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阳光对建筑的影响文献论文

发布时间:

阳光对建筑的影响文献论文

建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建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邢莉燕,陈起俊.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郑少瑛,周东明,王力强.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郑少瑛,周东明,周少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张立新.住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案例精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汪正荣,朱国梁.简明施工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土建工程(GJDGZ-101-95).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12]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5]王玉龙.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6]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建筑工程.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7]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修订版).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19]荆莉燕,王坚,梁振辉.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0]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刘柏茹.导线测量的精度控制探讨[J].硅谷,2009,(05).

[2]郭宗河,郑进凤,贺可强.全站仪导线测量若干问题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3]陈正耀.导线测量的计算与应用[J].北方交通,2009,(05).

[4]姜华根.双点导线测量[J].科技资讯,2009,(15).

[5]王汉存.全站仪导线测量平差方法浅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9,(11).

[6]焦建新,沈荣林,闫玮.全站仪测量导线中的错误分析和处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7]王海明.全站仪坐标导线测量的平差方法[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09).

[8]孟令涛.城市导线测量一体化程序设计[J].现代测绘,2009,(04).

[9]黄艳立,高怡.全站仪导线测量数字化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04).

[10]张小诺,李彦阳.导线测量严密平差定权方法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11]熊法堂.导线测量粗差浅析[J].人民长江,2000,(05)

[12]景德广.导线测量中错误或粗差的分析[J].测绘技术装备,2003,(02)

[13]尚海旺,王水林.导线测量检验粗差的有效方法[J].科技信息,2010,(01)

[14]吴家乃.导线测量中粗差的查找[J].工程勘察,1981,(02)

[15]陈章明.检查导线测量错误的方法[J].引进与咨询,2000,(04)

[16]黄林.论导线测量粗差的判断[J].地矿测绘,1996,(02)

[17]蔡群.关于粗差含义及其多样性的探讨[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01)

[18]宁卫远,焦利伟,刘艳玲.导线测量粗差判定方法的探讨[J].中州煤炭,2004,(06)

[19]陈玉平,胡奎.井下大压力巷道导线测量方法探讨[J].矿山测量,1998,(02)

[20].斯列涅夫斯基,.卡拜斯基,刘志源.导线测量中的坐标连测问题[J].矿山测量,1980,(03)

[1]王楠,邵毅明,周娜娜,阎宏涛.道路交通安全中的视错觉现象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0,(07)

[2](美)JR布洛克.奇妙的视错觉——欣赏与应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2.

[3]杨阿联.格式心理学与建筑设计[N].中国旅游报,2008.

[4]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146.

[5]贺俊杰.透视与错觉[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98.

[6]随艳金敏丽.视错觉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院校风采,2010.

[7]刘跃国.浅谈视错觉在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

[8](英)查尔斯麦基.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9]马连弟刘运符.透视学原理[N].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38

[10]熊圣.视错觉在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N].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

[11]李蔚.神奇的空间魔术——谈视错觉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建材,2011(2)

[12]张引良.浅谈符号学与电影海报的视觉符号[J].中国-东盟博览,2012

[13]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1.

[14],[M]苏茂生,台北:大陆书店,1975:11.

[15]周东梅.视错觉在环境空间中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东华大学,2006:7.

[16]熊兴福,刘金萍.析视觉负后像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7(08):1.

[17]蔡从.浅谈视错觉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艺术广角,2011(04):58.

[18]康波,万铮.中国古典园林.2010:10.

[19]朴哲龙.人眼光学结构的研究[D]吉林延吉:延边大学,2007:6.

[20]贡布里希.贡布里希文集:艺术与错觉[M]杨成凯,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5.

[1]宁龙梅.武汉市湿地功能评价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

[2]马健 章.关注正在消失的湿地[J].大自然,2012,(5).

[3]李益敏,李卓卿.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与展望[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1):36-43.

[4]陈求稳.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的科学支撑[C].2005年全国环境立法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2005.

[5]HOLLANDCC,HONEAJE,[J].Wetlands,1995(15):336-345.

[6]崔保山,杨志峰,李英华等.城市拓展中湿地的综合保护与发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4):462-471.

[7]肖清风.有机设计——中国古代的设计特征之一[J].设计艺术研究,2013,3(6):83-88.[8]朱建宁.城市湿地公园:概念与规划⑴.建设科技,2009,(3):51-59.[9]孙广友,王海霞,于少鹏.城市湿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迸展,2004,23(5):94-99.

[10]吴丰林,周德民,胡金明.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途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3):368-372

[11]王建华,吕宪国.城市湿地概念和功能及中国城市湿地保护[J].生态学杂志,2007,26(4):555-560.

[12]温亚利,李小勇,谢屹.北京城市湿地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13]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4]张冠增.西方城市建设史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5]宋言奇.生态城市理念:系统环境观的阐释[J].城市生态与环境,2004,11(2):71-74.

[16]李明.融通的智慧:唐君毅.论中国哲学的有机肖然观[J].宜宾学院学报,2013,(1)81

[17]杜洁,车代弟.依托青山碧海,建设山水城市[J].北方园艺,2005,(2):40-41.

[18]李昊,孙倩.文化·生态·景观——中国“山水城市”理念的历史内涵与.当代诠释[J].建筑与文化,2013,(8):18-22.

[19]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0]张巍巍.城市湿地公园开发模式研究——以唐山南湖城市湿地公园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附 :建筑学毕业论文选题

1、室内外气温对建筑围护结构吸收太阳能的影响

2、鲁西南地区门墩石造型、纹样初探

3、室外气温和保温层位置对间断供暖房间能耗特征的影响

4、极少主义室内光环境设计研究

5、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6、老年人建筑的自然光环境设计初探

7、杨凌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研究

8、襄城县古城墙遗址保护公园规划设计

9、光导管照明系统的配光及应用研究

10、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建设阶段的应用

11、民营建筑企业项目团队核心利益相关者冲突管理研究

12、市政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应用研究

13、长春七天酒店(火车站店)装饰工程的成本管理研究

14、国学中心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

15、黑龙江移动枢纽楼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研究

16、呼和浩特市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

17、包头市A装饰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8、南京国际金融中心续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19、国有施工单位材料采购管理研究

20、基于互联网+的PMIS的运维管理研究

21、建发集团观澜丽景二期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22、俄侨文化影响下的中东铁路建筑及其历史价值研究

23、建筑艺术表现在房地产经营销售策略中的应用研究

24、吉林鼎鑫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25、湘黔古镇聚居文化和建筑空间形态研究

26、“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影响分析

27、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8、基于FIDIC合同条件的承包商索赔研究

29、基于分项计量的空调系统能耗诊断的实用研究

30、基于VE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31、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32、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在独立式住宅中的应用研究

33、青岛地区农村钢结构住宅热桥的热工分析

34、英谈村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

35、我国建筑业营改增相关问题研究

36、延长油田中心化验室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37、低气压下噪声环境对人体舒适感影响机理的研究

38、青岛市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实测与研究

39、晋鲁地区民居烟囱的建构技术与文化意义研究

40、挣值法在中铁一局二公司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41、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对策研究

42、冯坪办公楼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研究

43、ZHGY集团管道安装项目预算控制研究

44、延长石油南区采油厂办公楼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45、NK集团土地整理项目的成本管理优化研究

46、延长油田崖里坪住房小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47、基于公司战略的建筑企业多项目管理研究

48、注册造价工程师诚信评价体系研究

49、HCE集团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50、K公司固定资产质量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51、基于BIM的框架结构参数化设计研究

52、智能型太阳能LED路灯控制器的研究

53、青岛里院建筑保护与改造模式研究

54、基于博弈分析的绿色住宅发展研究

55、青岛市大型公建能耗现状评估与预测研究

56、符合被动式围护结构热工标准的“抬梁式”农村住宅构造方法研究

57、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58、基于可操作性目标的城市色彩设计方法研究

59、基于BIM的规则建立在建筑设计阶段应用研究

60、建设工程网上招投标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61、工程招投标中违规行为分析与监督机制完善

62、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63、商品房住宅项目成本管控的研究

64、以“美居购”网为例探析家居软装电子商务经营

65、建筑行业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66、“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影响分析及对策

