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余,男,1965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主任中医师,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从医近5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医内科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于李师临床,收益良多,现将李师学术思想简要整理如下:
1.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提高中医疗效的根本方法
李师认中医的生命在于疗效,而提高中医疗效的根本方法就在于坚持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
辩证与辨病,中医应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这是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方法和手段,"证"是临床辩证论治的依据,证在"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辩证就是在分析了解疾病的部位、性质、原因后,归纳成比症状更接近于疾病本质的证;中医对各种疾病进行分析归纳,着眼全局和整体,突出特点为统一整体观。以整体综合观察的方法,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以"人与天地相参也"的整体观念,强调入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李友余老师在辩证施治中,十分重视整体观念,强调从时令节气、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和人体禀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中对疾病加以分析。
李友余老师指出既要重视辩证,也要重视辨病,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是正确诊断的需要,是评价疗效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需要。因此可以说辩证是中医的临床指导核心,舍此则失却中医的'特色;辨病是中医临床现代发展,无此则停滞不前。
2.气血病变是临床辩证的基础和施治的根本
李师强调治病必求其本,本在阴阳,实则气血,气血病变是临床辩证之基础,调整气血是施治之根本。人体分阴阳,其构成的基本物质是气血,人体的气血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一切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它来源于水谷,化生于脏腑,既是脏腑经络功能的动力,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行与血畅、气血相互平衡是脏腑经络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始",气血也是各种疾病的病理基础,气血失常的病机,如同邪正盛衰,阴阳失调一样,不仅是脏腑、经络等各种病变机理的基础,而且也是分析研究各种临床疾病病机的基础。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无不影响气血,内外妇儿临床各科的病症无不涉及气血,气血辩证始终贯穿在八纲、卫气营血、脏腑、六经等辩证方法之中。
3.宗师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独创"气虚气滞"理论
李师在临床辩证施治上特别重视脾胃,他受张仲景《伤寒论》"顾护胃气"学术思想影响甚大。提出"留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学习并领会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特别强调"人以胃气为本"。脾胃居于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能灌通其它四脏五腑,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根,故称"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受病,以脾胃先虚为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人体气机升降是维护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气贵顺,血贵行,气血调和,百病无生;气不顺,血不行,气血不和,百病丛生,诸症蜂起。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失源,升降出入混乱,气虚无以运行,气虚导致气滞,气滞则致血瘀,并可行起阴虚、血虚、出血、挟湿、挟食、生水、生痰,碍肝累肺,络损心肾,诸症皆起,日久不解成为沉疴顽疾。这是李友余老师脾胃论指导下独创"气虚气滞"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创方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共药物组成为:广香9g、砂仁7g(后下)、煨肉豆蔻6g、厚朴9g、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3g、黑丑3g、生大黄3g。本方特点是权衡补行,把握升降,方中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补其气虚,选广香、砂仁、煨肉豆蔻、厚朴及少量的黑丑、生大黄,以及去其壅滞,推陈致新,清降胃气,综合本方以补促行,以行助补,补行结合,从而达到补中有行气不滞,行中有补气不耗。所有虚实传变,都应以脾胃气虚气滞为本,补行平衡为治,这就是李师治疗脾胃病的中心思想。
4.瘀血学说和活血化瘀的临床运用
李师对瘀血学说和活血化瘀的临床运用有一定的研究,并运用活血化瘀治则,施实异病同治,论治痹证、痛证、心脑血管疾病、顽固性皮肤病、内科杂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瘀血学说和活血化瘀治则实则为李友余老师气血论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李师瘀血学说有三个观点:①"气帅血行"的观点。气血二者,以气推动"血之运行"。《素问》谓:"凡病皆生于气",强调气在发病学上的重要性。不论气实还是气虚,都可能导致血脉的运行不畅。临床上常有气滞血虚或气少血脉不畅等不同情况。②关于血虚血实的观点。过去曾有人误解为"凡瘀血都一定血实",其实不然。在临床上确有二种情况,有偏有血虚者,有偏于血实者。③淤血分寒热。以临床遇见气滞血淤而导滞的血淤证来说,其分寒热。寒主收涩,血遇寒而凝属寒淤。热迫血妄行,离经之血便不全所引起的供血不足等。
活血化瘀的治疗目的,就是"化解"和"排除"淤血。从而使由"淤血"形成的疾病得到痊愈。李师运用活血化淤治则治疗"淤血"主要有四法:①调气活血法:如清代王清任所拟补阳还五汤,李师常用此方治疗气少血脉不畅,其中补气行气黄芪用量为60~120g,而其它活血化瘀药只不过10~30g。②补血活血法:血实者常用桃红四物汤,多用于血瘀之腰痛,血虚多为心脾两虚而致血瘀证选用归脾汤主治,妇科的痛经、经闭就常见此证。③行气活血法:此法又分行气温经活血,行气清热活血。瘀血属寒则经脉挛缩,凝滞不畅,临床以冷痛,苔白或舌青,脉沉迟等为主证,常见痹证,常用药物选用桂枝、干姜、细辛、当归、川芎、鸡血藤之类,瘀血属热则见头痛、胸痛、内热瞀闷、急躁善怒。舌质红、脉数等为主症,病如银屑病、玫瑰糠疹、面部痤疮、过敏性皮炎等均属瘀血属热,常用生地、丹皮、紫草、生地榆、白癣皮、白蒺藜、地肤子等凉血祛淤,每收良效。④祛血祛风法:"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中医所指"风"的概念较为广泛,包括内、外风,内风指病理产物,如中风、顽固性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等,在这些病证的治疗上也采用活血化淤的方药,认为这些"风证"的治疗仅用祛风方法还不够,要将活血药与祛风药并用或突出应用活血药,才能消除"风证",这就是"血行风自灭"的含意。李师在治疗痹证及过敏性皮肤病时常选用以四物汤为主方化裁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这一观点对临床实践是有指导意义。
在近50年的临床实践中,李师既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缓解患者的痛苦为己任,兢兢业业,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高度好评,笔者更是受益终身,故将李师的学术思想加以总结,以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她无比灿烂辉煌, 因为她在我的心中 有56中芬芳—— 啊,这芬芳在我心中四季难忘, 从春天北方的桃花吐艳, 到严冬海南的稻花飘香, 从炎夏荔枝满树的福建山村, 到秋天葡萄成熟的吐鲁番果香…… 天天有彩花开放, 季季有丰收在望, 在这些芬芳里, 我看到最绚丽的景象—— 还有她的雪白和碧绿, 美如黎明的晴空, 未来的希望……
一、沈括 (1031—1095)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嘉进士。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郊),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 二、朱熹 (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和气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他从事教育五十余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 三、王守仁 (1472—1528) 明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余姚(今属浙江)人。尝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早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后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卒谥文成。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提出“致良知”的学说,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阳明学派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四、李贽 (1527—1602) 明思想家、文学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哲学观点没有自摆脱王守仁和禅学的影响。但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见解,主张重视功利。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夫妇论》)。对封建传统教条和假道学讲行了大胆的揭露。曾评点《水浒传》,著作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李温陵集》等。 五、黄宗羲 (1610—1695) 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释道之书,无不研究。史学上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研究的风气。在哲学上,反对宋儒“理在气先”之说,认为“理”不是实体,只是“气”中的条理和秩序。作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反对传统的农本工商末的观点,强调工商皆本。这种政治历史观在当时有进步意义。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等。 六、顾炎武 (1613—1682) 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亻庸,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亭林先生。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晚岁卜居华阴,卒于曲沃。学问很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 七、王夫之 (1619—1692) 明清之际思想家。字而农,号斋,衡阳(今属湖南)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界称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阻击清军南下,几陷大狱。到桂林依瞿式耜,旋桂林复陷,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而刻苦研究,勤恳著述者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问录内外篇》、《黄书》、《噩梦》等。 