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湿地公园论文课题研究来源

发布时间:

湿地公园论文课题研究来源

西溪湿地环保小论文浙江杭州被世人称为“人间天堂”,大诗人苏东坡曾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体现了杭州如天堂一般的美。杭州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风景名胜如西湖,灵隐寺,飞来峰等在2004年,杭州又增加了一处风景名胜:西溪湿地。西溪湿地简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湿地的定义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种;(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水对湿地土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湿地土壤通常称为湿土或水成土湿地的功能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物质生产功能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哺乳动物约10种,鱼蟹类30余种。芦苇作为七里海湿地最典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公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工业原料,又是农业、盐业、渔业、养殖业、编织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还能起到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另外,七里海可利用水面达10000亩,年产河蟹2000吨,是著名的七里海河蟹的产地。大气组分调节功能是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提供的,植物们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也能被沼泽吸附。水分调节功能是湿地的几大功能之一,这使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深度。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发育在负地貌类型中,长期积水,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潜育沼泽一般也有几十厘米的草根层。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 倍的水量。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沼泽湿地还有净化功能,它们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割去了肾。如氮、磷、钾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被生物体贮存起来,或者通过生物的转移(如收割植物、捕鱼等)等途径,永久的脱离湿地,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净化污染物中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还有水葫莲、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浓度很高的重金属 镉、铜、锌等。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人作了如下试验,将废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让它流经 一片柏树沼泽地(湿地中的一种),经过测定发现,大约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净化排除了, 湿地惊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在印度的卡尔库塔市,城内设有一座污水处理场,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东郊的人工湿地,其污水处理费用相当低,成为世界性的典范。沼泽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动物栖息地。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可是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 燕鸥、苇莺、掠鸟等约200种。而且该湿地是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鸟类南迁越冬的中途站。调节局部小气候功能也是湿地必不可少的功能,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湿地环保建设地历史即现在的保护模式西溪湿地这千年湿地曾面临消失的危险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国内罕见的城市湿地,自然地形是低洼的水网平原,以鱼塘、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堵相间组成,属次生湿地,现存面积平方公里。湿地山水交融,区内70%是水域,以至村庄田野之间非舟莫渡。西溪,曾与西湖、西岭并称为杭州“三西”,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光,构成了杭州历史上优美的风景画卷,并留下了丰厚的人文积淀。西溪湿地发现于东晋,发展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民国,致使逐渐淤塞以至于几近湮灭。历史上的西溪,地广人稀,面积有60平方公里。近20年来,城市迅猛向湿地进逼,当地居民圈水养鱼,围荡造田、办厂建屋,湿地大量水域随着城市化趋势的演进而迅速消失。到本世纪初,西溪湿地面积已锐减到平方公里。就在这10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了约万常住人口和近万名外来人口,居民在湿地圈围了约3000个池塘养鱼养鳖,饲养了25000余头生猪。“人头”、“猪头”、“鱼头”、“机头(企业污染)”多头排污,湿地内河道淤塞,水质极差,生态功能日渐丧失;湿地内违章建筑随处可见,湿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已不复存在;前人的诗词、匾额、碑刻等已散落流失,湿地的“冷、野、淡、雅”的意境亦已逐渐消退。 西溪湿地已面临彻底消失的危险!这一状况引起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王国平多次到西溪湿地考察,并作出决策,抢救西溪湿地!世界上关于湿地保护的模式有两种:基金保护和政府保护。西溪模式是第三种模式。三种模式哪种更适合中国国情?黄春雷认为,基金保护模式,其资金来源于社会,是国外比较通行的一种保护方法,但这种模式一般只能保护规模较小的湿地,这一模式在中国行不通。政府保护模式适用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在我国也有难度。政府保护只是一种核心区的有限保护。我国29处湿地保护区均采取这种模式,但如今都陷入窘境,举步维艰。西溪模式却在湿地保护中率开先河,它结合西溪湿地的实际,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协调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加强科普教育和环境检测为重点,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生态效应;通过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多方面的知识教育,发挥其社会效应;通过加强立法等办法,正确处理好可持续利用效应,最终实现人与自然、政府与群众、历史与现实、保护与利用相和谐,走出一条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模式。西溪湿地具有多姿多彩的动植物资源,这也是综合保护的重点。区内被划定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历史遗存3个保护区,设立了湿地科普展示馆和3个生物修复池,将西溪湿地中生态环境较好、最精华、最具湿地特色的区块实行相对封闭保护,三大生态区域和生态恢复区面积达平方公里,约占一期保护工程总面积的94%。同时,加强地形整理,整理坍塌塘堤,对383个鱼鳞塘实行了保护,通过增加水、陆关系的变化形式,优化植被配置,设置水禽栖息地以及人工鸟巢等设施,使更多动植物能在西溪找到生存、繁殖地。所以,我们以珍惜西溪湿地,珍惜各有关部门地劳动成果!我觉得可以适当降低票价,在保护好原有景点的前提下新增一些景点,保护好野生动物,为建设杭州出一份力。

沈小楠,卑鄙!!!!!!!!!!!去死吧

自己写啊,小朋友湿地用处 湿地定义 湿地环保措施 湿地功能 结尾

湿地用处 湿地定义 湿地环保措施 湿地功能 结尾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由于其地理环境和生态因素的特性,有别于其他的城市公园。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规划时充分全面的考虑问题,不单单要解决好生态问题,更要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效应。使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和效应最大化。我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文章,欢迎阅读参考: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重点突出湿地景观,最大限度的维持区域自然风貌,创造公众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场所和空间。同时最为一个现代综合性公园,更应该尊重当地历史,传承和延续文化特色。该城市湿地公园将文化和生态充分融合,将其生态功能和特性元素向四周渗透,与周边各功能用地一起将西片区打造成文化之域、魅力之区、生态之苑、宜居之城,使该城市更具活力,使文化得以发展和繁荣。

现如今,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生态保护以及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的不断重视,针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城市湿地公园也逐渐兴起。湿地公园在建设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其中最为凸显的就是景观营造方面。景观综合功能的提升或者说是美学效果的发挥应该成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时所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样才能够发挥城市湿地公园改善城市居民生存环境,又兼顾美学享受的作用,更好的为城市居民服务。

1 城市湿地公园概念与特质

湿地公园景观是在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基础上,满足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湿地资源优势,挖掘区域湿地文化,在湿地保育区以外建设的具有生态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适宜公众游览的以湿地为主题的游憩空间。

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文化景观是湿地公园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三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湿地水体景观主要由水域景观、岸带景观及近岸陆域景观3部分构成;湿地公园内可展示的生物景观主要包括湿地植物景观和湿地动物景观;湿地文化景观就是立足湿地特有的生态特征,体现区域的传统民俗和风土人情等地方特色,展示在湿地环境中特有的场景、意境。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根据“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规定: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它既不是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城市公园,它是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城市湿地公园深受居民欢迎,主要因为其具有不同于一般性公园的特质,它除了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游憩等基本功能外,还在自然生态、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功能分区模糊不清

城市湿地公园大多形式一致,功能分区较为模糊不清,模仿重复现象普遍,缺乏特色,这就造成湿地公园内容过于混乱,既不利于管理,又很难充分发挥景观效应。

景观要素与湿地环境相矛盾

硬质设施过于明显是湿地公园存在的普遍问题,其中包括设施用房、休息场所、道路、小品等等。除此之外,湿地公园中还存在着水体设计过于僵化,植物搭配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是湿地景观要素在规划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和改善的重要方面。

景观设计理念的滞后

城市湿地公园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是评价城市湿地公园的一个指标,而其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其景观规划也尤为重要。合理的景观布置可以形成多功能、多样化的景观环境,使民众全方位感知湿地景观,为民众提供交流的活动场所。目前很多城市湿地公园只是进行简单的功能空间划分,或追求图案式的平面安排;设计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地域特色;而且较少考虑使用者的行为,缺乏对公众参与性的考虑。

