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七年级下册政治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

七年级下册政治论文1000字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让众多教师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初中政治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政治教师的工作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1.影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 方法 过于单一、缺乏有效创新

受传统应试 教育 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学还是以中考为导向的,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政治学科应试能力的提高上,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学习的空间,没能凸显出政治课程开放性、实践性、主体性的教学特征。而对学生情感素质、政治情感、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培养却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多学生并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情感素质,进而影响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没有掌握正确的 学习方法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高低,有时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但有时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引导措施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多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只能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个人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 政治学习方法 ,所以有些学生看似学习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非常低下,久而久之,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政治学习的自信心。

2.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贴近初中生的学龄特征,重视教学导入

初中政治实效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深入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尊重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和政治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和 反思 的空间,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热情的保持。对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课程导入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3]。例如,在初中政治“消费者的权益”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可以先讲一个笑话:一名顾客在购物时对店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所以说“你们这里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怎么还这种服务态度?”店员白了顾客一眼说“顾客是上帝不假,但是我不是__徒”。这时顾客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呢?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可以有效集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明确政治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用情感教育手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生由于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多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还需要情感上的引导,加上面临中考升学的压力,在政治学习的情绪和心态上容易出现波动。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积极利用情感教育手段,多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构建和谐化的师生关系,要用自己的爱心和包容心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同步提高。例如,在初中政治“礼仪展风采”的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要摆脱自己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要同学生进行平等的相处,同学生“打成一片”,先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用个人的积极情感去化解学生内心的坚冰,然后再开展相关政治知识的深入讲解,这样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千差万别,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却又不尽相同,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也大不相同,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摒弃传统标准化的教学路线,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化特征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例如,在初中政治“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平都不尽相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想觉悟上肯定也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充分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政治求知欲和探究欲,让每个学生在初中政治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强化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课堂低效现象的存在,既有政治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提高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初中政治由被动课堂、低效课堂向主动课堂、 高效课堂 的积极转变,进一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1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不断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感官刺激等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能大大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讲三大诉讼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对于刚刚接触 法律知识 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信息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笔者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让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并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区分,找出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件,从而 总结 出不同的诉讼有不同的特点,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又为后面模拟法庭作了铺垫。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另外,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如初中政治 八年级 法律常识部分知识点多,术语生涩,不好掌握,笔者就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百题大赛,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五名答题手上机操作,其他组员是亲友团,每名答题手有三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一百道选择题,按成绩排名颁奖。形式新颖,富有挑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收效很好。

2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华学生的情感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如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点儿难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产生认同感,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某些历史场景。视频一2008年以来,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其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级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房倒屋塌,道路阻断,人民生命危在旦夕;接着播放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难阻中国心,人民子弟兵冒死突进灾区,道路不通,就步行,公路被阻,就空降,一条条生命道路被筑起,一束束希望之光被点燃;灾区外的百姓也心系受灾同胞,一份份没有姓名的爱心捐款,一拨拨志愿者赶赴灾区。是什么让华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需太多的语言,此时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视频二2010年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道路被水冲断,街道商铺被淹,就连居民家也进水达1米多高,险情严重、损失很大。但是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没有退缩,暴雨稍退,灾区的群众就开始奋力自救,力争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党和政府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各个部门全力救灾,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奋力抗争,直面灾害带来的一切困难,进行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彰显的就是伟大民族精神。视频三播放汪锋的《直到永远》:“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心在一起会让我们勇敢”歌曲还没有播完,学生就已经声泪俱下了。这种感情是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的,是触动心灵、震撼灵魂的,是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其他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3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最佳机会。作为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政治课更应该与时事相连,与时代接轨。信息技术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应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的融合,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政治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和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政治论文参考范文相关 文章 :

1.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

2. 初一政治小论文精选范文

3. 初一政治小论文范文精选

4. 初中思品小论文范文

5.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6. 初中政治论文发表

初中政治对于学生对政治的认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启蒙作用,使学生对政治有一定的认识。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一政治论文1000字,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初一政治论文1000字篇一 人尽其责,诚实守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 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 故事 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杰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纯至美的时期。 而诚信又是最容易而又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初一政治论文1000字篇二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这就是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有一次,我和妈妈到银行存钱,银行里人头攒动,我和妈妈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伍才轮到我们.就在我们走向柜台时,一位70多岁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我开始还认为他是有什么东西丢在那里要拿回去,可他还没站稳,就发话了:“请问一下养老 保险 怎么取?” 我可不高兴了,明明是我们先来了,怎么让他先办起业务呢?而且这么大人了,先来后到这点道理不懂吗? 可妈妈却好像让着他一样,什么话也没说,而且还把身子往一边让了让. 妈妈的举动,更让我惊讶和气愤,难道妈妈也不懂这点道理吗? 妈妈好象看见了我表情的变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微笑着对我说:“你是不是有点不高兴啊?”我用劲地点了点头,气愤地说出了我的想法.妈妈的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对我说:“你这就不对了.虽然先来后到是规矩,但是他毕竟是位老人啊!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道德的表现,所以我们必须要让着他,尊敬他.”我这才点了点头.妈妈的表情终于由严肃化为轻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愿意为这么一件小事而和别人争吵吗?”我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这是,那位老人的事已经办好了,正招呼我们过去.他这时向我们解释:“刚才真对不起,我有点急事,让你们久等了!”我笑着说:“没关系!这不算什么!” 同时,我也看见了妈妈赞许的目光. 可见,道德还能让社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 但是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最近,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许多人为次慷慨解囊.但是,我在报纸上看见一条反面的新闻:“某地区奥运火炬手在绕过捐款箱后,把一只空的手放在箱子边,什么也没捐.”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没有错,他们已经捐过了钱,只是几位记者没拍到照片,就让他们空大波,指责声,叫喊声,责骂声,不绝于耳.经事后调查,火炬手并着手再走了一边.这件事让火炬手很郁闷,人民很纳闷,也让社会充满了疑问,这记者怎么这样呢!我则感到很气愤,媒体本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更加了解社会,却报道出这么一条消息,又和报假新闻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拿灾区人们的利益开玩笑,是对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对社会的形象的严重损害!实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现,而这家媒体却连这点道德都做不到,还怎么再谈自己的信誉呢? 这是道德负面的例子,通过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是道德的基本表现,我们要遵循它.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我们要捍卫道德,宣传道德,实践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看了“初一政治论文1000字”的人还看: 1. 初一的政治论文1500字 2. 政治论文1000字 3. 初三政治论文1000字 4. 爱国政治论文1000字 5.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6篇

七年级的政治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初中政治教学问题探讨

摘要: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然而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存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师观念陈旧”等问题。

关键词:问题;主体性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必须承认教改实践和新的理念还有较大的差距,困惑、迷惘常常阻挠教改的深入。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如何无疑将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一、当今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政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必须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我们很多老师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听。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被教育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认识的容器,而不是认识的主人;把学生看作是千篇一律的,而不是个性化的。这种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处理,导致的结果是政治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也不愿上政治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在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政治课教师很少使用,而是将“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发挥到极致,“题海战术”被我们的老师应用的炉火纯青,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落后

