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鲁迅论文集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鲁迅论文集的论文题目

鲁迅文集选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乡》 《孔乙己》,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一件小事》 《鸭的喜剧》《药》 《彷徨》文集《祝福》 《兄弟》 《在酒楼上》 《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 《长明灯》《肥皂》 《幸福的家庭》 《坟》文集《题记》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 《春末闲谈》 《论“他妈的!”》 《杂忆》 《从胡须说到牙齿》 《寡妇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藤野先生》《父亲的病》《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二集》,反驳文《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故居鲁迅故居绍兴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约建于十九世纪初叶。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的西次间,一直生活到1899年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新台门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 ( 1731~1821)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 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整个周氏房族逐渐衰落。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群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整修,已经恢复旧观,原来的家具也多数找回,并按原样陈列。鲁迅故居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写鲁迅论文的题目列几个如下。

论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激烈态度——兼论鲁迅反孔的文化契机,论鲁迅对章太炎的评价——兼论鲁迅的人物观,论鲁迅第一人称的小说。

鲁迅1918年在《新青年》中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直到1926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故乡》《彷徨》小说集《故事新编》。

基本信息:

“世道浇漓,人心日下,国将不国”这一类话,本是中国历来的叹声。

不过时代不同,则所谓“日下”的事情,也有迁变:从前指的是甲事,现在叹的或是乙事。除了“进呈御览”的东西不敢妄说外,其余的文章议论里,一向就带着口吻。

因为如此叹息,不但针砭世人,还可以从“日下”之中,除去自己。所以君子固然相对慨叹,连杀人放火嫖妓钱以及一切鬼魂的人,也都乘作恶余暇,摇着头说道,“他们人心日下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管希雄 文献来自: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 第01期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农民的形象,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除此之外,还塑造了好几个妇女的形象。在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中,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就有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 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虽也有涉及婚姻问题或其他问题的,但主要在于揭示封建社会中.... 2.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徐红云 文献来自: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3年 第01期 张小萍1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徐红云$景德镇三中!江西景德镇 333000鲁迅;;妇女形象;;可怜 ... 3.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薛艳萍 文献来自: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 第04期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薛艳萍$清远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清远,511500鲁讯;;小说;;妇女 ... 4. 鲁迅笔下妇女形象的反抗性格 薛伟 伍夫楹 文献来自: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 第01期 子君、爱姑这三个富于反抗性的妇女形象。 在鲁迅描写的妇女形象中,受封建压迫之重,摧残之烈,莫过于((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 ... 5. 谈鲁迅小说中的劳动妇女形象 李善修 文献来自:许昌学院学报 1986年 第04期 ②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样做起小说来》。谈鲁迅小说中的劳动妇女形象@李善修<正> 妇女,是中国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在社会解放和建设事业中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历代反动阶级的压迫和封建 ... 6. 略谈鲁迅小说中的几个妇女形象 张衍芸 文献来自:朔方 1981年 第10期 时广大妇女的彻底 解放,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略谈鲁迅小说中的几个妇女形象@张衍芸<正> 妇女问题是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社会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 ... 7. 谈鲁迅的妇女观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印晓红 文献来自: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01期 对此鲁迅非常讨厌,并且但愿“阿金也不能算是中国女性的标本”卢在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中,爱姑是最不具备传统女性逆来顺受的品性的。然而她拼个“家贴人亡”的目的,只不过是要维持在无爱的封建家庭中的奴隶地位,而且是极为屈辱的 ... 8. 论阿金形象系统(鲁迅笔下的别一类妇女形象) 夏明钊 文献来自:绥化学院学报 1986年 第03期 论阿金形象系统(鲁迅笔下的别一类妇女形象)@夏明钊<正> “愿阿全也不能算是中国女性的标本。”——鲁迅提起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人们印象最深的怕要算是祥林嫂,其次如子君、爱姑、杨二嫂、华大妈等。而阿金这个女性形象似乎不被读者和评 ... 9. 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问题的探索——从鲁迅小说中的三个妇女形象谈起 郜润科 张计生 文献来自:开封大学学报 1997年 第02期 妇女问题仍然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鲁迅对妇女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对我们仍然很有启迪 ... 鲁迅小说中妇女形象的内涵十分丰富,还需要我们后人一代代探讨下去。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问题的探索——从鲁迅小说中的三个妇女形象谈起@郜润科$山西阳泉教育学院@张计生$山西阳泉教育学院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具有形象、 ... 10. 妇女解放要从自身做起——试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邹海燕 文献来自: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 第02期 是鲁迅二十年代中期创作的三部反映中国妇女命运的小说。三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善良勤劳的祥林嫂,还是大胆泼辣的爱姑,或是果敢又脆弱的子君,都给人留下了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作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一 ... 回答:2007-12-22 16:10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十分感谢! 共2条评论...

