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地震论文参考文献5条怎么写

发布时间:

地震论文参考文献5条怎么写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通用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

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

例:

参考文献:

[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

[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

[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

[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

[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

[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

[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1] 周乐峰. 互联网金融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实践[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2] 张祺. 财富管理市场中公募基金公司的定位与发展方向[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3] 关文.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4] 刘利. 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及其模式研究[D]. 外交学院 2011

[5] 管晨. 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研究[D]. 吉林大学 2012

[6] 罗小鸥. M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2

[7] 向妍. 工行湖南省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湖南大学 2010

[8] 刘小明. 商业银行发展的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J]. 财政研究. 2005(12)

[9] 周斐. 江西省A路桥投资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0] 王胜男. 需求不确定条件下低碳供应链网络设计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11]黄国良. 安信证券河源地区轻型营业部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2] 江利芳. ZDICP园区担保公司担保风险控制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13] 张鸿哲. 货币经纪业X公司薪酬激励体系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4] 刘颖. 沈阳恒信担保有限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09

[15] 张凌云. 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6] 刘燕. 我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建设模式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7] 刘鹏. DB证券公司沈阳营业部客户服务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12

[18] 江晓东. 证券公司客户分类体系问题探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4(01)

[1] 潘新民.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 时代金融. 2012(08)

[2] 徐文婷. 欧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经验借鉴[J]. 时代金融. 2010(11)

[3] 吴玫. 金融海啸对财富管理业务的警示-台湾经验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林波. 成都工行财富管理业务市场进入战略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5] 朱军. 招商银行济南分行财富管理业务竞争策略研究[D]. 山东大学 2013

[6] 陈璇淼. 卖空制作用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7] 杨传华. 财富管理中的消费者保护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8] 蒋明康. 财富管理与消费者保护国际经验研究与借鉴[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9] 朱丽.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之媒体关系管理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0] 许诺. 融资融券净余额与标的证券价格相关性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1] 鲁轶. 财富管理在美国[J].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7(04)

[12] 裘莹. 新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探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3] 张玮. 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行为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14] 刘方生. 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J]. 银行家. 2009(06)

[15] 史琰. 投资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6] 康志榕. 兴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 湖南大学 2009

[17] 祝舒. 上市家族企业引入职业高管及公司业绩[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18] 虞超. 行业组合表现是否领先市场表现[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19] 赵爱玲. 银行、信托和券商 谁将称雄财富管理市场[J]. 中国对外贸易. 2013(01)

[20] 徐宜阳. 关于证券公司开展综合金融服务的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1] 林励盛. 企业多元化的动机及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2] 韩少平. 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风险分析及监管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6.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1]刘再生.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董西明.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应用[J].学术交流,2004(8)

[2]王光玲.CRM—企业管理理念新发展[J].经济论坛,2003(9)

[3]崔京波,陈颖.论CRM及应用[J].科学与管理,2005(6)

[4]田丹.浅析供应链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CRM)[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5]左臻.浅谈客户关系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6]徐辉.浅析客户关系管理[J].商业经济,2008(10)

[7]姚德全,于冬梅.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

[1]殷泰晖,李帅.基于TNS协议的.Oracle数据库安全性改进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02):193-196.

[2]孙钟安.大型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0):4644-4645.

[3]于淑云,马继军.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探析与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0(12):147-149.

[4]肖飞,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JAVA存储过程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4,9(03):18.

[5]魏亚楠,宋义秋.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优化[J].制造业自动化,2010,32(8):204-206、222.

[6]曹新志,沈君姝,郭辉,等.Oracle数据库在PACS/RIS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07):35-37.

[7]彭小斌,张文峰,林根深.ORACLE数据库并发访问控制机制及访问冲突的解决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1):44-45、14.

[8]付强,王春平.基于半实物仿真的半自动跟踪技术开发平台[J]四川兵工学报,2012,33(08):69-70、80.

[9]孔银昌,夏跃伟,刘兰兰,等.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术,2012,31(03):190-192.

[10]梁树杰,黄旭彬.Oracle数据库维护中自动跟踪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子科技,2014,27(10):61-63.

[11]刘哲.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优化与性能调整研究[J].绿色科技,2015,05:283-284+287.

[12]胡铁峰.浅议如何调整优化Oracle9i数据库的性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86.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60.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0]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1]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曹雪芹,高鹗著,李全华.标点《红楼梦》通行本[M].岳麓书社,1987.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

[3]徐定宝.《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造成贾母性格逻择混乱的主要原因[J].明清小说研究,2000.

[4]曾扬华.贾母的烦恼[J].红楼梦学刊,1995.

[5]周汝昌.周汝昌点评红楼梦[M].团结出版社,2004.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2]邸瑞平:红楼撷英[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傅继馥:明清小说的思想与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4]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5]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6]李希凡.:传神文笔足千秋[CD2]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7]李论:《红楼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5.

[8]宋淇:红楼梦识要[M],北京中国书店,2000.

[9]吴调公:从晴雯之死一节看曹雪芹的美学观[M]∥红楼梦研究辑刊,第1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俞平伯:俞平伯全集第六卷[M],花山文艺出版社,1977.

[11]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上、下册,华艺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程乙本),作家出版社,2003.

[2]周昌汝《红楼小讲》,北京出版社,2009.

[3]周昌汝《红楼十二层》,书海出版社,2005.

[4]俞平伯《红楼梦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梁归智《红楼梦探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寇秀兰《微观红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张爱玲《红楼梦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1]王刚编著:《把握好用人的技巧与管人的学问》.地震出版社,2003年2月

[2]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人的真理》.中信出版社,2002年9月

[3]李诚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的12堂课》.中信出版社,2002年11月

[4]吴志明著:《员工招聘与选拔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5]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6]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7]罗布.戈菲:《人员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01月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如下: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2、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3、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参考文献的各种字母的含义:

A:单篇论文。

C:论文集。

D:学位论文。

G:资料汇编。

J:期刊文章

M:专著、教材。

N:报纸文章。

P:专利。

R:研究报告。

S:标准。

Z:其他未说明的文件类型。

注意事项:

1、参考文献要以序号的形式出现在正文中和文末,且序号要保持一致。序号以在文中出现的前后为序。

2、如果某文献在文中数次被参考,则几处序号要保持相同,只是页码有变化。在文末只列出该参考文献一次即可,不必多次罗列。

3、每一参考文献的所有要素必须齐全,不可残缺,具体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及截体类型标识(如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等)。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中若是首次出版则无需再标明,若非第1版还要标明具体版次;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

国际地震动态 1986年12期 目 录 1986年5—7月上海地震谣言事件概况及对策A GENERAL ACCOUNT OF THE RUMOUR OCCURRING IN SHANGHAI DURING MAY-JULY OF 1986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IT 苏公望 张君仪 李锦芳 王祖康 我国地震区划工作回顾与展望REVIEW AND PROSPECT OF SEISMIC ZONING WORK IN CHINA 鄢家全 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与研究工作展望PROSPECT OF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OF UNDERGROUND WATER AND ITS RELATION WITH EARTHQUAKES IN CHINA 王铁成 1986年4—6月的全球地震动态DEVELOPMENTS IN GLOBAL SEISMICITY FOR APRIL—JUNE OF 1986 吴佳翼 一幢装有滑动带的住宅 靳君达 1626年北京地区特大灾异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概况A BRIEF ACCOUNT OF THE SYMPOSIUM ON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CATASTROPHE IN BEIJING AREA IN 1626 徐好民 1985年度上半年全世界破坏性地震灾害情况综合汇编A COMPREHENSIVE COMPILLATION OF DESTRUCTIVE EARTHQUAKE DISASTERS ALL OVER THE WORLD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1985 李怀英 宋守全 《地震对策》专著已正式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THE MONOGRAPH“EARTHQUAKE COUNTERMEASURES”FORMALLY PUBLISHED AND OPENLY DISTRIBUTED AT HOME AND ABROAD 商宏宽 《国外地震科技情报》1987年度继续出版征订 董泰 希腊大地震临震前地电场的周期变化 迈耶 赵玉林 墨西哥地震的长周期波 竹内敬二 赵仕万 高加索的地震活动性特征与其地质构造的对比 雷姚镇 孔多尔斯卡娅 预测地下风暴 靳君达 马尔金 用空气代替混凝土作为水坝抗震防护层 科雷洛夫 靳君达 测试核反应堆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索洛 卓秀榕 许万通 “《国际地震动态》文集之三、之四、之五:国际震磁研究、国际地震学实验研究、国际地震预报警报和地震对策研究”将分别出版并征订发行 董泰 《中国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成果》一书即将出版 姚家榴 《灾害学》杂志创刊 董泰 《自然灾害及其对策研究》文集出版并征订发行 董泰 零讯 《国际地震动态》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全国科技情报系统科技情报成果奖 往期检索

地震论文的参考文献

1.地震地质的孕育

从地质力学发展的近90年的历史进程中,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李四光教授对地球海水进退规程中,把现代海平面变化就与地震预报联系在一起,在地质力学早期研究阶段中,从构造形象的力学分析时,已经开始探讨地应力场的雏形,已经为地震地质开拓了道路。在构造体系研究阶段中,建立构造体系基本概念时,已经划分出相对活动的构造带,与夹持在其中相对较稳定的地块,大体区分了地震的活动范围与大震的孕育的地带、地区、地段和地点,已经为地震地质研究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依此,刘国昌、谷德振已经开始进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1954年在《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中,充分论述活动构造体系和活动构造带及其与地震的关系,为地震地质的孕育和诞生奠定了基础。1962年对新丰江水库提出地震地质的研究,已经是该分支学科正在孕育诞生之际[1-36]。

