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模板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在中班幼儿 教育 中,美术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审美与创造性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绘画;内容;知识;创造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 教学 方法 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 想象力 和创造性。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翼。那么我们要怎样指导好中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呢?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中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

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 经验 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未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而且对水彩笔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装饰花纹。

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幼儿就能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这中间,幼儿需要获得的新经验是“如何用已知花纹打扮鱼,使鱼更富美感”。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幼儿既不知道什么是单色画,也不知鱼的基本形状,更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他们怎么可能有兴趣和能力去尝试,以主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呢?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度新颖的内容”,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以形象 思维训练 带动幼儿 绘画知识 和技能的提高

中班幼儿美术的重点应在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绘画的强烈愿望,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友善的环境,鼓励 儿童 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将来去开创别人没有开创的事业。这不仅仅是绘画之路,而是给幼儿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竞争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把训练幼儿直觉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记忆、形象的联想、想象、创造作为重点。当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表达的丰富,绘画技能也要相应提高,但技能训练的关键是要抓住控制技能提高的心理机制(形象思维),幼儿的潜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技能是思维的表达,应当先学会思维,再学会表达(技能)。换句话说,在美术教学中以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为前提,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幼儿思维活跃,头脑中的形象丰富,情绪激动,创作欲望强烈,就会画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三、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他们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老师都不能横加指责。只要能画出来就是好的。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四、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儿童作品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

每次画完画,就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 故事 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拿名画家的画、中外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有动力。我还经常让幼儿搞集体创作,让大家出主意,大家动手画。经过两年的实验,我觉得最突出的成绩是保持了幼儿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另外,孩子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幼儿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这一主体与创造美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不断去创造美。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

【摘 要】基于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方式方法,本文分别从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激发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快乐的体验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

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

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

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

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

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现阶段,人们的物质及 文化 水平日益提高,对幼儿的特长教育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各类美术学习进入许多家庭之中,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学习美术的年龄段也在慢慢提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美术学习,将美术素养当作衡量幼儿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很多家长的开始让幼儿学习美术,这就需要幼儿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很多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家长也随之产生了苦恼,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是否学习美术,有时需要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出发,但绝不能盲目跟风。而让幼儿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则需要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尤其要从幼儿的需求、兴趣等角度出发。

一、家长是否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的态度分析

许多家长有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意识,并且对美术学习的价值有了初步认识,能够理解并赞同美术对幼儿智力、气质、注意力、自信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家长并没有对美术学习形成科学的认识。

1. 家长支持幼儿学习美术,多是希望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家长让孩子学习美术的原因有很多。有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是让孩子有一项 爱好 和特长,并且对幼儿手指灵活性、气质培养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益处。可见,这些家长对学习美术的态度是清醒的,初衷简单,就是想培养其综合素质,提升其审美情趣。还有家长希望孩子以后从事美术行业,甚至成为美术人才。不论家长出于何种原因支持幼儿学习美术,都应该贵在坚持,学好绘画技能,孩子会受益终身的。还有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学习美术是因为孩子本身对美术有很大的兴趣,这也是家长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种体现。幼儿在第一次接触美术时,通常会被美术作品的独特形状、颜色变化所吸引,于是产生一种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维持的时间较短,可以称之为“无意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幼儿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才是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2. 家长从现实角度考虑,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

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已经上了其他兴趣班,不想再给孩子过多的负担和压力,而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还有些幼儿对学习美术没有兴趣,这也是家长不选择让孩子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而言,学习美术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家长没有认为美术学习会给孩子带来绝对的好处或坏处,而是客观地对待是否选择让幼儿学习美术,这样的观念是比较可取的。

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

1. 正确定位,认清自己的职责

家长在幼儿学习美术的活动中,应起到鼓励作用,而不应该是“监工与警察”的角色。家长能认清自己在孩子学习绘画中的责任,其益处将远远超于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首先学会想象,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的“不先学会想象就开始学美术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美术”。家长要做好榜样,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不断鼓励幼儿,激发出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2. 做好持之以恒学习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心态

学习美术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不仅仅是幼儿,家长也应该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行为,从而会影响幼儿学习美术的状态及成绩。有些家长包办代替帮幼儿画,让幼儿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幼儿离开了家长和老师就会举步维艰;有些家长过于放松,认为孩子有个爱好就行,画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一事无成;还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在孩子画画时喂吃的,随意分孩子的心,看不得孩子吃苦,也不会有什么成果。所以,学习绘画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才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3. 葆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鼓励为主

幼儿的思维和感知能力是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的。对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犯下的大小错误,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严厉批评、体罚、辱骂等会打击幼儿自尊心,易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以致对美术更加惧怕,甚至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应反复提醒、不断帮助,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美术教育论文大纲模板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一、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和认识上存在诸多问题与时代的发展和挑战赋予美术学科教育的责任相比较,做为美育重要手段的美术学科教育差距是很大的。美术学科教育长期在“应试教育”模式的桎梏中发展,问题很多,即使是提倡“素质教育”了,但遗害仍然很多,同时许多新的问题又随着发展逐渐暴露,有的因美术学科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无人问津课堂教学;有的只重视对报考美术专业学生的格外培养而忽视课堂教学;有的把美术课当成纯粹的手工技能课……这些归根结底是没有意识到美术学科教育乃至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对美术学科教育产生的模糊甚至错误的观念。因此,我们一定要理清思路,正确认识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在青少年身心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二、美术教育在提升青少年全面综合素质的作用立足现实,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上下功夫,在形式和内容综合式的、全方位的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层次。美术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美术鉴赏课,和美术创作课,良好的课程实施能极大地促进青少年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分辨艺术作品的丑美,学习基础的审美常识,知美丑,别善恶。审美层次的提升,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鉴赏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的能力,面对光怪陆离的当代艺术作品,大胆的表达发自内心的审美感受,审美品位提高了,才能有美的创造。第二,提高了青少年的道德水准。中国传统画评在评价艺术作品时颇为讲究“人品即画品”“字如其人”,虽略有武断,但是这种观念在中国还是深入人心的。在美术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古今名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精品和大家之作都是真善美的结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青少年远离庸俗低级的社会情趣和不良习气。将以技能训练为目的课程尽量穿插品德修养的内容与审美特征,要在教育实施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件好的作品是真善美结合,陶冶好的情操,对于一张作品的重要性。其三,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底蕴。在实施美术教育中,民族和国家大文化的理念会体现在其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对比中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婚丧嫁娶仪式、节日庆典、图腾崇拜,由此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文化的差异,对比古今的沧桑巨变,中西文化观念吸收的区别,领悟华夏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的海纳百川、涵容接纳的胸怀与气度。这样的美术教育,从多方面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含量与知识储备,促进文化涵养的提升。其四,提高了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在创作课中,通过作画和各种手工艺及工艺美术品制作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例如,捏制泥人,翻铸石膏,蜡染,绘制各种标志,制作陶艺,这些丰富多彩的审美趣味,体会多样的审美体验,材料和技术熟练处理,和谐形式的创造……都会吸引学生乐在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创作与审美过程中,在情感的投入,是一个由感性升华、顿悟为理解的过程。其五,培养了青少年强烈的家国情怀。美术教育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引领青少年去薪火相传中华五千年的艺术遗产,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无数的文人雅士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浩瀚的艺术珍品,历史文化艺术遗存遍及祖国各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了民间优秀的剪纸、雕塑、建筑等……通过美术鉴赏和美术参观课,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感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会感染着每一个有良知的青少年去爱国报国。其六,促进了青少年关注社会生活。现代社会,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过度关注自我,对社会生活比较漠然。美术教育可以促使青少年的动手过程中,去描绘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去描绘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建设成就,关注社区,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积极参加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动,用双手扮靓我们生活的环境;走进美术馆和博物馆,延伸第二课堂。青少年亲身参加的这些审美活动,既贴近他们的生活,又使他们树立良好了社会责任感。三、结语与展望总之,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其独特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认识功能,以及寓教于乐的怡情功能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美术教育教授美的知识和艺术的技能,并用艺术作品感化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世纪,我们要认识到美术教育对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美术教育实际的本质更在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和谐发展,生成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追求美的精神,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从而提升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美术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学前美术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是学生从事幼教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幼儿美术活动是通过美术课来完成的。美术课以直观、形象进行教学,这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美术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课程的思考》