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但作为政治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观念陈旧

很多老师只注意到新教材的难度较过去降低了,而没注意到知识的整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不善于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在政治课堂上,对于教材中的“探究题”、“议一议”等教学内容,只是一带而过,让学生简单的看看图片或者漫无目的让学生进行随意的讨论讨论,便转入“知识导航”的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的灌输,随后便是进行题海战术进行大量的练习。未能按照课程编写的意图让学生通过“探究题”感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冲突现象,从而领悟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点

二、政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3、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七年级政治论文

七年级下册政治小论文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让众多教师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初中政治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政治教师的工作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1.影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 方法 过于单一、缺乏有效创新

受传统应试 教育 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学还是以中考为导向的,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政治学科应试能力的提高上,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学习的空间,没能凸显出政治课程开放性、实践性、主体性的教学特征。而对学生情感素质、政治情感、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培养却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多学生并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情感素质,进而影响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没有掌握正确的 学习方法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高低,有时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但有时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引导措施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多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只能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个人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 政治学习方法 ,所以有些学生看似学习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非常低下,久而久之,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政治学习的自信心。

2.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贴近初中生的学龄特征,重视教学导入

初中政治实效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深入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尊重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和政治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和 反思 的空间,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热情的保持。对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课程导入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3]。例如,在初中政治“消费者的权益”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可以先讲一个笑话:一名顾客在购物时对店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所以说“你们这里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怎么还这种服务态度?”店员白了顾客一眼说“顾客是上帝不假,但是我不是__徒”。这时顾客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呢?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可以有效集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明确政治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用情感教育手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生由于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多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还需要情感上的引导,加上面临中考升学的压力,在政治学习的情绪和心态上容易出现波动。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积极利用情感教育手段,多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构建和谐化的师生关系,要用自己的爱心和包容心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同步提高。例如,在初中政治“礼仪展风采”的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要摆脱自己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要同学生进行平等的相处,同学生“打成一片”,先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用个人的积极情感去化解学生内心的坚冰,然后再开展相关政治知识的深入讲解,这样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千差万别,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却又不尽相同,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也大不相同,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摒弃传统标准化的教学路线,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化特征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例如,在初中政治“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平都不尽相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想觉悟上肯定也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充分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政治求知欲和探究欲,让每个学生在初中政治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强化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课堂低效现象的存在,既有政治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提高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初中政治由被动课堂、低效课堂向主动课堂、 高效课堂 的积极转变,进一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1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不断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感官刺激等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能大大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讲三大诉讼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对于刚刚接触 法律知识 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信息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笔者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让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并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区分,找出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件,从而 总结 出不同的诉讼有不同的特点,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又为后面模拟法庭作了铺垫。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另外,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如初中政治 八年级 法律常识部分知识点多,术语生涩,不好掌握,笔者就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百题大赛,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五名答题手上机操作,其他组员是亲友团,每名答题手有三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一百道选择题,按成绩排名颁奖。形式新颖,富有挑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收效很好。

2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华学生的情感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如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点儿难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产生认同感,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某些历史场景。视频一2008年以来,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其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级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房倒屋塌,道路阻断,人民生命危在旦夕;接着播放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难阻中国心,人民子弟兵冒死突进灾区,道路不通,就步行,公路被阻,就空降,一条条生命道路被筑起,一束束希望之光被点燃;灾区外的百姓也心系受灾同胞,一份份没有姓名的爱心捐款,一拨拨志愿者赶赴灾区。是什么让华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需太多的语言,此时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视频二2010年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道路被水冲断,街道商铺被淹,就连居民家也进水达1米多高,险情严重、损失很大。但是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没有退缩,暴雨稍退,灾区的群众就开始奋力自救,力争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党和政府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各个部门全力救灾,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奋力抗争,直面灾害带来的一切困难,进行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彰显的就是伟大民族精神。视频三播放汪锋的《直到永远》:“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心在一起会让我们勇敢”歌曲还没有播完,学生就已经声泪俱下了。这种感情是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的,是触动心灵、震撼灵魂的,是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其他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3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最佳机会。作为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政治课更应该与时事相连,与时代接轨。信息技术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应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的融合,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政治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和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政治论文参考范文相关 文章 :

1.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

2. 初一政治小论文精选范文

3. 初一政治小论文范文精选

4. 初中思品小论文范文

5.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6. 初中政治论文发表

七年级的政治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初中政治教学问题探讨

摘要: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然而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存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师观念陈旧”等问题。

关键词:问题;主体性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必须承认教改实践和新的理念还有较大的差距,困惑、迷惘常常阻挠教改的深入。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如何无疑将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一、当今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政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必须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我们很多老师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听。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被教育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认识的容器,而不是认识的主人;把学生看作是千篇一律的,而不是个性化的。这种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处理,导致的结果是政治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也不愿上政治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在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政治课教师很少使用,而是将“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发挥到极致,“题海战术”被我们的老师应用的炉火纯青,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落后

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但作为政治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观念陈旧

很多老师只注意到新教材的难度较过去降低了,而没注意到知识的整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不善于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在政治课堂上,对于教材中的“探究题”、“议一议”等教学内容,只是一带而过,让学生简单的看看图片或者漫无目的让学生进行随意的讨论讨论,便转入“知识导航”的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的灌输,随后便是进行题海战术进行大量的练习。未能按照课程编写的意图让学生通过“探究题”感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冲突现象,从而领悟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点

二、政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3、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七年级政治论文