2.地震地质的诞生

1965年12月李四光发表的《关于地震地质工作问题》论文(全文见本书第一章附录1),已经明确了该分支学科的目标任务(地震预报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研究内容方法步骤、研究思路核心以及前进的方向等,并提出了“安全岛”的概念,标志着地震地质的正式诞生。随后李四光安排陈庆宣带领专业队伍在西南“三线建设”地区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寻找“安全岛”,并发挥了重要作用[7]1。2008年5月12日汶川级大震检验了“安全岛”理论的实用价值。

图2-6 李四光关于《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一书的手稿提纲

图2-7A 邢台地震区地表裂隙综合分析图[6]

图2-7B 邢台地震区地面破坏程度图[6]

3.地震预报实践与初步小结

除了关心全国的地震预测以外,李四光在1966年邢台地震他亲临现场,进行邢台-唐山地震系列活动幕的预测预报实践,结合保卫京津唐地区的地震安全预防研究工作,已经超前开展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的实测研究工作,并已经通过断层位移测量初步获得了新华夏系现今断层位移场的证据和唐滦大震严重危险性的活动证据,同时在唐滦地区部署了地应力监测台网,为准确预报地震创造了基本条件[1-3]。

1970年6月,李四光在《地震战线》第7期发表的《地震地质工作的几点意见》论文(全文见本书第一章附录2),对地震预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对具体工作方法步骤、研究内容思路以及仪器监测部署都作了具体安排,包括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都作了说明。在他临终前10个月发表该论文具有系统指导性意义,当然也使他对攻克地震预报难关,充满了信心与希望[2-3]。可惜当时在“文革”中,真正能比较全面了解和体会其意图者甚少,为之继续努力者更少。随着1976年唐山大震之后,中国东部地震进入平静期,地应力预报地震的研究工作,受到了削弱,全国110个地应力监测台站也大都停测,原来的分析研究人员也纷纷退休,随着进入了停滞的地震地质研究状态!

地震地质和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热地质、海洋地质等分支地质学科一样,都是以地质学作为基础,对地质领域进行专门研究的分支学科,它们都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因此离开地质研究地震是地质工作者不愿意接受的。

地震地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①构造体系研究阶段;②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研究阶段。李四光教授强调从构造体系研究入手,着重活动构造体系和活动构造带地震活动规律研究,把重点放在与地应力场关系方面的研究等;进而把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分析作为预测预报地震的指导思想,是攻克地震预报难关的重要武器;工作部署中的“三步走”则应该是他腹稿的重要内容,只是当时我们认识不到,“文革”中他也无法一一交代,临终遗言仅仅说出了再有半年时间可以见到结果[1-3,4-24]。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四光.地质力学概论(第二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2]李四光.论地震.北京:地质出版社,1977.

[3]李四光.地震地质.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4]《地震问答》编写组.地震问答(增订本).北京:地质出版社,1977.

[5]国家地震局(马杏垣)主编.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

[6]《地球科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地球科学大辞典.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7]李四光.区域地质构造.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8]李四光.旋扭构造.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9]李四光.地质力学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10]J. S. Lee. Geology of China. Thomas Murby and Co, London, 1939.

[11]李四光.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初摘).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

[12]李四光.关于地震地质工作问题.中国地质,1965,第12期.

[13]原著李四光,《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编著.中国地质学(扩编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14]国家地震局《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编辑组.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82.

[15]刘光勋.地震地质工作的缘起与回顾.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2006,第112期.

[16]刘迅.邢台地震地表变形现象初步分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刊,1981,第1集.

[17]河北省地震局.1966年邢台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86.

[18]孙叶.对地震地质工作的一些设想.中国地质科学院五六二综合大队集刊,1982,第3号.

[19]孙叶等.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0]孙叶.中国地质灾害类型划分与减灾对策的战略分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1,第4期.

[21]马宗晋等.1966—1976年中国九大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82.

[22]朱凤鸣等.1975年海城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82.

[23]武烈等.山西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24]王治顺等.构造体系各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25]陈庆宣,王维襄,孙叶等.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分析.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6]高庆华等.地壳运动问题.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7]马宗晋,杜品仁.现今地壳运动问题.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8]刘迅等.地质力学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9]邵云惠等.地质力学在环境地质中的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30]黄庆华.雁行褶皱构造型式的解析理论及实验的探讨.中国科学,1974,第5期.

[31]王维襄,韩玉英.一类入字型断裂构造力学的研究.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1),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据科学推算,地核的温度可达到6000K,与地壳的温度差大约是5000多K。这种情况下,熔岩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受热会脱离“能级”的束缚,变成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将趋向低温部形成负电层,则地壳下面必然要形成“温差电场”。在电场的感应中,地壳层中某些矿层会存在局部电场,这种感应电场早在1830年就被人发现过,当时的英国科学家福克斯()等人就在地下黄铜矿上检测到了这种自然电场。这些电场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其电场力会与重力形成合力而导致“重力异常”,其电离作用会在地表空气中产生“电离光”,受这种电场影响,大气电场会失去平衡,而导致怪风怪雨怪雪等异常气候。当这些局部电场的相对电势(电压)积累达到一定值时(或者有水渗入电场间,破坏了介质的电阻率),电场会将其中的绝缘层击穿,产生剧烈的地下雷暴。这种地下雷暴瞬间释放的能量可与核爆的能量相当,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不仅可以破坏地层结构,造成岩层破裂,而且会形成纵波和横波在地层中向四周传播,造成地表建筑物毁坏,甚至会造成山崩。——这就是破坏性地震的真实成因,大量的临震现象对此提供了证据:1 、“地声”和“地震光”的验证有科研部门证实,在雷雨云上方,常会看到与地震光相同的“电离光”,科学界称之为“红色精灵”、或“高空雷闪”,它们与临震区产生的“地震光”是相同的。在大气层中发生的雷电从直观上分为三种:一种是只有雷声,看不见闪电,即“沉雷”;另一种是只见到闪电,听不到雷声,即“干闪电”,第三种是声与光现象先后并发,即“雷闪”。因此,临震区发出的“地声”和 “地震光”都是地下雷电的最直观的验证。2、“地磁异常”的验证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表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运动的电场产生磁场,运动的磁场产生电场,这已由磁电机提供最可靠的证明。临震区地表出现“磁场异常”,如指南针乱转、磁铁失力等,还有地下金属物放出火花等,都表明地下有庞大的电场运动,这是对地下雷电的另一个有力的验证。3 、重力异常的验证地震部门的先进仪器发现,在大地震发生前,地表面重力会出现异常,众所周知,电场对中性体普遍具有吸引力,地表存在重力异常,表明地下存在局部强静电场,其引力可直达地表以上,与重力成为合力,从而导致重力异常。这是对地下电场的验证,也是地下雷电的重要证据。4 、“气候异常”的验证地震前伴随的气候异常总是让地震学科的研究人员百思不解,地层的机械运动如何能够影响大气呢?事实上,气候异常恰恰证明了地震是一种雷电现象。地下电场的变化必然影响大气电场的变化,大气中的电离子会出现不平衡态,导致水分子的“凝结核”增多,进一步造成大气压的变化,怪雨、怪雪、怪风等现象的产生也是对地下雷电的有力验证。5、“水库地震”的验证水库地震与水库蓄水的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库刚积水时,无震或发生小震,水满后发生大震,以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比如:1962年3月19日发生在中国新丰江的级地震,1967年修建在印度德干高原的戈伊纳水库地震。而且,将水人为地注入地下深处也会发生地震。注水地震的发生次数随着注水的增减而增减,注水停止后,地震现象也停止了。这都是因为水在渗入地层深处后使地层的电阻率发生了变化,导致异性的电场间发生了放电现象。它是对地下雷电的又一个验证。6、电离层“电扰”的验证近年来,多个国家的宇航部门经过大量的观测证实,大地震临震区对应的大气电离层会出现“电扰现象”,这种现象与电离层下面的“雷雨过境”具有相同的特征,这足以证明地震是大范围、大规模的地下雷暴。7、次声波传播情况的验证较大的地震发生后,会产生绕地球周转的“次声波”,这种波的特征与核爆炸产生绕地球周转的次声波完全相同,这可以表明地震是一种剧烈爆炸现象,而绝不可能是岩层“错动”、“断裂”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关于地震成因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全部临震现象上,只要有一种现象与理论不符,这个理论都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研究科学,理论是主观的是可以更改的,而现象是客观的是不可更改的。理论必须服从于现象,而不能让现象牵强地服从理论。“震电说”是根据大量临震现象综合而来的,理论与实际符合得很好。地球物理学家撰写的论文“地震的预测与消减方法”,文章首先通过大量的观测事实和中国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实际钻探结果说明:地震是一种由构造运动激发引起的地下累积负电荷泄露造成的放电现象(类似地下雷电),这种放电引起了强烈的地震波能量释放(强震的主要能量来源),并产生一系列的热量释放和地下聚集的气体和流体释放等。形象地比喻就好像手枪发射子弹,直接导致地震发生的往往是构造运动,断裂构造突然活动好比手枪的扳机激发,而真正的地震能量释放好比子弹内火药的爆炸,而最终形成的流体释放好比子弹射出后冒出的白烟。然后给出了地震的成因机制分析,说明这些聚集于地球浅部的电荷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的高温高压下元素转换所发生的电(核)化学过程。紧接着给出了利用遥感、地面、地下“三位一体”的地震预测方法,分别测量电磁场变化、热红外异常、多种流体及地应力异常变化等,理论上可以准确地预测较大地震,因为较大的地震震前往往会有地下聚集电荷的泄露(可以理解为地下圈闭密封不好)。最后给出了地震的预防和消减方法,即通过深钻灌注卤水(盐水)的方法对地下累积电荷进行缓慢放电,避免累积电荷集中放电的现象发生(即地震的主要能量来源)。就好比给地下深处安装了一个地下避雷针(形象地比喻是地球“打针”,因为地球也有生病发生颤抖的时候),从原理上讲,在地震经常发生的地区只要有足够数量的深钻灌注井就可以预防较大地震的发生。

