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论文题目

我能借鉴这篇论文吗

希望对你有帮助。 科学发展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提要: 我们今天所说的“三农问题”,是历史与现实、体制与制度等多种因素造成而又长期没有解决好的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使得农村、农业、农民与城市、工业、工人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社会不公正。其严重后果在于使得作为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边缘化,形成在社会政治系统和主流社会生活系统中排挤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克服社会公正失衡所造成的社会排挤和边缘化,解决“三农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我们今天所说的“三农问题”,是历史与现实、体制与制度等多种因素造成而又长期没有解决好的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使得农村、农业、农民与城市、工业、工人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社会不公正。其严重后果在于使得作为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边缘化,形成在社会政治系统和主流社会生活系统中排挤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克服社会公正失衡所造成的社会排挤和边缘化,解决“三农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一、 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解决社会公正失衡所造成的对农民的社会排挤和边缘化。这个论断是否正确,从以下相关的数据中可以得到证明: 一是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1985年该比例下降为 :1,因为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发布5个“一号文件”,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此后呈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2001年为 :1,2002年为:1,2003年,继续扩大到:1,2004年已经接近4:1;到2005年才略有下降,为:1。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农村经济绿皮书》预测,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比2005年增长5%左右,低于2005年的增幅。在城市仍保持较高增幅的情况下,2006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将继续扩大。据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透露,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 2365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有4067万人,合计6432万人。 二是2004年是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最大的一年,总量达2000亿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的纯收入总共也是2000多亿元,主要是靠粮食产量增加7945亿斤、价格上涨25%所实现的。说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在支出过程中大大“缩水”,没有能真正落实到农业上。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同志说得好:支出的各类科目“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否则当年的农民收入应该更多些才对。 三是建国已经56年,农民的教育情况依然差强人意。当前,我国农民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7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13%,初中的占49%,小学及以下的占31%,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还占7%,全国92%的文盲在农村。在2亿多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 9·1%。 在国家公布的失业率中,从来只是统计城镇居民失业情况,根本不将农村近1·5亿的富余劳动力包括在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费医疗体系建设,前些年也不包括农村居民。 四是基尼系数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中国的基尼系数为,在世界范围,超过了所有的欧洲国家。在亚洲,仅次于菲律宾。而在198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仅为。近年来农村的贫富差距加大显著,农村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扩大到,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按照世界银行的估算,1999年我国按人均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已达。以此为参照,农村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的警戒线。 从城乡居民储蓄来看,储蓄余额8万亿元左右,而占总人口70%的农村居民只占约1/8,约1万亿元。若从居民享有的水、电、道路、通信、卫生等公共产品的差距来看,城乡间的差距要比20世纪70年代末更加扩大。 五是农村的生存状况恶化。2003年9月10日是全球第一个“预防自杀日”。根据卫生部2001年的报告,自杀是我国第五位重要的死亡原因,是 15-34岁人群首位重要的死亡原因。中国平均每年自杀人数约为25万,自杀未遂人数据估计超过100万,其中90%在农村,女性比男性高出25%。农村女性的自杀率约为10万分33,高居各种死亡原因之首。可见作为农村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农村妇女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之大。 子女读书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的头号负担(约占家庭收入的36%)。从长远看,如果农民子女的求学受到身份限制,必然形成低素质人口的复制,而与提高全民族文化科技素质的要求相悖。 农业的成本上升,农民的生存成本上升。据京津高校大学生回乡支农调查的数据,现在一个农民工进城打工,平均年收入在6000元左右,除去支付药费、住宿费、生活费、800元的交通费,实际拿回家的不足1000元左右。一个年轻农民要靠每年这点积累完成造房、结婚、生子、敬老,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 现在,让我们依据以上的数据,进行理性分析: 社会公正,是指社会赋予公民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都能够得到较为充分实现,即体现权利、规则平等、收入分配合理、机会均等和司法公正。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社会公正是政治性概念而不是道德体系。当然,道德实践有助于社会公正理论成为社会共识,但无能力约束不公正行为调和不同利益者之间的冲突。 社会公正失衡必然导致社会排挤,国家、企业、各利益团体成为推动和施动者,在维护其所期盼的社会政治系统和主流社会生活系统时,把农民这个弱势群体排挤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和国家福利制度的主流,使之处于有关政策的边缘。就是从国家政治生活原则上来说,一些制度和政策对他们都适用,当询问由那个部门来落实时,就会出现谁都该管、又都不能全管,最后无人管的结果。 请同志们注意,我使用的概念是“社会排挤”和“边缘化”,而不使用当前学界引进国外社会学而使用的“社会排斥”概念。 在西方社会学中的社会排斥的定义是:“个人、团体和地方由于国家、企业(市场)和利益团体等施动者的作用而全部或部分排斥出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家庭和社会关系系统、文化权利以及国家福利制度的过程。”西方社会学中的社会排斥研究,把排斥出自何处,分为经济排斥(包括劳动力市场排斥、贫穷和消费市场排斥)、政治排斥、社会关系排斥、文化排斥、福利制度排斥5个方面,把谁被排斥,分为个人、团体和空间3个方面。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排斥”具有矛盾绝对性、动态性和激化性。社会排斥由其社会制度本质决定,并且贯穿社会制度发展的整个过程。 我们国家当前出现的社会排挤、边缘化,只是在操作层面上出现的局部的、暂时的社会现象,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显现。我们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发展战略,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也就是说,我们在前面所列举的把农民边缘化的现象、社会排挤现象都是违宪的,是要在实践中经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加以解决的。 理论认识层面,我们思想上已经明确了,该说的都说到了。问题是指导思想和社会实践产生了严重脱节,该做的没有真正做好。 目前我国社会公正不够理想的原因在于:一、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就是人们常说的“蛋糕不够大,吃的人太多”。二、市场机制不完善,存在大量“非市场经济”因素。首先是腐败,其次是垄断,最后是假冒伪劣。三、政策体系尚待完善,政府职能缺位。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多,真正落实到位的少。 这些,要靠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来调解,靠完善的监督机制来保证,仅仅靠道德建设是不能实现的,当然我们对道德约束的作用不应低估。应该说,国家要制定的相关政策,已经出台很多了,问题是实效不理想,要追问的应该是为什么不能落实或者落实的不好,是相关政策制定的不切合实际,还是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干部思想认识有问题,客观条件不具备,财力物力有难处?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主要是国家宏观调控原则而笼统,地方微观运作跟风走形式。 宏观上都没真正弄清楚弄明白的问题,微观上是不可能弄清楚弄明白的。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名称一会儿是“农民工”,一会儿是“进城务工人员”,定位是离开土地、离开农村的农民。在宏观上高度赞扬农民工对国家和城市建设的重要贡献,而在微观上却不能对农民工应该得到保护的合法权益,用宏观上已经为之制定的、强而有力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其结果是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付出劳动力之后,长时期拿不到工资,要到国家总理亲自过问,揭开问题的盖子,才发现拖欠工资总量大的令人吃惊。最基本的社会分配都不能实现社会公正,这就是把农民在社会政治系统和主流社会生活系统中边缘化,对农民进行社会排挤。可见,只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人说事,应该说是找错了真正的责任承担者,因为问题是出在了保证社会公正的宏观上。 在城市中小学都是国家办的时期,农村的中小学大量是民办的,于是有了“民办教师”,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农民的孩子却难以享受国家义务教育法赋予的权利,而人民受教育的权利一直是写入宪法之中的。现在,又出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求学难的问题。 农民的一切,听从党的政策、政府的安排,农民、农民,离开了土地、离开了农村,还要叫农民。若不是由于土地征用关系到农民的生命线,农民总是会忍受下来的。面对有的干部借着产权改革,卖了荒山、荒地、企业,又在土地上打主意,凭借基层政府的权力对农民进行社会排挤。农民认识到,一旦失去土地,生活就只能依靠政府救济,真的是被边缘化了,他们就忍无可忍了。目前农村矛盾激化主要在这些方面。应该说,农民并没有过错,反而是为农民维权的力度太软弱,要害是法大还是权大,干部手中的权力能不能受到强而有力的监督。问题还在宏观上面。 三、 作为社会主体的非农民阶层是如何对待农民的?2005年底,北京政协委员张惟英提出,对进入北京的人员应该要求具备一定的素质。好人、坏人,素质高低,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无可争论。可是要真弄明白为什么人们要进北京并不难,不就是因为北京享有许多方面超国民待遇吗?北京享有的资源多,基础设施、公共福利,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同样的考分,北京考生能上北大,河北考生上本科都难。这种人为制造的社会排挤,依据的是那部法律法规?一旦取消了这些超国民待遇,人们要去北京,就真的因为它是祖国的首都了。 当人们对这些都已见怪不怪的时候,表明我们的社会默许这些社会排挤现象的存在。北京如此,大中小城市也都如此,最终,就落在了农民的头上,而这些现象,和我们国家国体性质并不合拍。 在这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征文通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三农’是我们的母亲,她无私的哺育了工业,养育了城市,可是今天,她却失去了历史的风采。由于城乡间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发展失衡,历史欠账较多,致使农村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保障机制弱化严重,┅┅农民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深层次的原因不正是对农民的社会排挤、边缘化吗? 共产党人不应回避这些问题,更不应回避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而应以大无畏的精神,以历史地、发展地的眼光来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革命圣地西柏坡表达的坚定执政信念:弘扬“两个务必”,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被广大人民群众称之为“新时期的三民主义”。