摘 要:学前美术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是学生从事幼教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本文在指出学前美术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也对现有高职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试图从传统美术教学观念中解脱束缚并且有针对性地探索适用于当前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力求为提高学前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改革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幼儿美术活动是通过美术课来完成的。美术课以直观、形象进行教学,这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人的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和想象力。人的智力是通过观察记忆、思考、判断、试验和操作等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表现出来的。美术能培养学前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学习迁移能力。由此得知美术是幼儿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专业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能力。学前美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绘画、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美术欣赏等。其中绘画是基本内容,儿童画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画种。既然这样,在教学中就应加强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早日掌握这门技能。在儿童画教学中,先学简笔画,再学儿童画,后学最高的卡通(动画),这样的过程走过来,学生非常感兴趣,使教学效果也产生了质的飞跃。通过定期举办儿童画、动漫画、创意画、现场儿童画、卡通大赛,学生们大显伸手,大大调动了学前教育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绘画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学前儿童年龄段不同的发展特征,自编自绘儿童画教学挂图。利用现代技术自编幼儿美术教学教材,从多方位、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教与学的能力。

二、重视审美情趣的感染

审美就是对于美的欣赏。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审美过程就是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感受到美,进而调动起自己美好的情感。如果美术教师没有处理好有形和无形的辩证关系,而仅仅向学生呈现了一些美的图形,美的色彩,只对美的景物进行欣赏,而没有去挖掘它的内在,忘记了从美的根源去激发学生心灵的感受,那么很明显,这样的审美教育是失败的。那应该如何去做?欣赏美术作品是一个途径,因为美术作品能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在教学“特殊制作技法”这课时,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东西来画线条,比方说梳子,棉线,铁丝、树叶,吸管,纸条,竹片等等,让他们感受到不是只有用笔才能画出美丽的线条,生活中原来有很多东西都能画出美妙的线条。再如,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她们爱美的情操,还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摹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感知,领会生活中的一切,从心灵深处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加强多元技能的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课程”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从理论知识到技能要求都应力求做到既要全面又有创新。它要突出美术教育的时代特征,抛弃旧有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形式。其教学理念、培养目标都是建立在尊重社会和个人需要的基础之上。因为作为幼儿的人生启蒙者,作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幼儿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这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今后学习与发展的根基。要保护幼儿探索和求知欲望,培养孩子对科学文化的浓厚兴趣,教师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科学、文学和艺术修养。因此,美术课程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也正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展开的。随着社会情境的变化,美术学科多元化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教育认识:“面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在审美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狠抓基本技能的训练。当学生在素描、色彩训练中有了一定基础后,有计划有步骤针对幼儿美术发展需要,对学前教育的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技能训练。积极鼓励学生对绘画、手工、设计等多元化技能进行研究,借助信息网络开拓新的教育资源。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知识技能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才能用他的多元化技能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四、提高儿童作品的了解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工作对像是学前儿童。那么,在校期间对专业审美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深人理解和掌握就尤其必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多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作品是非常必要的。一些人认为,儿学前美术教育侧重儿童画训练未免太单调了,学生是成年人,还是加强素描、色彩训练好。然而从历届毕业生中了解到,学生在校期间谁在儿童画中下功夫并研究儿童画作品,总结教授儿童作画的内容和方法,谁就受到童的欢迎,其教学能力就得到社会的认可。谁不研究儿童画、学习儿童画,谁就和儿童画教学脱节,成为儿童不欢迎的人。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开设了以研究儿童画为主题的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儿童画作品分析,找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儿童作品欣赏评价水平。

五、完善理论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中,光注重理论教学是片面的,不可取的。有教师把整节课的时间都花在大篇幅的讲理论上,甚至还有美术课的理论考试。条条框框,概念意义,甚是复杂,学生厌恶,美术水平也得不到提高,质量上不去,教师也十分痛苦。所以要转变,就要时刻记住“幼儿”这一客体不容忽视。什么样的主题内容,什么样的色彩是幼儿喜爱的,什么样的形式是幼儿最易表达的――要了解这些就要让学生下到幼儿园去,主动一些。让学生在下园时,以”教师”身份进行美术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再回到课堂,就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及时补充内容,调整学法。如“人物添画”这一主题作业,就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添加儿童喜欢的形状、颜色等。所以美术教学不能单靠理论,不能看哪种形式简单,哪种颜色搭配起来顺眼,就画哪种,而是要体现儿童的兴趣和生活氛围,这就要靠你平时的经验和对儿童了解程度的深浅,这就需要去实践。一个教学内容用两种结合起来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是科学的,前者是对学生专业程度的要求,后者是培养学生适应本专业就业需要而设置的教学内容。

