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浙江财经学院优秀学术论文选编

发布时间:

浙江财经学院优秀学术论文选编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博士26人(含博士生),硕士以上学历占95 %以上;高级职称教师3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外聘客座教授20余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151人才2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力量较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学科点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先后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财贸经济》、《投资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和重点教材10部,省部级研究项目8项,作为主要研究成员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研究项目20余项,部分优秀成果被国际ISTP检索收录。

1983-1986,广东湛江电大分校辅助管理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及编制程序1986-1988,浙江财经学院辅助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编制程序1988-1989,浙江桐庐自行车链条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及编制程序1989-1990,东风集团杭州汽车制造厂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分析及系统设计,杭州第二纺织厂MIS总体分析1990-19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决策支持系统的模型自动生成及管理系统研究”,该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并独立研制“数学规划模型自动调整专家系统”(课题主要部分之一),浙江台州发电厂MIS,系统分析及系统设计,广东惠州鸿信BP机台,无线传呼系统(计算机通讯及管理软件)系统分析及系统设计1995-1996,杭州解百集团商场管理信息系统(POS-MIS),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编制程序(BOWERBUILDER编程)1996-1997,浙江省金华市财政局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及系统设计1996-1997,浙江省诸暨市税务局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编制程序(WINDOWS NT,SQL Server,WINDOWS95,BOWERBUILDER)1997-1998,浙江省台州市地税局路桥分局个人所得税征管系统,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编制程序(WINDOWS NT,SYBASE,WINDOWS95,BOWERBUILDER),浙江省地税局地方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广域网),总体设计及系统分析,浙江省上虞市财政局农业税管理信息系统(广域网,WINDOWS NT,SYBASE,WINDOWS 95(or 98),BOWERBUILDER),系统分析及系统设计,基于WEB的电子税务申报系统,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及系统设计.7,《 基于INTRANET的税务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浙江省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9990337),项目负责人;浙江省地税局基于INTRANET的税务信息系统数据仓库,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及系统设计;北京中联在线电子商务BtoG项目:“网上报税系统”(网站)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项目负责人;北京中联在线“电子商务平台”规划设计;中联在线与上海煤炭交易所“中国煤炭交易电子商务平台”规划设计;中联在线与上海煤炭交易所“网上煤炭订货会系统”规划设计; “基于Web-GIS的SARS防治交互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041423,主要研究人员之一主要学术论文1.《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管理信息系统(MIS)总体分析》,,管理工程学报;3.《基于知识库、模型库和MIS的决策支持系统原型设计》,,全国第五届管理信息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4.《数学规划模型生成系统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The Methodology Research of Knowledge Type - KnowledgeExpression Matching in Knowledge Engineering》,,the Proceedings of AMSE International Academy Conference,published by IAP;6.《商场管理信息系统(BMIS)的概述及其总体结构》,,电脑与信息技术;7.《商场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及设计》,,计算机系统应用;8.《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第十一章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杭州大学出版社;9.《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信息系统(FMIS)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电子财会;10.《税务MIS的原型法实现与面向对象开发环境》,,计算机系统应用;11.《地方税务管理与税务电算化》,,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2.《INTERNET电子银行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研究;13.《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与广域网》,, 计算机应用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14.《金融投资公司管理信息系统(FCMIS)的概述与设计》,, 计算机应用研究;15.《EDI系统中的数据安全防护设计》,, 计算机系统应用;16.《基于广域网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研究》, , 管理工程学报(作为优秀论文,已选入由清华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编辑的大型教育工具书《中国教育大精典》,1999年版);17.《税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 ,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18.《在广域网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研究与实践》, , 管理信息系统;19.《广域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法》, , 计算机系统应用。20.《有关大型信息系统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研究》, , 计算机系统应用;21.《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税务管理数据仓库开发方法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2.《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数据仓库开发方法研究》, , 管理工程学报;23.《基于大型信息系统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研究》,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4.《高等院校多学区校园网架构》,,教育信息化(原《管理信息系统》)

你好!其实报考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把转专业作为目的,到时候说不来会碰上什么障碍。所以报考的时候还是不要想着日后转专业之类的,我的同学们一开始就想转,但是最后很多都没转成。所以不建议。。。 国家规定转专业的总则就是理科不能转文科,批次不同也是不能转的。你可以做下参考。财务管理转会计、金融明显比广告转会计、金融容易多了,毕竟相对有学科交叉。 至于开始转专业的话,国家规定的是不能超过系上人数的5%而且一般都是要求每科分数不得低于学校的的相关规定,所以转专业的难度还是有的,要做好心理准备哦!至于怎样转的话一般你得自己学习相应专业的教材,因为肯定会有笔试,分数够了就可以面试,面试之后就顺利转啦!还有一些细节你得自己到校之后询问辅导员才能了解,现在也说不清楚。 另外我个人更加倾向浙江财经学院。因为不管是地域条件还是经济条件,明显都是浙江比河北要好。并且你是经济类的专业,必须选择一个经济背景强一些的省份。而且杭州是个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相当好的,在那里四年你一定能够非常享受的! 下沙区环境听在那里的同学说貌似还是可以的,放心好了! 希望能够帮上你,有问题欢迎继续联系我哦!