八、鲁迅 (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采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鲁迅全集》(二十卷)出版,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在上海迁移并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为鲁迅墓题字。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九、毛泽东 (见“千年十大政治人物”) 十、邓小平 (见“千年十大政治人物”)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齐国人。 在君臣关系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即君臣互补,取长补短,而非一味附和。 他是一位无神论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统治者应当亲民爱民,采用“民本”的思想治理国家。 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周王朝日趋没落,老子便弃官归隐,并且写出《道德经》,申述道德的含义。认为道是先天存在的,循环往复;德由道所产生,是道的具体表现,其思想论述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还用道德的辨证关系辨证了万物的存在,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当未被当时战火连连的大小国所接受。因此他周游列国,招收弟子,形成了儒家学派。 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思想观点被后来的封建统治阶级所采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鲁国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最重要的伦理和政治主张是“兼爱”,但这种思想无法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在秦汉后便成为了绝学。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子子舆,战国鲁国人。 “孟母三迁”的典故自古便成为教育的典故。 在学术思想上,他作出了“心性论”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重视养心,保养自己的心性。。 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于君”的学说,主张用“仁义”的思想治理国家。后代人认为孟子发扬了儒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并被尊称为“亚圣”。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子子休,战国宋国人。 庄子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他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关于道的绝对主义和神秘主义,后人以“老庄”相提,其学术思想主要是相对主义观点。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子卿,战国赵国人。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 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他的思想观点与孟子的“仁”不同,荀子更加注重“礼”的作用。主张“性恶论”。 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治”与“法制”相结合,礼敬君子,法治小人。 韩非子(前280-前233),战国人。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继承了老子的“道”,但把道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在政治上,主张以法为主的“法术势”结合。 董仲舒(前176-前104),西汉人。 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观点,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 王充(27-97),字仲任,东汉人。 王充的学术思想具有批判性。在哲学上,他提出了“天道自然论”的体系,反对“天人感应论”,强调天道的自然无为性。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人。 王弼能言善辩,是中国古代最年轻的玄学大师。 在学术思想上,提出了“贵无”的观点,认为“无”是事物的本源。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制”。在哲学认知论上,提出了“得意忘言”,并论证了《周易》的言、象和意的关系。 慧能(638-713),本姓卢。 禅宗的创始人。 慧能虽不识字,但悟性极高,针对神秀的偈语,指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主张“见性成佛”,提出了“顿悟”的修行方式。 周敦颐(1017-1073),子茂叔,北宋人。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其思想被后代的程颐所发扬。 在道德修养上,提出了“主静”的主张。在学术思想上,“援道入儒”,发挥了《中庸》的天人合一思想。 朱熹(1130-1200),子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南宋人。 朱熹的学术思想继承合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的思想,被后世称为朱程理学。 在知行问题上,提出“知先行后”,认为明白义理才能有所作为。 此外还有明朝的李贽,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清朝的戴震等
中国古代的思想,本质是服务与特权阶级,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对中国几千年的国民,有深远影响。中国的历史看似在进步和发展,其实就是一种低级的循环,分合的循环,治乱的循环,太平犬和乱离人的循环,这和思想是有莫大关联的。古代的专制的思想,常见的有儒家、法家、道家。儒家制定的社会规矩制度,在后期发展成为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对科学生产力的束缚不言而喻,秦朝的耕犁,到解放后还在用,封建君王要求重农抑商,也是从这些专制思想中领悟出来的。民可使之职不可使由之,越愚昧,越有利于其统治?民主和科学对专制政权来说有什么用?法家思想也是维护封建君王地位的,建立以君王为中心的体系。道家的思想里,可以民主和人权?中国的历史,二十四史,都是后人写的,胜利者有权利去编写自己的过去,思想专制,就是文化的专制,就是人性的专制。服务于统治阶级的特点,这使得历代的君王和独裁者都推崇这些思想,造成了这些史籍专著能够流传下来,这应该就是这种专制的好处吧。
《史记》、《汉书》有《儒林传》,《后汉书》有《文苑传》,《宋史》有《道学传》,分别记载当时的学术人物,但还不是专门的思想发展历史著作.中国最早的思想史专著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孔子的“仁”、“有教无类”、办私学,晚年勤奋编典籍;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老子的“道”和“无为”;庄子的唯心哲学;韩非的以法为本.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改造自然、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体现了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及感悟,充满了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蕴藏在古代文化的典籍中,体现在古代仁人志士的思想和行动里.在学习古代文化时,要注意挖掘蕴藏的民,族,精,神;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变革的思想;浩然正气的正道之行和道德情操;有容乃大的开放意识和博大的胸怀;天下为公、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天人合一、自然与社会统一性、整体性的思想;仁爱宽恕、厚德载物的精神;崇尚气节的人格修养;敦厚守信、忠于职守的诚实态度;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英雄精神;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孝道传统;勤俭节约等.春秋时期,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道家的老聃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天命”的绝,对,权,威,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战国时期,儒家的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庄子提出“齐物”,即任何事物本质上没有区别.法家的韩非主张法、术、势结合.明朝建立的时候,欧洲文艺复兴方兴未艾,思想开始解,放,中世纪社,会走向瓦解.而明朝选定的官学——朱熹道学,却有严重的禁,欲,主,义,倾,向,向中世纪回归.明朝后期,出现了李贽为代表的异端思潮,对道学开展批判.晚清每况愈下,社,会,各,阶,层对传统的官,方,儒家正统思想产生了怀疑.士大夫内部出现了戴震批判朱熹理学的呼声,和龚自珍提倡放弃考据训诂之学,转而讲求经世之务的主张.民间则出现了将基,督教移植到中国民间宗,教传统的“拜,上,帝,教”,来对抗孔子,并形成了一此气势空前的反,抗,清,朝,统,治的民,变——太,平,天,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就文化的载体文字而言,汉字的诞生时间尚难以考证,相传伏羲作八卦,仓颉造字.19世纪末发现了三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近些年又有更早期文字发现的报道,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邮陶文等.中国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传统,注重人伦道德.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周朝末期进入春秋战国,产生了诸子百家,汉以后成为儒,家,社,会,东汉前后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都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夏以前数千年中国杰出首领的代表.中国神话有盘古开天辟地的说法,显示盘古可能是早期开辟疆土的领袖.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则表明女娲可能是教化婚,配,生,育的首领.传说燧人发明钻燧取火,神农开创农业及医,药,伏羲教民渔、猎、畜牧,创造八卦、文字,此即三皇.三皇之后的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五帝时期,黄,河,水,患,严,重,大禹以疏导之法成功治水,被推为王.夏商周三代文化最大的特色即为宗,法,制,度.宗法制度萌芽于夏朝,完备的宗,法,制,度确立在西周,其是在晚商的长子继承制的法则上加以严格规范与执行.标志为嫡长子继承制、土地分封制与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在宗,法,制,度,下,“礼仪”对每个士族成员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实际上宗,法,制,度已经成为一种未成文的习惯法.在宗统范围内宗,庙里祭,祀,辈,分之亲疏,即规定了地,位的高下.宗庙里的谱牒,即是政,治,上的名分.在宗,法,体,制,下,“国”与“天下”是以“家”做原型扩大的,“家”的精神乃成为各级政,治,秩,序的基型.宗,法,制,度在西周末期已开始瓦解,但宗,法,制,度的影响却长期笼罩着中华社会.西周的宗,法,封,建,制,度留给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天下只有一个共主的观念,这种思想也为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统一奠定基础.宗,法,制,度的影响不仅是政,治,层,面的影响,也不限于统,治,阶,级,它在后世成为平,民,社,会,宗,族概念的基础而普遍传承.商周时期的中国人尚未产生长生不死的神,仙,观,念,也未有佛,教宣导的轮,回,转,世的思想.但当时的人也已经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并且生前的身份会在阴,间延续.