总结:学前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为了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具有较强的美术技能,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适当进行有效改革,不断求新、求变,只有这样才能为更多的幼教机构,为整个社会的学前教育事业带来更多的希望,迎来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柏兰.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特色[J].美术教育研究,2014(19)

[2]王德强.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美术教育浅析论文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在中班幼儿 教育 中,美术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审美与创造性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绘画;内容;知识;创造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 教学 方法 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 想象力 和创造性。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翼。那么我们要怎样指导好中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呢?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中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

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 经验 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未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而且对水彩笔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装饰花纹。

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幼儿就能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这中间,幼儿需要获得的新经验是“如何用已知花纹打扮鱼,使鱼更富美感”。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幼儿既不知道什么是单色画,也不知鱼的基本形状,更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他们怎么可能有兴趣和能力去尝试,以主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呢?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度新颖的内容”,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以形象 思维训练 带动幼儿 绘画知识 和技能的提高

中班幼儿美术的重点应在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绘画的强烈愿望,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友善的环境,鼓励 儿童 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将来去开创别人没有开创的事业。这不仅仅是绘画之路,而是给幼儿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竞争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把训练幼儿直觉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记忆、形象的联想、想象、创造作为重点。当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表达的丰富,绘画技能也要相应提高,但技能训练的关键是要抓住控制技能提高的心理机制(形象思维),幼儿的潜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技能是思维的表达,应当先学会思维,再学会表达(技能)。换句话说,在美术教学中以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为前提,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幼儿思维活跃,头脑中的形象丰富,情绪激动,创作欲望强烈,就会画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三、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他们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老师都不能横加指责。只要能画出来就是好的。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四、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儿童作品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

每次画完画,就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 故事 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拿名画家的画、中外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有动力。我还经常让幼儿搞集体创作,让大家出主意,大家动手画。经过两年的实验,我觉得最突出的成绩是保持了幼儿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另外,孩子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幼儿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这一主体与创造美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不断去创造美。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

【摘 要】基于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方式方法,本文分别从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激发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快乐的体验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

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

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

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

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

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现阶段,人们的物质及 文化 水平日益提高,对幼儿的特长教育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各类美术学习进入许多家庭之中,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学习美术的年龄段也在慢慢提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美术学习,将美术素养当作衡量幼儿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很多家长的开始让幼儿学习美术,这就需要幼儿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很多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家长也随之产生了苦恼,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是否学习美术,有时需要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出发,但绝不能盲目跟风。而让幼儿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则需要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尤其要从幼儿的需求、兴趣等角度出发。

一、家长是否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的态度分析

许多家长有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意识,并且对美术学习的价值有了初步认识,能够理解并赞同美术对幼儿智力、气质、注意力、自信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家长并没有对美术学习形成科学的认识。

1. 家长支持幼儿学习美术,多是希望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家长让孩子学习美术的原因有很多。有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是让孩子有一项 爱好 和特长,并且对幼儿手指灵活性、气质培养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益处。可见,这些家长对学习美术的态度是清醒的,初衷简单,就是想培养其综合素质,提升其审美情趣。还有家长希望孩子以后从事美术行业,甚至成为美术人才。不论家长出于何种原因支持幼儿学习美术,都应该贵在坚持,学好绘画技能,孩子会受益终身的。还有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学习美术是因为孩子本身对美术有很大的兴趣,这也是家长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种体现。幼儿在第一次接触美术时,通常会被美术作品的独特形状、颜色变化所吸引,于是产生一种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维持的时间较短,可以称之为“无意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幼儿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才是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2. 家长从现实角度考虑,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

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已经上了其他兴趣班,不想再给孩子过多的负担和压力,而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还有些幼儿对学习美术没有兴趣,这也是家长不选择让孩子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而言,学习美术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家长没有认为美术学习会给孩子带来绝对的好处或坏处,而是客观地对待是否选择让幼儿学习美术,这样的观念是比较可取的。

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

1. 正确定位,认清自己的职责

家长在幼儿学习美术的活动中,应起到鼓励作用,而不应该是“监工与警察”的角色。家长能认清自己在孩子学习绘画中的责任,其益处将远远超于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首先学会想象,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的“不先学会想象就开始学美术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美术”。家长要做好榜样,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不断鼓励幼儿,激发出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2. 做好持之以恒学习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心态

学习美术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不仅仅是幼儿,家长也应该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行为,从而会影响幼儿学习美术的状态及成绩。有些家长包办代替帮幼儿画,让幼儿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幼儿离开了家长和老师就会举步维艰;有些家长过于放松,认为孩子有个爱好就行,画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一事无成;还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在孩子画画时喂吃的,随意分孩子的心,看不得孩子吃苦,也不会有什么成果。所以,学习绘画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才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3. 葆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鼓励为主

幼儿的思维和感知能力是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的。对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犯下的大小错误,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严厉批评、体罚、辱骂等会打击幼儿自尊心,易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以致对美术更加惧怕,甚至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应反复提醒、不断帮助,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艺美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和特殊价值,然后重点阐述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融合以及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融合创新;发展理念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理念下得到不断改进与更新,在现代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很多现代设计师从传统工艺美术中找到创作灵感,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蕴含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浓厚的审美艺术情趣,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更好地走向世界。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和特殊价值

1.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运用各种材料和工艺设计制作出的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人工造型的统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造型艺术的核心,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能体现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情趣爱好,在视觉上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和独特感受,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体。现代服装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商业招贴广告设计都注重增强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殊价值

其一,文化的标志性。一些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国传统的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先进、装饰雕刻之精美、文化内涵之丰富,是举世无双的,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二,技艺的特殊性。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如漆艺,有史料记载的就达数百种,但如今很多已经失传,现存的漆艺水平普遍达不到历史的高度。其三,经济的无价性。无论是彩陶艺术还是佛雕艺术,其精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难以估算,可以说价值连城。如,中国元代瓷器《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罐、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与乔家大院、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都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无价之宝。其四,精神的凝结性。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结晶,其物质实体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水平,其造型、色彩、装饰等视觉形象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所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亟须传承的精神价值。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融合

当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现代设计需要传统工艺美术来充实、丰富,使作品既有民族感又具现代感。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需要遵循市场规律。现代社会已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要想在世界经济中独领风骚,现代设计必须引领社会时尚潮流,必须更多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设计作品底蕴更深厚、底气更充足,呈现出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年画艺术,能使作品更具灵活性、更富有生命力。此外,这些传统艺术元素还直接推动了中国动画的发展。凤翔的泥塑艺术和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都具有较高的审美观赏价值。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可以使现代包装呈现出传统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风格。

三、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1.设计思想的创新

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要把儒、释、道的思想融入产品的形态、色彩、功能设计,以现代审美观念改造、提炼和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追求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思想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设计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2.设计形态的创新

中国古人一向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在钟鼎、器皿的形态设计中都运用了方与圆的元素,并赋予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产品设计者要结合产品的使用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传统精神与传统造型进行深度加工提炼,使设计契合现代美学思想,实现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高度融合。

3.设计色彩的创新

中国古人运用的色彩蕴含了阴阳、五行、中庸的精神内涵,贯穿了生动传神的美学理念。现代设计师应该先对传统色彩进行深刻感悟,然后进行再加工、再提炼、再升华,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时尚潮流,以此表达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使设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艺术活力。

四、结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现代设计在理念、形态、色彩等方面,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注入民族血液、融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美学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富有东方韵味的现代设计作品,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永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娜.浅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现代园艺,2011(5).

