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学老师,我可以帮你写,打开登录名中有联系方式。
我以前做过,我帮你吧。
企业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离不开正确运用市场营销策略。而物流管理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1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该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教学专家提出,该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型,结果表明在参与实践体验后可以更好滴从中学习、思考、表达看法,然后再一次回到初始的实践中思考,最后总结新的认知和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学习当中去。通过理论的学习,再通过实践来提升对于理论的认识是体验式教学的最主要的思想。在实践的过程里需要教师提前设定,使得模拟和真实场景尽量接近,便于学生学习思考。学生需要不停地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创新。在参与过程中,他们需要和团队成员交流沟通和归纳总结,再各自进一步反思,获得新的启发,达到更加深度的认知。常规的传统教学远远做不到这些,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后形成了对事物本有认知潜力,在今后的实践中再一次遇到类似的工作有应对的方法,印证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能力成正比二者不再脱轨,相对传统课程来讲更加的丰富多彩。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也有一定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但是最后还是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强迫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知识死记硬背和不断做练习题获得分数,学生没有从本质上理解知识内涵,所以在该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会有大的改善,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参加模拟情景获得体会经验,使学生获得探讨未知的乐趣,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这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探求新知识,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的局面,明显改善学生理论的学习和现实生活的应用实践相背离的问题。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所需的综合能力,譬如坚韧的意志、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对人和事的忠诚、融洽的人际关系、创新精神等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得到了锻炼。有很多外企的老板为员工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作培训,包括国际知名大学的课程也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
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根据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变革,实现对于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课程设定模组化物流管理专业是应经济和政策而生的新兴学科,实践性强,以系统工程作为实践支撑,它的教学理论基础是管理学和经济学。因此该专业的课程设计要满足国家经济发展要求的标准,并结合高等院校的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真正实现理论应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二者的有机结合,实现该专业功能模组化和体系化。从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内容看,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设计要根据基础岗位的工作内容来制定,设定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岗位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为满足这些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设计分为三大模组:本专业基本的认知模组、物流管理的技能模组、实践理论和技术应用到工作的模组,各个模组流程的设计按如下要求:情景模拟案例设计以职场典型的真实工作内容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结合该专业岗职工作要求,根据具体的专案目标任务和管理流程以及具体岗位内容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将专业知识理论和技术联络实践,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特征
课程内容情景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注重教学课程内容设计的情景化,努力做到根据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实践的情景来模拟教学学习过程。根据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要求设计模拟情景、系统操作、具体的专案流程。教学设计者在教学中要打造出积极的工作氛围和逼真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进入管理者的状态中,意识到管理者身份,尽早体验到基础管理岗位的职责。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模拟情景启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培养薰陶学生管理能力,做到教学结合实践的目的,为打造学生专业知识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综合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把讨论、研究及实践放在教学工作内容的首要环节,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的教学方法。例如参与过程中要学会举例分析、参与讲故事做游戏、角色饰演、举办沙龙、岗位实习、问卷调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把体验式教学功能的作用发挥出来,努力达到模拟教学符合实践的综合性。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借助视讯、网路、多媒体等平台,使得模拟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吸引学生,让学生感觉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表现在教学课堂组织、学生之间的协调沟通、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
教学体系系统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将通用管理技能贯穿在教学中,并配以综合管理素质穿插在一起:第一堂课的核心内容是以开展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第二堂课程要以拓展知识应用和创新的名家教学讲座为主,第三课堂为实验课,主要是根据模拟的专案,展开运营试验,第四课堂是激励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的竞赛课堂,即通过比赛促进教学、竞争促进学习,第五为实践课堂,开展定岗实训和创业实践的实训课。通过这五个课堂的开展,构建了创新教学模式具有互动体验的新课堂,最终实现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与对基层管理者的职位要求的统一。
教学评价多样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致力于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专业管理和创新能力的思维。传统教学模式考察和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试成绩,更注重结果,只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新事物的逆向思维、想象力及创造力,它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与笔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模式改为实践体验比赛、案例设计与策划及分析、讨论演讲、报告调查、工作流程等方式。在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方面注重具体化,忌主观化,所有考核公开化,分单位分小组考核,考核内容涉及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创造力,通过系列的考核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后,在实践中实现质的飞跃。
3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创新
当代教育的思想和教育管理的理论促进了体验式教学模式新的改革,倡导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导向。首先专案情景是虚拟的,通过创造真实环境,使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还未从事具体岗位工作前就已经对工作有所接触,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牵引作用,既要组织专案和扮演引导者角色,还要制造浓郁的学习气氛、设计情景体验、提供各方面专业资讯供学生学习参考,调动所有能够使学生潜能得到发挥、帮助学生自学和获得自我提高的因素。体验式教育模式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将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崭新领域,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将纳入学生教学的第一课堂,在培养创新与综合性人才、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和学生就业中起到推动作用。
1物流管理教学是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的
案例教学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全身心的参与进来。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做好准备工作,要从很多资料当中,选出具有谈论价值的案例。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进行预习,要分析和讨论所提供的原始材料以及具体事实,并且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案例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引入案例、分析讨论以及进行总结。
引入案例
想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必须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选择的好,学生才能有兴趣参与进来,也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所以,选择案例一定要认真仔细。教师要在课前准备阶段,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时代特征,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编写教学案例,合理的进行设计。
分析讨论
讨论案例通常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分别是:案例最终要解决的问题、采取哪些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依据什么作出最终决策、哪种决策是合理的、制定什么样的实施策略、对整体进行评价。对于这个步骤,教师必须打造出一个适合讨论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很好的进行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为了确保谈论顺利进行,教师不应该随意的参与讨论,也不应该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有些学生的观点还不是很成熟,也不要立即纠正,防止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讨论出现暂时的停顿,教师要进行启发,或者是采取提问的方式,或者是设定新的问题,或者是站在对立的角度发问,努力使发言不偏离主题。
2在物流管理教学当中应用案例教学,要注意的事项
处理好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行业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实践能力也随之加强,尤其是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妥善的解决在实际当中遇到的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案例教学是进步的,当然,案例教学并不是完美的,它必须和传统的授课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继续进行,学生只有掌握了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才有可能对案例进行探讨。
建设以及完善案例库
对于物流管理案例教学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缺少案例,很多教师愿意选择案例教学,但是却没有合适的案例,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物流管理案例库。这是一项艰钜的任务,并不是几个教师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很多人的加入。但是在实际当中,教学绩效考核体制还不是很完善,案例比较复杂,而教师缺乏物流管理的经验,一般的教师是不具备编写高水平案例的能力的。所以,各个院校要大力支援,把建设案例库划入到教学考核当中,在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方面加大力度,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方便教师们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此外,还要提供资金上的支援,让教师更好的研究案例。
3案例教学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可以扩充套件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的核心是教材以及教师,强调的是书本里面的知识和原理,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却忽略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造成理论不能联络实际。但是案例教学却很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案例,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要明白如何收集资讯和资料,并且对资料进行分析,这可以深化学生的思维,在找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的同时,养成创造性的思维。
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物流管理这门学科综合性很强,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来了解其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快的理解并且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教学目的。
物流专业职业规划分析: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第三利润源泉”,也是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具有广泛行业渗透力的新兴产业。我国加入WTO后,物流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有关预测显示,今年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将在2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26%。美国美智管理咨询公司调查指出:按目前普遍接受的看法,我国年物流支出约为当年GDP的20%左右,是发达国家的2-3倍,约2000多亿美元。这意味着通过科学化的物流管理完全可以把物流费用的支出降低到世界平均12%的水平,这将产生约6600亿元的物流运作效益。这就意味着 WTO使中国的大门逐步打开,跨国快递巨头们在中国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剧增,而在物流行业的需求上,最缺乏的是中高级物流策划管理与营销人才,最好是既懂营销管理又懂得策划,还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去改善提升原有操作模式的。显然,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显然在工作经验上难以适应这些岗位。不过,经验总是要积累才能有的,我们可以通过在操作岗位以及低级别管理岗位上的锻炼来达到那个水平。职业通路:操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才四、物流的发展趋势: 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很多物流企业都在积极引进和采用信息管理平台,对物流信息管理师的需求也相应增加。鉴于物流培训多是从知识普及方面出发从而帮助学员进入物流行业,而物流信息管理师是从解决实际物流管理问题出发,提高学员解决现代物流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前景更为广阔。 在目前的物流人才市场,这种既懂物流业务操作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非常少,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将成为物流行业内紧俏人才,无论是业务操作人员还是一般管理人员或高层管理者,都必须掌握物流信息技术这一项物流核心技能。物流信息管理师将在物流行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物流作为市场的基础,在今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会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也会很大。因此我做一名物流管理员,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必定非常广阔。五、我对未来几十年大体的规划如下: 1、20-25,增长知识阶段—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条件优势,认真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努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特别是商务英语,争取过英语四级考试。并参加物流师资格认证证书的考试,争取一次通过,并不断研究物流方面的知识。然后在大三的实习的时候熟悉工作环境,积累人际关系,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沟通,虚心求教。 2、25-35,熟悉适应阶段—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开始照顾父母。 3、35-50,稳定发展阶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自己多年所学为工作和家庭努力。。 4、50以上,安享晚年阶段—此时,回顾自己的一生将不再有遗憾。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下一代。六、我对未来十年的细致人生职业规划: 1、2012-2015:在这个阶段,我决定在物流基础岗位上实习、工作,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工作期间,利用闲暇时间继续深化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提搞专业水平,继续深造自己,争取知识和能力一起增长。 2、2015-2018:到了高潮期,应该在原来企业做一名中层管理员,用特有的和合理的方式管理自己的部下,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利用自己的工作条件扩大交往面,不但要重视与部下交际,更要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 3、2018-2022:最后,利用自己曾经的所学争取到一家外资物流公司工作,学习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争取当上一名外资企业中级物流经理,并努力发挥自己所长,在外企施展自己的才华。