因此商周时代人们认为人死后的灵,魂依然继续关心影响人世之事,这导致占,卜的流行.而是否能够得到鬼,神的保护在于祭,祀,典,礼是否恰当.商朝卜问的工具多为龟,甲或骨,头,而周人卜,问的工具已经转为由阴,阳,符号组成的八,卦及扩充而来的六,十,四,卦来表示吉,凶.到了西周晚期,统治者与士人已对天命产生怀疑.士人逐渐看重“民心”,而获取民心就要施行“德政”,这后来就成为儒家主张“德治”的依据.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开,放,运,动其规模之大历史之长也为仅见.人文思想在此时期也成为中国哲学的支柱.诸子百家在这个历史阶段各自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处世思想,其中,为孔子、孟子、荀子所主张崇尚伦,理,道,德的儒家、为老子、庄子、列子所主张崇尚自然无为的道家、为墨子所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为商鞅、韩非所主张刑,名,权,术的法家与后来的佛家思想并为后世中国最重要的五种思想.秦汉时期也为中国奠定了疆域和思想的基础.秦始皇焚书坑儒,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之后,又统一度量衡.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能够经两千年而延续中国正统思想的地位,原因在于其经过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的补充与改造,已经综合先秦时期各种思想于一体,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而以探讨先秦儒家思想为目的的经学也在在汉朝成形,成为传统中国学术的重心.汉末魏际天下大乱,乘时趋势者,不以道义为重.旷达之士,目击衰乱,不甘隐避,则托为放逸,遂开清谈之风.晋室之兴,世乱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凤.清谈所标,皆为玄理.稽其理论,多与释氏相通,故自晋以来,释子多治老、庄,清谈者亦往往与释子周旋,佛,教于是与中国学说融合;或以佛与儒、道诸书并称,渐为儒释道之沟通融会.玄学是汉唐两个盛世之间四百年动乱期的主,流,思,想.玄学思想的主要思想家和重要典籍也都出现于这个时期.玄学最重要的人物包括嵇康、阮籍、何晏、王弼四人.何晏与王弼致力于融合礼,教与玄,学,使,礼,教,玄,学,化.而阮籍与嵇康则带头形成一股抛,弃,礼,教、解放个性的风气,带动了历史上第一个个,体,解,放的反,传,统,运,动,在当时及往后数百年成为一股潮流,许多士人仿效他们过著放浪形骸的生活.宋朝理学的形成是传统儒学的一次复兴.儒家思想形成于先秦,盛行于两汉,然又中衰于魏晋隋唐时期,后复兴于宋、元、明、清.宋代对儒学的复兴并不是如两汉时期的经学,而是转向于对经典的思想内涵的探讨与解析.南宋大儒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经典加以注解,成为《四书集注》,并取代了五经的地位.传统儒学经过理学家对先秦儒学宗师言行的崇奉与诠释,加上官方的全面肯定与提倡,儒家在宋以降成了宗,教,性的“儒教”.各省各县都建孔庙对孔子加以供,奉.儒学之盛由此可见.北宋中叶,融合儒、释、道为一体,并以儒家学术为核心的理学形成.在宋之前的儒学虽在伦,理与国家学说相当成熟完善,但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却较薄弱.宋以后,理学将道德的自觉提升到对“圣”的向往与实践,因而发扬光大了先秦儒学最核心的道德学说.理学将道德落实在大学八目之上,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宇宙理论方面,理学建立了“与天地万物合一”的形上人生境界,以宇宙自然运行的天理强化人伦之理的正当性,并以天理的正当性,克制个体对自我功利与感性快乐的追求.理学把人生的境界建立在个体的自觉上,以讲求个体的修养达到圣人的境界.由于理学细密地分析、实践地讲求“立志”、“修身”,以求最终达到“内圣外王”、“治国平天下”,把道德自律,意志结构,把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优于自然等方面,提扬到本体论的高度,树立了人的伦理学主体性的庄严伟大.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其萌芽于北宋中期,代表人物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成熟于南宋早期,代表人物为朱熹和陆九渊;转型于明代中期,其代表为王阳明.理学的理论发展,可谓由“气”到“理”,从“理”到“心”,由“心”到“欲”;由强调区分“天理”到“人欲”,到“理在欲中”、“欲即理”终;理学理论终走入无法突破的终极,因此理学在经由转型之后也完成了其生命历程,被心学所取代.自宋代以下,理学都带有一种严正的淑世主,义,对理学家而言,要改良社会改良风俗,只能从礼,教着手.为了普及礼,教,朱熹等南宋理学家开始为一般民众编订简易的《家礼》与《乡约》,做为常人的社会生活与居家仪节.这些规范成为以后数百年间中国人的生活准则.此外朱熹和其他理学家还编写了一些蒙学教材,如小学、百家姓、三字经等.除了图书外,朱熹创始以书院作为理学的修习场所与宣讲之重要场所.明中叶以后,各地出现大量的“讲会”,透过宣讲,理学的道,德,教,化普及于文,盲,阶,层.另外,透过娱乐、说书、戏曲等等手段,理学的教化更深入人心.晚明实学思潮造成这个时期学术文化的生机蓬勃,而且以强大的生命力延续到清初.更发展出博学派、经史派等流派,其多重视实用及自然科学的研究.晚明时期,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植物学、医,学、声律学等诸多学科以及机械、冶金、农业、水利、等技术分枝都展开了大规模的科学总结和新的开创.清代中叶之后,由于经济的繁荣及文,字,狱的压迫,考据学大兴.在文献学方面,有集全国之力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也有各个地方印行的小型地方志.中国现存地方志高达八千多种,其中明代有一千多种,清代有五千五百种.在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对中国古籍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总结,留给后世宝贵的遗产.明末清初的学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学习西,洋,文,化的风,气,涌现了王徵、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孙元化、方以智等一批学习西,学的先,驱.这也是中国除佛,教,文,明之外,再一次触及外来文明之“思想”的初步契机.遗憾的是,康熙后期发生罗,马,教,廷与满清朝廷对宗,教,仪,节认知不同的“仪礼之争”,导致接续的雍正、乾隆、嘉庆朝厉行禁,教.结果导致明末开始与西,方的科,学,文,化交流中断.也正是这个时期,西,方进入工,业,革,命,科技突飞猛进,清政,府却对这些新的科技手段茫然无知,特别是对此时兴起的民,权,思,想未有接触,中西文化出现一大隔阂.三代(夏商周):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方面:—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易》.重点是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向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的文化体现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突出代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气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大—统.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文化高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少了些气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具体表现: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行、艺术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带来古代文化的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全面辉煌、泽被后人、影晌周边,世界领先、地位突出(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代表. 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传统科技的代表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在这个阶段,商品经济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凸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新现象,应引起重视.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尾声,承古萌新,西学东渐.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承古萌新,是这一个时期文化的特点.承古: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撰大型图书成就突出,体现民,族,文,化的博大气象.萌新,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西学东渐.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重点是先秦时期、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从社会的变迁对文化的影响角度;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从文化转型的角度: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积极作用:①政治方面: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②经济方面:有利于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和文化在较广范围传播。③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④军事方面: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君主专制极易产生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③在经济上表现为阻碍了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在品读类文学作品时,不仅能欣赏到文字语言之优美,内涵意蕴之深刻,同时也能感觉到各不相同的文人性格。中国文学的基本形式是诗词曲剧、小说及各类散文、对联谜语等,每个时代都会有占主导地位的类型,通行的说法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但每个时代的文人性格基本上是相似的,主要就是那么几个类型,他们各自的性格往往决定其人生命运,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反映。1. 以屈原李白为代表的理想浪漫主义文人。他们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千古传颂,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泰山北斗的地位,是一代代后人敬仰的对象。但我对这类文人的性格最感兴趣,如果对屈原和李白的个人性格和人生经历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与分析,会发现他们那种理想化、浪漫化却又傲骨铮铮的性格决定了其终生壮志难酬和的命运惨剧,或报国无门,含恨而死;或颠沛流离郁郁而终。屈原和李白都是才高八斗胸怀壮志的人物,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从繁盛期开始走下坡路的王朝,统治者的身边围绕的是一群阿谀奉承,极尽满足帝王个人欲望之能事的小人。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刚正直言、放诞不羁、自视清高的性格显然不容于时代,难以进入中央决策高层,得到帝王赏识重用。李白只是被李隆基当成宫廷诗人,喝酒听戏,欣赏欣赏高雅诗作娱乐娱乐。至于屈原则是惨遭流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从他们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们的性格与时代的矛盾,反映出不得志与郁闷。屈原在离骚中说“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是他不知道,有的时候委曲求全并不一定就比刚直不阿更没有人格,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像他这样坚守原则和文人的骨气、为官的责任,操守道德固然为后世所敬仰称颂,但个人悲剧却无法避免,于国家于时事并无所补。