[2]王利达.浅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和创新.中国电子商务,2012(2).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艺美术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着新的环境。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竞争力。传统工艺美术要想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借用品牌理念,确定一个合理的品牌定位,通过不同媒介和大众进行交流沟通并传递品牌价值,使人们了解该工艺美术品类的故事,进而产生信任感。文中借用科勒模型,对品牌的要素和品牌联想进行阐述,并对工艺美术品牌策略的构建进行讨论。

关键词:工艺美术;品牌;体验;价值;联想

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工艺美术是一种凝结人类智慧结晶的创造性活动。通过特定的工具和手段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类生活方式。毋庸置疑,工艺美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科技化、批量化不断推动着工艺美术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着新的环境。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竞争力。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了垄断地位,被大批量的工业化设计产品所取代。这使得工艺美术不再为少数的达官贵族服务,转而服务于人民大众。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工作者,不应该仅仅将注意力放到工艺品制作本身,更应该顺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将其作为一种能够提高消费者体验的商品,并通过品牌化的运作被市场所认可,从而起到传播工艺美术的目的。

一、科勒模型

科勒把品牌分为品牌感知和品牌联想两方面,他认为品牌联想是消费者同品牌长期互动所形成的,是人们对品牌认知的一种反映。通过对品牌联想的分析能够对品牌战略起到引导作用。品牌联想可以分为三大类:产品属性、产品利益和组织利益。

1.产品属性包括与产品有关的联想和与产品无关的联想。与产品有关的属性是指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所必需的产品要素,也就是产品的功能性以及物理属性等。与产品无关的属性主要包括:价格、体验、品牌个性等。

2.产品利益联想是消费大众赋予该产品的价值内涵,利益联想分为三类:功能性利益、体验性利益和象征性利益。功能性利益一般指产品内在的功能性或者服务方面的特性;产品象征性利益是产品的外在特征,一般与产品本身无关;体验性利益则是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候的主观感觉,与产品的功能性和象征性紧密相联。

3.组织利益包括:组织规模、社会形象、组织文化、员工形象、组织历史、组织的营销策略。

二、传统工艺美术所面临的问题

1.工艺美术丧失了同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契合点。有些传统工艺美术简单照搬传统工艺和设计,忽略了对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研究,久而久之使传统工艺美术品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工艺美术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服务,设计师应该在继承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设计活化,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工艺美术作品。

2.工艺美术传承人待遇较低,传承问题比较突出。工艺美术大师的收入比较微薄很难维持带徒弟、房租、材料等基本开销,徒弟们常常因为生计问题简单学了一些技艺就另谋出路,或者干脆放弃学习该门技艺。个别工艺美术大师开设的工厂规模较小且定位不清晰,小作坊式的运作模式比较保守,使大师们都忙于维持生计很难静下心长期培养接班人。

3.工艺美术产品缺少品牌营销意识。在很多人眼中工艺美术产品离人们日常生活非常遥远,无论从材料还是工艺都不被大众所了解。同类技艺之间缺少雷同性比较强,无论在经营模式还是在产品创新上缺少差异化。工艺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工艺美术技艺,将品牌意识植入到工艺美术的传播中,赋予工艺美术产品更多的附加价值,才能被更多大众所了解,进而促进传统手工艺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的普及。

4.缺乏系统的工艺美术技艺培训。工艺美术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作品基本是靠模仿,严重影响了工艺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对于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或者行业再培训。使得从业人员缺少对工艺美术技艺的创新,严重影响到了行业的发展后劲。

三、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构建

1.传统工艺美术品类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品牌的传播。品牌应该具有叙事能力,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作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应该对该品牌的历史和未来进行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大力吸收该工艺美术品牌的优秀文化成果,在深化优秀成果的过程中,让当地的老手艺人和民众参与其中,不仅还原丰富了地域文化,也激发当地民众的保护热情,加快工艺美术品牌的传播与发展。

2.强化工艺美术手艺人的品牌意识。首先工艺美术手艺人需要建立知识产权意识,手艺人应该明确工艺美术是极具内涵的文化品牌。为了避免同一品类不同手艺人的纠纷,可以引入行业协会同手艺人所在企业合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必须经过授权才有资格生产和销售某一种产品。

3.传统工艺美术品牌推广要使品牌能够深植于消费大众内心。消费大众因为其生活环境、受教育背景不同,对工艺美术品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尽管工艺美术品牌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品牌若想延续仍然应该往更深层次发展。应该结合工艺美术的品类特征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确定不同的品牌营销模式。在确定品牌定位之后,通过适当的推广对品牌进行持续宣传,以培育和发掘潜在消费群体,保持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热情。

4.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传播应该注意其广度。很多工艺美术品类不被大众所熟知,在品牌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和消费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利用不同的媒介,例如网络、电视等,使消费者认识并产生信任感,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工艺美术多样化的需求。

5.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应该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品牌定位是在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心理的位置,它与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竞争紧密联系。虽然工艺美术品类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产品,但是将其进行品牌化的打造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富有感染力的品牌价值的传递。工艺美术品牌必须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寻找到属于该工艺美术品类的独一无二的特色,从而增加品牌竞争力,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了解所接触的工艺美术品牌,并且在和该品牌互动的过程中感知品牌的价值。如果该品牌的品牌价值正好能够和消费者产生共鸣,该消费者就会成为这一工艺美术品牌的忠实消费者。

6.加强工艺美术品牌的消费者体验。消费者大多是通过产品了解工艺美术品牌的,但这不足以建立起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品牌。仅仅通过品牌名称和产品所建立起来的工艺美术品牌并不能够使消费者和品牌产生共鸣,消费者更多的是通过服务、环境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来感受品牌的价值。一个品牌给予消费者的感受越多就越有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个多维度的品牌体验能够更有效的架起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作为一个工艺美术类的品牌,同样应该注重多维度消费者体验的建立,通过标志、媒体宣传和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在工艺美术品牌推广之前,要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感官体验设计传递独特的品牌价值。

7.为工艺美术品牌注入新的元素。工艺美术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也在不断的进步,传统工艺美术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元素,让其新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四、结语

传统工艺美术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打造具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术品牌,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地域文化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品牌意识、注入新的设计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体验来传递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进而扩大广大民众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使传统工艺美术能够不断地传承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KELLER,KEVINLANE,StrategicBrandManagement[M]NewJersey:PrenticeHall,1998.

