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安徽医科大学学位论文要求

发布时间:

安徽医科大学学位论文要求

安徽医科大学招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三种类型:高中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专科、专科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本科学制为5年、高中起点升专科学制为年、专科起点升本科学制为年。对于安徽医科大学成人高考本科学历学位证的获取,一般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英语成绩达标(本科在读期间通过学位英语考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学位英语目前大部分省份都是统一考试,个别省份取消学位英语,由报考院校单独组织考试。2.课程达标,学位课程一般每个专业都是三门课程,学位课程的成绩一般要求是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平均分达到80分,不过学位课程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3.论文(普通本科院校其实对论文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字数达标、格式正确即可)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学位证书有了一定的了解,总体而言,学位的申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努力还是可以拿到的,拿到之后对你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另外,2023年安徽医科大学成人高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安徽医科大学自考成考社会报名入口:

没有要求。安徽医科大学硕士毕业英语没有要求,研究生毕业条件原则上和大学英语六级没有关系,英语六级只是对学生本科阶段英语能力的要求;而研究生阶段英语能力有相对应考核要求;研究生毕业条件主要是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

安医硕士毕业文章最迟要在答辩之前半年发。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安徽医科大学简称安医,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安医硕士毕业文章最迟要在答辩之前半年发,也就是在大论文答辩之前。

安徽医科大学学硕毕业论文要求

安徽医科大学在职博士毕业条件是完成毕业论文。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是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其中被发表在一类期刊上,则可以被算作两篇,其他种类的核心期刊只能算作一篇。

安医硕士毕业文章最迟要在答辩之前半年发。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安徽医科大学简称安医,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安医硕士毕业文章最迟要在答辩之前半年发,也就是在大论文答辩之前。

安徽大学自考本科学位论文要求

一、安徽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证申请条件: 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实践考核合格+毕业论文合格,即可申请本科毕业证书。 其中,关于毕业论文答辩申请的具体要求:所有课程的理论考试全部合格、或仅1—2门理论考试未通过者,均可报名参加本次毕业论文答辩。凡经审核后不符合申报条件者不予报名。二、安徽大学自考本科学士学位申请条件: 获得自学考试安大主考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后,想申请学位证书,需符合以下条件:(1) 毕业论文成绩中等(含中等)以上,且理论课成绩平均分在65分以上(英语(二)要考试通过或是英语类证书免考,如四级、pets二级等,用非英语课程替代的不能申请学位);(2) 符合条件(1)后,需加试三门课,一门学位外语(英语专业考生考日语,其它专业考生考英语),两门专业课。学位外语由省学位统考办公室组织考试,两门专业课由我校组织考试。学位外语可以提前考(即未毕业时就可报考),现每年只考一次,约在3月报名,届时网上会公布具体的报名通知。专业课考试报名只有一次机会,在获得毕业证后且学位外语成绩合格,在9月初报名考试。三门考试成绩合格后大约在十一月左右办理学位申请手续,请提前在网上查询具体通知。(获得毕业证后一年内必须申请学位。 考试不合格或错过报名考试、学位申请时间,均无机会再获得学位证书)5、安大主考本科专业论文成绩分几个等级?答:论文成绩分五等,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在我院的实践成绩查询结果中成绩一栏用‘优’、‘良’、‘中’、‘合’、‘不’表示。 因数据格式兼容问题,‘合格’以上成绩在各市考办打印出的成绩结果可能对应为‘90’、‘80’、‘70’、‘60’。

每一个学校的申请毕业的条件都不是很相同,但是大同小异,基本上差不多1、自考专业课程全部通过,达到60分。2、毕业论文通过,达到优或者良3、在申请自考本科毕业证的时候必须具备大专毕业证。自考申请毕业证是很简单的,只有最基本的都已经完成就可以申请、领取毕业证了。最难的就是学位证的申请,需要的条件比较多,但是只要认真完成自考课程,分数考得越高越好,另外读自考的时候学习好英语,因为申请学位是需要报考学位英语考试的。

