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动物分类学报》,《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国外:《Bulletin of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Entomology Series》(自然历史博物馆公报,昆虫版),《Ecological Entomology》(生态昆虫学)。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ect Morphology and Embryology》(昆虫形态学和发育学国际杂志),《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昆虫生理学杂志),《Physiological Entomology》(生理昆虫学)。
《昆虫学报》办刊成果
1、研究发表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昆虫学报》共出版文献6198篇。
2、收录情况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管理科学》被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Pж(AJ)文摘杂志(俄)(2014)、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等收录。
3、影响因子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昆虫学报》总下载922663次、总被引7739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昆虫学报杂志》 《昆虫杂志》 《台湾昆虫》 《SCI》 《昆虫》 《昆虫知识》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美国《化学文摘》 英国《剑桥科学文摘》 《昆虫学文摘》 英国《农业科学数据库 《农业科学年评》 《动物学记录》 俄罗斯《文摘杂志》采纳哦
《昆虫学报》是中国昆虫学会主管的中文学术期刊,是一本科技刊物。其主要刊登昆虫学领域的研究论文、综述、新闻、通讯和学术活动报道等内容。因此,它是一本昆虫学方向的学术期刊,而不是应用昆虫学报。
:《昆虫分类学报》创办初期归属农业部主管,昆虫分类学报社主办并负责出版、发行,属“民办公助”性质。按国家的办刊要求主办单位必须是实体机构,所以自1991年起《昆虫分类学报》挂靠西北农业大学(现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陕西省教委主管。 :《昆虫分类学报》从创刊——1989年12月由周尧教授任主编及社长,初期只有1名专职编辑,1名兼职编辑。由于周尧教授工作繁忙,1990年1月路进生教授被返聘为学报主编,周尧教授为名誉主编。1994年6月路进生主编逝世后,大家一致推举袁锋教授出任主编(现在),主持编辑部日常工作,周尧教授仍为名誉主编及学报社社长。编辑部现还有1名专职副主编(沈林),2名兼职副主编(张雅林、杨集昆)及专职编辑(秦道正、花保祯),专职编务(杨宗武)(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人)。设有编辑部、发行部、财会部,基本可满足工作需要。学报编委会最初聘请国内外著名昆虫分类学专家24人组成,即:周尧、N. Aspock(奥地利)、赵建铭、赵修复、蒋书楠、黄复生、范滋德、夏凯龄、L. Knutson(美国)、葛钟麟、李传隆、林平、刘友樵、路进生、马骏超(美国)、M. S. Mani(印度)、L. A. Mound(英国)、高木贞夫(日本)、E. Tremblay (意大利)、吉井良三(日本)、温廷桓、杨集昆、袁锋、郑乐怡。由于一些编委的逝世和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又逐步增补了钦俊德、尹文英、印象初、何俊华、李绍文、R. I. Wane-Wright(英国)、张广学、张雅林、郑哲民、黄大卫、杨忠歧几位编委。现编委会共由30人组成,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有关的投稿首先请他们审核,确保了学报论文的质量。 学报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编辑部的管理和工作制度,首先制定了《昆虫分类学报》工作条例和《昆虫分类学报》工作程序,实行责任编辑制和主编负责制。通过岗位责任制层层把关,使稿件从作者投稿到最后刊出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工作程序是这样的:作者投搞→编辑部专家内审→送编委或其他专家外审→退作者修改→└→退稿 └→退稿修改稿返回编辑部→再内审→组稿→责任编辑审核→主编定稿→责编编辑加工└→退稿 └→退稿→电脑照排→责编四次校对及作者清样一次→主编核定→交付印刷由于每一期从编辑到校对由一位专职编辑负责,各个步骤连贯了又均能做到胸中有数,故每一期的编、校、印刷过程缩短了,责任心加强了,且错误率也降低到最低限度。在1992年陕西省出版局“第三次书刊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校对差错率在‰(万分之二)以下。 《昆虫分类学报》最大的贡献是每年利用学报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固定交换回200余种学术刊物和研究专著,迄今已交换回300多种3万多册昆虫学期刊和专著,其中170种为国内缺藏的外国期刊。丰富的文献资料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学者和研究生前来查阅,已形成全国昆虫学重要文献资料中心,促进了我国昆虫学事业的发展,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提供了便利,也使所在单位昆虫博物馆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昆虫学分类研究中心。
核心期刊非常多,除了那些没听说名字的,现在关于昆虫学的期刊基本上都是核心了;核心期刊里面分一级二级,一级如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植物保护以及一些比较好的大学的学报;二级如昆虫知识、中国生物防治和部分大学的学报。
《昆虫学报杂志》 《昆虫杂志》 《台湾昆虫》 《SCI》 《昆虫》 《昆虫知识》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美国《化学文摘》 英国《剑桥科学文摘》 《昆虫学文摘》 英国《农业科学数据库 《农业科学年评》 《动物学记录》 俄罗斯《文摘杂志》采纳哦
有本《世界生态学》