3 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

景观功能分区多样化

景观在功能分区上不应和其他公园有太多雷同,应充分发掘城市湿地公园独具的景观潜力。根据游憩活动的不同,城市湿地公园可以做以下分区:观赏型活动区、体验型活动区、认知型活动区、科普型活动区等。

类别 Category 内容 Content;

观赏型活动区 Ornamental activity area 湿地景观观赏、观鸟观鱼、观察湿地的净化程序等;

体验型活动区 Hands-on activity area 湿地滨水体验、采莲等;

认知型活动区 Cognitive activity area 湿地博物馆参观、湿地动植物识别等;

科普型活动区 Science-based activity area 植物习性观察、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湿地的景观变化等。

景观要素营造彰显湿地特色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时,在满足生态适应原则的前提下,景观营造方面需综合考虑水岸、植物、建筑小品、道路、城市特色、文化因素、功能要求、以及周边环境等等。

打造城市文化特色

文化背景对于营造景观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色,也包含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中的湿地公园建设应考虑到这个因素,湿地公园不单单是亲近自然,更是亲近这座城市,湿地公园中的一草一木,都应包含着这个城市的特征,湿地公园中的道路小品,更应该展现这座城市风采,让时间停留在这里,拒绝外界的干扰。

周边环境的合理过渡

目前有关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大多是关注于湿地公园内部的内容,而忽略了湿地公园周边环境的设计。周边环境的好坏不单单和湿地公园密切相关,还能够对湿地公园的景观效应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考虑湿地公园周边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选择非市中心地带,交通方便且远离城市污染区的地方,沿城市河道为宜。为了满足湿地植物以及景观要求,最好是有丰富地形和大量天然植物。城市湿地公园的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包括公路、居民住宅、河道等等环境,所以,要对不同的环境进行实际分析,做出适宜的选择才是正确的规划方法。

景观要素的结合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单独因素的罗列,因此,在规划建设时要全面综合的考虑问题,使得各个元素自然的融合、过渡,从而达到各因素之间的呼应与协调。例如,湿地公园中水岸是蜿蜒曲折的自然式形态,道路则要与之相配合,切不可弃弯取直,同时位置还要与水岸相靠近,沿水而建,忽远忽近,充分调动游览者的亲水性。又如,水体与地形的结合,能够丰富水面的景观效果,产生错落变化的自然水流的效果,同时,植物群落的搭配也能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水体、地形高差的变化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能够成为湿地公园中最具吸引力的景观效果。此外,建筑小品与植物间的良好过渡,更能增添湿地公园的自然野趣。这些都是在规划建设时要综合考虑的问题,只有全面的考量,协调好各个因素的关系,才能更好发挥这些因素的景观效果,打造出特点突出、内涵丰富的城市湿地公园。

在网上找!主要分析湿地旅游的优点和缺点,应提出在发展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好湿地资源,避免短视和短期行为对湿地的破坏。

wo ke yi bang ni .

湿地公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它体现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公园的价值,它将生态与设计相结合,将目标定于修复与景观并存的设计理念中。 一、愿景目标 在湿地生态链修复方面,为保证人工湿地的健康发展,将为内部的原有场地带来丰富的物种资源与良好的环境状况,促使内部湿地景观的良性恢复及健康发展。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生物提供优质繁衍地和栖息地。雨水收集利用于人工湿地当中,雨量较大时,可经过过滤、除污、净化后留出湿地。在湿地内放置鸟巢,吸引鸟类在此繁衍,发挥湿地的生态系统循环链条,体现湿地的鸟类保护功能。不仅为了获得一片绿色人间,更是为了共建和谐自然之类。 改善当地生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位 美化区域环境,调节区域环境气候,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打造海绵城市 未来适度的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生态示范、科教场所 创建国内生态是地修复和建设的典范 二、 设计要点 1、在规划区内进行修复与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 2、通过生态美感性分析确定保护框架和承载容量 3、保证地块整体的景观环境品质 4、满足地块内部水源攻击持续稳定 5、提供野生鸟类栖息繁殖的湿地植物 6、利用生态隔离法降低对栖息地的人为影响 7、既满足自然生态、又降低造价节省成本 三、景观设计必须满足的功能需求 1、]满足人工生态湿地的需求 无论是在茂密山林中,还是在河谷溪流间,大自然里的生物都需要一个可以进行栖息筑巢的场所,可以进行采摘觅食的区域,而这些活动场所在初始景观规划的时候,都要考虑到用相应的环境设施来进行配合。湿地景观设计要满足当地鸟类栖息的正常生活觅食场所的需求。 2、满足栖息鸟类对景观环境的安全度需求 对于湿地景观环境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要保障空间的自然性、原始性、生态性。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重环境原始自然感的营造,让鸟类得到应有的心理安全感。同时,尽可能的降低人为因素对景观湿地的影响。 3、满足栖息鸟类对自然环境的觅食要求 园林景观设计当然离不开植物元素。景观环境要有绿色植物,在满足环境美观度的同时,尽可能种植鸟类喜欢的植物,也能让鸟类在景观环境中采摘觅食植物果实,满足鸟类对于食物的要求。 四、设计原则 1、整体布局 整体性是本案规划设计的“灵魂”,通过现场的空间组织、水域布置、整体色彩、绿化布局等,构造本案的整体形象。同时,也要保证彼此间的协调,强化总体性。形成有变化、有韵律、疏密有致的空间。 2、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是塑造良好环境,整体布局合理、结构清晰的空间环境重要原则。现场环境设计满足自然生态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形成本案的独特效果和景观形象,这样,才能避免由于形式大同小异的规划风格,使本案具有独有的特色,才更有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 3、近自然湿地景观原则 在形态设计上,应按自然系统的形状和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进行设计。自然湿地有凹岸、去留、河心岛、浅滩、沙洲、与深潭的交替,这种地形地貌和植被为各种生物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境。设计时,应尽量保护自然弯曲形态、并随地形和功能,力求湿地区域收放有致,遵循美学法则中的统一和谐、自然均衡原则。纵断面的形态设计、对湿地的生态多样性至关重要,应根据需要设计一定量的异质空间,湿地内有常年不竭的水域及能够应付的不同水位、水量的田埂系统。总之,应做到设计形式与内部结构间的和谐,也要与环境功能间的和谐,实现生态和美学统一,达到整体和谐。 4、因地制宜的水体岸线及岸边环境的设计 岸边环境是湿地系统与其他环境的过渡,岸边环境设计,是湿地景观设计需要精心考虑的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岸边情况,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用自然化的手段对湿地的岸边环境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区域,并在适宜的地方种植湿地植物。真正造化出湿地原本的野趣。对师弟的岸边环境进行生态设计,可采用现场越有的基质土壤,以田埂的形式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水面与水岸呈现出一种生态的交接,既能加强湿地的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动物提供生活环境,还能充分利用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从而带来良性的生态效益。并且视觉上来说,这种过渡区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然、和谐又富有生机的景观。 5、节约原则 注重合理使用各项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铺张浪费。 五、设计目标 通过对项目的深入研究,对景观进行深入细节的设计,尊重自然环境设计目标: 1、根据规划区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建设湿地生态环境和延续当地特色为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体现人工湿地景观的特点,及其其在区域中的生态服务功能。 2、符合规范、生态适宜。遵循自然湿地设计规范及要求。同时考虑景观和功能区的均衡性。充分考虑各个功能区的布置,满足湿地景观的需求。 3、湿地主要功能为抵御洪流,调节径流,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等,它集陆地上天然的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繁殖与越冬之地。 六、植物设计原则 1、植物选择能够有效净化空气,抗污吸污,改善环境,利用植物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调节空气、净化环境的目的。 2、遵循“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刑。 3、植物选择无刺、无毒、无害,避免对珍稀保护动物健康造成伤害的种类。 4、选择病虫害少、耐粗放管理植物等。 5、植物选择季相搭配,设计“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突出夏秋季景观”的原则,力求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相兼顾。 6、注重植物的常绿落叶搭配,乔、灌、草、地被搭配,创造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7、注重植物搭配与周边环境色彩的协调原则,形成统一自然开放空间。 8、林草地粗放式自然生长,湿地植物沿水域蜿蜒种植、自然过渡到水体,水生植物成片自然生长。 未来湿地植物群落的营造,以芦苇群丛、莲群丛、浮萍群丛为基础,适当增加和引入间具观赏和生态功能的香蒲群丛、千屈菜、黄菖蒲、美人蒲等挺水植物群的物种,适当增加浮萍草、穗花狐尾藻、苦草等沉水植物。 根据天然水流量变化情况,在湿地岛、湿地边缘等地方形成枯水、平水、洪水等水位变化的时间序列,从而营造出多样性生存空间和多样性植物群落。滨水植物群落按照所处谁为高低依次可以划分为如下: 木本植物群落:耐旱和喜湿疏林/灌木丛 草本植物群落:喜湿草本、湿生草本、挺水植物(咋跟植物、漂浮植物)、真水生植物(浮叶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 上述生境空间的营造,不但在空间上植物多样性的增加,而且植物多样性的增减还体现在水涨水落的时间动态变化之中。 按照生态演替规律和实地本身的自然条件,应先营造永久性水淹的浅水和周期性水淹的生境,在配置一些湿地植被群落,一般可在3-5年后,经过自然演替,修复成良好的湿地景观。配置湿地植被群落依据滨水基本景观结构,选择乡土、自然的植物种类,尽可能避免采用外来之物种类,塑造和维护本案湿地景观的自然、淳朴风格。

