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是核心期刊。资源开发的战略是合理开发非再生资源;努力开发可再生资源,但在开发植物性可再生资源时,应特别注意保护植被和保护生物种。.查资料,这个杂志是2012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请注意此刊不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而很多地方和单位不认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好投。1、《自然资源学报》是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刊物。2、只要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练达,插图请绘制清晰等都可以投。
问题一:请教什么是一类期刊,二类期刊,三类期刊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请采纳喔~ 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每个地方的分类不太一样。 一般期刊等级的划分 ? 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 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 以期刊质量分级 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问题二:什么是一类期刊和二类期刊? 请参考: 邯郸学院中文学术期刊分类认定意见 (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2.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3.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4.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5.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7.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8.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9.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10.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1.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3.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4.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5.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6.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7.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8.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9.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1.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1.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1.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2.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3.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4.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5.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6.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7.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 问题三:请教什么是一类期刊,二类期刊,三类期刊 国内目前没有给期刊分级的权威标准。但是可以看几个指标。如果被北大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核心期刊,或被中国国家科技部确定为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或被南京大学编辑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引文索引确定为源期刊,一般可成为国内的核心期刊;有些也按期刊的出版机构划分。但是要想确定为一级(国家级),最基本的条件应该是全国性机构(学会、协会)出版的期刊。你提供的杂志算为省级期刊,或你说的二级期刊较为合适。 问题四:什么是CN类刊物? CN期刊为我国目前鉴定期刊真伪的唯一标准。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出版的期刊都应具备CN刊号。 九品论文 问题五:期刊类型是指什么 期刊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角度: I、按期刊的载体分:印刷型、电子型、缩微型等。 2、按内容、用途分:学术性期刊(有学报、公报、通报、会志、汇刊等);科普性期刊;技术性期刊;情报性期刊;检索性期刊(文摘、题录、索引等);工具资料性期刊(统计资料、要人传记、时事纪要等,);行业性期刊。 3、按出版机构分:学术团体;大专院校; *** 机构;公司企业;商业机构;科研部门等。 4、按文种分:中文期刊;外文期刊。 5、按刊期分:定期(周刊、旬于U、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不定期; 6、按期刊文献级别分:一次文献期刊(又称一级文献),如:公报、会报、会志、学报和江刊等;二次文献期刊(又称二级文献),指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等;三次文献期刊(又称三级文献),如述评、综论、评论和进展报告等。 问题六:论文发表怎么看期刊的级别?什么是三类期刊,几类期刊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按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规定,期刊没有级别之分;而我们目前大多参照的分类标准是由各机构和主管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对期刊所进行的划分,每一个地区或者同一个地区不同的职能机构对期刊的认定标准都不同,所以了解几类期刊,请直接向其所在单位了解。 问题七:什么是c类期刊 你们学校或单位,根据省里的规定,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一般是按照研究领域的专业性,把全国的刊物划分为A、B、C类,和你们研究领域最合适的,就是A类,其次的是B类,再次是C类。刊物的目录,只有你们单位的人事处有,其他地方的规定,对你们来说,是无效的。 问题八:医学论文里,什么是一类期刊,二类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期刊。求解。 第一档:跨学科的顶级刊物。包括知名的science,nature,pnas。 这些刊物是面向所有自然科学学科的,发表难度特别大,一般国内学生不太可能发表,差不多都是要看作者在学术圈的影响力足够大才有可能发表,初出茅庐的小毛孩就算写得再好也被拒是经常的。