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西方的军事文化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西方的军事文化论文题目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应当指出,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这些情况表明,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国际环境的另一新变化是,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构成其他无序因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因贫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大量难民。这些无序竞争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时控制,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难以维持的。 亚洲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区域内完成的。这种共有的利益是推动它们在下一世纪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信息与交通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消除亚洲各国间地理上的隔阂,为它们的相互沟通和加强信行提供了手段。亚洲各国还有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它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倾向是它们相互谅解和相互妥协的基础。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各国将更努力地谋求合作,利用国际体制(即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来共同地维持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 除了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外,在中国和周边国家有着以下一些较重要的国际多边体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后部长级会议、东盟加中日韩会议、朝鲜问题四方会谈、“上海五国”机制、欧亚首脑会议,等等。这些国际多边体制包含不同的成员,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功能,有不同的优先处理的问题,其产生的决定或共识有不同的约束力,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推动着相关国家认识他们共有的利益,并通过合作互谅互让来共同获益。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方面,这些机制已经在起非常积极的作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在推动贸易自由化,这一进程使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得到了显著加强。今年5月初,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财政部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个亚洲货币保护机制,以避免再次发生造成严重冲击的金融危机。这表明亚洲国家已将它们的合作从贸易领域扩大到了金融与货币领域。 在安全方面,由于亚洲各国的共同努力,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一些国际多边体制已经在加强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活动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国”的国防部长进行了会晤,部长们决定要采取集体行动,防止国际恐怖主义、好战的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五国边境地区的威胁。进入新世纪后,只要各国都能将和平共处作为合作的基本原则,放弃冷战思维,国际多边体制就能够在解决领土争端、控制军备竞赛、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机制、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纪的初期,东盟地区论坛可能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体制。在中亚地区,“上海五国”机制经过扩展,也可能发挥类似功能。但一个能涵盖东亚、南亚和中亚所有国家的多边体制暂时还没有可能性。 在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内战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着国际因素卷入的背景。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重大冲突,对中国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但是,如何发挥国际多边体制作用,寻求最终解决或者缓解其紧张程度,现在还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充分重视。例如印度一直拒绝国际组织调解克什米尔冲突,这不仅长期拖延了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已经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在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以后,冲突的延续将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中国和其他国家应当向印巴两国进一步施加影响,促使他们通过调解来求得双方可接受的解决,并意识到任何强加于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这也应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一条基本规范。 可以预计,通过国际体制进行国际合作将是下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还存在如何主导国际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可以,而且也应当在国际体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只要是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而且还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体制的意义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有效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多极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是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体制,中国在下一世纪的全面复兴与强盛是大有希望的。-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一)周边概况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 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事实上当今世界为争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经济争夺,军事斗争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决不容许他人侵占我国的滴水、寸土!这就要求我们全国人民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本来想帮你回答,结果看分太少了,2000字不少哦

关于气象武器,楼主你学的什么专业啊 美国的黄石火山一爆发,那么不仅是美国的饿灾难同时也是全球的大灾难!呵呵 这个知道吧!

唉!这就是中国的学术研究!

军事文化的论文题目

学生军训的意义(一)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而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初级军官和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我国近代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组织他们到农村、工厂、部队搞社会调查,体验生活,了解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现实。同时,由于军事本事也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并且包含了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学习军事,也可以促进其他专业的学习。(二)学生军训是加速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就需要成千上万具有较高军事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去掌握。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经过一段军事训练以后,挑选一部分适合服现役的学生入伍,这对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是有好处的。我军已从全国各地方大学选拨了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入伍服役,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根据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军将不断从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毕业选拔军人,吸收军官。通过这样的改革,必将更好地改善人民解放军官兵的知识结构,提高官兵的素质,加速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三)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坚持走精干的常备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高等院校学生和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对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使他们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就能为我军实行战时快速动员,储备基层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和后备兵员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有高等院校1000余所,在校学生150万余人,每年招收新生60余万人;已有高级中学(含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万余所,在校学生700余万人,每年招收新生400余万人。如果他们都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做到寓兵于民,寓兵于校,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将会更加强大。一旦战争发生,将会源源不断地满足兵员动员的需要,保证战争的胜利。(四)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国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中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与国民国防意识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大、中学生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年轻力壮,他们是国家最有希望的一代,是国防兵员的主要来源。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首选要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他们的国防观念。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通过军事训练,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的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的传统美德,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