我是浙财的啊,转专业的话,广告学这种的专业转出的很多的,不过对成绩的要求有点高的,特别是转到金融跟会计或者像财政这种一本专业,成绩至少班上要前几名的,而且有复试的,复试是全校性质的。因此,只要有转专业的想法,一进大学就努力学习吧,转专业对浙财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表示浙财在浙江极其受欢迎,就业极其的好。下沙现在还是挺不错的,财经的话公交方便,配套设施基本完善。 调剂到不好的专业没有关系的,因为浙财大一的学科都是公共课,比如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这种的,各专业所学知识差不太多。

江苏财经学院优秀毕业论文

从选题的范围来看,可分为研究对象式选题、研究标题式选题、研究设计式选题。研究对象式选题指选题的范围主要是确定研究对象,如“选题就是在自己的学科范围内提出问题,选择、确定一个写作对象的过程”(1);研究标题式选题指选题范围主要是确定论题标题,如“选题,即确定题目。题目又称题名或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洁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2);研究设计式选题指选题的范围更广,除了研究对象外,还要考虑更多的要素,如“教育研究选题,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者选择一个有待于发现、验证、澄清、解决或回答的问题,并将之加以明确化和具体化的过程”(3)。依笔者的理解,选题就是选择适合的研究指向。这里面包含三个关键要素:选择、适合和研究指向。所以,在选题阶段要坚持的一个理念是“不求栽树,只求乘凉”,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研究主题,而不是去创造一个全新的研究

选题审题表里面包含毕业论文,课题性质填:工程实际、科研、实验室建设、其它。

楼上的回答太误导人了,而且简直就是恶毒,根本没有这样的事,可以想见肯定是在学校里乱混的那种,你想想你半年了连篇毕业论文也乱抄的,能怪谁呀,只要认真点的基本都一次就检测通过了,检测几次的基本就是毕业设计什么也没做的,而且学校其实也没收检测费