综合性大学的学报Q--综合性生物科学 1、生态学报 2、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生物工程学报 5、遗传 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微生物学报 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9、水生生物学报 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1、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2、生态学杂志 13、微生物学通报 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生物物理学报 16、古脊椎动物学报 17、古生物学报 18、微体古生物学报 19、生物数学学报 20、生物技术 21、生命的化学 22、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3、生物技术通报 24、生命科学 25、生物学通报 Q94--植物学 1、植物生态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西北植物学报 4、植物分类学报 5、云南植物研究 6、植物学通报 7、武汉植物学研究 8、菌物学报 9、植物研究 10、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1、广西植物 Q95/96--动物学/昆虫学类 1、动物学报 2、昆虫学报 3、动物学研究 4、动物分类学报 5、兽类学报 6、动物学杂志 7、昆虫知识 8、昆虫分类学报 9、人类学学报 10、四川动物 下面还有一些是农业和食品的看能不能靠上第六编 农业科学S--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华北农学报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南农业学报 14、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安徽农业科学 18、上海农业学报 19、中国农学通报 20、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西北农业学报 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江苏农业科学 25、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浙江农业学报 29、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 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 2、水土保持学报 3、土壤 4、土壤通报 5、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水土保持通报 7、水土保持研究 8、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生态环境 10、中国水土保持 11、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 2、灌溉排水学报 3、农业机械学报 4、节水灌溉 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农机化研究 8、中国农机化 S3,5--农学、农作物 S4--植物保护 1、植物病理学报 2、中国生物防治 3、植物保护学报 4、植物保护 5、农药 6、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7、植物检疫 8、中国植保导刊 S6--园艺 1、园艺学报 2、果树学报 3、中国蔬菜 4、北方园艺 5、食用菌学报 6、中国果树 7、中国食用菌 8、中国南方果树 S7--林业 1、林业科学 2、林业科学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福建林学院学报 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6、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7、浙江林学院学报 8、西北林学院学报 9、世界林业研究 10、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11、竹子研究汇刊 12、中国森林病虫 13、林业资源管理 14、浙江林业科技 15、林业实用技术 S8--畜牧、动物医学 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黑龙江畜牧兽医 12、草业科学 13、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 15、中国饲料 16、畜牧与兽医 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 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 S9--水产、渔业TS2--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中国油脂 5、中国粮油学报 6、食品科技 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8、中国乳品工业 9、食品工业 10、茶叶科学 11、食品与机械 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中国调味品 14、粮食与油脂 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中国食品添加剂 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 18、中国食品学报 19、中国酿造 20、食品研究与开发
昆虫学报的格式:作者,年份. 题目. 杂志名, 卷数(期数): 起始页-终止页. 标点符号用英文格式,标点后空一格。不同杂志格式不一样,可以查看具体发表文章。
图书的格式——徐子方.明杂剧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G].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期刊论文的格式——程朝翔.从元杂剧看中国文人[J].北京大学学报,1989,4:120-128
推荐使用 Notefirst参考文献管理软件,来进行调整这些格式。很简单的
参考文献:[1]彩万志等.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2]张巍巍. 昆虫家谱.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3]任东. 昆虫口器多样性及其演历史, 2004.
