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于1949年5月23日创刊,报头由毛泽东同志题写,由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办。中共中央华中局(后为中南局)成立后,为华中局(中南局)机关报兼武汉市委和湖北省委的机关报。 创刊初期,《长江日报》每天出对开一大张(4版),后来曾经增为一,张半(6版)。《长江日报》报名为毛泽东书写。创刊时,廖井丹任社长,陈楚为副社长兼总编辑。不久,廖井丹离任,熊复任社长。1952年初熊复调离报社后。由陈楚负责。历史沿革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报,作为中南局机关报的《长江日报》于1952年12月31日终刊,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接用《长江日报》报名,于1953年元旦继续出版。中南《长江日报》一部分人员参加了武汉《长江日报》的工作。这时的《长江日报》主要担负武汉市委机关报的任务;同时,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行政委员会有关政策法令及重要指示,仍通过《长江日报》发布,直至1954年大区撤销为止。武汉《长江日报》的前身是《新武汉报》。《新武汉报》是在民营《大刚报》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和建设成为党报的。武汉解放后,武汉市军管会批准《大刚报》继续出版,并派张若达任总编辑,通过这张报纸发布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和重要指示。1950年9月,《大刚报》实行公私合营,陆天虹任公方代表。1951年底。《大刚报》停刊。1952年元旦。《新武汉报》创刊,正式成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从1953年元月起,又接用《长江日报》报名继续出版。1960年12月,中共湖北省委决定《长江日报》与《湖北日报》合并,《长江日报》于1961年1月6日停刊,部分人员调湖北日报社,其余人员于1961年5月1日出版《武汉晚报》,为武汉市委机关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汉晚报》于1966年底停刊。1967年1月21日,又以《长江日报》报名复刊。先后担任过武汉长江日报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的有黎智、陆天虹、萧松年、郭治澄、雷行、曾卓、吕梁、黎少岑、黄嘉、孙德华、杨振兴、王保畲、白索、翟玉勋、杨秉林、杨坤潮、张学知、堪根本、陈修诚、熊伟等。《长江日报》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形势,本着“立足武汉、服务全省、贯通长江、辐射华中、面向全国、对外开放”的编辑方针,报道国内外和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新闻,介绍武汉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的经验,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具有一定特色;其各具特色的副刊、专刊,适应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1982年7月,长江日报社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合办《经济信息报》,后人民银行总行、湖北省分行和武汉市经委也参加合办。1981年5月创办《长江日报郊县版》,同年9月恢复出版《武汉晚报》。长江日报社还办有内部刊物《内部参考》、《长江日报通讯》、《来信摘编》、《评报》、《武汉新闻史料》、《学习与参考》和《长江报人》等。1984年,《长江日报》经批准向港澳和国外发行。中南《长江日报》日发行量创刊时为3万份,终刊时为9万份。武汉《长江日报》1985年日发行量为23万份。《长江日报》是中国中部发行量最大的城市综合性对开大报,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旗舰。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日报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机关报的性质、地位、功能、优势出发,明确提出“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办报理念,办报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名版、名栏、名篇层出不穷。精心营造的《健康百事》、《读者之声》、《黄鹤楼》、《边鼓录》、《疑点探访》、《九州方圆》、《热线追踪》、《前程招聘》等蔚为大观,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显示机关报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全省,辐射华中,影响武汉,湖北及至华中地区舆论走向。这是武汉市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报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团。从1980年评选全国好新闻以来,《长江日报》获中国新闻奖28件,在全国城市报纸中位居前列,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武汉地区开展的读者调查表明,读者眼中《长江日报》的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一张新闻和信息较全的报纸和一张具有权威性的报纸,传阅率达人。与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法国《欧洲时报》等合办《大武汉新闻》。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厦门、宜昌、等地分别设有记者站。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党委机关报中,《长江日报》发行量、广告额皆位列前五位,彩色报纸印刷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报刊职能《长江日报》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对恢复国民经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宣传,起到指导和配合中心工作,推动实际工作前进的作用。《长江日报》勇于在报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言论针对性强,指导及时。署名马铁丁(即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的《思想杂谈》,一事一议,有的放矢,为广大读者所欢迎。媒体价值优势《长江日报》是一份以时政、经济新闻为主要特色的权威大报,现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是读者心目中最有话语权的报纸,同时也是数十万机关干部的必读报纸,是高端消费群的锁定报纸。在经济类新闻这块,《长江日报》侧重于走大方向的发展策略,注重政策性新闻评论,时政性比较强。同时,《长江日报》的传阅率较高,日发行量为30万份左右。劣势作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平面媒体,《长江日报》和《武汉晚报》曾在数年前合作经营,尽管现在又再次分开办报,但那一次的合作经历使得原本属于《长江日报》的广告客户流失严重,许多客户中断了与《长江日报》的合作转而投向《武汉晚报》,重新独立办报以后,如何找回原有的客户,如何挖掘新的客户,是摆在眼前的一个当务之急。《长江日报》作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导向性,但是在亲近市民,迎合市场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市民生活、民情民生的关注与报道上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理财类栏目并不突出。从整个上半年度媒体信息来看,《长江日报》在经济类报道这一领域尚有一定的欠缺。综上,《长江日报》在金融营销上与其他的报纸媒体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无论是经济新闻的报道总量,还是银行类广告的投放总量,均远远不及其它的同类媒体。尽管有着较高传阅率,但作为一份机关订阅的报纸,由于侧重关注大的政治走向及政策性舆论报道,因此,其有效读者群的实际数量远不及其它市民报,社会影响力与读者关注度也不尽如人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报纸本身的兴趣度、关注度及信息过滤与记忆的程度相对比较低下,往往是走马观花,看过则罢。营销策划方案总体思想以刚刚结束的十七大精神为导向,以切实提高百姓收入为目标,增加老百姓感兴趣的理财话题,仔细分析《长江日报》读者群,做一系列让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立即收获经济效益的亲民活动,针对《长江日报》客户流失严重的现状,以活动为辅助手段来吸引市场的目光,从而提高社会关注度与口碑,增加客户的广告投放意向。并就市民感兴趣的经济类问题开展专栏,如理财新趋势,理财手法多样谈等等,以此提高市民对《长江日报》金融版面的阅读兴趣与阅读率,并以此来吸引金融企业在《长江日报》上的硬广与软文投放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长江日报》1、第二届中小企业创投融姿交易会再创新高2、个人理财营销活动——与市民近距离谈理财,开展系列亲民理财活动3、企业理财——挖掘新兴的活动营销方式此做法一方面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充实了版面的信息量,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信息,引发了受众更大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既增加了经济收益,也保证了读者阅读率。活动策划新闻与广告往往是紧密相连的,《长江日报》金融版面的合理规划,离不开金融企业的广告投放,也离不开《长江日报》对各大金融机构举办活动的合理组织与报道。要想达到更好的贴近民生,反映民情这一目的,就必须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类新闻做深度挖掘。而在挖掘新闻的同时,也可以积极的创造新闻,即举办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以活动来启动市场。