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 英语 文化 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英语重要地位的不断确立,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深入。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 范文 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1 浅探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幽默是指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能够引人发笑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例幽默话语、幽默动作、幽默音乐等等。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多依赖于语言,所以幽默也多来源于话语当中。 一、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在繁忙的生活中,幽默是一剂强力润滑剂。幽默话语是借助于语言手段来表述幽默的。它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定的情境下,以轻松诙谐的语调,机智、风趣、戏谑的话语风格,通过讽刺、夸张、映射、双关等手法,来表达话语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使受话者不知不觉地接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境界。幽默话语往往带有一些意味深长的色彩,对揭露生活中的丑恶或不公平现象,还可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而对于受话者来说,要把话语和当时具体的语境线索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既有的语言知识和社会认知,去发现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和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的理解幽默,并从中获得愉悦。 例如,“Mr Zhou have a sharp tongue,look out,it doesn’t cut your throat.”这句话看起来是像是在说舌头,但是,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语境中,就可以想到,这里的“a sharp tongue”并不是什么锋利的舌头,而是牙尖嘴利、毒舌的意思,是发话者幽默、含蓄、间接的表达方式。 二、幽默话语与合作原则 (一)合作原则 胡范畴认为,所谓幽默话语是语言的各要素通过变异和创造而出来的。而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则认为,幽默话语的作用是为了确保交际活动顺利进行。Grice认为,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交际的双方(发话者和受话者)还要遵守一些先决条件和原则,例如使用双方都能熟练运用的语言、交谈内容是双方都熟悉的话题,还有最重要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CP)。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合作原则下,要求发话者和受话者者要端正态度,在谈话中做到“一唱一和”,避免造成“鸡同鸭讲”“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 (二)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关系 如果说要遵循“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合作原则是一位西装革履、步态稳健的中年人,那么幽默话语就是一位穿着休闲时尚、语态随意轻松的新新人类。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结合,就是传统沉稳美与时尚活力没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传统的合作原则难免要接受新的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以下,本文以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为例,对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进行举例分析。 (1)幽默话语与数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谈的内容要包含适当的信息量。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常常需要打破这一数量原则,来起到幽默话语的喜剧效果。例如: Jack:I saw Mr Green having lunch with a woma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Eason:Oh my god!Is she beautiful? Jack:Yes,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but also young. Eason:Dose Mrs Green know about it? Jack:Of was the young and beautiful woman. 在这段对话中,Eason理解的和Mr Green共进午餐的年轻貌美的女人应该是除了Mrs Green以外的其他女人,同时也不是Mr Green家里的其他女性亲戚。而Jack如果不想引起误会的话,应该直接说他前天看到Mr Green和Mrs Green共进午餐,但是为了引起Eason的好奇心,促使他进一步追问,就在第一句话中只说看到Mr Green与一位女性共进午餐,这虽然是违反了数量准则的,但也就此产生体现了幽默话语的有趣、逗乐原则。而Eason心理期待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导致其认知的突然重构,给交谈双方带来乐趣,达到愉悦和反讽的效果。 (2)幽默话语与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无稽之谈,但是在幽默话语中,说话者经常会采用诸如反语、夸张的休息手法。这样虽然会打破“质量准则”,但是带来的幽默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在上世纪90年代即被引入中国并风靡十几年的美国NBC情景剧《老友记》中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 Phoebe:You do not want to wine the lottery? Rose:Uh surely I do,and I want to be the king of my own country. 通过思考并分析这段对话,我们得出Phoebe问Rose,你是否对有意买彩票,有没有兴趣去试一下自己的运气,通过片中的特点情景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看出Rose对彩票不感兴趣,但是她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没兴趣”,而是采用了幽默话语说“想啊,我当然想,我还想当国家元首呢。”因为一个平民是几乎没有可能成为国家元首的,所以Rose的话语是违背了质量准则的。但是,这种“有意违背”和“夸大其词”正是这段对话的笑点所在。 三、幽默话语与指称语 指称语(indexicals)就是具有指称功能的语言结构形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发话人与受话人,在共同的知识环境、语言环境下,可以彼此理解的,映射出话语的,潜在的指称义和指称关系。当指称语所指示的信息不明确或者出现谬误,发话人的意思就是变得令人费解,幽默话语很可能就此产生。同时,指称语还受到人文背景、社会文化、交际距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指称语可以分为人称指称语、时间指称语、地点指称语等等,其中以人称指称语最为常见。我本文就以人称指称语为例,幽默话语和指称语之间的关系。 人称指称语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是对话参与者角色关系的客观体现。第一人称是发话人、第二人称是受话人、第三人称是话语谈及的对象。在话语中,如果这种规则被打破,就会出现人称指称语不相对应的现象,可能会起到幽默效果。例如: Jim was down the local pub with his mate Mark. Jim:Do you know,Mark,I never kissed my wife before we were about you?” Mark:I don’t know,What was her maiden name?” 这段对话是Jim与Mark之间的酒后之言。Jim的提问,真正的意思是“Have you ever kissed your wife before you were married?” 在指称语中,第二人称是针对受话人而言的,谈及的是隐私或伤痛,所以受话人Mark就采用了幽默话语来回避问题,轻描淡写地将这一问题带过去了,其机智幽默值得我们参照和学习。 四、关联理论与幽默话语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受话者会故意曲解发话者的意图,到处与发话者截然相反的信息,产生意外的幽默效果。例如: Teacher:Tom,there were three peaches,ate one,how many would you have? Tom:Three,tow outside and one inside. Tom作为孩子,其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于成人,因为无法认清老师出题的意图,而给出出人意料的答案,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结语: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语境中,人们会对对话意义、指称语、 语言意义等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者错位。幽默话语具有深层次的、含蓄的、深沉的、巧妙的作用,避免交际中的尴尬或难堪,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可以起到愉悦交流、点缀生活的作用。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2 浅谈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学教学 21 世纪 教育 的基点是终身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英语语言学这门课更加的枯燥,无味和吃力。英语语言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概念多、理论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英语语言学课时少,而语言学的发展引起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暴露出和教学时数有限之间日益严重的矛盾。因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必须用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老师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倡导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 在 学习 方法 上建构主义提倡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学习环境上要求是开放的、充满意义解释和建构性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主要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意味着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要把为学生创设建构意义的情境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 社会实践 、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协商的意思。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推进学习进程。在会话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环境下对英语语言学教学启示 强调以学为中心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师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在建构主义的语言学教学中,学习环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具体来说,英语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应该激发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注重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重心便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里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围绕支持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来创设支持条件。它主要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真实情境的设计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语言的任意性时,不少学生对于语言中音和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属性存在疑惑,原因是在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些音和义有一定联系的语言现象,如拟声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在深入讲解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课前收集英语中的拟声词,并让其与汉语中对应的拟声词相比较,然后以 报告 的形式在课上做出来,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监督、组织的作用,在学生做完报告后,教师做出归纳 总结 。 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 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任务太困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选择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时,应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选课堂教学内容如下:语言、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二语习得、语言与文化。明确学习任务,选择训练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练习。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积极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应及时地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如: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 Excel lent!这些词语看似简单,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同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多指导,少批评少责备。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评价观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诊断性和 反思 性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其次,建构主义评价观认为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因此,建构主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再次,建构主义认为,评价是学习者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后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性和实时性的镶嵌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强调过程性评价,倡导“质性”的方法。所谓过程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可见,建构主义评价观提倡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4 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模式,为习惯于被动式接受的学生阐释了学习的新理念,从而为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体验。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 教学方法 。这些方面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外语论坛, 2003(1).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 2002(3). [3]盛群力、__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学在人类文明史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语言学在某种程度上记录了人类历史的演变程序。