而李白号称诗仙,他的作品的确很有仙气,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气呵成,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极度浪漫极度潇洒。但细细读来,李白并不是真正的潇洒和浪漫,他的代表作无不或明或暗地表达了人生的不如意,愁恨的繁多与理想的难以实现。像《将进酒》,前面说了一大堆很潇洒很超脱很豪情的话,但最后一句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乃是借酒消愁,逃避现实。《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是前面写了一通看上去很风光霁月的句子,到后面来了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显然主题是为了表明自己心迹,暗叹世事艰难,壮志未酬。而像“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难免有抱负实现之路难于上青天之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叹形单影只,知己难逢。至于什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之类就更是直诉愁情烦事,浪漫主义背后是深深的哀愁与不得志,诗仙有的其实是颗饱受折磨与煎熬的心。这一切都是由其性格决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无论古今总是存在差距,心高志大而又宁折不屈者往往是悲剧命运,中国古代如是之文人墨客不在少数,他们的才华叫人惊叹,而命运却令人惋惜。2. 以苏轼、辛弃疾、陆游为代表的豪放乐观主义文人。他们是北宋豪放派诗词的代表,苏轼更是诗词文赋上的全才,这类人的性格可以说是比屈原李白更能适应社会的,他们在政治上的经历与遭遇也并不好,同样没有能够得到帝王足够的信任和赏识,有许多不如意,仕途屡遭贬谪排挤,但他们用一种人生的豁达,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百折不饶、入世进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品格。其作品体现了真切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世界、生活的热爱,既反映国家大事、历史文化又描绘自然山川、人生情怀,其风格豪情大气而不失稳重理性,折射出他们的光明磊落与乐观向上,乃是值得人钦佩的英雄豪杰。3. 以陶渊明,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出世归隐主义文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渗透着浓烈的归隐思想,或是淡泊名利不愿沾染红尘是非,清心寡欲但求修身得道;或是经历人生挫折看破世情超然出世,归隐田园;或是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行事怪异出人意表,崇尚清谈,自得其乐,对当局采取不合作态度。这种文人实际上是属于与社会格格不入,难以适应也不愿适应社会的高人、怪人。他们的作品超脱不俗,从不涉足政治俗世,着眼于理想世界和自然田园风光,描绘诗情画意的生活,抒发内心的宁静平和。这一类的文人往往写出的作品是最原生态的纯艺术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圆转自如,注重个人内在修养是最贴近的,也与书法、绘画、园林建造等其他艺术形式最能相通。他们这样的性情和生活其实也不失高雅滋润,有其叫人艳羡之处。4. 以杜甫、范仲淹、关汉卿等为代表的现实入世主义文人。这类文人是最具社会责任感,最关心民生疾苦的。他们置个人命运荣辱于国家民族百姓的兴衰悲喜之后,用积极的姿态参与社会活动,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坚持信念毫不退缩,为国家命运而鞠躬尽瘁。他们的作品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与社会现象,为老百姓大声疾呼。杜甫的《三吏》、《三别》,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汉卿的《窦娥冤》,无不成为千古传颂的名作名句,而他们的人格魅力与道德品质更是万古流芳,这类人物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顶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5. 以柳永、李清照、纳兰性德等为代表的平民小资主义文人。他们都是婉约派的代表,这类文人在政治上既没有屈原李白之类的报负,也没有杜甫范仲淹之类忧国忧民的情怀,更不会来个归隐田园,梅妻鹤友。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身边的人和事,是人生中微妙的感触和那种小资生活的情趣,是专心致志地搞自己的爱好,做学问、谈学术,探究人类的感情世界。这类文人其实摆脱了中国文人政治化与文学传统模式内容的约束,千百年来,由于文化为统治阶级与官僚群体所垄断,文人即政客即官僚,文学作品表达的多是政治社会历史、个人志向抱负、自然与边塞风光等,极少涉及人类内心情感和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作品。这一类文学作品的出现使得中国文学更加平民化、人文化。是他们用自己细腻的感情和笔触,捕捉到身边的一点一滴,写出了更加全方位的中国社会与百姓生活。6. 以司马相如、严嵩为代表的功利实用主义文人。这类人从品格上讲是比较低下的,他们一切从统治阶级的喜好和需求出发,或没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一味迎合奉承;或干脆做违背良心道德的伤国害民之事,沦为文人中的败类,历史的罪人。当然,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不可能所有的文人都能够有良好的人格操守与道德品质,这类人的作品一般来说中规中矩,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但也有一些宫廷诗、应制文还是在文学上有一定价值的。除此之外,中国文人当然还有其他性格,也难以一一归类,许多人兼有以上两三种性格,其中还不乏性格偏激,特立独行的怪人,但无论如何,中国文人作为文化领域的主要创作者,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他们的这些性格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也对现代社会和人群产生着影响。从他们所遗留下来的作品中我们追思其人其事,想象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实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这也是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与精神文明可享受与借鉴的财富。
刘完素又叫刘河间。他在中医学很是出名。他出生在金代,小时候就很聪慧,喜欢看各种医书,后来他的妈妈生病,三次延医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学医。他师从陈师夷,一生用心研究中医学。那么他一生著作理论对现代的医学有很大的帮助。
刘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寒凉派的代表人物。学术上以倡言"火热论"著称,对后世影响较大。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宣明论方》等书。其中最著名的《宣明论方》,是根据《内经》解释病源,其有独特之处。他自己独创的方剂--"防风通圣散",用药达十七味,为表里双解的有效方剂,直到近代,临床上仍在应用。
刘完素对一些病症还有独到的见解:
刘完素生逢乱世,行医于民间,深受百姓爱戴。金章宗曾三次聘他出仕,他都坚辞不就,赐号"高尚先生"。
《超越自我》这集收录了作者刘墉的《攀上心中的巅峰》《超越自我》《创造自我》及《肯定自我》四部作品。是写给青年人的,但也是身为父母阅读的好作品。在这本书中,作者刘墉写出了自己的孩子,在成长时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各种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以书信的方式,殷切的叮咛,教导他那走向成年的孩子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如何对待纷杂的社会,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接受别认的爱。告诫年青的孩子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克服依赖心理,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生存自保之道,并寻求进一步的突破,使自己走向成功。年青人可以从本书中学到生存进取的态度;父母们则可以从这本书中领悟一些育人的方法。使天下的父母和孩子们共同度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点一盏心灯》是《萤窗小语》的延续,也可以说是作者刘墉对另一种题材的尝试。文章大部分是以第三人称写的小故事,很亲切、很平易。那里面天真的小徒弟、健忘的老先生、作梦的少女、历经风霜的老兵和艰苦奋斗的商人,以及做为一般人代称的老张、小王,可以被替换为每一位读者,仿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当然,里面也夹杂了战争、灾祸的故事,因为那就是人生。 《田国随笔》集合了许多田园趣味的短篇,是作者在赏花莳草,以耕种作为放松所产生的感悟 社会纷杂、世事艰险、老师教学问,谁来教处事,分良莠? 人生像一局棋,一生只能下一盘的棋,可是在这盘棋上有几人能运筹帷幄,最终是赢家。 《我不是教你诈》这部作品是作者刘墉“处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时世间百相的揭示,告诉你不吃亏的学问。这是一本针对社会现象所写的书,每个故事都可能切中时弊,每个分析都可能深入人心。它的目的不在立刻”改变”什么,而是希望慢慢“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不是教你诈,是教你认清人性。 刘墉的另一部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的励志作品是《人生的真相》。此部作品共分三辑,包括《人生的真相》、《冷眼看人生》和《冲破人生的冰河》。 这部作品作者之所以定名为《人生的真相》,是因为在今天的学校里,听到的圣人、伟人多,知道人生真相少,造成许多年青人,对现实社会太没戒心,对各种人生怪现象更缺乏免疫力,结果真正进入社会之后,还没起跑,就已经摔倒。正因此,韦中谈到了行善,却也强调在行善的同时,要小心被利用。甚至说“善果”未必全出于“善心”。书里也谈到“化敌为友”,但同时指出敌人终究是敌人,不能一厢情愿地先放松戒备。更强调通权达变,在紧要关头采取非常手段的重要。三于金钱如何造成污染,使好人变成势力眼;使正义者染上邪恶的色彩,也在许多例证中做了分析。无可否认,书中暴露了许多人生的丑恶面。问题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有黑暗与光明,而且几乎对着光明的东西,后面都有着黑影,甚至光越亮,影越黑。既然是《人生的真相》,当然有好有坏,而且好中见坏,坏中见好。
你应该去问百度
刘完素的原著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文》《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三消论》《保童秘要》共7本,对于风、湿、燥、寒等一些病证,刘氏也从火热阐发,这样就形成了其以火热为中心的学术观点。
著作理论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内经运气要旨论》,《伤寒直格》等,他对风、湿、燥、寒等一些病证有独到见解。
四位医学家介绍及学派:
金元四大家指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等四位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代表了四个不同的学派。
朱丹溪(朱震亨):滋阴派。李皋:补土派。张从正:攻邪派。刘完素:寒凉派。望采纳。
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河间人,世称刘河间。他从25岁开始研究《内经·素问》,直到60岁从未中断,学识渊博。他据《素问》病机19条,阐明六气过甚皆能化火的理论。故治法上多用寒凉药,并创制了不少治疗伤寒病的方剂,对后世温病学说有所启发。为中医学各学派的创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刘完素自幼聪明好学、喜读医书。在他25岁的时候,母亲突然得了重病,曾经三次去请医生治疗,却都没有请到,致使母亲的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不久便病情恶化而死亡。这段不幸的经历,使刘完素悲痛欲绝,感慨万千,恨自己不懂医学而痛失母命,从此立下志向,专心学医。