七年级上册政治论文范文

七年级上册政治论文篇二 科学政治与政治科学 摘要: 把科学与政治联系起来,这并不是什么独创,正如政治本身就是一门科学。然而,如同 其它 学科一样,关于政治学的研究,似乎也永无止境。从“半部论语治天下”①伊始,经典的政治学著作便层出不穷,应用者更是不可计数,可我们仍然看不到“永恒的丰碑”,这确乎成了政治学的宿命论。政治家及其研究者们最终能够突破这一“界限”吗?显然,单就政治学本身而言,还无法破解这一命题。 一、我们生活在一个政治星球上 今天的政治学有太多的意识形态因素,导致我们于它总是雾里看花般那么困惑难耐。 人类的政治家们大都是实践家,经常将各种主义的政治学运用于现实,譬如列宁吹响十月革命的号角,把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应用于俄国社会的改造;毛泽东将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枪杆子打出了一个新中国②。除此之外,罗斯福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挽救了当年濒临崩溃的美国社会;现代中国的逐步崛起,进一步强化了世界多极化趋势。还有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③,以摧枯拉朽之势瓦解了整个苏联;普金强权政治的回归,使俄罗斯重新回到了世界大国之列。 人地球是一个政治星球,所有的一切似乎均与政治有关,哪怕是一只美洲豹的“意外死亡”,都可能引发政治争端,类似的矛盾无不是人类“创造、发明”的。人类用政治格式化了地球,用矛盾论解析了世间万物,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边缘化自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无论身处七大洲还是四大洋,头顶的天空中政治的云彩无处不在,如幻如影般紧跟着我们,想甩都没法甩掉。 二、科学的发展从没离开过政治 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发展,浩渺的宇宙也正在被政治化。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现在已然不是核技术,太空科技的发展逐渐崭露头脚。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国,无不把战略目光投向太空,包括印度也都制定了航天发展计划④,不甘心落后于人口同样众多的中国。航天科技竞争的背后,何尝不是政治家们在角逐与较量? 这就是无论哪一位政治家上台,都会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所在。可以说,科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武器,它有时能起到政治宣言也无法达到的作用。美国作为二战中最大的“赢家”,从法西斯德国掠走了一大批科学家,这也成为它若干年后迅速崛起的一股重要力量。过去我们依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硬是在科学技术“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了“两弹一星”,震憾了当时“世界的两极”。 我们假设一下,离开了当前的政治因素,现代科学还能向前发展吗?或许有人会说西方国家的学术是自由的,不存在诸如政治因素的“干扰”。那么,试问他们已经研究出来的一些普世的科学技术,为什么严禁向其他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传播呢?难道仅仅是所谓的经济利益问题吗? 三、思维的巨变源自科学止于政治 科学不是没有边界的,只是这一边界往往与政治相关,如果法西斯德国先于美利坚合众国制造出原子弹,那么今天整个世界的格局很可能将是另一番景象了——尽管我们可以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但是想要得到这样的结果仍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当然,幸好这个假设它不会成立,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科学家没有“越界”。 其实,无论世界哪个国家,有了政治的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自然迅速。美国人老不放心伊朗和朝鲜,表面的根结是怀疑其拥有核武器,对自身和所谓世界的安全构成了威胁。而实际上,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与斗争,导致了大国对敌对小国的“无比担忧”。为什么?害怕吗?当然不是,一两颗甚至十几颗原子弹,对于美国这样的军事强国而言,是很难构成实质意义上的威胁的。道理极其简单,在你的核弹还没发射或者远离美国本土的时候,可能早被其部署在全球乃至太空的导弹防御系统发现并击毁⑤。奥萨马·本·拉登时下遭美军突袭身亡便是另外的例证——似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美国人办不到的。 而我们一切思维的巨变,可能来自于科学发现,但最终却会运用于政治。回想人类社会史的划分,无 不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也诞生了与之相适的思维模式: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石制工具,这需要协作才能完成狩猎等活动,思维定格为原始共和;奴隶社会时期,人类开始使用青铜器物,这需要突显出地位的不对等关系,思维定格为王权至上;封建社会时期,人类开始使用铁制农具,这需要着力于农耕文明兴起,思维定格为土地私有;资本主义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现代机器(以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这需要建立工厂集约化生产,思维定格为民主共和;社会主义时期,人类开始认知剩余价值所在,这需要调整社会生产关系,思维定格为人民民主。 政治家们曾试图突破这一思维框架,但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客观的世界里。科学只是把客观世界存在的规律给找出来,并不能发明和创造出别的新规律出来。所以我们的科学思维一旦变换,最终会停留在政治层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 四、科学家需要有政治家的头脑 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而笔者更倾向于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的思维总和,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而且仍在不断地生长与漫延,直至伴随人类一起消失殆尽。 事实上,不少的科技工作者并不懂得哲学,不知道为什么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更不会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来拓展研究思路,甚至十分轻易地就丢弃了“错误思想”。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他们的科学研究,往往使简单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把大量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一个圆点上,始终转不过那道“弯”。他们明白物理学中的“抛物线”理论,可就是不愿作“类抛物线”或者“反抛物线”式的思考。 假如科技工作者涉猎广泛,能在所谓“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这种分类法带有太大的人为因素,本身并不科学甚至背离了科学,应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予以纠正)间游刃有余,那么他们的科学探索必然会取得难以想像的成就。政治家们的头脑大都不是固化的,它们会随着外在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打破常规思维去化解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 钱学森老先生临终遗言说:“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⑥当然,他的原意是指科学界。那么,为什么中国就培养不出诸如爱因斯坦与霍金这样杰出的人才呢?鲁迅早年的回答是因为没有土壤。现在呢?自然不再是土壤的问题,答案还得从本文中来寻找。就中国目前的状况来说,科技工作者缺乏政治头脑和哲学思维,将科学研究逼进了狭隘的“实验+论文”这条死胡同。 唯有此点思维与当下一些政治家极其相似,让学术之风同化于政治腐败之风,大搞效益科研与世俗政治,使我们的头脑渐趋僵直和庸俗,最终摧毁创新的意志与信心。 五、政治家能用科学方法培养吗 英国牛津大学2010年10月宣布,将耗资1亿英镑(约亿元人民币)打造“布拉瓦尼克政治学院”,它将成为全欧洲首家旨在培育“明日世界领袖”的学院,向哈佛大学挑战。 乍一看,这确实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用科学的方法培养世界政治领导人,从学科选择的开始便趋向实用性,即使未来领袖们能自如地应对新流感、全球暖化等新兴危机。然而,笔者只能承认这是“天才的想像”。道理很简单,如果这一计划实现,那我们的世界就从此太平了。 想一想,按照同一种思维模式,培养出同一标准的领袖,他们又照同一方法解决同一问题,那还有什么矛盾可言呢?所谓的新兴危机,不 会是“1+2=?”的问题吧?即便我们不回看人类历史,单独看看现今世界,有哪几个国家的领导人同出一门? 政治家们的思维不是培养出来的(无论使用的方法是否科学),而是在具体政治 实践中打磨而成的。实际上,没有一个政治家是全才,包括领袖。诸如处理疯牛病危机等问题,不需要政治家拿出详细的意见,他只须了解一些常识性的知识,然后积极调动 社会各方面资源,再难的问题亦可迎刃而解。 六、我们怎样实现二者有机统一 对于政治家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各自拥有的意识形态。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事实上,地球上发生的很多政治事件,人们各自认知和所能接受的真相大相径庭。仍以奥萨马·本·拉登之死为例,且不说有几家欢喜几家愁,单就其12岁的女儿证实⑦,她的父亲先是被美军海豹突击队活捉而后遭其枪杀的。 节选这则消息的目的,是想说明美军这一做法并不符合西方的价值观,特别是对已经被制服的对手。回想当年抓捕萨达姆,活捉后进行了庭审,并以“反人类罪”处以绞刑。在美国政治家的眼里,此二人都是“恐怖分子”,无非萨氏有国家恐怖之嫌。 而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意欲忽略各自的政治属性。很多人不承认自己有政治信仰(或者说政治偏见),于人于事常以客观公正态度自居。 意大利科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因为捍卫和 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众所周知,16世纪的意大利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布鲁诺之死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争议,它关系到神权政治地位是否巩固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政治家还是科学家,他们都是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手。“科学政治”与“政治科学”二者有相通的理论基础,需要我们不单纯以其一的思维模式来认知。当我们以更加开放、更具包容和更有前瞻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时,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促进的作用便已然凸现。 看了“七年级上册政治论文”的人还看: 1. 七年级上册梦想政治论文500字 2. 七年级政治论文600字 3. 七年级梦想政治论文500字 4. 初一政治小论文精选范文 5. 初一政治论文范文