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论模糊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摘要: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如同语言的社会性、符号性、系统性、生成性、冗余性一样,各种语言不无具有模糊性,英语也不例外。就模糊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谈谈认识,以期抛砖引玉,与同行一起探讨这个新学科领域的话题。 关键词:模糊性;英语教学;教学大纲 自从最早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电机工程系控制论专家查德. Zadeh在《资讯与控制》Information and Control杂志上发表论文“模糊集”Fuzzy Sets开始,就标志著模糊学或模糊理论的诞生,随着模糊理论研究的发展,模糊语言学Fuzzy linguistics也应运而生。虽然,模糊语言学是最近二三十年才兴起的一门学科,并且是介于语言学与模糊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然而,由于它是研究语言和言语中的模糊现象的学科,其模糊语言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来指导外语教学。因此,从它的诞生开始就引起了语言教学领域,尤其是英语教学领域的高度重视。 一、模糊语言学与英语教师 尽管模糊语言学是语言理论学科系列中正在形成的一门新学科,但由于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中模糊事物和人类思维中模糊概念、模糊逻辑的普遍性,更由于模糊的特征是英语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自然特征,作为英语教师要搞好英语教学,就非常有必要在语言理论基础方面增加模糊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完全可以想象,如果英语教师具备了一些模糊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就能较好地把握语言的模糊性,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打交道时,处理和解决语言问题就能更加灵活得体。例如,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模糊语言学理论尤为重要。我们知道,由于自然语言中绝大多数词都是模糊词,因此,在翻译时处处都会遇到模糊言语现象,也迫使译者在处理这些现象时使用模糊翻译方法。下面引用一段欧亨利小说While the Auto Waits中的描写来说明这个问题: To repeat:Her dress was gray,and plain enough to mask its impeccancy of style and fit. A large meshed veil imprisoned her turban hat and a face that shone through it with a calm and unconscious beauty. She had e there at the same hour on the day previous, and on the day before that;and there was one who knew it. 再叙述一下那位姑娘吧:她身着灰色衣服,十分朴素,但很时髦,又非常合身,一条大网面纱遮住了她的头巾式无檐帽和面孔,但透过面纱,仍能瞥见她那文静而又美丽的脸庞。她昨天、前天在同样的时候来过这儿,坐上片刻。几天来,有一个人注意到了这种情形。 对比以上译文,可以发现在对英文的翻译中使用了许多语义模糊的词语,就连动词Shone的原意也不得已而忽略了,代替以模糊表达意思“瞥见”。而在上面这段文字中尤其是在文艺作品的翻译中,如果不采用模糊表达的翻译方法,既无法将原文的基本意思展现出来,更谈不上翻译文学作品要达到的“信、达、雅”的标准,自然也谈不上文学翻译的再创造了。由此我们也体会到,作为英语教师掌握一定模糊语言学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运用模糊语言学理论正确认识教学大纲的模糊性 统一的英语教学大纲是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档案,可以说是英语教学的指挥棒。然而,由于教学大纲内容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弹性和不精确性,也就是在此谈到的模糊性,当在看待英语教学大纲时也不能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性准则。 例如,在针对全国普通高专颁布的《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关于教学目的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以上短短的一段话就包含了几个模糊限制语,譬如“必要的、初步的、一定的”。这些不精确的用语本身就说明了高专英语教学目的具有模糊性,而这些模糊性的限制语又恰恰说明了高专英语教学目的适时得体,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这对于评价教师的业绩以及学生的成绩都大有好处。 比如,在评价一位英语教师的教学效果时,我们能不能因为某些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强而另一些学生较弱就判定这位教师的业务能力不行,或教学态度不好呢?如果这样认为,恐怕这种评价就有失公允,也不切合实际,因为,在高专英语的教学基本要求中的教学目的本身具有模糊性,不精确性。并且,事实上,一些学生的应用能力强而部分学生弱都是教学中必然存在的现象,也是教学大纲允许的,也正是由于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的模糊性而必然造成的结果。 除了以上谈到的教学目的具有模糊性外,其中“应用能力”这个术语也具有模糊性。虽然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础”。 在这里虽然明确提出了“应用能力”,然而且不说模糊性极强的“一定的基础”的表述,仅就“应用能力”这个术语在大纲中并没有做任何说明,因而表现出较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事实上,根据现今外语教学领域里大多数专家的共识,英语“应用能力”主要指的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这种“交际能力”的概念还包含了由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新基提出的“语言能力”petence.根据海姆斯的观点,“交际能力”包含了: 1语言能力——即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知识; 2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petence——即使用功能变体和言语功能的能力; 3话语能力discourse petence——即学会怎样用语言来做事、交流; 4对应能力strategic petence——交际是一种彼此之间的协调,在协调中有各种对应手段,如怎样能开始一段谈话,怎样转换话题,怎样结束谈话等。 因此,就“应用能力”这个术语运用于英语教学中时,英语教师究竟该怎样认识和理解,究竟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怎样理解“交际能力”中包含的四种能力,或许对于许多教师来说仍旧是模糊的。然而,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应用能力”的模糊性之后的这样一个大前提,才可能对“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才不会简单地、绝对地看待“应用能力”的问题,也才能符合实际地、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模糊语言学正确认识英语教学法的模糊性 英语教学法流派多种多样,理论各异,新观点、新方法、新学派层出不穷。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几种教学法流派存在。如,传统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听说法Audio lingual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暗示法Suggest Method、视听法Audio Visual Method,以及近几年产生的程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puter aided Language Instruction等等。 从这些英语教学学派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来看,它们都不是随心所欲的,都有其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其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理论基础之间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的各具特色的个性,同时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络、相互继承发展的共性关系。而恰好就是这种共性关系使各学派之间的界限彼此模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比如,听说法和视听法,这两种教学法既在基本特点上存在差异,又存在着共性,表现出二者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听说法的基本特点强调:1以句型结构操练为主;2在口语基础上培养书面语;3不用母语;4反复模仿,强化操练。而视听法的基本特点强调:1幻灯影象和录音视听相结合;2感知整体结构的对话;3充分利用幻灯、录音视听教具;4在口语基础上进行书面语教学;5集中强化教育。 概括地讲,二者界限的模糊性表现在:1它们都强调在口语基础上培养书面语能力和用外语讲解外语以培养外语语感;2它们所产生的心理学基础都是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tic Psychology和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而这就不可避免会使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共性。 可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英语教学法的不同流派的个性、共性以及彼此间的模糊性,从而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大有益处。 综上所述,探讨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学同模糊理论以及模糊语言学的关系,提倡用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英语教学,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晓明.模糊性:人类认识之谜.人民出版社,1985. [2]苗东升.模糊学导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陈治安.模糊语言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Chomsky, and Mind. New York: Harcourt,Brace & World,1972. [5]Zadeh,L. A.“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3,8:338-2353. [6]Zadeh,.“Quantitative Fuzzy Semantics”,Information Sciences,1971,3:159-2176. 篇2 论大学英语语言学习策略 摘要: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一个年轻的领域,本文对国内外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做了概括介绍,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探讨了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英语语言 策略 研究 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呈现出来的现象为:高校英语语言教学人员对英语的教与学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如何学习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 一、国内外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概况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语言学习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即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对有效的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研究不仅有助于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而且对外语语言的教和学及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内外研究者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将英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 一国外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研究语言学习策略的外国研究者有Ruhin, Naiman ,Wong Filhnore,Stern, A Wenden, Jam M alley, Chamol, R Oxford以及A. Cohen等。20世纪70年代初,外语教学法研究停滞不前以及认知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促使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者如何“学”。这时的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在语习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研究很快发展成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旱期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注重归纳并描述学习策略和刘一学习策略进行分类。之后,研究者在研究的深度、广度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有较大改进,是学习策略研究的第一个重大发展。早期的学习策略研究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在研究成果上都给后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A. Wenden, Jam Mallev, U. Chamo}, R. Oxford以及A. Cohen等研究者刘一学习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是。Malley等人的研究,他们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出将语言认知过程和学习策略相关联,得出一整套理论化的语言学习策略。随着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开展,有关学习策略的论著也越来越多,如W enden和Ruhin于1987年编辑出版的论文集Learner Sal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语言学习,},的学习者策略。 Malley和Chamo于90年代出版的专著Learner Sal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一言习得中的学习策略》以及Oxford于1990年出版的专著LanguageLearning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语言学习策略:教师须知》等。Oxford还建立了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Salegiese InveWorv for Language Learning。 二国内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我国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有黄小华、桂诗春、刘润清、文秋芳等,他们在自己的论著中都涉及到语言学习策略。这此学者的研究为教育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的研究对于语言教学有指出意义,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也有实践指出意义。 这一阶段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有如下特点:第一,学习策略研究是以各种语言学习理论为指导的研究。Krashen的监控理论、Aderson的认知学习理论以及其他对学习者本体研究的成果都为学习策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第二,学习策略研究逐渐从巨集观转向微观。研究者针刘一阅读理解策略、听力理解策略、词汇学习策略等进行单项研究。第三,研究者重视学习策略研究的方法,认为研究方法关系到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第四,学习策略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研究者认为只要是被证明有效的学习策略,就可以培训学习者使川这此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界学者们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1996年,文秋芳所著《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成为国内第一部专门论述语言学习策略的著作。 2002年,程晓堂和郑敏编写的《英语学习策略》表明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英语语言策略研究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很多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此教师仍采取传统的以知识讲解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去求在数量、质量、层次和种类上要求更高。