[2]丛玲玲.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面临九大问题[J].《美术观察》,2008(7).

[3]江明华,曹鸿星.品牌形象模型的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李静,金永生.基于凯勒模型的电信品牌形象研究[J].《商业研究》,2013(21).

[5]张凌浩.基于品牌体验的设计思考基于凯勒模型的电信品牌形象研究[J].《包装工程》,2006(6).

[6]曹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战略研究——以赫哲族为例[J].《商业经济》,2014(9).

[7]舒三峡.如何打造非遗文化品牌[J].《东方企业文化》,2012(18).

[8]谭宏.传统品牌保护模式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活化路径研究[J].《商业时代》,2010(28).

绘画艺术是精神意蕴和绘画语言的结合体,是精神 文化 所依存的载体,透溢着时代的脉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绘画艺术 毕业 论文相关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绘画艺术毕业论文相关范例篇1 试论幻想与绘画艺术 摘要:人们都是希望有美好和理想的生活,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在探讨理想时总是相信存在一个理想的完美国度,但是现实总是不是完美的,甚至是肮脏、混乱和丑陋的。艺术家的工作就是通过梦这种人的无意识的表现形式去修补这个不完美的生活和现实,使它重获完美,并通过图画把生活的这种理想的状态保存下来。 关键词:白日梦;生活;艺术;美;绘画 一、幻想与生活、科技发明、艺术创造的意义 我们从长期被认为的最为黑暗和压抑的中世纪开始说起。无论是中世纪的精神生活还是世俗生活都是离不开希伯来―__文化这一核心。虽然我们认为中世纪整个时代是肮脏、混乱和丑陋的,但希伯来―基督__也孕育着生活的理想。这个社会理想就是骑士精神。 而在古希腊文化中将人放在自然法则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希腊人认为他们和神的关系最为密切。(几乎每个希腊人都这样认为)他们把人的位置摆得很高,却痛苦的意识到了人类的伟大和人类潜在价值都是有局限的。将现实中对伟大的夸张和人类的种种局限结合起来(最大的局限就是生命是有限的)。帕特农神庙上刻着“Knowyourself”“nothinginexcess”。这两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你不是神。这两者的结合就构成了希腊对人类悲剧性前景的认识。在人类的局限面前,梦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它是人类在理想中克服局限,促进达成愿望的一种手段。 梦既是我们在生活中活动的延续,而且其目的是使我们超脱日常生活,达成愿望。在生活中我们心事重重、悲痛欲绝时,或是我们竭尽全力在解决问题时,或是沉浸在快乐和甜蜜之中时,梦所展示的不但是现实的情调和象征,而且会产生对生活现实有所补充的内容,使我们对生活的憧憬和感受更加强烈。 二、幻想对绘画艺术的意义 白日梦对生活来说,它满足了生活的欲望,使生活充满憧憬和激情。让一切生活理想的创造力尽情喷发,让一切生活激情的幻想尽相涌流。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在探讨理想时总是相信存在一个理想的完美国度,但是现实总是不是完美的,甚至是肮脏、混乱和丑陋的。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去修补这个不完美的生活和现实,使它重获完美,并通过图画把生活的这种理想的状态保存下来。 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从阿尔伯蒂开始,艺术家谈艺逐渐成为时尚,艺术从中世纪以前单纯的“技艺”中脱离出来。艺术家的匠人身份逐渐下降,而知识分子身份逐渐上升。特别是瓦萨里的《艺术家传》出版后,进一步确立了艺术家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主要是一些技法指南,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艺术理论一方面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另一方面,又结合了艺术在技术和实践上得新的发展成果,使人们对艺术和绘画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切尼尼《艺术指南》是第一个将“幻想”和“手工”放到同样的重要地位,因为艺术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一贯的传统的作为一种工艺制作的活动,对“幻想”或者说是对 想象力 的强调,则是文艺复兴艺术浪漫主义特征的出现。库萨的尼古拉的《论戏球》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一个可见的球是先在于艺术家心中的不可见的球的形象。唯有心灵具有创造虚构事物的能力。心灵有创造观念的能力,进而发展这一能力来表现它们。 达芬奇的艺术理论主要见于他的《论绘画》。达芬奇认为“构思”(disegno)这个概念是作为艺术的灵魂,因而具有神性,它是在最高的层次上复制了上帝可见的作品。“构思”是从阿尔伯蒂开始为文艺复兴艺术家和美学家反复使用几乎成为谈艺论美的口头禅的一个中心概念。阿尔伯第即已将“构思”界定为源于精神,用线与角予以表现一种鲜明的规划,《艺术家传》中瓦萨里首先认为艺术家的创作首先体现为处心积虑的构思,当他将内在于心的构思外化,使作品既反映自然,又反映艺术家心中的完美形式即构思。构思即是在心得一种形式,也是用手予以实现的一种形式,实际上是兼顾了构思和 素描 或者说草稿来两个概念。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特别是表现在《达芬奇和他对童年的一个记忆》,他进一步提升了艺术在精神方面的价值,他认为无意识性本能才是艺术家构思和创作的真正来源。无意识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人类心理结构部分之一,无意识就是大量的本能直接需要的东西被意识所压抑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性本能。他认为达芬奇在艺术上有如此崇高的成就就是在于他小时候的恋母情结和自己的性本能转移,这样无意识性本能就成了决定艺术创作的根本动力和最深层的原因。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无意识的表现形式,只有人在梦境之中,才能完全放松,人的无意识本能才不会被意识所压抑而尽情释放。艺术家就是一些被过分的性本能无意识需要所驱使的人,艺术家的创作和做梦一样,一次幻想就是一次愿望的体现,,也是一次无意识欲望的一次满足,幻想能使不能感到满足的现实生活和欲望在创作中得以释放。 艺术家就像孩子一样,怀有很大热情来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正是因为艺术家有很多的无意识本能实现不了,要用幻想性创作来代替满足。 参考文献: [1]《西方美学通史》第一卷古希腊罗马美学.范明生.上海人民出版社. [2]《西方美学通史》第二卷中世纪文艺复兴.陆扬.上海人民出版社. [3]《中世纪的衰落》.赫伊津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释梦》.弗洛伊德.商务印书馆. [5]《艺术指南》.切尼尼. [6]《论绘画》.达芬奇. [7]《诗人与白日梦》.弗洛伊德.BasicBook公司. [8]《艺术史的历史》.温尼?海德?米奈.上海人民出版社 绘画艺术毕业论文相关范例篇2 浅谈数字绘画艺术 摘要:传统绘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艺术创作过程从单纯地模仿传统媒介走向利用电脑程序在电脑中创作或自动生成,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新的技术促成了新的媒介,数字艺术这种新兴媒介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艺术创作方式,也改变了艺术欣赏的方式。 