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107篇论文撤稿事件名单

发布时间:

107篇论文撤稿事件名单

朋友,你这问题问的,不放心又能怎么样?生病了不看医生,是不是就等于在家里等死呢?

食物还有很多造假呐,假大米,假鸡蛋,假面粉,假馒头,造假的人没有他们做不到,只有咱们想不到,但是民以食为天,假的东西太多就不吃饭了吗?那不也是等死啊。

在中国,哪里最繁忙,医院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到哪里都是人。有人就有人生病,就要看医生,就要设立医院,国家现在对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其中就鼓励大学生到乡村设立卫生室,方便老百姓看病就医。

我们不能因为这524名医生论文的造假否定中国成千上万的医疗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辛苦和成果。更有很多科研人员一辈子都奉献在医学上,值得我们尊敬。

很多媒体放大政府的不足,医院的不足,致使很多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医生,稍微有医生治病有些问题和纰漏,马上组织亲戚进行医闹,但是以后有病了还是要去看医生,何必呢,互相理解。

因为我有家人是在医院工作的,她们确实很辛苦,她们为病人付出的精力绝对不亚于病人家属。在她们眼里,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尊严继续活下去。

之前有个病人家里实在没钱给孩子看肺炎,真的太穷了,她们医院就组织捐款。而这样的捐款更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你说你是拿钱去看病,他们应该尽职责,但希望每一份工作都能被尊重,谢谢。

另外,中国人死要面子也是个问题。

这次论文造假就有一些人死要脸皮,其实古代就有流浪的医生治病救人,为的不是名利,而是真正能帮病人解决身体的痛苦,而医学论文本身的价值很大,可以帮助很多年轻的医生学习,也可以为医学上做出贡献,可是有些人把投机取巧,造假的论文,大肆宣扬,看,我多牛逼,我能写出这样的论文著作,吧啦吧啦的,这样对他们在医院的升迁,评级等等都有好处。

这些没有良心的伪君子,活该被曝光!

是不是麻姐难得三关这么正?

其实吧,我一直三观都很正的呐,我可是嫉恶如仇的女侠。

愿世界和平,医生就是医生,病人就是病人,医生尽职做好本事治病救人,病人信任医生配合治疗。

就酱紫 。

近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还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524名医生论文造假被撤稿,其中不乏著名医师傅,那么把命交给他们放心吗?肯定是不放心,但是如果是真的整体都是这样的话也只能先感慨下了,因为在中国,假鸡蛋,假盐甚至山寨饮料等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那么我们也唯有深叹一口气了。

现在医院可谓是越建越多,但是真正专业的,能让大家满意又有几家呢?随便挂个牌子就说自己是主任,是专家了,但是实际上呢水平多少自己心里最清楚。现在我们都说看病难,为啥?因为交钱要等,排号要等,甚至是拿结果也要等,所以我们都在一个等待中度过的,而见到医生也都是基本上几句话就完了,甚至有些医生可以看出结果,却偏偏要让你做这个检查做那个检查,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拿到提出,才能拿到高工资。

现在我们生病了唯一相信的也就是医院了,如果医院里都能爆出这么多不专业的人来,无疑是往我们这些看病难的人心窝子上又捅了一刀,还能好好看病吗?我们是不是要自学来保命呢?但是这种想法是有点过激的,但是还很希望有更多专业的人员加入到医生这个行业。

7月27日,受到社会关注的《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的相关事实核查工作已完成,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布调查处理结果。

调查显示,被撤稿的107篇论文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11人无过错,486人不同程度存在过错,其他尚待查实的24人将按程序先纳入科研诚信“观察名单”。对各责任人将视情节作出相应处理。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科技部已暂停了21名涉事作者参加的20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立项程序,待责任确定后,对无过错作者的项目将恢复立项程序。自然科学基金会对将撤稿论文作为研究工作基础列入2017年度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51个项目采取了终止项目评审的措施。

工程院暂停了1名涉事作者的院士候选人资格。下一步,联合工作组将督促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严格按照程序作出具体处理决定,并将处理决定在本单位网站公布,确保调查处理落实到位。