其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党的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做到政绩观、发展观、人才观、群众观内在结合和统一的问题,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其核心,统领工作全局,并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统一纳入了科学发展阶段观。 胡锦涛总书记说:“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比如,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如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如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如何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胡锦涛接连地提出14个“如何”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探索和回答的有关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他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 正是在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新时期的治国理念得以完成,这就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 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了新时期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中找到了解决的新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要以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4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关注农民增收问题,使农民受益451亿元;2005年的“一号文件”,大幅度减免农业税,取消牧业税,明确2006年在全国免征农业税。2006年的“一号文件”,以数千亿元的转移支付支援农业建设。党中央的八个一号文件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里程碑。 现在,农业税取消了,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了,农村孩子读书的课本费全免了,农村的道路建设投入大了、建设速度快了,┅┅最重要的是在新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五个统筹,第一个就是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摈弃掉原有的社会排挤现象、边缘化现象,真正把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民开始向城镇转移,由农业转向工业及第三产业,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森严的户籍壁垒,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并未形成,从农民工进城后,从就业岗位、劳动报酬、社会福利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来看,城市对农民是“经济吸纳,社会排挤”,使得进入城镇的农民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 根源在于有一个长期困扰我们、至今没有回答清楚的问题,就是对我国现实生活中的农民应该如何认定:是居住在农村、户籍在农村,就是农民,还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劳动者才是农民。也可以说,长期以来,国家从没有以对农民这个复杂的社会阶层进行动态的、量化的剖析,来确定农民的身份。 中国社会学家陆学艺提供的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刮阶层变动状况”表明,农村人口当前已经分化为八个社会阶层:农业劳动者(46-50%)、城市农民工(16-18%)、乡镇企业农民工(16-17%)、农村知识分子(2·5%)、个体劳动者、个体户工商户(7-8%)、私营企业主(0·4-0·6%)、乡镇企业管理者(1·5%)、农村管理者(7%)。这是1999年依据有关部门资料推算出来的数据,据此显示出在我国农村现有的全部农户中,收入的90%以上来自农业经营的纯农户家庭约占62·4%,他们才是名实相符的农民。 只有名实相符的农业劳动者才是农民,只有他们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只有他们才会长期在农村生活。就是说,农民、农业、农村的“三农问题”是他们的问题。他们只是目前农村人口的60%左右。 为什么一说农民就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呢,因为我们认定了住在农村的身份就是农民。依据这样的认识来制定政策,明确的针对性显然是不可能具备的。 要害就在户籍制度上,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还必须加上一个户籍身份: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 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身份户籍制度,是1958年全国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之后,为了在中国农村建设计划经济体制,遂以人民公社体制、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农村人口户籍制度,三项制度共同作用,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当时的农村人口都是人民公社的社员,社员,也是当时对农村人口的称呼,社员都是一起生产劳动、一样贫富,经过了20年,一直到1978年,农村基尼系数还是0·22。防止农村出现两极分化的目的达到了。 为了要渡过灾荒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就更加强固,粮食,分成商品粮和非商品粮,城市人吃供应的商品粮,农村人吃自产粮。户籍制度决定着一个人的终身身份。那末,这样一个本应随着改革开放进行改革的制度,为什么又经过长达20多年的过程,还是不能有所变动呢。没有人多问为什么,当然,有人问了,也不可能得到令人信服的回答。 可是,改革开放使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城市人口建设需要大批的建设者,众所周知,打开城门让农民进城的举措,曾造就了一批早期的改革家。可是跟着户籍制度就强化起来了,农民在城市要领取暂住证,农民还是农民。还有了农民企业家、农民工、农村教师等等农村系列的新身份。 户籍制度的改革,要从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高度来考虑,不能把它作为一项户籍管理工作交给公安部门负责。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消除身份制的影响,把农村人口的社会流动纳入国家整体的社会流动,使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居住变迁、社会地位变迁同步进行,从城市化、工业化到现代化,这是任何国家实现走向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我国也是绕不开的。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转换思路了,把农民界定为只是一个职业概念,过去的农民身份不再存在,作为农业劳动者的农民数量才会减少,当在户籍面前都是公民,都可以在整个社会流动中自由流动时,对农民的社会排挤和边缘化现象才会得到克服,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个问题才能真正破题,并逐步得到解决,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给我们上的重要一课。 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什么新提法了。196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就是当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性文件。20世纪80、90 年代,在中央文献上,几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同在于条件不同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从农村支援城市,为工业提供积累,发展到了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了。与此同时,工农差距、城乡差距也扩大了。重要的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已经到了应该打破的时候。这是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还有一点也是要注意到的,改革开放造就了强大的民营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有了一支新的重要的建设力量。党中央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此之前,还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形势如此逼人,解决好干部和农民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每亩耕地,国家补贴48元,直接发到农民手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村修公路,国家补贴75%,村里集资25%,农村的干部坐不住了,这要看村里经济实力,看村干部组织动员能力,有些地方农民心理嘀咕,干部捞钱、捞吃喝的机会又来了,往外掏钱就不积极。没有农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新农村建设要热火朝天的搞起来是很困难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时期的创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和“五要五不要”。即: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必须坚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注重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进行攀比;要民主商议,不要搞强迫命令;要有特色,不要千篇一律;要扶持引导,不要包办代替。真正做到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健所总结的:农村干部做事情应该做到“内容要交给群众,保障村民的知情权;项目要交给群众,保障村民的决策权;监管要交给群众,保障村民的参与权;验收要交给群众,保障村民的监督权。”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未来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不会是那种地多人少国家的模式,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家庭农场主和农业工人只占全国人口5-10%。而是要走一条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方针,使农村的水利、道路、电力、通讯等软硬环境建设,在几年内有明显的新进展,逐步实现农村的生产、生活现代化。 住在农村的人,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人:一是以农业生产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纯农户;二是农业兼业户,收入大部分靠农业,小部分靠非农业;三是非农业兼农户,收入来源大部分靠非农业,小部分靠农业;四是住户,住在农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收入靠第二、三产业。国家的惠农政策界限明确,对象是纯农户兼顾农业兼业户,因为他们的职业是农民。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这四类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还会发生转化,一、二类人会减少,三、四类人会增多,农民数量减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多,农村就转换成为以农业生产为主业的居民社区,与城镇的发展内在的结合在一起了。韩国、日本的农村社区,就是这样形成的,在他们的农村社区中,除了种田务农的农业劳动者之外,也住有在城市工作的教师、企业员工、商人、自由职业者。有的农户,子女到城市工作了,父母留在农村种田,家庭还在农村。因为农村社区的生活条件,水、电、路、讯等,并不比城市差很多。而村子里生产的远近闻名的农产品,还足以使之产生家乡自豪感。 目前,有的农村出现的大搞物流市场,大搞高档住宅区开发,大搞旅游景点,主观草率并村的做法,都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是少数干部的扭曲政绩观在作怪,到头来,只能是劳民伤财,延误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我的发言占了太多的时间。在结束发言,听取大家批评之前,我再一次总结一下我的发言主旨: 是时候了,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应以深化改革户籍制度为切入点,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我国的《农民权益保护法》经过多轮调研,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法律草案将在2007年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到那时,对农民的界定必须明确,《农民权益保护法》有助于克服对农民这个复杂社会阶层的笼统化对待,清除社会上对农民社会排挤和边缘化现象。与此同时,有一大批被农民群众信赖的好干部,对农民进行组织动员,明确奋斗目标,焕发起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克服依赖思想,一定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加美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发展,下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党确立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