他初曾拜陈先生(陈师夷)为师,学成后独立行医,声誉渐隆。其为医,独好《素问》,朝夕研读,手不释卷,终得要旨,并根据其原理,结合北方环境气修特点,及民众饮食醇厚、体质强悍的特性,围绕《内经》病机十九条,倡伤寒火热病机理论,主寒凉攻邪,善用防风通圣散、双解散等方治疗,名盛于大定、明昌年间(1161~1195年)。金彦宗曾三次征聘,坚辞不就,章宗爱其淳素,特赐号为“高尚先生”。随着他的创新理论广泛流传,师从者甚多,先后有荆山浮屠、葛雍、穆子昭、马宗素、镏洪、常德、董系、刘荣甫等从之,私淑者也不少,如张从正、程辉、刘吉甫、潘田坡等,最终形成明显的寒凉攻邪医风。开创了金元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金元时期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河间学派”。
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年)15卷,《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内经运气要旨论》(即《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1186年)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三消论》《附《儒门事亲》》,《素问药注》(已佚),《医方精要》(已佚),其他托名刘完素的著作还有《习医要用直格并药方》、《河间刘先生十八剂》、《保童秘要》、《治病心印》、《刘河间医案》等。后人多把完素的主要著作统编成“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医家的著作。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建国以来,曾对刘完素著述进行了一些整理和研究,重新出版其部分专著,发表了不少研讨刘完素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的论文,从而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为了进一步总结整理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使其更广泛地运用于现代中国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使其更广泛地运用于现代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出版《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之机,对刘完素的原著《黄帝素问宣明论文》《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三消论》《保童秘要》共7本,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校注和研究,编成《刘完素医学全书》。
刘完素认为火热病机非常广泛,故而对于风、湿、燥、寒等一些病证,刘氏也从火热阐发,这样就形成了其以火热为中心的学术观点。其中,刘氏强调了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生火热,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六气皆能化火”学说。刘氏认为风气与火热的关系十分密切,风有助火势之力,若已有火热之证,再兼有风气,则又可使火热病症表现更为突出。另一方面,病理上的风,又往往因火热过甚而成。而且,风与火热之气,在病变过程中,又往往容易相兼为病,这样风与火热的关系就十分密切了。对湿与火热而言,刘氏认为人体感受热邪之后,由于火热怫郁于人体之中,造成气机不得宣行,则津液不布,水湿不运,停于人体成为水湿之邪。此外,若湿气闭郁,阳气不得宣通,亦可以内生火热。湿与热二者之间互相影响,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系。
就燥与火热来讲,刘完素认为燥邪性属秋阴,属阴邪范围,并提出了治疗原则“宜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慎毋服乌、附之剂”。他认为:“金燥虽属秋阴,而其性异于寒湿,反同于风火热也”。即指燥虽属阴邪,但又有与风、火、热等阳邪类似的特点。而火热邪气伤人往往表现出干燥之象。这样,燥与火热的关系就十分密切了。至于寒与火热,一为纯阴,一为纯阳,水火难融,二者不可相兼为病。刘氏指出,寒性收引,感寒之后,闭塞其外,阳气不得宣通而怫郁,也可以成为热证。而“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化制之,故寒栗也。然寒粟者,由火甚似水,实非兼有寒气也。”说明寒郁可以生热,热郁可见寒证,寒与火热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这样,就形成了以火热病机为中心的六气病机学说。
刘完素不仅重视外感热病的病机与治疗的探讨,同时对杂病的证治亦十分重视。如对消渴病认为,“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若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消瘦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已与后世分消渴为上、中、下消三种,上消多渴,中消多食,下消多尿基本一致。而且对此病的病机认识也很有见地。他说:“如此三消者,其燥热一也,但有微甚耳。”因此,在治疗时,刘氏主张“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强调了清除肠、胃、心诸脏腑之热而补肾水之衰,是主要治法。若津液得生,燥热得去,则消渴自除。
对于中风,在刘河间以前,多从外风论治。唯刘氏在“六气化火”、“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理论指导下,在《内经》“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的病机启示下,提出中风一病乃由内而生,并非外中风邪,而是阳盛阴虚、心火暴盛、肾水虚哀的病机所产生的。其病因多是情志失和、五志化火所致。刘氏的这些论点,纠正了前人以外风论中风的谬误之说,是对中风病机学说的发展。在治疗方面,刘氏主张用寒凉之药除郁热、开结滞、散风壅、通气血。或用三一承气汤通腑泻热以泻心火之暴盛,或用灵宝丹(硫黄、自然铜、雄黄、光明砂、磁石、紫石英、阳起石、长理石、虎胫骨、腽肭齐、龙脑、麝香、牛黄、龙齿、钟乳、天麻、远志、仙灵脾、巴戟、乌蛇、苦参、肉桂、鹿茸、木香、肉豆蔻、延胡索、胡桐律、半夏、当归、生地黄汁、童便、无灰酒、皂荚仁、犀角)、至宝丹(生犀角、生玳瑁、珀琥、珠砂、雄黄、金箔、银箔、龙脑、麝香、牛黄、安息香)等以清心火、开心窍、安心神等,至今仍有临床实际意义。虽然,刘氏提出中风的内风论,治疗方法尚不十分完善,但对后世还是颇有启发的。
一、某次乡间行医,路遇一 *** 难产“假死”,拟葬之。刘完素听说缘由,给其把脉,认为尚有救,便用银针穴灸。顷刻间,孕妇苏醒,产下婴儿。从此,“神医刘完素”大名远播;“一针救二命”为人乐道。其事迹,甚至被演绎成神话故事广为传播。
二、1191年,金章宗-完颜Z的女儿得重症,御医无策。帝传旨:各州府荐医。河间知府吴锐将刘完素推荐给皇帝。刘用三副中药将其治愈。章宗欲封其为太医,刘坚辞不受,并借故溜走,之后在保定一带行医授徒。
刘完素医疗经验丰富,学识渊博,行医范围广阔。对内经、素问、运气多有研究,且见解精辟,并创“寒凉派”。他研究了南北方诱发疾病的不同因素,首倡火热论,将《素问·至真要论》中所讲的病机十九条大加发挥,将六气引起的21种病症扩大到181种,并指出有56种是由火热引起的,提出火热病理论,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刘完素与正定的李东垣、婺州朱丹溪、河南张子和并称“金元四大家”而居其首。一生贡献显著,著作颇丰,计有《素问玄机原病式》1卷、《宣明论方》15卷、《伤寒直格方》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3卷、《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治病心印》1卷、《刘河间先生十八剂》1卷、《素问原机气宜保命集》3卷、《伤寒心镜》1卷、《伤寒医鉴》1卷。他首创的“防风通圣散”至今仍为治疗表里俱实及外科病毒之良方。时人称之为神医,成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
刘完素主要以《黄帝内经》为学术基础,他精研医理,把《内经》中的关于火热病致病原因的内容选摘出来,加以阐释,这就是著名的《病机十九条》。他还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都可以化生火热病邪,治病,尤其是治疗热性病的时候必须先明此理,才能处方用药。他所创方剂凉隔散、防风通圣散、天水散、双解散等,都是效验颇佳的著名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着。对于《内经》中的“五运六气”,他也有着精辟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善于运用五运六气的方法来看病。他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气运,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疾病,因此,医生在处方用药的时候必须灵活机变,具体分析。刘完素在治疗热性病方面的完整理论和对“五运六气”的独到见解,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甚至对于温病学派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
后人为了纪念刘完素对人民做出的突出贡献,在他死后的几百年中,不断地为他修建庙宇,镌刻石碑,歌功颂德。直到今天,河间县西九吉乡的中刘守村和后刘守村之间还有他的墓,“刘爷庙”曾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毁,解放后又重新整修,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举行隆重的庙会来纪念他,足见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四库全书提要》说:“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中国医学发展到金元,形成了医学流派“四大家”,即刘完素(守真)、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争鸣的局面。
刘完素辞世后,保州、河间十八里营、肃宁洋边村都建庙宇纪念,而且河间十八里营更名刘守村,肃宁洋边村更名师素村(取纪念刘完素之意)。明正德二年(1507)救封刘完素为“刘守真君”,圣名贯古。明万历年间(1600前后)师素村刘守庙扩建为“刘守真君”庙。正月十五、三月十五师素庙会延续至今,成为县境一年两度的物资交流市场。
保定市、肃宁师素村,分别于1984年、1993年重修刘守真纪念堂(刘守庙)和刘守真君庙。
深化教学改革是毛概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对高校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构建有效毛概教学,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1500字毛概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1500字毛概论文范文篇1 学校给我们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让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成果。 大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是我们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决定这个人未来一生的走向。如何看待问题、处理问题都需要依靠自身的认识论与 方法 论来做出判断。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决定了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科学的人生目标的实现。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思想路线,它是科学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可以从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以及基本内容的解读中看到其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这些哲学方法对我们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处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大学阶段甚至更早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走向。未来的路如何走?选择的工作是什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如何的看待自己成功与失败?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设计人生,如何规划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我们的期望与判断是合理的、科学的,是符合社会的客观实际条件的,是具备成功条件的。