1. 学士学位考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申请学位证书有四复个条件:制

考试无作弊记录。

平均分65以上。

论文良好以上(75分)。

学位英语考试及格。

满足以上条件就可以申请学士学位。

2. 自考学士学位申请条件是什么

一、安徽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证申请条件: 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实践考核合格+毕业论文合格,即可申请本科毕业证书。 其中,关于毕业论文答辩申请的具体要求:所有课程的理论考试全部合格、或仅1—2门理论考试未通过者,均可报名参加本次毕业论文答辩。凡经审核后不符合申报条件者不予报名。 二、安徽大学自考本科学士学位申请条件: 获得自学考试安大主考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后,想申请学位证书,需符合以下条件: (1) 毕业论文成绩中等(含中等)以上,且理论课成绩平均分在65分以上(英语(二)要考试通过或是英语类证书免考,如四级、pets二级等,用非英语课程替代的不能申请学位); (2) 符合条件(1)后,需加试三门课,一门学位外语(英语专业考生考日语,其它专业考生考英语),两门专业课。 学位外语由省学位统考办公室组织考试,两门专业课由我校组织考试。学位外语可以提前考(即未毕业时就可报考),现每年只考一次,约在3月报名,届时网上会公布具体的报名通知。专业课考试报名只有一次机会,在获得毕业证后且学位外语成绩合格,在9月初报名考试。三门考试成绩合格后大约在十一月左右办理学位申请手续,请提前在网上查询具体通知。(获得毕业证后一年内必须申请学位。 考试不合格或错过报名考试、学位申请时间,均无机会再获得学位证书) 5、安大主考本科专业论文成绩分几个等级? 答:论文成绩分五等,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在我院的实践成绩查询结果中成绩一栏用‘优’、‘良’、‘中’、‘合’、‘不’表示。 因数据格式兼容问题,‘合格’以上成绩在各市考办打印出的成绩结果可能对应为‘90’、‘80’、‘70’、‘60’。

3. 取得大学学士学位应该达到什么条件

取得大学学士学位分下列五种情况: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包括统招专升本)

毕业考试成绩合格,在校表现良好,就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有的学校要求过大学英语四级。

2、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所有科目的加权成绩在该校所划定的分数以上(不同学校要求不同),毕业论文答辩良好及以上并通过学位英语考试,毕业后可以申请学士学位(有的学校还要求通过学位加试,即本专业主干课加试)。

3、电大开放教育本科生

必修课平均成绩75分及以上,选修课70分及以上,通过学位英语考试,论文答辩成绩为良(或以上)可申请由国家开放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

4、脱产、业余(函授)的成人教育本科生(包括成人专升本)

毕业后符合条件者(一般是在校表现良好、论文良好及以上、所有科目平均分70分以上、补考累计少于四门、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可以申请学士学位。

5、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本科

学生毕业后符合相关条件者也可申请学士学位。

(3)学士学位分什么条件扩展阅读:

学士学位的简介:

1、学士学位,是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授予的学位名称。在中国学位结构中为基础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由学位授予单位依照本单位的学位授予条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授予。

2、学士学位表示学位取得者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3、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4. 取得本科学位证的条件是什么

教育部规定由各个学校自己规定授予学位的条件,这个是具体看学校怎么规定的,比如有的学校规定英语还要跟四级挂钩,没有四级就不能授予学位,有的学校则规定英语过了学校的考试就可以,还有的学校规定必修课平均分到70分,有的学校只要都过了,补考门数不超过四门就可以,这个学校和学校之间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严,有的学校松

5. 学位证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拿到

成人教育copy学士学位的授予条件是由高校自主规定的,各高校的规定都有所不同,常见申请条件通常包括以下三个:

平时成绩平均分不低于65-72分。

毕业论文良或优。

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学位英语考试。

自学考试的学士学位可在毕业后一年内申请。

6. 学士学位要什么条件啊

申请学士学位条件 1 、学习并通过考试计划规定的政治理论课程,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的初步能力。 2 、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本科全部课程的合格证书,完成了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表明考生确已较好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3 、申请学士学位的考生所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平均成绩必须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并符合主考院校规定。 学位资格限制 凡符合条件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本科毕业生均有一次申报资格,第一次未通过者以后不再补办。 申报学位程序 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审批条件, 于发毕业证的同时(一般3 月初)向当地教育考试院或自学考试办公室提出申请,填写学士学位表一式2 份,交近期2 寸免冠照片一张。 2 、市考试院或自考办对申请人档案材料(包括本科毕业生鉴定表、毕业论文原件及论文成绩单)和毕业生填写的学士学位评定表进行审定,无误后,于3 月底报省考试院。 3 、省考试院整理汇总各市地申报的学士学位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者将考生档案材料与学土学位名册于每年4 月推荐给有授予权的主考学校。 4 、6 月底主考学校学士学位主管部门和学术委员会按要求对申请学位者逐个评审,评审合格,授予学士学位,未通过者不再补授。 不授予对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授予学士学位: (1 )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受学校及工作单位纪律、行政处分者; (2 )考试期间,有违纪、舞弊行为受到处理者; (3 )未取得申请学士学位外国语统考合格证书者; 学位外国语考试 考生在学期间每人最多可参加三次外国语考试(包括毕业后一次)。毕业后可参加一次学位外语考试(上半年毕业者须参加当年学位外语考试,下半年毕业者可参加次年考试)。 授予学位程序 1 、参加学位外国语考试的考生在各主考学校报名。 2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拟申请学位者,须持本科毕业证书和外国语考试合格证,到主考学校学位办申请并填写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表,经工作单位或有关学校审核,省自考办审核成绩后,交主考学校成教院(自考中心),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 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申请学位者应向主考学校学位主管部门交纳考务、评审等费用,具体标准按有关文件精神执行。同时向主考学校缴纳一科次的报名费。 4 、主考学校学位办将评审结果等相关材料报送省学位办备案,同时送省自考办一份备查。 补授情况 往届未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一律不再补授。

7. 本科学士学位的申请条件有什么

学分修够了,没有什么大的取消学位的处分,正常毕业就能拿到学位证书

8. 申请本科学士学位需要参加什么考试申请条件是什么

申请本科学士学位需要参加考试及申请条件: 1、必须获得主考专业本科毕业证书(一年内提出申请,以毕业证书年月为准,超过一年不予受理)。 2、必须参加省级成人学士学位外语考试,成绩合格。 3、各科成绩平均分不低于65分,各专业中的三门核心课程平均分不低于65分。 4、在本科学习期间毕业论文答辩成绩为良及以上。

9. 本科学士学位的申请条件有什么

如果是综合改革试点自考只要每科达到60分就可以申请学士学位,但得通过学位英语考试方可。如果是长线大自考好象各科要达到65分成绩以上方可申请。

10. 自考学士学位申请条件是什么

① 拥护中国 *** 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良。 ② 必须先拿到自考本科毕业证书才能申请学士学位证书。 ③ 自考本科专业下的课程有一定分数限制,毕业论文需多少分以上。一般是主干科目平均成绩需70分以上,毕业论文答辩80分以上或良好才可申请。 ④ 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学位英语的考试。最好在拿到自考本科毕业证书之前通过学位英语的合格考试。 ps:一般自考本科毕业一年后是不能申请办理学士学位的。各院校要求不同,具体以主考院校的规定通知为准。

安徽师范大学自考学位申请条件为毕业论文成绩为80分及以上(即良好以上);全省统一的成人学位外语加试成绩合格;专业加试课程合格;每人只有一次申请学位的机会。

安徽师范大学(Anhu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安师大(AHNU),位于长江流域区域中心和重要港口城市安徽省芜湖市,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与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立安徽大学一脉相承。

安师大是省部共建的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接受公费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校、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高校、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具有副教授自审权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也是安徽省优先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四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截至2018年4月,学校有88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7个),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改革:

1928年于安庆市创建省立安徽大学;1939年抗日战争爆发形势严峻,原省会安庆沦陷,学校被迫停办;1949年成建制迁至芜湖。后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

1954年国立安徽大学接国家政务院决定和华东行政委员会高教局通知决定:撤销安徽大学校名和建制,其所属农学院、师范学院分别独立为安徽农学院、安徽师范学院。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

2012年安徽师范大学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功,进入继985工程、211工程后国家第三次重点高校建设工程行列;2013年安徽师范大学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3年学校成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位论文封面