一般来说都是经过美国院士或者英国XX牛人推荐,并且以他的信誉担保才能发表。所以说各位民科看到了吧,真正的学术腐败是在美国,用面子跟资历来卡人。 顺便说下这上面的文章大多是宣传性质的,感觉可参考性不大,其他大神也跟我有同样的观点。这一档次的论文都是几个特别牛的老师一辈子看能不能发一篇。能发一篇你只管开公司数票子就是。 第二档:本学科的综合性刊物rev mod phys,phsy rev letter,phys rev ABCDE。 这个档次的同样对于我们博士生而言很难,但也有人做得到。这上面确实有不少牛论文,可参考性很大。但是一般理论都写的比较深,要读懂很难。如果有幸在这上面一作名义发一篇基本上下辈子混饭不成问题了= = 第三档:本研究方向的顶级会议,顶级刊物。 这个级别的我们一般叫1区,一般来说这个级别是一个博士生能发表的最高级别了,我们所要求发一篇1区才能博士毕业,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一部分的人只能发个2区,最后拖着拖着也就混毕业的。 在这上面发文章代表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一般来说一个研究方向,哪个大学的谁谁谁发了一篇啥啥啥,国内哪些人发过顶会基本上同行都清楚。能发一篇1区区美国top50混个博士后问题不大。 我刚读博时听说身边有博士发这个觉得特别佩服,现在想起来,加把劲我倒也不是做不到。。。 这一档审稿人一般是本领域的超大牛。 第四档:非顶会的SCI会议,刊物 这个级别跟2区还不太一样,有些文章还不算2区,但在评职称好像把这一些都当2区这一档(除非真的是篇用了点trick的垃圾论文)这个级别还是发的比较多的,一般来说连这个档次都发不了,那博士还真毕不了业。我在读研阶段以三作发过一篇。 这档的审稿人一般是一些比较有名气的大学教授吧,这个档次的审稿人还是认识几个,第三档的就高攀不上了。。。 第五档:EI档 一般来说这个档次硕士生发一篇EI才能毕业,但是实在发不了发一篇核心到也能说过去。我读研时也发过一篇。感觉这个档次的论文的贡献度可能不怎么大,但是要求你在做这次研究时从选题,找资料,实验,写作都按照现行科研的规范才能发表。在这上面发文章,也算是一次科研的体验吧。 顺便说下,这个档次的论文也是我老师说的分水岭,我老师见过无数民科,他说最牛的也就发个核心,能发EI的,即使是中文EI的一个也没见过。蒋春暄发的代数几何群也不是EI收录的,但因为是外文刊物,也不知道归到哪一档好,说核心嘛也不是。 吧里各位民科朋友可以挑战,挑战成功了就可以成为中国最牛的民科。 还顺便说下,第五档的论文,很多美国教授不认可,不少美国教授认为SCI以外的论文都是没有审稿的(垃圾)论文,如果你要发前四档的论文最好不要引用第五档的。 第六档:核心期刊 我们一般叫黑心期刊,硕士毕业的最低要求,也是可以评职称的最低档次论文(再低的论文,你发100篇也没用,不认可),我没发过,不好说。感觉很多一般大学的硕士混毕业在上面发。 下面七八九十,十一档是我自己排的,因为这些文章老师不让看。。。 第七档:国家级刊物 这一级别,如果是科研,还真不好说有什么价值,比较烂一点的学校可能要求学生发这级别吧。但是如果不是前沿科研,到还真有不少值得参考,总而言之不太学术。很多都是花钱就能发。 第八档:省级刊物 这个级别。。。。我知道中等数学杂志不错,虽然......>> 问题九:7类和8类期刊是什么? 您好 ,九品论文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论文帮发表 望采纳 划分标准是怎样的? 问题十:省级期刊属于几类刊物?是三类吗? 每个地方的划分是不一样的,这个是要看在那里发,还是问问当地的人比较好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不好意思,没有这方面最新的排名!下面是05年的排名安全与环境学报 10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1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8电镀与环保 15工业水处理 23工业用水与废水 29海洋环境科学 16化工环保 20环境保护科学 31环境工程 26环境科学 2环境科学学报 3环境科学研究 7环境科学与技术 21环境污染与防治 19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4农村生态环境 8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9上海环境科学 13生态环境 6水处理技术 22四川环境 28消防科学与技术 30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17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2中国环境监测 27中国环境科学 4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5资源科学 5自然资源学报 1
工程学、某自然资源类,水文学类、医药类等学科排在前5位的算顶刊。
顶刊指的是在同类的某工程学、某自然资源类,水文学类和医药类等期刊中的排名。没有明确规定排在前多少就是顶刊,但一般来说排在前5位的应该算top期刊,如果该类别的期刊很多的话,排在前20位也算不错了。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顶刊的相关信息
C刊就是南大核心,是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两年一评。南大核心期刊还有南大扩展版,也属于南大的,比南大核心级别要低一些。
SSCI是社会科学索引,属于国际上的期刊分类,分量高于C刊,全英文。另外还有EI,SCI,均为国际期刊。EI是工程索引,SCI是自然科学索引。
核心期刊今年发表的已经不是很多了。附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1、环境科学2、中国环境科学3、环境科学学报4、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5、环境科学研究6、农业环境科学学报7、环境化学8、自然灾害学报9、环境工程10、环境保护11、环境污染与防治12、工业水处理13、环境科学与技术14、自然资源学报15、农村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6、水处理技术17、化工环保18、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中国环境监测
补充一个地球科学前沿,审稿在半个月之内
1至2周。根据查询360期刊网显示,国土与自然资源期刊退稿事情,编辑部会在收到稿件后的1-2周内进行初审,并及时通知作者。
是的,百科有查的
一)旱灾的原因在于浪费水 在中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就是周期性的大旱或者大水的肆虐。就最近几年,1998年夏天长江大水;1999年夏天,长江流域再次发生洪灾;2000年春天北方沙尘暴连连,接着就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罕见的大旱。中国各大媒体和网站,都报道了长江以北大旱:各地人畜饮水困难,庄稼枯死,接着就是粮食歉收,农民收入下降。 中国的旱灾不是因为中国降水量少。中国北方地区降水量不多,但不一定会导致旱灾。因为以色列缺水,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农业每年为其国民经济带来十多亿美元的纯利润,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400毫米以上,比以色列条件优越得多,却经常发生旱灾。 中国发生旱灾的关键原因在于浪费水。中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0%以上,浪费水的严重程度,与旱灾灾情同样惊人。在宁夏北部的黄灌区,农民种的是水稻,大水漫灌,生产1斤米要用掉1吨水。 中国现在有许多节水技术,如果科学用水,水少,也能够取得粮食丰收。比如,山西渭北高原非常干旱,雨下到地面被土层吸收,上层水分春季蒸发了,下面的土层还比较潮湿,而小麦的根因为短,吸收不到下面的水,人们想出一招儿"以肥促水",施磷肥,使1米的根长到2米多,吸收到水,获得丰收。渭北20多个县原本缺粮,现在成了山西的商品粮基地。