我这里有的是,不过要打这些文章,花费的时间太多了。还是你把自己从事的工作进一步总结,找些有关的论文参考,自己编写,发表。我这里有:水位与地震,地热与地震,电磁波与地震,还有许多震例分析,这都是阶段性的总结的。在CN级发表的。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通用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

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

例:

参考文献:

[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

[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

[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

[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

[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

[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

[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1] 周乐峰. 互联网金融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实践[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2] 张祺. 财富管理市场中公募基金公司的定位与发展方向[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3] 关文.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4] 刘利. 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及其模式研究[D]. 外交学院 2011

[5] 管晨. 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研究[D]. 吉林大学 2012

[6] 罗小鸥. M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2

[7] 向妍. 工行湖南省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湖南大学 2010

[8] 刘小明. 商业银行发展的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J]. 财政研究. 2005(12)

[9] 周斐. 江西省A路桥投资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0] 王胜男. 需求不确定条件下低碳供应链网络设计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11]黄国良. 安信证券河源地区轻型营业部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2] 江利芳. ZDICP园区担保公司担保风险控制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13] 张鸿哲. 货币经纪业X公司薪酬激励体系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4] 刘颖. 沈阳恒信担保有限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09

[15] 张凌云. 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6] 刘燕. 我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建设模式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7] 刘鹏. DB证券公司沈阳营业部客户服务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12

[18] 江晓东. 证券公司客户分类体系问题探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4(01)

[1] 潘新民.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 时代金融. 2012(08)

[2] 徐文婷. 欧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经验借鉴[J]. 时代金融. 2010(11)

[3] 吴玫. 金融海啸对财富管理业务的警示-台湾经验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林波. 成都工行财富管理业务市场进入战略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5] 朱军. 招商银行济南分行财富管理业务竞争策略研究[D]. 山东大学 2013

[6] 陈璇淼. 卖空制作用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7] 杨传华. 财富管理中的消费者保护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8] 蒋明康. 财富管理与消费者保护国际经验研究与借鉴[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9] 朱丽.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之媒体关系管理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0] 许诺. 融资融券净余额与标的证券价格相关性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1] 鲁轶. 财富管理在美国[J].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7(04)

[12] 裘莹. 新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探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3] 张玮. 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行为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14] 刘方生. 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J]. 银行家. 2009(06)

[15] 史琰. 投资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6] 康志榕. 兴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 湖南大学 2009

[17] 祝舒. 上市家族企业引入职业高管及公司业绩[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18] 虞超. 行业组合表现是否领先市场表现[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19] 赵爱玲. 银行、信托和券商 谁将称雄财富管理市场[J]. 中国对外贸易. 2013(01)

[20] 徐宜阳. 关于证券公司开展综合金融服务的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1] 林励盛. 企业多元化的动机及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2] 韩少平. 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风险分析及监管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6.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1]刘再生.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董西明.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应用[J].学术交流,2004(8)

[2]王光玲.CRM—企业管理理念新发展[J].经济论坛,2003(9)

[3]崔京波,陈颖.论CRM及应用[J].科学与管理,2005(6)

[4]田丹.浅析供应链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CRM)[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5]左臻.浅谈客户关系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6]徐辉.浅析客户关系管理[J].商业经济,2008(10)

[7]姚德全,于冬梅.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

[1]殷泰晖,李帅.基于TNS协议的.Oracle数据库安全性改进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02):193-196.

[2]孙钟安.大型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0):4644-4645.

[3]于淑云,马继军.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探析与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0(12):147-149.

[4]肖飞,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JAVA存储过程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4,9(03):18.

[5]魏亚楠,宋义秋.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优化[J].制造业自动化,2010,32(8):204-206、222.

[6]曹新志,沈君姝,郭辉,等.Oracle数据库在PACS/RIS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07):35-37.

[7]彭小斌,张文峰,林根深.ORACLE数据库并发访问控制机制及访问冲突的解决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1):44-45、14.

[8]付强,王春平.基于半实物仿真的半自动跟踪技术开发平台[J]四川兵工学报,2012,33(08):69-70、80.

[9]孔银昌,夏跃伟,刘兰兰,等.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术,2012,31(03):190-192.

[10]梁树杰,黄旭彬.Oracle数据库维护中自动跟踪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子科技,2014,27(10):61-63.

[11]刘哲.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优化与性能调整研究[J].绿色科技,2015,05:283-284+287.

[12]胡铁峰.浅议如何调整优化Oracle9i数据库的性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86.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60.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0]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1]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曹雪芹,高鹗著,李全华.标点《红楼梦》通行本[M].岳麓书社,1987.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

[3]徐定宝.《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造成贾母性格逻择混乱的主要原因[J].明清小说研究,2000.

[4]曾扬华.贾母的烦恼[J].红楼梦学刊,1995.

[5]周汝昌.周汝昌点评红楼梦[M].团结出版社,2004.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2]邸瑞平:红楼撷英[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傅继馥:明清小说的思想与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4]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5]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6]李希凡.:传神文笔足千秋[CD2]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7]李论:《红楼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5.

[8]宋淇:红楼梦识要[M],北京中国书店,2000.

[9]吴调公:从晴雯之死一节看曹雪芹的美学观[M]∥红楼梦研究辑刊,第1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俞平伯:俞平伯全集第六卷[M],花山文艺出版社,1977.

[11]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上、下册,华艺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程乙本),作家出版社,2003.

[2]周昌汝《红楼小讲》,北京出版社,2009.

[3]周昌汝《红楼十二层》,书海出版社,2005.

[4]俞平伯《红楼梦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梁归智《红楼梦探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寇秀兰《微观红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张爱玲《红楼梦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1]王刚编著:《把握好用人的技巧与管人的学问》.地震出版社,2003年2月

[2]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人的真理》.中信出版社,2002年9月

[3]李诚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的12堂课》.中信出版社,2002年11月

[4]吴志明著:《员工招聘与选拔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5]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6]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7]罗布.戈菲:《人员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01月