特别是强调要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发展,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目的就是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扩展资料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的战略举措,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重要保障。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它要解决的是动力源泉的问题,即通过改革解放社会生产力,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供动力。

从依法治国来看,它主要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说,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而全面从严治党,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满腔热根据十八大领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积极奋斗。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作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者,大学生应通过以下几点,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会浪潮中。

一、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充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奋斗目标。

二、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正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能更好的融入党的集体,学习党的思想,成为构建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三、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和谐思想观念好的校风,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的有力保障。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更需要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在和谐的校园环境里,大学生才能学习更全面的知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四、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品质。在大学校园里,不畏困难, 勇于创新,敢于吃苦,坚持艰苦奋斗,才是大学生应该保持的良好品质,以文化来丰富自己,以知识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在多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社会主义高校要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需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进行指导。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无疑应作为主流意识加以宜传,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也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和深化教育。

六、积极参加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根据所学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基层,宣传党的理论方针,弘扬先进的文化技术,以党的正确领导为核心,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站在发展建设的前沿,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肩负起民族的重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点要求”努力奋斗。

扩展资料

正确理解

1、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

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报告从以下五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经济发展

主要是六点要求: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第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第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第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第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完善民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总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

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4、增强文化

主要是四点要求: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使之深入人心;

第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第三,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第四,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

5、提高生活水平

要做到:

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

第二,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第三,就业更加充分,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

第四,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是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

第五,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

第六,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

6、社会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初步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三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着减少;

四是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报告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要求的同时,还明确了深化各领域改革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文题目

全面小康社会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靠我们用双手来建成。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下面我给大家准备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文 【1】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日益提高。所谓小康社会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需要从政治、经济、 文化 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人与环境更加和谐,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 教育 ,得到更好的发展。

2020年 春节 ,我们一家开车回家过年。在回家的高速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爸爸说:“以前过年回家都是挤火车、坐长途大巴回家。而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回家过年也再也不用挤火车了。现在,干净宽敞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人山人海的大商场……马路旁的绿化带种着漂亮的鲜花,令人赏心悦目。”

回到老家,奶奶高兴地抓住我的手,乐得合不拢嘴,而且还不停地说:“现在生活好了,交通发达,你们回来得真快啊!”以前那个时候,有辆自行车就算是有钱人了,孩子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还吃不饱饭。

现在我们用电脑手机学习、娱乐、工作,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我们的食物也不仅为了吃饱,更讲究营养均衡,住的是宽敞明亮的大楼房。

这真是今非昔比,我们享受小康时,也应该好好学习,争取长大把我们的家建设的越来越美好!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2】

今年,2020年,令我心中的情绪跌宕起伏。有满足,有不安,有高兴,也有对未来的期望。

在二十世纪末,中共十六大 报告 明确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这个想法将会真正走进现实。

也许是因为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今年春节在电视上我看了不少有关爱国情怀的电影,电视剧或综艺节目。我逐渐开始沉思究竟什么是爱国,我发现爱国不仅仅只是口中说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爱国的方式,像军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证人民的安全,像医生他们用日夜坚守挽救了无数生命,像老师他们用有限生命为祖国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人才,虽然细节不同,职业不同,但他们的所做所为都是爱国的一种方式。

今年春节我真的能感受的中国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就拿我的老家来说,以前的县城可以说是与农村无异,想找一个超过三层的楼房都困难。但如今放眼望去全是高楼,不少的农民都在县城买了房,真真正正算是过上了小康生活。

不过,在谈起发展时我却不免有些伤感,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在感叹生活改善的同时我不禁想起在 除夕 夜叔叔对我讲的话,大致内容就是让我慢慢去担当一些家里的事,就在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成长的压力,有压力是好事毕竟有压力的人才会进步,但当一个人真正接触到社会时,内心难免会起波澜。

当然,让我伤感的除去对自己年龄增大的惘然,还有友情遗失的遗憾,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现在见面更多是客套,能相连在一起的也从性格变成了游戏。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每一个选择都会将你引向不同的结局。

这个春节,因为疫情我有了些思考,那些在电视上报道的无名英雄,他们所做的就是让我们幸福,而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一代代中国人用汗水有努力拼来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生在和平年代就不努力,我特别赞同一句话,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想真正做好都是很难的,但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做,正是因为难我们才要去做,并且一定会做好。

今年春节,我不再像往常一样玩的忘乎所以,因为我很快会面临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中考,我必须为此去努力,就像以前历代的学生,为了未来,学习!希望在下个春节我不会再有这么多的情绪。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3】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许多普通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记得小时候,我家并不富裕,家里既暗又小,还有许多不方便。尤其是夏天来临的时候,只要你一不留神儿,就会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蚊子,在你身上叮上几个大包,烦得不得了。还时不时的在你耳边“嗡嗡”直叫。现在,家庭富裕了,我们全家住上了三层楼的别墅,既宽敞又明亮,每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从此我便不怕酷暑和严寒。

以前,爸爸的学习帮手只有一台小录音机。可是现在,我的学习帮手可多了,有复读机、电脑等。学习累了,就趴在窗户上看风景,远远望去,以前无比矮小的茅屋如今变成了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还有宽敞笔直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人山人海的大商场······马路两旁,有许多漂亮的鲜花儿,绿色的草坪,令人看了赏心悦目。从此,人们再也看不见裸露的黄土,再也闻不到臭气冲天的污水;人们看见的是湛蓝湛蓝的天空,闻到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空气。

现在,身活在幸福小康社会中的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前辈们创建出来的伟大功业呢?不,不可能的!因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创造。那时,不仅仅是建设小康社会,还要往更高一层去发展,把未来的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未来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时间不等人,朋友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奋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好,我们全面达小康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4】

从公元前至解放前就有无数的人们盼望能过上衣食无忧、宽裕、美好平等的生活。经过几十代人的拼搏,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我们国家的人们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已经迈进小康社会。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有些地方作的还不够,需要我们加倍的努力。

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大幅提高,要想算上真正的小康社会必须注重精神文明的提高。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位20多岁的阿姨领着一条小狗散步,突然小狗停下来随地大小便,那阿姨赶忙拿出备用的袋子把小狗的垃圾装起来带走了。如果我们都能像阿姨那样做,平时注意保持我们的环境,那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美好。而阴暗面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不少的,就在前几天我通过新闻得知医院里住着一位仅四个月大的女婴,满身伤痕、两条腿已被打断,经过调查发现,狠心下此毒手的人竟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他们连禽兽都不如。相信法律会制裁他们的。因此我们的文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多发扬那位阿姨的精神,少一些坏人,那小康社会就会快完成。让我们共同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5】

曾在贫穷落后时,我想过人们心中向往的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怎样。

小时候,过着连粗茶淡饭都勉强的日子,看着村里共有的那台老式电视里播放的那些城市城的生活,我羡慕了,我做了个梦,爷爷奶奶放下锄头在家里品茶纳凉,爸爸妈妈陪伴我快乐成长,错落不堪的土屋变成了鳞次栉比的楼房。。。。。2017年我心中的全面小康作文2017年我心中的全面小康作文。这,是小康?