湿地公园论文格式

浅谈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内容摘要] 湿地生态旅游是基于丰富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发生的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它可以实现旅游者回归自然、体验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愿望。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地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及前景,并就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环境与资源保护、发展等提出建议。[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西溪湿地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在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与此同时,以生态旅游为开发形式的新尝试也越来越多。许多国家已对生态旅游产品及其资源进行了明确的规划。一 、生态旅游的概念很多游客和旅游组织者以及保护区的管理者对生态旅游一词缺乏认识和理解,片面地将生态旅游仅仅理解为走向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关于生态旅游的正确定义目前还没有定论,国际生态学的观点认为:生态旅游时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保护区域的旅游;“旅游对象是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方式是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是1983年IUCN生态特别顾问谢贝洛斯对“生态旅游”的理解;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又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从各种定义来看,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旅游行为。生态旅游的目的是让人们享受大自然、了解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不改变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使当地居民和保护区管理机构在经济上受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护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是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途径。二、西溪湿地现状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km,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其中种植水生、湿生植物约100种。近年来,杭州市各级政府关注民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对西溪湿地的宣传、保护和改造,使之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西溪湿地的自然景观、文化积淀和区位优势,为杭州市城市形象的优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西溪湿地景观价值西溪湿地是杭州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地,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类似城市湿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城市中并不多见。西溪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特色:1、地理资源从地理资源看,在西溪湿地区域内,70%是溪流、池塘等水域,而沼泽地、陆地仅占30%。水资源丰富,有河道100余公里、水塘1万余个,星罗棋布,呈鱼鳞状分布。水陆交错,风光优美。2、生物资源从湿地的生物资源看,西溪湿地内水资源和植被等保存完好,是目前全国大中城市中惟一一块城市湿地。3、文化资源从文化资源看,杭州西溪与湿地风光相媲美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据史料记载,康熙、乾隆等帝王都曾游览过西溪,并留下不少诗文和书画作品,成为西溪文化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西溪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龙舟盛会”。每年端午,四邻八乡的村民划着龙舟汇集在蒋村乡深潭口村,热闹非凡。河渠行舟、碧潭网鱼、竹林挖笋等民俗,极富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二)西溪湿地保护建设情况西溪湿地的正式保护和开发开始于2003年。在这之前,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溪这一不可多得的城市湿地资源受到较大的破坏。随着杭州城市发展的快速西进,西溪湿地逐渐被蚕食,面积从历史上的6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平方公里。很多房产项目也在争夺这个地盘。人类生存和生活使部分水域遭受污染,生活、建筑垃圾随处可见,河道阻塞,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此外,还有居民建筑杂乱,风格不协调,历史遗迹遭严重破坏等许多问题。2003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2004年,《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被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根据这一规划,西溪湿地分为核心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和周边控制区三个层次,其中核心保护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整个保护工程预计投入资金为30-40亿,分三期实施。2005年5月1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期有限开园;2007年10月1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二期又顺利实现有限开园目标。2008年,坚持“六大原则”、“四化”方针、“三大理念”、“五保”要求,又好又快推进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三期工程。三、西溪湿地保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西溪湿地自南宋至明清渐渐由自然湿地演替为次生湿地,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经历一再的人为大破坏,自然环境风貌大大递减,文物基本毁弃,目前尚存一息的湿地资源仅剩原先的1/10左右。(一)自然湿地演替为次生湿地西溪湿地的人工化或人工介入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晋以前的少量居住生活介入、晋至北宋的佛教文化介入、南宋的有限生活和生产介入、明清至民国前期的园林化介入、民国后期至今的废弛毁坏和无序的城市化介入。其中南宋至今对西溪湿地及其文化的影响最大。期间西溪湿地的原生态环境被彻底改造,其植被和水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开始大量加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因素。但由于表面上与自然湿地形态相近,这种性质改变没有为人察觉。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和各类办公、生活设施以及种植业、养殖业大量增加,截污设施又不完善,西溪湿地的水体环境水平大大下降。工业和各类办公、生活污水直排,种植业、养殖业面源污染淋洗进入水体,养鱼饵料等投入,使直接污染源增多。其中保护范围内也有粮食、生猪、淡水鱼、家禽和工业产品大量产出,有生猪4万多头、家禽1万余只。导致水体溶解氧严重偏低,高锰酸盐指数偏高,非离子氮含量高,水质富营养化,自净和更新能力较差,湿地功能已大大退化。(二)环境风貌一再递减西溪湿地的环境风貌破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抗日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日军大肆烧杀,焚毁大片植被和各种文化遗产,许多居民伐桑作薪,整个西溪湿地一片荒芜。第二阶段自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大面积毁坏自然环境,大量增加工业设施和影响环境的低水平住宅。其中20世纪50至60年代,西溪湿地南部丘陵坡麓地带建起大量工业设施和住宅,多数文化遗产被毁。70年代又建起大量低水平多层建筑。第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城市化对整个西溪湿地形成包围之势,保护范围内建起了不少企业和住宅,周围建起了更大规模的建筑群。西溪辇道已基本被天目山路取代,其他还建有大量硬化路面。河道淤积严重。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房地产开发大幅度蚕食西溪湿地,使可作为保护范围的湿地面积由约50平方公里缩减至约11平方公里。紫金港以东的由原属蒋村乡骆家庄村、五联村改建的文新街道,以及古荡街道,已形成约10平方公里的新的商住区,环境风貌已完全失去湿地性质。文新街道和古荡街道约有常住人口10万,流动人口15万,总计约25万之多,对环境压力也非常大。(三)文物资源毁弃严重西溪湿地的文物资源毁弃殆尽,所剩寥寥。1950年秋雪庵、曲水庵、慈觉庵、交芦庵等的佛像被砸,文物散失。1966年后秋雪庵被夷为平地,曲水庵、慈觉庵、交芦庵等改建为厂房或民宅。1958年法华寺、东岳庙等被毁。目前寺庙庵祠、文人物业、辇道牌楼等毁弃已尽,桥亭台阁、墓葬等则毁去大半,仅残剩少量桥亭、河埠、墓葬等遗址。(四)保护性破坏正在成为新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开发便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一开始的思路主要出于经济开发方面的考虑。近年来,西溪湿地的政府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但由于缺乏基本的科学研究与论证,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存在较大误差。原生态的湿地要素被加以全面的人工化改造与“翻新”,河道被重新开挖,堤塘被砌石加固,洲渚被人为剪切,植被被重新布置,连原始的芦花也大半毁去,新植品种对不上号,整个景观风貌逐步向西湖靠近,特有的野趣可能会完全丧失。而且,湿地原有的生物链结构也可能被彻底打乱。这个问题需迫切地被引起重视。四、西溪湿地发展前景分析和发展建议(一)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与前景1、区位优势突出,游客资源充足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交通便利,天目山路、文山路、文一路、外环公路均可直达,距杭州市中心店武林门仅6km。而杭州则地处东南沿海,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陆路、空中及水运交通便捷顺畅,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和钱塘江、大运河“黄金水道”将杭州与全国各地紧密相连,区位优势明显。多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积极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大街小巷改善等大工程大项目,并免费开放环西湖旅游景点,城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不断优化,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中国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国内外来杭参观考察游览的游客逐年增多,据统计,2008年来杭的国外游客有221万人次,西溪湿地的生态旅游及湿地科普教育,有着丰富的游客资源和广泛的受众群体。2、物种和植被类型多样性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们的保护意识造就了西溪湿地动植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植被类型。西溪湿地鸟类区系十分丰富,包括湿地鸟类、平原鸟类、山地鸟类、农田鸟类和城郊鸟类等多种类型,共有鸟类15目39科126种。已鉴定的昆虫共133科417属477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有17种(蒋科毅等,2008)。鱼类14科35属45种;两栖类1目4科10种;爬行类3目8科15种;兽类5目7科14种。西溪湿地有野生维管植物91科204属254种(李紫芳等,2007),植物区系特征明显,有15个分布区类型和6个变型。自然植被可划分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0个群系组和20个群系,以水生植被型和沼泽植被型的草本植被亚型为主。3、景观特色浓郁西溪湿地共有4种景观类型,即水体、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景观。QulckBird影像图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影像图分类后产生大量斑块,总数目达到13343个(戎良,2007)其中耕地景观斑块数目为6153个,斑块总数的,是斑块数目最多的景观类型,其次是林地和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分别为3429和2314个,数目最少的是水体景观斑块,共1447个,仅占总数的。各类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大小依次为水体、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景观,湿地内成片连通的水体形成较大的斑块,有利于湿地整体环境的重塑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4、文化积淀深厚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2200余年的建城史,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而西溪风景区是仅次于西湖风景区的杭州市第二大风景区,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南宋高宗曾欲在此建皇城,后改址于凤凰山,但有大臣上请旨问西溪如何定夺,赵构思忖良久,口敕“西溪且留下”,此地也就有了“留下”的名称。历代文人墨客或游览赏景或雅集,为西溪留下大量优美的诗文、书画,清康熙和乾隆二帝也曾游历西溪并留下御诗数篇。作为次生湿地、农耕湿地、人文湿地、西溪湿地承载着湿地农耕文化,延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脉,体现出中国湿地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5、地方经济发达,且具备城市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成功经验杭州位于中国东部最具经济活力的上海经济圈、苏南及环杭州湾经济圈三个经济板块交汇区,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81亿元,财政总收入910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城市总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连续两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杭州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保护、开发西溪湿地,2003年8月启动、总投资近90亿元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以及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项目便是很好的例证。杭州西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杭州在西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环境修复和改造,湿地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文景观的发掘展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为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二)有关西溪湿地发展的一些建议西溪湿地西溪湿地是有机生命系统,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对此类有机生命的机理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仅有的研究成果应用起来成本也相当大。西溪湿地统合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于一体,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既相互映衬又各有边界,缺乏文化减弱西溪湿地的魅力,过分文化化则危及其生命循环。西溪湿地还是城市湿地,保护和建设西溪湿地必须与杭州城市的发展互动,二者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也有内在的深度矛盾。解决西溪湿地的问题,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长期任务。1、提高科学研究和规划水平西溪湿地的自然地理面貌变迁巨大,原有自然或人工湿地的循环运转系统被较彻底打破,现行生态系统已无法进行有效的自循环运转。参考西溪湿地的相关古代文献记录,运用现代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气候学等研究成果,恢复其湿地生态系统,已迫在眉睫。西溪湿地的文物资源基本毁弃,加强考古调查,研究分析前人有关西溪湿地规划建设的成果,也为当今的保护工作所不可或缺。但尽管有关西溪湿地的文献资料繁多,由于历代散逸,包括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在内的大图书馆均收藏有限,有关西溪湿地的人文历史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建议编纂有关西溪的大型图书。除收集国内图书馆资料外,还须在收集民间资料和海外资料方面下功夫。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向社会全面开放资料。充分利用省、市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民间力量,组织对西溪湿地进行包括地质学、地理学、气候学、生物学、文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经济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研究。西溪湿地保护规划的编制必须立足长远,立足整个杭州城市的发展,立足于大环境生态改良。保护和建设好西溪湿地,是杭州市实现“蓝天、碧水、净气、森林、绿地”生态建设目标的基本标志之一。规划和建设西溪湿地,必须从西溪湿地和杭州城市的本体上切入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统合各种关系,有效保护和有效开发,在较高立意上确立西溪湿地和杭州城市形象。杭州市和西湖区、余杭区两级政府应加强规划和建设方面的沟通,建立协调机制,改变规划建设的不平衡局面。2、借鉴国内外有关湿地保护的先进经验中国是《国际湿地公约》的缔约国,保护湿地是中国各级政府的职责,中国政府已制订《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但目前国家的湿地保护项目侧重于大型自然湿地,相对忽视城市内的较小型湿地,因而保护城市湿地尤其应引起城市执政者重视。西溪湿地保护应该遵循《国际湿地公约》、《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的有关要求,从湿地的基本定义着眼。西溪湿地保护必须遵循生态系统演替原理和生态工程学原理,充分考虑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风景配置三个主要方面,实现湿地系统的全面优化。3、遵循湿地演替规律建设自然化的亚热带次生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理论是指导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西溪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必须根据生态演替规律,配置以多种植被类型为核心的生态景观,形成一定的连续规模,并保持或扩大水体范围,防止农作物撂荒地旱化、湿地生植物侵入水体使其干化、湿地生植物群落向旱生植物群落演替,以维持湿地生命。西溪湿地以自然淳朴见长,自有其特色和个性。其建设方向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清明洁净的绿色城市公园、怀旧思古的文化故乡,与西湖明显不同。所以它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不能精雕细刻,应大面积恢复和保育自然生态,尽量选用乡土的、自然的植物,削陡坡变斜坡,在水体与基-渚之间建立湿生生态系统过渡带以构造湿生环境,发展生态建筑,避免采用园林植物而与城市园林雷同,提高西溪湿地自维持能力,减少人工化维持和运行费用。五、结语西溪湿地的生态旅游特色和地理品牌个性体现在自然旖旎的湿地风光、深厚多样的人文积淀、质朴古老的民俗风情、江南特有的生态文化以及现代人的休闲方式。进一步发掘西溪湿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人文特色,突显其城市湿地的地理品牌地位,与西湖并联推向国内外旅游市场,将为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打造,加快“东方休闲之都”建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杭州市综合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贠丽霞,生态旅游浅谈,《原大学学报》,2004年5月第5期[2]叶建东,发展生态旅游,《上海经济》,2007年1月第1期[3]芦建国,徐新洲,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西湖西进湿地为例,《林业科技开发》,2007年11月第22期[4]缪丽华, 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与前景初探, 《地科学与管理》,2009年3月第3期[5]张五钢,杭州湿地公园的生态文明保护与社区参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第6期[6]何洪杭,华晨,李亿冰,杭州西溪湿地的环境状况与生态保护对策研究,《华中建筑》,2004年9月第18期[7] 耿英姿,张鸿鸣,刘昱,杭州西溪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9期[8]钟伯坚,浅谈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甘肃农业》,2006年2月第2期