年 月号中旬刊 年 月号中旬刊育 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 认识行业 认识企业 做到正视现实 敢于竞争 不怕挫折 放眼未来 并开发创造性思维 提高综合素质 积极参加社会竞争 从而使大学生在了解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情况下 进行有效的自我探索 确定职业目标最后 高职院校要全面有效地开展 挫折教育 高职院校除了给予大学生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外 还有必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中增加就业挫折教育的内容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调适心理 学会应对 二是在后期职业指导中 增加法律法规教育 使学生树立对法律法规的敬畏心理 以及培养对自己生命的热爱与敬仰 引导学生以阳光 健康的心态面对挫折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期间 保持良好的心态 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促进顺利就业 而且可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 尽快成才 在现实生活中 高职院校毕业生面对择业时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 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 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面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这些心理上的矛盾 误区和障碍 学校应多渠道开展职业辅导工作 从而使学生借助学到的知识技能极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 创造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参考文献姚少怀 梁瑞升 论职业指导与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郭志海 沈巧明 王良佐等主编 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南 苏州大学出版社李红英 王蕴 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的工作分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刘远武著 职业总动员 择业 求职与就业指导 经济管理出版社杨春 择业观教育与毕业生职业价值的实现思想教育研究陈贻忠 学校职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 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摘 要 不同的家庭教养 沟通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不同影响 如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和行为方式 当前 由于有效沟通的缺失 尤其是家庭有效沟通的缺失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 学校 家庭 学生都应加强沟通意识 搭建沟通平台 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 健康 全面发展关键词 家庭有效沟通 大学生心理健康 影响对策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自杀等极端案例屡见报端 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给个人与家庭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而且对学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现今部分大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比如焦虑 抑郁 虚荣人际关系敏感 社会责任感欠缺 亲情淡漠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与学校教育 社会风气有关外 与大学生家庭有效沟通的不到位也有一定关系 有效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 沟通的信息要准确清楚 且沟通的主 客体双方都要充分表达对沟通信息的看法 才真正具备有效沟通的意义一 家庭有效沟通缺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养 沟通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不同影响 家庭教养 沟通方式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和行为方式 大学生的家庭教养 沟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 专制型家庭这类家庭沟通方式基本是从父母往子女单向进行的 即父母通常以命令式语气直接下达规则和指令给孩子 不鼓励孩子提问 探索 冒险或主动行事 这种家庭的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上往往采用被动方式 等待领导下达指令 竞争意识不强 常表现出焦虑 心理压力大和喜怒无常等二 放任型家庭这类家庭的孩子放任自由 沟通很少 尤其是当孩子进入大学 就不再关心其生活和学习 家长不了解大学生在校的情况 只提供经济支持 大学生不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 有的父母经济很困难 但认为不能告诉孩子怕影响其学习 结果有的学生在外花钱如流水 处于这种家庭的大学生在沟通上往往缺乏技巧 缺乏对人的尊重 太自我 争强好斗 易有攻击行为三 成熟型家庭这类家庭成员互相之间积极有效沟通 父母和子女之间互相了解 父母以合理 温和的态度对待子女 能及时察觉孩子的心理困扰 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加以指导 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这类孩子易形成稳定的依恋 与同伴能积极沟通 能很快适应环境并建立良好的关系二 大学生和家庭有效沟通缺失的成因分析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 萨默斯认为 在全球化浪潮下 学生们面临的五大挑战之一就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于志英家庭缺失有效沟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高教高职研究年 月号中旬刊 年 月号中旬刊是 世界变得越来越 小 必须加强沟通意识 沟通已成为时代的主题 沟通能力已成为 世纪人才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沟通能力涉及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源自沟通缺失 分析有效沟通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 缺乏沟通意识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 在中小学阶段大部分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评价学生的好坏以考试分数为主 到了大学阶段 教师 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少 家长认为学生长大成人了 上大学了 教育任务基本完成 其他的教育全部推给了学校 大学学习以主动自学为主 大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较中小学时期减少更多 很多教师上完课就走人 教师的沟通意识也已淡化 而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长大成人了 不再需要接受别人的教育 沟通意识都比较缺乏 比如 某大一新生花钱大手大脚 视父母为银行提款机 当自己需要钱的时候直接要 从不考虑父母是否有钱 钱从哪里来 其实该学生父母是小城市的下岗工人 家里的经济情况从不和孩子沟通 有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的观念 其实 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一下家里的经济状况 如有困难可以让孩子适当节俭 或通过勤工俭学为家里减轻负担 如果不能有效沟通 有的大学生就不知道家里的情况 反正要钱父母就给 以为家里有钱 花钱也就没了节制 造成父母在家省吃俭用 一分钱当两分花 自己却消费 出手不凡二 缺乏沟通技巧马克思指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从出生就会和周围的环境有沟通 但有的人沟通得好 有的人沟通效果不佳 主要因为沟通技巧的缺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沟通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沟通是否顺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比如 某大二学生说 我就是家里养的一条狗 父母就只知道给钱和吃的 其父母是农民 靠自己做点小生意很辛苦地供孩子上学 但很少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 让孩子觉得亲情淡漠 经过咨询 该学生和父母平时很少沟通交流 放假在家和父母也很少谈心 也不知道如何和父母有效沟通 经常和父母刚谈两句不是没有话题就是谈不下去吵起来 该学生在学校和同学的关系也比较敏感 社会支持很少 基本没有好朋友觉得很孤独 失落 不知道该如何融入同学圈子或如何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 缺乏沟通实践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重要 沟通理论方面的各种书籍和资料也随处可见 很多学校也开设关于沟通艺术方面的课程 但很多大学生在沟通实践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掌上明珠 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到了大学开始集体生活 如果再以自我为中心 人际关系就会比较紧张另外 现代社会网络的出现和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同时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多大学生一有时间就上网聊天 网恋或玩网络游戏 甚至有人网络成瘾 网络中虚拟的人际交往十分肤浅和脆弱 很少有人用心深交 不少大学生熟练网上的虚拟沟通 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的沟通越来越少 阻碍了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经常有学生因为人际关系沟通不和谐来咨询 他们清楚地知道与人沟通过程中要换位思考 但在交流过程中疏于实践 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全面 但人和环境的复杂并非直接套公式那么简单 还需要在实践的沟通交流中不提总结和提高三 家庭有效沟通缺失的对策一 提高学生 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意识我国大学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意识较淡 意识决定行为 应提高学生 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意识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 要有积极沟通的主体意识 发挥年轻人沟通交流的积极主动性 主动和学校 家长积极沟通 大学生的父母要意识到家庭教育并不是孩子上大学后就可以终止或减弱 家庭情感的有效沟通将伴随人的一生 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补充 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学校 也应该提高和学生家庭有效沟通的意识 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建立学校和家庭有效沟通的长效机制二 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大学生沟通能力不足的现实 高校应开设提高沟通能力等的相关理论和实训课程 并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增强大学生对沟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 为大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做必要的准备 大学的集体生活 社团活动 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等都为实践沟通能力提供了施展平台 大学生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不断地和不同的人接触 沟通交流 在实践中成长三 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大部分心理健康问题都源自沟通不畅 通过心理素质训练 大学生能提高心理抗击打能力 培养自信 宽容 合作 坚韧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心态 克服沟通交流中的心理障碍 提高交流沟通能力 成为受欢迎的人 为成就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部门 大学生应好好利用各种资源出现各种困扰主动寻求帮助 在挫折中成长 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成就美丽人生人是社会人 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家庭有效沟通是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必要途径 是培养大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大学生 家庭和学校应建立立体交流沟通网络 及时有效沟通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文献哈佛校长点拨北大学子世界变小须加强沟通北京晨报刘春玉 浅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教育与职业 八张尔升 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 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六卷高教高职研究

