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文答辩古诗词研究

发布时间:

论文答辩古诗词研究

怎样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应用文体。它要求我们对特定对象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的归纳整理,科学的分析研究,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并形成一份汇报性材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可用“关于××××的调查报告”这一样式。 (二)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要求精练概括,切入主题。 2.主体:必须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得出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结论。 3.结尾:小结全篇。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课本上的要求,我们就会知道:这次的古诗词名句的调查报告是要求我们对自己熟悉的,或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名句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份汇总性质的文章。 调查课本上的古诗词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水调歌头》,作者是宋代的苏轼。诗句的意思是: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自《题西林壁》,作者是唐代的李白。诗句的意思是:为什么不知道庐山真正的样子呢?正因为我身在庐山当中,眼界十分狭窄,所见到的只能是局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 出自《绝句》,作者是宋代的一个名叫释志南的和尚。诗句的意思是:这如杏花一般的细雨飘洒在身上,衣服像是要湿却并不会湿;那跟杨柳一样的和煦春风扑面而来,怎么可能会让人产生寒意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渭城曲》,作者是唐代的王维。诗句的意思是:请你再喝下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一路西行,你将不会再遇上像我一样的好朋友了。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出自《蝉》,作者是唐代的虞世南。诗句的意思是:因为蝉站在高处,所以能把叫声传播得很远很远,并不是人们常说的,蝉是借助秋风把叫声远远传出去的。 找出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名句 在我们学过的、听过的、见过的古诗词名句中,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把它们找出来,说说这些诗句各出自哪首诗?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分别是什么意思? 如,有个同学找出了一些有关描写冬景的古诗词名句: 冬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诗句的意思是:这雪好大好猛啊!好像忽然吹来一夜春风,把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都催得盛开,争奇斗妍。 冬愁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出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是唐代的韩愈。诗句的意思是: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秦岭。我的家在哪里?看一看往前走的道路,蓝田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冬行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出自《观猎》,作者是唐代的王维。诗句的意思是:猎物藏身的蒿草都枯萎了,猎鹰的眼睛显得特别锐敏;平原上的积雪已经化尽,猎马脚下少了沾带,奔驰起来便会更加轻快。 冬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出自《剑南诗稿》,作者是宋代的陆游。诗句的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读了上面的例子,你是不是也想将自己找到的古诗词名句进行分类,然后再按要求写出诗句的出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并整理出一份调查报告呢? 学写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古诗词中带有花鸟名句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课本上出现的只是一小部分。为了进一步体悟古诗词中带有花鸟的名句,我们可以采用上网查找、到图书馆翻阅资料等方法学习、研究古诗词名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找与到图书馆翻阅相结合。 2、请教有关专家、老师或大哥哥、大姐姐,帮助自己查阅、整理。 三、调查人员 安徽南陵县籍山一小育才文学社胡玲玉、陈昕 四、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带“花”字的诗句 出自唐杜甫《春夜喜雨》,诗句的意思是: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似锦的世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出自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句的意思是:纷乱的花朵渐渐的迷离了我的眼睛,浅浅的青草刚刚可以埋没马蹄。 2、带鸟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出自清 高鼎《村居》,诗句的意思是:绿草茂盛,黄莺飞舞,这正是二月早春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也沉醉在烟雾之中。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出自唐王维《鸟鸣涧》,诗句的意思是:明月高升,照亮了大地,惊动了山里的鸟儿,不时地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 五、小结。 通过归纳、整理,我们学习了一些带有花鸟的古诗词名句。我们知道,在这些诗句中,有对花鸟的喜爱与赞美,也有借花鸟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习作: 关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研究报告 安徽南陵县籍山一小育才文学社 叶彩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这样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自述(通用6篇)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如何把毕业论文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自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尊敬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答辩委员,以及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田所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田所班的田所。我的课题研究方向是语言文字学类,论文题目为《网络流行语刍议》。本篇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的,在此谨向李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就论文的写作情况做一个简要的陈述。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上网聊天及获取信息,已成为广大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网络交流中,网民创造出许多简洁形象、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和表情符号,形成了便捷、生动的网络流行语,这些流行语给现代汉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还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同时,网络流行语在构词、语法上存在着不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也是目前语言学的研究热点,正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网络流行语,可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有助于对语言变化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形成对网络符号的深刻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 本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即引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分类、来源、健康发展和结语。其中,引言部分介绍了网络流行语的时代背景和研究现状。定义部分中以网络语言定义为基础,指明本论文中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及研究范围。分类部分从字词的表意特征、修辞手法和符号特征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详细的分类。这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即举例分类的全面性。我充分收集相关资料,涉及期刊、杂志、专著以及网络。对最新的网络流行语进行详细的分类,除了举例汉字、符号、字母型的网络流行语以外,同时还引用了典型的网络实物图像。来源部分则从各方面对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作了较全面的归纳。影响部分包括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造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健康发展部分,本论文指出了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正确态度,提出了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的三个策略,即研究、规范、引导。一要对语网络流行语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其发展规律;二要倡导语言规范,健全网络法规,根据不同的场合规范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三要引导人们不盲从网络潮流,正确选择、分析、判断网络流行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加强网民的网络道德自律,使其不盲目散播非健康的网络用语。这三个策略是针对网络流行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和根据现实情况提出的,因此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意义。结语部分,指出了网络流行语的未来发展状况和今后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网络流行语。本论文的研究对于今后网络流行语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本次论文的写作,使我受益匪浅。×老师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同时,我感悟到论文的写作过程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论文的内容表述、论证和图片的引用格式上还存在不当之处,许多问题还待进行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借此答辩机会,诚请各位答辩委员给予批评指正! 我的论文自述完毕,谢谢!

老师对我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十分宝贵,我将虚心接受,并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从而使该论文的到完善和提高!最后,我向各位答辩委员致以诚挚的谢意!

尊敬的评委老师:

我叫田所,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在田所学校任教六年级语文,兼备课组组长。我所撰写的论文题目是:论《围城》方鸿渐形象的现实意义,我的指导老师是进修学校副校长田所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题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谌老师 精心 细致的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 写作 方法,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完成论文的 写作 。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选择《围城》这本小说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的 写作 题材,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这本小说比较的喜欢,包括由这本小说改 篇 而成的电视剧。的确,《围城》是一个富有人生哲理和重大社会意义的命题,它向人们说明40年代 中国 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病态,使恋爱、结婚、家庭成为“鸟笼”和“城堡”,寓意只有冲破自身的局限和昏暗社会的“围城”,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民族、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会有新的生路。《围城》不愧为一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好作品。另一方面,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许多的现象也与《围城》中的描写场景有一些的相似,揭示其中的联系,警示世人,以倡导真、善、美的人性和理性的人生,也是我想通过自己的 写作 给社会的一次贡献。

我在这 篇 论文中,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和现实对比的 写作 手法,各阶段安排依照先典型分析(即具体事例分析),具体对照现象,展现警示,再综合论述,阐明现实意义的层次进行。具体结构如下:

一、 方鸿渐“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造成的影响对现实社会的警示意义 !

1、后果与不学无术

2、对爱情的“玩世不恭”造成的苦果与性开放

二、 方鸿渐复杂 思想 性格的现实指导意义

1、表现在爱情生活方面的复杂 分析及现实意义

2、表现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复杂 思想 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3、表现在事业方面的复杂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第一个方面,着重从方鸿渐两件典型的事例(即田所和谈恋爱),联系到当今社会两种不良现象(即不学无术和性开放),以警示世人,这部分用词颇多, 篇 幅较长。第二个方面,综合阐述方鸿渐在社会大背景下的爱情、家庭、事业三个方面的 思想 性格,意图说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如果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主有为的 精神 ,缺乏坚定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是很容易被环境和他人左右的,一个人只有将自身的发展置于社会论文报告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熔炉里,事业才会有所成功;一个家庭,只有在安定平和的社会大环境下,削除了社会的重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谅解,家庭生活才会真诚和自由。这部分语言精练,立意高远。

在提纲的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谌老师的详细指导,观点进一步得到了提炼,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也进一步深入。初稿完成后,谌老师又详细地审阅了全文,对一些用词不当的地方,观点不明朗的地方提出了指正。最后正式定稿后,谌老师又认真地提示了论文打印的格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正是在老师的着力指导下,在本人细致的研究下,我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的某些现象,发现了《围城》所蕴含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关于《围城》的有关论著相当地多,但以其人物形象的现实融合来确定研究方向,应该是我的一个创新之点。

本 篇 论文已经完成,虽然不是很尽人意,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认识也有了相当的提高。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田所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19级810班的学生张田所。我的论文题目是《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创作特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在科幻小说界的地位毋庸质疑,其奇特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知识和深度的思考,深深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作为与金庸同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所缔造的“卫斯理”神话,有必要在文学界引起重视并加以研,但是当前而言,研究工作极其零散,毫无系统性,甚至可以说是空白。

在着手准备论文 写作 的时候,我重新大量阅读了卫斯理系列经典小说。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做进一步的了解,缕清思路的基础上,确定论文大致思路和研究方向。为了完成论文,本人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主要来自 网 上的论文期刊、图书馆的书目、学习教材的理论资料和卫斯理中文 网 。

在邵子华导师的指导和帮助经过阅读主要 参考 资料,拟定提纲,写开题报告初稿,毕业论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XX年5月20日正式定稿。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审美特征上的通俗性,,在阐释上首先指出了科幻小说的审美特征,然后针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审美特征做进一步探讨,得出其小说的幻想性远大于科学性的 写作 特点。

第二部分,针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故事内容进行探讨,综合分析作者倪匡创作时在科学与幻想上的优劣,得出其在故事情节的创作上更具的特色,即其故事性强,背景宽广,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迷。

第三部分,主要是论述了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新的 写作 手法,即“倪式故事新编”。本部分主要是通过对部分的卫斯理系列科幻作品展开分析, 总结 出这一创作特色。

第四部分,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创作主题和作品中人物进行探讨,从三个小的方面具体分析得出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作品主题复杂多样、主要人物的单一性、人物塑造各具特色。

第五部分,主要是深入挖掘作品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对自由平等及人性方面的思考,从小说 思想 意义的高度,对小说的创作进行分析。

经过本次论文 写作 ,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学生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本 篇 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学生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对本 篇 论文的简单的介绍,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尊敬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答辩委员以及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酉阳电大20114年秋汉语言文学(本)学员田所。我的论文题目为《浅议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本 篇 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王平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的,在此谨向王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就论文的 写作 情况做一个简要的陈述。

