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汉浯教研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汉浯教研论文范文

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如何有效衔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汉语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论文摘要: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类专业的主干课和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等教学任务。这门课程沙及到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的内容,甚至包括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文化常识,可谓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而以上这些内容,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应该侧重于观照传统文化的解读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视作其重要任务之一。

和我国高校的其他课程一样,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也刻不容缓。新时期的古代汉语课程改革,我们认为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提倡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 教育 、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对此,笔者已撰文讨论。本文就古代汉语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相关问题试做讨论。

一、从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谈起

我们到的教学材料表明,古代汉语这门课,在1958年以前,不同高校在不同的时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各有不同。据王力先生说,“有的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 作文 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话,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1958年的教育革命以后,学者们重新考虑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提高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此,古汉语的教学改革开始,并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自从王力先生于1962年主持编写并出版适用于全国高校文科专业的第一套古汉语教材以来,古代汉语课有了较为确定的内容,即采用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结合的原则,并以这三个方面作为古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从此,古代汉语课程也有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培养这一能力就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以上这些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观照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我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内涵包括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诸方面。古代汉语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内容就是以上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的复合体。

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大多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为参照,学者们或采用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原则,如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或主要突出文选和通论两部分,如易国杰主编的《古代汉语户。但他们的教材都彰显了我国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下面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为例(以下简称王本),仅就文选部分和通论所承载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加以讨论。

王本《古代汉语》在文选部分选取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的史学作品,还有《诗经》、《离骚》、唐宋古文、唐宋诗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儒家作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至于儒家的道德观念,在古代汉语教材的课文中比比皆是。

有反映个人修养的,如《论语·学而》,讲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个人修养,作为古汉语的教学内容,必然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反映教与学关系的,如《礼记·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一观点到现在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又有反映个人对社会责任的,《论语 ·微子》:“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这是孔子面对隐者的讥讽叹息时所说的话,意思是个人对社会是有一定责任的,人不能逃避现实。

另外教材所选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中的 名言 :“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体现了古人心系天下,先于民忧,后于人乐的传统道德观念。以上这些都是古人优秀的品质,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可使学生受到熏陶,起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

通论是现行古汉语教材都非常重视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王本《古代汉语》“通论”涉及到文字学、训沽学、音韵学的诸多内容,还涉及到文体、修辞等语言学知识,古代的姓氏名号、车马宫室、职官、乐律、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文字学知识来说,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等内容,给我们揭示了汉字和汉文化的密切关系。汉字的书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草书 、行书等。

对学生来说,从汉字人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最直接的途径。我国历史上对汉字较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可以说汉字本身及许慎依据汉字形体结构阐释字义的过程,都积淀着丰富的古代传统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通过说解汉字展示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陆宗达先生将其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即古代社会生产、古代的科学、古代医疗学、社会制度等,包括范围很广阔。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已经不单是简单地将其作为古汉语知识学习,而是观照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空间扩大了很多。

还有一些关于古代的姓氏名号、服饰、车马、宫室、天文等方面的内容,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空间就更大了。比如,我们通过学习“古代的姓氏名号”,就知道古人有名有字,“冠而称字”,所以,称别人的“字”以示尊重。我们知道了古人还可以有“号”,如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古人去世以后还有谧号,而溢号往往根据此人生前品行业绩而定,如陶渊明溢号“靖节先生”,显然是依据其高洁之行得来的。

学了天文律历,我们得以了解古人善于将音乐中的十二律对应岁时的十二月,再读陶渊明的《自祭文》“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就知道“律中无射”实际指的是9月份,是用乐律名称表达时序,因为“无射”刚好和“季秋”时节相对。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接纳、传承的过程。 三、当前的文化大背景决定了古代汉语课堂应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曾一度出现了文化“向西看”的情形,且势头不小。曾有人盲目地仿效,不论是非,不辨美丑,置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于不顾。就拿节日习俗来讲,人们迷恋于“ 圣诞节 ”、“情人节”,不管是否符合国情,只要是西方的,就很乐意“拿来”,使传统文化备受冷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传统文化有了回归的趋势。如,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四大发明、中 国画 、 武术 、中国戏曲、皮影戏、古代音乐等等。开场戏《击击而歌》,更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热情的迎接贵宾的喜庆仪式,表达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蕴。

2009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传统节日, 清明 节、 端午节 、 中秋节 等重要传统节日和 春节 一同作为法定假日,这将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因为中国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还有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 留学 ,“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建立等,都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之如。

在以上大的文化背景下,作为高校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加人到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更应该走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队伍的最前列。从这个方面讲,高校古代汉语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将古状汉语课堂作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四、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 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教师是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求古汉语教师要有专业献文化素养,还要有好的 教学 方法 。我们所说的“专业的文化素养”主要指古汉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天文、教育、哲学、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教材,更深人地理解教材,才能有效地进行古代汉语教学。

“好的教学方法”贝组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或者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导他们去探究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加人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的队伍中来。具体来说,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如讲到《论语》时,教师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为人处事的准则、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汉语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适时地对高校古代汉语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这种改革的重点正如东北师范大学张世超教授所讲:“我们的古汉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语法等知识的讲解上,我们更要通过《论语》、《古文观止》、教材中的优秀篇目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了解我们华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并要将之发扬光大。”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论文摘 要】古代汉语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益营养,古代汉语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也存在大量的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机会。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想方设法,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学生人生境界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古代汉语作为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中文秘书学、教育学、哲学等许多文科专业都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课程,它在承担起培养学生古书阅读能力的同时,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的教学自然应当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肩负起育人的职责。

一、古代汉语教学的传统文化传承作用

(1)促进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古代汉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从事古代文化典籍研究的人已日渐减少;另一方面古文化距离我们又比较遥远,古代文献资料又是用文言写成的,这种语言对现代人来说已日渐陌生,这更增加了文化传承的难度。古代汉语是学习、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的基础所在,要使文明延续,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掌握古代汉语文言这把开门的“钥匙”,才能让我们领略无限风光,在阅读、思考、传承和创新中继承文明,使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遗产,是迄今为至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伟大的高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此传承文化时,对那些缔造过我们民族精神,价值趋向的核心思想必须继承下来,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3)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社会公民,主要应解决做“人”的问题。古代汉语教学,要在着眼字、词、句教学的同时,更注重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人文情怀,在堂堂“君子之文”中,重德修能,体味中华文化的精神魂魄。时代发展到今天,多元文明渗透到许多领域,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明的成果,我们寄希望于有识之士的倡导,寄希望于普通民众的热爱,更寄希望于对古代汉语教学的更上层楼,因为它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4)发挥传承文化的载体作用。古代汉语课要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担负起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职责,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因为这关系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繁衍。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掌握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全民族的道德修养,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的凝聚力。倾注了无数先哲心血的这笔财富是由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写成的,要了解这些文化,必须具备阅读经典作品的能力。

(5)发挥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鉴别作用。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深邃厚重。漫长的岁月里,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典籍,这些遗产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服饰、礼仪、典章制度等诸多领域,它们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而这一切都是以古汉语文言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因此,我们要学习、继承和研究它,要去粗取精,为今天服务,就必须扫除语言文字障碍。这就必须熟悉古汉语的语词、语言、语法构造,以做到游刃有余。

二、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汉语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参 考 文 献

[1]张雪辉.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与语文教学转向[J].基础教育参考.2006(8)

[2]韩振.传统文化是古汉语教学的重心——张世超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4)

浅谈古代汉语教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析古代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2.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论文

3. 浅论古代汉语学习方法

4. 古代汉语论文范文

5. 浅议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精选

6. 浅谈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是我国 传统 文化 的载体,而汉语言文学包涵了我国的民族意识,汉语言文学主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8000字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摘 要:《圣经》和西方文学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圣经》除了是众所周知的基督教的教义,此外还是西方文学进行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圣经》成为西方文学的创作源泉有着其独到的原因,这便是其自身较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本文主要从《圣经》的文化价值入手对其本身的价值进行研究,并对《圣经》成为西方文学创作源泉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圣经;文学价值;西方文;影响

一、 对《圣经》作为西方文学创作源泉的原因分析

《圣经》中表述了人间的是非曲直和过失罪恶,都充分反映出了人类内心的悲喜哀愁与理想,使人类更深入的探索人生命运与人生价值的哲理。《圣经》中运用的语言简洁、明快,极具感染力,易于接受;而且其中涉及到的体裁纷繁众多,包括 神话 故事 、 寓言故事 、 传说 散文 、杂文、诗歌、小说等;此外还包括演讲、书信等内容;《圣经》的内容中一般都蕴含着和平民主、公平正义的思想观念,这也是十几个世纪以来文学家能够借鉴它的创作题材的原因所在。而且,《圣经》在其叙述的结构、 文章 的体裁、文体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多方面都具有着较高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 经验 。其中的文学贡献更是为后世的作家提高道德信仰和信仰熏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圣经》的文化价值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

《圣经》作为经典之作,对西方的文学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圣经》中所包含的一些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传说散文、杂文、诗歌、小说等作品,都可以说是文学方面比较成熟和突出的的文学典范。《圣经》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 名言 警句也是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学各方面的语言文学特点。

(一)《圣经》的文化价值在西方文学作品《神曲》中的体现

但丁作为意大利的著名诗人,在中世纪末期所创作的作品《神曲》中,冲破了传统教学的呆板束缚,沉重的打击了中世纪所倡导的世界观,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的思想光环――人文主义。而其中的一些思想文化都是在《圣经》中得到的启示,由西方国家历史上对《神曲》高度定位,以及视《神曲》为精神食粮的表现,都可见《圣经》文化价值的充分体现。《神曲》独特的创作时期,以及独特的创作背景,都是由于这部作品是创作于但丁被流放期间,它所采用的是中世纪较为流行的梦幻文学方式,但丁根据自己梦游三界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创作出了一部可以分为《地狱》、《炼狱》与《天堂》三部分的叙事长诗。而在《神曲》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但丁对《旧约》与《新约》中的启示、说教、福音、象征等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及自己据此的感想。从寓意上讲,《神曲》所采用由地狱至炼狱,再到天堂的整个过程,与《圣经》之中神学宣扬的人所具有的精神道德都是相互契合的,而整个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与《圣经》中所讲的神学理论是相通的。

(二)《圣经》的文化价值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体现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戏剧家、作家,一直竭力在生活中和作品中宣扬《圣经》中所体现的博爱与人爱的崇高基督精神。虽然,莎士比亚是一名作家,但是同时作为思想家的他能够对《圣经》的内容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这些都充分体现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早期悲剧的作品中,通过详细的阅读,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与《圣经》相似的原型人物,比如说,劳伦斯神父就是《圣经》的基督精神的博爱的化身,剧中两仇家能够言归于好,正是通过神父的竭力劝说之下才得以实现的,这种体现理解与宽恕的基督精神正是《圣经》文化在剧作中的真实写照。而另一部巨作《哈姆雷特》中更是多次引用《圣经》的一部戏剧。据官方的专业有效统计,莎士比亚的每部戏剧对《圣经》的引用都要多达14次,更不用说其中对基督精神的充分体现。尽管莎士比亚剧中所描述的人物大多都是要受尽磨难,甚至失去生命,但是,在利己主义盛行、泛滥的环境下,它所包含的博爱与仁爱的思想都体现出了作家对剧作中所有人物的美好期望和坚定信念。而且,莎士比亚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具有强烈的想要重新创建理想社会的人际关系的美好愿望。