但许多节水技术却没有人去使用,节水型的灌溉技术推广很难。如华北地区种冬小麦,普遍误以为灌溉越多、产量越高,往往在收获之前浇4、5次乃至7、8次水,而专家的研究表明,浇水1到3次即可,这项成果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重点推广项目。有关机构在河南、河北、山东推广了3年,但成效不大。 北方旱灾的损失是巨大的,大旱之下,农业肯定歉收。北方沙风暴和黄河断流,也是严重的问题。沙尘暴的发源地都是干旱地区,当地十几个县浮土厚达一尺,细小的尘土无孔不入,越过燕山、太行山肆虐北京,甚至飘到上海、南京。黄河下游年年断流,断流时间越来越长。这极大地阻碍了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度学者的分析 问题是严重的,损失是巨大的。但是,如何解决问题呢?对此,在目前,要以人工改变天气,来显著增加降水量,是不可能的。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看,关键还在于进行制度变革,促进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水的现象。专家们认为:动用水费这根经济杠杆,使人们有经济上的积极性去节约用水。对此,大家有各种各样的意见。许多人认为,水涨价,有利于减少浪费,提高大家的节水积极性;但也有人认为,水资源的需求缺乏弹性,即使涨价也没有什么用;更有人认为,水资源涨价,是劫贫济富,不公平,反对涨价。对此制度分析学者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制度分析的第一步,分析水的属性。制度分析学者是这样分析的:水不像盐,每个人对盐的需要基本是固定的,即使价格有变化,其消费量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它不像一些奢侈品,如珍珠项链,价格越高消费量越大,价格越低反而消费量越下降;它也不像低质量的消费品,如土豆或劣质大米,人们的收入越高,消费者价格承受能力越高,其消费量越下降。总起来说,水资源有一定的刚性,每个人为了维持生存,至少需要用一定量的水,每个人用水能力有限,再浪费水,也不可能无限地浪费水,总是有一个限度。从至少用多少水,到至多用多少水,具体数字根据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有一定的变化,但可以肯定,这一空间还是很大的。在这一范围里,给定不同的价格,价格高,人们一般会选择节约用水,价格低,人们倾向于选择浪费用水。 第二步,分析存在问题的性质。如果水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么水资源就不是一种稀缺资源,就不存在任何定价的问题。相反,如果水资源极其稀缺,供水量无法维持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这时水资源无论如何定价,都不可能解决用水的问题,唯一的选择就是搬家,"逐水草而居"。对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来说,目前北京等地区水资源面临严重短缺的问题,而由于水价太便宜,在可选择的节水空间里,许多人没有积极性节约用水。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水价,有利于节约用水,解决目前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第三步,分析特定政策选择所可能导致的直接效率效应。提高水价,就如某些城市的实践所表明的,的确起到了鼓励人们节约用水的效果。当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效应是不一样的:对于一贯节约用水的人来说,节约空间有限,没有什么作用,但可以鼓励其购买节水器具;对于多消费水,如天天洗澡有特殊偏好的人来说,他们宁可多花钱,也不愿意不洗澡,其节水作用不大,但可以使其多付费,为节水做贡献,并鼓励其采用节水器具;对于平时浪费水,而对价格又有敏感的消费者来说,提高水价,可以有效地鼓励其节约用水,鼓励其采用节水器具。总起来说,在一定空间内,提高水价有利于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在起不到鼓励节约用水的情况下,也可以筹集资金,以改善供水设施,减少供水环节的渗漏浪费,改善环境,保护水资源等。 第四步,分析特定政策选择的分配效应。在制度分析学者看来,任何公共政策都有分配效应,它可能有劫富济贫的效应,或者有劫贫济富效应,或者比较公平。在水资源价格政策问题上,也存在分配效应。由于水的价格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穷人和富人都一个价格,提高水价,对于穷人和富人的福利影响有所不同:对于穷人来说,节水空间有限,无法通过节水把涨价引起的额外负担消化掉,负担增加了;对于富人来说,节水空间比较大,但是富人对于价格不太敏感,可能依然浪费用水,虽然也增加了负担,但相对于其收入来说,负担较小。因此,提高水价,其分配效应很可能是不公平的:穷人增加了生活的负担,福利变差了;富人也增加了一定的负担,但负担很小。对此,政府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比如复合定价制度,在一定限量范围内,实行低价格政策;在一定限量之上,实行累进价格政策。这虽然不可能彻底让各方面的人满意,但的确有助于减少涨价引起的不公平的分配效应。 到目前为止,各方面有关水资源政策的公共讨论,一般来说,只涉及上述问题的一个方面。制度分析学者的讨论并不到此为止。制度分析的第五步还将进一步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水价是合理的? 在很多人眼里,这个问题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制度分析学者把它理解为一个制度问题:在制度不适当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制度不适当的水价;在适当的制度平台下,人们倾向于适当的水价。因此,这一问题可以转换成:制定合理的水价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也就是说:在什么样的定价制度情况下,制定的水价有利于节水,有利于保护和开发水源,还有利于减少不良的分配效应?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制度分析学者进一步在理论上分析水资源作为私人消费、公共供给的物品的性质,分析水资源消费者、生产者和组织供给者之间的定价权配置问题,分析政府、中介组织以及相关方面在其中所可能起到的作用。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也可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世界上缺水国家、缺水地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案例,探索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适当的制度基础问题。 本文没有展开探讨这些复杂的问题。在此,只能给出制度分析学者总的思路:水价格的理顺,不仅仅是价格数量的理顺,更重要的是水价格决定过程的理顺。水价格的理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技术上进行计算的问题,也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决定的过程。就像政府不可能给所有的商品规定一个合理的价格一样,政府也不可能单独确定合理的水价。对于一般市场商品来说,其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在于市场价格的确定没有任何人能够决定价格的过程中决定的,是充分竞争过程中决定的,而不是垄断定价。水作为一种物品,是一种垄断供给的私人消费物品,与纯粹的市场物品即私益物品有一定的区别,其价格不可能按照市场竞争来确定,但在一定程度上,让所有有关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充分参与水的定价,其结果就会比个别人、个别权威、尤其是水资源的供给方、物价管理部门单方面确定价格要合理得多。 