初中政治对于学生对政治的认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启蒙作用,使学生对政治有一定的认识。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一政治论文1000字,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初一政治论文1000字篇一 人尽其责,诚实守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 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 故事 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杰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纯至美的时期。 而诚信又是最容易而又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初一政治论文1000字篇二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这就是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有一次,我和妈妈到银行存钱,银行里人头攒动,我和妈妈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伍才轮到我们.就在我们走向柜台时,一位70多岁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我开始还认为他是有什么东西丢在那里要拿回去,可他还没站稳,就发话了:“请问一下养老 保险 怎么取?” 我可不高兴了,明明是我们先来了,怎么让他先办起业务呢?而且这么大人了,先来后到这点道理不懂吗? 可妈妈却好像让着他一样,什么话也没说,而且还把身子往一边让了让. 妈妈的举动,更让我惊讶和气愤,难道妈妈也不懂这点道理吗? 妈妈好象看见了我表情的变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微笑着对我说:“你是不是有点不高兴啊?”我用劲地点了点头,气愤地说出了我的想法.妈妈的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对我说:“你这就不对了.虽然先来后到是规矩,但是他毕竟是位老人啊!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道德的表现,所以我们必须要让着他,尊敬他.”我这才点了点头.妈妈的表情终于由严肃化为轻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愿意为这么一件小事而和别人争吵吗?”我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这是,那位老人的事已经办好了,正招呼我们过去.他这时向我们解释:“刚才真对不起,我有点急事,让你们久等了!”我笑着说:“没关系!这不算什么!” 同时,我也看见了妈妈赞许的目光. 可见,道德还能让社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 但是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最近,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许多人为次慷慨解囊.但是,我在报纸上看见一条反面的新闻:“某地区奥运火炬手在绕过捐款箱后,把一只空的手放在箱子边,什么也没捐.”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没有错,他们已经捐过了钱,只是几位记者没拍到照片,就让他们空大波,指责声,叫喊声,责骂声,不绝于耳.经事后调查,火炬手并着手再走了一边.这件事让火炬手很郁闷,人民很纳闷,也让社会充满了疑问,这记者怎么这样呢!我则感到很气愤,媒体本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更加了解社会,却报道出这么一条消息,又和报假新闻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拿灾区人们的利益开玩笑,是对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对社会的形象的严重损害!实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现,而这家媒体却连这点道德都做不到,还怎么再谈自己的信誉呢? 这是道德负面的例子,通过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是道德的基本表现,我们要遵循它.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我们要捍卫道德,宣传道德,实践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看了“初一政治论文1000字”的人还看: 1. 初一的政治论文1500字 2. 政治论文1000字 3. 初三政治论文1000字 4. 爱国政治论文1000字 5.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6篇

八年级下册政治论文

一堂有趣的政治课“满堂灌”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喜欢的政治课必须有别开生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实践、体验、探究。 我们在学习“荡起友谊的双浆”这节内容时,老师便让同学们根据“怎样才是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方式”这主题,自编、自导、自演小品。在这一节政治课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表演,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最终,这节政治课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顺利地落下帷幕。我觉得这样新颖的教学方式,既能让我们快乐轻松地上课,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同学们的每一个节目就像一个警钟,说的每一句话就像一句警言,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方式。 老师真是别出心裁,想出这样一个好点子。一方面它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另一方面它又能激发学生吸收知识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令学习变成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们既可以抛开书本的重压,又能轻松有效地学到书本里的知识,甚至更多的课外知识,可谓一举多得。这种新颖的上课方式让同学们眼前一亮,因为这的确是前所未有的。 事实证明,采用新式教学方法确实是百利而无一害。我国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主席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毛泽东少年时期憎恨死板的教条主义教学模式,对那些“用戒尺教育学生”的教学方式深恶痛绝。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和阻挠,毅然进入了当时的西洋新式学堂。在良好的环境中,毛泽东学习西洋学科,培养了他的创新精神和革命意志,为其今后投身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教学要和国际接轨,就要毫不犹豫地抛开“死读书”的教学方法。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能熟读“四书五经”但遇到问题却不懂如何着手解决的“书呆子”!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想保持不落后,就必须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 国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只有用新式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使我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用新式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与其让学生在抱怨中学习,不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与其让学生讨厌学习,不如让学生喜欢学习。让我们抛开书本的束缚,和着笑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吧!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让众多教师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初中政治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政治教师的工作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1.影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 方法 过于单一、缺乏有效创新

受传统应试 教育 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学还是以中考为导向的,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政治学科应试能力的提高上,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学习的空间,没能凸显出政治课程开放性、实践性、主体性的教学特征。而对学生情感素质、政治情感、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培养却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多学生并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情感素质,进而影响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没有掌握正确的 学习方法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高低,有时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但有时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引导措施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多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只能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个人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 政治学习方法 ,所以有些学生看似学习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非常低下,久而久之,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政治学习的自信心。

2.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贴近初中生的学龄特征,重视教学导入

初中政治实效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深入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尊重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和政治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和 反思 的空间,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热情的保持。对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课程导入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3]。例如,在初中政治“消费者的权益”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可以先讲一个笑话:一名顾客在购物时对店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所以说“你们这里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怎么还这种服务态度?”店员白了顾客一眼说“顾客是上帝不假,但是我不是__徒”。这时顾客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呢?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可以有效集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明确政治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用情感教育手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生由于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多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还需要情感上的引导,加上面临中考升学的压力,在政治学习的情绪和心态上容易出现波动。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积极利用情感教育手段,多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构建和谐化的师生关系,要用自己的爱心和包容心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同步提高。例如,在初中政治“礼仪展风采”的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要摆脱自己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要同学生进行平等的相处,同学生“打成一片”,先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用个人的积极情感去化解学生内心的坚冰,然后再开展相关政治知识的深入讲解,这样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千差万别,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却又不尽相同,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也大不相同,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摒弃传统标准化的教学路线,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化特征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例如,在初中政治“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平都不尽相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想觉悟上肯定也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充分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政治求知欲和探究欲,让每个学生在初中政治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强化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课堂低效现象的存在,既有政治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提高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初中政治由被动课堂、低效课堂向主动课堂、 高效课堂 的积极转变,进一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1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不断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感官刺激等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能大大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讲三大诉讼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对于刚刚接触 法律知识 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信息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笔者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让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并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区分,找出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件,从而 总结 出不同的诉讼有不同的特点,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又为后面模拟法庭作了铺垫。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另外,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如初中政治 八年级 法律常识部分知识点多,术语生涩,不好掌握,笔者就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百题大赛,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五名答题手上机操作,其他组员是亲友团,每名答题手有三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一百道选择题,按成绩排名颁奖。形式新颖,富有挑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收效很好。