(三)《圣经》的文化价值在清教徒文学中的体现

资产阶级革命在17世纪的英国“清教革命”外衣下爆发了,清教徒文学也应运而生。清教徒文学产生的独特历史背景,致使清教徒大多以《圣经》为思想武器,以圣经的基督精神在人们心中的崇高位置为基础进行革命观点的宣扬,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当属约翰弥尔顿。弥尔顿创作的《力士参孙》、《失乐园》与《复乐园》的作品中大多都是以《圣经》作为创作源泉。《力士参孙》出自旧约,这部巨作中所描述的故事是参孙把大柱撼倒的复仇故事,反映出了参孙在复仇过程中自己纠结而痛苦的内心世界,从中体现出参孙视死如归崇高的人格精神。其中“撒旦反叛”的故事取材于新约、“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出自于旧约。在撒旦反叛这个故事中,撒旦所进行的法抗的行为得到了高度的赞美,而弥尔顿笔下的上帝却被形容成为暴君,作品中对上帝进行歌颂的诗句相对于其他的描述显得极其苍白无力。相反的,对于反抗者撒旦的描述却是充满激情和热情。因为作品中作者塑造的撒旦的形象,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清教徒在这独特历史背景下坚持进行革命的思想。这些长诗都成分体现了《圣经》的文化价值,同时《圣经》也是这些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巧妙的借助了文学创作的寓意与象征手法,在这独特的时代背景下充分表现出了中世纪独有的时代精神风貌。

(四)《圣经》的文化价值在启蒙文学中的体现。

回顾整个西方历史,封建思想迷信的破除要归功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这次运动使当时受蒙昧的思想受到了启迪,同时对启蒙思想的广泛宣扬,促进了启蒙文学的产生,启蒙文学产生后,由于广为接受使用,便迅速成为西方文学的发展主流。这个时期,西方涌现出很多作家、诗人和戏剧家。这个时期伟大诗人拜伦创作了诗剧《该隐》,该诗剧的创作源泉是《创世纪》之中“该隐杀弟”这则故事。而德国大作家歌德就其本身来讲,是反对宗教主义的,但是他的作品《浮士德》却借用《旧约》中的故事“天上序幕”,这其中就体现出了歌德人生观中的进步与积极的进取精神方面。在浮士德作品中的最后的一幕,歌德受到《圣经》的启示,经结局中的恶魔的失败归功于天使使用的爱火,从而使浮士德的灵魂得到了救赎与拯救。歌德在作品中人物名字的更改更是体现了辨证、善恶的哲学思想。

(五)《圣经》的文化价值在近代文学中的体现

圣经的广泛影响并不只是存在于我们所周知的著名文学作品中,在近代西方的众多文学家中,不论是否信奉基督教,他们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基督教博爱思想的痕迹。典型例子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等。这些作品中都充分的体现了基督教所倡导的博爱、仁爱的高尚基督精神,体现了人们高尚宝贵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箐.《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发展[J].学理论,2013.

[2] 殷红梅.《圣经》与西方文学的影响[J].时代文学2011.

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分析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逐渐对我国当代文学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众所周知,大众文化是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大众文化也是一种较为具体的商业文化,所以在进行大众文化宣传和大众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商业守则,但是此时往往会导致相关文化作品坐着物化状况产生。实力强劲大众传媒会与对应文化作品创作者二者之间形成主引导和被引导模式,应该了解到,大众传媒是主引导者,而文化艺术则是被引导对象,此种状况产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艺术内在具体艺术规律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当代文学大众化现状。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趋势,将大众化对当代文学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大众文化;当代文学;影响分析

受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影响,生产逐步代替创造,模仿手段和复制策略等相继代替了想象和灵感,之前传统艺术的主要目的已不在是单纯表达内心情感倾诉,同时也不会起到宣泄审美情绪与宣泄审美冲动,并在此基础上也不会展现文学本身生命与文学本身活力,依靠文学获取相对利润已成为当前一种需要。文化行业领域中策划概念逐渐被当代艺术家所异化,我们所谓的策划就是要摸清行业市场需要和对应消费者心理,也要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综合上述各点才能正确实施后续文化生产。

一.大众化文化对艺术产生异化影响探究

(1)大众文化得以生存的主要基础就是其能够有力依托现下市场规律和基础市场商业原则,这就会致使艺术逐渐沦为人们赚钱工具和赚钱手段,其同时也不会服从审美需求和文学创造本性且不会迎合逛到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具体要求,在产生异化性的基础上也会走向平庸和媚俗。

文化艺术本性和文化艺术旨趣以及相关文化艺术功能等都会产生本质性变化,之前的文学艺术形式是较为张扬和自由的,现在却变成了千篇一律模式和消遣娱乐模式,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文化异化和艺术异化和文学异化等。我们应该了解到,当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此时的文学艺术创作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一种精神领域,同时此刻的文学也不再履行相关批判职责和对应否定职责等,现有文学艺术形式只是单纯证明自身存在力与对社会引起的整体作用和效应,换个角度而言,这是一种及特殊自灭现象。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文学形式的不断更新,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速度和生产数量急剧提升,此时大众文化产品规模复制越来越有其基本必要性,大众文化产品由有关机构大批量生产也逐渐成为可能。但是在此过程中此种大众文化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则会放弃艺术本质以及轻视文学艺术的重要性。

大众文化作品逐渐走向当下流水线生产模式当中,标准化文化生产线和模式化文化生产线二者都会设计出较为固定的大众文化标准情节和大众文化具体人物以及大众文化基本组织结构等,相当于机械制造首要必备零部件一样,之后可以不许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批量生产,标准化文学作品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作品表现力和文学作品 想象力 ,其彻底扼杀了艺术作品创作的自由行和作品本身个性,艺术作品逐渐成为简单产品制作。大众文化的消极性思想不言而喻,其与当代文学格格不入,大众文化消解了艺术作品的艺术本质和艺术自由以及艺术个性等,将相关文学艺术正能量转化为异化反动力量。

二.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作品的异化影响分析

广义来讲,在大众文化的具体影响之下,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文学作品生产明星化、文学作品生产类型化、文学作品生产符号化和文学作品低俗化都是当前文学几种主要特点。应该了解到,大众文化以一种较为强势艺术话语,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程度也是越来越深,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当前文学艺术形式和文学行业基本格局以至其产生异化。以下是大众文化对当代文作品异化影响的几个方面:

1.文学作品明星化

文学作品明星化现状致使造星运动不断向前发展,大众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现下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但是我们平常所熟知的文化产业是建立在当代明星机制基础上的,文化产业依托大众文化促进造星效率。书商是一个新词种,其是通过具体明星塑造形式来完成产品包装和产品发行的,之后在此过程中赚取丰厚利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创造者和文学艺术家在媒体中多次出现,但是群众粗制滥造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这也并不妨碍此类文作品创造者和文学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书商包装对象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其大大降低了文学作品质量,大众文化的不断完善和大众文化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影响,文学作品生产明星化已经是一种发展趋势,书商会在挖掘商机的过程中寻找相关潜力目标,一面培育一面进行包装以促使当代我国文学市场运作模式产生。需要注意的是,大众文化作品明星化而已给书商带来丰厚利润,但却有力反映出文学精神逐渐衰退,文学作品创作者和文学艺术家不断被人们所关注,这就会产生作家被关注度远远超于文学艺术作品的被关注度现象。

2.文学作品创作类型化

文学作品创作类型化在某种程度上消弭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个性,在大众文化影响之下,文学作品创作类型化会对相关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过程进行全方位渗透,其中侦探小说体裁和言情小说体裁以及武侠小说体裁等都会在作品内容结构模式中发生较大变化,只需将之前铺垫好的材料进行对应位置填充就可完成一部作品。

广义而言,文学作品创作主要包括作品人物、作品情节和作品语言以及作品构思几个要素,但是上述四种要素均出现了类型化发展趋势。文学艺术作品类型化的不断发展就会产生文学符号逐渐象征化现状,大众文化会致使文化艺术作品符号化现象产生,使得文学作品本身内在具体表达含义和文学作品本身人文精神等皆被抽空,文学成为一种表面创作行为且并无文学艺术价值可言,还有就是符号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为成堆泛滥,其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文学艺术的个性创作,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学批判净胜有所降低。

3.文学作品趣味低俗化

就文学作品趣味低俗化而言,其是缺乏一定人文关怀在里面的,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低俗文学艺术作品占有相当一大部分比例,发掘本能和发掘刺激才是真正的生活,显然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具有大众趣味低俗化文学艺术作品会通过生产人欲望和要求等提供相应代替性所求以至达到我国中产阶级消费需求和消费理念的具体要求。较为常见趣味低俗作品代表模式就是现身说法,现身说法模式虽能讲述人类本身故事使人类本身被发现和被挖掘,但是大众文化的出现却将其污染,这种纯洁艺术作品被应大众文化应用到赚取作品利润上。我们应该摒弃这种趣味化宣传模式和低俗化创造形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对现有文学基本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其具体表现在与大众文化能够使文学创作者和文学艺术家在进行作品创作过程中更加关注普通大众的生活,艺术作品功能和文学作品功能二者均向消费性方向与娱乐性方向转变,现下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流通方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商业化发展趋势和发展走向。但是此时往往会导致相关文化作品坐着物化状况产生。实力强劲大众传媒会与对应文化作品创作者二者之间形成主引导和被引导模式,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大众文化发展现状,摒弃消极文学思想以达到正能量传递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郑维.中国当代文学的游戏性研究[J]. 毕节学院学报.2010(12)

[2] 丁鹏,段云华.大众文化与后新时期中国文学[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3]索邦理.论大众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活动[J]. 南昌高专学报. 2009(03)

[4]徐朝霞.当代文学的失落与曙光[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009(05)

[5] 王莉,石竹青.中国当代文学的狂欢化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4(04)