浙江艺术学院学报

值得收藏!倪旭前浙江人,中国美术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计算大学教授!他的书画艺术价值较高!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199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艺术学校、浙江省电影学校合并筹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之后,浙江省艺术研究所成建制划归。2002年1月,省政府批准正式建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前身具有50年的办学史。作为学院前身主体的浙江艺术学校,曾先后四次被教育部、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艺术中专”。学校教学成果显著,教学特色鲜明,在全国同类学校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办学历程中,名师荟萃,巨擘亲授:有京剧表演艺术家、“江南活武松”盖叫天,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皇后”姚水娟,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著名笛子艺术大师、“江南笛王”赵松庭,音乐家周大风等等。桃李芬芳,群星璀璨:有闻名于国内外的艺术名家和演艺明星茅威涛、杨小青、董卿、周迅、何赛飞、陶慧敏、王奉梅、陈辉玲、董柯娣、山翀、张羽军、詹永明、吴蛮、毛戈平、应真、章小敏等。学院占地20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教学体系和设施设备完善,有戏剧系、音乐系、舞蹈系、美术系、影视技术系、文化管理系、基础教学部、教学实践部、附属中专(浙江艺术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图书信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创作中心等。设有戏曲表演、影视表演、表演艺术、音乐表演、音乐教育、舞蹈表演、美术教育、装饰艺术设教学设施(14张)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电子声像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文物鉴定与修复、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等17个专业,其中戏剧影视表演和音乐表演两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艺术表演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是省高职示范性实践教学建设基地。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本科、专科学生2500余名,中专学生500余名。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达到95%以上。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80多人,硕士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35%以上。长期聘任外国文教专家任教。 建院以来,教育成果显著,成绩突出。学院现有获国务院和省政府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重点建设教材20余门。多位教师获全国音乐教育奖、省教学名师奖;师生在国际、全国和省级赛事中屡获大奖。学院所属浙江青年实验艺术团排演的原创音乐剧《五姑娘》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获“文华大奖”,并获中宣部第十届“汇报演出(9张)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连续三届获优异成绩,三次实现“浙江突破”。学院学术刊物《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获全国性“《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称号。学院多次组团赴美、英、法、日、德、俄、澳等国考察访问和交流演出,促进了对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学院发展目标是建成教育教学质量高、艺术创作活跃、教科研成果显著、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流的高等综合性艺术职业学院,保持全国同类院校领先地位,培养更多的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所需的高级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为浙江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大省作出应有贡献。

倪旭前,号湖上漫士、云栖山房主人,浙江兰溪人。艺术家,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作品具有收藏价值!

新美术 美术研究 美术 艺术工作 美术与设计 装饰 美术观察 世界美术 美术大观 中国美术 中国书法 美术学报 艺术与设计 设计艺术 中国美术教育研究 中国油画 国画家 雕塑 中国美术馆 北方美术 创意设计 美术界 艺术教育 西北美术

浙江财经大学报录比

1:1。浙江财经大学按8个招考类别分别对考生总分排序,并从高分到低分按考生志愿(高校+专业)顺序检索,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高校和专业,即投档到该高校该专业。投档比例原则上为1∶1,同分考生一并投档。

浙江财经大学法硕报录比5:1。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浙江财经大学每年报考人数50000,实际录取人数10000。

根据浙江财经大学的最新招生简章,2021年应用统计专硕报录比为1:10。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报