1、紧紧跟随品牌活动与武汉地区现有的经济类活动保持良好的联系与互动,如每年5月份举办的中小企业创投融资交易会,该活动在银企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本着“为项目找资金、为资金找项目”的宗旨,有着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大众认可度,今年的创投融资交易会上,湖北省银监局第一次与媒体合作,而各家银行也是首次在媒体上就对公业务进行广告宣传,政府,银行,中小企业三方互动良好,为金融市场的良好秩序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在这次活动中,报纸广告收入更是达到20万,展望2008年的中小企业创投融资交易会,我们将继续完善和坚持下去,争取在各方面再创新高。《长江日报》金融版面可以对2008年该活动进行全程的跟踪报道,采写台前幕后的各类新闻,以活动来创造市场,从而带动广告营销,为读者全面了解经济动态提供畅通的渠道,同时也能大力吸引中小企业和各金融机构在《长江日报》上的广告投放,最大程度的实现其经济效益。2、积极开展亲民活动——与市民近距离谈理财《长江日报》作为武汉地区的机关报,其拥有高端读者群这一优势是不可忽略的,也是积极、广泛开展金融理财类活动不可多得的便利条件,最大程度地锁定中高收入者的消费习惯,根据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加以理财知识的引导,为各大金融机构寻找目标消费者,为中高收入群体寻找投资理财新渠道,为理财市场搭建供需之桥,是《长江日报》金融类栏目实现经济报道与广告营销双赢的必经之路。在硬广与软文大行其道的今天,受众对广告的免疫能力越来越强,甚至出现排斥与逆反的心理,简单的说教与介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对金融理财服务需求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各大金融机构苦于找不到更为合适的与目标群体沟通及交流的方式,鉴于此,我们将在银行与市场之间打造和营建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一方面满足市民快速增长的理财需求,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寻找更多的目标消费群体,让银行通过《长江日报》这一媒体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可见的经济收益。(1)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全年的活动按照按照4个季度分为4期,一季度一个主题,每个季度两期活动,以活动带动广告,打造活动套餐。以上一系列社会性活动,让市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最科学、最适合自己的理财《长江日报》知识,同时这也是让银行能立即收获经济效益的活动,此类活动一方面增加了报纸的新闻报道量,另一方面为各金融机构走向市场,扩大影响力创造的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为他们在《长江日报》上投放硬广和软文广告提供了优异的空间。(2)与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保持良好的长期而稳定的联系,以低姿态的方式与各银行负责人举行座谈会,以会议的形式讨论如何开展活动,最大程度地倾听银行需求,为他们新上市的理财产品与服务进行报道与宣传,或对银行的理财师进行形象包装,帮助其进一步开拓市场,在社会活动这一部分,充分听取银行的意见,以他们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活动包装,从而达到即收获市民关注,又得到银行满意的目的,最大程度的实现新闻报道与广告收益的双向平衡。(3)积极与各银行负责人保持沟通,双方互通有无,报社可以采取对银行负责人赠送报纸的方式来加深与扩大《长江日报》在各金融企业的渗透力及影响力。3、把握市场脉搏,挖掘新的营销模式——开展企业理财活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从单纯的个人理财转向为大量企事业单位服务,银行对公业务的兴起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市场繁荣的保证。国有大型企业的多样化经营,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顺利周转。为企业的闲置资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途径,是银行对公业务的宗旨与目的,代客理财,帮助公司、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银行对公业务的发展方向,而这一新兴的营销点也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诸如国有特大型企业武汉钢铁集团,已成立了自己的财务公司,这充分说明该业务光明而美好的前景。尽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现阶段,银行的对公业务还仅仅局限在关系营销的层面上,与个人业务相比,其规范性与合理性还有待提高,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促进银行对公业务的规范运行,是一个有着巨大空间的营销策略,鉴于此,我们将推动与促进银行对公业务作为2008年全新的营销重点,将银行等各大金融机构更多地介绍给企事业单位,为各企事业单位寻找最适合他们的理财途径,在银企之间搭建一座相互沟通,交流无阻的平台,一方面促进了银行对公业务的不断拓展与前进,另一方面也为众多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更坚强的后盾,这一市场的着重开发,在武汉地区报纸媒体金融类栏目中开创了一个先河,为《长江日报》经济类版面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一系列广告与活动套餐的实行,将在企业中为各大金融机构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也为广告收入打造了光明的创收平台。总结综上所述,《长江日报》作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纵然有着不可多得的传播优势,但其所存在的不足依然清晰地摆在眼前,在具体分析了各方面综合情况以后,我们得出可以用活动来启动市场这一结论,并为具体活动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相信本着新闻与广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积极举办系列大型、专业、优质的公益类金融理财活动,定能为《长江日报》金融类版面的与时俱进锦上添花。根据以上一系列活动,我们将凭借着良好的客户资源与政府支持以及媒体优势,以达到全年100万、争取120万的的广告目标值来独家代理《长江日报》金融广告。栏目设置要闻 视点 走进百姓 政治观点经济生活 大话文学 体育 健康天地教育 时尚娱乐 新闻评论 社区发展突破以积极的姿态做好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体现主流媒体的“见识与气度” 党报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引导舆论的职责。这种引导应当是有力量、有针对、有效果的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复印上级文件,苍白地人云亦云,牵强附会地印证图解。低水平的宣传引导,既不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深入人心,又不能解答群众在现实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实际上是不负责任地放弃发言权。目前,我们的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涌在一起,民众有振奋,也有疑惑、迷茫、甚至不满。如何抓住一些社会、经济、政治的热点问题,通过深入理性地分析报道,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对待和解决,这对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是个考验。社会责任感要求媒体不仅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还要能理性的剖析这些新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都市报、市民报往往注重对某一轰动性的事件的具体报道,挖掘广度和深度并不是其强项。党报在理论素养、政策水平上有更多的积累,应当站在一个思想的高地上,做好议题设置,抓准问题性报道,引导社会舆论。2006年9月,《长江日报》在一版开设新闻专栏《长江视点》,重点抓研究问题的深度报道,既提出问题,又探讨解决出路,突出建设性,同时选题大都贴近民生,受到读者好评。舆论监督报道是体现党报威信的另一“重型武器”。客观地说,《长江日报长江日报》的舆论监督报道比都市类报纸的同类报道具有更大的“威力”,更容易引起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更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但较普遍的一种情况是,都市报的监督报道热火朝天,党报却比较沉寂。一方面做好舆论引导,一方面做好舆论监督,党报如果能把这两个强项真正做强,对扩大影响力和巩固公信力大有裨益,也将有效增强其自身竞争力。 提高正面报道的新闻价值,避免党报沦为廉价的“黑板报”读者不爱看《长江日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各种工作、会议、领导活动的程序性报道太多;口号多、虚的东西多,实的信息少。此类报道往往是对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某一方面工作的总结和肯定。这种稿件好采访、好写、受被报道单位欢迎,如果版面又轻易放行的话,就会在内部形成热衷采写此类稿件的风气。最终,一厂一店一院一校"粉饰"一下都可以露脸,党报"认可"逐渐贬值。避免党报沦为廉价的“黑板报”,应严格控制一般性工作报道和表扬稿,提倡记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从群众的视角、社会的视角抓新闻。2007年,《湖北日报》在一版推出新栏目《记者走基层》,倡导记者沉到一线采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带来清新务实之风,也增强了报纸的公信力。研究受众需求,把强项做出权威,把弱项做出特色党报的时政、经济、科教类报道比较得心应手,在社会、民生、娱乐、服务新闻方面相对薄弱。而后面这些领域,贴近性较强、可读性较强,读者相当关注。认真研究受众需求,把强项做出权威,把弱项做出特色,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都市类报纸、网络新闻的成功之处,党报可以借鉴,但不是简单的跟进或模仿,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品位,形成独特的风格,进行差异化竞争。