呵,我笑了,上时候的梦不是梦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般家庭中也都有了电器,如电饭煲、空调、电视等。在我们忙碌后能够让我们吃到香喷喷的白米饭,在我们闲的无聊的时候带给我们娱乐。。。。。。这,是小康?

记得幼小时候上水灾的路,泥泞淤烂,爷爷搀着我的小手,因为个子小,整个人像被爷爷提着一样,蹚着泥水到学校门口,边走嘴里边嘟哝着爷爷的大粗手将我的手掌给磨疼了,即使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却仍然记忆忧新,掺和着造路工人的汗水,伴随着如雷鸣轰响的铁捶声,长约26里的324省道成功通路,这条路直通我的学校,我高兴的又叫又跳,嘴里还不停嘀喃着,终于不用被爷爷那双大粗手提着了!这,是小康?

回想起来,从前人们去远的地方,不管什么方式,总要很长时间,还挺麻烦,若赶不上季候,不是冷就是热,现在,天上的,地上的,水上的 ,什么交通工具都有,飞机、火车、汽轮。。。。。样样都很便利,有些工具内备装置还有空调、电视等,待遇也很好。。。。这,是小康?

我曾想过我要的生活在,有五分有保障且稳定的工作,月薪2500元,早上七点起床,早餐一杯牛奶,一份面包,午餐自已加几个菜,五点下班后,晚饭自已煮点粥等。工作顺利,家庭成功,日子美满,全家幸福,试想一下,如果全世界每个家庭都如此,该有多好!

物质生活奔小康,精神生活也要奔向小康,这就是我心中的小康生活。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相关 文章 :

1. 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话题的作文5篇

2. 关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范文4篇

3.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选优秀作文5篇

4. 最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800字范文4篇

5. 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题的作文范文精选3篇

6.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文1500字范文3篇

7.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论文2000字3篇

8. 党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5篇精选2020

9. 2020建成小康社会我能做些什么作文600字范文精选5篇

10. 2020最新小康社会论文1000字优秀2篇

可以多看看维普这样的数据库里面的文献,了解别人是怎么样写得,结构是怎样的,以及研究主题是什么等等,当然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一些最新的进展,以及国家的政策公告等,花点时间整理下相信应该不难。