2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华学生的情感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如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点儿难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产生认同感,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某些历史场景。视频一2008年以来,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其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级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房倒屋塌,道路阻断,人民生命危在旦夕;接着播放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难阻中国心,人民子弟兵冒死突进灾区,道路不通,就步行,公路被阻,就空降,一条条生命道路被筑起,一束束希望之光被点燃;灾区外的百姓也心系受灾同胞,一份份没有姓名的爱心捐款,一拨拨志愿者赶赴灾区。是什么让华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需太多的语言,此时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视频二2010年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道路被水冲断,街道商铺被淹,就连居民家也进水达1米多高,险情严重、损失很大。但是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没有退缩,暴雨稍退,灾区的群众就开始奋力自救,力争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党和政府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各个部门全力救灾,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奋力抗争,直面灾害带来的一切困难,进行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彰显的就是伟大民族精神。视频三播放汪锋的《直到永远》:“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心在一起会让我们勇敢”歌曲还没有播完,学生就已经声泪俱下了。这种感情是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的,是触动心灵、震撼灵魂的,是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其他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3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最佳机会。作为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政治课更应该与时事相连,与时代接轨。信息技术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应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的融合,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政治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和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政治论文参考范文相关 文章 :

1.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

2. 初一政治小论文精选范文

3. 初一政治小论文范文精选

4. 初中思品小论文范文

5.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6. 初中政治论文发表

成长与生活 人生是一个捉摸不定的谜,它变幻无常。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从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从邯郸学步到饱读诗书,我们无时无刻不生存在矛盾之中。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还须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失败不可避免,成功也不能一劳永逸。事物发展的实质便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随着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必当灭亡,于是我们的人生才会如此丰富多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过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人的一生有太多的“微小”,正是由于它们共同的努力才会拥有我们十多年前的年少无知与今天的成熟理智。这些微小的变化,把我们从只知享受的空间里拉到另一个需要我们自己支配的地方。于是我们的生活也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要方面,它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然而外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它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内部矛盾是其发展的源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承认矛盾的存在,以更好地解决有关问题。生活中的哲学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总要先考虑它将产生什么后果。如果总是不去思考,想到什么就去干什么,那么将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应该多去思考,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注意卫生,保护环境,这正如老师们经常说违纪的同学在学习上不一定会有多大的成就。所以,学校并不全是学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教会我们怎样做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结果,当我们面对挫折时,不要灰心,没有闯不过的难关,没有过不了的河,相信自己会取得胜利。也许同学们在做某个选择时总是犹豫不决,矛盾心理时刻存在。我们应该注意眼前的不同矛盾,先处理好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每个矛盾都各有其特点,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所有矛盾会正确处理好的。有的同学总是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得罪了他,可他有没有换位思考,自己就没有一点过错吗?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而外因只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正确处理好内、外因,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在矛盾中成长----谈在矛盾中学习我想,人之所以会长大而不是长小,或许这叫做发展。我想,人之所以会长大而不是不长,或许这叫做运动。我想,我之所以会这样理解长大的含义而不是理解缩小的含义,或许是因为有矛盾的缘故。原来,一个人的成长,是在矛盾中进行的。成长即发展,发展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变化发展,而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所以,矛盾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在学习中,自然也离不开矛盾了。学习有好有差,这是矛盾的对立性的缘故。一些同学上课认真听讲,勤动笔、动脑,下课做到复习巩固和预习,习题多做,成绩自然会提高;相反,另一些同学对学习不认真,从不把学习当回事,这样的同学,成绩能好吗?这就是矛盾。如果一个人成绩差,有些人会认为,由于外界环境的原因,外界的环境的不好,就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影响成绩不能提高;而另一些同学则会认为,这是由于自己本身的原因,上课不听讲,学习不努力等。这两种看法,同样也体现了矛盾的观点。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同样,一个同学的成绩很好,如果他坚持了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他会知道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努力,同时外因有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和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如果他不坚持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片面地看问题,那么他一定会认为自己取得好成绩都是自己的“聪明过人”或“智力超常”了。这样会导致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最终会利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的。所以,矛盾是存在于成长之中,而且矛盾也是存在于学习当中。我们要承认矛盾,全面发展联系看待成长之中所遇到的问题,自然问题会得到正确解决,学习就会有所提高了。昨天、今天、明天人的一生由许许多多的昨天、今天、明天串连而成。正是因为如此,人类才有了回忆、面对和期盼。昨天,留给人们太多的回忆;今天,人们坦然面对得失、成败;而明天,给了人们无数的遐想和盼望。时间如马驹过兮,昨天我们经历了中考,今天我们在奋斗着,明天高考即将来临。然而我们的许多同学至今仍然,回忆着中学时代的点点滴滴,面对今天的我们,却对昨天恋恋不忘,时时感慨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殊不知更多的时间和岁月在我们的回想中悄然流逝。高二文理分班,班级中出现了许多陌生的面孔,我们要面对的是这些新同学,这个刚刚组建的新班级,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将这些新同学、新班级与原来的同学、班级作比较。时时抱怨新同学、新班级的种种不是。我觉得,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是高中阶段的必然现象,也是高中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为什么常常抱怨呢?而这样又能改变什么呢?有这大发感慨的时间不如面对现在,好好把握现在,充分利用现在。人们常说,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现在,我们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努力学习,将自己巨大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创造明天。展望明天,我们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要停留在某一阶段徘徊不前,要培养创新精神,这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朋友,还在为昨天大发感慨吗? 还在为今天的流逝而惋惜吗? 还在为明天的茫然而失措吗?朋友,不必大发感慨,不必倍感惋惜,也不必茫然失措,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切。回首昨天,应该问心无愧!面对今天,应该倍加珍惜!展望明天,应该信心百倍!全面地看问题我相信缘分,但我不相信命运。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事物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和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只有脚踏实地,方能走向成功。内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充分重视内因的作用。个人的成功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在相同的条件下,个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部环境对一个人有一定甚至重大的影响,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些知心的朋友,一个好的班风,对你的学习都有促进作用。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说明外因的重要作用。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孟母也是想为自己的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迁的,这突出的是外因的作用。然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人会发出如此感慨,为什么同班的同学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受教育,有的在德智体方面都取得进步,有的却没有呢?关键是在于内因,即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学习的目的、动机、方法不同,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下降或受到批评,往往不是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抱怨外部条件不好,怨天尤人,灰心丧气。殊不知,离开自己的主观努力,条件再好也无济于事。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风因的作用。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客观条件是不能自由选择的,如家庭、国度、地域、生活和成长的年代等,有些条件虽然可以选择,但受到种种限制,如居住地点、受教育学校等,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总之,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同学不应求全责备。只要一个同学的优点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学习。一个同学即使一个同学即使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也要团结他,帮助他,这样,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班集体。因此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在分清主次的同时,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一个人有了缺点,哪怕是很小的缺点,如果不引起重视,不加以克服,发展下去,支流也会变成主流。当我们取得成绩和胜利的时候,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防止骄傲自满。

七年级政治论文800字

撰写政治小论文,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好形式,是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 方法 。它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能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有条理地去思考和写作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政治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政治小论文 范文 一:政治小论文

标签: 小论文 政治

许多人都渴望拥有一种能提高成绩又很轻松的 学习方法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有多好的学习方法都得靠你努力学才行。

有许多同学在学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例如以下几点:

① 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家长学,学习缺乏动力。

② 学得不好就想放弃,缺乏自信心。

③ 学得不怎么样但又十分骄傲,到了真正的考试又考得不好。

④ 学得不错,但只顾自己,不爱帮助学得比自己差的人。

⑤ 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以上只是万星中的几颗而已,同学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错误认识还有很多很多。有些同学想学好,但过于着急,于是就像“邯郸学步”那样,胡乱学习。其实,这样的人在我身边还真不少呢!