企业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离不开正确运用市场营销策略。而物流管理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1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该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教学专家提出,该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型,结果表明在参与实践体验后可以更好滴从中学习、思考、表达看法,然后再一次回到初始的实践中思考,最后总结新的认知和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学习当中去。通过理论的学习,再通过实践来提升对于理论的认识是体验式教学的最主要的思想。在实践的过程里需要教师提前设定,使得模拟和真实场景尽量接近,便于学生学习思考。学生需要不停地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创新。在参与过程中,他们需要和团队成员交流沟通和归纳总结,再各自进一步反思,获得新的启发,达到更加深度的认知。常规的传统教学远远做不到这些,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后形成了对事物本有认知潜力,在今后的实践中再一次遇到类似的工作有应对的方法,印证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能力成正比二者不再脱轨,相对传统课程来讲更加的丰富多彩。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也有一定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但是最后还是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强迫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知识死记硬背和不断做练习题获得分数,学生没有从本质上理解知识内涵,所以在该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会有大的改善,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参加模拟情景获得体会经验,使学生获得探讨未知的乐趣,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这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探求新知识,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的局面,明显改善学生理论的学习和现实生活的应用实践相背离的问题。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所需的综合能力,譬如坚韧的意志、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对人和事的忠诚、融洽的人际关系、创新精神等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得到了锻炼。有很多外企的老板为员工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作培训,包括国际知名大学的课程也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
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根据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变革,实现对于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课程设定模组化物流管理专业是应经济和政策而生的新兴学科,实践性强,以系统工程作为实践支撑,它的教学理论基础是管理学和经济学。因此该专业的课程设计要满足国家经济发展要求的标准,并结合高等院校的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真正实现理论应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二者的有机结合,实现该专业功能模组化和体系化。从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内容看,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设计要根据基础岗位的工作内容来制定,设定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岗位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为满足这些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设计分为三大模组:本专业基本的认知模组、物流管理的技能模组、实践理论和技术应用到工作的模组,各个模组流程的设计按如下要求:情景模拟案例设计以职场典型的真实工作内容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结合该专业岗职工作要求,根据具体的专案目标任务和管理流程以及具体岗位内容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将专业知识理论和技术联络实践,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特征
课程内容情景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注重教学课程内容设计的情景化,努力做到根据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实践的情景来模拟教学学习过程。根据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要求设计模拟情景、系统操作、具体的专案流程。教学设计者在教学中要打造出积极的工作氛围和逼真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进入管理者的状态中,意识到管理者身份,尽早体验到基础管理岗位的职责。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模拟情景启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培养薰陶学生管理能力,做到教学结合实践的目的,为打造学生专业知识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综合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把讨论、研究及实践放在教学工作内容的首要环节,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的教学方法。例如参与过程中要学会举例分析、参与讲故事做游戏、角色饰演、举办沙龙、岗位实习、问卷调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把体验式教学功能的作用发挥出来,努力达到模拟教学符合实践的综合性。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借助视讯、网路、多媒体等平台,使得模拟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吸引学生,让学生感觉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表现在教学课堂组织、学生之间的协调沟通、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
教学体系系统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将通用管理技能贯穿在教学中,并配以综合管理素质穿插在一起:第一堂课的核心内容是以开展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第二堂课程要以拓展知识应用和创新的名家教学讲座为主,第三课堂为实验课,主要是根据模拟的专案,展开运营试验,第四课堂是激励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的竞赛课堂,即通过比赛促进教学、竞争促进学习,第五为实践课堂,开展定岗实训和创业实践的实训课。通过这五个课堂的开展,构建了创新教学模式具有互动体验的新课堂,最终实现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与对基层管理者的职位要求的统一。
教学评价多样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致力于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专业管理和创新能力的思维。传统教学模式考察和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试成绩,更注重结果,只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新事物的逆向思维、想象力及创造力,它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与笔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模式改为实践体验比赛、案例设计与策划及分析、讨论演讲、报告调查、工作流程等方式。在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方面注重具体化,忌主观化,所有考核公开化,分单位分小组考核,考核内容涉及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创造力,通过系列的考核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后,在实践中实现质的飞跃。
3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创新
当代教育的思想和教育管理的理论促进了体验式教学模式新的改革,倡导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导向。首先专案情景是虚拟的,通过创造真实环境,使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还未从事具体岗位工作前就已经对工作有所接触,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牵引作用,既要组织专案和扮演引导者角色,还要制造浓郁的学习气氛、设计情景体验、提供各方面专业资讯供学生学习参考,调动所有能够使学生潜能得到发挥、帮助学生自学和获得自我提高的因素。体验式教育模式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将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崭新领域,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将纳入学生教学的第一课堂,在培养创新与综合性人才、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和学生就业中起到推动作用。
1物流管理教学是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的
案例教学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全身心的参与进来。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做好准备工作,要从很多资料当中,选出具有谈论价值的案例。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进行预习,要分析和讨论所提供的原始材料以及具体事实,并且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案例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引入案例、分析讨论以及进行总结。
引入案例
想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必须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选择的好,学生才能有兴趣参与进来,也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所以,选择案例一定要认真仔细。教师要在课前准备阶段,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时代特征,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编写教学案例,合理的进行设计。
分析讨论
讨论案例通常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分别是:案例最终要解决的问题、采取哪些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依据什么作出最终决策、哪种决策是合理的、制定什么样的实施策略、对整体进行评价。对于这个步骤,教师必须打造出一个适合讨论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很好的进行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为了确保谈论顺利进行,教师不应该随意的参与讨论,也不应该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有些学生的观点还不是很成熟,也不要立即纠正,防止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讨论出现暂时的停顿,教师要进行启发,或者是采取提问的方式,或者是设定新的问题,或者是站在对立的角度发问,努力使发言不偏离主题。
2在物流管理教学当中应用案例教学,要注意的事项
处理好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行业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实践能力也随之加强,尤其是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妥善的解决在实际当中遇到的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案例教学是进步的,当然,案例教学并不是完美的,它必须和传统的授课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继续进行,学生只有掌握了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才有可能对案例进行探讨。
建设以及完善案例库
对于物流管理案例教学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缺少案例,很多教师愿意选择案例教学,但是却没有合适的案例,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物流管理案例库。这是一项艰钜的任务,并不是几个教师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很多人的加入。但是在实际当中,教学绩效考核体制还不是很完善,案例比较复杂,而教师缺乏物流管理的经验,一般的教师是不具备编写高水平案例的能力的。所以,各个院校要大力支援,把建设案例库划入到教学考核当中,在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方面加大力度,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方便教师们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此外,还要提供资金上的支援,让教师更好的研究案例。
3案例教学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可以扩充套件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的核心是教材以及教师,强调的是书本里面的知识和原理,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却忽略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造成理论不能联络实际。但是案例教学却很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案例,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要明白如何收集资讯和资料,并且对资料进行分析,这可以深化学生的思维,在找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的同时,养成创造性的思维。
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物流管理这门学科综合性很强,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来了解其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快的理解并且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教学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前整个物流行业正在向着更加规范化、一体化的方向走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仓储周转速度的加快,根据全面营销理论,营销应贯穿于“事情的各个方面”,而且要有广阔的、统一的视野,所以,营销物流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将越来越重要。为此,企业需要采取“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新型高效的物流活动方式,根据企业和客户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区内依照生产原料和市场容量,建立区域性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原料采购、信息处理、分拣、配货等作业。
论文关键词:营销物流管理,配送中心,功能,定位
从管理方面来讲,营销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1]。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2]。物流过程中将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物品的产地到物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康柏斯提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另一半”。 面对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两个企业管理日益关注的领域,二者在交互式迅猛发展中为社会及企业带来了利益。不论是营销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实践发展需要,还是它们各自领域理论的不断创新,物流已成为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发展途径。既是营销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又是企业物流管理职能细分化的具体表现,亟需将二者置于企业管理集约化背景下,进行综合性的探讨与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领域进行交叉和边缘性研究,并衍生出一个新兴的营销和物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营销物流管理。
我们认为营销物流管理是营销主体以战略的高度对物流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基础上,既包括组织内在的,也包括组织以外的所有资源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配置,目的以降低营销成本,节约物流费用,并始终贯穿于企业营销活动的全程,对物流各要素进行高效率和高效益地组织、计划、实施及控制的过程。
营销物流管理的内涵应包括:订单管理及处理、库存控制、需求预测、客户服务、文件票据流转管理、包装、退货处理、仓库配送中心管理、销售生产计划及采购、零部件服务支持等10个方面。尤其是强化企业营销管理活动中物流功能的作用,加快企业采购供应物流、生产制造物流及销售分销物流的一体化进程,真正实现企业物流的供应链条化。通过集中储存加工降低物流的库存和流通加工成本,在最近的需求供应点进行采购和销售,降低运输和配送成本,并借助于网络资源提供虚拟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
营销物流管理的精髓与核心就是站在企业营销战略的高度,统筹生产、营销、市场等资源,全面进行规划设计,以客户的订单为驱动力,带动企业营销和物流两个职能管理效率的发挥,并实现匀速运转。基于此,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就是为了促进产品销售业务进一步发展,使产销环节更为畅通,以达到企业营销战略目标,而设立的一个具有储存、加工、分拣、配送功能的货物集配中心,是一种多功能、集约化的物流节点。图1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示意图。
图1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示意图
1.备货功能。备货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的需要,为配送业务的顺利实施从事的组织商品货源的活动。备货工作包括采购订货、集货进货、合理配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活动。
2.储存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这种类型的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设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暂存,即是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送货载的暂存,这个暂存主要是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暂存时间不长。