随着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推进,对初中语文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教师队伍对于语文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语文教研 活动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研活动总结篇一 语文教研组根据 教育 局和学校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工作,以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为目标,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全面贯彻实施新课标,积极推 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现将本学期的工作 总结如下: 1、重视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本学期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 高效课堂 的教育理念,正确把 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程。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教研活动每周安排一次,是交流 经验 、提高认识的一 个大好机会,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两位校长和李老 师给我们精心传授高效课堂的新理念,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给我们指导怎样具体上课,让每 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都有新的收获。语文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新老师,了解教材,了解高效课 堂新理念,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例如: 期中复习上,有经验的教师献计献策。高效课堂 讲课大赛,给每位老师提供了上课的思路,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具体的上课模式。 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 通过学习听课, 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语文学科涉及的 知识面广泛,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导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了,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另外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语文教研组组织老师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杂志,拓 宽教师视野,了解教学前沿的最新动态。 井底之蛙不跳出井外怎知世界的广大?作教师的要 想不教死书, 也要走出去交流才行。 本学期, 学校派语文组教师去 3 中学习, 拓宽了教师视野, 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 2、重视迎考工作,凸现合作精神。 语文组教研组四位老师, 都是青年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都基本上有了自己的 教学 方法 , 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都有一种积极上进,大胆探索的精神,更有一种不服输的竞争 意识,他们都把每次调考考好作为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但又不缺团结合作的品质,所以我们是 一个团结竞争的小集体,工作中合作得很愉快。 为了今年能取得好成绩。老师狠抓基础、下苦功夫。针对学生情况,落实备考工作。例如: 抓古诗文的背诵默写,我们是一课一课,慢雕细琢,篇篇出击,首首落实,尤其丁倩老师牺牲 自己的休息时间,让一些程度差的学生到办公室来背诵默写,争取人人过关,以期收到好一点的效果。抓文言文,要学生反复复习,强化练习,最后再经过筛选,整理出一些重点篇目的知 识点让他们强记。名著等知识有些学生根本就没读过,了解很少,我们也整理出一些名著导读 的资料和练习, 让他们去积累。 每周练习一篇 随笔 , 还专门针对学生的弱点讲应试 作文 的技巧, 另一方面满分作文亮点:如抓住感人情节、说真话诉真情等就推而广之,力求让学生能提高写 作水平。 学生考完以后, 语文组老师们一起总结了教学和复习工作中的得失,希望在师生共同努力 下,今年能取得较好成绩。 3、认真开展备课活动,发扬集体精神,共享彼此资源。 备课,重点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 为,如何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课堂上不仅有漂亮的板书、精彩的教案、完美的 课堂设计、精心制作的精美课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资源,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理念— —“高效课堂” ,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 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高效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显著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 究” ,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果。 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互相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期中(末)考试备考工作中,彼此出谋 献策,资源共享,力求提高我们的语文整体成绩。比如,我们语文组七年级两位老师把自己制 作的课件,复习考试中自己编写的复习资料,考试卷无私地奉献出来,在组内实行资源共享。 有时发现了一份不错的练习或试卷,都要拿来互相鉴别,决定是否利用,彼此都没偏私。在复 习备考时,更是愉快地分工合作。先集体备课,确定复习的计划和方案,然后彼此分工充分准 备, 整个备课组人人出谋献策, 提前准备相关资料, 使复习备考的过程能讲练结合, 有序进行。 4、加强教改,努力教出成绩。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这一学期,我们在学校两位校长的带领下,以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在教学 反思 撰写方面,我们组的 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写写教学心得反思。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 能力, 不断使自己成长, 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学校平时鼓励教师随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 多撰写教学反思,总而言之,各位老师不断在反思总进步。 5、注重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无论教学成绩还是课堂艺术都过硬的教师。 我组全是青年教师, 学校采用多种方法让我们这批年轻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鼓励青年教 师利用网络和书籍积极学习, 将自己的哪怕点点滴滴的收获和心得渗透进教学中。尤其七年级 的两位老师在遇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都积极向稍微老一些的教师请教,这些稍微老一些的教 师可以说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要传授给他们。 6、继续开展每周听课、评课活动,加大听课记录和教案检查力度,认真做好每次大考的考试 分析,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 (1 )听课,要求每位老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大部分老师都能积极听课,听教研组长的课, 听同学科的课,听 其它 学科的课,听这些老师是否按照高效课堂模式上课,向他们学习,同时 多方面的反思,使自己能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也避免别人的不足之处在自己身上发生。在听 课过程中,老师们能够认真记录教学过程,写出自己的反思和建议,在听完课后,被听课的老 师及时要求听课老师为自己评课, 听课老师也能够及时反馈自己的听课建议和心得,为双方的 快速成长都提供了 重要途径。 (2)评课:教研组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 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今后我们还将把这种好的风气保持下去,同时还鼓励每位教师均能 发表看法,在评课中体现出创新意识。各位教师都要积极发言,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备课:要求老师们超周备课,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时都有教学目标,重点、 难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教学 目标要求恰当、具体、可测,教学过程包括目标、预习、展示、点拨、作业五个环节。定期检 查教案,检查他们的教学设计,是否体现高效课堂五环节,是否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 及时反馈, 对语文组老师的教案提出建议。 更为可贵的是, 田校长还给我们做了一次示范备课, 精心准备了 七年级语文 《安塞腰鼓》的教案,在教研组会议上向我们展示,给我们提供了更加 规范的备课模式。 (4)说课: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查各位老师贯彻高效课堂新理念的力度,两位校长和李老师, 专门组织了教研组的说课,通过说课,发现了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校长及时给予 了纠正,使我们在正确地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5)成绩分析:为了让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成绩,学校要求每次大考 后,都要做质量分析,从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到考查内容、学生哪些掌握较好以及较差、 今后采取什么样的补救 措施 、 吸取的经验和教训等等全方位让老师做质量分析,这些更能够让 老师找出自己的不足,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 语文教研活动总结篇二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校 领导的支持下, 在全体语文教师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展。 没有轰轰烈烈, 只有踏踏实实。一学期来,语文组的老师走到了一起,共同探索。这 其中非能用成功失败或快乐伤心一言概之。 现将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总 结如下: 一、继续学习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本学期,语文组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结合业务学习,组织 全体语文老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 正确把握 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 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校级语文教学研究课。本学期共开公开课 10 节,执教 者认真备课、上课、说课。与会教师认真听课、记录、集体评议,通 过这一系列的步骤,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每 位语文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 积极探索, 研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了基础性课程的研究,并能把学到的新理 念、新方法、新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研和科研结合,提升 了教研活动质量。在评议中,我们对教学进行探讨式评课,反思:假 如我来教,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怎样去评价肯定学生,怎样进行文本、学生、教师间的互动,怎样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真正让课堂充 满 文化 魅力、思想的魅力、艺术的魅力。你有什么金点子,我有什么 好主意,他有什么新创举,都会在评课中各抒己见。这种听课、评课 活动,对老、中、青教师都有促进;这种学术上的交流,教法上的切 磋, 对提高我们整个语文教师队伍的水平和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起到 了推动作用。 2、改革备课制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教案的改革也 势在必行。本学期,在学校的领导下,我们科组对备课制度进行了改 革。以年级组为单位,倡导分内容分章节分头备课,力求备精品课; 倡导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资料,以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对教案的撰写 也作了新的要求:强调教案要突出①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②要列出 必要教学程序;③要认真写好教学后记。倡导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尽 显个性风格的富有新时期特色的新教案。目前,各年级组都积累了一 整套的教学资料,有的是老师们自己拟定的,有的是多方搜集的,做 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整合了各类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了教的 合力,提高了语文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三、重视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在鼓励语文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 不放松对其教学常规的指 导和监督。 本学期, 语文组配合教导处进行了两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内容包括是否写教案, 教案是否切合实际, 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 学生作业的设计是否有创新,批改是否及时、认真等方面。从检查的 情况来看, 全组教师备课都非常认真, 教案完整, 重点突出, 有反思,作业设计科学合理,批改细致准确。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四、成功举办了学生活动 五月份,在全校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成功举办了经典诵 读比赛,受到学生家长,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六月 1-2 年级举行了 铅笔字比赛;3-5 年级举行了钢笔字比赛;5 年级还举行了 手抄报 比 赛。这些比赛,规范了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又为家长会的到来,做好了班级文化布置工作,每班把学生书写 好的作品和手抄报展示在班级中, 让家长感受到自己孩子的进步与提 高,也为学校的稳生工作作出了贡献。每次语文活动,都有计划,有 方案,有过程,有结果,有总结,有宣传报道,有作品发表。这个学 期保证 100﹪按教研组计划完成了语文活动, 学生语文兴趣得到激发, 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的中青年教师处处带头垂范,新 上岗教师敢于大胆创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 和不足,如教研组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扎实,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 乏创意,备课组活动效率不高,一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不够端 正,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不高。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 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 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注不够。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 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 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 满信心。 语文教研活动总结篇三 时光匆匆,转眼这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回顾一学期来所走过的足迹,我 们语文教研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 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扎实的 教研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 我校语文教研组现有 7 位任课教师,是一个和谐的团队,也是一个积极向上 的群体。一个学期来,我们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都能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中。 大家本着“爱生、敬业、求实、进取”的准则,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 一、常抓常规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明确管理――加大教学管理力度 开学初,根据本学期学校的 工作计划 、要点,每位教师认真制定自己的个 人 教学工作计划 ,并将计划细化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把工作做精做细。小到备 课和作业的要求, 大到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对不同班级学 生的具体分析,都做了细致的计划。 教研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 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爱生、敬业、求实、进取的良好教风及学生明理、勤 学、善思、向上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每个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并在检查之 后及时反馈小结,以便老师们互 相学 习,扬长避短。 2、强化意识――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 渠道 。我校教师能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 导教学实际,在课堂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学生求知的氛围,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我们语文组还组织教师每人上好一堂教研课 活动。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 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 教学基本功如何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 平的提高。每位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均有着或多或少的收获 3.互相交流——校本培训彰显活力 我们充分利用校本资源, 发挥校本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优势,切实开展 “互相交流”活动。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让骨干教师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让 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在组织的上公开课活动中,上课的教师一遍一遍深入钻研教 材,一次一次磨课、修改教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教师上完展示课后, 教师们互相点评, 共话优缺这些活动引领全组语文教师积极、主动投身于教 学中去。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1、开展教学业务学习,进一步提升教研水平。 我们教研组每学期都要进行“新课程标准” “先进教师 事迹 ” “优秀的教育教 学方法”等学习,以多种形式求发展、促提高。 2、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有效、和谐教学策略 语文组在教研活动中, 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抓住当前教学改革的 热点 和难 点,围绕研究专题,通过各种形式、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研究学 生的学习心理、 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真正 有效的教学操作策略,努力构建生活化、人文化、无痕化的和谐课堂,突出和谐 化教学,讲求教育科学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同时也促使广大教师在实践、反思、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行为, 寻求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 三、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 回顾过去,我们踏踏实实地走过,满载着丰收的喜悦。一学期来,也取得了 一些成绩,但问题也不少,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行囊。求 真务实,携手共进,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竭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范文 相关 文章 : ★ 语文教研活动总结范文精选5篇 ★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范文2019 ★ 2019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 2020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范文5篇 ★ 初中语文组教研活动总结范文 ★ 高中语文教研活动总结范文五篇 ★ 2020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总结范文 ★ 2020初中语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范文 ★ 教研活动总结范文精选

本科汉浯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在写毕业论文之前,我们最好提前列好论文提纲,汉语言论文提纲如何写,以下的汉语言论文提纲范文,具体请往下阅读:

汉语言论文提纲范文【1】

摘要:本文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历史的研究,通过访谈调查和史料整理分初创、探索、深化发展三个阶段进行深入描写。现状研究,通过访谈调查、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三种手段进行。

笔者结合自制的《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及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提纲,在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四所高校对6名教学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收集了大量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和教学法应用情况的珍贵资料。

运用针对中级阶段精读课的《相关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应用观察表》和《学生反馈意见调查问卷》,笔者对抽样的5个班级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观察、访问。

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着三个明显不足,一是偏传统,改革创新少;二是偏封闭,交流沟通少;三是偏经验,设计安排少。结合这一结果,笔者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对教学法提出了个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新疆高校 对外汉语教学法 历史 现状 建议

摘要3-4

Abstract4-7

绪论7-10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对象界定7-8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三、 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9-10

(一) 研究方法9

(二) 研究思路9

(三) 主要内容9-10

第一章 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法的认识10-22

第一节 教学法的定义和地位10-11

一、 定义10

二、 地位10-11

第二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11-18

一、 传统派12-14

二、 改革派14-17

三、 其他教学法17-18

第三节 国内外二语教学法研究综述18-22

一、 国外二语教学法研究18-19

二、 国内二语教学法研究19-22

第二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设计22-25

第一节 研究方法22-23

一、 访谈22

二、 课堂观察22-23

三、 调查问卷23

第二节 研究过程23-25

一、 前期准备阶段23-24

二、 中期撰写阶段24

三、 后期撰写及修改阶段24-25

第三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结果分析25-54

第一节 访谈结果分析25-30

一、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的访谈25-28

二、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28-30

第二节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30-33

一、 对教师所用教学法的课堂观察30-32

二、 对学生互动情况的课堂观察32-33

第三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33-49

一、 被试的基本情况分析33-34

二、 基本题目分析34-38

三、 独立样本 T 检定与分析38-49

第四节 小结49-54

一、 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应用教学法的特点49-52

二、 学生对教学法的反馈情况52-54

第四章 针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改进建议54-64

第一节 教师对教学法的改进54-59

一、 理论研究要更扎实54-57

二、 实际应用要更灵活57-58

三、 交流创新要多进行58-59

第二节 教研小组对教学法的改进59-60

第三节 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法的改进60-64

一、 加强校际校内的专业交流与合作61-62

二、 加强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利用62-63

三、 加强教学分班中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考察63-64

第五章 结论64-66

第一节 结论64-65

一、 教师偏向应用固定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法64

二、 教师对于教学法的学习研究少、交流学习少64

三、 学校层面应对对外汉语教学给予更多关注64-65

四、 学生的反馈很重要65

第二节 研究中的`不足65-66

注释66

参考文献66-69

附录69-78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78-79

致谢79

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模板【2】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绪论 9-17