因此在改进和增强社会、民生、娱乐类新闻时,党报应当遵循不媚俗,不哗众取宠的原则,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张扬主流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不断根据读者市场的需求调整版面,创新报道形式,丰富报道内容,才能有助于《长江日报》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全面提升。部门建设总经理重点管好三样东西:数字、钱和人。数字是经营业绩和规模的象征;财务是管理至关重要的参谋和杠杆;办公室是各个环节的润滑剂。办公室要刷新和补充职能,设行政主管、后勤主管、企划主管。除了传统职能,将来大宗采购、企业形象设计、促销活动策划以及文体活动的组织都要纳入办公室,以达到精简、统一、高效。信息部以改造后的网络中心为技术平台,统计和处理每日各报种(长江日报和其他代理报纸)要素、收款、分区分站分线投递等信息,同时负责对质量投诉的记录、反馈,以及用户资料的存档和分析。人力资源部负责劳资审核、员工档案管理、教育培训等。如需简化机构,人力资源部也可并入办公室。配送业务部基本上是一个业务接谈机构。负责开发、承接各类发行网络增值业务(如送水、米、油等日用品,回收旧报等)。同时负责将“长江报业捷龙快车”的物流业务与发行公司的配送网络对接。合资公司做现代物流的中流,这个部门做下流、做终端,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分类广告部是一个全新的部门。以对外公布的特服电话为手段,依托遍布三镇的发行站点,利用发行对象和送报后的富余时间,搜集各类小额分类广告信息,就近收款,即时编辑,然后将每日分类广告集中发送到报社广告部。外地不少报社的发行公司做分类广告很成功。如南京《现代快报》、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发行公司的分类广告每年做到5000万元,按15%的代理费,发行公司每年可创利700万元。零售代投部负责长江日报、集团内其他报纸在武汉地区的零售和外埠的征订、投递(包括与邮局合作)。同时承接代理、代投外报外刊。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开发和投送夹页广告和DM(直投)广告。
长江日报·网上投稿 (新闻热线:857710110 长江日报总机:85771888) 国内新闻 财经新闻 国际新闻 体育新闻 都市新闻 857710110 126呼长报110 学习时代 服务在线 会 展 黄 鹤 楼 休 闲 特别报道 健康百事 读者之声 文 娱 IT电脑通讯 网上评报 荆楚了望 求 知 汽 车
《长江日报》于1949年5月23日创刊,报头由毛泽东同志题写,由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办。中共中央华中局(后为中南局)成立后,为华中局(中南局)机关报兼武汉市委和湖北省委的机关报。 创刊初期,《长江日报》每天出对开一大张(4版),后来曾经增为一,张半(6版)。《长江日报》报名为毛泽东书写。创刊时,廖井丹任社长,陈楚为副社长兼总编辑。不久,廖井丹离任,熊复任社长。1952年初熊复调离报社后。由陈楚负责。中文名称长江日报语言汉语主办单位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创刊时间1949年5月23日出版周期日报历史沿革 听语音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报,作为中南局机关报的《长江日报》于1952年12月31日终刊,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接用《长江日报》报名,于1953年元旦继续出版。中南《长江日报》一部分人员参加了武汉《长江日报》的工作。这时的《长江日报》主要担负武汉市委机关报的任务;同时,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行政委员会有关政策法令及重要指示,仍通过《长江日报》发布,直至1954年大区撤销为止。武汉《长江日报》的前身是《新武汉报》。《新武汉报》是在民营《大刚报》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和建设成为党报的。武汉解放后,武汉市军管会批准《大刚报》继续出版,并派张若达任总编辑,通过这张报纸发布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和重要指示。1950年9月,《大刚报》实行公私合营,陆天虹任公方代表。1951年底。《大刚报》停刊。1952年元旦。《新武汉报》创刊,正式成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从1953年元月起,又接用《长江日报》报名继续出版。1960年12月,中共湖北省委决定《长江日报》与《湖北日报》合并,《长江日报》于1961年1月6日停刊,部分人员调湖北日报社,其余人员于1961年5月1日出版《武汉晚报》,为武汉市委机关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汉晚报》于1966年底停刊。1967年1月21日,又以《长江日报》报名复刊。先后担任过武汉长江日报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的有黎智、陆天虹、萧松年、郭治澄、雷行、曾卓、吕梁、黎少岑、黄嘉、孙德华、杨振兴、王保畲、白索、翟玉勋、杨秉林、杨坤潮、张学知、堪根本、陈修诚、熊伟等。《长江日报》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形势,本着“立足武汉、服务全省、贯通长江、辐射华中、面向全国、对外开放”的编辑方针,报道国内外和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新闻,介绍武汉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的经验,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具有一定特色;其各具特色的副刊、专刊,适应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1982年7月,长江日报社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合办《经济信息报》,后人民银行总行、湖北省分行和武汉市经委也参加合办。1981年5月创办《长江日报郊县版》,同年9月恢复出版《武汉晚报》。长江日报社还办有内部刊物《内部参考》、《长江日报通讯》、《来信摘编》、《评报》、《武汉新闻史料》、《学习与参考》和《长江报人》等。1984年,《长江日报》经批准向港澳和国外发行。中南《长江日报》日发行量创刊时为3万份,终刊时为9万份。武汉《长江日报》1985年日发行量为23万份。《长江日报》是中国中部发行量最大的城市综合性对开大报,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旗舰。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日报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机关报的性质、地位、功能、优势出发,明确提出“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办报理念,办报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名版、名栏、名篇层出不穷。精心营造的《健康百事》、《读者之声》、《黄鹤楼》、《边鼓录》、《疑点探访》、《九州方圆》、《热线追踪》、《前程招聘》等蔚为大观,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显示机关报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全省,辐射华中,影响武汉,湖北及至华中地区舆论走向。这是武汉市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报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团。从1980年评选全国好新闻以来,《长江日报》获中国新闻奖28件,在全国城市报纸中位居前列,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武汉地区开展的读者调查表明,读者眼中《长江日报》的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一张新闻和信息较全的报纸和一张具有权威性的报纸,传阅率达人。与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法国《欧洲时报》等合办《大武汉新闻》。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厦门、宜昌、等地分别设有记者站。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党委机关报中,《长江日报》发行量、广告额皆位列前五位,彩色报纸印刷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分类: 地区 >> 湖北 >> 武汉市 问题描述: 想知道武汉有那几家知名杂志社,我想在杂志社做个采编。 解析: 武汉是个文化重镇,有很多知名杂志社在武汉。 知音杂志社,知名杂志有:知音、知音海外版、打工、好日子、商界名家、良友文摘、知音女孩、第一生活、知音漫客、新周报等。 今古传奇杂志社,知名杂志有今古传奇等。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杂志有:爱情婚姻家庭、真情等。 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也有很多杂志。
首先,选中你想投稿的杂志社 然后,查看该编辑部收稿人的EMAILL 投稿一般等待对方回复时间是半个月左右 如果你的稿子通过初审,会有人联系你。 如果没有通过了,那就再努力,不要泄气。
网上投稿有两种情况:一类是直接在网上投稿的。这类刊物大多比较开放,其网站设有投稿箱、投稿链接等。如《光明日报》(光明网),首页顶端就有“投稿”,可点击直接投稿。这类网站为其注册会员、通讯员、作者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投稿渠道。另二类是电子邮箱投稿。这类刊物大多依据版面、专题,设有多个电子邮箱,投稿人可根据内容选择邮箱。目前,通过电子邮箱投稿是最为普遍的方式。《长江日报》就属于这一类,可以在网上查到相应的邮箱地址,通过电子邮件投递。不过,还有不少刊物坚持传统投稿方式,需用信函邮寄到对方的编辑部。
一个公司长江传媒与长江日报的关系是一个公司。武汉长江日报传媒有限公司
长江日报·网上投稿 (新闻热线:857710110 长江日报总机:85771888) 国内新闻 财经新闻 国际新闻 体育新闻 都市新闻 857710110 126呼长报110 学习时代 服务在线 会 展 黄 鹤 楼 休 闲 特别报道 健康百事 读者之声 文 娱 IT电脑通讯 网上评报 荆楚了望 求 知 汽 车
1949年9月22日《长江日报》头版