然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明显滞后,相当部分大学生几乎把大学学习的前一两年都花在了英语学习上。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包括: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薄弱;师资质量不高;;教学水平有限;外语教学应试倾向严重;外语教学上形式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不得法;中小学、大学外语教学严重脱节等。 另一方面,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上也存在误区,如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外语是一门知识课;外语是教会的;外语学习有捷径可走;外语学习年限越氏越好;交际能力就是说话能力等。这此都影响了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发展。 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关键在于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有此教师欠缺语言学习策略理论知识,未从学习者角度探索学习方法,因而无法指出学生的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首先应参与学习策略的学习和研究。探讨和研究英语学习策略并在教学中指导和渗透学习策略,是当今英语教师又一个重要任务。 二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方法 要指导和培训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英语教师应掌握一定研究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和记录资料,并掌握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型别有:自然调查survey,对研究contrastive study,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发展研究developmental/ longudinal study和策略训练研究strategy training}。学习策略研究资料采集的方法有:观察法observation,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 ,访谈interview},日记diary和口头报告verbal roport。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趋势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而且定性研究有增加的趋势。研究者通常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以客观全面地反映事实、深入分析,避兔所得的结论的片面性。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策略研究中应多角度采集资料,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探索有效的指,,和培训学生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自身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2]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
专业英语教学论文2000字范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专业英语教学论文20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 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思索与探讨
摘要: 专业英语在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国际先进的技术紧密接轨,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其将来研究课题的质量。本文针对高等农业院校专业外语教学中的教材编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进行了讨论,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以期提高高校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专业英语;农业;高等教育
专业英语也称为科技英语,与高等院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有较大的区别,是各个专业结合本专业特点,向学生讲授的主要包含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及科技论文相关内容的一门英语课程。大部分专业都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有些还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来进行,以此促进学生以国际化的视角来深入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农业院校由于其所开设专业的特点,除常见的栽培学、植物保护学、植物营养及环境相关的英文内容外,大部分专业也都会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及相关内容。不同院系在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上也有所不同,有的设为必修课,有的设为选修课,有的设为研究生课程,由此可见,各个院系都很重视专业外语在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从农业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出发,对农业相关院校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加以改进和完善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推动农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化和国际化,达到所期望的教学目的。
一、根据专业特点编撰教材
目前,专业外语的教学尚无针对农业院校专业特点编撰的相关专业外语教材,开设专业外语的院系多采用自编的形式为教学搜集素材和教学内容。并且,随着授课老师的更换,讲授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根据授课老师专业的不同,教学内容也偏向某一特定领域。目前这种状况对学生学习专业词汇相当不利,对于将来的英语论文写作也没有太大的帮助。针对这一情况,不同院系应该根据本院系的专业设置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适合本院系专业的英语教材,教材内容应囊括本院系所设置专业的基本英语词汇和理论知识。这样本院系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过程中不仅仅能接触到本专业的英语词汇和论文知识,对于相关专业的英语词汇也有较广泛的认知,由此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与知识储备。编撰过程中应注意涵盖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英语词汇和科技文章,可以参考相关专业中文教材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来组织英文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中、英专业知识进行对照学习,比较容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只识中文而不知英文表达方法,或者学到专业英语词汇时却不知道对应的中文表述。当学生有了扎实的中文理论知识,再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知识时,就很容易产生兴趣,也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英文文献教学内容
由于农业院校的专业特点,不可避免的会学习到本领域内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而教材在选择内容上偏重较为基础的知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因此无法在教材中迅速、及时的体现出来。那么在讲授过程中就应该适时的增加2~3篇最新的英文研究文献进行讲授,让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英语词汇和知识之后也能接触到本领域最先进的研究理论、成果和技术,以此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求学或深造的愿望。这部分英文文献讲授内容可以从国际知名杂志的刊发内容中选择,而且讲授内容的可变灵活性可以让每一届学生都能接触到当年最新发表的一些相关专业的科学论文,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更新。英文文献的教学内容作为专业英语教材教学内容之外的补充,能够更好地体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对于专业词汇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对于某些需要发表论文的学生更加重要,在论文的撰写方面将起到尤为积极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英文及学术水平
目前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普遍具有较好的英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但由于其专业的局限性,往往发生这种情况,即在讲授自己较为熟悉或与自己的研究领域较近的英语词汇及知识时得心应手,讲的也比较透彻,而在涉及自己较为陌生的英语词汇及知识时,就稍显不足,讲解也稍显欠缺,不免给学生讲授内容不均匀的感觉,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也受讲授老师的影响而偏向某一方面的英语学习。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院系在安排任课老师时,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专业及英文水平安排2~3位老师任课在讲授不同内容时,由对要讲授的内容较为熟悉的教师讲授,这样就可避免对教材内容讲授不均、甚至略过某一内容的现象发生。同时,任课老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和写作水平,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最新的研究文献,充实自己的知识,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这样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才可以通过老师学习到更新、更专业的专业英语。
四、加强与学生的英文交流
在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多数教师会选择多用中文进行解释讲析,或者对一些专业词汇与生僻词汇以中文加以解释,在整个过程中仍然以中文为主。英译中成了最主要的授课模式。为了使学生建立英文思维,教师可以尝试以英文解释英文,并且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英文。这样除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当然,这种以英语为主的授课模式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极大的关系。任课老师应该以此为目标,在不断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与学生以英文为主要交流语言,通过专业英语课程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有所收获。学校也应适当的给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保证专业英语的授课质量,也为本专业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提供保障。
五、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专业英语的授课对象是高校学生,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任课教师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为主要内容,撰写英文的短小综述或简介,并请学生在全班或者小组间以英文进行交流讨论,或将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掌握专业词汇的使用和表述方法。教师也可以根据院系条件聘请相关专业的外国专家讲授部分学时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加强与国际专家的交流与联系。只有学生有兴趣,教师有能力,学习有条件,专业英语课程才能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才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提供保障。
六、使用多媒体教学
无论哪类课程,现在基本上都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有的课程可以图文并茂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并配以老师的讲解,课堂氛围就会相对活泼。但是,专业英语课程有其特殊性,主要依赖文字教学,即在老师制作的幻灯中多以文字出现,同时教师的讲解也受英语语言水平的限制,多以中文加以说明。这样的内容呈现方式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疲惫、厌学的消极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择购买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英语科教影像制品,在适当的讲解过一些专业词汇后进行播放,在播放过程中,也可对影像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用法进行讲解,或对讲解中未曾涉及的新技术或理论加以解释。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同时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词汇量,也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影像内容的选择受市场现有产品的限制,在选择范围较窄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相关学科的影像制品作为替代,比如,分子生物学专业的英语课程可适当选择生命的起源、地球的形成或者生物进化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七、与专业实验相结合
由于多数农业院校开设的专业都有其相应的实验技术,且实验教学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和相应的专业实验教学相结合,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也应该同时能够胜任实验教学,这样在一次实验课程设置中就可以完成两项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学习实验技术和专业英语词汇,起到双重的作用。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量,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消化学习的技术和词汇,并可在学生的自己动手过程中加深印象。
八、增加课下英语交流时间
英语语言的提高只有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才能实现,专业英语也不例外。由于高校的英语考试制度,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普遍较高,但对专业英语却不太积极。针对这一点,可以在课下增加英语交流时间,不仅仅是任课老师,也可邀请其他课程英语水平较好的老师参加,针对一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普通英语的积极性,使课程与课程之间互相产生良性循环,彼此促进,取得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并且,课下的英语交流对于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与英语水平也是一个促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专业英语既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外语课程,其内容涉及英语与中文两种语言,也涉及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任课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也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并且要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优秀合格的学生。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课程特点,极力创造好的教学条件,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取得一流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燕.高校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36-37.
[2]胡伟莲,戴德慧.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53-54.
[3]万冬,潘杰.制药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4,(17):92-92.