3.分拣功能。分拣是依据顾客的订货要求或营销部门的销售计划,迅速、准确地将商品从其储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集中,等待配装送货的作业过程。
4.集散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拥有的各种先进设备、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分散在各个生产企业的产品集中在一起,通过分拣、配货等环节向多个用户进行发送。同时,也可以把各个用户所需要的多种货物有效地组合或配装在一起,形成经济、合理的批量,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品流通。
5.加工功能。配送加工虽不是普遍的,但往往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它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配送加工有别于一般的流通加工,它一般取决于客户的要求。
6.信息处理。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有相当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能有效地为整个流通过程的控制、决策和运转提供依据。无论在集货、储存、拣选、流通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环节的控制,还是在物流管理和费用、成本、结算方面,均可实现信息共享。
三、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位策略
企业在剖析自身物流资源基本状况的前提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战略上必须明确其发展定位,针对企业实际,以及各地区的需求特征,做出整体的规划。在策略上,依据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资源状况、规模经济水平、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功能及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不同优势,进行客观科学的业态定位。可根据自身的物流服务对象、服务功能、货物和产品类别、物流职能及配送能力的大小等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位 [3]。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位策略具体有如下五种:
1.层次定位。在整个营销物流系统中,流通中心定位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汇集地,具有非常完善的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定位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设施,其涵盖面较流通中心为低,属于第二个层次的中心;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如果具有商流职能,则属于流通中心的一种类型,如果只有物流职能则属于物流的一个类型。[4]
2.横向定位。从横向来看,和营销物流配送中心作用大体相当的物流设施有仓库、货栈、货运站等等。这些设施都可以处于末端物流的位置,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不同的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是实行配送的专门设施,而其他设施可以实行取货、一般送货,而不是按照配送要求有完善组织和设备的专业化流通设施。
3.纵向定位。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中纵向的位置应该是:如果将物流过程按纵向顺序划分为物流准备过程、首端物流过程、干线物流过程、末端物流过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是出处于末端物流过程的起点。它所处的位置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位置,因此,它不仅承担直接对用户服务的功能,而且根据用户的要求,起着指导全物流过程的作用。
4.系统定位。在整个营销物流系统中,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系统中的位置,是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水平。尤其是现代物流出现了利用集装方式在很多领域中实现了“门到门”的物流,对可以利用集装方式提高整个物流系统效率的物流对象做了很大的分流。在包含着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营销物流系统中,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对整个系统的效率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处于核心的位置。
5.功能定位。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是通过配货和送货完成资源的最终配置。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围绕配货和送货而确定的,例如有关的信息活动、交易活动、结算活动等等虽然也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不可缺的功能,但是它们必然服务和服从于配货和送货着两项主要的功能。四、 结论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连接产、供、销,是一个专门服务机构,全部包揽销售过程中的配货、送货任务,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采购和供应任务,将用户和企业自身所需要的产品尽快送达,以加快产销运转和资金回笼。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结合共同化配送和社会化配送,必将大大提高企业产品到达销售终端的速度,再通过其高度组织化的企业管理,用现代化科技来装备,高效、统一、协调、规范地开展经营,可以发挥应有的规模效益和经营优势。总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对企业起到以下三点作用:
1)企业将产品及时送到客户手中,提高企业信誉。
2)销售人员专心搞销售,不必再为产品配送而操心。
3)生产人员专心搞生产,不必再为原料供应而担心。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 营销管理(第1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6页.
[2]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物流术语GBT18354-2006[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年第1版.
[3] 王斌义著. 现代物流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245-246页.
[4] 李学工. 论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市场定位及其业态类型[J]. 财贸研究,2003年4月.
[摘要]连锁经营是当今现代化大流通最具代表性的商业经营模式,已成为现代商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是现代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在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几种主要的配送方式,结合他们的优缺点,提出了适应当前我国零售连锁超市配送的可行性对策。
论文关键词:物流配送,对策
一、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现状
1、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自营配送模式占主导
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认为,只有在一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100~120家分店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它的规模效益,但我国零售连锁超市不论大小都青睐于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据相关资料,到2007年底,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已近2500家,其中自建的就达1500多家。很多超市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原来就小,没有充分的资金来建设和运作配送中心,从而导致许多配送中心根本不能达到超市配送的需求。不仅导致配送效率低,统一配送率不高,还浪费了许多的物流资源。
2、商品种类多,配送要求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
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3、统一配送率低,运作难度高,传统物流资源难以适应
零售业连锁超市的配送量波动大,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物流零售企业的销售量受随机因素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促销)影响较大,造成门店的配送量波动大。对于仓储空间等资源有限的门店,一般要依靠提高配送频率来满足需求,有些小型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而且配送过程有时间窗限制,如限定某个时段到货。同时,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导致物流成本高,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运作难度的增大,使传统的以单一运输和仓储为主业的物流企业难以适应。
二、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当前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主要有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供应商配送模式和共同配送。
1、自营配送模式
实力较强的连锁超市自建配送中心,主要是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连锁企业都各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自建配送中心有利于协调与连锁店铺之间的关系,保证这种经营特色不受破坏和改变。
如果各家零售连锁超市都各自建立配送中心,会造成大量配送中心资源的浪费和人员的闲置,使得配送中心的费用和物流运营成本偏高。只有分店规模扩大使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取得的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连锁超市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进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我国连锁超市企业还普遍存在现有物流配送系统不能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情况。连锁超市应在利用自己的物流资源积极建设物流配送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业者提供的物流服务加以弥补。
3、供应商配送模式
简单的说,供应商配送模式就是由生产企业直接将超市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各个连锁门店甚至到货架的物流活动。通常中小超市公司由厂方直送商品的比例较高,而大型连锁超市公司趋向于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对门店实施配送,据估计,厂方直送商品只占总量的15%~20%。该配送方式对供应商而言增加了成本,但对于由供应商到零售超市的供应链整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指由多家连锁超市企业联合起来,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原则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配送中心,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的配送模式,尤其是一些经营规模较小或门店数量较少的连锁超市常采用这一模式。但这一配送模式不太适合于中小型连锁超市。只有当连锁超市有较强的驾驭供应商的能力时,这种共同配送中心的建立才有可能。此外,连锁超市企业需建立一套完善的与供应商以及各连锁分店及时沟通和传递信息的系统,需要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适合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对策探讨
1、实力雄厚的连锁超市
实力雄厚的连锁超市可适度扩大自建配送中心的规模,主要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提高其现代化水平。
2、中小型连锁超市
中小型连锁超市,通过组建横向物流联盟构建他们的物流配送体系。连锁企业与专业物流服务提供方的长期合作会形成一种战略性的纵向物流联盟关系,而解决目前连锁超市的配送问题,除了纵向联盟,另一个关键就是要组建连锁超市企业间横向物流联盟,可以使连锁超市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实现物流合理化。
3、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
从战略层面上,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连锁零售企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规避经营风险,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第三方物流借助自身优势,降低物流复杂性,提高对顾客的响应能力,有效解决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时间和空间管理上的难题;再者,第三方物流能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企业弹性;同时,选择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减少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交易成本。
四、结束语
在连锁企业飞速发展的市场背景下,合理的配送模式是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整合及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的配送模式以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为主,而且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商的配送能力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了我国连锁企业整体的配送效率低、配送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为连锁企业解决这些配送问题的想法,对连锁企业典型的配送模式进行分析,从而为连锁零售企业经营者寻找适合自身的配送模式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联合运输区域协调管理及网络构建研究——以广西西江水铁联运为例丁伟中南大学2012-05-01
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是供应链管理水平竞争和物流管理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改变了物流管理方式和模式,其中供应链物流管理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主要有:
1、库存管理。通过实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周转时间,避免缺货,同时也能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2、订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商、订单、订购合同的高效管理,减少了供应链中订购环节的失误。
3、配销管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实物库存、运输车队、配销需求等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保证其准确性和高效性。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是一项传统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接收货物环节的货物编码、验收、储存等活动和货物分拣、配送、发货等活动。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行业仍然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人才,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革新,必须彻底打破各企业之间存在的隔阂,从整体的目标出发,对各个子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组织的物流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无缝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
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传统物流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输管理混乱、运输成本高昂、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收益微少。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取消多余的层次,实现整个架构的简洁明晰,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
3、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于企业的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样一个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上,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及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消费者也能及时查询业务的相关信息,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利用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供应链的运作流程,使客户满意最终的产品或服务。本文围绕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功能,并讨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通过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保证供应链的高效合理运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一、物流的需求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目前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国内外的物流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整个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整个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事实上想要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就在于时间和效率这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送货及时、精准并且能够使得顾客很满意。所以说以前的交通运输也在物流发展的大背景下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目前我国的运输在管理的体制、交通枢纽的建设以及组织的衔接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就交通运输建设来看,政府也是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对交通运输的整个资源进行整理,并且对组织的关系进行梳理。在2013年的时候,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负责人说一定要对交通运输方面的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建设各个交通运输方式联网售票的系统;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积极的整个物流公共的信息平台,提高物流的效率。构建出一些应急的机构,确保公路以及铁路等运输方式能够有很好的应急措施。