尊重实际,不带主观随意性,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在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应该掌握辩证的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是科学的、正确的。 回忆过去的道路,我们的人生被太多的人设计。有各种各样的人告诉我们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应该如何抉择。有些意见我们可以借鉴,但也仅仅是借鉴,生活的道路还需自己去走,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判断,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来指导。从实际出发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目标,不断进行 总结 和调整,以期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实际,最客观、最有成功可能性的成长道路。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得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决不能在思想上走错路。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必须要学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牢牢的把握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以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学习和坚持中国法制精神。 另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好这门课程是有利于我们 考研 究生的,有利于我们在研究生考试中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可以促使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无论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容忽视。 1500字毛概论文范文篇2:《浅谈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精髓》 摘要:毛泽东的最大成绩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邓小平的突出贡献是把“解放思想”包括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中来,并且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然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本质上不完全是一回事,二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关键词: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我党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的新的概括,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本质特征 粉碎“_”后,中国该走向何处,在这艰难的时刻,邓小平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号召全党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并提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这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党思想路线。这种提法也得到了全党的普遍认同。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 报告 中再次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我党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2]两代领导集体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也给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我认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二者的含义。 实事求是,本是古代 成语 ,源于“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指史料古籍整理中的严谨治学态度,在中国哲学史上不具有普遍哲学意义。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重新阐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他说:“‘实事’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指客观事物内部的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3]实事求是成了科学概念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原则: 第一,认识的科学性。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我们在认识世界时,必须按世界本来的面目去认识,从呈现的联系中把握世界,而不要附加任何主观想象的东西。 第二,认识的辩证法原则。这是指人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实事求是,体现了认识的这一辩证法。 第三,科学的认识作风。这是指思想和实践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由此可见,实事求是是针对主观主义、 经验 主义和本本主义而言。 解放思想的含义:“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4]““””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各种禁令和枷锁的束缚,采取僵化的态度看待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固定不变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的就不能做,最终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思想水平停留在过去陈旧的理论阶段,看不惯新生事物,对任何新鲜的东西持拒绝、排斥和抵触的情绪,使整个思想界学术界呈现出“禁若寒蝉”、“鸦雀无声”的沉闷局面。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是针对思想禁锢、僵化和保守而提出来的。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不是一回事,从本质上讲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其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各自所讲的内容不同。解放思想是想不想和能不能冲破思想的禁锢、僵化和保守的问题,而实事求是是指人们用什么样态度、想法和作风认识事物。 第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二个不同的判断。前者是关于主体对对象之意义所持的主观态度判断。后者是对客观的事实的判断,即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的规律。 第三,二者的目标取向不同。实事求是是以客体及其本质为目标取向,突出了客体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解放思想是以主体及其素质为目标取向,强调的是主体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打破旧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使主体获得解放。 由此,我们断定解放思想与事实求是是有区别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从事物发展的过程看,二者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表现在: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如果不从思想的禁锢、僵化、保守中解放出来,冲破一切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勇敢地闯,大胆地试,就不能为实事求是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不能把握和运用规律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就不能实事求是。 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作风,即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否则,解放思想就会走到反面。1958年的大跃进这一段历史提醒我们,解放思想不是想入非非,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就会受到严厉地惩罚。 由此可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统一体,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三、把二者并提的哲学意义 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思想路线不仅仅有政治意义,而且具有哲学意义。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升到带有普遍性的哲学问题,成为人们认识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众所周知,人的认识受人的精神因素的制约。人的精神因素包括:(一)人的知识结构水平。(二)人的 爱好 。(三)人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其中,人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对人的认识的制约作用最大。人们的思维定式不同,实践活动的结果也不一样。 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要受人的思想精神状况的制约。人的精神状况的好坏,思想水平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认识水平的好坏高低。邓小平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突出了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强调了主体的经济状态,精神条件的重要性。提倡在无任何禁令枷锁下,也要不断解放思想,这是无止境的。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只要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就必须解放思想,反对僵化,这对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阶级尤为重要,否则就会亡党亡国。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给党的思想路线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邓小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新局面,成功地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猜你喜欢: 1. 大一毛概论文3000字以上 2. 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3. 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 4. 关于四个全面的毛概论文3000字 5. 毛概论文题目大全 6. 有关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工作 总结 就是你上班的时候以一个周期循环而写的一篇 文章 ,主要是以月度、季度、半年度而写的一篇工作总结。下面是我给大家精心挑选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政治思想总结篇一