[4]陈静茹,田砾,万小梅.专业外语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4,(1 ):69-70.
[5]苗艳丽.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4,(14):224-225.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ESP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 :大学的英语学习是英语学习历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此之前,我们所接受的英语教学全部都是应试教学,是为了能够让我们顺利通过高考而进行的教学。进入大学之后,这一切已经有了改变,我们教学的目的已经从理论转向了实际的应用。大学英语目前在我国实行分级教学模式,是为了区分不同英语水平梯度的学生。做到了合理的分级,我们就可以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了。这种针对性教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ESP教学。文章中,我们将对ESP教学的各个方面展开探讨,以符合我国国家发展和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ESP
前言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级,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英语的能力层级,并且我们还可也以进一步对学生学习的重点进行分类,培养出一批拥有英语特长的学生。这种教学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基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ESP教学。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将能够重新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而打定坚实的基础。
一、进行大学分级教学的ESP教学的优越性
(一)ESP教学的含义
ESP是英文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缩写,意思是为特殊目的而准备的英语。在我国,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这种模式推广之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基本就是走个过场,老师不好好教学生不好好学,大家的目标只有简单的一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也是我国整体上教育体系的通病,一切的学习仿佛都是为了考试,没有了考试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很多刚上大学的学生都在抱怨,为什么我上了12的学才学到的英语,到大学就一点用处都没有了呢?为什么我在大学学习英语,感觉英语水平越来越差了呢?这其实都是以前的大学英语教育体制带来的弊端。因为大家都是从不同的省份以不同的成绩来到同一所大学,英语的水平肯定差别很大。但是以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会在意到这一点,对所有的学生都实行这种没有作为的英语教育体系,导致了一些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根本不屑于听讲,不屑于继续学英语,一些英语水平低的同学就自暴自弃,丧失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英语水平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我们目前实行的ESP教学体系,是基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学生进入到大学以后,首先要面临的,就是一次大学英语的分级考试。这次考试将根据成绩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等级的英语教学班,每个等级的教学班都会针对本班学生的水平制定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案,确保学生能够得到适合自己水平的英语教学。分好班之后,学校会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进行独特的英语教学。比如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我们就可以对他进行商务英语的针对性教学;学习旅游管理的,我们就教授他们一些旅游英语的相关知识;学习医学的,我们就让他们在医学英语上多下点功夫。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对自己未来发展最有益处的英语教学。ESP中的S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ESP教学的基本含义也就是这样。针对不同学生使用英语的不同目的,进行有强烈针对性的英语教学,从而实现学生的专业化发展,为我国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ESP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英语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是人们与世界对话的一个重要媒介。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将一定程度上决定她发展空间的大小。但是我国以往所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往往不会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丝毫的提高,反而会导致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此放弃掉英语的学习,为他的终身发展埋下巨大隐患。除此之外,那种教学就算能够学到一点东西,也只是一些很笼统的东西,并不能在学生之后的专业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ESP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ESP教学是针对不同需求,不同水平的学生而进行的,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实用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其终身发展。如果我们还是采取以往的旧的英语教学模式,那么学生就不可能提起任何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不用说学习一些能够使他终身受用的英语技能了。ESP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针对性。它能够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英语专业知识,并且可以选择出对他未来的发展收益更高的英语学习内容。这样,学生既可以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又可以通过英语这个媒介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从业方向,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从理论上讲,接受过ESP英语教学的学生,将会在未来的职位竞争中更占优势,因为他们可以将英语运用到自己所探索的专业领域,从而消除了自己与国际接轨的障碍。除此之外,当他们真正的投身到专业岗位的工作中以后,他们也会因为专业英语水平的优秀而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得到更多参与对外交流的机会,也就是有更多的机会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换句话说,ESP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三)ESP教学有利于我国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
ESP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带动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面对大学英语的学习,从而有利于他们终身的发展。不仅如此,ESP英语教学还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了我国的英语教育模式,刺激我国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在ESP这种模式诞生之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都是一抓一大把的无差别式教学。就是将所有的学生聚到一个屋里,找一个老师滔滔不绝的讲。问老师讲了没有?讲了。学生呢,就在下面玩的玩,睡的睡,完全没有课堂的严肃感。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是我国初等教育英语教学模式的一种延续,甚至还不如初高中所进行的英语教育有效。初中高中,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考试。考试的压力迫使他们进行英语的学习,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是不得不提,这种教育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起码他们迎接高考的时候游刃有余。到了大学,考试的压力减小了很多,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压力。很多人来到大学都只是为了一个毕业证书,考试什么的只要通过就行。他们会寄希望于自己初中高中学到的英语知识,并且往往结果不会令他们失望。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将在未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在大学期间,不但没有学到什么英语的知识,反而因为长时间的荒废而导致英语水平的下滑,那么对于他们的终身发展是极其不利的。ESP教学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点。ESP教学模式是基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之上的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会有重点的将一些专业的英语知识教给学生,从而满足他们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推广,是我国英语教育的一大进步,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大进步。它将改变我国英语教育长期以来的应试风气,提醒人们,英语实际上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而不是考试的范围。这也有利于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模式的成功推广,将从各个阶段打破原有的英语教育规则,使得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教育都能够焕发出新的面貌。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一批能够和国际顺利接轨的人才,而不是一群只会参加考试的学习狂。从这个角度来看,ESP教学的确有利于我国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目前我国ESP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校对学生的分级不够精确
ESP教学是基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之上的。也就是说,没有分级教学的支撑,ESP教学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的。我国的ESP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略有成效,但是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学校对于学生分级的不够精确,成为了ESP教学发展的一大阻碍。分级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将来自不同省份、对于英语重视度不同、英语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们区分开来。这种分级,会使一个英语班级当中各位同学的英语水平能够大致相同,方便教师进行统一的教学。我国的高校目前来看,对于英语分级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分级还是不够精确。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几个: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其中之一。很多学生都认为,开学进行的第一场考试往往不是那么重要。学生刚刚度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学习英语这件事早就被他们抛向了脑后。对于英语的分级考试也不是那么重视,也没有好好的复习,没有找回英语的语感,自然不会再英语分级考试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还有一些自作聪明的同学,他们觉得进入高级一点的英语班会面临更加困难的考试,承受更大的学习压力,便故意不发挥出自己全部的实力来进入比他们实际水平稍低的英语班。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大学英语分级的不准确性。学生们自己的所作所为,将会给其带来终生的遗憾。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对英语分级的不准确性负有一定的责任。学校一般不太重视英语分级考试的重要性,认为给我什么样的学生我都能够教。所以他们在准备入学的分级考试的过程中就往往不会那么认真。有很多学校的入学考试试题根本就毫无区分度,做得好坏全凭运气。这也十分不利于大学英语分级的准确进行。这些不准确的分级,将会对之后的ESP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水平高的学生如果分入到了较低等级的班级,就会在班级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从而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一些捡漏进入高级版的同学,也会慢慢的.发现自己跟不上老师和其他同学学习英语的步伐,逐渐的丧失学习的信心。这两种情况无论是那种发生,都将对我国ESP英语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学生接受ESP教学的意识不足
ESP的教学也是教学的一种,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才能够顺利完成。ESP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尚且还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导致了学生接受ESP教学的意识还不够主动。很多学生都会表示不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当他们在其他课程中习惯了上课睡觉、玩手机之后,要想再让他们在课堂上学习一些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着无限益处的知识,就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了。这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就像上文中谈到的,很多学生为了避开高压的学习环境,会主动选择少考几分,进入到低于自己水平很多的英语等级班进行学习。他们为了一时的轻松就放弃了自己终身发展的机会,既可恨又可悲。不仅如此,那些已经开始接受ESP教学的学生也有的完全没有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依然按照其他科目的方式进行大学英语的学习,如果他们那样做算是学习的话。他们依然会上课睡觉、玩手机、交头接耳,当教师提问他们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悄悄问下周围的同学,或者直接放弃回答。久而久之,教师对于他们的热情也会逐渐消散,他们也会失去这个提升自我的好机会。学校对于ESP的宣传也不够到位,很多学生在还没有弄明白ESP究竟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到班级学习了。这十分不利于他们在分级考试中的发挥,更不利于激发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的积极性。总之,学生接受ESP教学的积极性不足是一个危害这种教学模式推广和学生终身发展的的大问题,这个问题的起因,一方面在于学生自身,还有一方面在于学校。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既定的英语教学任务,从而使学生得到终身的发展,国家得到优秀的人才。
(三)进行ESP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够
ESP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需要有大量的师资力量保证才能顺利进行。ESP教学将学生分成了许多不同等级的班级,并且还将对这些班级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专业教学。英语的专业教学有很多方面,比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警务英语等。这些专业性的英语一般需要教师既具有英语素养,又拥有大量的专业知识才能够讲授。并且分级教学也要求教师具有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这些要求,使得我们搜寻合适教师的任务变得愈发艰难。很多高校都没有大力实行这种ESP教学模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资力量远远达不到那种要求。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国家已经出台的大量的政策来扶持ESP教学的发展,吸引专业人士加入到ESP教学的事业当中。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这种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周期。也就是说,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ESP教学都将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不过,我们也可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国外引入大量的有关人才来从事教学工作,当然这样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们也可以加快有关人才的培养周期,促使他们尽快进入相关岗位进行教学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向学生、院校以及全社会大力宣传这种ESP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真正的得到全面性推广之前让人们对它怀有充足的期待,并且乐意看到它的发展。有了全社会的共同支持,ESP教学自然可以的到飞速的发展,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一定能够很快的得到解决。
(四)教材的缺乏