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的“红色历程———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文献收藏展”上,笔者看到一张1949年9月22日出版的《长江日报》,该报头版上全是有关首届政协会议的报道。联想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到来,我便仔细研读了这份报纸。
《长江日报》的头版头条
1949年9月22日的《长江日报》头版总体看上去版式大气,一版标题硕大,比较吸引人的视线,整个版面用外边框黑粗线框住,版面里边也根据需要有线相隔。这张报纸的报头在第一版上方居中,“长江日报”四个大字是 *** 主席亲题的手笔。在报头报眼之下,灰色底纹衬托着通栏大标题《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
竖排右起的头版头条是《毛主席在中国人民政协会上的开幕词》,并配发戴八角五星帽的毛主席头像。第二条主新闻是历史性的重大事件,编者特意用三级大标题来表达其意,肩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主标题是《中国人民政协隆重开幕》,引题为《大会将制定人民政协组织法及其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 组织法,选举中央人民 *** 委员会》。
一版左上角用花边围起来的一则消息是主席团名单,篇幅虽小,信息含量却很重;左下角刊登的是 *** 中央政治局委员 *** 的讲话,他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具体方式,中国历史从此已进入一个完全新的时代。”
笔者注意到,上述各条消息都标明是新华社北平二十一日电,只有《华中局、中原临时人民 *** 电贺人民政协开幕》一则是新华社本市电。这说明, *** 主导的重大政治事件的新闻报道,用的都是新华社通稿。
其他版面的相关新闻
在政协开幕日这一天,进行大会发言的还有宋庆龄、何香凝、张澜、高岗、陈毅、黄炎培、李立三等各界各地代表。
这张《长江日报》第二版头条是《中国人民政协首届会议各单位代表名单》,接下来为《周恩来报告全体代表人数》,再依次是重要代表的发言,特邀代表宋庆龄在讲话中强调:“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这样一个广大代表性的人民的集会,形成真正的统一战线,以执行共同纲领,和组织人民民主 *** 。”
民革常委何香凝在讲话中说:“我们应在毛主席领导下,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遗嘱,与苏联及平等待我之民族,永远携手,共同奋斗。”
人民解放军代表陈毅将军在讲话中表示:“全军愿在大会领导下将革命进行到底,保证新中国建设顺利进行。”陈毅时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
在二版左下角,刊登1200多字的社论《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在社论结尾处,是4条响亮的口号,除第一条“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外,其他3条口号都表明了首届政协所代表的政治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 *** 万岁!全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第三版头两条,仍是重要代表在人民政协第一届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立下宏愿,抱定决心,在毛主席领导下,担负起实现我们共同纲领的责任。”解放区代表高岗强调指出:“解放战争需要解放农民,建立民生制度也需要依靠解放农民。”高岗时任 *** 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 *** 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接下来是华中局所属湖北江西省委省 *** 军区联电祝贺人民政协;武汉人民欢欣鼓舞,庆祝人民政协开幕和武汉各机关团体等纷纷电贺人民政协等3条地方消息。
第三版还有两条与政协相关的消息,一是报道《人民政协代表杨杰将军在港惨遭蒋特杀害逝世》;二是新华社短评《悼杨杰!》。杨杰是民国时期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又加上将军衔,他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被斯大林称之为“战略专家”。杨杰为避开国民党的追杀,特意从内地转道香港,准备北上前往北平出席新中国政协会议。但是就在全国第一届政协开幕前两天,杨杰在香港被害,著名军事学家杨杰将军成为第一届政协代表名单上唯一加黑框的代表,令出席会议的代表扼腕叹息,同声痛悼。
此外,三版还有我军解放张掖,彭德怀副总司令电勉进甘我军、华北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电贺绥远和平解放等3条消息。
在这天报纸的第四版副刊上,还刊登了一首题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颂歌》的小诗,作者毕鲁午用三十几行的诗句讴歌了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赞颂了各界爱国人士协商建国,广大百姓群众盼望永久和平、人民民主的共同心声。诗中的一些诗句铿锵有力:“这是中国人民自有史以来,第一次自由集会……中国人民自有史以来,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志,集中自己的意见,处理自己祖国的事情。这是伟大的会议,这是光荣的会议,这是中国人民的荣耀与骄傲。”
另外,一版上方报头两边的左右报眼占位虽小,信息量却很大。右边报眼有一则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通告,落款署名是总经理南汉宸,副总理胡景雩、关学文。左边报眼除有武汉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会通告外,还有三则金融和民生讯息,即汉口中国银行今日外币牌价、中国人民银行牌价和武汉市贸易公司今日牌价,如面粉每斤160元。
那么,160元的旧币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币,应当是多少钱呢?1955年3月1日,第一套人民币改为使用第二套人民币,这次币改的新旧币兑换比例为一万元旧币兑换一元人民币新币,如此折算就是一毛六买一斤面粉。
《长江日报》背后的特殊故事
《长江日报》在1949年5月23日创刊之时,是 *** 中央华中局(后改为中南局)及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机关报,覆盖中南6省。这张报纸是武汉市军管会登记新字第一号。回顾武汉解放的历史,从1949年5月15日开始,国民党守城将领白崇禧就准备弃武汉而逃,5月16日凌晨国民党军队全部撤离武汉,5月16日早晨7点左右,解放军从黄浦路进城,进而解放了汉口,5月17日解放了武昌和汉阳。武汉三镇全部解放的准确日期是1949年5月17日,但后来把武汉解放纪念日定为5月16日。也就是说,武汉解放一周之后,《长江日报》创刊出版,社址在汉口江汉路204号,当时办公用的电话号码只有4位数,编辑部为2133,经理部是2941。报纸定价为每份人民币60元,折合新币是六分钱。上面说的这张《长江日报》是其第123期,出报那天是个星期四。
1952年12月31日, *** 中南局决定停办机关报而将《长江日报》移交给武汉市委。三年困难时期因纸张供应紧缺,1961年1月6日湖北省委通知《长江日报》停刊,与湖北日报合并。1967年1月21日《长江日报》复刊,直至今天,《长江日报》始终是 *** 武汉市委机关报。
从展览标签上看出,这张《长江日报》的收藏者叫季井申,他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专业委员会策展部副部长。我跟这位红藏家见面时了解到,他于197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兰西榆林镇。1990年应征入伍,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与红色收藏结下不解之缘,1992年复员后到地方粮食部门工作,后因国家体制改革下岗分流,于2006年来到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做生意,并且全心全意投入收藏红色珍品的行列。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季井申收藏了红色宣传画、 *** 史料数余万件,其中也包括辛亥革命、抗战实物、民俗老物件等。十几年来,他的收藏足迹走遍全国各地,参加过百余次全国收藏展览交流会。
(作者系红色报纸藏家)
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报,作为中南局机关报的《长江日报》于1952年12月31日终刊,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接用《长江日报》报名,于1953年元旦继续出版。中南《长江日报》一部分人员参加了武汉《长江日报》的工作。这时的《长江日报》主要担负武汉市委机关报的任务;同时,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行政委员会有关政策法令及重要指示,仍通过《长江日报》发布,直至1954年大区撤销为止。武汉《长江日报》的前身是《新武汉报》。《新武汉报》是在民营《大刚报》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和建设成为党报的。武汉解放后,武汉市军管会批准《大刚报》继续出版,并派张若达任总编辑,通过这张报纸发布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和重要指示。1950年9月,《大刚报》实行公私合营,陆天虹任公方代表。1951年底。《大刚报》停刊。1952年元旦。《新武汉报》创刊,正式成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从1953年元月起,又接用《长江日报》报名继续出版。1960年12月,中共湖北省委决定《长江日报》与《湖北日报》合并,《长江日报》于1961年1月6日停刊,部分人员调湖北日报社,其余人员于1961年5月1日出版《武汉晚报》,为武汉市委机关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汉晚报》于1966年底停刊。1967年1月21日,又以《长江日报》报名复刊。先后担任过武汉长江日报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的有黎智、陆天虹、萧松年、郭治澄、雷行、曾卓、吕梁、黎少岑、黄嘉、孙德华、杨振兴、王保畲、白索、翟玉勋、杨秉林、杨坤潮、张学知、堪根本、陈修诚、熊伟等。