动词的语义属性主要表现在动词对与之相关联的语义成分的支配能力和制约能力上。不同语义类型的动词其语法功能也各异。传统语法学上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方式把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大类,但语法学家对动词及物与不及物的划分看法不一。另外,根据宾语的性质动词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 本文 仅从宾语数量与功能两方面来讨论。按动词最多可带的宾语数量可分为单宾动词和双宾动词,按动词带宾语的功能可将动词分为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和名谓宾动词,通过从语义和语法功能的角度对动词带宾语的情况进行分类使我们对动词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了解。

本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

一、“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方式给动词分类,

二、主要根据语法功能来区分

三、根据意义来区分

四、完全根据能否带宾语来区分

五、根据动词所带宾语的性质给动词 分类

六、按最多可带的宾语数量给动词分类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19班的学生田所,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你好田所》,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田所老师。本论文是在田所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再次谨向田所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中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 写作 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近年来,随着教师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日益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作为教师信念的核心,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学校教学和教育革新的关键。研究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我,切实增强自信与教育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育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为研究者、行政管理者和教师培训者制定科学的教师培训 方案提供 有益的 参考 ,使之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对教师自我效能感问题的探讨,有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对我国教师进行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中既有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结构及与学校因素的关系的探讨,还有对 专家 、新手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但是,关于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资料匮乏。

因此,我对田所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考察该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差异状况及其特点,并分析了自我效能感与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的密切关系。并结合调查研究,提出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以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 提供 给小学教师建议与 参考 。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教师自我效能感概述、阜新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提出相应策略和结论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作用,旨在增加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以XX市为例阐述了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而分析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现状:阜新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在个人教学效能感方面有显著差异;学历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显著;教学效能感与教龄间有密切关系;与性别间有显著的相关存在,并对上述的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存在的现状提出以下策略:教师方面,培养教师角色意识;建立心理防御机制;不断提高文化素养;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学校方面,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减轻额外的工作负担;消除城乡教育的差距;改革现行学位要求,强调综合素质。

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结语,是对整 篇 论文主要观点的概括。

本文 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

首先 本文 是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情况下来进行 写作 的。

其次,本人对田所市部分小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对象注意了市区与农村的地域代表性。

最后,对大量的资料和访谈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纳 总结 ,分析原因,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本文 比较早的对田所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第一次对存在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 本文 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人力和时间有限,不能对各个地区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并受条件限制,尚未采用问卷进行相关系数检验,标准化程度不高,有待在今后进一步改进与验证。

最后,我的论文是在田所老师的 精心 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给了我潜移默化地影响。同时,在撰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我的陈述完毕,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 评价 和指正。谢谢!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惠州学院中文系03本2班的学生陈xx。 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再论苏轼寓惠散文》,我的指导老师是曹国安讲师。我当初之所以选择研究苏轼的寓惠散文,主要是因为苏轼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他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的通才,在散文创作方面,他更是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诗文运动的卓越 领导 者和文坛领袖,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诗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在苏轼四十多年的文艺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大量的散文,含括了众多的体裁品类 古典文学论文答辩稿 范文 古典文学论文答辩稿 范文 。苏轼在寓惠期间,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同时也写了不少散文作品,包括书信在内共有326 篇 。这些寓惠散文作品便成了我研究此课题的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在大学学习期间,我选修了苏轼寓惠研究方面的相关课程,对苏轼在贬谪惠州的相关事宜有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 写作 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 写作 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主要从苏轼的散文及其寓惠期间的时代背景入手,着手从苏轼的 思想 品格和人生哲学的角度,结合苏轼寓惠散文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去探讨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和艺术特色,并尝试挖掘出苏轼寓惠散文的文化价值来。

注意事项:

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

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通常提问会依据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

答辩人的答题时间一般会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除非答辩教师特别强调要求展开论述,都不必要展开过细。直接回答主要内容和中心 思想 ,去掉旁枝细节,简单干脆,切中要害。

古诗鉴赏探究的论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不少教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达“纲”甚远。有的教师虽然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还是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在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步”二字。由于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只是“初步”,所以不能求其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例如写李白,大约只须写到“豪放飘逸”“清水出芙蓉”等,不必“神识超迈”(赵翼《瓯北诗话》),“放言实是法言”(刘熙载《艺概》);说意境,只说“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高中课本《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不必大谈“意象”(王世贞《艺苑卮言》)、“兴象”(胡应麟《诗薮》)、“情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当然,“初步”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第二,立足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哪能用银钱去玷污呢?……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荻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深深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诗人心弦乍断,百感交集,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对沉沉夜幕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号:茫茫黑夜啊,你吞噬了多少美丽的人生!其他如《涉江》中屈原的心理活动,白居易《夜闻歌者》中“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姜夔《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是真消极吗?)等,都不难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第三,赏与析结合,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把握艺术形象。我国古代诗词受韵律、平仄等限制,语言十分考究。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要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指导他们写赏析文章时起点不能过高,要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艺术形象。例如“琵琶声停欲语迟”,简单的七个字就不仅仅记叙了动作,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始闻“问”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一惊,故“停”;继而辨明问意,故“欲语 ”;但久历风尘,饱经沧桑,飘零江上,一颗残破的心,从何说起,故“迟”。七字三顿,细致入微而又婉曲含蓄,内涵十分丰富。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卷”“拍”三字动词神完气旺,笔力千钧,勾画出气势雄浑的“大江赤壁图”。抓住这些地方,析中赏,赏中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第四,教师示范,做出榜样。目前,供学生写诗词赏析文章的参考例文几乎没有。专家论文往往高远,可望而不可及;《教参》上没有现成的例文;各式各样的作文选刊瞄准的多是高考作文。教师亲自动笔写,可填补这个空白。教师的文章好比一架梯子,一端立足学生实际,一头搭靠名家名作,它本身也许没有多少学术理论价值,但谁能否认,踩着这梯子登堂入室的学生未来却很可能在学术理论的殿堂里大有作为呢?

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关于古诗词名句的调查报告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怎样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应用文体。它要求我们对特定对象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的归纳整理,科学的分析研究,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并形成一份汇报性材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可用“关于××××的调查报告”这一样式。 (二)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要求精练概括,切入主题。 2.主体:必须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得出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结论。 3.结尾:小结全篇。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课本上的要求,我们就会知道:这次的古诗词名句的调查报告是要求我们对自己熟悉的,或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名句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份汇总性质的文章。 调查课本上的古诗词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水调歌头》,作者是宋代的苏轼。诗句的意思是: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自《题西林壁》,作者是唐代的李白。诗句的意思是:为什么不知道庐山真正的样子呢?正因为我身在庐山当中,眼界十分狭窄,所见到的只能是局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 出自《绝句》,作者是宋代的一个名叫释志南的和尚。诗句的意思是:这如杏花一般的细雨飘洒在身上,衣服像是要湿却并不会湿;那跟杨柳一样的和煦春风扑面而来,怎么可能会让人产生寒意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渭城曲》,作者是唐代的王维。诗句的意思是:请你再喝下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一路西行,你将不会再遇上像我一样的好朋友了。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出自《蝉》,作者是唐代的虞世南。诗句的意思是:因为蝉站在高处,所以能把叫声传播得很远很远,并不是人们常说的,蝉是借助秋风把叫声远远传出去的。 找出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名句 在我们学过的、听过的、见过的古诗词名句中,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把它们找出来,说说这些诗句各出自哪首诗?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分别是什么意思? 如,有个同学找出了一些有关描写冬景的古诗词名句: 冬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诗句的意思是:这雪好大好猛啊!好像忽然吹来一夜春风,把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都催得盛开,争奇斗妍。 冬愁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出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是唐代的韩愈。诗句的意思是: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秦岭。我的家在哪里?看一看往前走的道路,蓝田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冬行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出自《观猎》,作者是唐代的王维。诗句的意思是:猎物藏身的蒿草都枯萎了,猎鹰的眼睛显得特别锐敏;平原上的积雪已经化尽,猎马脚下少了沾带,奔驰起来便会更加轻快。 冬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出自《剑南诗稿》,作者是宋代的陆游。诗句的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读了上面的例子,你是不是也想将自己找到的古诗词名句进行分类,然后再按要求写出诗句的出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并整理出一份调查报告呢? 学写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古诗词中带有花鸟名句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课本上出现的只是一小部分。为了进一步体悟古诗词中带有花鸟的名句,我们可以采用上网查找、到图书馆翻阅资料等方法学习、研究古诗词名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找与到图书馆翻阅相结合。 2、请教有关专家、老师或大哥哥、大姐姐,帮助自己查阅、整理。 三、调查人员 安徽南陵县籍山一小育才文学社胡玲玉、陈昕 四、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带“花”字的诗句 出自唐杜甫《春夜喜雨》,诗句的意思是: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似锦的世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出自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句的意思是:纷乱的花朵渐渐的迷离了我的眼睛,浅浅的青草刚刚可以埋没马蹄。 2、带鸟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出自清 高鼎《村居》,诗句的意思是:绿草茂盛,黄莺飞舞,这正是二月早春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也沉醉在烟雾之中。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出自唐王维《鸟鸣涧》,诗句的意思是:明月高升,照亮了大地,惊动了山里的鸟儿,不时地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 五、小结。 通过归纳、整理,我们学习了一些带有花鸟的古诗词名句。我们知道,在这些诗句中,有对花鸟的喜爱与赞美,也有借花鸟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习作: 关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研究报告 安徽南陵县籍山一小育才文学社 叶彩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这样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理解前两句诗时,我们先要弄清“独”“异乡”“倍”等关键词的意思。知道了这些关键词,我们才能清楚这两句诗到底讲了些什么: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他乡做客,每当遇到节日,我就会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由此可见,这是一首表达思乡、思亲的诗。 至于诗中提到的有关插茱萸登高的事,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这首古诗表达的意境,得出这样的结论。王维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他都要和自己的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据说:到了九月初九,阳气已到了极点,阴气便开始滋生,各种各样的阴邪之物便会出来生事,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当时人们都说茱萸是一种可以辟邪的草,那么登高的时候,自然要头顶茱萸了