67、北方寒冷地区农村住宅保温结构一体化设计研究

68、北戴河新区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区创建研究

69、河北省建材产业物流指数研究

70、挣值法用于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

71、高层住宅小区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72、绿色建筑运营阶段隐性成本估算模型研究

7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程项目人工成本优化研究

74、工程项目供应链材料采购成本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75、高温影响的舒适度模型研制及在我国南方城市的应用

76、唐华清宫景区气候适宜性空间格局初探

77、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作业疲劳的影响因素研究

78、基于热管置入式墙体的小型建筑能耗数值分析

79、中铁咨询集团公司财务与资本运营子战略研究

80、某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研究

81、ZH公司CM科技园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82、风险理论在工程安全监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83、某研发中心与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

84、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85、青岛中山路商业街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研究

86、某市建筑节能检测平台建立与运行维护研究

87、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性能辅助商品房定价

88、建筑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影响机制研究

89、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90、现代建筑空间与水要素研究

91、算量软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及问题探讨

92、政府项目代建制合同管理体系研究

93、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探讨

94、建筑供应链环境下的材料联合库存优化研究

95、建筑材料“暴露”手法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96、虚实相生对空间意境营造的作用机制研究

97、基于Matlab对DEA工程建设项目评标模型的应用研究

98、西方文艺复兴绘画名作中建筑图景及其历史价值研究

99、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100、建设工程合同信用对合同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

附:建筑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摘要:在今天的企业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效率性,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合理地制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条约,加大监督的管理力度,将工程的质量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保证了建筑本体的安全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本文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缺乏的相关法律条例、建筑企业质量监督的态度浅薄以及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差异过大进行讨论,根据此情况对提高工程质量的监督能力、加强施工单位的监督作用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也希望政府能够大力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使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根治。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难题;管理方式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刺激了城市化进度的加深,作为城市化标志之一,建筑工程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质量监督方面的问题。对此,国家与建筑业相关部门开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进行深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方面的尽力配合,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使得建筑工程的一些管理模式得到优化,也成功解决了一部分难题,但是对于日益增多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这些措施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我们保持关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在工程进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解和归纳,总结出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安全性,也对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难题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是因为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去制约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而一部分的法律政策太过片面,监督力度明显不足以约束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时,如果施工方不遵守规定,在施工质量上大打折扣,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也没有一个专门细致的惩处管理条例。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环境,我国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相应措施,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法律,政府在宏观上加大对工程的监督力度,一个官方的、完整的约束条例对于建筑工程的需要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

(二)建筑企业质量监督的态度浅薄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之所以疏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负责监督的企业专员对待质量监督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缺乏监督的意识,这样一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相关的工作无法进行。同时,企业部门对于这种消极的影响也放任不管,一个工程项目的整体都缺少相关的监督措施,导致监督体制最终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形态,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力度越来越小,也就无法保证工程的效率。

(三)监督人员的素质差异过大

从某个方面来讲,负责质量监督的人员素质也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能否有效开展。在今天,一些工程项目中安排了专门的人员进行质量监督,但是这些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高有低,在面对质量问题时,一些人会严把大关,另一些人可能会有所放松,这种情况使得政府的监督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所以,如果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人员素质过低,不仅难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也会使得政府的监督力度大打折扣。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方式

(一)制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制

工程质量监理制度的实行,能够大大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对于工程的正确实施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政府在大体方向上监督的同时,也要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制的规划,使得建筑工程监理制得以健全自己的形势内容,而且把监理制合法化,加强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者的认真态度,使这些工作者负责的工程项目与法律挂钩,一旦玩忽职守就意味着违法。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理的专门人员要进行精挑细选,这些人在工作时一定要遵守工程项目的监理机制,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监督力度

建筑工程里许多的组合因素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工程在正式开工前,对于设计人员的来历要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对于指派他的企业或者组织要进行深刻的调查,确保人员的选择没有问题。然后,对于设计人员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仔细研究,多次检查其合格性,一旦发现任何不妥之处立刻要求其做出修改,保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完整性,对建筑工程起到决定的作用。

(三)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相关的工作者综合素质必须要高,对于工程质量要时刻进行监督,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方针得到有效实行。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把重点放在怎样获取较高的经济利润上,忽视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使得建筑工程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措施,其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在未来更加难以解决。所以,企业在挑选管理人员时要制定相应的选拔规则与制度,对于施工人员也要仔细选择,确保每一个工作位置都要有任务、有效率地进展,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知识方面的工作,加强管理人员的质量监督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语

通过以上几大方面可知,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体系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着较多的阻碍因素,这些因素分散于各个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如何集中这些因素并进行妥善处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一大难点。所以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者要处理好自己的工作重心,对于工程项目中实行的监督管理监制要大力提倡并严格执行,政府在宏观调控的同时,对于单位及个体要及时加大监督力度,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将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在良好的监督作风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这样的建筑物才能够被安全地放入市场中,人们对于建筑成品的使用才能感到放心如意。

参考文献:

[1]彭淑芬.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山西建筑,2011,02(03):210-211.

[2]林星友.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19):86.

[3]鞠录平.试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7(06):129-130.

[4]宋献博.关于新形势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工程质量,2014,11S2:144-146.

建筑节能技术中太阳能的应用论文

摘要: 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清洁性能源—太阳能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鉴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太阳能的技术特征和应用优势,具体探讨了太阳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方式,旨在缓解当前能源短缺的紧张局面,不断丰富现代建筑节能技术内容,从而营造节约型社会。

关键词: 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优势;应用

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全世界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严重限制了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的背景下,加剧了对建筑能源的耗费。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在于及时发现新能源,并应用到建筑节能设计中。而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得到尤为广泛的应用。

1太阳能技术的特征、应用优势及必要性

太阳能技术特征

太阳能属于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具备其他能源无法相比的功能特征。

1)普遍性。我国的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国土面积中有2/3以上的年日照量超出2200小时,可以实现对太阳能资源的最大化利用[1]。

2)无污染。石油与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在燃烧过程中,容易形成废渣与有害、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3)安全性。核能发电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形成生态环境危机。而太阳能发电则全然不同,其可靠性与安全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内部通过裂变而释放出的能量,属于太阳能。在漫长的11亿年发展进程中,太阳对自身能量的消耗不超过20%[2];因此,相对于人类短暂的生活年限而言,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太阳能的应用优势

1)能源蕴藏的丰富性。通过相关专家研究发现,太阳在漫长的11亿年间,只消耗了自身能源的20%左右。同时,太阳能资源在地球中的供应,可以保证几十亿年的使用或者更久,具备取之不尽且用之不竭的特征。

2)广泛的适用空间。太阳能资源的应用不会受到地域因素的制约。在地球任何地方都可以开发应用太阳能,不需要进行运输,为交通状况落后的农村、山区等提供了较大便利性。而我国处于地球北半球的东部,蕴藏的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

3)使用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便利因素。在利用与开发太阳能的过程中,不会形成有害气体、废渣、废水等,同样不会产生噪音污染,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护,并降低环境污染。

太阳能应用于建筑节能技术中的必要性

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飞速提升,实现了对热水淋浴设备的广泛应用。在建筑能源消耗中,生活热水的能源消耗占据较大比重;由于煤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对煤炭与石油资源的消耗过大,面临能源短缺的紧张现状。而太阳能热水器属于我国建筑行业当前最为成熟完善的技术,可以切实解决居民住宅中对部分生活热水的利用问题。

2太阳能在建筑节能技术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太阳能空调方面

太阳能空调,主要是以太阳能为动力源,实现空调的正常运转;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吸收式制冷技术与吸附式制冷技术。

1)吸收式制冷技术。能够借助于吸收剂的蒸发与吸收功能,进行制冷工作。依据吸收剂的差异性,具体包括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与氨—吸收式制冷两个方面;主要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对太阳能进行收集,形成热空气和热水,实现太阳能热空气或太阳能热水对锅炉热水输入制冷机的替代,进一步展开制冷工作。考虑到造价、工艺与效率等因素,需要保证制冷机尺寸的合理性,不可以过小。因此,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太阳能空调系统,在中央空调中得到普遍应用,其规模相对较大。

