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多学科的融通,根据全面发展、突出重点的研究思路,广泛涉猎了西方美学、文艺学、人才学等多个领域,近些年主要研究人才开发、人才美学、《乐记》和文化产业。教学科研在高校长期进行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已经为研究生或本科生开设了人生哲学、古代诗文、文学理论、文学方法论、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 、西方文论、美学、西方美学、人才美学、文艺美学、中国现当代文论、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管理、人才开发学、领导科学与艺术、行政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率先进行了“情商点名法”的教改实验,创立了“山型人才”培养模式;组织20多人的教研创新团队,最早进行了大学生潜能开发与情商育成的探索。一、出版专著与主编的著作9部,合作出版10部。1.专著《中国古代文论经典流变——<乐记>的形成史与接受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2.专著《<乐记>与中国文论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与牛月明教授合作)。3.专著《<礼记﹒乐记>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4.专著《人才开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5.专著《人才与审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6.专著《西方美学论稿》,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7.专著《新世纪人才学》,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版。8.主编《先秦两汉儒家美学与古希腊罗马美学比较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9.主编《大学生潜能开发与情商育成》,齐鲁书社,2001年版。合作出版的有《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人才学30年》、《大学生应用写作》、《教师美育学》、《风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马列文论导读》、《美育学》、《爱情新诗鉴赏辞典》等。二、发表文章百余篇(第一作者),主要论文60多篇“试论文化产业“产学研”的机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青岛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对策思考”,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3年卷)》,该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从人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态看文化强国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8日。“广告艺术符号模式研究”,《艺术评论》,2013年第2 期。“妈祖文化开发应凸显其优秀品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4日。“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16日。“人工岛建设的原则与文化元素”,《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2日。“学术大师成长的主观因素”,《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6月10日。“论大学精神的文化内涵”,《中国海洋大学报》,2012年5月10日“人才美学研究的缘起与发展走向”,《文艺美学研究》第五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小雄鹰的故事”,《河北教育》,2011年第6期。“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人才中长期规划研究”,文化产业司编《国家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报告(2010年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论《吕氏春秋》与《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趋同”,《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建立海洋美学的构想”,《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乐记》动力定型的理论来源与美学阐释”,《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生成因素”,《理论学刊》2010年第9期。“SA8000—企业从‘经济型’向‘社会型’转轨的重要标志”,《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王蒙自传》中的王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人生‘须臾’中的永恒与诗意”,《领导科学报》2009年2月2日。“论全面提升CEO的卓越领导力”,《现代领导》,2009年第12期。“文化研究·文化产业与商品生产”,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海滨现代文化名城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青岛社会科学》第二辑,2009年。“‘乐由中出’:《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从格式塔视域看<乐记>中的心物同构”,《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4期。“如何开发管理B类员工”,《中国人才》,2008年第7期。“天人相谐的和合阐释”,《文化中国》,2008年第4期,加拿大出版。“中国文论研究的间性拓展”,《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从乐心关系看《乐记》的‘唯乐不可以为伪’”,《齐鲁学刊》2008年第3期。“关于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海洋大学报》2008年9月4日。“论《乐记》的创美主体修养思想”,《理论学刊》,2008年第2 期。“审美诱发潜能的特点和主要形式”,《美与时代》,2008年第11 期。“为什么要阅读文学名著”,《高中生之友》2008年第11期。“企业如何与员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3期。“惟君子为能知乐——从《乐记》知音论看人对动物性的超越”,《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怎样看待火星文”,《光明日报》2007年10月12日。“乐同民心——审美共同性的阐释”,《孔子研究》2007年第3期。“中庸美:王蒙文学哲学的精髓”,《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从以美导善看‘惟乐不可以为伪’”,《理论学刊》2007年第2期。“人才开发中的大人才观”,《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红旗出版社,2007年出版。“大乐与天地同和”,《理论学刊》2006年第1期。“从‘天下皆宁’看文艺价值的指归”,《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人才战略与人才开发”,《教育人才研究》2006年第3期。“从先秦古籍通例谈《乐记》的作者”,《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从审美文化看人才美学”,《光明日报》2005年6月7日。“康德美学的哲学出发点”,《光明日报》2004年4月13日。“美是有神性的”,《齐鲁学刊》,2004年第2期(二人合作)。“试论中世纪文化及其本质特征”,《理论学刊》2003年第5期。“创新:为‘见异思迁’ 正名”,《联合日报》,2002年1月15 日。“郎吉弩斯与“崇高”辨析”,《济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论柏拉图的艺术管理思想”,《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柏拉图的艺术美论”,《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柏拉图美学之再阐释”,《齐鲁学刊》,2001年第5期。“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康德崇高美之我见”,《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2001年第7期。“试论大学生潜能开发和情商育成的动因及其重要性”,《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生涯设计的原则及其意义”,《山东教育》,2001年第3期。“试论教师的潜能开发能力”,《山东教育》,2001年第5期。“‘山型人才’及其培养”,《联合日报》,2001年6月5日。“试论贺拉斯《诗艺》的理论体系”,《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学会做人·培养能力·勇于创新”,《 光明日报》2000年8月16日。“试论孔子的情商思想”,《孔子研究》2000年第4期。“走出心灵的困境,《香港现代教学论坛》2000年第2期。“影响人才自我开发的主观原因及其对策”,《中国知识经济文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下岗职工的心理调整与人才再开发”,《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论文选粹》,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命运归因探析”,《光明日报》1999年8 月27日。“怎样提高作文能力”,《光明日报》1999年10月13日。“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与人才开发的归因”,《中国人才》1999年第1期。“凝聚力差的原因及其对策”,《行政与人事》,1998年第1期。“大学生心理冲突导致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第三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自学成才与人才资源开发”,《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2期。“寻美向导”,《大众日报》,1997年12月8日。“审美:诱发潜能的加速器”,《中国人才》1997年第4期。“狮羊效应与羊狮效应”,《中国人才》,1996年第1期。“人才鉴别的测不准原理”,《中国人才》,1996年第2期。“苏格拉底的人格美及其艺术美论”,《语文函授》1996年第3期。“谈谈《阑尾》的怪诞与滑稽美”,《语文函授》1996年第2期。“优化组合尚未实现”,《人民日报》,1995年4月19日。“试论青少年潜能的开发”,《山东青少年研究》1995年第4期。“‘模仿说’嬗变略述“,《齐鲁学刊》,1994年第3期。“形象大于思想与形象小于思想新探”,《语文函授》1994年第1期。