二、国内目前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情况
目前我国在对于交通运输的管理方式上是采用纵向的管理体制,这样能够很好地实现管理职能。但是缺点就是会使得很多部门之间不协调,工作的效率很低。对于这个缺点我国管理机构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来说,我们国家的交通运输体制对于综合物流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就是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的成本提高
对于前几年来说,我国的汽油价格和柴油价格都上涨了很大的幅度,但是对于整个运输行业来说,油价是对于运输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除此以外,全球的通货膨胀也给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就目前物流行业整个的需求看来,形式并没有很乐观,再加上近几年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非常大,使得物流行业在利润方面的提升很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外国的一些企业也是争抢着在我国发展物流企业,这样激烈的竞争对我国的物流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物流的基础设施很差
目前我国政府在对于物流行业的整体规划和行业指导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就比如说在一些物流的基础设施方面应该加强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发展物流行业的无序性问题应该得到改善。
(三)过多的税费总类使得物流的运输成本很高
在我国运输车辆都需要交很多各种各样的税费,这其中不仅仅是包括交安委的管理费用、养路保险的费用、车船的税务,还包括了民工的建勤费、货运的附加费以及停车的费用,各个行业都想在这个运输当中获得经济利益,有的时候罚款还要分为超限的处罚、路政的处罚、环保的处罚等等一系列的费用,这样看来一般情况下一辆运输的车子每年都需要交纳差不多7万的税务费用,这样高额的税务费用使得整个物流的运输成本大大增高。
(四)缺乏协调能力
一般情况下物流行业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不仅仅是要涉及到一些交通、贸易以及工商等等部门,还要涉及到海关、公关和税务这一系列的政府部门。物流涉及到的这几个部门管理权限都很大,但是在管理的方式以及管理的制度上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整个物流的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想要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这样就会导致很大的竞争,最终会使得很多政策的制定不合理。并且因为每一个部门的规划都不统一,加上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很差,国家部门与一些地方部门在枢纽设施和服务设施之间的衔接存在很大的问题。
(五)国家的政策体制还不是很完善
我国目前对于交通运输建立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其中很多在运输方面的政策并不具有可行性,城市的交通政策与城乡之间的交通政策并不统一,这样就是的整个物流的费用大大增高。
(六)物流的供应和需求还没有取得很好的平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观念和一些信任机制匮乏的影响之下,国内很多企业的物流都是通过企业自己的物流来完成,除此以外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并没有完全的打开。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因素就是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并没有实现社会化以及专业化的管理,并且目前物流的企业一般情况下规模都不是很大,综合方面的实力也并不是很强,所以一些企业就对于这些物流企业没有很大的信任。
三、加快发展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
(一)国外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特点
1.集中起来进行管理
世界上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在对于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都是采取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也就说中央的政府统一来设置水运、陆运、空运这三个运输方式的部门。这种集中的管理模式也对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法律法规的建设比较完善
一般情况下,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在对交通管理这一方面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视对于交通发面法律法规的完善,并且将一些管理运输的设置以及一些运输的政策都提升到了立法的高度。比如说:日本目前就是通过自己以前不同时期交通运输方面的发展规律,不断地对目前的交通运输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善,这样能够使得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使得物流企业在运输方面更加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高运输的效率,节约运输的成本。
(二)将国内的交通运输现状与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结合
1.加强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综合的物流运输体制进行规划,并且加强对于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这些薄弱运输环节的建设,充分发挥各个运输方式的优点,使得最后的综合利益能够最大化。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于一些与物流有关联的运输枢纽和集疏运的投资,2012年时我国在仓储行业、交通运输的行业以及邮政行业的投资力度都大大提高,并且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制定了一些目标都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建设的决心。
2.加强对于运输服务的衔接
目前要对公路、铁路和民航等方面的运输政策进行统筹的管理,是互相之间的法律和法规都能够实现很好的统一,并且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促进联网售票的发展,使得各个运输方式的效率得到提高。
3.对于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之间
组织的建设原则第一点就是根据我国的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体制,来进行组织之间的建设。第二点就是坚持让政府与企业分开、依法行政、精简和统一的原则,对于政府的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梳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情况,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以及政府的管理能力。第三点就是规范行为,权利和责任制度分明,每一个部门只负责自己的工作,每一个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也都是独立的。第四点就是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运作,对于政府之间的管理职能进行一个好的协调,为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重视各个部门内部的协调。第五点就是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好的经验,在对外国一些好的经验进行借鉴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与政府政策,同时制定出属于自己国家的好的管理体制。
4.加强对于综合运输管理的衔接
将很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进行一个很好的整合,大力推广民航和公路网络售票的系统,对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构建一个好的物流公共的信息服务方面的平台,能够很好地降低货物之间的换装时间,这样就能够提升物流的效率,与此同时构建一些好的应急措施,提高自身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关于应急能力这一方面,有一些地方就是做得很好。就比如说,浙江省就正式建立了一个物流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让我国在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方面翻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四、结语
物流专业职业规划分析: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第三利润源泉”,也是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具有广泛行业渗透力的新兴产业。我国加入WTO后,物流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有关预测显示,今年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将在2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26%。美国美智管理咨询公司调查指出:按目前普遍接受的看法,我国年物流支出约为当年GDP的20%左右,是发达国家的2-3倍,约2000多亿美元。这意味着通过科学化的物流管理完全可以把物流费用的支出降低到世界平均12%的水平,这将产生约6600亿元的物流运作效益。这就意味着 WTO使中国的大门逐步打开,跨国快递巨头们在中国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剧增,而在物流行业的需求上,最缺乏的是中高级物流策划管理与营销人才,最好是既懂营销管理又懂得策划,还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去改善提升原有操作模式的。显然,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显然在工作经验上难以适应这些岗位。不过,经验总是要积累才能有的,我们可以通过在操作岗位以及低级别管理岗位上的锻炼来达到那个水平。职业通路:操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才四、物流的发展趋势: 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很多物流企业都在积极引进和采用信息管理平台,对物流信息管理师的需求也相应增加。鉴于物流培训多是从知识普及方面出发从而帮助学员进入物流行业,而物流信息管理师是从解决实际物流管理问题出发,提高学员解决现代物流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前景更为广阔。 在目前的物流人才市场,这种既懂物流业务操作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非常少,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将成为物流行业内紧俏人才,无论是业务操作人员还是一般管理人员或高层管理者,都必须掌握物流信息技术这一项物流核心技能。物流信息管理师将在物流行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物流作为市场的基础,在今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会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也会很大。因此我做一名物流管理员,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必定非常广阔。五、我对未来几十年大体的规划如下: 1、20-25,增长知识阶段—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条件优势,认真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努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特别是商务英语,争取过英语四级考试。并参加物流师资格认证证书的考试,争取一次通过,并不断研究物流方面的知识。然后在大三的实习的时候熟悉工作环境,积累人际关系,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沟通,虚心求教。 2、25-35,熟悉适应阶段—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开始照顾父母。 3、35-50,稳定发展阶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自己多年所学为工作和家庭努力。。 4、50以上,安享晚年阶段—此时,回顾自己的一生将不再有遗憾。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下一代。六、我对未来十年的细致人生职业规划: 1、2012-2015:在这个阶段,我决定在物流基础岗位上实习、工作,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工作期间,利用闲暇时间继续深化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提搞专业水平,继续深造自己,争取知识和能力一起增长。 2、2015-2018:到了高潮期,应该在原来企业做一名中层管理员,用特有的和合理的方式管理自己的部下,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利用自己的工作条件扩大交往面,不但要重视与部下交际,更要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 3、2018-2022:最后,利用自己曾经的所学争取到一家外资物流公司工作,学习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争取当上一名外资企业中级物流经理,并努力发挥自己所长,在外企施展自己的才华。
【摘要】物流电子化是电子商务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苓文结合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新特点,对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选择策略:【关键词】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一、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计算机与现代通信网络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实现跨时空交易和爆炸性运作,也使得商务活动的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子商务使用计算机网络及物流电子化和自动化工具,实现了从企业生产、管理,到销售、服务,再到个人教育、娱乐和政府行为等所有现代意义的商务活动。1.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做后盾,任何的商流活动都会退化为一纸空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通过上网点击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但产品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未结束,只有通过物流,将商品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告终结。可见,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是直接服务于最终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顾客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就决定了电子商务能否成功实现。试想,当顾客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网上购物之后,所购商品却迟迟不能送到或所送非所购,那么,他们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安全的传统购物方式,网上购物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2.物流与电子商务应协同发展首先,现代物流是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只有通过物流配送,将商品或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能结束,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而物流配送效率也就成为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次,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街,一家又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只要坐在家里,在Intemet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如果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安全的传统购物方式。现代物流的功能应该是把准确数量的准确产品在准确时问内,以最低的费用送到客户手中,它直接影响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在价格、交货期、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竞争力。第三,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运作的产物。作为最先提出电子商务概念的美国,物流管理技术早已日臻完善,而作为一个发达国家.需求拉动技术创新,EDI的产生就是为了简化繁琐、耗时的订单等处理过程,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资的利用率。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和资金流处理上的繁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第四,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利润增长点。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现代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为客户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使货物运输环节、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以快节奏的商流和先进的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作用,被认为是企业节约原材料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经济利润增长点.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二、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新特点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型物流配送能使商品流通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社会化、智能化、合理化、简单化,使货畅其流,物尽其用,既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刺激了社会需求,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调控。电子商务时代我国物流配送体系与传统物流配送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1.物流外包化趋势。电子商务运作的历史过程,实际上也是物流外包不断运作的过程。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企业的物流量仍然存在,并且扩大化。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不能个个都自办物流,而是要把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物流外包的运作,第三方物流企业茁壮成长。他们集成各种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外包物流,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运作,不断运作壮大,形成了一些很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然后出现了第四方物流、第五方物流,物流外包进一步专业化。2.物流资源趋于共享。