希望对你有帮助。 科学发展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提要: 我们今天所说的“三农问题”,是历史与现实、体制与制度等多种因素造成而又长期没有解决好的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使得农村、农业、农民与城市、工业、工人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社会不公正。其严重后果在于使得作为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边缘化,形成在社会政治系统和主流社会生活系统中排挤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克服社会公正失衡所造成的社会排挤和边缘化,解决“三农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我们今天所说的“三农问题”,是历史与现实、体制与制度等多种因素造成而又长期没有解决好的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使得农村、农业、农民与城市、工业、工人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社会不公正。其严重后果在于使得作为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边缘化,形成在社会政治系统和主流社会生活系统中排挤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克服社会公正失衡所造成的社会排挤和边缘化,解决“三农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一、 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解决社会公正失衡所造成的对农民的社会排挤和边缘化。这个论断是否正确,从以下相关的数据中可以得到证明: 一是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1985年该比例下降为 :1,因为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发布5个“一号文件”,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此后呈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2001年为 :1,2002年为:1,2003年,继续扩大到:1,2004年已经接近4:1;到2005年才略有下降,为:1。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农村经济绿皮书》预测,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比2005年增长5%左右,低于2005年的增幅。在城市仍保持较高增幅的情况下,2006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将继续扩大。据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透露,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 2365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有4067万人,合计6432万人。 二是2004年是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最大的一年,总量达2000亿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的纯收入总共也是2000多亿元,主要是靠粮食产量增加7945亿斤、价格上涨25%所实现的。说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在支出过程中大大“缩水”,没有能真正落实到农业上。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同志说得好:支出的各类科目“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否则当年的农民收入应该更多些才对。 三是建国已经56年,农民的教育情况依然差强人意。当前,我国农民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7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13%,初中的占49%,小学及以下的占31%,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还占7%,全国92%的文盲在农村。在2亿多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 9·1%。 在国家公布的失业率中,从来只是统计城镇居民失业情况,根本不将农村近1·5亿的富余劳动力包括在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费医疗体系建设,前些年也不包括农村居民。 四是基尼系数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中国的基尼系数为,在世界范围,超过了所有的欧洲国家。在亚洲,仅次于菲律宾。而在198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仅为。近年来农村的贫富差距加大显著,农村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扩大到,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按照世界银行的估算,1999年我国按人均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已达。以此为参照,农村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的警戒线。 从城乡居民储蓄来看,储蓄余额8万亿元左右,而占总人口70%的农村居民只占约1/8,约1万亿元。若从居民享有的水、电、道路、通信、卫生等公共产品的差距来看,城乡间的差距要比20世纪70年代末更加扩大。 五是农村的生存状况恶化。2003年9月10日是全球第一个“预防自杀日”。根据卫生部2001年的报告,自杀是我国第五位重要的死亡原因,是 15-34岁人群首位重要的死亡原因。中国平均每年自杀人数约为25万,自杀未遂人数据估计超过100万,其中90%在农村,女性比男性高出25%。农村女性的自杀率约为10万分33,高居各种死亡原因之首。可见作为农村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农村妇女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之大。 子女读书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的头号负担(约占家庭收入的36%)。从长远看,如果农民子女的求学受到身份限制,必然形成低素质人口的复制,而与提高全民族文化科技素质的要求相悖。 农业的成本上升,农民的生存成本上升。据京津高校大学生回乡支农调查的数据,现在一个农民工进城打工,平均年收入在6000元左右,除去支付药费、住宿费、生活费、800元的交通费,实际拿回家的不足1000元左右。一个年轻农民要靠每年这点积累完成造房、结婚、生子、敬老,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 现在,让我们依据以上的数据,进行理性分析: 社会公正,是指社会赋予公民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都能够得到较为充分实现,即体现权利、规则平等、收入分配合理、机会均等和司法公正。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社会公正是政治性概念而不是道德体系。当然,道德实践有助于社会公正理论成为社会共识,但无能力约束不公正行为调和不同利益者之间的冲突。 社会公正失衡必然导致社会排挤,国家、企业、各利益团体成为推动和施动者,在维护其所期盼的社会政治系统和主流社会生活系统时,把农民这个弱势群体排挤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和国家福利制度的主流,使之处于有关政策的边缘。就是从国家政治生活原则上来说,一些制度和政策对他们都适用,当询问由那个部门来落实时,就会出现谁都该管、又都不能全管,最后无人管的结果。 请同志们注意,我使用的概念是“社会排挤”和“边缘化”,而不使用当前学界引进国外社会学而使用的“社会排斥”概念。 在西方社会学中的社会排斥的定义是:“个人、团体和地方由于国家、企业(市场)和利益团体等施动者的作用而全部或部分排斥出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家庭和社会关系系统、文化权利以及国家福利制度的过程。”西方社会学中的社会排斥研究,把排斥出自何处,分为经济排斥(包括劳动力市场排斥、贫穷和消费市场排斥)、政治排斥、社会关系排斥、文化排斥、福利制度排斥5个方面,把谁被排斥,分为个人、团体和空间3个方面。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排斥”具有矛盾绝对性、动态性和激化性。社会排斥由其社会制度本质决定,并且贯穿社会制度发展的整个过程。 我们国家当前出现的社会排挤、边缘化,只是在操作层面上出现的局部的、暂时的社会现象,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显现。我们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发展战略,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也就是说,我们在前面所列举的把农民边缘化的现象、社会排挤现象都是违宪的,是要在实践中经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加以解决的。 理论认识层面,我们思想上已经明确了,该说的都说到了。问题是指导思想和社会实践产生了严重脱节,该做的没有真正做好。 目前我国社会公正不够理想的原因在于:一、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就是人们常说的“蛋糕不够大,吃的人太多”。二、市场机制不完善,存在大量“非市场经济”因素。首先是腐败,其次是垄断,最后是假冒伪劣。三、政策体系尚待完善,政府职能缺位。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多,真正落实到位的少。 这些,要靠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来调解,靠完善的监督机制来保证,仅仅靠道德建设是不能实现的,当然我们对道德约束的作用不应低估。应该说,国家要制定的相关政策,已经出台很多了,问题是实效不理想,要追问的应该是为什么不能落实或者落实的不好,是相关政策制定的不切合实际,还是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干部思想认识有问题,客观条件不具备,财力物力有难处?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主要是国家宏观调控原则而笼统,地方微观运作跟风走形式。 宏观上都没真正弄清楚弄明白的问题,微观上是不可能弄清楚弄明白的。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名称一会儿是“农民工”,一会儿是“进城务工人员”,定位是离开土地、离开农村的农民。在宏观上高度赞扬农民工对国家和城市建设的重要贡献,而在微观上却不能对农民工应该得到保护的合法权益,用宏观上已经为之制定的、强而有力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其结果是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付出劳动力之后,长时期拿不到工资,要到国家总理亲自过问,揭开问题的盖子,才发现拖欠工资总量大的令人吃惊。最基本的社会分配都不能实现社会公正,这就是把农民在社会政治系统和主流社会生活系统中边缘化,对农民进行社会排挤。可见,只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人说事,应该说是找错了真正的责任承担者,因为问题是出在了保证社会公正的宏观上。 在城市中小学都是国家办的时期,农村的中小学大量是民办的,于是有了“民办教师”,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农民的孩子却难以享受国家义务教育法赋予的权利,而人民受教育的权利一直是写入宪法之中的。现在,又出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求学难的问题。 农民的一切,听从党的政策、政府的安排,农民、农民,离开了土地、离开了农村,还要叫农民。若不是由于土地征用关系到农民的生命线,农民总是会忍受下来的。面对有的干部借着产权改革,卖了荒山、荒地、企业,又在土地上打主意,凭借基层政府的权力对农民进行社会排挤。农民认识到,一旦失去土地,生活就只能依靠政府救济,真的是被边缘化了,他们就忍无可忍了。目前农村矛盾激化主要在这些方面。应该说,农民并没有过错,反而是为农民维权的力度太软弱,要害是法大还是权大,干部手中的权力能不能受到强而有力的监督。问题还在宏观上面。 三、 作为社会主体的非农民阶层是如何对待农民的?2005年底,北京政协委员张惟英提出,对进入北京的人员应该要求具备一定的素质。好人、坏人,素质高低,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无可争论。可是要真弄明白为什么人们要进北京并不难,不就是因为北京享有许多方面超国民待遇吗?北京享有的资源多,基础设施、公共福利,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同样的考分,北京考生能上北大,河北考生上本科都难。这种人为制造的社会排挤,依据的是那部法律法规?一旦取消了这些超国民待遇,人们要去北京,就真的因为它是祖国的首都了。 当人们对这些都已见怪不怪的时候,表明我们的社会默许这些社会排挤现象的存在。北京如此,大中小城市也都如此,最终,就落在了农民的头上,而这些现象,和我们国家国体性质并不合拍。 在这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征文通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三农’是我们的母亲,她无私的哺育了工业,养育了城市,可是今天,她却失去了历史的风采。由于城乡间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发展失衡,历史欠账较多,致使农村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保障机制弱化严重,┅┅农民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深层次的原因不正是对农民的社会排挤、边缘化吗? 共产党人不应回避这些问题,更不应回避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而应以大无畏的精神,以历史地、发展地的眼光来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革命圣地西柏坡表达的坚定执政信念:弘扬“两个务必”,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被广大人民群众称之为“新时期的三民主义”。其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党的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做到政绩观、发展观、人才观、群众观内在结合和统一的问题,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其核心,统领工作全局,并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统一纳入了科学发展阶段观。 胡锦涛总书记说:“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比如,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如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如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如何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胡锦涛接连地提出14个“如何”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探索和回答的有关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他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 正是在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新时期的治国理念得以完成,这就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 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了新时期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中找到了解决的新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要以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4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关注农民增收问题,使农民受益451亿元;2005年的“一号文件”,大幅度减免农业税,取消牧业税,明确2006年在全国免征农业税。2006年的“一号文件”,以数千亿元的转移支付支援农业建设。党中央的八个一号文件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里程碑。 现在,农业税取消了,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了,农村孩子读书的课本费全免了,农村的道路建设投入大了、建设速度快了,┅┅最重要的是在新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五个统筹,第一个就是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摈弃掉原有的社会排挤现象、边缘化现象,真正把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民开始向城镇转移,由农业转向工业及第三产业,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森严的户籍壁垒,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并未形成,从农民工进城后,从就业岗位、劳动报酬、社会福利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来看,城市对农民是“经济吸纳,社会排挤”,使得进入城镇的农民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 根源在于有一个长期困扰我们、至今没有回答清楚的问题,就是对我国现实生活中的农民应该如何认定:是居住在农村、户籍在农村,就是农民,还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劳动者才是农民。也可以说,长期以来,国家从没有以对农民这个复杂的社会阶层进行动态的、量化的剖析,来确定农民的身份。 中国社会学家陆学艺提供的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刮阶层变动状况”表明,农村人口当前已经分化为八个社会阶层:农业劳动者(46-50%)、城市农民工(16-18%)、乡镇企业农民工(16-17%)、农村知识分子(2·5%)、个体劳动者、个体户工商户(7-8%)、私营企业主(0·4-0·6%)、乡镇企业管理者(1·5%)、农村管理者(7%)。这是1999年依据有关部门资料推算出来的数据,据此显示出在我国农村现有的全部农户中,收入的90%以上来自农业经营的纯农户家庭约占62·4%,他们才是名实相符的农民。 只有名实相符的农业劳动者才是农民,只有他们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只有他们才会长期在农村生活。就是说,农民、农业、农村的“三农问题”是他们的问题。他们只是目前农村人口的60%左右。 为什么一说农民就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呢,因为我们认定了住在农村的身份就是农民。依据这样的认识来制定政策,明确的针对性显然是不可能具备的。 要害就在户籍制度上,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还必须加上一个户籍身份: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 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身份户籍制度,是1958年全国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之后,为了在中国农村建设计划经济体制,遂以人民公社体制、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农村人口户籍制度,三项制度共同作用,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当时的农村人口都是人民公社的社员,社员,也是当时对农村人口的称呼,社员都是一起生产劳动、一样贫富,经过了20年,一直到1978年,农村基尼系数还是0·22。防止农村出现两极分化的目的达到了。 为了要渡过灾荒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就更加强固,粮食,分成商品粮和非商品粮,城市人吃供应的商品粮,农村人吃自产粮。户籍制度决定着一个人的终身身份。那末,这样一个本应随着改革开放进行改革的制度,为什么又经过长达20多年的过程,还是不能有所变动呢。没有人多问为什么,当然,有人问了,也不可能得到令人信服的回答。 可是,改革开放使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城市人口建设需要大批的建设者,众所周知,打开城门让农民进城的举措,曾造就了一批早期的改革家。可是跟着户籍制度就强化起来了,农民在城市要领取暂住证,农民还是农民。还有了农民企业家、农民工、农村教师等等农村系列的新身份。 户籍制度的改革,要从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高度来考虑,不能把它作为一项户籍管理工作交给公安部门负责。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消除身份制的影响,把农村人口的社会流动纳入国家整体的社会流动,使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居住变迁、社会地位变迁同步进行,从城市化、工业化到现代化,这是任何国家实现走向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我国也是绕不开的。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转换思路了,把农民界定为只是一个职业概念,过去的农民身份不再存在,作为农业劳动者的农民数量才会减少,当在户籍面前都是公民,都可以在整个社会流动中自由流动时,对农民的社会排挤和边缘化现象才会得到克服,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个问题才能真正破题,并逐步得到解决,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给我们上的重要一课。 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什么新提法了。196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就是当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性文件。20世纪80、90 年代,在中央文献上,几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同在于条件不同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从农村支援城市,为工业提供积累,发展到了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了。与此同时,工农差距、城乡差距也扩大了。重要的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已经到了应该打破的时候。这是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还有一点也是要注意到的,改革开放造就了强大的民营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有了一支新的重要的建设力量。党中央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此之前,还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形势如此逼人,解决好干部和农民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每亩耕地,国家补贴48元,直接发到农民手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村修公路,国家补贴75%,村里集资25%,农村的干部坐不住了,这要看村里经济实力,看村干部组织动员能力,有些地方农民心理嘀咕,干部捞钱、捞吃喝的机会又来了,往外掏钱就不积极。没有农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新农村建设要热火朝天的搞起来是很困难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时期的创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和“五要五不要”。即: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必须坚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注重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进行攀比;要民主商议,不要搞强迫命令;要有特色,不要千篇一律;要扶持引导,不要包办代替。真正做到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健所总结的:农村干部做事情应该做到“内容要交给群众,保障村民的知情权;项目要交给群众,保障村民的决策权;监管要交给群众,保障村民的参与权;验收要交给群众,保障村民的监督权。”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未来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不会是那种地多人少国家的模式,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家庭农场主和农业工人只占全国人口5-10%。而是要走一条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方针,使农村的水利、道路、电力、通讯等软硬环境建设,在几年内有明显的新进展,逐步实现农村的生产、生活现代化。 住在农村的人,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人:一是以农业生产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纯农户;二是农业兼业户,收入大部分靠农业,小部分靠非农业;三是非农业兼农户,收入来源大部分靠非农业,小部分靠农业;四是住户,住在农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收入靠第二、三产业。国家的惠农政策界限明确,对象是纯农户兼顾农业兼业户,因为他们的职业是农民。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这四类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还会发生转化,一、二类人会减少,三、四类人会增多,农民数量减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多,农村就转换成为以农业生产为主业的居民社区,与城镇的发展内在的结合在一起了。韩国、日本的农村社区,就是这样形成的,在他们的农村社区中,除了种田务农的农业劳动者之外,也住有在城市工作的教师、企业员工、商人、自由职业者。有的农户,子女到城市工作了,父母留在农村种田,家庭还在农村。因为农村社区的生活条件,水、电、路、讯等,并不比城市差很多。而村子里生产的远近闻名的农产品,还足以使之产生家乡自豪感。 目前,有的农村出现的大搞物流市场,大搞高档住宅区开发,大搞旅游景点,主观草率并村的做法,都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是少数干部的扭曲政绩观在作怪,到头来,只能是劳民伤财,延误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我的发言占了太多的时间。在结束发言,听取大家批评之前,我再一次总结一下我的发言主旨: 是时候了,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应以深化改革户籍制度为切入点,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我国的《农民权益保护法》经过多轮调研,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法律草案将在2007年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到那时,对农民的界定必须明确,《农民权益保护法》有助于克服对农民这个复杂社会阶层的笼统化对待,清除社会上对农民社会排挤和边缘化现象。与此同时,有一大批被农民群众信赖的好干部,对农民进行组织动员,明确奋斗目标,焕发起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克服依赖思想,一定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加美好。