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人力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核心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为保证人力资源效用最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本文简述了我国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在剖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从科学开发、优化配置、合理使用三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前问题的对策。关键词: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从经济学角度也称之为人力资本,可看作是生产要素中劳动资本与企业家才能之和。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及其货币资本等共同构成了经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于1960年最早提出,其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西奥多·W·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根据简单的生产函数Q=F(K,L)如果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无异于生产函数中劳动数量的增加,从而增加生产过程中的产出。舒尔茨认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带来的产出的增加将高于对物质资本和劳动数量的增加带来的产出增加。同时,因自然资源中某些要素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使用自然资源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而像人力资本投资不仅有正的外部效应,同时其边际效应递增。因而我们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显得更加重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则指人力资本能够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稳定地满足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要使人力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无疑是关键所在。人力资本的投资要求灵活的经济体制更加具有生产性,也就是资本市场、劳动力和产品市场这些灵活的机制更加具有生产性,要有更加适合市场的观念。一、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人力资源的比重———相对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众多的人口并没有转化人力资源强国。人口是一个地区的总人数,而人力是劳动能力的总和,现阶段中国的消费人口比例远大于资源人口比例,也就是说人力数量占人口数量的比重很小,人口众多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担和包袱。(二)人力资源的质量———不够高中国劳动力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劳动力质量低下。尤其是作为人力资源优秀部分的人才资源严重缺乏。人才是人力资源的精华,也是经济倍增效应的源泉。现状是普遍存在下列现象:在岗员工不能有效履行职能,或缺乏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厂长、经理缺乏经营管理能力,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和知识;技术人员知识老化,难以设计出一流的新产品;市场营销人员缺乏现代营销观念和技巧,仅会在请客送礼层次上开展工作等等。(三)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和谐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首先是地区分布不合理,人才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大部分优秀人才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沿海省市。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使人才在地区上分布不合理愈演愈烈。各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从不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从内地涌向沿海地区造成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现象,高级人才东部地区集中,中西部地区明显不足。其次是行业分布不合理。我国优秀人才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IT产业汇集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人才。而处于第一产业的农业,却人才寥寥。(四)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表现为一部分人才找不到工作,或因“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而阻碍其总体能量和个体能量的有效释放。大约数以百万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处于闲置或“在职待业”状态,大材小用、人才不用、庸才重用、偏才正用的现象不乏其例;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的领导大有人在;“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可以考虑,专科生一律不要”,极大地造成人才的浪费。此外,资源配置不合理还表现为人才使用的高消费。一方面,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一般人都能胜任的工作,都要求招纳大学毕业生,甚至硕士毕业生。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在发达地区出现人才高消费,而落后地区则人才资源严重短缺,从而造成发达地区的人才配置剩余,而落后地区的人才配置不足。(五)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低因人力资源使用的不合理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使用效益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地区或企事业单位以人才的拥有为标准,不考虑人才的使用价值。在现实中,存在着专业上学非所欲、学非所用,用人上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错位现象。同时,在知识更新高速度的今天,在职的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能力差。一方面表现为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老化,曾经的人才变为非人才。二、原因分析(一)人口基数大与老龄化现象并存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过多,在教育投入有限的前提下,人均占有教育经费就少,那么人均接受教育的机会就相对少,人口素质就会降低,这是人力资源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由于高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影响,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了1亿,老龄化的特点总结为“两高、两大、两低”:“两高”是指高速度和高龄化;“两大”是规模大和地区差异大,全世界每5个66岁以上的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两低”是指老人自我养老意识低、城市社区养老社会化水平低,这一现象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比重偏小。(二)教育投资低与开发成本高并存2001年美国的学校教育占GDP的比重是9% -11%,可见对学校教育的投资很重要,包括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健康投资、成人教育在内的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17% -25%左右。而中国, 200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057. 0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 19%。我国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仅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非洲的乌干达。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过高。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学生的四年费用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的收入。如果读民办高校,则远远不止这个数。至于出国留学费用更要翻上不止一番。高等教育投资费用对一般工薪家庭、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家庭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同时,对于家庭来说,存在机会成本问题。家长对子女培养的投资同他们对其他选择的投资是一样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其子女毕业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有较高收入的工作,他们所期望的目标并不都能达到。如果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过高,那么他就不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三)地区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并存我国西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大都是比较贫困的地区,人均GDP很低,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等原因,经济水平落后,就业机会少,人才流动性也很差…….这些不利于个人发展,“良禽择木而栖”,因此,外面的人才不进来,里面人才流出去,致使西部地区人才匮乏。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第一产业发展缓慢,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农业人才缺乏。因此,人才都集中在第二、三产业,人才的缺乏又反过来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从而恶性循环。