“文学概论疑难问题十五解”,《高教自学考试》1993年第8期。“历史感·方法论·文艺本质”,《齐鲁学刊》1992年第3期。“对自然美奥秘的探究”,《山东社会科学情报》1992年第5期。“经济大潮对文艺创作的呼唤”,《语文函授》1992年第6期。“深化与改革文学理论教学的几点尝试与设想”,《语文函授》1991年第3期。“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感”,《语文函授》1990年第4期。“消遣的价值”,《齐鲁学刊》1990年第6期。“对宗教的美学思考”,《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0年第3期。“‘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之我见”,《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审美价值与主体性”,《齐鲁学刊》1989年第5期。“对现实主义的再思考”,《语文函授》1989年第6期。三、2008年以来主持完成的项目与在研项目2008年主持完成了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才美学:人才开发的新视域》。2008年主持完成了山东省高校教改项目《人才开发学研究》。2010年主持完成了国家文化部重点招标课题《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人才中长期规划研究》。2011年主持完成了教育部规划项目《<乐记>与中国文论精神》。2011年主持完成了中国人才研究会项目《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研究》。2011年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乐记>的形成史与接受史研究》。2011年主持青岛市发改委重大招标课题《青岛市海洋人才高地建设问题研究》。2012年主持山东省蓝黄两区重大招标课题《山东省引进海外海洋人才对策研究》2012年主持中国人才研究会项目《文化创意人才创新能力研究》。2012年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加快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2013年主持青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委托项目《文化强国梦及其对策研究》。2014年主持青岛市“十三五”前期规划重大课题研究项目《青岛市“十三五”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4年主持青岛市西海岸(国家)新区委托课题《陆海统筹发展实验区建设战略及对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刊以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论文为主要内容,主要开设海洋经济与管理、海洋政治与法律、海洋历史与社会、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社会学等栏目。
中国海洋大学考研难度非常大,在全国高校考研难度排行榜中为第68名。
中国海洋大学是全国顶尖的大学之一,是985高校。中国海洋大学王牌专业也是实力强劲。中国海洋大学创建于1924年,坐落于山东省青岛市。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1930年在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基础上成立国立青岛大学。后历经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时期,1958年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以留青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等为基础,于1959年3月成立山东海洋学院。1981年11月,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以来,图书馆以原有海洋、水产学科馆藏文献资源为基础,集中整理并积极筹建了海洋文库和海洋教育、科技文献信息数据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刊以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论文为主要内容,主要开设海洋经济与管理、海洋政治与法律、海洋历史与社会、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社会学等栏目。
还行吧,CSCD 核心期刊,是CSCD期刊是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来源期刊核心期刊
这个期刊分好几个版,有自然科学版,这个是核心级的;有社会科学版的,这个不是核心期刊的。
检索结果截图是下图显示:
中国农业科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棉花
种子
浙江海洋大学是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98年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浙江海洋学院,2000年之后舟山卫生学校、浙江水产学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石油化工学校和舟山商业学校等学校(单位)相继并(进)入,2016年更为现名。学校现有新城和定海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求学的理想之地。学校总占地面积2608亩(其中海域使用面积720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纸质图书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超过亿元。设有10个学院,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举办独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及留学生教育,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设有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其中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5,水产学科位列第8。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数学、水利工程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农业、教育、旅游管理、药学5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并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置4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流专业2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一流专业10个,省重点专业9个,省优势专业7个,省新兴特色专业8个。拥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1228人;教职工1127人,其中专任教师78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9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17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务150人。拥有双聘院士1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特聘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高被引学者等50人,入选浙江省特级专家、省“万人计划”、“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51人才工程”等79人,省级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0个。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教学成果曾获国家二等奖1项,近5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学校是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高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习基地(共建)以及国内首个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实验基地,是海洋类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共建)。近5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性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80余项、省部级奖3600余项,其中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项、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累进创新专项奖”金奖1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学生获“2016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生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学校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被列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在2019年“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第59位,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升学率达到20%。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近5年来,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两化融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年均超过1亿元;主持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6项,重要社会力量奖48项,出版著作170余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400余件,制定行业和地方标准22项,2名教师连续进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养殖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8个中外合作科研平台。建有西轩渔业科技岛,拥有“浙海科1号”和“浙渔科2号”两艘科考船,其中“浙海科1号”进入国家海洋科学考察船序列。出版《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设有国家海洋出版社浙江分社。