一、从诗歌到戏曲------李杨题材的文学价值 9-11

二、从情到理------明清文人选择这一题材的原因 11

三、从《彩毫记》到《天宝曲史》------李杨题材传奇选题范围 11-15

四、从个体到整体------李杨题材传奇研究方法与现状 15-17

第一章 李杨题材传奇的历史探源 17-22

第一节 李杨题材的史实记录 17-19

第二节 李杨题材的戏曲演变 19-22

第二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思想主题 22-36

第一节 明后期个人化的情感抒发 23-30

一、《彩毫记》:传达追仙求道的隐逸思想 24-27

二、《惊鸿记》:流露忍辱尊君的传统理念 27-28

三、《磨尘鉴》: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规范 28-30

第二节 清前期社会化的理性分析 30-33

一、《天宝曲史》:强调史鉴的批判主题 30-32

二、《长生殿》:突出悔情的反思主题 32-33

第三节 明末清初李杨题材传奇主题不同的原因 33-36

一、历史成为个性表达的载体 34-35

二、政治是主题走向的指向标 35-36

第三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典型人物 36-48

第一节 具有复杂性的李隆基形象 37-41

一、李隆基身份上的二重性 38-39

二、李隆基性格上的矛盾性 39-41

第二节 具有易变性的杨玉环形象 41-45

一、杨玉环形象包含多种文化冲突 41-43

二、杨玉环形象担当不同脚色的善变 43-45

第三节 具有代言性的其他人物 45-48

一、李白形象是文人性的典型 45-46

二、梅妃形象是文人性的延展 46-48

第四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审美特征 48-58

第一节 文本创作中雅丽的审美特色 49-52

一、诗情画意的独白式语言 49-51

二、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 51-52

第二节 园林剧演中精致的审美要求 52-58

一、规范化的演出形式 53-54

二、虚幻式的表演场面 54-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3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3-64

致谢 64-65

艺术设计硕士论文提纲范文【3】

摘要 3-4

Abstract 4

绪言 7-12

(一) 研究现状 7-8

(二)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8-10

(三) 研究内容 10-12

一、 回溯法 12-21

(一) 回溯法概念 12

(二) 案例分析 12-14

(三) 回溯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14-18

1、 不完全交待 14-16

2、 不连续交待 16-18

(四) 回溯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18-21

二、 插入法 21-28

(一) 插入法概念 21

(二) 案例分析 21-24

(三) 插入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24-26

1、 情节的非连续性 24-25

2、 舞台时空交替性 25-26

(四) 插入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26-28

三、 戏中戏法 28-35

(一) 戏中戏法概念 28

(二) 案例分析 28-31

(三) 戏中戏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31-33

1、 整体性插入 31-32

2、 借喻式表达 32-33

(四) 戏中戏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33-35

四、 后设法 35-43

(一) 后设法概念 35-36

(二) 案例分析 36-37

(三) 后设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37-41

1、 同时性 37-39

2、 后台前置 39-41

(四) 后设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41-43

五、 互文法 43-51

(一) 互文法概念 43

(二) 案例分析 43-45

(三) 互文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45-49

1、 重复性 45-47

2、 矛盾性 47-49

(四) 互文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5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5-56

致谢 56-57

撰写论文提纲是论文的骨架,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冯梦龙及三言著作概述

第二节 奇遇故事分类研讨的价值

第二章 因果报应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二) 客观条件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 创作心思剖析

第三章 色欲考验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

(二) 客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问积聚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 创作心思剖析

第四章 转世轮回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

(二) 客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问积聚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 创作心思剖析

第五章 发迹变泰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

(二) 客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问积聚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创作心思剖析

第六章 完毕语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绪论 9-17

一、从诗歌到戏曲------李杨题材的文学价值 9-11

二、从情到理------明清文人选择这一题材的原因 11

三、从《彩毫记》到《天宝曲史》------李杨题材传奇选题范围 11-15

四、从个体到整体------李杨题材传奇研究方法与现状 15-17

第一章 李杨题材传奇的历史探源 17-22

第一节 李杨题材的史实记录 17-19

第二节 李杨题材的戏曲演变 19-22

第二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思想主题 22-36

第一节 明后期个人化的情感抒发 23-30

一、《彩毫记》:传达追仙求道的隐逸思想 24-27

二、《惊鸿记》:流露忍辱尊君的传统理念 27-28

三、《磨尘鉴》: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规范 28-30

第二节 清前期社会化的理性分析 30-33

一、《天宝曲史》:强调史鉴的批判主题 30-32

二、《长生殿》:突出悔情的反思主题 32-33

第三节 明末清初李杨题材传奇主题不同的原因 33-36

一、历史成为个性表达的载体 34-35

二、政治是主题走向的指向标 35-36

第三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典型人物 36-48

第一节 具有复杂性的李隆基形象 37-41

一、李隆基身份上的二重性 38-39

二、李隆基性格上的矛盾性 39-41

第二节 具有易变性的杨玉环形象 41-45

一、杨玉环形象包含多种文化冲突 41-43

二、杨玉环形象担当不同脚色的善变 43-45

第三节 具有代言性的其他人物 45-48

一、李白形象是文人性的典型 45-46

二、梅妃形象是文人性的延展 46-48

第四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审美特征 48-58

第一节 文本创作中雅丽的审美特色 49-52

一、诗情画意的独白式语言 49-51

二、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 51-52

第二节 园林剧演中精致的审美要求 52-58

一、规范化的演出形式 53-54

二、虚幻式的表演场面 54-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3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3-64

致谢 64-65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导语:通过沈从文小说《边城》来描述了湘西淳朴自然的乡土民情,表现了一种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抒发了作者对纯真人性的赞美和眷念。下面是我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仅供大家参考!

1.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

两个世界

湘西情味

风俗的美

人情美

2.《边城》中的.自然人性文化

人性和谐的体现

充满“善”意的悲悯

爱情之“悲”

人性之“悲”

3.“希腊小庙”与“城市化现代化”

“现代化”与“城市”的歧路

“人性”——“希腊小庙”的供奉

4.结语

主要参考资料:

[1]赵海燕·都市人生与湘西世界的对立互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6):56~57

[2]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

[3]]爱德华W萨义德(美)[M].《东方学 》.王宇根译.上海:三联书店,

[4]旷新年.《解读沈从文经典》[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5]沈从文.《大山里的人生》[M].湖南:文艺出版社,

[6]沈从文.《沈从文经典作品选边城传奇不奇》[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7]彭晓勇.《边城圣手——沈从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8]金介尃.《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9]龙迎春.《走进沈从文的家乡品读湘西》[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10]邵华强.《沈从文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11]巴金、黄永玉.《长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12]吴立昌.《沈从文作品-欣赏》[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

[13]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室.《沈从文研究第一辑》[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

[14]凌宇.《沈从文传:生命之火长明》[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版社,1988

[15]沈从文.《沈从文选集第五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16]高扬·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民俗文化内涵[J]·固原师专学报·1998,67(5):41~75

[17]杨芳芳.《沈从文作品精选阿黑小史》[M].长江文艺出版社,

[18]沈从文.《沈从文别集萧萧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9]田中阳.《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M].长沙:岳麓书社,2000

[20]谭其骧.中国年内地移民史湖南篇[A]长水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1]沈从文.《边城长河》[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2]凌宇.《沈从文正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

汉字教学研究论文

浅谈小学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教师对田字格的认识不够

简单说,田字格是规范汉字楷书书写的模板,田字格是练楷书用的(有些学校的学生在田字格里练行书)。楷书要求的是横平竖直,但又不是绝对平直的,田字格中的横中线和竖中线是横竖的参照线,标准的田字格的规格是×。例如书写顿笔之后走向不同的三种撇 :平撇、斜撇与竖撇,根据这三种撇与竖中线构成的不同夹角区分这三种撇。除此之外,横、竖与其他由单笔构成的复合笔画都可以在田字格中找到参照线或参照点,只要解决好定位问题,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书写就很顺利。

田字格还便于楷书结构的安排。田字格的四边与横中线、竖中线划分出的区域为所有汉字的笔画与组字成分提供了基本的定位参考。竖中线可以暗示左右或左中右结构,还可以作为独体字或包围结构中左右对称文字的'中轴线 ;横中线可以暗示上下或上中下结构。对于其他结构的文字,也能在横中线与竖中线及其构成的分区中找到参照线。此外,楷书审美中同行的文字“上紧下松”与“内紧外松”这两项基本原则也可以通过横中线与竖中线的作用表现出来。而田字格的中心点,也是将文字书写时居中布置的重要参照点。

小学时期,特别是低年级阶段,是学习汉字书写的关键时期,是从低年级的田字格书写向高年级的空白方格书写的转变时期。因此教师要好好研究田字格,要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好字,为学生脱离田字格书写或脱离辅助线书写打下基础。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在 1~2 年级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占格,注意点化的轻重、倾斜、呼应。

二、没有分阶段夯实课标要求

问题提出

1. 学生书写时不会安排笔画顺序的问题出在哪?也不排除个别语文老师板书时笔画顺序不过关。

2. 卷面书写脏乱差的问题出在哪?

3. 错别字多的问题出在哪?

4. 不会临摹名家作品,字没有体的问题出在哪?

看看课标是怎么要求的,只要一一对号入座我们就能找到症结。“第一学段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课标要求学生从小要把书法学好,写字应该从娃娃抓起。可是我们大多数老师在识字上下的功夫多而在写字上下的功夫少,课标的写字要求没有落实,学生字写得差冲淡了识字效果。王蒙说 :“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中国的文字。”其实要是我们老师好好研究写字教学,把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起来能发现好多乐趣。首先带领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把简单的象形字渗透在独体字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脑海里会产生形象)又可以增加课堂情趣,我们好多老师对中国的文字研究不够,教学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就小学写字指导课堂而言,我认为三年级就可以让学生回过头研究自己的字写得好不好,重新审视低段写字教学效果 ;四年级粗线条地研究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中国书法史,检验楷书的临帖、摹帖情况,到了五六年级和《遨游汉字王国》整合,师生在活动课中加上楷书创作展演,形成系列课程,我们的识字写字课堂单薄的现象就会一去不复返,我们就不可能出现山下住着一只大灰狼是“炭”,雨打在田野里是“雷”这样的笑话。写字教学难度较大,不可小觑,我们好多教师往往把这块任务放在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笔者认为这可能是造成学生今天书写问题大的主要原因,也不排除自主描红。

其次在指导学生临摹名家作品的过程中,加深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能个别语文老师从来都没有临摹过名家作品),学生也会在欣赏临摹中汲取营养,从而传承传统,走出传统,也许还能自成一家。再次指导学生创作,这本身就是挑战,既要有技术又要有情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调动所学,脑海里需要产生形象,要感染读者,要表现他们的情感情怀,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受和思想感情的跌宕起伏,它的功用不仅仅是写字,能练好字的学生一定是学习好的学生,字如其人!