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看,合理的水价是重要的激励机制。只有在适当水价的情况下,人们才对水有成本约束概念,才会对节水措施进行适当的投资。 (三)政府管理体制与社会资本 节水有好处,节水的价格制度能够进行复合设计,许多节水的技术都已经发明出来,但是人们为什么还是没有积极性呢?除了水价影响农民积极性问题之外,专家们还提出了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积极性的问题,政府体制的问题。专家们建议,要解决水的问题,中国政府要进行机构改革,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协调解决水资源的问题。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看,在有些问题上专家们的上述分析是正确的。比如,在解决黄河断流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或者办法就是国家尽快建立权威机构,对黄河实行严格有效的统一管理。制定《黄河法》,依法实施统一管理与调度,以水量和水质总量控制为目标,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并实行水量的统一分配与调度。建立节水型产业,合理提高水价。走全面节水、适水发展的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之路。实行水价浮动、按量计费与超额用水累进加价。从中期刊要慎重建设黄河水利工程,控制黄河水污染。从长期看,要建立源头保护区,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要尽早出台有关黄河的专门法律法规;要搞好上游、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要加紧东、中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的研究和实施,有计划实施补水,加快西线调水的前期研究。 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看,专家们的上述政策建议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管理方面的建议也有一些问题。分散管理,易于导致地方的策略行为,实际上也出现了各个省纷纷抢引黄河水的悲剧。保护整个流域的上游生态、保护森林和植树造林、控制污染、南水北调、控制水利工程、建立强有力的控制和管理机构、建立节水型农业、建立灵活的水价制度等,都是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重要措施。1998年这些政策方案提出后,的确起到了控制断流的作用。但是,就如前文所说的,黄河水断流只是黄河水资源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并不是根本问题,在制度分析学者看来,关键问题在于黄河水资源配置不当。黄河水资源如何配置得当呢?或者说,如何才能使稀缺的黄河流域水资源能够得到最有效地利用呢?对此,不仅需要进行理论分析,而且还需要进行许多实证的研究和实践的尝试。 在所有有关黄河断流问题解决的政策建议中,最有问题的可能就是过分依赖集中的权力。集权控制,的确能够缓解黄河断流问题,只要中央对于黄河上游各省有权力优势就可以了。但集权控制分配水,也有着天然的局限性: 信息有限,实施成本很高。1987年分配方案没有如实实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信息以及技术方面的原因,中央集权的分配方案,不可能是有效的。各个省的边际生产率不可能达到相等的程度。 集权分配具有刚性,由于这种刚性,水资源的配置不可能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水平的(实际上可能的较高效率的水平)。假定水由中央分配给各个省,每一个省根据现有的用水能力和用水效率进行分配,假定第一次分配是有效的,各个省用水的边际生产率是一样的,这时分配水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各个省的生产率可能发生变化,即便第一次分配是有效的,由于水权分配是刚性的,各个省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进行再次配置。 如果要实现稀缺的黄河水资源的最优分配,必须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确定黄河水以及流域地下水的产权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水产权交易市场。比如,如果在省与省之间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产权市场,那么具有较高生产率的省份就可以花钱向具有较低生产率的省份购买水,而生产率较低的省份就可以把水卖给较高生产率的省份,这时水资源就能够实现较高的产出价值。水才能有效地确定价格。 水资源的合理价格,不是人为确定的,而是应该由市场来确定的。如果产权配置不当、无法通过动态交易来改善产权配置,即使黄河不断流了,黄河水资源的运用也可能是低效率的。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黄河水产权配置体系,在静态配置基础上进行水权交易,以及进一步在有效的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分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保护等补水工程的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有效利用稀缺的黄河水资源的出路。 政府管理,并非越是一体化、越有集权化的管理体制,就越好。对于水资源问题来说,比较大的规模的政府,对于比较大范围的水资源的分配问题是必要的,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协调是必要的,但用水者所在村、镇、灌溉区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为要强调集中管理,就忽视基层管辖机构的主动权。许多问题,都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但也应该通过地方来解决,因为无论是节约用水,还是浪费用水,都是在地方层次发生的。更何况,全局的范围也有大有小,即使是省际之间问题的解决也并不一定要由中央直接命令才能解决,因为省际之间的有效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求助于更高的权威,可能是有利的;但是权威越高,其信息就越有限,其优先次序就越靠后,真正能够合理解决的可能性也越小。因此,首先应该用足地方的潜力,而不是事事都要依靠中央。否则,中央必然会因为超过其能力的范围,不胜重负。 重视节水的社会资本建设,至少是不要滥用。人们之所以节水,与水的价格有相当的关系,水价格高,用水也就少,水价低,用水也就多。但是,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品,在许多方面,人们的消费量是缺乏弹性的,并且水价格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高到使所有收入水平的人都节约用水。在这种情况下,水价格的制度设计是重要的,但不是万能的。对于用水量缺乏弹性、对于对水价格缺乏敏感的中高收入的消费者来说,节约用水,主要还在于其节约的意识、节水的习惯。在节约水资源的问题上,人们的节水意识、节水习惯,是节约用水重要的社会资本。没有这种社会资本,水价格制度的运作空间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节水空间最大化,不仅要有适当的水价设计,更重要的是要设法培养节水的社会资本。当然,节水社会资本的培养是非常困难的,在特定的激励背景下,这样的资本还非常容易遭到破坏,而一旦遭到破坏,要重新培养,更加困难。中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的确有赖于合理的水价制度,更有赖于节水意识这一社会资本的培养。