2)吸附式制冷技术。通过固体吸附剂对制冷剂形成的吸附作用进行制冷,对分子筛—水以及活性炭—甲醇吸附质制冷技术的应用较广泛。由上述论述可知,在建筑节能技术不断成熟完善的背景下,太阳能空调在建筑节能工程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影响及作用。

太阳能热水器方面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较为普遍,可以通过太阳能热水器获取相应的生活热水。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充分利用,能够有效缓解建筑能源的短缺局面,最大限度节约建筑能源[3]。比如,某一居民住宅区将太阳能供热系统安装在中央热水系统中,对小区内4栋住宅建筑与1栋写字楼的热水进行供应。在安装工作完成后,日出水量较稳定,通过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该小区在1年以内节约了10万元左右。

太阳能发电方面

利用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可以借助半导体界面具备的光生伏特特点,实现光能向电能的直接转变。在串联太阳能电池之后,展开封装保护工作,可以组成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构件,并结合功率控制设备构成光伏发电装置。光伏行业方面要结合自身丰富的发展经验,适当扩大生产量与生产规模,并降低成本。其中,发电成本需要具体参考经济使用年限、整体系统价格、利率、运行费用与维护、保险费用等因素,对成本造价进行合理预算。现阶段,我国现代居民住宅区内部的工程照明系统,选用太阳能发电为辅助性电源。通过太阳能发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源消耗量的降低,同时降低了太阳辐射能带来的影响,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优化与保护。此外,太阳能热发电内容主要是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变为热能,然后利用热能进行发电,在建筑节能技术方面同样得到广泛应用。

太阳能沼气技术方面

太阳能的转换形式丰富多样,其中,植物秸秆属于重要的转换形式之一。通过生物质实现对建筑物的照明活动与供暖活动,构建了集成太阳能恒温沼气池系统,可以视为太阳能在现代建筑节能技术中的应用手段之一[4]。太阳能沼气技术在我国农村得到普遍应用,其工作原理体现在:通过部分太阳光线进行的加热与加热发酵。分析发酵过程发现,可以展开连续工作且具备一定规模的发酵池,极少需要采用辅助加热措施。所以不难发现,现代太阳能沼气技术的功能优势,不是采光与加热功能,而是较小的土建工程,并且构建成本不高。通常在照明、炊事、保鲜、储粮以及发电等多方面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沼气的应用较为普遍。一般的沼气池为6立方米,每天可以生产出立方米左右的沼气,同时每立方米的沼气等同于原煤的公斤,可以实现对水的煮沸,充分满足1个家庭1天之内的'生活用水量。此外,沼气还可以进行照明工作,每一立方米的沼气可以将一盏沼气灯的照明时间保持在6h范围内。由太阳能在建筑节能技术中的应用可见,建筑物能源的消耗比重过大,尤其是照明、供暖以及空调方面对能源的消耗比重最为明显。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对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太阳能技术应用在供电、供暖以及照明等活动中,有助于改善现代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如对排放温室气体而形成的“热岛效应”的改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节能工作中,太阳能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依然停留在热水设备阶段,在光电转换过程中依然存在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通过国家方面对建筑节能环保工作的大力支持,充分借助太阳能资源巨大的功能优势,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同时,建筑节能是现代科技进步的关键标志,太阳能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不断完善新型的太阳能利用方案与技术、产品等,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应用太阳能,从而为建筑物可以大规模使用太阳能资源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我国太阳能辐照资源分布概况[EB/OL]..

[2]刘彤.太阳能在建筑节能技术中的广泛应用[J].林产工业,2015,42(3):562-563.

[3]朱学荣.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19-121.

[4]李金平,马思聪,刁荣丹等.新型农村绿色建筑的构建与能耗分析[J].中国沼气,2012,30(6):28-32.

光影响建筑布局,热考验建筑物的功能!1——光在建筑中的应用人对光环境的审美感知是十分奇妙的。生理学家认为,不同波长的光线在大脑神经系统中产生刺激、在强度和结构上与人类外部物理结构、生理感受结构以及社会情感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契合。人们但对于建筑中光元素的感知同样也是源自于生命体对于光能的基本需要、同时,人类对光元素李艳却不仅停留在生物性的需求关系。人们在建筑中有意识的组织空间和光线,并积极地从知那个获得审美体验的基础信息。从生物体本能的趋光性,到原始人类在洞穴和茅屋中将光线有意识的引入,在到现代建筑结构对光源的解放,人恶魔呢对光元素的控制越来越主动和自由,同时,人们对光元素的感知越来越从生物性趋向社会性。建筑光环境的建造,离不开人们的丰富想像,这想象可以分为一般的知觉想像和创造性想像。前者通常是有建筑本身的空间所营造的,而后者是有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在建筑结构和建筑开窗户时想像到的光线的形式,所能达到的氛围。这是我们建筑大师对于光的理解和正确运用光到建筑。在安藤忠雄的水教堂中,建筑师充分利用自然光在教堂中形成“十字”,将十字从实体的物体中解放出来,用幻化的光影代之。光线在黑暗的背景衬托下变得明亮异常,我们只有透过光才能感受到那异常抽象的大自然的存在。不但能理解光元素带来的信息,而且恩那个体味到具体的情感体验。在教堂中能体现神与自然的关系,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师别具匠心。在其他的建筑中现代建筑师也能充分考虑到光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运用自己的手段去好好的利用光,营造自己想要的氛围。2——热学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物理中热的知识包括室内热环境(人在室内的舒适时的热环境度)、热能的传导方式(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热的聚集和疏导)、建筑的保温和防热(为人类有一个好的热环境)。现在建筑中都注意了在建筑的外墙面或者内墙面涂上保温材料为室内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减少外环境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任何时候都能达到人体舒适度。在现在的一些地方温室大棚已很普遍,他们就是在冬天人工营造一个植物能生长的热环境,是植物能在反季节生长。他们利用保温材料将空间围和起来,切断与外界的热交换,然后在大棚里面用人工产热,使植物能很好的生长。在建筑中热主要体现在建筑的隔热和保温上,建筑的保温主要有一个途径1是建筑形体的设计,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2是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3是争取良好的的朝向和适用的建筑物间距4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5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隔热的措施也在这几个方面考虑,但做的方法和主导性不同。在民用居住住宅中特别注意的是保温的性能,也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特别是在环保意识强烈的时代,节能的和低能耗的建筑很符合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建筑物理中的声光热有不同的特性,利用好都能为建筑增添亮色,在现代设计建筑时,需要通过建筑师智慧的双手,建造更好的建筑。

荷载对建筑的影响论文规范

高层建筑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高层建筑在整个建筑体系中所占比例日益的增加。为了避免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失误对工程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不仅需要对高层建筑中结构设计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全面优化。

关键词: 结构设计;高层建筑;问题;对策分析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也在不断提升,就当前的设计情况而言,在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样会使得高层建筑结构的建设质量以及设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首先,需要对高层建筑结构中存在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1.1设计的中间过程的把握

在日常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通过辅助计算软件计算出来的结果对照着配筋,但在计算的结果上会有一定程度的放大,作为安全储备。尤其是面对高层建筑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到淡定。因为高层建筑和多层、低层比较的话,无论是从设计还是从施工和建造上来讲,都要复杂得多。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设计人员在中间过程的很多环节由于过分谨慎,层层放大,导致最终的结果过大,严重不符合实际受力情况,造成极大浪费。

1.2过度优化的问题

随着高层建筑的越来越多,人们对于高层建筑也越来越熟悉,尤其是对于住宅建筑,结构形式相对于公共建筑来说,要简单些,也比较有规律性。所以一栋住宅从前期规划到最后建设完成,把其中的各个环节摸清弄懂,不难。另外住宅建筑具有可复制性,可参照性。因此拥有更好的经济指标就成了很多的建设方和设计单位追逐的目标,前者想要获取最少的投入,后者想借此获得更多的设计任务。设计优化本身是一件造福社会的事情,但如果这件事情对施工造成了困扰,则很有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

1.3建筑结构风荷载设计的问题

高层建筑是属于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建筑,风荷载对于高层建筑来讲,是很重要的荷载,但是现阶段对计算风荷载的各种因素和方法还不十分确定,所以对于设计人员来讲,如何来确定风荷载的大小,这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另外当多个建筑物,特别是群集的高层建筑,相互距离较近时,会产生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但是目前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结构建模都是以单个建筑物主体为单位,单独计算和分析,往往容易忽视群体效应的影响。