关键词:艺术创作绘画数字化数字绘画 1946年第一台数字化计算机“电子数字集成和计算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在这60年里,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个人电脑进入家庭,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不断开发,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计算机数字化也在迅猛发展,艺术家把数字技术应用到艺术创作中,从而改变了传统艺术绘画创作方式,也使艺术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 一、传统绘画艺术创作 1.艺术创作是以满足人们对娱乐游戏的需求为主要目的而创造虚拟人类生活事件的文化活动过程。创作出的文化产品称为艺术品,要想创作出公众喜爱的艺术品,创作者要不断提高艺术创作的语言技艺水平和创造新的语言风格。高水平的语言技艺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能够使创作出的虚拟事件在描绘上准确生动和别具特色,从而使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才能够有效地创造出一定内容和特色的艺术作品。 2.绘画艺术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是美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借助于可被利用的物质材料和相应的制作 方法 以创造艺术形象,运用笔、刷、刀、手指等各种绘画工具以挥洒、涂抹、拓印、腐蚀等各种绘制手段,将颜料、墨汁、油墨及其他有色物质描绘和移置到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壁或岩石等平面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或图像,创造出可以直接看到的,并具有—定形状、体积、质感和空间感觉的艺术形象。绘画艺术从材料、工具来分,其种类主要有:水墨画、油画、版画、壁画、 水彩画 、水粉画、素描、速写等。 二、沿革 所谓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和处理,或以数字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便于今后操作和处理。是以电脑作为绘画艺术创作工具,通过运用一定的电脑程序,进行计算机信息处理,把每个像素用若干个二进制数码进行编码而形成虚拟的视觉图像,并进行输入和输出。 1951年首台供商业应用的电子计算机获得专利,除了大量深入的技术研究,也偶尔涉及音乐和视觉艺术。由于大多数研发人员是科学家,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艺术训练,所以早期的电子艺术的美学价值并没有得到认可。美国年轻研究员诺尔可以算作第一批“数字艺术家”,他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1963年用电脑绘出抽象图案《高斯二次方程》,尝试着在二维的画面中表达三维的空间。此时电脑对大量的艺术家来说是一个技术上比较难掌握的机器,数字计算机绘画作为一种新型媒介,还只是模仿传统媒介,并没有用来进行主流艺术创作、创造出新的美学体验和新的价值观体系。 随着电脑功能被进一步开发,艺术家逐渐利用电脑作为程序控制工具,将天幕当成画布将镭射光束作为画笔进行艺术创作,如德国艺术家皮尼的《奥林匹克彩虹》,美国艺术家巴拉德的《视觉化时间》。严格来讲,他们在本质上仍然以传统媒介为主,并非是在进行艺术与科技的探索,而是琢磨如何通过运用电脑这种时髦机械来迎合当时大众的口味。 1990年以来,个人电脑越来越普及并且越来越容易使用,新一代艺术家对电脑操作不再陌生,逐渐将其变成创作工具或者媒介。艺术创作过程从单纯地模仿传统媒介走向利用电脑程序在电脑中创作或自动生成,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新的技术促成了新的媒介,绘画和雕塑的历史让我们知道,每次革命均来自于概念和材料的不断发掘和更新,数字艺术这种新兴媒介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艺术创作方式,也改变了艺术欣赏的方式。 杜桑以来,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模糊了;数字艺术以来,真现实和虚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了。数字艺术是以电脑为技术支撑的电子时代的新媒介,是艺术摆脱以视觉为中心的束缚过程中的一大飞跃。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传统的图的概念、内容和形式不再突出。艺术品的价值存在于通过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的交换之中,艺术家将把因特网当作最大的美术馆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当作直接向公众传播作品的工具。 三、绘画的工具选择 绘画艺术的数字化基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手段的更新,它直接跟数字技术的发展相关;二是创造理念的更新,它主要是指创作者审美趣味的变化。技术是电脑硬件和绘画软件,绘画软件的构成分为矢量图和位图两大类,Adobe公司的Illustrator软件、Corel公司的CorelDRAW和Painter是众多矢量图形设计和绘图软件中的佼佼者;Photoshop是制作和处理位图图像的最好软件。矢量图形最大的优点是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等不会失真;最大的缺点是难以表现色彩层次丰富的逼真图像效果。而位图图像能表现层次丰富、具有逼真色彩的照片品质图像,缺点是放大若干倍后会产生“马赛克”现象。图像质量决定于设置的分辨率(一个单位面积内所包含像素的个数)的高低,分辨率越高,图像就越清晰,信息量越大,文件也就越大。提高分辨率虽然可以使图像更清晰,但是,尺寸却会随着分辨率的增大而变小;反之,降低分辨率会使图像变大,画质会变得比较粗糙。像素数目、分辨率和图像尺寸可通过以下公式来理解。像素数目÷分辨率=图像尺寸。根据图像输出的要求,低的可设置72dpi的视频显示模式,高的可设置300dpi的打印机模式,还可设置高达2570dpi的照排设备模式。所以,多数艺术家采用Photoshop软件来进行创作。 结语 目前,人和电脑处于一种既矛盾又合作的关系中,电脑仍然在人的指挥下与人合作,艺术家利用电脑这种媒介进行创作。与传统媒介相比,虽然数字绘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但基本原理(透视学原理、明暗关系、色彩关系等等)和其他艺术形式都是相同的。在绘画发展的历史中,出现了千姿百态的表现手段、形式技巧和风格特色,无论哪种形式,它最重要的应是依赖视觉来感受和欣赏造型艺术,要求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思想性与艺术形式要完美结合,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反映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同时还具有美感。在数字化绘画艺术创作中,电脑硬件和绘画软件是会不断更新和贬值的,我们更应该关注数字化对创作观念产生的影响,只有通过研究技术进而深入研究创作理念方面的变化,才是具有价值的,使人从中受到 教育 并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费箐著:《超媒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意动影像编著:《Photoshop场景绘制》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绘画艺术毕业论文相关范例相关 文章 : 1. 艺术类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2. 美术系毕业论文范文 3.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 4.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论文 5. 优秀艺术毕业论文范文 6. 美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美术教育教学类论文