在这一问题上,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节水意识不可能靠责怪来培养,因此,责怪农民没有节水意识,责怪干部没有节水意识,责怪科技人员没有节水意识,责怪中央和地方政府没有节水意识,或者责怪全社会没有节水意识,不仅没有用,反而可能摧毁本来就很稀缺的社会资本。一旦一个社会的节水意识遭到破坏,实施节水措施的成本就会急剧上升。 水价格的理顺,不仅仅是价格的理顺,更重要的是水价格决定过程的理顺。水价格的理顺,是一个技术上进行计算的问题,也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决定的过程。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在于市场价格的确定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决定价格(竞争定价而非垄断定价)的过程中决定的,是充分竞争的过程中决定的。水作为一种物品,与私益物品有一定的区别,不可能按照市场竞争来确定,但在一定程度上,让所有有关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充分参与水的定价,其结果就会比个别人来确定价格要合理得多。为水资源的价格确定过程设计适当的集体选择规则,为适当的集体选择奠定良好的立宪制度基础,这是解决中国水资源合理使用、预防或者减缓大旱之灾害的具有百年大计性质的出路。
水资源的制度分析 (一)旱灾的原因在于浪费水 在中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就是周期性的大旱或者大水的肆虐。就最近几年,1998年夏天长江大水;1999年夏天,长江流域再次发生洪灾;2000年春天北方沙尘暴连连,接着就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罕见的大旱。中国各大媒体和网站,都报道了长江以北大旱:各地人畜饮水困难,庄稼枯死,接着就是粮食歉收,农民收入下降。 中国的旱灾不是因为中国降水量少。中国北方地区降水量不多,但不一定会导致旱灾。因为以色列缺水,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农业每年为其国民经济带来十多亿美元的纯利润,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400毫米以上,比以色列条件优越得多,却经常发生旱灾。 中国发生旱灾的关键原因在于浪费水。中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0%以上,浪费水的严重程度,与旱灾灾情同样惊人。在宁夏北部的黄灌区,农民种的是水稻,大水漫灌,生产1斤米要用掉1吨水。 中国现在有许多节水技术,如果科学用水,水少,也能够取得粮食丰收。比如,山西渭北高原非常干旱,雨下到地面被土层吸收,上层水分春季蒸发了,下面的土层还比较潮湿,而小麦的根因为短,吸收不到下面的水,人们想出一招儿"以肥促水",施磷肥,使1米的根长到2米多,吸收到水,获得丰收。渭北20多个县原本缺粮,现在成了山西的商品粮基地。但许多节水技术却没有人去使用,节水型的灌溉技术推广很难。如华北地区种冬小麦,普遍误以为灌溉越多、产量越高,往往在收获之前浇4、5次乃至7、8次水,而专家的研究表明,浇水1到3次即可,这项成果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重点推广项目。有关机构在河南、河北、山东推广了3年,但成效不大。 北方旱灾的损失是巨大的,大旱之下,农业肯定歉收。北方沙风暴和黄河断流,也是严重的问题。沙尘暴的发源地都是干旱地区,当地十几个县浮土厚达一尺,细小的尘土无孔不入,越过燕山、太行山肆虐北京,甚至飘到上海、南京。黄河下游年年断流,断流时间越来越长。这极大地阻碍了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度学者的分析 问题是严重的,损失是巨大的。但是,如何解决问题呢?对此,在目前,要以人工改变天气,来显著增加降水量,是不可能的。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看,关键还在于进行制度变革,促进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水的现象。专家们认为:动用水费这根经济杠杆,使人们有经济上的积极性去节约用水。对此,大家有各种各样的意见。许多人认为,水涨价,有利于减少浪费,提高大家的节水积极性;但也有人认为,水资源的需求缺乏弹性,即使涨价也没有什么用;更有人认为,水资源涨价,是劫贫济富,不公平,反对涨价。对此制度分析学者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制度分析的第一步,分析水的属性。制度分析学者是这样分析的:水不像盐,每个人对盐的需要基本是固定的,即使价格有变化,其消费量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它不像一些奢侈品,如珍珠项链,价格越高消费量越大,价格越低反而消费量越下降;它也不像低质量的消费品,如土豆或劣质大米,人们的收入越高,消费者价格承受能力越高,其消费量越下降。总起来说,水资源有一定的刚性,每个人为了维持生存,至少需要用一定量的水,每个人用水能力有限,再浪费水,也不可能无限地浪费水,总是有一个限度。从至少用多少水,到至多用多少水,具体数字根据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有一定的变化,但可以肯定,这一空间还是很大的。在这一范围里,给定不同的价格,价格高,人们一般会选择节约用水,价格低,人们倾向于选择浪费用水。 第二步,分析存在问题的性质。如果水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么水资源就不是一种稀缺资源,就不存在任何定价的问题。相反,如果水资源极其稀缺,供水量无法维持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这时水资源无论如何定价,都不可能解决用水的问题,唯一的选择就是搬家,"逐水草而居"。对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来说,目前北京等地区水资源面临严重短缺的问题,而由于水价太便宜,在可选择的节水空间里,许多人没有积极性节约用水。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水价,有利于节约用水,解决目前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第三步,分析特定政策选择所可能导致的直接效率效应。提高水价,就如某些城市的实践所表明的,的确起到了鼓励人们节约用水的效果。当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效应是不一样的:对于一贯节约用水的人来说,节约空间有限,没有什么作用,但可以鼓励其购买节水器具;对于多消费水,如天天洗澡有特殊偏好的人来说,他们宁可多花钱,也不愿意不洗澡,其节水作用不大,但可以使其多付费,为节水做贡献,并鼓励其采用节水器具;对于平时浪费水,而对价格又有敏感的消费者来说,提高水价,可以有效地鼓励其节约用水,鼓励其采用节水器具。总起来说,在一定空间内,提高水价有利于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在起不到鼓励节约用水的情况下,也可以筹集资金,以改善供水设施,减少供水环节的渗漏浪费,改善环境,保护水资源等。 第四步,分析特定政策选择的分配效应。在制度分析学者看来,任何公共政策都有分配效应,它可能有劫富济贫的效应,或者有劫贫济富效应,或者比较公平。在水资源价格政策问题上,也存在分配效应。由于水的价格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穷人和富人都一个价格,提高水价,对于穷人和富人的福利影响有所不同:对于穷人来说,节水空间有限,无法通过节水把涨价引起的额外负担消化掉,负担增加了;对于富人来说,节水空间比较大,但是富人对于价格不太敏感,可能依然浪费用水,虽然也增加了负担,但相对于其收入来说,负担较小。因此,提高水价,其分配效应很可能是不公平的:穷人增加了生活的负担,福利变差了;富人也增加了一定的负担,但负担很小。