1.4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抗震设计,但这也是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较为复杂,需要对建筑结构体系、建筑基础形式、建筑高度、建筑材料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在以汶川大地震为代表的几次大的'地震发生之后,人们对于地震以及其带来的危害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抗震设计是基于抗震概念的设计,如果概念错误,再怎么认真设计,也无事于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计人员对于抗震概念设计的意识比较薄弱,只知道一味地遵循规范。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对策

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水平需要不断的提升,针对产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提升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建筑结构设计控制的加强及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1中间过程加强检查,最终结果安全储备

设计人员在设计的中间过程只要做到严格检查,不漏项,不缺项,在最终的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适当放大,作为安全储备即可,既经济,又能做到心中有数。

2.2适当优化才是正道

走出优化误区,优化不是挑战设计和施工的极限。建筑结构设计是偏重于理论的工作,施工则是偏重于实际操作的工作,如果设计不断压缩施工的空间,结果可能会让很多构件和节点的结构功能无法实现,造成主体结构安全隐患,此为过犹不及。设计人员应该在理论和实际施工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让建筑功能完美体现。

2.3对高层建筑结构的风荷载合理取值

我们在对待风荷载这一重要荷载的时候,应该如何把握?首先应充分认识到高层建筑对于风荷载的特殊性,基于目前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我们对于高层建筑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确保其安全性。如何提高基本风压值,仍可由各结构设计规范,根据结构自身的特点作出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其重现期来确定基本风压。至于如何处理风荷载群体效应的问题,我们可将单独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乘以相互干扰系数,避免由于漩涡的相互干扰,造成房屋某些部位的局部风压显著增大的现象。

2.4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在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方面,首先需要加强抗震的概念设计的培训。只有方向把握对了,我们才有可能设计出质量优良的产品。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概念设计,抗震计算设计和构造设计。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是把地震及其影响的不确定性和规律性结合起来,就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机制和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从设计一开始就全面合理的把握好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总体布置、结构体系、刚度分布和延性等),并顾及关键部位的细节,力求消除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从根本上合理的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抗震设计的三个层次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忽略任何一部分,都可能造成抗震设计的失败。要使建筑物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首先应该从大的方面入手,做好概念设计,再结合计算设计,构造设计,才能得到一项较为满意的抗震设计结果。如果不重视概念设计而过分的相信仔细的计算,对结构抗震设计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可能在概念设计中出现不当甚至错误。

三、结语

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中常常会暴露诸多的问题。为了能够让整体的设计效率得到相应的提升,需要结合其设计中的问题不断优化其整体的设计体系。加强抗震概念设计,严格把握中间过程,适当优化的同时还要做好风荷载设计以及抗震设计。只有这样,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才能朝着一个质量稳定的方向发展。

作者:杨明珠 单位:广州南方建筑设计研究院武汉分院

参考文献

[1]浅谈高层建筑设计[J].居雪涛.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

[2]高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万艳红.四川水泥.2014(12)

对建筑的影响是使建筑产生侧向变形,风大时产生振动,(主要是对高层建筑的影响)。主要由基本风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振系数。这些系数和所在地的风的大小,建筑高度,建筑的外形,和地区粗糙度有关。

风荷载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建议最好是找一本《建筑荷载设计》看了才能知详细。工程的事可不能马虎啊

对建筑的影响是使建筑产生侧向变形,风大时产生振动,(主要是对高层建筑的影响)。主要由基本风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振系数。这些系数和所在地的风的大小,建筑高度,建筑的外形,和地区粗糙度有关