一、安徽医科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安徽医科大学 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安徽医科大学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 为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 学校前身是1926年创办于上海的私立东南医科大学,1930年更名为东南医学院,1949年底响应******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号召,内迁安徽怀远,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2 年迁址合肥,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 安徽医科大学 。 学校将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题词“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确立为校训,弘扬“爱国爱民,献身人类健康”的光荣传统,秉承“兴国、奉献、仁爱”的育人理念,倡导践行“求真、求精、求新”的优良学风,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梅山路校区、翡翠路校区、东校区(在建)、巢湖临床医学院院区等4个主要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20亩。有直属教学机构16个,直属附属医院6所(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附属巢湖医院、附属阜阳医院、安徽省口腔医院)。 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1943人,全日制研究生3934人,留学生407人,成人本专科生(业余)17679人。在职教职医护员工11426人,其中校本部在职教职工1253人,专任教师702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2%。 学校以医学为主,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设有临床医学(“5+3”一体化)等31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9个。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建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皮肤病与性病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中医肿瘤病学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有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其中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获世界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获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18个省级重点学科。 建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5个省部级实验室,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1个安徽省高校智库。 跻身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承担高校。有4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有24人次在国际学术组织和SCI源期刊任职,5人次担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4人担任国家级专科学会主委,1人在亚洲学术组织担任主席,9人入选教育部高校医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0余人获得全国、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14年保持省属高校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先后在《细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校编辑出版的具有CN刊号的医学学术期刊有《 安徽医科大学 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14种,其中CSCD核心期刊3种,北大核心期刊4种。 校图书馆是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为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医学分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方针,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香港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 学校同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西班牙、瑞典、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安徽医科大学是985还是211 安徽医科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安徽医科大学有几个校区 安徽医科大学教务处电话 安徽医科大学是一本吗 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

都差不多。胆管癌(共4位医生)好评医生:刘付宝(100%好评)赵义军(100%好评)许业传(80%好评)耿小平(100%好评)

耿小平主任医师教授简介及专业特长:肝脏移植、肝胆胰外科、普外其他专业技术特长—改良肝移植术中静脉转流技术国内首次应用、全省率先开展成人间部分活体肝移植术、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技术省内首创、小儿扩大肝叶切除术、前入路肝切除、肝中叶及肝尾叶切除等高难度手术省内领先。承担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省教育厅教学课题等多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近80篇。现任大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安徽省政协常委,中华医学会全国肝脏外科学组委员、安徽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及小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医学部初评专家。刘付宝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简介及专业特长:安医大一附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卫计委首届青年领军人才,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门静脉高压学组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胆胰学组委员,曾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和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及移植外科研修肝脏移植,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肝胆胰外科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各种肝癌肝切除、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良恶性肿瘤、肝门胆管癌或胆囊癌,胃肠癌等根治性切除,个人累积开展胰腺十二指肠切除400余例,擅长肝胆胰外科的腹腔镜外科手术。作为主刀之一参与全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参与及主刀肝脏移植30余例,负责肝移植术后随访200例次,发表文章40余篇,担任《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肝脏病学杂志》,《重庆医学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电子版及《手术学杂志》编委,主持省级重点课题3项,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重点项目及安徽省科技攻关各一项,2008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培养研究生10余名, 2014年获得安医大一附院首届“服务之星”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医院科技先进工作者。赵红川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简介及专业特长:外科生涯20余年,专业特长为临床器官移植和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每年完成复杂肝胆胰手术100例以上,自2006年以来,完成肝、肾移植200例以上,成功主持完成安徽省首例公民逝世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安徽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术,安徽省首例儿童肝移植术,安徽省首例再次肝移植术等多项器官移植新技术,填补了安徽省器官移植技术多项空白;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附属New Haven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和德国波鸿大学附属Saint Joseph医院胰腺外科中心访问学者;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等奖各一次,2017年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器官移植中心和肝胆胰外科二病区主任,、普外教研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安徽省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主委,安徽省肝病学会常委;参加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先后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王国斌 医学硕士 副主任医师简介及专业特长:1996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2012年获安徽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扎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年余,早期从事普外科重症医学,擅长肝、胆、胰疾病的危急重症诊疗,2003年投身肝胆胰外科临床工作,工作兢兢业业,视病人如亲人,治愈病人无数,数次获得院内“医疗先进工作者”、“服务之星”称号。积极参加临床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赵义军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简介及专业特长:1996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学习,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临床工作。临床特长: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治,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综合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学术兼职情况:安徽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胰腺炎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胆胰学组委员,安徽省微创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委员会常委,安徽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肝胆外科杂志》编辑,《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主持卫生厅青年课题一项;参与研究课题五项;发表论文十余篇,SCI论文1篇。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项,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谢坤副主任医师简介及专业特长: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安徽省外科学会微创与内镜学组委员,从事肝胆外科工作十余年,主要研究肝胆胰疾病。能熟练的完成腹腔镜肝脏切除术、腹腔镜胆道、腹腔镜胰胃手术等,在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方向有深入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各一项,省重大项目一项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发表SCI论文5篇,国家级核心论文多篇 。黄帆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简介及专业特长:擅长复杂肝胆胰相关外科疾病诊治,肝移植术及器官捐献获取,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评估,急性重症胰腺炎外科处理。先后赴德国Stralsund医院肝胆胰外科、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附属HammerSmith医院进修肝胆胰学习。现为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分会外科学分会肝胆胰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委员、安徽省微创医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特邀审稿人及《肝胆外科杂志》编辑。曾受政府委派作为首批队员赴南苏丹共和国进行医疗援助,2015年获得由国家卫计委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颁发的十佳“最美援外医生”。余孝俊医学博士主治医师校聘副教授简介及专业特长:从事肝移植及常规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硕士研究生期间师从国内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耿小平教授,学习肝移植及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博士期间就读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从事肿瘤免疫领域的热点研究,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研究一项。发表论文数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Blood》文章一篇。