木有问题 ,来吧我来原创给你

论文题目:以海上国防安全为例,浅淡国防的重要性。这里有篇范文可以参考:,打开就能看到。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我的回答。

写作思路:

以中国武装力量为主题,结合国防现实意义,贴近人民生活,树立爱国情怀。

正文:

国防现代化是国防建设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目标。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是国家四个现代化的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可靠保障。它对保卫国家安全、巩固和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防现代化”是一个与世界各国相联系、相比较的相对概念。它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而存在,是对于特定的时间而言的历史发展过程,因而它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战略思想、经济水平、科技发展、工业基础以及地理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方针、原则、途径和目标、规模与重点也各不相同。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际环境下,国防现代化的具体涵义也都有所不同。但提出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国家,在总体上都是以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作为自己发展的参照系,结合本国国情使国家的国防建设在总体上达到当代世界的先进水平,以适应在现代及未来战争条件下保卫国家安全、巩固与发展国防的需要。

国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国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种制约因素有机联系的整体,表现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涉及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军事思想的现代化。先进的军事思想、反映现代战争规律的战略战术,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②军队的现代化。军队是国防的主体,是保卫国家安全的柱石。军队的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武器装备技术的现代化,人才的现代化以及体制编制的现代化。

武器装备技术的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点,是衡量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要及时吸取和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改进、创新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装备,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人才的现代化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关键。

要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人才,造就具有现代军事理论、科学文化和科学管理知识,能掌握和驾驭现代武器技术装备和作战方法的指挥人员与技术人员。体制编制的现代化是使现代化的武器技术装备和高素质的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能的重要环节。要建立能适应不同作战任务要求的机构精干、指挥灵便、反应迅速、效率高、战斗力强的诸军种、兵种合成的军队。

军事政治方面的论文题目

本来想帮你回答,结果看分太少了,2000字不少哦

01什么是国防教育?是指通过对全体公民进行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利益观以及国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02为什么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①可以提高全民国防观念,激励人们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②可以振奋民族精神,有效地防止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颠覆和渗透以及“和平演变”的阴谋,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③可以加深军政、军民之间的感情,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的团结。 ④可以加强国防法制观念,自觉地依法履行兵役义务,保护军事设施。⑤普及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提高保卫祖国的本领。 03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我国的国防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总政策,其基本思想是: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的防御战略,坚持全民自卫原则: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具体讲,就是加强必要的国防力量建设,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防环境,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永远不搞侵略扩张,在外交上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各国友好合作,不依任何大国,不同他们结盟。