优秀地震论文参考文献

地震既然是巨大能量释放,那么就存在释放能量的物质,这个物质到底是什么?天然地震的动力,源于地球自身的核能郭德胜 佳木斯大学数学系伊春市汤旺河党校摘要:根据方法论,研究地壳的运动和形变,必须从物质的物理角度和化学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物体自身发生形变,产生动力的主要途径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和核裂变,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化学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而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是物质自身形成动力的绝对因素。根据多年的细致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即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在地球内部的物质化学变化中,各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形成新的无机物、有机物,单质及核能,而这些物质都具有能量释放的特性,形成动力。对照地下能量物质与地震产生的位置,可以得出,地震发生的位置与核物质存在的位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再结合大量事实及文献,根据地震与能量物质的一系列复杂关系,循序渐进的逻辑分析、推导,推论出这样一个事实,天然地震的动力,来源于地球内的核能。关键词:铀;铀矿;钚;锎;氡;裂变;聚变;衰变;半衰期;中子;地震;天然核反应堆.前言: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气候恶化加剧,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与不适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地学科学家与学者当务之急。自古以来,科学研究者对地震研究一直纠结于地震的“动力”问题,运用“板块理论”进行了无数次的研究,最终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方法论给出了解释,研究地质形变,必须要针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动力入手,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动力进行分析、判别,只有找到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一切地质灾害问题就将迎刃而解。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与文献,结合自己多年的认识和总结,按照方法论、以及正确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在长时间的细致研究与总结中,对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运用正确的思维逻辑,结合文献对地震等地质灾害问题加以全面的剖析和严谨的论述。一,地壳发生形变分析物体发生形变,不外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形成的动能、势能、化学能以及核能所形成的动力,地壳发生形变,是地球外部因素与内部的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导致的结果,在地球外部,存在风能、光能、水能,山体势能,在地球内部,存在着煤、石油、天然气,核物质等能量物质,而这些物质都隐含巨大的可释放能量,在一定条件和长时间的转化过程里,就会发生能量的释放。火山爆发、地震现象,这是一种能量释放,造成地壳出现抖动,由于地下本身就存在了各种可燃的能量物质以及核物质,那么,火山爆发、地震的“动力”一定来自地球内部。由此,我们要对地球内部的地质结构以及地球内部各种能量物质进行研究分析,找到使地壳发生形变的根源。二,地震、地下能量物质存在的位置分析根据“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起了决定作用”这篇文章,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盆地、冲击平原地带会形成煤和天然气,而成煤地带,又是地震发生过的地带。比如山西,历史发生了无数次大地震,而山西是又是产煤的大省,地震、煤矿、天然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根据,铀矿与天然气伴生等大量的史料文献,让我们清楚了这样一个事实,铀矿与天然气共存,也存在于盆地及冲击平原内及其盆山边缘,那么,在盆地、冲击平原及其周围就存在这样一个事实。煤、天然气、石油、铀矿、地震在一个以盆地、冲击平原这样地貌的的特殊位置上。在盆地、冲击平原这个特殊位置上,让我们发现了无数的煤矿,天然气矿,油矿、铀矿,而这些物质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可以释放能量的物质,在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时时的发生着地震,地震与这些能量物质,就存在了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三, 地下所有能量物质能否在地下释放能量对于埋藏地下的能量物质,我门所知道的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瓦斯、核物质。这些储存地下的能量物质能否进行能量的释放呢?按照煤、石油、天然气瓦斯的燃烧、爆炸性质,他们燃烧、爆炸需要氧气条件及明火,氧气的多少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多少,矿井常常因瓦斯爆炸引发地震,这是井下瓦斯浓度与充足的氧气存在了爆炸的条件。在地下,如果煤、天然气、石油这些矿出现完全的能量释放,那么,就必须存在有足够的氧气。但事实证明,地下的氧气不足以释放这些能量的物质,但现在,大量的事实,以及无数的相关文献证明,地下存在与天然气伴生的铀矿[],铀是核物质,铀矿是运用到各个领域的基础燃料,而且释放的能量巨大。而对于核物质来讲,不需要任何条件,只需要一个“中子”撞击,就能将核物质的能量释放出来。 [9]四,分析地地球内部所存在核物质的特性现在所发现的地下核物质是铀矿,铀的原子序数为92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同位素铀234、铀235和铀238。铀238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铀235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而铀234的半衰期约为25万年,铀矿石里含有铀234、铀235和铀238。[6]参考关于“铀_钚和铀核裂变产物的若干问题_兼谈2011年福岛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物质”,这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了核物质的衰变、裂变以及产生的高能碎片继续衰变的过程,在铀的三种同位素U234,U235,U238中,铀U235有巨大的能量,1克U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吨优质煤所释放的能量,当铀U235在中子、热中子的轰击下,会发生裂变,裂变的途径有60多种,裂变所形成的高能碎片有20多种,主要的高能碎片有锶89(半衰期50天),锶90(半衰期29年),氪(半衰期年),氙半衰期(9个小时),铀233,钡141,等碎片,这些高能碎片,在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发生衰变,裂变,继续释放能量。[6]铀矿中存在钚的痕量,钚的同位素有13种,自然界里有钚244,钚239 ,储量极少,半衰期年限比较长,人造的钚的同位素PU238,PU240,PU234,PU232,PU235,PU236,PU237,PU246等,PU244,半衰期约8千万年,PU239半衰期约万年,PU238半衰期约88年,PU240半衰期约6500年,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锎的同位素已知的锎同位素共有20个,都是 放射性同位素。其中最稳定的有锎-251( 半衰期为898年)、锎-249(351年)、锎-250(年)及锎-252(年)。其余的同位素半衰期都在一年以下,大部分甚至少于20分钟。锎同位素的 质量数从237到256不等。[]锎-252是个强中子射源,因此其放射性极高,非常危险。锎-252有的概率进行α衰变(损失两颗质子和两颗中子),并形成锔-248,剩余的概率进行自发裂变。一微克(最)的锎-252每秒释放230万颗中子,平均每次自发裂变释放颗中子。其他大部分的锎同位素都以α衰变形成锔的同位素(原子序为96)。可用作高通量的中子源。[] 能够利用的锎的数量非常少,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可是,它作为裂解碎片源,被用于核研究。[]如果含铀量高的铀矿一旦出现锎,锎是强中子源,衰变会释放中子,对于含铀量高的铀矿,就会导致裂变,这如同成熟女人的卵细胞,当遇到精子,就会产生卵细胞分裂。铀即能自发裂变,又可以人工裂变,在裂变过程中产生巨大能量,同时会发光、发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产生爆炸。[12]五,一个铀矿形成的能量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对比分析根据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和古登堡提出的“里氏地震”,汶川八级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约为10亿吨左右当量的TNT,按照一千克铀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所释放的能量,来推导汶川大地震需要多少铀矿石,一般情况,铀在铀矿石里的比例约0.75/100,按照这个标准计算,10亿吨TNT当量需要多少吨铀矿石呢?把10亿吨TNT当量换算成铀裂变能量,经过计算,需要铀5万千克,换算成铀矿石,约0.6667万吨,这就是说,如果有0.6667万吨的铀矿石完全裂变,就会产生10亿吨TNT当量。2012年11月5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 ,内蒙古发现大型铀矿,储量达到3万吨,如果三万吨铀矿完全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5亿吨TNT当量。2016年1月17日 - 1月14日,记者从全区国土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内蒙古发现七处大型铀矿床,内蒙古的铀矿如果完全释放,将远远超过45亿TNT当量,由此对比,内蒙古铀矿如果发生完全裂变,所形成的能量远远超过8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23]六,地震发生的前后,氡气出现明显量的变化氡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铀是氡的母体,因此有铀存在的地方就有氡。根据这一说法,如果地表发生了氡气变化,那么地下就可能存在铀及其他核物质,现在常常运用氡出现的变化探测铀矿。另一方面,很多事实表明,在地震后,氡气有了明显变化,在地震后,对龙门山断裂地带检测,氡出现明显的不同,有铀矿的地方会出现氡气,氡气与铀有着直接的关系。[]七,铀矿的衰变、裂变,与地震和余震现象高度吻合根据奥克洛现象,地球内部存在天然的核反应堆,在一定的时间里就会产生核衰变、核裂变,释放能量,铀矿的大小及含量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大小,一旦出现铀矿出现衰变、裂变,那么就会释放巨大能量,产生地动、地震现象。[]根据天然气与铀矿同存,及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起了决定作用,推导出,铀矿与地震所发生的位置完全处于同一位置,[]根据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一个铀矿一旦有了锎及锎的同位素存在,那么铀矿发生裂变的时间,被锎所决定,锎及锎的同位素的衰变有900年的,有几十年的,有几十分钟的,而且是核变的中子源。根据铀是氡的母体,铀矿发生裂变,氡就自然脱离母体,氡气自然会发生变化。根据内蒙古地区铀矿的储量,三万吨的铀矿具备了大地震所产生的当量。根据铀发生裂变所产生的高能碎片,还会遇到其他核物质及其同位素的裂变或衰变所释放出的中子继续撞击,再次裂变。锎的同位素很多,而这些同位素衰变时间,从20几分钟到几百年不等。更重要的是释放中子,高能碎片接受中子,会继续裂变,进而形成持续的能量释放,直至核物质能量释放完为止,这和每次大地震后的余震过程高度相似。根据核裂变的特性,地球内部发生铀矿核裂变,采用声波预测是无法实现的。从上面所发现的结果,铀矿与天然气位置,铀矿能量与地震能量地震位置同处于一个位置,地震发生产生的TNT当量与铀矿转化的TNT的当量匹配,地震、余震的过程,与核裂变释放能量的过程极度相似。[]八,对核聚变的思考与分析核聚变的过程也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核聚变是小质量的两个原子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原子,核裂变就是一个大质量的原子分裂成两个比较小的原子, 在同等条件下,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远远大于核裂变。在史料和文献中还未有地球内部发生自然核聚变的解释和说明,只是有文献说明,地球内部发现3H的证据,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文献,对于地球内部是否存在核聚变还没有科学的证实,更因为,核聚变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超高的温度,火山爆发会有较高的温度,地球内部核裂变会出现较高的温度,它们所产生的温度能否满足核聚变的条件,在核裂变中是否还存在核聚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证实。[]九,地震的消减方法另据报道,澳大利亚近些年很少地震,通过了解,澳大利亚是铀矿产量高的国家,而且很早就对铀矿进行了开采,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很多铀矿都被找到和开采,铀矿被开采后,奥克洛天然核反应堆现象也就不存在了。澳大利亚近几十年很少地震,与大量开采铀矿是否有关系?就有必要的思考了。[33]地震属于能量的释放,而对于地下的的能量物质来讲,铀矿的能量巨大,而且,铀矿发生能量释放的方式非常简单,释放的条件是,铀矿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存在中子源,就会出现铀裂变,导致能量释放,出现地壳的震动。通过上述的分析,消除地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快速找到铀矿并开采,把这个可以释放能量的核物质从地球内移除,除去地震的隐患,这是非常可行的办法。另一方面,对所存在的铀矿地区,进行铀矿含量鉴定,因为铀矿石达到一定含量,才会形成裂变条件。[]十,海啸的形成海啸也同地震一样,是海洋内出现巨大能量的释放,但根据已有的资料和文献,还无法断定海啸是哪种能量物质发生了释放,科学界对可燃冰这个能量物质特性,还没有较详细的论证,海洋底部是否也存在核物质也没有相关文献和实证,因而,海啸的发生,是什么哪一种能量物质还难以定论。结论通过上述的逻辑分析和推论,如果所采用的文献和数据是科学的,那么,地震将不再是奥秘。自然发生的地震、余震都是铀矿的含量到了一定程度,在含量高的铀矿中,锎及锎的同位素会发生衰变,射出中子而导致铀矿的裂变,释放能量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地震震动和无数次持续裂变而产生的余震,同时,根据盆地、冲击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及天然气与铀矿同存,这两篇文章,就可以发现以往很难发现的各种矿物质,同时,对地震的减消提供了合理的指导方向,为减免大地震的发生,为人类不再为地震所困找到了病因,这是造福人类,重新认识地球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突破。