大学生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可以先总写小康社会的总体情况,然后写分段落写大学生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具体例文如下: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民的生活也不断得到改善。可以说,现在的中国正走在腾飞的小康之路上。小康,是指一种经济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

小康作为一种社会影响,始终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古时,小康宣扬的是以“礼义仁让”精神为主导、有吃穿的社会形态。近代也有不少人借用这一思想,走上社会改良的道路,提出过许多美好的设想。

上世纪初,为了能将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孙中山先生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撰写了《建国方略》一书,明确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古代思想家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影响。小康是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形态。中国古代思想家把小康社会作为比较现实的目标。

两千多年来这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与进步的历史观念深入人心,并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因此,小康社会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当今邓小平所使用的小康理论以及他使用“小康”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表述,唤起了中国人民对发展小康之路的广泛认同。二十多年来,中国人民朝着“奔向小康”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去不断努力奋斗。

中国这样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国家,进入小康社会是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事。这将为国家的长久治安打下新的基础,是更加有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点。

在经济和社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看经济与社会基础指标与人均指标,还要看收入的分配状况。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如果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就会出现数字庞大的贫困人口。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我国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约为3000万;在城市中,2020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有多万人。其中包括1400万下岗及失业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必须加以控制,才能确保我国小康之路顺利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达到前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度发展。可以这样说:科技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第一生产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立国立党的根本。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弘扬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撞击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保证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要加强综合智力的开发,并通过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等手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新一代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为把祖国建设成腾飞在小康大道上的科技强国而奋发努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文

大学生要加入这个社会的建设,才能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如果你不能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你怎么来建设这个小康社会的?所以首先把你自己的学习搞好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促进社会共同富裕。

小康社会实践意味着,我们中国人民大家一齐努力奋斗实现小康,共成奋斗精神感谢祖国,给予我无忧无虑的生活。让我们没有战争;让我拥有我最想要的玩具和书;让我每年可以去最想去的地方旅游;让我的爸爸妈妈拥有一份良好的工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发展,下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党确立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

特别是强调要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发展,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目的就是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扩展资料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的战略举措,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重要保障。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它要解决的是动力源泉的问题,即通过改革解放社会生产力,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供动力。

从依法治国来看,它主要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说,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而全面从严治党,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进展论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举国上下为之振奋。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虽一字之差,却见证了一代代小康社会建设者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奋斗历程。作为青年一代,在享受先辈建设成果的同时,应毅然接过建设小康社会的接力棒,用优异的成绩向建设功勋们致敬!

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年一代责无旁贷。年幼时,懵懂的我们对衣食无忧的小康社会无比憧憬,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在祖国的培养下,我们已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接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接力棒。我们必须要牢树使命意识,在国家发展事业前进的道路上铺砖加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确定位自我角色。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广大青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己都扮演着主人翁的角色,找准自己小康社会建设者、铺路者的角色定位,切不能成为心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态的旁观者、过路者,更不能成为干尽“违法乱纪,阻碍发展”勾当的捣乱者、毁路者。只有人人发扬主人翁精神,在小康社会建设道路上披荆斩棘,才能聚合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正能量。

扩展资料

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全面小康社会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靠我们用双手来建成。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下面我给大家准备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文 【1】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日益提高。所谓小康社会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需要从政治、经济、 文化 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人与环境更加和谐,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 教育 ,得到更好的发展。

2020年 春节 ,我们一家开车回家过年。在回家的高速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爸爸说:“以前过年回家都是挤火车、坐长途大巴回家。而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回家过年也再也不用挤火车了。现在,干净宽敞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人山人海的大商场……马路旁的绿化带种着漂亮的鲜花,令人赏心悦目。”

回到老家,奶奶高兴地抓住我的手,乐得合不拢嘴,而且还不停地说:“现在生活好了,交通发达,你们回来得真快啊!”以前那个时候,有辆自行车就算是有钱人了,孩子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还吃不饱饭。