论文集鲁迅

鲁迅全集小说集呐喊 野草 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 二心集 坟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其他作品故事新编 古籍序跋集 文序跋集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小说史略 阿金鲁迅诗集相关文章关于鲁迅 所谓“文艺政策”者 近访鲁迅博物馆李泽厚论鲁迅 鲁迅与电影 鲁迅与朱安鲁迅研究现状 鲁迅挨“骂”录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乡》 《孔乙己》,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一件小事》 《鸭的喜剧》《药》 《彷徨》文集《祝福》 《兄弟》 《在酒楼上》 《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 《长明灯》《肥皂》 《幸福的家庭》 《坟》文集《题记》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 《春末闲谈》 《论“他妈的!”》 《杂忆》 《从胡须说到牙齿》 《寡妇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藤野先生》《父亲的病》《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二集》,反驳文《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绍兴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约建于十九世纪初叶。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的西次间,一直生活到1899年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新台门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 ( 1731~1821)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 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整个周氏房族逐渐衰落。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群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整修,已经恢复旧观,原来的家具也多数找回,并按原样陈列。鲁迅故居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相关书籍 1、《心灵的探寻》《走进当代的鲁迅》《与鲁迅相遇》《闲话鲁迅》 原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的几部关于鲁迅的作品,其中多有叩问心灵的呐喊。 2、《一个人的爱与死》 林贤治 激情的作家,然而又不缺乏理智;诗人的气质,语言源至内心;他的观点无论你赞成与否,你都得承认,在林贤治的心中,鲁迅确实如此!因为林贤治是用心去写这部著作的,他没有糊弄读者! 3、《鲁迅的最后十年》 林贤治 这是一部当代水平最高的鲁迅评传,有关于鲁迅与胡适的经典学理对比,有鲁迅与西方各哲人的心灵相通之处。深刻到学贯中西,浅显到中学生皆能阅。 4、《鲁迅评传》 曹聚仁 这是与鲁迅同时代人写的水平最高的评传。作者是有名的出版家,与鲁迅关系很近,但行文中立客观,又内容翔实,看后能真实的逼近鲁迅。 5、《被亵渎的鲁迅》孙郁 是最早一部收集鲁迅同时代骂鲁迅的文集,材料很全。也可以阅读陈漱俞的《围剿集》,题材相同,分类不同。 6、《鲁迅与许广平》 倪墨炎 长篇传记连载。 7、《鲁迅与朱安》 叶卉 将鲁迅先生鲜为人知的一段经历剖白于人前,写得很沉实。 8、《周海婴访台归来话家常》 于立霄 9.《有的人》臧克家 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第20课 10《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 杂文的概念及其归属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属于文学中的散文类。这类分法占绝大多数。如(1)《文学概论自学辅导》(第135页)[1]把文学作品分为小说、诗、散文、戏剧四类,则明确把杂文归到散文。摘录如下: “杂文:文艺性的论文,属于散文的一种,以抒情与政论相结合,不拘一格,迅速反映生活事变和人们思想感情为特点,熔逻辑力量与战斗激情于一体,把精辟论述寓于形象之中。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战斗性和充分的艺术说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许多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古文,多是著名的杂文作品。在现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极为犀利的投枪和匕首,也是批评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杂文主要用于讽刺和暴露,亦可用来赞颂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 (2)《20世纪中国杂文史》[2](第5页):“杂文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的杂体文学散文;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主要内容,一般以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来肯定和赞美真善美;杂文格式笔法丰富多样,短小灵活,艺术上要求议论和批评的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有较鲜明的讽刺和幽默的喜剧色彩。”