我有一个邻居,她也是读初一,但成绩始终提不起来。因此,受到父母与老师的责备,连同学也看不起她。她就很不服气,下定决心要好好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让老师和同学对她刮目相看。于是,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直观察着同班那个成绩不错的同学的一举一动,想要跟着学。为此,她没有听老师的讲解,只是,专心致志地“学习”着。结果呢?正如我想象中的那样,不但成绩没提高,反倒再滑了下去。

由此可见,合理借鉴别人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在摸索的过程中,只有避免照搬,合理借鉴,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现在的思想政治 教育 是十分符合现代中学生的心理思想教育的。它教育我们应如何做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寻找到正确而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应认真而又重视地对待政治这门学科。

大部分人认为政治是枯燥无味的,它不像数学那样灵活有趣,也不像美术那样可以别具匝心。因此,大家都不太喜欢上政治课。其实,这是一种厌学的心理疾病。虽然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但这样的想法会影响到你对学习的乐趣,影响到对学习的 爱好 。所以,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要想到别人如果对这个科目有兴趣,想学。就会超过你的成绩,要有竞争的意识。

②既然设出了这个科目,就说明它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要克服厌恶心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③有类似于的这样心理要及时与老师和家长沟通。

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小步,才有可能取得将来的成功。朋友们!一起为美好的梦想努力吧!

政治小论文范文二:反对“台独” 振兴中华

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是可耻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是光荣的。所以,我们要与“台独”行为做斗争,坚决反对“台独”。(提出论点)

众所皆知,台湾历来就是中国不可争辩的领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两岸中国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最根本的利益。从郑成功到施琅,多少中国人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一曲曲壮丽的诗篇。他们的英雄 事迹 是可歌可泣的!(正面分析论点)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民族的败类。吕秀莲曾在日本说过“割让台湾给日本”是台湾人民的大幸:李登辉也说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还说自己是日本人:陈水扁干脆跑到美国买来“先进武器”,将枪口对准自己的祖国。这些“台独”分子可以说用心良苦。他们明明流着中国人的血液,却怎么也不肯认祖,反而是“孩子大了忘了娘”,甚至扮演着汉奸的角色。试想一下,哪个汉奸卖国贼会有好的下场呢?他们这种行为的目的就是要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所以,他们搞“台独”是可耻的。(反面分析论点) 当前,国际形势不很太平。伊拉克人民此时正处在没有主权的痛苦深渊中:车臣总统遭受恐怖袭击身亡:朝鲜核武器问题越演越烈。中华民族也正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严峻,对于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很不利的。台湾的命运在于统一,统一才有出路。否则,台湾的前途和台湾人民的命运将遭到破坏。(联系实际)

现在,摆在台湾当权者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悬崖勒马,停止“台独”分裂活动;一条是一意孤行,妄图分裂中国,最终玩火自焚。中国有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台独”是违背民心的,是所有中国人坚决反对的,将受到所有中国人唾弃的!(解决问题)

当海峡两岸的兄弟姐妹手拉着手,心贴着心的时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时候……让我们共同期盼那一天尽快到来!(表明态度)

政治小论文范文三:法在我心中

曾听过这样一个 故事 :在一个冬季的夜晚,某市女中学生——年仅14岁的马某,与其表弟在逛完书店回家的途中,路遇一手持棍子,看似保安队陌生男子。二人在什么都没弄清楚的情况下竟接受了那名男子的强行搜身。随后,马某的表弟被遣回家讨学生证,而马某却跟着那名男子莫名其妙地失踪了……第二天,人们在附近的一座山丘上发现了马某的尸体。只见她躺在洁白的雪地里,被罪犯用杂草胡乱地覆盖着……

类似这样的案例也许已屡见不鲜,但当我们听了马某老师的一番叙述后,却不得不在痛惜的同时感到震惊。马某是该市××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记忆中的他,十分听话且学习优秀,是大家一致公认的好班长。就在案子发生的前一天,她还被评上了优秀团员。而此时老师手握着尚未发出的团员证,已是泣不成声……

14岁啊,如花般的“成熟”季节;14岁的年轻生命哟,就这样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了句号。

我们在哀叹惋惜的同时,不得不提出质疑: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学生,怎能如此轻易地相信一个陌生人?因为父母、老师的关爱,给世界罩上了一层朦胧的假相美,才致使了她今天的悲惨结局!

望着雪地里那已逝去却尚不安分的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有所觉醒吗?!

马某的悲剧似乎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然而年轻冲动的我们,是否就一定能正确地诠释这个“防”字呢?

当今,最普遍也是最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大概就是“校园勒索事件”了吧。前些天在电视上播放的《今日说法》栏目中,看到这样一个案例:16岁的中学生小天(化名)因多次被所谓的学校“老大”勒索而不敢向家长说明,终于老羞成怒,用匕首将期中一人刺死……

小天就这样亲手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而中学生马某更是由于自己的单纯、幼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马某的逝去、小天的失足,让我们为之喟叹,为之惆怅,为之痛心,为之惋惜……但我们能做的,难道真的就只有这些吗?

我以为,要根本地避免悲剧重演,无非是四个字:觉悟,行动。

方才两个案例中的主人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孩子,然而悲剧“不偏不倚”,恰恰发生在他们身上。也许有人会说:“他们也真够倒霉的,个个前程似锦,却遭遇如此劫难!”试想,假如在他们年轻的生命中,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是否就真的能够“前程似锦”呢?为以为不然。二人的悲剧,看似单纯、冲动造成,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这种思想意识上的淡薄,不仅取决于他们个人,更是由于周围的环境造成的。这固然是他们的悲剧,也是他们父母、老师的悲剧,更深一层地,就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再设想,如果陌生男子在产生不法念头的时候,能用“法”克制自己;如果马某在遭遇不法分子的时候,能用“法”保护自己;如果小天在被逼无奈时能用“法”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一切的悲剧恐怕就不会发生了吧。现在,我们总该明白当今社会,知法、懂法,是何等的重要了吧!

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要学法,懂法,更要善于运用法律。这,便是所谓的行动。眼下,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法律知识 ,增强法制观念,但在学法的同时,也要注意道德、勇气、社交能力的培养。做一个真正的四有青年,为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朋友,你我都处在花一样的年华,让我们在物质财富丰富的今天,用法律充实自己的思想!尔后,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携手齐呼:法在我心中!