希望能够早日处理存在过错的人员。

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撤回论文,第一次是3月底该集团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学术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两次共撤回论文数量为107篇。两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一本杂志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稿107篇,从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单看,涉及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两个107篇显然是巧合,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所有这些被撤销的来自中国论文中,医学论文占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医学,或中国的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清楚解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出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一个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医生这个群体。

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比较大的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杂志,都是SCI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医生。难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有人说问题更严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追究。

根子是在学术评价方法的粗暴简单,只考虑杂志影响因子,不考虑论文的具体内容,导致许多跨专业,跨领域的论文出现,因为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这岂不是怪事。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有更灵活的人,通过研究杂志审稿过程,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积累多了,如果进行调查,就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所有医生都被逼迫发表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中文杂志的因为没有被核查,只能算侥幸。而SCI杂志相对要求高许多,尤其是出现系统性事件,更容易被识别和暴露。

SCI杂志有档次高低的区分,低档次SCI杂志一般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比较高,整个学术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即使有一些问题,大部分也不会追究。整个国际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可能非常大,真正被暴露和识别的比例肯定比较小。如果在非常有名的杂志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往往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被要求调查和撤回的几率就会增大,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小保方被撤稿论文。每年《自然》和《科学》这类级别的杂志都会有一些文章被撤稿,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爱护科学研究,二是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忽视主观或同行评价,三是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中国的科研人员规模很大,但真正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科研人员比例不高,许多科研人员都是用科研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喜欢,被动科研的情况比较多。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医院医生,本来他们真的职业是临床医生,做科研完全是为晋升职称,缺乏真正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当然也缺乏从事科研的时间和平台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论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医生发表的论文都是基础研究,都纯粹是用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问题相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太多条件,一个人都可以完成,许多临床研究则难以单兵作战。

量化评价指标对学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量化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学术质量,对少数高质量研究,量化甚至会出现笑话。因为真正特别创新的研究,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只有哪些比较热门时髦的研究,才能容易获得比较好的量化评价。因此国际一般是把量化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同行评价的重要地位。同行评价虽然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和主观因素,如果使用公平合理,能更准确地获得某个研究和某个学者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对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基本上失去在学术上的生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罚不责众的情况。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107篇论文撤稿事件原因研究

近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还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524名医生论文造假被撤稿,其中不乏著名医师傅,那么把命交给他们放心吗?肯定是不放心,但是如果是真的整体都是这样的话也只能先感慨下了,因为在中国,假鸡蛋,假盐甚至山寨饮料等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那么我们也唯有深叹一口气了。

现在医院可谓是越建越多,但是真正专业的,能让大家满意又有几家呢?随便挂个牌子就说自己是主任,是专家了,但是实际上呢水平多少自己心里最清楚。现在我们都说看病难,为啥?因为交钱要等,排号要等,甚至是拿结果也要等,所以我们都在一个等待中度过的,而见到医生也都是基本上几句话就完了,甚至有些医生可以看出结果,却偏偏要让你做这个检查做那个检查,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拿到提出,才能拿到高工资。

现在我们生病了唯一相信的也就是医院了,如果医院里都能爆出这么多不专业的人来,无疑是往我们这些看病难的人心窝子上又捅了一刀,还能好好看病吗?我们是不是要自学来保命呢?但是这种想法是有点过激的,但是还很希望有更多专业的人员加入到医生这个行业。

近日,施普林格出版社一口气撤掉《肿瘤生物学》杂志2012-2016年发表的107篇论文,全都来自中国,包括复旦、浙大、中南、上海交大等等。随即,涉事人员名单与机构、科室也被相继曝光。撤稿发生后,中国科协领导约谈Springer Nature大中华区总裁。据科协改革进行时微信公众号4月21日报道,作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中国科协有关党组领导第一时间会见Springer Nature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一行,就撤稿事件进行交流。中国科协称,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该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中国科协称,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据报道,在“107篇中国论文被撤稿”事件发生后,近日施普林格出版社旗下期刊《细胞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再次发布撤稿说明,撤销3篇出自中国作者的论文。其中一篇涉及重复发表,两篇涉及未经授权使用相关资料的情况。