湿地公园是一道美丽风景,清澈见底的湖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高大的树是美丽的风景。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湿地公园的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湿地公园的作文1

“一曲溪流一曲烟,处处湖泊处处景”我们孝义的湿地公园就是如此美丽,它绿色屏障,天然氧吧,孝义之晴,鸟语花香。常常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来参观游玩。

来到湿地公园,走下斜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木,像是被园林剪的造型别致,苍劲挺拔,还常有许多鸟儿们也赶来凑热闹,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给这幅优美动听的歌曲。还像一位位士兵,站在道路两旁,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它们依然站在那里,为人们遮挡风雨。柳树的枝条像一条条绿丝带在风中翩翩起舞。松树结出的松果大小不一,零星地点缀在墨绿色的树冠上,好像调皮出没的小松鼠,让人爱不释手。湿地公园里还有许多最迷人的连翘花。它探出的枝条,满枝金黄,如璀璨的金黄缀满枝头,互相簇拥着,映衬着,热热闹闹的涂鸦(描绘)了明媚春天。我们一边观赏一边走,就来到了九曲栈桥,它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湖面上,从桥上向下看,可以看到湖水很清,清得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和正在嬉戏的小鱼。走过九曲栈桥,又走向德尚桥。可以一眼就看到月亮湖,月亮湖当有阳光的时候湖水就会波光粼粼,月亮湖旁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倒映在水中。月亮湖可真像一面明亮、透明的大镜子呀!是那么迷人,那么美不胜收,那么山清水秀,那么的花红柳绿,那么的鸟语花香啊!湿地公园真是个体休闲娱乐的地方。

湿地公园如此的美丽而又诱人啊!如果你去了那里,你会看到湖光山色,蓝天绿树,会在你眼前呈现出一幅迷人的生态画卷!

关于湿地公园的作文2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来到了塘埔村。早上9点左右,我们在塘埔湿地公园集合,老师还为我们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导游:塘埔学校的前任校长。

走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水车,水车身上装有许多小竹筒,水筒会在进入池塘时装满水,加快水车的转动速度,在达到最高点后,它又会随着车的转运把水倒出来。可是,池塘里的水并不是流动的,那么如何使水车转动呢?而且它的后面为什么有一部分是凸出来的?难道是电机?我向校长请教这几个问题,果然,在凸出来的部分里,装有一台发动机,用齿轮和链子连在水车的转动轴,驱使水车转动。

在水车旁边,还有一座荷兰风车,风吹过时,它缓慢地转动着。

草地上,小孩子和老师们在尽情地玩耍,追着蝴蝶、蜜蜂,相互打闹,开心地笑着,给这明媚的春天增添了几分艳丽的色彩。小花灿烂地开着,和草地配合着,可真美。

校长说:“这个公园是在“创文”之后建造的,这里有上百种花草,但我们在意的不是它们是否名贵,而是与自然的和谐。有的人以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肆意破坏环境。其实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是微不足道,人类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没有自然,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

是啊,人类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如果不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又怎能生存呢?

校长又带我们参观了宜彦亭和孝悌长廊。

宜彦亭取自一对兄弟的名字。哥哥诗宜,原来在炮台执教,后来返回到故乡行医,最善长儿科,常常上门为村民行诊,受人尊敬。弟弟诗彦,原来是一位秀才,后来在故乡教书育人,和哥哥一样,常常行善,帮助村民。后来村民为了纪念他们,就在此建了一座亭,并题名为“宜彦亭”。

与宜彦亭对称的是孝悌长廊,孝悌长廊十分气派。这里,体现了黄家后代的感恩和孝心。

在宜彦亭和孝悌长廊之间立着七块石碑,分别写着:忠、仁、义、礼、智、信、孝。它们不但是 文化 广场的组成部分,而且弘扬 传统文化 。

今天的游览让我感触至深:人类是自然的一份子,我们要保护它,要与它和谐共处;也明白了忠、仁、义、礼、智、信、孝是一个人须兼备的美德,要从自已做起。

关于湿地公园的作文3

人们都说,安乡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湿地公园。今天,我们作文班的同学亲眼目睹了那美丽的湿地公园。

首先,我们来到了松滋河畔,河水真静呀,静的让悄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河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河水真绿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江上停靠了许多船只,船桨激起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我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公园里有一块高大的石头,高约2米多,上面刻着”湖南书院洲国家湿地公园“,上面还有许多橙色及黑色的花纹,形状像一个巨大的盾牌。

远处是我们的安乡大桥,上面有许多川流不息的车,大桥旁边有一座高塔,那座高塔像一个大火箭,我们靠在围栏上吹着凉风,好不惬意。我发现围栏乍看上去像是木头做的,上面还有年轮,实际上它是仿木的,围栏很长,从远处看就像一条长龙盘旋在岸上。围栏下面种着一排整整齐齐的柳树,柳树的长发被剪成了小平头,估计是因为夏天来了,柳树也怕热吧!

前面还有一座凉亭,就像一个小木屋,我们争先恐后地向亭子方向跑去,里面可真凉快。亭子顶部像倒立的金字塔,里面有一张石桌和四个石凳供人们休息。

湿地公园真美丽!

关于湿地公园的作文4

有的人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的人爱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我最爱家乡美丽的湿地公园。

上周,我去湿地公园逛了一圈,收获了不一样的美。我先来到观湖台,向外望,只见湖面上滚动着一道道水波,好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那一只只白鹭也开心地飞向湖面,赶着来奏响那跳动的音符!太阳见了那么美的湖,一下子乐开了花,把光撒在上面,让湖水波光粼粼,活泼的小鱼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次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湖里活蹦乱跳。湖边上围着一块块巨大的石头,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在湖中央,有的三五成群,像是在开会。它们围绕着湖,好像是给小湖戴上一串美丽的项链,也像一位慈祥的老母亲,拥抱着自己的儿女似的,真美啊!

随后,我走上了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脚底被小石头按摩着,真是舒服极了!小路的两旁种着许多的花草树木。你看小草在微风的 教育 下,变得彬彬有礼,花儿们有的在笑,有的游戏,树木在风吹雨露下茁壮的成长着。路的中间有着一座弯弯的小桥,好像一个大香蕉,也像是一道弯弯的月牙。这桥是用白色的石块精致建造的,上面 雕刻 着龙凤逐日的壮观的图案,象征大姚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这样的湖倒映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景色环绕着这样的湖,加上湖中的怪石,真是可以和西湖媲美!

关于湿地公园的作文5

湿地公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有高大的树木、鲜花以及修剪整齐的草坪。

当我们来到湿地公园时,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几棵开着粉色桃花的桃树。他们在微风中露出笑脸,欢迎来到湿地公园参观的每一位贵宾。走上台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人工湖。人工湖就像镶嵌在湿地公园里的碧玉。湖水清澈如镜。绿树绿花倒映其中,犹如一幅美丽的 水彩画 ,湖中有三五群野鸭在欢快地嬉戏,你追我,不同颜色的野鸭。“嘎”的叫声似乎在召唤同伴,并说,“欢迎你们所有人!”