现在我们用电脑手机学习、娱乐、工作,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我们的食物也不仅为了吃饱,更讲究营养均衡,住的是宽敞明亮的大楼房。

这真是今非昔比,我们享受小康时,也应该好好学习,争取长大把我们的家建设的越来越美好!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2】

今年,2020年,令我心中的情绪跌宕起伏。有满足,有不安,有高兴,也有对未来的期望。

在二十世纪末,中共十六大 报告 明确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这个想法将会真正走进现实。

也许是因为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今年春节在电视上我看了不少有关爱国情怀的电影,电视剧或综艺节目。我逐渐开始沉思究竟什么是爱国,我发现爱国不仅仅只是口中说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爱国的方式,像军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证人民的安全,像医生他们用日夜坚守挽救了无数生命,像老师他们用有限生命为祖国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人才,虽然细节不同,职业不同,但他们的所做所为都是爱国的一种方式。

今年春节我真的能感受的中国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就拿我的老家来说,以前的县城可以说是与农村无异,想找一个超过三层的楼房都困难。但如今放眼望去全是高楼,不少的农民都在县城买了房,真真正正算是过上了小康生活。

不过,在谈起发展时我却不免有些伤感,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在感叹生活改善的同时我不禁想起在 除夕 夜叔叔对我讲的话,大致内容就是让我慢慢去担当一些家里的事,就在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成长的压力,有压力是好事毕竟有压力的人才会进步,但当一个人真正接触到社会时,内心难免会起波澜。

当然,让我伤感的除去对自己年龄增大的惘然,还有友情遗失的遗憾,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现在见面更多是客套,能相连在一起的也从性格变成了游戏。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每一个选择都会将你引向不同的结局。

这个春节,因为疫情我有了些思考,那些在电视上报道的无名英雄,他们所做的就是让我们幸福,而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一代代中国人用汗水有努力拼来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生在和平年代就不努力,我特别赞同一句话,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想真正做好都是很难的,但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做,正是因为难我们才要去做,并且一定会做好。

今年春节,我不再像往常一样玩的忘乎所以,因为我很快会面临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中考,我必须为此去努力,就像以前历代的学生,为了未来,学习!希望在下个春节我不会再有这么多的情绪。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3】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许多普通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记得小时候,我家并不富裕,家里既暗又小,还有许多不方便。尤其是夏天来临的时候,只要你一不留神儿,就会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蚊子,在你身上叮上几个大包,烦得不得了。还时不时的在你耳边“嗡嗡”直叫。现在,家庭富裕了,我们全家住上了三层楼的别墅,既宽敞又明亮,每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从此我便不怕酷暑和严寒。

以前,爸爸的学习帮手只有一台小录音机。可是现在,我的学习帮手可多了,有复读机、电脑等。学习累了,就趴在窗户上看风景,远远望去,以前无比矮小的茅屋如今变成了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还有宽敞笔直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人山人海的大商场······马路两旁,有许多漂亮的鲜花儿,绿色的草坪,令人看了赏心悦目。从此,人们再也看不见裸露的黄土,再也闻不到臭气冲天的污水;人们看见的是湛蓝湛蓝的天空,闻到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空气。

现在,身活在幸福小康社会中的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前辈们创建出来的伟大功业呢?不,不可能的!因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创造。那时,不仅仅是建设小康社会,还要往更高一层去发展,把未来的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未来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时间不等人,朋友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奋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好,我们全面达小康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4】

从公元前至解放前就有无数的人们盼望能过上衣食无忧、宽裕、美好平等的生活。经过几十代人的拼搏,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我们国家的人们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已经迈进小康社会。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有些地方作的还不够,需要我们加倍的努力。

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大幅提高,要想算上真正的小康社会必须注重精神文明的提高。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位20多岁的阿姨领着一条小狗散步,突然小狗停下来随地大小便,那阿姨赶忙拿出备用的袋子把小狗的垃圾装起来带走了。如果我们都能像阿姨那样做,平时注意保持我们的环境,那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美好。而阴暗面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不少的,就在前几天我通过新闻得知医院里住着一位仅四个月大的女婴,满身伤痕、两条腿已被打断,经过调查发现,狠心下此毒手的人竟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他们连禽兽都不如。相信法律会制裁他们的。因此我们的文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多发扬那位阿姨的精神,少一些坏人,那小康社会就会快完成。让我们共同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5】

曾在贫穷落后时,我想过人们心中向往的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怎样。

小时候,过着连粗茶淡饭都勉强的日子,看着村里共有的那台老式电视里播放的那些城市城的生活,我羡慕了,我做了个梦,爷爷奶奶放下锄头在家里品茶纳凉,爸爸妈妈陪伴我快乐成长,错落不堪的土屋变成了鳞次栉比的楼房。。。。。2017年我心中的全面小康作文2017年我心中的全面小康作文。这,是小康?

呵,我笑了,上时候的梦不是梦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般家庭中也都有了电器,如电饭煲、空调、电视等。在我们忙碌后能够让我们吃到香喷喷的白米饭,在我们闲的无聊的时候带给我们娱乐。。。。。。这,是小康?

记得幼小时候上水灾的路,泥泞淤烂,爷爷搀着我的小手,因为个子小,整个人像被爷爷提着一样,蹚着泥水到学校门口,边走嘴里边嘟哝着爷爷的大粗手将我的手掌给磨疼了,即使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却仍然记忆忧新,掺和着造路工人的汗水,伴随着如雷鸣轰响的铁捶声,长约26里的324省道成功通路,这条路直通我的学校,我高兴的又叫又跳,嘴里还不停嘀喃着,终于不用被爷爷那双大粗手提着了!这,是小康?

回想起来,从前人们去远的地方,不管什么方式,总要很长时间,还挺麻烦,若赶不上季候,不是冷就是热,现在,天上的,地上的,水上的 ,什么交通工具都有,飞机、火车、汽轮。。。。。样样都很便利,有些工具内备装置还有空调、电视等,待遇也很好。。。。这,是小康?

我曾想过我要的生活在,有五分有保障且稳定的工作,月薪2500元,早上七点起床,早餐一杯牛奶,一份面包,午餐自已加几个菜,五点下班后,晚饭自已煮点粥等。工作顺利,家庭成功,日子美满,全家幸福,试想一下,如果全世界每个家庭都如此,该有多好!

物质生活奔小康,精神生活也要奔向小康,这就是我心中的小康生活。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相关 文章 :

1. 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话题的作文5篇

2. 关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范文4篇

3.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选优秀作文5篇

4. 最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800字范文4篇

5. 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题的作文范文精选3篇

6.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文1500字范文3篇

7.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论文2000字3篇

8. 党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5篇精选2020

9. 2020建成小康社会我能做些什么作文600字范文精选5篇

10. 2020最新小康社会论文1000字优秀2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发展,下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党确立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

特别是强调要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发展,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目的就是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扩展资料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的战略举措,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重要保障。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它要解决的是动力源泉的问题,即通过改革解放社会生产力,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供动力。

从依法治国来看,它主要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说,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而全面从严治党,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温馨而又蓬勃的曙光,透露着人们幸福的生活;浪漫而又梦幻的晚霞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幻想。社会在发展,人文在发展,社会步入了“小康”社会。一家人开车旅游己成时尚,表姨带着孔伟翔表哥从南京,开着国产“大众”小汽车到句容来看我。一番热情款待后,我将孔伟翔表哥迎进我的书房里。孔伟翔表哥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穿着洁白的衬衫配上一条时尚的牛仔裤,不知说话口齿伶俐.口若悬河,还是见闻识广的缘故,说起话来,我不得不服,“你们这里的变化真大啊!整齐有序的楼房栉次鳞比,马路宽阔,商店装饰各出其色,”他带着羡慕的情怀赞美着我们的家乡。“全国都一样变化着呢。”我说。“不,你们南京市更是高楼大厦栉次鳞比。”突然,他话题一转问:“你知道大表哥家买的汽车是什么牌子。”“小汽车。一辆是‘奥迪’,另一辆是‘雅阁’。”“开放改革多好啊,人们过上了小康生活,不但丰衣足食还有房子、车子......”一个星期天的清晨,我到市场买东西。买完之后那个替父母看店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论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举国上下为之振奋。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虽一字之差,却见证了一代代小康社会建设者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奋斗历程。作为青年一代,在享受先辈建设成果的同时,应毅然接过建设小康社会的接力棒,用优异的成绩向建设功勋们致敬!