对此,政府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比如复合定价制度,在一定限量范围内,实行低价格政策;在一定限量之上,实行累进价格政策。这虽然不可能彻底让各方面的人满意,但的确有助于减少涨价引起的不公平的分配效应。 到目前为止,各方面有关水资源政策的公共讨论,一般来说,只涉及上述问题的一个方面。制度分析学者的讨论并不到此为止。制度分析的第五步还将进一步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水价是合理的? 在很多人眼里,这个问题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制度分析学者把它理解为一个制度问题:在制度不适当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制度不适当的水价;在适当的制度平台下,人们倾向于适当的水价。因此,这一问题可以转换成:制定合理的水价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也就是说:在什么样的定价制度情况下,制定的水价有利于节水,有利于保护和开发水源,还有利于减少不良的分配效应?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制度分析学者进一步在理论上分析水资源作为私人消费、公共供给的物品的性质,分析水资源消费者、生产者和组织供给者之间的定价权配置问题,分析政府、中介组织以及相关方面在其中所可能起到的作用。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也可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世界上缺水国家、缺水地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案例,探索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适当的制度基础问题。 本文没有展开探讨这些复杂的问题。在此,只能给出制度分析学者总的思路:水价格的理顺,不仅仅是价格数量的理顺,更重要的是水价格决定过程的理顺。水价格的理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技术上进行计算的问题,也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决定的过程。就像政府不可能给所有的商品规定一个合理的价格一样,政府也不可能单独确定合理的水价。对于一般市场商品来说,其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在于市场价格的确定没有任何人能够决定价格的过程中决定的,是充分竞争过程中决定的,而不是垄断定价。水作为一种物品,是一种垄断供给的私人消费物品,与纯粹的市场物品即私益物品有一定的区别,其价格不可能按照市场竞争来确定,但在一定程度上,让所有有关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充分参与水的定价,其结果就会比个别人、个别权威、尤其是水资源的供给方、物价管理部门单方面确定价格要合理得多。 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看,合理的水价是重要的激励机制。只有在适当水价的情况下,人们才对水有成本约束概念,才会对节水措施进行适当的投资。 (三)政府管理体制与社会资本 节水有好处,节水的价格制度能够进行复合设计,许多节水的技术都已经发明出来,但是人们为什么还是没有积极性呢?除了水价影响农民积极性问题之外,专家们还提出了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积极性的问题,政府体制的问题。专家们建议,要解决水的问题,中国政府要进行机构改革,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协调解决水资源的问题。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看,在有些问题上专家们的上述分析是正确的。比如,在解决黄河断流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或者办法就是国家尽快建立权威机构,对黄河实行严格有效的统一管理。制定《黄河法》,依法实施统一管理与调度,以水量和水质总量控制为目标,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并实行水量的统一分配与调度。建立节水型产业,合理提高水价。走全面节水、适水发展的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之路。实行水价浮动、按量计费与超额用水累进加价。从中期刊要慎重建设黄河水利工程,控制黄河水污染。从长期看,要建立源头保护区,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要尽早出台有关黄河的专门法律法规;要搞好上游、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要加紧东、中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的研究和实施,有计划实施补水,加快西线调水的前期研究。 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看,专家们的上述政策建议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管理方面的建议也有一些问题。分散管理,易于导致地方的策略行为,实际上也出现了各个省纷纷抢引黄河水的悲剧。保护整个流域的上游生态、保护森林和植树造林、控制污染、南水北调、控制水利工程、建立强有力的控制和管理机构、建立节水型农业、建立灵活的水价制度等,都是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重要措施。1998年这些政策方案提出后,的确起到了控制断流的作用。但是,就如前文所说的,黄河水断流只是黄河水资源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并不是根本问题,在制度分析学者看来,关键问题在于黄河水资源配置不当。黄河水资源如何配置得当呢?或者说,如何才能使稀缺的黄河流域水资源能够得到最有效地利用呢?对此,不仅需要进行理论分析,而且还需要进行许多实证的研究和实践的尝试。 在所有有关黄河断流问题解决的政策建议中,最有问题的可能就是过分依赖集中的权力。集权控制,的确能够缓解黄河断流问题,只要中央对于黄河上游各省有权力优势就可以了。但集权控制分配水,也有着天然的局限性: 信息有限,实施成本很高。1987年分配方案没有如实实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信息以及技术方面的原因,中央集权的分配方案,不可能是有效的。各个省的边际生产率不可能达到相等的程度。 集权分配具有刚性,由于这种刚性,水资源的配置不可能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水平的(实际上可能的较高效率的水平)。假定水由中央分配给各个省,每一个省根据现有的用水能力和用水效率进行分配,假定第一次分配是有效的,各个省用水的边际生产率是一样的,这时分配水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各个省的生产率可能发生变化,即便第一次分配是有效的,由于水权分配是刚性的,各个省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进行再次配置。 如果要实现稀缺的黄河水资源的最优分配,必须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确定黄河水以及流域地下水的产权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水产权交易市场。比如,如果在省与省之间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产权市场,那么具有较高生产率的省份就可以花钱向具有较低生产率的省份购买水,而生产率较低的省份就可以把水卖给较高生产率的省份,这时水资源就能够实现较高的产出价值。水才能有效地确定价格。 水资源的合理价格,不是人为确定的,而是应该由市场来确定的。