《长江日报》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形势,本着“立足武汉、服务全省、贯通长江、辐射华中、面向全国、对外开放”的编辑方针,报道国内外和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新闻,介绍武汉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的经验,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具有一定特色;其各具特色的副刊、专刊,适应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1982年7月,长江日报社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合办《经济信息报》,后人民银行总行、湖北省分行和武汉市经委也参加合办。1981年5月创办《长江日报郊县版》,同年9月恢复出版《武汉晚报》。长江日报社还办有内部刊物《内部参考》、《长江日报通讯》、《来信摘编》、《评报》、《武汉新闻史料》、《学习与参考》和《长江报人》等。1984年,《长江日报》经批准向港澳和国外发行。中南《长江日报》日发行量创刊时为3万份,终刊时为9万份。武汉《长江日报》1985年日发行量为23万份。《长江日报》是中国中部发行量最大的城市综合性对开大报,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旗舰。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日报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机关报的性质、地位、功能、优势出发,明确提出“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办报理念,办报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名版、名栏、名篇层出不穷。精心营造的《健康百事》、《读者之声》、《黄鹤楼》、《边鼓录》、《疑点探访》、《九州方圆》、《热线追踪》、《前程招聘》等蔚为大观,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显示机关报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全省,辐射华中,影响武汉,湖北及至华中地区舆论走向。这是武汉市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报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团。从1980年评选全国好新闻以来,《长江日报》获中国新闻奖28件,在全国城市报纸中位居前列,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武汉地区开展的读者调查表明,读者眼中《长江日报》的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一张新闻和信息较全的报纸和一张具有权威性的报纸,传阅率达人。与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法国《欧洲时报》等合办《大武汉新闻》。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厦门、宜昌、等地分别设有记者站。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党委机关报中,《长江日报》发行量、广告额皆位列前五位,彩色报纸印刷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马铁丁,是1950年代初期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三人在《长江日报》《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思想杂谈”时合用的笔名。
三人的合作,并无严格的分工,陈笑雨、郭小川常侧重于关注文化、教育、艺术等类问题,张铁夫因主管农业战线的报道,故多在这方面落墨。1957年7月以后,三人工作有所变动,合作便告结束,而“马铁丁”则成为陈笑雨独用的笔名。
扩展资料
1、“马”——陈笑雨
笔名司马龙。1917年生,江苏靖江人,1938年入延安陕北公学,后被分配至新华通讯社。解放初,曾任新华社中南总分社社长。1953年,任北京《文艺报》副主编,1959年任《新观察》主编。后任《人民日报》副刊部主任。
2、“铁”——张铁夫
1922年生,山东巨野县人,1940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院学习,先后任《解放日报》、新华社记者。解放初曾任长江日报副总编辑。后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长等职。
3、“丁”——郭小川
笔名丁云中。1919年生,河北丰宁县人。全面抗战爆发后,参加八路军,开始诗歌创作。1948年任《群众日报》副总编辑,兼《大众日报》负责人。武汉解放后,任中南局宣传处处长等职,后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等职。
马铁丁马铁丁,是1950年代初期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三人在《长江日报》《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思想杂谈”时合用的笔名
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报,作为中南局机关报的《长江日报》于1952年12月31日终刊,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接用《长江日报》报名,于1953年元旦继续出版。中南《长江日报》一部分人员参加了武汉《长江日报》的工作。这时的《长江日报》主要担负武汉市委机关报的任务;同时,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行政委员会有关政策法令及重要指示,仍通过《长江日报》发布,直至1954年大区撤销为止。武汉《长江日报》的前身是《新武汉报》。《新武汉报》是在民营《大刚报》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和建设成为党报的。武汉解放后,武汉市军管会批准《大刚报》继续出版,并派张若达任总编辑,通过这张报纸发布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和重要指示。1950年9月,《大刚报》实行公私合营,陆天虹任公方代表。1951年底。《大刚报》停刊。1952年元旦。《新武汉报》创刊,正式成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从1953年元月起,又接用《长江日报》报名继续出版。1960年12月,中共湖北省委决定《长江日报》与《湖北日报》合并,《长江日报》于1961年1月6日停刊,部分人员调湖北日报社,其余人员于1961年5月1日出版《武汉晚报》,为武汉市委机关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汉晚报》于1966年底停刊。1967年1月21日,又以《长江日报》报名复刊。先后担任过武汉长江日报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的有黎智、陆天虹、萧松年、郭治澄、雷行、曾卓、吕梁、黎少岑、黄嘉、孙德华、杨振兴、王保畲、白索、翟玉勋、杨秉林、杨坤潮、张学知、堪根本、陈修诚、熊伟等。《长江日报》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形势,本着“立足武汉、服务全省、贯通长江、辐射华中、面向全国、对外开放”的编辑方针,报道国内外和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新闻,介绍武汉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的经验,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具有一定特色;其各具特色的副刊、专刊,适应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1982年7月,长江日报社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合办《经济信息报》,后人民银行总行、湖北省分行和武汉市经委也参加合办。1981年5月创办《长江日报郊县版》,同年9月恢复出版《武汉晚报》。长江日报社还办有内部刊物《内部参考》、《长江日报通讯》、《来信摘编》、《评报》、《武汉新闻史料》、《学习与参考》和《长江报人》等。1984年,《长江日报》经批准向港澳和国外发行。中南《长江日报》日发行量创刊时为3万份,终刊时为9万份。武汉《长江日报》1985年日发行量为23万份。《长江日报》是中国中部发行量最大的城市综合性对开大报,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旗舰。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日报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机关报的性质、地位、功能、优势出发,明确提出“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办报理念,办报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名版、名栏、名篇层出不穷。精心营造的《健康百事》、《读者之声》、《黄鹤楼》、《边鼓录》、《疑点探访》、《九州方圆》、《热线追踪》、《前程招聘》等蔚为大观,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显示机关报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全省,辐射华中,影响武汉,湖北及至华中地区舆论走向。这是武汉市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报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团。从1980年评选全国好新闻以来,《长江日报》获中国新闻奖28件,在全国城市报纸中位居前列,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武汉地区开展的读者调查表明,读者眼中《长江日报》的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一张新闻和信息较全的报纸和一张具有权威性的报纸,传阅率达人。与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法国《欧洲时报》等合办《大武汉新闻》。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厦门、宜昌、等地分别设有记者站。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党委机关报中,《长江日报》发行量、广告额皆位列前五位,彩色报纸印刷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想念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谈怎样投稿? 