建筑样式对人心情的影响研究论文

一般来说清新自然暖色调的建筑材质会让人心情愉悦,而钢筋水泥表面粗糙暗色调的材质则容易让人心情低落。

浅谈建筑与情感 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简单谈谈建筑与情感的关系 一建筑为何能为人们带来情感体验甚至影响人的心理。 二人的思想、情感与建筑之间的关联。并通过自身对于建筑的基本认识和自身经历、身边建筑特 点来谈谈自己对于建筑与情感的理解。 0 引言 在路途中经过一幢设计精美的建筑也许会引起我们驻足观赏或者不由得发出赞叹看到被塞在信箱中的某某居住区的广告单总会莫名地心生换套房子的向往。这就是建筑给我们带来的心理影响吧。 我们的生活的各种形式、学习、上班、工作都在建筑的包裹下进行着。学生在早晨进入学校、上班族们拎着公文包进入鳞次栉比的办公大楼。人们期望着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从整齐划一的高层建筑中逃离出来奔向有着温暖灯光摇曳、鲜花点缀的带有落地玻璃窗的餐厅奔向具有西方古典风格的音乐厅。那些我们喜欢的地点和不那么喜爱的地点在建筑的支持下被我们的情感贴上了标签。情感与建筑的融合从有建筑和有人类文明开始就自然地产生发展、繁衍。 1 建筑为人类带来情感体验的原因 简单思考一下任何有着专业知识背景或者没有任何专业培训过的人都能说出一两点建筑与情感的联系因为建筑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是每个人都必定经历过的比如说我们都感受过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都曾在父母的带领下蹦蹦跳跳地进入刷着亮丽颜色的墙漆的幼儿园。然而究竟是处于怎样的原因我们的感受都会如此惊人的一致呢 其一如同艺术的任何形式都能给人带来情感的体验一样建筑也不例外。建筑本身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并且比绘画、舞蹈更常见于人们的生活中。就像蒙德里安的抽象派画作给人带来理性的情感体验梵高画作中所运动的强烈对比的色彩却让人肾上腺素在短时间内增加芭蕾优雅让人心情平静街舞随行、节奏感强更适合富有激情、外向活泼的人。纸张、颜料的结合和动作都能不费力地表达我们的精神状况那么整幢建筑的表意能力自然是倍数于此的。不同建筑所体现的特点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感官与其他艺术形式是相通的。典雅色调的欧式建筑和砖红瓦绿的中国古典建筑在我们心目中代表的内涵是不同的。不同的建筑样式也是不同情感的表达如贝叶大教堂的尖顶拱门传达的是激情与热烈而乌尔比诺公爵宫廷院中的圆状拱门代表的是安详与稳定。 其二现代建筑大师路易.康在解释建筑这两个词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运用大量砖块构造方法和工程学。然而到最后当建筑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它唤起了不可度量的特质接着实存的精神接管一切。”这里不可度量的特质指代的就是建筑所带来的情感。因此对于建筑的定义本身就存在着符合人类情感的这一项要求——即具有实用意义并且符合人类的情感的人类活动场所。当然在建筑历史上也存在着纯实用主义的建筑师们而事实上以萨服伊别墅的设计师为例他对于建筑的技术性要求最终激发了雇主的不断抱怨纯实用主义的现代建筑师们并非对建筑唤起的情感的重要性视而不见而是它们不能认同的是先前的各种建筑风格所激发的情感类型。 建筑是人类生活、衣食住行的寄居地大部分时间上演着民众们的喜怒哀乐。建筑是无法脱离人类的情感而存在的因为即使一幢无人居住的房屋人们也会对他产生同情怜悯之心在说话和写作时为他加上“孤伶伶的、萧索的”等带有消极情感的形容词这是人类的普遍移情作用的生动体现。也因此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总是力求创造出使人生活和工作起来更快乐、更健康、更有效率更能给人带来积极心理感受的环境。例如实验研究证明大学的宿舍建筑与内部环境设计会影响到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友谊方式套间式的建筑设计更有利于同学间的和睦共处。 其三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的主体体现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本土人情和潜在的名族意识。建筑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物质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和美学观念,因此它总是具有时代标记的意义,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古埃及的金字塔体现了对法老敬畏的时代;古希腊的神庙体现了优美的时代;古罗马的斗兽场,体现了武力和威严的时代;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体现了对宗教的信奉。二战前后的世界博览会所设计出的德国馆体现出了德国历史上两个不同时期的隐喻形象纳粹政体与民主共和国。作家德伯顿在书中写道“材料和颜色竟是如此意味深长那么一幢建筑的里面也就自然可以讲述一个国家该如何统治其外交政策该取何种原则了。政治以及道德理念完全可以写入窗框和门把手。一块石头基座上的一个抽象的玻璃匣子也能过唱出宁静与文明的赞歌。”纵观中国历史上所遗留下的建筑遗迹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隐喻的当时的我们的民族意识。紫荆城的包围式结构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中国当初的完全脱离外界世界的闭关锁国一种国情呢 2 人的思想、情感与建筑之间的关联。 当今的中国建筑越来越难以与其他国家的建筑风格相区分“国际风格”是唯一一个适合形容当代中国建筑风格的词大多数中国的当代建筑部倾向于展现当地的地域特性取而代之的是冷漠的写字楼支配着城市的地平线它们呆板的外观无声地嘲弄着你为了来到这里所经历的千山万水。而这些都是因为世界每时每刻都因交通和信息革命而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人类开始融合或者更确切地说中国想跟着世界的脚步。 一个国家的建筑群所体现出的一个国家的愿望与走向那么每一栋建筑的诞生反映的便是建筑师或者雇主的性情与爱好。选择一种建筑其实是选择一种我们喜爱的性情。 任何一种经过设计的物品都会透露出它所支持的心理以及道德态度的印记。任何设计以及建筑作品对我们诉说的正是那种最合适于在它们中间或者围绕着它们展开的生活方式。它们告诉我们某些它们试图在其居住者身上鼓励并维持的情绪它们在机械意义为我们提供庇护的场所的同时也发出一种希望我们成为特定的某种人的邀请。 建筑在某些时候能够成为我们的情感的代言人我们要求建筑表达出我们的情感感受通常它都代表着一种容易辨别的话题民主或贵族开放或傲慢欢迎或威胁对未来的同情或对过往的渴望。 建筑之所以能够说话的原因部分是由于我们对于情感与细节的关联能力拱门和窗户的波纹会被理解为对伊斯兰缝合的调用不上油漆的厚木板暗示着乡村和自然风白色栏杆被装饰在阳台则似乎是在诉说着油轮和航海之旅。 建筑的风格也与不同地区的人的心理与习惯相通。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北京的四合院从外边用墙包围都做高大的墙壁不开窗子表现出一种防御性。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适晚上关闭大门非常安静适合于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 到白天院中花草树木夜里花香空气清新晚间家人坐在院中乘凉、休息、聊天、饮茶全家合乐。家里人在院子里无论做什么外人看不见的这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上海的弄堂居住方式也是同样。 对于建筑与情感的探讨最终落到一点我们心仪的建筑是能够反应出我们的性情的。即是可能是通过其原材料可能是通过其外形或者颜色能够表现出诸如友善、亲切、微妙、力度以及智慧等等重要的积极品质。 3 自身对于建筑与情感的认识 鉴于自己本身专业是学前教育与建筑工程学并无多大相关因此:对于建筑本身的了解并不多,但是每一门课程毕竟有能够其运用于生活的一面。我想谈谈自己对于建筑的一些自我的感受更能够体现出自己对于建筑更加真实的认识和了解。 在我的生活中没有过多地对于不同地区建筑的了解的机会因为不常去旅游。但是在我所生活的城区却也曾出现过被建筑震撼到的时刻。在我还在接受9年制义务教育的时候图书馆是我除了家和学校呆得最多的地方。在老的图书馆离我家还蛮近的搬走后我不得不在一段时间后新图书馆建成之后坐车去新图书馆的地址据说是在临湖而建的。 在我大约坐了10站车之后在下车的地点开始搜寻图书馆的位置。我在湖边看到了唯一一幢建筑其大致结构像一座桥拱形的顶上面种植着绿化。一开始我认为这是高级餐厅或者其他高级娱乐设施所在场所而事实是图书馆正坐落于其中后来我得知这座临湖的建筑叫浦阳阁由著名设计师马清运设计仿佛两条波浪由湖岸伸向湖心。在开放式的楼顶花园与夏阳湖水景、环湖园林的交相映衬下这座“水上图书馆”是目前上海地区最具特色、环境最优雅的图书馆。 每每我走在图书馆的走廊中总会为有这样的现代化图书馆而感到得意洋洋虽然知道这并不是属于自己一人的建筑但是想想图书馆的每一本书都能够供自己翻阅图书馆的无线网络看台都可以为自己使用便会感受到幸福。而我知道这样的幸福大部分建立在图书馆的整装建筑中它足够大的占地面积它临湖的位置使读者在阅读时能不时欣赏到湖光十色它的现代化的建筑风格让人不自觉的感受到了自己所住区域的发展步伐。 4 结束语 建筑是有感情的 一方面,设计者在建造它时就赋予了它一定的理念。另一方面,使用者在居住其中的时候从和建筑的交流中获得情感并且诉诸情感。就像有历史的建筑讲着它的故事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又提到了这个建筑。把握这样的一一种情感的交流那么建筑的诞生便会是对土地最好的承诺。 参考文献 《幸福的建筑》 【英】阿兰.德波顿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年11月 《静谧与光明》 【美】约翰.罗贝尔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 《心理学导论第9版》【美】本杰明.B.莱希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1月 《浅谈建筑情感空间的设计》 王萍 《工程与建设》2007年第21卷第6期 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100101448 郭书艺 2012年6月15日

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研究论文

[摘要] 文化建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既要强调建筑结构、功能的需要,还要突出对建筑美学的满足,为“人”设计出舒适、合理、美观的建筑环境。建筑审美是现代经济发展环境下对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要求,也突出了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建筑的艺术价值。为此,基于审美理念视角下来探讨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为实现建筑环境、审美视野的表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文化建筑;环境艺术;审美心理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建筑的快速发展,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建筑数量与规模也获得了飞速增长。在文化建筑自身结构与功能设计上,如何从环境艺术设计上增强文化建筑的艺术价值,需要从关注人的审美艺术需求来探讨文化建筑的艺术性表现。

1文化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文化建筑具有广泛性,以满足人们参与、游嘻的综合性场所。如展览厅、博物院、音乐厅、游乐园等。当然,也包括过去的历史遗迹,如一些传统学府建筑等。环境艺术设计是基于环境要素,从建筑的内部结构、使用功能上,融入环境学、艺术学理念,突出建筑环境的舒适性、美观性。文化建筑的基本功能在于满足文化教育,而环境艺术设计是发挥文化教育功能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实际需求的满足,实现建筑内部结构、外部环境、建筑内部、外部环境的有序性、和谐性。作为一种泛称,文化建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从艺术审美心理上来增强建筑的文化魅力,必然需要立足文化建筑的基本载体,从环境艺术设计思路与手法上,强调不同的设计理念。如对于传统封建王朝的建筑,设计师往往通过相对独立的组墙来划分统治者与平民的领土。当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不同建筑设计师也更加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化价值。文化建筑本身作为一个建筑综合体,其建筑内部结构、使用功能的设定,必然要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相关联,而体现在美学理论中,即是建筑的`直观美学与客观美学价值。

2审美心理下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

2.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创造

从审美学视角来探讨环境艺术设计,其根本在于通过环境要素的艺术化处理,使其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求。文化建筑本身是为了营造公共的审美空间,而艺术设计是基于人的审美规律、人的需求来布置的环境空间结构。马克思提出“劳动”是灵活的、而并非机械的、“死”的劳动,是基于有目的的、合规律的创造性劳动。所以,对于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在创造审美的过程,表现为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强调“越是复杂、高级的生产劳动,越需要进行周密的艺术设计,来体现审美创造的意义”,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审美创造,其本身在于对美的呈现与实践,创新作为艺术设计的生命,也需要从环境艺术的公众性、流行性上,融入时代性审美爱好与审美思想,并为受众所接受。当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还需要倡导独创性、前瞻性,要基于社会公众对艺术审美的发展趋向,来推陈出新。如意大利设计师李斯特在设计椅子时,并非仅限于对椅子的设计,而是在设计一种坐的方式。可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本身的审美创造,包括对人的生活方式及其他活动的满足,更是体现艺术设计社会性的基本内容。