幼儿美术 教育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一 一、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及基本特征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幼教的主要方向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上,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则是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来进行引导教学。将真实的生活体验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在引导幼儿形成独立个性的同时还能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让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这样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因为幼儿还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通过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让美术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几点突出了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生活化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生活则是灵感的源泉。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所看到的事物。但是由于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将身体的各个机能协调运作,使美术创作在一片狼藉中结束。当幼儿的年龄超过三岁时,进行美术创作已经可以看到他们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述其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性 美术其实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创作时,也是对其生活的一种认知和反馈。因为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全面,所以他们完全是遵循内心感受来描述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通过幼儿的天性“玩”来开展美术教育,在“玩”的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生活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度,进而获得启迪。 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还能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帮助幼儿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一)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智力 智力作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基础要素,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在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智力发展是非常快的,往后的阶段才会逐渐平稳的发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来进行教育的,在幼儿的认知上,熟悉的场景能使他们更好的感知事物,又因为创设的环境极具生活性、形象性,使得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情景画面。同时浓厚的生活氛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学习兴致,使其主动积极地对美术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问题,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使其 记忆力 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非智力的发展 人在成长过程中 兴趣 爱好 、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必备的品质,幼儿本身都是不同的鲜明个体,所以同一种方式的刺激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幼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能使幼儿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品往往会使幼儿更加兴奋,同时因为作品与实际的生活贴近,会使幼儿心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感觉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还会增加幼儿的荣誉感,这就给幼儿的非智力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所以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教育的形式非常多,而美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美术教育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这符合幼儿自身的特征,所以通过美术来教育幼儿具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并且,美术教育也可以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教育模式,因为美术具有审美性,它是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内心表达方式,有些甚至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所以对教育幼儿的心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在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时会不知不觉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 (四)有助于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美术教育中还可以积极利用教育中的合力作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齐心协力才能使幼儿往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两者之间,还是幼儿园更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教育 只是辅助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特有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使幼儿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家长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能为孩子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 幼儿美术教学是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的,其中寻找材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是给孩子提供创造和学习的平台。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单独的教室来给幼儿营造创作的空间,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取一些很容易找到的生活旧物或是天然材料等,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熟悉感,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缺少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要摒弃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方面来渗透美术元素,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们相互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美术课题“制作小 蛋糕 ”,在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蛋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教师适时指点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启发,这也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利用废旧的报纸、丝带等物品来制作一些奇思妙想的玩具,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开拓。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及不一样的体验。同时还可以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来,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成品,都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美术教育的快乐,还能体验生活中不能感受到的另一面。 四、结束语 在幼儿的初始教育中,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的心智得到提高,还能拓展开发幼儿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现实世界的美好,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建立在生活氛围中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还能让幼儿对生命之美有初步认识。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二 一、挖掘生活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为实现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模式,教师首先要在教育中融入生活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开展美术创作。比如,利用生活中的饮料瓶、矿泉水瓶等材料,用纸张、胶带、剪刀等工具对其进行自由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一些幼儿能够做出灯罩等极具创意的生活小道具,或者做出电话听筒类物品,也可以把废旧纸板剪成狗、猪、鸡等常见动物的形状。教师通过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生活材料,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根据生活素材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展开联想,以此确保美术教育朝着生活化模式方向发展,幼儿也在其中学会理解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 二、体现生活美术,展示美术魅力 我国 传统 文化 中民间艺术众多,比如捏面人、剪纸、糖画等手工艺术,这些富有特色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珍贵的历史活化石,这里面蕴涵了大量的艺术气息、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因此,教师要让幼儿更多接触民间艺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介绍这些民间美术艺术的图片、视频或者趣味小 故事 ),以演示或者边播边讲的形式,为幼儿展示我国民间美术文化的特点。还可以让幼儿观看民间美术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同时为他们讲解有关民间美术起源的小故事,这些具有浓厚文化特色与趣味性的小故事,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三、改善教学模式,确保因材施教 事物普遍有着个性化差异的特点,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于还没有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幼儿来说,个性化差异尤为明显,这也是幼儿自身天性使然。对于幼儿的这种天性,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加以评论,这样对幼儿是极为不公平的。教师必须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每位幼儿的不同能力出发,对幼儿开展有针对性、多样性的培养。比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表现出了较强的绘画天赋,教师可以把“我的家”这类生活化题材作为绘画主题,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比赛。对于有着较强手工制作能力的幼儿,教师要指导幼儿制作生活中常见的用具,比如杯子、盒子等。 四、营造生活环境,构建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积极为幼儿营造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构建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一角建立“生活小厨房”,要求幼儿利用自己喜爱的素材制作厨房用具,比如筷子、桌子、碗、锅等,以后在涉及到厨房方面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生活小厨房”,观察已有哪些用具,还缺少什么东西。这样幼儿会通过自己的记忆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留意厨房用具,并明白这些厨具的特点、用途和区别。对于绘画而言,这也有利于幼儿抓住绘画目标特点与作用展开创作,以此实现美术生活化模式的目的。 五、贴近生活教学,发掘美术元素 为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还要在生活中融入美术元素,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为幼儿布置课后小作业,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美术元素。比如,让幼儿就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展开联想,并且按照自己的联想进行创作,这样能增强幼儿自我发现与自我创作的意识,并让幼儿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美术元素,让幼儿创造力得到培养。总之,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增强幼儿生活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开发幼儿创造能力,让幼儿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教师要重视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认清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 教学 方法 ,进一步推动幼儿美术教育改革,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路彦乔 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幼儿园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三 一、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传统的美术授课过程中,步骤非常的单一。教师一般会拿出一幅作品,进行简单的技巧讲解,然后让孩子去临摹。教师只要看着孩子能够把画作完整地呈现出来,就觉得授课是成功的。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幼儿美术兴趣的唤起,对艺术能力的开发。而且教师对幼儿画作的评价也是大同小异,用画得好,画得不好,画得像不像等语言来评价。不能对具体的画作以及画作中呈现的幼儿绘画能力进行深度的评价。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画作,但是老师因为各种原因就叫停了,打断了学生绘画的连贯性思维。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艺术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1.要改变传统绘画教学思维,积极引导幼儿学习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必要求孩子必须要按事物本身的形态特点来描绘,可以运用多种绘画素材来鼓励孩子绘画。为幼儿准备多样的绘画对象,多样的绘画工具,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还可以让孩子从手工制作、 音乐欣赏 、文学欣赏中,感受艺术气息,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觉。我们经常会说这样的话“,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老师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人们的一行一动。经常到野外大自然中去实地考察,观察各种事物的形状和颜色,静态和动态。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积极鼓励表扬 每一个孩子的思想,个性都是不同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也是不同的,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想法也存在千差万别。因此,教师要保护好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多多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及行动特征和兴趣爱好,注重观察幼儿的整个绘画过程,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创作的能力,积极引导幼儿的 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孩子们的各种涂鸦,并进行适当的巧妙点评。教师要尽量采取正面的评价原则,注意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抹杀孩子的创造力,要多多鼓励孩子讲解自己的画作,带着欣赏和赞美的心情看待孩子的作品。这样能够极大地增强孩子的信心,锻炼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 3.努力培养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创造宽松的绘画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幼儿这个阶段正是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喜欢各种鲜艳明亮的色彩,奇形怪状的形态。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进行美术教育。让孩子们多多参加各式各样的美术活动,跟不同性格的孩子一起学习交流。通过人物模拟、 故事创作 、手工剪纸、 魔术 表演等很多的小游戏和活动,来增强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创造力、表达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触摸形态各异的物品,孩子们的想象力会飞起来。此外,老师的授课要做到开心快乐,这样才能调动孩子们的绘画积极性。幼儿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开发和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多重艺术审美能力和美术修养,还能发展幼儿的个性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一个孩子的细心、耐心、恒心和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为幼儿打造一个可以自由翱翔的课堂。 作者:庄丽芬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城东幼儿园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在中班幼儿 教育 中,美术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审美与创造性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绘画;内容;知识;创造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 教学 方法 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 想象力 和创造性。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翼。那么我们要怎样指导好中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呢?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中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