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为了业务的正常开展,通常需要自己配置大面积的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都放大了,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提高了企业运营的经济性。3.物流业务一体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务将进一步集约化、一体化。为了提高竞争力,物流企业需要进一步整合,扩大相关业务的联合,增加物流业务的综合效益。4.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5.物流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6.物流网络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7.物流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8.物流柔性化。柔性化的物流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运作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它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的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从而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电子商务理念。,另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新特点。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发展[摘要] 自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绿色、环保等概念,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并未达成实质性的决议,但毋庸置疑的是低碳经济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于是,各种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低碳相关概念如雨后春笋涌现。我国政府也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庄重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低碳经济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物流行业,从而演变而来了一个新生词汇低碳物流。[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节能减排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酸雨、化学烟雾、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等由于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的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人们开始寻找一条适合全球人类发展生存的道路。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在2010 年召开的两会上,九三学社代表委员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文件,一时间,两会上也刮起了低碳之风。其实早在两会之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等众多有关低碳的提案议案也纷纷被提出,至少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还没有引起决策层、媒体的广泛重视。然而,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回暖,为了经济的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增长点、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经济增长模式的话题,摆着了决策层的案头。低碳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到底什么样,能否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平衡点,我们都在思考。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交通运输占四分之一。这就表示,如果要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对于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曾经有环保专家专门做过测试得出相关结论:一辆货车每发动一次,其尾气所释放出来的污染物至少需要用五到八棵树来平衡。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碳排放量大户的物流行业,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同时,也要将发展低碳物流作为当前物流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方便的支持。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说,无论是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发展模式还都比较落后,正在经历由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倡导低碳物流时间较早,发展起来相对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成功经验,各项法律法规比较健全,行业内也形成了一个共识。就已经积极投身于低碳物流事业当中的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物流而言,由于碳排放量和客户的运营成本直接挂钩,企业本身就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然后才能最终确定哪种经营成本对企业自身更有利,就倾向采取哪种运营方式。就同样一批货物而言,如果通过不同企业运送到同一地点,转运次数过多,碳排放量必然会增多。因此,马士基物流专门单独设置一个部门,向客户介绍最节约,能源消耗最低的运输方式。尽管为了减少碳排放,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对之前大概提高了15%左右,但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却大大降低,这种运行模式也开始也运输行业流行。与此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进行竞争。如果在同一个城市里,在给每个厂家进行货物配送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交通压力,并且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于近日宣布,希望到2015 年底,沃尔玛供应商能够减少2000 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持续不断的扩张中沃尔玛深知,未来能源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减少供应链中的碳需求将日益迫切,在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之间,沃尔玛将与供应商一起合作努力,共同减少排放量,降低成本,实现低碳物流,建设绿色供应链。一个企业的发展,常常要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有效益。假如发展低碳物流不仅企业成本能降低,并且对环保也起到很好的效果,那么企业将会有很大动力去推动低碳物流的发展。而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当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实现低碳物流却又需要提高成本,那么,物流行业走这条低碳之路就会相当艰难。在这方面,就需要国家制定一定的标准,并且将一些指标进行量化,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更换符合环保的机械设备,在物流流程的运作方便,建立一套低碳环保、科学合理的制度,同时,企业自身也要逐渐树立环保思想,使企业自身能够对低碳经济有很深刻的认识,自主自发的加入到低碳物流行列中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技术毫无疑问的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在低碳技术上,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自身,都必须要提高研发能力,从而在技术上取得优势,这样才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并且将其落实在行动上,大力优化企业软硬件设施,选择低碳减排的技术设备来进行物流服务。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目标看,发展低碳物流,不仅需要考虑正向的物流环节低碳化,也要考虑相关供应链上逆向的物流体系低碳化。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运输的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运输路线,节约运输时间,来提高车辆装载率等措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将物流企业的仓库选址布局合理化,节约运输成本,减少仓储成本;提高一些包装等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等相关举措,国家对于扶持实行低碳物流企业的相关政策正在积极制定中。当能源、经济与价值观进行碰撞的时候,擦出的将是不一样的火花。当曾经的传统增长模式已经无法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时,我们应该果断的创新技术与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低碳物流在我国并未形成一个完整全面而系统的概念。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发展低碳物流,这将是未来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是供应链管理水平竞争和物流管理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改变了物流管理方式和模式,其中供应链物流管理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主要有:
1、库存管理。通过实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周转时间,避免缺货,同时也能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2、订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商、订单、订购合同的高效管理,减少了供应链中订购环节的失误。
3、配销管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实物库存、运输车队、配销需求等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保证其准确性和高效性。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是一项传统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接收货物环节的货物编码、验收、储存等活动和货物分拣、配送、发货等活动。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行业仍然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人才,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革新,必须彻底打破各企业之间存在的隔阂,从整体的目标出发,对各个子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组织的物流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无缝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
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传统物流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输管理混乱、运输成本高昂、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收益微少。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取消多余的层次,实现整个架构的简洁明晰,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
3、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于企业的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样一个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上,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及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消费者也能及时查询业务的相关信息,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利用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供应链的运作流程,使客户满意最终的产品或服务。本文围绕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功能,并讨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通过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保证供应链的高效合理运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一、物流的需求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目前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国内外的物流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整个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整个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事实上想要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就在于时间和效率这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送货及时、精准并且能够使得顾客很满意。所以说以前的交通运输也在物流发展的大背景下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目前我国的运输在管理的体制、交通枢纽的建设以及组织的衔接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就交通运输建设来看,政府也是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对交通运输的整个资源进行整理,并且对组织的关系进行梳理。在2013年的时候,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负责人说一定要对交通运输方面的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建设各个交通运输方式联网售票的系统;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积极的整个物流公共的信息平台,提高物流的效率。构建出一些应急的机构,确保公路以及铁路等运输方式能够有很好的应急措施。
二、国内目前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情况
目前我国在对于交通运输的管理方式上是采用纵向的管理体制,这样能够很好地实现管理职能。但是缺点就是会使得很多部门之间不协调,工作的效率很低。对于这个缺点我国管理机构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来说,我们国家的交通运输体制对于综合物流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就是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的成本提高
对于前几年来说,我国的汽油价格和柴油价格都上涨了很大的幅度,但是对于整个运输行业来说,油价是对于运输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除此以外,全球的通货膨胀也给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就目前物流行业整个的需求看来,形式并没有很乐观,再加上近几年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非常大,使得物流行业在利润方面的提升很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外国的一些企业也是争抢着在我国发展物流企业,这样激烈的竞争对我国的物流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物流的基础设施很差
目前我国政府在对于物流行业的整体规划和行业指导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就比如说在一些物流的基础设施方面应该加强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发展物流行业的无序性问题应该得到改善。
(三)过多的税费总类使得物流的运输成本很高
在我国运输车辆都需要交很多各种各样的税费,这其中不仅仅是包括交安委的管理费用、养路保险的费用、车船的税务,还包括了民工的建勤费、货运的附加费以及停车的费用,各个行业都想在这个运输当中获得经济利益,有的时候罚款还要分为超限的处罚、路政的处罚、环保的处罚等等一系列的费用,这样看来一般情况下一辆运输的车子每年都需要交纳差不多7万的税务费用,这样高额的税务费用使得整个物流的运输成本大大增高。
(四)缺乏协调能力
一般情况下物流行业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不仅仅是要涉及到一些交通、贸易以及工商等等部门,还要涉及到海关、公关和税务这一系列的政府部门。物流涉及到的这几个部门管理权限都很大,但是在管理的方式以及管理的制度上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整个物流的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想要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这样就会导致很大的竞争,最终会使得很多政策的制定不合理。并且因为每一个部门的规划都不统一,加上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很差,国家部门与一些地方部门在枢纽设施和服务设施之间的衔接存在很大的问题。
(五)国家的政策体制还不是很完善
我国目前对于交通运输建立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其中很多在运输方面的政策并不具有可行性,城市的交通政策与城乡之间的交通政策并不统一,这样就是的整个物流的费用大大增高。
(六)物流的供应和需求还没有取得很好的平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观念和一些信任机制匮乏的影响之下,国内很多企业的物流都是通过企业自己的物流来完成,除此以外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并没有完全的打开。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因素就是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并没有实现社会化以及专业化的管理,并且目前物流的企业一般情况下规模都不是很大,综合方面的实力也并不是很强,所以一些企业就对于这些物流企业没有很大的信任。
三、加快发展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
(一)国外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特点
1.集中起来进行管理
世界上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在对于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都是采取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也就说中央的政府统一来设置水运、陆运、空运这三个运输方式的部门。这种集中的管理模式也对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法律法规的建设比较完善
一般情况下,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在对交通管理这一方面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视对于交通发面法律法规的完善,并且将一些管理运输的设置以及一些运输的政策都提升到了立法的高度。比如说:日本目前就是通过自己以前不同时期交通运输方面的发展规律,不断地对目前的交通运输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善,这样能够使得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使得物流企业在运输方面更加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高运输的效率,节约运输的成本。