如果产权配置不当、无法通过动态交易来改善产权配置,即使黄河不断流了,黄河水资源的运用也可能是低效率的。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黄河水产权配置体系,在静态配置基础上进行水权交易,以及进一步在有效的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分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保护等补水工程的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有效利用稀缺的黄河水资源的出路。 政府管理,并非越是一体化、越有集权化的管理体制,就越好。对于水资源问题来说,比较大的规模的政府,对于比较大范围的水资源的分配问题是必要的,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协调是必要的,但用水者所在村、镇、灌溉区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为要强调集中管理,就忽视基层管辖机构的主动权。许多问题,都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但也应该通过地方来解决,因为无论是节约用水,还是浪费用水,都是在地方层次发生的。更何况,全局的范围也有大有小,即使是省际之间问题的解决也并不一定要由中央直接命令才能解决,因为省际之间的有效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求助于更高的权威,可能是有利的;但是权威越高,其信息就越有限,其优先次序就越靠后,真正能够合理解决的可能性也越小。因此,首先应该用足地方的潜力,而不是事事都要依靠中央。否则,中央必然会因为超过其能力的范围,不胜重负。 重视节水的社会资本建设,至少是不要滥用。人们之所以节水,与水的价格有相当的关系,水价格高,用水也就少,水价低,用水也就多。但是,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品,在许多方面,人们的消费量是缺乏弹性的,并且水价格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高到使所有收入水平的人都节约用水。在这种情况下,水价格的制度设计是重要的,但不是万能的。对于用水量缺乏弹性、对于对水价格缺乏敏感的中高收入的消费者来说,节约用水,主要还在于其节约的意识、节水的习惯。在节约水资源的问题上,人们的节水意识、节水习惯,是节约用水重要的社会资本。没有这种社会资本,水价格制度的运作空间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节水空间最大化,不仅要有适当的水价设计,更重要的是要设法培养节水的社会资本。当然,节水社会资本的培养是非常困难的,在特定的激励背景下,这样的资本还非常容易遭到破坏,而一旦遭到破坏,要重新培养,更加困难。中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的确有赖于合理的水价制度,更有赖于节水意识这一社会资本的培养。在这一问题上,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节水意识不可能靠责怪来培养,因此,责怪农民没有节水意识,责怪干部没有节水意识,责怪科技人员没有节水意识,责怪中央和地方政府没有节水意识,或者责怪全社会没有节水意识,不仅没有用,反而可能摧毁本来就很稀缺的社会资本。一旦一个社会的节水意识遭到破坏,实施节水措施的成本就会急剧上升。 水价格的理顺,不仅仅是价格的理顺,更重要的是水价格决定过程的理顺。水价格的理顺,是一个技术上进行计算的问题,也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决定的过程。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在于市场价格的确定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决定价格(竞争定价而非垄断定价)的过程中决定的,是充分竞争的过程中决定的。水作为一种物品,与私益物品有一定的区别,不可能按照市场竞争来确定,但在一定程度上,让所有有关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充分参与水的定价,其结果就会比个别人来确定价格要合理得多。为水资源的价格确定过程设计适当的集体选择规则,为适当的集体选择奠定良好的立宪制度基础,这是解决中国水资源合理使用、预防或者减缓大旱之灾害的具有百年大计性质的出路。
淡香、微酸、轻甜
纯果茶是指在阳光下晾晒、自然风干、无添加剂不未加蔗糖,具有原果原味的特点,淡香、微酸、轻甜。
纯果茶
我们知道,果实是果树吸收天地精华的结晶。年复一年,果树的生长和开花都是为了秋天的结果,而花和叶只是果树生长的一个阶段,果实才是最营养、最有效、最精华的部分。所以说,只有饮用果实制成的纯果茶,才能全面吸收果树的营养和精华,这,就是纯果茶超越普通花草茶的原因和价值所在。
海棠果、沙棘果和山楂果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有益纤白的成分,经常饮用以其制成的纯果茶,可以助你养成纤白的美态。
其中,海棠果和山楂果含解脂酶能分解脂肪、防止赘肉产生。
沙棘果含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具有消脂的作用。
海棠、山楂和沙棘皆含丰富的维生素C能美白皮肤,含多种有机酸可以淡化色斑。
沙棘和山楂含胡萝卜素及类黄酮,可以滋养肌肤、保湿保水、防止细纹生成。
沙棘和山楂还含有丰富的果酸能使毛孔通畅,祛痘消炎。
所以说,海棠果、沙棘果和山楂果是助你养成纤白美态的天赐良果。
纯果茶是从河北、新疆、山东等地,收购当季成熟的海棠果、沙棘果和山楂果,将鲜亮的果子挑选出来,清洗、切片,摊在晒场上,利用阳光和自然风将水果片晒干。然后吹风去尘,灭菌消毒,再将三种水果粉碎成细粒,按科学的比例调配在一起,包装成方便易泡的茶包。
茶包的整个制作过程都是绿色无污染的,没有任何添加剂,也未加蔗糖,原果原味,淡香、微酸、轻甜,纯粹的水果、淡淡的果香还有纤白的美态。
饮用时只需在杯中放入茶包、倒入适量热水 ,静候3分钟......一杯原果原味的纯果茶,就会散发出诱人的果香,现在,就请享用您的纯果茶 ,静静感受 ,淡香轻甜的时光......
纯果茶天然、美味、健康,适合长期饮用。你可以把它作为日常的纤白调养茶,时时享用、天天纤白。每天一杯纤白纯果茶,你就会变成,淡香轻甜的美人。
海棠果
海棠果又名楸子、海红、柰子,是蔷蔽科苹果属的植物,品种较多,纯果茶采用的是西府海棠,花色粉白相间,果实黄中带红,酸甜可口。
海棠果原产我国,现主要分布在华北,河北怀来是知名的产地之一。纯果茶的海棠果正是来自于怀来县的乡野。
海棠果除生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果酱、果醋、果酒、果丹皮等。海棠果也可以切开晾成含水分30%的海棠干,储藏期可长达3年,口味酸甜,含有浓郁的鲜海棠香气,且清凉泻火,健脾开胃,具有很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海棠含有多种维生素及有机酸,可帮助补充人体的细胞内液,从而具有生津止渴的效果;海棠果中维生素、有机酸及鞣质含量较为丰富,能帮助胃肠对食物进行消化,具有轻身减肥之效;海棠中蕴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供给人体养分,提高机体免疫力。
老北京小吃:冻海棠
冻海棠是上世纪初北京的著名小吃。每年秋后,刚摘下来的海棠果略有酸涩,必须贮存一段时间才好吃。当时还没有冷藏设备,果农们就将海棠果装入大筐,周围铺上干草盖好,放在荫凉通风处。到了大雪、冬至前后,西北风一吹,海棠果表面就会起一层淡淡的白霜,这时,海棠果的特殊味道才充分显示出来,甜、微酸、稍脆、果香,而这时的酸味,决非杏、梅可比。天再寒冷,就上大冻了,将果子置于院内,一夜寒风,海棠果就冻成一个个硬硬的冰疙瘩。这时小贩便拿到街巷出售,一般是在“冰盏儿”车上卖。孩子们花三、五分钱可买回一捧冻海棠,海棠冻要像化冻柿子那样,在凉水中拔,等果子外面出来一层薄薄的冰壳,就可以吃了。不过吃冻海棠不能一口一口咬着吃,那果汁就白糟蹋啦,得把果子整个放在嘴里咬住,再把果子的把儿一拽,那果把连着一个小红珠子似的果核,被拽了出来,留在口内的果肉凉凉的,甜酸适度,天然鲜美,味道非笔墨所能形容......