ESP英语教学也同其他的英语教学一样,需要用到一些专业的教学器械和教学道具。教材就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道具。目前,我国的ESP英语教学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类别的英语教材还不够全面。有一些教材根本就是滥竽充数,出自一些不知名的小作家之手,想要趁着这个全面推广的大潮来谋取私利。还有一些教材,虽然也是出自名家之手,但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没来得及进行仔细的斟酌就成稿,教材中会存在着大量的错误和纰漏,这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除此之外,很多教材还存在着不成体系的问题。拿警务英语为例,警务英语教学中往往需要我们先做一些英语理论的铺垫才能够正式的进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但是目前市面上关于警务英语的教材,往往都是直接抛出一大片专业的英语词汇供大家记忆。不仅如此,在细节分支方面也做得不够好,比如处理交通肇事与刑事案件所需的对话内容就会有所不同,不能套用一个模板。这些方面我们如果不能进行体系化的教学,学生根本不可能看得明白。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一些具有这方面专业素养的人才,应当大胆的进行教材的创作,先保证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再一步步的进行修订,以满足更高的教学需求。出版方要对教材进行严密的核查,避免其出现低级的文字错误,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教师们要积极研究教材的使用方式,为教材的编写努力提供有用的建议。学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更要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帮助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整改。只有各方面都行动起来,我们的ESP英语教学教材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三、结束语
ESP教学是基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一种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它一改往日英语教学的笼统性,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英语素养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带动了我国英语教学领域的思想革新,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是,我国的ESP英语教学由于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学生不重视、老师不会教、教材不完备等方面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各方面都能够行动起来,努力解决ESP推广过程中的一切问题,ESP专业英语教学一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2]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1-4.
[3]杨秋红.ESP教学实践与思考———如何架起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的桥梁[J].高教学刊,2016(15):37-38.
[4]徐戈,贺彩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英语(ESP)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6(11):11-12.
[5]丁小龙.慕课“背景下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7(05):67-68.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课程教学,还是一种新语言能力的教学、新思维方式的培养。下面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欢迎大家浏览。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我国与世界不断融合,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日益引起重视,小学英语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会对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当前小学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英语教育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给予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人士产生裨益。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教育困境 对策
目前小学英语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英语环境不好,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走出教学困境,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没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举措之一,但当前很多小学并没有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主要是缺乏“说”英语的环境,英语是一门语言,是语言就要在实际当中运用,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根本就没有“说”英语的环境,除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之外,学生们在课下根本就不用英语对话,更别提所谓的英语角了,致使学生学到的都是“哑巴英语”,口语能力极其低下。
(二)英语教师专业水平低下
英语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并非科班出身,只是受到几个月的培训就上岗了,由于未接受正规的英语专业教育,致使很多教师英语发音不准确,对语法知识了解不透彻,而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语言模仿能力也最强,英语教师发音不准确势必会对孩子们造成误导,造成他们语音语调不正确,进而影响他们未来英语的顺利学习。
(三)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低下
造成孩子们学习英语兴趣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小学没有把英语置于和语文、数学同等的位置,致使英语课时被语文和数学老师无情地瓜分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较少,自然不会产生太大的兴趣;二是很多小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会感觉新奇、刺激,学习起来也会比较认真,比较有热情,但是随着英语神秘感的消失及学习难度的增大,很多学生开始对英语学习产生排斥、畏惧心理,激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落后
首先很多小学英语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直接灌输给学生音标、词汇等英语基础知识,极少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忽视学生感受和想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但缺乏新意,还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仍然把自身置于课堂的绝对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致使英语课堂常常出现这样的现状,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兴趣盎然,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
二、优化英语教学质量应该采取的举措
(一)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互动化的课堂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张开口说英语,引导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英语对话,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英语语言学习中去;二是教师可创设专门的英语角,让学生们在课下有用英语交流的氛围和环境,鼓励学生们合理恰当运用英语角进行英语学习。
(二)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才能促使他们自觉进行探索和学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勇敢面对,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教师可以积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满足小学生喜爱发挥创造及表现的心理需要,比如可经常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口语比赛、英语作文比赛等,给予学生充足的表现机会,相信学生们的积极性一定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踊跃参加这些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二是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最强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阶段,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利用实物、模型、语言的形象来帮助学生对单词的理解,使学生对学习的单词、句子及其所指事物形成深刻清晰的表象或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正确理解的效果。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陈旧的教学模式及单一的教学方法给英语教学带来诸多弊病,因此对其进行改善势在必行,首先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个性及不足之处,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师生良好互动的氛围;其次要采用多种方式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比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用英语朗诵、唱歌、讲故事等,这样既满足了小学生娱乐的需求,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学校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采用优厚的福利待遇,面向社会广泛招聘英语科班出现的高素质人才,吸引英才投入到英语教学中来,此外还要加强对本校已有教师的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及时进修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要解决小学英语困境,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在实践中注意总结和探索,争取找出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果。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著有学术著作《谈艺录》(1948)、《宋诗选注》(1958)、《管锥篇》(1979)等,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 外文文献参考:
毕业 论文是高校大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但论文选题工作则是毕业论文管理中的首要环节。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文化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一) 1.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杨克的悲剧根源 2. 从正负值面子理论简析中美面子差异 3. 中国菜名翻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4. 从旧南方到新南方——斯佳丽·奥哈拉在内战前后的成长历程 5. 探究家乐福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6. 汉语对 英语写作 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7. 《美国悲剧》的消费文化分析 8. 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9. 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10. 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11. 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12. 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13. 《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14. 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15. 广告 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16. 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二) 1. 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2.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3. 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4. 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5. 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6. 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7. 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8. 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9. 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10. 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11. 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12. 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13. 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14. 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 英语学习 状况调查 15.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16.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7.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18. 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19. 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三) 1. 广告双关语的作用 2. 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3. 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4. 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 透过“超女现象” 反思 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 6. 浅析《飘》中女主角——斯佳丽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7. 从《绝望主妇》第一、二季看美国社会的平等观 8. 论《名利场》中萨克雷讽刺艺术的运用 9. 《喧哗与骚动》象征意象的分析 10. 当代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及其在美剧《超能英雄》中的反映 11. 中世纪西方__文化的繁荣 12.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Moment in Peking的两中文译本 13. 分析《远大前程》中郝维香小姐悲剧的成因 14. 论英语广告语中面子威胁行为的礼貌补救策略 15. 浅析中英茶文化差异 16. 合作原则的违反在网络聊天语言中的体现 17. 中英文文学作品中传统婚姻观念的对比
《围城》国外研究现状如下,90年代以来,国内《围城》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可喜局面:一是关于作品的主题意蕴及人物形象的研究更为深入;二是多种批评视角的灵活运用;三是对于《围城》的创作缺陷作出了更加合理的解释。但是,拘泥于单一批评体系的《围城》研究也正在显露出它的危机。只有借助形式、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模式,才可望获得突破。温儒敏于1989年发表的《〈围城〉的三层意蕴》一文可以看作是对以往《围城》研究的一章精辟小结。(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1期)他在文中指出:《围城》主题的研究已出现了三个层面,一是“生活描写层面”,二是“文化反省层面”,三是“哲理思考”层面。