____ 党支部在农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相互协作,紧紧围绕农委中心工作,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农机生产管理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证,实现了全年方针目标。现将我支部__ 年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管理情况
我支部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始终以服务农委大局为己任,紧紧抓住农机监理重点工作的大好机遇为前提,__ 年____ 按照省、市____ 的工作布署,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组织全站监理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不断加强监理队伍建设,完善各项 规章制度 ,带出一支作风优良,业务过硬,敢打硬仗的监理队伍。全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拖拉机 检验8480台,完成任务的96%;驾驶员复训7678人,完成任务的80%;清理黑车1826台、清理非驾997人,
二、党建思想工作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用
一是坚持抓紧、抓实、抓好中心组成员学习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建立了党员“长期受 教育 ,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带领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__ 文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__ 届六中全会精神,和__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关于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成员除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外,还在工作之余自学邓小平理论和“____ ”重要思想,理论学习常抓不懈,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通过广泛深入学习,党员思想觉悟得到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变。二是严格要求,注重班子成员党风廉正建设。支部班子严格执行党章、党纪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一年两次民主生活会,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改进,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认真开展先进党员评比,在党员队伍中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在员工队伍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农委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工作中尽心尽职,使我厂的安全、文明、生产、经营工作再上新台阶。还利用开展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等活动,总结 经验 ,吸取教训,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经济增长。
(二)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发挥组织引导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面临着企业的改制重组,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站利用每周的职工政治学习、 安全生产 周会和安全学习的契机及其他宣传载体加强对职工的形势任务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构建和谐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处理各种矛盾,理顺职工情绪,取得职工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维护了农委稳定发展大局。
(三)加强群团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厂里精心组织人员、合理安排时间,广泛开展立功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建立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不仅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也使得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岗位技能得到了较大地提高,有效地促进了生产任务地完成。今年九月份站里组织了监理员省内有关兄弟站所的参观、学习考察活动。二是积极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生产经营中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二、精神文明创建方面
(一)以人为本,共创共享,加强 企业 文化 建设
我厂坚持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统一上墙。建立明确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运用下乡讲课、发传单、放广播多种宣传手段,加强对生产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模范的宣传力度,使职工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省农机监理网站,发布我站的好人好事,好的工作做法。增加我站透明度,让职工和驾驶员都参与到站里的管理中来。今年,我站标准化____ 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使得全站凝聚力和团队作战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二)锐意进取,创新工作,用求变促发展
面临着农机监理管理从现代化向信息化改制、机动车检测从人工化向现代化改制的时期,农机监理支部,在保证完成上级各项任务同时,还致力于新设备、新软件的购进和开发。在农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单位组织技术骨干,群策群力,学习研究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这为今后我站由单纯农机管理逐渐走向农机信息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站今后在农机管理信息化的大潮中争得一席之地。
总之,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农委党委及农机系统的要求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农机管理信息化改进和快速发展做贡献。
政治思想总结篇二
一年来,我在这个团结求实、温暖友爱的集体里,亲身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团结奋斗的快乐。在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我认真按照党员的标准去做,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对工作和学习精益求精,在20__ 年4月20日即将到来之际,我郑重向党组提出转正申请。
为了便于党组织对自己的考察,我将自己一年来的情况向组织作以汇报:
一.政治思想方面:
首先,我主动加强政治学习,除了经常听广播、看电视新闻、看报纸、关心时事政治外,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党史和党章,了解我们党的光辉奋斗史,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拿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还阅读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些理论著作,在思想上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正在进行?quot;三讲教育中,我听从队里的安排,将这次学习机会放在首位,不迟到缺席,认真阅读资料,作好学习笔记。其次,我注意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除了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对于队里各项要求和活动,我还积极的参加和配合,如参加五四演讲的撰稿工作,队里组织的办报和学术活动;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关心团结同学。另外,我还十分重视与党组织的思想交流,经常向老党员 学习经验 、交流心得,按期向党小组长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及时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表达入党的光荣和迫切愿望。通过以上的努力,我感到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长足的进步,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行政管理和作风纪律方面:
作为一名部队培养的军校学员,八年的军营素以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而著称,一名合格的军人应首先服从党和组织的领导,遵守纪律,培养良好的作风养成习惯。我自知自己的军人素质和作风还有一些差距,除了注意向老同志学习外,还主动的去锻炼去培养,在 军训 中不怕吃苦,经受了多种考验。在日常生活中,我认真服从领导的安排,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队里的各项要求,注意自己的军人形象,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我所在的宿舍卫生在队里检查时常受到表扬。
三.学业方面:
进入科室学习以来,我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并向多位专家教授求教,对我硕士阶段的研究课题进行了严谨的设计及论证,开展了一系列的预实验和前期准备,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及863资助项目中抽取部分子题作为研究方向。研究过程中,已在各级期刊发表论文四篇,撰写论著五篇,并于今年5月在上海出席了第五届中日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会议,在大会场作了课题相关的poster,与与会的学术前辈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此外,以本宋谝蛔髡叩穆畚恼啾?quot;中国解剖学会成立80周年暨__ 年年学术年会录用。
目前在知识经济的浪潮冲击下,我深感到时间的紧迫和掌握更多知识的必要,希望在所学领域继续深造,早日为祖国为军队效力。由于自己各方面的条件符合转博士的要求,我于20__ 年3月提出转博士申请,顺利通过了各级领导的审查,并在博士考试中取得了本科第一名的好成绩。硕士博士连读对我来说是一个好的机遇,我感到很大的动力和一些压力,在以后的学生生涯中我会更加刻苦勤奋,学有所成,不辜负领导们和导师的期望。
四.缺点和不足:
一年来,自己在党组织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
2、对队里的各项要求和规定能认真执行,但积极性不太高;
3、和队领导的思想交流和同学们的学术交流不够;
4、自己的军人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自己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先进的党员同志学习,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以上是自己一年来基本情况的小结,不妥之处,恳请组织批评指正。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渴望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请党组织考虑我的申请,我将虚心接受组织对我的审查和考验!