三、三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字姿势)强调不到位

学生的书写习惯越来越差,好多学生握笔姿势不对、坐姿东倒西歪、写字姿势各种各样。新课标评价建议部分要求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今天看来我们在这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指导不够。

四、研究学情不扎实,教师的示范引领少

调研发现大多数学校安排练字课,但任务布置很多,效果太差。描红字帖发下去几本,不指导,描上来就算完成任务,笔画顺序不对也视而不见。描红是抓字形最好的临摹方式,我们许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它的作用,也没有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描红,甚至认为描红是最简单的练字形式,最容易应付学校的检查,这几年学生书写越来越差说明描红效果不好。练字既要有布置,又要指导得法,还要有感染学生的示范引领。大家都知道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书写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因为电脑的普及,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的老师的书写也越来越糟糕,练字的老师越来越少,教师手头功夫上不去,能把学生领进门的老师更稀少。老师不练字,如何指导学生练字,学生在练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判断,更无法纠正,个别老师不摹帖,凭感觉指导学生写字,习气太重,“师傅要领进门”很难实现。新课标评价建议部分要求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解决策略 :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中小学语文教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责任重大。课标要求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彻底转变汉字教育理念,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利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语文老师要成为兼职书法教师(《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我们许多老师如果站在这个高度去理解这个问题,那责任意识就大了,指导学生书写的力量就有了。

其次,要加强写字课的规范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习惯和规范(笔画、笔顺、临摹、创作)上下功夫,而且要抓紧抓实,持之以恒。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语文课上 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天天练),写字指导教师要研究书写的技法。指导教师一定要加大经典碑帖的临摹力度,根据课标要求分阶段分步骤扎扎实实练内功,在楷法掌握的基础上融入楷情,六年级可以渗透行楷教学,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再次,要加强个人修养。书法是靠学问养出来的。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善读书,加强文化修养,“读书如食耳,善学者长精神,不善学者长痰瘤”。(袁枚《随园诗话》)“道德养心,技法养手,学问养眼(施教一也,自养二也,融会三也,通达四也)。”书法这门课程继承难,创新更难,我们的老祖先把它玩到了极致,如果没有经典的滋养是脱不了俗气的,我们语文教师要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的代表。

汉字是利用文化学理论方法研究文字,在古代语境之下复原古人当初构形造字的原始意图,并由此探究蕴含在中国文字当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意义。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汉字学学术论文范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汉字的文化学价值

摘要:通过汉字记录下来的华夏文明因子,一直未能受到合理的关注。在汉语日益受到世界文化价值认同的背景下,汉字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科学合理的阐释。没有英雄的民众是盲目愚蠢的,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毫无生机的。将现代科学知识与古老思维艺术合璧研究,才能是汉字研究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关键词:社会文化 价值认同 合而不同 文字文化 语言崇拜

地球是太阳系迄今为止已知最为美丽的一颗星球,语言则是人类在这个璀璨星球上最值得称道的神奇发明。汉字的发明和使用,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伴随世界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度的提高,汉语热以汉语水平等级测试、汉字能力检定,第二语言习得等多种形式在多个国家相继展开。世界各地学习汉语汉字的热潮方兴未艾,形成了当今千载难逢的人文社会氛围。置身于文化开放、科学昌明、学术自由的镀金时代,对中华文化占据着得天独厚话语优势的中国学者,义不容辞地必须利用无可置辩的话语权,去阐释这样一笔丰富厚重的人类文化财富。要利用饱蘸文化资源的言说方式去浸润濡养世人,既不能淡忘自己是拥有数千年文化遗产的炎黄子孙,更不必对文化碰撞表现得焦虑不安。我们亟需找到一种恰当的方法,并通过汉语汉字将民族文化古老真谛昭白天下。它不应该是研究字里行间的政治理论,也不能采用政治学方法研究语言文字。它是利用文化学理论方法研究文字,在古代语境之下复原古人当初构形造字的原始意图,并由此探究蕴含在中国文字当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意义。它应该是一种社会文化背景当中的语言文字学。

一直以来人们判断一种语言文字发达进步抑或原始落后,往往着眼于这种语言文字是否被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常用载体,而不是关注研究它是否具有丰富深沉的文化内涵。英文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常用载体,就是因此幸运地被中国视为现代文明的价值符号。全民学英语的热潮,扭曲了中国至少四代人的学术风气。造成这种奇特状况有两种原因,一是中国古代帝王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二是现代学人虚无自卑崇洋媚外。人们羡慕全世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科技文献都采用英文写就,却漠视人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化典籍采用汉字记录。身处人类多元文化交汇的激流中,误以为五千年文明不能跟三百年的科学技术相融合。惊咤科技大国险行在“财政悬崖”,忽略自己同样正濒临文化深渊。一个民族如果全面地接受了其他民族的外来文化,它的原生民族语言势必会很快融汇到其他民族语言中,或者准确地说是随之失去交际作用而逐渐消失。长此以往曾经灿烂辉煌的瑰丽文化,就可能葬送在博士大国自轻自贱的狂欢盛宴中。世界上有数千种语言,大多数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使用范围有限的地域性语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现代社会中消失。对于这种文化融入现象所带来的社会文明进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进行人为干预。曾经有社会组织对那些范围有限而快速消弭的语言进行毫无意义的抢救,历史发展已经证明,那样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无效劳动。在日益频繁的人类社会文化交流活动中,需要借助汉字六书理论并以系统的眼光和联系的方法,构建传统汉字的现代言说体系。

回顾人类历史反观社会现实不难发现,文化是可供全社会共同品鉴欣赏分享的价值存在,而不是社会特定阶层自娱自乐的特供奢侈品。曾经辉煌的中美洲玛雅文明,其消失的症结正是失之繁难。更早从人们视野中消失的亚述文化则是疏于简陋。中华文化凭着深厚博大的文化蕴藉,巧妙地回避了上述两种文化的致命弱点,在后现代技术实力的狂涛巨浪冲击下不见式微反而日臻完善。使用汉字的人口迄今已超过全人类五分之一,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不能漠视这一客观事实。不幸的是近代以来我们耗费百年时光,拼命追寻一种无根无柢的浮萍文化。近年来更有浅薄晦涩莫名其妙的“脑残体、火星文、凡客体、元芳体、甄嬛体”居然得以风行。人们盲目吹捧追随“方鸿渐”而肆意贬低践踏“孔乙己”,飘忽不定诘屈聱牙的欧化语句大行其道,背得些许外文单词就声称代表人类先进文化。某些意识不仅具备踏亵古老文化的愿望和力量,还富含摧毁灿烂文明的潜能与危机。

汉字源远流长数量浩繁,语言崇拜是先民的原始宗教之一。先民生活在浓郁的自然力崇拜氛围中,华夏先民出类拔萃的造字专家仓颉,发明文字的初衷并非出于社会交流之需,更不是为了满足“劳动需要”。商代敬神,对神鬼顶礼膜拜,周朝崇礼,对先人崇敬有加。商周先民要向鬼神祖宗表达某些诉求,语言内容多与祭祀祈祷等原始宗教有关。对文字讲求神奇玄妙,就连使用文字的场合也笼罩在庄重诡秘的宗教氤氲当中。从远古童谣的敬惜字纸,到至今尤甚的许愿诅咒宣誓,都足以让人闻到到这种古老文化遗风,感受到弥漫在先民生活中的语言崇拜情结。秦代尊法,追求立法治世,汉世重人,关注人生价值。秦汉对文字转而追求实用平适,汉字转而用于记录事件而不仅仅“记录语言”表达观念。不过直到现今绝大多数中国人仍然虔诚相信,神灵无所不知无处不在。为了让自身的灵魂皈依时不至于在奈何桥畔被牛头马面打入油锅炼狱,人们尽量自觉检点约束言行以保终生清白,宁肯忍欲弃智而不敢昧己欺神,甘愿自守箪食瓢饮不惜清贫一生。汉字不是一时一地一蹴而就的,数千年封建帝国绵延不绝的文化淫威,在读书人心中的文化阴影根深蒂固。这种源于宗教信仰的群体意识,不仅是中华民族自律行为的精神依据,也成了几千年来至关重要的社会稳定剂。

封建君主政权的残忍严酷,造就了中国文化隐曲晦涩的特定风格。全社会各阶层包括君主帝王,都流露出来一种英雄崇拜情结。人们将实质相同的心理英雄幻化为形式各异的不同模式,使得英雄情结中的“英雄”范式呈现出各别不同,社会各阶层于是产生了神灵崇拜、圣贤崇拜、清官崇拜、帝王崇拜、侠客崇拜等各自的话语形式。这种集体无意识被蕴涵于古往今来的文化叙述模式当中,使汉字文化显示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文化—文字特征,自然却又隐晦地在汉字构形造字中折射出来。文化—文字特征充斥于封建历史当中,在遭遇一些惊咤文人的过度夸张之后,中国文字学成了一座科学孤岛。置身其间的鲁滨逊们成天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探宝,身边的文化遗产被人们不当地看作是过时的古代货币而不是足以立身问世的宝藏。以探索古代文化宝藏为己任的寻宝客们,则抓住所得一鳞半爪进行文物式的考古研究,其结果是将汉字从古代文化锦囊中抽取出来,割裂成了看似独立却交叉混同的文字、音韵、训诂三种不同学科。意蕴深厚的古老文字体系被玩习成了可以随意拆拼组合的智力魔方。偶尔有人试图融合文字音韵训诂三者进行穿插观察,但往往未及深入就不幸过早夭折于质疑声中。汉字研究的历史长河就是这样,始终充满了以今绳古或以古泥今的研究成果。 甲骨文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文化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本身所呈现的只是社会族群中某个特定阶层精神生活的一隅,而不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全貌。甲骨文字既不是由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也不是以劳动人民为服务对象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至今残存的数种少数民族文字,仍然也只是特定人群的专有特殊技能,流传于原土司首领或神婆巫师当中。彝文、苗文、水书莫不皆然。正是由于甲骨文字作为贵族文化而传播运用,才造成了它迄今难以被劳动者后裔完全释读的遗憾境况。云南纳西族地区尚存一种世界极少的象形活文字——东巴文的余绪,被外国语言学家称为摩梭文。那是东巴教传写经文、巫术的书面语。称为摩梭文虽然淡化了它的特殊功用,但同时也使名称显得客观了些。凭借当代社会的文字价值观,去对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的现代阐释,同样会感到力不从心。意欲采用形成不过百年的所谓现代理论,去解读历时数千年之久的一种文化体系,本身就有些勉为其难。要以古人独特的思维模式去观察体悟汉字六书理论,将古代的各种社会文化知识融汇贯通,才有可能建构一个系统、完整、真实的汉字构形理论系统。

值得提出的是,大量甲骨文字至今无人识读并不是人们对文字本身的生疏导致不解其意,而是我们对文字所记录的当时社会生活场景陌生所致。其实这类汉字的语言意义跟当初毫无二致,其语音今人读来跟几千年前的古人也相差无几,以至其间的差异不会大于当今汉语南北方言的差别。令人遗憾的是,碍于对所记述的情境、意义不了解,最终还是导致了难以消除的语言隔阂。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因素往往被学界所忽略。那就是甲骨文字即使是在刻写它们的当时,它们就不是人人共识相反是秘而不宣的。碍于对所记述的情境、意义不了解,今人对甲骨文字不能完全理解就不神秘奇怪了。情景一如今天常人采用梵文阅读宗教经文,照本宣科读出来势必也多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更毋庸说甲骨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甲骨文字的使用具有明显的社会阶层局限性。甲骨文字的发明和使用者,主要是专司卜筮的巫女觋师以及一些具有特殊爱好和天赋的人。自发明伊始,它的目的功用主要是就用于记录祭祀活动而不是直接表达语言。只是因为祭祀活动本身也须借助语言进行表达,甲骨文字才无可奈何地跟语言联系在一起了。甲骨文字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主要是用于与神灵交流的符咒而不是用来记录民众语言,它是一种显示着贵族的尊严感和宗教的神秘性的自源性文字。用语焉不详的方式去表达实现语言文字的神圣感。使用语言文字被当成一种“精神消遣”或“文化消费”,属于贵族官绅的专利。

所有出土甲骨文字资料中,迄今还未发现账簿书信之类应用性内容,足以说明它本身跟民众的普通生活相去甚远而且也与贵族们的口头语言脱节。内容跟庶民的日常生活无关,这就注定了甲骨文字在民众当中只有极低的认知度。这种充满宗教色彩的文字记录了贵族生活中特殊事件,在特殊的文化仪式中被巫师们故弄玄虚和贵族们借以自炫。由于不能被大众所认识、理解和接受,所以随着盘庚迁殷导致的经济萧条,甲骨文化也就紧随着殷商宫廷文化的式微而迅速衰落了。各民族都曾拥有某种特殊文字,用于各种具有宗教色彩的仪式上书写,比如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秦代的秦书八体、欧洲的罗马花体、以及我国至今流传的桃符、民间的所谓吉祥字等等。那种文字色彩庄重神秘,书写也会不厌其烦。而用于日常交流的文字则必然要以简便快捷为原则。具有宗教色彩的美术字有规则但无风格,琥珀体、彩云体、幼圆体。简明使用的书体则因为无规则也才能写出风格,颜、柳、欧、苏、当代的舒体、姚体。