(3)《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3]: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4)《辞海》[4]: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中国自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多有这类文章。“五四”以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文艺性论文,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5)《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5]: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2、属于文学类,但不属于散文。如: (1)《中国杂文史》[6](第8页):“杂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一起登入文学大雅之堂的一种文学样式。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学。”(2)刘锡庆《艺术散文:当代散文走向的审美规范》[7]: “报告文学、史传文学和杂文、随笔,应从散文‘母体’中分离出去,‘自立门户’予以独立。新的‘文学分类’可采用十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报告文学;史传文学;杂文、随笔;艺术散文;民族、民间文学;儿童文学。”(3)著名杂文编辑兼评论家刘成信的《杂文是什么》[8]:“简言之,(杂文)具有艺术性的短篇批判、讽剌文学作品,但又不是小说、散文。3、属于“交叉型”文学体裁。(1)《文学概论》[9]把杂文和报告文学都归于“交叉”型文学,亦称“边缘”型文学体裁,即具有文学属性,又具有非文学属性。(见P86、P87) “杂文是一种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学的特点的‘交叉’型文学样式。” 4、属于“文艺性议论文” (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0]对“杂文”定义如下:“杂文,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议论文,特点是能迅速反映社会问题,生动活泼、富于战斗性。”对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虽在内容上众说纷纭,各有侧重,但有关杂文的归属方面,大部分人都一致认为杂文归类于文学体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杂文具有文艺性或文学性!导致教育领域也是把这一观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全社会都接受这一杂文概念而产生许多错误认识与混乱发生。论述杂文和散文区别的时候,也提及过这方面的内容: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这是文章对于杂文定位的解答,我们知道散文和杂文的形式逐渐明朗,但是在“大散文”范畴,传统的散文、随笔、小品、杂感、笔记等等都是散文,而随笔、小品、杂感等又界于散文杂文之间,很难进行确切的划分,上个世纪30年代文艺界习惯把小品文也同视为杂文。在《辞海》小品是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而对杂文的解释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杂感、杂谈、随笔归入这一类;而张恨水在1946年5月23日的《新民报》上对小品文划了界限:小品文是一种含有诗意的散文,然而它不是诗,不是小说,也不是笔记,及一切杂文。我们先不去论谁对谁错,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杂文。个人认为,现在的“杂文”大概有三类,一是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文章;一类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扩写而成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文章;三是一些笔记、札记、随笔、日记等等既有记的成分也有感的成分的文章,这里的感与杂文之感相同,所以也归在杂文。从杂文的三个种类回头看对杂文的定位,杂文和其他散文下的分支文体有个交叉点,我们所纠缠的也是在这里,假如对文体要求不太严格的话,有感的文章放在杂文是没有问题的,可以粗放一点;但是现在讨论的问题正是因为粗放而引出的,我在字母文章下所说的杂文定位,和达此文的某些观点相同,我需要细化杂文。当然细化之说针对的是子归杂文版并非对于杂文文体,所讨论的定位问题也是子归杂文版的定位问题。子归杂文版需要细化下的杂文,并非有感就行,时评和讽刺小品,人文随笔和人文杂感等等,而对于有感的日记、笔记、游记等之类的感如果偏向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闲适飘逸的文体归在散文版。潘达要论述好这个问题首先是“要站好位置”是站在杂文文体上说杂文定位问题还是站在子归杂文版位置说杂文定位。在文里我看到达是站在杂文文体和子归杂文论坛的位置说的,昨天我们谈话时说的文学理论、写作章法,我是站在子归杂文版的位置上说的,局限性不言自明,但是这和我的版块定位的思路相符,在文学理论、写作章法上对于杂文本身是存在很多争议的,我们只能按自己的理解说,并非死套上来;然后你把它和散文对比,这你就站在文体的角度说杂文定位了,“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这样的文体随笔、杂感、笔记等等都可以算进去,那么怎么理解你说的定位问题?散文细化分支后产生的各种文体的交叉点有怎么处理呢?这个问题文章是没有论述清楚的。