wiki的资料,这个网站中国禁的,你上不去,我贴过来好了。Qian Zhongshu (November 21, 1910 – December 19, 1998) was a Chinese literary scholar and writer, known for his burning wit and formidable the general public,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satiric novel Fortress Besieged (围城). His works of non-fiction ar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arge amount of quotations in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s (including English, French, German, Italian, Spanish, and Latin).[1]. He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git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classics late in his life.[2]Contents [hide]1 Life2 Works3 Posthumous publications4 Further reading5 Notes6 See also7 External links[edit] LifeQian Zhongshu did not talk much about his life in his works. Most of what we know about his early life relies on an essay written by his wife Yang Jiang,[3] Born in Wuxi, Qian Zhongshu was the son of Qian Jibo (钱基博), a conservative Confucian scholar. By family tradition, Qian Zhongzhu grew up under the care of his eldest uncle, who did not have a son. Qian was initially named Yangxian (仰先 "respect the ancients"), with the courtesy name Zheliang (哲良 "sagacious and upright"). However, when he was one year old, according to a tradition practised in many parts of China, he was given a few objects laid out in front of him for his "grabbing". He grabbed a book. His uncle then renamed him Zhongshu, literally "being fond of books", and Yangxian became his intimate name. Qian was a talkative child. His father later changed his courtesy name to Mocun (默存), literally "to keep silent", in the hope that he would talk Qian's name and courtesy name predicted his future life. While he remained talkative when talking about literature with friends, he kept silent most time on politics and social activities. Qian was indeed very fond of books. When he was young, his uncle often brought him along to tea houses during the day. There Qian was left alone to read storybooks on folklore and historical events, which he would repeat to his cousins upon returning Qian was 10, his uncle died. He continued living with his widowed aunt, even though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worsened drastically as her family's fortunes dwindled. Under the severe teaching of his father, Qian mastered classical Chinese. At the age of 14, Qian left home to attend an English-speaking missionary school in Suzhou, where he manifested his talent in failing in Mathematics, Qian was accepted into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in 1929 because of hi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His years in Tsinghua educated Qian in many aspects. He came to know many prominent scholars, who appreciated Qian's talent. Also, Tsianghua has a large library with a diverse collection, where Qian spent a large amount of time and boasted to have "read through Tsinghua's library". It was probably also in his college days that he began his lifelong habit of collecting quotations and taking reading notes. There Qian also met his future wife Yang Jiang, who was to become a successful playwright and translator, and married her in 1935. For the biographical facts of Qian's following years, the two memoirs by his wife can be consulted .[4]In that same year, Qian received government sponsorship to further his studies abroad. Together with his wife, Qian headed for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in Britain. After spending two years at Exeter College, he received a Baccalaureus Litterarum (Bachelor of Literature).[5] Shortly after his daughter Qian Yuan (钱瑗) was born, he studied for one more year in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in France, before returning to China in to the unstable situation dur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Qian did not hold any long-term jobs until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in 1949. However, he wrote extensively during the old ga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where Qian Zhongshu studied and taughtIn 1949, Qian was appointed a professor in his alma mater. Four years later, an administrative adjustment saw Tsinghua changed into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sed institution, with its Arts departments merged into Peking University (PKU). Qian was relieved of teaching duties and worked entirely in the Institute of Literary Studies (文学研究所) under PKU. He also worked in an agency in charge of the translation of Mao Zedong's works for a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like many other prominent intellectuals of the time, Qian suffered persecution. Appointed to be a janitor, he was robbed of his favorite pastime - reading. Having no access to books, he had to read his reading notes. He began to form the plan to write Guan Zhui Bian (管锥编) during this period. Qian and his wife and daughter survived the hardships of Cultural Revolution, but his son-in-law, a history teacher, was driven to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Qian returned to research. From 1978 to 1980, he visited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Italy,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mpressing his audience with his wit and erudition. In 1982, he was instated as th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e then began working on Guan Zhui Bian, which occupied the next decade of his Guan Zhui Bian established his fame in the scholar field, his novel Fortress Besieged introduce himself to the public. Fortress Besieged was reprinted in 1980, and became a best-seller. Many illegal reproductions and "continuations" followed. Qian's fame rose to its height when the novel was adapted into a TV serial in returned to research, but escaped from social activities. Most of his late life is confined in his reading room. He consciously kept a distance from the mass media and political figures. Readers kept visiting the secluded scholar, and the anecdote goes that Qian replied to an elderly British lady, who loved the novel and phoned the author, that "is it necessary for one to know the hen if one loves the eggs it lays?"Qian entered a hospital in 1994, and never came out. His daughter also became ill soon after, and died of cancer in 1997. On December 19 1998, he died in Beijing. The Xinhua News Agency, the official press agency of the PRC government, labelled him "an immortal" - a term usually reserved for revolutionary martyrs.[edit] WorksQian dwelled in Shanghai from 1941 to 1945, which was then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 Many of his works were written or published during this chaotic period of time. A collection of short essays, Marginalias of Life (写在人生边上) was published in 1941. Men, Beasts and Ghosts (人‧兽‧鬼), 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mostly satiric, was published in 1946. His most celebrated work Fortress Besieged appeared in 1947. On the Art of Poetry (谈艺录), written in classical Chinese, was published in rendering Mao Zedong's selected works into English, Qian was appointed to produce an anthology of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when he was working in the Institute of Literary Studies. The Selected and Annotated Song Dynasty Poetry (宋诗选注) was published in 1958. Despite Qian's quoting the Chairman, and his selecting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oems that reflect class struggle, the work was criticized for not being Marxist enough. The work was praised highly by the overseas critics, though, especially for its introduction and footnotes. In a new preface for the anthology written in 1988, Qian said that the work was an embarrassing compromise of his personal taste and the then prevailing academic Pieces Patched Together (七缀集), a collection of seven piec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written (and revised) over years in vernacular Chinese, was published in 1984. This collection includes the famous essay "Lin Shu's Translation" (林纾的翻译).Qian's magnum opus is the five-volume Guan Zhui Bian, literally the Pipe-Awl Collectio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s Limited Views. Begun in the 1980s and published in its current form in the mid-1990s, it is an extensive collection of notes and short essays on poetics, semiotics, literary history and related topics written in classical 's command of the cultural traditions of classical and modern Chinese, ancient Greek (in translations), Latin, English, German, French, Italian, and Spanish allowed him to construct a towering structure of polyglot and cross-cultural allusions. He took as the basis of this work a range of Chinese classical texts, including I-Ching, Classic of Poetry, Chuci, Zuozhuan, Shiji, Tao Te Ching, Liezi, Jiaoshi Yilin, Taiping Guangji and the Complete Prose of the Pre-Tang Dynasties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Familiar with the whole Western history of ideas, Qian shed new lights on the Chinese classical texts by comparing them with Western works, showing their likeness, or more often their apparent likeness and essential differences.“ It is a monumental work of modern scholarship that evinces the author's great learning and his effort to bring the ancient and the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into mutual illumination."[6] ”Qian Zhongshu was one of the best-known Chinese authors to the Western world. Fortress Besiege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rench, German, Russian, Japanese and being one of the few acknowledged master of vernacular Chinese in the 20th century,[7] Qian was also one of the last authors to produce substantial works in classical Chinese. Some regard his choice of writing Guan Zhui Bian in classical Chinese as a challenge to the assertion that classical Chinese is incompatible with modern and Western ideas, an assertion often heard duri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8][edit] Posthumous publicationsA 13-volume edition of Works of Qian Zhongshu (钱钟书集) was published in 2001 by the Joint Publishing, a hard-covered deluxe edition, in contrast to all of Qian's works published during his lifetime which are cheap paperbacks. The publisher claimed that the edition had been proofread by many experts.[9]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parts of the edition, titled Marginalias on the Marginalias of Life (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 is a collection of Qian's writings previously scattered in periodicals, magazines and other books. The writings collected there are, however, arranged without any visible posthumous publications of Qian's works have drawn harsh criticism. The 10-volume Supplements to and Revisions of Songshi Jishi (宋诗纪事补正), published in 2003, was condemned as a shoddy publication. The editor and the publisher have been criticized.[10] A facsimiles of Qian's holograph (known as 宋诗纪事补订(手稿影印本) in Chinese) has been published in 2005, by another publisher. The facsimiles of parts of Qian's notebooks have appeared in 2004, and has similarly drawn criticism.[11]In 2005, a collection of Qian's English works was published. Again, it was lashed for its editorial incompetence.[12][edit] Further readingInnumerable biographies and memoirs in Chinese have been published after Qian's introduction to Qian's style of thinking can be found in the English (selected) translation of Guan Zhui Bian:Qian Zhongshu, tran. Ronald Egan (1998). Limited Views: Essays on Ideas and Letters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Monograph Serie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ISBN of Qian's essays on poetry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French:Qian Zhongshu, trad. Nicolas Chapuis (1987). Cinq Essais de Poetique. Christian Bourgois Editeur. ISBN 2267004852.如果你要翻译的话,请再著名。希望能帮到你。