2005-3-28 17:17:22 当代文学投稿网 作者:文烈 阅读667次 从事文学刊物编辑工作十五余年,对作者不规范的投稿感触颇深,现将投稿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广大作者,以便提高投稿命中率。 一、 稿件首先要书写整齐,字迹不要潦草,稿纸要用方格纸。不少作者在这一方面不太注意,抄写得乱七八糟,字迹潦草。更有甚者,随便将一首诗抄在烟盒上或写在用过的稿纸背面。有些作者虽然用稿纸抄写但未用方格稿纸等等。对于这一类来稿,编辑一般都不会认真去阅读。一是阅读起来太费劲。二是编辑感觉到作者创作不严谨,投来的稿件质量肯定好不到那里去。三是不用方格稿纸抄写,若稿件刊用修改起来也不方便,算行距,字数也不好计算。 二、 投稿时作者要谦虚。不少作者投稿时总爱附言。作者附言可以说五花八门。附言适当地介绍一下自己未尝不可,但要言简意赅,谦虚有礼。记得我刚参加工作在一家市级文学刊物作编辑工作时看到过不少类似的附言:我是某协会会员,某华人文学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可以说我是有一定影响的作家、诗人。今寄诗作几首,在你们这类市级刊物上发表应该是绰绰有余吧``````。诚想,有哪一位编辑愿发这种骄傲自大的作者稿件。你既然这么高的水平,既然眼中没市级刊物,何以给市级刊物投稿呢!当时,我还年轻,耐着性子看完诗作,其实所谓的诗作连上县级刊物的水平都达不到,纯粹是作者自吹自擂罢了。再者作者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总认为自己的稿件水平高,真应了那句“孩子是自己的好”的谚语,来稿时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稿件,甚至讲已得到了某主编的肯定或得到了某位作家的赏识。其实,稿件的好与坏,编辑阅完便知,作者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投稿时作者一定要谦虚,不要过高地宣传自己。 三、投稿要有的放矢。目前,国内报刊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文学报刊在国内有一千余家,再加上各类报纸的文学副刊,那就数不胜数。经常有作者埋怨自己的稿件得不到编辑的赏识,除了质量外,不外乎是作者没找对投稿的报刊。其实,每一家报刊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用稿的标准,不能写完稿不加选择就投,那肯定是不容易投中。一般来讲,报纸副刊发表的文章都要比纯文学刊物发表的作品水平低,而且报纸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一般都要配合本时期报纸宣传主题,也可以说是应景之作。如果是这种稿件,一般不易在纯文学刊物发表。当然,也有一些大报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水平并不低,这要看是什么报了。文学刊物一般分为市级、省级、中央级。通常来讲,级别的不同,所选稿件质量就不同,比如说《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可以说选载的都是小说精萃,一般作者的作品不易被选中。如何让自己的稿件提高命中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根据自己的创作水平向相应的报刊投稿,这样就容易投中。 四、 稿件最好不要寄给某一位编辑。作编辑久了,认识的文友也就多了。因此,编辑的私人信件或寄给编辑的稿件就多了,案头上压满了来信、来稿,处理都处理不完。编辑部都有专门的收发人员,来稿及时登记,及时分发,一般都不会积压,反而寄给某一位编辑的稿件常常会积压,得不到及时处理。 五、 稿件要自留底稿,便于一稿多投。现在所有报刊都不退稿,一是工作量大;二是支付不起大量的邮费。一般来讲二个月(有约定的除外)内未见采用通知可另投它刊。稿件还是要多投几家报刊(同一时间不要一稿两投),说不定被哪一家报刊选上了。未发表不一定就是水平低,关键是要有的放矢的投稿。 六、给报纸副刊投稿切忌投长稿。众所周知,报纸副刊的容量极其有限,稿件字数太多,版面无法容纳,编辑修改起来费时费脑,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一般都会选择其它稿件,稿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七、 寄稿时要在稿末写清固定地址、邮编、姓名,以便编辑联系。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有不少作者往往忘了在稿末写地址,使编辑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面是报刊杂志的投稿方式: 全国报刊投稿目录: ——山东省—— 济南的几家报纸: 《大众日报》: “大众周末”郭爱凤: “丰收”副刊,刘君: 《齐鲁晚报》: “青未了”副刊,张成东: “人间”、“生活广记”曲鹏: 《生活日报》: “大家专栏”、“大家小品”宜冰: “情感•倾诉”鹿玲: 《都市信报》: “心情笔记”李毅: “男左女右”、“非常故事”李毅: 《济南时报》: “海右”副刊聂双: “国风”(杂文)束学山: “市井”(千字内的小故事)窦小娟: 《青岛日报》编辑部 工交部 投稿E-mail: 财贸部 投稿E-mail: 农村部 投稿E-mail: 政法部 投稿E-mail: 科教部 投稿E-mail: 文艺部 投稿E-mail: 理论部 投稿E-mail: 群工部 投稿E-mail: 摄影部 投稿E-mail: 总编室 投稿E-mail: 特刊部 投稿E-mail: 新闻研究室 投稿E-mail: 外宣部 投稿E-mail: 时事部 投稿E-mail: 《青岛晚报》编辑部 总编室 投稿E-mail: 编读往来:maito: 新闻一部 投稿E-mail: 经济新闻: 每日财经: 特别报道: 新闻二部 投稿E-mail: 综合新闻: 记者在线: 民情民声: 时事部 投稿E-mail: 国内新闻: 焦点新闻: 国际纵横: 国际新闻: 体育部 投稿E-mail: 体育新闻: 副刊部 投稿E-mail: 连载/书香/社会写真: 宜人枋遥簒 汽车广场: 城市广角: 漫画: 青潮: 观点/美文: 文化部 投稿E-mail: 文化新闻: 不夜城: 广告部 投稿E-mail: 广告版: 专刊部 投稿E-mail: 健康: 家居导刊/周周快读: 现代太太/美丽课堂: 周末购物/特别发布: 网络世界: 现代办公/电脑之家: 吃在岛城/时尚橱窗: 青青岛/楼市导刊/房产超市: 大玩家: 《读报参考》编辑部 投稿E-mail: 《青岛画报》编辑部 投稿E-mail: 彭城晚报 地址:徐州市中山南路142-1号 邮码:221002 Email: E: 淮海商报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8009 《连云港日报》网址,邮箱: 投稿电子信箱: 信寄:214002江苏省无锡市江南晚报副刊部 黑陶 ======武汉==== 楚天都市报 周二: 生活故事 刘我风 周六: 艺林 王予 周六: 随笔 周洁 武汉晨报 周六: 新生活版网吧 林俊 周六: 新生活版酷文、白领 徐璐 周四: 苹果周刊之离婚男女、啼笑姻缘 樊南方——情感小文 周四: 苹果周刊之恋爱讲义 林俊——同上 周二、周五: 市民故事 龙大虎 武汉晚报 周二、三、日:夜明珠 \袁毅 美文 李青 周日:白云阁 小栏目如下:小小说、文心手记、百字小说、诗乐园、散文诗等 责编:袁毅 长江日报 人生百味 罗时汉 ======广东(部分)==== 《南方日报》“小品”栏目 随笔、生活中小故事等 编辑 陈美华 《茂名晚报》栏目 情感天空:情感类文章 百味人生:发随笔类散文 邮箱都是 《茂名日报》栏目 春笋:散文、诗歌、小小说 现代家庭:家庭类散文及随笔 《茂名日报都市版》栏目 人世间:随笔类、市井故事 没有邮箱, 地址都是:广东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外地稿见报率极低,稿费30元/千字 深圳法制报 百姓周刊(周日发稿) 总信箱: 编辑:夏和顺发展 蔡秀文 稿费标准:大约为80—100元/千字 如果刘心武、梅洁等说不定另当别论
《长江日报》于1949年5月23日创刊,报头由毛泽东同志题写,由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办。中共中央华中局(后为中南局)成立后,为华中局(中南局)机关报兼武汉市委和湖北省委的机关报。 创刊初期,《长江日报》每天出对开一大张(4版),后来曾经增为一,张半(6版)。《长江日报》报名为毛泽东书写。创刊时,廖井丹任社长,陈楚为副社长兼总编辑。不久,廖井丹离任,熊复任社长。1952年初熊复调离报社后。由陈楚负责。历史沿革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报,作为中南局机关报的《长江日报》于1952年12月31日终刊,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接用《长江日报》报名,于1953年元旦继续出版。中南《长江日报》一部分人员参加了武汉《长江日报》的工作。这时的《长江日报》主要担负武汉市委机关报的任务;同时,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行政委员会有关政策法令及重要指示,仍通过《长江日报》发布,直至1954年大区撤销为止。武汉《长江日报》的前身是《新武汉报》。《新武汉报》是在民营《大刚报》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和建设成为党报的。武汉解放后,武汉市军管会批准《大刚报》继续出版,并派张若达任总编辑,通过这张报纸发布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和重要指示。1950年9月,《大刚报》实行公私合营,陆天虹任公方代表。1951年底。《大刚报》停刊。1952年元旦。《新武汉报》创刊,正式成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从1953年元月起,又接用《长江日报》报名继续出版。1960年12月,中共湖北省委决定《长江日报》与《湖北日报》合并,《长江日报》于1961年1月6日停刊,部分人员调湖北日报社,其余人员于1961年5月1日出版《武汉晚报》,为武汉市委机关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汉晚报》于1966年底停刊。1967年1月21日,又以《长江日报》报名复刊。先后担任过武汉长江日报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的有黎智、陆天虹、萧松年、郭治澄、雷行、曾卓、吕梁、黎少岑、黄嘉、孙德华、杨振兴、王保畲、白索、翟玉勋、杨秉林、杨坤潮、张学知、堪根本、陈修诚、熊伟等。《长江日报》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形势,本着“立足武汉、服务全省、贯通长江、辐射华中、面向全国、对外开放”的编辑方针,报道国内外和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新闻,介绍武汉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的经验,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具有一定特色;其各具特色的副刊、专刊,适应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1982年7月,长江日报社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合办《经济信息报》,后人民银行总行、湖北省分行和武汉市经委也参加合办。