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年一代责无旁贷。年幼时,懵懂的我们对衣食无忧的小康社会无比憧憬,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在祖国的培养下,我们已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接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接力棒。我们必须要牢树使命意识,在国家发展事业前进的道路上铺砖加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确定位自我角色。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广大青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己都扮演着主人翁的角色,找准自己小康社会建设者、铺路者的角色定位,切不能成为心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态的旁观者、过路者,更不能成为干尽“违法乱纪,阻碍发展”勾当的捣乱者、毁路者。只有人人发扬主人翁精神,在小康社会建设道路上披荆斩棘,才能聚合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正能量。

扩展资料

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标准不断提高。20世纪末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党的十九大,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时间没有变,但现代化的标准提高了。首先是把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第一个阶段目标提前到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第二个阶段目标则从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从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而且现代化的内容更加全面,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又加上美丽这一要求。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是大势所趋,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于引领地位。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要聚焦于这一目标,进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新中国70年何等辉煌!综观世界,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高速增长奇迹。从1952年至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20亿元增至30516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970倍,年均增长11%;国内生产总值从679亿元增至90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174倍,年均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19元增至64644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70倍。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亿万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书写“中国故事”、创造“中国奇迹”,构筑起通向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坚实路基,描绘了一个文明古国再创辉煌的壮美画卷。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中国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过去40年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殷实宽裕的生活,这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全面小康即将如期实现,百年梦想即将成为现实,这都是辛辛苦苦干出来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好日子等不来、要不来,唯有奋斗,别无他途。中国的发展,靠的是实干精神、担当精神和探索精神。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全面小康也是干出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就越重要。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从淮海战役的小推车,到涌动神州的改革春潮,再到“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实现全面小康,尤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真抓实干、精益求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在发展中国家的起点上,通过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走出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站上历史新起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写作思路大学生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可以先总写小康社会的总体情况,然后写分段落写大学生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许多普通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

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记得小时候,我家并不富裕,家里既暗又小,还有许多不方便。尤其是夏天来临的时候,只要你一不留神儿,就会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蚊子,在你身上叮上几个大包,烦得不得了。还时不时的在你耳边“嗡嗡”直叫。现在,家庭富裕了,我们全家住上了三层楼的别墅,既宽敞又明亮,每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从此我便不怕酷暑和严寒。

以前,爸爸的学习帮手只有一台小录音机。可是现在,我的学习帮手可多了,有复读机、电脑等。学习累了,就趴在窗户上看风景,远远望去,以前无比矮小的茅屋如今变成了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

还有宽敞笔直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人山人海的大商场······马路两旁,有许多漂亮的鲜花儿,绿色的草坪,令人看了赏心悦目。从此,人们再也看不见裸露的黄土,再也闻不到臭气冲天的污水;人们看见的是湛蓝湛蓝的天空,闻到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空气。

现在,身活在幸福小康社会中的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前辈们创建出来的伟大功业呢?不,不可能的!因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创造。那时,不仅仅是建设小康社会,还要往更高一层去发展,把未来的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未来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时间不等人,朋友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奋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好,我们全面达小康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在党的十九大 报告 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面貌日新月异,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以下是我整理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论文2000字 范文 ,欢迎阅读分享。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论文2000字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7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7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0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0年。新中国70年是史诗般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

70年,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植根于新中国前30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充分释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罕见的中国速度。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站上9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稳居世界第二位。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的严重冲击,但中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表现出极强的韧性。

70年,我们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经过70年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高达亿人,到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万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类历前所未有。中国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18年6月,我国基本养老 保险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亿、亿、亿。今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富足的生活。

70年,我们创造了科技进步的伟大奇迹。新中国70年,是创造科技进步奇迹的70年。在这70年中,我们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技队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也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井喷式发展。古老的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踏浪前行。

70年,我们创造了制度创新的伟大奇迹。一部新中国成长史,就是一部辉煌的制度创新史。在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创举,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可供学习,没有成熟的发展模式可供模仿,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创新。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制度创新的伟大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构建起和谐的党际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崭新道路,等等。新中国70年的制度创新,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70年,中国创造的奇迹还有很多。这一个个奇迹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大景象。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论文2000字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在这个花果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祖国70岁的生日,能与大家同祝国庆,我感到非常快乐。

在这里,我要自豪地对祖国母亲说:我爱你,中国!啊!黄河长江,奔腾万里,你们哺育了一个多么辉煌的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饮誉四海的华夏文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哦,祖国,涓涓流贯的河川是你飘逸的长发,绵亘悠久长的山岳是你硬朗的脊梁。你有满山遍野的宝藏,你有秀丽多姿的山水,你有金碧辉煌的故宫,你有蜿蜓伸展的万里长城,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你还有很多很多……在你辽阔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也曾几经沧桑、几经痛苦,我们的祖国母亲也曾倍受欺凌与污辱。我们忘不了园明园的火光,忘不了扣在每个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忘不了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忘不了南京三十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长江。大地在呻吟,黄河在哭泣,然而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被压垮。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儿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国的旗帜、戊戌变法的惊雷,义和团战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枪声,无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

五四运动的呐喊,中国*的成立,更似惊雷划破夜空。从南昌到井冈山、从延安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出了一个灿烂的新中国,我们这个东方巨人终于又站起来了同学们,我们中国已经很强大,但是不能忘记,我们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国际****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日本对我国的钓鱼岛垂涎三尺,更不能忘记,1999年我国使馆的被炸,同胞的鲜血告诉我们:我们还不够强大。我们在星光灿烂的夜空下倾听时代的钟声我们在漫漫长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们心潮难平多少次我们辗转难眠多少次我们都是为了这不同寻常的一天——祖国母亲的诞辰!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我们的中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中国壮丽而永生!蔡伦纸上书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刀光剑影之下她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又一次次积薪自焚重获新生。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儿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富强又有多少人儿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义的绞杀下,即使在那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五十七年前的十月一日,我们的祖国振翅一飞再度冲上云霄,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为雄浑神圣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巨人的呐喊震荡环宇,让巍峨的群山响应让磅礴的大海回波!

从那以后一代新的天之骄子站立起来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之火温暖了祖国一度冰冷的身躯用青春的热血点燃了祖国曾经暗淡的灵魂用激越的歌声纺织了祖国的一身彩霞。置身历史我们溶于其中分享着那过去的兴奋与悲痛;放眼未来我们会发现面前的道路似乎更遥远更艰难。但是我们都不会退缩不会畏惧我们要大声地对祖国母亲倾诉:我们都是您的十三亿分之一是您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浩瀚辽阔掌心上的一员,对于您我们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我们是何等深沉炽烈地爱着您,我们是多么想紧紧依偎着您,我们是如何想尽一份力量把您装扮得更美丽!

让我们把中华儿女的豪气与龙的传人的胆魄融于自己火热的青春,把青春之歌唱得更激越昂扬,把青春之诗书写得辉煌无悔,把祖国的篇章写得雄壮高亢!我们要把科学、理性、勤奋、坚毅作为自己的伟大目标,让我们把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涵养优异的成绩献给祖国,让我们在五星红旗下庄严宣誓:我们将努力奋斗为了可爱美丽的祖国我们将竭尽全力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