2.2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欣赏

从审美心理上来审视环境艺术设计,其本身不仅要突出艺术设计的内涵,还要体现审美心理的满足。审美欣赏是基于受众的心理体验和感知所获得的一种审美愉悦和享受。同样,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审美欣赏,需要从建筑的设计结构、功能表现、色彩、造型等方面,来满足受众的审美爱好,增强建筑环境的审美意义。对于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审美欣赏,其意义在于对文化建筑艺术形式的表达。任何文化建筑,其本身在满足使用价值的同时,通过技术手法来营造独特的审美欣赏环境,来激发人的情感愉悦,从而获得合理的、悦目的精神满足。如文化建筑外形结构美、文化建筑的内部装饰美等。

3以首都博物馆为例探析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心理

3.1从博物馆环境艺术设计中来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

文化建筑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从建筑环境设计上,一方面来体现文化建筑的思想性、艺术性情感;另一方面从建筑环境设计本身来传达特定的精神价值和艺术风格。如建筑结构对生活现实的贴近,建筑环境对公众情感的服务等。建筑设计师作为文化建筑的导向者,其思想与审美感受往往对建筑主题的设计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激发人与环境的协同关系上,要通过建筑环境艺术氛围的搭建来强化文化建筑所承载的独特艺术审美体验。首都博物馆作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保存场馆,其所陈列的文物独具文化价值。在进行文物陈设、布置与分类管理上,按照时间、类别、内容、主题等不同进行合理划分,并结合文物自身特性来优化博物馆的内部结构,既突出了对文物的保护与收藏,又能够从博物馆环境艺术营造上,考虑到对受众内心审美的诉求。

3.2博物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思维变化

对于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探讨,过去的设计理念倾向于对服务功能的突出,并适度融入审美文化来增强文化建筑的艺术内涵。如通过导入一些艺术符号,借助环境艺术设计要素来提升文化建筑的审美意象。但对于文化建筑自身所蕴涵的文化要素很多,环境艺术设计无法从中反映和呈现,受众也无法从抽象的艺术符号中来感知文化建筑的设计思维。因此,迫切需要从现代设计理念与审美意蕴的融合上,突出服务性、自我性,以完成文化建筑环境艺术意蕴的增强。首都博物馆主展厅设计宽敞明亮,各陈列物品依照建筑格局进行整齐排列,表现出室内文物与室内环境的浑然一体,也增强了博物馆自身历史文化的浓重气息。

3.3博物馆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审美视野的传达

环境艺术设计与文化建筑审美理念的融合并非单纯的依靠设计来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而是从提升文化建筑的服务价值、设计价值上,来充实和丰富文化建筑的审美视野的延伸,扩充文化建筑的审美意蕴传达效果。

4结语

在塑造和培养审美习惯中,设计师需要从民族文化中挖掘感官意识,丰富人文导向。同样,在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主客体建筑元素的融合,从物质性、艺术性上创造审美文化,增强文物与建筑结构之间的关联性,满足观赏者在观赏过程中体味和感受博物馆空间环境的多样性,消除审美疲劳。

参考文献:

[1]陈英桦.以审美角度浅析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11,(3).

[2]张雅舒.审美心理与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4).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摘要:建筑是人类按照实用原则,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实体,同时又是在这个加工改造中,运用了美的规律,注入了审美思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发展阶段及类型,并且从建筑平面、屋顶、色彩、整体布局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特征;色彩;韵律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艺术瑰宝,反映了人们审美方面的需求,同时,古代建筑又象征着阶级社会的法权。中国建筑是东方最为显著的独立的工程技术,与西方建筑比较起来,也是极其特殊的。许多建筑物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碑,而且是艺术的大宗遗产。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美学门类,是研究建筑领域中美学问题的科学。古典美学家把建筑列入艺术部类的首位,建筑和绘画、雕塑合称为三大造型艺术。建筑艺术的特征具有象征性、功能性、地区性、时空交汇性、技术性。建筑使用者在实用过程中获得美感、得到享受。人们对建筑的美学感受是全身心的,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对建筑加以审美判断。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除了呈现在结构方面,还表现在屋顶、色彩和匀称的平面布置等方面。1 中国建筑的发展阶段及类型中国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格。中国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商周到秦汉,这一阶段是建筑的萌芽与成长期,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魏晋隋唐到宋朝是中国建筑逐步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的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这三个阶段分别以秦汉、隋唐、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代表。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等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它们有着共同的发展历程,但在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上又有着不同之处。2 中国古建筑的美学特征 独特的木结构建筑中国古建筑与欧洲及印度、伊斯兰等古建筑不同,它主要是木骨架结构的砖石建筑,而没有采用砖石承重墙式的结构,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发展方向是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这与应用物质材料和技术结构相关,结构不但具有工程技术的意义,并因其巧妙的组合而显现出独特的结构美和装饰美,表现出建筑美的内容。尤其木结构体系,它本身的复杂与精微是砖石结构建筑所无法比拟的,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木结构形式的建筑在节约材料、劳动和施工时间方面,比石建筑优越。中国建筑发展木结构的体系,主要原因就是在技术上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在设计思想上确认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是最合理和最完善的,所以中国建筑是最节省的建筑。 建筑平面丰富的空间序列中国的古建筑有两种不同的人工环境:一种是宅院式建筑群,表现出理性而规整的布局;一种是与山水等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园林式建筑,它的构图是自由的。任何一种建筑形式,布局中程序的安排都是建筑创意的核心。因此布局中程序的安排是中国古建筑设计艺术的灵魂,由于它们控制人在建筑群中运动时所得到的感受,景象大小强弱次序的安排就成为了表达完美意念的重要手段,不管哪种展开方式都形成抑扬顿挫,有前序、高潮、尾声的空间序列。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宅院式建筑群在设计上多采取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平面形式,常采用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以十字轴线展开如坛庙建筑;宫殿和民居建筑是在南北向的纵轴线上安排主要的建筑,在东西横向轴线上安排次要的建筑。这种组合方式,扩大了建筑的实用空间,并且大大地加强了整个建筑群体的稳固性;在审美上,创造出具有中国本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形象的美,显示出均衡、对称、协调、典雅、庄重的美感。用围墙和围廊围合成封闭式的整体空间,展现出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空间感,象征着我国古代有条不紊的人间秩序。园林建筑多以迂回曲折的轴线展开布局,采取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趣味盎然、返璞归真,并呈现出接近自然的模拟状态。环境空间的构成手法灵活多变,曲径通幽,疏密得宜,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常采用借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布置、组织空间,创造和扩大空间。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等。这些手法都是为了丰富空间美的感受,并创造出艺术意境。正如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说:“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飞动的屋顶中国建筑的立面构成与西方建筑在组成上大体相似,即上为屋顶,中为屋身,下为台基。但中国建筑的这三者并非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有时这三者可以独立发展,自成一体,形成新的建筑形式。单独的台基为坛,没有屋身的建筑成为亭或榭。同时,他们在结合方式上还可以做不断重复,台基多层重复并加栏杆,屋顶多层重复形成层层出檐,由此构成丰富的轮廓线,取得强烈的节奏感。程式化的建筑屋顶体现了木构架体系条件下的使用功能、技术做法和审美形象的和谐统一。屋顶的设计,在中国建筑中受到格外重视,以此来概括整座房屋。木结构建筑不易增大建筑体量,而屋顶在设计上却可以发挥这一效果。同时,屋顶又是人们视线的焦点,从远景看,它可以构成城市的天际轮廓线,给人以优美和柔和的感觉;从近景看,它可以赋予整个建筑一种性格特征。屋顶的特点则是出檐远,富有装饰性的构件斗拱且屋面呈曲线,它具有保护构件的作用,取得较大的体量和更多的变化。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使得它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白宗华认为,中国建筑有的飞檐起到了动态的作用,具有飞动之美。《诗·小雅·斯干》中写到:“如 思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羽军斯飞”,这些诗句是以鸟的飞势来形容中国古代屋檐的飞动之美。建筑物原本是静止的,而这种飞动之美,化静态为动态,显得轻盈俏丽,翩翩欲飞,给人们以极大的美感。 色彩在建筑中的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用色方面极为大胆,惯用大面积的原色———黄、红、青、绿、蓝、黑、白。在木料的表面涂上油漆,是为了防腐的实用目的,因其色彩分配得当,所以又起到美观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色彩的分配是非常慎重的,并且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柱和墙壁则以红色为主,与檐下幽冷的冷色正相反,加强阴影部分的对比。在山青水秀、四季长青的南方,房屋色彩受气候、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多用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颜色的梁柱,形成了与环境相调和、秀丽淡雅的格调。除审美外,中国古建筑在色彩上的使用还受到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的限制。自西周“明贵贱,辨等级”以来,色彩严格分成等级:金、黄、赤、绿、青、蓝、黑、白、灰。宫殿建筑用金、黄、赤色;官邸用绿、青、蓝色;而民舍只能用黑、白、灰色。我们目前一般所见到的是清代的宫殿、庙宇建筑,用黄色的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的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再衬以白色石台基,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更加显得富丽堂皇。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鲜明的色彩而又得到如此完美的效果,在世界建筑上是少有的。 整体布局体现的节奏和韵律美节奏与韵律,如果抽象为艺术的形式美法则,那就是有关时间的一种效应,这种艺术效应用在建筑上,就是把建筑作为一种象征时间的艺术对象。它具有与音乐一样的艺术效果,“建筑是一种冻结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是德国大诗人歌德的名言,因为“建筑所引起的心情很接近音乐的效果”。希腊帕特神庙殿堂全部用优良的大理石和黄金、象牙造成,不用水泥和钉子,它的这种结合使得建筑天衣无缝,可谓尽善尽美,在美术史上被称为“世界美术的王冠”。人们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艺术品,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这种建筑有音乐一样的效果。中国古建筑在造型艺术上所体现出来的节奏和韵律美,给予人心的涵养与陶冶以极大的影响。中国的组群建筑在平面布置上是用一些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相对复杂的群体结构,房间以间为单位,若干间并连成一座房屋,几座房屋沿基地周边布置,共同围成庭院。形式上严格对称但也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统一的风貌。小至宅院,大至宫苑都有其核心部位,越是重要的建筑,就必须有重重的院落为前奏,在人的行进中逐层展开,主次分明,相互呼应。如音乐一样,从正门到最后一座庭院,显示出序幕、高潮和尾声,气韵生动,韵律和谐。叔本华在《艺术特征论》中曾这样说:“如果从平面看,它是阁楼、廊楼、阁廊的排列,这就是音乐中的3/4拍子;从垂直方向看,它又是台、栏、柱、望板的叠起,这很类似于音乐节奏中的4/4拍子。”这种节奏感和韵律美称之为音乐美。中国建筑空间的组合和音乐一样,是一个乐章接着一个乐章,有乐律地出现,它常用不同形状、大小、敞闭的对比,阴暗和虚实等不同,步步引入,直到景色全部呈现,达到观景高潮以后再逐步收敛而结束,这种和谐而完美的连续性空间序列,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3 结语中国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伴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中国建筑的构思、美学价值、丰富的文化是无价之宝,它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视线。近代以来直到今天,作为国人,在中国建筑传统的土壤上,建筑师们应吸收、借鉴并使之发扬光大。参考文献:[1]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刘学军.古建筑文学意境审美[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3]吴焕加.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灯光对钟乳石的影响研究论文