1981年5月创办《长江日报郊县版》,同年9月恢复出版《武汉晚报》。长江日报社还办有内部刊物《内部参考》、《长江日报通讯》、《来信摘编》、《评报》、《武汉新闻史料》、《学习与参考》和《长江报人》等。1984年,《长江日报》经批准向港澳和国外发行。中南《长江日报》日发行量创刊时为3万份,终刊时为9万份。武汉《长江日报》1985年日发行量为23万份。《长江日报》是中国中部发行量最大的城市综合性对开大报,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旗舰。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日报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机关报的性质、地位、功能、优势出发,明确提出“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办报理念,办报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名版、名栏、名篇层出不穷。精心营造的《健康百事》、《读者之声》、《黄鹤楼》、《边鼓录》、《疑点探访》、《九州方圆》、《热线追踪》、《前程招聘》等蔚为大观,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显示机关报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全省,辐射华中,影响武汉,湖北及至华中地区舆论走向。这是武汉市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报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团。从1980年评选全国好新闻以来,《长江日报》获中国新闻奖28件,在全国城市报纸中位居前列,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武汉地区开展的读者调查表明,读者眼中《长江日报》的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一张新闻和信息较全的报纸和一张具有权威性的报纸,传阅率达人。与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法国《欧洲时报》等合办《大武汉新闻》。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厦门、宜昌、等地分别设有记者站。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党委机关报中,《长江日报》发行量、广告额皆位列前五位,彩色报纸印刷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报刊职能《长江日报》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对恢复国民经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宣传,起到指导和配合中心工作,推动实际工作前进的作用。《长江日报》勇于在报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言论针对性强,指导及时。署名马铁丁(即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的《思想杂谈》,一事一议,有的放矢,为广大读者所欢迎。媒体价值优势《长江日报》是一份以时政、经济新闻为主要特色的权威大报,现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是读者心目中最有话语权的报纸,同时也是数十万机关干部的必读报纸,是高端消费群的锁定报纸。在经济类新闻这块,《长江日报》侧重于走大方向的发展策略,注重政策性新闻评论,时政性比较强。同时,《长江日报》的传阅率较高,日发行量为30万份左右。劣势作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平面媒体,《长江日报》和《武汉晚报》曾在数年前合作经营,尽管现在又再次分开办报,但那一次的合作经历使得原本属于《长江日报》的广告客户流失严重,许多客户中断了与《长江日报》的合作转而投向《武汉晚报》,重新独立办报以后,如何找回原有的客户,如何挖掘新的客户,是摆在眼前的一个当务之急。《长江日报》作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导向性,但是在亲近市民,迎合市场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市民生活、民情民生的关注与报道上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理财类栏目并不突出。从整个上半年度媒体信息来看,《长江日报》在经济类报道这一领域尚有一定的欠缺。综上,《长江日报》在金融营销上与其他的报纸媒体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无论是经济新闻的报道总量,还是银行类广告的投放总量,均远远不及其它的同类媒体。尽管有着较高传阅率,但作为一份机关订阅的报纸,由于侧重关注大的政治走向及政策性舆论报道,因此,其有效读者群的实际数量远不及其它市民报,社会影响力与读者关注度也不尽如人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报纸本身的兴趣度、关注度及信息过滤与记忆的程度相对比较低下,往往是走马观花,看过则罢。营销策划方案总体思想以刚刚结束的十七大精神为导向,以切实提高百姓收入为目标,增加老百姓感兴趣的理财话题,仔细分析《长江日报》读者群,做一系列让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立即收获经济效益的亲民活动,针对《长江日报》客户流失严重的现状,以活动为辅助手段来吸引市场的目光,从而提高社会关注度与口碑,增加客户的广告投放意向。并就市民感兴趣的经济类问题开展专栏,如理财新趋势,理财手法多样谈等等,以此提高市民对《长江日报》金融版面的阅读兴趣与阅读率,并以此来吸引金融企业在《长江日报》上的硬广与软文投放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长江日报》1、第二届中小企业创投融姿交易会再创新高2、个人理财营销活动——与市民近距离谈理财,开展系列亲民理财活动3、企业理财——挖掘新兴的活动营销方式此做法一方面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充实了版面的信息量,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信息,引发了受众更大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既增加了经济收益,也保证了读者阅读率。活动策划新闻与广告往往是紧密相连的,《长江日报》金融版面的合理规划,离不开金融企业的广告投放,也离不开《长江日报》对各大金融机构举办活动的合理组织与报道。要想达到更好的贴近民生,反映民情这一目的,就必须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类新闻做深度挖掘。而在挖掘新闻的同时,也可以积极的创造新闻,即举办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以活动来启动市场。1、紧紧跟随品牌活动与武汉地区现有的经济类活动保持良好的联系与互动,如每年5月份举办的中小企业创投融资交易会,该活动在银企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本着“为项目找资金、为资金找项目”的宗旨,有着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大众认可度,今年的创投融资交易会上,湖北省银监局第一次与媒体合作,而各家银行也是首次在媒体上就对公业务进行广告宣传,政府,银行,中小企业三方互动良好,为金融市场的良好秩序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在这次活动中,报纸广告收入更是达到20万,展望2008年的中小企业创投融资交易会,我们将继续完善和坚持下去,争取在各方面再创新高。《长江日报》金融版面可以对2008年该活动进行全程的跟踪报道,采写台前幕后的各类新闻,以活动来创造市场,从而带动广告营销,为读者全面了解经济动态提供畅通的渠道,同时也能大力吸引中小企业和各金融机构在《长江日报》上的广告投放,最大程度的实现其经济效益。2、积极开展亲民活动——与市民近距离谈理财《长江日报》作为武汉地区的机关报,其拥有高端读者群这一优势是不可忽略的,也是积极、广泛开展金融理财类活动不可多得的便利条件,最大程度地锁定中高收入者的消费习惯,根据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加以理财知识的引导,为各大金融机构寻找目标消费者,为中高收入群体寻找投资理财新渠道,为理财市场搭建供需之桥,是《长江日报》金融类栏目实现经济报道与广告营销双赢的必经之路。在硬广与软文大行其道的今天,受众对广告的免疫能力越来越强,甚至出现排斥与逆反的心理,简单的说教与介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对金融理财服务需求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各大金融机构苦于找不到更为合适的与目标群体沟通及交流的方式,鉴于此,我们将在银行与市场之间打造和营建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一方面满足市民快速增长的理财需求,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寻找更多的目标消费群体,让银行通过《长江日报》这一媒体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可见的经济收益。(1)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全年的活动按照按照4个季度分为4期,一季度一个主题,每个季度两期活动,以活动带动广告,打造活动套餐。以上一系列社会性活动,让市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最科学、最适合自己的理财《长江日报》知识,同时这也是让银行能立即收获经济效益的活动,此类活动一方面增加了报纸的新闻报道量,另一方面为各金融机构走向市场,扩大影响力创造的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为他们在《长江日报》上投放硬广和软文广告提供了优异的空间。