沿着湖边的长廊,长廊两边立着一排整齐的灯柱,上面雕刻着舞女,非常漂亮。灯柱,手拉着手,并排站着,像士兵们守护着一个美丽的湿地公园。

穿过走廊,我们来到了一望无际的植物园。草原是金色的,就像一块金色的地毯。它又软又软。在这块大地毯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红茶花。初春时,当别的树还在睡觉的时候,山茶树悄悄地打开了红色的骨头。有的茶花正在发芽,有的很优美,有的站在枝头,仿佛要迎接春天的到来。茶花周围有许多梅花。风中的黄梅,像一个黄纱布的姑娘,舞姿优美。虽然此时梅花已开始枯萎,但风中仍有一丝清香,使人耳目一新。再远一点就是一片青翠的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雄伟壮丽。几只春天的燕子在湖面上自由地飞过,一群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这些鸟、美丽的花和绿树使湿地公园更具吸引力。

啊!我喜欢美丽的湿地公园,也喜欢湿地公园里的花草树木。

关于湿地公园的作文500字集锦5篇相关 文章 :

★ 游记作文500字精选【5篇】

★ 公园的游记作文500字5篇

★ 描写公园美景作文500字作文精选

★ 关于公园游记作文精选5篇

★ 关于春天游公园作文500字5篇

★ 描写公园的写景作文500字

★ 有关于游公园的作文500字

★ 关于南海的作文500字集锦5篇

★ 关于七星岩的作文500字集锦5篇

★ 关于缺少的作文500字集锦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西溪湿地公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卢锥几顷皆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题记 踏雨露薄雾,乘车,再踏西溪仙境。 一路上虽然阴雨连绵,却阻挡不了我们出游的好心情。看着碧空不时有不知名的美丽大鸟飞过,心中便不禁遐想:现在的西溪,还如从前一般吗?平常总会看见环境污染的新闻,便总会有那么些顾虑,毕竟,儿时的西溪可是美艳不可方物。 抵达,下车。才刚离开座位的'我便嗅芳香,那是大自然的气息吧!心想。踏上地面,放眼观望,西溪仿佛比儿时更美的惊艳,在蒙蒙细雨遮面下的她宛如披上面纱的洗尘仙子懵懂落入尘世,似碧兮,如卿仪。待所有人员集合完毕,我们便悄悄地靠近她,慢慢的揭开她的面纱,去一探她真正的容颜。 随着青石板路一直走向尽头,来到一座拱门前,上面写“洪府”的字样,一看就具有古风韵味。踏入洪府的长廊,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墙上刻着数幅古文与他人相处,去各地游玩及与家人谈心等等的各种画面,每一幅刻画总有它背后深藏的寓意。其中印象最深的必属一位君子扶着杨柳落泪的那幅刻画了。虽对画旁文字一知半解,但从他的神情、动作及各方面猜测,他可能是因为失去亲人而感到的悲痛。看的越久,就愈发为他感到悲伤。 我不再看了。 转过头,见一碧湖上长着许多荷叶。虽未绽出荷花,却已能想象出荷花盛开后那惊艳之景。湖旁还长有竹子,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高尚不俗,翠绿翠绿的,十分惹眼。此时,见周围有许多同学开始拍照,记录这美妙的时刻。 我们顺着长廊一直走着,路旁有许多不知名的美丽花朵点缀嫩绿的草间,相互映衬,美得舒心。终于,我们走到了长廊的尽头,只见外面的世界比此更加广阔。我与丁文欣同撑一把伞,继续探访外面的世界。 一步一步,踏着石板小路缓缓走入雨中。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滴落在伞面上,发出“啪嗒”的清脆声响,雨中还混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走在其中,使人神清气爽,身心飞扬。我忍不住,伸出手触摸,雨点滴落指尖,凉凉的……见此美景,本来只想欣赏的我也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这美轮美奂的朦胧之景。 都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我却更爱那“兼葭满目,曳素百顷。”的祥和之美。她好比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宁静而不失洁净……