(四)人事制度落后与人力资源市场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真正进入科学的管理系统,还徘徊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的边缘。以事为重心,管理活动着眼于为人找位置,为事配人,忽视人的开发和利用;重视人才的拥有,忽视人才的使用;对人才的选拔、奖惩和培训等缺乏一整套科学系统的量化指标体系,也缺乏一整套严格客观的科学评价系统。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观念和认识上的相对滞后;相关的体制和配套改革措施相对滞后;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队伍等现实问题。此外,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还未建立起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仍较多地沿用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套路,缺乏与现代市场经济接轨的人才激励机制,致使人才潜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仍处在初级阶段。一方面,人才供求机制尚不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不仅不能做到“适销对路”,有效配置,即使对人才存量、流量和社会需求也无法满足。另一方面,人才流通渠道尚不畅通,在档案和户籍制度限制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仍存在较严重的人才部门或单位所有制。人才的流动和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仍存在较高的交易费用。(五)人力培养、选择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人力资源在实际应用中能否产生高效益,首先取决于其技术知识类型与含量是否适合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两者不相吻合,那么,所开发出的人力资源就会被闲置或因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浪费。我国在对人才的选择、培育和合理的使用上缺乏有机的整体性的联系和良性循环,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相脱节,致使许多在校大中专学生处于学非所用或学而无用的境地。人才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育考试形式,一次考试决定终身的弊端仍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这种考试制度一方面单纯片面地强化智商的核心地位,对人才的情商测试缺少必要的考核。另一方面严重束缚了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的合理建构和视野的拓展以及创造能力的积极发挥。现行的人事制度的选才标准过于狭窄,方法过于简单。真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品质优良、富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三、对策与思考(一)科学开发以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对于培养人才和促使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首先要为人力资源的开发“瘦身”———解决好人口问题。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讨论如何发展教育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首先,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确保9年义务教育的完全普及,而其作为准公共物品,其费用理应由中央政府完全投入。同时,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导社会力量办学,以适应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其次,积极调整教育结构。以调整知识结构为中心,设计新的教育体系,形成人力资源结构配置的“三角形”稳定结构。即面向全社会公民大力发展以掌握生产、生活知识为目的的普及型文化知识教育;面向广大就业群体后备军,以训练劳动技能为目的的技能型职业教育;面向大量的专业科技人员和各种管理人员后备军,以掌握专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为目的专业型技术教育;面向高科技人员、高级专家及高级公务员等后备人员,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学决策和管理为目的的专家型科技教育。再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方法和教育实践。为社会培养出高情感、高智能、高素质的人才资源。缩短高等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最后,强化职业培训教育的战略地位,在科技向生产力转化过程中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环节,没有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中国就无法实现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德国把“双轨制学徒培训”作为发展经济的“秘密武器”,日本把职业技能开发作为振兴经济的基石。(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配置是人力资源从开发到利用的中间环节。这一环节的基本功能就是连接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使开发出的人力资源能根据其不同的专业及能力而投入到社会和经济部门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去,即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首先,制定宏观的人力资源配置规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人力资源供求的调节主要是需求导向和价格调节。由于人力资源供求和价格是不断变化的,市场调节只能是动态调节,难免存在市场信号失真,因此要制定宏观的人力资源规划。在允许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各种人才到中小城市、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就业。鼓励人才到西部去,到农村去,不仅要调动他们愿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积极性,更要通过政策倾斜,使他们在经济上得益,使他们的教育投资得到一定程度的回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健全人事管理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加大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改革力度,坚决裁撤冗员、优化结构。另一方面,建立平等竞争和效益第一的用人制度,政府、企事业单位都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真正实行公平竞争,优才优用。再次,进一步规范人才市场,畅通人才流通渠道。针对市场不规范应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立法和管理,防止欺行为发生,以便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巨大潜能。加快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完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使人力、人才进入社会化管理的轨道;建立科学的用人公开、平等、择优竞争的机制,使人才可以自由合理地流动;以报酬作为调节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杠杆,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三)合理使用首先,改善管理水平和建立激励机制,大力提高人力资源效率。实现从传统的行政性劳动人事管理向现代经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在“权、责、利”三者统一的关系上,通过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进行绩效考核。建立以薪酬和待遇为主的多种激励机制。薪酬和待遇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广泛而深入的激励作用,应逐步向贡献大的劳动者倾斜,真正通过薪水和待遇体现出知识和技术的含金量。优绩优酬才能激发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能。其次,用人单位要发展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以完成人才的保值和增值。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还需要不断追加来保值。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同时知识更新、技术刷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很快就会陈旧,因而,只有不断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人才才能得以继续进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延长其“人才寿命”。教育具有多元性、动态性和发展性,它不能在人成长的某一时期集中完成,而必须多次实施才能日臻完善;它没有固定模式,而必须根据人处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发展要求来针对性进行。继续教育是人力资源增值的途径之一。最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社会稳定。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阀”与“稳定器“,用于降低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增强人们的生活安全感。加大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失业保障问题,为人力资源解决后顾之忧,他们才能致力于岗位,发挥最大效用。(责编郭晓蕾)参考文献[1]刘丽萍,王宪君.试论我国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黑龙江财专学报, 2001(4).[2]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7.[3]张德.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对策[J].中国人才论坛, 2002(7).[4]张成君.再论我国人力资源的现存矛盾与解决对策[J].商业研究, 2001 (11) .