(2)与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保持良好的长期而稳定的联系,以低姿态的方式与各银行负责人举行座谈会,以会议的形式讨论如何开展活动,最大程度地倾听银行需求,为他们新上市的理财产品与服务进行报道与宣传,或对银行的理财师进行形象包装,帮助其进一步开拓市场,在社会活动这一部分,充分听取银行的意见,以他们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活动包装,从而达到即收获市民关注,又得到银行满意的目的,最大程度的实现新闻报道与广告收益的双向平衡。(3)积极与各银行负责人保持沟通,双方互通有无,报社可以采取对银行负责人赠送报纸的方式来加深与扩大《长江日报》在各金融企业的渗透力及影响力。3、把握市场脉搏,挖掘新的营销模式——开展企业理财活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从单纯的个人理财转向为大量企事业单位服务,银行对公业务的兴起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市场繁荣的保证。国有大型企业的多样化经营,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顺利周转。为企业的闲置资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途径,是银行对公业务的宗旨与目的,代客理财,帮助公司、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银行对公业务的发展方向,而这一新兴的营销点也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诸如国有特大型企业武汉钢铁集团,已成立了自己的财务公司,这充分说明该业务光明而美好的前景。尽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现阶段,银行的对公业务还仅仅局限在关系营销的层面上,与个人业务相比,其规范性与合理性还有待提高,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促进银行对公业务的规范运行,是一个有着巨大空间的营销策略,鉴于此,我们将推动与促进银行对公业务作为2008年全新的营销重点,将银行等各大金融机构更多地介绍给企事业单位,为各企事业单位寻找最适合他们的理财途径,在银企之间搭建一座相互沟通,交流无阻的平台,一方面促进了银行对公业务的不断拓展与前进,另一方面也为众多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更坚强的后盾,这一市场的着重开发,在武汉地区报纸媒体金融类栏目中开创了一个先河,为《长江日报》经济类版面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一系列广告与活动套餐的实行,将在企业中为各大金融机构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也为广告收入打造了光明的创收平台。总结综上所述,《长江日报》作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纵然有着不可多得的传播优势,但其所存在的不足依然清晰地摆在眼前,在具体分析了各方面综合情况以后,我们得出可以用活动来启动市场这一结论,并为具体活动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相信本着新闻与广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积极举办系列大型、专业、优质的公益类金融理财活动,定能为《长江日报》金融类版面的与时俱进锦上添花。根据以上一系列活动,我们将凭借着良好的客户资源与政府支持以及媒体优势,以达到全年100万、争取120万的的广告目标值来独家代理《长江日报》金融广告。栏目设置要闻视点走进百姓政治观点经济生活大话文学体育健康天地教育时尚娱乐新闻评论社区发展突破以积极的姿态做好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体现主流媒体的“见识与气度” 党报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引导舆论的职责。这种引导应当是有力量、有针对、有效果的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复印上级文件,苍白地人云亦云,牵强附会地印证图解。低水平的宣传引导,既不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深入人心,又不能解答群众在现实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实际上是不负责任地放弃发言权。目前,我们的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涌在一起,民众有振奋,也有疑惑、迷茫、甚至不满。如何抓住一些社会、经济、政治的热点问题,通过深入理性地分析报道,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对待和解决,这对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是个考验。社会责任感要求媒体不仅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还要能理性的剖析这些新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都市报、市民报往往注重对某一轰动性的事件的具体报道,挖掘广度和深度并不是其强项。党报在理论素养、政策水平上有更多的积累,应当站在一个思想的高地上,做好议题设置,抓准问题性报道,引导社会舆论。2006年9月,《长江日报》在一版开设新闻专栏《长江视点》,重点抓研究问题的深度报道,既提出问题,又探讨解决出路,突出建设性,同时选题大都贴近民生,受到读者好评。舆论监督报道是体现党报威信的另一“重型武器”。客观地说,《长江日报长江日报》的舆论监督报道比都市类报纸的同类报道具有更大的“威力”,更容易引起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更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但较普遍的一种情况是,都市报的监督报道热火朝天,党报却比较沉寂。一方面做好舆论引导,一方面做好舆论监督,党报如果能把这两个强项真正做强,对扩大影响力和巩固公信力大有裨益,也将有效增强其自身竞争力。 提高正面报道的新闻价值,避免党报沦为廉价的“黑板报”读者不爱看《长江日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各种工作、会议、领导活动的程序性报道太多;口号多、虚的东西多,实的信息少。此类报道往往是对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某一方面工作的总结和肯定。这种稿件好采访、好写、受被报道单位欢迎,如果版面又轻易放行的话,就会在内部形成热衷采写此类稿件的风气。最终,一厂一店一院一校"粉饰"一下都可以露脸,党报"认可"逐渐贬值。避免党报沦为廉价的“黑板报”,应严格控制一般性工作报道和表扬稿,提倡记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从群众的视角、社会的视角抓新闻。2007年,《湖北日报》在一版推出新栏目《记者走基层》,倡导记者沉到一线采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带来清新务实之风,也增强了报纸的公信力。研究受众需求,把强项做出权威,把弱项做出特色党报的时政、经济、科教类报道比较得心应手,在社会、民生、娱乐、服务新闻方面相对薄弱。而后面这些领域,贴近性较强、可读性较强,读者相当关注。认真研究受众需求,把强项做出权威,把弱项做出特色,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都市类报纸、网络新闻的成功之处,党报可以借鉴,但不是简单的跟进或模仿,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品位,形成独特的风格,进行差异化竞争。因此在改进和增强社会、民生、娱乐类新闻时,党报应当遵循不媚俗,不哗众取宠的原则,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张扬主流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不断根据读者市场的需求调整版面,创新报道形式,丰富报道内容,才能有助于《长江日报》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全面提升。部门建设总经理重点管好三样东西:数字、钱和人。数字是经营业绩和规模的象征;财务是管理至关重要的参谋和杠杆;办公室是各个环节的润滑剂。办公室要刷新和补充职能,设行政主管、后勤主管、企划主管。除了传统职能,将来大宗采购、企业形象设计、促销活动策划以及文体活动的组织都要纳入办公室,以达到精简、统一、高效。信息部以改造后的网络中心为技术平台,统计和处理每日各报种(长江日报和其他代理报纸)要素、收款、分区分站分线投递等信息,同时负责对质量投诉的记录、反馈,以及用户资料的存档和分析。人力资源部负责劳资审核、员工档案管理、教育培训等。如需简化机构,人力资源部也可并入办公室。配送业务部基本上是一个业务接谈机构。负责开发、承接各类发行网络增值业务(如送水、米、油等日用品,回收旧报等)。同时负责将“长江报业捷龙快车”的物流业务与发行公司的配送网络对接。合资公司做现代物流的中流,这个部门做下流、做终端,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分类广告部是一个全新的部门。以对外公布的特服电话为手段,依托遍布三镇的发行站点,利用发行对象和送报后的富余时间,搜集各类小额分类广告信息,就近收款,即时编辑,然后将每日分类广告集中发送到报社广告部。外地不少报社的发行公司做分类广告很成功。如南京《现代快报》、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发行公司的分类广告每年做到5000万元,按15%的代理费,发行公司每年可创利700万元。零售代投部负责长江日报、集团内其他报纸在武汉地区的零售和外埠的征订、投递(包括与邮局合作)。同时承接代理、代投外报外刊。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开发和投送夹页广告和DM(直投)广告。
网上投稿有两种情况:一类是直接在网上投稿的。这类刊物大多比较开放,其网站设有投稿箱、投稿链接等。如《光明日报》(光明网),首页顶端就有“投稿”,可点击直接投稿。这类网站为其注册会员、通讯员、作者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投稿渠道。另二类是电子邮箱投稿。这类刊物大多依据版面、专题,设有多个电子邮箱,投稿人可根据内容选择邮箱。目前,通过电子邮箱投稿是最为普遍的方式。《长江日报》就属于这一类,可以在网上查到相应的邮箱地址,通过电子邮件投递。不过,还有不少刊物坚持传统投稿方式,需用信函邮寄到对方的编辑部。
长江日报·网上投稿 (新闻热线:857710110 长江日报总机:85771888) 国内新闻 财经新闻 国际新闻 体育新闻 都市新闻 857710110 126呼长报110 学习时代 服务在线 会 展 黄 鹤 楼 休 闲 特别报道 健康百事 读者之声 文 娱 IT电脑通讯 网上评报 荆楚了望 求 知 汽 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