安昌强,宋仲和,陈国英,陈立华,庄真,傅竹武,吕梓龄,胡家富.1993.中国西北地区剪切波三维速度结构.地球物理学报,36(3):317~325

陈国英,宋仲和,安昌强,陈立华,庄真,傅竹武,吕梓龄,胡家富.1991.华北地区三维地壳上地幔结构.地球物理学报,34(2):172~181

陈立华,宋仲和,安昌强,陈国英,庄真,傅竹武,胡家富,吕梓龄.1992.中国南北带地壳上地幔三维面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地球物理学报,35(5):574~583

董颐珍.1997.秦巴地区QB-1测线地震测深成果介绍.见:袁学诚主编,阿尔泰-台湾地学断面论文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65~175

高锐,吴功建.1996.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模型与现今地球动力学过程。《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构造和形成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138~148

阚荣举,韩源.1992.云南遮放至马龙地学断面说明书.北京:地震出版社

李立.1996.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电性特征.地球物理学报,36(增刊):136~139

李秋生,卢德源,高锐,李敬卫,范井义,熊贤明,张之英,刘文,李英康,闫全人,李德兴.2000.横跨西昆仑-塔里木接触带的爆炸地震探测.中国科学(D 辑),30(增刊):16~21

林中洋,蔡文伯,陈学波,王椿镛.1992.青海门源至福建宁德地学断面说明书.北京:地震出版社

卢德源,李秋生,高锐,李英康,李德兴,刘文,张之英.2000.横跨天山的人工爆炸地震剖面.科学通报,45(9):982~987

卢造勋,夏怀宽.1992.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至辽宁东沟地学断面(说明书).北京:地震出版社

马杏垣,刘昌栓,刘国栋.1991.江苏响水至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说明书.北京:地质出版社

潘裕生,孔祥儒主编.1998.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演化和动力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20

彭聪,高锐.2000.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岩石圈/软流圈结构横向变化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

宋仲和,安昌强,陈国英,陈立华,庄真,傅竹武,吕梓龄,胡家富.1991.中国西部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各向异性.地球物理学报,34(6):694~707

宋仲和,陈国英,安昌强,陈立华,庄真,傅竹武,吕梓龄,胡家富.1992.中国东部及其相邻海域S波三维速度结构.地球物理学报,35(3):316~330

孙武城,马宝林,宋松岩,胡鸿翔.1992.湖北随州至内蒙古喀喇沁旗地学断面说明书.北京:地震出版社

孙武城,徐杰,扬主恩,张先康.1992.上海奉贤至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地学断面说明书.北京:地震出版社

汪集旸.1997.深部地热岩石圈研究中的意义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见:张炳喜,洪大卫,吴宣志编,岩石圈研究的现代方法.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13~126

吴功建,高锐,余钦范,程庆云,孟令顺,董学斌,崔作舟,尹周勋,沈显杰,周姚秀.1991.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综合地球物理调查与研究.地球物理学报,34(5):552~562

熊绍柏,赖明惠,刘若宾,于桂生.1993.屯溪—温州地带的岩石圈结构与速度分布.见:李继亮主编,东南大陆岩石圈结构与地质演化.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50~256

胥颐,刘福田,刘建华,孙若昧.2000.天山地震带的地壳结构与强震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学报,43(2):184~193

徐新忠,齐雄飞,扬长来,党淑娟.1993.青海花石峡—甘肃阿克塞人工爆破地震测深成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北京:地震出版社,80p

徐新忠,王有学,蒋亚明,党淑娟,聂定平.1997.新疆可可托海-甘肃阿克塞人工爆破地震测深剖面的地壳速度结构研究及其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见袁学诚主编,阿尔泰-台湾地学断面论文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13

尹周勋,赖明惠,熊绍柏,刘宏兵,滕吉文,孔祥儒.1999.华南连县—博罗—港口地带地壳结构及速度分布的爆炸地震探测结果.地球物理学报,42(3):383~392

袁学诚主编.1996.中国地球物理图集,国际岩石圈委员会201 号出版物,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贻侠,孙运生,张兴洲,杨宝俊.1998.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北京:地质出版社

章惠芳.1988.广西柳州爆破观测和桂东地区地壳结构.中国大陆深部构造的研究与进展.北京:地质出版社

章惠芳.1988.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泉州爆破深地震测深资料的再解释.中国地震,4(2):96~102

赵俊猛,李植纯,马宗晋.2003.天山分段性的地球物学分析.北京:地学前缘,第10特刊,125~131

郑晔,滕吉文.1989.随县—马鞍山地带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及郯庐构造带南段的某些特征.地球物理学报,32(6):48~659

朱介寿.1997.中国及其邻区地球三维结构初始模型的建立.地球物理学报,40(5):623~638

庄真,傅竹武,吕梓龄,胡家富,宋仲和,陈国英,安昌强,陈立华.1992.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地壳与上地幔剪切波三维速度结构.地球物理学报,35(6):694~709