1《应用昆虫学报》的前身是创刊于1955年的《昆虫知识》,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昆虫学会联合主办的通报类学术期刊,是生物类和植保类中文核心期刊。
国内:《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动物分类学报》,《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国外:《Bulletin of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Entomology Series》(自然历史博物馆公报,昆虫版),《Ecological Entomology》(生态昆虫学)。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ect Morphology and Embryology》(昆虫形态学和发育学国际杂志),《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昆虫生理学杂志),《Physiological Entomology》(生理昆虫学)。
《昆虫学报》办刊成果
1、研究发表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昆虫学报》共出版文献6198篇。
2、收录情况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管理科学》被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Pж(AJ)文摘杂志(俄)(2014)、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等收录。
3、影响因子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昆虫学报》总下载922663次、总被引7739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1、国内:《昆虫学报杂志》、《昆虫杂志》、《台湾昆虫》、《SCI》、《昆虫》、《昆虫知识》、《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国外:美国《化学文摘》、英国《剑桥科学文摘》、《昆虫学文摘》、英国《农业科学数据库农》俄罗斯《文摘杂志》。
3、《昆虫学报》创刊于1950年,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昆虫学会共同主办的昆虫学学术刊物。 据2018年3月《昆虫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昆虫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58人,责任编辑1人,编辑助理1人。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昆虫学报》共出版文献6198篇、总下载922663次、总被引7739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1、《德国化学文摘》于1969年因经费拮据而停刊,并入《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化学文摘》由于索引速度较慢,在我国化学界适用不够广泛。
2、《美国化学文摘》是目前比较重要的检索工具之一,在世界各国有一定影响,并且在我国使用最多,所以作重点介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昆虫学报
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家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 并非政府行为。
《昆虫记》有感《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著名作家巴金说:“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若不是有位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说我们幸运,还有更深的道理。法布尔之所以顽强,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如果他放弃了,丧失了自己那种精神,这世界同样不会出现一部《昆虫记》。《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人的观察力,如蝉和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相:“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这段乞讨的描写真是惟妙惟肖。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试问一下,那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呢?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然而,法布尔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偏见”,二是“贫穷”。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中学教书二十余年他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出色的论文。尽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学讲堂”的梦想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教育,科学界权威们,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学学历,看不贯他的研究方向。这种漠视与某些人的虚伪,庸俗,妒嫉心里合拍,长期构成对法布尔的偏见。