古代诗词研究论文

诗歌赏析文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绿肥红瘦".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古诗鉴赏探究的论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不少教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达“纲”甚远。有的教师虽然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还是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在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步”二字。由于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只是“初步”,所以不能求其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例如写李白,大约只须写到“豪放飘逸”“清水出芙蓉”等,不必“神识超迈”(赵翼《瓯北诗话》),“放言实是法言”(刘熙载《艺概》);说意境,只说“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高中课本《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不必大谈“意象”(王世贞《艺苑卮言》)、“兴象”(胡应麟《诗薮》)、“情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当然,“初步”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第二,立足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哪能用银钱去玷污呢?……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荻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深深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诗人心弦乍断,百感交集,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对沉沉夜幕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号:茫茫黑夜啊,你吞噬了多少美丽的人生!其他如《涉江》中屈原的心理活动,白居易《夜闻歌者》中“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姜夔《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是真消极吗?)等,都不难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第三,赏与析结合,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把握艺术形象。我国古代诗词受韵律、平仄等限制,语言十分考究。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要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指导他们写赏析文章时起点不能过高,要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艺术形象。例如“琵琶声停欲语迟”,简单的七个字就不仅仅记叙了动作,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始闻“问”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一惊,故“停”;继而辨明问意,故“欲语 ”;但久历风尘,饱经沧桑,飘零江上,一颗残破的心,从何说起,故“迟”。七字三顿,细致入微而又婉曲含蓄,内涵十分丰富。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卷”“拍”三字动词神完气旺,笔力千钧,勾画出气势雄浑的“大江赤壁图”。抓住这些地方,析中赏,赏中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第四,教师示范,做出榜样。目前,供学生写诗词赏析文章的参考例文几乎没有。专家论文往往高远,可望而不可及;《教参》上没有现成的例文;各式各样的作文选刊瞄准的多是高考作文。教师亲自动笔写,可填补这个空白。教师的文章好比一架梯子,一端立足学生实际,一头搭靠名家名作,它本身也许没有多少学术理论价值,但谁能否认,踩着这梯子登堂入室的学生未来却很可能在学术理论的殿堂里大有作为呢?

首先把中华文明扯一大堆,然后选一两篇典型诗歌分析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花非花》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格律: 调见唐白居易《长庆集》,以白氏词中首句“花非花”为词调名。此本《长庆集》长短句诗,后人采入词中。盖其自度曲,因情生文者也。 此调为单调。六句,二十六字。第二、四、六句押韵,均用仄声韵。括号内可平可仄。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赏析: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评价:这是一首情诗。说花非花,说雾非雾,本不是花,本不是雾,花有所指,雾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说出真情——夜半来,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雾,说明确有人来。谁来谁去?隐而不吐。为什么来?春梦无多,回味无穷;朝云遽散,惋惜惆怅。春梦者,春情也;朝云者,“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事也。此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文章简介:摘要: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注意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关注诗歌的题目,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作者,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合理地补充、想象,总结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关注所设问题的具体指向等鉴赏方法,可以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鉴赏是具体的一系列的过程,下面我们按照一首诗…摘要: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注意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关注诗歌的题目,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作者,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合理地补充、想象,总结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关注所设问题的具体指向等鉴赏方法,可以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鉴赏是具体的一系列的过程,下面我们按照一首诗以及诗后的问题的顺序来详细的讲解诗歌鉴赏的具体操作方法。一、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试卷中的题干表述形式往往是“阅读下面一首×(朝代)诗,然后回答问题。”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表达类似的思想情怀。比如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在初唐时期,由于国体初建,百废待举,浮艳淫糜的南朝齐梁诗风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诗人肩负时代使命,积极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创建清新刚健的风格成为诗人的追求。盛唐时期,唐帝国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一方面小康人家,一方开疆拓土,清秀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豪迈的边塞诗派应运而生。中唐时期,直面现实,兴利除弊,诗人仍然向往盛唐的强大。晚唐时期,兴国无望,诗人哀伤的情绪笼罩诗坛。试题中诗歌的作者,大多出自唐朝,知名度也比较高,学生一般不会陌生,所以对唐朝的历史一定要了解清楚,其他朝代的国家势力、民族矛盾等也应有所了解。了解朝代乃至某一时期的特点,就对诗歌的总体风格有了一个宏观上的了解,解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二、关注诗歌的题目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看到一首诗歌后,马上就其诗句进行分析,根本不去关注诗歌的题目,结果往往答非所问。如:《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后问题是: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我们关注了题目中的“闻笛”,再加上第三句中的“闻”字,肯定会明白“闻”的对象——“折柳”是一种曲子名。再联想到“柳”与“留”的谐音关系,“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意就会十分明了,如此,本诗所抒发的思乡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后的问题是: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如果我们不关注诗歌的题目,只是关注闺中琐事,那回答恐怕就差之千里了吧!同时本诗运用“比喻现意”的表现技巧也就无从谈起!《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后的问题是: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理趣”?如果只看诗句,无视题目,就无法正确回答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论文答辩古诗词开头语

引用古诗词的开头和结尾摘抄如下: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我想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级以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样能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人生自有诗意,来吧,一起加入我们的诗词狂欢!

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林、秋雨、明月、清泉,还有那洗衣的女子,这一些看似平常的景象,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而诗人在文字背后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品性,也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一份启示,当下又该如何诗意的生活。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在十六岁的时候写下的这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可能称得上是中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诗之一了。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几乎都背过,当然随着我们的成长,也会对诗里的含义有更新的理解。就像在今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现场所有的选手来说,意味着又一场新的比赛开始了,我们也可以抓住新的希望,抓住新的机会,去创造新的成绩,祝各位好运。

4、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放眼望去,无论是岳阳楼还是黄鹤楼,无论是滕王阁还是蓬莱阁。哪一处,没有留下古来圣贤的名篇佳作,奇绝文笔。这些名句让建筑成为名扬天下的文化古迹,更重要的是它们也穿越时空,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操,这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的根。所以在这里也再一次盛情地邀请所有朋友们加入到我们的诗词狂欢。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中国古诗词中啊,描写雨的佳句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既能感受到一份“空山新雨后”的清新,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份“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我们既能感受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一份哲思,我们也能感受到“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一分惆怅。当然我们更希望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场“春夜喜雨”,在这冬去春来的美好时节,就像春雨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6、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古人说诗言志,歌言咏,所以,东临碣石的曹操必定是心怀家国,志存天下。即便到了今天,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诗句,感受到1800多年前的那份笃定和从容。这是一首英雄的诗,临茫茫沧海,念天地悠悠。也希望所有的朋友能够从诗词当中感受到力量,寻找到方向,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在中国诗词大会的征途熠如日月星辰。

7、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乡愁是什么?乡愁是那间回不去的老屋子,乡愁是离家时的那条小路,乡愁是妈妈在风中挥动的双手,乡愁是诗人笔下到了也改不了的乡音。我们因为诗词相聚在一起,也希望中国诗词大会能够成为彼此心中的一片故土,一片净土,吾心安处便是故乡。

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在杜甫流传至今的一千四百多首四次中,提到诸葛亮的有几十首,但是被公认写的最好的是《蜀相》,诸葛亮的一生功名心事,被诗人短短四句道尽乾坤,真是如椽巨笔。那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进壮阔的诗词的篇章,让我们一起激扬文字,谈笑古今。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一直流传到今天的绝句只有六首,而其中就有两首流芳千古,除了《凉州词》,还有一首,就是《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看得更远,就得登得更高。也体现一种积极探索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今天是我们诗词大会的第七场比赛,在这里也希望所有的选手,依然能够激情纵横,斗志昂扬去拥抱诗词世界的千里江山、无限风光。祝福大家。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孕育伟大的英雄。从古至今,有无数个文天祥在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力挽狂澜。也留下了一篇篇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在今天开场与大家重温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也是想以此来激励在场的每一位选手,弘浩然正气,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用古诗词开头的开场白,要看你的讲话是侧重于哪些方面的,是鼓励的,那就找一些励志的古语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秀帘.——题记听到传言,进而确定“黛玉”离世我心中不禁寒,打开电视,看到曾经鲜活漂亮的“黛玉”心中总不能平静。伤感,不舍。晓旭,你就这样走了?你为什么走的如此匆忙?一如“黛玉”,你多愁,善感,唯美。晓旭,一个如烟似水的女子,离开荧屏弹指已有20载。林花谢了春红,那些夜夜守侯她的影像的人。那些陪她一起哭,一起笑的人,早就迎来了梦醒时分。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蓦然回首,却发现一切清晰昨日。林妹妹初进大观园,如群花之蕊,沁芳之泉,枫露之茗,裙拖湘江之水,冷香嫣然一笑。我曾见过你,晓旭。从清晨到薄幕,你是春风桃李一杯酒,菩提树下明境台,花泪蝶梦,赏月迎风,是我们在记忆中逐渐模糊的诗般情怀。你淡出视线很久了,单仍让无数人心头一痛。 如今红楼选秀再怎么热闹,选出来的都是些庸脂俗粉,她们怎么能像你为了一个角色而顷尽一生?你做到了——前半生,你是姹紫嫣红开遍,后半生,你是一片白茫茫单纯。

用诗词开场白就要看你主持的是什么样的节目,那么根据不同的节目选择不同的开场白。

本科论文答辩自述古诗词

毕业 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这次我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论文答辩自述,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论文答辩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答辩时自我介绍★

论文答辩开场白3分钟★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评语★

★硕士论文答辩开场白★

论文答辩自述1

各位评委教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__学院中文系03本2班的学生__。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再论苏轼寓惠 散文 》,我的指导教师是曹国安讲师。我当初之所以选择研究苏轼的寓惠散文,主要是因为苏轼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他是我国 文化 发展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的通才,在散文创作方面,他更是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诗政策新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和文坛领袖,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诗文运动的最高成就。

在苏轼四十多年的文艺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很多的散文,含括了众多的体裁品类。苏轼在寓惠期间,不仅仅创作了很多的诗词,同时也写了不少散文作品,包括书信在内共有326篇。这些寓惠散文作品便成了我研究此课题的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在大学学习期间,我选修了苏轼寓惠研究方面的相关课程,对苏轼在贬谪惠州的相关事宜有必须的了解,也积累了必须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主要从苏轼的散文及其寓惠期间的时代背景入手,着手从苏轼的思想品格和人生哲学的角度,结合苏轼寓惠散文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去探讨苏轼寓惠散文的资料题材和艺术特色,并尝试挖掘出苏轼寓惠散文的文化价值来。