一场突袭巴蜀的级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这些天,我们无不为抗灾一线奋不顾身的干部群众子弟兵所感动,我们无不为来自四面八方的踊跃捐助而欣慰,我们无不为深处困境积极自救互助的灾区人民所震撼。在强震中,灾区人民虽然有失去家园、亲人的痛苦和泪水,但他们更有与无情天灾抗衡拼搏、与苦难同胞共度难关的坚毅和真情。在我们向灾区人民表达关切慰问、行使救援义举时,让我们向灾区人民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所谓震灾无情人有情,5·12汶川大地震中,灾区人民身体力行涌现出的一幕幕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充满敬意,热泪盈眶。 ——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5月12日的成都之夜却是个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夜晚。街面上十分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更没有人吵闹。当晚深夜,前来武侯区林荫街献血屋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我们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路通了,党和政府各种救灾物资才能到来。”元茨头村,是甘肃重灾区文县境内受破坏最严重的村庄之一。震灾后,村民相互帮助搭起各种临时避难棚;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10多岁的孩子,都扛着铁锹镢头到村口抢修山路。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我还是会在政府的帮助下自救,开展生产。”13日中午,面对被巨石砸烂、房顶坍塌的民房,水富县复兴村村民老杨如是说。水富县是云南省受震灾最为严重的县城,乡村道路路基塌方、墙体断裂、涵洞受损、泥石流频发。 强震中,这样的镜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灾区人民临危不乱、平稳有序、从容乐观的精神状态,也看到了他们积极主动自救抗灾、为国分忧为政府解难的拼搏热情。灾难并不可怕,怕的是沉浸于丧亲之痛难以自拔,怕的是饱受苦难之后无法振作,怕的是迷茫于惊吓之中慌乱以对。面对严重的灾情,灾区人民没有被吓跨倒下,没有失去美好的信念,他们正擦干泪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明天。中华民族自强不惜、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升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这些纯朴、勤劳、勇敢的灾区人民表达敬意呢? ——“以后你要好好报答你爸爸哦,没有他你可能就完了。”12日晚10时左右,都江堰聚源中学学生王克出现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王克父亲当日不顾自己安危,双腿跪地,经过4小时的努力,用双手狠命地从夷为平地的教学楼里挖出了儿子。 ——“我不行了,你快离开这里!照顾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老公,不要放弃,马上就会有人来救你!”13日上午,都江堰金凤乡政府家属区里,朱芙蓉流着泪朝废墟里呼喊,鼓励丈夫谭刚义坚持下去。地震发生20小时后,谭刚义被武警官兵从废墟中刨了出来。 ——“我们会不会死?”“不会。”“我们要尽量活下去。肯定有人来救我们的。”12日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中的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三一班学生黄月,在黑暗中拉住了同学张杨的手,互相鼓励,两只手紧握在一起,直到下午6点左右被救出来。 强震中,这样的镜头让我们深深体会了灾区人民身边亲情、爱情、友情的真挚温暖和巨大力量,因为有“情”,我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因为有“情”,我们真心依靠,共度难关;因为有“情”,我们互相勉励,生死相连。毫无华丽辞藻的话语,毫无惊天动地的壮举,一个“情”字却让我们潸然泪下,让我们由衷地敬佩众多灾区人民展现出的人性光辉。“不抛弃、不放弃”,这句曾在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被亿万中国人熟知的经典语录,我们在此刻是否有更深的体会和感触呢? ——“我意识到可能是地震,准备出门看看。”12日下午,家住重庆合川南津街书园的21岁木工刘世伟,在地震发生的七、八分钟之内,主动将楼内近10名退休老职工背下楼逃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13日22时12分,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的遗体从废墟中扒出来,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 ——“病人在,我们在!”12日下午2时36分左右,第一波震感过去,川大华西医院第一住院部11楼重症监护室(ICU)病房恢复安宁,该科30多名护士、10多名医生立下誓言。 强震中,这样的镜头则让我们看到了灾区内邻里、师生、医患之间关系的和谐,没有邻里间的小肚鸡肠,有的是尊老爱老救人危难的热心扶助;没有对无良师德的拷问,有的是大爱无声的永恒记忆;没有医患关系的紧张,有的是以病患安危为中心的高度责任感。强震突袭,灾区人民用行动让和谐的真谛更加完美真实,用行动让善良品德和职业操守熠熠生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患难之中见真情的和谐,有什么理由不为灾区人民危难之中显现出的人格魅力而倾倒呢?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类似的镜头还有很多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众多的灾区人民正在用自己的真情实举,书写一部展现中华民族人性光芒、与灾害斗争的抗争史。“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温总理在都江堰灾区现场的话语,依旧回荡在我们耳边。让我们真诚地为灾区人民祈祷,向灾区人民致敬! 诗人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只不过是一个为生计而忙碌的小民,没有诗人那种伟大的境界,但这几天,一股莫名的情绪在我心里流动,令我不自觉地惦念着那片天空,那片土地,那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5月12日,一个令所有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苍天无情,成千上万人再也仰望不到当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阳。看到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间消失,看到幸存者失去亲人后在雨中撕心裂肺地哭喊,一股热泪冲破自己尘封已久的眼睛,夺眶而出。在残酷的自然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风中摇摆的芦苇,是如此的脆弱。对同胞灾难中的感同身受,让所有感性的中国人掉下了哀伤的眼泪。 “他们的灾难,是为而你发生。”这句哲人说的话,在安定年代人们或许未能深明其中真义,但在多灾多难之秋,隐晦在深处的人性光辉便会骤然闪耀,指引着人们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举国同悲的汶川大地震,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在全国民众身上凝聚,我们看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在全国民众心里蔓延。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其他杂音,只有逝者默念,为伤者祈祷,为生者祝福的声音;这个时候,神州大地处处都在重复着同一种动作,传递着同一种心声,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受难同胞献上一点爱心。而在灾区发生的一个个感人的细节,更是让我淆然泪下,这一次是因感动而流泪。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处。在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救援人员发现一位教师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在他身下的是四名还活着学生,望着已经遇难的教师而哭泣。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位老师的名字——谭千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谭老师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塌下的天花板,把生命留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他心中的爱,正如他的名字那样,千秋流淌。 在绵阳的一个援救现场,一所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战士们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几乎等于送死。但几个战士还是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一个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这样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在那片神伤的天空中吹奏出一曲曲感人的乐章,而在同一片天空下,神州大地上全国民众守望相助的悲悯情怀、以及传递着温暖的行动,同样令人触动。灾难后,我们看到平时锱铢必较的出租车司机们,放下手中生意,自发地奔赴灾区帮助救灾;我们看到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工来到献血屋前排队,“抗震救灾人人有责,没有钱就‘出点血’。”;甚至以拾垃圾为生的老婆婆都要为灾区捐上自己辛苦赚来的一元几角钱……谁说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减弱,谁说我们的国民意志力薄弱,看看温总理那悲切而坚定的脸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充满温情而又坚毅性格的最好体现。有了这种性格,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灾难不能战胜的呢? 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如我们栖居的地球那样,表面坚冷,内心炙热。发生在灾难背后的一幕幕温情故事,告诫着我,不要再为自己的冷漠,找个“世界冷漠”的理由;不要再让自己的麻木,找个“生活奔波”的理由。因为这个世上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就像太阳,不管晴天雨天,都会从东方升起。我们唯一要做的,是拨开天空的乌云,把阳光当成温暖我们每一颗心灵的永恒力量。让隐晦在深处的人性光辉尽情闪耀吧!无论是安定年代,还是灾难年代。 1.从重庆赶来北川的王川,原本来寻找在此打工的妻子,却惊喜得知妻子已经平安无事回到家中。但看到这番悲惨的场面后,王川想:“反正都来了,就帮忙做点事情。”于是,在救援的人群中,多了一个及时伸出援手的人。他从已经人去屋空的五金店找来千斤顶,一个人来到曲山小学施救。直到昨天下午,又一批来自重庆的特警赶来的时候,王川还在被困学生李月身旁忙活着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一,地震瞬间老师拽出最后一个智障生 2008-05-16 16:42 昨天上午,31岁的都江堰新建小学谢老师在一片废墟中,扒出了装有学生联络方式的U盘。“5·12”地震使这个小学遭遇巨大不幸,数百名学生被埋在倒塌的楼下。不幸中的大幸是:小学里的17个智障学生、26个聋哑学生全部幸存。 家长不敢回忆倒塌场景 15日,都江堰市,晴。此时,距离灾难发生已3天。 最初,找到位于市区中心的新建小学时,通往校舍的那条泥泞小路格外显眼,黄色的湿土插着一幅油画。画里是洁白的小花。走进校舍,空气中有股异味刺鼻。这是生命曾经存在,而又突然消失的味道。 走进原来的校舍,正对着大门的四层教学楼只残留约四分之一,黑板裸露在外。 操场很大,还有篮球架。能够想象,在灾难骤然来临前,这里曾经欢声笑语,生龙活虎。如今,只有几个家长还回到学校看看。他们不太敢详细描述教学楼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更不敢回想,自己的娃儿身入险境的场面。 新建小学共有学生600多人。经现场初步清点,安全撤离到操场的学生有近400人。不过,地震发生时,学校的17个智障学生、26个聋哑学生全部幸存。 这是一个奇迹。 危险瞬间教师拽出智障生 15日的都江堰市区,通讯仍时断时续。辗转之间,终于找到了负责新建小学特殊教育班的老师谢罡。后者今年31岁,有个8岁的男娃。在他的教师生涯中,有15年给了这些智障生和聋哑学生。 “地震发生时,盲哑班正在教学楼旁边一栋平房上课。”谢罡回忆,正是这样增加了学生脱险的可能性。“我想,平房比楼房倒塌速度要慢一些。学生有时间逃生。”他说,当时自己一转身,背后的教学楼就垮了,“很快!” 学校老师见状,赶紧让学生出来。其中智障生问题很大。谢罡还记得最后一个智障生小马脱险的场面。剧烈摇晃的那一刻,小马还坐在教室里。“那时有个老师大叫,小马,赶紧出来。” 不过,小马还是没有反应。谢罡就冲进去,一把把小马拽了出来。地震后,为了保护幸存的学生,老师们自发围成了一个圆圈。 在一片废墟中,“圆心”是学生,外围是老师。情况一稳定,聋哑学生和智障生的家长被告知,带孩子们回家吧。有几个没有家长接的,老师们护送他们去了各自的亲戚家。 为方便重逢,废墟里挖资料 接下来几天,谢罡和其他老师们一直在新建小学的废墟里寻找,日日夜夜。男老师24小时日夜待命,女老师则要求每天固定时间集合,应对突发事件。 昨天上午,谢罡又去了一趟学校。在一片废墟中,他扒出了一个U盘。那里存着他的一些个人资料,还包括所有特教学生的联系方式。 谢罡说,虽说学生们被安全疏散了,在不大的都江堰市区里,找到他们也挺方便。可是如果有更多的联系方式,那么,今后新建小学重建后,师生彼此的“重逢”就会更加容易了。 “‘新建’的每个老师都这么想。”谢罡说。 二,北川县委办楼坍塌3名干部喝尿熬过75小时 2008-05-16 16:36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北川县县长称,该县许多干部在地震中遇难或失踪。北川抗震救灾总指挥、绵阳市委副书记易杰介绍,北川有1万余人在地震中丧生,向外转移灾民1万多人,尚有数百人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目前,在北川县城里,有近4000人的救援队正在展开救援。北川中学附近区域及县城救援现场的移动通信信号已经恢复,大大方便了各级指挥和救援机构的通讯。 北川县公安局折损2/3 北川县6名副县长中,3人遇难,3人失踪。县医院的160名医护人员,仅存4人。县级机关幼儿园的孩子至今还压在河边那座垮塌的房屋里。 北川县县长经大忠家中的6个亲人,3人遇难,3人下落不明,他从废墟中爬起来后,立即投入前线指挥中心。 事发当天,北川县中队看守所有42名战士、35名服刑人员瞬间被埋在垮塌的房屋下。 几名在哨位上幸存的战士和武警北川县中队的司务长李远志一起,将有生命危险的25名服刑人员迅速向外地输送。沿途见到受伤的群众,他们就伸手施救,一共救起60名群众,这是北川地震中的第一批获救者。 昨天,四川省公安厅公布,原本拥有144人的北川县公安局,仅幸存47人,他们大多都失去了亲人。 3干部喝尿熬过75小时 昨天下午5时13分,北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周凯被成功解救出来,与张周凯同时获救的还有北川县政法委副书记李贵川、北川县综治办主任崔代全,此时距地震发生已近75小时。 地震发生后,5层高的北川县委办公大楼瞬间整体坍塌,张周凯和数十名同事被压在了废墟中。 昨天下午1时40分,救援人员在县委办公楼废墟搜索的时候,听见有人呼喊救援。武警官兵马上通过细小的缝隙将一些水和食物塞进去,并确认了现场有3名幸存者。 经过4个小时的救援,17时13分,张周凯等3人被成功救出。现场的医护人员检查发现,3人均没有重伤,身体状况较好。 被解救上来的3人裤子几乎全被撕裂,不过除了满身尘土和一些轻微外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重伤, 思维非常清晰,都能正常说话。“我们一直在积极自救!”李贵川说,12日下午1时30分时,他和崔代全到张周凯4楼的办公室商量事情,地震发生后,因为办公室是整体倾斜,他们3人被一块较大的预制板遮挡了一下。 被掩埋后,3人随即开始自救。“我们一直在不断扒土,3个人就到了一起,扒着扒着摸到了饮用水瓶,有水可以喝了。”昨午下午,李贵川说,在纯净水喝完之后,“我们就喝尿,还是继续扒, 听见有人走过就呼喊救命”。 三,抗震救灾感人故事:总理摔倒手臂出血怎能不令我流泪 作者:挖范文 更新时间:2008-5-16 8:45:12 被压在废墟下的300多名学生很危险,在一次营救失败后,温总理冒雨攀上瓦砾堆,组织再次营救。10时20分,即时报道突然显示,“啊!总理摔倒了!”,“老爷子的手臂受伤出血了,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5月15日 《广州日报》)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热泪盈眶,深为温总理的忘我精神所感动。 温总理,抗震救灾的一线总指挥,一位年届六十多岁的老人,在余震不断的救灾现场,以忘我的精神在瓦砾成堆的废墟上奔波,甚至急得亲自动手救人。摔倒了、爬起来,手臂受伤出血也不让医生包扎,而是让医生去抢救受伤灾民。此情此景,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感动。倘若是我们自己的父母,哪一个儿女不为之揪心?! 从灾情发生的那一天起,温总理便在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在临时搭起的帐篷中指挥抗震、救灾、救人。在被掩埋的小学废墟旁,总理用嘶哑、哽咽的话语,向废墟中的孩子喊话。一位在现场的记者通过QQ发出即时报道称:“年过花甲的总理已经哭得不成样子了。”其实,不是温总理不坚强,而是心系人民的总理为眼前的灾难而心痛,这是热爱人民的好总理此时此刻的真情流露。 哪里灾民最多,哪里险情最严重,温总理就指挥到哪里。我们看到在抗震救灾最严峻的时刻,各路救援队伍,克服千难万险,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震区已有6万多人被救出。我们感受到了抗震救灾的勇气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全国人民不会被这一重大灾情所吓倒,更不会被眼前出现的悲情所摧垮。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们的努力援助,抗震救灾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灾区战士“三过家门而不入” 2008-05-16 16:46 “妈,不要哭了!还有我嘛!”14日晚上,从重庆赶回家的大一学生宋辉站在自家房屋的瓦砾上和妈妈相拥在一起,泣不成声。距离地震发生近3天后,宋辉第一次和失去联系的母亲见了面。 宋辉的家在四川省绵竹市拱星镇柏树村,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完全改变了这里的模样。宋辉的家变成了一片废墟,“连一间房都没有剩下。”宋辉父亲工作的矿山所在地“两座山峰撞在了一起”,他的父亲至今生死不明。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大地震的宋辉,从学校赶回家寻找自己的父母。 综合新华社、央视、人民网消息,刘海健、何涛、窦丰昌、吴波、陈鑫欣、陆勇报道 14日6时30分,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宋辉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宋辉的家在四川省绵竹市拱星镇柏树村,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 震后3天无法联系 7时50分,宋辉坐上了从重庆北开往成都的特快列车。和宋辉同行的还有另外两名同学,他们的家也都在四川地震灾区。 14日11时50分,宋辉到达了成都市火车站。火车站广场上热闹非凡,不少成都市民都聚集在火车站的广场上。宋辉没有停留,连忙赶到了昭觉寺汽车站,买到了去四川省德阳市的大巴车票。这是宋辉回家必须要经过的一站,到了德阳市后,他才能再转车去绵竹市。 在等车的时候,宋辉吃了一点东西。车站里了聚集了大量从各地赶回四川的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一定要回家看看亲人是否安全,看看家变成了什么样子。 13时40分,宋辉赶到了德阳市长途汽车站,同样这里也聚集了大批正准备赶回家的人。赶到德阳的宋辉得到了一个最新的消息,他的一些亲人已经被接到德阳市的黄许镇,他又准备赶往黄许。 傍晚时分,在黄许国家粮食储备库内的院子里,不少人正忙着搭帐篷,宋辉83岁的老奶奶刚刚被接到了这里。在这里,宋辉得到了家人进一步的消息,母亲仍然守在已经变成了废墟的家里。 19时,宋辉决定要赶回家,奶奶叮嘱了他一句,“记得要安慰好你的娘。” 从德阳市往绵竹市的道路上,地震所造成的灾情不断呈现在宋辉的面前。越靠家的地方,房屋倒塌得越严重。“我心情挺紧张的,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 父亲没有任何消息 晚21时,宋辉终于到了自己的家绵竹市拱星镇柏树村,宋辉的家位于村里的一个大院子里,院子里除了住有宋辉一家人外,宋辉父亲的5兄弟也同住在院子里,这是一个家族的大家庭。 谁也想不到的是,此次宋辉离家上学仅3个月后,他再次回来时,家已经不存在了,眼前看到的是一片废墟。宋辉踩着一片瓦砾进入家,整个宋家的大院全塌在了田地里,一间房都没有剩下。 母亲突然听到了宋辉的喊声,有些慌张地踩着砖块跑了过来,母子俩顿时抱头痛哭。在此次大地震发生后,一连三天宋辉和母亲都没有对方的消息,而此时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由于地震,宋辉的父亲宋彦忠工作的地点清平乡的磷矿所在地“两个山峰已经撞在了一起”,宋彦忠至今没有任何消息。 在同住在院子里的几个亲戚看来,宋彦忠生还的希望已经不大了,“我们只是不敢当着她老婆的面说,怕她伤心。” 五,17岁男孩废墟中挖掘30多小时自救成功 2008-05-16 16:39 人物档案 马志成,17岁 地点汶川 每一名能被送到医院的患者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17岁的马志成是不幸中的幸运儿。地震发生当天,家住彭州市银广沟的他跟随家人到汶川走亲戚,在亲戚家中,灾难发生了。 马志成所在的房屋整个坍塌,坐在堂屋靠里的他在跑到房梁处时,被压在了梁下。跑出房屋的亲人发现,他被埋在了废墟中。 亲人们的呼喊很快引来了劫后余生的人们,惊恐之中,人们迅速开始用手刨挖,据说天上当时下着暴雨,马志成亲戚家的房屋在山脚下,刚挖开一点,山上的泥沙就不断被雨水冲刷下来。 人们在雨中挖了30多个小时,雨越下越大,随时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救援者不得不强行将马志成的亲人拖离现场。 5个小时后,雨水渐弱,人们再次返回现场,却惊讶地发现——马志成已经自己爬出了废墟,躺在了泥水中。据马志成自己说,被掩埋后,房梁虽然压住了他,但形成了一个小空间,他能够活动手臂,也能摸到全身的各部位。在等待了几个小时后,他开始一点点朝一个方向挖掘,一直不断地用手挖,最后竟然爬了出来。在爬出来的那一刻,他感觉再也没有了力气,只有躺在地上等待救援。事后估算,马志成在黑暗中自己用手至少挖掘了30多个小时。 马志成出来时,武警官兵已经徒步翻山越岭赶到了汶川。当地已经没有条件对马志成进行医疗救治,人们决定将他抬到就近有条件的地方治疗。沿途53名官兵接力,经过两天两夜不间断地奔跑,期间又经历了数次余震,马志成终于被抬了出来,送到了最近的一个医院,最后被送到了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医院。 看着马志成,很多医护人员都流泪了,面对每一个被送来的患者我们都不能不动容,必须全力以赴救助他们