(二)将国内的交通运输现状与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结合
1.加强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综合的物流运输体制进行规划,并且加强对于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这些薄弱运输环节的建设,充分发挥各个运输方式的优点,使得最后的综合利益能够最大化。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于一些与物流有关联的运输枢纽和集疏运的投资,2012年时我国在仓储行业、交通运输的行业以及邮政行业的投资力度都大大提高,并且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制定了一些目标都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建设的决心。
2.加强对于运输服务的衔接
目前要对公路、铁路和民航等方面的运输政策进行统筹的管理,是互相之间的法律和法规都能够实现很好的统一,并且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促进联网售票的发展,使得各个运输方式的效率得到提高。
3.对于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之间
组织的建设原则第一点就是根据我国的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体制,来进行组织之间的建设。第二点就是坚持让政府与企业分开、依法行政、精简和统一的原则,对于政府的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梳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情况,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以及政府的管理能力。第三点就是规范行为,权利和责任制度分明,每一个部门只负责自己的工作,每一个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也都是独立的。第四点就是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运作,对于政府之间的管理职能进行一个好的协调,为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重视各个部门内部的协调。第五点就是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好的经验,在对外国一些好的经验进行借鉴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与政府政策,同时制定出属于自己国家的好的管理体制。
4.加强对于综合运输管理的衔接
将很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进行一个很好的整合,大力推广民航和公路网络售票的系统,对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构建一个好的物流公共的信息服务方面的平台,能够很好地降低货物之间的换装时间,这样就能够提升物流的效率,与此同时构建一些好的应急措施,提高自身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关于应急能力这一方面,有一些地方就是做得很好。就比如说,浙江省就正式建立了一个物流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让我国在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方面翻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前整个物流行业正在向着更加规范化、一体化的方向走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仓储周转速度的加快,根据全面营销理论,营销应贯穿于“事情的各个方面”,而且要有广阔的、统一的视野,所以,营销物流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将越来越重要。为此,企业需要采取“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新型高效的物流活动方式,根据企业和客户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区内依照生产原料和市场容量,建立区域性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原料采购、信息处理、分拣、配货等作业。
论文关键词:营销物流管理,配送中心,功能,定位
从管理方面来讲,营销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1]。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2]。物流过程中将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物品的产地到物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康柏斯提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另一半”。 面对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两个企业管理日益关注的领域,二者在交互式迅猛发展中为社会及企业带来了利益。不论是营销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实践发展需要,还是它们各自领域理论的不断创新,物流已成为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发展途径。既是营销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又是企业物流管理职能细分化的具体表现,亟需将二者置于企业管理集约化背景下,进行综合性的探讨与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领域进行交叉和边缘性研究,并衍生出一个新兴的营销和物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营销物流管理。
我们认为营销物流管理是营销主体以战略的高度对物流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基础上,既包括组织内在的,也包括组织以外的所有资源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配置,目的以降低营销成本,节约物流费用,并始终贯穿于企业营销活动的全程,对物流各要素进行高效率和高效益地组织、计划、实施及控制的过程。
营销物流管理的内涵应包括:订单管理及处理、库存控制、需求预测、客户服务、文件票据流转管理、包装、退货处理、仓库配送中心管理、销售生产计划及采购、零部件服务支持等10个方面。尤其是强化企业营销管理活动中物流功能的作用,加快企业采购供应物流、生产制造物流及销售分销物流的一体化进程,真正实现企业物流的供应链条化。通过集中储存加工降低物流的库存和流通加工成本,在最近的需求供应点进行采购和销售,降低运输和配送成本,并借助于网络资源提供虚拟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
营销物流管理的精髓与核心就是站在企业营销战略的高度,统筹生产、营销、市场等资源,全面进行规划设计,以客户的订单为驱动力,带动企业营销和物流两个职能管理效率的发挥,并实现匀速运转。基于此,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就是为了促进产品销售业务进一步发展,使产销环节更为畅通,以达到企业营销战略目标,而设立的一个具有储存、加工、分拣、配送功能的货物集配中心,是一种多功能、集约化的物流节点。图1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示意图。
图1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示意图
1.备货功能。备货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的需要,为配送业务的顺利实施从事的组织商品货源的活动。备货工作包括采购订货、集货进货、合理配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活动。
2.储存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这种类型的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设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暂存,即是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送货载的暂存,这个暂存主要是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暂存时间不长。
3.分拣功能。分拣是依据顾客的订货要求或营销部门的销售计划,迅速、准确地将商品从其储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集中,等待配装送货的作业过程。
4.集散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拥有的各种先进设备、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分散在各个生产企业的产品集中在一起,通过分拣、配货等环节向多个用户进行发送。同时,也可以把各个用户所需要的多种货物有效地组合或配装在一起,形成经济、合理的批量,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品流通。
5.加工功能。配送加工虽不是普遍的,但往往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它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配送加工有别于一般的流通加工,它一般取决于客户的要求。
6.信息处理。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有相当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能有效地为整个流通过程的控制、决策和运转提供依据。无论在集货、储存、拣选、流通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环节的控制,还是在物流管理和费用、成本、结算方面,均可实现信息共享。
三、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位策略
企业在剖析自身物流资源基本状况的前提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战略上必须明确其发展定位,针对企业实际,以及各地区的需求特征,做出整体的规划。在策略上,依据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资源状况、规模经济水平、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功能及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不同优势,进行客观科学的业态定位。可根据自身的物流服务对象、服务功能、货物和产品类别、物流职能及配送能力的大小等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位 [3]。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位策略具体有如下五种:
1.层次定位。在整个营销物流系统中,流通中心定位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汇集地,具有非常完善的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定位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设施,其涵盖面较流通中心为低,属于第二个层次的中心;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如果具有商流职能,则属于流通中心的一种类型,如果只有物流职能则属于物流的一个类型。[4]
2.横向定位。从横向来看,和营销物流配送中心作用大体相当的物流设施有仓库、货栈、货运站等等。这些设施都可以处于末端物流的位置,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不同的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是实行配送的专门设施,而其他设施可以实行取货、一般送货,而不是按照配送要求有完善组织和设备的专业化流通设施。
3.纵向定位。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中纵向的位置应该是:如果将物流过程按纵向顺序划分为物流准备过程、首端物流过程、干线物流过程、末端物流过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是出处于末端物流过程的起点。它所处的位置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位置,因此,它不仅承担直接对用户服务的功能,而且根据用户的要求,起着指导全物流过程的作用。
4.系统定位。在整个营销物流系统中,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系统中的位置,是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水平。尤其是现代物流出现了利用集装方式在很多领域中实现了“门到门”的物流,对可以利用集装方式提高整个物流系统效率的物流对象做了很大的分流。在包含着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营销物流系统中,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对整个系统的效率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处于核心的位置。
5.功能定位。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是通过配货和送货完成资源的最终配置。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围绕配货和送货而确定的,例如有关的信息活动、交易活动、结算活动等等虽然也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不可缺的功能,但是它们必然服务和服从于配货和送货着两项主要的功能。四、 结论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连接产、供、销,是一个专门服务机构,全部包揽销售过程中的配货、送货任务,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采购和供应任务,将用户和企业自身所需要的产品尽快送达,以加快产销运转和资金回笼。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结合共同化配送和社会化配送,必将大大提高企业产品到达销售终端的速度,再通过其高度组织化的企业管理,用现代化科技来装备,高效、统一、协调、规范地开展经营,可以发挥应有的规模效益和经营优势。总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对企业起到以下三点作用:
1)企业将产品及时送到客户手中,提高企业信誉。
2)销售人员专心搞销售,不必再为产品配送而操心。
3)生产人员专心搞生产,不必再为原料供应而担心。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 营销管理(第1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6页.
[2]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物流术语GBT18354-2006[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年第1版.
[3] 王斌义著. 现代物流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245-246页.
[4] 李学工. 论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市场定位及其业态类型[J]. 财贸研究,2003年4月.
[摘要]连锁经营是当今现代化大流通最具代表性的商业经营模式,已成为现代商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是现代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在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几种主要的配送方式,结合他们的优缺点,提出了适应当前我国零售连锁超市配送的可行性对策。
论文关键词:物流配送,对策
一、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现状
1、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自营配送模式占主导
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认为,只有在一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100~120家分店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它的规模效益,但我国零售连锁超市不论大小都青睐于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据相关资料,到2007年底,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已近2500家,其中自建的就达1500多家。很多超市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原来就小,没有充分的资金来建设和运作配送中心,从而导致许多配送中心根本不能达到超市配送的需求。不仅导致配送效率低,统一配送率不高,还浪费了许多的物流资源。
2、商品种类多,配送要求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
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3、统一配送率低,运作难度高,传统物流资源难以适应
零售业连锁超市的配送量波动大,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物流零售企业的销售量受随机因素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促销)影响较大,造成门店的配送量波动大。对于仓储空间等资源有限的门店,一般要依靠提高配送频率来满足需求,有些小型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而且配送过程有时间窗限制,如限定某个时段到货。同时,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导致物流成本高,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运作难度的增大,使传统的以单一运输和仓储为主业的物流企业难以适应。
二、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当前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主要有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供应商配送模式和共同配送。
1、自营配送模式
实力较强的连锁超市自建配送中心,主要是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连锁企业都各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自建配送中心有利于协调与连锁店铺之间的关系,保证这种经营特色不受破坏和改变。
如果各家零售连锁超市都各自建立配送中心,会造成大量配送中心资源的浪费和人员的闲置,使得配送中心的费用和物流运营成本偏高。只有分店规模扩大使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取得的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连锁超市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进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我国连锁超市企业还普遍存在现有物流配送系统不能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情况。连锁超市应在利用自己的物流资源积极建设物流配送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业者提供的物流服务加以弥补。
3、供应商配送模式
简单的说,供应商配送模式就是由生产企业直接将超市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各个连锁门店甚至到货架的物流活动。通常中小超市公司由厂方直送商品的比例较高,而大型连锁超市公司趋向于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对门店实施配送,据估计,厂方直送商品只占总量的15%~20%。该配送方式对供应商而言增加了成本,但对于由供应商到零售超市的供应链整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指由多家连锁超市企业联合起来,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原则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配送中心,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的配送模式,尤其是一些经营规模较小或门店数量较少的连锁超市常采用这一模式。但这一配送模式不太适合于中小型连锁超市。只有当连锁超市有较强的驾驭供应商的能力时,这种共同配送中心的建立才有可能。此外,连锁超市企业需建立一套完善的与供应商以及各连锁分店及时沟通和传递信息的系统,需要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适合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对策探讨