兄弟,你胆儿也太大了吧,这都敢贴

A 如何破解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安全困境”?一、我国面临怎样的安全形势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是我国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我国不仅依然面临着政治、军事、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存在,东海、南海等周边又存在着一些复杂而敏感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互动增强,是我国安全问题的时代特点。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境内外人员和信息流动日益增多、加快,一些国内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为国际问题,一些国际问题传导到国内也可能诱发社会稳定问题,维护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增大。 随着时代进步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我国加快发展中出现不容忽视的新安全问题。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能源和其他一些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上升。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保护与利用、海上通道安全、太空安全与信息安全、海外重要资源产地安全,以及海外同胞和华人财产生命安全等面临的威胁,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二、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如何运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利益 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迫切要求我军加快发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具备多样化军事能力。为了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就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切实把我军的职能任务搞清楚,把军队发挥作用的方式及行动样式搞清楚,把军事力量建设的要求搞清楚,切实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可以说,国家利益像一根红线贯穿在我军职能使命之中,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扩展到哪里,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就应该延伸到哪里。 军事力量运用的方式多样化。面对不同的安全威胁,需要着眼国家总体战略目标,采取灵活快速、合法必要的军事行动,确保有效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我军职能作用的发挥,既可以通过特定的作战行动,也可以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或准军事行动;既可以采取威慑、防御、进攻等传统军事行动样式,也可以采取国际维和、军事合作、军事宣示、人道救援、反恐斗争等新的军事行动样式。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军事手段始终处于核心和支柱地位。同时,在我军能力建设上,凸显了应对危机、遏制战争的新特点。 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要求多样化。各部队在战斗力建设上,应当按照所面对的战略方向、结合所担负的战略任务、立足自身的现有条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当前,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应确立在复杂情况下有效捍卫祖国统一的战斗力标准,以此指导、推进和衡量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把解决现实威胁与应对未来挑战结合起来,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构想中来运筹,确立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部队的战斗力建设标准,确立军兵种部队和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以军事斗争准备实践检验军事变革成效,以军事变革成果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不断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引向深入。 善于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发展全局观察分析安全形势、思考处理军事问题。军事服从政治,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当今时代,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整体性日益增强。我们分析判断形势、指导军事工作、指挥军事行动,不仅要从军事上考虑问题,更要注重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出发,看工作筹划指导是否符合国家发展大局的要求,是否符合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拓宽国家安全视野和军事战略视野,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确保军事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推动军队建设整体发展。发展新型军事能力,核心是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抓住发展重点,统筹发展全局,通过局部跃升促进整体发展。当前,要紧紧抓住制约战斗力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性问题,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军事管理创新,使作战指挥体系、作战力量构成、武器装备发展、部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大兴军事训练热潮,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注意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训练,积极稳妥地推进一体化训练,努力推动我军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国际义务的坚强后盾。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军事上从来都坚持自卫的立场,一贯慎重使用武力。 面对新的国家安全形势,我们要把慎战与善战、自卫与反击、军事力量的战争运用与非战争运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维护战略机遇期的主动性、应对危机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导的预见性,积极拓展战略运筹空间。既要关注战争的筹划和实施,做好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充分准备,又要注重预防危机,通过有效运用军事手段,努力慑止危机,及时化解危机,有效控制危机,以适度的军事斗争行动达成战略目的。B 联系实际论述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进行军训和军事理论学习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校的国防教育是通过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分层次的多种形式国防教育,以及课程之外的国防知识演讲、竞赛、军事夏令营等军体活动来体现的,无论在德育,还是在智育、体育等方面,都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它不仅有助于良好道德的形成,而且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体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充满对大学的好奇和渴望,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能磨练意志品质,并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使他们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脆弱,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差等问题。而高校的军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集中训练的特点是,严格、紧张、统一、有序。这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军事训练很好的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协作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灵活。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最新最快最先进信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C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跨越式发展道路 新世纪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在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困难同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发展,是摆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历史性课题。十六大报告对此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为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工作的首位,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党委制度、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民主集中制度、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正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受其影响,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军事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我们要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加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创新战争与战略理论,探讨着眼于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战理论,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此为统揽,在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上下工夫。在军事斗争准备基点上,要由工业时代战争条件向信息时代战争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跨越;要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争夺质量优势,在军队建设上由人力密集型和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密集型和质量效能型转变;坚持以人才为本,重点抓好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深入开展科技练兵;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和改革,全面提高军队的科学技术素质;要以结构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军编制体制改革,使之与信息化战争需要相适应。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落实这一方针,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要在这个大局下思考和谋划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使国防投入、军队数量与规模控制在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军队要继续把支持和参加国家改革和建设事业作为服从大局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民造福、为国兴利。二是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达到确保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要求。同时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当成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形成全民办国防的格局。三是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要两头兼顾、协调一致。国防建设要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率。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增强国防能力,达到富国强兵的辩证统一。

军事题材的论文题目

“军事思维理论的发展是同军事实践紧密相联的,有什么样的军事实践就有什么样的军事思维,因而也就有什么样的军事思维理论。” [2](P2)“军事思维的历史与战争的历史同样悠久”。[3]军事思维学是“军事理论观点的系统化”[4](P27)。这些论断...