报道称此次撤稿事件中的作者以及所在单位,其中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科研科的工作人员回复称,“已经知道了撤稿这个事情,正在跟学校调查,但结果还没有出来”,其他问题则不方便透露。

据悉施普林期刊在“作者指示”中明确提出,提醒作者注意“在出版的作品中,嵌入的插图、任何可想象的类型的数据、引文等等一些内容,都需要版权所有者的书面许可,才能在手稿中使用和确认。”而本次被撤稿的3篇论文,出版方认为作者涉嫌使用了未经授权和许可的资料以及其他团队的手稿。

施普林格总部对外发言人回复称:“此次撤稿为普通撤稿,与此前发生的Tumor Biology撤稿没有关联。相关情况,请参考撤稿声明。”

期刊撤回107篇论文

近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还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524名医生论文造假被撤稿,其中不乏著名医师傅,那么把命交给他们放心吗?肯定是不放心,但是如果是真的整体都是这样的话也只能先感慨下了,因为在中国,假鸡蛋,假盐甚至山寨饮料等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那么我们也唯有深叹一口气了。

现在医院可谓是越建越多,但是真正专业的,能让大家满意又有几家呢?随便挂个牌子就说自己是主任,是专家了,但是实际上呢水平多少自己心里最清楚。现在我们都说看病难,为啥?因为交钱要等,排号要等,甚至是拿结果也要等,所以我们都在一个等待中度过的,而见到医生也都是基本上几句话就完了,甚至有些医生可以看出结果,却偏偏要让你做这个检查做那个检查,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拿到提出,才能拿到高工资。

现在我们生病了唯一相信的也就是医院了,如果医院里都能爆出这么多不专业的人来,无疑是往我们这些看病难的人心窝子上又捅了一刀,还能好好看病吗?我们是不是要自学来保命呢?但是这种想法是有点过激的,但是还很希望有更多专业的人员加入到医生这个行业。

近日,施普林格出版社一口气撤掉《肿瘤生物学》杂志2012-2016年发表的107篇论文,全都来自中国,包括复旦、浙大、中南、上海交大等等。随即,涉事人员名单与机构、科室也被相继曝光。撤稿发生后,中国科协领导约谈Springer Nature大中华区总裁。据科协改革进行时微信公众号4月21日报道,作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中国科协有关党组领导第一时间会见Springer Nature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一行,就撤稿事件进行交流。中国科协称,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该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中国科协称,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撤回论文,第一次是3月底该集团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学术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两次共撤回论文数量为107篇。两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一本杂志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稿107篇,从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单看,涉及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两个107篇显然是巧合,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所有这些被撤销的来自中国论文中,医学论文占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医学,或中国的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清楚解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出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一个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医生这个群体。

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比较大的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杂志,都是SCI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医生。难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有人说问题更严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追究。

根子是在学术评价方法的粗暴简单,只考虑杂志影响因子,不考虑论文的具体内容,导致许多跨专业,跨领域的论文出现,因为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这岂不是怪事。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有更灵活的人,通过研究杂志审稿过程,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积累多了,如果进行调查,就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所有医生都被逼迫发表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中文杂志的因为没有被核查,只能算侥幸。而SCI杂志相对要求高许多,尤其是出现系统性事件,更容易被识别和暴露。

SCI杂志有档次高低的区分,低档次SCI杂志一般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比较高,整个学术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即使有一些问题,大部分也不会追究。整个国际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可能非常大,真正被暴露和识别的比例肯定比较小。如果在非常有名的杂志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往往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被要求调查和撤回的几率就会增大,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小保方被撤稿论文。每年《自然》和《科学》这类级别的杂志都会有一些文章被撤稿,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爱护科学研究,二是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忽视主观或同行评价,三是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中国的科研人员规模很大,但真正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科研人员比例不高,许多科研人员都是用科研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喜欢,被动科研的情况比较多。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医院医生,本来他们真的职业是临床医生,做科研完全是为晋升职称,缺乏真正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当然也缺乏从事科研的时间和平台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论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医生发表的论文都是基础研究,都纯粹是用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问题相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太多条件,一个人都可以完成,许多临床研究则难以单兵作战。