[5]张文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PBGS教学的质量检测体系是保证和提高PBGS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本文从检测标准、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三个方面就质量检测体系的构建谈了我们想法和做法。 PBGS教学 检测体系 构建 PBGS(Project-Based Group Study),意为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是指通过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完成来自真实生活或与真实生活相似的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它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即杜威所倡导的“从做中学”;它是一种教育模式,即是“以实践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它更是一种教学方法集成,即集情景教学、项目化教学、任务型教学、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等于一体。2005年暑期的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骨干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之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简称“越秀”)开始了PBGS教学改革的“探索(2005年)――试点(2006年)――推广(2007年)”,成功地把PBGS教学方法引入了管理类和语言类等课程的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PBGS教学实践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了创业激情,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进一步推动PBGS教学改革,我们申报了2008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PBGS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检测。本文主要研究的是PBGS教学质量检测体系的构建。 PBGS教学质量检测,是对项目教学质量的评估,是促进项目教学质量提高、实现项目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整个PBGS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PBGS是一种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当然得有一个能力本位的质量检测体系。它应包括建立检测标准、明确检测内容、制定检测方法等环节。 一、建立检测标准 检测标准是对学生项目作业质量进行评价的尺度。学生完成全部系列项目作业,评估合格,由教学管理部门授予实践学分。PBGS中的项目(Project)是基于未来职业工作过程设立的,项目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完成未来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具体“任务”的能力。因此,PBGS检测属于“能力本位评估(Competence-based Assessment)”,应当依据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岗位能力标准是由教师、企业人员和行业专家共同根据岗位能力域(streams)及其包含的子能力或称能力单元(units)描述制定。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具体的“任务”,就是一个能力域,至少包含一个能力单元。所以说,岗位能力标准就是PBGS检测标准。它的描述格式主要有:项目名称、能力域、能力说明(对该能力单元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分析说明)、能力标准(将该能力单元分解成更小的子能力,每个子能力又对应着若干具体的能力标准)、能力要素(Competence Elements)及相应的行为标准(Performance Criteria)和证据指南(为考核者提供详尽的证据的类别、收集方法和工具)等内容。例如,《我是商务秘书》项目(编号:GM-008)的能力域为商务行政能力,里面包含制定行政计划、确定工作重点、促进有效团队、分析研究资讯、复杂公文写作、管理会议、监控职场安全、建立商务网络和协助执行客户服务战略等九个子能力。该项目检测标准就是围绕这九个能力单元从上述五个方面分别做出详细描述的。在检测标准中,最核心的是能力要素,它规定了项目从业人员(即学生)所应具备的技能(指按照标准完成某项目的能力)、知识(指按照标准完成某项目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态度(指按照标准的要求和工作场所的规定, 以安全、有效的行为方式去从事某项目)。如果一个学生能够连贯、一致地展示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能力、知识和态度,那么就可以被评估为合格。 二、明确检测内容 对项目完成质量进行检测,还必须明确项目检测的观测点,即项目检测内容。这是项目检测的关键,它关系到能不能对被评估者完成项目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也关系到项目的目标能不能达成。检测内容的确定必须坚持能力标准,体现能力本位的要求,重点考查学生对技能掌握程度、工作程序熟悉程度、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遵守行业规范、学习态度、学习毅力、服务意识等方面。因此,必须依据项目检测标准,围绕每一子能力中的技能、知识和态度三个关键能力范畴,明确检测内容。例如,在《One Company Exports Toys to European Markets》项目中,有4~8个同学分别承担出口商、进口商、保险商和船务公司等四个角色。试以出口商为例围绕出口商品经营能力简要说明该项目的检测内容。 三、制定检测方法 制定检测方法是质量检测体系构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的检测方法是实现项目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如前所述,PBGS质量检测属于能力本位评估,即根据认可的能力标准,评价人们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能力表现,通过收集各种能力表现方面的“证据”,对被评估者做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判断。人们也已经明白,技能、知识和态度的最佳习得途径是实践,并且最终要体现在实际应用的情境中;知识和技能的内在构造也只能从可观察的行为中推断出来。因此,科学的检测方法应当适用于“职业能力”的评定,重“实际能力的演示”,必须依据“证据指南”,采取可观察的方法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收集证据,采用标准参照,进而推论出学生的能力水平。PBGS检测方法包括采集客观证据、选择有效检测方法和设置具体评估程序。 1.采集客观证据 项目检测从实施方式来看,有主观性评估和客观性评估。但是,主观性评估取决于评估者个人看法、情感及直觉等判断,评估者的个人爱好、信仰、经验,乃至偏见都会影响到评估的结果,所以主要采用客观性评估。客观性评估是经过系统研究、观察,基于正确的理由做出评估的结果。客观性评估的依据就是客观证据。根据证据指南,PBGS检测可采集的证据分为可阅性档案类证据和可视性展示类证据。它们是项目申报书、人员及职责分工表、岗位任务书、行动计划、工作日志、个人心得、会议记录、讨论记录、咨询记录、学习笔记、搜集的资讯、资讯分析报告、调查调研报告、客访记录、会谈方案、往来电子邮件、单据制作、危机处理报告、工作成果证明书、第三者评价、 工作总结 、口头报告、自评报告、项目报告、现场实操、视频汇报等。 2.选择有效方法 PBGS质量检测是一种职业教育能力评估,应当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选择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估方法。从评估方式上讲,可选择档案研判法(即过程性评估的方法,占60%)和现场观摩法(即终结性评估的方法,占40%)相结合的方法。从评价主体上讲,可选择项目组自评(30%)、项目组互评(30%)和评审团评估(40%)相结合的方法。从评估结果上讲,可选择个体表现(60%)和团队表现(40%)相结合的方法,评定学生个人成绩。 3.设置评估程序 设置评估程序是为了确保项目评估的有效性、可靠性、灵活性和公平性。有效性指项目评估的计划、程序、工具和手段、证据、结果及评估中的沟通等各个方面都是有效的;可靠性指评估的标准是一致的,评估的工具和手段等能够客观地衡量学生是否符合相应的能力标准,并经得起检验;灵活性是指考核手段和方法、时间和地点等方面具有灵活性;公正性指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当知晓评估的有关要求、信息和具体过程,有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交换意见、提出质疑、听取解释、进一步“申诉”乃至要求重新评估。PBGS的评估过程包括计划、实施和复审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具体的要求和程序,所做出的任何结论都必须有依据。我们设置的PBGS检测程序为:制定评价计划――诠释能力标准――收集证据――反馈结果――学生申诉――重审――报告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归档――复审。 PBGS教学改革的实践在越秀取得了初步成效,促成了教学思想的根本转变,推动了全校性的教学改革,加快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进程,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越秀的这种PBGS学习模式与检测体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单胜江,王群.利用合作办学优势 搞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工育,2008,(2). [2]王群.浅谈英语教育中的应用能力导向问题[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8). [3]徐小贞,彭朝林.一种新型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2005,(4). [4]王群.高职院校应用语言类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5]张跃西.论高职教育与课程项目化[N].光明日报,2007-12-10. [6]2005年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骨干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资料. 