具体说来,我的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总体上介绍苏轼散文创作及其在寓惠期间的贬谪生活经历和散文创作。

第二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资料题材。苏轼寓惠散文取材广泛,资料丰富,蕴意深邃,感情真挚,充满理趣。或写景状物,寄寓深远;或谈经论道,释说世理;或叙古述今,慨叹人生;或缅怀亲友,诉说真爱。

第三部分主要从五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艺术特色。苏轼寓惠散文,艺术形式灵活多变,笔锋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恳切,寓意深远理趣,语言平淡简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闲适旷达,浑然天成;情如泉涌,随物赋形;辞达;命题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沉稳渐熟,平淡简朴。”五方面的资料。

第四部分则简明地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具有三方面的文化价值,包括:苏轼寓惠散文是后人研究苏轼寓惠经历的重要历史文献;苏轼寓惠散文是他晚年文艺思想、审美情趣发生转变的佐证;苏轼寓惠散文是苏轼所有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部分主要是毕业论文结束语。

虽然目前学术界在苏轼散文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__年来,出版和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研究的著作和论文,但在苏轼寓惠散文研究方面的论文还很少,除了零散的一些论文外,在这个方面几乎是个未开垦的处女地。所以进行苏轼寓惠散文研究具有现实的学术价值论文答辩自述35分钟论文答辩自述35分钟。虽然我的论文是《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但与前人所写的《试论苏轼寓惠散文》相比,具有创新之处,就是我在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的资料题材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了苏轼寓惠散文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来。

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很多的苏轼寓惠散文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参考了部分毕业论文 总结 范文 。这得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教师曹国安教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提议和意见。其中,我的论文题目就是在曹教师的提议下而最终拟定的。在那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激和敬意!

上就是我的毕业论文答辩自述,期望各评委教师认真阅读论文并给予评价和指正。多谢!

论文答辩自述2

尊敬的各位教师:

上午好!

我是__班的___,我的论文题目是《___》。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教师___教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段时间里,_教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提议。在那里,我对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激和敬意!下头我将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意义、结构及主要资料、存在的不足向各位教师作简要的陈述,恳请各位教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及这篇 文章 的研究意义。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企业坚持持续盈利本事研究》这个题目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因为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走向衰退。如何使企业既能坚持目前的发展,又能在未来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等持续发展问题,引起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我们无论从社会财富创造、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充裕就业机会、提升市场竞争力等哪一个方面去进行考察,都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研究,以不断提升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本事,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快的发展。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资料。

我的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企业的盈利本事的涵义,之后又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角度阐述了企业一旦失去持续盈利的本事,根本就无法维持生命,突出了持续盈利本事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我们应在企业消亡和终结前,尽可能地延长企业的寿命,使其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实现其最大的价值。这既是对企业的盈利本事概念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下文进行深入论述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坚持持续盈利的本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恶心竞争;二、战略规划缺失;三、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四、企业家浮躁的心态。

第三部分,主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坚持持续盈利本事的现状,并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原因分析,指出外因只是对企业的发展存在必须程度的影响,并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真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还是在于企业内部,并且具有普遍性。

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前文所提到的影响企业坚持持续盈利本事的因素和现存企业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不断创新,回避恶性竞争;

2.加强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3.建立完善的核心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

4.企业家要具有企业家精神和良好的心态;

5.塑造优秀 企业文化 ;

6.高瞻远瞩,树立远大发展意识。同时,也将论文的结构作了最终的收尾和完善,使论文整体结构完整,论述合理。

最终,我想谈谈这篇文章存在的不足。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虽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 经验 ,但由于自我学识浅薄,认识本事不足,在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辞不达意的问题;加之时间紧迫和自我的粗心,与教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期望各位教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这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理解,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的论文答辩自述,敬请各位评委教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多谢!

论文答辩自述3

尊敬的评委教师:

我叫___,__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在___学校任教 六年级语文 ,兼备课组组长。我所撰写的论文题目是:论《围城》方鸿渐形象的现实意义,我的指导教师是进修学校副校长___教师。从确定选题、拟定题纲、完成初稿,到最终定稿,我得到了谌教师精心细致的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 方法 ,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完成论文的写作。不管今日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激指导教师的辛勤劳动,感激各位评委教师的批评指正。

选择《围城》这本小说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的写作题材,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这本小说比较的喜欢,包括由这本小说改篇而成的电视剧。的确,《围城》是一个富有人生哲理和重大社会意义的命题,它向人们说明4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病态,使恋爱、结婚、家庭成为“鸟笼”和“城堡”,寓意仅有冲破自身的局限和昏暗社会的“围城”,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民族、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齐,才会有新的生路。《围城》不愧为一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好作品。另一方面,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许多的现象也与《围城》中的描述场景有一些的相似,揭示其中的联系,警示世人,以倡导真、善、美的人性和理性的人生,也是我想经过自我的写作给社会的一次贡献。

我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采用了资料分析和现实比较的写作手法,各阶段安排依照先典型分析(即具体事例分析),具体对照现象,展现警示,再综合论述,阐明现实意义的层次进行。具体结构如下:

一、方鸿渐“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造成的影响对现实社会的警示意义!

1、___的后果与不学无术

2、对感情的“玩世不恭”造成的苦果与性开放

二、方鸿渐复杂思想性格的现实指导意义

1、表此刻感情生活方面的复杂分析及现实意义

2、表此刻家庭生活方面的复杂思想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3、表此刻事业方面的复杂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第一个方面,着重从方鸿渐两件典型的事例(即___和谈恋爱),联系到当今社会两种不良现象(即不学无术和性开放),以警示世人,这部分用词颇多,篇幅较长。第二个方面,综合阐述方鸿渐在社会大背景下的感情、家庭、事业三个方面的思想性格,意图说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如果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主有为的精神,缺乏坚定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是很容易被环境和他人左右的,一个人仅有将自身的发展置于社会

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熔炉里,事业才会有所成功;一个家庭,仅有在安定平和的社会大环境下,削除了社会的重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谅解,家庭生活才会真诚和自由。这部分语言精练,立意高远。

在提纲的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谌教师的详细指导,观点进一步得到了提炼,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也进一步深入。初稿完成后,谌教师又详细地审阅了全文,对一些用词不当的地方,观点不明朗的地方提出了指正。最终正式定稿后,谌教师又认真地提示了论文打印的格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正是在教师的着力指导下,在本人细致的研究下,我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的某些现象,发现了《围城》所蕴含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关于《围城》的有关论著相当地多,但以其人物形象的现实融合来确定研究方向,应当是我的一个创新之点。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虽然不是很尽人意,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善,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更进一步丰富了自我的知识,自我的认识也有了相当的提高。

论文答辩自述4

各位教师早上好!

我来自__学院__班,我叫__,我的论文题目是______,本篇论文是在___教授的指导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激她长期以来对我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忙,同时也感激各位评审教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事一同参与对我这篇论文的审阅并出席本次答辩,以下是本篇论文的选题缘由、目的,资料收集准备工作以及文章结构。

一、选题缘由、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正逐步代替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成为新的贸易障碍,而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台,导致我国出口竞争力受到极大影响。农业是海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意见中,六大战略定位之一就是要把海南建成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这更加显现了加快海南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性。造成海南农产品出口不畅的原因很多,而进口国设置越来越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海南省农产品出口的最主要障碍。所以本文根据海南省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贸易壁垒影响的具体情景,综合分析如何应对和跨越技术贸易壁垒,并提出可供借鉴的 措施 和路径。

二、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自____年__月上旬选定题目后,为了完成论文,本人进行了很多的资料收集,有来自网上的论文期刊,图书馆的书目,最主要是来自于海南的新闻网站。在____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阅读资料,拟定提纲,调研,写开题 报告 初稿、定稿,毕业论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____年_月正式定稿。

三、论文的结构

全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约一万五千多字:

第一部分是引言,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还有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海南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研究状况。其中包括海南出口的特色农产品及特点,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特征和海南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第三部分介绍了海南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分析了其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总体状况和海南主要出口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海南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包括国际方面的因素和海南农产品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也就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了海南农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提议。包括针对农产品进口国采取的措施和针对海南农产品自身存在问题采取的措施。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本人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本人本事不足,加之时间有限,在许多资料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许多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万分肯切的期望各位教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本人将虚心理解,从而不断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对自我的论文简单介绍,请各位教师提问,多谢。

论文答辩自述5

各位教师,上午好!

我叫__,是20__级__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色彩的地域文化特性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是在__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那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教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激,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教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头我将本论文设计的背景和主要资料向各位教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教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色彩在生活中给我们的感受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敏感的。人的眼睛对色彩的感觉相对于其他图像来说具有更快的反映,说具体点就是眼睛对色彩的反映更强烈。每种色彩都具有不一样的特性,每个地区、民族及国家甚至每个人都会因为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心理原因偏爱或禁忌某种颜色。大多数人应对色彩时的选择可能是纯粹的自我喜欢或是潜意识下的反应,然而这种潜意识中的选择其实是跟个人原因是有关联的。过去消费者对色彩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如今社会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品不断提高,多数人从满足生活需求上升到此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人们在消费的时候会根据自我的喜好选择自我要购买的产品,在使用性能差不多的时候,人们常会经过这个物品的视觉属性而产生购买产品的原因,色彩属性是视觉属性中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往往产品的颜色属性能对产品的吸引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色彩感觉的需求,产品的设计者在此方面需要不断的深化研究,根据产品的特性、用途及文化内涵来选择出契合商品的色彩,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色彩的选择在产品的包装形象设计中至关重要。

我认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为了更好的在包装设计中用更突出、显著的色彩来表达自我的情感,使自我的作品能够一目了然的让观者明白,必须明确色彩的重要性以及带给人第一印象的直观感受,在包装设计中,如果我们较好的利用了相关色彩的感情规律,将会极大的唤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以及对相关产品的兴趣,最终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所以我们要对色彩产生的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色彩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资料。

本文首先经过理论知识分析色彩的概念、特点、属性、分类和情感联想等一系列基本要素。其次是经过举例观察研究色彩地域文化这一特性,并且对包装设计的影响做出论述。在商品包装的设计过程中,色彩的选择对于在最终的成果展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的表现和运用能够最直接的传达视觉和心理的感受。现代包装设计作品中的都越来越重视色彩的选择和应用,这成为了设计师和生产厂商们一个重要的设计细节。我们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也必须将此放在一个不可忽略的位置来进行研究和设计。

