪表以及深厚的思想感情面对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接受好的教育。
3.着力校规校纪建设,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人。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经过不断探讨、摸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是正面引导,但是这种教育方法只是倡导,不带有约束性。
所以还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由他律变成自律,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素养。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中职学校建设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品格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中职学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创造思维。
置身于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实践能力也得到锻炼。
建设轻松活泼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素质。
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学生与教师都是“主人公”,学生与教师都需要积极参与。
教师与学生充当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品格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应当提高自身修养来影响受教育者。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纪校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论文写作方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要具备自己的校园文化;学校是教学的场地,如何真正搞好课堂教学是一所学校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只有创新教学研究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流的名校。学校要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基本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使教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乐心?我们认为首先校长要有办学思想,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具备一定办学思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在漠中拥有了指南针,在滔滔大海中找到了灯塔。本文就如何塑造农村校园文化与科研创新,最终达到和谐发展作简要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期分析
1、教师透视按照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萎缩型”,他们大多是老教师,年龄大约在45—55之间,对教学工作厌恶,表现为:无心备课,无责任上课。二是“现状型”,他们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泯灭,但也明显倦怠,表现在不钻研教材,不研究学生,不探索教法,不提高教艺,只是按传统的教学习惯,勉强延续着自己的教学生涯,枯燥而单调,没有工作激情。三是“进取型”,他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渴望成功,但由于经验不足,学理不丰,专业素养溃乏,有心而无力,受挫率较高。针对三类教师,校长必须理性分析,抑差扬优,引领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只有参与研究才能撷取自己职业幸福之花。体会到教学中蕴藏的愉悦之感。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幸福在研究,只有研究才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唤出教师爱教育、善教学的激情,激情创造奇迹。
2、教学理念分析正如卓立教授所讲,我们的教学理念如社会一般急功近利。我们的重点在升学率、拨尖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高耗低能”。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改变传统理念,以科学的态度,求真的思想,找到学校自身的合理定位,提炼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孩子提供一个终身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教好一生,脱贫一家;办好一校,致富一县,让我们真正用理念指导实践,肩负起振兴农村教育发展的重任。
3、学校管理探讨学校工作重在管理,而管理的方式方法却因人而宜,现阶段农村学校受客观因素困扰,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观念陈旧,各小学生源逐年减少,质量逐年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链条,有的小学被迫撤并。管理千头万续,如何使管理不出现“真空”;如何“刚性与人性”刚柔并济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形成的指导是先进的理念
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每个教学点甚至只有三、五名学生,教师年龄结构呈现老化现象,教学点与教学点距离较远,造成教师只能闭门造车,缺少走出去学习或者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探索教学艺术的客观条件。痛定思痛,痛则必变,现状如此!只有调查研究,提炼出符合实际的'教育理念,锤炼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柳暗花明”。我们的理念是: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幸福铺路。在新教育理念支撑下,我校将立足现实,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己任,为农村孩子留守儿童筑起成长的摇篮;为人一师,任则幸福,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激励机制,努力拓宽教师的生涯幸福路,使学校成为教师幸福的家园,快乐工作的乐土。
三、先进理念的执行,在于做好角色定位
1、以人为本,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学校物质文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资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及行为,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兼顾情理,制定充满人文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能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框架。2007年以来建立健全了教师考评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实行轮周坐谈教研沙龙,既进行了教研,也沟通了心灵)、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激励制度。完善了工会工作制度,做到进行教师婚丧嫁娶学校领导必到场慰问,对教师切实关心,为教师营造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良好互动平台,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
3、曲径通幽,经营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作为校长,应如何筑造学校的精神家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校长应该有清晰的学校文化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2、校长应该改变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范式,从人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生活出发,把人文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3、引导学生经历精神体验。作为校长,不仅应当向师生们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更应当通过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历程的引导能力,这样才能切实的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体验。例如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4、改进德育模式。学校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德育坚实的基础,弘扬纪兰精神,太行精神,编撰以中华传统文化,上党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科学管理,创新理念,达到和谐发展
农村学校教科研的瓶颈在于,重形式不重过程,且无法形成有效互动的开放性大教研,我校确立了“教研转型,网络先行”的教研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网校,推进网络教研,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构建高效教研、高效课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我县的基本情兑是: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分散;教学方式单一、信息闭塞、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成绩低下,传统的“师师教研”、“校校教研”等方式只能辐射到本校教师,资源只能在小范围内共享,如何使教学研讨跨区域、跨学校,真正达到教师、学生、家长高效的互动、资源无限地放大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网络广博的资源,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等优越性展现在我们面前。后来我校先行先试于中国教育网联合,为学校注册了网校,逐步辐射至全县所有学校,现在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师在自己博客上传资源时将同时发表于网校上共享,也可下载网校教学设计、视频、音频等海量资源。网络视频课可占击首页视频资源下的校内资源打开视频,进行观课议课。总之,一个好思想定位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塑造一所好学校,学校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希望!