鲁迅的杂文集是:《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中,《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收录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6课)等作品)论文集:《门外文谈》。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研究论文集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 杂文的概念及其归属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属于文学中的散文类。这类分法占绝大多数。如(1)《文学概论自学辅导》(第135页)[1]把文学作品分为小说、诗、散文、戏剧四类,则明确把杂文归到散文。摘录如下: “杂文:文艺性的论文,属于散文的一种,以抒情与政论相结合,不拘一格,迅速反映生活事变和人们思想感情为特点,熔逻辑力量与战斗激情于一体,把精辟论述寓于形象之中。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战斗性和充分的艺术说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许多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古文,多是著名的杂文作品。在现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极为犀利的投枪和匕首,也是批评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杂文主要用于讽刺和暴露,亦可用来赞颂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 (2)《20世纪中国杂文史》[2](第5页):“杂文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的杂体文学散文;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主要内容,一般以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来肯定和赞美真善美;杂文格式笔法丰富多样,短小灵活,艺术上要求议论和批评的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有较鲜明的讽刺和幽默的喜剧色彩。”(3)《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3]: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4)《辞海》[4]: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中国自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多有这类文章。“五四”以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文艺性论文,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5)《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5]: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2、属于文学类,但不属于散文。如: (1)《中国杂文史》[6](第8页):“杂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一起登入文学大雅之堂的一种文学样式。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学。”(2)刘锡庆《艺术散文:当代散文走向的审美规范》[7]: “报告文学、史传文学和杂文、随笔,应从散文‘母体’中分离出去,‘自立门户’予以独立。新的‘文学分类’可采用十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报告文学;史传文学;杂文、随笔;艺术散文;民族、民间文学;儿童文学。”(3)著名杂文编辑兼评论家刘成信的《杂文是什么》[8]:“简言之,(杂文)具有艺术性的短篇批判、讽剌文学作品,但又不是小说、散文。3、属于“交叉型”文学体裁。(1)《文学概论》[9]把杂文和报告文学都归于“交叉”型文学,亦称“边缘”型文学体裁,即具有文学属性,又具有非文学属性。(见P86、P87) “杂文是一种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学的特点的‘交叉’型文学样式。” 4、属于“文艺性议论文” (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0]对“杂文”定义如下:“杂文,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议论文,特点是能迅速反映社会问题,生动活泼、富于战斗性。”对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虽在内容上众说纷纭,各有侧重,但有关杂文的归属方面,大部分人都一致认为杂文归类于文学体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杂文具有文艺性或文学性!导致教育领域也是把这一观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全社会都接受这一杂文概念而产生许多错误认识与混乱发生。论述杂文和散文区别的时候,也提及过这方面的内容: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这是文章对于杂文定位的解答,我们知道散文和杂文的形式逐渐明朗,但是在“大散文”范畴,传统的散文、随笔、小品、杂感、笔记等等都是散文,而随笔、小品、杂感等又界于散文杂文之间,很难进行确切的划分,上个世纪30年代文艺界习惯把小品文也同视为杂文。在《辞海》小品是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而对杂文的解释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杂感、杂谈、随笔归入这一类;而张恨水在1946年5月23日的《新民报》上对小品文划了界限:小品文是一种含有诗意的散文,然而它不是诗,不是小说,也不是笔记,及一切杂文。我们先不去论谁对谁错,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杂文。个人认为,现在的“杂文”大概有三类,一是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文章;一类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扩写而成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文章;三是一些笔记、札记、随笔、日记等等既有记的成分也有感的成分的文章,这里的感与杂文之感相同,所以也归在杂文。从杂文的三个种类回头看对杂文的定位,杂文和其他散文下的分支文体有个交叉点,我们所纠缠的也是在这里,假如对文体要求不太严格的话,有感的文章放在杂文是没有问题的,可以粗放一点;但是现在讨论的问题正是因为粗放而引出的,我在字母文章下所说的杂文定位,和达此文的某些观点相同,我需要细化杂文。当然细化之说针对的是子归杂文版并非对于杂文文体,所讨论的定位问题也是子归杂文版的定位问题。子归杂文版需要细化下的杂文,并非有感就行,时评和讽刺小品,人文随笔和人文杂感等等,而对于有感的日记、笔记、游记等之类的感如果偏向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闲适飘逸的文体归在散文版。潘达要论述好这个问题首先是“要站好位置”是站在杂文文体上说杂文定位问题还是站在子归杂文版位置说杂文定位。在文里我看到达是站在杂文文体和子归杂文论坛的位置说的,昨天我们谈话时说的文学理论、写作章法,我是站在子归杂文版的位置上说的,局限性不言自明,但是这和我的版块定位的思路相符,在文学理论、写作章法上对于杂文本身是存在很多争议的,我们只能按自己的理解说,并非死套上来;然后你把它和散文对比,这你就站在文体的角度说杂文定位了,“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这样的文体随笔、杂感、笔记等等都可以算进去,那么怎么理解你说的定位问题?散文细化分支后产生的各种文体的交叉点有怎么处理呢?这个问题文章是没有论述清楚的。