最终,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由于客观条件和自身理论知识、研究视野和实际研究水平的有限,在本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论文答辩自述相关文章:

★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

★ 最新毕业答辩自述介绍范文五篇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精选5篇

★ 毕业答辩发言稿三分钟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精选集总5篇

★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范文合集5篇

★ 毕业答辩自述范文

教育学毕业论文答辩自述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育学毕业论文答辩自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20XX学前的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浅谈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我的指导老师是曾老师,在我论文写作期间,曾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这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够如期的顺利完成。在此,我向曾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这次论文的任务,目的,意义,所选用的资育和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资料,运用所学的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数学教育等理论,结合自身幼儿教育实践对当前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方面的资料,写出一篇合乎学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文章。我选择《浅谈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原因在于,我所去过的几所幼儿园中,幼儿数学学习现状并不尽人如意。集中教学中,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致并不高,情绪不愉悦。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种。”试想,幼儿早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发慢了一步,学习兴趣都没有了,又怎能做到让幼儿现在或者是将来的全面发展呢?因此,我选择《浅谈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激发幼儿思维的主动性,最终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我选用的资料主要有黄谨编写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张俊编写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等文献,还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是由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意义,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这三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由学习兴趣的含义,幼儿学习兴趣的特点,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意义构成。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家长方面,幼儿园方面,幼儿园教师方面,幼儿自身发展所带来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1是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培养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2是让幼儿在自我发现中培养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3是幼儿教师通过讲解演示来提高幼儿数学的学习兴趣。4是融入美术元素来提高幼儿数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次的论文写作,一方面使我掌握了论文写作方面相关的技巧,另一方面也使我在培养育儿数学学习兴趣这一课题上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但是由于我自身存在的知识储备方面的缺陷,使得文章中的相关论点还不够成熟,甚至存在错误观点的情形。对此,我热切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谢谢!

尊敬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委员、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

我提交的论文题目是《××》对题目的解读有两层含义:基于学生认知的视角;基于教师教的视角

论文的总体框架包括了五个部分

之所以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1、调查研究与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感到物理学习比较困难是不争的事实;而大量的研究结论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并不到位,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认识评价也显得并不中肯。只有少数研究从认知的视角展开探讨,提供了深入研究的视角。

2、教学实践中,多样化的教学策略选择,既要遵循物理学科自身的独有规律,也要尊重学生现实的认知发展水平、兼顾学生潜在的认知发展可能

1、现实和理论上的困惑促使我们进行思考:学生的物理学习到底在哪些环节?陷入了怎样的困顿?我们着重考察了两个方面,尝试从这样两个视角进行解读

2、并最终明确了本研究的方向:

文章基于对认知理论的梳理,结合实践研究,粗浅地将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为什么要划分阶段?划分阶段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也有着切实的理论渊源;为什么是5个阶段?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5个阶段可以比较好的分析学生的物理认知过程。

并基于这五个阶段,着重研究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高中生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特点;并依据对高中学生认知过程的把握,对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选择,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探讨。

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对现有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概述,分析了目前高中学生认知过程的理论基础及教学策略的内涵。通过问卷调查、学习材料元分析等多种形式,为研究收集到了较为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为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本研究的核心部分着重分析了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中,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的阶段性特点,并进行了教学策略选择的相关研究。

时间关系,下面就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认知过程把握与教学策略选择”的研究为重点向委员会作出汇报

综观物理实验所承载的对物理学科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基于物理实验的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一般主要由:

1、观察和感知研究对象的外显特征

2、体察和感悟构成实验现象的基本要素

3、策划和构建探究规律的实验方案

4、实验现象观察及数据的采集

5、完成实验意义建构

等等5个环节构成,对每个认知阶段基于学科的角度进行的深入的探讨(实验认知1张)比如在“物理实验表象化阶段”,着重对“属性为验证性的、属性为探究性的、基于假设或猜想的”三种属性的实验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认知要素分析并以对高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认知过程的把握实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选择(实验策略1张)

比如“物理实验雏形化阶段的教学策略”,通过辨析学科原理和实验原理的异同,着重研究了引领策略和规划策略两个方面的策略考量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研究结论:(创新点1张)1、高中物理认知过程五阶段的提法源于对理论的梳理,并对实践中的经验进行了整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对高中生认知过程可以从这样五个阶段进行把握

2、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可以基于高中学生物理认知的阶段性特征体现出应有的层次结构

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由于受到个人理论水平和教学经历的局限,研究视角显得狭窄,研究对问题分析得不够透彻,而且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分析总结出来。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惠州学院中文系03本2班的学生陈显春。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再论苏轼寓惠散文》,我的指导老师是曹国安讲师。我当初之所以选择研究苏轼的寓惠散文,主要是因为苏轼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他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的通才,在散文创作方面,他更是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诗文革xin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和文坛领袖,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诗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在苏轼四十多年的文艺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大量的散文,含括了众多的体裁品类。苏轼在寓惠期间,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同时也写了不少散文作品,包括书信在内共有326篇。这些寓惠散文作品便成了我研究此课题的'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在大学学习期间,我选修了苏轼寓惠研究方面的相关课程,对苏轼在贬谪惠州的相关事宜有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主要从苏轼的散文及其寓惠期间的时代背景入手,着手从苏轼的思想品格和人生哲学的角度,结合苏轼寓惠散文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去探讨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和艺术特色,并尝试挖掘出苏轼寓惠散文的文化价值来。

具体说来,我的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总体上介绍苏轼散文创作及其在寓惠期间的贬谪生活经历和散文创作。

第二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苏轼寓惠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蕴意深邃,感情真挚,充满理趣。或写景状物,寄寓深远;或谈经论道,释说世理;或叙古述今,慨叹人生;或缅怀亲友,诉说真爱。

第三部分主要从五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艺术特色。苏轼寓惠散文,艺术形式灵活多变,笔锋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恳切,寓意深远理趣,语言平淡简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闲适旷达,浑然天成;情如泉涌,随物赋形;辞达;命题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沉稳渐熟,平淡简朴。”五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则简明地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具有三方面的文化价值,包括:苏轼寓惠散文是后人研究苏轼寓惠经历的重要历史文献;苏轼寓惠散文是他晚年文艺思想、审美情趣发生转变的佐证;苏轼寓惠散文是苏轼所有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部分主要是毕业论文结束语。

虽然目前学术界在苏轼散文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20年来,出版和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研究的著作和论文,但在苏轼寓惠散文研究方面的论文还很少,除了零散的一些论文外,在这个方面几乎是个未开垦的处女地。因此进行苏轼寓惠散文研究具有现实的学术价值。虽然我的论文是《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但与前人所写的《试论苏轼寓惠散文》相比,具有创新之处,就是我在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了苏轼寓惠散文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来。

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苏轼寓惠散文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参考了部分毕业论文总结样本。这得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曹国安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其中,我的论文题目就是在曹老师的提议下而最终拟定的。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上就是我的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认真阅读论文并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研究月的古诗词写论文