截至2014年4月,该校成立了临床药理、皮肤病、卫生事业管理等65个省、校级研究所。建有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中央(财政部)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5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抗炎免疫药理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安徽人口健康与优生省级实验室、安徽人群健康与重大疾病筛查和诊断省级实验室、安徽天然药物活性研究省级实验室、徽省口腔疾病研究省级实验室、安徽口腔疾病研究省级实验室、消化疾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人畜共患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病原生物学省级实验室、安徽老年病分子医学省级实验室、安徽内分泌代谢省级实验室等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安徽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炎免疫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高校抗炎免疫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高校消化疾病重点实验室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抗炎免疫中药药理研究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中药药理(心脑血管)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生物医学基础与应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临床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新药安全评价中心 2007年至2012年,该校科技项目总经费达亿元,其中纵向经费达亿元,国家级项目经费占纵向经费的。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105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以上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9166篇,自然科学类三大检索论文714篇。出版学术著作200余部 。2009年至2013年,该校共承担“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4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近年来保持安徽省属高校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高校自然科学技术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三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和卫生管理奖各1项。先后以责任作者单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学》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研究上居国内领先水平 。2008年度,该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5项,总资助经费1018万元;发表国内科技论文1612篇,全国高校排名第49位,首次进入全国高校50强,发表SCI期刊收录论文被引92篇223次,全国高校排名第98位,首次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该校皮肤遗传研究团队发现银屑病易感基因,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研究成果,这一发现标志着中国银屑病的易感基因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继2005年和2006年连续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之后,该校徐德祥和魏伟教授领衔再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2001级药理学硕士研究生一科技论文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2009年度,该校自然科学研究排名跃升至安徽省省内第3位、省属高校第1位。再次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科普奖,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共有246项项目获得资助(含16项横向课题),资助总经费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9项,总资助经费1038万元;新增1项科技部“十一五”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项973计划项目前期专项,1项863计划专项。发现银屑病、红斑狼疮和麻风病易感基因的三项原创性重大成果被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自然遗传》刊载 。发表论文全国高校排名第44位,全国医药类高校排名第12位,国内论文被引全国高校排名第66位。张学军教授研究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成果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 。 2011年,该校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各类省级奖项16项。发表国内科技论文2302篇,在全国高校排名位列第31位,SCI收录文献全国高校排名112位,35篇论文被评为“表现不俗的论文”,8篇论文进入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2010年自然出版指数中国报告》中该校位列中国区第13位,在《自然》子刊《自然遗传》排名上,该校名列全国榜首。共有426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总经费6078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97项,资助经费3809万元,立项数和经费数继续稳居省属高校首位,连续10年保持递增,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截至2012年12月,该校发表在《自然遗传》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已达到17篇 。2012年,该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88项,总资助经费4339万元,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批优青项目资助 。 党委书记:李俊校长:曹云霞副校长:胡志、朱启星、金宗祥党委副书记:刘群英纪委书记:常业军 校长党委书记姓名职务任职时间姓名职务任职时间郭琦元东南医大校长1926年5月—1930年1月李广涛党委书记1951年2月—1956年6月郭琦元东南医学院院长1930年1月—1947年1月陈韧党委书记1956年1月—1964年2月张锡祺东南医学院院长1947年1月—1952年10月李广涛党委书记1964年2月—1966年10月张锡祺安徽医学院院长1952年10月—1960年5月崔剑晓党委书记1964年2月—1966年10月陈韧安徽医学院院长1960年12月—1964年2月陆志杰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0年2月—1971年4月李广涛安徽医学院院长1964年2月—1966年10月杜旭党委书记1971年4月—1973年5月陆志杰革委会主任1968年6月—1970年2月陈韧党委书记1973年5月—1976年6月李培生革委会主任1971年2月—1973年5月张长安党委第一书记1976年6月—1977年8月范瑞峰革委会主任1973年5月—1976年6月陈韧党委书记1976年6月—1977年9月龙云彩革委会主任1976年6月—1977年8月龙云彩党委书记1976年6月—1977年8月刘正文革委会主任1977年9月—1978年2月刘正文党委书记1977年9月—1979年1月程毅川安徽医学院院长1978年2月—1983年9月田玉秀党委书记1979年1月—1983年10月许建平安徽医学院院长1983年10月—1985年3月姚静篁党委书记1983年10月—1988年8月徐叔云安徽医学院院长1985年4月—1985年12月任诗书党委书记1991年3月—1995年8月徐叔云安医大校长1985年12月—1997年9月夏英庭党委书记1995年8月—2003年6月夏英庭安医大校长1997年9月—2001年12月桂宁东党委书记2003年6月—2008年9月张学军安医大校长2003年6月—2014年3月李俊党委书记2008年9月— 曹云霞安医大校长2014年3月—--------------------------------------------