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汉字是甲骨文字的直接继承。作为殷人后裔的赵国从未发现过甲骨文字传人,倒可以当成甲骨文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业已“休眠”的无言佐证。当年的贵族余孽苟延残喘尚且无暇,焉能虑及民族文化这种千秋大事。这种令人心酸的事实造成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巨大罅裂,形成了难以弥合的历史文化大裂谷。我们这些站在裂谷彼岸的后来者,亟需构建一道文化津梁藉以达到古代文化的秘境,以文化方式实现对甲骨文字那种封闭式语言符号系统的确切阐释,从而真正实现跟古圣先贤的交流对话。比如周人信梦,因而言梦之字颇多。由于字多同义现象就突出。如梦,寐觉也。既寐而有觉,当然就是做梦。寤,寐觉而有言也。也就是糊里糊涂说梦话。但是这两个字在文献中多年来被曲解误读,引发了不少笔墨官司。小篆并非甲骨文字的直接继承,小篆与甲骨文之间,本来就少有联系,更有众多区别。部分小篆与甲骨文写法相同但意义却毫无关联,后世出土的盂鼎中有一个“招”字,构形理据跟小篆相去甚远,字意也根本毫无瓜葛,实际上是两个同义词而不是同一个文字。

为了使虔诚膜拜求得的神示、谶语或历经争讼确定下来的契约得以长期保存以便流传,先民们商定将这些内容郑重其事地刻记在易于久存的硬物上,他们首先想到了刻石。把生活经验或谈判结果刻绘到崖壁上,绝不是先民有多少浪漫情调,他们的刻写仅仅是严酷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而并非艺术追求。先民还没有浪漫到有事一定要书写甚至刻划到崖壁上去的地步。摩崖刻画不能用木棍竹枝而须使用刀,而最早的“刀”又不过是锥形的石针、锋利的石片或尖硬的竹木而已。可是古人很快发现刻石对刀具的磨损相当严重,要找到刻石所需的大量尖硬工具绝非易事。刻石既非常艰难且而且刻石作品还容易圮毁又不能随意携带,书写载体的珍贵难求加上镌刻敲击的易崩易损,使记录的内容和传播的范围受到极大限制。现实迫使先民不得不放弃了漫漶难读的摩崖刻石,最终选择龟甲兽骨这些相对难以寻得的材料作为书写载体。当然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就是龟甲兽骨为先民的崇拜物,本身被认为具有灵性。一如许慎《说文解字》描述的“古者货贝而宝龟……”,龟为龟龙鳞凤四灵之首。于是刻写甲骨就成了人们的最佳选择。在巫师故弄玄虚的宗教场合以及工匠艰难繁复的镌刻工地,造成了文字跟语言的脱节。文白脱节使汉字产生了特殊的“超方言”现象,造就了中华民族文化生活中很多口若悬河而竟然目不识丁的文盲。上古曾经流行货贝宝龟的世风民俗,却未及形成体制完善的汉字系统。至于其后究竟是龟甲牛骨帮汉字出了头,还是汉字使牛骨龟甲长了脸,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要对汉字历史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深入研究,才能最终揭开笼罩其上的神秘面纱。 不妨合理推测,先民早期的“笔”不过是信手拈来临时凑合的竹枝木棍。找些粗细不一的棍子蘸点靛蓝朱砂等颜料,一次至多只能写下一个字。而一旦使用这支笔连续写下一篇文稿,人们看见的就是一篇所谓的“蝌蚪文”。将汉字刻成方块并非圣人的决定或智者的选择,而是诸多自然因素综合使然。用竹木在沙地或树皮上写画非常适宜却不便保存流传,为了将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告诉大家、警示或教导后人,古人选择了以刻写为主要记事方式。但刻写难以使笔画圆转丰润,他们需要书写更为便利,传递更为快捷以及更加容易收藏的语言和思维载体。从春秋五伯到战国七雄,诸侯各国及各民族之间存在一种“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那时的语言文化交流大多是一种功利性碰撞,一如当年革命家们学习英语是为了师夷之长以制夷最终推翻帝修反,时下全民学英语的目的应该也在于学习人类先进科学技术从而取长补短。只有这样理解,才不会背离社会基本常识不至于有违科学道德。汉字是一种“意符文字”,只要能够传情达意,字形书写往往并不特别重要,至于读音,更是各行其是无关宏旨。基于自身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不同,社会各阶层可以根据自身的是非好恶去创制汉字。不同社会境遇的人对于相同社会事像会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态度,文化价值观通过汉字表达出来也会大相径庭。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含有高低贵贱的社会等级之别,日常器用也能够显示身份地位。在使得汉字书写形式大大增加的同时,社会各阶层最终差不多将汉字调制成了五味杂陈不知其可的古玩堆。然而活生生的汉字是我们生活中须臾不离不可或缺的思维工具,决不是用来装点门面可有可无的古董。古老汉字显得驳杂陆离,其中的文化意蕴并未被今人确切理解和恰当接受,时常看到听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研究成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西周金文时期开始逐渐成熟定型的汉字,已经具有社会普遍性特征,既能记事更注重表达感情、思想、观念。贵族在铜器上刻铸文字,不仅是记录一种事件,更是要表达和宣示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不仅需要天喻神知,尤其要令后人明白遵从。就像后来我们追求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仅规定时人熟记,更欲令后代普识遍知。这种具有强烈表达意识和功能的符号系统,才是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文字。意欲凭借当代社会的文字价值观,对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的现代阐释,利用形成不过百年的所谓“现代言说方式”,去解读历时数千年之久的一种文化体系,是难免会有些力不从心的。我们时常为以往甲骨字片的大量流落海外而痛心疾首,但对于尚存手中的数万甲骨,除了早年难以企及的“甲骨四堂”,人们并不能理解和利用多少。现代科技跟传统文化根本不具可比性,岂能将司母戊鼎跟航空母舰相埓。甲骨文字作为一种文化衍生物,对它的语言学价值研究早已成果斐然,但进行文化学考察却是方兴未艾。学术殿堂不应被改造成琳琅满目一应俱全的“文化超市”,它的历史文化学或社会学价值亟待确认。

汉字构形理据研究发轫于春秋时期,仓颉是值得我们纪念和称道的圣人。战国时代为了利用六国文字,逐渐形成了汉字构形理论。完整的六书理论至秦代逐步成熟到后汉臻于完善。不理解古代辩证思维方法,难以接受具有数千年传统的汉字六书理论。所以越往后世六书理论越令学者感慨和迷惑。甚至今天批评周易蕴涵“封建迷信”,明天义批判中医言精义奥不够科学。其实汉字不像欧美文字主要是记录“音素”,蕴藉在汉字里的主要元素是“意素”,也就是社会文化元素。解读这种文化元素需要具备相当的历史文化知识。汉字中的那些文化元素近百年来,不幸被误判为封建糟粕而备受贬斥。汉字活在日常生活当中让人“稍近益狎”,人们对流行了几千年的汉字产生了道是说非的勇气。未采用整体的系统方法去看待六书,在汉字研究中不谙古代思维艺术,就难免出现见仁见智、各执一端,产生类似盲人摸象的研究态势。清末以来有人埋怨六书理论不能解释个别甲金文字,殊不知六书理论自始至终是跟甲骨文金文无涉的。凭借后起的六书去蠡测先世的甲金文字,就像妄评爷爷怎么长得不像孙子一样。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深情说道:“对人类语言文字见解独到的人,必将如日中天。”要避免顾此失彼捉襟见肘,脱离抱残守缺的尴尬境地。研究六书可上溯甲金之源,下寻隶楷之流,参互考察,比较研究,而且必须以篆书为据。只能以六书探求文字,却不可据文字批评六书。既要采用共时性方法进行断代观察,也要借助历时性方法进行历史比较研究,这是汉字研究需要把握的基本方向。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汉字学学术论文范文

古代汉语教学论文范文

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如何有效衔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汉语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论文摘要: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类专业的主干课和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等教学任务。这门课程沙及到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的内容,甚至包括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文化常识,可谓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而以上这些内容,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应该侧重于观照传统文化的解读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视作其重要任务之一。

和我国高校的其他课程一样,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也刻不容缓。新时期的古代汉语课程改革,我们认为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提倡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 教育 、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对此,笔者已撰文讨论。本文就古代汉语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相关问题试做讨论。

一、从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谈起

我们到的教学材料表明,古代汉语这门课,在1958年以前,不同高校在不同的时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各有不同。据王力先生说,“有的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 作文 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话,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1958年的教育革命以后,学者们重新考虑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提高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此,古汉语的教学改革开始,并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自从王力先生于1962年主持编写并出版适用于全国高校文科专业的第一套古汉语教材以来,古代汉语课有了较为确定的内容,即采用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结合的原则,并以这三个方面作为古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从此,古代汉语课程也有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培养这一能力就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以上这些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观照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我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内涵包括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诸方面。古代汉语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内容就是以上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的复合体。

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大多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为参照,学者们或采用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原则,如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或主要突出文选和通论两部分,如易国杰主编的《古代汉语户。但他们的教材都彰显了我国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下面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为例(以下简称王本),仅就文选部分和通论所承载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加以讨论。

王本《古代汉语》在文选部分选取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的史学作品,还有《诗经》、《离骚》、唐宋古文、唐宋诗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儒家作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至于儒家的道德观念,在古代汉语教材的课文中比比皆是。

有反映个人修养的,如《论语·学而》,讲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个人修养,作为古汉语的教学内容,必然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反映教与学关系的,如《礼记·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一观点到现在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又有反映个人对社会责任的,《论语 ·微子》:“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这是孔子面对隐者的讥讽叹息时所说的话,意思是个人对社会是有一定责任的,人不能逃避现实。

另外教材所选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中的 名言 :“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体现了古人心系天下,先于民忧,后于人乐的传统道德观念。以上这些都是古人优秀的品质,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可使学生受到熏陶,起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

通论是现行古汉语教材都非常重视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王本《古代汉语》“通论”涉及到文字学、训沽学、音韵学的诸多内容,还涉及到文体、修辞等语言学知识,古代的姓氏名号、车马宫室、职官、乐律、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文字学知识来说,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等内容,给我们揭示了汉字和汉文化的密切关系。汉字的书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草书 、行书等。

对学生来说,从汉字人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最直接的途径。我国历史上对汉字较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可以说汉字本身及许慎依据汉字形体结构阐释字义的过程,都积淀着丰富的古代传统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通过说解汉字展示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陆宗达先生将其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即古代社会生产、古代的科学、古代医疗学、社会制度等,包括范围很广阔。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已经不单是简单地将其作为古汉语知识学习,而是观照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空间扩大了很多。

还有一些关于古代的姓氏名号、服饰、车马、宫室、天文等方面的内容,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空间就更大了。比如,我们通过学习“古代的姓氏名号”,就知道古人有名有字,“冠而称字”,所以,称别人的“字”以示尊重。我们知道了古人还可以有“号”,如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古人去世以后还有谧号,而溢号往往根据此人生前品行业绩而定,如陶渊明溢号“靖节先生”,显然是依据其高洁之行得来的。

学了天文律历,我们得以了解古人善于将音乐中的十二律对应岁时的十二月,再读陶渊明的《自祭文》“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就知道“律中无射”实际指的是9月份,是用乐律名称表达时序,因为“无射”刚好和“季秋”时节相对。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接纳、传承的过程。 三、当前的文化大背景决定了古代汉语课堂应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曾一度出现了文化“向西看”的情形,且势头不小。曾有人盲目地仿效,不论是非,不辨美丑,置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于不顾。就拿节日习俗来讲,人们迷恋于“ 圣诞节 ”、“情人节”,不管是否符合国情,只要是西方的,就很乐意“拿来”,使传统文化备受冷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传统文化有了回归的趋势。如,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四大发明、中 国画 、 武术 、中国戏曲、皮影戏、古代音乐等等。开场戏《击击而歌》,更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热情的迎接贵宾的喜庆仪式,表达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蕴。