杜甫咏月诗研究【语言风格 情感内涵】关键词月、杜甫、咏月诗、语言风格、情感意涵、原型批评内容摘要首先就研究的动机及前人所研究的成果做一介绍,后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来探讨,一是以语言风格学的方法,来分析杜甫咏月诗的语言风格,包括了音韵风格、词汇风格以及句法风格,另外是以原型批评来分析杜甫咏月诗中的情感意涵。文中先就原型的概念做一介绍,再谈月亮的原型神话及其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才更进一步的谈杜甫咏月诗的情感意涵,主要针对感伤的诗作来谈,将其情感意涵分为一、忧国忧时,二、怀乡思亲,三、伤离别,四、怀才不遇,五、叹身世飘零这五点来论述,至于那只占冰山之一角的称颂之作,就略而不提。壹、 前言一、研究动机由于杜甫诗作相当丰富,其中咏物诗也相当地多,因此我便想研究杜甫的诗。至于为何会选择咏月诗来作探讨,主要是因为看了曹淑娟教授所写的《从杜诗鸷鸟主题看作品与存在的关联》,便对咏物诗产生兴趣,心想,那是否也可以咏花、咏月、咏草等等,于是便以咏月诗作为研究的题材,其实主要也是因为笔者对月的感受较深,就如欧丽娟所说的一样:月是自然界中,与人之现实距离最远、心灵距离却十分接近的存在物,为中国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主题。[1]为此,希望能藉以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让世人能对杜甫有多一点的了解与认识,并且能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尤其是杜诗有诗史之称,可见杜甫的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在是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一番。此外,在本篇论文中,所提到的咏月诗其实包含两种,一种是全篇题咏月亮的,另一种则是在部分句子中运用月亮意象之作,因此,本篇论文中所说的咏月诗其定义并非指完全以月亮为题咏对象的定义,除了全篇题咏月亮的诗作外,还有藉由月亮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所以月亮可能只是代表一个场景、一个景象罢了。二、前人研究成果关于杜甫的咏月诗,在欧丽娟的《杜诗意象论》及方瑜的《杜甫夔州诗析论》中曾大略提到过。其中欧丽娟是将杜甫的咏月诗分成三个阶段,大致以杜甫干元二年弃官华州司功参军,而开始后半生飘泊西南之时,和出蜀入夔之际为两大分界点。欧丽娟提出:「杜甫前期中月的意象出现较少,且多以『清光』为诗人把握;中期的月则有极完满而温暖的面貌,后期的月则多耸动而危疑可惧的极端表现。」 [2] 主要是以这三阶段月之意象的转变,来探讨杜甫的生命发展。而方瑜则是就杜甫在夔州时期的咏月诗做一研究,其它时期则没有谈到。此外,在合田方子着,轩辕翻译的〈孤月当楼满&S231;寒江动夜扉—析杜甫之「西阁之月」诗〉期刊论文中,也提到了杜甫的咏月诗,但和方瑜相似,主要是讲杜甫夔州时期的作品,而且最主要是针对〈月圆〉这首诗来做分析,只能说作者提到的只是冰山之一角,仍不是很完整。因此笔者便想以咏月诗为题材,同时利用语言风格学 [3] 与原型批评理论两方面来谈。首先,在语言风格学部分,笔者参考了竺家宁先生的研究方法,将语言风格分为音韵风格、词汇风格、句法风格三部分,而竺家宁先生在《语言风格与文学韵律》中介绍说:音韵风格又可以透过许多途径进行探讨:「韵」的音响效果、平仄声调的交错、头韵的运用、双声叠韵的的安插、音节的解析等。词汇风格的研究法包括:拟声词的应用、重叠词的应用、方言俗语的应用、典雅语或古语词汇的应用、外来词的应用、词汇结构状况、熟语的应用、共存限制的放宽等。句法风格包括:造句类型的状况、句子扩展的状况、欧化句法的状况、句子省略的状况、文言或白话句式、句法的偶化状况、韵散使用的状况、对话的安插状况、诗歌重沓反复的形式、走样句的状况、对偶句的假平行等。[4]因此,笔者也参考了一些竺家宁先生所说的风格研究方法,来看杜甫的咏月诗,接下来并从原型批评理论着手,主要理论依据是根据傅道彬先生的《晚唐钟声—中国文化的精神原型》一书,藉以来探讨杜甫在咏月诗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意涵,使读者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贰、 杜甫咏月诗的语言风格在前面我们已经提过,竺家宁先生将语言风格分为音韵、词汇以及句法三种,而这三种语言风格的研究其实范围相当广大,笔者碍于其所牵涉的部分太多,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交待清楚,所以在此无法做太详细的研究,仅就其中的某个部分来谈。音韵风格部分,主要看的是杜甫所押的韵脚,至于其它像是拗救问题以及音节等问题,在此则不作赘述。词汇部分则是看他重叠字的使用;句法部分则是由诗的节奏、停顿来探讨。一、音韵风格在查询了《全唐诗全文检索系统》,发现杜甫诗作中有月字的共有252笔资料,经由笔者的筛选整理,扣除掉指时间意义的诗作,以及并不是专指咏月的诗,且和月的意象无关的诗作,剩下的共有125首咏月诗,诗题中有月的就有二十二首,而欧丽娟的《杜诗意象论》说有二十一首 [5] ,笔者发现是少了《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6] 其中只出现在诗题中而诗中并无出现月字的有《初月》、《月三首》之二、《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十六夜玩月》以及《江边星月二首》之一共六首。既然要谈杜诗中的押韵,首先笔者先就咏月诗的题材作一介绍。在杜甫的咏月诗中,以五言律诗为最多,有五十八首,其次就是五言古诗。今将其作一表格分析如下:[7]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排律五言律诗七言律诗3192214589由上表不难发现,杜甫咏月诗包括了古诗,律诗以及绝句,其中律诗占了相当多的比例,尤以五言为主。由于韵脚的选择,和内容的情感气氛需要配合,可见在韵脚上必须讲究声情的谐和。在此,笔者主要针对杜甫咏月诗中近体诗的押韵作了一番分析,之所以排除古诗,乃是因为古诗押韵较自由,可押可不押,且又牵涉到换韵的问题,在此便以近体诗为研究的范围,其结果表列如下[8]:(一)五排上平声下平声四支81、111一先90七虞109七阳113八齐112十蒸3十一真28、29、50、59十二侵42十三元39、103(二)五律上平声下平声一东20、52、92一先23、57、84、104、115、116、117三江100四豪93四支40五歌10、14、56五微73、105六麻37、99六鱼74七阳2、47、89七虞48、119八庚11、22、25、43、44、45、83、94、98、121十一真77、82、96九青122十二文6、125十蒸114十三元70、71、97十一尤55、75、79、95、101十四寒9、26十二侵27十五删21、38、76、120(三)七律上平声下平声一东67一先36八齐118六麻66十一真33八庚72、78十三元68十四寒51(四)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上平声下平声下平声五微91六麻53八庚58、110若将它做一个归类的话,可以发现,杜甫使用最多的韵是庚韵,有十六首,其次是先韵有九首,再来就是真韵有八首,其它则是元韵六首,东、删、麻、阳都是四首,支、微、虞、寒、歌、尤三首,齐、文、蒸二首,江、鱼、豪、青各是一首。有关韵与情的关系,在黄永武先生的《中国诗学&S231;鉴赏篇》中提到:……这种口腔气流的姿态,出于模仿人的情意,人在表情达意时,每一种表情的器官都在配合着动作,声音自然也不例外……王易氏更加详细分析说:「韵与文情关系至切,平韵和畅,上去韵缠绵,入韵迫切,此四声之别也。东董宽洪,江讲爽朗,支纸缜密,鱼语幽咽,佳蟹开展,真轸凝重,元阮清新,萧筱飘洒,歌哿端庄,麻马放纵,庚梗振厉,尤有盘旋,侵寝沉静,覃感萧瑟,屋沃突兀,觉药活泼,质术急骤,勿月跳脱,合盍顿落,此韵部之别也,此虽未必切定,然韵切者情亦相近,其大较可审辨得之。[9]由此可大致了解,韵脚的选择使用,和作者想要抒发的情绪是息息相关的。此外,有个相当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杜甫的诗中,有出现齐韵与支韵、纸韵同押,以及真韵和文韵同押的现象。[10]但这并不是出律的现象,而是在唐代的确有这种通押的现象。唐作藩先生在他的〈唐宋间止、蟹二摄的分合〉一文中说到:这种蟹、止两摄互相通押的现象,大概是由于两摄各自内部诸韵趋于合流,主元音演变得比较接近。可以设想,此时期蟹摄分为两部,一二等韵灰咍泰皆佳夬合为一部,大致读[a &<110;, u a &<110;],三四等韵齐祭废合为一部,读[&<110; &<108; &<110;, &<110; u &<108; &<110;];而止摄支脂之微合流为一部,读[&<110;,&<110; &<110;, &<110; u &<110;]。因此诗歌韵文里可以合韵,,特别是齐(祭废)部与灰(咍泰皆佳夬)部合口一等字,同支(脂之微)部合韵的情况更多,因为其读音更接近。[11]在古代,由于读音的接近,使得诗中出现两韵通押的现象,由上文可以得知,因诗歌韵文里可以合韵,所以有通押现象的产生,也因此我们对于这种通押现象可以做合理的解释。二、词汇风格首先,就杜甫所形容的月而言,共有41种月,其中以落月、秋月及新月出现次数最多,有四次;而明月、素月、星月及江月也有三次,是杜甫咏月诗中较常出现的修饰语,此外还有其它34种不同的月[12],可见杜甫诗中出现的月,不但数目繁多,且样貌多变。除此之外,杜甫所使用的叠字修辞也是笔者在此要探讨的部分。叠字:陈淑彬在《重读杜甫: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杜甫在反映自己的生活经历,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时,用了许多叠字来描绘,这就为我们研究杜甫的生活、情绪、心态等提供了线索和依据。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了解杜甫生活某一方面的状况和某一时期的心态的。[13]因此,在研究杜甫咏月诗的修辞时,叠字可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修辞研究,且在杜甫的咏月诗中出现的频率也最多,举例如下: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九&S231;附录6)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遣意二首》之二&S231;附录37)天下兵马未尽销,岂免沟壑常漂漂?(《严氏溪放歌行》&S231;附录49)往往虽相见,飘飘愧此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S231;附录50)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S231;附录54)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S231;附录55)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S231;附录57)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不寐》&S231;附录75)悠悠边月破,郁郁流年度。(《雨》&S231;附录87)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秋风二首》之二&S231;附录88)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S231;附录90)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可叹》&S231;附录107)城乌啼眇眇,野鹭宿娟娟。(《舟月对驿近寺》&S231;附录116)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暮归》&S231;附录117)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宿白沙驿》&S231;附录122)由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杜甫在使用叠字时,会根据不同的场合灵活的使用,使得叠字内涵和诗歌形象更加丰富。而陈淑彬女士对这个问题则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探讨:一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写,二是同一叠字在不同事物上的运用。她说: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写,可以反映出诗人的情绪变化。……同一叠字形容不同的物体,一方面是词的多义性决定的,但许多也是活用的结果。活用使人产生联想,以对此物的情景气氛之感受去理解彼物,丰富了形象和意境。[14]由此可知,杜甫的叠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令读者耳目一新,不仅如此,由于叠字的使用,使得杜甫在体物抒情之时,更令此物此情兴会淋漓,神与情一起涌现,且运用叠字甚多,在诗中充分发挥了修辞技巧之优点。三、句法风格在此是由杜诗的节奏、停顿来看他咏月诗的句法风格。根据竺家宁先生所言,我们对诗歌的节奏单位进行分析,和语法分析是不同的[15],而我们一般所熟知的五言诗节奏大部分是上二下三,七言诗则是上四下三,若是上三下四则是变格,称为「折腰句」,如韦居安说:「七言律诗,有上三下四格,谓之折腰句……欧阳公诗云:『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到溪桥。』……胡琴诗云:『出山云各行其志,近水梅先得我心。』皆此格也。」[16]就杜甫的咏月诗而言,倒没有这样的变格,节奏还是符合一般所熟知的格式,但语法上可能就会有所变化。[17]参、 咏月诗中的情感意涵—用原型批评来谈一、何谓原型原型又称原始意象(priomordialimages)。荣格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绪所组成,它们构成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说的原型。」「我们在无意识中发现了那些不是个人后天获得而是经由遗传具有的性质……发现了一些先天的固有的直觉形式,也即知觉与领悟的原型。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必不可少的先天要素。正如一个人的本能迫使它进入一种特定的存在模式一样,原型也迫使知觉与领悟进入某些特定的人类范型。」[18]经由荣格的论述,傅道彬先生对此作了一个结论,他说: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先验形式,是心理结构的基本模式。这种基本模式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因此从原型系统的形式中,可以获得上古历史与艺术的色彩斑斓的生动素材,原型系统不是零散的无意味的形式,而是充满意味的象征。[19]二、月亮的原型神话「月亮一直以来可说是女性世界的象征,追溯其起源,主要是肇始于人类迷狂的生殖崇拜时期。早期的生殖崇拜主要是女性崇拜,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懂得父亲在生命创造中的意义,生命创造被理解为女性单方面的行为,中国神话里的一批『处女母亲』和『怪人皆无父』的观念是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证明。」[20]在我国远古的神话中,女娲是在中国开天辟地创造的第一位女神,同时也是月神,这可经由汉代出土的墓葬砖画中得到证明。画中的女娲、伏羲人首蛇身,伏羲手中捧着太阳,而女娲则是捧着月亮,这就暗示着女娲实际上也是月神。至于传说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嫦娥奔月故事更是记录着女性世界失落的悠长而凄凉的往事,也反映了被父权威严驱赶的女性们伤心怅惘、寂寞凄苦的情怀。然而,嫦娥奔月在神话中是灵药、不死、变形与再生的隐喻,只是在诗人笔下出现的嫦娥却成为人文主义的寂寞象征,主要是因为后代诗人们总是借嫦娥的故事表达凄楚彷徨的心情。在傅道彬先生的《晚唐钟声—中国文化的精神原型》一书中也提到说:女性是月亮的灵魂,月亮是女性的诗化象征,因此当中国文化表现出从复杂回到单一,从创造回到重复,从冲突回到和谐,从瞬间回到永恒的强烈的重返母体的愿望时,它就不能不寻求月亮艺术表现形式。[21]因此,若想把握中国月亮文化的原始意义,就必须要剖析月亮所蕴含的女性与母亲情结,从对母亲与女性世界的原型入手,才可以掌握月亮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基本象征意义和衍生文化意义。那么,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和衍生文化意义是什么呢?傅道彬先生认为月亮有两个基本象征意义:(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崇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谧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失意与忧伤。