1、实力雄厚的连锁超市
实力雄厚的连锁超市可适度扩大自建配送中心的规模,主要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提高其现代化水平。
2、中小型连锁超市
中小型连锁超市,通过组建横向物流联盟构建他们的物流配送体系。连锁企业与专业物流服务提供方的长期合作会形成一种战略性的纵向物流联盟关系,而解决目前连锁超市的配送问题,除了纵向联盟,另一个关键就是要组建连锁超市企业间横向物流联盟,可以使连锁超市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实现物流合理化。
3、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
从战略层面上,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连锁零售企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规避经营风险,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第三方物流借助自身优势,降低物流复杂性,提高对顾客的响应能力,有效解决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时间和空间管理上的难题;再者,第三方物流能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企业弹性;同时,选择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减少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交易成本。
四、结束语
在连锁企业飞速发展的市场背景下,合理的配送模式是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整合及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的配送模式以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为主,而且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商的配送能力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了我国连锁企业整体的配送效率低、配送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为连锁企业解决这些配送问题的想法,对连锁企业典型的配送模式进行分析,从而为连锁零售企业经营者寻找适合自身的配送模式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联合运输区域协调管理及网络构建研究——以广西西江水铁联运为例丁伟中南大学2012-05-01
物流管理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经济管理目标,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和整合而制定的长远性的、全面的物流发展策略。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物流战略管理研究
摘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物流产业搭上我国十大振兴产业的末班车,这是国家从战略高度做出的决策,体现了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物流战略管理是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进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物流战略管理 SWOT 战略控制
一、物流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物流战略管理的含义
物流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经济管理目标,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和整合而制定的长远性的、全面的物流发展策略。
(二)物流战略管理的特征
1.目的性 企业物流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服务于一个明确的目的,即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发展。
2.长期性 物流战略管理的长期性就是在环境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发展未来,为现代企业谋求长期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3.竞争性 企业物流战略必须面对未来进行全局性的设计和规划,以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活力,使 企业战略 具有对抗性和战斗性。
4.系统性 任何战略都有一个系统的模式,既要有一定的战略目标,也要有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针,还要制定政策和规划,并构建一个战略网络体系。
5.风险性 物流战略考虑的是企业的未来,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进而就存在风险。要求决策者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风险。
(三)物流战略管理的目标
1.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是指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与运输和存储相关的可变成本降到最低,通过寻找和评估备选方案,实现利润最大化。
2.减少资本 减少资本是指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物流系统的投资回报最大化。可以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将辅助业务外包出去,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提高服务 企业的收入取决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尽管提高服务水平会增加企业成本,但是也可以使收入大于成本的增长。改进服务,制定差异化服务是必然选择。
二、物流战略的制定
(一)物流战略制定流程
物流战略的制定主要涉及三个战略层面:战略层面、战术层面、操作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时间跨度分别是长期,中期和短期的。(二)物流战略环境SWOT分析
战略的制定要受到内外环境的综合影响,所以物流战略的制定必须对内外环境进行观察与评价,在制定物流战略时经常考虑的内外环境因素有:行业之间的竞争性、科学技术条件、市场需求结构、社会经济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企业 文化 、国家政策和法规等。
(注:通常用SWOT分析法对环境进行分析。SW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strengths and weaknesses),OT指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WOT分析就是企业在选择战略之前先对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
(三)物流战略选择SWOT分析
根据上面物流战略环境SWOT分析表制定出企业的物流发展战略。可以分为四类战略类型:发展型战略、稳定型向发展型战略、多种经营型战略、紧缩型战略。
1.发展型战略:外部有众多机会,又有强大的内部优势。
2.稳定型向发展型战略:外部有机会,但是内部条件不好。
3.多种经营型战略:拥有内部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
4.紧缩型战略:外部有威胁,内部状况又不好,应设法避开威胁,消除内部劣势。
三、战略的实施
(一) 物流战略实施的内容
1.对总体物流战略的说明
即说明什么是企业的总体物流战略,为什么做这些战略选择,实现此战略将会给企业带来什么重大发展机遇,以及总体的物流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
2.企业分阶段物流目标
分阶段物流目标是企业向总目标前进时,欲达到的有时间限制的里程碑。分阶段的目标的计划和手段是和企业的总目标相联系的,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工具。
3.企业物流战略的行动计划和项目
行动计划是组织为实施战略而进行的一系列资源重组活动的总汇。各种行动计划往往通过具体的来实施。
4.企业物流的资源配置
企业物流资源的实施要配备相应的人员、资金、设备等。因此,对各种行动计划的物流配置的优先程度应该在战略计划系统中得到明确的规定。
5.企业组织结构的物流战略调整及物流战略子系统的接口衔接协调企业物流战略需要适应动态发展的环境,组织结构必须具备相当的动态弹性。所以物流战略的制定还要包含相应的子系统。
6.应变计划
有效的物流战略计划系统要求企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要获得这种能力,就需要有相应的应变计划做保障。
(二)物流战略资源的配置
1.人力资源的分配
(1)为各个物流战略岗位配备管理和技术人才。
(2)为物流战略实施建立人才及技能储备。
(3)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整体队伍综合力量的搭配与权衡。
2.物流资金的分配
(1)零基预算。即一切从零开始,将一切的经营活动都从彻底的成本---效益分析开始,防止预算无效。
(2)规划预算。它是规划项目而非职能来分配物流资源。
(3)灵活预算。它允许费用随产出指标而变动,有较好的弹性。
四、物流战略控制与绩效评价
(一)物流战略的控制的概念
物流战略控制是指对战略规划、物流计划实施的实际成效经过信息反馈与预定的战略目标进行对比的评价,检验二者的差别,偏差并及时采取补救 措施 进行纠正以达到完成战略目标的过程。这个控制过程包含四个体系: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战略绩效、反馈、纠偏。
(二)物流战略控制过程
1.确定评价标准
(1)物流战略内部绩效评价标准。有成本、客户服务、生产率、资产管理、质量五类评价标准。成本,即完成特定目标所发生的真实成本;客户服务,公司满足客户需要的能力;生产率,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如总成本运费等;资产管理,是对资产使用率的衡量,如投资报酬率等;质量,这是整个评估最重要的指标,用来确定物流战略活动的综合效率。
(2)物流战略外部绩效评价标准。外部绩效评价主要通过客户认知度和制定最佳标准分析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来评价物流战略实施绩效。客户认知度又称为顾客满意度,是企业通过调查,了解客户对系统绩效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并比较企业与竞争对手的服务水平。制定最佳标准是通过对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有关的成本、客户服务、质量、生产率等绩效水平进行分析来确定企业的优势与不足,以进行调整或改进。
一般物流战略控制过程图如下
(3)物流综合绩效评价标准。用于总体上对物流系统和绩效进行评价。包括质量、时间、成本和资产四个体系。质量体系衡量的是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时间体系衡量的是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装运的时间,运输时间和客户接受时间;成本体系衡量的是物流战略实施的总费用,如仓储和库存成本等;资产体系衡量的是资产的利用率,如投资收益率,存货跌价等。
2.评价战略绩效
评价战略绩效是将实际绩效与确定的评价标准相比较,找出二者的差距及产生的原因的一系列活动。这是发现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和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存在这样问题的关键阶段。绩效评价时也应当同竞争对手进行对比来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确定合理的评价频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将通过衡量和评价得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有关决策者。对战略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针对其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使偏差在允许的可控范围内。
4.纠偏
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完全没有偏差是不大可能的。当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不采取纠正措施,但是如果偏差不在可以控制的误差范围内,就会给物流战略的实施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阻碍物流略的实施,这时就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措施进行补救,以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兰洪杰 .物流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7
[2]邓海涛.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9
[3]刘明菲.王槐林 .物流管理. 科学出版社.2008、1
[4]王利 .许国银.黄颖.现代物流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2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
如今,网络通信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各个企业开始逐步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更大。物流是现代企业作用比较突出的部分,如果企业实行物流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大大提高效率。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理想化的选择。
一、企业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物流管理信息化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较快,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现在的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物流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国家针对这些问题为各个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与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不断发现问题,优化结构,不断发展。以下是企业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意识淡薄,管理观念落后
就目前社会的发展状况而言,传统的物流观念已经不能够全面应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管理观念的转变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一些企业的信息化意识非常淡薄,并对信息化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信息化管理仅仅是运用电脑数据库对物流信息进行管理,但这仅仅是形式上的“信息化”管理,并没有从根本上对物流管理实行信息化,所以这带来的效益也是微小的。这些企业只是国内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由此可知,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意识在企业中如此淡薄,这对企业的发展显然也是不利的。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建设就会收到影响,然后人才引进也会发生变化,信息化管理发挥的作用很小,最后收到冲击的就是企业的利益与发展前景。因此,企业应当摒弃落后的管理观念,增强信息化意识,努力学习,将物流管理信息化真正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2.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技术落后
对各行各业来说,技术问题都是尤为重要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而言,信息化技术发展慢,水平低成为发展的瓶颈。第一,企业不能够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在平时的管理中仍采用传统的管理 方法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上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治标不治本”。第二,企业在资源配备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无论是设备的配备,还是流程的制定,只追求表面的利益,而未真正实行。其实,信息化的长期执行,节约的就是长期的成本,是利益的长久化,而不是去贪图眼前短暂的利益,却浪费了长久的人工资源,这时的成本则要远远高于信息化的成本了。
3.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而人才的短缺严重影响着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内部人员对于信息化相关领域的了解很浅显,外部的专业人才又少,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制约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体系建设迫切地需要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这种专业人才却相当缺乏,导致很多信息化管理流程无法正常实施,就算实行了也不能将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消极作用。
二、企业物流信息化问题解决方法
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就要尽快、有效地解决问题。以下是针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增强信息化意识,转变陈旧的观念
转变传统的观念,并不是摒弃传统观念,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一方面,传统的管理观念也有着积极的一面,比如,顺“道”、人和、守信,求实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接受更多先进的管理观念。而物流管理和信息化作为先进的管理观念也应该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因此,企业应该多对外交流或组织培训,在企业内部树立新理念,并实践于管理中,让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科学并客观地管理企业,不仅能使企业可持续化发展,也能让企业向更高的水平前进。
2.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体系,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利用
一方面, 企业管理 者应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因为眼前进行信息化而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就放弃实行信息化。实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的信息化体系。这是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拥有完善的信息化体系,物流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影响实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过硬的技术。以前的那种大而全的物流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顺应现在物流管理的形势了,只靠着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在以前可能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但现在还是被淘汰掉了。现代的物流管理信息化需要加强开发新技术,尽快将新技术利用到管理实践中。所以,革新技术,攻破技术难关,大力整合信息是企业向前发展必须要面临的挑战。
3.以人为本,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资源,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每一步实行中,无论是系统开发,调试还是最后使用,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我国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信息也在飞速更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首先,国内各大高校应设置相关课程,注重物流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其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设置相关培训会。最后,政府也应当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实行物流管理现代化,紧跟国际潮流,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交流。