量化评价指标对学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量化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学术质量,对少数高质量研究,量化甚至会出现笑话。因为真正特别创新的研究,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只有哪些比较热门时髦的研究,才能容易获得比较好的量化评价。因此国际一般是把量化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同行评价的重要地位。同行评价虽然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和主观因素,如果使用公平合理,能更准确地获得某个研究和某个学者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对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基本上失去在学术上的生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罚不责众的情况。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学术不端论文撤稿事件

美国时间 6月14日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校警表示,该校一名华裔博士研究生陈某在其工作的校园办公室内上吊自杀,生前疑似受到华人导师李某的长期压迫与剥削,并与其存在巨大矛盾。

图片来源:华人生活网

事件始末

其电子邮件中留下遗书:「 没有杀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 」。

陈博士今年30 岁,正在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生前疑似与华人导师李某产生巨大矛盾。

在陈博士自杀后,他的邮箱中设置了一封定时邮件,他的父母、女朋友以及他在佛大的导师李某均收到了这封「遗书」。

而在失踪之前,陈博士曾发微信给朋友,表示自己学业上的压力,并说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有关消息说, 陈博士生前似因论文与华人指导教授李某发生激烈争执 。

消息人士说, 陈博士的论文原来已经投稿成功,即将发表,可是他发现起始数据有误,整个论文被全盘推翻 。

因此要求指导教授撤回论文,教授却不同意。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教授表示如果撤销论文,陈博士六年心血将全部作废,无法获得博士学位,另一个办法就是装作不知情,直接发表论文。

但是,陈博士担心发表数据明显错误的论文,万一日后被同行看破,不但影响其他人的研究, 他自己的学术生涯也会断送 。

图片来源:新闻视频截图

朋友宣称陈博士个性乐观开朗,可是长期受到指导教授压迫剥削。动辄拿无法毕业威胁他, 论文事件更让他苦恼,早就萌生自杀念头 。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他的电脑里就有很多有关自杀的信息。

而此次涉事的教授是一名中国的李教授。随后,记者联系了李教授,但是李教授却表示6月8号因为家里有事回了中国,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

如今,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陈同学的父母也已经准备去往美国。

问题的关键是,如果陈博士的生前好友所言属实,他的的确确遭受过「野蛮」的对待,在毕业论文问题上,明知有问题,还有逼迫学生发表。

这难到还是一名导师应有之作为吗?

整整六年的时间,都在为自己的热爱的研究倾尽心力,得到的却是一个「造假就可以拿学位」的回答,这恐怕并不是陈博士的「初心」。

博士心理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博士寻短见的悲剧我们见过太多了,每每都痛心疾首。

一提起博士,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可望而不可及。但事实上博士生的生活并没有想像般的光鲜。

在这个时代, 论文、毕业、就业 成了硕士博士们肩上的三座大山,压的人喘不起来。Nature的社论版块曾报导,45%的硕博士有抑郁倾向,有抑郁或者焦虑现状的硕博士比例比一般人高出6倍。

图片来源:Nature

博士生长期高压力和高强度的研究工作,情绪失落、焦虑甚至抑郁频繁出现。然而在心理出现问题后,较少有博士会寻求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最后承受不住,就往往会做出不正确的决定。

和导师关系,一个永恒的难题

每每有博士自杀,媒体总会报导其与导师关系不和谐,受导师压榨。对硕士博士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很复杂,但能确定的是,导师很重要。但是这年头,好老板凤毛麟角,优秀的博士比比皆是,一来二去抑郁的博士只能是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博士毕业必须要经过导师签字,故而遇到人品不太好的老师,毕业就会殊为不易。为了能让导师签字,博士硕士们往往要「答应」导师一些非毕业要求之内的其他额外条件。

而在此次事件中, 陈惠祥与导师之间关系就不是很融洽,据悉,导师经常对陈大骂出口,压迫剥削,甚至不顾陈的学术生涯也不撤稿。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和导师相处呢?