(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的天问意识和人生喟叹。经由这两个基本象征意义出发,又产生三个衍生的象征意义:1、美的象征,2、孤独与失意的象征,3、和谐静谧的中国智能和超群拔俗、潇洒飘逸的士大夫风范的象征。[22]其中第二个象征意义是由于月亮反映女性的悲伤忧郁之情,因此成为失意者的象征,于是当自己感到失意彷徨、无可奈何之际,总是引月为知己,借以自慰,像杜甫就是如此。此外,笔者在此还有一点要说明,在《老子的月神宗教》这本书中,老子不断地说明道家所讲的「道」其实就是月,也提到月亮有三种形状:渐长月形、渐消月形以及圆月,并且有三种月形的神话,这些神话不仅见于《老子》,也见于《山海经》可见中国文化流行着如此的原始传说。[23]三、情感意涵综观杜甫的咏月诗,笔者将其情感意涵分为下列几类:忧国忧时、怀乡思亲、伤离别、怀才不遇、叹身世飘零以及称颂赞美。其中可发现,感伤的诗作占相当多的分量,几乎是占了全部咏月诗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因此笔者在此对称颂赞美的诗作就不作太多的叙述,重点就放在感伤的诗作中来探讨。(一)忧国忧时这时候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得杜甫对国家社会充满了忧心,对人民生活的困难感到难过。在安史之乱发生前,虽也有一些关心时事的作品,但感受没有那么强烈。代表的诗作像《月》、《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七、《留花门》、《倦夜》、《宿江边阁》等。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月》&S231;附录11)《读杜心解》[24]曰:「对月而伤时事也。二载闰八月,始有收京之命,时尚未有此举,故伤之也。月本欲其明者,此则因帝座久偏而怪之。」杜甫在此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关心。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七&S231;附录21)北方天骄子,饱肉气勇决。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留花门》&S231;附录15)前一首主要是忧心吐蕃之乱,后一首的花门其实就是回纥的代称,是对肃宗留用回纥兵的劝谏。杜甫因为担心回纥兵会危害到国家安全,才会作此诗来劝谏唐肃宗。这几首诗都强烈地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的关心及忧心。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倦夜》&S231;附录48)由最后两句可看出,杜甫是为了国事而忧心,这个时候安史之乱才刚刚平息,又有吐蕃为乱,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代宗一度逃往陜州避难。而杜甫这时人虽然寓居在浣花溪草堂中,但他对国家人民一向怀有深情,当国家正处于这样多事之秋的时刻,怎能不感到忧心呢?可见即使在闲处时,杜甫仍然不忘关心国家人民的生活。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S231;附录70)杜甫在此诗中透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翻腾在波浪中的孤月,与末二句在不眠之际,心中所产生的忧虑及无力感正相呼应,因此孤月不仅是单纯的水月之景,它同时也是作者心境的象征。(二)怀乡思亲杜甫经常四处流浪,离开自己的故乡,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其实是很思念的,尤其若是自己独在异乡,便更加思念故乡中的人、事、物。由于一般认为月亮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征,因此,当人们浪迹天涯甚至感到心灵孤寂的时候,月亮便成为我们精神寄托的对象,把自己的心情寄托于月亮之中,如此一来,月亮便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了时空的距离,这样就引发了亘古一月两地相思的主题。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祧锦宇?烛灭翠眉嚬。(《江月》&S231;附录77)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五首》之三&S231;附录68)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象颦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一百五日夜对月》&S231;附录10)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舟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秋风二首》之二&S231;附录88)以上这几首,都表现出杜甫思乡的情绪,其中第二首更是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月夜魂归的形象,来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杜甫当时正漂泊西南天地间,远离了自己的故乡,这样的处境正跟昭君相似,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因此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月夜魂归的形象,来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其实不只单纯想念家乡,也想念家人,只要想到自己和家人分离,甚至离开自己的家乡而四处飘泊,自然而然的诗作中就会出现相当多思家、思亲的作品。正如傅道彬先生所说:「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25]像〈月夜〉就是一首相当典型的代表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附录9)天宝十五年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奔蜀,杜甫便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却在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八月在长安所作,主要是写杜甫身处在已沦陷的长安城中,对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远在鄜州的妻子儿女,因而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名作,其实诗中不仅仅只是抒发夫妻二人分隔两地的离情而已,它同时也透露了天下乱离的悲哀,才会造成家人分离的情况。至于〈客夜〉也是说出了杜甫与妻子分离的情况。当时杜甫自绵州至梓州,而妻小都在成都,有天收到妻子的来信,因而百感交集,夜不能眠,对于自己无法回去和家人团聚,只能对月而黯然神伤。客睡何曾着,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客夜》&S231;附录44)(三)伤离别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S231;附录43)严武有文才武略,品性与杜甫相投,镇蜀期间,还亲自到草堂探视杜甫,并在经济上给予援助。两人也常彼此赠诗,相互敬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杜甫在送别后更是感到依依不舍,毕竟知音难寻,像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在日后恐怕也很难再遇到,于是在离愁中又添一层凄楚。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晨钟云岸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S231;附录57)由诗题大致也可看出这是写一首送别情形的诗,在《杜诗镜铨》中写道:「写别况只用觉汝贤三字,无限含蓄。」这首诗中,杜甫的笔调较为含蓄,虽然只将离别的情况以觉汝贤三字说明,其余大都是在写景,然而寓意仍然隽永,也可以感受到杜甫此时除了感念对方情意之外,也羡..............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7《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20、《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2、《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23、《生查子》【唐】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24、《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25、《菩萨蛮》【唐】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26、《相见欢》【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27、《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8、《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春夜》【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30、《天仙子》【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论中国古诗中的月亮摘 要: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关键词: 月亮、象征、思念、失意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关于它的诸多象征意义,已有许多人从文化原型、诗词鉴赏等角度作过许多分析,且成果斐然。拙文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基础,粗略谈谈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一、月亮是美的象征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南朝周祗《月赋》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谢庄《月赋》写道:“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景于云端。”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感。写月的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北宋词人张先在《青门引》中写道:“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描绘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过来,令人想象荡秋千的丽人那轻盈翩跹的身影,微妙地表现出词人怀念情人的心绪。张先《木兰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表现清明月色中飘过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中浮漾的前尘旧梦融入这“无影”画面中。这些诗,皆因月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层模糊不清的“朦胧色”,也给人们一种朦胧的美感。“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戚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着雄浑高古之美,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美形象。”月亮给人的美感,是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纯净的。写月之诗中,月亮意象的出现,使得全诗的意境立刻变得优美起来。如《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诗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贯穿上下,触处生神。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构成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全诗的意境是如此优美宁静,可以说,《春江花月夜》一诗创造的优美意境是空前绝后的。而作为冲淡派大师的王维,其诗作的风格是闲、静、淡、远,其诗作的意境也是十分优美的。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意境,不仅如施朴华评价,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不仅与“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整首诗的意境之优美,让人有“余音绕梁”之感。月亮不仅本身给人以美感,而且也象征了女子的美貌。翻阅《诗经》,我们会发现,月亮在诗中象征了女子的美貌,这从《东方之日》、《月出》中均可以得到印证。其中《东方之日》中以“东方之日”、“东方之月”象征女子的容貌,是富有创造性的。马瑞辰说:“古者喻人颜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毛诗传笺通释》)这对以后的作家和民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如宋玉《神女赋》写美女:“其始来也,耀乎白日初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光”,韦庄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名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它对我国以月喻美人、以月来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传统具有开创意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大绍兮。劳心惨兮!”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诗中的“皎”、“皓”、“照”都是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僚”、“懰”、“燎”均是形容女性的美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毛传》注曰:“妇人有美白皙也”。皎洁的月光使人联想到美人的白皙明艳,高悬的明月暗示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及。朱熹在《诗集传第七·陈风之十二》中评此诗曰:“此亦男女相悦而思念之辞,言月出则皎然矣,佼人则僚然矣,安得见之而舒窈纠之情乎?是以为之劳心而悄然也。”傅绍良曾指出:“《月出》中的明月,便是诗人抒发其相思不得、愁闷难遣幽怨之情的自然背景。”我认为,此时月亮已不仅仅作为背景渲染了,在《诗经》时代,我们的先人已将许多情感寄托在明月中,月亮象征美、寄托相思,应该说是月亮的传统象征意义。其实,以月来象征人的美貌,不仅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出现,而且,以月喻人还不局限于女性,漂亮的男子也可以用月亮来形容其美丽。阿拉伯的著名民间神话集《一千零一夜》中就经常出现以月亮来比喻人的美貌。例如《戛梅禄太子和白都伦公主的故事》中就有:“后来王后怀孕,妊娠期满,生下太子,如同十四晚上的月儿那样美丽可爱,就取名戛梅禄·审曼。……他那柔和和妩媚的脸蛋,显得格外漂亮,象十四晚上的月亮那样美丽可爱。……人很漂亮,像月儿一样美丽。”二、月亮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1.月亮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本文前面已说过,在《月出》这首诗中,月亮就已经用来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之情了,可见这一象征意义的渊源之久远。