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PBGS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检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b0808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术堂提供了一些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选择1、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运行机制的困境和对策——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3、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4、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过程研究5、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6、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7、解析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8、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9、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0、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索11、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12、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3、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研究综述14、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15、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6、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17、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18、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19、基于嵌入式学习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探析20、提升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能力的ERP实验教学探讨21、工商管理案例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献计量分析22、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23、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十一五”期间工商管理学科国内外研究热点比较与分析2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25、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26、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27、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28、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研究——以普通财经类院校为例29、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30、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31、加强工商管理培训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32、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33、关于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考34、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35、国外工商管理教材浅析36、工商管理情境教育体系的内涵、架构与协同效应37、论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8、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39、论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及现状的分析40、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41、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42、以ERP模拟实验室平台打造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43、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4、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45、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6、浅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47、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48、Wiki环境下“工商管理模拟”教学的探索49、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50、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51、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52、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53、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的计量分析54、创新教育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基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实践与探索55、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的知识来源与结构——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分析56、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57、论案例教学价值取向的变革——基于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分析58、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59、工商管理学位论文 质量分级评价问题的探讨60、基于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ERP沙盘模拟实训探析61、谈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62、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63、浅析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改革方向64、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65、浅析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66、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67、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标准68、论工商管理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69、工商管理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探讨70、工商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71、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72、论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7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74、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75、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探讨——基于一项案例教学实践调查76、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77、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内分流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78、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79、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研究8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81、高校工商管理案例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82、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知识转换83、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84、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市场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85、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86、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研究87、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互动研究——以《市场营销学》为例88、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探析89、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创新90、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状况及培养模式研究——来自广东工业大学与广州大学城其他高校的研究启示9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92、论新时代下工商管理的职能研究93、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94、工商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95、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96、走特色之路建设工商管理专业97、论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98、对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以英国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为例99、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00、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