法布尔生在穷苦人家,靠自己打工,读完了小学,中学;成年后只靠中学教师的工资,要后七口之家的生活,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然而,发布而没有向“偏见”和“贫困”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蓄,坚持不懈地观察试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挤出一枚枚钱,购买坛,罐,箱,笼,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极了研究资料,化教书匠之“贫困”为昆虫学之富有。他为了完成《昆虫记》几乎是牺牲了一切。他没有抓住一生中出现的许多机遇去巧取功利,过上幻想中的“好日子”却安于清苦,坐了一辈子冷板凳,甚至不惜把一家老小也捆在自己这张“板凳上”。法布尔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为何吃苦的问题,他已经用自己的九十二个春秋做出了回答: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这一切,就是为了那个“真”字。追求真理,探索真相,可谓“求真”。求真,这就是“法布尔的精神”。在这本《昆虫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昆虫的大千世界,更应该领略到的是法布尔“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感想摘 要:本文是作者对观赏昆虫和观赏昆虫学课程内容的介绍以及作者对于观赏昆虫学课程的感想。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方法、昆虫的采集与捕捉及标本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观赏昆虫、观赏昆虫学、感想、昆虫资源、采集昆虫在我国,观赏昆虫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有了蓄养蟋蟀、听鸣观斗的活动。而历代文人墨客也似乎对这些小虫有着特别的偏爱,吟诗作画常以昆虫为对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人们以虫寄情,以情赏虫,充分展现了中华氏族特有的浪漫与博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虫文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多彩,观赏昆虫这一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鉴于此,我们尝试将民间观赏昆虫的经验总结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写成本文,目的是使大家对观赏昆虫有个基本了解,并通过观赏昆虫的活动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一、观赏昆虫学课程简介我们学校的观赏昆虫学课程由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开设,肖铁光教授主讲。这是一门选修的课程。为30个学时。使用教材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观赏昆虫大全》一书。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安排中除在教室上课外,还有两个学时的参观校标本馆。课程结束后,学生须上交10只捕捉的昆虫作为标本。课程由有趣的昆虫外部结构、错综复杂的昆虫体内世界、昆虫的生物学、观赏昆虫的分类、昆虫疾病、昆虫人工饲料、虫—食品、药品、毒品、虫文化赏趣、方寸之中话昆虫、空中“骄龙”—蜻蜓、乡谣俱乐部—鸣虫、忠勇无敌大将军—蟋蟀、大自然的舞姬― 蝴蝶、独角仙、田园番独特景观。台湾开发的“虎山溪观萤”,日本每年6月上旬举办的“萤火虫祭”,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可在宾馆、舞厅等娱乐场所,集萤火虫于特制的玻璃瓶中,当娱乐达到高潮时,突然断电,释放萤火虫,萤光闪闪,似流线舞动,另是一番景象。中国人对昆虫鸣声的注意和欣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仅仅是欣赏各种野外昆虫优美动听的鸣声。从唐朝开始,人们则将鸣虫作为宠物蓄养在各种笼器内,以便随时随地聆听这一独特的音乐。在蓄养鸣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几种蟋蟀不仅善鸣,而且好斗,从此斗蟋便成了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如果将这些善鸣、好斗昆虫,集中饲养,适时对外开放,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细细倾听这一独特的虫国乐章或观看斗蟋的激烈场面,将是又一奇妙享受。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神话到传说,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从娱乐到破案,从邮票到服装,从塔碑到航天……几乎无处不有昆虫的身影,无处不渗透着与之相关的知识。如果能建一处昆虫馆,聚昆虫趣味、知识于一室,将会拓宽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观赏昆虫能给人以美感,可供赏玩、娱乐以增添生活情趣,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观赏昆虫还有益于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昆虫多样性,特别是对珍稀、濒危资源昆虫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三)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群众对观赏昆虫资源尚缺乏一定知识,对昆虫的乱捕滥杀或以商业经销标本为目的大最捕采屡有发生,造成观赏昆虫资源的严重破坏。所以在观赏昆虫活动中,应有正确的娱乐观;合理适度开发利用观赏资源昆虫,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促开发,使观赏昆虫这类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八、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兴建于2001年,原址在老图书馆三楼,只有80余平方米,馆藏标本多为农业害虫。