沙棘
沙棘果又名醋柳果,酸刺果,是一种小浆果植物。
沙棘果是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水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20多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沙棘果维生素C的含量为猕猴桃的3倍,山楂的20倍,苹果的100 倍。维生素C 可影响黑色素的合成,具有美白作用;维生素E的含量为豆油的30倍。维生素E能减少或阻止不饱和脂肪酸,有减肥效果;维生素A的含量也非常高。维生素A可以延缓细胞的衰老,有很好的护肤作用。维生素B1的含量是草莓的2倍;还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P,叶酸,叶酰胺以及微量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
沙棘是少数浆果含油的植物,它含有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延缓皮肤衰老,是非常理想的美容护肤用品。沙棘果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强化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头发的生长,沙棘果所含的植物醇能保湿,抗皱。氨基酸和脂肪酸能增强皮肤弹性,所以说沙棘果是名副其实的美容圣果。
我国是世界上沙棘资源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纯果茶的沙棘果来源于中国最西北的新疆和田。
我国藏医,蒙医和中医在古代就用沙棘来治疗各种疾病。在西藏医学中,沙棘是一种包治百病病的灵丹妙药被为「圣果」,具有滋补肝肾,补脾健胃,通经活血的功效。
沙棘果的采摘方法非常有趣
冬季沙棘果实冻结以后,选择冷天早晨,先把树冠下清理干净,然后铺放塑料薄膜,用竹竿或木棍敲打果枝,因果柄受冻后很易脱落,敲打果枝就能将果实震落,然后收集起来。采摘沙棘果也可以用刀剪将附有沙棘果实的果枝剪下来,放在场院里,用木棍敲打果枝,使果实脱落。
为获得维生素含量最高的沙棘果,必须在果实成熟期(果皮橙黄色,种子黑褐色)的秋季采果。纯果茶的沙棘果全部是在秋季采集的,维生素含量特别高。
山楂果
山楂果别称山里红、酸枣、红果子等,为蔷薇科,苹果亚科植物。生长于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花果鲜美可爱。
山楂是最早入酒的水果。《嵩岳文献》载: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河南嵩山老君洞就有了用山楂酿酒的描述。
山楂果含多种维生素、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还含有黄酮类、内酯、糖类、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所含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内酶素等功能。因此具有减肥纤体之效。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
山楂中果胶含量为,居所有水果之首,而果胶,具有防辐射物质的作用,可以将人体内的放射性元素 (锶、钴、钯等)带走排出。果胶还有吸附和抗菌性质,可从肠子上去除细菌、毒素并束缚住水分,可治泻肚。
冰糖葫芦的故事
南宋绍熙年间,皇帝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了怪病,变得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眼见贵妃一日日病重起来,皇帝心急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他在为贵妃诊脉后说:“只要将‘棠球子’(即山楂果)与红糖煎熬,每次饭前吃5~10枚,半月后病准会好。”。贵妃按此方服用后,果然如期病愈。后来,这酸脆香甜的红糖山楂传到民间,就成了香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串。
纯果茶的原料
纯果茶是由三种最具纤体和美白功效的天然水果:海棠果、沙棘果和山楂果配制而成的。全部原料来自新疆、河北、山东等温带水果产地。
当秋天果子收获的时候,我们就会赶赴北方山野,在果农的果场里亲自检验,精挑细选、收购鲜果。所有的鲜果都来自微风吹拂的山原,是真正的绿色水果。收购回来的鲜果,会按照严格的品质标准,进一步挑选和分拣和切片,然后在晒场上利用阳光和自然风将水果晒干,再用大型吹风机,以强劲的风力将干果的浮尘吹去,用大型紫外线杀菌消毒机,对干果进行彻底的灭菌杀毒,确保干果达到最高的食用卫生标准。
纯果茶的制作
纯果茶奉行绝对的原果原味,不含蔗糖、防腐剂、调味剂、色素等现代食品中普遍添加的成分。我们只对干果原料进行分拣、清洁和杀菌消毒,不添加任何无关的物质,所以纯果茶是绝对环保、健康的时尚果茶!
纯果茶对清洁处理好的干果进行深加工,将海棠果、沙棘果和山楂果三种干果粉碎成细粒,按照科学的比例调配在一起,包装成方便易用的袋泡茶。袋泡茶包的滤纸和棉线都是食品级的,天然、绿色、易降解,是最环保的包装方式。
日常饮用果茶的时候,人们大都用整片的干果直接泡茶,水果的有效成分很难溶出。纯果茶将干果粉碎成极细的颗粒,泡饮的时候,果茶的有效成分可以快速溶出、味更香、色更美、营养更多,更易被人体吸收,具有整片泡饮果茶无法企及的优越性和高效性。
纯果茶的优点
茶包中的干果都是绿色水果、绝对原果原味、不含任何添加成分。
茶包中的干果被制成细粒,有效成分溶出更快、人体更易吸收。
茶包中的干果被完全干燥,重量轻、运送成本低、价格更便宜。
袋泡茶包装,携带方便、泡饮简单,案头放一包,天天泡一泡,随时享甘纯。
纯果茶的规格
纯果茶以具有防潮功能的复合包装袋包装出售。每袋纯果茶内装20个小茶包,每个茶包含水果干粒3克,整袋纯果茶水果干粒净含量60克。保质期两年。
河南利技学院绿缘化面积为25公顷,包括体育场、操场、草地、湖泊等。校园绿缘是校园环境优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校园环境美化营造的主要突出点,是校园环境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河南利技学院绿缘化面积的建设不仅能够使校园环境变得更加美丽,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休息、活动、健身等活动的空间,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期刊名。2006年被评为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该刊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前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区研究委员会顾问、中国沙漠学会名誉理事汪久文先生任编辑委员会主任。 本杂志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区研究委员会主持下的以发表研究成果主为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面向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探讨干旱地区(包括半干旱地区)的形成、演变等一般特征,以及各种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整治的途径,尤其重视干旱地区绿洲建设与绿洲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刊面向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院校师生、政府决策人员、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单位和个人,为国土开发整治、区域发展、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论交流提供一个窗口,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搭建一座桥梁,为保护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发挥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富民强省、振兴经济、为我国的国土开发整治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做贡献。本刊为季刊,标准16开本,设有区域经济、城乡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经济、资源评价。开发。保护等栏目,经过多年努力工作,该刊拥有稳定的读者和作者队伍,在国内有相当的影响,于2003年根据需要由80页增至96页,《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的编辑人员,努力探索编辑工作的规律,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和规范,为读者奉献精品,创建研究型的编辑部。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非核心;《农业技术经济》中文核心+CSSCI;《人民黄河》中文核心;《水利经济》非核心;《中国科学院院刊》非核心;《自然资源学报》中文核心+CSCD;《中国软科学》中文核心+CSSCI;《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文核心+CSSCI;《中国农村经济》中文核心+CSSCI;《中国水利》非核心;《地理研究》中文核心+CSCD;《农业环境与发展》非核心;《管理评论》中文核心+CSSCI;《资源科学》中文核心+CSSCI+CSCD;《节水灌溉》中文核心;《水利水电科技进展》中文核心+CSCD以上刊物均无EI检索,但是有些刊物为一级学报,质量较高。