国家湿地公园立法现状研究论文

浅谈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内容摘要] 湿地生态旅游是基于丰富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发生的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它可以实现旅游者回归自然、体验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愿望。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地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及前景,并就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环境与资源保护、发展等提出建议。[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西溪湿地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在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与此同时,以生态旅游为开发形式的新尝试也越来越多。许多国家已对生态旅游产品及其资源进行了明确的规划。一 、生态旅游的概念很多游客和旅游组织者以及保护区的管理者对生态旅游一词缺乏认识和理解,片面地将生态旅游仅仅理解为走向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关于生态旅游的正确定义目前还没有定论,国际生态学的观点认为:生态旅游时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保护区域的旅游;“旅游对象是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方式是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是1983年IUCN生态特别顾问谢贝洛斯对“生态旅游”的理解;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又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从各种定义来看,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旅游行为。生态旅游的目的是让人们享受大自然、了解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不改变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使当地居民和保护区管理机构在经济上受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护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是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途径。二、西溪湿地现状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km,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其中种植水生、湿生植物约100种。近年来,杭州市各级政府关注民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对西溪湿地的宣传、保护和改造,使之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西溪湿地的自然景观、文化积淀和区位优势,为杭州市城市形象的优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西溪湿地景观价值西溪湿地是杭州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地,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类似城市湿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城市中并不多见。西溪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特色:1、地理资源从地理资源看,在西溪湿地区域内,70%是溪流、池塘等水域,而沼泽地、陆地仅占30%。水资源丰富,有河道100余公里、水塘1万余个,星罗棋布,呈鱼鳞状分布。水陆交错,风光优美。2、生物资源从湿地的生物资源看,西溪湿地内水资源和植被等保存完好,是目前全国大中城市中惟一一块城市湿地。3、文化资源从文化资源看,杭州西溪与湿地风光相媲美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据史料记载,康熙、乾隆等帝王都曾游览过西溪,并留下不少诗文和书画作品,成为西溪文化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西溪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龙舟盛会”。每年端午,四邻八乡的村民划着龙舟汇集在蒋村乡深潭口村,热闹非凡。河渠行舟、碧潭网鱼、竹林挖笋等民俗,极富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二)西溪湿地保护建设情况西溪湿地的正式保护和开发开始于2003年。在这之前,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溪这一不可多得的城市湿地资源受到较大的破坏。随着杭州城市发展的快速西进,西溪湿地逐渐被蚕食,面积从历史上的6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平方公里。很多房产项目也在争夺这个地盘。人类生存和生活使部分水域遭受污染,生活、建筑垃圾随处可见,河道阻塞,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此外,还有居民建筑杂乱,风格不协调,历史遗迹遭严重破坏等许多问题。2003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2004年,《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被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根据这一规划,西溪湿地分为核心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和周边控制区三个层次,其中核心保护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整个保护工程预计投入资金为30-40亿,分三期实施。2005年5月1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期有限开园;2007年10月1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二期又顺利实现有限开园目标。2008年,坚持“六大原则”、“四化”方针、“三大理念”、“五保”要求,又好又快推进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三期工程。三、西溪湿地保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西溪湿地自南宋至明清渐渐由自然湿地演替为次生湿地,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经历一再的人为大破坏,自然环境风貌大大递减,文物基本毁弃,目前尚存一息的湿地资源仅剩原先的1/10左右。(一)自然湿地演替为次生湿地西溪湿地的人工化或人工介入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晋以前的少量居住生活介入、晋至北宋的佛教文化介入、南宋的有限生活和生产介入、明清至民国前期的园林化介入、民国后期至今的废弛毁坏和无序的城市化介入。其中南宋至今对西溪湿地及其文化的影响最大。期间西溪湿地的原生态环境被彻底改造,其植被和水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开始大量加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因素。但由于表面上与自然湿地形态相近,这种性质改变没有为人察觉。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和各类办公、生活设施以及种植业、养殖业大量增加,截污设施又不完善,西溪湿地的水体环境水平大大下降。工业和各类办公、生活污水直排,种植业、养殖业面源污染淋洗进入水体,养鱼饵料等投入,使直接污染源增多。其中保护范围内也有粮食、生猪、淡水鱼、家禽和工业产品大量产出,有生猪4万多头、家禽1万余只。导致水体溶解氧严重偏低,高锰酸盐指数偏高,非离子氮含量高,水质富营养化,自净和更新能力较差,湿地功能已大大退化。(二)环境风貌一再递减西溪湿地的环境风貌破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抗日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日军大肆烧杀,焚毁大片植被和各种文化遗产,许多居民伐桑作薪,整个西溪湿地一片荒芜。第二阶段自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大面积毁坏自然环境,大量增加工业设施和影响环境的低水平住宅。其中20世纪50至60年代,西溪湿地南部丘陵坡麓地带建起大量工业设施和住宅,多数文化遗产被毁。70年代又建起大量低水平多层建筑。第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城市化对整个西溪湿地形成包围之势,保护范围内建起了不少企业和住宅,周围建起了更大规模的建筑群。西溪辇道已基本被天目山路取代,其他还建有大量硬化路面。河道淤积严重。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房地产开发大幅度蚕食西溪湿地,使可作为保护范围的湿地面积由约50平方公里缩减至约11平方公里。紫金港以东的由原属蒋村乡骆家庄村、五联村改建的文新街道,以及古荡街道,已形成约10平方公里的新的商住区,环境风貌已完全失去湿地性质。文新街道和古荡街道约有常住人口10万,流动人口15万,总计约25万之多,对环境压力也非常大。(三)文物资源毁弃严重西溪湿地的文物资源毁弃殆尽,所剩寥寥。1950年秋雪庵、曲水庵、慈觉庵、交芦庵等的佛像被砸,文物散失。1966年后秋雪庵被夷为平地,曲水庵、慈觉庵、交芦庵等改建为厂房或民宅。1958年法华寺、东岳庙等被毁。目前寺庙庵祠、文人物业、辇道牌楼等毁弃已尽,桥亭台阁、墓葬等则毁去大半,仅残剩少量桥亭、河埠、墓葬等遗址。(四)保护性破坏正在成为新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开发便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一开始的思路主要出于经济开发方面的考虑。近年来,西溪湿地的政府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但由于缺乏基本的科学研究与论证,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存在较大误差。原生态的湿地要素被加以全面的人工化改造与“翻新”,河道被重新开挖,堤塘被砌石加固,洲渚被人为剪切,植被被重新布置,连原始的芦花也大半毁去,新植品种对不上号,整个景观风貌逐步向西湖靠近,特有的野趣可能会完全丧失。而且,湿地原有的生物链结构也可能被彻底打乱。这个问题需迫切地被引起重视。四、西溪湿地发展前景分析和发展建议(一)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与前景1、区位优势突出,游客资源充足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交通便利,天目山路、文山路、文一路、外环公路均可直达,距杭州市中心店武林门仅6km。而杭州则地处东南沿海,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陆路、空中及水运交通便捷顺畅,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和钱塘江、大运河“黄金水道”将杭州与全国各地紧密相连,区位优势明显。