为材料作文,一群探险者进入山洞后点燃蜡烛,不料却发现一群蝴蝶,于是探险者退出,不过待他们再回来后蝴蝶已经退到更深处。

2013江苏卷高考作文为材料作文,一群探险者进入山洞后点燃蜡烛,不料却发现一群蝴蝶,于是探险者退出,不过待他们再回来后蝴蝶已经退到更深处。该段材料摘自某杂志文章,不过经过专家和文章原作者的说明,其看到的并非地蝴蝶,而是蛾子。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黑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扩展资料:

高考作文题的相关要求规定:

1、等级:一等(20 ~ 17分)标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等级:二等(16 ~ 12分)标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挚;等级:三等(11 ~ 7分)标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等级:四等(6 ~ 0分)标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感情虚假。

2、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根源;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方法;文句有意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13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2013江苏高考作文评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读最佳角度角度一:从小小的蜡烛角度,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小方面与大方面。所以从局部与整体角度,小事物与大影响角度立意。角度二:从蝴蝶角度,因为人类活动影响环境,蝴蝶到适宜的环境下生长,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影响的是环境。什么样的环境呢?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所以不难立意:在适宜环境下成长,适宜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影响成长。角度三:从探险者角度,因为人类活动影响蝴蝶适宜环境下的生长,所以从人与自然,保护环境角度展开。评论认为,单纯从细节或片面夸大细节,从改变自然与社会,从探险角度片面谈自然完全谈自然不能从人类社会环境展开视为偏题。另外记叙文、议论文均能反应考生水平,重视从考生角度的内容评价考生作文是否符合其立意。品评:“人与自然”大撞车 喻旭初 (金陵中学特级教师)从之前学生模考的情况来看,材料作文失分比较多。江苏今年可能会有不少考生,还没有训练出正确把握材料含义的能力。对考生来说,新材料作文的难度在于,一个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有些理解是合理的,而有些角度则是牵强附会的。考生在语言表达上就存在两种极端,相当一部分同学语言表达水平不高,甚至少数高三同学语言还不通顺;另外一部分考生追求虚美,利用华丽的词汇掩盖文章的空虚。这些都不是好文章。许祖云 (南师附中特级教师) 文章写成了,怎么评很重要。将来高考作文阅卷组肯定有个评分细则要出来,应该能提出哪些属于延伸出来的正确的自选角度。自选角度本身没有高低之分,问题是延伸出来能不能言之成文、言之成理,考生戴着镣铐舞蹈能跳出精彩。我觉得大多数同学最后引申出来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立意只停留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只能是“大路货”了。但撞车撞在一起了,得分也会有高低?在立意一样的情况下,考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就是得分高低的关键。