浅析高中英语阅读课的问题设计英语论文
【摘要】阅读课的问题设计关系到教师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析各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 教学目标 问题设计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笔者认为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是培养和形成学生上述能力的主要战场,而教师的准确引导则是培养和形成学生上述能力的利器。在当今的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引导者,教师必须时刻谨记教学目标,认真设计每一堂课。而阅读课的提问设计的成与败无疑决定了教师是否能完成这一使命。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究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各个环节中的问题设计。
一、导入部分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出本堂课的中心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的问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 B5U2 Puzzles in Geography 的导入部分可以提问 Whichcountry will hold the next Olympic Games? 学生的答案肯定五花八门,有的说是 England, 有的说是 Great Britain,有的说是 The UK. 这样正好可以引出题目 ---Puzzles inGeography, 也让学生知道自己知识的欠缺,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愿望。其次,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发散性的,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B1U1,Anne’s bestfriend, 可以就题目和旁边的图画,让学生来猜一猜谁会是这样一个女孩的好朋友。Who do you think would be Anne’sbest friend? 让学生来回答并给出一定的理由。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来寻找答案。
二、快速阅读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整篇文章,把握基本信息,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因此这一环节的问题设计应该简单一些,能让学生直接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学生完成这一阶段的阅读任务后,应了解整篇文章的整体建构和文章中涉及的基本信息。问题类型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Information questions, 即几个 W-----WHO, WHAT,WHEN, WHERE 等。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二,让学生来找找文章的关键段落和关键句,从而分析整篇文章的'构建,初步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 B6U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but doesit matter? 是一篇典型的新闻类文章,第一段即全文的关键段落。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提问 1)Who wrote thearticle? 2) where is the article from? 3) what do youthink the article will mainly talk about? 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题材。三,可以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先进行预测,再到文章中去找答案。例如 B6U5Anexciting job, 可 以 提 问 1) what does a volcanologistusually do? 2)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dangerousduring the volcanic eruption? 学生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常识进行猜测。带着疑问去阅读,会大大地提高阅读效率。
三、精读部分
这一部分是整堂阅读课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考的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部分问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紧密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提问,引出文章中的词,习语,句型等,让学生对文章的细节有深入的了解,对语言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有些老师在这一环节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浅显,流于表面,甚至回避新生词汇。然后再通过填鸭式的方式来教授知识点。这样的安排是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的。
学生不但对课文内容没有深入理解,对知识点也毫无概念。
因此将文章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相结合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问问题,让学生用文章中的语言来回答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问题中,用同义词来呈现生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新生词汇的意思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第二,问题的设计要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用英语思考起来,讨论起来,有话可说。如果所问的问题只需学生用yes or no来回答,或者是一些浮于表面的,无话可说的问题,那么根本无法训练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第三,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任务后,学生应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和英语语言知识有了全盘的把握。教师应已通过
某种手段,呈现本课的中心内容和关键词汇,为接下去的教
学任务做好铺垫。下面笔者将举例自己一堂课的精读部分,以探究如何提问。 B4U2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的精读部分,设计了三个问题。1)Why does he consider himselfa farmer? Do you think he is more of a farmer ormore of a scientist?2) What does he think about beingfamous and being rich? How does he deal with it? 3)Can you find out all the sentences from the text thatare concerned with his achievements? 第一个问题的前半部分,能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对袁隆平的外表描述 --- 一个普通农民的形象;第一个问题的后半部分,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袁隆平的成就。两者对比,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袁隆平的伟大。
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关注文章中对袁隆平的精神世界的描述。
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对袁隆平竖然起敬。第三个问题,能让学生对袁隆平在农业科学上取得的成就有更详细的了解,明确他在中国农业发展中无可取代的地位。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章的各个部分进行梳理,找出文章中相应的句子。又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之后再来回答。那么在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已经非常完善了---袁隆平的外表,内心,和成就;
同时,学生对词,习语和句型也有所把握了。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已将关键的语言结构在黑板或 PPT 里呈现。
那么这样,就为本堂课的最后一部分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一堂英语阅读课的结尾,教师往往会采取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在采用各类形式的过程中,合理问问题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笔认为,这一阶段的问题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问题的设计应该是综合性的,需要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全盘把握的基础上来回答。第二,问题的设计应该源于文章又有所深化,能让学生用英语思考起来,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完成情感目标。比如,上文所列袁隆平的文章,最后就可以这样设计:W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Yuanlongping tous and tell us your opinion about him? 那么学生首相要对刚才所提三个问题进行整合来复述, 其次需要谈一谈自己对袁隆平的认识。这是一个完整的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过程。
合理的问题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使英语课堂生机勃勃,教学内容浑然一体。每位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英语老师,都应不断地思考问问题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 .
[2] 李跃红 .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分析 .
对交互式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论文
摘要: 传统的语言教学法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上已盛行了很多年。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老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翻译法。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解释语言的含义和用法来支配整个课堂,而学习者的参与却微乎其微。结果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分析句子结构﹑翻译文章等方面是能手,但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却是差强人意,这种英语能力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学方面的专家和教师就课堂上出现的这种问题给以反思,并积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语言学家已经意识到交互式教学法是一种克服语言教学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并且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 交互式教学法;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互动;学习态度
以大连市某中学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里,以高中英语选修五的第五单元TheGreatSportPersonality为例。课堂以合作的小组教学为主,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以探究谈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本节英语阅读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快速阅读,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主要的学习的任务是快速浏览课文,并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浏览课文不是盲目的浏览,而是带着问题去浏览,教师要求学生浏览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将每段讲述的主要内容与问题中所对应的选项相匹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答案,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学习效率。第二部分是仔细阅读,这一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含义,学生不仅要了解课文每一段讲的内容,还要与前后文衔接,做到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并通过小组研究谈论来回答相关问题。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与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学生不再各自机械的阅读课文和翻译课文,而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含义并回答相应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具备了团队合作精神,还学会了承担责任,不再是随便的回答问题,而是经过认真的思考,对自己及同组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第三部分为读后活动,在仔细阅读和分析课文后,教师要对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和了解,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以一个总结来进行,小组各成员之间进行谈论,并对本篇课文进行总结,将本小组内谈论出来的最佳的总结由一名成员表达出来,总结的内容不必过长,只需要把重点内容描述出来即可,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还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表达的机会,实现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互式教学法无处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问答互动、引导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行互动,每个小组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又带动了整个班级的互动学习,使整个班级环境形成了一种互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由此形成了一种互动循环,个人影响集体,反过来,集体也影响个人,通过不断的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也在不断的刷新。通过对交互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了解到了它与传统翻译法的不同。
交互式教学法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客体,主要起着引导和协调的作用。运用交互式教学法的课堂更加的有活力,整个课堂氛围更加的融洽与和谐,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学生是能够各抒己见的,学生不再害怕由于回答错误而被老师责怪,被同学嘲笑,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感受的到,他们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他们也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学上,这样教师也就实现了“授之以渔”的目标。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不再担心犯错,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广阔,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体,他们更加有信心也更加有兴趣去研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渐渐地,学生的头脑中会形成一个知识框架结构,会主动的将先前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不断的壮大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框架,从而实现知识的习得。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言学习的能力,英语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者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也越来越重要,将交互式教学法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交互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课堂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倡导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自主的探索问题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理念与以输入和输出技能为基础的英语交际能力的核心思想相吻合。从本质上说,交际起源于交互。言语交互的内涵是接受和表达信息。在外语教学中,想要促进双向交流,就应激发与保持学生积极参与交互活动的兴趣,这样言语交互就会水到渠成。因此双向交流在语言学习环境中是非常关键的。
作者:王欢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布朗.教学原则.交互式语言教学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黄淑梅.交互式英语阅读的自主学习模式—以《伦敦》教学设计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3]季云.交互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07(11),12-13.