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后来在老图书馆一楼扩建了新馆,现已形成占地面积140多平方米,馆藏昆虫20余万只,包括昆虫世界、蝴蝶王国、多媒体放映厅三大场馆在内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标本馆自建成以来,先后接待了包括长沙市教育局等20多个团体在内的数以万计的校内外人士参观、访问和学习,在校学生的参观人次更是难以胜数。曾先后受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教育频道、经贸频道以及东方新报等多家大型媒体的关注、报道,并于2004年被授予“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昆虫馆场馆面积158㎡,馆藏标本20多万号。 静态昆虫展出标本1700多种,8000余号,其中数目较多的有鞘翅目39个科;鳞翅目38个科;膜翅目31个科;同翅目14个科;半翅目12个科;晴蜒目9个科;双翅目8个科;直翅目6个科;等翅目1个科;螳螂目1个科;革翅目1个科;脉翅目1个科;拈翅目1个科等。以教学、科研为主,对校内外各界人士免费开放。建馆以来,在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为昆虫爱好者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了场所,激发了参观者热爱昆虫,研究昆虫的热情,在加强广大学生自然观、生态观宣传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期开展的昆虫知识讲座更是吸引了众多人员前来参观学习,人们在参与欣赏昆虫艺术展(蝶画、翅画、蝴蝶工艺品)当中,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现在,新的昆虫标本馆正在建设中,我们观赏昆虫学课程的同学们有幸作为第一批人员参观了新的标本馆。首先我们来到了位于老图书馆一楼的肖铁光老师的昆虫标本制作室,这里制作出来的标本正在源源不断的向新标本馆迁移。新的标本馆位于文渊阁的四楼,同在四楼的还有我们学校的动物标本馆、土壤和岩石标本馆。昆虫馆的新馆实际上是原来农业生物图书书库,不过现在经过装修后已经焕然一新,新馆的面积更大,展位更多,因为还在建设中,许多标本还没有摆上展台,但是单单就摆上展台的这些标本来说,就已经让我们连声惊叹了。希望还有机会去参观!九、结束语我的论文不长,简单的介绍了许多关于昆虫和观赏昆虫的知识,希望大家在读后能够增长一下对观赏昆虫的认识。学了这门课,收获很多,可不仅仅是弄清了一个区别而已,只是不知该怎么说。湖南观赏昆虫资源丰富,应在做好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加以利用,并在利用的同时尽可能加以保护,以保证湖南观赏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参考文献 [1] 王音 周序国.《观赏昆虫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 李鹏翔.观赏昆虫[J]. 科学大众(中学版),2001年12期[3] 龙中伟. 观赏昆虫采捕加工法[J]. 农村新技术,2000年06期[4] 郑立军 靳桂敏 杨新廷;. 观赏昆虫刍议[J]. 野生动物,2001年03期[5] 吴福泉. 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J]. 广东蚕业,1999年03期[6] 朱巽. 湖南观赏昆虫资源的利用研究[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4期[7] 高卫红. 另类宠物欣赏——观赏昆虫[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年06期
写作要点:将现实的身边故事和书中的知识点结合,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科学的进步,使现在的发展逐渐升高,而科普读物的出现,可以解决我们生活的中“为什么”。
我曾在暑假里读过一本书:《昆虫记》,里面记载了昆虫的生活、捕食方式、还有习惯等,内容丰富,法布尔被人们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可见法布尔对于这本书付出的精力,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一起和我去昆虫的世界里旅行吧!
比如第三章石蚕(石蚕蛾的幼虫)。书中的石蚕,巧妙的使用了金蝉脱壳,成功的远离了危险。石蚕身上有一个小鞘,被达尔文称为是它的潜水艇。小鞘也是石蚕必不可少的东西呢。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许多昆虫的习性和外貌,更加让我明白的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昆虫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达尔文这样热爱大自然、热爱昆虫的人的存在,让我充分的了解了昆虫。
以前,在我没看这本书时,我对昆虫这个词深感厌恶,的确的,我是一个女孩子,女孩子对于昆虫,大多数流露出来的是皱眉,因为在这些女孩子心目中的昆虫很恶心,我就是其中一个。但是,读完这本书,我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这些可爱的昆虫。
达尔文生动的描写了一些常人都不会注意到的小细节,昆虫的一举一动,他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探究了,并且写出了着名的《昆虫记》。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天空中的云和平时不太一样了,会注意到它们的形状等;在室外,若是有蚂蚁成群结队的排队“搬家”,就会知道要下雨了;再退一步,下雷阵雨了,出现的并不是闪电而是声音……这些都是常识。
大自然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她像一首诗,赋予了“字”智慧和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她也赋予了“标点符号”预知和一种种神奇深奥的力量,达尔文,他就是这首“诗”中的探究者,他是我最崇拜的人。去发现吧,那神奇深奥的力量,就在大自然中!
写完这篇文章,我仍然思路万千,意犹未尽,这是我的“昆虫记小论文”,也是我的第一次论文。“昆虫总动员,一起来发现!”总而言之,我写完了文章,这是我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