收藏、陈列在室内的奇石,有的可以继续用“水养”方式养护。一两天浇一次水,使它经常保持湿润而有生气,而后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洁。有人在养护奇石时给它涂上茶籽油、白油《一种矿物油)、上光蜡或凡士林等等,用绒布蘸蜡、油轻抹轻拭,用以保持奇石的光泽,避免石肤气化、风化,被称为“油养”。这就要特别注意不能破坏奇石的天然属性。奇石越有沧桑感就越有价值,而油或蜡会堵塞石头的毛细孔,妨碍它吸收空气中的养料《这被拟人化为“呼吸”),使石头不能显示出它的老气或沧桑感,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使体石的质地、色感更为显露突出,但既延缓了石头的“老化”,又可能使石体的光泽产生一种造作感。另外,过重的油蜡还会产生反潮现象,使石体表面变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头的本真面目。因此,“油养”要掌握好技巧和尺度,而且这种养护方式并不适宜所有的奇石,不宜提倡。二、赏石藏石与奇石养护 奇石的养护、收藏也须讲究。奇石有的容易尘污、有的容易风化,要注意妥善收藏。有的可在其表面上涂上石蜡,有的人涂以茶油或衣车油,还有的涂以进口汽车用蜡,均用其保护奇石的表面并显其色泽增强其美感。但有的人主张精美的奇石最好不要涂上油蜡之类的东西,那样反而污染了美石,这也有些道理。除油养、蜡养外,有些奇石还可用水养,如雨花石、蛋白石、桃源石和某些钟乳石。奇石的收藏有的还要注意防风化,即不能长期让其雨淋日晒,如某些矿物类奇石,化石奇石,曝晒和冒风雨都会出现风化现象,损害其石质和光泽、色彩。有的要放于玻璃罩或坛罐中,妥加保护,特别是收藏珍贵而容易损害的矿物类石、化石。平时珍藏,赏玩时才取出。一般的奇石可收藏于橱柜或玻璃架上,架有易于即时观赏之便,其数量也可较多,一般收藏者多这么放置。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藏石家将日渐增多,将会出现专门为收藏奇石用的橱架。三、供石的整治与保养 1.石伤养护 供石在采集过程中、运输过程中,常会发生不小心碰破损伤石肤石肌的事。如石伤较明显,可先用金刚石进行打磨,修整,再将原石放置于露天石架。石架最好不用钢铁塑料制品,以水泥制品为好。原石在石架上经受日晒雨淋,养护者定时浇水,时间一长,石肤自然风化,自然变色,直到整块供石在质感、色感方面完全调和为止,再迁入室内观赏。 2.室外养石 除了有石伤的,其他供石新采集来后也应先在室外供养半年至一年时间,并每日浇水一二次。为了顾及风化度均匀,一个月左右应将供石翻一次面。 3.室内养石 适宜于水盘的供石一般可以用水养的方式。一两天浇水一次,使它经常保持温润而有生气。不宜一直喷水的供石也应经常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洁。 除了水养,有的藏石家喜欢将石油养。他们认为,油养可以保持石之光泽,避免石肤气化、风化。使用的保养油有凡士林、 油腊、上光腊等,用绒布蘸腊、油轻抹轻拭。也有将石腊化成液体后涂刷供石的,效果确也显著。但作为长期保养的供石,其实应该避免上油腊。虽然这类物质在短时期内可以使石之质地、色感更为突出,但也相对阻隔了石头的老化,因为油腊会堵塞石 头的毛细孔,会妨碍石头的呼吸,即妨碍它吸收空气中的养料,使石头久久不能显得老气。而且,上油后的奇石之光泽, 有一种造作感,过重的油腊还会产生反潮现象,致使石之表面变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头的清清面目。总的看来,油养是得不偿失,不值得提倡的。 以上是现代人的养石技巧,再介绍一则古人养石的技巧。明人所著《志雅堂杂抄》云:“以煮酒脚涂灵璧石,其黑如漆,洗之不脱,极妙。”此法是否灵验,不妨一试。 供石的价值高低与其出土流传年份极有关系,时间愈久,石头色泽愈古朴归真,石体会发出成熟的幽光,这种难以确切言传的石表形象,行话称作包浆。包浆愈凝重愈好。包浆的形成,最主要原因当然在于长时期的辗转流传,但藏主的关心爱护也很有关系。俗话说:养石即养心。有的藏石家喜欢将质优肤细 形美的供石置于茶桌书案,在喝茶聊天或阅报看电视时以双手抚摩,使手气、手润通过毛细作用渗入石肤、石体,久而久之,包浆渐起,令人愈加宝爱。四、灵璧石的收藏原则与保养的方法 1.灵璧石的收藏原则 第一、精品原则。这是广大石友必须追求的,特别是初涉石友,不要因在哪里的石馆看过,或在书上、画册中见过类似的,模样相近,或者成交出售过类似奇石,甚至卖过多少钱等等因素的影响或干扰。一定要确定:只有精品灵璧石才具有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所以,在选择或购买时要多比较多选择,最好多听听资深专家和有过丰富收藏经验人士的意见,这种请教和学习十分必要。 第二、个别原则。灵璧石种类繁多,如何根据资源稀有情况和个人爱好,明确选择自己所要收藏的方向和灵璧石种。力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精品档次品位上,要有独立独特的风格,要力争在这个品类中或一个地区范围内有一定影响面,甚至追求“收藏大家”,或独占鳌头。如有人主攻象形磬石,有人主攻山水景观,有人主攻白马龟纹石,有人主攻白灵石等。 第三、展示交流原则。自己收藏的灵璧石是否属于精品,如何界定,一定要克服“肯定自己、否认他人”的不良心态。要多展示交流,具体地说就是:一要多与资深收藏者交流看法,多请他们来认定。二要多看石馆、石展,所谓的标价很高、谈论最多的精品,分析对照自己的藏品可以界定。三要多参加大中型石展,参展参评,要相信专家们在理论上、综合评定方面还是比较准确的,找出自己藏品的品位,不好的可作“商品石”处理,这样既可收回成本,也可集中财力购买更多精品。展示的另一层含义是,精品在家里摆放,如位置、几架、灯光等,亦要考虑最能表现藏品的观赏性,以达到收藏、观赏的双层效果。 第四、与时俱进原则。主要是多了解外界包括本地区、其他省份、全国直至国际,对灵璧石收藏的认识、观点、变化趋势,即了解目前各方面的行情,调整自己收藏中的不合时宜的方面,不断提高收藏的准确率和收藏价值。 2.关于灵璧石的保养方法 第一、收藏时,应将藏品处理好。即刷净、上腊(一般以地板腊为好)盘润,这与打磨、修饰是两码事,这是收藏精品所必需的。 第二、保持清洁。包括藏品和几座,不得有灰尘附着,用干布“天天打扫”,个别用布盖、玻璃罩也是必要的。 第三、安全稳定。一般地说,精品的灵璧石不仅有很好的收藏价值,更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稳定安全不受碰撞,不受损坏,在收藏保养过程中要“警钟长鸣、安全终生”。 第四、干湿保养。灵璧石如果长期处于干热干燥的环境中,原有的石肌、石肤可能出现干皴,光线变暗现象,可以用湿布轻轻沾石,背面多湿水,给石“补水”,始终保持温润、饱满状态。严重者可找专业人员重新处理:刷洗、上腊、上光等方法。以上是本人依据实践中学习灵璧石研究专家和收藏大家以及石农中的一些成功做法,简单谈谈个人的认知和体会,难免以偏盖全、不够恰当,敬请广大石友参考时注意。五、奇石表面保养 江河石一般只需用清水浸泡数小时,再用棕刷或丝瓜筋将其青苔、水垢刷洗掉即可。如渗杂有海藻、贝类等附着物,可使用1:5的稀释冰醋酸浸泡,半天至一天后,即行脱落,然后再反复用清水冲刷漂洗,直到满意为止。适宜于水盘的供石一般可以用水养的方式。一两天浇水一次,使它经常保持温润而有生气。不宜一直喷水的供石也应经常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洁。 除了水养,有的藏石家喜欢将石油养。他们认为,油养可以保持石之光泽,避免石肤气化、风化。使用的保养油有凡士林、 油腊、上光腊等,用绒布蘸腊、油轻抹轻拭。也有将石腊化成液体后涂刷供石的,效果确也显著。但作为长期保养的供石,其实应该避免上油腊。虽然这类物质在短时期内可以使石之质地、色感更为突出,但也相对阻隔了石头的老化,因为油腊会堵塞石 头的毛细孔,会妨碍石头的呼吸,即妨碍它吸收空气中的养料,使石头久久不能显得老气。而且,上油后的奇石之光泽, 有一种造作感,过重的油腊还会产生反潮现象,致使石之表面变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头的清清面目。总的看来,油养是得不偿失,不值得提倡

这件事就是在最近两年,发生在南京的古城墙,上面竟然有一些岩洞里才有的石钟乳,而且专家现在也没有给出解答,还需要我们去探索。

南京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城市,这里也有很多的古城墙,就在最近这段时间,一段明朝古城墙上冒出了石钟乳,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甚至特地前来拜访。因为我们对于石钟乳的认识,都是觉得只有一些洞穴里才有。在我们国家很多大山里都有溶洞,那些被五颜六色的灯光渲染的溶洞里的“石钟乳”很是漂亮,喜欢旅游玩耍的人几乎都见过,可是这城墙上长石钟乳还真是第一次见。

现在这个奇特的现象,官方也并没有给出真正的答案,专家也在在研究中,不过倒是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那就是以前的城墙是用糯米汁盖的,现在溢出来了。一些学者认为南京城墙用花岗石作基础,然后在砖缝里填入桐油,还有糯米汁,才这么坚固。但是《大明会典》中说建造南京城墙的黏合材料却没有糯米汁。

现在还有许多专家想用各种高级方法知道这种黏合材料的成分,但依然没什么好结果。有的甚至利用现代高级的科技手段进行分析,结果只能够解读其中的无机成分,有机成分无法确定。因此,南京明城墙的黏合材料是否有糯米汁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过值得一说的是,第一个发现城市上奇特景象的并不是附近的居民,而是喜欢摄影旅游的人,看来大家都需要一双善于观察美的眼睛。

高温对抛光树脂的影响研究论文

环氧树脂还需要抛光?透明的环氧树脂在固化的时候表面就是光亮的,无需修复,使用抛光机抛光后,表面必然会变成磨砂的~~~~

批量生产还得需要抛光,开模后的产品总会有瑕疵,我也在探索

可以减慢速度

用那种砂轮的用气的打磨机吧!我们新视界空间艺术的就是那样打磨的!可以去试试找找这个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