鲁迅没有论文集,只有杂文集《而已集》、《坟》、《且介亭杂文》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全集小说集呐喊 野草 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 二心集 坟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其他作品故事新编 古籍序跋集 文序跋集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小说史略 阿金鲁迅诗集相关文章关于鲁迅 所谓“文艺政策”者 近访鲁迅博物馆李泽厚论鲁迅 鲁迅与电影 鲁迅与朱安鲁迅研究现状 鲁迅挨“骂”录

坟(1907-1925) 题记 人之历史 科学史教篇 文化偏至论 摩罗诗力说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 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未来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锋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像之类 再论雷锋塔的倒掉 看镜有感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杂忆 论“他妈的” 论睁了眼看 从胡须说到牙齿 坚壁清野主义 寡妇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的后面 热风1918-1924) 题记 随感录二十五 随感录三十三 随感录三十五至三十八 随感录三十九至四十三 四十六至四十九 随感录五十三至五十四 五十六“来了” 五十七 现在的屠杀者 五十八 人心很古 五十九 圣武 六十一 不满 六十二 恨恨而死 六十三 “与幼者” 六十四 有无相通 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 六十六 生命的路 智识即罪恶 事实胜于雄辩 估“学衡” 为“俄国歌剧团” 无题 “以震其艰深” 所谓“国学” 儿歌的反动 “一是之学说” 不懂的音译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 反对“含泪”批评家 即小见大 望勿纠正 <<呐喊>>自序 华盖集(1925) 题记 咬文嚼字(一至二) 青年必读书 忽然想到(一至四) 通讯 论辩的灵魂 牺牲谟 战士和苍蝇 夏三虫 忽然想到(五至六) 评心雕龙 这个与那个 杂感 北京通信 导师 长城 忽然想到(七至九) “碰壁”之后 并非闲话 我的“籍”和“系” 咬文嚼字(三) 忽然想到(十至十一) 十四年的“读经” 补白 答KS君 “碰壁”之余 并非闲话二 并非闲话(三) 我观北大 碎话 公理的把戏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 后记 华盖集续编(1926) 小引 第记 有趣的消息 学界的三魂 古书与白话 一点比喻 不是信 我还不能“带住” 送灶日漫谈 谈皇帝 无花的蔷薇 无花的蔷薇二 “死地” 可惨与可笑 纪念刘和珍君 空谈 如此“讨赤” 无花的蔷薇三 新的蔷薇 再来一次 为刘半农题记<<何典后>>作 马上日记 马上支日记 马上日记之二 记发“薪” 记谈话 上海通信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1926) 厦门通信 厦门通信二 <<阿Q正传>>的成因 关于三藏取经等 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之启示 厦门通信三 海上通信 而已集(1927) 题辞 黄花节的杂感 略论中国人的脸 革命时代的文学 写在<<劳动问题>>之前 略谈香港 读书杂谈 通信答有恒先生 辞“大义” 反“漫谈” 忧“天乳” 革“首领” 谈“激烈” 扣丝杂感 “公理”之所在 可恶罪 “意表之外” 新时代的放债法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小杂感 再谈香港 革命文学 <<尘影>>题辞 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卢梭和胃口 文学和出汗 文艺和革命 谈所谓“大内档案” 拟豫言 附录:大衍发微 三闲集(1927-1929) 序言 无声的中国 怎么写(夜记之一) 在钟楼上(夜记之二) 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 匪笔三篇 某笔两篇 述香港恭祝圣诞 吊与贺 “醉眼”中的朦胧 看司徒乔君的画 在上海的鲁迅启事 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 扁 路 头 通信(并Y来信) 太平歌诀 铲共大观 我态度气量和年纪 革命咖啡店 文坛的掌故(并徐匀来信) 文学的阶级性(并恺良来信) “革命军马前卒”与“落伍者” 书籍和财色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现今新文学的概观 “皇汉医学” 《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 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柔石作《二月》小引 《小彼得》译本序 流氓的变迁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 我和《语丝》的始终 鲁迅译著书目 二心集(1930-1931) 序言 “硬译”和“文学的阶级性” 习惯与改革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张资平氏的“小说学”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我们要批评家 “好政府主义”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进化和退化》小引 《艺术论》译本序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夜记之五.