多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积极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大街小巷改善等大工程大项目,并免费开放环西湖旅游景点,城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不断优化,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中国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国内外来杭参观考察游览的游客逐年增多,据统计,2008年来杭的国外游客有221万人次,西溪湿地的生态旅游及湿地科普教育,有着丰富的游客资源和广泛的受众群体。2、物种和植被类型多样性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们的保护意识造就了西溪湿地动植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植被类型。西溪湿地鸟类区系十分丰富,包括湿地鸟类、平原鸟类、山地鸟类、农田鸟类和城郊鸟类等多种类型,共有鸟类15目39科126种。已鉴定的昆虫共133科417属477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有17种(蒋科毅等,2008)。鱼类14科35属45种;两栖类1目4科10种;爬行类3目8科15种;兽类5目7科14种。西溪湿地有野生维管植物91科204属254种(李紫芳等,2007),植物区系特征明显,有15个分布区类型和6个变型。自然植被可划分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0个群系组和20个群系,以水生植被型和沼泽植被型的草本植被亚型为主。3、景观特色浓郁西溪湿地共有4种景观类型,即水体、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景观。QulckBird影像图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影像图分类后产生大量斑块,总数目达到13343个(戎良,2007)其中耕地景观斑块数目为6153个,斑块总数的,是斑块数目最多的景观类型,其次是林地和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分别为3429和2314个,数目最少的是水体景观斑块,共1447个,仅占总数的。各类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大小依次为水体、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景观,湿地内成片连通的水体形成较大的斑块,有利于湿地整体环境的重塑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4、文化积淀深厚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2200余年的建城史,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而西溪风景区是仅次于西湖风景区的杭州市第二大风景区,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南宋高宗曾欲在此建皇城,后改址于凤凰山,但有大臣上请旨问西溪如何定夺,赵构思忖良久,口敕“西溪且留下”,此地也就有了“留下”的名称。历代文人墨客或游览赏景或雅集,为西溪留下大量优美的诗文、书画,清康熙和乾隆二帝也曾游历西溪并留下御诗数篇。作为次生湿地、农耕湿地、人文湿地、西溪湿地承载着湿地农耕文化,延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脉,体现出中国湿地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5、地方经济发达,且具备城市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成功经验杭州位于中国东部最具经济活力的上海经济圈、苏南及环杭州湾经济圈三个经济板块交汇区,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81亿元,财政总收入910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城市总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连续两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杭州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保护、开发西溪湿地,2003年8月启动、总投资近90亿元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以及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项目便是很好的例证。杭州西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杭州在西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环境修复和改造,湿地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文景观的发掘展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为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二)有关西溪湿地发展的一些建议西溪湿地西溪湿地是有机生命系统,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对此类有机生命的机理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仅有的研究成果应用起来成本也相当大。西溪湿地统合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于一体,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既相互映衬又各有边界,缺乏文化减弱西溪湿地的魅力,过分文化化则危及其生命循环。西溪湿地还是城市湿地,保护和建设西溪湿地必须与杭州城市的发展互动,二者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也有内在的深度矛盾。解决西溪湿地的问题,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长期任务。1、提高科学研究和规划水平西溪湿地的自然地理面貌变迁巨大,原有自然或人工湿地的循环运转系统被较彻底打破,现行生态系统已无法进行有效的自循环运转。参考西溪湿地的相关古代文献记录,运用现代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气候学等研究成果,恢复其湿地生态系统,已迫在眉睫。西溪湿地的文物资源基本毁弃,加强考古调查,研究分析前人有关西溪湿地规划建设的成果,也为当今的保护工作所不可或缺。但尽管有关西溪湿地的文献资料繁多,由于历代散逸,包括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在内的大图书馆均收藏有限,有关西溪湿地的人文历史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建议编纂有关西溪的大型图书。除收集国内图书馆资料外,还须在收集民间资料和海外资料方面下功夫。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向社会全面开放资料。充分利用省、市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民间力量,组织对西溪湿地进行包括地质学、地理学、气候学、生物学、文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经济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研究。西溪湿地保护规划的编制必须立足长远,立足整个杭州城市的发展,立足于大环境生态改良。保护和建设好西溪湿地,是杭州市实现“蓝天、碧水、净气、森林、绿地”生态建设目标的基本标志之一。规划和建设西溪湿地,必须从西溪湿地和杭州城市的本体上切入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统合各种关系,有效保护和有效开发,在较高立意上确立西溪湿地和杭州城市形象。杭州市和西湖区、余杭区两级政府应加强规划和建设方面的沟通,建立协调机制,改变规划建设的不平衡局面。2、借鉴国内外有关湿地保护的先进经验中国是《国际湿地公约》的缔约国,保护湿地是中国各级政府的职责,中国政府已制订《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但目前国家的湿地保护项目侧重于大型自然湿地,相对忽视城市内的较小型湿地,因而保护城市湿地尤其应引起城市执政者重视。西溪湿地保护应该遵循《国际湿地公约》、《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的有关要求,从湿地的基本定义着眼。西溪湿地保护必须遵循生态系统演替原理和生态工程学原理,充分考虑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风景配置三个主要方面,实现湿地系统的全面优化。3、遵循湿地演替规律建设自然化的亚热带次生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理论是指导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西溪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必须根据生态演替规律,配置以多种植被类型为核心的生态景观,形成一定的连续规模,并保持或扩大水体范围,防止农作物撂荒地旱化、湿地生植物侵入水体使其干化、湿地生植物群落向旱生植物群落演替,以维持湿地生命。西溪湿地以自然淳朴见长,自有其特色和个性。其建设方向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清明洁净的绿色城市公园、怀旧思古的文化故乡,与西湖明显不同。所以它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不能精雕细刻,应大面积恢复和保育自然生态,尽量选用乡土的、自然的植物,削陡坡变斜坡,在水体与基-渚之间建立湿生生态系统过渡带以构造湿生环境,发展生态建筑,避免采用园林植物而与城市园林雷同,提高西溪湿地自维持能力,减少人工化维持和运行费用。五、结语西溪湿地的生态旅游特色和地理品牌个性体现在自然旖旎的湿地风光、深厚多样的人文积淀、质朴古老的民俗风情、江南特有的生态文化以及现代人的休闲方式。进一步发掘西溪湿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人文特色,突显其城市湿地的地理品牌地位,与西湖并联推向国内外旅游市场,将为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打造,加快“东方休闲之都”建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杭州市综合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贠丽霞,生态旅游浅谈,《原大学学报》,2004年5月第5期[2]叶建东,发展生态旅游,《上海经济》,2007年1月第1期[3]芦建国,徐新洲,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西湖西进湿地为例,《林业科技开发》,2007年11月第22期[4]缪丽华, 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与前景初探, 《地科学与管理》,2009年3月第3期[5]张五钢,杭州湿地公园的生态文明保护与社区参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第6期[6]何洪杭,华晨,李亿冰,杭州西溪湿地的环境状况与生态保护对策研究,《华中建筑》,2004年9月第18期[7] 耿英姿,张鸿鸣,刘昱,杭州西溪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9期[8]钟伯坚,浅谈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甘肃农业》,2006年2月第2期