学霸君也很无奈…处于弱势的博士生们往往只能选择 妥协 :

1、做自己该做的事,保持一些个性。

2、学会理解和观察,摸清导师的脾气。

3、我能行!用能力赢得导师尊重。

拒绝学术灌水,为自己的学术生涯负责

但是,这次事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焦点: 论文撤稿 。

设身处地的想了想,如果是学霸君面对这件事,我也会和陈博士做出一样的选择: 撤稿 。

这是科研人最基本的科研精神。

作为科研工作者,论文在当前还是无法回避的一个评价标准。为了学位、职称、奖金、奖项、申请基金,科研工作者有时候不得不为了科研发一些「水文」,或者对论文数据进行一些「修饰」,有些地方将错就错,变得不那么较真。

陈惠祥正是担心有纰漏的论文会让同行纠错,最后影响自己的学术生涯。

比起陈惠祥的执著于较真,当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有时迫不得已,随波逐流,事后又悔不当初,被网友爆出学术不端,居然以年轻时不懂事来回应。

对于自己的学术生涯,我们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毕竟被查出来学术不端,就是自己一辈子的污点。所以我们应该拒绝学术灌水,为自己的数据和论文负责。在投稿时要筛选靠谱,业界好评的杂志,避免被「黑名单」期刊和水刊耽误,进退两难。

最后,学霸君希望各位博士调整心态,拒绝抑郁,如果抑郁了,千万要: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

生命只有一次,千万珍惜。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Plus 照片由 Pixabay 从 Pexels

每一年的年终总会有一些“新词”出现,用以代表这一年所发生过的“热点”事件。对于马上就要结束的2019年来说,“学术不端”这个词绝对不会被落下。但“学术不端”绝不是2019年才出现的新词,关于这一词最早什么时候出现我们无从得知,也无法考证,但可以这样说,自从人类有了治学之术,就有“学术不端”出现。然而近几年国内外屡屡爆出的“学术不端”行为着实让人咋舌,而更使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之中又不乏有学术大牛的身影频频出现。前面说“学术不端”渊源已久,那么为什么本应是象征着真理、科学、诚信的学术净土上会一直伴生这样格格不入的“异类”,为什么在这个对其“人人喊打”的时代,这种理应早被灭绝的“异象”却还屡见不鲜,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今年年初,“翟博士”一句“不知道什么是知网”的无心之言,却迅速激起热心网友的“好奇心”,感慨于这个时代网络这把双刃剑所拥有巨大力量,很快“翟博士”引以为豪的学术成就就被“好奇的”网友们翻了个底朝天,自此打响了2019年学术不端的“第一枪”。而这一枪不仅打掉了假博士的学霸人设,使“学术不端”进入了大众视野,也开启了今年“学术不端”的链式反应。从三月份到五月份接连爆出的研究生论文抄袭事件一直到最近涉及诸多知名教授、杰青、两院院士的学术丑闻,使得2019年的学术圈的“瓜”越来越大。       那么到底什么是“学术不端”呢?借助网络,可以搜索到很多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解释,综合起来学术不端一般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在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篡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 剽窃 (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更广泛的像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现在也还发生着,但是像目前的中国这样如此泛滥,以至于严重到快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其表现形式不仅在人数众多、发生频繁,机构多样,而且表现在涉及范围广到了上至院士、教授、下至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       早在两年前,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肿瘤生物学》就将多达107篇的中国医学论文集中撤稿,以至于创下“国外学术期刊单次撤稿量最多,单个期刊撤稿总量最多,中国学者遭集体撤稿总量最多”的一系列记录,这次撤稿风波也使得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遭受重创。鉴于今年年初“翟天临事件”再一次使学术不端行为映入大众眼帘,于是各大高校相继发出《联合宣言》,高呼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内部自纠自查,让学术回归纯粹。伴随着这一季毕业生对一夜间突然升高查重率的郁闷叫苦声,19年5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行业标准(CY/T174-2019)。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也陆续开展了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科研诚信培养相关的课程以及讲座。一时间多种措施齐上好像控制住了这个多年来的顽疾,但很快,随着时间推移,后续又有相关学术不端行为被报道出,这时我们再也不能像一开始一样,仅仅把这一切都归于中国高校缺乏对学生的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教育这一个原因。       有人认为,使中国的学术不端那么难管的原因一个是学术不端这一概念一直难以界定,因为不同的时期对于不同文化学科背景的人们来说学术不端的定义都是有分歧的。第二就是调查代价高,对于部分学术不端难以完全防范,相应的管理策略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只能查出过去的不端行为,对于防范未来并没有什么作用。第三就是现在大多都为合作式科研,因此对于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责任划分不明确,没有具体的行为责任人接受应有的处罚,以至于每次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最终结果都是“躲过这一阵风声就没事了”,最后不了了之。结果引来更多的人效仿,不仅没有起到管控作用,反而促进了这种行为发生。       作为一个才刚刚涉足科研半步的小白,正准备好好拼搏一番时,却听闻了这么多令人不敢相信的学术不端行为,这中间又涉及了那么多代表你所奋斗领域顶峰的学术大牛,以至于我刚刚才树立起来的科学信仰差点崩塌,真的感觉到非常痛心。当今的科研环境“灌水”现象普遍发生,就我所涉及的生物医学来说,“灌水”的难度低到了什么程度简直不可想象,以至于有人说:生物医学是门玄学,实验做不出来,就P个图,实验做不出来,那就先想结论,已经有了结论,就把数据往结论上做,反正没人看的出来。但真正的科研之路,是漫长、艰苦和枯燥的。学术研究是由人来做的,难免会出现错误,无意的错误可以被改正,这无关学术道德,但有意的错误是存在主观恶意的,违背了学术道德,应该受到相应的舆论谴责和处罚。       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科研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学术不端,科研失信,不仅践踏了科学尊严,还浪费了相关共同体的时间和资源,损害了国家的科研形象。学术不端是顽疾,但不是绝症,治得好,我们也一定、必须要把它治好,而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发力出台落实监管措施,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参与学术科研的个体做到洁身自好,谨言慎行,拒绝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从决定要做科研那一刻起就杜绝“划水”。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地方照不到太阳,但只要我们能时刻记得自己最初为什么出发,心里有目的地,那么无论这一路多么曲折,我们也不会迷失在黑暗之中,耐心守得云开,总会看见月明。参考资料: 年出现了哪些值得反思的学术造假和学术不端行为,后续如何,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 言深的回答 - 知乎 2. 冰点调查-学术不端行为,你怎么看?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12-08-31 3.一个科研狗对“南开校长曹院士论文造假事件”的完全剖析。毕导.