你好意思吗你?!这都靠抄的 小子你家房子塌了压你5,6天你就文思如泉涌了你

地震灾害论文参考文献

1、硕士论文:《自然灾害防控过程中的人类行为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哲学, 2007,作者:耿东风。2、硕士论文:《自然灾害:人与自然的另类互动》南昌大学 2009 鲁晓燕 3、参考文献:苏桂武 高庆华 自然灾害风险的行为主体特性与时间尺度问题,自然灾害学报 2003, 12(1)4、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 1994 5、马宗晋.李闽锋 自然灾害评估、灾度和对策 1990 6、聂高众.高建国.马宗晋 中国未来10~15年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

1、硕士论文:《自然灾害防控过程中的人类行为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哲学, 2007,作者:耿东风。2、硕士论文:《自然灾害:人与自然的另类互动》南昌大学 2009 鲁晓燕 3、参考文献:苏桂武 高庆华 自然灾害风险的行为主体特性与时间尺度问题,自然灾害学报 2003, 12(1)4、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 1994 5、马宗晋.李闽锋 自然灾害评估、灾度和对策 1990 6、聂高众.高建国.马宗晋 中国未来10~15年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 [期刊论文] -自然灾害学报2002(01)

1、硕士论文:《自然灾害防控过程中的人类行为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哲学, 2007。2、硕士论文:《自然灾害:人与自然的另类互动》南昌大学 2009 鲁晓燕 3、参考文献:苏桂武 高庆华 自然灾害风险的行为主体特性与时间尺度问题,自然灾害学报 2003, 4、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 19945、马宗晋.李闽锋 自然灾害评估、灾度和对策 1990 6、聂高众.高建国.马宗晋 中国未来10~15年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 [期刊论文] -自然灾害学报2002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408.