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之于知识结构的改变,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在近代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肆意践踏.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从而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对这些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略我们,只有社会主义オ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

论文题目:以海上国防安全为例,浅淡国防的重要性。这里有篇范文可以参考:,打开就能看到。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我的回答。

军事论文题目

木有问题 ,来吧我来原创给你

学生军训的意义(一)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而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初级军官和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我国近代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组织他们到农村、工厂、部队搞社会调查,体验生活,了解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现实。同时,由于军事本事也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并且包含了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学习军事,也可以促进其他专业的学习。(二)学生军训是加速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就需要成千上万具有较高军事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去掌握。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经过一段军事训练以后,挑选一部分适合服现役的学生入伍,这对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是有好处的。我军已从全国各地方大学选拨了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入伍服役,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根据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军将不断从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毕业选拔军人,吸收军官。通过这样的改革,必将更好地改善人民解放军官兵的知识结构,提高官兵的素质,加速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三)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坚持走精干的常备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高等院校学生和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对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使他们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就能为我军实行战时快速动员,储备基层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和后备兵员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有高等院校1000余所,在校学生150万余人,每年招收新生60余万人;已有高级中学(含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万余所,在校学生700余万人,每年招收新生400余万人。如果他们都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做到寓兵于民,寓兵于校,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将会更加强大。一旦战争发生,将会源源不断地满足兵员动员的需要,保证战争的胜利。(四)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国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中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与国民国防意识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大、中学生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年轻力壮,他们是国家最有希望的一代,是国防兵员的主要来源。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首选要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他们的国防观念。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通过军事训练,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的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的传统美德,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

本来想帮你回答,结果看分太少了,2000字不少哦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应当指出,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这些情况表明,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国际环境的另一新变化是,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构成其他无序因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因贫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大量难民。这些无序竞争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时控制,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难以维持的。 亚洲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区域内完成的。这种共有的利益是推动它们在下一世纪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信息与交通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消除亚洲各国间地理上的隔阂,为它们的相互沟通和加强信行提供了手段。亚洲各国还有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它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倾向是它们相互谅解和相互妥协的基础。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各国将更努力地谋求合作,利用国际体制(即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来共同地维持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 除了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外,在中国和周边国家有着以下一些较重要的国际多边体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后部长级会议、东盟加中日韩会议、朝鲜问题四方会谈、“上海五国”机制、欧亚首脑会议,等等。这些国际多边体制包含不同的成员,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功能,有不同的优先处理的问题,其产生的决定或共识有不同的约束力,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推动着相关国家认识他们共有的利益,并通过合作互谅互让来共同获益。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方面,这些机制已经在起非常积极的作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在推动贸易自由化,这一进程使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得到了显著加强。今年5月初,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财政部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个亚洲货币保护机制,以避免再次发生造成严重冲击的金融危机。这表明亚洲国家已将它们的合作从贸易领域扩大到了金融与货币领域。 在安全方面,由于亚洲各国的共同努力,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一些国际多边体制已经在加强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活动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国”的国防部长进行了会晤,部长们决定要采取集体行动,防止国际恐怖主义、好战的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五国边境地区的威胁。进入新世纪后,只要各国都能将和平共处作为合作的基本原则,放弃冷战思维,国际多边体制就能够在解决领土争端、控制军备竞赛、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机制、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纪的初期,东盟地区论坛可能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体制。在中亚地区,“上海五国”机制经过扩展,也可能发挥类似功能。但一个能涵盖东亚、南亚和中亚所有国家的多边体制暂时还没有可能性。 在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内战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着国际因素卷入的背景。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重大冲突,对中国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但是,如何发挥国际多边体制作用,寻求最终解决或者缓解其紧张程度,现在还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充分重视。例如印度一直拒绝国际组织调解克什米尔冲突,这不仅长期拖延了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已经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在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以后,冲突的延续将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中国和其他国家应当向印巴两国进一步施加影响,促使他们通过调解来求得双方可接受的解决,并意识到任何强加于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这也应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一条基本规范。 可以预计,通过国际体制进行国际合作将是下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还存在如何主导国际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可以,而且也应当在国际体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只要是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而且还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体制的意义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有效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多极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是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体制,中国在下一世纪的全面复兴与强盛是大有希望的。-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一)周边概况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 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事实上当今世界为争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经济争夺,军事斗争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决不容许他人侵占我国的滴水、寸土!这就要求我们全国人民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