政治思想总结篇三
20__ 年以来,我本着“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原则,工作认真负责,踏实勤奋,虚心学习。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准时上下班,从无迟到、早退现象。注重办公室业务知识学习,积极钻研、边学变干,按时按量完成各项本职工作。
一、严于律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政治思想觉悟得到提高
一年来,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 论,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不畏艰难,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
作为一名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刚踏入社会的大学 毕业 生,我清醒地看到人生舞台已发生转变,自己又缺乏工作经验,所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积累充实自我,才能锻炼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一年来,始终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 报告 及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尤其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和各种理论著作,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党性认识和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始终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对待业务知识的学习。一年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村入户,参加村民代表会议、座谈会等各种会议,到生产、建筑实地考察,学习了许多农村工作方法,更是直接与群众直接接触,真正做到深入到群众中去。平时,多看、多问、多想,主动向领导、向群众请教问题,机关学习会、各种工作会议都是我学习的好机会。此外,认真参加各类培训,一年来参加了公务员初任培训、禁毒尿检培训、电子政务培训,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熟练掌握了业务技能。业务知识的学习使我在工作上迅速成长起来。
三是认真学习 法律知识 。作为文书负责办理各种证明,另外作为公安员,更是直接涉及到许多法律法规的运用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特点,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加强了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比如计划生育、婚姻家庭、出入境管理、户籍管理、治安管理、禁毒工作细则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三、努力工作,认真完成工作任务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作好本职工作。由于我乡工作人员很少,尤其是原先负责党政办及综治办的一位同志调走后,我的工作任务更重,现在的工作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党政办工作,一是综治办工作,另外还兼职安全监督员、食品质量监督员、“千百“办成员等职务。一年的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当好参谋助手:
(一)党政办工作
可以说办公室工作是完全服务性质的工作,既要对外服务,也对内服务,工作中要做到“三勤“即嘴勤、手勤、脚勤:在接待群众来访办事时,都能主动询问是否有需要办理的事,遇到办不了的证明材料时能耐心向其解释清楚,或帮其联系驻村干部、经办人,帮其查看档案资料等,使群众能尽快办好手续,树立好政府窗口的形象;在收文发文时,总是用最短的时间把文件送达到各办公室,并及时把领导批阅文件收回归档或传阅到其他办公室,从来没有遗漏掉一份文件;在收集整理资料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汇总,向领导汇报或让领导备查,如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资料准备等;在起草文稿时,能及时认真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一年来完成各种报告70余篇,包括政府工作总结、上半年政府工作总结、人代会报告等文稿。同时在组织会务、后勤管理、打字复印等工作上也尽职尽责,不留下任何纰漏。
(二)综治办工作
主要负责资料整理、报告材料起草、各类报表统计,同时还是公安员、禁毒专管员、安全监督员、综治中心成员。综治办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业务性强,准备的各种资料很多,如在禁毒工作方面,今年上半年就起草各种报告20余篇,还负责宣传教育、查毒、禁种铲毒、尿检帮教等工作;又如签订 责任书 方面,年初综治、禁毒、反邪教、安全生产等7个方面需要起草责任书。今年上半年还负责整理了“六五“普法验收材料,接受了综治、安全生产、禁毒工作半年度考核。另外在治安管理、抓赌帮教、纠纷调解等工作上也认真履行好职责,做好份内之事。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在理论学习上远不够深入,尤其是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其次,在工作上,工作经验尚浅,再次,在工作中主动向领导汇报、请示的多,相对来说,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的时候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扬长避短,克服不足、认真学习、发奋工作、积极进取、尽快成长,把工作做的更好,为人民群众做的更多,贡献做的。
政治思想总结篇四
我叫李旭,中国共产党党员。20__ 年8月,经财政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将我由社保科科长调整为预算科科长,在近一年的预算工作中,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比以前更重了,任务比以前更多了,工作的要求也比以前更高了,对此,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不辱使命和自己的职责。
在具体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高效廉洁、依法理财的宗旨,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局党组的各项决策和工作安排,以联心攀亲、结对帮扶活动为契机,以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活动为动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学习,扎实工作,恪尽职守,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统筹安排政府财力,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了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县镇机构正常运转、重点支出及民生配套资金得到落实,充分发挥了预算在财政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为各项财政目标任务的完成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上班第一天有位财政局领导讲话时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财政工作者,必须要有精通的业务和良好的品德。为此,我十分重视加强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来充实、提高自己,无论工作再忙,也坚持始终如一。一是坚持从书本、报刊、文件入手,深入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财政法规等,尤其对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税收政策、上下级结算、各项转移支付算账办法等认真学习,吃透精神,做到学以致用。二是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并通过向兄弟县区和单位学习取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我所用。三是认真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务员道德规范》的学习,学习时长超过了规定时间。四是开展调查研究,从工作实践中学,理论联系实际,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五是认真参加局机关组织的集体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时期财政改革及财政管理等重大政策方向,提高依法理财工作水平。通过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使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有新的提高,事业心和责任心日益增强,政治立场坚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讲团结,顾大局,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在言行上始终与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
二、立足本职,认真做好财政预算管理工作。
一是研究分析有关财政经济政策,制定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制度及大河坎重点示范镇财政体制,参与财政、经济和社会事业有关改革,提出财政应对 措施 和建议。二是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汇总编制了20__ 年度财政总决算和县镇财政决算,草拟了2012年度全县财政预算草案,审核、编制了部门预算。三是认真执行财政预算,提出年度财政收入计划分配意见,积极协调组织收入,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调研分析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适时提出增收节支的措施与建议,多次主动向省上反映我县的困难,积极争取项目和有关转移支付,努力增加财力。四是做好财政预算指标、旬、月报等各种财政预算报表的审核把关工作。五是参与制定提高全县津补贴和绩效工资 实施方案 。六是组织填报全县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和地方政府债务统计、审核、分析和报表工作。七是做好革命老区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项目的筛选申报、监督执行、竣工验收工作,并做好县政协视察革命老区项目组织工作。八是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处理工作。九是做好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及局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遵章守纪,廉洁自律,秉公办事。
在今年系统内部开展的干部作风整训活动,联心攀亲、结对帮扶以及三问三解等活动中,我都能带头学习、记好笔记,积极下乡做好帮扶,按要求完成好各项任务。通过到体育馆观看反腐倡廉成展,结合系统内出现的违法案件,使我切实感到,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能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都应该保持纯洁的党性原则,把自己置身于组织、单位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党章》、党风廉政建设对公务员和党员廉洁从政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章守纪,处处以身作则,时刻自警、自励、自我约束,警钟常鸣,坚持向先进模范人物看齐,不攀比,不参与赌博,不以权谋私和借工作之便吃拿卡要,能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严格按预算、按程序审核和拨付资金,能严格坚持首问负责制、办结制等制度,热情为单位和群众办好事、实事,勤政为民,清廉理财,无违纪违规等问题,在干群中有较好影响,连年被评为称职公务员。
四、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我虽然尽职尽责地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知识面还不够宽,思路不够开阔,分析财政经济发展形势的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偶尔还有懒惰思想存在,有时对工作中需要的第一手资料收集不够及时、细致。三是说话太直,不太讲究方式方法,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今后,我决心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时刻为全局着想,积极主动出谋献策,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主动性,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认真踏实,廉洁自律,争取做一名优秀的财政干部,为全县财政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政治思想总结篇五
20__ 年,我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牢记组织和领导的重托,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立足基层、磨炼意志,扎扎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人,勤奋敬业、锐意进取,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和好评。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注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重要思想,用马列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级工作会议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学以致用,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更新知识结构,重点加强业务和 政策法规 知识的学习,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二、坚持严于律己,努力做好表率。一年来我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保持青年教师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总之,一年来,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自身修养有了一定提高。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一是政治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具体事务性工作多的时候,对自己在理论提高方面要求的标准不够高;二是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工作方式方法有时不太细,需要进一步改进。
政治思想总结5篇精选相关文章:
1. 个人政治思想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2. 2020年政治思想工作总结范文5篇
3. 个人思想工作总结5篇精选
4. 2020个人政治思想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5. 最新个人政治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6. 个人年度精选思想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7. 精选年终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8. 2020年度政治思想总结范文五篇
9. 个人政治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10. 2020教师政治思想工作总结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