[2]Janssen W.,et networks on resilience,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within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Environmental : 240—252.

[3]田亚平,常昊.中国生态脆弱性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地理学报.(11): 1515~1525.

[4]Adger Environmental : 268—281.

[5]United Nations Inter-Agency Secretariat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UN/ISDR).Living with risk: A global review of disaster reduction Nations .

[6]石勇,许世远,石纯,等.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自然灾害学报.(2): 131~137.

[7]沈珍瑶,杨志峰,曹瑜.环境脆弱性研究述评.地质科技情报.(3): 91~94.

[8]靳毅,蒙吉军.生态脆弱性评价与预测研究进展.生态学杂志.(11): 2646~2652.

[9]Committee on Techniques for Assessing Ground Water Vulnerability,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ard,Commission on Geosciences,Environment,and Resources,National Research water vulnerability Academy Press,Washington,—204.

[10]杨燕舞,张雁秋.水资源的脆弱性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4): 85~88.

[11]Hamouda .,·Nour El-Din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systems in the eastern Nile Resources : 2697—2725.

[12]Füssel : A generally applicabl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limate change Environmental : 155—167.

[13]周嘉慧,黄晓霞.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评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 55~59.

[14]李鹤,张平宇,程叶青.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地理科学进展.(2): 18~25.

[15]周爱国,孙自永,徐恒力,等.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地质科技情报.(2): 71~74.

[16]孙杰,贾建业,詹文欢.区域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73~76.

[17]刘传正,张明霞,刘艳辉.区域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初步研究.地学前缘.(1): 242~245.

[18]邢丽霞,李采,郑跃军,等.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健康指数(LRGE-HI)的构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 129~134.

[19]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院.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图(1∶5000000)及说明书.北京:地质出版社.~25.

[20]邓启东,冉勇康,杨晓平,等.中国活动构造图(1∶4000000).2007.北京:地震出版社.

[21]姚鑫.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进展与问题兼谈规范编制.地质论评.(1): 22~30.

[22]李晓,易名初,王连庆,等.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编图研究.地质力学学报.(3): 23~29.

[23]邓起东,张培震,冉勇康,等.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地学前缘.(S): 66~73.

[24]邓起东,张培震,冉勇康,等.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中国科学(D辑).(12): 1020~1030.

[25]郭纯青,王莉,王洪涛.中国岩溶生态地质研究.生态环境.(2): 275~281.

[26]马柱国,符淙斌.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趋势分析.气象学报.(6): 737~746.

[27]张科利,彭文英,杨红丽.中国土壤可蚀性值及其估算.土壤学报.(1): 7~13.

[28]许峰,郭索彦,张增祥.20世纪末中国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学报.(1): 139~146.

[29]张培震.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地震地质.(3): 577~583.

关于地震论文的参考文献

1.地震地质的孕育

从地质力学发展的近90年的历史进程中,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李四光教授对地球海水进退规程中,把现代海平面变化就与地震预报联系在一起,在地质力学早期研究阶段中,从构造形象的力学分析时,已经开始探讨地应力场的雏形,已经为地震地质开拓了道路。在构造体系研究阶段中,建立构造体系基本概念时,已经划分出相对活动的构造带,与夹持在其中相对较稳定的地块,大体区分了地震的活动范围与大震的孕育的地带、地区、地段和地点,已经为地震地质研究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依此,刘国昌、谷德振已经开始进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1954年在《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中,充分论述活动构造体系和活动构造带及其与地震的关系,为地震地质的孕育和诞生奠定了基础。1962年对新丰江水库提出地震地质的研究,已经是该分支学科正在孕育诞生之际[1-36]。

2.地震地质的诞生

1965年12月李四光发表的《关于地震地质工作问题》论文(全文见本书第一章附录1),已经明确了该分支学科的目标任务(地震预报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研究内容方法步骤、研究思路核心以及前进的方向等,并提出了“安全岛”的概念,标志着地震地质的正式诞生。随后李四光安排陈庆宣带领专业队伍在西南“三线建设”地区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寻找“安全岛”,并发挥了重要作用[7]1。2008年5月12日汶川级大震检验了“安全岛”理论的实用价值。

图2-6 李四光关于《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一书的手稿提纲

图2-7A 邢台地震区地表裂隙综合分析图[6]

图2-7B 邢台地震区地面破坏程度图[6]

3.地震预报实践与初步小结

除了关心全国的地震预测以外,李四光在1966年邢台地震他亲临现场,进行邢台-唐山地震系列活动幕的预测预报实践,结合保卫京津唐地区的地震安全预防研究工作,已经超前开展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的实测研究工作,并已经通过断层位移测量初步获得了新华夏系现今断层位移场的证据和唐滦大震严重危险性的活动证据,同时在唐滦地区部署了地应力监测台网,为准确预报地震创造了基本条件[1-3]。

1970年6月,李四光在《地震战线》第7期发表的《地震地质工作的几点意见》论文(全文见本书第一章附录2),对地震预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对具体工作方法步骤、研究内容思路以及仪器监测部署都作了具体安排,包括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都作了说明。在他临终前10个月发表该论文具有系统指导性意义,当然也使他对攻克地震预报难关,充满了信心与希望[2-3]。可惜当时在“文革”中,真正能比较全面了解和体会其意图者甚少,为之继续努力者更少。随着1976年唐山大震之后,中国东部地震进入平静期,地应力预报地震的研究工作,受到了削弱,全国110个地应力监测台站也大都停测,原来的分析研究人员也纷纷退休,随着进入了停滞的地震地质研究状态!

地震地质和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热地质、海洋地质等分支地质学科一样,都是以地质学作为基础,对地质领域进行专门研究的分支学科,它们都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因此离开地质研究地震是地质工作者不愿意接受的。

地震地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①构造体系研究阶段;②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研究阶段。李四光教授强调从构造体系研究入手,着重活动构造体系和活动构造带地震活动规律研究,把重点放在与地应力场关系方面的研究等;进而把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分析作为预测预报地震的指导思想,是攻克地震预报难关的重要武器;工作部署中的“三步走”则应该是他腹稿的重要内容,只是当时我们认识不到,“文革”中他也无法一一交代,临终遗言仅仅说出了再有半年时间可以见到结果[1-3,4-24]。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四光.地质力学概论(第二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2]李四光.论地震.北京:地质出版社,1977.

[3]李四光.地震地质.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4]《地震问答》编写组.地震问答(增订本).北京:地质出版社,1977.

[5]国家地震局(马杏垣)主编.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

[6]《地球科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地球科学大辞典.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7]李四光.区域地质构造.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8]李四光.旋扭构造.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9]李四光.地质力学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10]J. S. Lee. Geology of China. Thomas Murby and Co, London, 1939.

[11]李四光.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初摘).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

[12]李四光.关于地震地质工作问题.中国地质,1965,第12期.

[13]原著李四光,《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编著.中国地质学(扩编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14]国家地震局《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编辑组.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82.

[15]刘光勋.地震地质工作的缘起与回顾.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2006,第112期.

[16]刘迅.邢台地震地表变形现象初步分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刊,1981,第1集.

[17]河北省地震局.1966年邢台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86.

[18]孙叶.对地震地质工作的一些设想.中国地质科学院五六二综合大队集刊,1982,第3号.

[19]孙叶等.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0]孙叶.中国地质灾害类型划分与减灾对策的战略分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1,第4期.

[21]马宗晋等.1966—1976年中国九大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82.

[22]朱凤鸣等.1975年海城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82.

[23]武烈等.山西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24]王治顺等.构造体系各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25]陈庆宣,王维襄,孙叶等.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分析.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6]高庆华等.地壳运动问题.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7]马宗晋,杜品仁.现今地壳运动问题.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8]刘迅等.地质力学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9]邵云惠等.地质力学在环境地质中的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30]黄庆华.雁行褶皱构造型式的解析理论及实验的探讨.中国科学,1974,第5期.

[31]王维襄,韩玉英.一类入字型断裂构造力学的研究.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1),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100分不能算高分的 不过我会帮你找找 有消息就用百度消息发给你

这里有以下文章: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微地震的线性方程定位求解及其病态处理 微地震技术在煤矿“两带”监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微地震监测揭示的采场围岩空间破裂形态 微地震相分析在河流储层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微地震研究及在深部采动围岩监测中的应用

我这里有的是,不过要打这些文章,花费的时间太多了。还是你把自己从事的工作进一步总结,找些有关的论文参考,自己编写,发表。我这里有:水位与地震,地热与地震,电磁波与地震,还有许多震例分析,这都是阶段性的总结的。在CN级发表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