三、 总结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下的中国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将物流管理信息化做的更好,真正实现物流管理的资源最优化和利益最大化。中国的各个企业要不惧挑战,积极改革,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变观念,革新技术,吸纳人才,攻克难关,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前整个物流行业正在向着更加规范化、一体化的方向走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仓储周转速度的加快,根据全面营销理论,营销应贯穿于“事情的各个方面”,而且要有广阔的、统一的视野,所以,营销物流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将越来越重要。为此,企业需要采取“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新型高效的物流活动方式,根据企业和客户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区内依照生产原料和市场容量,建立区域性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原料采购、信息处理、分拣、配货等作业。
论文关键词:营销物流管理,配送中心,功能,定位
从管理方面来讲,营销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1]。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2]。物流过程中将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物品的产地到物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康柏斯提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另一半”。 面对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两个企业管理日益关注的领域,二者在交互式迅猛发展中为社会及企业带来了利益。不论是营销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实践发展需要,还是它们各自领域理论的不断创新,物流已成为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发展途径。既是营销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又是企业物流管理职能细分化的具体表现,亟需将二者置于企业管理集约化背景下,进行综合性的探讨与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领域进行交叉和边缘性研究,并衍生出一个新兴的营销和物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营销物流管理。
我们认为营销物流管理是营销主体以战略的高度对物流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基础上,既包括组织内在的,也包括组织以外的所有资源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配置,目的以降低营销成本,节约物流费用,并始终贯穿于企业营销活动的全程,对物流各要素进行高效率和高效益地组织、计划、实施及控制的过程。
营销物流管理的内涵应包括:订单管理及处理、库存控制、需求预测、客户服务、文件票据流转管理、包装、退货处理、仓库配送中心管理、销售生产计划及采购、零部件服务支持等10个方面。尤其是强化企业营销管理活动中物流功能的作用,加快企业采购供应物流、生产制造物流及销售分销物流的一体化进程,真正实现企业物流的供应链条化。通过集中储存加工降低物流的库存和流通加工成本,在最近的需求供应点进行采购和销售,降低运输和配送成本,并借助于网络资源提供虚拟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
营销物流管理的精髓与核心就是站在企业营销战略的高度,统筹生产、营销、市场等资源,全面进行规划设计,以客户的订单为驱动力,带动企业营销和物流两个职能管理效率的发挥,并实现匀速运转。基于此,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就是为了促进产品销售业务进一步发展,使产销环节更为畅通,以达到企业营销战略目标,而设立的一个具有储存、加工、分拣、配送功能的货物集配中心,是一种多功能、集约化的物流节点。图1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示意图。
图1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示意图
1.备货功能。备货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的需要,为配送业务的顺利实施从事的组织商品货源的活动。备货工作包括采购订货、集货进货、合理配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活动。
2.储存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这种类型的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设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暂存,即是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送货载的暂存,这个暂存主要是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暂存时间不长。
3.分拣功能。分拣是依据顾客的订货要求或营销部门的销售计划,迅速、准确地将商品从其储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集中,等待配装送货的作业过程。
4.集散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拥有的各种先进设备、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分散在各个生产企业的产品集中在一起,通过分拣、配货等环节向多个用户进行发送。同时,也可以把各个用户所需要的多种货物有效地组合或配装在一起,形成经济、合理的批量,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品流通。
5.加工功能。配送加工虽不是普遍的,但往往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它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配送加工有别于一般的流通加工,它一般取决于客户的要求。
6.信息处理。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有相当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能有效地为整个流通过程的控制、决策和运转提供依据。无论在集货、储存、拣选、流通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环节的控制,还是在物流管理和费用、成本、结算方面,均可实现信息共享。
三、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位策略
企业在剖析自身物流资源基本状况的前提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战略上必须明确其发展定位,针对企业实际,以及各地区的需求特征,做出整体的规划。在策略上,依据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资源状况、规模经济水平、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功能及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不同优势,进行客观科学的业态定位。可根据自身的物流服务对象、服务功能、货物和产品类别、物流职能及配送能力的大小等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位 [3]。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位策略具体有如下五种:
1.层次定位。在整个营销物流系统中,流通中心定位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汇集地,具有非常完善的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定位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设施,其涵盖面较流通中心为低,属于第二个层次的中心;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如果具有商流职能,则属于流通中心的一种类型,如果只有物流职能则属于物流的一个类型。[4]
2.横向定位。从横向来看,和营销物流配送中心作用大体相当的物流设施有仓库、货栈、货运站等等。这些设施都可以处于末端物流的位置,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不同的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是实行配送的专门设施,而其他设施可以实行取货、一般送货,而不是按照配送要求有完善组织和设备的专业化流通设施。
3.纵向定位。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中纵向的位置应该是:如果将物流过程按纵向顺序划分为物流准备过程、首端物流过程、干线物流过程、末端物流过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是出处于末端物流过程的起点。它所处的位置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位置,因此,它不仅承担直接对用户服务的功能,而且根据用户的要求,起着指导全物流过程的作用。
4.系统定位。在整个营销物流系统中,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系统中的位置,是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水平。尤其是现代物流出现了利用集装方式在很多领域中实现了“门到门”的物流,对可以利用集装方式提高整个物流系统效率的物流对象做了很大的分流。在包含着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营销物流系统中,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对整个系统的效率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处于核心的位置。
5.功能定位。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是通过配货和送货完成资源的最终配置。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围绕配货和送货而确定的,例如有关的信息活动、交易活动、结算活动等等虽然也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不可缺的功能,但是它们必然服务和服从于配货和送货着两项主要的功能。四、 结论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连接产、供、销,是一个专门服务机构,全部包揽销售过程中的配货、送货任务,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采购和供应任务,将用户和企业自身所需要的产品尽快送达,以加快产销运转和资金回笼。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结合共同化配送和社会化配送,必将大大提高企业产品到达销售终端的速度,再通过其高度组织化的企业管理,用现代化科技来装备,高效、统一、协调、规范地开展经营,可以发挥应有的规模效益和经营优势。总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对企业起到以下三点作用:
1)企业将产品及时送到客户手中,提高企业信誉。
2)销售人员专心搞销售,不必再为产品配送而操心。
3)生产人员专心搞生产,不必再为原料供应而担心。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 营销管理(第1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6页.
[2]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物流术语GBT18354-2006[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年第1版.
[3] 王斌义著. 现代物流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245-246页.
[4] 李学工. 论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市场定位及其业态类型[J]. 财贸研究,2003年4月.
[摘要]连锁经营是当今现代化大流通最具代表性的商业经营模式,已成为现代商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是现代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在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几种主要的配送方式,结合他们的优缺点,提出了适应当前我国零售连锁超市配送的可行性对策。
论文关键词:物流配送,对策
一、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现状
1、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自营配送模式占主导
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认为,只有在一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100~120家分店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它的规模效益,但我国零售连锁超市不论大小都青睐于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据相关资料,到2007年底,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已近2500家,其中自建的就达1500多家。很多超市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原来就小,没有充分的资金来建设和运作配送中心,从而导致许多配送中心根本不能达到超市配送的需求。不仅导致配送效率低,统一配送率不高,还浪费了许多的物流资源。
2、商品种类多,配送要求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
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3、统一配送率低,运作难度高,传统物流资源难以适应
零售业连锁超市的配送量波动大,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物流零售企业的销售量受随机因素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促销)影响较大,造成门店的配送量波动大。对于仓储空间等资源有限的门店,一般要依靠提高配送频率来满足需求,有些小型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而且配送过程有时间窗限制,如限定某个时段到货。同时,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导致物流成本高,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运作难度的增大,使传统的以单一运输和仓储为主业的物流企业难以适应。
二、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当前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主要有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供应商配送模式和共同配送。
1、自营配送模式
实力较强的连锁超市自建配送中心,主要是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连锁企业都各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自建配送中心有利于协调与连锁店铺之间的关系,保证这种经营特色不受破坏和改变。
如果各家零售连锁超市都各自建立配送中心,会造成大量配送中心资源的浪费和人员的闲置,使得配送中心的费用和物流运营成本偏高。只有分店规模扩大使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取得的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连锁超市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进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我国连锁超市企业还普遍存在现有物流配送系统不能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情况。连锁超市应在利用自己的物流资源积极建设物流配送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业者提供的物流服务加以弥补。
3、供应商配送模式
简单的说,供应商配送模式就是由生产企业直接将超市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各个连锁门店甚至到货架的物流活动。通常中小超市公司由厂方直送商品的比例较高,而大型连锁超市公司趋向于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对门店实施配送,据估计,厂方直送商品只占总量的15%~20%。该配送方式对供应商而言增加了成本,但对于由供应商到零售超市的供应链整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指由多家连锁超市企业联合起来,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原则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配送中心,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的配送模式,尤其是一些经营规模较小或门店数量较少的连锁超市常采用这一模式。但这一配送模式不太适合于中小型连锁超市。只有当连锁超市有较强的驾驭供应商的能力时,这种共同配送中心的建立才有可能。此外,连锁超市企业需建立一套完善的与供应商以及各连锁分店及时沟通和传递信息的系统,需要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适合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对策探讨
1、实力雄厚的连锁超市
实力雄厚的连锁超市可适度扩大自建配送中心的规模,主要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提高其现代化水平。
2、中小型连锁超市
中小型连锁超市,通过组建横向物流联盟构建他们的物流配送体系。连锁企业与专业物流服务提供方的长期合作会形成一种战略性的纵向物流联盟关系,而解决目前连锁超市的配送问题,除了纵向联盟,另一个关键就是要组建连锁超市企业间横向物流联盟,可以使连锁超市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实现物流合理化。
3、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
从战略层面上,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连锁零售企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规避经营风险,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第三方物流借助自身优势,降低物流复杂性,提高对顾客的响应能力,有效解决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时间和空间管理上的难题;再者,第三方物流能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企业弹性;同时,选择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减少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交易成本。
四、结束语
在连锁企业飞速发展的市场背景下,合理的配送模式是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整合及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的配送模式以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为主,而且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商的配送能力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了我国连锁企业整体的配送效率低、配送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为连锁企业解决这些配送问题的想法,对连锁企业典型的配送模式进行分析,从而为连锁零售企业经营者寻找适合自身的配送模式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联合运输区域协调管理及网络构建研究——以广西西江水铁联运为例丁伟中南大学201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