学术不端撤销论文名单

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其成本低、收益高。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此次事件后,应严格落实期刊三审制度,加强期刊学术诚信体系建设、防范学术不端来稿。

剽窃的和抄袭其实是一个意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非常恶劣的行为。

剽窃就是说明有自己50%以上的原创度,还是大部分有自己的主见的,而是抄袭相当于百分之八十九十以上都是他人的内容,不作为自己的个人所得

中国多所高校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从造假事件的披露来源地学术打假网站来看,中国存在类似事件的高校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关于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不胜枚举。仅2009年中国学术不端的典型案例就有:2009年3月●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论文抄袭、一稿多投。李庆生主动申请对自己的相关论文进行鉴定,结果为“过度引用不当”。●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被爆剽窃论文。浙大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浙大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2009年4月●海南大学年仅38岁的大学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王凤阳,刚被任命为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就被卷入“学术造假”的漩涡。2009年5月●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两篇论文整体框架完全一样,除了把地点“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2009年6月●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何谓“理论”?》一文被爆涉嫌抄袭。随后辽宁大学校方表示,该论文第一署名人陆杰荣对此事并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06级在读博士生杨伦承认是自己抄袭,然后才拿给之前的老师陆杰荣署名。2009年8月●武汉理工大学64岁的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2009年院士候选人周祖德及其学生谢鸣一篇抄袭论文收录在“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第一版论文集中,后被查出抄袭后,会议又推出“正式版”,删除了该文。●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被赖文教授和吴丽丽副教授联名举报其博士学位论文抄袭。其博士学位论文竟然在没有标明引用的情况下,将早一年毕业的敖海清博士的学位论文原文大段大段、甚至一连数页粘贴过来,直接把这些论述、分析和数据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雷同文字数高达40%以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