政治发展是发展中国家政治系统由不完善、不稳定向趋于完善和稳定变化的过程。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网络政治的兴起对中国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要:网络政治就是现实政治现象和政治过程以网络为媒介,在网络世界里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从网络政治的积极方面看,它对中国政治 文化 转型、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合理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网络政治;政治发展;政治参与

政治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政治领域发生的正向的政治变迁,是发展中国家政治系统由不完善、不稳定向趋于完善和稳定变化的过程。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联系的政治现代化过程,是中国政治领域里发生的正向变化和进步,是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政治廉洁度不断提高、政治稳定度不断增强和政治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当前,网络政治的兴起对中国政治发展进程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助于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政治文化是特定区域内的人群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形成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感情。美国学者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Gabriel A. Almond)和西德尼·维巴(Sidney Verba)认为:“政治文化一词表示的是特殊的政治取向,即对政治系统和系统各个部分的看法,以及对系统中自我角色的态度。”[1]政治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塑造着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从而对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进程会产生重大影响。西方学者进行的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政治文化变迁对政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学者罗伯特· D.帕特南(Robert D. Putnam)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意大利各地区制度变迁的考察和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深刻地影响着制度的有效性。一个地区的历史土壤肥沃,那里的人们从传统中汲取的营养就越多;而如果历史的养分贫瘠,新制度就会受挫。[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典型特征就是非参与性。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浓厚的大一统观念和君权思想,这种文化观念极大地泯灭了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自由,使自由、民主思想很难在中国社会母体内萌发出来。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社会里,城市和乡村皆为“王土”,市民和农民同为“草民”或“子民”。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里,公民、自治、主权、自由、民主等等这些概念根本不存在。在君主政治相对稳定发展过程中,传统政治文化逐渐凝聚成一种稳定的价值体系,弥散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凭藉着各种文化形式和社会化 渠道 ,连绵不息地一代代传延下来。[3]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许多负面因素,仍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显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非参与型和一些负面因素与中国政治发展所要求的积极参与型政治文化是不相匹配的。

网络政治的兴起对这种非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极大的冲击,有助于中国非参与型传统政治文化向参与型现代政治文化的转型。网络政治的兴起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极为方便和廉价的途径,通过网络参与政治,只需要一台电脑、开通互联网、承担一定的上网费用就可,这极大地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成本,调动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网络沟通的平等性,参与过程中的可匿名性,使网络政治的参与者可以自由、自主、平等的参与政治生活。网络政治的开放性,极大地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门槛,强化了公民的民主意识,使网络政治参与者可以切实体验现代政治生活的民主性。有研究表明,网络参与者的民主精神比一般公民要更强。[4]网络能够使信息传递不受时空阻碍,并提高政治过程中参与者的互动性,使参与者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互动感受,从而极大地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兴趣。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和电子党务的发展大大加速,广大公民在很多时候可以十分顺畅地访问各级党政部门的网站,获得党政部门的相关信息,并可以在有些党政部门的电子论坛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对党政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同时,电子政务和电子党务的发展,使公民通过网络与党政领导人沟通变得比以前方便得多,容易得多了,这就大大削弱了科层制下的等级观念,提高了公民政治沟通和政治参与的能力,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如果说,在现代政治发展过程中,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着精英政治朝平民政治发展的趋势的话,那么,网络政治的发展毫无疑问加速了这一过程。同时,网络空间是各种文化的汇聚点,在网络空间中,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其结果必然导致政治文化发生转型,最终形成一种更为先进的、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新的政治文化。[5]

总而言之,网络政治的兴起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十分便捷和廉价的渠道,促进了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兴趣,培养了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对于扭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非参与性,促进现代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发展必然起到重要作用。

二、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助于中国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条件下,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基础上,通过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美国学者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和小G·宾厄姆·鲍威尔(G. Bingham Powell, Jr.)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每个政治体系都有某些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 [6]政治社会化对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这主要表现为:政治社会化使政治成员个体获得了适应政治生活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政治社会化可以塑造和维护政治权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政治凝聚力,为政治秩序的运行提供可靠而有效的保障;政治社会化可以培养公民的政治素质,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促进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在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政治信息的传递、政治文化的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渠道和媒介。这些渠道和媒介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工作场所、大众传播媒介、选举和其他政治活动场合、民间组织,等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政治的兴起为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媒介。

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使中国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这一途径来实现政治社会化过程,他们可以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政治文化、认识政治现象,并且获得适应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政治人格”,从而起到传承政治文化、 教育 社会成员、巩固政治统治的作用,也会相应降低逐步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难度,有利于推进中国政治发展进程。

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公民可以有效获得广泛的政治信息,对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重要事件发表意见和进行讨论,可以参加与政治相关的投票或选举活动,并且,这种投票和选举能使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干扰因素降到最低程度,每个政治参与者基本上可以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判断和选择。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直接参与了社会政治实践,能够亲身体验政治生活的意义,获取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了解和感受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力、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就中国目前政治参与的状况而言,普通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相对有限,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过程显得较为迟缓,一些公民政治社会化水平较低,这样,网络政治参与的便捷性、平等性和开放性就为普通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渠道,这对推进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普通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提高社会成员个体层面的政治社会化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网络政治所具有的鲜明特色,公民在网络政治过程中的政治社会化也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政治生活领域里的政治社会化。首先,互动性较强。互联网的影响力是建立在互动、分享的环节之上的,网络能把严肃的话题通过互动的平台以更人性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网友参与其中,这十分有利于网络政治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互相交流政治 经验 ,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其次,直接性较高。在互联网上,网络使用者可以相当自由地对政治问题和社会事件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可以直接参与网络投票或网络选举活动,从而可以培养网络政治参与者政治参与的热情、理性、宽容和合作精神,积累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并获得一定的直接政治经验。再次,多中心性。网络以离散的、无中心的结构模式进行运作,基本上消除了歧视,使传统的、统一的政治控制显得苍白无力,从而引发了政治社会化模式的新变化。但是,另一方面,巨大的、分散的、不同价值取向和不同政治观点的网络信息的存在,也要求网络政治参与者有较强的政治鉴别能力,善于从政治上思考纷繁复杂的各种网络信息,能够对国际形势和对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做到理论上成熟、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能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这对于提高公民的政治技能,形成稳定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随着网络进一步进入中国广大公民日常生活中,网络将更加显现其在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作用,成为公民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这对于提高中国公民的政治知识与政治技能,塑造中国公民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维护中国政治稳定,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助于国家与社会结构的合理化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政治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一元化的意识形态宣传相结合,把社会成员严格地束缚在简单的身份等级划分之下而缺乏流动机会的社会体制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政治现象,学术界有人称之为“总体性社会”。这种总体性社会体制,是以国家对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和垄断为基础的。[7]在这种状态下,国家的力量获得了极大的扩展,社会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几乎不存在了,国家凭借各种形式的运动将中央政府的经济、社会、文化改造目标嵌入基层社会,把基层社会改造成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开始发生一定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国家已经不能完全垄断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经济资源开始向社会其他层面扩散,民间组织也获得了较大发展,从而使“总体性社会”的某些特征开始削弱。但是,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结构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国家的力量过于强大,而社会的力量过于弱小的局面并没有完全改变。