[4]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尝试,也要以此为依据,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深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空间范围延伸到生活中的人和事,教会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发展学生的人格。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阅读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导入——朗读——训练”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一、导入——感知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不同的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他们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再进入课文的阅读,学生就感觉比较自然了,也有了亲切感,学习起来自然更容易接受。
(2)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
(3)帮助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障碍。可以用旧联新、为生词创设情景、游戏等方法学习有关生词、短语。
以上这些环节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二、朗读——理解教材。
1)质疑——导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去和藏在文中的答案“捉迷藏”,既有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培养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能力,同时产生的正确答案使其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任务——精读:强烈的目标意识是阅读成功的关键。为此,阅读任务的设计必不可缺。Smith 和Elley 曾指出:“儿童只有在被给予难度与其能力和水平相当的任务时,才会学得最好。”这说明设计的任务必须要适度。精读课文是一节课最关键环节,不仅要读通课文,还要读懂课文;不仅要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还要对语言、句式、篇章结构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以任务促读,正好符合了精读的要求,能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加活跃,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理解教材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辩证过程,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了感性认识,给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础。
阅读理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一般分一下两步:
(1)听:在小学阶段,这一过程是略读的一种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听,了解课文大意,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
(2)精读: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先布置任务(抓细节/猜词义等等),这些任务应该是分层次的,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去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求答案,由浅入深的进入学习,学生完成起来会更有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能适时的启发学生根据上下文或运用构词法知识来猜测词义。
三、训练——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
阅读与训练是无法分割的。优化组合各种方式的训练,往往能有效地指导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从而读活课文,逐步培养其阅读策略。
1)表演——活读:在精读课文后,为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可小组进行以表演+朗读的方式,再次深入课文,通过表演来直观表现课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活,提高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2)比赛——速读:培养学生速读能力是阅读教学一项不可缺少任务。虽然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速读技能并没有做要求,但作为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按时间(在规定次数中所用的时间)或按数量(在规定时间里读课文的次数)认读课文,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也可为以后的阅读学习做个铺垫,这种竞赛活动也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两、三分钟的时间,使他们在比赛中读出速度,读出乐趣,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这是输出阶段,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这也是阅读的延伸部分,我们要帮助学生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而后引导他们将这些信息重新组织,完成相关话题的表演和讨论等,让他们对知识点所适用的情景有初步感知。
阅读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挖掘教材中含有跨文化背景和社会内容的语言想象,并结合这些语言现象,广泛地向学生传授文化、语言、认知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听、说、读、写要全面兼顾,整体训练,即达到阅读的教学目的,又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以后高层次的阅读奠定基础。
It happens to us. It will happen to our children. It is campus love, just being there, no matter we approve it or not. Can it last long? It seems to be a controversial question and no one can be sure about it. Anyway the answer may not be simply "yes" or "no", but rather complicated. Many people, me included, believe that campus love can last long. College students, almost half of them I guess, have experienced their "first love" before they entered college. Whether or not their first love is successful,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y have experienced it they have learned to show their love, to understand and support each other spiritually, to tolerate and comrienced their "first love" before they entered college. Whether or not their first love is successful,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y have experienced it they have learned to show their love, to understand and support each other spiritually, to tolerate and compromise sometimes, and to carefully foster their cherished aff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first love, they develop a deeper view into love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which are signs of maturity. Other college students, although have not experienced first love, are already adults and are capable of thinking for themselves and making their own decisions. Having heard of stories and read articles about love, they have formed their own opinion of it and have tho They love and they wish to keep their love.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that campus love can last most convincing example that makes me believe campus love lasts long is the love between my parents. They were in the same university and fell in love at that time.
有很多的同学在写英语作文的时候,也会写一些经典的议论文,我整理了相关范文,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作文范文带中文翻译
Many years ago, the movie about the youth became very popular, every year, we can see many hot movies about the protagonist’s passed youth. People like to recall their passed youth, which makes such movies sell good. But I find the common things about these movies, all the protagonists’ youth are about fighting, love and other negative things. I understand the directors’ intention, they want to tell people youth is not perfect and having pities. Of course movie is exaggerating, the real youth is about studying, at least, most people have worked so hard to get into their ideal colleges. What the movies describe make up some people’s youth, for which they don’t have the chance to experience. We should not be misled by these movies, for the teenagers, their job is to study, so that they can have a bright future.
【翻译】很多年以前,关于青春的电影很受欢迎,此后每年,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热门电影是关于主人公逝去的青春。人们喜欢回忆他们逝去的青春,这才是让这类电影好卖的原因。但是我发现了这些电影的共同点,那就是所有的主人公的青春都是关于大家,恋爱和其他消极的东西。我明白导演们的意图,他们想要告诉人们青春是不完美的,存在遗憾。当然电影是夸张化的,真正的青春是关于学习,至少,大部分人是如此努力的学习,为了进入理想的大学。电影所刻画的弥补了一些人的青春,对于他们没有机会去体验这些东西。我们不应该被电影误导,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工作是学习,这样他们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80词
I like English. I think I can share my English learning method with you. First of all, develop interest on English. My way to make it is to watch movies from abroad. At first, I will watch the movie with subtitle. Then I will remove the subtitle, only English left. Gradually, show great interest in English. Secondly, recite vocabularies. Vocabulary is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to start learn English. This time you have to force yourself to remember words. Thirdly, understand basic grammar thoroughly. It is hard for me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f I don’t know the basic grammar. Last but not least is to speak more. The basic purpose to learn a language is to communicate. So talk in English as much as you can. And don’t worry about losing face, because everyone makes mistakes. Those are my methods.
我喜欢英语。我觉得我可以和你分享一下我的英语学习方法。首先,培养对英语的兴趣。我的方法是看国外电影。一开始,我会留着字幕一起看。之后我就会不看字幕,只留英文。渐渐地,我对英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次,背诵词汇。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必要根基。这一点你只能强迫自己去背了。第三,完全理解基本语法。如果我不懂基本语法,我会很难理解一整个句子的意思。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要多说。学习语言的基本目的就是进行沟通。因此,尽可能多的用英语交谈。不要担心丢脸,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这些就是我的方法。
英语作文100词左右带翻译——珍惜时间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celebrating the end of winter and the warmth of spring. It began in the last day of the lunar year, end in the 15th day of lunar New Year, also is the Lantern Festival.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use red lantern and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decorate a house, put on all kinds of colored clothes, often
An English proverb says that time is money. I consider it (this) wrong. Why? Because we all know that we can earn money be work but can not in any way get back time (in anyway). For this reason, we may (can) say that time is more valuable than money.
Many people do not know the value of time. It (this) is indeed a great pity. We must bear (keep) in mind that wasting time is equal to wasting your life.
【翻译】英国有句谚语说,时间就是金钱。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能够用工作赚钱,但无论如何却无法把时间争取回来。基于此种理由,我们可以说时间比钱钱更宝贵。
许多人不知爱惜时光。这确实是可惜的。我们必须记住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
如何指导高中生写好英语作文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如何指导高中生写好英语作文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写作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教学策略,但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扎实的基础、写作策略和大量的写作实践,仅仅依靠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也是不够的。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如培养他们的写作构思策略、语篇衔接策略、修改策略等。这些良好的学习策略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写作任务。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夯 写作能力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转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新课标》的要求使得转变传统的重结果的写作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一、过程写作教学法过程写作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写作过程的教学策略。过程是结果的保证,没有过程中活动的有效展开,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提出过程教学法有代表性的学者是弗劳尔和黑斯。他们认为写作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有目标的、循环往复的活动。这种教学理如何指导高中生写好英语作文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论把重点放在关注学生本身及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各种策略的运用和认知活动上,如观察、描写学生的写作过程;在写作前和写作后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在完成某项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各个阶段出现的理由;系统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历史性的分析从而发现其发展进步的轨迹;从人文的角度研究写作教学的过程。按照这种理论,学生对想要表达的内容的认识通常是在写、修改、再写、再修改的过程中从模糊而不完整逐渐变为清晰而充实的。笔者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基于过程教学法理论总结了以下几个有效的课堂写作教学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