学校以社会服务为载体,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道路,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整体水平。近年来,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全面对接融入“智慧海洋”建设,与地方共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大学科技园、定海研究院、普陀研究院等一批地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等决策咨询机构。拥有国家级计量认证、海域使用论证、渔业船舶设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和浙江省海域评估、浙江省海域基准价核定等资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渔业、船员、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专业技能培训,设有全国渔业验船师培训基地、浙江省远洋渔业培训中心、中国石化销售公司舟山培训中心等培训组织,是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舟山市首批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年培训人数超过3万人次。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深化与国(境)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与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与科研合作。与国(境)外5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联合设立浙江海洋大学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等高校开展6个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及多个双硕士项目,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双学士项目,海洋科学本科专业为浙江省首批国际化专业。学校是“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培养资格单位、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和培养单位、“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单位、中国-中东欧“17+1”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设有省内唯一的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俄语等级考试点。21世纪是海洋世纪,学校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紧密结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发展需要,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为战略目标,努力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科技研发平台、海洋高新技术孵化园区、海洋科技引智载体和海洋人文社科研究中心,为国家海洋事业培养具有深邃涵养、勇立潮头的海洋品格的一代英才。
1.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2.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外公开发行刊物,综合因子为:,被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收录。大连海洋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内容为水生生物、生物技术、水产增养殖与病害防治、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渔业、渔船设计与制造等学科的研究论文。
3.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渔业,渔业资源,水产增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与船舶工程,渔业机械与仪器,航海技术及海洋科学与水产科学基础研究等及与学校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
一、《农业工程学报》
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
本刊编委会决定,2000年农业工程学报第6期拟将以英文正文和中文摘要形式集中向国内外隆重介绍中国农业工程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情况和近阶段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双月刊)
曾用刊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农业管理科学)1985年创刊,刊发三农研究的最新成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刊发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前沿理论成果。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
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三、《茶业通报》(季刊)
创刊于1957年,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
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商业知识,发表茶树病虫害防治、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
主要栏目:综合、生态、生化、栽培、植保、制茶与检验、经贸。
四、《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本刊是新疆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农业生物技术、作物遗传育种及栽培、植物保护、土壤农化、农业生态、资源与环境科学及基础学科等方面的具有创新性、适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快报等,涵盖了农林牧各学科。
五、《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及其它特种油料作物有关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肥植保、综合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测试技术等方面的首创性研究论文、综述专论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刊以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论文为主要内容,主要开设海洋经济与管理、海洋政治与法律、海洋历史与社会、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社会学等栏目。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报(02)全国理工农·校文科学报优秀期刊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88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报、全国理工农·校文科学报优秀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12-2013)”。
本站讯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19年最新期刊分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ofOceanUniversityofChina》简称《JOUC》)进入地学大类2区,及OCEANOGRAPHY海洋学小类2区。据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的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的最新影响因子为,较上一年度影响因子增长23%。自2012年《JOUC》被SCI收录以来,在学校“名刊工程”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跟踪学科热点,约、组优秀稿件,旨在展示学科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代表性成果,促进学术交流。《JOUC》将继续加强与编委会、作者群、读者群的联系,继续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积极推进落实“三专”(专辑、专栏、专题)栏目策划和优质稿源建设,真正做到每年有策划、每期有选题,争取将《JOUC》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
250。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精炼,引用资料请附参考文献。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撰写的文章字数以2500-4500字为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刊以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论文为主要内容,主要开设海洋经济与管理、海洋政治与法律、海洋历史与社会、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社会学等栏目。
本站讯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19年最新期刊分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ofOceanUniversityofChina》简称《JOUC》)进入地学大类2区,及OCEANOGRAPHY海洋学小类2区。据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的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的最新影响因子为,较上一年度影响因子增长23%。自2012年《JOUC》被SCI收录以来,在学校“名刊工程”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跟踪学科热点,约、组优秀稿件,旨在展示学科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代表性成果,促进学术交流。《JOUC》将继续加强与编委会、作者群、读者群的联系,继续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积极推进落实“三专”(专辑、专栏、专题)栏目策划和优质稿源建设,真正做到每年有策划、每期有选题,争取将《JOUC》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