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对于改变“强国家-弱社会”的权力结构必然起到重大促进作用,网络政治兴起的过程也是国家与社会权力均衡的一种过程。当前,由于中国民间组织发育的不健全以及民间组织成长的环境不完善,民间组织作为公民政治参与重要渠道的作用也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从整体而言,中国的民间组织还处于形成过程之中,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现有的制度环境对民间组织的发展表现出强烈的限制和控制取向,从而严重地制约着民间组织实力和规模的发展壮大。[8]网络媒体为公众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发表意见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的巨大平台,网民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网民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长,有相同政治志趣和政治倾向的网民开始结合在一起,大量的网上政治论坛和网络“虚拟社团”开始产生。这些网上政治论坛和网络“虚拟社团”在无形中就将大量网民聚集在自己的旗下,它们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大量的政治信息,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美国学者霍华德·莱茵歌德(Howard Rheingold)在谈及网络“虚拟社团”的影响时说:“网络虚拟社团不仅仅是互联网改变人类结社方式的一种表现,而且这种表现中也包含着人类进一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9]

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调查表明,互联网只是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但是,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网民具有一些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

这就是,互联网成了中国网民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很多中国网民一天不上论坛看看帖子、灌灌水就觉得难受,这就使得中国网民更加乐意参与网络结社,或者在网上就公共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网络就大大加强了公民之间、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在它们在网络中形成了种种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与传统的社团相比,网上政治论坛和网络“虚拟社团”组织起来更方便,地域几乎不受限制,成员也大多没有身份限制,它把网民的交往空间大大扩展了。有的网上政治论坛和网络“虚拟社团”与传统社团组织具有几乎完全一样的组织结构,既有等级制度,也有官僚制度。同时,一些新兴的民间组织也经常利用网络进行联络组织,开展宣传工作,并已经十分熟练地掌握了在网络中与政府组织既斗争又合作的技能。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力量不断平衡,并和谐相处,国家与社会结构日益合理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美国学者罗伯特·A.达尔(Robert A. Dahl)认为,社会组织的出现,不仅仅是民族—国家统治过程民主化的一个直接结果,也是为民主过程本身运作所必需的,其功能在于使政府的强制最小化、保障政治自由、维护人类福祉。[10]网上政治论坛和网络“虚拟社团”的大量产生无疑增强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力量,提高了中国公民的社会行为能力,对于平衡过于强大的国家权力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助于中国政治体制的完善和改革

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利于完善政府决策和咨询过程。英国学者提姆·约旦(Tim Jordan)认为:“网络的通讯能力克服了许多基于身份的不平等,它可以容纳很多人同时与另外的很多人进行通讯,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控制着公共决策的官僚体系。” [11]随着中国电子政务的兴起和发展,公民在信息对称和信息真实的环境下可以较为清楚地了解政府工作程序,促使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更加透明化。并且,政府在决策和咨询过程中,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民意调查和征询公民意见,不仅可以有效地吸收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还可以充分吸收和听取各种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加之网络信息内容十分丰富,便于检索、易于复制、成本低廉,从而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网络技术 的发展使广大公民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拓展兴趣范围,关注周围生活的变化,多层次、高密度关注国家权力,特别是政府权力的运作,更积极地参与政府决策过程。这样,网络政治的兴起使得以参与、回应、互动为特征的新的决策理念开始渗透到公共生活领域,以科学理性、平等协商、利益协调为特征的新的决策模式开始产生,对于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多向互动的利益表达与决策机制具有重要影响。

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利于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作为政府机关而言,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各级政府适应网络发展,特别是网络政治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构成了网络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时代政府办公管理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技术手段,不仅在公共行政领域,同时也逐渐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政府上网热的兴起,电子邮件、网上信息发布、信息资源共享、电视电话会议、电子税务等等方式的使用,明显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政府运行的成本,并可以降低广大公民对政府的生疏感和距离感,使政府行为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网络政治的兴起为进行有效的民主监督提供了重要手段。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加强民主监督机制的建设。但是,当前中国的民主监督机制仍然是中国政治体制中非常薄弱的环节,还不够完善和有效,缺乏良好的民主监督机制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随着网络政治的兴起,一种新的民主监督形式——网络监督正在形成。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展了监督的对象和范围,以及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出监督的大众化、经常化和多元化特征,可以有效遏制政治腐败行为。同时,近年来中国发生的许多事件表明,一些社会问题经过网络媒体的传播,通过网络舆论的监督,可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督促有关部门解决。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7年7月18日公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 显示,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亿,仅次于美国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在中国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超过四成(),表现出较强的高学历特征。这使中国网络监督具有庞大和高素质的队伍,为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网络监督可以成为中国民主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监督机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由于网络具有的开放性、便捷性和虚拟性等特点,网络政治与传统政治相比,也有鲜明的特色,例如,在网络政治中,虚拟性与现实性共生、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相融、可操控性与高透明度并存,等等。这样,网络政治一方面是现实政治在网络领域的展开,另一方面又会对现实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政治的兴起对于中国政治发展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应当看到,网络政治的兴起是一把“双刃剑”,在当前中国网络政治运行的过程中,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存在一定的不平等性,网络政治参与过程缺乏明确的规范性,网络舆论的可炒作性和可操控性空间较大,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在网络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积极引导和规范,要加强对网络政治参与者的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律精神,并加强相关网络立法,使网络政治的发展在健康良好的轨道上运行。权衡网络政治兴起的利弊,可以说,它对于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的促进作用会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12-13.

[2] [美]罗伯特· 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14.

[3]刘泽华、葛荃、刘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导论[J].天津社会科学,1989(2).

[4] Kevin A. Hill, John E. Hughes, Cyberpolitics: Citizen Activism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1998: 42

[5]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73.

[6]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91.

[7]孙立平.改革前后中国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及民众间互动关系的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6).

[8]何增科.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估[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4).

[9] Howard Rheingold. “Rethinking virtual communities”. In David Bell eds. Cybercultures: Critical Concepts in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3-66.

[10] Robert A. Dahl. Dilemmas of Pluralist Democracy: Autonomy vs. Control.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2: 1.

[11] Tim Jordan. Cyberpower: 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Cyberspace and the Internet. London: Routledge, 1999: 8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七年级下册政治论文

七年级的政治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初中政治教学问题探讨

摘要: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然而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存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师观念陈旧”等问题。

关键词:问题;主体性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必须承认教改实践和新的理念还有较大的差距,困惑、迷惘常常阻挠教改的深入。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如何无疑将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一、当今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政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必须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我们很多老师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听。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被教育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认识的容器,而不是认识的主人;把学生看作是千篇一律的,而不是个性化的。这种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处理,导致的结果是政治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也不愿上政治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在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政治课教师很少使用,而是将“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发挥到极致,“题海战术”被我们的老师应用的炉火纯青,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落后

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但作为政治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观念陈旧

很多老师只注意到新教材的难度较过去降低了,而没注意到知识的整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不善于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在政治课堂上,对于教材中的“探究题”、“议一议”等教学内容,只是一带而过,让学生简单的看看图片或者漫无目的让学生进行随意的讨论讨论,便转入“知识导航”的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的灌输,随后便是进行题海战术进行大量的练习。未能按照课程编写的意图让学生通过“探究题”感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冲突现象,从而领悟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点

二、政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3、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七年级政治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