不完) 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 柔石小传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上海文艺之一瞥 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 答文艺新闻社问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 沉滓的泛起 以脚报国 唐朝的钉梢 <夏娃>小引 新的“女将” 宣传与做戏 知难行难 几条顺的翻译 中国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 <野草>英文译本序 “智识劳动者”万岁 “友邦惊诧”论 答中学生杂志社问 答北斗杂志社问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并Y及T来信) 关于翻译的通信(并来信) 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文,并附记) 南腔北调集(1932-1933) 题记 “非所计也” 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 我们不再了 <竖琴>前记 论“第三种人” “连环图画”辩护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自选集>自序 祝中俄文字之交 听说梦 论“赴难”和“逃难” 学生和玉佛 为了忘却的纪念 谁的矛盾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萧伯纳在上海>序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学匪派考古学之一) 关于女人 真假堂吉诃德 <守常全集>题记 谈金圣叹 又论”第三种人” “蜜蜂”和“蜜” 经验 谚语 大家降一级试试 沙 给文学社信 关于翻译 <一个人的受难>序 祝<涛声> 上海的少女 上海的儿童 “论语一年” 小品文的危机 九一八 偶成 漫与 世故三味 谣言世家 关于妇女解放 火 论翻印木刻 <木刻创作法>序 作文秘诀 捣鬼心传 家庭为中国这基本 <总退却>序 答杨屯人先生的公开信 伪自由书(1933) 前记 观斗 逃的辩护 崇实 电的利弊 航空救国三愿 不通两种 赌咒 战略关系 颂萧 关于战争的祈祷 从讽刺到幽默 从幽默到正经 王道诗话 伸冤 曲的解放 文学上的折扣 迎头经 “光明所到......” 止哭文学 “人话” 出卖灵魂的秘诀 文人无文 最艺术的国家 现代史 推背图 <杀错了人>的异议 中国人的生命圈 内外 透底 “以夷制夷” 言论自由的界线 大观园的人才 文章与题目 新药 “多难之月” 不负责任的坦克车 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 王化 天上地下 保留 再谈保留 “有名无实”的反驳 不求甚解 后记 准风月谈(1933) 前记 夜颂 推 二丑的艺术 偶成 谈蝙蝠 “抄靶子” “吃白相饭” 华德保粹优劣论 我谈“堕民” 序的解放 别一个窃火者 智识过剩 诗和预言 “推”的余谈 查旧帐 晨凉漫记 中国的奇想 豪语的折扣 踢 “中国文坛的悲观” 秋夜纪游 “揩油” 我们怎么教育儿童的? 为翻译辩护 爬和撞 各种捐班 四库全书诊本 新秋杂识 帮闲法发隐 登龙术拾遗 由聋而哑 新秋杂识二 男人的进化 同意和解释 关于翻译上 关于翻译下 新秋杂识三 礼 打听印象 吃教 喝茶 禁用和自造 看变戏法 双十怀古 重三感旧 “感旧”以后(上) “感旧”以后(下) 黄祸 冲 “滑稽”例解 外国也有 补空 答“兼示” 中国人与中国文 野兽训练法 反刍 归厚 难得糊涂 古书中寻活字汇 “商定”文豪 青年与老子 后记 花边文学(1934) 译文 未来的光荣 女人未必多说谎 批评家的批评家 漫骂 “京派”与“海派” 北人与南人 <如此广州>读后感 过年 运命 大小 “小童挡驾” 古人并不纯厚 法会与歌剧 洋服的没落 朋友 清明时节 小品文的危机 “刃式”辩 化名新法 读几本书 一思而行 推已及人 偶感 论秦理斋夫人事 “....”“***”论补 谁在没落? 倒提 玩具 零食 “此生”或“彼生” 正是时候 论重译 “彻底”的底子 知了世界 算帐 水性 玩笑只当它玩笑(上) 玩笑只当它玩笑(下) 做文章 看书琐记 看书琐记二 趋时与复古 安贫乐道法 奇怪 奇怪二 迎神和咬人 看书琐记三 “大雪纷飞” 汉字和拉丁化 “莎士比亚” 商贾的批评 中秋二愿 考场三丑 又是“莎士比亚” 点句的难 奇怪三 略论梅兰芳及其它(上) 略论梅兰芳及其它(下) 骂杀与棒杀 读书忌 且介亭杂文(1934) 序言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答国际文学社问 <草鞋脚>小引 论“形式的采用” 连环图画琐谈 儒术 <看图识字> 拿来主义 隔膜 <木刻纪程>小引 难行与不信 买<小学大全>记 韦素园墓记 忆韦素园君 忆刘半农君 答聚仁先生信 从孩子照像说起 门外文谈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中国语文的新生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 “以眼还眼” 说“面子” 运命 脸谱臆测 随便翻翻 拿破仑与隋那 答<戏>周刊编者信 寄<戏>编者信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关于新文字 病后杂谈 病后杂谈之余 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 阿金 论俗人应避雅人 附记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4) 序言 叶紫作<丰收>序 隐士 “招贴即扯” 书的还魂和赶造 漫谈“漫话” 漫画而又漫画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 “寻开心” 非有复译不可 论讽刺 从“别字”说开去 田村作<八月的张村>序 人生识字胡涂始 “文人相径” “京派”与“海派” 兼田诚一墓记 弄堂生意古今谈 不应该那么写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六朝小说与唐代传奇又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讽刺 论“人言可畏” 再论“文人相轻”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序 文坛三户 从帮忙到扯淡 《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文序 “题未定”草(一到三) 名人和名言 “靠天吃饭” 几乎无事的悲剧 三论“文人相轻” 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四论“文人相轻” 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题未定”草(五) 论毛笔之类 逃名 六论“文人相轻”--二卖 七论“文人相轻”--两伤 萧红作<生死场>序 陀思妥夫斯的事 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 杂谈小品文 “题未定”草(六至九) 论新文字 <死魂灵百图>小引 后记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6)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 记苏联版画展览会 我要人 <译文>复刊词 白莽作<孩儿塔>序 续记 写在深夜里 三月的租界 <呐喊>捷克译文序言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 <出关>的“关”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事>序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二三事 附集(1936) 女吊 死 半夏小集 集外集(1898-1936) 帮忙文学和帮闲文学