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 校园文化 小学 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其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本文分别从四个层次探讨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着一种教育力量。笔者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及如何推进进行探讨。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小学的核心竞争力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具体说来就是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从而优化校园外部环境,提升校园内在品味。 二、如何推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1.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及素养的提升。精神文化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实质和水准。首先,要有比较高的思想品味,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现代的眼光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决策。同时,要竭力把全体教职员工凝聚在一起。其次,是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一个学校如果校风不正、学风不浓、教风不严,很难说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社会也不会认可。但如果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齐心协力,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 2.制度文化建设 干净、整洁、优雅的校园孕育的是团结、民主、和谐,学生展现的是积极、自信、勇敢。通过具体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将展示的是一种积极健康、团结进取、和谐的校园风貌。学校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其应该在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凸显学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体现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自觉规范,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 3.行为文化建设 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但这些良好的`环境必须靠日久天的行为来支撑,所以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无小事,作为总务领导人,就需要从思想、制度、行为等方面加以反思、注重引领,从而促进教师行为文化的建立。同时应该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引领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放弃,应该引导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学会以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目光、宽广的胸襟去欣赏学生。同时领导人要和老师进行密切沟通,及时有效地配合老师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 4.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师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优美的物化环境包括校园建筑风格、绿化、美化的环境、自然的景物特色、现代化的设施等。由文化构筑的环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激励和约束双重作用,熏陶人的灵魂,感染人的心境。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心情是不一样的,受到的教育和感染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一个庄重、整洁、肃穆的环境里,谁也不会嬉笑、打闹、随便吐痰、乱扔纸屑,这就是环境的约束作用;在一个群情振奋的环境里,人们也会热血沸腾。兴奋不已,这是环境的激励作用;“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说的就是环境的感染作用。这种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它给师生创造了一个庄重的“磁场”,其教育魅力于无形中统摄着师生的灵魂,从而内化为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创造力量。总之,在校园文化的创建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合理培育校园文化,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进行。校长是校园文化的领袖,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对教育的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掌握教育理论、尊重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改革动态,对自己所在学校定位准确。运用现代的文化模式,来规划和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短期目标。以此确立起全校师生员工为之奋斗的共同文化愿景,营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园环境表现出一所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校的宏观发展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炳辉.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6,(7). [2]彭新萍等.提升学校文化品质构建和谐校园[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一份精彩的论文,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题目,因此我为你们精心挑选了论文的选题,仅供参考!
扬州大学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毕业论文要求: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反映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措施和新机制,有理论,有实践,力求文字精炼、通畅,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字数5000字以上。
打印格式与完成时间
一律采用A4纸打印。
标题用三号黑体字居中
标题下用四号楷体字注明单位和学员姓名
正文一律用五号宋体字。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关于教育体制与发展研究
1、 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及与小学教育现代化关系研究
2、 国际小学教育阶段母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3、 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完善的研究
二、关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建议
2、新课改下小学教科研现状及思考
3、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
4、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小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6、当代小学生学习特点研究
7、小学生学习类型及分类指导研究
8、小学生语文(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预防及矫治研究
9、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模式、途径及评价的研究
10、小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
1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研究
12、小学数学(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13、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研究
1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研究
15、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
16、创造性使用小学新教材的策略研究
17、自主学习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18、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19、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0、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1、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24、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25、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26、小学数学中概念的教学
24、小学数学中计算的教学
25、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26、小学数学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28、小学数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29、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教学
30、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3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3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33、小学生数学语言教学的研究
34、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
35、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36、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37、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8、现代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三、关于教师成长研究
1、在新课改中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2、新课改呼唤教师间的合作
3、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方式、方法研究
4、构建富有特色的小学教师文化研究
5、名优小学教师品质特征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6、关注小学教师个人需要,促进其自主发展对策研究
7、科研型小学教师的心理品质及“研究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研究
8、培养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四、关于班主任工作研究
1、新形势下小学班集体建设研究
2、现代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方法及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3、优秀小学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4、小学班级活动创新思考
五、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3、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育功能
六、关于德育与心育研究
1、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研究
3、小学教师素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4、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测评研究
5、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6、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德育一体化”实践研究
7、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操作策略研究
8、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七、关于其他各类教育研究
1、科技教育与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研究
3、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4、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八、关于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研究
1、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研究
2、如何开发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的研究
3、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因素的研究
4、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九、关于教育信息化研究
1、小学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2、网络环境下小学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3、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十、关于教育评价研究
1、关于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评价的思考
2、小学生个性发展评价研究
3、小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应用研究
4、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评价研究
5、创新教育评价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序号 论文题目
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
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
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
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
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
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
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9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94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95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6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97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98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
99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