2009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传统节日, 清明 节、 端午节 、 中秋节 等重要传统节日和 春节 一同作为法定假日,这将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因为中国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还有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 留学 ,“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建立等,都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之如。

在以上大的文化背景下,作为高校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加人到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更应该走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队伍的最前列。从这个方面讲,高校古代汉语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将古状汉语课堂作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四、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 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教师是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求古汉语教师要有专业献文化素养,还要有好的 教学 方法 。我们所说的“专业的文化素养”主要指古汉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天文、教育、哲学、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教材,更深人地理解教材,才能有效地进行古代汉语教学。

“好的教学方法”贝组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或者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导他们去探究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加人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的队伍中来。具体来说,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如讲到《论语》时,教师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为人处事的准则、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汉语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适时地对高校古代汉语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这种改革的重点正如东北师范大学张世超教授所讲:“我们的古汉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语法等知识的讲解上,我们更要通过《论语》、《古文观止》、教材中的优秀篇目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了解我们华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并要将之发扬光大。”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论文摘 要】古代汉语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益营养,古代汉语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也存在大量的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机会。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想方设法,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学生人生境界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古代汉语作为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中文秘书学、教育学、哲学等许多文科专业都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课程,它在承担起培养学生古书阅读能力的同时,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的教学自然应当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肩负起育人的职责。

一、古代汉语教学的传统文化传承作用

(1)促进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古代汉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从事古代文化典籍研究的人已日渐减少;另一方面古文化距离我们又比较遥远,古代文献资料又是用文言写成的,这种语言对现代人来说已日渐陌生,这更增加了文化传承的难度。古代汉语是学习、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的基础所在,要使文明延续,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掌握古代汉语文言这把开门的“钥匙”,才能让我们领略无限风光,在阅读、思考、传承和创新中继承文明,使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遗产,是迄今为至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伟大的高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此传承文化时,对那些缔造过我们民族精神,价值趋向的核心思想必须继承下来,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3)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社会公民,主要应解决做“人”的问题。古代汉语教学,要在着眼字、词、句教学的同时,更注重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人文情怀,在堂堂“君子之文”中,重德修能,体味中华文化的精神魂魄。时代发展到今天,多元文明渗透到许多领域,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明的成果,我们寄希望于有识之士的倡导,寄希望于普通民众的热爱,更寄希望于对古代汉语教学的更上层楼,因为它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4)发挥传承文化的载体作用。古代汉语课要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担负起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职责,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因为这关系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繁衍。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掌握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全民族的道德修养,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的凝聚力。倾注了无数先哲心血的这笔财富是由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写成的,要了解这些文化,必须具备阅读经典作品的能力。

(5)发挥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鉴别作用。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深邃厚重。漫长的岁月里,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典籍,这些遗产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服饰、礼仪、典章制度等诸多领域,它们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而这一切都是以古汉语文言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因此,我们要学习、继承和研究它,要去粗取精,为今天服务,就必须扫除语言文字障碍。这就必须熟悉古汉语的语词、语言、语法构造,以做到游刃有余。

二、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汉语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参 考 文 献

[1]张雪辉.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与语文教学转向[J].基础教育参考.2006(8)

[2]韩振.传统文化是古汉语教学的重心——张世超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4)

浅谈古代汉语教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析古代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2.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论文

3. 浅论古代汉语学习方法

4. 古代汉语论文范文

5. 浅议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精选

6. 浅谈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汉语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古代汉语词汇教学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古汉语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汉语戏剧文学教学【1】

摘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知识信息更多地汇集到有限的课堂中来。

多媒体技术因其灵活性、直观性、高容量性,成为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古代汉语;戏剧文学

一、与专业结合,明确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和意义

明确古代汉语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性质和功能,才能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古代汉语课的性质,首先是它的工具性,“主要集中体现在运用所学的古汉语知识进行古书的阅读方面,‘阅读’是其工具性最充分的直接体现。

这一点也正是古汉语课的工具性与现代汉语课的工具性在‘工具’使用范围上的不同表现。

现代汉语课的学习也是为了运用,但它不仅仅体现在对现代文的阅读上,它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指导人们更好地说话和写作上。

学习古代汉语则没有说和写的要求。”[1]明确古代汉语的工具性这一特点,教师才可以在教学时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与安排教学内容,加大重点难点的教学力度,保证教学效果;学生才可以明确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作用,并依此确定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基础性和语言性也是古代汉语课程的基本性质。

所谓基础性,是指古代汉语是学习古代文学、古代历史等课程的基础,如果不具备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就无法看懂这些课程所涉及的文献内容。

许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古代汉语课也是我们的基础课呢?我们不需要看很多古书,这门课程似乎与本专业没多大联系,学习起来没什么实际意义。

如果教师对课程性质和意义的讲述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很正常。

笔者在讲授时,往往把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与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列举一两部学生熟悉的电视剧、电影中的台词或场景,让他们找出里面出现的常识性错误。

如《走西口》里田青与田耀祖喝酒时,田青说:“我父亲叫田耀祖。”田耀祖说:“认识,原来他就是你的家父啊!”学生一听,马上指出:古代称呼自己的父亲是“家父”,称呼别人的父亲是“令尊”,应该说“原来他就是令尊啊”才对。

《三国演义》中有曹操吃玉米的镜头,学生纷纷指出:玉米是明朝时候从美洲引进中国的,三国时期哪里会有呢?之后,教师再明确:如果平时注意积累古代文化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就会不犯或少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认识到学习古代汉语的现实意义,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古代汉语的语言性,教师在课程一开始就要对学生明确,因为许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分不清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的差别,听课时不知如何分别对待。

甚至认为古代汉语课讲过的文选,古代文学课不必再讲,古代文学课讲过的篇目,古代汉语也可略去。

笔者第一节课给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讲“绪论”时,就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同一部作品,古代文学偏重文学,侧重分析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而古代汉语强调的是语言性,侧重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和把握。

只有对古汉语语言性有明确的认识,对古汉语课的学习内容才能了解得更加具体,从而采取适宜的方法来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古代汉语授课时间只有一个学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呢?笔者认为,在授课时,古代汉语理论知识可以有选择地去讲授,不必像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那样讲得全面系统;应该重点介绍那些较为实用的、能够提高阅读古书能力的内容。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不必拘泥于能够准确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的来龙去脉,集中体现在能够认识繁体字,运用所学知识、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浅近的文言文,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很多古代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仍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授课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摇头晃脑地讲授知识、满堂灌,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只有少数学生听讲并记笔记,课堂失去了活力和创造性。

为了激发非中文专业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积极性,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根据近些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采用的方法有:

(一)古今结合,突出古代汉语的实用性

古今汉语是“源”与“流”的关系,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继承发展来的,学好古代汉语,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现代汉语。

笔者在给戏剧影视文学的学生讲课时,特别注意把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古代汉语的现实意义,并鼓励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遇到的语言问题。

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古代汉语很实用,离他们也并不遥远,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意义是从古代汉语沿袭或发展来的,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增强对这些词语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加深印象。

比如“奔”字,现代汉语中是“奔跑”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个意义呢?从简化字的字形上我们已经看不出来了,但是一看金文中的字形,上面是人甩着胳膊走,下面三只脚表示走得很急很快,不就是奔跑吗?再如,每年的1月1日是新年的开始,我们称为“元旦”。

“元”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代表的是人最上面的部分即人头,由此引申出“开始”的意义。

“旦”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代表太阳刚从地面升起,本义“早晨”,引申出“天”的意义。

“元旦”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现代汉语的成语中还往往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通过成语和来剖析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等现象,不但使古代汉语易懂易学,还可以使学生对这些成语有比较透彻的理解,从而运用得更加准确。

例如,“唯利是图”是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常见格式,“唯”是语气词,表示单一性、排他性;“是”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唯利是图”就是“唯图利”,意即“只追求利益”。

成语中词类活用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不胫而走、星罗棋布、风餐露宿、衣锦还乡、丰衣足食、不耻下问等等。

这些成语典故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通过它们来讲古汉语语法知识,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与古代文化相结合,增强古代汉语的知识性

中国古代文化与古代汉语的关系相当密切。

罗常培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中曾谈到,“在各国语言里有许多语词现在通行的涵义和它们最初的语源迥不相同。

如果不明了它们过去的文化背景,我们简直推究不出彼此有什么关系。

可是,你若知道它们的历史,那就不单可以发现很有趣的语义演变,而且对于文化进展的阶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很清晰的片影来。”[2]“古汉语的教学虽然离不开字词解释及语言分析,但绝不应仅从语言到语言,而应将语言教学置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下来进行,因为语言并不是孤立的。

语言中变化最显著、最迅速的是词汇,词汇中很大一部分词语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含义。”[3]笔者讲授文选时,在帮助学生扫除字词理解上的障碍之后,还适当地把某些词语与古代礼制、风俗等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古代文化内蕴,不断拓展知识视野,增加学习的兴趣。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这句话中,“山陵崩”是用山陵倒塌指“太后死”,因为古人尤其是君主都忌讳“死”字,所以用“山陵崩”作为“死”的委婉说法。

这种说法,除了避讳之外,还有尊君的意思。

讲到这里,可以再继续延伸,语言虽然没有阶级性,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在语言的词汇中会有所反映。

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是不能逾越的.,统治阶级在某些词汇的使用上也体现出尊卑之分。

《公羊传•隐公3年》中说:“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崩、薨、卒、不禄”是一组表示“死”的同义词,但使用对象不同。

皇帝死称“崩、驾崩、山陵崩”等,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普通老百姓“死”才称“死”。

“山陵崩”这种说法更能体现出封建时代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

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字面上看是青色的衣衫,其实可以进一步与唐代的官服颜色联系起来讲解。

官服分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

因为八九品的官员地位低,后来又借“青衫”指失意的官员。

如此分析,就将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化结合到一起。

这种综合、系统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

(三)采用诵读、启发、归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给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讲授古代汉语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古代书面语言中生疏的字词、抽象的语法规律很容易让学生们望而却步、失去兴趣。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诵读、启发、设疑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多思考,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吟诵是形成并强化古汉语语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通过诵读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常用词的意义和各种句式的特点,提高古代汉语的语言感知能力。

笔者在讲授文选时,大多选择故事情节生动、韵律突出、各类语言现象相对集中的经典作品来讲解。

且每讲一篇文章,都要请学生诵读部分段落,并拿朱熹对读书的要求来勉励他们:“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个字,不可少读一个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诵读时,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在诵读中领会文意,之后再串讲,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所谓“不悱不愤,不启不发”,教师如果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巧妙地设计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讲解《鞌之战》“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中的“及”字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在古汉语中“及”有哪些用法?明确是作动词“到”和连词“和”后,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在文中如何解释才合情合理呢?若作动词“到”讲,解张中了几箭?若作连词“和”讲,中了几箭?这样提问并启发,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归纳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讲语法部分的“名词用如动词”时,如何从形式上判断一个名词在句中用如动词是教学的难点。

笔者给学生列举出二三十个句子,分成六组,引导学生在观察语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名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自己归纳总结出名词用如动词的六个条件。

讲虚词“而”时,先列举学生熟悉的文献材料,让他们自己体会“而”连接的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师再进行评讲和补充。

中国是一个古代文学发展相当兴盛的国度,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我国对于古代文学的重视程度,造就了古代文学教学的高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能够掌握到足够的古代文学知识,还要有足够的文学素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育思想