傅绍良在《论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与哲人风范》一文中这样说过:“在情感寄托阶段,月亮已由独立的客观景物内化为人类情感的组成部分,创作主体以象征、移情等手法,将自我感情倾注到月亮意象上,主客体通过某种特定的感情活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确,纵观古代与月相关的诗,借月抒情的作品不胜枚举。题材有闺情、乡思、送别等等,这些都成为月亮诗的基本主题。而这些主题中,尤以爱情诗数量居多,成就居高。这也许同月亮的原型象征意义——以月喻人美丽相关吧。《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这是一首思妇怀念远游丈夫的闺情诗。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流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明月的流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其二)中也有:“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岁寒无与问,朗月何胧胧”的借月抒情之句。作者通过抒发秋夜月上窗棂时心中产生的孤独无偶的悲凉之感,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无限伤痛之情。月亮的清晖照在诗人空荡荡的床上,诗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中思念亡妻的情感不断加深。“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则把思妇的相思举动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思妇看到了月亮便勾起了心中的思念,因而无比烦躁,想把月亮拒之眼外,以免又勾起相思。可是把帘子卷起来,月影还是赶不走,不停地拂走捣衣砧上的月影,但怎么拂它都在。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则将相恋中的男女心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了。二人相隔很远,心中爱的语言不能直接地向对方表达,只能望着月亮排遣相思之情。杜甫在他的《月夜》中也曾写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的一开始是既突兀又形象。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突然写起鄜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这种写法超越常规,但仔细品味,却很有一番深意。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思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想念自己,所谓“月圆人不圆”,这是夫妻离别后的共同感叹!诗人通过望月把自己真挚而凝重的相思之情流露无疑。借月抒发相思之情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南宋吕本中的那首《采桑子》了:“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作者写一位思妇,夜不能寐,独立江边楼头,对着一轮明月,产生无尽的离愁。同是一轮明月,它有着皎洁明亮,南北东西,处处随人的特征。它多么像一位忠实而多情的伴侣,如影随形,依依不舍。可恨我的夫君,他却不能像这轮明月,总是离家别妇,远走他乡。让我独守闺房,孤单寂寞。在此词中,月亮在上片是正面形象,它温情脉脉,反衬出丈夫的浪迹天涯和自己的无穷别恨。而词的下片,作者又从月亮的暂满还亏特征设喻,月亮此时又成了反面形象。这位思妇从分离的经久,又想到欢会的短暂,夫妻恩爱,相对厮守的时间总是稍纵即逝,恰恰相反如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月之中,团团当空,能有几时?亏缺的月亮又正面衬托丈夫离家时长日久和离愁别恨的痛苦。总之,女主人公思夫不得,便寄情明月,正比反比,俱是相思离愁。L·克兰默在《灯宴》(1916)的序言中谈到了月亮这个在中国诗坛上无所不在的象征:“月亮悬挂在中国旧诗坛的上空。……(她)是人间戏剧美丽而苍白的观众,而她所知道的一切隐秘、激情和欢乐,迅速地崩溃或是慢慢地腐烂,……她把远隔千山万水的情侣思念联结起来。”2.月亮也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月的思念古典诗词中望月思乡也是很多诗人都涉及的传统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成为诗人乡愁最无言的见证,诗人怀念家园、亲人的情思,常寄托与明月,真可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如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思故乡”是由“明月”而“故乡”的联想,是人们共通的心理体验。无行思家是一种典型情绪。作客他乡的人,思乡心切,总想望见家乡,于是登高远眺。尽管瞻望不到,但只要距离不是太远,总还是可以给自己的心情一种安慰。但如果相隔千山万水,那纵使是“望尽天涯路”,也依然是“悲故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王粲《登楼赋》)“举头望明月”倒能使千里外的他乡游子产生一点“望乡之情”。因为此时的月亮正成为游子故乡亲人之间的中介,大家的视线都在月亮上相交,月亮在人们的心理上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犹如来自故乡的乡人给游子以特别亲切之感一样。“君从故乡来”(王维《杂诗》),他不但带来了亲人的信息,而且由于他刚从亲人身边来,他身上仿佛还散发着亲人的体温。这样,故乡来客成为故乡和他乡的中介,在游子的心中,“客从故乡来”的亲切感与望乡思乡之感同出一辙。月夜思乡是美丽的。类似的诗还有: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卢纶:“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晚次鄂州》)徐桢卿:“故园今夜月,迢递向人明。”(《月》)陈后山:“不应明白发,似欲劝人归。”(《十五月夜》)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朋友,彼此都心存美好的愿望,都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个普普通通的月亮,经过人们的一番加工,成了最能表达人们的离愁别恨之物了。3.月下相思,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便是边塞诗里的月下相思。戍边的将士在寥廓凄清的边关,他们更加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可“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片思念之情无法让亲人知晓,于是他们只能把这段情愫寄托于明月和胡笳箫管。边关本是寂寞苦寒之地,这种月下相思的诗往往更是充满悲凉凄苦之情。例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所见的月下景色。回乐烽前的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犹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样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而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诗人的心头。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月夜下的边地寥廓凄情,闻笛而引起的普遍的望乡之情,感慨至深;这真是“意态绝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百读不厌”的千古绝唱啊!这类边塞诗还有许多,如李益的《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的《听晓角》:“边霜昨夜随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李益作为写边塞诗的高手,从明月、乐声入手,将征人的边愁乡思弥漫于诗句的字里行间之中,征人的月下相思,的确另有一番风味。4.月下相思,不仅仅表达了我们的传统情感,在有的诗人笔下,它也有着特殊的用意。如曹操在其《短歌行》中有这样的诗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诗人把“明月”比拟成他所思念和向往的贤才。他感到思念和向往的贤才,不能为自己所招纳,正象天上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及,可爱而不可掇,因而使他心中的忧虑之情如永不止息的流水。这更表现了诗人招贤纳士、思慕人才的迫切心情。曹植在《七哀》中也有这样的诗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这首诗是在曹植后期不幸的境下写的。表面上是写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与哀怨之情,实际上是诗人在政治上被遗弃后产生哀怨心情的曲折吐露。诗人从明月着笔,即景生情,叙写夜深人静的晚上,一轮皎洁的明月悬照高楼,明彻如水的月光在徘徊徜徉,照见高楼上这位哀愁的思妇,正思念丈夫而悲叹不已,她心底埋的缕缕哀思,就象晃动着的明媚的月光,在轻轻地叩动她的心房,此时此景和思妇之情完全融汇在静谧优美的月景之中了。而实际上,诗人要表达他对政治的态度也正像这位思妇一样。以思妇在月下哀叹来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感,可谓形象之至。三、月亮是失意文人的寄托《淮南子·览冥训》中有这一样一段记载:“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吟咏,这一神话原形逐渐成为失意的情感象征: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孤独无依、屡遭苦难之时,也常常把这种情感寄托于月,月亮在失意者笔下成为了孤月、冷月、寒月。杜甫的《月》诗中有“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的诗句。诗人借写嫦娥,来写自己孤寂悲凉的人生晚境。寡居月宫的嫦娥,无法忍受月宫的孤寂苦寒,她只得独自一人,自斟自酌,以洒打发死一般寂寞的日子。诗人孤身年老,漂泊西南,有家难归,这和嫦娥的处境多么相似!李商隐也写道:“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表面看去,诗人是在诉说月中嫦娥的孤寂冷清,实则包含了诗人的顾影自怜。作者借嫦娥曾偷食仙药飞升月宫的传说,来比喻和象征自己也曾想“蟾宫折桂”,后因不幸被牵入牛李党争,不但无法施展政治抱负,而且落魄终身,因此清冷与后悔之情,溢于言外。诗人置身于月光下,遥想月宫中失意的嫦娥,自然与诗人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人生失意相契合。但中国的诗人是善于逃避现实的,当他们政治上受打击,生活上遇到困顿时,有的人颓唐厌世,极其消沉,而有的人则泰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苏东坡就总结出一条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大自然成为士大夫们逃避现实的好去处,此时的月亮已不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象,它成为诗人自身飘逸风采、潇洒气度的象征了。王维《竹里馆》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这首诗里,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诗人尽情地享受着这片宁静,甚至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成为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实际上是诗人自己,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月光衬托着诗人宁静自适的精神境界,月亮在诗中表现出来的虚静,主要的目的是在于表现心的虚静。正如傅绍良所说:“在哲理升发阶段,月亮不仅是主体情感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一个蕴含着独立和永恒意志的复合物象。创作主体在将月亮内化为自我情感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将自我外化为一种自然的存在物,以感受和体验那一种超然物外的情趣。”四、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月亮孤悬天际,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让人们产生一种寻求生命真谛的哲人式的感悟,它启示着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在这种心态中,明月意象常作为永恒的象征。诗人站在月光下便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思古幽情,月亮此时也成了阅尽沧桑的见证。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曾写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月下神思飞跃,他将月亮与人生紧紧联系,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李白的《把酒问月》更是将月亮的哲理升发上升到一个高度:“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作者描述了月亮的不可知性,他剖析月亮运行的空间轨迹,表现月亮由升到没、从秋复春、幽静孤寂的变化规则,提示月亮所蕴含的生命启迪。他通过对人与月在时间上的差距,突出人生的悲剧性,同时也提示了人生真趣和价值:人生是短暂的,其间有不尽的坎坷、曲折、孤独、寂寞。但沉浮交替,幽寂虚静又正是宇宙万物的真谛,何须让有限的人生去承担那些无益的忧虑呢?人类虽然不可能永远享有生命,但其精神和理性却可以永远享有宇宙。只要明月常相伴,忘却尘世的一切,人生就会像明月一样自由自在。在这些诗句中,皎月横陈,朗照乾坤,引发了人事历历、岁月悠悠、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喟然长叹,月亮则成为宁静而永恒的存在。月亮在中国人眼中是永恒的。有意思的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一段著名的对白:“罗密欧:姑娘,凭着这一轮皎洁的月亮,它的银光涂染着这些果树的梢端,我发誓——朱丽叶: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的变化是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我不知道西方人是否认为月亮可以作为永恒的代表,但从这段对白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并不认为月亮是永恒的,恰恰相反它是运动的。这同中国人的普遍心态背道而驰。也许,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距。所以,只有中国人才最能理解月亮所象征的永恒。永恒是“中国的月亮”所具有的特点。结语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著地位,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对月亮仍是情有独钟的,月亮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仍影响着我们的文学创作。本文依据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选择了一些关于月亮的诗词,根据月亮意象不同的象征意义,将它们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出以上几点月亮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衷心希望通过本文能让大家对“中国的月亮”的象征意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让大家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一些更深入的认识。

(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