资兴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保护好东江湖就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把东江湖水资源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龙头来抓,把保护好东江湖可持续发展当作最大任务来落实。(一) 。鉴于东江湖水资源的重要地位和现状,经过资兴的积极争取,2001年11月30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从而使东江湖成为了全国首个受专门立法保护的大型水库,为东江湖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到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资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条例》实施工作,先后出台了《资兴市东江湖水质保护管理规定》、《资兴市旅游管理暂行办法》、《东江湖旅游船艇管理规定》、《资兴市东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对重点区域、流域与行业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整治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还聘请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为资兴市编制了《东江湖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资兴市生态建设规划》,确保了东江湖保护有章可循,循序渐进。(二) 。着眼于保护好东江湖一湖好水,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库区工业、农业、生活、水上交通、旅游等污染。在库区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清洁工程,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推广生态种植型、种养生态循环型、生态养殖型生产模式,教育引导群众在庭前屋后扩大植树造林,推广沼气清洁能源,规范生活垃圾、污水倾倒和处理,美化绿化环境。同时,投入8000多万元,帮助几个临湖乡镇建造了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每年坚持投入300万元开展东江湖水质监测和监察、渔业养殖环境管理,依法撤除不符环保要求的网箱,逐步淘汰非环保型船舶。坚决打击、整治、关闭和取缔东江湖区非法有色金属开采、选矿行为,否决了46个可能产生超标污染的项目,否决投资近3亿元。其中包括东江湖区一个世界储量第一,年税收可达5000万的露天白钨矿开采项目,有效减少了对水源的直接污染。(三) 。积极推进以生态公益林为重点的林业建设,先后共划定国家级、省级公益林万亩,投入4000多万元大力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果还林等工作,主动超前探索东江湖湿地公园建设路子,增强库区森林水资源涵养,有效减少库区水土流失量。积极开展补植补造山林上万亩,巩固了遏制水土流失的防线;加大库区崩岗和水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对库区地质灾害点进行“拉网式”、“地毯式”大排查,做到排查出一处、综合治理一处、生态体系巩固一处;加大对入库淤塞河道的疏浚治理,修筑河堤,修建拦碴坝,实施库岸保护工程,有效减少了入湖的砂石量。投入资金12亿元,积极争取并优质高效实施了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项目(2008年8月6日,国家发改委在京主持召开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工作协调会议,明确了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项目的投资规模、筹资方案、实施原则和其他要求),截止2009年8月底,共启动了64个移民避险搬迁安置点,有2982户9516人完成了搬迁建(购)房(共需搬迁4954户15110人),既有效保护了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切实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湖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条例》自2002年3月1日起贯彻实施以来,东江湖水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水面清澈,水质良好,据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深圳监测站对东江湖水库水样的检测,东江湖水全部符合国家一类水质89项监测项目标准要求,即东江湖水不经过净化处理,就可直接饮用,为资兴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东江湖周边和下游城市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沈小楠,卑鄙!!!!!!!!!!!去死吧

其他网站。改一下。

研究论文课题来源

学士论文开题报告中的“课题来源”填自选课题等方面,因为选题来源有三种形式,来源于自选课题,上级主管部门指定课题与横向联系单位委托课题(包括联合攻关课题)。

(1)引领:解决社会实践的紧迫需要。这是一种直接性来源。

(2)总结:从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领域最新的成果和有关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前沿中挖掘课题。这是一种间接性来源。出版专家刘先银归纳出选题的四个具体来源。

扩展资料:

主要写法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选题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来源有很多种,主要分为纵向课题、横向课题、自选课题。填写经验如下:

一、纵向课题

纵向,自上而下,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含义。纵向课题指的是政府指定的科研单位代表政府立项的课题,比如国家科技部、市科技局等科研行政单位。就经费而言,纵向课题由于是从财政计划的科研拨款中获得的项目,所以经费其实并不多,但由于是政府部门立项的课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且相对而言,项目的获得难度比较高,所以其科研评价比较高。

纵向课题的项目包含广为人知的973、863项目,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国家各部门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国防项目等。

纵向课题的级别划分很明确,从校级课题、地方政府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到国家级课题,划分的标准就是看该课题是由哪个部门下达的,经费是哪里拨款的。级别越高,申请难度越大,申请程序相对来说越复杂。

下面以973、863项目为例进行介绍:863计划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该计划由几位著名的科学家于1986年3月提出,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的高技术和产业的发展。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和863项目的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支持的对象包含科研院校等。863项目包含有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资源环境技术、综合示范、海洋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交通技术十个重大项目,重大项目下面还设有重点项目。973项目则着眼农业、能源、信息、资源、材料等领域。

二、横向课题和自选课题横向,就是平向,横向就意味着平等。横向课题指的就是企业和院校技术合作或者咨询服务的课题。横向课题不像纵向课题那样有明确的级别,通常是按照课题经费分为重大课题、攻关课题等。

自选课题是指论文所选的课题由自己选择的,与指导老师的课题没有关系。学院拟定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知识进行选择或者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

三、论文来源填写

论文来源的填写是开题报告中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开题报告是为了展示学生对论文研究的规划,包括研究的设计和预期的完成时间。这是为了一督促学生按照时间完成论文顺利毕业,二是为了提供论文的质量。所以开题报告作为论文的整个环节的一部分,很重要,需要认真填写,认真准备开题报告的答辩。

论文选题确定之后,如果论文是指导老师的课题的组成部分,那么就按照导师的课题来选择来源,纵向项课题就要选择正确的项目来源,与企业合作的课题就选横向课题,但是如果导师的课题没有申请立项的话就要选择非立项。论文的类型包含四种,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其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