一、温故而知新

在孔子的名言中,我想大家都应该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很熟悉,对于孔子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和理解,首先,温故而知新中的“故”通“古”,也就是暗指过去的政治、历史、文化知识等;“新”也就是指今,通俗地讲就是指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想让他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过去的文化知识,更要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知识,这种文化要求来自各个方面。孔子在《季氏》中还提到了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更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温和么;容貌态度,考虑庄矜么;说得言语,考虑忠诚老实么;对待工作考虑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大家请教;将发怒了,考虑有什么后果;看见可得的,考虑我是否应该得到。孔子主张他的学生们要善于创新。创新就是做别人所没有做的,想别人所没有想的。孔子曾非常谦虚地说自己无所作为,但实际上他对我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编写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春秋》,都是非常宝贵的著作,为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学而优则仕

孔子一直认为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的这种观点也在《子路》中这样写道:“一言可以兴邦。”他曾在《阳货》中这样写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句话也就是说言为心声,知言才能知人心。这些都充分地说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编制的六经适合所有的人群,在六经中他教人们去学习,教人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去发现与思考,教导人们要学会孝顺父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地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真理。为当时的朝廷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那么对于孔子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点来进行阐述和理解。

(一)孔子倡导言语上的温文尔雅

孔子的这种观点在《左传》中也进行了特别概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语如果没有文采,那么它就流传不远。这也就充分表明讲话要有所讲究,要讲究方法。他还曾在《颜渊》中这样说过:“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文采和内容同样重要,这就好比豹子和狗羊去掉了身上的花纹和色彩之后的毛,这两类皮革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这些语句都证明了一点,孔子在教育弟子,要求他们在说话的时候要讲究方法,讲究文雅。在《论语》的书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孔子与弟子们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表现为各种形式,哪怕人物的形态也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也正说明孔子要求其弟子在讲话的时候要讲究艺术、发挥文采。

(二)孔子倡导诚信

在《宪问》一书中,孔子曾这样说过“: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从这句话中也充分地说出了言和德之间的重要关系。孔子一生一直在倡导“仁”、“礼”,这也是孔子一直以来的主张和他所倡导的精神所在。在一整部《论语》中,涉及到“仁”字的就有58章,其中“仁”字就有百余处,从这些数量上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仁”极其重视。这也道出了孔子在教育思想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仁”,要让更多的人去体会到“仁”的来之不易和其重要性。

(三)孔子倡导德才兼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愤”则启,“悱”则发。朱熹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之开意“;发”,未达其辞。孔子曾在《子张》中这样说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由于孔子一心想要从政,所以他就大力倡导他的弟子们在学成之后要从政。这句话也就是说,做了官的人,除了尽力干好本职的工作外,还须不断地学习,没有做官的人,首先要进行学习,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之后再做官。这句话也道出了孔子所倡导的学习和仕途是分不开的思想。

三、孔子倡导循循善诱

孔子是我国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再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从循循善诱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因材施教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对不同情况的弟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曾在《雍也》一书中这样说:“中人以上,可以悟商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是说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人,给他讲授高深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把难于理解的知识传授给他。

(二)兴趣先行

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强调学生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所以他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知道的人赶不上喜好的人,喜好的人追赶不上乐于实行的人。孔子通过对他的弟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促进他的学生们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努力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强烈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三)多听多看

《雍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不轻易下判断;要存疑,把有疑问的地方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少犯错误;要多看,有危险的事情要回避,有把握的事情就去做,这样就不会后悔。多闻多见,是把话说好、把事做好的一条基本途径。在《论语》一书中,也曾反复地提到过这些道理,也充分地说明了其中所蕴含道理的重要性和哲理性。我自小对古典文学很挚爱,十年的寒窗苦读,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也再一次呈现在了我们莘莘学子的面前,但我仍感觉只是学了点皮毛,可否建议我们的教学多从古代文学中吸收蕴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并积极将其投入教学实践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的文史关系──史传文学概论李少雍文学遗产1996-03-2031

2、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乔以钢天津社会科学1988-03-0130

摘要: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古代文学;实践

宋代的朱熹说:“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答吕子约》)清代的王夫之也说:“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尚书引义》)意思就是“离开行必然不能获得真知。”“知”是“行”的结果,对“行”具有指导作用,但必须回到“行”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高,“行”是“知”的源泉,“知”“行”合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代文学教学之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表现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学生的发展与所学内容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联系。近些年来,尽管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始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对于技能性、技术性课程而言,实践教学不在话下,但是像古代文学这样的人文类课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课程的实践性,论者大多语与不详。要使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对古代文学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必须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察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以及古代文学课程实践的情况,古代文学教学主要有观察实践、阅读实践、赏析实践、表达实践、教学实践以及人文实践等六大环节。这些环节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古代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是观察实践。观察是人类最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那些具有突出才能的人都是观察能力特别强的人。高职院校古代文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向他人学习。

古代文学的观察实践主要有以下一些:一是教师课堂上的授课,这种授课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如何学习古代文学,怎样分析作家作品,如何将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等等,如果是学习的有心人,完全可以从教师的言行当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二是聆听讲座,无论是本系教师、本校教师还是外校专家的讲座,必定是讲者关于某个主题的研究或者整理的成果,不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讲者的学识、水平,而且还能从中窥见讲者的研究方法、表达方式、分析方法等等,不清楚的地方还能与讲者面对面近距离地对话与交流;三是影视观摩,这里观摩的影视都是由古代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最大的特点是可视性、形象性,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形象地接触到部分古代文学作品,但是影视本身已经包含了编剧、导演的理解,学生在观摩时更多的也是在接受一种现成的结论,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四是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既可以是把中小学教师请到高校做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公开课,也可以是学生到中小学去具体观摩教师的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主要是观察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处理教学突发事件,如何有效使用教学语言等等。无论何种观察实践,教师事先都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讲清观察的角度,怎样得出观察的结论,如何利用观察的结果等等。第二是阅读实践。阅读是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连作品内容都不甚了了,那么古代文学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肯定都是在做无用功,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了。阅读是古代汉语所学内容的实践,也是自己多年所学习的阅读方法的实践。

就古代文学而言,阅读实践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浅层阅读,追求读通、读懂,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要弄清楚,整个作品是什么意思,表达的是什么主题,使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要大致知道;二是中层阅读,追求对作品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引导学生读“情”悟“理”,“涵咏体会”,体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情感上的升华;三是深层阅读,是在对作品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入“化”的境界,获得思想智慧的启迪,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感染,得到语言表达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借鉴,成为自身文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对于经典作品,不仅能够达到读懂、理解,更重要地是要能够背诵,做到张口即诵。第三是赏析实践,主要就是鉴赏分析,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文艺理论的具体运用。古代文学中优秀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对作品的鉴赏就是要发现和甄别古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美、情操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等,而这些美存在于栩栩如生的形象、情景交融的意境、健康向上的情趣、优美动人的形式之中[1]。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建立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识别标准,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分析和鉴赏密不可分,鉴赏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赏析实践不仅要对作品本省进行鉴赏,还要联系作品出现的年代与作者的身世背景、创作理想和创作风格对其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进一步的欣赏美文,陶冶性情,抚慰心灵,善待人生。第四是表达实践。观察、阅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表达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表达实践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实践。口头表达实践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故事复述、师生问答、课堂讨论、专题辩论、读书报告会等。

故事复述主要是培养学生抓住故事要点的能力和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这种实践形式在教学中应用时间长(小学已经开始),在大学教学中不常用。师生问答是最为基本的口头表达实践,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正确回答,或者给出合乎情理地分析,再进一步,学生能够在师生问答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课堂讨论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有两种形式:临时小组讨论和正式小组讨论,临时小组讨论就是根据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临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小组推荐代表报告讨论结果;而正式小组讨论是事先就布置讨论的问题,划分好学生小组,由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资料查阅,课下组织讨论,上课由小组代表报告讨论结果。专题辩论主要根据教学需要设定,先根据辩题把全班分成正反双方,由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推选主持人一名,推荐正反辩手各四名,按辩论赛的组织程序组织辩论,组织专题辩论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和团结协作意识。读书报告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向读书报告会,由教师事先公布阅读篇目,规定好时间,由学生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一种是非定向读书报告会,由学生自行确定阅读篇目,并在约定的时间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这两种读书报告会的参与人员最为广泛,报告人既可以事先确定,也可以临时确定。书面表达实践有两种类型:一是研究论文,包括专题论文、学期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二是创作尝试,包括诗词创作尝试,小说创作尝试,剧本创作尝试。

专题小论文一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如讲《三国演义》,要求学生写统计报告:第一,统计曹操的笑、刘备的哭,写出具体回目、事件过程;第二,叙述西蜀“五虎上将”的一生事迹,写出具体回目、主要事件;第三,统计三国主要战事的谋略、得失关键。第五是教学实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基础教育所需要的教育者,教学能力就是合格师范生必备的能力,教学实践是一种综合实践,它基本上可以包括以上所有的实践。教学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试讲;二是试教;三是实习。试讲中,学生面对的是自己大学的老师和同学,这种教学带有模拟性质,主要是实战前的演练,其目的是让老师和同学帮助即将实习的学生在出校门前进一步地查漏补缺。试教就是尝试教学,是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尝试。实习生到了实习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听课,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就需要走上讲台,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将自己所有学习和掌握的古代文学的教学技能技巧进行展示和练习。实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经过指导老师的引领,慢慢地自己逐渐熟悉了各种技能技巧,而且开始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第六是人文素质实践。人文素质的核心是思想道德素质、情感素质、心理素质。古代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素质因素,我们通过阅读实践、赏析实践,已经能够与正确地理解这些素质,并且能够对这些素质进行恰当的分析,也能把这些素质正确地表达出来。但是,即使学生在这个层面上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人文素质没有与学生本人发生联系,没有对学生有所影响。

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我们讲文明、讲道德,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情感素质要求我们心中有爱,爱国家、爱人民、爱家人、爱环境,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心理素质要求我们积极进取、珍惜时间、善于计划和安排人生,正确地面对人生不利的局面和人生逆境,知足常乐,时刻保持健康和快乐的心态。这些都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人们的为人处世的具体细节之中。其实,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我们都身处人文素质的实践活动当中,关键是要将相关的古代文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学习者本人以及当下的社会语境结合起来,感同身受,不断地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以上这些实践是古代文学教学的主要实践环节,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直观接触、现场感悟、开展表述,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文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理论分析与作品鉴赏的互动。”

而且这些实践活动大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截然分开的,我们这里将其分开,纯粹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古代文学教学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的时候一是要考虑实践的整体性,要做到通盘考虑,合理安排,比如各个实践环节开展的形式、开展的次数都要考虑进来;二是要注意实践的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决定的,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三是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生命之喻──论中国古代关于文学艺术人化的批评吴承学文学评论1994-01-1543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研究

一、汉语国际教育中涉及理论研究方向

例如:1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2 、中介语中的“石化”现象研究;3 、国别中介语研究;4 、迁移理论研究;5、 认知理论研究。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课程教学方向

例如:1 、初级阶段教学研究;2 、中高级阶段教学研究;3 、语言要素教学研究;4、单一国别班教学研究;5 、混合国别班教学研究;6 、教材编写特色研究。

三、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个案及教学设计方向

例如:1、 学生个案;2 、教师个案;3 、课堂个案; 4 、教学设计。

四、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问题研究方向

例如:1、文化导入;2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差异;3 、文化词语教学。

五、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方向

例如:1 、留学生情况调查; 2 、私立学校调查;3 、高校教学调查;4、 师资情况调查。

论文是把自己四年在大学学习生涯的总结,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论证的主题,可以是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汉语为什么受欢迎等等。该行业也是需具备一定的教学技术和资质的,而且现在都是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以及国际认证协会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以及国家汉办认证同考的,其中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 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认证并授权我们颁发,是国家级一类证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唯一合法的国家职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有利于将来的就业。

在选题方面,有点学校是给一部分题目让学生去选。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可以参考以下几个:1.构词法与对外汉语合成词教学2.对外汉语基本词汇的教学方法和技巧3.汉语轻声研究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最后,写论文可以在知网,万网等论文平台多下载些资料,多看多总结,写出自己的想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