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 经验 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未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而且对水彩笔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装饰花纹。

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幼儿就能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这中间,幼儿需要获得的新经验是“如何用已知花纹打扮鱼,使鱼更富美感”。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幼儿既不知道什么是单色画,也不知鱼的基本形状,更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他们怎么可能有兴趣和能力去尝试,以主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呢?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度新颖的内容”,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以形象 思维训练 带动幼儿 绘画知识 和技能的提高

中班幼儿美术的重点应在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绘画的强烈愿望,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友善的环境,鼓励 儿童 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将来去开创别人没有开创的事业。这不仅仅是绘画之路,而是给幼儿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竞争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把训练幼儿直觉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记忆、形象的联想、想象、创造作为重点。当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表达的丰富,绘画技能也要相应提高,但技能训练的关键是要抓住控制技能提高的心理机制(形象思维),幼儿的潜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技能是思维的表达,应当先学会思维,再学会表达(技能)。换句话说,在美术教学中以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为前提,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幼儿思维活跃,头脑中的形象丰富,情绪激动,创作欲望强烈,就会画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三、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他们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老师都不能横加指责。只要能画出来就是好的。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四、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儿童作品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

每次画完画,就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 故事 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拿名画家的画、中外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有动力。我还经常让幼儿搞集体创作,让大家出主意,大家动手画。经过两年的实验,我觉得最突出的成绩是保持了幼儿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另外,孩子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幼儿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这一主体与创造美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不断去创造美。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

【摘 要】基于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方式方法,本文分别从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激发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快乐的体验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

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

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

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

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

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现阶段,人们的物质及 文化 水平日益提高,对幼儿的特长教育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各类美术学习进入许多家庭之中,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学习美术的年龄段也在慢慢提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美术学习,将美术素养当作衡量幼儿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很多家长的开始让幼儿学习美术,这就需要幼儿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很多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家长也随之产生了苦恼,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是否学习美术,有时需要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出发,但绝不能盲目跟风。而让幼儿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则需要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尤其要从幼儿的需求、兴趣等角度出发。

一、家长是否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的态度分析

许多家长有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意识,并且对美术学习的价值有了初步认识,能够理解并赞同美术对幼儿智力、气质、注意力、自信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家长并没有对美术学习形成科学的认识。

1. 家长支持幼儿学习美术,多是希望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家长让孩子学习美术的原因有很多。有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是让孩子有一项 爱好 和特长,并且对幼儿手指灵活性、气质培养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益处。可见,这些家长对学习美术的态度是清醒的,初衷简单,就是想培养其综合素质,提升其审美情趣。还有家长希望孩子以后从事美术行业,甚至成为美术人才。不论家长出于何种原因支持幼儿学习美术,都应该贵在坚持,学好绘画技能,孩子会受益终身的。还有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学习美术是因为孩子本身对美术有很大的兴趣,这也是家长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种体现。幼儿在第一次接触美术时,通常会被美术作品的独特形状、颜色变化所吸引,于是产生一种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维持的时间较短,可以称之为“无意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幼儿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才是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2. 家长从现实角度考虑,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

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已经上了其他兴趣班,不想再给孩子过多的负担和压力,而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还有些幼儿对学习美术没有兴趣,这也是家长不选择让孩子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而言,学习美术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家长没有认为美术学习会给孩子带来绝对的好处或坏处,而是客观地对待是否选择让幼儿学习美术,这样的观念是比较可取的。

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

1. 正确定位,认清自己的职责

家长在幼儿学习美术的活动中,应起到鼓励作用,而不应该是“监工与警察”的角色。家长能认清自己在孩子学习绘画中的责任,其益处将远远超于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首先学会想象,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的“不先学会想象就开始学美术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美术”。家长要做好榜样,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不断鼓励幼儿,激发出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2. 做好持之以恒学习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心态

学习美术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不仅仅是幼儿,家长也应该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行为,从而会影响幼儿学习美术的状态及成绩。有些家长包办代替帮幼儿画,让幼儿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幼儿离开了家长和老师就会举步维艰;有些家长过于放松,认为孩子有个爱好就行,画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一事无成;还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在孩子画画时喂吃的,随意分孩子的心,看不得孩子吃苦,也不会有什么成果。所以,学习绘画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才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3. 葆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鼓励为主

幼儿的思维和感知能力是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的。对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犯下的大小错误,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严厉批评、体罚、辱骂等会打击幼儿自尊心,易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以致对美术更加惧怕,甚至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应反复提醒、不断帮助,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