安徽医科大学杂志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1985年,我校改为安徽医科大学,该刊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徐叔云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委员。1988年报刊重新登记,该刊国内统一刊号:CN34-1065,主编为龚西瑜同志。1989年7月增补黄河胜同志为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12月,学报调整编委会,徐叔云同志任主任委员兼主编,张方正同志任副主任委员兼常务副主编,吴系科、姚立人、孙桂华同志任副主编,孙君健同志任编辑部主任,陈国安、胡茅轩、黄河胜、宣正荣(兼)同志任副主任。1992年3月,黄河胜同志任编辑部主任,1995年4月,孙勇、王立龙同志任编辑部副主任。1995年第一期起,学报改为双月刊。1997年12月,编委会调整,徐叔云同志继续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李宗寅同志任副主编,张学军同志任常务副主编。2001年3月学校设出版中心,负责编辑、管理和指导安徽医科大学各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黄河胜同志任主任,孙勇、王立龙同志任副主任,出版中心由校长直属管理。《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该中心主要杂志之一,孙勇副主任分管《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01年5月再次调整编委会,张学军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刘建辉同志任副主编;2007年7月调整编委会,张学军教授连任主编,李俊、曹云霞、朱启星、许戈良同志任副主编。2009年,黄河胜同志任出版中心主任,王立龙、夏青、王劲松等同志任出版中心副主任。夏青同志分管《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11年改为月刊。2014年5月,曹云霞教授任编委会主编。

您好,建议您去相关的专业学术网站或者是论坛上进行相关咨询。

不高。在此期刊中临床研究、病例报告、综述、实验研究栏目收稿通过率不高,需要作者了解大量医学知识,需要相当严谨,并且有医学方面的专家进行严格检查,每期都是经过专家严密筛选出来的,《临床眼科杂志》是由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全国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坚持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面向临床,注重实用,促进科研与学术交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