鲁迅的的小论文题目

1.邓稼先元勋 奠基 可歌可泣 选聘 谣言 鲜为人知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梳头 抱歉 秩序 深宵 伴侣 小楷 锲而不舍 硕果 卓越 心不在焉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咳嗽 调羹 绞肉 薪金 校对 草率 洗澡 悠然 吩咐 抹杀 深恶痛绝 疙瘩 健康 不以为然4.孙权劝学博士 涉猎 刮目相待5.黄河颂气魄 狂澜 浊流 宛转 屏障 哺育 浩浩荡荡6.最后一课婉转 喧闹 诧异 懊悔7.土地的誓言誓言 胸膛 呻吟 嗥鸣 山涧 高粱 斑斓 缠绕 亘古 默契 田垄 埋葬9.阿长与《山海经》憎恶 菩萨 竹竿 烦琐 土匪 辫子 胸脯 疮疤10.老王惶恐 肿胀 荒僻 取缔11.台阶门槛 厚道 言外之意 糟糕 醒悟 微不足道 晌午 烦躁 大庭广众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生疏 草率 诲人不倦 商酌 恳切 不耻下问 譬如 朦胧 颠沛流离14.驿路梨花暮色 陡峭 露宿 竹篾15.最苦与最乐失意 达观 如释重负 契约 监督 海阔天空17.紫藤萝瀑布瀑布 迸溅 挑逗 凝望 繁密 笼罩 忍俊不禁 枯槐 遗憾 仙露琼浆18.一颗小桃树忏悔 哆嗦 矜持 执着19.外国诗二首瞬息 怀恋 涉足 萋萋21.伟大的悲剧昔日 堡垒 辜负 凛冽 吞噬 疲惫 钦佩 鲁莽 毡鞋 保佑 厄运 拯救22.太空一日炽热 轮廓 俯瞰 模拟23.带上她的眼睛点缀 漫步 迟钝 闲暇 拍摄 蔚蓝 合拢 吟唱纯手打,如觉得我的回答不错的话,我,!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朝花夕拾01 朝花夕拾02 二心集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 野 草 长明灯<仿徨集> 肥皂<仿徨集> 高老夫子<仿徨集> 孤独者<仿徨集> 离婚<仿徨集> 伤逝<仿徨集> 示众<仿徨集> 幸福的家庭<仿徨集> 兄弟<仿徨集> 在酒搂上<仿徨集> 春末闲谈<坟集> 从胡须说到牙齿<坟集> 灯下漫笔<坟集> 寡妇主义<坟集> 坚壁清野主义<坟集> 看镜有感<坟集>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坟集> 论“他妈的”<坟集> 论雷峰塔的倒掉<坟集> 论照相之类<坟集> 娜拉走后怎样<坟集> 说胡须<坟集> 题记<坟集> 未有天才之前<坟集>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坟集> 我之节烈观<坟集> 写在"坟"之后面<坟集> 杂忆<坟集>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坟集> 自序<呐喊集> 端午节<呐喊集> 风波<呐喊集> 故乡<呐喊集> 孔乙己<呐喊集> 狂人日记<呐喊集> 明天<呐喊集> 阿Q正传<呐喊集> 头发的故事<呐喊集> 兔和猫<呐喊集> 鸭的喜剧<呐喊集> 药<呐喊集> 一件小事<呐喊集> 题目可以写成《亟待人约束的本性》。

《我的失恋》鲁迅的这首诗,不但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流行的失恋诗,而且还教育了青年,爱情应建立在共同的志趣的基础上,门第不同,生活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思想感情两样,怎么能相互产生感情呢

鲁迅相关的论文题目

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管希雄 文献来自: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 第01期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农民的形象,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除此之外,还塑造了好几个妇女的形象。在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中,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就有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 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虽也有涉及婚姻问题或其他问题的,但主要在于揭示封建社会中.... 2.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徐红云 文献来自: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3年 第01期 张小萍1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徐红云$景德镇三中!江西景德镇 333000鲁迅;;妇女形象;;可怜 ... 3.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薛艳萍 文献来自: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 第04期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薛艳萍$清远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清远,511500鲁讯;;小说;;妇女 ... 4. 鲁迅笔下妇女形象的反抗性格 薛伟 伍夫楹 文献来自: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 第01期 子君、爱姑这三个富于反抗性的妇女形象。 在鲁迅描写的妇女形象中,受封建压迫之重,摧残之烈,莫过于((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 ... 5. 谈鲁迅小说中的劳动妇女形象 李善修 文献来自:许昌学院学报 1986年 第04期 ②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样做起小说来》。谈鲁迅小说中的劳动妇女形象@李善修<正> 妇女,是中国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在社会解放和建设事业中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历代反动阶级的压迫和封建 ... 6. 略谈鲁迅小说中的几个妇女形象 张衍芸 文献来自:朔方 1981年 第10期 时广大妇女的彻底 解放,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略谈鲁迅小说中的几个妇女形象@张衍芸<正> 妇女问题是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社会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 ... 7. 谈鲁迅的妇女观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印晓红 文献来自: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01期 对此鲁迅非常讨厌,并且但愿“阿金也不能算是中国女性的标本”卢在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中,爱姑是最不具备传统女性逆来顺受的品性的。然而她拼个“家贴人亡”的目的,只不过是要维持在无爱的封建家庭中的奴隶地位,而且是极为屈辱的 ... 8. 论阿金形象系统(鲁迅笔下的别一类妇女形象) 夏明钊 文献来自:绥化学院学报 1986年 第03期 论阿金形象系统(鲁迅笔下的别一类妇女形象)@夏明钊<正> “愿阿全也不能算是中国女性的标本。”——鲁迅提起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人们印象最深的怕要算是祥林嫂,其次如子君、爱姑、杨二嫂、华大妈等。而阿金这个女性形象似乎不被读者和评 ... 9. 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问题的探索——从鲁迅小说中的三个妇女形象谈起 郜润科 张计生 文献来自:开封大学学报 1997年 第02期 妇女问题仍然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鲁迅对妇女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对我们仍然很有启迪 ... 鲁迅小说中妇女形象的内涵十分丰富,还需要我们后人一代代探讨下去。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问题的探索——从鲁迅小说中的三个妇女形象谈起@郜润科$山西阳泉教育学院@张计生$山西阳泉教育学院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具有形象、 ... 10. 妇女解放要从自身做起——试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邹海燕 文献来自: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 第02期 是鲁迅二十年代中期创作的三部反映中国妇女命运的小说。三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善良勤劳的祥林嫂,还是大胆泼辣的爱姑,或是果敢又脆弱的子君,都给人留下了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作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一 ... 回答:2007-12-22 16:10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十分感谢! 共2条评论...

你用什么当论点呢?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有那些?看看下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吧!

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1、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2、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

3、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或《屈原》、

4、论早期的象征派诗歌

5、论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6、论丁西林的话剧

7、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

8、老舍的小说与“京味”

9、论巴金的《寒夜》

10、论沈从文的〈边城〉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